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研究十篇

时间:2023-04-11 15:14:12

探究式教学研究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1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开放性探究 指导性探究

“探究式学习”教学法是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活动。它是国家实施的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注重的是学习过程,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德国哲学家叔本华道出了探究性学习的真谛:“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一、在实践中,“探究式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指导性。

显而易见,学生从事探究式学习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如选题的确定、活动的组织、疑难问题的解答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点拨、组织和鼓励。

2.自主性。

其出发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片面追求学生研究的结果。

3.开放性。

主要是指探究式学习主题的开放性。从课程形态来看,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既可来自学科课程,也可以来自综合课程;从学生从事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来看,可以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

4.综合性。

主要是指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整合运用。教师教学中应克服机械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合理地整合多种方式方法,这是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一次,在学习《水资源保护》问题时,有个男生说:“中国水污染将突破最后防线。”另一女生问:“你有证据吗?从哪知道的?”男生说:“上网可以了解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我马上说:“好,课后大家都去网上了解一下,把网上查到的资料中你最担心的1―2条信息保存下来,我们下次课交流。”两天后不断有学生告诉我他们找资料的情况。下次课,学生们把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了交流。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查找本地资源的情况。再结合全国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引起了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兴趣,于是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制定出研究的计划(包括主题、目的、步骤、成果形成、交流时间等)。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认识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的学生在对青少年的水资源保护进行调查采访时,发现很多青少年并不注意水资源的保护,没有养成保护水、爱惜水的习惯,如洗完手不关水龙头。还有的学生写道:每个人浪费一滴水,全国会浪费多少水。有的学生提出了节约用水的建议,如“一桶水”的循环用法。

这个教学案例告诉我们,“探究式学习”教学法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的结合。发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能够发现问题才能进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创设探究情境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多为抽象的理性概括。因此,创设正确合理的研究情境就更显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大量可感知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探究过程,挖掘探究潜能。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研究的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并且平等地参与研究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注重对探究过程的设计,它将决定学习成果的大小。我的设计思路是:(1)选题与分组:在选好课题之前,要求学生应尽可能地在现实生活中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并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之后,学生依据自己所选课题情况分成小组。(2)调查与研究:这是进行探究的中心环节,也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简单的开题,并制定实施计划。(3)交流与反馈:这是进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题研究能否进一步深入的保证。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学生互相取长补短。(4)展示研究成果,巩固研究热情:这是对学生投入到探究性学习的鼓励和鞭策,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三、“探究式学习”教学法的作用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学习因其自身的开放性,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非学校所能满足,因而像图书馆、网络、实地考察,都是学习内容的来源。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并能对其进行很好的整理。因此可以说,探究学习就是学生不断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就是锻炼学习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通常是围绕着一个实际问题展开的,学生首先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再着手去收集并分析资料,并将自己在学科课程中学到的分科知识提取出来,综合运用于问题的解决。因而探究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

现代科技的发展都是集体合作探究的结果,而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过去的课堂教学,在合作精神的培养上很难发挥作用。探究学习则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和合作的平台,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要合作和分享。只有这样,探究学习才能真正展开,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使合作和团队精神得到了确实的培养。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社会问题,这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从社会实践中了解了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价值,从而学会了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5.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探究学习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学生从中获得的成果,一般说来,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因而,探究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探索活动,从中获得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获取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创新的动力。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探究性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对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形成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2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1.引言

“探究式学习”正在渗透和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从实践情况看,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正由过去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即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满足学生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发展需求。我国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进行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思想,就是在结合初中数学教育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实践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本领,提高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依据入手,针对初中物理电学部分较深入地进行专题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为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以及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了实践依据,并积累了实践经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2.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现状

探究式教学思想首次由美国教育工作者提出。八十年代美国进行了一场全面、综合化的课程改革,将科学教育重点转变为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强调科学教育除了传授基本的科学知识之外,还应将科学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教学上重视观察、实验,提倡以学生的研究和探究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沿袭了这一做法,在开设科学课程中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法,且采用的课程设置原则中多数与科学探究有关。韩国和日本的科学教育标准中,从小学、初中的科学到高中物理等都强调科学探究。可见,探究式教学是国外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由于受历史条件、现实考试机制及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这种情况下基础课教学存在明显弊端:如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生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环境,并且与社会上和国际上信息资源几乎隔绝,处理信息能力差,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素质的需求[1]。

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本质

“探究”(inquiry)顾名思义就是“探讨研究”之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2]。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分组的形式,以合作、探究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合作探究则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营造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3]。

探究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选取最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式。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强化思维效果,培养创新观念,发展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还有利于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不把有关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策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

4.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学生从事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阶段[4]。在探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上,教师的工作都是指导、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推动科学探究活动进行。从师生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不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事物,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亲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知识,在体验中感受数学,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思路,然后通过集体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方面。

(1)问题性:任何探究性活动都源于某一具体问题。问题是打开思维空间的钥匙,问题的出现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和欲望,这种冲动和欲望就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并精心设计问题,最好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向解决问题的方向。

(2)开放性:探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既可以是书本上的知识,又可以来自生活和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探究的问题虽然来自书本,但问题的载体可丰富多彩,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践情况。探究的题目是可变的,即范围可大可小,内容可深可浅。既可以是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又可以采用有组织、有引导的探究形式[5]。

(3)互动性:在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中,互动性必不可少。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有利于营造探究式教学的环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通过加强课程互动,形成探究式教学的氛围。教学中的互动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又能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为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模拟行为,所以加强探究活动的互动性可使学生在探究教学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思维能力,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4)合作性: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协调。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并准确地表达各自的观点。与他人合作首先要能够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在合作中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思考别人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学会善待批评并审视自己的观点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通过合作,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分析透彻、各自发表见解,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5)综合性:在初中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的,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正因为拟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特点,解决探究性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会涉及多方面和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对问题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解析,从而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要点。

(6)渐进性: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及探索意识才刚刚养成,探索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递进性及可接受性,要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原则。

5.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内容选择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基础数学模式,它的提出对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值得关注的是,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应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有些内容由于受时间、空间、学生基础知识及探究能力的制约,很难进行探究教学。另外,还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性内容,也很难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完成。因此,要综合考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和特点、学生的思维逻辑、教学计划安排等,选择适宜探究的内容。

(1)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内容。初中阶段,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喜欢探究问题。在确定探究性学习内容时,要使之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和生活经历。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学生就会产生成功感。因此,在探究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尽可能地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探究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实践表明,选择一些既结合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能够诱导学生更好地发挥积极思维、刻苦钻研,并使现行教材内容赋予新的活力。

(2)选择便于学生实践和交流的内容。加强学生实践和交流是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充分交流,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不断探索,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数学事实和经验,并留有深刻印象。通过不断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使数学事实和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

(3)选择能够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内容。在探究性学习内容选择方面,即所选课题内容应该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核心知识,以新教材中的必修内容为主;且所选课题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好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及社会生活实际,并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探究性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以问题化为原则,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6.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关系

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师生都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探究态度和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是否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探究学习活动,直接关系到整个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预期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增强民主意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探索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杜绝一切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强求千人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但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而不是设计“圈套”让学生往里钻,否则将违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初衷。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材料尽可能地为学生增加探究活动的机会,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条件;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时应为个人活动、组内讨论和小组交流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能够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既是探究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导航。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应要注意以学生探索学习为主,教师指导教学为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7.结语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初中生数学素养的迫切需要。研究和实践表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掌握基本的探索方法和技能。许多发达国家都在颁布新的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时,将探究学习和探究教学列入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初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

[2]黄黎伟.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3]周小山,严生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3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改革;探究性教学;改革措施;效率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方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教师也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这个大环境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教学背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语文是其他所有门类学科的基础,学不好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基本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坐在座位上没有思想地听,这种没有完全没有将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存在巨大的缺陷,必须加以改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教师只是机械地将书本上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而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展开学习,这样既无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起来也会感觉非常枯燥,甚至产生巨大的抵制心理,导致厌学思想的滋长。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并不是主导地位,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而不是夺取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当前中国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教师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开展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当今沉闷的教学课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过程实施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1.将课堂教学与探究式模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在采取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学习,并且积极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采取探究式的分析,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保证学生研究方向正确的情况下,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展开问题的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

2.合理化、科学化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造的环境中,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教学,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轻松,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刻,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或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深度,融入作者创造的语言环境中,发挥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对于课文的情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面对不同的学生,需要展开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给学生最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个人能力。孩子是社会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因此,教育也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模式,培养社会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适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思维发散能力,在今后面对困难时,敢于正视,发挥自己的各项能力,尝试解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以及情景思维能力,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利用思维的发散能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下的语文教学课程中,探究性教学方案的实施迫在眉睫,必须立马实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融入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探究性思维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4

【关键词】活动探究,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层出不穷,但传统的“传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课堂上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感。

众所周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要旨。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实现“教会每一个学生”的目的。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定了课题先进教学法――“活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推广。此课题旨在解决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如何面向全体,达到教会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将素质教育推向前进。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活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尝试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研究的现状

国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虽长(从夸美纽斯到贝尔・兰卡斯特),但留下了一些遗憾: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未能解决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个别辅导的问题。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虽有许多教育名家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理论研究和方法策略。因此,我校拟承担此实践研究,对创新教学模式做必要的探索,力求改变我国这一方面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并通过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消除刻板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丰富教师教学策略,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内容。”同时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学生的认知活动只能通过自己实践去感知思考、分析、综合,这个过程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因此,学习中必须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时间是探索的保证。有了充足的时间,学生才有时间去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思考、质疑、讨论、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自主学习就失去了实效性,成为为形式主义。

四、模式的内容

(一)核心思想。本模式以“活动”为依托,以“探究”为主线,创设开阔的活动空间,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使之主动发现,寻求发展。这里的“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操作、观察、游戏、讨论等实践活动;“探究”是指探索追究,即多方寻求答案,寻找根源。

(二)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能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现实”理论: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应该与现实密切结合,并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现代教学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三)模式流程:

流程:多元化的情境创设(培养学习兴趣)――自主化的探究发现(经历学习过程)――多边化的讨论归纳(掌握学习方法)――科学化的创造应用(形成学习能力)。具体如下: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明确目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萌发动机激发兴趣

主动探究发现提供素材 经历过程启发点拨

讨论交流归纳指导调控 归纳总结引导升华

自主练习创造应用引导实践 评价矫正评价反馈

1、创设情境:这是教学起始环节,是学习活动的导引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研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目标,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

2、探究发现:这是模式的主要环节。学生在获得素材的同时,开始进行动手操作,在组织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多边研讨活动.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灵感,在发现中获得探究的快乐。

3、讨论归纳: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归纳总结探索的结论,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化知识形成能力。

4、实践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总结出来的新方法、新知识,体现学以致用,注重应用知识过程的梯度、效度、广度。

(四)主要特点:

1、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应当看到,在教学或教育活动中,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学习应用。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学生是“主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动力和源泉。

3、注重师生互动方式的多边性。多边性主要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提倡师生、生生之问的多边互动。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程度地发展相互作用的潜能。

五、研究的方法

1.以访谈、问卷等手段为主要的调查法,了解学校目前小学数学班级教学活动的现状,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主攻方向以及了解实验效果。

2.利用文献法搜集、研究、运用文献,以了解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研究的现状和研究成果等,从中寻求到本课题研究所要探索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依据。

3.结合个案研究法、比较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进行课题研究。

六、研究的条件

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队伍年轻,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们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这些都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参与了国家、省、市、校立项的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学校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认可,是“锦州市教育科研基地校”、“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校”,为该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校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学校一把手校长李洪斌,主抓学校科研工作。学校专门设有科研处,由特级教师主管科研处工作。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学校又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的电教室、图书室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七、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读相关的介绍先进教学方法的有关文章;聘请专家讲座,培训实验人员,走出去参观学习;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管理和保障措施,召开开题大会。

第二阶段:试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通过家访、分别召开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座谈会,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组织参观、考察、学习、交流活动;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反思、总结实施情况,形成活动探究的模式和方法的雏形。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中期汇报,请各级相关领导、专家对课题实施情况的总结提出逐步完善意见,投入教学实践;听取邀请的兄弟校和有关领导对开展的实践活动,展示的课程模式的评价和建议,修改实施方案及课程模式,将互补协调的方法类型化、规范化,以便促进课题研究;梳理实践资料,撰写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并进行收集。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接受检查;整理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撰写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向上级申请结题鉴定。

参考文献:

[1]乔伊斯,宋富钢(译者), 花清亮(译者) 《教学模式》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1日

[2](美)鲍里奇 著,易东平 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出版社出版2002、12、1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5

1、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我们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有力工具,也是强有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活动范围、通讯方式和生产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能在知识社会存在和参与发展的基础。在这样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中,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国家整体发展作用越来越突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儿童和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是加强科学能力建设的基础,也是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

2、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今天,信息爆炸性的增长使传统的知识传递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没有智能工具的引导我们不可能管理大量的信息。智慧和直觉常会在浩瀚知识的海洋里遗失,信息的综合和生成数据本身一样重要,因而,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综合信息的能力。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探究已经被写入课程标准中,这势必对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3、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巨大潜力,但儿童也会形成一些对科学概念的错误理解,对5-12岁的儿童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发展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儿童情绪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它既让儿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经历,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传授、轻亲身体验获得的偏向,造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据中国科协1992年、1994年、1996年三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十年来停滞不前,科学素养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亟待提高。“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倡导的准则有利于克服这些方面的弊端,促进儿童自身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基础。

4.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借鉴与继承的需要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在幼儿园和小学里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例如,1988年英国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先后通过教育改革条例,对5—12(11)岁的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并把语文、数学和科学教育列为小学的三门主课,1983你美国国家卓越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了2061计划的第一份重要报告,1996年美国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了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并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这个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法国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GeorgesChqrpak将其引入法国,并进一步发展,称为“LAMAP”,意为“动手和面。美国的“handson”和法国的“LAMAP”,已分别经历了十四年和五年的研究摸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再加上我国近三年做的“做中学”科学教育课题研究,都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研究。我们必须认真找到自身的差距,在继承、借鉴、引进先进理念的同时,结合自身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探究式教学”在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时尚名词。然而,对于“什么是探究式科学教学”、“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等问题,教师的认识仍存在偏颇。本课题旨在通过“探究式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一批符合“探究式教学”本质特征的案例,更好地推进探究式科学教学。

二、课题的界定

探究:根据美国科学委员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的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试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有的知识;用工具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鉴别,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个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猜测,为证实猜测提出假定,设计试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

我们认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探究式教学在让学生掌握核心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合作而主动积极的科学态度,这些方面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

本课题研究的视角是整合现有的国内外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以“水”主题为系列,本土化开发符合中国小学一~四年级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案例,以此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课题研究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1)皮亚杰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活动涉及到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四个基本概念。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观上的结构。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以后图式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不断变化和丰富起来。同化和调节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两种作用。在认识过程中,同化是个体把客观纳入主体的图式之中,这只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调节作用两种活动的平衡。儿童每遇到新事物,在认识中总是试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如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儿童便做出调节,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同化新事物,直到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这就是皮亚杰所谓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也就是发生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环境是重要的。教师需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并要求儿童。当儿童探索环境的时候,他们遇到能引起兴趣的事件,这些事件应具有适度的新奇,不很适合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于是促使儿童不断调整他们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对付问题的新方法。在这样的行动中,不是环境本身创造儿童的智力,而是儿童自己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出了新的认知图式

(2)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

维果茨基对儿童思维发展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观点。其一、与皮亚杰相比,维果茨基同样强调儿童内在思维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的和生理的因素)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但他尤其强调人际交往对思维发展的影响。社会中的一切,包括风俗习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前辈留下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行为规范等,构成了人类生活中的文化世界。这个文化世界既影响成人的行为,也影响成长中的儿童。而且任何社会都会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使下一代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

其二、认知思维与语言发展有密切关系。儿童在社会性的语言交流中,才能发展自己的认识。

其三、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将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在了解了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之后,应进而根据其可能的发展水平,找出其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协助使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达到最充分的发展。

这些观点的提出是我们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依据。

2、脑和认知科学的新进展

在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等各领域内研究成果的支持下,一种新的学习观应运而生了。这一新理念对如何有效地设计课程以及怎样提高教学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要旨可以简述如下:

Ø学习者个体自主建构知识。

Ø理解就是明确事物之间的关系。

Ø关系的明确取决于先前所具有的相关知识。

有关教育的神经科学研究同时也说明了学生有些正确的科学概念的建立不是可以自发形成的,需要良好的教学策略。一些概念要比另一些概念更难建立。说明应该尽早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应在他们巩固这些错误概念以前,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或是纠正错误的概念。因为可能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错误的概念不能被置换或是重新组织,而只是可以被一定程度地抑制。专家们所以能较好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是因为在他们的脑中建立了一些概念和模型。概念也是建构儿童认知的基石,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已经有能力建立一些认知结构。由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也相应选择了一二年级的学生针对相应的概念开展做中学研究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之初和研究过程中,理论界基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已经有了一部分研究成果,特别是美国的“handson”和法国的“LAMAP”,已分别经历了十四年和五年的研究摸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面对这些文献资料,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细致分析,在理清基本理论和操作层面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一些对于本课题而言是有价值的、可供课题研究参考的意见。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理论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从中获得了一些益于本课题开展的宝贵财富。

2、行动研究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实验教师运用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通过对各种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制定“水“单元其中一个概念的解决策略(教学设计),尝试开发符合探究式教学特征的系列案例,并通过实践去探索,不断反复验证,提高案例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3、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研究中,在教师实践了系列案例后,依托教师自己实验的经验,再经过针对实际需要去学习理论、分析综合等过程,逐步总结出规律性认识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1、架构系统

根据课题方案所厘定的课题本质蕴涵、框架的研究策略,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包括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小组、科学家咨询小组、实验教师团队等。

课题领导小组:区教研室的领导及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实施的组织、协调和领导。

课题指导小组:主要由南师大郝京华教授、江苏省教研室卢新祁老师、市教研室徐燕老师、区教科所陈立春所长组成。

科学家咨询小组:只要依靠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的叶善专教授(新课标修订组主要成员)、周建中主任、叶兆宁主任等担任。在自主案例开发与实施中对科学概念的准确性给予我们大力帮助。

实验教师团队:我们首先选定了课题实验校(北小、附小、长小、小营、逸仙、宇花、月苑、成小),选定了素质优良的教师为实验教师,其中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专业出生的研究生本科生3名。优秀的实验教师团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各实验校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拟定的“水”概念图,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案例的开发与整理。

2、培训学习

课题组的培训学习分为以下几层:

一是对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学习:课题组所有成员阅读了美国《2061计划》系列丛书、法国《做中学黄皮书》(内部资料)、韦钰院士的《探究式科学教育》等书籍。

二是对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实践学习:各实验校在课题研究的第一年均实践了法国原版的《法国“做中学”经典案例》中的小学案例,在其中体会了探究式案例的精髓。

三是每学期参加由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和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组织的探究式教学案例培训,在“探究式”的培训中体验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四是参加法国等世界各国的专家培训。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先后有南师大附小单道华、北京东路小学吴京钧老师赴法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专项培训。近几年在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和江苏省教研室的组织下先后接受了五次法国、加拿大等国专家的现场培训,让课题组老师对国际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前沿、研究现状有了清楚的认识。

五是外出学习,先后组织课题组老师到北京、上海、云南进行了专项学习。

3、案例研发

根据计划,每所实验校负责开发相应概念的探究式教学案例,我们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形式有案例交流、听课研讨等。

(1)团队建设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师的素质决定本课题研究的水平,所以自05年以来,我区科学教师队伍整体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专职教师数有原来的28人增加到了40人,其中45岁以下的占到74%,专业出生的研究生7名,本科生4名。一来看出区教育局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二来看出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效益。特别是在八所实验校,近几年增加了实验教师共4名,近几年成长了1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优秀青年教师,课题研究真正促教师专业发展。

(2)行动实践

每所实验校根据课题研究的计划和进度,每学期开学制定研究计划、教学进度表,共同开发案例,课前共同备课,课后共同反思。每学期由课题组负责组织两次以上的观摩、示范研讨、交流,督促各校做好案例开发的前期准备、中间资料的收集、之后的反思。每学年参加由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组织的相关案例、论文评比和课堂教学竞赛。扎实的研究过程让实验教师得到了锻炼。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对探究式科学课堂教学实质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6

关键词:电子电工教学;探究式教学

一、 电工电子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电工电子教学的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借助一系列方法和手段,才能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理论知识及探究问题的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要素,电工电子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前提,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创设情境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问题情境。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团结协作,使学生乐于探究

智力活动与情感体验是相伴而生的,从情感上接纳某教师的程度极大地影响着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行为,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他们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学生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可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它是探究解决疑难问题的一个过程。面对学生的疑,教师不必过早解释答疑,要综合大家的疑问,提出一两个适合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成效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异质小组探究更能从不同处理角度互相弥补、完善。只有小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才可能高效率、高效果的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有合作意识,更需要学会怎样与他人进行高效的合作。毋庸置疑,在最后解决问题之后,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比如:正弦交流电路部分,在分析具体电路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在交流电路中是否可用?若可用,你认为是直接应用还是应该做适当变动呢?要求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以此点拨学生育目的的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期间,教师应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3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认识主体通过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组,用现有的认一识结构去“同化”外部世界的过程。同时,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对象性活动才能自觉地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而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积极的促进者。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从而使得学习成为一个积极的过程,一个发现的行动。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室内学习资源、个人资源和社团资源等。从如何查找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决定资源的有效性、可信度,对资源的再利用,到最后的得出结论,学生都要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运用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出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 电工电子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电工电子的教学更多地注重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把技术知识融于理论学习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尽量用一些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实际现象,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电工电子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如在进行“变压器”的教学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电设备,需要的电压是不是都一样的? 如家用电器(电灯、电炉等),电视机显像、机床等等。学生调查的结果是:家用电器需要220 V,电视机显像管需要一万多伏的电压,机床需要36 V以下电压。在由统一的电源供电的情况下,为适应这些不同的电压需要,就要有一种改变电压的设备一变压器,那么它是怎样改变电压的;用“电灯的设计越来越重视节能”这一问题展开“提高功率因数”的理论教学;用“手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如何安全高效的使用它?”来进行电容器充放电的教学,使学生在思考、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相关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教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从报刊、杂志、因特网等媒体上,及时捕捉反映科学前沿与动态的最新信息。譬如超导磁悬浮列车这一高科技成果,与电学知识密切相关,我国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可以结合导体的电阻及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知识进行命题。通过研究这些问题,使高科技与学生所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拉近了距离,从高不可攀变为伸手可及。

2分析问题

(1) 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在分析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确定问题的实质。

(2) 小组课堂讨论,列出这个问题中包含的子问题、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确定学习要点,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3) 各小组拟订解决问题的活动计划,根据现有资源,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共同选择最佳方案。组内成员明确各自职责,以保证计划顺利高效的实施。

3解决问题

(1) 学生设计具体的实验电路后,开始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具备通过观察收集、记录数据的基本要求,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新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评价,把整理后的新信息与!日信息进行整合、综合。

(2) 小组实验后,要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

简单的比较或因果推理,或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

参考文献

[1] 刘德荣.探究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经贸(学术版) ,2007.11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研究

小学教育是每个人教育阶段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起点,因此小学教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简单依靠模仿和记忆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把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数学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多给学生提供探究合作的平台。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一、创建情境,培养兴趣

以情境的创建为主,把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理念作为基础,将学生带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作用下自由快乐地面对学习中要克服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的感召,学生就没有求知欲,学习成绩也会一落千丈。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巧妙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不再对未知的知识产生畏难情绪甚至爱上学习。怎样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呢?例如,数学主要以计算为主,单一的数字间的加减乘除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那么老师就可以把数字放进具体的生活中,为学生创设现实生活中所涉及到的运算的情境,比如买零食找零钱的情境、数笼子里小鸡的腿的数量的情境等等。只有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感知到学到知识的好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思考,培养思维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的记忆力好但是理解力差,这一阶段也正是小学生思维发展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认知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小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更全面理性地对待问题。数学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理性认知的学科,老师应该多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例如很多学生可能对于“5明明比1大但为什么5毛比1块要少”这样的问题产生疑问,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着重讲解“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传授给他们因为1块里有10个1毛所以1块比5个一毛多这种相关“单位”的理论,最好付诸实践,拿出真的硬币以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

三、独立探究,自主学习

探究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后,还要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能力。要想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目的,就必须抛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应该带动学生一同完成对新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流程。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例如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发言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处于主主体地位,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乐意积极主动地独立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

四、合作学习,全面发展

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指的是老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作用同时学生也要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有效学习方式,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分别跟老师和同学进行合作。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回答好问题;在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并对每个人所做的工作进行明细的分工,学生作为个体,不仅要有个性也要让自己的个性能够在团体合作中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促使学生社会化发展。在构建小组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让每一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能互相理解、协作和改进以达到让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型发展人才的目的。

五、多媒体辅助探究式教学

21世纪的到来改变了现代教学的传统模式,多媒体的引入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多媒体具有集音效、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优点,它能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动画等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幻灯时学习兴趣高涨。利用多媒体教学,数学课堂将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也充满了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难点和重点光靠语言学生难以完全迅速理解,多媒体的使用能化难为易,例如将数字演变成一些可爱的动物进行加减乘除的教学。总之。多媒体的引入能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同时,多媒体也能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更上一层楼。

六、激励性的探究评价

多数老师都以成绩的高低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却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也不关注学生是否有进步,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几乎不进行鼓励。这种评价标准所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越来越缺乏学习动力和信心,心理上也有阴影。老师应该给学生进步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发自内心地鼓励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探究学习过程充满信心和动力。老师在激励的过程中要把握度,比如直接进行口头上的表扬“你进步很明显,继续努力”、“你能很快地理解老师表达的意思,很聪明”等,或者在批改作业后给进步了的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小红花以示鼓励,或者写上几句评语。老师很微小的行为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产生情感,所以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

七、总结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博大精深、意义深远。它尊重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找到快速有效掌握知识的方法,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实践,使之更加完善。总之,老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以获得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成功,让我国的数学教育之路越宽阔。

参考文献

[1]熊小燕.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2]严国峰.浅议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性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3]祖浔生.倡导教师探究性教学创造新型的语言环境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J]. 教育与职业,2009(8)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很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改变。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在探究式教学中,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它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由于探究式教学自身所具备的优点,当其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时,可以帮助减少学生对数学这门功课的恐惧,学生能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分析问题,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一、何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即指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情况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通过探讨、观察、实际操作等方法来得出一些结果,之后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达到理解数学概念的目的,实现活学活用。

二、为何小学数学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1.在本质上,小学数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成果。新课标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则是希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最大程度上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2.按照小学数学教学新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有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情感态度。在这几个目标中,情感态度最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学生的具体的哪些表现是符合该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呢?首先,他们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来得到一些有用的经验,能够去承受失败和挫折,敢于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阻碍,拥有战胜困难的自信。除此之外,能够将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体会到课堂和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数学学科知识的关系,在应用的过程汇总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和创新。最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人生态度,按照客观实际去做事情,同时要注重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如何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1.教师要深入了解探究式教学。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很多数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不够准确,他们一般都认为探究式教学仅仅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了提问题的环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多设置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一节课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需要一直去思考教师抛出来的问题,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错误认识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为了迎合新课程的改革,保证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式策略,首先,教师自身需要重新去认识探究式策略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学习其他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的方法,将它们合理地应用到数学的课堂中来。

2.构建出良好的探究式教学环境。小学时期在教育中属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小学生们正位于教育的基础阶段,他们有着普遍的性格特征:活泼好动,掌握的知识较少,经验不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去构建一定的教学环境,营造好探究式教学的氛围,从而更好地去指导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构建问题情境,因为在小学生的认识方面,形象思维占据着一定的优势。构建好了问题情境,可以带领他们步入到一个渴望学习的环境中。构建问题情境并不是指简单地提出几个问题,教师要注意设置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之间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们要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课堂的活跃程度也很重要,教师需要注意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构建出充满活力的课堂,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3.注重教学中的互动。教学互动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指学生之间的互相联系,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体。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提出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指导作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身段,平等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对他们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展开交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彼此对问题的认识,明白其他人的思维模式,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选择性开展探究式教学。除了上述内容,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还要在一些地方多加注意,例如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探究方法、开展探究式教学之后的评价制度等。开展探究式教学只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其中一个方法,同时要依靠教师准确的运用这一方法。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将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数学这一学科严谨和准确的特点,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更为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它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应用好这一教学模式,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和魅力。教师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各类探究活动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9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08-01

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改变,对医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医学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国内外的学者们都认为培养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医学教育的趋势[1],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也应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2] [3]。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次研究通过教学实验分析方式,明确预防医学课堂上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取丽水学院10级护理高职专业两个班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第一学年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班之间各科成绩均无明显差异,情况基本相同。随机确定一个为试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

1.2 试验因素的控制

在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试验班和对照班都使用材,由同一教师执教。为避免教师上课时交叉影响,试验班和对照班的课时安排尽可能间隔较长时间,各班授课时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相同。

1.3 效果分析方法

实验结束后,采用个别面谈、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成绩考核采用统一命题的传统闭卷笔试的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内容

在2011年9月-2012年1月这一时间段根据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进度适当的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实验。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根据探究式教学和预防医学教学内容的特点,20学时进行探究式教学,其余为传统教学。

2.1探究前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在自愿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储备、个性特长等因素进行调整组合,各小组以4-6人较为适中。

2.2把探究式教学引入预防医学教学

依据预防医学探究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设计了问题探究、案例探究、课题探究和项目(活动)探究四种类型,针对预防医学各章节不同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如进行案例探究时可以设计食物中毒案例,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查阅、收集相关信息,然后

而在学习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时,如果只用传统的讲授教学的方法,会显得非常深奥和难以理解。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次真实的课题研究实践,让学生在研究设计、实施、观察记录、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健康教育内容的学习则可以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和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2.3探究成果的展示和总结

探究结束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探究,学生可以形成各种学习成果,如:研究报告、图表、小册子、照片、影像资料等。在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后,教师给予及时反馈。

3 实脸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3.1对学生成绩的影晌

全年级各班都参加了丽水学院医学院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试卷采用统一标准阅卷,结果如下:

3.1.1 考试成绩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试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班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从考试成绩个体间的差异来看,试验班较对照班小。

3.1.2 考试答题情况比较

从各个题型的答题情况来看,试验班和对照班表现出不同的能力类型。单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的解答状况两个班没有显著性差异;填空题和简答题对照班解答得分情况要比试验班高;分析阐述题和计算分析题的得分是试验班高于对照班。可见不同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对不同题型题目的解答情况。

3.2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试验班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班,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与自主性学习情况有关的几方面调查,结果如表3。

可以看出,试验班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对待问题的态度等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班。

4 讨论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探究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从验证理论向探索未知转变;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而学生也从获取知识向创造性教育转变[4]。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班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拓展等方面所用时间明显比对照班学生多。第二,本实验中试验班与对照班都由一位教师执教,在主观方面存在偏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总之,探究式教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依然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68-69.

[2] 詹平,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改革[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5):593-595.

探究式教学研究篇10

关键词:经济数学;研究性;经济问题;方法

一、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经济数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数学教学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把概念、结论讲清楚,学生把老师讲的记下来,通过做练习题理解、掌握、巩固,考试也是这些知识的再现。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乐趣和精妙,缺乏思考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不能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各种教学改革方法、模式也不断出现,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式等等,各有所长。现在很多院校经济数学课时大幅压缩,有的只有几十课时,有些院校直接将数学课删除。完整、系统地传授知识已不大可能。我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部分专业试行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学在其中的作用与价值愈显突出,被越来越广泛运用于经济与管理科学,并正在显著地促进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营销业和咨询业的商务运作模式的改变,显示了数学应用的魅力。“高技术的本质,是数学技术”,这是越来越多的人共识。数学教育的重点不止是教给人如何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而是教给人以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也就是塑造人的科学世界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含义

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性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创设一种研究氛围,启发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交流合作、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再上升为科学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学会动手搜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研究并解决经济问题。也就是研究贯穿于知识的接受过程,研究贯穿于能力的形成过程。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合作性。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双方协调、互动合作。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也是师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交流和强化的过程。

(二)探究性。无论是已成型的经典的理论,还是老师提出的新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学生必须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三)开放性。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封闭性和被动性。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特别是与现实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关系,注定它必须是开放性的。

(四)应用性。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中,数学无所不在。经济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于解决经济问题,体现在培养人、塑造人的完整人格。

四、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

(1)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人员、资金、场地、时间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安排。(2)有一支肯干、能干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3)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网络信息资源和一些必备的材料。(4)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与社会、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

研究性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只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接受,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只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等问题。教师不能停留在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水平上,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度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会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动手搜集、查阅资料,分析探究经济问题,作出预测评判,教师指导点评。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教学改革,精心备课,巧妙设计问题,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之间要多交流合作,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观摩教学,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组织学生用弹性理论知识研究企业如何对弹性大和弹性小的商品定价;让学生研究如何用定积分的理论知识求出某地区或某单位的基尼系数,供有关部门或单位参考,以调整经济政策;如何用定积分的理论求企业在不同的市场实行差别价格后所获利润,在保证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确定各个市场的商品的销售量;现在企业之间相互持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一种发展趋势。我们让学生深入社会和企业,用所学的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理论知识解决相互持股企业之间的投资收益、利润分配问题等等。学生在教师有趣的、刺激性的、挑战性的问题面前,被激起探究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进入学习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放飞思维,发挥聪明才智,形成概念,掌握知识;由理论指导实践,兹生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最终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这种能力和素质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六、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原则。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区别就是研究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合作探究为特点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因此,教师的传授要少而精,不要全盘托出教学内容,而要突出重难点顺其自然地让学生融入思考研究的状态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巧妙地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二)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均要以研究的心态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在高校学习中要摆脱高中依赖教师的习惯性学习方式,要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研究学习内容。这种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性不仅要求学生自己学习过程中要主动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涉及到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各种团队讨论方式都是一种合作研究的方式,合作研究能够弥补个人知识能力不足的缺陷,集众人之所长,创造出最新的成果。研究性教学模式要将学生独立研究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研究有效地结合,以实现高效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教学模式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造成高校培养的人才实际应变能力差,满足不了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实践技能素质的要求。现代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传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深入社会、企业,广泛调查研究,教会学生有效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七、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考核模式

考核方面要改变一张考卷几道练习题定成绩的方法。我们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调查报告,占总成绩

50%。期末理论考试可以开卷,占50%。此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我院部分班级进行了试点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探索,使之不断完善,努力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