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十篇

时间:2023-11-20 17:54:52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1

【关键词】创新 团队 拓展训练 人才培养

前言

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语。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到实处,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创业"、"创新"的提出既在鼓励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进行创业,更重要的,是在年轻人中树立一种"创新"的意识。在大学教育中开展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可以通过专项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介绍

1.团队项目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船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在船只被击沉后,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英国的救生专家对生还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意志坚定懂得互相支持的中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提出"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意志力"这一理念。 当时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后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是拓展训练最早的一个雏形。

由于拓展训练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

2. 拓展训练在国内的发展

拓展训练以独特的培训模式和新颖的培训项目,给国内的培训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1999年,我国拓展训练在经历了四年的发展和提高后,和学校教育在培训活动中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也把拓展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让学生到拓展培训公司参加拓展活动。

二、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1.经典项目介绍

(1)雷区取水

项目介绍:在一个直径 5 米 的深潭中间有一盆水,你要在仅用一根绳子,不接触水面的情况下取到全体队员的救命宝物,想一想可能吗?团队的智慧可以把它变成事实。

(2)毕业墙(求生墙)

项目介绍:团队在没有任何器材的情况下共同努力翻越 4米高的墙壁。

(3)生死电网

项目介绍:面对高压电网,参加者必须同心协力,尽量避免伤亡,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4)珠行千里

项目介绍:每队所有队员利用手中的运输器,将目标物用循环相接的方式从A地互送到达B地,运送过程中一旦目标物掉落地上,需要重新返回重来。

2.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1)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简单地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精神是一种文化氛围,是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它对于事业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1+1)〉2"的效应。

(2)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生存的基础,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团队项目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对于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有很强的针对性。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可以通过拓展训练来不断提升。

(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示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团结就是力量。在拓展训练中,团队协作意识及精神总是运用得淋漓尽致。

(4)挖掘团队潜能

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开发,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团队建立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理解、信任、学习、互助、支持配合等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超越;挑战自我、开发潜能,最终达成整个团队的成长与突破。

三、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学习,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学习。通过考察一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还发现单独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开设,即使开设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的学校也是讲其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门。笔者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仅仅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作为某一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抹杀了其在学生面对的将来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团队项目拓展训练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管理类专业),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应该体现出如下地位:

1.是其他课程学习的思想基础:开设学期--建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最晚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对于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学生,对于未知的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刚刚入学的第一年,应该树立大学教育更侧重团队教育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大学学习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2.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设形式--单独开设

尽量避免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团队项目拓展训练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增强心智,一种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3.是一门实训课程,需要集中训练,开设课时--30学时(建议开设独立训练周)

团队项目拓展训练需要课程的较强的连续性,其中总结的环节是最精彩的部分,因此在课程安排中避免分散安排,应集中安排,保证课程的连贯性。

结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团队项目训练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意义凸显,因此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应该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团队项目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课程开设方面建议开设为独立实训课程,并注重课程的思想反馈。

参考文献

[1]张茜琳:浅议团队合作精神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3年09期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2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

“争先创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集中体现。

“争先创优”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

“争先创优”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

“争先创优”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优秀性。

“争先创优”需要全体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

“争先创优”要求党员干部:

(一)要有新的观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党员干部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

(三)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

勇于创新,事业就会前进;怯于创新,发展就会停滞。学校现阶段的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精神,如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目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将被遏刹,先进也会变成落后。只有一鼓作气,继续开拓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才能使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开拓无边界,创新无止境。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改善服务手段,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取得学校大发展。

(四)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3

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一:经济师科学精神理念研究

一、高度概括了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宽泛的范畴,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不同的界定。有的从历史角度,在主体论、认识论、科学观三个层次对科学精神进行界定;有的主张从科学、科学家与科学精神的关系角度理解科学精神;有的主张从反科学思潮这一现实角度出发来理解科学精神;有的主张从文化角度理解科学精神。不论哪一种解释,他们都是从某一角度、观点出发来理解科学精神。而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精神的重要论述,则是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制高点上,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这个根本出发点提出来的。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②并且第一次阐述科学精神的内涵的四个就要,即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面对科技发展和各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就要热爱科学、崇尚真理,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就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就要甘于奉献、攀登高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智慧和力量,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艰险,始终勇往直前。③

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把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纳入到科学精神中去,并赋予了科学精神以新的内涵。他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作为科学精神的灵魂统帅着其他三个方面。也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探索求知,才能崇尚真理,才能开拓创新。这些观点,既继承了前人,又赋予了新意,这是江泽民同志的一个创造,也是我党对科学精神涵义的一个崭新的创造性发展。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对科学精神涵义的最全面、最深刻的概括和总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求真务实就是要有探索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做实事,少说空话,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江泽民同志不仅要求我们求真务实,还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是一种科学态度,能不能做到求真务实,还必须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一种高昂奋进、永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④首先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始终不渝地高举伟大旗帜。

只有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做到求真务实,才能发现真理,捍卫真理,发展真理。其次,开拓创新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永远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开放。再次,开拓创新就是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⑤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第四,开拓创新就是要有永不自满,永不停留,不断开拓,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貌。最后,开拓创新就是要有不怕困难,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状态。总之,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求真务实,才能达到开拓创新。因为任何一项工作的开拓创新,首要条件是求真务实,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只有开拓创新,才是真正的求真务实。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开拓创新就是以求真务实为根本目的,不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就必然是无的放矢。所以,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其本质是完全一致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江泽民同志才把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作为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全面理解科学精神

第一,从科学精神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为指导这个根本上加以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为经济基础服务。所以,科学精神的弘扬必须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精神就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⑥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则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他们都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⑦总之,只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科学精神就一定会得到弘扬,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不断走向胜利。

第二,从弘扬科学精神是全党和全社会的任务的高度上加以理解和把握。有的同志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的事,主要是靠科研部门,我们是具体工作部门,是从事具体工作的,是从事一些非科学研究工作的单位,似乎讲科学精神离我们有些远。这些认识是不对的。党和全社会是由各级组织组成的,科学精神不仅体现在科学家身上,还体现在千千万万劳动者身上,弘扬科学精神,决不是哪一级领导,哪一个部门,哪一些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社会、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使命,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神圣使命,全社会都来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形成在全社会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气氛。⑧科学界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⑨

第三,从弘扬科学精神是新时期全党全社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任务的高度上加以理解和把握。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科学精神的要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全党、全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根本性、基础性的任务。江泽民指出弘扬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10根本性和基础性说明科学精神的弘扬是一个长期的、经常性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全党全社会长期奋斗的长抓不懈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当前搞好全党全社会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教育,而且要将科学精神的弘扬作为根本性、基础性的课题,经常讲,长期抓。不仅我们这一代讲、抓,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尤其是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观念,逐步培养起科学精神11,使科学精神代代弘扬下去。

三、弘扬科学精神的现实要求

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深入亿万人民内心世界的情况下,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弘扬科学精神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一,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有敢字当头,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科学精神对我们的第一位的要求是敢字当头,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指出前人的错误。如果大家都躲在前人的荫庇之下,靠背本本稳稳当当过日子,那还谈什么开拓创新?为此,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决不能墨守陈规,裹足不前。12二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13

第二,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勤于学习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弘扬不仅要有胆,更要有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学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十分重要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十分注重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并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新突破来发展和完善理论。1883年,马克思逝世的时候,恩格斯曾经写道: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不管它是否已经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做这种力量来加以利用,在他看来,他所掌握的渊博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历史的一切领域的知识,用处就在这里。14这也正是马克思成为我们坚持科学精神的光辉典范的根本原因。

第三,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不但要有胆有识,还要有方法。这些科学的方法是从哪里来的呢?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处理一些涉及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重大问题时,要听取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参考。15面听取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方法。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听取有关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讲座,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葛洲坝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无一不是听取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意见而决定下来的。

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二:职业价值下的经济师论文

1提升经济师职业价值的建议

1.1经济师个人方面

首先要不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经济师要将所学到的经济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经济管理的工作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好的掌握了相关经济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要重新学习理论知识,将一知半解的知识系统化,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然后将新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每一位经济师在考取经济师证的时候,都要考试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目的就是让从事经济管理行业的人员明确该行业的职业特点、职业原则等。经济师职业价值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律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再次,勤思考、多学多问。经济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工作,精益求精。经济师要定期进行专业的学习,不断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师还需对本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环境有相当程度的认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世界及同行业最新的管理理念接轨,结合自身企业情况为领导出谋划策,做到有的放矢。

1.2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领导要对经济师职业价值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和认可。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师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济师根据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报告,并对这些信息反复核实其准确性,这些可以使企业领导的决策更加灵活,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要完善机制,强化对经济师的激励。要打破经济师职称化的格局,使其职业技能的提高与收益真正联系起来。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经济师能力的高低与其工资待遇不成正比,就会造成经济师不求上进,消极怠工,甚至是工作能力较强的经济师离开公司,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调动经济师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因此要提高经济师的经济待遇,增加他们的工资、补贴等。另一方面要提高经济师的政治待遇,邀请经济师参与企业重要会议的讨论,让经济师承担重要的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使其对自身工作有一种全新的高度认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把好舵。再次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要为经济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中要有良好的纪律、工作秩序、合作流程,这样公司全体人员就会遵照制度办事,按照流程工作,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经济师在这种环境当中就会主动学习、交流,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企业要对经济师定期考核,监督经济师正确履行职责。最后要提供优质的培训。经济师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企业也要提供培训。培训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培训。加大培训的范围,可以是企业内部高层经济师的培训,也可以是各个分公司、相关部门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各层次、各岗位的经济师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发挥经济师的职业作用,用正确的管理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避免出现决策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与其他人无关的不良现象,而应上下齐心,提高管理一线工作建议、意见的专业性、市场针对性,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希望。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4

(一)树立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还是克难攻艰、勇争一流;是夸夸其谈、浮漂应付,还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贪图享受、拈轻怕重,还是无私奉献、一往无前,都会见出精神状态的高下。全体广大党员干部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

(三)树立开拓创新的胆略。勇于创新,事业就会前进;怯于创新,发展就会停滞。我校现阶段的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精神,如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目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将被扼杀,先进也会变成落后。只有一鼓作气,继续开拓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才能使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开拓无边界,创新无止境。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取得发展的新成果。

(四)牢记宗旨,文明服务。切实做到了履行党员义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服务,读者培训工作,做到让每个读者满意。勤奋学习,增强素质。自觉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自觉丰富自身文化精神内涵。以“创先争优”为工作动力,努力维护党员干部崇高形象,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争创优秀共产党员为目标,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基本做到了真正让读者满意,让组织满意。

我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个满怀教育热情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一个能以人的尊严为首的教育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者,在过去的一个学期的工作中我始终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的体现,是作为学校一分子的工作作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努力的奋进,让我的本职工作做的更加有效扎实!

;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重理论,重应用的自然科学,它独有的教材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块好天地,作为物理教师可以多范围,多渠道地去开发、启迪学生,但课堂教学更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笔者通过尝试,从每一堂物理课入手,大胆地改变观念,更新课堂管理,创新课堂结构“无为而治”的办法,让学生在完全自我中去获得知识,去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能力。

一、自学质疑,奠定创新基础

能够问倒教师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情境,诱导学生质疑问难,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求知的开放性场所。

一堂物理课往往有很多歌实验,多个知识点,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有时独立,有时分组),通过自行讨论,总结观察结果,归纳实验结论,然后自己精学本节知识点,此时,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相信他们,可用比赛,奖励等办法去激发他们:“看谁学得快?做得好?”“看谁总结得更全面,提出设想与问题更多?”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教师只听取汇报,主要要求学生汇报,“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什么设想”。例如;我在上初三《浮力》一节内容时,在学生汇报完所学知识点后,我就用很亲切而附带启发的语言提问学生:“你们刚才很成功地完成了本节实验,学完了本节基础内容,把握了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这时,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回答:“物体只水中才受浮力吗?”“力大小如何计算”“航空母舰那么大水面能承受吗?”“飞机在空中飞行是浮力吗?”“橡皮泥可空心、可实心,用它做浮力实验行吗?”等等,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每个学生“想学”的目的,更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分层设题,促进创新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自己设计出练习题目,这是非常难的一步,它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只设计基础题型,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设计理解题型,此时教师必须以“主持人”的身份,以浓厚的情感深入学生中间,以多种教学手段去活跃课堂,以艺术的语言区牵引学生设想,面对学生处题难时,教师只能启发和诱导,绝不能代办,例如,在学习初二《欧姆定律》一节内容时,多数同学只能设计出例题一样类型的题目,难以达到创新的境界,我就启发他们:“电路连接有几种(串联,并联两种)?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中,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他们都能渗透于本节内容之中吗?”面对我的这种诱导,许多学生思维顿开,终于编出了新颖的高质量的题目,他们为自己的成功笑了,我也笑了,因为,这是已不自觉地挖掘了他们的潜力,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拓变题型,形成创新思维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6

关键词:拓展训练 体育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41-03

1 问题的提出

高校体育教学是整个高校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保持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状提供体质保证;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和健身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由于高校学生身份和所处年龄阶段的优越性,其健身意识的增强无疑会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形成积极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学都能产生上述作用,只有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体育教学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素质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除了受教师素质、硬件设施等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的影响,可以说,恰当的训练方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但通过与相关专家和学生的访谈发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尤其是教学方式的选用情况很不乐观,大多数教师仍只采用讲授、模仿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积极性低,教学效率差。因此改革体育教学的教学和训练方式迫在眉睫。

拓展训练是一项集体能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形式,最初产生于二战期间对存活船员的研究。近几年来,由于其新颖的训练形式和显著的训练效果,拓展训练被运用于各行各业的身体和心理训练中,其中包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表明,拓展训练不仅能使体育教学充满乐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友好的协作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然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意义,其目的就在于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媒介查阅了大量与“拓展训练”、“高校拓展教学”等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在认真研读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拓展训练的发展情况、拓展训练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等有了大致把握,为本研究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2.2专家访谈法

以参与本文研究的教师、专家及被抽查学生为访谈对象,听取教师、专家对于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见和可行性分析,总结学生对拓展训练的接受情况,并认真对访谈结果进行记录统计。

2.3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抽象与综合,从而探索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具体运用,使全文具有逻辑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拓展训练及其特点

拓展训练由英文Outward Bound翻译而来,又称为外展训练,其英文本意为航船无意停靠在平静的港口,为了追求未知的挑战而义无反顾地驶向未知的航程。该训练最早出现应追溯到二战期间,为了提高海员海上生存的技巧与能力,用这种训练来锻炼海员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战争结束后,人们认识到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海上困境往往是人类头脑无法想象和估算的,只有将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模拟成各类培训项目,人们才能在培训中总结失败的教训,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对现实的应变能力。拓展训练以这一需求为出发点,意在锻炼人们的意志力并培养其自身适应现实环境的应变能力。该训练方式能在二战中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正是由于其新颖的训练创意和独特的训练方法,以及优异的训练效果。此后,拓展训练由单纯的以海员为训练对象扩展到企业员工、公务员、学生等各种群体,并广泛运用到各色训练中。

拓展训练一般有水上、野外、场地三类课程,通常体育学校会根据学员的身体素质以及不同的训练目的等条件选择相应的课程,再采取具体的实施过程。游泳、划艇、跳水是常见的水上拓展项目课程;野外拓展一般倾向于设定进行远足、露营、户外生存、野外定向等课程;有专门的训练场所,利用特定的训练设备进行训练则是场地训练课程。综合考虑存在的各种主观、客观因素,场地训练是体育教学中着重选择的训练方式。如今,拓展训练已日趋发展成熟,对个人、社会、团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拓展训练是对训练者情操、人格、意志力的综合考验,因此具有细致负责的责任感,用于创新进取的精神、相互协作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的心胸是其最基本的要求。拓展训练不仅能培养受训者的团队合作意识,还重视学员自我表现的能力,在集体中彰显个性。此外,由于当今社会个人英雄主义已不再占主流地位,合作之上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良好的团队意识是当今社会人才的必备基础,因此,拓展训练带来的社会意义更是不容小觑。拓展训练将低挑战与高挑战元素相结合,从个人和团队两个层面上培养学员毅力,让其通过沟通、危机感、面对逆境如何处决、领导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拓展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活动性综合。该训练通过体能活动的引导,促感、认知、交往、意志活动,根据具体的操作流程让受训者全身心投入。(2)极限挑战。具备一定的难度是拓展训练项目共有的特性,这对学员的心理是一定的考验,要求学员对自己的承受极限进行挑战,突破极限。(3)在集体中凸显个性。为了突出团队合作,拓展训练一般分组进行,让每名学员都为集体荣誉竭尽所能,同时鼓励学员从集体合作中寻求自身的信心和优势,彰显出自己的个性。(4)体验高峰。挑战各种极限达到课程要求后,学员会获得人生中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体验到难得的胜利。(5)自我反思。拓展训练注重培养学员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员课前简述课程内容、要求、目的、安全事项,具体实施过程中让学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学员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学员学会自我教育反思的目的。参加拓展训练的培训者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具体有:改善形象,增强信心,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潜力;克服心理障碍,锻炼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毅力。激发开拓创新能力与想象力,提高战胜困难的技能;承认集体力量,加强参与集体的积极性以及对群体的责任心。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与群体相处融洽,学会合作;更为关爱和保护大自然。

3.2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基础

指导理念一构建主义教学思想。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背后都有相应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具体到拓展训练来说,其背后的教学思想是构建主义的教学思想。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思想的特点是倡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并认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只起到促进者、组织者、辅助者的作用。同时,这一思想理念还强调应充分利用协作、参与、情景等环境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并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教学目标。依据这样的论述来反观拓展训练,无论是教学情景的设定、学生作为拓展训练主体的积极参与、团队的协作以及教师作为这一过程指导者的身份定位、所获取的最终结果等,都无不体现着构建主义教学思想的“火花”。由此可见,构建主义的教学思想正是拓展训练模式所依据的主要教学思想理念。

指导理论――体验式学习。教育活动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原则性。它强调实践是活的知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知识;而知识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拓展训练正好符合这种原则,拓展训练的原理是通过户外体验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活动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事实证明,拓展训练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促使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独特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力和强烈的进取心,养成勤奋、刻苦的优良作风。总之,拓展训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3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满足社会需要,促进学生就业。社会高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才,然而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时时存在,显然不正常。为了解决这一反常现象,各大高校努力探求原因并致力找出应对方案。在设置课程上,同步社会需要,按照市场要求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合格人才。另外注重综合素质开发,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具备良好的职业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符合现代社会需求。拓展训练为锻炼人的心理素质提供了一个极富有挑战空间、并且安全可行的实验场地,突出了其培养健康心的独特价值。在训练过程中,设定的环境和气氛往往具有特定的意义,其需要学生提高自身情绪、克服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控、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挑战自己的极限、战胜自己,最终将自己培养成具有果断、坚忍、顽强、冷静的良好品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坚定的意志、坚韧不拔的坚持、强有力的动手技能很大程度上比简单的书本知识更利于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体育价值需求。传统上说,体育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协同发展等方面。然而,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逐渐加深,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些富于时尚、富于激情的体育项目逐渐流行,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加强交往和培养竞争意识等价值取向逐渐显现。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高校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也进行种种改革探索,各种体育项目类型应运而生。如保健体育课、选项体育课等课程类型都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的常见课程项目。但从实际取得的成效看,这些课程项目的设置和推广却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显著效果。而与此相对,拓展训练却可以把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的体育运动有机整合,使学校、社会、自然成为共同增强大学生体育参与和提升体育技能有机整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选择余地,并且适应了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需求取向。

对我国传统体育教育内容进行补充。长期以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主流。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却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点。即:教学过程以体育教师为主体,注重对传统知识的灌输,并把传统知识的获得作为教学的唯一最终目标。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尽管近年来开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但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总体而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割裂了学生的知识构建与精神构建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性和适应性的培养,对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起到十分不利的消极作用。与此相对,拓展训练的引入为解决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在拓展训练模式下,其主体是作为教学对象的广大学生,以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中心,通过学生“学”的过程而达到预设的结果。在拓展训练中,“教”是作为“学”的辅助而存在的。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因此,在拓展训练中学生是教学环节的主体和主人,使学生在参与中既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又获得了体育运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可见,高等学校引入拓展训练模式可以起到辅助、补充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作用,为优化体育教学开拓了新的思路。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拓展训练项目对于学员的体能、意志、心理等都是一种考验,需要学员有跨越“极限”的信心和能力。同时这种考验也是一种锻炼,可以增强学生体能、磨练意志;将拓展训练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能为学生提供在团队中展现自我、开发自己潜能的机会,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训练项目,它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交往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方法,可使学生主动融入体育教学,并在其中深刻体验体育的文化魅力,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总之,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不仅能改善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而且能推动整个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2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已得出,将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不仅可行且意义重大,而关键在于如何将拓展训练运用于体育教学,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就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创编出适合体育教学的拓展训练项目,将大大促进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7

TRIZ创新方法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种以解决技术矛盾为基本手段,以实现技术系统进化为目标的结构化技术创新方法。为有效解决技术系统中面临的矛盾,TRIZ创始人Althsuller及其团队在分析40000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当时领先行业中常用的发明诀窍,即矛盾矩阵和40条发明原理[4-5]。作为TRIZ的核心工具之一,矛盾矩阵和发明原理的应用备受关注。人们将其面临的具体问题抽象成通用技术矛盾之后,查询矛盾矩阵即可找出有效解决当前矛盾的发明原理,将发明原理具体化便得到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冲突参数的确定需要很高的分析能力,选取的参数往往存在歧义,而且每条发明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有效应用发明原理并非易事[6]。需要多年的训练和经验积累。

文献[6]通过对TRIZ的矛盾矩阵和40条发明原理的深入分析,认为TRIZ发明原理的精髓就是进行某种变换。但已有研究均未直接探讨40条发明原理所包含的核心变换,这就导致它们无法准确剖析各条发明原理涉及的本质变换过程,致使发明原理在操作对象、变换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利用可拓学中的可拓变换方法刻画和分析TRIZ发明原理所包含的关键变换,较之现有研究,该方法可以直观地描述发明原理所涉及的变换过程,从而为人们提供实施发明原理的切入点。从形式化的角度分析和研究40条发明原理包含的核心变换,对于推进TRIZ理论体系的规范化、形式化进程及基于形式化的创新软件开发工作而言也是不无裨益的。该文从可拓变换和基元两个角度准确而详细地描述各条发明原理的核心信息,以便为人们寻找实施发明原理的切入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部分发明原理在本质上就是标准的可拓变换,而其他发明原理,则要么是对多种可拓变换的组合,要么是对某种可拓变换的特殊应用。

文献[7]从矛盾分类与研究对象的差异、理论基础的差异、方法体系的差异对TRIZ和可拓学进行了比较,并从解决矛盾问题的哲学思想、物质-场理论与基元理论、创新原理与可拓推理等方面分析了TRIZ与可拓学的内在联系,认为可拓论关于矛盾的分类是抽象的,更具一般性,研究对象是一般意义上的主客观矛盾问题与主观矛盾问题,研究目标是描述事物拓展与创新规律,抽象人类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计算机人工智能水平;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来看,可拓创新方法具有较TRIZ更为宽广和系统化的理论基础;从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上看,可拓创新方法更具一般性、概括性。

综上对比研究可见,可拓创新方法与TRIZ方法是在不同的国度,都经过长期的努力分别发展起来,它们具有互补性。可拓创新方法比TRIZ创新方法更具一般性,不但包括可拓变换方法,还有拓展分析、共轭分析、可拓集合等方法,应用领域更广,适合于解决各领域创新中的矛盾问题。可拓创新方法比TRIZ方法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更多的使用方法和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介绍可拓创新方法的方法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并综述其应用研究进展。

1可拓创新方法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可拓创新方法特别适合于解决各种类型的创新(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中遇到的矛盾问题。近年来,可拓学研究者们探索建立了可拓创新方法体系[3],分析了其基本特征。

1.1可拓创新方法体系

可拓创新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

1.1.1拓展分析方法

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只有把问题所涉及的事物看成可以拓展的,才能找到解决矛盾问题的多种途径。为使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模型化,在此用基元作为描述物、事和关系的形式化工具,建立了表达事物拓展规律的拓展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使人们摆脱习惯领域的束缚,更是利用计算机解决矛盾问题、提高机器智能的重要方法。1)发散分析方法。一个对象有多个特征,一个特征又可以为多个对象所具有,一个量值也可以为同一对象的多个特征所具有或多个对象的同一特征所具有。其要点是从一个基元拓广到一个基元集合。该方法把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过程形式化,为发散思维的形式化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工具。

2)相关分析方法。任何研究对象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其他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分析方法是一种把系统中的基元及其相关关系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的方法。相关性是基元间产生传导作用的原因,只有进行充分的相关分析,才不至于在解决矛盾问题的同时,引发新的更严重的矛盾。

3)蕴含分析方法。蕴含分析方法是利用对象间的蕴含性,研究对象间的传递关系的有效方法。当某些对象间具有相关关系时,其变换间具有蕴含关系。如果对象间形成相关树,则其变换间必形成蕴含树。这是对对象间关系的复杂性和相关性的一种形式化、定量化分析。

4)可扩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可分解、可扩缩,两个以上对象可组合的性质称为可扩性。可扩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某对象组合、分解或扩缩的各种可能性。从创造学的角度,组合、分解、扩缩都是创造。在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为解决矛盾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

1.1.2共轭分析方法

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等,都离不开对事物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会得到不同的创新方案。在可拓学中,建立了从物质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对立性(统称为共轭性)4个方面分析物的方法,称为共轭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物元和关系元作为形式化工具,可以对物的“虚部、实部与虚实中介部”、“软部、硬部与软硬中介部”、“潜部、显部与潜显中介部”、“负部、正部与负正中介部”进行形式化分析,通过对物的各共轭部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的分析,可以得到解决矛盾问题的多种策略。共轭分析方法为人们全面分析物的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是某些解决矛盾问题的奇谋妙计的源泉。共轭分析方法立足于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的思想。

1.1.3可拓变换方法

可拓变换是创新的工具和手段。在对变换的研究中,既要讨论其变换的形式,也要讨论变换的主体,变换的方法、工具、时间和地点,即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研究变换的形式和内涵;既要研究直接的变换,也要研究间接的传导变换;既要研究数量的变换,也要研究特征的变换和对象本身的变换;基于研究对象间的相关性,还必须研究传导变换的形式、内涵和传导效应。从变换的方式考虑,可拓变换方法包括基本可拓变换方法、变换的运算方法、变换的复合方法和传导变换方法。从变换的对象考虑,可拓变换方法包括论域的变换方法、关联准则的变换方法和论域中的元素的变换方法。如果变换的对象是物,根据物的共轭分析,可拓变换方法还包括共轭部的变换和共轭部的传导变换,称为共轭变换方法。对可拓变换方法的研究,结合关联函数的建立方法,为把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定量化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

1.1.4可拓集合方法

可拓集合方法是从动态的、转化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识别和聚类的方法。可拓集合是以可拓变换和关联函数为基础的集合。针对不同的可拓变换,可拓集合有不同的可拓域和稳定域,就有不同的分类、识别和聚类形式,它形式化、定量化地揭示了矛盾问题的转化过程和转化结果,使分类、识别、聚类具有动态性和可转化性,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模式和实际情况。

1.1.5优度评价方法

优度评价方法是综合多种衡量条件对某一对象、方案、策略等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实用方法。优度评价方法用关联函数来计算各衡量条件符合要求的程度,由于关联函数的值可正可负,因此这样建立的优度可以反映一个对象利弊的程度,使得评价更符合实际。优度评价方法包括一级优度评价和多级优度评价。一级优度评价方法中,衡量指标不分级;多级优度评价方法应用于衡量指标很多的情形,首先要对衡量指标进行分级,再对各级衡量指标赋予权重,从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综合评价。

1.1.6可拓创意生成方法

创意的产生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遵循“菱形思维模式”,即“先发散,后收敛”的模式。对于其发散的过程,一般人认为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似乎没有规律可循。实际上,在进行了恰当的问题界定之后,利用拓展分析、共轭分析和可拓变换,可以用形式化的方法,甚至借助计算机形成多种创意思路。这是发散过程的一种非常可行的形式化方法,对创意的产生有极大的帮助[8]。

对创意生成的研究,目前重点研究了解决不相容问题的创意生成方法和解决对立问题的创意生成方法,提出了创意生成的“三部曲”,即“拓展-变换-评价”,可以告诉人们创意从何而来、如何获得以及如何确定满意可行的创意[9]。可拓创意生成方法首先用可拓学中的基元形式化体系把问题用规范的形式表达,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拓展、变换和评价,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完成,可操作性强。

1.2可拓创新方法体系的基本特征

可拓创新方法体系是在可拓学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产生和形成的,其基本特征如下。

1)形式化、模型化特征。为了使人们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创新,为了让计算机帮助人们生成创新方案,可拓创新方法采用形式化语言表达事、物、关系和问题,建立问题的可拓模型,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表达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以及临界状态,表达生成策略的过程和奇谋妙计。它是用符号方式反映研究对象内在关系的模型,因而是一种抽象模型。

2)可拓展、可收敛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对象都是可拓展的,拓展出来的对象又是可收敛的,这是可拓创新方法体系的重要特征,它符合人类解决矛盾问题的“发散收敛”的思维模式,称为菱形思维模式。多级菱形思维模式表达了“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过程。由于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以它将可以作为研究思维过程,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形式化工具。

3)可转换、可传导特征。可拓创新方法可用于研究事物的质与量的可变性、“是”与“非”的可转化性,不仅研究直接变换和变换的形式化,而且研究变换的传导作用。用形式化、定量化的工具研究化不相容问题为相容问题的创意生成、化对立问题为共存问题的创意生成,以及传导矛盾问题求解,是可拓创新方法体系的重要特征。

4)整体性、综合性特征。可拓创新方法体系中的共轭分析方法,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系统观和整体论的思想,也结合了还原论的分析方法;基元概念体现了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利用全征基元又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事物;在可拓集合中,用关联函数值的变化表达了量变与质变的过程,而对论域的变换又体现了从整体的角度处理矛盾问题的思想。因此,该体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特征。

2可拓创新方法应用研究情况

经过多年的研究,可拓创新方法已逐步成熟,目前已在工程技术领域、信息科学与智能科学领域、经济与管理领域等得到广泛的应用,已在机械、建筑、日用品等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承接了相关的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省市基金项目及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著,取得多项著作权和专利。

2.1论著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375家期刊发表了关于可拓学的论文,作者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200多家;仅2008年和2009年,有关可拓学的国内期刊论文共发表679篇;有关可拓学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257篇。这些论文中,约90%是可拓创新方法在各领域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在机械产品智能化设计、建筑设计、产品创新概念设计、智能控制、智能检测、管理等众多领域的应用[10-20]。详见可拓学网站http:∥web.gdut.edu.cn/~extenics/的“学科成果”栏目。研究者已将可拓创新方法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矛盾问题处理与创新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已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了30多部相关专著,如文献[3]、[8]、[21-32]等。

2.2承接项目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关可拓学的研究项目50项,涉及信息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管理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等,研究者们将可拓创新方法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结合,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同时也发展了可拓创新方法。如清华大学李健的“产品和工艺设计协同问题求解研究与实现(1996)”,广东工业大学蔡文的“可拓营销方法(1999)”,浙江工程学院李仁旺的“基于可拓学的CPC产品开发过程族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浙江大学徐保根的“基于可拓工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策略集生成方法研究(2002)”,中国科学院杨国为的“基于物元动态系统分析的智能化模型化概念设计研究(2003)”,浙江工业大学赵燕伟的“基于可拓逻辑的产品族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2005)”,哈尔滨工业大学邹广天的“可拓建筑策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研究(2006)”,广东工业大学杨春燕的“获取变化知识的可拓数据挖掘理论、方法及其实证研究(2006)”,东北大学于亚新的“面向案例的跨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的研究(2007)”,武汉大学胡宝清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可拓模糊量化方法研究(200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兴森的“数据挖掘获取的知识的智能化管理研究(2008)”,南昌大学邓群钊的“循环农业模式可拓生成理论与应用研究(2008)”,大连理工大学徐凌的“基于SD-EBC及可拓分析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研究(2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卢荣德的“霍山石斛光声智能检测及其光合过程最适化控制(200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张玲玲的“领域知识驱动的深层知识发现研究(20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体春的“面向大型复杂产品概念设计的知识可拓重用关键技术的研究(2010)”,华南理工大学靳学舟的“基于可拓Petri网络的复杂动态城市公交调度建模及仿真(2011)”等。从这些项目可以看出,可拓创新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另外,研究者还承接了相关的863项目(如青岛大学杨国为教授承接的“鞋类产品和谐智能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系统研究”)、多项各省市基金项目和科技计划项目等。

2.3取得的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情况

可拓创新方法是形式化定量化研究各领域创新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处理的有效方法,这恰是可拓创新方法可以软件化的前提。随着可拓逻辑研究的进行,自2005年召开第一次可拓软件研制研讨会至今,已有多领域的可拓软件面世,如可拓策略生成系统软件、可拓数据挖掘软件、可拓设计软件等。另外,随着可拓控制、可拓检测等研究的开展,很多学者也开始应用可拓创新方法研究硬件产品的开发,也获得不少相关专利。在可拓软件研制研讨会上演示过的部分可拓软件如表1。据不完全统计,已获得的软件著作权情况如表2,已获得(或已申请)的专利情况如表3。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8

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看,虽然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及“十二五”规划各项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保持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但2011年我区工业经济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人民币汇改对出口的制约,工业增长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完成工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压力将会增大。大力开拓市场、提高工业品产销率、市场占有率,是实现全区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首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创新市场开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努力实现市场开拓的新突破。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为统领,以开拓市场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为主线,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大力调整我区工业品市场结构,扩大市场份额,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目标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加强工业品市场开拓工作和销售体系建设,创新市场营销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我区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我区工业产成品和应收帐款两项资金占用增幅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力争全区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8%以上,为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开展“市场开拓创新年”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创新市场开拓策略,扩大国内外市场领域。一是在拓展国内市场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对国内市场的调研、分析,找准消费热点,持续扩大华东、华北、东北市场,拓展西北、西南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市举办的“葡萄酒节、中日韩食品博览会、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和省内外15个大型展会及经贸合作活动。组织部分企业“北上”,参加东北、华北等地区重大展会,推动化工、农机、轻工、工程机械等产品在北方市场的销售;组织有关企业“南下”,重点参加等中心城市的经贸活动,推动服装、轻工、食品等名优新特产品在周边和南方市场销售;重点组织建材、机械、轻工等行业“西进”,扩大在西部市场中的份额;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树立市场意识和名牌意识,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开拓农村市场,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二是在开拓国外市场方面。积极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各项经贸活动,推动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组织有实力的企业挤占广交会,争取签订更多的产品出口订单;鼓励企业建立驻外商务机构,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和附加值。

2、创新营销模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企业深化对电子商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企业加强虚拟终端市场建设,推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深化顾客关系管理、扩展和延伸品牌价值,提高工业品产销率,扩大市场辐射范围。重点推进“市网上工业展览馆”我区展馆建设,为全区工业企业搭建一个覆盖国内外市场的电子展示、交易商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和工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鼓励全区工业企业利用展览馆的功能进行企业和产品链接,提升我区工业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和推广宣传的集中度。配合省“阿里巴巴站”的建设,借用网络优势和阿里巴巴集团与跨国零售集团的合作关系,推进我区产品的网络销售。

3、创新营销管理,开展营销诊断咨询活动。聘请具有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以及行业经验的咨询团队为部份企业把脉,帮助企业改善和创新市场营销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客户关系管理“一对一”的服务理念,找出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流程、架构和信息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适合企业开拓市场的现代营销方略,使企业抓住并创造市场机会,推动企业营销机制创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4、创新市场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我区工业品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宣传的途径,运用技术性传播、媒体专业性传播、形象性传播等方式,提高工业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抓好典型培育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营销模式,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和培育市场,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符合企业实际的销售模式。抓好开拓市场创新典型企业的带动和示范引导工作,通过新闻宣传、通报表彰、经典案例汇编等形式,引导企业树立以创新开拓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营造重市场、重营销的良好氛围,实现从资源型增长向价值型增长的转变。

三、开展“市场开拓创新年”活动的工作要求

市场开拓创新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方面优势,增强合力,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务求取得成效。

1、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区成立全区工业“市场开拓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由经信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办事处、园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市场开拓创新规划和方案,协调解决企业在市场开拓创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组织、发动和服务工作。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不够深入。在业务学习方面,缺少了钻研的精神,很多都是来自平时的工作经验,工作上缺乏激情和拼搏精神,在党的理论学习中,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仅仅停留在了解一些条例、规定的部份章节、条款上,深入真正理解政治理论更少。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有时比较懒惰,即便学了些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但停留在表面的多,深入不够。

2、是工作积极性不够。表现在工作主动性还不够,多数时候是上级安排了什么才做什么,缺乏开拓精神,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责任感还不是很强。责任意识不强,完成工作任务很多时候停留在只是做了,但对做得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对怎样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思考太少。

3、是作风不够务实。有时受个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工作精神状态还不是很好,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循规蹈矩、默守陈规的时候多,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时候少。有时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工作特点不突出,成效不够明显。

二、原因分析

1、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被动地去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理解性地学习。业务用的着就学一点,用不上的就敷衍且学的不牢、理解的不透,钻的不深,不愿过多过深地去研究业务,有满足于一般的思想。

2、创新主动性不够。总觉的自己不是领导干部,参加工作也这么些年了,出了不少力,也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觉得只要完成本职工作,不出问题,就满足了,本职以外的、领导不安排的不管不问,有与己无关的思想。工作干劲没有持久性,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不强。

3、工作艺术性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缺少灵活性和艺术性,对问题深层次思考不够,对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认识不深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联系实际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努力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习用政治的方法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2、增强能力,推动创新。创新是能力厚积薄发的结果。没有深厚的能力积淀,就无法实现工作的创新。我觉得迫切需要增强四种能力。一是敏锐果敢的政治鉴别能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组织工作,在政治上保持坚定、成熟和清醒。二是旁征博引的知识运用能力。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积累,熟悉党的政策和规定,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活辞典”;法律上精学《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规条例,成为知晓法律法规的“百事通”;文学上博览群书,通今晓古,成为言论与写作的“标志杆”;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学以致用。三是高效快捷的服务发展能力。增强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协作奉献的团队精神。四是亲和正派的人文感染能力。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做到自觉,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上做到自醒,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公道正派,拒腐防变,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党员群众。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

自我国于1985年引入拓展训练以来,到目前已经有30年的时间,由于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在近几年得到比较广泛的推广。从训练项目对心智的影响和提升看,“拓展训练”可分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团队信任拓展训练、交流沟通拓展训练、创新思维拓展训练、合作能力拓展训练和竞争意识拓展训练。目前我国有各级各类高职院校1000多所、在校学生达到500万人以上,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体育教学当中,不仅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体育素质,而且对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要对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并积极创新拓展训练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职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作用

1.有利于强化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走向社会的时候,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高职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由于拓展训练更多的是强调积极的训练目标,因而可以采取模拟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突破心理障碍,久而久之,高职学生就能更多地适应不同关系和不同环境,特别是通过对空中单杠、空中断桥等项目的训练,对于强化学生的自控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的。

2.有利于强化高职学生的合作协作能力。由于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属于独立子女,这些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强,缺乏合作协作能力,对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意识和能力,比如拓展训练项目“众志成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如拓展训练项目“快速传球”,同样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3.有利于强化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未来是否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比如拓展训练项目“电网”,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使高职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创新路径

1.创新拓展训练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使拓展训练更好地引入高职体育教学中,首先必须创新拓展训练理念,着眼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与发展能力,牢固树立“就业与发展”理念,从过去的“就业为主”向“就业与发展”相结合的思维转变,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各级各类高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组织领导,高校领导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对拓展训练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同时还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给予保障,为更好地开展拓展训练奠定基础。高职体育老师更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拓展训练,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健壮身体“三个层面”出发,研究拓展训练项目,科学安排教学方案,增强教学效果。

2.加强拓展训练管理。尽管将拓展训练引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由于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这就需要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否则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各级各类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高职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组织、沟通、协调、落实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拓展训练制度,科学选择拓展训练项目,从高职学生自身实际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出发,积极探讨拓展训练的好模式、好方法和好项目。高职院校要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化、综合化、素质化的拓展训练人才,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3.完善拓展训练模式。拓展训练项目较多,针对不同的群体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模式。从高职院校及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必,应当结合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的特点,特别是要针对高职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出发,积极探索科学的拓展训练模式,使高职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更具持久性。高职院校应当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发展、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社会适应等诸多能力,积极探索拓展训练模式,特别是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编制高职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基本项目,使每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在此基础上,要根本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编制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拓展训练教学方案,使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拓展训练的基本需求,又能够满足学生拓展训练的高级需求,进而使拓展训练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体育教学中,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因而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强化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合作协作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这就需要高职体育教学把拓展训练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拓展训练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提升拓展训练的整体水平,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