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训练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7:53:22

情感训练

情感训练范文篇1

一、开掘情感源流──“蓄情”

小语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者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定好情感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讲的便是试弦定调的事。同样,文章中的情感也有一个基调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养花》中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全文楔定了感情的调子。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2、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径,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粜米》一文农民的感情经历了由满怀希望→大失所望→满腔愤怒→陷入痛苦的变化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旧时代农民这一形象命运的悲剧性。3、把准动情之点。小语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阅读这些篇目,统观全文时,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穷人》一文末尾部分,渔夫归来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时与桑娜展开的对话部分耐人寻味,使人震撼。透过“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穷苦人民的一颗纯真、善良之心。4、辩明情感差别。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显现出差异特性。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玩味,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我的战友》第七自然段,展现了“我”的内心活动.当烈火烧身时,我“紧张”、“担心”、“矛盾”、焦急”、“痛苦”,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烘托了烈火烧身时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教学时,要抓住“我”的复杂情感,让学生细品情感的迥异。

二、引领感知体悟──“酿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一受学生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教者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以理激情。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者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教学《我的战友》,在理解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时,还应引领学生联系到“抗美援朝”这一时代的背景,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度上来认识人物的伟大形象。

2、想象入情。教者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第一场雪》第六自然段,从静动角度描述了雪后美景,流露了作者喜悦之情。教学这部分时,要充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扣准字词句,感受雪大、白、美、松、厚的特点,还要让学生想象雪末儿映着阳光飘扬时的动态美景。这样,学生感知了雪景之美,自然领略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3、读中悟情。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一分试验田》中,彭总和“我”进行对话时说:“这一分地可不简单啊,少说也能产个千把斤,几千斤。”教学时,可以抓住加点字词,重音朗读,读出讽刺挖苦意味,便可体会到彭总对“浮夸风”的憎恨之情。教者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进行朗读训练,体悟情韵。

4、比较体情。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5、设境生情。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李吉林老师最善于设境生情。她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假想旅游的形式,引领学生荡舟漓江,体悟山水的美景,较成功地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

三、创设表情佳机──“泻情”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者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以《小音乐家杨科》为例,杨科偷摸小提琴,被发现,遭毒打,课文中并没有作出过多的描述。但从“骂声”、“鞭打声”、“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等表声词汇上,可以推测猜想到杨科遭了一顿打。这些词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泻情欲。这时,教者可适时指导学生扩展说练,描述杨科遭毒打的情形,表达自己对小杨科的同情和爱怜之心。

“泻情”的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抓住易于学生动情的“泻情点”,根据课文内容、主旨的需要相机地创设好佳境佳机,培养学生的传情能力,健全学生的情感品质。

综上所述,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蓄情”是前提,“酿情”是延展,“泻情”是最终目标,遵循了这一科学的情感发展的过程,便能有效地使作者、教者、学生、教材的情达到四情有机相融、和谐统一,促使情感教学的优化,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

情感训练范文篇2

一、开掘情感源流──“蓄情”

小语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者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定好情感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讲的便是试弦定调的事。同样,文章中的情感也有一个基调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养花》中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全文楔定了感情的调子。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2、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径,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粜米》一文农民的感情经历了由满怀希望→大失所望→满腔愤怒→陷入痛苦的变化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旧时代农民这一形象命运的悲剧性。3、把准动情之点。小语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阅读这些篇目,统观全文时,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穷人》一文末尾部分,渔夫归来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时与桑娜展开的对话部分耐人寻味,使人震撼。透过“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穷苦人民的一颗纯真、善良之心。4、辩明情感差别。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显现出差异特性。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玩味,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我的战友》第七自然段,展现了“我”的内心活动.当烈火烧身时,我“紧张”、“担心”、“矛盾”、焦急”、“痛苦”,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烘托了烈火烧身时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教学时,要抓住“我”的复杂情感,让学生细品情感的迥异。

二、引领感知体悟──“酿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一受学生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教者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以理激情。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者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教学《我的战友》,在理解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时,还应引领学生联系到“抗美援朝”这一时代的背景,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度上来认识人物的伟大形象。

2、想象入情。教者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第一场雪》第六自然段,从静动角度描述了雪后美景,流露了作者喜悦之情。教学这部分时,要充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扣准字词句,感受雪大、白、美、松、厚的特点,还要让学生想象雪末儿映着阳光飘扬时的动态美景。这样,学生感知了雪景之美,自然领略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3、读中悟情。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一分试验田》中,彭总和“我”进行对话时说:“这一分地可不简单啊,少说也能产个千把斤,几千斤。”教学时,可以抓住加点字词,重音朗读,读出讽刺挖苦意味,便可体会到彭总对“浮夸风”的憎恨之情。教者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进行朗读训练,体悟情韵。

4、比较体情。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5、设境生情。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李吉林老师最善于设境生情。她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假想旅游的形式,引领学生荡舟漓江,体悟山水的美景,较成功地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

三、创设表情佳机──“泻情”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者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以《小音乐家杨科》为例,杨科偷摸小提琴,被发现,遭毒打,课文中并没有作出过多的描述。但从“骂声”、“鞭打声”、“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等表声词汇上,可以推测猜想到杨科遭了一顿打。这些词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泻情欲。这时,教者可适时指导学生扩展说练,描述杨科遭毒打的情形,表达自己对小杨科的同情和爱怜之心。

情感训练范文篇3

(一)注重舞蹈作品深层次探讨舞蹈由音乐、情感、动作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表演时三者相互融合表达舞蹈者的内心情感。因此,舞蹈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重点把握这一内容。首先,教师作为舞蹈的传授者,其对舞蹈的理解直接影响着舞蹈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将研究和分析舞蹈作品当做重点,在备课过程中对舞蹈作品编排的意义进行认真的研究,充分分析舞蹈作品的背景、音乐、动作等多种因素,领悟舞蹈作品的思想和动作内涵,深入体验舞蹈作品中流露的性格、情感等,为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铺平道路。其次,实际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法,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相关的动作,系统地讲解舞蹈作品蕴含的主体思想与情感氛围,使学生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教师在讲解《黄河愤》内容时,应给学生讲解该舞蹈作品反映的思想和传达的精神内涵,即该舞蹈作品反映了在日寇的铁蹄下,黄河儿女不畏艰难、殊死抗争的崇高精神。舞蹈教学正式训练之前,教师应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充分感悟舞蹈作品中和谐美好的家园、背井离乡的生活、无畏的抗争三个不同画面体现的情感变化。总之,舞蹈的外在表现与其深层次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实践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探讨舞蹈作品的主题与思想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二)注重舞蹈教学的眼神训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达内心情感的重要媒介,因此高职舞蹈教学的情感训练应注重学生眼神的训练,只有做到“眼睛会说话”才有可能将舞蹈的丰富情感表现出来。因为舞蹈不像戏曲演员、歌手那样通过语速、语气等直接表现内心情感,这种差别决定了眼神在舞蹈中的重要地位。另外,通过眼神不但能够反映出舞蹈表演者的综合素质,而且对整个舞蹈作品意境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需要借助舞蹈表演者的眼神塑造艺术形象,进而激起欣赏者的共鸣。舞蹈表演者配合传神的眼神获得成功的作品当属《千手观音》,尤其领舞邰丽华通过眼神将菩萨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观众能够从其眼神中体会出慈祥端庄,不觉想起佛教的庄严,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因此,高职舞蹈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眼神的训练,即利用不同的舞蹈题材,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进而使学生通过眼神将其内心的情感塑造的更为饱满,真正达到形神统一的艺术境界。

(三)注重舞蹈教学的表情训练表情能够显著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尤其能够准确反映舞蹈表演者的内心情感。由于表情贯穿整个舞蹈表演环节,涉及舞蹈表演的多个方面,因此成为塑造舞蹈艺术形象的关键因素。鉴于表情在舞蹈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舞蹈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使学生充分体会表情与肢体协调统一,在提高舞蹈表现力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解舞蹈作品的动作的同时,注重表情的引导,鼓励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流露内心真实情感并通过表情表现出来。即舞蹈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外,还应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培养,使其在舞蹈表演训练中逐渐养成通过表情表现内心情感的习惯,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舞蹈表演境界。

(四)注重舞蹈教学的乐感训练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且舞蹈诸多动作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乐节奏的改变,因此,音乐成为舞蹈的重要组成元素是非常有道理的。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表演者才能更好的展现舞蹈动作,利用肢体语言诉说着内心的情感,使舞蹈的艺术价值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因此,高职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乐感的训练,使学生在美妙音乐中进行舞蹈表演的同时,不断提升舞蹈的表现能力。例如在讲解《黄河愤》舞蹈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从音乐中感触舞蹈动作的舒缓与快慢,体验舞蹈动作与抒发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准备较为著名的舞蹈作品,使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舞蹈作品,聆听相关的音乐,加深舞蹈与音乐关系的理解,进而能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更好的塑造舞蹈形象。总之,乐感的训练是高职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在音乐的氛围中才能更好的抒发舞蹈中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讲解舞蹈相关知识时应重点强调这方面的重要性,并强化训练,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真正做到乐中有舞,舞中有情。

二、总结

情感训练范文篇4

【关键词】舞蹈专业;中职学生;舞蹈表演;情感训练

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源泉。人类天生对情感表达有着与生俱来的需求,且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包括语言、文字、肢体等多种方式。其中舞蹈是主要以肢体的形式表达情感,从古至今这种特殊的情感表达形式便一直存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情感的多元化呈现而不断发展。一名舞者想要在舞蹈艺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更高的成就,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舞蹈演员,必须重视舞蹈中情感的把握,作为中职(中专段)舞蹈专业学生,这也正是他们当前最欠缺的地方。因此,文章致力于探寻一种更加科学、专业的舞蹈表演情感训练方式,帮助舞蹈专业中职学生在舞蹈领域谋求新的突破,将更多的中职舞蹈专业学生培养为成熟的舞蹈专业人才。

1.当前中职舞蹈表演情感训练的现状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是经提炼、组合与美化了的身体动作艺术,是人体用有韵律的肢体或动作语言表达内心精神情感和思维活动的艺术形式,是表达语言文字或任何艺术表现形式所无法表达的内心深刻的精神世界,是人们最直观的精神情感表达。大文豪闻一多说:“舞蹈是人生情趣最直观、最实质、最深刻、最尖锐、最简单而又最充分的体现。”可见,情感表达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类(中专六/七年制)舞蹈专业蓬勃发展,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学水准逐年提升。学员的自身素质、身体条件、舞蹈能力、艺术修养均较以往进一步提高,但思想情感表现力不足。因为舞蹈和其他专业有着明显差异,学习者在掌握较强身体能力、技术技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感受、升华舞蹈中的思想情感,以便最大程度地体现舞蹈具有的美学价值。总体上来看,在中职学校舞蹈课程中大多数老师更重视舞蹈动作的教授,强调介绍、示范舞蹈动作的形式,提高学习者跳舞的技艺,而缺少对舞蹈艺术内涵的深入分析,甚至还有些老师根本未在舞蹈艺术教学环节和学习者深入探讨舞蹈艺术情感。长此以往,学习者陷入被动接触、僵硬掌握、机械模仿的状况,尽管舞者动作非常到位,但所表达的舞蹈艺术内涵没有充分体现。中职类学生由于年龄等原因,导致其舞蹈艺术领悟力相对较弱。正因如此,如何有效地提升该阶段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成为舞蹈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不能忽略提供给学生创作发挥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进行舞蹈创作分析,理解创作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神行合一的效果。

2.舞蹈专业中职学生舞蹈表演情感训练的方法探究

2.1重视对舞蹈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融合,开发学生二度创作的能力

舞蹈是自由的情感表达,通过肢体可以传达更具有美感的情感,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是一种不同的情感、思想或内容的表达。因此,在舞蹈情感训练中,要加强对舞蹈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融合,分析舞蹈作品编排的意义所在,了解每一个舞蹈作品中舞蹈主题动作、背景及创作意义。想要做到在舞蹈作品中融进自己的色彩,首先需要对该舞蹈作品进行更为透彻的分析,只有真正理解了舞蹈作品蕴藏的深刻内涵,才能将其中的舞蹈技巧和情感彻底转化为自己的表达,甚至在原舞蹈作品的基础上得到升华,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教师需要吃透舞蹈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将舞蹈作品中的每一处细腻情感、思想内容和个性表达都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舞蹈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舞者从来不是舞蹈表演的工具,每一个舞蹈作品中都融入了舞者的灵魂,不同的舞者即便表演同样一段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舞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会造就不同的舞蹈表现方式,意味着不同的舞者对于每一个舞蹈作品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对舞蹈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融合的过程其实就是舞蹈作品二度创作。学习舞蹈作品的过程,就是在锻炼学生对舞蹈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力,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动作敏感度和肌肉适应性,舞者融入舞蹈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像舞蹈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去爱、去恨、去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思想,从而形成不一样的舞蹈作品,这就是舞蹈演员二度创作的过程。甚至,同一个舞者、同一段舞的每一次演出,都属于二度创作。中职学生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基础薄弱、舞蹈情感表达不到位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积累一定的舞蹈情感表达经验,最好的方式就是体会不同的舞蹈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通过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弥补自身的缺漏,使其情感表现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2.2重视表情管理,强化眼睛的表现能力

表情是个人思维情感和肢体动作相互融合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提高舞者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对个人心灵活动的变化、思维情感的传达,有着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所以,在中职舞蹈课程中,教师们要重视学员的表情培训,把表情看成是表现舞者艺术形象的灵魂要素,指导学员如何感受不同面部表情所蕴含的意义,并要求学员融合自己的理解,使真情实感和面部表情有效融合。教师在介绍基础的动作技能、舞蹈知识等教学内容时,要逐步加入情感表情练习,以强调对学员内在情感的训练,从而增加学员的情感感受,使学员深切地了解情感在提高舞蹈表现力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而把内在的情感集中在面部表情层面,通过表情的展示,起到提高舞蹈表现效果的目的。表情是舞蹈艺术表现的基石。表情的变化来源于内心的感受,而眼睛就是心灵的窗口。重视对眼睛表现能力的训练,是强化表情训练的重要举措,通过眼神的演绎完成艺术形象的个性创作,能够展现别样的魅力和韵味。例如,舞蹈课程中的身韵课是练习眼神效果非常好的一种课程。上身韵课时常听老师讲,要把眼神“放射”出去,也就是说,眼神要聚不要散,眼神不仅要练到“放”出去,要看到很远,更要能“射”出去,具有穿透力、震撼力,要炯炯有神甚至咄咄逼人。在此基础上,继续强化眼神所代表的情感内容,如快乐的、幸福的、悲哀的、失落的,甚至是死的或者活的。舞蹈是肢体艺术,用表情解决情感表现力问题或许有些略显片面,但作为解决中职学生的情感表现问题却不失为一种捷径。个人认为,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情感培养训练。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将情感表达以表情的形式展现出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表情流露出来,长此以往,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心理情感建设上得到相应提高,形成表情管理和情感训练的一种开发模式,并由里及表地展现出来。重视表情管理,加强舞蹈情感训练中的表情训练,就是对情感表现的一种锻炼。

2.3提高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以热爱激发情感

舞蹈课程中最关键的基本功训练课就是最基础的功能性训练课程,通过多种形体训练及舞蹈动作练习提高学习者的舞蹈功底。但由于舞蹈艺术严苛的要求及枯燥单一的训练内容,使得很多学习者在入门阶段就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容易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心态,以至彻底失去舞蹈练习的兴致。所以,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习者群体在舞蹈艺术学习中的心理状况,制定全方位的、有激励性或刺激性的对策,给予学习者群体以舞蹈艺术教学上的心理指导,也就是提高其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热情。首先,使学生对跳舞艺术产生一个良好、高雅的认识,把教室作为修养自我、提高自我的圣地。教师进一步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以更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提高他们对舞蹈的热爱。热爱是情感的基础,是情感表现的来源。热爱才会有激情、有创造、有无限的可能性。因此,作为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动作质量的高低,让学生在训练中失去对舞蹈艺术本质的理解,理解的偏差可能就没有了热爱。而只有热爱才能将自己所有的能量集中在艺术表现中,将自身情感意志全部贯彻到整个艺术表演过程中,从而产生更好的化学效应,才是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学习者需要凭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得到更多舞蹈艺术深层次的体验,进而充实自身的情感。当舞蹈艺术对于学习者的心灵要求达到一定程度,舞蹈对学习者而言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训练,而是提高到艺术情感表达的更高层次,经由持续的舞蹈练习、持续的表演、持续的艺术情感积累,使自己的心灵更加充实。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热爱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作为一名舞者,热爱是最不可缺失的,以兴趣为师、以热爱为初衷,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舞蹈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是每一个舞者在舞台上尽情绽放、表达情感的基础。

2.4多形式、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情感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情感多样性

艺术形式之间是有共通性的,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促进。并且无论哪种艺术形式,表达的第一要素都是情感,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情感表现方式。我们应帮助学生感受多种艺术形式的情感内容,体会不同的情感表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多样性和情绪敏感性。例如,音乐审美。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二者相辅相成,音乐可以带给舞蹈更多的情绪、更深的情感。音乐是抽象的听觉艺术。在音符中可以感受人生百态,在旋律中能够体会五味杂陈。作为舞蹈专业的学生,对音乐和节奏首先要有极强的敏感性,要学会把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相互结合统一。作为舞者,这也是一项必备素质。其次,要了解音乐,古典、流行、爵士、摇滚等各种各样的风格。而最重要的是要听懂、读懂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达到音乐审美提高的目的。再如,美术审美,美术审美教育应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综合,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美术审美教育就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塑造人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使其更加热爱生命。例如,我们看到一幅画作,观赏静态的画面,联想其真实存在的样子。画中的柳树随风摇曳、轻松自然,宛如少女一般婀娜多姿。在此联想中我们便可在情绪的推动下,把自己想象成柳树一般柔弱的少女,翩翩起舞,这便是一种情感激发和艺术创造的过程。戏剧艺术也是舞蹈专业学生需要感受和培养的。戏剧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的艺术,和舞蹈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管是剧本的阅读还是戏剧演出,都使欣赏者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诗意描写和对假丑恶的揭露展示,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戏剧课程训练中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表演三要素,也是舞蹈生应学习和理解的。在多种艺术的情感审美基础上,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表现方式,借助不同艺术形式的情感表现方式,借鉴和参考其情感表达的具体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情感多样性,可以通过感悟音乐、美术以及戏剧等艺术形式领悟舞蹈之美,艺术的共通性让其具有了可实现性,这也将会成为未来舞者情感审美意识提升的重要途径。

3.结语

《毛诗序》中对舞蹈记载:“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舞蹈艺术中,情感的表达比熟练掌握舞蹈技巧更为重要,蕴藏着情感的舞蹈表演能够带给观众沉浸式的美学体验,这也是每个舞蹈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如何以更加科学专业的方式提高舞蹈专业中职学生在舞蹈中的情感表达能力,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心理到身体理解情感的真正意义,是笔者近几年一直深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本文致力于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探索一个更快、更有效的方法,有效缩短舞蹈专业中职学生情感缺失的过渡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最大程度地提升舞蹈专业中职类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和艺术感悟力。

【参考文献】

[1]刘艳红.对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及运用的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1(02):141-142.

[2]刘洋.舞蹈训练中对于表演技巧与情感的把握初探[J].大众文艺,2018(20):145.

情感训练范文篇5

一、开掘情感源流──“蓄情”

小语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者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定好情感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讲的便是试弦定调的事。同样,文章中的情感也有一个基调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养花》中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全文楔定了感情的调子。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2、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径,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粜米》一文农民的感情经历了由满怀希望→大失所望→满腔愤怒→陷入痛苦的变化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旧时代农民这一形象命运的悲剧性。3、把准动情之点。小语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阅读这些篇目,统观全文时,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穷人》一文末尾部分,渔夫归来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时与桑娜展开的对话部分耐人寻味,使人震撼。透过“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穷苦人民的一颗纯真、善良之心。4、辩明情感差别。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显现出差异特性。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玩味,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我的战友》第七自然段,展现了“我”的内心活动.当烈火烧身时,我“紧张”、“担心”、“矛盾”、焦急”、“痛苦”,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烘托了烈火烧身时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教学时,要抓住“我”的复杂情感,让学生细品情感的迥异。

二、引领感知体悟──“酿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一受学生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教者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以理激情。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者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教学《我的战友》,在理解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时,还应引领学生联系到“抗美援朝”这一时代的背景,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度上来认识人物的伟大形象。

2、想象入情。教者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第一场雪》第六自然段,从静动角度描述了雪后美景,流露了作者喜悦之情。教学这部分时,要充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扣准字词句,感受雪大、白、美、松、厚的特点,还要让学生想象雪末儿映着阳光飘扬时的动态美景。这样,学生感知了雪景之美,自然领略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3、读中悟情。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一分试验田》中,彭总和“我”进行对话时说:“这一分地可不简单啊,少说也能产个千把斤,几千斤。”教学时,可以抓住加点字词,重音朗读,读出讽刺挖苦意味,便可体会到彭总对“浮夸风”的憎恨之情。教者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进行朗读训练,体悟情韵。

4、比较体情。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5、设境生情。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李吉林老师最善于设境生情。她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假想旅游的形式,引领学生荡舟漓江,体悟山水的美景,较成功地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

三、创设表情佳机──“泻情”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者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以《小音乐家杨科》为例,杨科偷摸小提琴,被发现,遭毒打,课文中并没有作出过多的描述。但从“骂声”、“鞭打声”、“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等表声词汇上,可以推测猜想到杨科遭了一顿打。这些词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泻情欲。这时,教者可适时指导学生扩展说练,描述杨科遭毒打的情形,表达自己对小杨科的同情和爱怜之心。

情感训练范文篇6

【关键词】声乐教学;演唱;情感表达

声乐演唱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不仅需要演唱者掌握扎实的演唱功底,更需要在情感的处理上更加细腻、真实,带动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全面提高声乐演唱现场的整体感染力。因此,在实际组织声乐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合理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声乐演唱有效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一、声乐教学中演唱情感表达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歌曲感染力。决定声乐演唱质量的不仅是演唱者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对其在情感处理方面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演唱者能够准确地抓住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并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提升演唱本身的整体艺术造诣。相较于单纯技巧式处理的音乐表演,情感表达支撑下的演唱所呈现的现场效果更加显著。通过情感的处理将音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内涵真实地呈现出来,使整个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以《茉莉花》为例,在演唱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歌曲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并根据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演唱技巧的规范处理,将更容易被听众接纳和认可。(二)有利于实现情感共鸣。声乐表演本身具有一定的情感宣泄和传递的功能。[1]因此,在声乐教学期间,教师要抓住这一特性,从情感表达的层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情感的处理上更加游刃有余。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针对声乐演唱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能够将这种情感或者情绪传递给听众,从而实现情感层面上的整体性共鸣,实现艺术氛围的有效营造,提升现代人的艺术审美水平,实现情感抑或是精神层面的深度交流。因此,声乐教师务必要高度重视教学改革,重点加强情感表达强化训练。

二、声乐教学中演唱情感表达的训练路径分析

(一)加强发声技巧优化训练。为做好情感表达规范处理,教师需要先从发声着手,就具体的技巧进行针对性的渗透。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发声基础和对技巧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基础框架进行训练等级分类,分层设计训练方案,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发声处理的专业性,为更好地处理情感奠定技巧基础。其次,教师在设计发声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课程的基础框架,更要站在学生的主观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声色、天赋,以及现有的基础等级等优化设计训练方案,充分彰显基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要做好全面的指导和辅助工作。针对学生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关于技巧的处理,以及情感的表达形式等,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从而全面提高训练的实效性。(二)加强音乐作品整体研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是要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演唱作品展开深层次的研读。让学生通过深入的鉴赏,深入了解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需要呈现的艺术价值观。然后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情感的处理,再配合一定的演唱技巧,使整个歌曲以一种更加饱满、充实的方式呈现出来。在通常情况下,学生需要掌握的文化要素包括以下几点,分别为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作曲风格,以及歌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等。当学生深入、全面地掌握作品之后,便会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就具体的歌曲进行深入鉴赏,从而提升学生艺术审美深度和高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唱训练,全面提高声乐演唱的情感共鸣度。(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与培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与学之间在信息、情感等层面的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实现情感的传递与共享。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本体的教学思想,重点关注学生在整个声乐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自主地参与声乐的演唱技巧深入探究,以及情感元素的有效发掘。同时,教师也可以从情感的层面,围绕具体的音乐作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层次和深度,从而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提高演唱表演的感染效果。(四)加强语言风格个性化塑造。在声乐表演领域,教师为了强化学生情感表达能力,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言风格的塑造。以个性化品质为塑造目标,创新语言训练方式,彰显学生演唱过程中的语言个性化,从而提高演唱整体环境的感染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丰富文化知识储备,[2]积极学习和了解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素材,增长自己的文学见识,从而更好地解读音乐作品,为规范地处理自身的演唱情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语言发音、表达形式的个性化训练。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优化情感处理,全面提高演唱的专业化水平。(五)丰富舞台表演经验与阅历。在声乐演唱领域,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带入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训练空间。首先,合理地规范设计和组织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端正演唱训练的态度。在训练期间,有效发掘作品文化内涵,探索情感处理的技巧和规律。从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正式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真实、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为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底蕴,产生情感共鸣奠定渲染良好的气氛条件。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校园资源积极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声乐演唱,或者鼓励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融入舞蹈、戏剧等元素,进一步丰富情感的表现载体。

三、声乐教学中演唱情感表达的训练思考

在声乐教学领域,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做好情感的处理,需要从自身做起,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深入发掘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从而保证渗透给学生的作品信息更加全面,为学生处理情感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教师要不断钻研演唱情感处理的方法,总结实践经验,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表达思路,全面提高演唱教学的实效性。此外,学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演唱氛围,为情感表达烘托意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从而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发声、演唱等技巧的规范性处理,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情感和心理层面上的自信心,[3]让学生在今后的声乐学习领域敢于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情感融入和表达,提升整体的艺术造诣。

四、结论

综上,处理好情感是实现声乐演唱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为实现素质型声乐人才的培养,教师需要就声乐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做出适当的调整。本着提高艺术感染力,情感共鸣度的原则,合理组织演唱教学和训练。加强发声训练、作品研读、情感交流、语言风格塑造、丰富表演经历等,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演唱过程中正确处理情感,从而保证实际的演唱表现更具有现场感染力,升华声乐表演的艺术造诣。

参考文献

[1]梁婧宇.试析声乐教学中演唱的情感表达[J].当代音乐,2019(6):42-43.

[2]范文龙.关于声乐教学中演唱的情感表达研究[J].黄河之声,2019(7):35.

情感训练范文篇7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钢琴训练及演奏作用与应用

钢琴训练及演奏人员在作品演绎过程中要明确作品主要特点,在以往的训练和演奏过程中,由于训练内容的局限之处或者是训练手段的束缚,导致训练者在训练和演奏时无法深入地分析钢琴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演奏要点,对后续演奏和训练造成的影响较为突出,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本身的优势,完善钢琴训练以及演奏模式,更加贴合于实际的应用标准,构建出适合信息化时代的钢琴训练模式。

一、当前我国钢琴训练的现状

有效的钢琴训练能够陶冶训练者的情操,实现心灵升华,但是在以往钢琴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影响了训练者音乐素养和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对训练者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钢琴训练中,训练者更加倾向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并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融合,也没有增强实训比例,对训练者今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干扰。在这一背景下,训练者并没有加强对钢琴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在钢琴识谱的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够理想的问题,一些训练者不能对调号的概念进行充分的分析,在学习时存在的理解误差也时有发生,影响了训练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另外训练者也无法更加深刻的记忆引导员所讲述的内容,进入到恶性循环中,影响训练者当前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在班级训练中,并没有融入新型训练模式来开展相关的训练活动,仍然采取了以往单一且单调的课堂训练形式,限制了训练者钢琴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指导员采取了古板灌输式以及填鸭式的训练课堂理念,很难充分调动训练者当前的学习热情,也无法产生演奏过程中的心灵共鸣。在这一训练背景下,训练者的综合能力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为训练者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指导员也无法深入的为训练者剖析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世界,无法充分地调动这种情感,使得整个的训练缺乏一定的活力,限制了训练者综合能力的提高。训练者在进行钢琴演奏过程中也无法全面地投入自身的情感,导致整体训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因此在班级训练中,指导员要实现课堂训练模式的成功转型和升级,丰富课堂训练内容,帮助训练者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多方面地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并且为优化钢琴课堂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此来提高课堂训练的效果。

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钢琴训练及演奏中渗透的必要性

为了使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在钢琴训练及演奏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钢琴训练中渗透的必要性,以此来为后续训练活动提供重要的基础,使主题内容更加深入,提高课堂训练的效果。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钢琴训练中的作用非常突出,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将一些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同时也可以针对训练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出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案,更好的培养训练者当前的钢琴艺术和欣赏水平,也可以激发训练者当前的学习热情,使训练者能够感受到钢琴演奏背后的艺术魅力,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并且配合着指导员的科学引导,增强训练者当前的鉴赏水平。在钢琴训练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钢琴演奏知识和技巧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加深训练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另外,指导员也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本身优势,构建更加生动的课堂训练氛围,并且将知识和技能渗透其中,使训练者能够在课堂学习时将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逐渐优化当前的训练模式,深化训练者的记忆,使训练者能够掌握相对应的乐理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训练时,指导员需要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传统课堂训练进行相互匹配,多方位地实现钢琴训练本身的方便性以及生动性,优化课堂训练模式,从而使训练者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综上所述,在当前钢琴训练和演奏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较为突出,因此需要指导员积极的革新以往的观念,加强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科学渗透,逐渐优化当前的课堂训练模式,并且丰富训练者当前的学习情感,不断的加深训练者对知识内容的印象,以此来保证课堂训练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训练效果。

三、多媒体在钢琴训练及演奏中的渗透

(一)作品的赏析

在当前钢琴训练和演奏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较为突出,因此指导员需要把握多媒体技术的本质性内涵,根据钢琴训练和演奏的特点,完美地融入多媒体技术,从而为实际训练活动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在钢琴训练和演奏中,为了保证训练者能够全面地增强对钢琴作品的理解,需要让训练者先进行作品的赏析,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以及乐理变化特征等等,逐渐丰富训练者当前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课堂训练的实际效果。但是在以往的课堂训练中,由于课堂训练模式落后和手段局限,训练者很难接触到不同的作品,并且一些指导员在为训练者讲解其他作品时其训练方式太过单一,训练者无法理解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影响了训练者后续的钢琴学习以及演奏。因此指导员在班级训练中需要积极的解决以往课堂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训练模式,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完成钢琴作品的赏析,并且通过生动化的训练模式营造更加丰富的课堂训练氛围,使训练者能够深入地理解钢琴作品中的情感,体会作品背后的内在情感,逐渐地提高课堂训练的效果。例如,在班级训练过程中,指导员在为训练者进行作品赏析训练时,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高效利用,整合一些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钢琴演奏素材进行日常的训练。并且在钢琴赏析课中进行全面的播放,使训练者能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觉,了解钢琴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深化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在教室中通过音乐来为训练者布置不一样的课堂训练氛围,逐渐深化训练者对相关内容的印象,使训练者能够对演奏者的情感有切实的感受,引发无限遐想,增强课堂训练的效果,以此来使训练者形成较为强烈的心灵共鸣。在班级训练时,指导员也可以在多媒体软件中播放多个作品进行对比赏析,让训练者能够理解不同音乐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指导员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训练者扩展音乐作品制作的背景以及制作经历等等,让训练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作品内容加深印象,全面地感受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强课堂训练的效果。在进行音乐作品赏析时,指导员也可以为训练者播放其他音乐家对某个音乐作品赏析的相关视频,让训练者能够反思自身的赏析过程,及时地发现自身在音乐作品赏析中所存在的不足,正确地吸取正确的学习经验和赏析知识,从而提高训练者当前的学习效率,保证课堂训练的顺利进行。

(二)扩展训练模式

在钢琴训练中,实际训练是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者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中的重要形式,也是深化训练者知识内容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指导员需要不断的丰富课堂训练模式,先激发训练者当前的学习兴趣,之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广泛地搜索相对应的训练资源,从而提高课堂训练效果。在班级训练中,指导员需要在大量软件的资料库中挑选一些对训练者音乐学习有益处的知识内容进行课堂的训练,并且还可以用制作微课视频的方式,丰富训练者业余生活,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训练者随时随地的完成知识内容学习,从而提高课堂训练的水平。除此之外,指导员也可以为训练者推荐相对应的训练软件,让训练者完成线上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内容学习,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例如指导员可以为训练者融入钢琴演奏大师和钢琴练习伴侣等等,让训练者随时都能够在训练时感受到钢琴演奏本身的节奏感,同时也可以多方位地培养训练者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增强课堂训练的效果,指导员也可以鼓励训练者在软件中自主性的创作相对应的音乐作品,在丰富情感的同时把握音乐作品制作思路,不断地丰富训练者当前的学习情感,潜移默化地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指导员可以让训练者将自身的训练过程或者训练成果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上传到多媒体上,之后在班级中公开播放,从而在训练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经验学习的局面,提高训练者当前的训练水平,从而使训练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钢琴演奏中的应用

探究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指导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本身优势,构建更加生动的课堂训练氛围,从而保证课堂训练的有序实施。在新课改背景下,指导员要加强对课程演奏模式的优化重视程度,同时一些学校也要增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实现多媒体技术的高效利用,以此来为后续训练活动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与此同时,指导员还需要把握当前钢琴演奏的发展方向,使训练者能够不断地深化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保证课堂训练的顺利实施。例如在班级训练中,指导员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让训练者进行数码钢琴学习,让训练者更加灵活的完成技能的学习以及训练,并且通过生动化的训练课堂,也可以增强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让训练者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演奏特点进行曲目的演奏,从而增强课堂训练效果。以技术为主要的支持,推动钢琴训练的深化改革以及发展。另外在钢琴演奏训练中,指导员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班级训练中开模拟音乐演唱会的方式,让训练者在生动的情景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并且锻炼训练者当前的实践能力,以此提高课堂训练的效果,真正实现演奏过程中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一背景下,训练者的赏析能力也会得到全面的提高。指导员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要为训练者整合相对应的知识内容,并做好资源的科学调配,以提高课堂训练效果和培养训练者创新能力为主,优化课堂训练模式,从而提高训练者当前的钢琴综合能力。

四、网络技术在钢琴训练及演奏中的应用

(一)整合网络资源

由于以往钢琴训练和演奏手段的局限之处,虽然指导员想要为训练者整合相对的资源,但是由于耗费的时间较多,大多数指导员逐渐放弃了这一训练想法,导致课堂训练太过单调以及枯燥。新时期下,指导员需要充分地发挥网络技术本身的优势,整合相对应的网络资源,不断的丰富课堂训练模式,从而提高课堂训练效果。在钢琴训练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训练者更好地完成钢琴作品的演奏,在课堂开始之前指导员需要先通过网络技术了解钢琴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创作背景等等,在此基础上制作成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讲解,进一步地提供赏析素材。在后续训练时,当训练者有其他的想法之后,指导员也可以引导训练者通过网络技术搜索相对应的音乐作品,再围绕着课堂训练重点,引导训练者进行深入性的探究,这样一来可以让训练者更加灵活地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在指导员引导下更加高效率地探索相对应的知识点,从而增强课堂训练水平。除此之外,指导员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解决训练者在学习时所遇到的困惑,运用网络技术搜索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让训练者进行深入性的学习。例如,现阶段音乐翻唱和网络直播节目越来越多,其中也包含了钢琴学习和演奏方面的内容,因此指导员需要进行课堂内容的科学调整,根据训练要求,搭建更加生动的课堂训练体系,通过丰富的训练资源,提高训练者当前的学习效率。例如,让训练者能够在观看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掌握钢琴演奏的节奏感,以及曲调的把握力度等等,围绕着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提高训练者当前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网络平台交流钢琴演奏

在我国网络技术发展进程中,不仅可以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还为人们提供了共享信息和评论信息的载体,因此指导员就要充分地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为训练者提供良好的交流空间,使训练者能够就自身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困惑在网络平台中进行广泛的交流,在训练者内部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从而提高训练者当前的演奏水平。指导员可以让训练者通过贴吧或者是微博等方式进行演奏技巧的沟通,并且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中开展快问快答的方式,训练者可以将自身在演奏时遇到的困惑在微信平台中提问,之后其他同学可以就自身的学习感想来回答这位同学所提出的困惑,指导员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中进行正确的指导,从而在网络平台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指导员在训练时当发现有更好的音乐作品可以作为训练素材时,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中进行广泛的传递,使训练者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钢琴演奏技巧,选择相对应的作品进行日常的练习,保证训练者钢琴演奏能力的不断提升。

五、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入钢琴训练和演奏中的建议

(一)音乐技能的表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当前钢琴训练和演奏中要加强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优化当前的训练模式和演奏模式,从而为后续钢琴演奏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音乐技巧的提升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音乐作品的完整性是音乐技巧的充分体现,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搜索与之对应的资源,查看专家学者在钢琴演奏方面的技巧之后,再配合训练软件完善当前的训练模式,也可以通过本身的技艺来创新当前的演奏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的节拍律动相互的匹配,以此来防止出现演奏偏离的问题。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听觉表现的重视程度,一部钢琴作品的演奏不仅仅是简单的完成手指的动作,更是要加强对整体风格的全面把握,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听觉训练的效果,这样一来真正的做到手指和听觉的一致,通过聆听乐曲做好手部动作的调整,以此提高整体演奏效果。在实际训练时,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络中搜索相关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利用现有的高级训练软件进行科学训练,从而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科学的调整,逐渐发挥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训练者在训练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灵感以及多媒体的资源,创新整体的演奏方式,将情感融入其中,不断的丰富其中的情感表达内涵,从而使钢琴演奏和训练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新型的技术模式向观众传达出作品背后的情感,表现出表演者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以此彰显出不一样的训练方式。此外还要做好音色的掌握练习,在实际演奏时需要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把握其背后的音色,根据音色的变化进行有效的演奏,以此来彰显表演者对音色的掌握程度。在实际训练时,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深入性的感受音色的变化,也可以在专门训练软件中进行日常练习,直到感受到音色的特点就可以了。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音色的变化进行科学的调整,以此发挥出钢琴最完美的音色。

(二)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在钢琴训练和演奏中离不开表演者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入性分析,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主要的情感表达,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训练和演奏效果。在以往训练中,由于手段的局限之处,训练者只能通过查阅文字资料进行作品的分析,但是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均会导致训练效果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本身的优势,不断扩展整体的信息获取渠道,以此来为后续钢琴训练提供重要的基础。在训练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搜索和这一音乐作品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等等,充分把握音乐作品背后的内涵和情感需要,根据自身的理解来完成作品的演绎,之后再通过网络技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以及艺术风格等等,这些均为后续演奏的主要源泉,也是音乐情感发生的主要起点,可以将情感风格传达给观众,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演奏效果。在训练每个作品之前,要加强对作品背后情感内容的深入性分析,再把握其中的情感变化,逐渐改善当前的训练模式,从而提高整体的训练效果。此外在后续训练时也可以根据作品的相关信息做好音阶和和弦的有效练习,根据演奏动作和力度强弱掌握具体的演奏技巧,逐渐优化当前的演奏模式。演奏者需要通过网络技术搜索相关的视频以及音乐作品的信息,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模式,也可以在网络中搜索专项训练的相关视频,在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下进行日常训练,根据音乐的律动变化形式掌握演奏的力度以及速度等等,以此完善钢琴演奏的训练模式,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中利用音阶练习加强对手臂的控制,使动作能够具备较强的通畅性。

六、结语

在钢琴训练和演奏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较为突出,因此指导员需要适应时展的方向,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解决在以往课堂训练中所存在的不足,不断增强训练者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并且使训练者在演奏时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感官,加深训练者对乐理知识的印象,为训练者钢琴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课堂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嘉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钢琴教学及演奏的渗透探讨[J].北方音乐,2018(16):146-147.

[2]马海江.浅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钢琴训练及演奏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8(29):353-354,357.

情感训练范文篇8

一、设计开放的作文练笔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开放的练笔活动,这种写作训练更为灵活,给学生创设了更为广阔的参与空间,并可以在其中融入更多情感因素。教师可以设计有代表性的主题练笔活动,在训练中进行情感训练,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由抒发情感,训练学生利用情感渗透来优化习作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这类练笔活动时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空间,不要对学生的写作内容、写作要求做过多限制,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在这样的写作背景下,学生写作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找到各种写作角度,并且能够从个人的生活体验出发去写作,并能够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的练笔活动易于开展,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能够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在教学“抓住细节”这个主题时,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细节描摹与刻画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开放的练笔活动。比如,可以以“笑”为题,让学生对人物进行神态描写,力求捕捉细节,写出人物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有可读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做一些相应的准备。首先,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不同人的笑,不能只用“嘴角上扬45度角”这样的语言去描写,语言要细致、准确。第二步,让学生读一读文初中作文教学应关注情感因素的渗透江苏省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学校顾杰学作品中的笑,尤其要关注这些作品在描绘每个人不同的神态、心理时采用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仔细研究这些语句,分析作者如何在描写“笑”时融入情感,把这个细节描写得真实细腻,让学生归纳总结怎样描写笑容,才能使这个“笑”跃然纸上。最后,根据自己的观察经历,发挥丰富的想象,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尤其是在前期有了充裕的准备后,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构思,并从读过的范文中借鉴细节刻画方法,并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训练轻松有趣,且针对性更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因素

在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中,写景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这种作文训练要锻炼学生的写景状物能力。要想让写景的文章出彩,让笔下的景物打动读者,就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富有感情地去描绘景致,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更有感染力。教师在进行写景类文章的教学指导时,要指导学生融入情感。教师可以领着学生去分析一些典型范文,让学生感受这些文章在描写景物时采用了哪些手法,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同时,让学生仔细品读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更具感染力。通过学习,学生会积累一些写作经验,再去描摹景物会很快地形成写作思路,并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情感,提升写景文章的质量。在教学“描写景物”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绘校园春景。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仔细观察,用相机拍摄下校园各处生命悄然生长的细节。当学生再次回到教室时,就会根据刚才的情感体验,用真挚的笔触描绘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的校园春景。这样学生会发现,原来熟悉的校园春色如此怡人。基于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不少学生写出了优美的语段,比如:“宿舍楼前的小竹园里,那一节一节竹身渐渐褪去了暗黄,展露出一抹绿,带着新鲜的白色粉末,微微透着清香,在传递着春的气息吧。”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写景作文指导,学生不仅可以将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也掌握了很实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三、在作文选题时融入情感因素

在写作训练中重视情感因素的渗透,有很多具体的实施方法。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语言基础、思维能力和语感等都存在差别,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的教学才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另外,教师也要认识到男生和女生之间存在差别,大家关心的事物、关注的话题就不一样。不仅如此,男生和女生擅长的作文类型也不一样。认识到这些实际问题,教师才能在写作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融入情感因素,使作文教学取得更好的综合实施效果。比如,在教学“学习抒情”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差异化的训练方案。考虑到初中女生情感细腻,比较擅长写抒情色彩的文章,而男生心理成熟比女生晚,自我意识却又比较强。考虑到男女生性格上的差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作文训练时,可以让女生练习写“那一刻,春暖花开”“怦然心动的感觉”等作文题,而让男生练习写作“这一刻,我长大了”“挑战”等作文题。这样的主题设计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擅长的文体去写作,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完成的习作质量也越来越高。

四、在作文点评时融入情感因素

情感训练范文篇9

在了解情感和舞蹈的关系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知道情感和舞蹈的含义,通过对比两者不同的含义,我们就会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所探究。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它流露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那些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或者目的所作出的一种内心反应形式。舞蹈是指通过舞蹈家的表演把人类各式各样的情感流露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相比其他表现形式更美,更自然。它是人类的心灵对世界进行感应的产物。所以,可以简单地说,舞蹈是人类情感流露的一种方式,情感则是它的内容和本质。事实上,不管是诗歌,还是舞蹈,都是人的内心表达情感需要的一种形式。所谓内心有所指,才会表露于外,就是这样一种说法。艺术形象都是从人的内心出发往外在表现出来的。情感是舞蹈进行的灵魂,在舞蹈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舞蹈教学作为技巧训练,应注重情感的控制和培养,把情感当做技巧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这样有助于舞蹈技巧的形成和表现力得到更好锻炼。舞蹈教学中有很多影响学生的因素,情感就是其中之一,教师是否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到积极状态关系着舞蹈教学的成功与否。由于舞蹈是以舞者肢体为表现工具的艺术,舞者只能通过自己的听觉、视觉、感觉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形成对自己的理解,进而调整自己的肢体状态和获得表现经验。所以说,在舞蹈教学中进行情感培养对于提高和完善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

2如何在舞蹈教学中进行情感培养

2.1师生关系要融洽

作为形体课教师,我们都知道单纯的舞蹈技能训练是非常乏味的,为了能使舞蹈教学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教师往往在训练过程中提出很多苛刻的要求,让学生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将舞蹈练好。在高强度的训练情况下,教师们若不能与学生相处融洽,实现良好互动,那么舞蹈训练的效果也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也就不利于教与学互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给学生营造融洽的氛围,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对学生的舞蹈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技能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是舞蹈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较为完美地实现良好互动,那么学生们无限的创造潜力和创造激情也就能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状态的积极培养。另外,良好的师生互动还能帮助发掘大量创造艺术美的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因素,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在此氛围中也能获得直观、有形、可感的体会。尤为重要的是,良好的师生互动还能使学生们更快速、更深刻地感受到对舞蹈艺术的审美体验;还能够非常容易地呼唤出学生一直以来积累的审美经验和情感积累,有利于产生新的情感想象,且还有利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叉和融合;还能使学生们已获得的艺术表象变得更为丰富而生动,能创造出新的心理形象;有利于学生对舞蹈艺术美感的形成,并充分发挥美感的动力作用,激发学生去创造更为完美的艺术形象。

2.2营造好音乐氛围

在舞蹈训练当中,音乐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对舞蹈训练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不同类型的音乐其风格和节奏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音乐的配合,要选择好适合的音乐来作为舞蹈训练的背景音乐。营造好音乐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进而能将舞蹈教学的水平向更高一级的层次推进,提升学生舞蹈鉴赏和体会。对音乐的选择是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教师要多花点心思去搜集不同的音乐;对比之后,做出选择,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们认真欣赏这些音乐,并感受其中所具有的情绪,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他们自己从这些音乐中所获得的情感;完了之后,教师再给出真实的答案,告诉学生们这些音乐本身的情绪究竟是怎样的,究竟是哪一种风格的,它们适合哪种风格的动作;学生在明白之后,就会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情绪,从而做出正确的舞蹈动作。因此,营造好音乐氛围能够在舞蹈训练中非常不错地锻炼情感表现的能力。

2.3帮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避免不了先进行模仿,后进行创作。同样,舞蹈也是如此。通过模仿让学生了解舞蹈所具有的思想和艺术,进而使他们自己在接受舞蹈艺术形象的熏陶时,自己的舞蹈想象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可以使学生们的生理和身体都得以发展。对音乐和舞蹈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们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艺术形象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对于学习舞蹈的人来说,舞蹈训练的模仿并不是一时半会儿的,而是贯穿于学习舞蹈的整个时段,除非你已经不再进行舞蹈训练或者说学习。学生在舞蹈训练中会模仿教师的肢体是怎样展现的,进而通过这种模仿来达到对舞蹈的初步了解。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学会怎样利用模仿来对学生进行情感表现的训练。舞蹈具有很丰富的情感,不同的舞蹈具有不同的情感,它能表现出人们不同的性格、情绪还有身份和生活状况。学生在模仿训练时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精神,体现出该舞蹈所具有的情感,而这种模仿动作是日后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学生应该要很好地掌握牢固这种模仿的能力,为进入舞蹈创作阶段做好准备工作。

2.4积累情感表现的动作

在对艺术活动的表现中所做出的大量情感想象,往往与人们的生活经历、学识素养、情感状况等分不开,它能为人对事物的审美提供生活中事物的支持。人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学识修养越丰富,那么他就会有更多的情感想象,他就会有更强烈的审美愉悦。所以,学生们要积累丰富的情感,要善于从对人们生活的观察中捕捉到某种情绪或心理,体验不同情境中同一个人不同的情感状态,并在学习其他审美活动中,注意感受、体验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这些都是增强舞蹈表现情感性很好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还有不断地进行情感表现的训练,进而积累足够多的情感表现的动作,这样在不同的场合表达同一种情感时就不会出现动作上的匮乏。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哭”这样一种情感,在不同的情况下,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亲人去世的大声痛哭跟看到某一感人电影时的暗自流泪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积累了更多的动作语言,在塑造舞蹈形象时才会使动作变得灵活和多样。所以说,对学生进行情感表现的训练在舞蹈教学的后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这样不断地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加富有情感地来展现自己的舞姿。

情感训练范文篇10

关键词:声乐发声技巧;合唱艺术;训练措施

在音乐艺术中,独唱与合唱各具魅力,而合唱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通过运用人声将音乐的曲调、情感表达出来,进而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听觉感受。合唱艺术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程度。声乐是利用人的声音将音乐表现出来,并且人声可以在演唱的过程中将音乐具有的情感表达出来,进而引起听众的共鸣。合唱对参与者的声音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参与者能够准确地控制音高、音准、节奏,并在有效控制的同时清晰地表达出每一句歌词。同时,参与者还需要与其他参与者进行良好的配合,通过各声部高低起伏的过程将音乐所描述出来的场面表现出来,进而达到引发共鸣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合唱参与者为了实现最佳的演绎效果,会采取每日练习声乐发声的技巧,进而能够利用声乐发声展示出音乐的内在情感,实现听众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产生共鸣。

一、声乐发声技巧的含义

声乐发声技巧是指音乐的表现是运用人声来展现的,通过人声将歌曲具有的情绪、拥有的情感展示出来,演唱者需要通过自己的音色、运用音高变化进行展示。娴熟的声乐发声技巧可以让演唱者能够有效的把控音乐的曲调、发声的具体位置、音色的变化、气息的控制、咬字清晰以及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如果演唱者拥有娴熟的声乐发声技巧,能够显著提升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因此,演唱者在日常声乐训练中会积极训练声乐的发声技巧,进而能够应用于音乐作品的演唱中,可以达到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把优美动听的音乐传递给听众,并且达到引起共鸣的效果。

二、在合唱艺术中声乐发声技巧应用的意义

(一)准确展示作品情感并引起听众的共鸣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去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除了歌词具有意义、曲调好听之外,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是否能够将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到位也是受到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是最重要的因素,原因是音乐的作用是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并对听众产生“治愈”的作用,而产生“治愈”作用的元素就是演唱者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表达。在合唱艺术中,对于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则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每位演唱者都能够拥有良好的声乐发声技巧,并且能与其他演唱者进行有效的配合,进而将合唱歌曲的情感内容充分表达出来。良好的声乐发声技巧,可以根据合唱的歌曲所具有的情感来选择适宜的音色,并在演唱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进而让音色及带有情感的声调将作品的情感全部展现出来,在显著增强演唱感染力的同时,能够达到听众的审美需求,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决定着合唱演绎的效果与合唱水平

参与合唱的演唱者在演唱之前需要先对合唱的歌曲进行分析与理解,根据分析与理解的结果选择出适宜的音色、音调,进而在演唱时能够利用音色与音调,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歌曲的含义传递给听众,并利用音色与音调引起听众的共鸣。在此过程中,演唱者的声乐发声技巧决定着合唱的效果与合唱的水平,如果在演唱的过程中出现音色、音调不协调的问题,会影响歌唱时的状态及整体的合唱效果。同时,每位演唱者在合唱中还需要拥有稳定的气息,若气息不稳会造成发声不到位,就不能将强烈的情感通过发声表达出来,进而影响了整体的合唱水平及效果。从此可见,声乐发声技巧对合唱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突出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及感染力

合唱主要是利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调将一首歌曲的含义及情感全面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突出的是人声,通过人声的演唱将音乐作品的情感进行表达。每位演唱者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并体现了各自声音的品质,并且音色是有效展示演唱者声音特点的重要途径。在合唱艺术中,音色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措施,通过不断变化的音色将音乐作品所具有的高低起伏展现出来,进而实现合唱的魅力。比如,在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时,先由女声采取清唱的方式,将“我和我的祖国”演唱出来,利用无音乐伴奏的方式表达出最真挚的感情,然后,再通过合唱的方式将每个人的“不能和祖国分割”的情感共同表达出来,利用合唱的方式让这一情感扩大化,并感染每一位听众的思想意识。在此过程中,需要每位演唱者运用自己的声乐发声技巧去营造这种情感,并且在演唱时要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进而将歌曲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出来让听众产生共鸣。

三、合唱艺术中声乐发声技巧训练策略

(一)呼吸训练

在声乐发声技巧练习中,首先要从呼吸开始训练,原因是呼吸是发声的基础,也是发声的动力,呼吸控制效果直接决定着声乐发声的效果,当演唱者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在演唱中能够保证声乐发声的效果。同时,在演唱中除了需要演唱者拥有优良的音质外,还需要把握正确的音准并能够清晰的吐字,而这些都是由演唱者的呼吸能力决定的。由于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掌握其情感并进行准确的演绎,在表达音乐情感时会存在情绪起伏波动较大的现象,演唱者需要将这一情感波动利用发声表现出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运用较多的气息量来完成,并保持发声连续且不能弱化。因此,在进行呼吸训练时,演唱者可以采取鼻腔与口腔同时吸气的措施,达到扩大胸腔及扩张两肋与腹部、微收小腹的目的。同时,演唱者应将气息活动的开展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不只应用于演唱中,还应该在说话时进行这种训练,通过长期的训练形成习惯,进而在不断呼吸练习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演唱时就可以有效的去应用并且提升演唱能力,具体的训练措施为:演唱者可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胯骨上方进行吸气,吸气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双手因为吸气动作而被推开,演唱者还要观察两肋处,两肋此时会出现向外扩张的趋势。演唱者此时要采取微收小腹的措施,实现吸气中获取的力量向腹部下面推移,实现双肩、头部、胸部存在的肌肉紧张现象进行有效的放松。演唱者在经过上述训练并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后,再去感受吸气、呼气停顿时自身的呼吸器官发生的变化,然后实施吹气球或者吹吸管的措施扩张自己的两肋,再采取缓慢、均匀的方式进行呼气。演唱者在歌唱时,需要口部与鼻腔两个部分共同进行呼吸,若只采取鼻子呼吸方式无法吸入更多的气息量,并且还表现出位置浅的特点,会造成演唱者出现提肩的现象并将气息憋至胸腔上方。演唱者在吸气时,口腔内部微微打开并提起自己的硬软腭,抬笑肌,进而让腹部产生微收的感觉,达到让空气自然吸入的现象。合唱艺术与独唱相比较,对演唱者呼吸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有效控制呼气,所谓呼气就是指在演唱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可通过这一过程让中高位置能够达到统一的效果。同时,在合唱中,演唱者应将上述呼吸措施与自身发声器官巧妙结合在一起,并将自己理解的音乐作品情感融入演唱中,进而将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与表演内容充分表现出来,达到引起共鸣的效果。

(二)共鸣训练

合唱艺术是利用人声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并利用人声将音乐形象表现出来。合唱属于集体人声演绎的过程,需要在群体演唱时达到高度统一且协调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参与合唱的演唱者能够掌握音准、音调、高度,进而能够与其他人的演唱过程达到统一的效果,而要达到这一效果需要确定出共鸣的位置,若共鸣应用良好可显著提升声音的质量,提高传送度。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会指导学生采取高位置唱歌的模式,也就是让共鸣的位置进行调高,若共鸣位置偏低、喉咽腔配合度不佳,会造成合唱中的音准出现偏低的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合唱的效果。将共鸣与气息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有效降低演唱者发声器官所具有的负担。因此,在进行声乐发声技巧练习时,应注重共鸣训练并采取如下训练措施:演唱者需要进行深呼吸,实现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中,首先运用哼鸣练习,哼鸣练习就是运用M声母进行共鸣训练,这一声母是提升共鸣训练效果的重要元素,原因是M声母可以让演唱者运用鼻腔、声带振动的方式发出乐音,在练习时保持舌位处于平平状态,并根据高音变化利用舌位进行调整,调整后出现的不同位置则为不同音高中的合理化共鸣位置。演唱者在进行共鸣训练时应感受到口腔内含有一口水,并保持着这样的感觉,还要有效控制音量,将舌位放平并达到舌尖抵置在下牙处,牙齿达到微张的效果并保持面部放松。演唱在哼唱M声线时要将上部共鸣点放置于鼻梁的上方位置,再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达到寻找出最佳共鸣位置的目的。在训练处于稳定状态后,演唱者在进行开口音练习时要注意的是:开口音发音会因为其偏重于下部共鸣的腔体,会因这一共鸣位置而未能有效获取头腔、鼻腔的支持。因此,在训练中应先采取唱闭口音M的措施,可以通过闭口音练习寻找到最佳共鸣位置,然后再实施开口音练习,保证练习效果,当M音与开口音之间达到转换流畅的要求后,可以进入到其他母音练习的环节中,但是在进行共鸣训练时需要注意如下问题:歌唱姿势练习、呼吸练习、发声练习等要同时开展,并在开展中增加共鸣的要求,可达到提升合唱效果的目的。

(三)歌唱语言训练

合唱艺术是将语言与音乐曲调相结合的艺术过程,并且表现出了音乐与语言文字结合密切的特点,进而语言与曲调相结合的措施清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容。因此,对合唱者提出了语言文字的“咬字吐词”要达到清晰的要求,并且要与曲调进行良好的配合,进而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含义明确地展示出来。中国汉语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声、韵、调,声是指声母、韵是指韵母、调是指四声,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在于四声处,在声母与韵母发声时并未存在较多的问题,四声处未有效处理后会引发语意模糊等问题。同时,字头、字腹、字尾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字头应达到清晰的要求、字腹则要达到饱满的要求、字尾则要做好归韵的处理。最后,演唱者需要处理好语言表达、声音统一的要求,要同时处理好这两个环节。将中国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相比较,语言清晰度、音色统一的难度要显著高于外国声乐作品,主要是我国汉语言文字中,汉字与汉字之间的韵母口型表现出变化较大的特点,需要在演唱时实施宽母音窄唱与窄母音宽唱的措施,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音色具有统一与圆润的效果。演唱者在演唱时要保持口型大小不变,张嘴时要采取竖着张嘴的措施。同时,呼吸需要达到均匀化的要求,面部要处于放松的状态中,下颚处不能过于拉紧,保持自然放松,进而保证咬字时达到清晰、准确的要求。教师在引领学生在合唱训练前,可以采取集体朗读歌词的方式进行歌唱语言的练习,进而能够让学生通过朗读的过程掌握普通话的正常发音。同时,教师需要在学生朗诵歌词的过程中挖掘出发音不一致的学生,并针对此学生进行有效地训练,将其存在的错误发音或者存在的方言有效清除,进而实现学生的普通话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训练时应明确歌唱语言训练的过程属于长期训练的过程,应培养学生养成歌唱语言训练的习惯,将语言练习贯穿于日常中,达到不断提升其歌唱语言能力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合唱效果与水平有效提升。在合唱艺术中,声乐发声技巧决定着合唱艺术的效果与水平,因此应采取声乐发声技巧训练的措施来提升演唱者的声乐发声能力,进而能够根据音乐作品拥有的情感采用适宜的音色、与其他演唱者进行有效地配合和融合,进而合唱出优质的音乐作品,并达到引起听众共鸣的效果。同时,研究学者还应积极研究更有效的声乐发声技巧训练方式,落实于实际中可达到提升演唱者音色水平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合唱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吕雪婷.浅谈合唱艺术中声乐发声技巧的训练策略[J].艺术评鉴,2021(13).

[2]张琳曼,李重阳.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新思考[J].明日风尚,2021(09).

[3]熊思垚.荆州花鼓戏《十二月等郎》中声乐发声技巧的运用[D].武汉音乐学院,2020.

[4]喻鑫.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途径[J].戏剧之家,2019(06).

[5]鄂晓丝.试论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