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7:45:09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第二,思维导图工具性也是可视化的。利用视觉的手段对认知知识进行表象化,以此对认知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力度。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也就是利用图画将学习者的思维复制勾勒出来,以实现可视化信息,更直观的提供给学习者信息,方便他们的学习[2]。最后,思维导图是属于笔记方法之一。思维导图在最初设计时候的目的视为了迅速的刺激大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质量。但是因为传统的文字笔记浪费时间多,在记笔记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那么学习效果大大降低。思维导图就能够帮助学习者在接受知识的短时间内将信息传播者以及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生动的描绘,从而对记忆更加深刻,提高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3]。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1)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绘制单元思维导图或者新课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都要先把全部的内容知识进行浏览,然后找出关键词,再将本单元或者本课相关联的知识点根据关键词进行串联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科学的知识架构体系。(2)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氛围。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束缚,大多数历史课堂都是枯燥乏味的,教师一贯使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筛选关键词的时候,能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将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概括成几个字,这个过程是十分有趣的,学生就会感到快乐和成就感。(3)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集中学生的思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就改变了这一状态,它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元素。(1)教学环境的准备,利用思维导图之前,要准备相应的设备,例如:电脑和投影仪。可以方便课题的展示,帮助师生之间交流,绘制、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可以分配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讨论。(2)教师在课程之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建构出完整的思维导图或者相关的片段,能够在合适的时候为学生展示知识的结构和脉络;或者给出一部分的思维导图片段,让学生绘制完整。(3)学生在绘制导图之前,要准备好相应的绘制工具:白纸、彩笔等,要学会总结和提取关键信息和关键词,茶盅主题,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激发自己的思考意识,提高思维导图的制作能力。(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步骤。(1)课堂教学导入。在进行新课的教授时,一般教师都会进行课前的教学导入,帮助学生从上一课题进入到这一课题。这个导入的方法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导入,比如:图片导入法、历史故事导入法等。导入环节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制作思维导图。学生要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要围绕学习的主要内容,建构完整的结构体系。找好主题和关键词,根据自己对课题的理解进行绘制思维导图。(3)交流讨论展示思维导图。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要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思维导图。另外,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让其他的同学进行完善和补充,从而吸取经验。(4)思维导图的评价。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如何评价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思维导图想要更好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就要突破教学的束缚,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评价。(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抓住关键词,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每一节课的新课题下面就有新课导读,这个是对下一课题的概括介绍,是一个引导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将要学习的内容。(2)善于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导图利用丰富的颜色效果、和直观的图像能够将大脑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多采取引导的方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知识、交流讨论,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带给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热情。可见,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顺应了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丽娟.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杨玥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教学法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

思维导图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思维导图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怎样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发挥数学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主要在于教师在授课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顺应而生,将数学抽象思维转化为直观的图示,呈现给学生,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导图怎样对初中数学教学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由“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创于20世纪70年代,犹如大脑的神经网络,将大脑的思维、想法完整呈现出来.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工具,有助于提升人脑的发散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工具引入到教育领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建立在教学方法与思维导图工具结合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应用思维导图展示知识的完整性.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通常教师在授课时,采用板书或者PPT课件的形式呈现的内容,都是大纲式的,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罗列,虽然能看出知识的层次,但是每个知识点并没有进行发散思维,同时这些知识点之间有无关系无法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每个人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并不相同,有的学生不仅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而且能够联想到更多更深的层次,但是有的学生却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后,可将所学知识整体框架体现出来,发散的思维点都可用形象的图示进行展示.当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发散思维能力就更强,这好比“大脑”需要不断开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展示与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二)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做笔记的有效性.做课堂笔记是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种方法,主要记录学习重难点内容,有利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及复习.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记笔记仅仅是抄写教师提供的纲要式要点,无法感受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更无法实现及时记录知识点产生的联想.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笔记中,可以发挥做笔记的核心作用.课堂笔记需要做记录的是重难点及解题思路,思维导图运用线条实现了这一作用,可对各知识点之间进行明显标识,省去复杂的文字注释,节省做笔记的时间.另外,对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思路与问题可以立即进行标注,以方便课后进行整理.当然,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后,在课后要及时整理、完善,不能直接作为笔记使用,完善后的思维导图,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三)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并不是将别人的思维模式进行记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它注重用工具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思考,从而能够自己分析与解决问题.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可用“树状”结构表达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于解题者来说,通过构建“问题图式”,形成问题的认知结构,即使面对再复杂的题目时,也能逐步分解,调动大脑中的“问题图式”,构建“问题解决”方式,直至解决问题.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问题图式”,对数学问题包括的信息进行分析,独立思考,形成一套完整的问题解决思路.思维导图的应用,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中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独立思考能力.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形成一套自己的解题思路,较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展示知识的完整性、提升做笔记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个方面阐述思维导图的应用,希望能为更好的思维导图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陆春瑛.学海无涯“图”做舟———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6(2):6-9+48.

[2]何远荣,冯丽军.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6(17):7.

思维导图范文篇3

【关键词】教育;思维导图;创新思维;医学教学;逻辑

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热门话题[1]。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革命的到来,抛却旧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如何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是当前医学教育迄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已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在提高记忆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关于思维导图教学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拟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于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分析、教学评价及未来展望。

1基本概念

1.1思维导图概述。思维导图,又叫脑图,心智图,是由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尼•巴赞发明的,可有效表达发散思维的图形技术[2]。它有效地将负责逻辑、序列、文本和数字的左脑功能与负责图像、想象、颜色、空间和整体的右脑功能结合起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锻炼工具。思维导图可将进入大脑的信息(无论是以语言,图片,音乐等各种形式)做为一个思考中心,成千上万的分枝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每一个分枝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枝。最后形成一幅从中心发散,各分枝相互连结而成的网络图。1.2创新性思维概述。创新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医学生创新思维是对头脑中既有的医学理论知识和诊治手段进行分析整合,是逻辑、形象、直觉和灵感等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独创性、多向性、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4]。创新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种基本思维形式。在医学实践和探索中可利用逻辑思维认识疾病的病因、机制、进展并判断疾病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这是一种习惯性、规范性的思维方式。非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直觉思维和灵感上、是指常规思维解决临床问题遇到瓶颈时,采用非逻辑常规甚至采用背道而驰的思路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思维导图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的理论基础

2.1脑科学理论。人类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管逻辑推理,计算,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右半球主管想象,节奏,维度,形象思维,整体意识,与创造性密切相关。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左脑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右脑的想象,联想和创造思维。而思维导图是将左右脑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全脑功能的工具,有利于需要全脑功能参与的创新思维的培养[5]。2.2格式塔理论。即整体理论,格式塔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等人提出。该理论强调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6],韦特海默提出了“创新思维”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思维过程符合格式塔的结构说。而思维导图绘制可形成系统的整体知识结构图,该过程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旧知识和经验建构的基础上,重建新旧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使认知达到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创新思维的产生也非凭空想象,而是在原有的系统知识结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解决问题方式的思维手段。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有效的形成知识结构图,便于学生将新旧知识结构发生关联,有利于创新思维形成。2.4可视化教学理论。可视化教学理论基础为:通过视觉可获得人类83%的信息,视觉是有效的思维手段。可视化教学是将原本抽象的事物变成图形和图像的手法。严晓蓉等[7]认为,可视化思维能使学生全面把握事物,有利于构建理想的联想和想象框架。思维导图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关键词来组织和呈现知识点,是有效的可视化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想象和联想,便于创新思维形成。

3思维导图有助于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周业波提出对医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要注意对其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及求全的战略思维(即系统性思维)进行培养[8]。思维导图培养创新思维在各方面有其可行性。3.1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储备热能。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活动前期的重要方面,是激发灵感和创新活动的基础。思维导图可将片段的凌乱的知识组建成一个网状知识系统,便于医学生掌握。借助思维导图中学习能使医学生清晰了解各个知识要素的本质联系及内在逻辑,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3.2思维导图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指不拘泥于已有的方式、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导图的绘制也是从中心词向四周发散,绘制出不同的关键词。托尼•巴赞称思维导图是表现放散性思维的图形技术,思维导图为医学生提供了一种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平台,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3.3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生逆向思维培养的分析。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逆向思维是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从逆向、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学生的思维发散,不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和束缚,当遇到瓶颈时,医学生可反其道或反方向思考或解决问题,便于逆向思维的培养。此外,思维导图绘制中利用色彩,图像等信息,激发医学生的兴趣,绘制过程轻松愉快,心情恬静而又能积极探索,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绘制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联想和想象,便于捕捉平时转瞬即逝的灵感,便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4思维导图培养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

思维导图教学在创新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学实施过程包括个人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和集体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创新性思维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主观评估法及创新思维量表评估法。量表评估包括经典的托兰斯创新思维评估量表[9],国内众多研究中参考设计的适应国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量表(CTDI-CV)[10]、关于发散性思维的评估量表等。目前思维导图应用于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不多,吴航洲等[11]及崔秀娟等[12]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显示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梁建丽等[13],龙富立等[14]等研究通过批判性思维量表评估,发现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尚缺乏针对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个性化评价方法。周志涵等[15]等研究发现以科技创新项目为导向可以很好地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结果应体现在问题解决和创造成果转化,也许可以把医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评估作为思维导图教学的个性化创新思维评价方法。

5未来展望

思维导图范文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小学生无论是求知欲还是好奇心均较强烈,因此,英语教学须确保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认知规律,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有些教师仍旧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英语教学效果不佳。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英语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扩展思维,为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一、思维导图概述

1.内涵及优势分析。思维导图(MindMap)以层级或者分类性质的信息组织为基础,围绕中心并依靠特点关联来扩展分支,一般由图形及关键词等构成分支,同时借助色彩或者文字变化使思维呈现放射性,使结果可视化。此类导图推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融合,并借助图画及线条等呈现思维痕迹。绘制导图时需借助各种颜色、线条,激活学生的思维。除了主要分支,二级分支及三级分支也连接到中心图像,导图层次极为清晰。大脑依靠联想进行思维,所以此类导图较易理解,有利于扩充知识量。2.借助思维导图实施借助思维导图实施英语教学的意义。借助思维导图教学,可使学生的理解及记忆得到强化,增强学习效率。思维导图以逻辑能力为基础设计,可确保左、右脑高效、协调运转。传统的笔记主要借助直线模式及逻辑模式进行思维,仅运用部分脑功能。思维导图可将文中关键知识点等进行延伸,激活学生的视觉等感官,引导学生将注意力置于关键知识上,并对次要知识进行适当忽略,确保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借助思维导图实施英语教学的应用策略

1.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兴趣出发,借助思维导图吸引注意力图像、颜色等相较于文字更有吸引力,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导图依靠图画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英语学习对学生而言相对枯燥,思维导图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及动手操作,对语言留下深刻印象。如教授单词时,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相应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改善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此外,教师还可借助思维导图设计比赛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由枯燥向轻松愉悦发展。如教学“一般现在时态”时,教师可列出“play”“drive”“eat”等动词,组织学生结合语态利用这些动词造句,并根据造句数量及准确率来确定冠军。这类游戏可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2.优化学习策略优。化学习策略,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教学以掌握学习策略和形成语言能力为宗旨,而思维导图本质上是学习策略,可使英语学习更富意义,有利于建构系统的知识认知体系使教材内容更生动有趣,并确保课堂内容更为连贯与完整。如,教学《Myclassroom》单元时,教师可用思维导图对班级人员、班级活动进行呈现。学完该单元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导图对课文相应知识展开复述,加深对单元内容的理解,强化语言能力,同时培养借助思维导图展开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树形图指导语法,如讲解“It’stime”的用法时,教师可预先绘制树形图,然后引导学生就“time”后应加“to”还是“for”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整体概念,为语法学习夯实基础。下图为相应的树形图:3.借助思维导图强化写作能力。英语作文是增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依靠思维导图来强化写作能力极为关键。学生写作时常不知从何下笔,作文思路模糊。教师依靠思维导图实施写作教学时,除了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行文思路外,还可以借助思维分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思维导图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写作难题,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夯实写作基础。如教学《Dinner’sready》单元时,教师可以“dinner”为关键词拓展思维分支。一级思维分支是饮料与主食。在此基础上,一级思维分支还可以继续分支,分成二级思维分支。二级思维分支中,饮料可涵盖可乐、果汁、牛奶等,而主食可分成面食、肉食等。以此类推,思维导图继续延伸分支,引导学生对晚餐展开联想。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优化,使思维导图更具指导功能。4.语音教学适当引入思维导图。语音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部分。课堂除了借助板书、朗诵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以知识体系为导向指导学生。语言学习以语音教学为基础,学生若能掌握单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便可以为单词记忆夯实基础。开展语音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语音知识出发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展开语音操练,识记语音。如学习“er”的发音时,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便可以明确“er”组成的单词的发音。55.借助思维导图推进词汇教学对学生来说,词汇学习较难,因此思维导图要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引导。首先,课前预习必须找准难点。课前,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预先勾画关键知识点,明确课程难点及问题。《MyHome》单元有较多的房间名词,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room”作为核心词汇,拓展有关“room”的词汇。如,“bedroom”“bathroom”“livingroom”等均含有“room”,都可以代表“房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绘制预习导图,让学生预习后填写相关信息。其次,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恰当引入新知。思维导图具有联系密切、重点突出的特征。旧知的复习是推动新知学习的契机,将旧知与新知结合起来,借旧引新,顺利进入新词汇的学习。如,教学词汇“schoolbag”时,教师先让学生解析“school”及“bag”的含义,再借助思维导图来理解“schoolbag”的含义。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学习,有助于英语思维的发展。英语教学依靠思维导图拓展思维,使事物间实现深度连接,构建起相匹配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如教学《Dinner’sready》单元时,教师可围绕“din⁃ner”创设晚餐情境,教学“spoon”“soup”“noodles”等词汇,使学生思维呈现发散性,从生活中学习相关词汇。借助思维导图还可以复习单词。课前预习以及课堂学习为知识的牢固掌握夯实了基础,若后期不复习,就会逐渐遗忘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使课后复习更有趣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需要复习的词汇较多,缺乏系统性,整理时极为麻烦,但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串联相关词汇,使词汇复习简单化、系统化,提高复习效率。66.借助思维导图推进语篇教学词汇、语法等均需依托语篇集中呈现。语篇一般依托对话呈现,如关于出游的语篇,学生可以借助虚拟环境来了解英美文化,掌握相知识。在“Let’stalk”中,教师可以故事发展为导向绘制导图,引导学生理清对话思路。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B部分的语篇时,学生发现钥匙被插在门上,后来通过对话发现原来是John开了门却忘记拔出钥匙。学生通过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理解故事,展开复述。“Readandwrite”中Liming对自家客厅物品的方位进行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听介绍确定客厅的方位,指出物品存放的位置,然后按照学生的指示绘制思维导图,以巩固学生对方位词汇的学习。

总之,思维导图可促使隐性的言语知识向显性的图像转变,将信息分割为组块,为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打下基础。小学英语借助思维导图展开教学,必须将思维导图融入词汇、语音、写作以及语篇教学之中,确保思维导图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的思考更富系统性,记得牢且易于理解,为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2]马丽.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6.

[3]景嫣.以“图”为媒:从模仿到创作——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高年段写作训练中的应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2):42-46.

思维导图范文篇5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主要是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作为基础的,思维导图的原理是将知识点中的关键词汇用关节点进行连接,形成一种图像、颜色与文字结合在一起的网状图形。思维导图在现代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直观的图形,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思维导图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是中学信息技术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教学环节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老师所讲解的内容[1]。例如,老师在讲解到运用信息程序绘图时,将重要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能更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知识结构图形在绘图中能提高绘图的准确度,使绘图更加美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运用多媒体将思维导图展示主来,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操作将信息技术的操作步骤熟记于心。另外,思维导图能让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之中产生对话,而不是一直以老师口述,学生听讲的模式完成全部的课堂教学内容。

(二)复习环节

思维导图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思维导图能将繁琐复杂的知识用一种图形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在复习时能利用思维导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穿插起来,从而加深对于知识的记忆。另外,思维导图的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式特点,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查缺补漏、修改以及完善,将文字知识转变成一个网状的系统记在头脑中。学生学习是一个不断记忆知识的过程,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将知识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还能帮助学生在做题时更好的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

二、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新课程的导入。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将新课程导入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老师可以将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标注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将课程的具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思维导图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连接到一起,不仅能让学生将旧知识复习一遍,还能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其次,新课程的讲解。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颜色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能按知识点的难以程度以及重要程度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例如,老师在讲解到用word软件编辑文字时,可以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思维到图上用红色表示出来,学生就能马上抓住学习的重点。第三,课后知识总结。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知识的整理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例如,老师在讲解PPT的制作过程时,将知识口述出来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老师在总结时将知识都用一个思维导图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形成更深刻的记忆。

(二)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3]。首先,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学习的思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课程时形成一个清楚的学习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学习思路也是学习的关键环节。学生将课程的内容形成学习思路能使学生有学习的方向,不至于毫无头绪。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非常零散,很多知识会重复出现或者存在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很快就将知识点忘记了。思维导图能将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一个电子文档,学生在制作电子文档的过程也是加深知识点记忆的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学生在总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时,需要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来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中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涉及到很多自主探究的内容,很多内容单靠一个学生很难完成,老师应该按照课程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首先,小组成员之间的任务分工。学生在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时,第一步就是将小组内的成员按照任务的内容进行分工,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完成任务的步骤、内容以及探究的问题清楚的表示出来,小组中的成员可以按照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了一个制作介绍家乡的PPT的任务,小组的成员可以按照家乡历史、交通情况、地理位置、民俗文化这几个方面制作思维导图,让成员可以明确自己的任务。其次,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例如,学生在合作运用Excel软件制作一张课程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思维导图表示出来,这样的模式方便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选择哪一种制作方案。

综上所述,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中,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将思维导图模式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融合,通过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用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杨保华 单位:洛阳市电化教育馆

参考文献:

[1]杨菲.思维导图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5):160.

思维导图范文篇6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探析

初中生的词汇量十分有限,其在阅读时经常遇到很多生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抓取阅读素材中的关键词来辅助理解文章内容,清除词汇量不足而引发的阅读障碍,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下面,笔者围绕思维导图这一主题,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对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展开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概述和应用意义

(一)基本概述

所谓思维导图,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将发散思维以图形的方式进行具象化的展示。思维导图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通过将知识点以结构图的方式进行表达,能够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清晰、直观地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以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二)应用意义

从阅读方式来看,初中英语阅读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略读,即快速总结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意思;一种是精读,即细细品读文章内涵,深度挖掘文章精髓。初中生每天需要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则承受的阅读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阅读兴趣,降低其阅读效率[1]。而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对英语阅读内容进行合理的把控,将文章的层次和结构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全面的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英语阅读中常常出现对某一物品或者某一项目的大段描述,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将零散琐碎的观点进行整合,并将之绘制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从而帮助学生厘清文章思路,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阅读前

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阅读教学的导入活动中,给学生展示文章中的重点要素,并明确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为学生后续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2]。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6I'mwatchingTV中有一篇有关ZhuHui及其在美国寄宿家庭生活的报道。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前,可以先结合教材内容将文章中的关键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展示,如在核心词汇中填入“theDragonBoatFestival(龙舟节)”,从核心词汇向外拓展二级元素,分别为“ZhuHui'shostfamily(朱辉的寄宿家庭)”和“ZhuHui'sfamily(朱辉的原生家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该思维导图所提供的两个方向来阅读文章内容,并将其补充完整。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二)阅读中

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出ZhuHui所在的两个家庭过龙舟节的不同方式,可在教师所给出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三级元素的拓展,“ZhuHui'shostfamily”可拓展为“hostfather”“hostmother”“youngbaby”,“ZhuHui'sfamily”则可进一步拓展为“father”“mother”“uncle”“aunt”。通过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可以清晰、明了地将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归类划分,切实有效地厘清阅读思路,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阅读后

当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一步完善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即在思维导图中标注文章中的人物所对应的活动,如“hostfather”所对应的活动为“watchingasoccergameonTV”,“hostmother”所对应的活动为“readingastory”,“youngbaby”所对应的活动为“listeningastory”,“father”和“uncle”所对应的活动为“watchingtheboatracesonTV”,“mother”和“aunt”所对应的活动为“makingzongzi”。学生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若对其中的某些细节记忆不清晰,可针对阅读材料进行二次精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阅读素材的理解。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教师合理地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厘清阅读思路,使其快速明确文章中的核心思想及重点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缓解学生的阅读压力[3]。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7What'sthehighestmountainintheworld?时,针对该课程中的阅读材料,教师可根据文章结构及所表述的内容为学生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以“Qomolangma”为核心,向外拓展二级元素,分别为“themost”“thefirst”“thespirit”,通过这种方式将文章的叙述思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其在阅读过程中对该思维导图进行进一步填充和完善,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快速划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借助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结构进行有序的梳理,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思维导图的理念,使其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并能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辅助阅读理解,进而提升其阅读能力[4]。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9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时,教师可以针对该课程内容中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线来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该篇阅读材料是以信件的体裁进行描述的,文章作者对自己忙碌的一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时间线来绘制思维导图,并将其所对应的活动内容进行标注,即核心词汇为“Friday”,8:00—8:50(math),9:00(science),10:00—10:50(history),11:00—11:50(P.E.),12:00—13:00(lunch),13:00—13:50(Chinese),14:00—16:00(anartlesson)。通过绘制周五一天的学习课程时间表,学生厘清了文章思路,在思维框架内有序地进行了阅读,提高了阅读质量和自主阅读能力。

结语

为了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绘制思维导图的良好阅读习惯,并结合教材内容对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柳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英语广场,2020(14):112-115.

[2]陈慧.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39.

[3]黄芳.思维导图高效课堂:试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8(11):132-134.

思维导图范文篇7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思维;绘制与运用

1思维导图的概述

20世纪60年代,英国“记忆力之父”托尼•巴赞(TonyBuz-an)首创“思维导图(MindMap)”这一概念,它是从一个中心主题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通过符号、关键词、图像、线条和颜色,遵循一套基本、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树状图。[1]思维导图从生理学角度出发,按照人类大脑的结构特征与运作规律,将人类大脑左半球的语言、数字、顺序、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同大脑右半球的图像、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功能协同互补,能够帮助大脑迅速地对信息进行组织、记忆、对比和联系,然后轻而易举地将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富有色彩的、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示。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①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②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③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高层次的形式上;④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2]思维导图的制作可采用手绘,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XMind、MindManager、FreeMind、MindMapper等专门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绘图。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受到了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重视和广泛使用,并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实例运用

思维导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入到中国内地,随后逐渐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本文着重探索思维导图在历史学科中的运用,是因为历史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首先,历史知识是以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为基础的,具有逻辑性和发散性;其次,历史知识具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历史关联体系很重要;再次,中学历史教学又特别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总体掌握与联系,知识具有综合性。上述特点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帮助他们通过历史学习能够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本质、从全面的和辩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具体的和综合的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问题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历史进行认知活动,并做到“以史鉴今”。[3]由此可见,中学历史教学非常适合使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质量。下面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2课《鸦片战争》一课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步骤一:提炼关键词,明确目标。从课题入手,将两次鸦片战争确定为关键词,并让学生以此进行发散思维,延伸出其它知识点。所谓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与聚合思维相对。随之引入本课需要学生着重进行讨论的重难点问题: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及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和结果,熟记三大条约的名称、签订时间及内容;②理解鸦片战争爆发和中国战败的原因,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③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导学生理清历史产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发展规律,从而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②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等人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捍卫了民族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步骤二:收集信息,梳理脉络。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中心主题,战争史的学习主要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战胜/败的原因为切入点,学生按照这个思路梳理学习主线、疏通学习脉络,从而对照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如补充战争前夕的时代背景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查找动态的鸦片战争形势图理清战争经过,搜集史料文献了解弛禁派与严禁派各自所持的观点以及查阅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的英雄事迹更好地体会爱国情感等等,这些知识储存都为接下来学生的思维发散奠定了基础。步骤三:自主构建,画出导图。根据之前的准备工作,学生画出《鸦片战争》一课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围绕课题,将两次鸦片战争作为关键词,遵循战争史的学习规律,以背景、经过、结果以及战败原因为节点进行思维发散:从1842年鸦片战争中联想到虎门销烟、战争经过的两个阶段、战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又从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延伸出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广州—天津—北京一线的战争经过及战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和影响等知识。随后,用线段、弧线来连接它们,从而表示出概念之间、节点与事实之间、细节之间或想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放射型树状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会构建出不同样式的思维导图。步骤四:知识延展,拓宽思维。通过上述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已经对《鸦片战争》一课有了系统性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此为切入点,联想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拓展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等相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由此绘制一幅新的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作为知识延展和思维拓展训练。[4]3思维导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第一,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高效记忆。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中学生从零散的历史知识中提取、组织和储存有用信息,随后每个人根据不同的思维角度,构建出易被自身接受和识记的知识体系,使历史学习更系统化、结构化和条理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记忆。同时,有研究表明,骨架支柱的内容不易被遗忘,理解记忆的内容不易被遗忘。因此,大脑对这种可视化、形象化的发散性思维导图的记忆远比通过抽象的语言描述这种表达方式的记忆更牢固。有学者曾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因而,思维导图可以助力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第二,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思维的有效养成。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思维导图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学生在绘制历史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已有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由此联想到其他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一思维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严格遵循了新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三,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中学生都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单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革命性思维工具,它将枯燥的传统线性板书教学转变为现代的发散性教学,使古板单一的记笔记方式改变为图文并茂,富有色彩、线条、符号的思维导图。教师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让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清晰,生动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方式,充实了教学过程,从表现形式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组织历史新授课、复习课的教学活动。思维导图既适用于新课讲授,也适用于复习课的巩固。在历史新授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教材中的知识已有初步了解,但往往比较琐碎和散乱,不成系统。这时候,教师组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梳理历史知识、构建历史框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新授课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在复习课中的运用,思维导图则像是存在于大脑中的数据检索和存取系统。复习课作为一种巩固学生习得知识的课程类型,主要目的在于巩固记忆、深化理解,使知识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教师巧用思维导图,以此为复习提纲,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复习时间,避免学生杂乱无章地进行知识的重复学习,而且还可以激发大脑的潜能,使学生在复习中对旧知识有思维再发散的过程,从而衍生出新知识。[5]托尼•巴赞说过:“我们评价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劣,不仅要看它是否达到了具体目标,而且还要看它是否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后者才是主要目的。”之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采用新颖的表现方式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达到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目的。所以,思维导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工具,相信随着更多人的关注,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作者:安春苗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著.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丁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3]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思维导图范文篇8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思维导图

可以描述为是一种串联学生自身的思维与所学知识的一座桥梁,将思维导图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物理,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去思考物理问题、探究物理实验,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着重探讨的内容。

一、思维导图相关概念解读

1.思维导图的定义。平时我们所说的思维导图,概括而言其实可以被称作心智图。具体通过运用一些具有发散性特点的有效图形工具,使得思维能够以发散性的方式展开,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把握知识主体脉络。从系统理论上来说,思维导图这一名词起源自于一种记笔记的方法,这种顺着记笔记人的思维而采用了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结构方式,配上适当的文字和图画,将整个记录的内容进行较为系统地分类,这些分类是按照层级化来系统划分的,利用不同的图形、颜色、词汇、线条、符号等工具加以区别,从而通过梳理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还可以积极发挥大脑机能。2.思维导图的形态。通常我们口中说的思维导图指的就是一种实体的图形工具,也许也并不是图形,但是具有实体的,而这种具象化的概念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图文并用,将文字信息通过直观的图形或者说是加入深入解释的图画从而将观点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顺利突破知识重难点,从而实现对课程的总体把握。但实际上,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了实体工具这一层面上,思维导图更加强调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识层面上的“工具”。思维导图其实也是一种以实体工具为载体的兼具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简单的题目或者是分析一篇文章,但如何使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却是比解决问题更加本质性的问题。思维导图作为工具的存在的不同形态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实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个大问题细分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将一整章的内容剖析成为一个个的小点,在这一实际操作过程中,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是显著的;它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做许多件事之前精心安排好做事的顺序和时间,高效地完成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冷静地快速思考,思维导图的意识形态也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得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多样化。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预习,初步形成体系。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使得这个方法几乎可以运用到教学中的所有环节当中去,在这里详细探讨一下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在课前预习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初步印象,初步形成一个知识架构,方便课堂高效地展开。举个例子而言,在讲解实验测量工具之前,就可以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运用到预习中,先简单介绍测量知识对于学习物理开始的必要性,然后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同学们,要求同学们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描述各种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各种测量工具包括实体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温度计、电子秤、钢板尺,量规等,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法则将这些知识点分别列出来,然后写上自己的想法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少写一些文字,多加一些图画的内容,将大致的思维逻辑表达出来,告诉学生怎么样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从简单的事物开始一个个顺着逻辑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导图去思考、预习。这样的方法对于学生课前预习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2.课中讲解,高效优化课堂。在传统的课堂讲解过程中,学生常常因为教师讲解过于枯燥而难以提起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烦躁与教师机械式的输出,尤其是物理学科,很多学生可能对于一些问题还觉得晦涩难懂,老师又接着讲别的内容了,思维跨度极大,因此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课堂的效率也就十分低下,老师花了极大的力气,结果学生还是听的一头雾水。因此,教师应当学会在讲解课堂内容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通过教师引导的方法,学生可以顺着思维导图的逻辑思路来思考,更加容易跟上教师的步伐,可以更加容易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高效率地提升课堂质量,优化课堂环节。而且通过课堂中的思维导图应用,学生可以更加理解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和运用思路,从而锻炼自身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在课堂中尤其是碰到一些涉及知识内容较为复杂,讲解起来较为繁琐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短时间的课堂中高效率地讲述这一块的内容优化课堂环节。例如,在讲解家庭电路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便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考虑到家庭用电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可以先通过思维导图将家庭电路分为家庭电路组成和安全用电两个部分,进而再分别深入这两个部分,将关键词和关键的语句列举出来,这样学生对于过于繁琐的知识能够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同时这种方式也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避免了教师“白费力气伤脑筋”的局面,而且其中还可以再通过适当的讲解,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和同学们的认知,让学生们对家庭电路这一知识点的概述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优化了课堂讲解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3.课后复习,打造坚实基础。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的最终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这种思考和学习的方法,而对于学生主体来说,除了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学习之外,思维导图应主要针对的是课后复习这一个自主学习的环节。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地整理和回顾,学生在有体系、有逻辑的思考下复习知识、解决问题,构建并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而且这一过程锻炼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锻炼的还有学生的基础能力,锻炼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基础,锻炼学生进行思维高速运转的基础,锻炼学生良好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中作用较为明显的包含学生的解题能力,大量的题目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难以完成的,所以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类题目的解决方法,从而在保证解题质量的情况下高效地解出问题。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做题和复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归纳这一类题目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可以在下一次遇到这种题目时,能够正确并高效地解决。

三、结语

新时代初中物理教学的前进道路上,思维导图或许是一块不可或缺的强国拼图,拼出的不仅是一个个新青年的心路历程,更是中国新一代成长路上的风景图。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还需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等综合而定,对于教师的考验也是比较大的,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我们一直都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忻丽娜.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新课程,2017,(6):56.

[2]孙步顺.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校园,2017,(8X):104.

[3]秦淑芬.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9):214.

思维导图范文篇9

【关键词】思维导图;骨科;护理查房;教学;学习效率;思维模式;知识点

传统的护理查房形式参与的护理人员不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方式单一[1],内容枯燥。同时护理专业知识涉及面广,专科内容要求高,理解不易。而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TonyBuzan创建的,它以一个关键点为中心,扩展为个个要点,可以将这些要点转化为图形或表格,简化内容,同时也突出重点,要点之间相互联接而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网[2]。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思维模式,在运用于护理查房教学的过程中,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发散思考,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本项研究通过针对骨科护理人员,调查思维导图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效率,促进骨科护理查房的业务能力和护理查房教学质量[3]。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项研究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12月在本院骨科就职的8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将80名护理人员编号记录,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8.30±6.54)岁,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1名,护士21名。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7.35±6.02)岁,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4名,护士20名。比较两组的年龄,职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选取典型且具有临床代表性的骨科案例制作PPT课件,按传统护理查房进行教学。提前7天通知该组的40名护理人员,做好准备。护理查房后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指标之一。1.2.2研究组。选取与对照组一样的案例,并运用思维导图制作PPT护理查房课件,两组课件内容相同。提前7天通知该组的40名护理人员,做好准备。具体方法:(1)思维导图在骨科护理查房课件中的运用:由主讲者和护理部工作人员根据主讲者的科室特点,以及在临床上骨科护理人员所反馈的问题及经验,运用思维导图软件Inspiron进行绘制,以PPT形式呈现出来作为护理查房教学使用。(2)教学应用:主讲者根据ppt课件上所呈现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讲解案例有关的内容,主要有:基本概念,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病情引起或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为避免并发症的措施和注意要点,健康宣教[4]。(3)头脑风暴讨论:40名护理人员根据思维导图护理查房教学后共同讨论,发言,对于会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指导,并最终通过整理归纳由护理部人员进行意见总结。1.2.3评价指标。(1)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教学后现场发放试卷进行闭卷考核,分值共为100分,两组成绩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2)思维导图在骨科护理查房的应用及评价:设计组通过参考文献,自制调查问卷,在研究组护理人员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用自制的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并解释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思维导图在护理查房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解释填写的方法。现场统一发放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各题目共有2种选择,分别为是和否,内容包括思维导图对激发学习热情有帮助,对理解学习内容有帮助和对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有帮助等共10个条目。1.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使用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成绩优于对照组,见表1。2.2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思维导图教学的效果评价。思维导图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中,“对归纳知识点有帮助”和“希望今后护理查房运用思维导图”共有100%的护理人员认同;95%的护理人员认为“对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有帮助”和“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帮助”;92.5%的护理人员认为“对激发学习热情有帮助”,见表2。

3讨论

思维导图范文篇10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被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其中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成为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式之一。思维导图具有高效、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将抽象的地理知识概念转化为具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深奥难懂的地理知识,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地理知识涉及各种地形图、地貌图等图形。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成具体形象的图形,辅助学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串联起来,系统科学的整合到思维导图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调的板书教学模式,思维导图能够将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文字、图形、图像等知识点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逻辑性的组图,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科学的地理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效率。另外,思维导图具有极强的条理性,能够明确形象的反映出高中地理知识的重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清高中地理中的主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分不清主次而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建立地理思维模式。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预习之中,改善预习效果。学生在教师正式上课之初进行有效的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找出自己存在理解障碍的地方,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课,增强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否高效的开展。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不是随便翻翻书,做做标记就可以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前预习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人口的变化这一章节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习,学生围绕人口的变化这一主题思考分析与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罗列出来的知识点。2.2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预习时需要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知识脉络图快速高效的找出问题所在的地方。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明确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减轻学生记笔记的压力,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予以解答。另外,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遗漏的地方,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地理知识点的归纳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明确地理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目标和方向,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高解题效率,学生通过将各个章节、层次的知识点串联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科学、系统的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2.3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外活动之中,增加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反映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目标。通过明确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能够分清主次,详细讲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的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根据老师所给出的课题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研究出相应的结论并在班级内展示研究成果。最后,教师就学生分析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及时找出复杂问题里的条理。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明确了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复习巩固的效率,让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总结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而又实用的教学工具,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思维导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创新的大形势。虽然思维导图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种教学模式仍需要完善和优化,从而让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少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