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十篇

时间:2023-03-16 16:13:40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篇1

维的图形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了 图文并重 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包含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

开启人类大脑的 无限潜能 。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 放射性思考 具体化的方法。

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香气、食物、线条、颜色、节奏、音符等,都可

以成为一个 思考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

成千上万的 关节点 。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你

的记忆,也就是你的 个人数据库 。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看着这么神奇的思维导图,你是不是很心动,也想来绘制呢?可是选什么内容好呢?这个寒冷却有趣的寒假是不是马上要结束了,得回学校上课了呢?回到学校上课之后,那段有趣的寒假时光似乎很快就会被遗忘。用来记录有趣的寒假生活的日记,文字太枯燥,根本无法表达你内心的情绪,那么不如就来绘制思维导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最直接地表达出你内心的喜怒哀乐吧!

1.拿一张空白的纸,把纸横着放。(注意:尽量不要用上面印有线条的纸,因为那样会妨碍思绪的发散。)

2.拿几支彩色笔,选你最喜欢的几种颜色。

3.在白纸中央画出一个中央图案,作为你思考的中心。然后在图案的上方、下方或里面写上“我的寒假”,也可具体到名字,比如“×××的寒假”。把你的思绪放在图案上,保持注意力集中,让思绪自由地延伸开来。

4.选一种颜色,在中央图案的旁边画一个主分支,然后把你对假期的第一印象写下来,最好只用简单的几个字表达,然后用一些较细的分支把这个主分支填满。你也可以在每个小分支旁边画上图案或者象征(适当的图案会使你的思维导图更加有趣)。

5.当你的脑海中浮现更多相关想法时,请为这些小分支增加更多的分支!

6.这个寒假有哪些有趣、你不想忘记的事情呢?赶快把它们画在你的思维导图上吧!这样,你就有一个完整的假期记录了,像日记,却比日记更棒!

大脑扫描仪

原来,绘制思维导图竟是这么简单!不过,先别急着画,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思维导图的必要元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整个思维导图的关键和灵魂,从而引出各个_________。要想绘制思维导图,必须先确定___________。我们这期思维导图的__________是“我的寒假”,当然,你也可以绘制关于“我的除夕”“我的春节”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篇2

思维能力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生物学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而高考作为一场选拔性考试,也在逐年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创新高三生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有助于高三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

思维导图应用于生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思维脉络,形成合理化思维过程。进一步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可以综合思维能力,提升教师思维学科的教学成效。可见,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梳理生物知识框架。将思维导图运用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加快高中学生复习生物的速度,使学生在脑海中搭建起生物知识体系,进而帮助学生大量地储备生物知识,内化生物学科素养。

一、研究背景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其实质上就是把脑海中自己所想象的东西用图形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具体呈现在头脑思维里,把教学和思维导图巧妙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展现出知识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用颜色和图像把关键字建立成记忆链,能够充分开启学生的记忆链条,并打开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使用思维导图能指引、激发、组织学生思考,让学生习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和寻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生物教学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等。学生的思考能力较弱,学习中易出现思维混乱情况,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显得十分必要。我们经过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对提升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1.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首先,设立一个主题,将这个主题作为中心建立与其相关的知识体系。将零碎的知识组建起来,并根据主题中心逐级缩小知识面,形成多个知识块,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导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迅速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方便学生记忆。所以,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流畅性。

2.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即根据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散发出更多与其相关联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随着知识不断增加及时将其总结到思维导图中,使思维导图不断扩大,同时包含了各方面的知识重点。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作为思维发展的新概念,发散性思维是思维导图最核心的表现。在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构建适合自己应用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设立,根据不同的主题中心,逐层建立分支。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比如涉及高考第32题遗传基本规律这个大问题时,如果学生只局限于运用所掌握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话,就没有弄清楚遗传基本规律这个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题目设定的具体问题要求。遗传的基本规律首先确实涉及了孟德尔的两大基本定律,但同时学生还得学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弄清楚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然后才能支撑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考查遗传基本定律的时候往往会结合变异和育种,学生在面对如此知识点多而复杂的一道综合题时,如果知识碎片化就会找不到头绪没有清晰的思路。

3.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能够很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思路,也能让学生很直观、清楚地看到思维的脉络,对内容的理解会更深刻,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建立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会力求创新,使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更加出众,以便获得老师的肯定。此外,在设置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多方面对知识进行解剖,这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思维导图带来了理解方面的创新性思维,对我们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思维能力。广义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一切正确思考的方法和能力,也是抽象思维能力的体现。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中心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搜索,然后对搜索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类,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研究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得以终身受用。

5.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高三生物复习中,除了构建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还可以构建每个章节的,每个专题的,主要题型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高三的生物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归纳和总结,构建解决生物问题的思维模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我在2019级学生二轮复习教学中运用了思维导图。首先每一个专题复习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主题回顾本专题的所有相关知识点同时在黑板上呈现该专题的大概提纲课后作业即是让同学们沿着提纲思路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完善所有具体内容由于一轮复习已经进行了各个知识点的精加工。此时同学们做这个工作虽然可能有点慢但却能完成得比我想象中好第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第二学生基本能理顺知识脉络而且联想想象加发散性思维学生的思维导图还周密而有逻辑性在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深刻的梳理建立体系同时还强化知识点记忆后第二课时课堂上我先用 分钟让同学们互相评价同桌的思维导图找出优点和不足然后做查漏补缺的工作通过此训练学生强化了知识网络为做综合题时进行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提供强有力支撑在剩下的分钟时间我会带着同学们训练两道和本专题相关的综合题目

例:(2016年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本题的关键点是“DNA双链不能解开”,涉及的专题有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遗传的分子基础三个专题,考查考生对“DNA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运用知识网络快而准地答题 做完后老师

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点评并要求学生对照思维导图

对本题考点以及自己做题时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总结

二轮复习在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知识结构化落

实的过程中 我们往往会配套训练很多的套题一

个阶段完成后我会把平时同学们问题比较集中的

内容形成一个专门的类型题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

生去利用正确的生物科学思维解决它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生自己过手构建知识体系

并在解题中运用知识体系最后反思体会的训练学

生慢慢建立起了良好的科学思维他们更能准确把

三、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做课上笔记。课堂学习的重点并不在于记住多少,而是在于理解、吸收了多少。所以老师应该教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随堂笔记,通过建立知识网络图将知识通过线条连接起来,对不清楚的用横线标注,突出知识难点,在课后的学习中就能轻松找到学习重点。建立思维导图不一定要用制图软件,让学生手工绘制既方便又能深刻记忆。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充分节省了课上时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提高了课上效率。在课下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对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针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正。

2.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在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体知识结构,这也是思维导图一方面的优势。因此,老师在学生复习中也应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果。首先,课前老师让学生找到一章的知识点,确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制成思维导图;课上,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先画出主要知识点,再引出与主要知识点相关联的分知识点,逐级下分。经过这种发散思维,一章中的所有知识点都包含在内,这样就方便了学生复习。

教育应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学科的学习认知,启发学生体验并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自我思考、感悟的思维习惯。另外,我们平时学习时会习惯记笔记,记笔记不仅能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促进大脑的思考。而形象的图像能引人思考,引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思维,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理解方面的潜能,给我们带来理解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通过对生物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使抽象的生物知识更加形象化,也可以避免学生因基础能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造成各种思维误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 。

参考文献:

[1]宿文渊.思维导图[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7).

[2]白虹.思维导图[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8).

思维导图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单词教学;阅读教学;写作

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zan首次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提倡让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关注中心信息,再从中慢慢找出与中心相关的分支信息,提高信息获得效率。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学习、会议、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过程,都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信息获得质量。利用思维导图,使用者以线条、箭头、分支、色彩来分割知识框架,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整理和组建的质量。思维导图的使用,赋予人类思维以最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一、单词的教学

英语词汇并不是一系列独立的个体,每个单词都有各自所属的领域,词汇与词汇之间因某个共同特征被组建为语义场。如red,black,white,brown,blue等单词,共同组成colour这一语义场,“红色”一词是“颜色”一词的下义词,它们之间是同一语义场上下义词的关系。词汇与词汇之间联系紧密,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熟悉词为中心,将单词归类,以语境来教学单词。

例如,以“水果”为熟悉词,教师可以将“apple”“Eva”“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知识点归为一类,苹果、夏娃偷吃禁果、吃苹果保持身体健康等词语都能与“水果”这一词构成形象语境。

学习者的词汇量大小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为能说的词,第二级为能写的词,第三级为能读的词,第四级为能猜的词。能说的词和能写的词属于学习者可应用的积极词汇,能读的词和能猜的词属于学习者不一定可应用的消极词汇。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能应用的积极词汇。积极词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很多词不仅拼写相似,用法上也非常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善于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画出形近词的导图,提高辨别能力。

在“those”“these”这两个单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词形相近,用法也比较相似,所以很多学生会混淆,不知如何辨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those”―“this”的复数形式―限定在手边或在经历的人或事物;“these”―“that”的复数形式―限定两者中离说话者较远的事物,或某个曾提及的事物。

二、阅读的教学

初中英语每个单元都有较长的文章,阅读也历来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偏离了阅读课的训练目标,将阅读课上成了翻译课、背诵课。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课堂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简的日记”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简的日记”为中心词,可以发散出四大学习任务:单词、句型、段落、语法。以“单词”为中心词发散,可以得到“diary”“decide”“try”“paragliding”“bicycle”“building”等知识点,以“句型”为中心词发散,可以得到“go to beach”“they were delicious”“It was exciting”等知识点,以“段落”为中心词……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相比于小学,初中阶段英语的学习难度明显加大,很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于阅读学习上。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生词较多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构建课文思维导图,将看似繁杂的知识点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有效率地进行学习。

三、写作的教学

中考的写作内容多以话题作文为主要考查对象,但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写出来的文章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很多学生表示,拿到作文题目,没有思路,不知道写什么。教师如果能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就能打开学生灵感的源泉,就不会愁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

例如,在以“friend”为话题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我的朋友―外貌―爱好―特长―个性―某件事情―表达情感。在“外貌”这一子话题中,可以发散出“头发”“脸型”“眼睛”“身高”“体重”等分支,每个小分支可以继续发散,不断获得写作内容。

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深化学生思维的广度与宽度,拓展学习空间。英语学科信息量较大,单词、句型等知识点较多,学生很难消化。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帮助学生提纲挈领,优化学习过程,找准学习重点,以求一击即中。

思维导图篇4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108-01

思维导图能将图文进行很好的结合,将不同层级之间的隶属关系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探寻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在逻辑和想象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不断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阅读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针对性教学,活用英语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快地梳理文章结构、预测文章内容及重述文章内容,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逻辑思维能力。

一、活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阅读英语文章首先第一步就是梳理文章结构,教师在这个方面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针对性的任务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掌握思维导图在梳理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6“When was it invented”中“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课本中有一个针对全文的思维导图,但是过于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对此进行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或者是关键词。一般来说,主体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偶尔也会出现在段尾或者中间,通过主题句或者关键词可以快速梳理文章结构。这样引导,学生通过略读很快找到三段的主题句。学生通过自己概括就能找出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围绕篮球历史,讲了popularity,game rules,history/development三个方面的问题,整个文章的结构很快就可以梳理完成(如图1所示)。

二、活用思维导图预测文章内容

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以八年级上册Unit 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阅读文章“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为例,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首先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Thanksgiving day”,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讲讲和“Thanksgiving day”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将已经知道的感恩节信息罗列和补充到下面的思维导图中(如图2所示)。

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验以及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回答。如果遇到了词汇问题,如新词汇celebrate,traditional,turkey等,教师可以帮忙解决,然后将思维导图不断完善。这样,学生在掌握新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一个很好预测,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产生熟悉感,在降低了阅读难度的同时,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活用思维导图重述文章内容

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知识,还需要让学生了解英语相关文化。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之后的文章重述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和书面两种不同的形式。

仍以“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阅读教学为例,在第一部分中,学生已经通过抓住关键词很好地完成了篮球运动的思维导图,分析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规则、发展历程以及流行程度。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来复述文章中的内容,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短语和词汇放到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使用,形成一个记忆网络。学生在抓住重点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厘清思路,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自身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篇5

一、我相信孩子能学会这种思维方式

有人可能认为,小学的孩子们有什么创新思维可以培养啊?其实,这话说的有点偏颇。大量实验表明,对于任何年龄中的任何人群,都不存在创新性思维有无的问题,只存在深与浅的问题。教育家刘佛年说过:“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理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生活中一个新理想,一个与众不同的新想法,一个新理念,只要它具有新颖性,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理论不可才叫创新,那就高不可攀了。”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有些想法是常人亦有的,但有一些想法却是奇特、新颖的,“人小鬼大”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相信孩子们的智力水平,他们的可塑性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思维导图的原理和出发点就是整理知识、创造知识,分享知识。它首先号召我们每一个人整理我们身边遇到的一切有价值的知识,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库,进而在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然后创造知识,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思路流程,最终提高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要创设机会教给孩子们这种思维方式。而且我相信,不拘泥于微机及辅助软件,我照样可以做好这件事。不注重形式,只注重过程和结果是我的一贯风格。我下决心教孩子们画“思维导图”。

二、 “思维导图”在我的语文课上得到有效运用

首先,我在语文课堂上“组词”用到了思维脑图的相关图形。根据我们脑筋里面存储的知识量,你想到什么就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写下来,画下来。展示了一幅脑图,孩子们看了之后很感兴趣。

(如下图所示的。)

我教学语文,孩子们在组词的时候,总是按照“老师,我完成任务了。”但是,我却想要孩子们有自己组词的兴趣,多组几个,能组几个组几个。我一向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花样”老师,我去打印了好多画了思维导图的纸片,把一半左右举手想要的同学一人一份下发,然后课堂上侧重考验孩子们的词汇量。结果简直就是意料之中的,每个学生的差别很大,最后专门找时间“高调”的收上作业来。并且布置好下一堂课的组词作业。这次全班同学每人都要了一份。我事后找班干部了解情况,他们现在课间时间可忙了:查字、词典,问家长,查参考资料,忙的不亦乐乎,热火朝天,乐此不疲。我听了感觉心里面美美的。其实,组词用到的思维导图是最简单不过的几个图形链接而已。

其次,我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整理课堂笔记。考虑到人的大脑的专注度最多只有25分钟,所以我的课堂在时间上会尽量保持在25分钟之内,如果问题较多的话会另当别论。而且,我一贯主张让学生记课堂笔记。但是,笔记都是一课一课的,知识点非常分散。而且很难找到一条横向的或者纵向的“线”连贯起来,我尝试着让孩子们归类整理语文课堂笔记了。看到孩子们归类的整理自己的笔记,我心里乐开了花:真没想到这么点孩子,居然会这么深奥的整理资料了。哇!有的学生归了重点字词类、句子类、修辞、段落、练习题类,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不到一节课,孩子们总能画满那张硕大的白纸,脸上还洋溢着凯旋的笑容。

再次,我愿时常做孩子们喜欢的“笨”老师。解决问题的过程,值得在教学中注意的是,暴露思维过程不只展示给学生畅通的思维过程,因为学生有时一开始的分析思路有可能是不对的,这时如何进行思维的“改进”或“转舵”,如果选择有效的思维方向就显得非常重要。事实上,只有学生自己能够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向才算真正学会了解决问题,教师只有不回避错误,暴露错误思维及其纠正过程,才能使学生在这方面得到训练。这就必须做孩子们喜欢的“懒”老师。“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我觉得这一点尤其重要,把许多本来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做的知识”,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去做。做“懒”老师的好处能巩固教学效果,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思维导图篇6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写作灵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作文,它能让孩子们迅速地理清思路,抓住写作要点和方向,达到快速构思和快速写作的目的。

一、思维导图能“无中生有”,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

下面一段文字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习作《美丽的秋天》:

秋天真美啊,美得就像一幅图画。我喜欢美丽的秋天。

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有这样的表达,按理应该是很不错的,她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美,还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这段话基本上是概括性语言,缺乏描述性语言,秋天有多美,却没有具体体现。怎样才能让他们通过文字来表达秋天的美呢?

孩子们都喜欢亲近大自然,秋天对他们来说触手可及,头脑里有丰富的表象,但他们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能把他们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他们心目中,秋天的田野、果园、树林、动物、天空……这些事物都太熟悉了,可是怎样把头脑里的这些信息调动起来,付诸文字,这就需要思维导图的引导。我问学生:“你能把美丽的秋天画出来吗?”她眨巴着眼睛,点点头说:“能。”很快,她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卷:田野里有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果园里有红彤彤的柿子,还有红红的苹果;树林里,有黄黄的树叶;天空蓝蓝的,不时有一群大雁飞过……

接着我指导她对这幅画的内容进行了增删,顺序进行了调整,然后问她:“现在你能看着自己画的图,按照图上的顺序把这段话修改得更好吗?”此时,孩子眼中闪烁着光彩,自信满满地回答我:“能!”不一会儿,《美丽的秋天》的修改稿诞生了:

秋天真美啊!田野里,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红红的高粱像燃烧的火把。果园里,有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柿子。红红的柿子多像一个个小灯笼啊。树林里,树叶黄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蝴蝶在风中飞舞。天空蓝蓝的,一群大雁飞过,它们的队伍多整齐啊!秋天真美啊!我爱美丽的秋天!

修改稿的文字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田野、果园、山林、落叶、蓝天、白云……特别是小作者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刻画,色彩搭配上以火红、金黄为主,寥寥数笔的描述,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和意境美,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和对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

二、思维导图的发散特性,能帮助学生联想出更多的细节

低年级的孩子在习作时,往往过多使用概括性言语,缺少细节的描绘,使文字干瘪无味。如果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绘画这个像游戏一样的环节将要写的内容画出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在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不断想象、揣摩、增删每个细节,写作时再把图像转换为语言文字,就不会缺失细节刻画了。

下面是一个二年级孩子写的《去游泳》:

今天,下小雨。我和爸爸去游泳,我玩得很_心,我说:“下次还来。”

显然,游泳是学生亲自经历过的,他的头脑里一定有相关的趣事和细节,但这段文字却写得如此粗略,没有相关的细节刻画。怎样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细节表现出来呢?我让他把去游泳这件事情用简单的图标和色彩,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用曲线连起来,把画出来的内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标记一下,尝试着以画写作思维导图的办法来指引他写作。图画好之后,再让他把图上的内容一一叙述出来,形成文字。

下面是修改后的习作:

今天,天下起了小雨,但是天气还是很闷热,我和爸爸去江边游泳,游着游着出太阳了,金黄的太阳向我们眯眯笑,水变得更蓝了。江边还有很多游泳的人,就像大锅里下饺子一样。爸爸教我学习游泳,我学得很认真。虽然我呛了几口水,但有爸爸在,我一点不害怕,还是继续学游泳。爸爸夸我真勇敢。我要早点学会游泳,就可以像爸爸那样到深水区游泳了。

这段文字比起前一段,不仅仅是字数的增加,在文章的表达技巧上也有大大的提升。小作者通过画一个简单的写作思维导图,写出了一段更生动的话,而且自然地运用了环境衬托描写、动态描写、场面描写、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直接抒情、语气描写和语言描写等写作技法,把自己先前写的一段话修改得更具体、更能抒发心中的感受。可见,写作思维导图可以引发对最初、最真切感受的回忆和思考,让事情的经过、情感、思绪毫无保留地、快捷地通过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记下来,让思想的火花一旦闪现,就立即得到捕捉,并不断生发下去,丰富文章的细节。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条理性、创新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就能写出内容更丰富、思想更有深度的好文章。当然,思维导图的神奇魔力远不止这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让思维导图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篇7

关键词:

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2601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迅速扩展,高校的办学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跳跃式发展的新机遇。创新思维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因为创新思维决定着一切创新活动,他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发散思维引导着创新思维,对整个创新活动起着决定思维方向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创新的萌芽和成果。目前,各种技巧都应用于发散思维中,其中,思维导图是最行之有效的技巧之一,把思维导图引入大学生发散思维中是科学的有意义的。下面我们根据思维导图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析其在发散思维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功能和特征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结合全脑的概念,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学习效果和特征。

1.1快速高效地记学习笔记

在大学里,学习课程较多,上课时间占据了我们70%左右的学习时间,若课堂的效率不高,或者没有有效地记录笔记,那么课后将会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最后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若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学习中,它能让知识形成结构促使我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我们跟进老师的讲解速度进行思考。

1.2高效整理各科错题集

在学习中难免遇到错题,我们收集错题构成错题集可以帮助我们弄懂平时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在错题集中使用思维导图能清晰的描述易出错的问题,能把有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到达触类旁通的效果。

1.3快速记忆英语单词

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单词记忆问题,很多人认为增加词汇量的唯一办法是反复地背单词,这仅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不仅能让你很快的记住这个单词的基本意思,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和层次性还能让你记住本单词相关单词的含义和其发散的用法,这激发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1.4提高阅读速度

在大学里,我们面临的爆炸性增长的知识,有效率地获取和阅读知识将是每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具备的能力。思维导图能有效地帮你组织你获取的信息,在记录知识的同时也对信息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提高了学习效率。

1.5促进小组学习和讨论

学习是一个灵活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自我的学习能力,还要善于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在小组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每个小组成员画出自己的资料图,在讨论中对各个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推导和整合组成一个全面的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产生更多的创新还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思维导图中还可以使用各种修饰手段进行修饰,如:色彩、多维、代码等。这样既增强了效果有增加了美观,总结起来思维导图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

(1)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形是整个事物的焦点;

(2)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出分支,每个分支是思维导图的主题;

(3)由各个分支和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主旨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点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描述的是一次具体的思维过程,是信息组织和表现的关键部分。学习者可以通过它提高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理清事物的整体过程并供他人学习。

2发散思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2.1发散思维最集中地体现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立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利用独特的角度,运用个人的想象和直觉,弃同求异,通过多种方案解决相同的问题。而发散思维作为一种运用综合、交替的复杂思维过程,运用多角度、多方法寻找多种方案的思维方式,全面地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本质和特性。

2.2发散思维是其它思维方式的高级体现

我们在学习新的课程或科学研究时运用的发散性思维包括:逆向思维、求异思维、非相似思维等。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而言的,它从结论出发,从实物发展的逆向顺序出发来研究问题,能很好的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矛盾。求异思维方式和非相似思维方式都是利用多角度来寻求解决事情的方法。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很符合目前大学生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核心思想。

作者简介:

凌为民(1968-),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班主任工作。

2.3发散思维是灵感的前提条件

发散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形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与潜意识有关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变通的、多向的、自由的思维方式。多角度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都是发散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们共同促进了灵感的产生,而灵感则是解决一切难题偏题的钥匙,如爱心斯坦的地球引力、贝尔的电话机、阿基米德的浮力等。

3思维导图在发散思维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代的大学生面临了一个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长时代,他们以快速的方式接受、处理信息,然而那些进入大脑的信息,如图形、文字,都可以形成一个思考中心,并以思考为中心无限向四周发散。形成一个以大脑为实体的庞大数据库。结合我们前面对思维导图的介绍可知,它的这种形式正符合了大脑的放射性思考的本源,是以一种发散性思维进行爆炸性思考,这有别于传统的程序式的线性的思考方式。因此,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很适合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发散性的创新活动。

3.1在科学研究笔记中使用色彩

科学研究的笔记和记录使用带彩色的字体和图片,能够充分地调动左右脑,使用全脑进行学习研究。因为通过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知,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思维活动,左脑主要负责抽象的感性的思维活动,右脑主要负责具体的理性的科学研究。而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不同色彩标记关键词和图片,能加深对科学理论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充分地运用大脑的左右半球研究问题,充分地发挥大脑的潜在能力。

3.2使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考方式

发散性思考方式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方式,也有着普通思维方式的特征,都是以某个对象为思考的中心,并由这个中心向外发散形成千万个分支,而每个中心都代表着一个与中心相关的主题连接,这个分支又有以自己为中心的主题并向外发散,这是一种有层次的存储和管理思维方式,它允许你探索大脑能够创造的无限联想世界。

3.3画出你的发散思维

运用思维导图画出你在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思路,它能全面地描述思维细节和所有可能的创造性。首先画出问题的中心,然后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分解各个分支,并以这个分支为核心再分解,在各个分支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反复地思考补充你关注的点,最后构成一张发散的思维导图。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4结论

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利用思维导图能描述以某点为核心的问题图,促进我们发散地处理这些问题,激发创新的思维。思维导图的应用很广泛,不仅能促进我们学习,发散我们的思维,还能运用它进行企业培训、活动策划,商务谈判等。美国波音公司成功的利用思维导图培训新员工,使原本需要一年的培训时间缩短到数周,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但思维导图在国内应用才刚刚起步,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目前仅仅是一个设想,后面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丽.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

思维导图篇8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博赞于1970年创造的一种笔记和学习方法,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问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性思维状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可以把生物学知识通过问题组织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系统,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可视化,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高生物问题导学法的有效性。以下结合笔者的高中生物教学,谈谈在问题导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体会。

1 思维导图更能突出问题的解决过程

“问题导学法”的特征一是: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在问题导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活用思维导图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索,就会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和自由思考的空间,促使他们尝试着去探索问题,自行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利用思维导图逐步展开相关内容,层层递进,让整个思维具体化、可视化,显示出问题的解决过程,完善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图1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为什么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笔者让学生以“夏季中午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为主题展开思考(图2),找出问题的关键字眼――“夏季中午”和“光合作用”,以此进行相关的知识联想,找出关联之处。为了避免学生的思考偏离主题,教师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了解每个学生所理解的知识体系,发现他们思考问题的痕迹后,对他们所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围绕学习主题作图(图3)。

完成后,学生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知道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然后再根据逻辑关系整理思维过程,得出结论:在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是因为温度高,植物蒸腾作用强,为减少水分散失,植物关闭部分气孔,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从而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在这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大大提高,并将思考的过程具体化。教师可利用图中各级关键词之间的连接线,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地整合知识,为知识融会贯通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使学生逐步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成果。当然,这样一个思维导图不是一次思考就得到成果,而是要经过几次反复的修改才能完成,所以,当学生构建好思维导图后,教师要做好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适当提出指导建议,以鼓励学生对其进行调整优化。这样多次训练后,学生的熟练程度会不断提升,思考的速度更流畅,就容易得到思维成果。

2 思维导图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导学法”的特征二是: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发散思维是创新意识的核心,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恰恰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思维导图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然后发散出和这个主题有关的一系列知识,并将它们作为中心再发散出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知识。因为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学生容易快速建立知识的联系,并使思维的有序性增强,提高思维的流畅性,大大加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学习兴趣。而且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随时将更多的知识补充到思维导图中去。这样就形成了一张超大的知识网络,涵盖了更多的知识,扩展了思维的广度、深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由于思维导图使用了丰富的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不但调动了人左脑的逻辑思维,而且激发了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符合人们捕捉问题时发散思维方式。因此教师经常利用其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将相关主题不断发散,使学生迸发出新的思维点,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发现学生不会使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操作笨拙,画出的细线不细,弯弯曲曲的,因此笔者提出问题:滤液细线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学生以此为中心主题,发散思考,很快得出多种改良方法(图4)。

3 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问题导学法”的特征三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关键。在目前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问题导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方式。然而,在探究学习中效率低下的现象同样也普遍存在。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在小组探究中,一般只是40%的小组探究比较热烈,而这还要视乎问题的有趣性,即便探究热烈的小组中也只有60%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探究不热烈的小组学生参与率低,甚至出现冷场的现象。另外,在小组探究时,有些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甚至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在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有些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探究的责任感或意识,使探究的参与率降低,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少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有些小组对所要探究的内容出现跑题,讨论一些与中心话题无关的话题等等。那教师应该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探究的中心话题上来?教师可巧用思维导图来解决。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探究问题时,由一人担任“秘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讨论中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的记录下来。这样,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都面对同一张图,就能紧紧围绕现在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展开话题,并且观点鲜明,观点之间脉络清晰,在探究讨论之后及时形成小组都接受的探究结果。

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发现很多学生制备的滤液颜色较黄,得到的色素带颜色浅,因此在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时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分组探究(图5)。

思维导图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导图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55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于利用发散性思维的优势特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英语课程的主题以图形、颜色的方式建立层级连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潜力,实现学生科学艺术与想象逻辑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实现改善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英语教学利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适合开展思维导图教学

初中英语课程的难度适宜,教材的文章大多是长度适中的小短文,不同于高中英语课中的超难文章,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了解文章大意。初中课程通常都是简短的,通常由几个意群构建文章,这种简短的文章搭建形式需要采用简捷有效的方法串联意群,而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二)学生知识构建需要思维导图教学方式

好的教学方式需要让学生顺利接受,在高复制的操作形式中才能得到广泛推广。学生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很容易陷入思维怪圈,一方面由于过分重视对单词、短语的识记而忽视对文章整体性的把握,导致学生陷入一叶障目的极端中。另一方面在于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和默写全文,在过分注重文章整体性的过程中不愿意舍弃细枝末节。这两种英语学习状态制约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避免产生学生陷入两极分化的学习状态,在思维模式的构建中实现知识点和知识结构框架的有效掌握。

(三)学生思维特征契合思维导图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其思维模式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对于个人的思维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深奥的英语文章,学生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掌握文章大意,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有效契合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具体的英语课程教学中通过图片、关键词的串联方式实现学生对文章的快速理解。在思维导图的搭建模式中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学习框架,注重对初中英语知识整体性的把握,也能够实现对细小知识点的“一网打尽”,在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把握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英语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与误区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简单明确、方便记忆、衔接串联、丰富联想等优势特征,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搭建个人的学科体系,实现英语知识点与系统构架的双重结合。但是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形式在英语课程中的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忽视具体的教学情况。部分教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不能灵活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的盲目采用反而会影响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初中英语课程的短文需要依据具体的文章体裁来选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记叙文和说明文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中能够产生直观的教学效果。对于对话体和信件体的英语文章就不适应采用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对该类型的文章体裁采用师生对话或者小组互动的形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呈现。所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篇10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词汇;应用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石,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学生很想学号英语,但是在记忆单词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英语中有那么多单词,一个字母的颠倒,它的词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记单词很快,忘记单词更是快。怎样才能把单词记得准确、持久?下面我们在探讨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中的应用,利用思维导图记忆单词,从而让词汇记忆变得神奇、温暖、鲜活。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是一种可以通过图像思维的方式来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它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把不同级别的主题的用相关的层级图绘制出来,将主题关键词和图形、色彩等链接起来,利用左右脑的机能,总结记忆与思维的规律,进一步促进人类在科学与文化、逻辑和想象的平衡发展。心智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发展了人类思维。

思维导图能够让人们很快地分清重点,使我们联想起来更加方便。它是由线条、箭头和分支等组成。图形从中央向四周发散,呈树状形。我们需要分清知识间的联系,找出关键字等进一步画出图形。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词汇难关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解决。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帮助同学更快、更好地记忆单词,顺利通过词汇大关。

(一)通过思维导图学习一词多义

英语词汇中有很多单词有不同的词性并有多个意思。我们可以把每个单词常见的词性和意思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来。我们将这个单词的意思在不同场合中组成一个句子进一步加深理解。例如,在江苏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有一个单词“orange”。“orange”可作为形容词,名词。它的名词又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译为橘子,不可数名词翻译成橘子汁。作为形容词可以翻译为橙色的。橘子的颜色为橙色,橘子通过压榨机可做成橘子汁。通过思维网络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orange”。虽然有些单词有多个意思,但是我们通过心智图可以记忆的更好。

(二)通过思维导图学习成组单词

在学习英语词汇时,我们可以把相同类型的单词总结起来,记住思维导图联想记忆。比如,将形容颜色的单词orange、red、blue、black、yellow等联想记忆。我们也可以将词汇中的月日天建立起思维导图。从月份“January”、“February”、“March”等到一周几天“Monday”、“Tuesday”等到今天的天气是“sunny”还是“rainy”…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一系列的单词联系起来,更方便记忆。通过查阅江苏译林牛津小学英语单词表,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些单词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下面这个图可以看出,以“stay healthy”为主题关键词建立的树形图。我们可以从“food”、“good habit ”、“exercise”三个主要分支,再从这三个方面进一步画出小分支。以“food”为例,我们根据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出两个分支即“healthy”和“unhealthy”。根据单词表我们把这两个分支继续填充,健康的食物包括“vegetable”、“fruit”和“milk”。Fruit有很多种,比如“banana”、“apple”、“peach”等。借助思维导图,我们绘制出图形。将单词按照它的属性划分成组,方便我们的记忆。通过图形记忆,我们可以记得更牢靠,不用死记硬背。思维导图让词汇记忆的更加神奇、温暖、鲜活。

(三)通过思维导图学习词根和词缀

一些英语单词由一个词根演变而来或者加词缀生成新单词。如何增加我们的词汇量?思维导图是我们学习英语词汇强有力的工具。例如,结合江苏译林牛津小学英语单词表,找到一个词根any-。脑海中很快出现“anything”、“anybody”、“anywhere”等。由一个词根生成多个英语单词,学习这些单词时结合词根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记忆。词缀生词是一种生成单词的方法,词缀有前缀和后缀之分。例如,“waiter”的词缀是-er。利用联想思维法想一下,哪些单词也是以-er结尾?学生可以联想到的-er的词汇:teacher、worker、dancer、singer、swimmer等。仔细看这些单词,它们都是关于一些关于职业的名词。借助思维导图,我们把它们联系起来,把一些理解的抽象词具体化,让我们给单词增加色彩。很多看似难懂的单词,通过找词根或者加词缀把它们拆解或者重新组装,它们就会更容易被记忆。

【参考文献】

[1]林蓓蕾.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