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意见十篇

时间:2023-03-20 10:59:23

企业信息化意见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遵循国家和省的企业信息化指导方针,围绕建设富强和谐新**的战略目标,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促进行业信息化和优化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市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两端的延伸,为我市产业和城市双升级服务,实现我市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双转型。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实施。政府做好政策导向、宣传、鼓励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主体地位;在搞好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同时,各级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行业的特点和信息化需求,指导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企业的不同类型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程度和水平,实行分类指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结合自身职能,制订目标措施,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实施。

三、总体目标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包括创新过程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系统化、管理机制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期间,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普及率有较大提高。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购销系统,实现企业营销创新;全市中小型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电子商务应用有较大的普及,全市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专业镇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二)信息技术对产业的改造提升有明显成效。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能力、改进制造过程,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两自”企业;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等工业支柱产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应用率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以上。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100%,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应用率达到60%以上,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财务、物料和营销管理信息化的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四)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效果显著。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升级的主要手段,有效带动我市产业经济结构和城市管理模式的调整升级,推进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全市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市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市场占有规模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能耗比和成本进一步下降,企业信息化为全市综合实力的提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

四、主要任务

推进企业信息化总的任务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大局,围绕城市产业双升级的需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典型示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企业信息化之路。

(一)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组织体制。着眼于增强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整合,大力推进企业应用ERP/CRM/SCM以及商业智能(BI)、知识管理(KM)等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逐步提升企业集成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重点大型企业。工业行业企业重点推广ERP、SCM、CRM等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他行业企业要推行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注重发挥企业网站的商务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和拓宽电子商务的范围和水平。

――中小企业。广大中小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的企业,要通过模块化改造,尽快建立各种子系统;对建有部分子系统的企业,要积极推行系统集成,发挥综合效用。

(二)促进生产经营过程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市工业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新产品开发技术CAD/CAM/CAPP/CAE/PLM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等应用,实现企业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建立企业产品设计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互相融合,以信息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加强公共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和企业信息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应用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节能降耗产品,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资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等行业。以提高企业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APP、CIMS、CAT(计算机辅助测试)、PDM(产品数据管理)等技术。

——纺织服装行业。以适应大规模定制的发展需要为目标,重点推广CAD/CAM、印花分色制版系统、染色配色系统、自动裁剪系统和试穿系统等。

——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行业。以提高产品的卫生安全和绿色环保等功能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IMS、PDM、FMS、模糊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

——化工、医药、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重点推广先进控制技术(APC),集散控制技术(DC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等。

(三)促进产业服务信息化

围绕我市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要分行业逐步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工商领域重点行业建立行业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包括行业企业和产品数据库、行业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等),逐步建立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提供行业咨询、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商,形成与我市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商、行业专家等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技术支持以及教育培训等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服务网点为载体、以培训服务为重点、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支撑”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化服务。同时,要有效整合资源,构建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网络,借助各类信息化技术服务商强大的服务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服务运营能力,建立起遍布全市的信息化服务网点,以实现企业获得快速响应的服务。

(四)促进企业商务营销信息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贸易活动,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EDI技术、商业自动化技术、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会员管理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实现电子订货、电子转帐和票证自动处理,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建立全市性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配套设施、服务与安全体系和各类应用系统。推进商务模式创新,促进企业由产品管理为中心转向客户管理为中心,以开放型的过程管理取代传统的功能管理,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

——建立和培育行业门户网站,发挥网络虚拟市场优势。立足**实际,以产业为依托,以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优化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带动行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开店、数字证书认证、在线支付和物流信息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运用网络技术,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工业企业要积极采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电子商务方式,建立企业联盟和发展虚拟制造,推进供应链管理,大大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现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和,大力推行电子结算、电子拍卖,重点依托流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商城,创新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批发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五)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举措,对于有效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利用科研院校、信息化服务企业和社会培训中介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建立省、市两级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各类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为企业培训信息化急需的人才;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想方设法留住企业的各种信息化专业人才。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支持各类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巡展、演示、培训、讲座、现场体验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活动方式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将信息化技术深入普及到镇、村和企业基层,拉近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与信息化的距离,促使企业各级经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不断地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培训教育,以信息化武装他们的思想和头脑,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的信息化专业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形成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合力。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建立全市企业信息化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加强对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工作内容,制定支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指导我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制订扶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企业信息化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将企业信息化项目纳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重点,市财政挖潜改造资金和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扶持和倾斜,加强共性技术应用平台和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市“科技**”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由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倍增工程”、企业信息化推广的“信翔工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智富工程”等四大企业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加快全市企业信息化步伐,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二)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构建多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1.以我市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等为依托,逐步建立各类行业和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区域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等服务体系,为全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

2.筹建成立**市企业信息化促进服务中心,为我市各类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服务机构提供信息资源开发、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各种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建立和开发等技术支援及咨询服务,以助提高我市各行业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3.推动**市企业信息化行业协会的筹组成立,加快行业技术和行业信息等资源的开发、整合及利用,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多元化投资渠道,由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牵头组织社会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信息资源有偿使用,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商品化。

4.加快电子标签、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配套建设,以及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建设。

5.加大力度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重点推进以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业务、数字电视、网络游戏、远程教育、动漫创意等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发挥信息服务业在我市服务产业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倍增工程”,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1.引导企业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倍增作用。在“科技**”资金中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四大工程”,优先扶持工业支柱产业和工业商贸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同时鼓励一批产品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引导,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

2.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我市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实现竞争力倍增。要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资金,结合政府支持投资的形式,为传统工业商贸行业提供行业信息化服务,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针对制约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广与普及对提高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工业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劳动密集程度和人力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利保护能力,从而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和商贸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实现行业核心竞争力倍增。

3.统筹规划,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宏观指导,实现效率倍增。各级政府部门要参照省、市有关做法,建立健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协调机制,全面指导企业信息化工作,密切配合,以多元化方式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形成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合力倍增;同时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制定本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和产业集聚地区及重点企业率先突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倍增。

(四)实施企业信息化推广“信翔工程”,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大力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引导各行业企业转变观念,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逼感,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运营能力。

2.大力抓好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组织实施工业支柱产业、商贸流通业和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探索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行业的情况,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一批信息化基础条件好、管理规范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示范企业;选择一批行业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的信息化项目,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选择一批服务质量好、开发能力强的信息化技术服务机构,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服务商。对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服务商实行动态管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五)实施企业信息化人才“智富工程”,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2

为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制造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为突破口,以推动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统筹规划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结合实际,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合力推进、成果共享的企业信息化推进机制。

(三)示范带动,推广普及。以市区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为重点,大力实施一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培育一批试点企业和示范项目。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树立标杆企业,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示范作用,引导各行各业应用信息技术,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四)健全体系,加强服务。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规范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着力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全市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80%;规模以上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产品设计研发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85%,生产过程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70%,管理环节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80%,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达到45%;大力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争取培育5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0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实施10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节能减排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重点企业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工业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四、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总体发展规划,结合企业需求,突出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围绕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建筑建材、船舶制造、钢构、窑炉、物流等重点产业的重点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突出抓好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关键环节的应用和推广,推动各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逐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研发设计数字化。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技术应用,推动仿真实验、平台集成、协同研发等新型研发模式应用,加快普及产品研究、开发与设计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支持建立行业公共产品设计研发平台,整合资源,逐步应用网络化异地设计、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等新产品开发技术,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

(二)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加快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改造,提高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大力推广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柔性制造(FMS)、集散式控制系统技术(DCS)、网络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先进制造和控制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各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实现重点行业生产装备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精准制造、高端制造和敏捷制造能力。

(三)推动经营管理信息化。大力推广普及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FM)、知识管理(KM)、决策支持、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RFID)、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商业自动化技术、销售终端系统(POS)、电子订货系统(EOS)、会员管理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对企业的质量、计划、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物资、营销供应链、安全等环节的重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并建立相应的网络支持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化和市场营销的网络化。创新企业信息化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组织管理体系。

(四)推动产品功能智能化。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传统产品中信息化改造,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的融合,发展各种嵌入式系统,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特别是各种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广泛应用,实现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产品信息化水平,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

(五)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信息化。加快信息技术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应用,大力推广APC、DCS、FCS等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节能降耗、减污减排,实现绿色生产。积极推进能效监测和节能管理信息化,建立重点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资源浪费,推进能源综合利用、污染源(物)监控和清洁生产。

(六)推动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发展。要鼓励IT企业和信息化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建立完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自主创新平台,要鼓励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关系,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职责清晰、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机制,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企业信息化工作,市经信委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市发改、科技、财政、国资、商务、教育、住建等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加大部门定期沟通和协调推进力度。加强企业信息化绩效考核评估工作,科学设计评估指标,把以企业信息化为主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纳入县域经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企业信息化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咨询队伍,提供技术咨询意见和建议。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完善企业信息化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十二五”期间,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市级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市经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制定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确定项目支持重点,年终向市政府报告资金执行情况。市发改、经信、科技、财政、商务等部门要合理调配利用各项政策性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金融机构要给予信贷配套支持。税务部门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给予税收减免支持。同时,要积极倡导和组织社会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

(三)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着力抓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作,加快实施两化融合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和项目进行试点示范,根据行业属性、业务类型、基础管理水平及信息化改造内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评选和表彰一批企业信息化先进企业和个人,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步伐。

(四)完善信息化支撑体系。加强宽带网络、呼叫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面向企业的数据备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发展和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建设、运维、标准等专业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企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服务联盟。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省市科教资源优势,实施校企合作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引进有关规定,建立企业首席信息官(CIO)人才引进培养考核奖励制度。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3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负面信息;传播特点;关键因素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成为这些媒体信息的制作者、者和传播者,人人手里都有一个麦克风,每个人都具备传播条件,当这些信息渗透到人际关系网络中,就可能引发汹涌的传播之势,形成巨大的信息洪流,高速蔓延至整个网络世界,从而影响现实世界。

对于企业而言,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强大力量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瞬间被置于亿万网民面前,企业面临的舆论环境空前复杂,稍有不慎,企业危机将借助网络迅速爆发、传播、升级,变得难以掌控,给品牌形象和企业利益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在社会化媒体时代,通过分析社会化媒体负面信息传播特点、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品牌危机传播关键因素、企业品牌危机媒体应对策略和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策略,对现代企业成功进行品牌危机管理,有效规避和化解各种风险,切实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重塑企业形象,变危机为发展契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企业品牌危机内涵出发,重点分析社会化媒体时代负面信息传播特点和传播关键因素,从而为深入探究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品牌危机媒体应对策略和管理策略打下良好基础。

一、企业品牌危机概述

(一)品牌危机的内涵。品牌危机是企业危机中的一种,它是指企业由于内外部原因对品牌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随着企业负面消息的广泛传播,社会公众对品牌产生信任危机,使品牌乃至企业本身信誉大为减损,进而危及品牌甚至是企业生存状态。实质上,凡是损害到品牌所涉及的六大支撑要素(产品、形象、消费者、渠道、视觉、商业信誉)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演化为企业必须应对的“品牌危机”,并最终削弱其品牌价值。[1]

竞争的残酷性、市场的全球化使任何一个品牌都无法保证自己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会发生波动乃至危机。大量的案例研究证明,即使是知名品牌,也可能由品牌危机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形象尽毁,黯然退出市场。如2014年3月份发生的马航(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飞机失联事件,在此之前,该公司仍凭借不错的口碑、优质的服务质量以及较好的安全纪录,保持马来西亚第一大航空公司的绝对地位,然而马航对飞机失联事件极其糟糕的处理,使其多年来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在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迟钝、糊弄、不负责任、没担当、人情淡薄等负面标签,并迅速在互联网传播开来。这对于一个一贯有着良好口碑的航空公司而言,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

(二)品牌危机的特点。(1)品牌危机的复杂性。品牌危机的形成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少由单一因素而引起,多是由企业内外部错综复杂的各项因素,企业若能通过建立完备的危机预警系统加以探测和识别,则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找到诱发危机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降低企业品牌在危机中的损失。(2)品牌危机的动态性。品牌危机的发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其演变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危机潜伏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恢复期。尽管有的危机潜伏了很长时间,但可能突然爆发。危机爆发后,企业必须快速处理,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危机解除后,企业需及时修复与消费者的关系,重塑组织形象。(3)品牌危机的扩散性。一方面,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助力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相比传统媒体,企业负面信息更容易被快速关注、传播,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社会舆论;另一方面,当一个品牌发生危机后,消费者出于自我防卫的心理,会连带怀疑其它与之类似的品牌,如果危机应对不力,极有可能一个危机引爆另一个危机,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引发更大的危机。因此,关注危机、提升危机意识,已成为中国企业战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4)品牌危机的双重性。危机的本质在于危险性和机会性并存。一方面,危机事件爆发后,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危机也可以看作是为企业敲响的警钟,既然危机爆发了,暴露了企业存在的问题,这就为其及时应对和整改创造了机会,因此,危机也可视为企业的一种特殊财富,只要处理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化险为夷,甚至转危为机,重塑企业良好形象。

二、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负面信息传播特点

(一)负面信息来源多样化,“绝对封锁”越来越难。社会化媒体时代,亿万网民都可能是负面消息的制造者和传播扩散者。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其不认同的各类企业品牌进行质疑、谴责,甚至是攻击、谩骂,且这些不满情绪可迅速感染其他网民,使负面信息瞬间蔓延到整个网络,给企业和品牌造成巨大杀伤力。

(二)与接收负面信息便捷、方便,信息传播速度快。社会化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PAD、PC等终端,随时随地地在有网络信号的地方发送和接收负面信息,且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使品牌负面信息以最快速度进行传递,信息的流通和公众接收信息后产生的舆论导向瞬息万变。

(三)“把关人”的缺失导致负面舆论传播失去控制,谣言泛滥。在社会化媒体中,由于“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网络传播使昔日的媒体“把关人”失去了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导向和控制特权。“大胆假设,无人求证”的微博传播特点使网络情绪化攻击明显―当媒体报出企业负面消息时,无数网民会在瞬间扮演起道德卫士的角色,对当事企业进行狂轰滥炸,即使他们绝大多数人对事情真相并不了解。另外,由于社会化媒体传播具有低门槛、广泛性、同时性、匿名性等特点,且传播起点难以界定、网民一般不必对传播的信息负责,加之危机当事企业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或不能引起公众的信任,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谣言泛滥。

(四)负面信息裂变扩散,人们对其控制难度明显加大。以微博为例,用户通过自己的微博向外传送一负面信息(一对多),接收到这个信息的用户不仅可以评论,还可以转发给其他用户(多对多),形成裂变式扩散;另外,嵌套在“信息大潮”中的每条信息,自身又被植入各种第三方软件,可与手机、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绑定,并以短信、即时信息等形式实现内容更新,形成一个便捷、及时的信息交换中心。

(五)全媒体共同作用使品牌危机进一步扩散、升级。当前,企业负面信息的传播并不会止步于社会化媒体,面对某些企业负面信息时,传统媒体和社会化媒体将相互影响,传统媒体报道的议题、角度和素材来自社会化媒体,由其进行发酵扩散,然后在社会化媒体中又进一步讨论,使企业负面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全民话题。社会化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企业品牌危机进一步扩散、升级,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和无法估量的损失,甚至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三、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品牌危机传播关键因素

(一)信息源头。社会化媒体中,信息源头不仅包括“谁”,还包括“说什么”。和传统媒体相比,社会化媒体传播的信息能否产生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除与其本身的传播价值有关外,还与信息传播者的社会网络影响力有关。有人曾戏言“当您的粉丝超过100个,你就是一本内刊;当您的粉丝超过1000个,你就是个布告栏;当您的粉丝超过1万个,你就是一本杂志;当您的粉丝超过10万个,你就是一份都市报;当您的粉丝超过1亿个,你就是中央电视台了。”可见,如果一个有着超强网络影响力的网民了企业的负面消息,那么对品牌造成的影响力和破坏力难以估计。

(二)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节点,也是实现上下、内外传通的双向“把关人”,因此,意见领袖是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的关键资源。2013年1月,奥美公关与

CIC联合的《微时代危机管理合作白皮书》显示,意见领袖的参与数,与危机的讨论量呈正相关关系,即越多意见领袖参与到讨论中,则危机的传播越广泛、热议度越高;在意见领袖参与传播后,关于危机的平均讨论声量增加了37倍,平均持续时间延长了6天;有些品牌危机爆发后,由于没有意见领袖参与,事态快速平息。因此意见领袖对于负面消息传播的影响力决不可轻视。

(三)沉默的螺旋。社会化媒体时代,在“沉默的螺旋” 效应作用下,少数意见领袖可能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将讨论话题往其期望的方向引领,公众普遍存在的从众、从威心理和趋同行为使其更容易接受这些意见领袖的言论,即使自己有不同的意见,在发表之前也会考虑是否会被其他网民围攻或人肉搜索。因此,大部分网民会采取附和或沉默的态度,这样直接导致负面舆论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迅速积聚,品牌危机一触即发。“罗永浩怒砸冰箱事件”就是明显的例子。2011年9月27日,意见领袖罗永浩在新浪微博了一条信息对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的质量表示不满,在随后的三天时间里,他围绕这一事件疯狂刷屏,不断与网友互动,但每回复必再次转发,使这一事件反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被越来越多的人围观,他提到的西门子电器质量问题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民表示“感同身受”,最终西门子电器陷入一场巨大的品牌危机之中。

(四)议程设置。随着社会化媒体技术的发展,每个网民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上设置自己的议程,即“自设新闻议程”,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上分享某件事情的信息,并不断引来更多用户群体的参与和传播,最终引起全媒体的关注和跟进报道,之后用户和媒体不断推动事件的发展,直到这个事件的热度达到一个临界点,然后热度趋于下降,互动和讨论慢慢平稳,最后热度消失。

(五)社会公众心理。第一,高关注度。由于品牌危机具有危害性、扩散性等特点,一旦发生,社会公众,尤其是消费者都会对它保持高度的关注,而且负面信息的曝光会使消费者对品牌信心减弱;第二,有罪推定。当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时,无论此事件爆发的源头是媒体报道还是消费者投诉,公众的心理大都倾向于认定企业有罪,责任在于企业自身;第三,跟随舆论。公众对媒体偏听偏信的心理,使某些时候,媒体成为公众对事件形成定论的最大影响者;第四,遗忘效应。时间在品牌危机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危机后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并不一定会一直在公众的头脑中,消费者会随着时间的流失慢慢“遗忘”品牌危机事件,选择“原谅”危机品牌。因此,时间因素所造成的暗示效应使得品牌关系质量再次回升,品牌危机能够步入恢复期。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政策为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做为信息化建设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努力提高我县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主要内容

根据当前企业办公的软、硬件设施均日益完善,信息化需求逐步增加的情况,为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促进企业高效运作,针对我县企业信息化状况和产业特点,完成企业信息化摸底调查及结合13种产品进行推广(见附件1),企业可选择一种或多种形式进行融合运用,如企业有特殊需求,还可以量身定制。

三、工作目标

2011年初对我县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摸底,2011年上半年完成10户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产品推广,下半年力争全面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的信息化产品推进工作。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1月10日--2011年2月10日)由县工信局牵头,成立县企业信息化推进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由政府办、工信局、工业小区管委会、民营企业管理局、信息中心、移动分公司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信息中心,负责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

2、推广阶段(2011年2月11日--2011年10月31日)组织开展“信息化进企业”巡回推介会,现场演示和体验信息化建设标杆企业解决方案;积极落实移动公司客户经理定时走访制度、技术专家团巡回推介制度,建立企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学习与交流互动平台;开展企业免费体验企业飞信、手机邮箱等业务。

3、验收评比阶段(2011年11月1日--12月31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总结,对先进单位、信息化示范企业进行表彰。

五、工作措施

1、组织落实。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我县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有关部门、相关企业要密切配合,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拟定推进办法,形成日常工作制度。

2、资金支持。按照2009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公司“数字--无线城市”建设合作协议,结合我县实际,加大对我县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资。

3、技术保障。针对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县移动分公司要与主要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软件应用开发商密切联系,为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最优整体服务方案,着力打造几个专门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项目,提高服务器维护、网站建设维护、短信服务等专业,并针对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多层次、个性化、多样性,提供更多的应用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企业解决技术、资金、人力不足的切实问题。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5

关键词:复旦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软件工程 上海论文 开题报告

复旦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号 :093053175 领域: 软件工程

姓名 xxx 方向 企业信息化 指导教师 xxx

论文题目 基于portal和web services的企业协同办公系统的构建

选题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信息系统建设已与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是企业实现由传统的人工粗放型经验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集约型管理和数据分析为决策依据的科学管理转化的保证,也是使企业能够迅速了解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求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企业的各类业务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从而无法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统一的企业整体业务数据信息视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期待着这样一个平台系统:它能够打破信息系统间的壁垒,将管理类信息和业务类信息结合在一起(像dna结构中的键的功能一样),提供一个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与生产经营信息视图,并以此给企业每一位决策者和执行者。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只有真正帮助企业领导迅速取得和分析有关决策的信息,才能有助于企业在决策中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portal技术将有效的整合企业内部各种应用业务资源,使企业用户通过单一入口一次性登录来访问多种业务平台信息。再根据所属信息的权限范围展现所访问系统信息,对企业各级领导及业务人员不再需要多个系统切换,而进行一站式的业务流程审批处理。基于此,应用portal技术搭建的企业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管理系统,所实现的应用整合,与传统意义上的应用系统集成不同,它不是以实现跨系统的业务处理为目的,而是站在企业的管理视角,增强科学的决策支持,全面提升企业管控。

web services技术,毫无疑问已成为将信息和应用程序在页面传递呈现的接口标准。而portlet做为portal动态容器组件,将充分利用该标准及轻量级松散耦合优势同时,再结合wsrp(web services for remote portals)协议远程调用异构门户系统提供的portlet服务(如 :天气预报等),使得在多种业务系统不同平台间进行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集成。无论信息存贮在何处(如:企业内部网络或internet)、信息的格式如何,都可以轻松快速的按照用户喜好的方式个性化的定制收集展现。

自此,基于web services的portlet模型,portlet 便有了web services 强大的沟通能力,使得整个portal系统更加灵活,随需应变。

具体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围绕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决策及办公效率为目的,阐述基于web services的portlet模型为核心技术构建企业门户办公管理系统价值和意义。

具体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

1. 首先,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即已建设的业务系统,结合此次门户系统要求,阐述基于web services的portlet模型的门户构建优势,明确该实施方案。

2. 其次,重点研究构建企业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个信息聚合的框架,将已有业务系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按照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工作需要实现多维度的企业信息门户,如:企业门户、部门门户、个人门户、业务门户、企业文化等。对应技术:ibm websphere portal+web services;

3. 然后,研究构建企业协同办公及报表管理平台。为企业行政办公及各种业务流程的审批处理提供的基础平台及,根据个业务系统数据的进行收集、汇总、展现,生成提供各类管理报表,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全面实现企业办公的自动化。如:公文流转、报销、会议等管理;对应技术平台:ibm lotus domino + dashboard;

最后,统一整合所有构建平台,分析其系统的扩展性、复用性,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工作的具体进展计划:

1、2010年1-2月,论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根据导师意见进行完善;

2、2010年3月15日前,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2010年4-5月,完成学位论文初稿;

4、2010年6-8,根据导师的建议,修改论文初稿,完成学位论文;

5、2010年9月20日前,提交学位论文。

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2009年3月20日

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同意 建议修改或补充 不同意

具体说明:

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专家名单:

姓名 职称 学科、专业 单位

学院意见:

主管院长签字:

200 年 月 日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意见: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6

[关键词] 微博;意见领袖;广告应用;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06.2 [文献标识码] B

微博作为一个新的传播平台、媒介产品,其所具有的单一性、碎片化、开放性、整合性、实时性、跟随性等传播特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方式、媒介使用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微博与意见领袖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意见领袖这个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被提出来,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自从意见领袖提出以来一直有学者对其研究。尤其是近两年来,信息化高速发展,网络日益发达,意见领袖有了新的特色,其研究价值更受瞩目。随着微博的兴起和繁荣,网络意见领袖又以不同于以前的形式活跃在网络平台。微博的特点也决定了微博意见领袖与先前不同,具有这些新特点的微博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微博发展的惊人之速以及其影响力之大,本研究针对其广告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更好地应用微博意见领袖为营销活动所服务。

二、研究方法及设计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网站调查问卷,通过两个月的在线调查共获得137份有效问卷,本研究基于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微博用户在微博使用中对微博意见领袖言论的观点及其态度。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微博内容的关注情况。二是对微博“意见领袖”的态度。三是微博“意见领袖”的商业影响的力研究。

三、研究结果

(一)对微博内容的关注情况

通过对被访者在使用微博时的主要目的进行调查,发现有22.2%的微博使用者使用微博是出于“获取有用信息,如新闻、生活资讯、品牌信息等”的目的,20.1%的用户是为了休闲娱乐,分别有18.9%和18.2%的用户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和了解朋友动态而使用微博。因而从此可以看出,微博使用者在使用微博时除了记录和分享外,对于有用信息的关注会相对比较高。(见图1)

对于微博用户所关注或转发的微博中所涉及的商业或广告信息所占比重较少。如图2所示:

超过35%被访者认为微博中基本没有广告或商业信息的,有43.8%的认为微博中所出现的广告商业信息不超过20%,所占比例较小。而认为微博中商业信息比较多的仅占5.11%。由此看来,微博中的商业信息较容易被微博用户忽略,或利用微博商业信息的内容数量相对较少。

(二)对微博“意见领袖”的态度

从图3中可看到,微博用户有自己的观点,对微博“意见领袖”传递的信息大都有自己的判断,不易受到彻底的影响。另外,还有13.14%的人表示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哪怕自己的观点与意见领袖的观点相对立。可见,在微博信息传播中,“意见领袖”对粉丝的影响力有限,粉丝们大多会选择地接受微博“意见领袖”的观点。

从对被访者转发微博原因的调查来看,被访者对微博内容的关注、认同和转发是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微博平台中,他们转发微博信息的意愿更遵从自己的想法。如对微博信息的转发不仅仅因为对作者的关注和喜爱,更多的会考虑作者是否说得有道理、作者是否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转发的内容往往正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立场。有超过六成的被访者完全不同意“转发微博是因为别人转我就跟着转”。

(三)微博“意见领袖”的商业影响的力

调查中发现,微博“意见领袖”的商业信息会引起八成以上粉丝的关注,而这类微博信息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超过一半的微博用户。

对于如何看待商业性的微博信息,例如商品介绍、产品使用评价、商品信息直接推荐等,微博粉丝表示“接受商业信息,但不会进行转发推荐”的占69.34%,“会关注并通过微博转发”的占16.06%,而有14.6%的表示“不能接受并反感商业信息”。(见图4)

无论是接受意见领袖观点、获取商业信息,还是转发商业信息都说明:微博粉丝看到微博“意见领袖”所的商业信息的时候,八成以上的粉丝会持有“接受、相信”的态度。在各种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毋庸置疑,微博“意见领袖”对于众多商家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其的信息不仅到达率、有效率有保障,且易于让消费者接受。

调查中还发现(见图5),微博用户的购买行为或对商品的评价,有超过五成的人会受到商业性微博的影响,其中有7.3%的人表示常常会受到这类信息的影响。另外,有44.53%的微博用户表示不会受到商业性微博信息的影响。

可见,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在促进商品销售以及品牌推广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商业价值。

被访者还表达了对微博广告信息内容表达形式的建议。认为有创意的、有幽默感的、有感染力的、有启发性的微博广告不会招致微博用户的反感。(见图6)

四、总结

(一)部分微博意见领袖的粉丝活跃程度不高

要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的一个重点条件是粉丝数量,但微博意见领袖的价值不是数量就能体现的,它的价值要看粉丝的活跃程度,其包括转发数和评论数,再加之如果把意见领袖的信息重点转到商业信息的上来,那么粉丝的活跃程度会更低。

通过研究可看到,有六成以上的粉丝会接受意见领袖的信息,但不一定进行转发推荐。在商业应用中微博传播的价值在于源源不断的传播,如果意见领袖的信息不能被“粉丝”、“粉丝的粉丝”多循环转发,而信息到了第一层粉丝这里就结束,那么传播的面就大大地减少了,微博意见领袖的商业价值也就大大降低。

(二)微博意见领袖的价值未得到商家利用

调查结果还可看出,微博意见领袖的作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到商业领域,商业价值未被有效开发。所以受微博影响而直接购买商品的情况也是少之又少,这也体现在问卷对粉丝“是否曾经在对商品的评价或购买行为受过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的调查中。也仅仅只有少部分的人受到过影响。

但实际上,由于微博意见领袖借助其传播上的优势,它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的价值。艾瑞咨询近期推出《2012年中国微博商业化研究报告》,对国内微博的商业化进行了从商业价值基础到具体商业模式的分析。在这份报告中谈到,“微博的商业价值体现为媒体和渠道两种形态,微博商业价值的输入方是企业和个人,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将微博商业模式四分,其中每一类的具体形态为面对企业的媒体形态,商业模式为付费企业微博、网络广告;面对企业的渠道形态,商业模式为电商平台;面对个人的渠道形态,商业模式为游戏和增值服务。”但笔者认为微博的商业模式中还不能忽视微博“意见领袖”这一群体。微博意见领袖的活跃度相对较高,他们往往会制造一些热点话题,并会时时关注微博资讯与粉丝群体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其话题甚至呈现病毒式快速传播。因而微博“意见领袖”能够承载大量的信息双向传播,形成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

(三)微博“意见领袖”能具备独特的商业影响力

1.潜移默化地影响粉丝群对品牌的印象

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说明了它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由于微博的传播效果较好,因此品牌能激发微博用户主动传播其信息,将可以迅速提升知名度。

从上面的调查中可看到,微博用户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会受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且在商业行为中会受到微博中“意见领袖”影响,微博“意见领袖”在微博用户购买行为产生过程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因而,开发微博公共意见领袖,不断发掘普通人中的意见领袖是企业品牌利用微博“意见领袖”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又一有效手段,虽然这一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但经过汇聚,它将会是一股强劲的营销推动力。此外,企业还应该重视发展企业微博,通过企业自建微博、鼓励企业员工做好个人微博来助力企业营销。

如目前,一些品牌开发微博意见领袖为企业做公关服务。一方面借助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力,通过其隐性推介来感染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微博既是品牌的推手,同时又可能成为扼杀品牌的利剑,企业更需利用微博意见领袖建立自己的声音渠道,引导社会的言论,化解企业危机。

2.充分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口碑宣传优势

假如一个微博“意见领袖”了关于某品牌的差评,假设他有100个粉丝,在微博中裂变式传播过程中,这个关于品牌的差评就会传到1000甚至100000个微博用户的微博中,这种几何式传播的模式品牌评价方面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在微博裂变式传播模式以及微博“意见领袖”对微博用户态度的引导作用下,关于品牌的“好”或“差”的评价会在微博环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在品牌评价方面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

在微博传播中,可利用“意见领袖”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而这些只言片语的产品信息、使用方法、使用场合、使用感受等,会影响着微博用户对品牌形象的整体感知。而正向的口碑宣传能为企业营建良好的品牌营销环境。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7

2008年3月26日,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十大影响力品牌”公益活动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机械工业信息中心、中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有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副巡视员郑昕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但取决于企业的内在动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国务院信息办、科技部、原信息产业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强调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营造发展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意见中也特别指出:重点支持大型企业(集团)、行业和地区信息技术服务商、电子商务运营商建设规模化服务平台。推动电信运营商与应用服务商紧密结合,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风险的服务。协调推动规模化应用服务商与金融、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服务产业链和配套服务网络。鼓励多渠道、多方式参与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功能衔接和互补的服务平台相互链接和协作。他同时表示此次活动就是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行动,希望获得十大影响力品牌的单位能够带动和影响整个信息行业,进一步加强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力度,研究开发更先进、更适用、更便捷、更环保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共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小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秘书长高小舟公布了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十大影响力品牌”的评选结果,随后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宽带商务”(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UFIDA”(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谷歌”(Google公司)、“联想扬天”(联想集团有限公司)、“SQL Server”[微软(中国)有限公司]、“Intel”[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易捷优势”[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VOSTRO成就”[戴尔(中国)有限公司]、“HP dc7800”(中国惠普有限公司)“H3C”(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十大影响力品牌”的殊荣。

本次活动由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中小企业IT采购周刊主办,机械工业信息中心、中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管理软件分会、中关村在线联合协办,六家单位共同组成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十大影响力品牌”工作组,负责推选票数的发放和采集,最后由权威公正部门对中小企业用户的投票进行统计。被推选的品牌其所属企业及该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品牌在中小企业市场和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企业自身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IT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与此同时,IT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干扰并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为此,主办单位将宣扬创建绿色IT市场环境作为了本次论坛的另一主题。十家获奖品牌的企业代表与六家主办单位同台签署了“倡议书”,共同表达了创建绿色IT市场的美好愿望,为中小企业营造更加健康、和谐、安全、绿色的IT市场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8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首席信息官 对策 管理

一、我国企业CIO的现状

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热潮的兴起而首先在美国政府部门诞生的,其卓有成效的工作立刻引起了一些大公司的注意,这些公司便将这一新职位连同名称与职能一起引进自身的信息资源管理中,企业CIO由此诞生,很快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普及开来。

CIO这个概念是在1998年左右伴随着互联网第一次高潮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起初CIO主要出现在互联网公司和外资企业中,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国内企业推广开来。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针;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2002年3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国家劳动部正酝酿出台我国在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方案――这意味着继原来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之后,将增加一个“总信息师”。地方政府方面,上海市政府1999年启动CIO制度的试点,2002年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上海市所有企业都将设立CIO职位;北京市政府2002年也提出“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设立CIO职务” 的指导意见,要在全市的100家工业企业中设置首席信息官,以后逐渐在全市所有企业中都设立首席信息官;广东省政府2002年明确提出建立信息主管制度等。如今,中国信息协会信息主管分会已经正式成立,“中国CIO制度研究”课题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也已经立项。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理论界已经深刻认识

到设置CIO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在积极探讨关于CIO制度的各种具体问题,给CIO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我国企业CIO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国企业CIO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领军人物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CIO仍然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急需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1.有职无权的CIO无力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我国一些企业虽然设立了CIO的职务,但却没有赋予相应的权力,具体表现为:(1)对CIO在企业组织架构中的权力地位调查分析显示CIO处于公司高层的只占到22%左右,处于部门主管级别的占到了60%,只是技术骨干的占到了16.67%;(2)对企业在哪些决策方面会征询CIO意见的问题调查反映只有在IT项目建设一项达到了94.44%,其他三项决策(企业业务流程变革、有关企业经营的重大项目、战略决策)都在40%以下,说明国内大多数的CIO还无法参与到有关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3)关于在公司内部的IT投资权力的调查表明只有28%的CIO拥有决定权,更多的CIO只有建议权。这说明目前我国企业CIO还不是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层中的活跃一员,常常被排除在企业最高决策层之外,他们多关注具体信息技术的规划与实施,而非企业的长期战略。很多CIO还不断受到日常的短期性紧急任务的影响,而分散了他们对企业长期战略的关注。《中国CIO日常工作内容调查》的结果显示(见图1):“维持IT系统正常运转”占66%的指标权重;“企业信息化规划”占58%的指标权重;“了解业务部门需求”也占据了中国CIO的主要工作精力(占54%)。受到这种限制的CIO虽然具备CIO的职位和职责,但是对从战略层面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仍然感到有心无力。

图1

2.无职无权的CIO无心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企业领导层对于信息化观念的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组建了IT部门,如计算机管理中心、信息中心等,但这些部门基本上是根据职能划分的管理部门,仅仅起到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支持作用,属于垂直型组织机构,缺乏与其他业务部门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其管理职能还未能上升到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的高度,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较差。这些企业的信息负责人还处于信息技术部门经理阶段,还不具备对整个企业进行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地位和职责,也就认为自己没有必要站在CEO的角度从战略层面去考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不具备从战略层面去考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意识。

3.缺乏管理素质的技术型CIO无法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企业CIO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还要有扎实的技术背景,对企业的业务及流程相当熟悉;除了拥有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拥有丰富的现代化管理知识,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处理及其管理流程。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企业CIO大多是由信息技术人员出身,缺乏管理专业背景与技能的技术型CIO还无法站到全面管理和战略发展的决策层舞台上,更不要说和CEO、CFO一起探讨战略方向和制定企业发展规划。

三、从管理职能分析我国企业CIO的对策

1.我国企业CIO的计划职能

(1)CIO要主导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的制定

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强调“一把手”的领导作用无疑是必要的,这对推动全局性的信息化工作颇为重要。但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譬如CEO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另外直接涉及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就有5项之多,分别为信息资源战略和规划、电子政务/交易/商务规划和实现、系统安全信息保障、系统技术、桌面技术和工具,CEO如果不是IT专业出身无法参与和决策。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推进企业信息化时,仅仅有“一把手”挂帅是不够的,必须有专职的、参与决策的、有协调权力的CIO机制,包括CIO职务,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因此,当一个企业信息化发展到战略地位时必须考虑CIO机制的建立,在这个阶段,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CIO”工程。CIO要成为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的主导者,只有这样CIO才能对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全局的把握。

(2)信息化战略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企业CIO们在制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时,应该具有战略意识,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要与企业战略保持高度一致。CIO必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而不是所处的部门利益来考虑问题。通过对企业现状、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人员素质等等一系列因素的研究,对症下药,在解决企业非常紧迫的信息化局部系统的同时,着眼于企业目标制定整体企业信息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机器、技术路线、软件商的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使企业在未来的信息化运作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还避免了信息系统的盲目上马。

2.我国企业CIO的组织职能――在企业中建立CIO管理体制

所谓企业信息管理中的CIO管理体制,就是由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层中CIO全面统筹负责组织信息管理活动,下设专门的信息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组织信息的收集、开发、传播、共享、协调等日常业务(见图2)。这种以CIO或类似管理职位为首的信息系统管理体制代表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方向和趋势。企业信息管理具有明确的环境监视、决策支持和组织整合等功能,要实现其功能必须明确信息管理的全员参与管理、组织目标驱动、资源开发效用、统筹兼顾发展等管理原则,以企业管理者的需求为本,以信息管理者的行为为辅,通过信息管理者的有效行为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求,强调“需求者――行为者”的相互影响性和共同参与性在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为构建企业信息管理结构、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奠定良好基础。

3.我国企业CIO的领导职能

企业CIO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我国企业CIO需要完成一个从技术向管理转变的过程。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我国企业CIO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身的素质:

(1)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CIO的角色已经从技术层面转变到企业的管理层面。具体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硬件、软件还是网络集成都在朝着外包的方向发展,专业公司在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协助企业实施。但这些系统的规划任务,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却不是由企业外部所能完全明了的,信息化要研究的不仅仅是系统的运行平台、软件开发平台,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型,管理形态,弄清楚企业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是如何运作,在这些基础上才能为企业找到信息系统的价值发挥点。分析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也不是简单地从业务部门找到报表,更需要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企业内外各环节上的价值链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依赖关系如何。这些理解需要的是企业运行的管理知识,价值分析是最为重要的分析工具,CIO所需要的这些素质仅仅来自于理解和设计系统是不足够的,更需要全面学习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2)企业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ERP、SCM、CRM等系统给企业运用之后,国际跨国公司首先从中体会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美国的GE把电子商务和六西格玛管理看成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奠定其未来发展基础的两大平台。也就是说信息化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前进提高的。CIO为企业规划信息化战略方案时,同样要能发展地看问题,具有企业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仅要静态地观察企业当前的情况,更要分析企业外来的发展机会,如何把信息化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密切联系起来。CIO的这种综合分析能力当然更体现在对信息化系统的价值评估上面,包括对企业流程重组的理解、企业联盟战略的理解、企业购并运作的理解、新产品开发策略的理解,这些方面正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

4.我国企业CIO的控制职能

CIO要想避免信息化项目的失败,首先就要知道弄清楚信息化项目的风险来源于何处。信息化项目通常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更是一个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因此,信息化项目的风险也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风险,包括项目的技术结构、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和经验;(2)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人员的组织有效性,项目时间、资源的计划确定性和可控性,以及项目质量监控的力度;(3)系统风险,主要指的是用户自身的组织规范化、组织的观念转变、组织责任与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等。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9

关键词大数据;公民;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教育

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导致数据爆炸式增长,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一个社交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主动提交自己的行为,还在自己的社交圈内如微博、贴吧、博客等进行实时的互动,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各行业都有大量数据在不断产生,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1]。如何从多样的或者大量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创造新价值已成为目前人类关注的重点,美国在2012年就宣布将启动“大数据研发计划”,投资超过2亿美元以提高从海量和复杂的数据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1大数据时代公民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数据产业是“未来的新石油”,一个国家和企业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继陆权、海权、空权之外国家的另一个核心资产[2]。如今,大数据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思考的方式。生活中手机APP可以帮你计算哪种出行方式最快捷、路径最短;在工作中,企业数据统计可以反映企业事物的面貌及发展规律;销售数据分析能够实现对用户精准化、个性化的营销;传媒广告数据可以分析什么样的广告更加深入人心。以上这些都是大数据产业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改变,是大数据时代赋予人类社会的福利,但带来福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对于个人,犯罪分子通过恶意程序、钓鱼网站等来实施大数据犯罪,盗窃公民的个人信息,从而非法售卖,如2016年底,西安警方就侦破了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查获的非法售卖个人信息高达上亿条。相较于个人,企业也已成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这是由于互联网企业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线上,注册用户数量巨大,用户信息较为完整,且具有很强的隐私性,进而满足了黑客对这些信息的窥探欲与占有欲。在大数据时代,国家信息安全战争面临的挑战将更加隐蔽和残酷,如著名的“棱镜门”事件,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利用本国的多家互联网企业在全球的高用户覆盖率,进行情报监控任务。而一切安全事件,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关键在于人,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公民教育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进行大数据时代公民的信息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公民信息安全综合素质,这对于确保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是必要的。

2大数据时代公民信息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数据时代公民的信息安全教育应从三个方面去进行。首先,强化公民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公民面临信息安全的威胁与其信息保护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他们经常会在有意无意间将个人信息泄露出去。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使用的账户及时申请注销;考虑到木马病毒等情况,不建议在电脑、云盘等地址存储银行账户密码等隐私信息;发送重要电子邮件时对邮件进行加密等等。大数据用户是信息安全问题防范的主体,其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问题的防范和解决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其次,确立公民在信息安全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公民必须明确数据所有权是大数据用户自己,用户享有对大数据用途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且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企业在利用大数据技术给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需要对用户的大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最后,明确个人、企业、国家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泄露传播特定公民信息不仅损害个体权益,还可能会严重影响集团自身的利益,甚至可能形成国家和社会危机。个人习惯、受教育水平、医疗记录等这些看似没有涉及个人隐私,但是敌对势力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国家总体公民的这些数据,最后得出国家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社会意识形态等,从而对该国进行精准的文化入侵、意识形态的入侵,而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将会是灾难性的。现如今在青少年群体中极度流行的“哈韩”“哈日”现象就是外来文化入侵的代表。公民应该认清个人、企业和国家信息安全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公民保护自身信息安全也就是在保护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3加强公民信息安全教育的建议

3.1把公民信息安全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把公民信息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去,提高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程度,增强公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公民的信息安全教育,美国于2012年9月正式了《NICE战略计划》,该计划以政府为主导,并投入大量资金,对美国的公民进行网络信息安全的教育和进行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一举措奠定了其信息安全强国的地位,值得我国加以借鉴,相对于美国,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发展很快,培养了大量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但信息安全的教育还未提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缺少面向普通公众的信息安全教育,缺少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教育体系。我国也应该制定面向全民实施信息安全教育的计划,其中需要包括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明确信息安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术领域。

3.2以信息化平台为主要窗口进行公民信息安全教育

政府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对于普及信息安全教育知识,提高人们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以及在教育公民如何预防信息泄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高效性和针对性无可替代,信息安全教育平台不仅能够及时对公民进行专业性强的信息安全教育和预防信息泄露的演练指导,而且可以拓宽信息安全教育的渠道和范围,使我国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打破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为推动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化、常态化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各级政府理应积极推动各地利用现代信息技能手段,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信息安全教育网络系统,以及一些在信息安全教育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网络课程资源,并且这些课程要力争丰富多彩,能够将视频、文字等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政府要确保技术、资金、课程和管理到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信息安全教育科学化,才能全面提高我国信息安全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3.3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进行公民信息安全教育

大数据的发展使我国的信息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是从大数据积极的方面来讲,大数据为我国推进公民信息安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对于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来说,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出公民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公民的教育水平、学习动机、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学习需要等,基于这些信息,实施机构可以为公民提供精准的学习资源与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笼统地把所有学习内容通过教科书的形式进行打包,然后提供给受教育者[3]。同样信息安全教育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为其提供公民教育过程中重要且及时的信息,使其能够有效地调整公民教育的内容和过程,对公民教育的实施进行优化,极大提高公民教育过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当然,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公民信息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规范好这种技术的适用范围,避免各种信息安全数据的传播和滥用,这本身也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公民教育的内容之一。

3.4以实践为导向进行公民信息安全教育

每个地区都应重视公民的信息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公民在体验中增强安全意识,首先活动开始前要加强宣传力度,尽可能多地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转发,条幅海报的张贴,宣传页的发放等尽可能地使广大市民都能够了解并且积极参与进来,其次实践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次活动的主题要与本地区大数据信息化的建设阶段以及我国出台的一些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相吻合,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可以是一些有关信息安全的专题讲座,如:诈骗网站的识别方法、下载app的常见陷阱、如何保护个人私密信息等,也可以进行信息安全的模拟演练,模拟常见的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的场景,使公民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加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最后,在活动结束后要给公民发放保护信息安全的小册子,提高其覆盖面和影响程度。

3.5注重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进行公民信息安全教育

企业信息化意见篇10

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一年一度的年终盛会――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年终分享会顺利召开。作为浙江省企业信息化负责人的一堂大聚会,大家一起品味丰收的喜悦、总结工作的得失、畅想未来的美景。

会上,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产业信息化处处长王建伟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的工作,介绍了工信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工作,并对新一年的工作思路作了简要讲解。同时,也对浙江省创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提出了希望。会议最后,还举办了圆桌论坛。西子集团、太子龙服饰、金田铜业、新华书店、纳爱斯集团等首席信息官们共同探讨了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CIO的转型发展,通过结合他们自身在2013年中最成功的项目来阐述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见解。

王建伟在发言中表示,工信部自2008年3月份成立以来,对两化融合工作非常重视。前任部长李毅中讲“两化融合是工信部重中之重的工作”,现任部长苗圩说“两化融合是工信部的立部之本,是全国工信系统的重要职责”。这些年,工信部主要围绕着“点”、“线”、“面”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点”是指在全国各个产业、行业遴选了886家典型企业,把他们成功的案例归纳成册下发各地;“线”是指从行业入手抓两化融合,依托行业协会,公布了35个行业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分别在辽宁鞍钢召开了钢铁企业两化融合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消费品两化融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装备工业两化融合座谈会;“面”是指在全国选取两化融合试验区,首批试验区有上海、南京、重庆、青岛等8个地区,在2011年,又新设立了8个试验区,包括沈阳、西安、郑州、长株潭地区、桂林柳州等地区。2013年,浙江省被评为全国的两化融合示范区。可以说,浙江的两化融合走到了全国的前列,是其他省市学习的楷模与示范。另外,在政策上,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商务部、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的若干意见》。随后,各省也都制定了各自的若干意见或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