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短文章十篇

时间:2023-04-01 13:10:43

情感短文章

情感短文章篇1

关键词:文章作品的声韵;文章作品的音律美;文章作品的韵律美;文章作品的神韵美

作者简介:杨道麟,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喀什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9)

文章作品的声韵美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是特别优雅的,并别具一格的。声韵美是文章作品的整体风貌的呈现,涉及文章作品的内容和文章作品的形式两个方面。我国的文章作品虽然一直在质朴、藻饰与返朴之间争论徘徊,但是讲究语言声韵的美丽,始终是许多文章作者所追求的,同时也是许多文章读者所期望的。人们普遍追求和期望的是一种“出水芙蓉,天然艳丽”的美学效应。“写气图貌”、“属采附声”既是达物的需要,也是达意的需要,更是达情的需要。学界周知,我国的古今文论非常注重文章作品的声韵美。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设“声律”章,蔺羡璧的《文章学》设“文声”章,都强调文章作品的声韵美是其本体固有的要素。声韵美是文章作品的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作品的音义兼美、情文并茂的结晶,是文章作品的音律美、韵律美、神韵美的融合。以下试图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文章作品的音律美

文章作品的“音律美”是指文章语言的声调和谐、节奏鲜明、旋律悠扬的美。这种美是文章作品的“神明枢机”的呈现,能给读者以“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声调美、节奏美和旋律美等方面。下面依次予以展开:

1.声调美

声调美即指文章语言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今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按照高低、升降、长短的平仄调配所构成的一种美。声调美能给读者以美感是因为文章语言的高低、升降、长短所构成的声调(平仄)能使读者获得听觉上的美感。拿现代汉语来说,分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其中,阴平和阳平为平声字,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字。按照传统的习惯,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从高到低叫降)。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现代汉语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声(这个声调到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来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来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人声短促急收藏。”这种叙述虽然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汉语四声的大概。这是辨别四声,区分平仄的基础。因此,在写作文章时,作者一定要遵循声调配合的一般原则,自觉地或自然地讲究平仄的相重(相同)和相拗(相反),讲究长短句式的错落和匀称,从而使文章作品形成无穷的变化之美。例如在《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顽固派的进攻》一文中这样写道:“在那里,是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一句话连用四个四字短语,每个短语的后两字是重心,而这四个重心的落音,依次是“仄平仄平”,一抑一扬,形成波澜,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抑扬美;听起来清新悦耳,富有声调美。又如刘棣华在《月是故乡明》一文中这样写道:“皎月当空,清辉满地,或倚窗,或伏几,或辗转床褥,常常会涌起一股或浓或淡的乡思。”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把诗歌语言的平仄、对仗等原则运用到文章的写作中去,从而使文章的语言也有了诗歌的韵致。“皎月”是仄声,“当空”是平声,“清辉”是平声,“满地”是仄声,平仄相应,抑扬相协,形成了一种回环美;“或倚窗”是仄仄平,“或伏几”是仄平平,同中有异,变化多端,创造出一种音乐美。

情感短文章篇2

总的说来,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篇幅短小精悍,Y构紧凑,内容集中

现代山水游记短则上千字,长则几万字;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大多在千字左右,而且因为内容的相对集中单一,不枝不蔓。结构上多表现出紧凑严密等特点。这固然和其语言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文言文呈现出凝练隽永这一特点且大量使用省略句式;而白话文明快易懂、表意具体详尽。但笔者觉得主要是和古人写作目的密不可分。古人写作山水不重在写景,而重抒情崇说理,因而描写景物绝不很详尽,侧重点非常明显,该写的写,该略的只字不提,该详的浓墨重彩,该略的惜墨如金。而今人写作此类文章则不然,大多以写景抒情为主,或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表现登山游水的点点滴滴感悟,写景状物常常占据了大量篇幅,有点类似“汉大赋”结构,此其一也。

二、表现手法

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古代山水游记常常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大多以议论为主,而今以记叙描写为主。了解了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大体特点,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其景

文中哪些文字是写景的,什么地方的景,景物具有什么特点等等,抓住了景物这一条线索,基本上就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其中一二段文字属于记游部分,先写游山,突出山名、本名,倒地之石碑及碑文;再写游洞,突出前洞平且近、游者众,后洞险以远、游者少之特点,这就是记游部分。文字如此之洗练,犹如白描,山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只字未提,篇幅上占不到全文的一半。同样,苏轼的《赤壁赋》历来也为人们称道,脍炙人口。但观其景,也不过如此:“苏子与客泛舟,游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就是所谓之景,概括起来不到五十个字,连《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写景的语句都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同为赤壁之境,但后者何其壮观,何其有气势,道尽了赤壁雄风。但且不急。

(二)看其事,即看人物活动

写景散文中,写景之中交待人物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阅读欣赏时绝不可忽略之。《赤壁赋》中,人物活动就有:苏子与客夜游赤壁、饮酒、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唱歌以及人物的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为什么要写人物活动呢,结合下文,不难发现,这些正是为下文写客人吹洞箫继而感叹人生无常和短促作铺垫。《游褒禅山记》中未记这些活动,而重点强调“余于四人拥火以入”途中“一人呼,不出火且尽”,作者感受为“悔”,寥寥几语,但后面议论同样与此有着不可密分的关系。《兰亭集序》中叙事同此,尤与《赤壁赋》似。

(三)悟其情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此为重点。因此在阅读中必须抓住这条主线,但一定要明白大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赤壁赋》中由“乐”到“悲”再到“喜”;《游褒禅山记》中情感由“乐”(此种情感可以推断)到“悔”再到“叹”;《兰亭集序》中由“兴”到“悲”再到“痛”。所有散文作者的情感变化都是非常分明的。阅读中如果能抓住这些情感词语,也就抓住了解读这类文章的钥匙,也就把握住了散文的思想内容。

(四)赏其理

人们常说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情”、“意”,绝不仅仅是情感、情绪,常常还含有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看法与思考。如《兰亭集序》中王右军就由眼前之乐、眼前之景、眼前之文中,结合东晋当时大多士人崇尚玄学之歪风就提出了“死生亦大矣”这一人生命题;《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就悟出了治学处事必要的三因素,即志力物,尤其强调“志”的重要性;《赤壁赋》中让我们理解了“永恒与短暂”的相对性,“乐观人生与悲观人生”的不同。

三、综合景事情理,享文章之妙

在我们分块欣赏了文章中的美景乐事情趣哲理之后,如果我们再能把几者综合起来欣赏,就会了解作者行文之旨:借景抒情、借事说理;就会体味到作者行文之妙:结构之美、照应之圆、思维之密、语言之工。

情感短文章篇3

摘要: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该文主要设计并实现了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首先,登录数字校园评教系统采集数据信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中文分词并提取关键词;然后,采用语义相似度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词性标注;最后,利用已标注的关键词综合计算评教文本的情感得分,得到最终的情感分析报告。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该方法已经应用于实际的项目中。

关键词:情感分析 中文分词 语义相似度 词性标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is to realize the short text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of students’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digital campus. First, collecting data by logining in this system,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o realize Chinese segmentation and extract keywords; then tagging the keywords by using the semantic similarity algorithm; finally, calculating the emotional score of the teaching text by using the annotated keywords and get the final emotional analysis report. We provide the experiments results. The experiments results prove our method is feasible and valid. Our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our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Emotional analysis; Chinese segmentation; semantic similarity; POS tagging

1 引言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化教学管理模式在各个高校逐渐普及。如果使用发放调查问卷的传统方式不符合时展潮流,因此构建一个可用的数字校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是必要的、迫切的。

本文以学生评教信息作为数据源,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评教信息进行中文分词、词性标注,最后计算评论文本的情感得分。通过构建评教系统的初步框架,给出可视化界面的预构建,得出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自动反馈给老师,为自然语言处理更直观的成果,提高本研究的在科研机构中的应用价值。

2相关工作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借助微博等平台对评论短文本情感倾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总体来看,主要从词语、句子、篇章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Turney[1]提出的点态互信息SO-PMI,通过计算基准词和情感极性未知的词条之间的PMI来判别该词条是否为情感词语。Wiebe[2]使用相似度分布算法挖掘语料中的倾向性词语以及它们之间的聚类关系。Wiebe[2]和Hu[3]等利用大量语料信息并结合基准情感词典来探讨整个句子的情感极性。Narayanan等[4]基于时态信息和特征信息来标注语句类别,提出情感句子的分类方法,经验证,有比较好的实现效果。Woods[5]将提取的情感关键词和句子的情感倾向值加权求平均值来判断整个评论文本的情感极性。左维松等[6]针对篇章级商品评论信息,提出了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整篇文本的情感极性,获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词语的情感极性分析作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到对句子级的极性分析,最终进行篇章级的情感倾向分析,整体而言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和系统架构;并且研究领域大多针对的是某一特定的领域。鉴于此,本文主要实现基于短文本的评教情感分析系统。

3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

本文实现的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首先,用户利用浏览器进入评教系统主页,当学生登录时,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并提交;当老师登录时,可以直观的了解每位学生的评教信息。

该系统主要在中文分词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础上实现的。首先,登录评教系统采集评教信息;然后,把评教信息经过中文分词、词性标注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处理,最后,计算情感得分。主要模块包括交互界面、中文分词、情感计算等重要模块。

(1) 交互界面模块。首先,在评教活动开始后,学生登录评教系统,对教师评教,评教内容为一个主观题,完成提交;其次,在评教活动结束后,老师登录评教系统,查看学生对自己的评教得分和具体评教信息。

(2) 中文分词模块。中文分词模块是评论文本情感极性分析的基础模块。在本模块中,根据ICTCLAS3.0提供的文本预处理系统,通过阅读它的API,引入中文分词和词性标注功能,结合开源分词器Ansj,实现自己的中文分词器,系统实现了将评论文本中的词汇按照它的词性进行划分。

(3) 情感计算模块。情感计算模块在中文分词模块基础上,对评论文本进行情感极性计算。首先,对评论文本进行分词、标注词性;然后,抽取关键词,并与《知网》进行相似度匹配,如果匹配度大于设定的阈值,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出关键词的语义情感倾向;最后,计算评论短文本的平均情感极性值。在这里,我们把情感关键词作为评论文本判决情感极性的条件,对评论文本中不含情感词汇的文本直接当作中性处理。

4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本文利用MyEclipse8.5设计出一款模拟评教系统的软件平台,主要完成了中文分词和评论文本情感极性计算。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和软件平台分别为:硬件设备:CPU Intel(R) Core(TM) i3-2330M,Frequency 2.2GHz,Memory 2G,Graphics card NVIDIA GetForce 410M。软件平台:MyEclipse8.5,Windows 7(64bit),jdk 1.6.0_45。

系统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验证系统,先初始化一个超级管理员,具有新建用户信息、角色信息、为用户分配相应的角色、为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等所有功能。如图2所示。

各种信息初始化完毕之后,当评教开始之后,学生和老师就可以进行登录了,学生登录进去之后的主页面如图3所示。

学生可以在主页面上输入对教师的评价信息,老师登录就能看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如图4所示。

5 结语

为了更好的模拟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更真实的对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主要从中文分词模块、情感计算模块说明短文本评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且给出了系统的运行效果图。系统运行效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是可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Turney Perter D., Micheal L. Measuring praise and criticism: Inference of semantic orientation from association [J].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21(4): 315-346, 2003.

[2]Wiebe J., Wilson T., Bell M. Identifying collocations for recognizing options[C]. Proceedings of the ACL/EACL Workshop on Collocation: Computational Extraction, Analysis, and Exploitation, 2001.

[3]Hu M., Liu B. Mining Opinion Features in Customer Reviews[C].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4: 755-760.

[]Ramanathan Narayanan, Bing Liu, Alok Choudhary. Sentiment Analysis of Conditional Sentence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Conference on EMNLP, 2009: 180-189.

情感短文章篇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中央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倡导马克思主义文风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到中央党校来学习的同志,大都是党的中高级干部,有些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骨干,讲话、写文章、参与文件起草,工作中都会遇到文风问题。因此,今天我就改进文风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为什么要大力改进文风

文风不是小事。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延安整风以来,一直为培育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文风而努力。延安整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整顿文风。毛泽东同志对党八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号召全党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在这方面,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翻开《毛泽东选集》,鲜明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论述让人茅塞顿开。邓小平同志历来注重务实,反对不实风气,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带头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党的优良文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他反复强调:“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明确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重要思想,一再强调要纠正不良文风。他指出,有些文章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同样重视文风建设,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全党抓文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优良文风逐渐得到恢复,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发展。文风与党风同社会风气是紧密相连的,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文风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

长,就是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群众形容说,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

空,就是空话、套话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如同镜中之花,没味、没用。

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二、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风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改进文风的首要问题。针对上面所说的不良文风的三个字,我想另外提出三个字,就是短、实、新。

一是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只用了五千字。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有许多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思想深刻的文章、讲话。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提出以“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为原则,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这“三短”,就是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的风气。

情感短文章篇5

【关键词】《赤壁赋》 情感转换 乐——悲——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6-01

著名的赤壁之战,使得“赤壁”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也不是一般的风景名胜,而成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尽管苏轼所游览的并非当年“孟德之困于周郎”的历史遗址,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兴会所至,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吊古思今,借题发挥。苏轼描绘秋江夜月景色,叩问自然的奥秘,探讨人生存在的价值和哲学的意蕴。

在《赤壁赋》中,苏轼是怎样完成一次思想情感的突围和升华的历程的呢?我们将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比较深入的去探讨这一情感转换。文章有五个自然段,按照情感起伏可分为三个部分,用赋中语言表达为:“乐”(“于是饮酒乐甚”)——“愀”(“苏子愀然”,愀,脸色改变,多指悲伤、严肃)——“喜”(“客喜而笑”),即乐(一)——悲(二)——喜(五)。其中第三自然段解释“乐——悲”这种巨大的情感转换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则是苏轼内心自我的调整,怎样由“悲——喜”,文章情感圆润因而显得博大厚实。

第一自然段,“乐”,描绘秋江夜月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清的江风,吹不起涟漪,吹不起心头的纷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从容淡静洒脱跃然于眼前。“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出了白茫茫的雾气弥漫江面,月关波影充溢于天地之间,描绘出秋江月色全景描写,是大写意画,非心胸旷达宁静快乐者不能为也。秋江夜月美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此酒非何以解忧的杜康,非与尔同消万古愁的寂寥,而是举杯邀明月的放松,是白日放歌须纵酒的豪迈,歌诵的是“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窈窕纠兮,劳心悄兮”, 佼人、窈窕——“美人”。“美人”啊,暗合第二自然段“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秋江月夜畅想,“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笔触与意境同庄子笔下 “翕然往来”的境界何其相似。我们仿佛看到作者衣带飘举、乘风而行、遗世独立、陶醉于自然的形象。

良辰美景赏心事,这种“乐”之下却隐含着一种“悲”,是春花秋月的悲,永恒的明月清风,永恒的仙,苍茫的天幕下,飘荡是无限渺小的主于客。

第二自然段,是由乐转悲的因由,悲的是客的那支箫,“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倚歌而和之”的凄凉的箫声,实际上正是苏轼的心声,故能引起他的共鸣。那么,他在哀怨什么?眷恋什么?为何哭泣?又在倾诉什么呢?悲的是那支曲子,“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桂棹兮兰桨”表明自己志洁行芳; “击空明兮溯流光”表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品行。他 “砥砺名节,正色立朝,不务雷同以固禄位,因此被新旧两党排挤而屡遭打击,但他始终“不改其度”表现了屈原式的执着与节操,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则表明苏轼“尊主泽民”的儒家济世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惆怅。“望美人兮天一方”,实乃领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心为君为国却应才华盖世被宵小构陷,于是乎,就悲得一发而不可收拾,渐渐弥漫开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那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那是一种无边苍凉的悲。

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悲哀中,他思考,他发问“何为其然也”,为什么会这样呢?喝酒喝得好好的,唱歌唱得好好的,怎么会这样子呢?

第三自然段则是解释这种巨大的情感转换。客人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在《短歌行》中抒发了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感叹,充满功业未就的急迫感及求贤若渴的心情,这种情与苏轼此时的心情暗合。苏轼也胸怀大志,但壮志难酬;他也感叹时光易逝,但只能“举匏樽以相属”。然而借酒并不能真的消愁,苏轼希望能遇见求贤若渴的贤君,希望能成就功业,因此,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赞赏、倾慕,然而当年是何等才华横溢,何等义气奋发,何等锐不可当,“固一世之雄也”的曹操“而今安在哉”?在哪呢——死了!由对千古英雄的追思转为对人生苦短的感叹。更何况你我渔樵于江渚,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呢?将朝生暮死的蜉蝣与永恒的天地对比,发出人生苦短的感叹,我们结果也是化为天地间的尘埃,亦即,我们活着的终极意义?在永恒的清风明月,永恒的仙面前,我们是那么的渺小和短暂——“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对于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梦幻破灭的现实,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惆怅、感叹,苏轼也不例外。我们渴望永恒,渴望不朽千古,而追求“望美人”的道路则是实现这种不朽的途径,如今这条路却“天一方”,所以悲从中来。

他追古思今,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在希冀与现实、理想与挫折的冲撞中,将何去何从?能否释怀?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以宏博开放的胸襟,对儒释道精神兼收并蓄、灵活运用,以乐观洒脱的情怀,圆满地回答了困扰了人们千百年的问题,得到解脱。

第四自然段则是苏轼内心自我的调整,由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所遭遇的“悲”转向道家自我宁静的避世的“喜”。同样是永恒水与月,引发人们对时空及宇宙人生的思索,“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上善若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变”则短暂则“悲”,“不变”则永恒则“喜”。曹操是不在了,但千百年后人们依然记得他的名字和事迹,你我渔樵,多少年后还有人记得你我的存在?从积极的角度看,我们要去追求这种“不变”,去追求“美人”的道路,从消极的角度看,我们渔樵,我们傍山间依明月,天地万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摆脱尘世的喧嚣,追求心中的永恒。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合为一体,形体会变化而精神不灭,能代代相传,那么,又谈什么寿命长短呢?既然“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至此,苏轼解决了人生不能永恒的烦恼,应安时处顺、融入自然、物我两忘。

情感短文章篇6

在我的眼里,每一个文字都想一个跳动的音符凑成的动人乐章,它们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曾经的我是讨厌文字的,我把你当成我这辈子最大的克星。每当老师布置作文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拿着笔不知如何下笔。所以每次交上的作文,除了又语病外,我写出来的文章是不具有真情实感。人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我对你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利用你写文章是为了应付老师罢了,你不能理解我的心情,那时我真的对你好失望,对自己更加的失望。

上初中之后,我竟发现自己已情不自禁爱上你了,我会坚持每天写日记,老师布置得最深奥的作文题目我都用心去写,而且我倾诉自己的心里话,拿作文分数自然也高了。

呵,文字你多么伟大,你是多么的神圣,我又能不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对待你呢?

情感短文章篇7

关键字: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方法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是否灵活运用英语、英语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然而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学情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英语写作普遍存在畏惧、逃避的情绪,写作积极性不高涨,缺少写作动机。没有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规律,中式英语表达和单词语法错误等问题屡见不鲜,学生不会对文章进行简要的谋划布局,提笔就写,文章质量水准偏低。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析了如何深化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采用阶梯式三步写作教学方法

第一,听说造句。根据归纳出的课文重点短语、句型,进行课文复述。教师可根据这些短语、句型设计汉语句子,要求学生逐词逐句的口头翻译。几天之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结构一样的句子,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学生要完整地把听、说内容的要点列出来,以便组织流畅的语言,写出简短而有逻辑性的几个短句。第二,组句成文。根据学生学过的短语、句型,由浅入深地进行语篇整体训练教师可设计一定量的英语句子,打乱顺序,要求学生根据语义、逻辑顺序把句子说、写成小短文,几次练习之后可增人难度随着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既训练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流畅地组句成文。第三,命题作文。这是写作技能的综合运用,侧重训练写作技巧和灵活性利用所掌握的动词的时态、语态变化,动词短语的正确搭配,一句意思多种表达方法等来进行看图写作;根据所学的应用文题材和写作技巧进行写信、日记、广告、说明书等练习。

二、重视合作探究表达

英语学习需要在相互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提高语言表达技能在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章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说,可以创建写作情景,让学生开展模拟表达,培养学生写作生成技能。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之后会有一定的感悟,这种感悟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的内化生成,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可以采取如下几种课堂活动:第一,激活学生的表达愿望,鼓励学生通过情景再现、小品表演等方式展现学习内容;第二,建议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再现文本,增强他们学习动力;第三,要求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运用书面表达来深化学习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抓好自主阅读表达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激情和兴趣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理解时间,有助他们的消化吸收,并能够为后续表达准备好学习时机,提高后续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这样的阅读积累,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语言理解感悟能力。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效果这些方法主要有: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等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感悟,以期帮助他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布置一定的阅读思考题目,为学生引导阅读方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录文章的主要信息,帮助学生养成归纳的学习习惯。建议学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表达的方式来输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这种实践成为他们学习的拓展延仲。

四、培养学生仿写、改写、扩写能力

设置切合实际的问题,创造教学情境,培养说、写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学生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用通顺的语言回答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根据关键词或中心内容简述课文学生要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意思和篇章结构,根据课文的关键词或中心内容对文章进行概述要抓住文章中的时问、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对课文的情节及线索和顺序进行联想、综合和概括,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根据不同体裁或题材仿写、改写、扩写课文。高中英语课本中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多种题材的文章,学生要结合课文、范文进行模仿写作,从而能正确、通顺、层次分明的写作。让学生尝试着把对话改写成短文,把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加强了应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加大对学生的鼓励表扬

因为我带的班级基本上做到了天天练笔,周周作文,要做到篇篇改,句句改,我显然是做不到的。对于日记和周记,我抽组抽人改,并保证一周或两周内,每个学生必定轮一次。除了评论其写作技巧,还充分尊重学生观点,关注学生情感并借此机会与学生书而沟通,特别是加上热情而又真诚的话语。如,对那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可写上: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beautiful. Keep on trying and you'll make progress.对那些已经有进步的同学可写上:I' m very glad to know that you ha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或Congratulations!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对那些写得好的同学可写上:You article reads quite we11.I really enjoy reading it.这些肯定性、指导性、鼓励性评语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我还把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里交流赏析这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书而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陈晓庆. 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多元化反馈策略[J]. 科技信息. 2009(21)

[2] 闵. 浅谈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 科技信息. 2009(20)

情感短文章篇8

有些人认为:“作者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兰亭集序》主旨在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但是,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就可以断定全文是旨在谈自己“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吗?难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是批判庄子的“一死生”和“士大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其实,解读文章主旨,离不开知人论世。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子,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两个鲜明的群体特征:一是重生命的感性体验。从人的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风花雪夜,无不令他们充满兴趣地去关注、赏评和体验;二是对生命执着的珍爱、眷恋。因而他们对人事无常、人生短暂极敏感,极易兴发悲慨。魏晋文人士子的这种心理型构、精神气质,在魏晋时期的诗歌、散文及志人记事小说《世说新语》中都有鲜明的表现。有了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作参照,再去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关这篇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就容易把握了。

先看文章开头。开篇就交代《兰亭集》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人物及“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活动,当地景色及与会者“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心情。作者不饰浓墨重彩、不用铺陈渲染、不加工笔细描,仅以120余字的白描写意之法,即把人生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欢愉快乐之境,出神入化、意味隽永地写出来。然后,作者接着写自己的体会,但并不像有的人所说“宕开一笔,说到自己读“古人‘死生亦大矣’的体验”。那么,他在下文究竟写了些什么?

再看文章的下一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合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干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这一段话,是王羲之在叙述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种普遍现象:一个人在“欣其所遇暂得于己”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时、“向之所欣已为陈迹”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时这四种不同情况下,自然会产生“快然”——“感慨”——“兴怀”——“痛”四种不同的感情。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四个人生阶段也很容易理解:青年时,中年时,老年时,暮年时,那不是任何人都会有快乐满意、忘记一切烦恼和拘束——埋怨感叹世事纷繁——惋惜伤感时间流逝——悲哀痛悔一生虚度等种种不同的心情吗?显然,这段文章王羲之不是在借题发挥、高谈自己的生死观,实质上是写出了人生中的两种生命状态:前一种情形写的是人在生活中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时的快乐。这是人的生命种种的内在欲求及其外在感官体验获得满足时的精神状态,是人之共性。后一种情形写的是人对其所追求的事物一旦拥有、实现后,随着欲求的满足、感官体验的疲惫,已拥有的事物或生活状态就很快失去了对生命活动的刺激性,不仅原有的快乐性体验消失了,且随之产生了对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或生活状态的体验性厌倦或腻烦,对生存的不满足(缺憾)感随之产生——即所谓“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也是生命种种内在欲求及其外在感官体验的本质特征,也是一种人之共性。引用“死生亦大矣”是悲慨人生的生死之变、生命终将消逝。人生最有价值、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生命本身。生命本身的存在,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源。人性本能,是渴望生命永存。但生命的存在又无法超越自然造化的局限,终有一死,而面对宇宙无穷,生命又极其短暂。感悟到人生这种无奈的悲剧性的终极处境,眷恋生命的人怎能不情动于衷?这就是“死生亦大矣”一句的悲感之由。

“死生亦大矣”出自《庄子·德充符》。原句为“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这是庄子借孔子之口赞美一种理想人格。具有这种理想人格的人,因为感悟了宇宙自然及人生的真谛,能够在精神上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故他们在生活中,无论身临何种处境,其精神人格都不受外物变化的影响,哪怕是遭遇肉体的死与生这样大的人生巨变,也不会影响他们——因为他们的精神人格已经超越了肉体的局限,达到了与天地自然的同在,而不随肉体的生与死发生变化。肉体的生灭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精神人格的存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感慨人生最大的变化给人造成的最大的痛。在这里,“死生亦大矣”一句,由原作中“死与生是人生最大的变化”之意,经作者巧妙地化用在此处,语意已发生转变,转向特指死,即“死是人生最大的变化”。语意的这一转变,被后世多数文评家们忽略了,仍把这句话注解成“生死是人生的大问题”,这是对《庄子》原作和此处引用的双重误读。

也正因为上文所分析的原因,所以王羲之继续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情感短文章篇9

【关键词】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目标就无从谈起,而朗读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朗读的抑扬顿挫,有如旋律和谐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试想一下,曲高和寡的音乐尚且被众人所喜爱,雅俗共赏的朗读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经常读一些文章给他们听。令笔者惊奇的是,每个学生都出奇地安静,哪怕是那几个最调皮的学生,而且尽管只读一遍,他们却能快而准地说出各题的答案。由此可见,朗读是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朗读之前,需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比如《春》的清新明丽,《沁园春・雪》的雄浑,《天上的街市》的飘逸,《背影》的质朴、清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放,《登幽州台歌》的悲慨等等。对其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用想象展开内心的视角,身临其境,体其味,缘其情,然后才能渲染语音表情,化声音为形象,把握其情感的起伏,“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而如云”,以语流的起伏跌宕在听者的心壁上引起同振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艺术效果。

二、朗读技巧的训练

1.安排好停顿

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

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2.确定好重音

首先是语法重音,这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重音,可分为词组重音和句子重音。词组重音:联合关系短语同样重读;偏正短语修饰成分要重读;主谓关系短语,谓语重读;表结果、程度、情感的补语重读,如“打扫干净”、“悲伤极了”;动补短语,表趋向的动词重读,补语不重读。句子重音:短句谓语部分重读;句子主语是疑问代词时,主语重读;一般情况下,定语、状语、补语应读得较重。

其次是逻辑重音,这是根据上下文对句子中一些词语加以特殊强调从而重读的音节。逻辑重音比语法重音重而长,其位置不是固定的,它随着语言、说话人的意图和感情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就不同。逻辑重音常用来表示夸张、强调、比喻、照应等。

还有感情重音,这是对文章中表达感情最浓烈的词句所加重的读音。其目的是激发感情,唤起想象,使听者受到感染。感情重音与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有时是重叠的,感情最浓烈的词语,往往正是句子中最关键的词语,是逻辑上应强调的词语。为了取得好的效果,除了重读之外,还可以用长音、顿音、急音、徐读等特殊手法来表达。

3.掌握好语调

语音的高低,是因声带的张弛而产生的区别。文句之别主要的字眼,或是前后彼此关联照应的词,发音需高一些。就一个句子而言,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需前低后高;意义完结的文句,祈求或是感激的文句,需要前高后低。语音的强弱,是因肺部呼出空气的多少而产生的区别。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其尾部应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语音的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单位时间内,发音数少就缓,发音数多就急。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应该急读。

情感短文章篇10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之丧",均已过时,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经典。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

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也是最基层的条件就是听他们的话,只要他们说的是对的,就一定要照着去做,因为这些话对我们多多少少都是有好处的。所谓“孝顺”,并不是必须顺从。孔夫子在《孝经》中告诉我们:孝,不是做样子,而是发自内心的对长辈真挚的感情,不是盲目听从,而是在长辈有所失误的时候,也能提出适当的建议,不是只孝敬家里的长辈,而是爱己及人,爱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能做到由孝及爱,上爱下孝,温暖人间,和谐统一。

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下,都要记得关心自己的亲友,多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自己的亲戚及新老朋友多点问候,多点联系,即使是远在异乡的他们,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也使彼此间关爱与温情传得更远,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