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十篇

时间:2023-03-24 19:46:19

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篇1

大石桥市三中 刘芳

读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一书,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这本书,综合了人类学、生理学、发展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因而读起来十分吃力;但读了以后,却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在教育教学中许多困惑的问题,在多元智能理论中都找到了答案。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它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的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通过学习、领会“多元智力理论”,对“‘多元智力理论’如何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乐观”面向学生。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也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据此,我们应该树立起这样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不应该被区分为“好生”、“差生”,他们只是些各具自己智力特点、智力组合形式、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为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是我们应该确定的努力方向,尽力做到——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并将自己的成功敢于向他人展示,这样就能使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最恰当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实施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其作用方式也是有差异的。传统教育只重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的内容的选择,对其他智力方面的材料则排斥在教学内容之外,造成教学内容的狭窄化。而特别是当今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社会要求个体智力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因此,要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筛选,使之能够体现人类智力的多元化、生活化。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尤其是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性教学”也是加德纳非常强调的,他强调智力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的能有效表现。他认为,理解智力不能脱离学习者所持的文化,只有在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智力的培养不仅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还要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情境教学中,他非常重视“项目学习”,他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使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广泛运用各种智力、发展各种智力。有效的问题情境之所以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因为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求知心理和教材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而诱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活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张扬,学生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

多元智能篇2

1 智力性质几种不同的界说

智能是人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机能。心理学家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对智力的性质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界说:(1)智力是一种适应新情境的能力。(2)智力是一种学习能力。(3)智力是指抽象的思维能力。(4)智力是一个人能为着某些目标而行动,能理智的思考和有效的适应环境这三种能力的综合表现。(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东西,也就是解决某种智力问题的能力。从先天禀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来看,智力问题是一个差异问题。

2 霍华德・加德纳及其“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针对这种仅徘徊在操作层面,而未揭示智力全貌和本质的传统的有关智力的狭隘定义,研究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检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choenberg)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而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 (Verbal/Linguistic);(2)数理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3)空间

(Visual/Spatial);(4)身体――运动(Bodily/Kinetic);(5)音乐 (Musical/Rhythmic);(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7)内省

(Indra-personal/Introspective);(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

3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发展的培养的意义

过去的多元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因为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它层面。然而,广义来说,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不单能在小学及幼儿园的层面推广,在中学、大学、甚至研究院或在职培训也是合适。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这正正就是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个范畴。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两方面:

(1)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

(2)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

多元智能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教学和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依据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就是说,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也考虑学生的人格差异。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研究得越深刻,对他们的智力差异与人格差异了解得越清楚,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可能就越好。例如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及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学习方式的指导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特点。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性质的差异,在统一安排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趋于灵活性和多样化。例如,课程设置就应考虑实行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弹性课程制。教材编撰也应由单一大纲,单一教材向单纲多材转变,并逐步实行多纲多材,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4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1 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2 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4.3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多元智能篇3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能并不是像我们以往所认为的那样,是以数理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表达为核心的,并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多元方式存在的、彼此是相互独立。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1998年,加德纳经过论证筛选,在原有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八种智能,这些智能包括:言语一语言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自知一自省智能、交往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一、八种智能介绍

1、言语一语言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诗人、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

2、音乐一节奏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

3、逻辑一数理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智能在律师、工程师、数学家、科学家、侦探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比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4、视觉一空间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能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比如画家凡高。

5、身体一动觉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能在运动员、舞蹈家、发明家、外科医生、赛车手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比如我国著名运动员姚明。

6、自知一自省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能在哲学家、律师、小说家等人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比如哲学家柏拉图。

7、交往一交流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能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比如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8、自然观察智能。这种智能是指能够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包括观察、反映、联结、条理化、统合及联系自然界和人文世界的知觉能力。这种智能在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考古工作者、农业工作者、动物饲养员和庭园设计师身上有突出的表现。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依据

加德纳在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时有8个依据: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对特殊儿章的研究、对智能领域和符号系统关系的研究、对某种能力迁移性的研究、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对多种智能学说的研究、对不同智能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或操作系统的研究、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研究。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加德纳强调人的智能有以下特点:

1、多元性。人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至少八种智能。

2、整体性。人的八种智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些智能同等重要,共同起作用,应该对这八种智能给予同等重视。

3、差异性。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由于不同环受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每一个人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智能,即使是同一种智能,其表现形式也会不一样,因而每个人具备各自的智能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有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之分。

4、实践性。把智能作为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这是加德纳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他认为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他强调智能不是上天赐予少数幸运者的特殊脑内物质,而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拥有的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或创造出有效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智能开发新视角

现代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某一种教育的片面发展,而是受教育者的品德、智力、审美、体能体魄、操作技能等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它离不开融合着感性与理性、自由和规范、功利与超功利的艺术教育形式。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始终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盲点,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更是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远未得到应有的肯定与发挥;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艺术教育理论自身的局限,使学校艺术教育处在一个从属的地位,艺术教育被看作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的一种辅助工具,一直未能摆脱技术工匠式教育的旧有模式,艺术教育自身的主体地位与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则远未得到认识与挖掘。再加上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自身的局限,而从事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对学生发展的认识未达到宏观的教育理论高度。因此,虽然艺术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全面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使得我们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论述缺乏说服力,在实际操作时也就容易被纳入德育、智育的轨道,或者是成为极少数特长生的教育。

我们常说艺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连,它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艺术教学中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精神和情感品质?艺术教育到底要发展学生何种艺术能力等等,我们无法做具体的阐释。可以说缺乏一套完整的、令人信服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支持,这恐怕就是艺术教育的软肋。然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到来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最好的诠释。艺术教育促进人多种潜能的开发,这些潜能具体是指什么?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给了我们答案。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能力(换言之,除了逻辑与语言文字能力之外,其他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而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得更多的是单一类型的人才,即语言或数学逻辑方面较有优势的人。而那些在视觉空间、音乐、肢体动作等其他智能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只能是在上学前后、闲暇时间去学习相关内容,在学校他们被视为不务正业的人,其特长也被埋没。随着时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传统智力理论及影响下形成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当今时代呼唤新的智能理念。

针对这种状况,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的新理论。他指出,我们社会一直以来只重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大家都以为那就是智能的全部,然而,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其实是多元的,“人的心理和智能由多层面、多要素组成,无法以任何正统的方式,仅仅用单一的纸笔工具合理地测量出来。”并描述性地给出了智能的定义:“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①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加德纳的研究证实人类至少存在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之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②这些智能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同等重要的。

多元智能理论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会运用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从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认识它、理解它、表现它,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多元智能拓展了对人的智能的研究领域,特别对学校教育产生很大冲击,为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三、通过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九种以上智力的潜能,每种智能都能导向艺术思维的结果,即表现智能的每一种形式的符号,都能(但不一定必须)按照美学的方式排列。就是说,语言智能用于日常交谈时,需要讲究语言艺术,用于写诗歌和小说时离不开美学原则。同样,空间智能可以被航海水手和雕塑艺术家应用,身体运动智能能够被舞蹈家、演员、画家等运用,音乐节奏智能更是艺术学习的重要素质之一,数学智能也能体现美的原则,如一种证明比另一种证明更优雅从容等,而这些智能都与艺术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艺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学的目的,即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直觉能力,增强发散思维,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开发智能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1.音乐/节奏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音乐/节奏智能在九大智能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使我们艺术教育者备受鼓舞,让我们对音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已论证音乐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智能,也就是说,音乐并非是仅为少数人所拥有的阳春白雪,人人都可以学习音乐。那么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和开发最主要的途径当然就是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不言自明,音乐课程重点开发和培养的自然就是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音乐智能在人类个体天赋中是最早出现的。并且,童年期是一个人音乐智能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尤其是在3—5岁时,是发展儿童对节奏和音调敏感性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音乐对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从小学习乐器的人身上发现,他们的头脑反应速度较快,悟性较高。这就是因为,从小学习乐器的孩子很早就开始锻炼注意力的分配,手眼的协调和反应,甚至是通过识谱来锻炼记忆力。因此,让孩子从小接受音乐熏陶,不仅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智能发展,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得到精彩的生活风景创造条件。

音乐/节奏智能或许不像语言或逻辑数理智能那样对于人类发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是,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心灵的美感,陶冶情感,激发创造性,以达到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语言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语言的发展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作为人类生存和交流的必备工具,语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③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善于充分表达人内心的情感,就音乐来说,不同的节奏语言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从而使旋律展现不同的个性,节奏缓慢、沉重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情感总是偏于忧郁、悲伤。而那些节奏轻快、急促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情感就偏于欢快、热烈。艺术甚至能表达日常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东西。艺术语言一般比说话要来得更深刻,比文字要来得更动人。日常语言是具体的,内容是有条件、有限度的,而艺术语言则是抽象的、感性的,是能表现无限且难以捉摸的深情感动。一般来说,大凡艺术素养较高的人,其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强。

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自己喜爱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评论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向周围的人传递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贝内特·雷默就曾指出,每种艺术都有其主要的语言,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一位艺术家都用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画家的心中,绘画已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语言,一种他跟别人交流的第二语言。通过他的画,向别人述说着自己的情感;通过他的画,我们也读懂了他的内心。

相信不管是音乐、美术还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它们正是以各自独特的语言形式,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并为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出口,让学生想说,有话要说,而且语言表达更丰富、更富感染力。

3.视觉/空间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具有高度视觉化的倾向。幻灯片、投影片和录像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素材,如果学生在使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能由被动的观察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思考者,这样的艺术课教学起点就比较高了。脑科学揭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时也在理解事物,并不是感知在前理解在后,思维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视觉——空间智能的重要依据。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分析,我们应该清楚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并更好地运用观察者智能,更好地开发视觉空间智能。一个人空间智能高且倾向于艺术,就可能成为一名画家、雕塑家或建筑艺术家,这也是他们所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对自然的观察,对物体的辨认和分类及洞察自然或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是加德纳所说的自然观察者智能)会比一般人强。很显然,在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绘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会引领学生近距离地观察、研究事物的生长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空间智能,让他们学会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同时,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学生为了能更好地再现事物,在生活中会形成持久而又稳定的观察注意,学会尽可能地调动全部感官,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空间形式和特点的把握和认知。事实上,学生在艺术的课堂上,不仅锻炼了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环境,同时,也让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比一般人更细致、更深刻、更动人。

4.数学/逻辑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数学/逻辑智能并不是只在数学教学中才涉及,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在艺术教学中也有使学生这一智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一位数学家曾深有感触地谈到:“艺术和数学有很多相似的因素。古诗跟数学很相像,它们都很简洁、干脆。数学的美感在于它的简单、和谐、丝丝入扣,就像古代描写美女,增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则太瘦。数学就是这样的美人,真理是朴素的,平凡就是美丽。”④艺术和数学都是种简约的美,不同只在于,数学是理性的,充满逻辑的美,而艺术则是感性的,寄托深情的美。具有数学天赋的人通常对艺术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

实际上,科学研究本身就潜藏着奇妙的艺术因素。若科学家能动用自身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直觉、想象等艺术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利用艺术美感、节奏、和谐感等,其科研成果将会具有更高的创造性。

音乐欣赏课堂上,在分析交响乐曲时,其内部就蕴含着严密的数的结构,每个部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特殊的逻辑规律,让整个乐曲显得结构严谨。在对某段和声布局进行深入分析时,离不开精确的和声计算,离不开作曲家的巧思天工。可以说音乐思维离不开数学思维。音乐的一切基本要素,或者说构成音乐的所有元素,例如音的高低、长短、音阶、调式、音程、和弦等的构成,直到曲式、结构、高潮……无不包含着微妙的严谨的数学构成。无怪乎有人说:音乐是形象化的数学,数学是抽象化的音乐。

在美术教学中,几何中的点、线、面更是审美观组成不可缺少的元素,特别是建筑设计、商标设计等现代造型艺术,更体现了美术与几何的综合运用。在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几何美,从而也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了数学/逻辑智能的开发。

5.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不要以为拥有运动智能的人只是四肢发达,也不要以为这种智能只属于运动员,因为运动智能是通过身、心来使身体表现完美的能力。我国自古就很强调身心和谐、修身养性,认为训练心智能恰当地使用身体,而训练身体能发挥心智的表现力量。其实,身体运动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源自我们体验生活时所获得的感官动作经验。中国古代文人爱好琴棋书画,体现了较高的文化生活水准。而琴棋书画中,至少有三项与身体/运动智能有关。演员、舞蹈家、发明家、外科医生等都表现出相当的运动智能。解决一道数学题、做一个化学实验、创作一幅油画等都离不开身体运动智能的参与。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对于运动智能的开发是再合适不过了。它是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是一种有组织架构、有主题,并有强弱快慢的肢体摆动。通过丰富的形体动作刻画生动的艺术形象。当音乐响起,优美的乐曲轻轻流淌,有种向人直扑而来、令人无法抗拒的感觉,随着音乐舞动身体就成了一种天生的自然反应,这比通过语言传达后所产生的动作更细腻、贴切,更让人感动。而舞蹈形体训练恰恰在这方面有它独特的魅力。它通过一些形体动作训练使肢体语言更协调,发展了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同时让学生具有聪慧的头脑、强健的肌肉、充沛的精力、优雅的气质、潇洒的举止等。

6.人际关系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如果说传统的智力概念更适应于校园生活的话,那么,加德纳提出的人际交往智能不仅适应于校园生活,它更多地指向未来生活。随着社会联系与人际合作的增加,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和他人的认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也开始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艺术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出什么作用呢?有人心里可能会画问号,这项智能与艺术相关吗?是的,艺术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是人际交流功能。“艺术的主要吸引力和性能就在于消除个人的离群和孤独之感,就在于使个人和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⑤

艺术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价值,是因为审美的超越性,它超越了某些民族的、时代的、阶级的界限,而具有普遍性。尤其是作为审美典型形态的世界语言的音乐,更是跨越时空,让生活在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人,心灵相通。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域、阶层的人,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有人说音乐超越国界,突破了各民族语言之间的隔绝。我们即使不懂意大利文,照样可以体会普契尼歌剧的深远意蕴;我们即使不懂德语,仍然可以同莫扎特、贝多芬和瓦格纳的音乐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通过艺术对话是人类彼此交流的普遍和有效手段。

艺术促进人际交流,让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一世界通用的语言,加强沟通和理解,和谐相处。在每一次合唱、每一次集体舞、每一次戏剧演出中,都会使参加者在一个共同分享的情感领域中达到交流与理解。每一次画展,每一次音乐会,都会使参与者获得一次情感的共鸣,每个人的情感都向四周荡漾开去,彼此之间进行着真挚深切而又无言的集体心灵对话。

7.自我认识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自我认识智能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较高的人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

艺术及其教育有助于人类自我认识智能的发展。表面上看来自我认识智能好像与艺术关系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与人的感情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艺术三大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情感性。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人生、观察现实、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在艺术课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对艺术形象的直观感受和初级的感官体验,走向对其内在意义的体验和把握,最后感悟审美对象中所蕴含的精神气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人生境界。

“从古至今,艺术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与功能是人类彼此沟通、理解与相爱。这体现为对故乡、亲人和自然的爱与怀恋,对改变人类命运的强烈渴望,对战争、罪恶、暴虐和专制的控诉,对死亡的抗争和超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善良而懦弱者的同情。”⑥可以说,艺术作品本身就是创造者的自我表现,艺术家的创作与表演都是一种与欣赏者的对话,其中蕴含着他们对人生、对事物的感悟,而在艺术教学中,将这些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艺术作品中学会观照自身,认识自身,并帮助学生勇敢面对人生,引发共鸣,激发他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

8.存在智能的开发与培养

存在智能是人类对人生终极问题、意义及其奥秘的理解和追寻的渴望,“是在直达广阔无垠的宇宙尽头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与存在有关的能力,及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⑦加德纳在他的存在主义智能的定义中还指出,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是一种对最终生活观念的体验与表现的方式。

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修养、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学会艺术的思维方式,掌握艺术的人生智慧。在艺术课堂上,我们会让学生从中国园林建筑“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看到曲径通幽之妙境;在书法的“宛如游龙、飘若惊鸿”的曲线之美中,神思飞扬;在绘画的“雾里看花、迷离恍惚”的虚实之境中,意犹未尽。而通过这些艺术的对话方式,学生与各种艺术经典进行积极交流,从中悟出作者对自由、永恒、淡泊、孤寂、旷达等一系列生命至高境界的思考。艺术乃灵魂律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对种种至臻至善艺术范式的积极探寻,这正是对生命存在的完美形态与人生理想方式的不懈求索。⑧

面对那些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艺术精髓,面对那些鸢飞鱼跃、水流云在的自由心灵,我们如何努力做到真正的感悟、理解、承传并将之发扬光大,使它们成为支撑我们民族文化演进的一种伟大的传统。而这一切离不开存在智能的效用,去探索艺术的价值,去思考未来艺术的发展。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智能都与艺术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艺术教育能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开发和培养人类的九种智能。可以说在艺术教学的具体内容中,蕴含着培养这些智能的素材,只不过不同的内容在培养这些智能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开发学生所有的潜能,但我们可以给学生好的艺术氛围,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创造性地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使他们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感受成功、感受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乐趣。同时我们教学生学艺术,不是一定要培养他们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他们在获得很好艺术能力的同时,其他领域的潜能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帮助受教育者开发多种智能,帮助他们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样我们的学生会更有能力或对自己更有信心,从而会更积极、更投入地参与社会活动。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还乡曲》中有这样一段话:心完全和海一样,有潮汐也有风雨,并且在它的深处,蕴藏着许多明珠。说明人的心智像海洋一样辽阔,只要耐心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宝藏产生。而艺术教育就像一把金钥匙,帮助教师开启学生潜力之门,为更好地挖掘学生智能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注释:

①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②同①第5页.

③转引自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④雷道炎文.数学家的人文情怀,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⑤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⑥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⑦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⑧朱良志.曲院风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参考文献:

[1]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2]沈致隆.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3]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4]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多元智能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数学;价值;模式;体系

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48-1

一、学科价值的定位

数学学习的学科价值过去偏重于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智能,忽视其他多种智能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将其重新确定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突破“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到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智能发展因素,将主要智能发展目标和兼顾智能发展目标细化分解到教学环节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提供适宜的情景、适合的材料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体验,有多方面的成长。如在教学中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来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通过将数学的规律、法则自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等等。如在《米、分米、厘米》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比划出“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大小,在地面上画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这些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技能,还活动了肢体,促进了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富有情趣。教学以后,笔者让他们将上课时学到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去量一量家里的一些物品,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事情相结合。

二、教学模式的创设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所具备的智能不是均衡发展的,所以同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一定都适合所有的智障学生,为了能真正帮助学生获得智能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根据每位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智能来教学,对同一学习内容能用不同的智能切入来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只关注语言智能;美工学科只关注空间智能。在多元智能的启发下,一堂课要关注不同智能发展的学生,所以课堂教学方法也要多元。例如,在教学《正方形》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听一听有关图形的歌曲――音乐智能;让学生在教室或教室外找一找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大小――自然观察智能;数一数正方形的个数――数学逻辑智能;让学生画一个正方形――空间智能;让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特征――言语智能等等。通过利用多元智能教学概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有所发展与提高。

又如在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上好数学活动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教学《人民币的使用》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在超市里拍的一段录像,是人们购物的情况,初步让智障学生感受购物的情景,并让他们说一说里面的情景;然后教师也说一说去超市购物的注意点;最后让智障学生带着他们的零花钱,跟教师去超市买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在买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及时发现他们做的不对的地方,帮助他们完成购物。回来后每个学生说说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给售货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教师及时评价他们的购物过程。

三、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多元智能的每一种智能在整体中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学评价不能仅仅片面地针对某一方面的智能,应建立“为多元评价而评”的全面评价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只存在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不存在“差生”,与此相应的教学评价不再偏向某几方面,不再强调选拔和淘汰,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评价的方式应该多元化。智力测验和学科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方式,曾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仅仅以此为依据的后果就是单一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由于数学学科的独特性,造成了许多学生怕数学,使得本应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机械训练。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评价的方式应全面而灵活,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数学作业、小组活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面谈、提问、日常情境观察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比如,在教学中采用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学生是否积极,观察学生是否自信,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如,自我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由于各智能之间的联系性,这种自我评价的过程同样非常有助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安全感进行自我评价。为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可以采取“档案袋”的办法。一个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

多元智能篇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从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的智力发展,国内关于该理论的研究颇多,但研究范围大多集

中在宽泛的教育领域,显得“重心偏高”,而对于该理论在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科领域的应

研究却相对偏少。多元智能理论的生命线应该是学科教育,因此,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探讨多

元智能理论是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学科实践层面上真正地应用这

一理论,本文在简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该理论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问

题。

1 多元智能理论简述

传统的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并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

种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种智能理论开始受到不少的心理学家的批评,其中尤以加德

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典型。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纳及其研究小组在考察大量资料,包括

关于神童、天才个体、脑损伤病人、有特殊技能而心智不健全者、正常儿童、正常成人、不

同领域专家及各种不同文化下个体的研究,利用了来自生物进化论、人类学、发展与认知心

理学、神经心理学、心理测试等多领域知识,在对皮亚杰等传统智能观质疑的基础上从多个

视角思考而提出的,他认为: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各种文化背景中生产或创

造出该文化所重视的产品的能力。并认为,智能是多元的,它们以组合的方式存在,并且展

现在人的大脑、心理、身体等系统的多个层次上,同时他还指出,多元智能是由个人相

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组成,包括:语言言语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流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自知自省

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从加德纳对智能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1)它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性——智能与一定社会

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因此,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能的理解不

尽相同,对智能的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同。(2)它强调了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智能的重要表现,并非像传统智能观所说的以语言能力和抽象

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3)衡量智能水平的高低是以是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

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水平为标准,而不是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的发展水平为标准。

和传统的智能理论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智能的理解实现了一个新

的突破,传统的智能观认为:个体的能力是唯一且固定的,而唯一固定的智能是由语言能力

、数理推理能力为核心的,忽视了对人类和个体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因此,其

理论内涵狭窄,忽略了智能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基本内容来看,

它突出表现了智能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每个人同时拥有多种智能,每个

人都拥有智能发展的潜能,智能受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每一种智能都存在多

种表现的方法。

2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一直都很关注学生智能的培养,但不同的智能观对智能的理解是不一样

的,从而在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体现和反映各不相同,进而深层

次地影响着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和功能。在传统的智能观的影响下,教育往往忽视面向全体学

生、忽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这对培养综合型素质的学生是不利的,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

能理论,对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2.1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育理念需要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传统的学业智能为中心的,导致了课程结构过于单调,

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片面发展

、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领域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都

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用之才,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

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2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变革

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即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用有限的时间,在规

定的场合,按照一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单向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和

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成了固定的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改变教学观,

要因材施教,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的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

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智能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

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树立

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及智能的提高。

2.3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评价体系需要重新构建

传统教育的评价是用相同的标准度量着不同学生的相同智能,评价主要围绕语言言语智能和

数理逻辑智能,以终结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选拔和甄别学

生在这两种智能上的高低,所以评价标准是单一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改变这种

单一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即在评价的内容上,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业

学习智能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也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要努力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要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

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

学生智能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4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师角色需要转换

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教师自身的权威和成功而忽视与学生的合作,漠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强

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而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主要采用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材

、教参、统一的考试标准进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聚焦的,只关注纸笔测试中成

绩较好的学生,而对成绩平平或不佳的学生往往很少关注,甚至放任自流,多元智能理论的

指导下,要求我们的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由

课堂教学的专制者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由课程的忠实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探究者,由

对学生的目光聚焦转变为目光发散,师生关系由权威转向平等,由对立转向倾听、理解,由

单向操纵转向互动、沟通。要有效地观察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长项,关注学生的差异,构建

多元智能的教学行为。

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物理教育教学的可行性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要抓住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从学生的

强项出发,以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为直接目的,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特别擅长解物理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擅长做证明题,

有的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特别专注,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喜欢进行物理小制

作、进行实验仪器的改进、进行实验探究,有的学生特别喜欢了解研究物理史的知识,有的

学生特别喜欢提出物理问题与同学、老师讨论等等,这一切事实说明,学生的智能类型的不

同在物理学习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

从语言方面来看,物理学科有其个性化的语言——物理用语,如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物理

律、物理单位、符号、仪器名称等,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含义,还要做到准确、恰当、熟练地

使用它们;在数理逻辑方面,物理学中的概念的引进、定律定理的给出、规律的发现都存在

严密的数学关系和逻辑关系,物理学本身就包含有丰富的逻辑思维等科学方法;从视觉空间

方面来看,物质的结构、实验装置、物理模型、物理图像和曲线需要良好的视觉空间能力;

从人际交往方面来看,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意义构建,增强思维技能,小组实验、研究

性学习、开放性问题的讨论都需要有良好的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从自知与自省方面来

看,物理知识网络的建立、物理专题小结、物理实验的设计、课后复习等都能促进学生不断

反思,增强监控自身思维过程的能力;从身体运动方面来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学科,可以将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在实验实施过程;从与自

然的结合上看,学习物理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然、把握好自然规律,从而更好地改造

自然。

各类物理教材中,无论是经典物理还是近代物理,都蕴含着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素材,物理

学科特点和物理学习过程的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提供了可能,因此,用多元智

能理论去指导物理教学实践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为物理教师更好地教物理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4 多元智能理论下物理教学中智能的培养

4.1 物理教学中语言言语智能的培养

语言言语智能在物理学习中主要表现为个体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

理定理、物理实验仪器的符号或图式、物理单位等,顺利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物理现象、物

理规律、物理过程,表达物理学习结果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因此,进行物理教学时,我们

要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规范、准确、流畅的课堂讲授,开展讨论

会的形式创设听的环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创设说的环境;通过布置作业、测

试和考试、写实验报告、写调查报告及物理科技论文的形式,创设写的环境,以便促使学生

广泛阅读,有效倾听,准确表达,提高语言言语智能。

4.2 物理教学中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

数理逻辑智能在物理学科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是物理计算和逻辑推理,包括分析、演绎、综合

、分类、比较、类比、归纳、假说、证明等,其核心就是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

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现和

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是关键。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挖掘物理教学内容,机

智引导,对于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解,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加工和理解,培养学生思

维的灵活性,要提供逻辑思维图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要充分运用物理学中蕴含的科

学方法,注重物理学方法论的教育,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发

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数

理逻辑智能。

4.3 物理教学中身体运动智能的培养

身体运动智能在物理学科中集中表现为动手操作能力,即把蕴含于物理实验目的和物理实验

设计的理论思维,通过实验操作方法外观于感性的具体的物理实践活动中。因此,在进行物

理教学时,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精心设计课堂探究,使学生通过身体运动

、动作和触摸等方式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内化处理,并长久地保持信息,深化理解物理知识

。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制作、创造的环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制作要求和创新

思路来完成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去测量,去设计,去创造。要开放实验室,巧妙安排课外

实验,要通过课堂上的科学探究、学生实验、分组实验、各种研究性学习包括参观型课题、

调查型课题、信息搜集型课题进行教学,促使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提高。

4.4 物理教学中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

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与他人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能力。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人际

交往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方面,传统的师生交往是一种技术性的关系,表现

为教师的“一言堂”,忽视了学生对与教师交流的渴望,抹杀了学生渴望了解教师和让教师

解自己的激情。多元智能理论下,我们的物理教师要创设互动的、和谐的教学情境,要精心

设计对话话题,构建对话沟通,使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要在对话中学会倾听、交流、表

达、理解,要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

互协调,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共同交往和学习,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提高。

4.5 物理教学中自知自省智能的培养

自知自省智能是指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和意识,并在正确

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物理学科中的自知自省智能

主要表现为:了解自己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学习物理的状态,以及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物

理的潜能。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偏差

,并激励学生欣然改进,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方

面的失误,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提出表扬和恰当的修改意见,要利用探究实验、研究性学

习中的小组合作、自我反思日记、学习笔记、试卷分析、自我学习方法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自知自省智能。

4.6 物理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

视觉空间智能在物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空间想象能力和视觉观察能力,物理教学过程中,我

们要提供学生利用观察进行学习的良好环境,利用教师的规范实验操作、鲜明的实验现象,

让学生科学观察,做到多种器官参与,全面感知,使观察和思维相结合,要尽可能将物理教

学信息呈现图表化,问题分析呈现图像化,巧用物理模型,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视觉

环境,要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绘制物理示意图(如实例分析图、光路图、电路图等),开

发学生的视觉智能,提高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4.7 物理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

物理学科中的音乐节奏智能具体表现为对物理有关的音乐、节奏的敏感力和用音乐、诗歌等

方式将物理知识和学习物理知识的感受表达出来的能力,重视物理学科中音乐节奏智能的培

养,是重视在物理学科中进行人文教育的一种表现,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

声音、节奏、音乐、顺口溜、诗歌、古诗等方式,强化刺激、提高兴趣、帮助记忆,使物理

教学人文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4.8 物理教学中的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

自然观察智能主要指辨别生物(动物或植物)和自然界的其他特征,并以此进行思考、分类

和利用的能力,其核心是准确感知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及辨认身边事物、引发联想、想

象、学习、欣赏并建立与大自然的关系。物理学科教学中的自然观察智能主要表现在:能够

识别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的状态、结构、物理性质、模型,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环境的活

动,了解、热爱自然,关注自然与物理的关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

观察和探究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从物理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然

观察的敏感性及科学态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当然,物理教学过程中片面地去培养任何单一的智能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物理学习中不同

智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应该包括多种智能的培养

,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我们应该把多种智能的培养整合到物理教学实际中,要基于多

多元智能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逐渐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小学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从多角度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证明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本文的研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4.总结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2]朱云水.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8).

多元智能篇8

关键词:在线教育;多元智能;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211-02

智力作为影响人学习、发展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被人们从各种角度和方式研究、阐释、定义和运用。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得・加德纳在其著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30多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在线教育是基于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资源所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为发展和研究在线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如何通过在线教育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多元智能的基本内涵

加德纳系统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智力定义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各种文化背景中生产出或创造出该文化所重视的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智力通常是以复杂的组合方式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他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人的智力至少应包括9种,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单一保守的智力模式,使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激发、指导、鼓励和充实,每个人都有可能将多项智力达到一个适当的发展水平。[1]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在线教育的启示

1.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教育的功能就是充分考虑学生差异,依照其智力倾向去激发、调动智力强项,弥补、削弱智力弱项,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取所需,自主全面地发展。在线教育需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在教学方面,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建构,不断地完善自我。

2.建设多种形式的个性化在线学习资源。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课程过于强调对言语和数理逻辑智力的培养,既然学生存在不同的智力偏好,就应该有适宜不同智力风格的个性化课程供他们选择。作为学校和教师在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中要借鉴多元智力理论的课程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课程,并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智力发展的课程。

3.构建因材施教的多样化在线学习方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由于智力的组合和表现形式不同,每个学习者都有不同的智力倾向,但又很少有所有智力都均衡发展的全才。学习者会在某个领域表现出特别发达的智力,并特别擅长通过某种方式来学习。[2]作为教育者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优势智力;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优势智力迁移到弱势潜能中去,促进多元智力的发展。[3]这一思想给在线教育的启示是:在开展在线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学习者多元智力的各个因素,以他们所喜爱的方式进行有意义、有成效的因材施教式学习,来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提高综合素质。

4.开展以人为本的多元化真实评价。学习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学习起的作用也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统一标准的考试式评价扼杀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应该开展以个人发展为本的真实性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评价观为在线教育评价方式的革新,提供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基础。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评价方式也应转向真实性评价,担负起激发培养人的多种智力和促进人个性发展的任务。真实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在真实学习任务和真实生活中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了解真实的自我。

5.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终身学习观。加德纳认为,由于学校教育一直受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过于重视发展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阻碍了其他智力的发展,应该倡导破除制式学校的藩篱,开展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智力的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此创造了条件,学习者不必只在“有围墙的学校”中学习,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在线教育应从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向注重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转变,注意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实现自己期望的人生价值。

三、在在线教育的实践中应用和开发多元智能

1.利用在线学习环境与多元智能的对应关系,开发和培养多元智能。在线学习环境是在线教育得以进行的基础保障。在线学习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4]在线学习环境的这些特征,为开发和培养学习者多元智能提供了一个具有激发性、诱导性、适应性和沉浸性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表1简要列出了在线学习环境中各种元素与多元智能之间的对应关系[5]。通过在线学习环境与多元智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和学习风格选择更多自己喜爱的工具、软件和手段来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2.选择合适的在线学习资源发展多元智能。在线学习资源是经过信息化处理的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组成在线学习资源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素材本身就与多元智能的组成要素存在内在联系,这非常方便拥有不同智力特长的人选择符合自己智力特点的学习内容与媒体,进行个别化学习加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线学习资源除了素材本身的多媒体化特点外,还具有交互友好、虚拟仿真和远程共享等特性,并且各知识之间的连接是超文本的、非线性的、网状的,既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又可以进行多种组合与检索,这也为多元智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方便的途径。

3.采用多种在线学习策略开发多元智能。在线教育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如今,在加德纳多元智能学校中被广泛使用的项目学习、主题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学习方式,已经在在线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并赋予了新的意义。教师应充分利用在线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优势,组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智力倾向和学习风格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有意识地开发自己的多元智能,提高学习效果。

4.创新在线教育的评价方式培养多元智能。在线教育为学习评价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在线教育中,除了借助传统的习题测试进行评价外,可以建立电子学档,通过相关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路径和教学交互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跟踪和分析,从而建立一个多元客观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使学习评价更加准确、公正。这种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学生个体发展及情感体验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总结学习经验、调节学习进程和学习行为,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知识建构和多元智能发展。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为在线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线教育为发展人的多元智能提供了更多途径。我们研究多元智能与在线教育,是想将在线教育与多元智能结合起来,达到“以多元智能来进行教与学”和“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的目标,[6]以此促进人的平衡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9-260.

[2]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41-48.

[3]李子华.多元智力理论对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4,(3):68-72.

[4]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多元智能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多元智能 全面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44-0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与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广泛联系的学科。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具有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八种智能。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高中物理教学得到强化。

1 多元智能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1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独特的智能组合,智能结构的不同又导致了每个学生聪明方式的不同,因此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都有智能潜力可挖,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引领学生塑造人人都能成功人生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最大的成功。

1.2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全面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性,人的八种智能同等重要,应该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将为学生的未来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促使学生拥有更明朗的发展前途。

1.3教师应该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的教师还是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然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到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不能以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为依据,而是要看这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1.4教师应该注重团队协作精神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智能强项,因此每位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各不相同。物理教师们如果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取长补短,那么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快速准确的掌握所讲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

2.1改变教育模式,优化高中物理教材

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前提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摒弃应试教育模式,推行全面发展教育模式,优化高中物理教材,把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列入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应充分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不同择优选择教学方法,使多元智能的发展和课程的安排方式巧妙的结合起来,争取在物理课堂上最大程度的为发展多元智能提供实践机会。

2.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基于物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高中物理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利用情境创设、大胆设问、实验操作等措施锻炼学生的多元智能。恰当的实验,不仅有利于使物理过程变得直观易懂,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和观察者智能,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实践,再创新,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运动智能。

在验证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特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将碎纸屑放在收音机喇叭的纸蓬上,观察到这种微小的振动,然后再通过调节音量,观察音量大小与振动强弱的关系,这样就使得学生亲眼目睹了实验的结果,结论也因此得到了验证。

2.3教学课堂上多运用物理专业用语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做到普通话,写规范字,在讲解物理专业问题时应该多运用专业用语进行论述,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等物理问题的表述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非书面形式的课外作业。

例如,在讲超重和失重时,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乘坐电梯时,体会电梯不同运行状态时的自身感受,并记录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大家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还培养了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

2.4鼓励学生团结协作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源于宽容与信任,所以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或者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要善于听取、表达和求同存异。

小组进行研究时,可以促进学生们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避免了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大的习惯。这样就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更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人际关系智能。

3 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如:

(1)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真正的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在要求,灵活高效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不可生搬硬套,要不断的进行创新,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2)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建立人人都能成功的自信心,不能忽视那些在有弱势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

(3)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循序渐进,做到有层次性,科学性,针对性,灵活性地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篇10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多元智能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进行了不同对象的人脑与智能研究,进而对传统的职能理论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新的职能理论中,修正了智能的定义,智能即指在单元或多元环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它还包括一整套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及人们在发现问题或寻求解决办法时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能力。

新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智能等多种智能。新的智能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智能理论,将人作为一个复杂得多智能个体。多元智能的开发需要不同的潜力开发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亦是如此。如果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中,将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潜力、兴趣等进行职业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职能都具有普遍性、发展性、差异性、组合型。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1.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

基于中职教育的特点,中职教育为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应用平台;而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与中职教育中能对中职教育的发展产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人们普遍认为考试中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生。中职教育就是针对差生的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的专门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不同于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秀学生的语言职能与逻辑智能较高。根据中国的教育侧重点,语言与逻辑智能突出的学生适应从小学到大学的应试教育,所以他们的教育一般都是紧跟国家教育模式的理想途径。对于不能正常进人大学而进人职业学校学生,他们不是智能不高,而是他们的职能侧重于空间、音乐、人际等方面,也就是说他们的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较为突出。这种学生进人职业学校,会直接有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他们在中职教育中能够成为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多元智能化理论对人的多项智能机智能的开发都做了探讨。这对于专门进行智能开发的职业教育来说起到大纲的作用,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中职教育教学方式、教育评价体系、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际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育、语言教育等各学科都有应用,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其应用说明。

逻辑-数学智能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方面,逻辑-数学智能即指数字与推理能力。不论是计算机专用或物专业都需要逻辑-数字智能。由于种种原因,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数学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在数字-逻辑智能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在这方面很有天赋的。要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智能,需要先要设计好课程,进行智能的细化引导。然后再以兴趣小组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兴趣学习。

语言智能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语言智能是指阅读、写作及语言沟通能力,具体包括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一位在日常生活中寡言的人,可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具有高语言智能,他只是习惯借助网络发表见解。同时善于运用符号、图像、声音等的学生同样可能具有高语言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也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应用。根据物流管理的教学,人际智能也是需要开发的。人际关系智能是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关注他人情绪、动机和技能等方面并且能够与其进行有效交往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来开发、锻炼发展人际关系智能。例如物流管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合作小组进行物流方案探讨,进而在合作中开发学生的交际智能。

空间智能的教学开发中,首先明确空间智能即指能以三维空间思考而且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内在的空间世界表现出来的能力。该能力在社会的发展中作用不断凸显。当前的运输方案制定中都加人了多媒体技术,物流管理中也离不开空间智能,这就需要具有出众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该方面的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并利用具体的素材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老师也可以激励学生自行利用空间想象智能进行设计。

中职教育中也有音乐智能相关的开发应用。音乐智能是指能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在物流管理教学中这项智能显得不太重要,但是其中的原理却是可以在其他领域应用的。比如一种设计感觉能力,在音乐智能开发中更多注重的是一种发散思维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