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传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2:18:25

情感传达

情感传达范文篇1

有了创新才会有发展,原创的产品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广告设计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与那些千篇一律的广告相比,原创性的广告所传达的情感更加真挚,这样的广告有着非常大的心理突破效果,能够得到受众更多的关注。当然,广告设计中还要运用幽默的手法。通过合理设计,使得广告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喜剧效果,可以是嘲讽恶俗而赞扬真善美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展现深刻的社会内容,可以使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其所要表达的深意,从而与受众建立起情感共鸣。

二、广告设计的情感传达

(一)广告图形设计的情感传达

广告的图形语言在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图形语言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包含大量的信息,人们看到后可以很容易记住,再次遇到时,也很容易识别。在传播广告的过程中,通过向受众展示一些写实的图像,特别是一些摄影、电视等实物图像,可以向人们清晰地展现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使受众对广告所要传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图形语言需要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工作效率的提高,社会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行动往往显得比较匆忙。如果广告图像枯燥无味,没有创新性,没有与受众自身的利益产生很大联系,想要引起受众的兴趣,则显得非常困难。广告的图像设计一定要富有创意,要充满个性,也要力求视觉效果生动流畅。广告图形看起来越单纯、越简练,其表现效果就会越强烈。此类广告图形内涵丰富,而且可以使人一目了然。这也是广告图形情感传达的魅力所在。一些简洁生动的广告图形,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起人们视觉上的震撼,而且可以触动人们的心弦,使人们产生更多的联想,达到情感传达的效果。广告图形还需具有感染性。充满创意的图形、色彩能够直接刺激人的感官、影响人的情绪。一些充满创意的广告图形蕴含很深的寓意,可以使人产生一些非常特别的心理体验,例如蓝色调的画面可以使人安静,而红色调则可让人感到兴奋。例如,一位母亲怀抱一个婴儿的画面能够让人感受到温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广告图形出现了摄影、摄像以及计算机处理效果等形式,新的技术可以使广告图形更具真实性,也可以给人更多的美感体验。同时,广告设计中绘画图形的应用范围依然非常广,风格各异的绘画图形仍然有着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仍然具有一定的魅力。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是在广告设计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卡通、漫画等,这样的广告图形可以表现一种幽默诙谐,会对人们的内心产生一定的触动。

(二)广告文字的情感传达

语言文字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传达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优势,语言可以非常直白地传达广告的内容。我国独有的语言文字,其语义性和图画性并存。为了更好地传达情感,广告在设计中应该更多地注意语言文字的应用。广告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应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渗透性。文字可以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具有非常强的思想表现力,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甚至改变人的观念。文字不仅包含了信息,也包含了情感,在情感传达方面会显得更加准确。广告文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语言,特别强调个性化,广告设计中的文字运用是一种艺术,恰当的广告文字内容可以对受众的心灵产生极大的触动。情感文字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只有了解受众的需求,才会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广告文字。如男装广告的语言设计,通常需要抓住男性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心理;而女装广告的语言设计则需要抓住女性追求时尚的心理。现实生活中,年轻人都喜欢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所以,广告的语言文字在设计方面要以突出个性、展现自我为重点,这样才会有效地触动年轻人的内心,最终使其产生购买的活动。同时,受众的情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为了使情感刺激的效果更加显著,首先,广告的文字设计必须考虑到大众的共同情感;其次,针对某一具体人群,再适当地增加某些内容;最后,传达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往往会使广告具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广告语言犹如诗词一样生动感人,则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情感传达效果会更好。

情感传达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油画写生色彩语言构图选择

写生是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以自然为表现对象,这里指的表现对象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可以是室外的景物,也可以是室内某些东西,人物等等。通过写生可以使画家很快地抓住事物变化中最美好的瞬间,把最美好的东西呈现在画面上。画画和做别的事情一样,一样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在油画写生中的构图与色彩等问题。色彩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化,比如说色彩是有其民族性的,各个民族也有它们自己的色调,这个很容易体会得到,我们曾千里迢迢去过雪域高原,戈壁沙漠,黄土高原,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它们本民族特有的颜色。青藏高原的五彩经帆,洁白雪山,还有纯净天空,已经成为了藏族特有的代表颜色。江南水乡的那种清新绿色,还有那种冲淡了的乡间建筑,也成了水乡独特的色彩感觉。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一下色彩和构图及对象。

一、写生中的色彩

油画是色彩的语言,所以能很快谙熟色彩的规律。油画写生是要面对自然,在画面上描绘出来的要有强烈的主观感受,要有生动的艺术境界,决不能客观自然的翻版。艺术中感受非常重要,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渐悟”与“顿悟”。顿悟是建立在渐悟的基础上的,没有长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积累,没有逐渐的渐悟的过程,是不能可出现奇迹般的“顿悟”与“突破”的。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因素之一,在正确的运用下,能够明确地表现一定的构思。加强主题的感染力,强烈的影响观者的情绪。

色彩有一般的规律,而具体运用则奇妙无穷,色彩也常常随人的感受,审美,爱好或修养而不同。有的人不愿正面来接触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不少的艺术大师开始时也许色彩运用得并不好,后来才成名成家的。苏里柯夫早年用色相当生硬,很不讲究,看不出后来的那种色彩倾向。德拉克洛瓦是到各地旅行写生,并在生活中随时的不断观察研究,后来才发挥出他的色彩天才。塞尚在分析他画面上的冷暖色彩对比和中间色层的推移来表现形体,久而久之塞尚形成了他独特的色彩风格。色彩从生活中来,而自然本身是美好的,变化丰富的,也是和谐的。不美的颜色在光线,空气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也可能成为和谐而美的。自然中很多现象启发我们用色,培养对色彩的美感。只是表现不好才把它弄糟了。即使对色彩很在经验的人,一旦不在接触自然,那么他的绘画很快就没有了生机。要在自然和生活中研究色彩。只有认真地研究对象,才能更好地搞自己的绘画。

关于颜色调配这样的问题,可能画得出来,但不一定能说得明白。还是应该探索色彩的基本规律。用色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主观性领域,可能不应该从规律和理论的角度来讨论它。然而,要想画的好,就应该懂得一些色彩知识,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又是如何互相影响和联系的。当你混合颜色或是将两种颜色并列着画在一起时,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又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会褪色,颜色如何可以来重现外形、轮廓、视角和情绪,某几种颜色的混合能够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以及这些视觉效果对人们的心理的影响如果想让色彩做出需要的事,那么所有的这些都很重要,都是要了解的。还有,对色彩的感受是主要的,但画画也不是只凭感觉就行了,还应该认识色彩的规律。只有熟悉规律之后,才能运用自如。画面上一个因素不好,就会影响整个画面。绘画,应找对比关系,因为这样才有绘画性。提香的色调很热烈,但我们应该注意他的冷色块在画面中所形成的对比。莫奈的《巴黎圣母院》色彩变化很明亮的黄色,和暗面的蓝紫色形成的微妙的对比,把阳光描绘得十分生动,符合自然规律。印象派后期的一部分写实绘画中,色彩的冷暖对比在近代的绘画中更是有力的一种表现因素。色彩的冷暖并不是绝对的,冷色在某些画中有时会有暖的感觉,暖色在画面中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还可能会产生冷的感觉这是由于色彩在整个色调中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绘画上应注意整体,并且用比较的方法对待客观事物中复杂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色彩运用是否合适,必须从整体来看,凡是用色合乎整体,通常就是很协调的。色彩固然要求丰富,但要分主次,有的能起到支配作用,而有的就只是从属作用。这样有助于表达内容的主次强弱,使观者在看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时用色不当,效果就适得其反了。另外,色彩的明暗鲜灰都可以帮助一幅画起引导作用。

绘画的形和色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准确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地去发现形与色的美,色彩有它自己的感情和象征。动人的艺术常常能把人们心理上的一些抽象的东西,如爽朗,阴郁,豪放,纯洁等等,达芬奇表现了智慧的深沉、米开朗基罗表现了力量和生命、马蒂斯的画面使人感到明快,成功的画家的色彩都是有他们自己的风格,但画家去认识与表现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并非是一样的,他们各自的着眼点与观察方法也是不同的。从美术史上看,各家有各家的气质,例如乔托爱用珍贵高雅的蓝色作宗教画的装饰底色,衬托前面的人物显得画面更加明快。波提切利的金黄色调更加强了画面的神秘感和梦幻般的仙境的感觉。安格尔用色单纯,其典雅优美如同他的素描。凡高鲜明的运动色彩,既表现了法国南部的特点,又表达了他内心的热情,和他对生命的热爱。亨利卢梭的造型和色彩都给人一种天真的快感。色彩不仅是表面地展现现实生活,它还要表现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表现画家的个性。

二、写生中的构图

构图对于一幅画来说,就好像一座建筑的地基。如果没有这个坚实的基础,整幅画可能就散架了。即使最简单的主题也需要构图,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画面的局限,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有效地强调作品背后的信息。马蒂斯曾说“构图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它通过组织艺术家手边各种各样的元素表现艺术家的感情。”构图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达到视觉的平衡。换句话说,就要小心地处理眼前这些构成图案的元素,它们是线条、形状、颜色、色调和质地。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提出了很多关于这种平衡的理论。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简要地说过什么是好的构图:“构图就是在统一中发现并表现变化。”

换言之,一幅画的内容要丰富,这样才能让观赏的人感兴趣,但是这种丰富又必须有限制有组织,以避免产生混乱和不和谐。严格的对称使画面显得平衡,但是很平淡。而一个不对称的构图一方面保持了视觉的平衡,另一方面构造了运动的张力和匀称的画面。可以把不对称的构图比作天平,一边放上很小但是很重的砝码,就可以平衡另一边一堆很大但很轻的东西。匀称和谐画面就好像一首旋律一致的乐曲,不同的元素相互联系起来,同时使构图代有一种特别的情绪。一幅画应该有一个主要的因素,一个能够吸引观者注意的焦点。所以,当考虑构图的时候,首先就应该想到强调什么?怎样去强调它?当我们看任何一幅美术作品时,我们会本能地寻找一种贯穿画面的视觉通道,使我们能够看懂整幅构图。如果这种幅画中的元素不是以一种另人愉快的和谐匀称的方式联系起来的,那么我们会失去兴趣,因为这会给我们支离破碎的感觉。构图是绘画很重要的一方面,构图如果过度依赖数学和几何学的原理,虽然能使画面达到很好的要求,但是这样的画面过于安全和有规律。正如塞尚曾经说过的:“当我开始构思时,所有的原则都消失了。”一幅画之所以让人记忆犹新,是因为它有另人惊讶的个性在里面。所以应该由你的创造性的本能来决定什么时候应该遵守原则,什么时侯应该打破他们。所谓绘画的原则,事实上只应当被年作是构造出正确答案的一个大概的方针。随着经验的积累你会发现好的构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本能和直觉。在写生中构图的应用就显得更重要了,因为它直接体现画面是否生动,在写生之前,要果断地确定好构图,千万不要改了又改,要用颜色来确定构图。不仅仅把它看做是一些占据了一定空间的物体,还要考虑它是一个形,一块颜色。

三、写生对象的选择

情感传达范文篇3

素材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来源和基础,设计者的设计热情和设计材料往往来源于现实世界,只有受到生活中蕴涵情感因素的启迪,他们才能够产生较好的设计灵感,要想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情感化,在设计前应在实际生活中积累和酝酿大量的情感素材。视觉传达设计要求设计师需具备想象性,不过这种想象性需要以生活积累为前提,大量搜集的感性材料,并在记忆中形成表现,只有掌握的感性材料越丰富,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就越天马行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往往可以将生活中没有太大关联的事物整合在一起,设计出一个有着丰富创意和逻辑丰富的视觉传达作品,让受众者产生很强的刺激感与尝鲜感,进而强烈冲击其思想挂念,加强他们的印象与记忆。同时,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表现对象,都需全面安排和思考,从而充分发挥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诸如,在当今建筑设计表达中人们对情感需求日益提升,但是建筑形态多样,人们的习惯和情感也有所不同,建筑中的情感语言较强辅助,设计者应将色彩空间和情感空间有机整合,让作品以审美体验促使人们产生情感诉求,展现出不同类型的情感,为建筑提供确最佳视觉表现。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创造形式将人们引向生活美学、技术关学和社会关学的思考。视觉传达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设计师应该更加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与环境的融合,充分表达设计者之意、理、趣、韵等,使设计作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

二、设计中的情感释放和视觉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有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感知,总是希望借助一些外物像表情、文字、语言等表达情感。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和年龄阶段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不同,设计师们往往通过自己作品设计将情感表达出来,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关注生活中某个事物和有所积累,只有通过作品设计才能够将其自身情感进行表达。一般情况下,视觉传达设计师是借助视觉符号、作品版式、作品色彩、作品形式和作品形成等来表达个人情感,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情感化,并不意味着这种情感纯粹的来自作品本身,还是来自设计者的自身情感体验,以及受众者在欣赏作品时所产生的感受和反映,而是将这些因素集于一体的综合体现。另外,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不仅需具有情感想象,还应具有视觉语言。由生活过渡到设计这是一个创造性过程,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风格应以生活素材、作品功能和设计者的情感基调等多个方面来定位,采用个性视觉符号或典型形象对作品的情感风格进行阐述。设计者应将视觉表现与情感理论相互融合,当设计作品和情感基调相统一时,即可通过特殊的视觉符号去表现情感,使受众者和作品之间产生情感联系。人性化设计的内涵、起源的研究,剖析其历史发展脉络,归纳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分析了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因素,总结出设计必须满足人自身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的需要以及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

三、通过视觉符号实现情感化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感情化设计很难离开视觉符号的依赖,这些视觉上的符号是设计师进行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在客观世界中,视觉符号作为物象在情感中想象、提取和总结而出的产物,属于精神层面的信息。不同的视觉符号基于不同的个性或情感,或悠扬或低沉、或伤心或愉悦,这些都和人们的情感息息相关。以想象性与主观性为基本特点的视觉符号,往往可以刺激人们的想法情感且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并在他们的体验过程和审美活动中不断诠释着自身的意义与功能,以此引发受众者的情感共鸣。比如,在视觉符号中,点、线、面、圆等基本元素都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与心理感受,他们作为涵盖抽象性与具体性的各种理念形态,能够互相转呗,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渗透情感化,就需要设计者灵活运用这些符号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态度。另外,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的色彩搭配、版式风格等,都能够对人们的内心情感产生一定的暗示作品,让作品更具情感魅力与审美意义。其中色彩是设计者表达作品情感的常用手段,没有色彩的生活是乏味单调的,设计中有色彩就有生命和活力,也就拥有情感,给受众者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者需要改变思路,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积极思考、探索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追求美观与功能之余,反思水平(情感)的设计有必要得到重视。反思水平的设计能在受众心中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加深作品与受众之间的联系,理解到这一点,有助于设计者从新视角去审视设计,达到改善设计的目的。设计为情,已经是当今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现有的设计不再只满足与功能和人们表层的视觉感受,而是以通过视觉语言向消费者和观赏者传递某种情感体验。

四、总结

情感传达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产品包装设计情感性符号情感传达

一、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与产品包装设计

产品的包装作为构成产品的诸多要素之一,不但起着保护产品,便利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同时它的促销功能愈来愈被商家所重视。产品包装的外观形象,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视觉,从而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继而产生购买行为。此时,产品的包装设计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映射关系。

1.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消费行为本身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生活“需求”,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行为已逐步从简单的满足生活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移,也同样是人们在追求“生理满足”到“心理满足”的一个过程。

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对商品来说,首先是人要从商品物质功能上得到生理需求和满足,然后从产品的精神功能上能得到审美、心理上的关怀,并体现出自尊和成就。正如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皮埃尔·杰罗斯所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寻找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

2.产品包装的变化趋势

产品的包装不能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它的发展与变化必将受到时代因素诸如当代文化、经济、观念或宗教等的影响与制约。

纵观近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史,从19世纪50年代维多利亚时期色彩奔放、艳丽,但略显轻薄、矫揉造作的包装风格,到20世纪初主张从自然、东方文化中吸取营养的新艺术运动,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包豪斯发起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具有简洁、醒目,反对装饰,强调功能性、理性特点的国际主义风格的包装实际,每一次包装的变革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处于多元化的今天,产品包装的设计更加注重与人的交流与沟通,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因此,富有人情味、个性化的包装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更多的设计师开始借助文脉、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精神与文化内涵,使得产品的包装成为具有情感的、会说话的客观载体来传达产品的属性与功能,使得消费者能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需要购买的产品,同时生产产品的企业也通过包装这一媒介被消费者了解、认知。

二、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情感符号

1.产品包装设计中情感符号的特质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符号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它是一种工具,表达的是思想和情感。按照符号学的观点,世界上的任何文化现象都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符号系统,事物的一切表达形式都可看做是符号,无论语言、文字还是文化都是符号的组合,同时这些符号的意义取决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而产品的包装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客观载体,更是离不开各种符号的组合,它与消费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产品包装上的文字还是图形都会传达出特定的情感,给人各种提示或者关怀。

人的情感是丰富而又善变的,它接受着外界的各种刺激与影响,而每一种情感的产生都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应的,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情感符号应具有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娱乐性、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把与产品相对应的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内涵恰到好处的运用到产品的包装设计中使之准确传达产品的功能与属性,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进而激发其消费欲望成为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2.产品包装形态要素与情感符号

产品包装形态要素可分为立体要素和平面要素。立体要素是三维形态,它包括包装的造型与结构。平面要素是二维形态,它包括包装的图形、文字、版面。立体要素与平面要素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包装体。形态是物的视觉外貌,给人稳定的感知。情感符号在产品包装形态中的运用可以是突出在某一特定要素中,也可综合运用到各个要素中。例如“心相印”纸巾的包装设计主要通过充满意趣的图案来塑造品牌精神。品牌的发展往往有这样~个规律:一个非常优秀的产品,如果不经过一个精心的品牌包装与品牌打造,不塑造~个良好的品牌形象,那么在品牌多元化的市场,便很难取得消费者的认同,也就不可能暴发出强势的品牌动力。

“心相印”上市及推广之初,也面临着众多品牌的强大压力。企业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更愿意在进行品牌消费时,联想到~种美好的情感,比如爱情、亲情、友情等等,而不仅仅是纸巾本身。因此为了打动消费者,企业把“情感诉求”作为品牌差异的切入点,为纸巾注入了情感。除了在制作广告片时运用了“爱情就是打喷嚏”这样~个戏剧化创意外,在纸巾的包装设计中走的同样是“情感诉求”路线。如“心相印”手帕纸中“春的畅想”和“冬的恋歌”这两款包装的设计就十分具有故事情节。图案中一个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在春天的田野里嬉笑的追逐蝴蝶的情景,一个是在冬天的雪地里快乐滑雪的情景。这样的设计是通过视觉刺激而产生的视觉经验和视觉联想来传达其形态的含义,通过两个具有美好情节的图像符号来打动消费者,使之产生相应的联想或想象,从而树立自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3.产品包装材质要素与情感符号

包装所运用到的材料多种多样,不同的材料其特性、功能、表面肌理、质感各不相同,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与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想要传达产品的自然无污染的属性,可运用竹制材料,这时竹制材料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对应的便是清新古朴的感受。在ICEJACⅪ的酒瓶包装设计中,设计师给每一款酒瓶穿上了一件冰的外衣,通过这种材质符号的选用,使人一看到它就有一种冰爽、清凉的感觉,唤起消费者的最本质的生理感受,准确表达出产品的特质及内涵。

4.产品包装色彩要素与情感符号

产品包装的色彩要素是产品包装中最为醒目、最为直接的设计要素,消费者往往最先注意到的便是色彩。通过色彩的表现把所需传播的信息进行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行沟通协调,使消费者对商品包装发生兴趣,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色彩诉求与情感需求获得平衡,往往是消费者因为心仪的包装而欣然解囊的原因之一。恰当的色彩传达与之相对应的情感,如上好佳食品的包装设计就十分注意运用色彩。它的一款经典产品“番茄口味的田园薯片”之所以长久受到消费者欢迎,除了它香脆的口感之外,它的外包装也起着重要作用。

大面积有如番茄一样诱人的红色,让人一下子就能感知到它香香的略带酸甜的番茄口味,这是颜色与味觉的直接联想,而这种联想是经验式的,虽然包装上也有着番茄的图案,但这红色比这具象的图案更让人难以抵抗。它的另一款“荷兰豆”的产品包装也同样有着诱人的颜色,青翠的绿色被衬在白色的背景上,醒目而纯净,既体现了荷兰豆新鲜的色感,又暗示了非油炸无合成色素的健康理念,产品属性传达得十分到位。同样是绿色主题,它的“哈密瓜粟米条”这款产品选择的则是黄绿色,嫩嫩而清幽的色调,犹如哈密瓜的口感一样香甜润滑。这给人的便是另一种愉快的感交了。

三、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情感传达

传达是一个中间过程,难免受到环境的影响与制约。符号的发出、传播,和接收有时并不能达成完全的一致。尽管在产品包装的设计中,通过一定的视觉图形与符号的运用,便捷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与使用,但我们不能否认,符号语义的传达过程,存在着局限性。任何符号都不可能离开语境独立存在。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同一符号的认知也会有所差异。能否正确地使情感符号的受众获得一致的感知,需要对影响受众感知的各种因素有所了解。如在各种营养品的包装设计中,基于对中国人注重礼节、看重形象面子的文化认知,多采用大盒包装,图案华丽、精致,显得大方、贵气。然而也存在着浪费的嫌疑。

四、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情感性符号的意义

情感传达范文篇5

关键词:色彩语言;视听语言;视觉审美;造型;心理空间

历史迈入2l世纪的大门,作为第七艺术的影视艺术以其媒介表达的逼真性与艺术性后来居上,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异军突起,并逐渐巩固了自身在大众娱乐媒体中的霸主地位。观众在丰富多彩的影视作品面前,时而兴奋、雀跃;时而泪下、感伤;时而回味、深思……当观众的视听语言能力逐步提高,渐次摆脱一味沉湎于剧情的迷恋后,更多的将目光投射到影视语言的本体关注上。色彩语言作为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作品中存在诸多的表现功能,理所当然的成为专家学者和影视创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拟就色彩与情感空间的营造进行探讨。

一、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看色彩的表意功能

古代诗词中常见古圣先贤借色彩抒发胸臆的名句,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唐朝画论名家荆浩有言:“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依岸,水浅沙平。”从古人的诗篇和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前人对色彩的理解早已突破单纯的造型功能,而将更广阔的视野投射到表意的层面。

大自然的表象是充满光与色彩的世界,每一种景象、每一件事物都是色彩的组合。“艺术之于人生,恰同形之于影,不容分离。它统一了人类的感情,提高了人文精神,艺术的基础立于感情之上,艺术是情感的代言、人生的表象。有太多太多的艺术作品,却没有一件能脱离色彩”。…这非常精当地阐明了色彩在艺术乃至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影视色彩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早期的影视作品都以黑白影像的形式出现,主要从光影的角度探讨影视的表现形式,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色彩语言。直到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研究宣告成功,第一部真正的彩色影片《名利场》正式诞生后,色彩语言开始成为创作者与专家学者们关注的对象。但即便如此,许多早期的电影理论家对彩色片的排斥都是显而易见的。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爱因汉姆就公开表示:“根据我们迄今为止已经看到的彩色片来判断,彩色片里的色彩最好也不过是自然逼真而已——而如果出于技术上的缺点,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这种不自然也不能成为艺术家的一个具有潜在能力的表现手段。”他还给未来的有声、彩色、宽银幕、立体等各色效果俱全的影片起了一个讽刺意味的名字——“完整的电影”,而“这样的电影无论从哪一点来说都不能看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电影将会一直退回到它的萌芽状态”。他认为画家可以自由地创造色彩,并通过色调的选择,色彩的位置安排等方法使作品与实物之间产生差别,从而表达自己的艺术意图,而对于电影中色彩的运用却并不认同。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影片的时代,几乎很难看到一部纯粹意义上的黑白影片。彩色为电影增加了使人愉悦的因素,今天的观众早已对色彩习以为常了,人们似乎不再关心电影早期是否彩色这个问题。事实上,最早的影片往往是彩色的,而且是令人激动的彩色,因为这种色彩是手工加上去的。梅里爱甚至使用了生产流水线的着色方法:每个女工只给画幅的某些部分着色,然后传给下道工序的女工。

随着感光材料的不断发展,彩色胶片于上个世纪30年代问世,但是直到今天,彩色胶片也仅仅是大体上可以再现自然界的各种颜色,还不能完全真正再现自然的颜色。甚至“往往会简化自然界出现的各种颜色的光度和色调,这不是一个缺点,因为彩色影片的美学价值大概就在于影片上的色彩看来比现实生活中的色彩更强烈”。

在彩色片韵初期,观众出于猎奇而关注影片,彩色影片往往是通过彩色来吸引观众,而非影片的质量。因此,伴随彩色电影的日益普及,观众欣赏习惯的形成,他们对彩色的反应也不再如彩色电影问世之初那般狂热,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彩色电影与黑白电影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美观的程度,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德莱叶谈到彩色的艺术用途时说:“在拍黑白片时,我们的工作是用光和影对照,用线条和线条对照。在拍彩色片时,我们的工作是用光和影对照,形状和形状对照,颜色和颜色对照。”在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公映后,影评家才开始注意到色彩不仅仅是塑造物象、再现现实的一种形式,更是作为一种具有表现意义的电影手段,作为电影语言而存在。

三、色彩语言在影视创作中的表现功能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色彩来自于光和物两方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波长不同折射角度不同,因此色彩是不同光波在视觉中的反映”。就三原色而言,光学三原色不同于色彩三原色,影视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色光都是由红、绿、蓝三色搭配构成,在电影里利用胶片三层乳剂分别对红绿蓝感光形成银幕色彩;在电视里则是利用电子耦合器件(CCD)分别感应红绿蓝三色,构成电视色彩。

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专家学者就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红色,代表生命、真诚、热情、兴奋、炽热、太阳、凝聚、火焰、奋进、积极、吉祥、警示、危险、革命、战争;

橙色,代表热情、温和、喜庆、晨光、轻松、嫉妒、权力、诱惑;

黄色,代表富贵、荣耀、地位、皇室、光辉、快乐、疑惑、轻薄、统治;

绿色,代表春季、青春、鲜活、生机、安全、平静、和平、希望、神秘、嫉妒、阴冷;

青色,代表深远、淡雅、冷漠、独立、沉稳、消极、寒冷;

蓝色,代表深邃、太空、无限、幽静、透视、空间、安适、冷静、凄凉;

紫色,代表华贵、严肃、神秘、娴静、柔和、庄严、沉稳、幽婉;

黑色,代表沉默、肃穆、神秘、悲哀、恐惧、死亡、黑夜、诡异、阴郁、压抑;

白色,代表纯洁、明快、淡雅、冷清、寒雪、快乐;

灰色,代表和谐、稳定、静止、忧郁、平常、中性。”

中外的电影大师无不是色彩运用的行家里手。他们对色彩的运用早已突破了对技术简单应用的层面,更多的是艺术地控制光影,运用色彩来营造独特的审美心理,引导观众自然而然地进入创作者营造的心理环境。

张艺谋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创造性地运用色彩来结构影片。故事一开头,呈现的是黑白色彩,表现的是现在时态,这或许会让观众认为整部影片的色彩应该就是这样。但当影片转场至过去时态时,饱满的色彩立马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打破常规的色彩结构模式,更多的表达了创作者怀恋过去,张扬青春的意图。

情感传达范文篇6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图形语言;表现特点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与观者的情感沟通。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设计者应当充分运用图形语言,灵活地将图形语言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去,挖掘图形语言中蕴含的美,同时考虑观者的接受程度,丰富视觉传达的设计内容,提高作品的美学价值。图形语言就是图形化了的信息,与文字信息相比,图形语言更加具有冲击力,表现力也更强,人们也更容易理解,因此,视觉传达的设计者应当在作品中应用好图形语言。

一、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语言的表现特点

(一)直观性

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等,相对于文字语言来讲,图形语言更加直观,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能更加直接地让观者获取视觉设计作品中的情感和信息。文字语言的受众面相对图形语言而言更窄,因为文字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对于文字中情感的把握都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但图形语言的受众就要比文字语言广得多。因为图形语言表现的内容更加直观,观者通过观看就能基本理解图形传达出的信息和情感。并且,人的大脑对于文字和图形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通过视觉获取图形中的信息基本不需要再在大脑中进行理解和加工,便能很快完成对信息的获取。因此这样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具有直观性,在传递信息方面也更加直接[1]。

(二)丰富多样性

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图形能够包含更多的信息,也能给观者留出更多想象的空间。由于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有所不同,每个人有不同的世界观,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有所差异,因此在面对同一个图形时,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联想到不同的事物。这样,同一个图形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更加丰富。有时正是由于在信息传递时的这种模糊性,引得观者进行无限的遐想。而视觉传达设计也正是因为图形语言的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才变得更具魅力。比如,不同的人在看到同一个正方形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盒子,而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大的方形的空间,而不同颜色的运用又会使其带有不同的情绪和色彩。这就是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语言的丰富性。

(三)震撼冲击性

图形语言是通过视觉进行传递的信息,可以运用一些手段让图形语言在传递情感时变得更有冲击力。视觉传达设计是自由的,具备很大的创作空间,设计者在设计一幅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时,会考虑到要传达的感情而对作品进行层次、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同样,图形语言也能够通过层次、结构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比如,为了突出作品中的某个部分,作者可以将那个部分的图形放大,增加该图形的整体占比,并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其对观者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能够更好地传递设计者的情感。

(四)应用广泛性

可以看到,在当前的各种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图形语言占了很大比例。图形语言几乎已经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比如各个品牌的标志、各种书籍的封面等,图形语言的运用能够让消费者更加迅速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了解品牌文化,获取书籍的主要内容等。另外,可以看到,图形语言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相比语言而言要更加容易。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要进行沟通和交流需要破除语言的壁垒,而图形语言的交流要更加容易。图形中蕴含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图形语言中文化的交流融合是没有国界的。也正因如此,我们目前的不少视觉传达设计的图形语言都是中外交流融合的结果,这同时也使得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更加丰富多彩[2]。

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图形语言的具体措施

(一)确立明确的视觉传达主题

不管是视觉传达设计,还是其中图形语言的运用,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地传递信息,沟通情感,因此,视觉传达设计者首先要明确该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想要表现的主题,明确要运用这幅作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只有先明确作品的主题,在心中明确设计目标,才能对设计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规划。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应当是明确的,是高度概括的,这样设计者才能从一个核心主题出发发散更多角度,而各种不同的图形语言最终都为一个核心主题服务,这样的视觉传达作品才是优秀的,才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给观者以更强烈的冲击。

(二)通过层次的变化,突出主题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图形语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冲击力,让观者的情感受到更加猛烈地冲击。而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者在运用图形语言时的一个重要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者应当结合作品主题,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和技巧,提升作品的冲击力。设计者可以对图形进行各种不同的变换,比如对一个几何图形进行抽象化的改造,需对比色彩的运用,空间感的制造,创造层次感,创造对比,通过各种途径突出设计者最想表现的图形信息,在视觉上给观者以强烈的冲击,让观者能够迅速获取设计作品的核心主题。

(三)合理调配图形语言中的各种要素

图形语言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图形本身、色彩,以及一些文字说明,设计者要想运用好图形语言,就必须要协调好这几种要素的关系,只有将这几种要素进行融合应用,才能使图形语言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另外,设计者应当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及设计作品必须围绕的核心主题融入图形语言的几个基本要素中去,努力借助图形语言与观者建立沟通的桥梁,实现更好的情感传达。设计师应当合理运用抽象要素和具体要素,选择符合设计核心主题以及自身风格的色彩,并做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最终实现图形语言各要素的融合统一,从而更好地在作品与观者间,在设计者自身与观者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3]。

(四)巧妙运用心理学,揣摩受众心理

图形语言中包含很多心理学层面的要素,比如线条、色彩等。另外,观者对图形语言的理解也是与自身的心理特征息息相关的,因此视觉传达设计者如果想让自己的设计作品达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巧妙地运用心理学的要素。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优秀的视觉设计作品中无不带有心理学的痕迹。当前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人才众多,要想出类拔萃,脱颖而出,设计者必须要以情感和创意取胜,结合心理学知识,抓住观者的心理特点,从根本上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一方面,设计者应当学会创新,设计者在欣赏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吸取了其中的精华后应当进行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特有的技巧和知识。设计者应当能够看到寻常人看不到的视角,想到寻常人想不到的方面,表现在视觉传达作品中就是从最独特的角度入手,设计出新颖的作品,给观者创造新鲜感,让观者感到好奇,抓住观者的眼球。另一方面,设计者应当充分了解色彩与人心理的关系,并将这方面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来。根据受众的需求,以及设计者自身想要传达出来的情感选择设计作品整体的色调和某些图形中运用的颜色,更大程度地调动观者的情绪,让观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的冲击。

(五)跟紧时代步伐,考虑图形语言的实效性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各种新闻不断发生,图形语言一定程度上也具备实效性。有些图形在特定时期内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但过了一定时间之后该图形对观者的冲击力就会下降。因此,设计者应当随时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融入一些时下新颖的元素,运用符合时代潮流的图形语言,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观者获取其中的信息。视觉传达的设计师设计的作品应当服务于时代,服务于社会,因此不能脱离时代的潮流,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让自己的设计作品带有时代气息,这样观者也能更容易感受其中想要传达出来的主题情感[4]。

三、结束语

当前社会各种类型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为观者传递更加直观的信息内容,让观者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情感,是视觉传达设计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语言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图形语言具有许多文字语言不具备的优势,将其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能够进一步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播。因此,设计者应当确立明确的主题,协调好图形语言各要素的关系,突出图形之间的对比,创造出丰富的层次,同时考虑图形语言的时代特点并及时对图形语言做出调整。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设计出更好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祝领航.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语言表现[J].美术文献,2020(02):110-111.

[2]曹逸心.图形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21):82-83.

[3]张澳,赵晗羽.论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语言表现[J].农家参谋,2019(21):204.

情感传达范文篇7

中华民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民族服饰因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服饰语言文化,因此,民族服饰具有区域性和标志性的特性,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

民族服饰历经数千年演变之后,除继续负载传递服饰文化信息和展示服饰文化信息的使命之外,还通过其凝聚着的特定历史文化语言,向人们诠释服饰自身诞生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印记,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文化涵义。

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来自:第一

回顾历史,先秦时期盛行的具有粗犷之感的粗亚麻布装,隋唐时期质地细腻的丝绸、锦缎等服饰,这些都从某一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纺织业及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以其特有的艺术气质及艺术表现语言,准确地传达服饰的结构美和纹饰美,以及服饰本身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思想语义。因此说,服饰不仅是形象化展示艺术的载体、人们情感意念的寄托物,而且具有文化概念和历史属性,具有承载历史文化、撰写历史文化的功能。

尽管民族服饰在人类文化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人类历史所禁锢,被人们的观念所束缚,被生产工艺所限制,被文化、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约,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表现形式的不完整性。

中华民族服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本民族的习俗、思想、情感以及欣赏习惯,不断变更着式样、色彩、材质、结构等构成要素,满足探寻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了情感的抒发和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人类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本性,决定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稳定性结合只是相对的、短暂的,人类的情感和形式语言间总是在相互交融的运动之中寻觅着一种新的结合与平衡,从而产生出诸多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艺术视觉交流语言及服饰语义传达符号,这些语言和符号既构筑起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特定造物文化。

论文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来自

因此说,中华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记载下了一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是民族造物工艺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以最初的物质文化功能,即服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转向追求精神愉悦及阐释审美情感为主流的装饰欣赏功能,从朦胧意识的纷乱状态,走向视觉语言定位传达的历史性突破和划时代的变革,从一个侧面演绎出工艺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民族服饰美感本身是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转化成具体形态才能被人们所认同或感知。而且情感的视觉化、形象化表述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形态。“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赖美的规律,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基本主题的手段”。[1]

民族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是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可概括为内在本质和外在表象两大范畴。外在表象是根据民族传统理念、民族习俗、民族事象等选择的恰当艺术组成方式、造型元素,如廓型、色彩、装饰、材质等,为揭示民族服饰主题本质服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是依附载体体现出来的具体形象和形式特征。而内在本质的表达则通过外在表象发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内在性格、精神、本质通过色彩及纹样等外在造型形式的反映;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则是将造型语言形式化、人格化,形、意交融于一体,抒发人的情感,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民族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形体语言,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延伸了审美心理空间和审美心理感应,传达出形体所隐藏的情感语汇,将有限的形体物理空间转换成了无限的心理想象空间。换言之,外在表象因素的表情也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地把握其形体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准确更恰当地传达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与观众沟通的障碍,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民族服饰与整个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民族服饰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设计及服饰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

如我国广大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可见到小孩穿的“虎头鞋”,其造型稚拙、憨厚、质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装饰风格,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事物固有性格特征为核心,通过特定的极度夸张的外形特征,张扬事物的真、善、美,舍弃老虎的威猛凶暴,以猫温柔可爱的品格取而代之,没有了“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机、活泼、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2]在这里,老虎的形象被作为寄托情感的言情物,假借老虎的某些品格,倾吐内心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孩子虎头虎脑、无病无灾、健康快乐成长,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护生的民俗心态。不仅如此,细心的母亲还常在老虎尾部加上了上翘的虎尾巴,方便孩子提鞋,这又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在我国民族服饰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充分显示出母爱的细致入微,博大无私。从艺术角色看,虎头鞋的造型,凝结的是情感审美艺术物态化的表现形式,整个造型交织着情和爱,体现出审美情感与实用艺术、平面装饰造型与立体空间造型完美结合的现代设计理念,透射出浓烈的民族情感和炽热的艺术激情,是我国劳动人民朴素、纯真、善良、憨厚优良品格的真诚流露。

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来自:第一

图案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服饰乃至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都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简单地模拟对象形体的外形,而是同民族服饰整体造型艺术一样,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视对象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视觉信息符号,传达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不同民族的宗教信息、崇拜偶像均不相同,这些信仰和图腾文化在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贵州东南部地区的妇女,将多种图腾崇拜的形象融合于一体,以水牛的头和角、羊胡、虾须、蛇身、鱼尾等整合为意象中的“苗龙”形象,刺绣在自己的衣服和围裙上,表达自己的民族信仰。

这些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不仅对服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服装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艺术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以形象化的创造性语言,记录下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为研究民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同时,这些信息符号也反映了勤劳智慧的苗族超凡的艺术概括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

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均与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民族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

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同时,赋予纹样造型以生命的律动,表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勃勃生机。而方胜、如意纹、盘长等造型符号和纹样,则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真诚期盼,表达朴素纯真的审美情趣。

色彩是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饰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饰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经营,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在民族服饰图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转变成为纯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画画儿无正经,好看就中”,民间艺人们正是依据这一原则随心所欲地驾驭色彩,以满足人们的情感欲望。

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以“人—地—天—道—自然”五位一体的宇宙观,追求素朴天真的自然之道,成为民族文明的主流意识。这一哲学理念反映在对民族服饰色彩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上,常以青、白二色为服饰主色调,表达一种质朴浑厚、洁净爽朗、简朴素净的自然之美,再辅以红、黄、绿、紫等为装饰对比色,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

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传达,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服饰的表现材料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它的运用、发展和终结,均与各民族服饰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材料的更新替代,始终以审美信息传达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式样、色彩、纹理、结构等构成元素的变更,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艺术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语言即构成了不同民族特定的造物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又与服饰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和综合反应,促进并形成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织花、刺绣、蜡染、挑花、银饰等多种材质及形式混合并置,传达着共同的主题思想。但无论采取何种材料或何种表达方式,都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具有符号性的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

情感传达范文篇8

——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

【英文标题】ConstructionfromAestheticImagestoArtisticSymbol

SUNYi1,SUNYan

(1.DepartmentofDressesDesigns,CraftandArtInstituteofShandong,Jinan,Shandong250014;2.SepartmentofDesigns,ChinesePeople''''sRevolutionaryMilitaryMuseum,Beijing100038

【内容提要】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摘要题】艺术广角

【英文摘要】TheculturalsystemoftheChinesenation''''sdressesandadornmentsisakindofstatementabouttheemotionsofthelaborpeopleofallnationalities.Itperspectivesethniclifecuston,ethnicaestheticconceptionandideologicalemotionbysymbolizedvisionvocabulary,alsoindicatessymbolizedculturalchoicesofeverynationslity.Thechangesofcomponentelementsofdressespromotethechangeanddevelopmentofemotionandaestheticforms.Theacuteandquicktransitionofvisionalemctionalsemanticalmeanings,mainlyappearsbycertaindressmodelingandpatterndesign,andembodiesthehistroicalcontinusofaestheticculturalsystemofethnictradition.

【关键词】民族服装/历史文化/情感/传达

ethnicdressesandadornments/historicalculture/emotion/transition

【正文】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575(2003)04-0141-04

中华民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民族服饰因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服饰语言文化,因此,民族服饰具有区域性和标志性的特性,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

民族服饰历经数千年演变之后,除继续负载传递服饰文化信息和展示服饰文化信息的使命之外,还通过其凝聚着的特定历史文化语言,向人们诠释服饰自身诞生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印记,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文化涵义。

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

回顾历史,先秦时期盛行的具有粗犷之感的粗亚麻布装,隋唐时期质地细腻的丝绸、锦缎等服饰,这些都从某一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纺织业及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以其特有的艺术气质及艺术表现语言,准确地传达服饰的结构美和纹饰美,以及服饰本身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思想语义。因此说,服饰不仅是形象化展示艺术的载体、人们情感意念的寄托物,而且具有文化概念和历史属性,具有承载历史文化、撰写历史文化的功能。

尽管民族服饰在人类文化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人类历史所禁锢,被人们的观念所束缚,被生产工艺所限制,被文化、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约,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表现形式的不完整性。

中华民族服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本民族的习俗、思想、情感以及欣赏习惯,不断变更着式样、色彩、材质、结构等构成要素,满足探寻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了情感的抒发和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人类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本性,决定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稳定性结合只是相对的、短暂的,人类的情感和形式语言间总是在相互交融的运动之中寻觅着一种新的结合与平衡,从而产生出诸多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艺术视觉交流语言及服饰语义传达符号,这些语言和符号既构筑起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特定造物文化。

论文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来自

因此说,中华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记载下了一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是民族造物工艺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以最初的物质文化功能,即服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转向追求精神愉悦及阐释审美情感为主流的装饰欣赏功能,从朦胧意识的纷乱状态,走向视觉语言定位传达的历史性突破和划时代的变革,从一个侧面演绎出工艺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民族服饰美感本身是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转化成具体形态才能被人们所认同或感知。而且情感的视觉化、形象化表述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形态。“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赖美的规律,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基本主题的手段”。[1]

民族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是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可概括为内在本质和外在表象两大范畴。外在表象是根据民族传统理念、民族习俗、民族事象等选择的恰当艺术组成方式、造型元素,如廓型、色彩、装饰、材质等,为揭示民族服饰主题本质服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是依附载体体现出来的具体形象和形式特征。而内在本质的表达则通过外在表象发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内在性格、精神、本质通过色彩及纹样等外在造型形式的反映;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则是将造型语言形式化、人格化,形、意交融于一体,抒发人的情感,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民族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形体语言,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延伸了审美心理空间和审美心理感应,传达出形体所隐藏的情感语汇,将有限的形体物理空间转换成了无限的心理想象空间。换言之,外在表象因素的表情也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地把握其形体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准确更恰当地传达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与观众沟通的障碍,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民族服饰与整个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民族服饰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设计及服饰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

如我国广大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可见到小孩穿的“虎头鞋”,其造型稚拙、憨厚、质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装饰风格,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事物固有性格特征为核心,通过特定的极度夸张的外形特征,张扬事物的真、善、美,舍弃老虎的威猛凶暴,以猫温柔可爱的品格取而代之,没有了“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机、活泼、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2]在这里,老虎的形象被作为寄托情感的言情物,假借老虎的某些品格,倾吐内心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孩子虎头虎脑、无病无灾、健康快乐成长,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护生的民俗心态。不仅如此,细心的母亲还常在老虎尾部加上了上翘的虎尾巴,方便孩子提鞋,这又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在我国民族服饰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充分显示出母爱的细致入微,博大无私。从艺术角色看,虎头鞋的造型,凝结的是情感审美艺术物态化的表现形式,整个造型交织着情和爱,体现出审美情感与实用艺术、平面装饰造型与立体空间造型完美结合的现代设计理念,透射出浓烈的民族情感和炽热的艺术激情,是我国劳动人民朴素、纯真、善良、憨厚优良品格的真诚流露。

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

图案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服饰乃至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都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简单地模拟对象形体的外形,而是同民族服饰整体造型艺术一样,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视对象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视觉信息符号,传达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不同民族的宗教信息、崇拜偶像均不相同,这些信仰和图腾文化在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贵州东南部地区的妇女,将多种图腾崇拜的形象融合于一体,以水牛的头和角、羊胡、虾须、蛇身、鱼尾等整合为意象中的“苗龙”形象,刺绣在自己的衣服和围裙上,表达自己的民族信仰。

这些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不仅对服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服装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艺术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以形象化的创造性语言,记录下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为研究民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同时,这些信息符号也反映了勤劳智慧的苗族超凡的艺术概括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

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均与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民族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

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同时,赋予纹样造型以生命的律动,表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勃勃生机。而方胜、如意纹、盘长等造型符号和纹样,则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真诚期盼,表达朴素纯真的审美情趣。

色彩是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饰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饰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经营,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在民族服饰图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转变成为纯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画画儿无正经,好看就中”,民间艺人们正是依据这一原则随心所欲地驾驭色彩,以满足人们的情感欲望。

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以“人—地—天—道—自然”五位一体的宇宙观,追求素朴天真的自然之道,成为民族文明的主流意识。这一哲学理念反映在对民族服饰色彩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上,常以青、白二色为服饰主色调,表达一种质朴浑厚、洁净爽朗、简朴素净的自然之美,再辅以红、黄、绿、紫等为装饰对比色,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

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传达,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服饰的表现材料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它的运用、发展和终结,均与各民族服饰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材料的更新替代,始终以审美信息传达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式样、色彩、纹理、结构等构成元素的变更,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艺术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语言即构成了不同民族特定的造物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又与服饰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和综合反应,促进并形成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织花、刺绣、蜡染、挑花、银饰等多种材质及形式混合并置,传达着共同的主题思想。但无论采取何种材料或何种表达方式,都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具有符号性的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

情感传达范文篇9

【英文摘要】TheculturalsystemoftheChinesenation''''sdressesandadornmentsisakindofstatementabouttheemotionsofthelaborpeopleofallnationalities.Itperspectivesethniclifecuston,ethnicaestheticconceptionandideologicalemotionbysymbolizedvisionvocabulary,alsoindicatessymbolizedculturalchoicesofeverynationslity.Thechangesofcomponentelementsofdressespromotethechangeanddevelopmentofemotionandaestheticforms.Theacuteandquicktransitionofvisionalemctionalsemanticalmeanings,mainlyappearsbycertaindressmodelingandpatterndesign,andembodiesthehistroicalcontinusofaestheticculturalsystemofethnictradition.

【关键词】民族服装/历史文化/情感/传达

ethnicdressesandadornments/historicalculture/emotion/transition

【正文】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575(2003)04-0141-04

中华民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民族服饰因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服饰语言文化,因此,民族服饰具有区域性和标志性的特性,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

民族服饰历经数千年演变之后,除继续负载传递服饰文化信息和展示服饰文化信息的使命之外,还通过其凝聚着的特定历史文化语言,向人们诠释服饰自身诞生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印记,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文化涵义。

回顾历史,先秦时期盛行的具有粗犷之感的粗亚麻布装,隋唐时期质地细腻的丝绸、锦缎等服饰,这些都从某一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纺织业及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以其特有的艺术气质及艺术表现语言,准确地传达服饰的结构美和纹饰美,以及服饰本身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思想语义。因此说,服饰不仅是形象化展示艺术的载体、人们情感意念的寄托物,而且具有文化概念和历史属性,具有承载历史文化、撰写历史文化的功能。

尽管民族服饰在人类文化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人类历史所禁锢,被人们的观念所束缚,被生产工艺所限制,被文化、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约,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表现形式的不完整性。

中华民族服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本民族的习俗、思想、情感以及欣赏习惯,不断变更着式样、色彩、材质、结构等构成要素,满足探寻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了情感的抒发和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人类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本性,决定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稳定性结合只是相对的、短暂的,人类的情感和形式语言间总是在相互交融的运动之中寻觅着一种新的结合与平衡,从而产生出诸多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艺术视觉交流语言及服饰语义传达符号,这些语言和符号既构筑起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特定造物文化。

因此说,中华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记载下了一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是民族造物工艺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以最初的物质文化功能,即服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转向追求精神愉悦及阐释审美情感为主流的装饰欣赏功能,从朦胧意识的纷乱状态,走向视觉语言定位传达的历史性突破和划时代的变革,从一个侧面演绎出工艺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民族服饰美感本身是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转化成具体形态才能被人们所认同或感知。而且情感的视觉化、形象化表述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形态。“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赖美的规律,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基本主题的手段”。[1]

民族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是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可概括为内在本质和外在表象两大范畴。外在表象是根据民族传统理念、民族习俗、民族事象等选择的恰当艺术组成方式、造型元素,如廓型、色彩、装饰、材质等,为揭示民族服饰主题本质服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是依附载体体现出来的具体形象和形式特征。而内在本质的表达则通过外在表象发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内在性格、精神、本质通过色彩及纹样等外在造型形式的反映;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则是将造型语言形式化、人格化,形、意交融于一体,抒发人的情感,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民族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形体语言,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延伸了审美心理空间和审美心理感应,传达出形体所隐藏的情感语汇,将有限的形体物理空间转换成了无限的心理想象空间。换言之,外在表象因素的表情也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地把握其形体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准确更恰当地传达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与观众沟通的障碍,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民族服饰与整个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民族服饰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设计及服饰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

如我国广大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可见到小孩穿的“虎头鞋”,其造型稚拙、憨厚、质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装饰风格,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事物固有性格特征为核心,通过特定的极度夸张的外形特征,张扬事物的真、善、美,舍弃老虎的威猛凶暴,以猫温柔可爱的品格取而代之,没有了“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机、活泼、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2]在这里,老虎的形象被作为寄托情感的言情物,假借老虎的某些品格,倾吐内心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孩子虎头虎脑、无病无灾、健康快乐成长,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护生的民俗心态。不仅如此,细心的母亲还常在老虎尾部加上了上翘的虎尾巴,方便孩子提鞋,这又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在我国民族服饰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充分显示出母爱的细致入微,博大无私。从艺术角色看,虎头鞋的造型,凝结的是情感审美艺术物态化的表现形式,整个造型交织着情和爱,体现出审美情感与实用艺术、平面装饰造型与立体空间造型完美结合的现代设计理念,透射出浓烈的民族情感和炽热的艺术激情,是我国劳动人民朴素、纯真、善良、憨厚优良品格的真诚流露。

图案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服饰乃至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都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简单地模拟对象形体的外形,而是同民族服饰整体造型艺术一样,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视对象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视觉信息符号,传达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不同民族的宗教信息、崇拜偶像均不相同,这些信仰和图腾文化在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贵州东南部地区的妇女,将多种图腾崇拜的形象融合于一体,以水牛的头和角、羊胡、虾须、蛇身、鱼尾等整合为意象中的“苗龙”形象,刺绣在自己的衣服和围裙上,表达自己的民族信仰。

这些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不仅对服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服装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艺术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以形象化的创造性语言,记录下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为研究民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同时,这些信息符号也反映了勤劳智慧的苗族超凡的艺术概括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

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均与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民族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

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同时,赋予纹样造型以生命的律动,表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勃勃生机。而方胜、如意纹、盘长等造型符号和纹样,则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真诚期盼,表达朴素纯真的审美情趣。

色彩是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饰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饰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经营,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在民族服饰图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转变成为纯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画画儿无正经,好看就中”,民间艺人们正是依据这一原则随心所欲地驾驭色彩,以满足人们的情感欲望。

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以“人—地—天—道—自然”五位一体的宇宙观,追求素朴天真的自然之道,成为民族文明的主流意识。这一哲学理念反映在对民族服饰色彩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上,常以青、白二色为服饰主色调,表达一种质朴浑厚、洁净爽朗、简朴素净的自然之美,再辅以红、黄、绿、紫等为装饰对比色,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

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传达,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服饰的表现材料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它的运用、发展和终结,均与各民族服饰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材料的更新替代,始终以审美信息传达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式样、色彩、纹理、结构等构成元素的变更,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艺术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语言即构成了不同民族特定的造物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又与服饰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和综合反应,促进并形成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织花、刺绣、蜡染、挑花、银饰等多种材质及形式混合并置,传达着共同的主题思想。但无论采取何种材料或何种表达方式,都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具有符号性的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

例如被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形象,在中原地区被视为至高无上皇权的标志,而在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龙纹,则被苗族人民释义为“蛇、黄鳝、鱼、水牛,能驱雾降雨,使大地风调雨顺,常葆生机,象征吉祥如意和安宁”。[3]

我国民族服饰的视觉情感语汇极其丰富,对它的研究探索,都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在注重研究表象外在形态的同时,更应深入内在的深层结构,洞察民族服饰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民族服饰造型的现代意义、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以及远古太极阴阳哲学的宇宙观、民族习惯、民族传统等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民族服饰文化的视觉情感语义传达,捕捉民族服饰情感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以及通过其造型、色彩、材料等呈现出来的浓烈、粗犷、直白、简朴、纯真等特有的性格,多视点、多视向反映潜在的情感意蕴,阐述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体系的博大精深和真挚情意。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M].美术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2.

情感传达范文篇10

关键词:情感;视域;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是品牌形象设计中一个关键的元素,它是突显企业形象,传达企业价值,展示产品属性的重要载体。标志设计是为满足人们需要的“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的认知,突出表现情感的符号,让受众者可以从心里接受。《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情感的解释是:“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西方一些哲学家将情感归于美学问题,用情感解释审美现象。优秀的标识设计是可以通过视觉经验差异来进行设计构思,通过不同的形式语言来传达信息,所以标志才可能是“有情感的,是充满了幻想和活力的”,使信息的传达在情感理解的层面释放。根据马斯洛需求等级层次的认知,当产品用户在满足他们最低级的需求时,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需求,而转向对高级需求的追求。对设计或产品的视觉和使用舒适性的满足等级越高,给他们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就愈强。所以随着商品体验层次的不断增高,情感元素所体现的价值也将随之增高,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会得到广泛运用。

1基于情感认知视域下标志设计的必然性

人们在与社会生活的交流中,是切身进行入各种环境,是通过自身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体验。形形色色的图形与信息围绕着我们,能得的我们感觉系统认知或记忆的除了视觉冲击力强的因素外,情感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它是通过无形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的意识之中,这种渗透也是悄然无声地、下意识地达成了信息传输。新的设计趋势要求我们对情感化设计的关注,己经逐渐蔓延到当代设计的各个领域。标志设计也正随着此方向进行不断地改革,从原有图形表意的时代逐渐地进入情感创建的天地。1.1“为人的设计”的本质需求。情感化设计的目标是在人格层面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关系,从情感化出发,促使受众在产品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这种积极正面的情绪也会慢慢地使受众产生愉悦、幸福、难忘的记忆,从而更加乐于接受你的设计。另外在这种情绪下,人的情感会依附于产品,会对产品产生包容的心里,会积极地去延伸设计之外的元素。积极情感也有利于人们心境的打开,思想的拓宽,增强本能活动,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思想或者行动的新线索。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为人设计”的本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服务人,即所谓的甲方。通过与服务人的沟通,解决他们对品牌意识的诉求,从而形成有效的设计;二是为观众或是消费者。通过对标志本身形态和意识的艺术化处理,从形、色彩及组合方式来引导或传达标志的内、外在情感和价值;三是加强用户对品牌气质的定位。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原研哉在他的著作中说到,设计中的情感化(他是以产品设计为例)融入,通常会成为产品与用户之间情感传递的桥梁,会使设计深入人心,有利于产品口碑的传播。1.2人类不断上升的内在情感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得知,我们个体人的需求是本能的,是天生就存在的,这个需求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层次,并能根据这种层次水平引导、激励或指示个体发展行为的力量。当生活满足了我们最基本的功能性需求以后,人们就会向往更高的精神文化等情感因素的需求。情感是一种无法言语的东西,是一种抽象的物质存在,是将客观现实的物质的东西通过自身的各种因素变为抽象的形式语言。因此,人类情感的感受是客观事物与个体需求之间的一种关系。品牌形象设计中的标志设计,是设计师通过对企业形象、产品属性的一种客观事物的提炼,结合人的需求层次,映射出情感化设计方案。通过对品牌内、外在的内涵和形式语言分析,不难看出人们对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的追求不断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将情感元素融入其中,要从外在形入手,渗透到情感的精神世界。

2基于情感认知视域下标志设计的途径

情感认知,从内在“结构”出发,实际与“感觉”息息相关。情感可以帮助品牌建立一种牢不可催的“驻墙”,仅仅地吸引用户的关注。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了可以调动用户“情绪”、“感觉”的元素,帮助品牌建立获得用户情感的信任。情感化设计开始是从内部帮助品牌分析价值,设计师更要明确怎样的视觉形式会让用户能关注这个品牌,然后分析同类竞争品牌,从视觉上做出关注性的评估判断,完成初步审查,指导设计师对作品进行初步构思;再用创造性的形式语言,完成预想的方案设计,保持风格协调一致,整体组合具有感染力。最后从行为层面来指引目标的实现,确立品牌的调性。具体的设计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2.1从本能层面直涉受众的情感。本能设计源于自然规律,它所直涉的是我们的各种感官系统,如视觉、触觉、嗅觉等,这些因素是可以对作品进行直观感受的。日本著名设计师荣久庵宪司认为,在作品的创作中,主体元素美感的实现程度与消费者内心意识情感的获得程度是否吻合,将是未来各个设计领域的主要目标。美的事物比不美的事物更能从正面获得支持,让人从心里接受,从而减少缺失的抱怨。2.1.1视觉与设计。视觉效果可以通过整体的形态、色彩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是商品展示的关键因素。视觉的体验过程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的途径去引导,另一方面是观众依据自身的综合水平直接体验。所以视觉效果的好坏会影响设计作品的接受程度。设计作品的美感始终是创作的核心问题。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不仅体现项目内涵,传达品牌价值,而且也应该成为美的物品,给人带来一种精神的享受。如,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标志设计,整体形似一只昂首的金鸡,身体的各个部分采用具象加抽象的形式体现了“24”、“电影”、“中国水墨”、“吉林”、“雪花”等元素,从视觉上让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元素直观地看到项目背景,又能深深地体会到项目的内在含义,产生一种亲切认同感;杭州市标设计,设计师从构思到表现完成均已杭州、江南为出发点。整体图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主体的“杭”字,再深入观察,会发现好多具有江南和杭州特有的元素——“船”、“桥”、“亭台”、“楼阁”、“流水”等,通过现实中的常见物像来精心地视觉组合,直涉观众的心灵,调动情感层面的意识形态,从而把视觉的“美”和个人情感表现融为一体,激发人们去参与体验。标志的图形形态、色彩、字体及整体的组合造型是视觉的中心,是标志外显的重要因素。标志内涵的塑造离不开视觉体验,只有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外在形象才可以触动去联想与感受。2.1.2触觉与设计。触觉感受,身临其境。触觉是人体最敏感、最真实的一项非常复杂而奇妙的感受,是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的总称。触觉是一种与外在对象零距离接触后的体验,通过触觉可以保持心理稳定,表达安慰、爱意,可以辩解人的情绪,以此为设计的出发点,既可以丰富设计的语言,也可以更好地传递商品的内在属性。作品在设计中加入触感,主要依赖设计作品本身的工艺属性,如材质、肌理、印刷工艺等。不同的材质给人不同触觉质感,如光滑轻柔、坚硬冰冷。标志设计的基本应用依赖很多材质与工艺的表现来突出其本身的外在体现,特别是一些具有肌理质感的材质使用,不仅可以丰富造型、消除单调感,还可以增强触觉感受。如,201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的凹凸设计制作。观众在触摸到这个材质与工艺制作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国印的阴阳雕刻,会从这种工艺中体会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从而调动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个人经历的联想与感知,激发情感的认同;再如日本梅田医院的标识系统设计,设计师是根据项目的特殊性,突破传统医院的标识系统设计,用洁白、柔软的棉布作为基础材质,让患者从心里感触到温暖,从触觉带来清洁、舒适的感觉并能感受到医院传递着人文关怀。2.2从行为层面调动受众的情感。行为性设计侧重于设计品是否有效地完成任务,是一种过程性的乐趣与接受体验。好的行为水平的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功能性;二是易懂性;三是愉悦感。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工业设计家唐纳德•诺曼长期关注人类社会学、行为学的研究,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一书中以产品设计为例提出:“产品在满足使用这个最基本的功能以外,设计师很少去留意他们的顾客是如何使用的。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不会遇到一些麻烦和问题”。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除了关注产品的基本功能外,也应该要关注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过程中的舒适度、便捷性。这一对产品设计的论述,移到标志设计上来是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传达信息是最基本的功能,但设计所传达的意识形态观众是否便于接受?或者说是否让观众能体会到传达的价值所在,带来精神的趣味?是否可以与设计师、产品产生共鸣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2.2.1功能性。行为层次的情感设计表现在作品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人机结构、功能性、使用方法与便捷性等。“以用户为中心”,从产品的前期调研到设计构思,最终产品上市,都要以用户需求为目标,才能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性强,使用过程愉悦、好用的设计。标志设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品牌形象塑造知名度;增强识别度,突出个性;传播企业或品牌的一致信息;鼓励员工积极向上的理念。标志的设计从项目定位、设计构思、图形表达等都是在紧紧围绕如何塑造与传达,从简约的图形或线条中传达内涵,体现价值。如,亚马逊标志设计,设计师从品牌和产品的最基本功能出发,让受众从图形中明确品牌和产品的调性与功能。一个“微信的箭头”从“A”到“Z”将产品包罗万象的种类告知消费者,“微笑”的个性向消费者传达服务的品牌理念;2014南京青奥会标志,从外形上看,直观地展示了举办的时间、地点,向我们传达除了奥运精神之外南京城市的品牌调性,从功能上突出标志传达的目的。2.2.2易懂性。标志设计是一种精致的视觉语言,要受众者在短时间内产生效应。因此在图形设计时要注重图形的简约、易懂,切忌复杂。这要求设计师在做标志设计时,要用全局的眼光,注重形态的表现手法,特别是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要精练,要能适合各种材质或媒介的使用,要尽量做到近看精致巧妙,远看清晰醒目,从各个方位都有较好的视觉识别性。如可口可乐的标志设计,采用“CocaCola”作为主要设计元素,手写体的创造性表现强有力地吸引人们的眼光,令人过目难忘。此标志如此生动、直观加之条畅的线条表现,让人看的非常亲切与可爱,促发人们情感的精神末端,激发消费者购买意图。2.2.3愉悦性。“愉悦”出自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四》,是指欢乐,喜悦,身心放松。它是一种积极的正面情绪,具有引导人们向正善行为的过程。它是生活中最佳的体验,可表现为感官上的愉悦、身体上的愉悦和思想上的愉悦。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但要从外观、互动及材质上给消费者带来满意度,而且也希望产品本身给消费者带来“美的享受”,在使用过程中给消费者带来“美的体验”。这种享受与体验最终会给消费者带去欢乐与幸福。如我们常见的“京东”、“天猫”的标志,采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小猫、小狗为设计元素,经过夸张的变形以达到人们心目中应有的视觉形态。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去提炼元素,迎合既定的审美习惯,给人带来强烈的愉悦感,增加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从而促使行为层面的购买。这种能使消费者充满愉悦的体验设计是符合我们情感设计的需求,是符合设计产品的初衷。“愉悦性”、“趣味性”、“幸福感”是情感化设计的主要因素,是设计作品吸引、打动消费者的途径,是设计师与产品、消费者直接情感互动的因子。2.3从反思层面升华受众的情感。反思是人们对一段思绪的重新认识过程,是在实践中长时间与产品互动、体验中引发的行为。反思水平的高低是受自我剖析、个人感悟与认识世界的水平高低决定的。在接受产品的过程中,反思性的设计实际是对前两个层次的体验以后而引起的深层次的思考与表现,反思的结果是用户内心是否信赖、购买的直接因素。反思性设计是真正进入用户心灵的设计,是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购买的设计,是真正将企业与产品附属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客户的设计。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用我国传统的钱币形作为标志的主要形态,将人们熟悉的“中国结”、汉字“中”融入其中;再如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采用我们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中国结”为主要元素,象征“联通”。这一反思性的设计它深受顾客的知识与经验的影响,满足了用户特定的心理需求和愿望。通常在标志设计中反思层面情感可以根据项目定位、地域文化、产品特色进行联想、记忆与评估,由此及彼,由正及反,进行远距离印象思索,使每一个观众在注意到此标志时,都能产生相关联想,倾入包含亲情、友情、爱情等深厚的情感元素,并进行形象化的推演,直至理解并接受设计所传播的价值信息。

3结语

在标志设计的项目中融入情感化设计,其目的并不是仅仅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它更想表达的是设计师、企业和受众者在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标志的设计,是架在设计师、产品与用户中间的一座桥梁。在标志的设计中植入情感因素,标志不再是单纯的标志,它已经具有了融合价值观念的客观事物,具备了与人沟通的情感作用。情感化的标志设计会产生亲和力,让受众从内心深入形成共鸣,也将成为标志设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凯,周莹.设计心理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唐纳德•诺曼,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日)原研哉,朱愕译.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一视觉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4.

[5]李定芳.从“五感”出发的书籍设计[J].艺术教育,2008,30(9):32.

[6]马格•戈拜著,、王梦译.情感化的品牌[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