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作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2:01:27

情感作用

情感作用范文篇1

关键词:广告设计;情感迁移;情感表达

工业和科学的进步带来了时代的大发展,人类从此进入新的境界,各种产品开始不断涌现,也带动了广告业的繁荣。可以说,广告已经犹如空气般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正是广告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所造成的。对于企业而言,广告是其提高知名度与产品品牌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企业促销;对于消费者而言,广告的形象生动又对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这些突出的特点与优势在当今时代愈发明显,促使广告的形式与内容不断更新与突破,带来了整个市场的繁荣。广告是众多广告形式中十分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为了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广告设计师逐渐将视角聚焦于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这一现实,促成了情感广告的诞生,不仅借助情感因素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还成功实现了更加多样的广告宣传目的[1]。如果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所在,那情感无疑是这一灵魂得以存在的基础,因为受众的认知与认可就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的。那么,广告设计的情感表达应该如何实现?

1情感在广告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是人们自身的一种基本素质,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积极的情感更是对人们有着帮助作用,能够进一步扩宽人们的思想,增强行动技能,实现更富创造力的行动[2]。情感具有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这对广告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设计者在进行广告设计时能够充分融入情感因素,以受众的实际需求和情感追求出发,便能实现更加理想的广告设计效果,促成更高层面的艺术成效。整体分析便会发现,情感在广告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传播信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对自己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明确,明白哪些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哪些是无关紧要的信息,而情感恰恰具备这一功能。在广告设计中融入情感元素,可以给人们提供传播信号,帮助人们去深入识别与认知[3]。第二,行为动力。人们的某种行为的背后总是有一定的情感积累,广告设计正是充分利用这一现实,对受众的行动进行促进,从而实现心动到行动的升华。第三,情感迁移。情感在广告中的融入能够升华受众的好感,从而使其沉浸在温暖的画面中久久不愿醒来,这就是情感的迁移所造成的行动的实现。另外,情感对广告也存在负面作用。诚然,美好的情感广告总是给受众带来温馨与舒适的感受,但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之分,负面的情感也会让广告的效果减半,让人看了不舒服甚至是反感,最终失败。

2情感在广告中的应用原则

从情感在广告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其并不是完全无害的,好的情感是促进,坏的情感是失败[4]。因此,在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融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避免盲目、错误的使用,以便最大化地呈现广告的效果。第一,必须建立在理性的现实基础上。现实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这一点在任何艺术形式上都适用。广告设计在进行情感交流时,以现实为基本的出发点,实现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创作是实现情感升华的重要原则[5]。第二,强化艺术创造。广告想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必须具备更高的艺术性,以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力满足受众的多样化审美需求,最终实现更加有效的情感交流。第三,适当融入幽默的成分。诙谐幽默的广告设计能够实现一种类似轻喜剧的艺术效果,在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广告画面与内容上进行艺术化表达,从而实现更加深刻的宣传效果[6]。第四,强调原创性。原创的产品往往比复刻的产品更有吸引力,广告也不例外。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设计者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融入更加真挚的情感,实现原创性的艺术表达,如此更易被受众接受,也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与受众建立良好的情感共鸣。

3情感在广告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在当今社会,将情感融入广告设计中无疑是促进受众接受并认可广告内容的关键[7]。为了实现更加理想的情感沟通,促进广告设计作品效果的提升,直接吸引受众眼球和融入情感诉求成为设计者的必然选择。

3.1吸引受众眼球

有句话说:“让人注意到你的广告,就等于你的商品推销出去一半。”因此,广告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而这恰恰也是情感化广告设计的第一要义[8]。这就要求设计者深入研究受众的心理需要和广告对象的个性特征,借助图形、文字和色彩等直观视觉元素将广告的理性诉求、情感诉求相结合,设计出个性鲜明且新颖独特的广告形式,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幽默、悬念、夸张、恐惧、联想等表现手法进行加持,使广告作品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眼球。广告中的图形元素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其原则都是直观地将意向传达给受众,借助清晰有序的图形使受众在第一时间轻松辨别,并对其认知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图形还要具备很强的感染性和说服力,将情感表达做到极致且丰富,实现文字和语言所不能及的艺术效果[9]。还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图形要素的呈现必须做到个性化,借助自身独特的感官体验实现广告作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换性,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比如,药丸广告的设计就可以转换设计视角,直接让药丸占据整个画面,而不是盲目地宣传药丸的疗效。为了使药丸的疗效得以形象展示,设计师可以将这一占据主画面的药丸内部进行丰富的艺术化演绎,其中优美的音乐伴奏、明媚的春光等形象都在委婉含蓄地表达药品的疗效,这样的效果直观且深刻。广告中的色彩元素能够产生更加直接而感性的艺术效果,以强烈的视觉张力直抵受众的大脑,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0]。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正是因为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对色彩性格的理解和认可,如冷暖、进退、动静等。在广告设计中,设计者应结合广告对象的属性、特征和内容,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与组合,在体现商品价值的基础上,兼具时尚和个性,借助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传达情感。文字元素与图形和色彩的情感表达功能相互配合,同样不容忽视。很多时候,广告设计仅凭借图形与色彩难以实现设计的坚实与负重感,而文字的加入成功增加了广告设计作品的人文关怀,实现了更加深刻的情感表达[11]。广告设计中可以结合实际适当融入文字元素,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文曲在人们心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认知基础,有的更是映射进人们的内心,如果在广告设计中适时适当地融入这些文字元素,能够实现理融情中的强烈效果。另外,大量的民间艺术与神话传说也造就了很多美丽而寓意深刻的图案,如木板年画、中国结、双“囍”等元素,这些都可以与文字相结合,实现艺术化的情感表达,给整个广告作品画上点睛的一笔。

3.2融入情感诉求

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表达类型一般包含亲情、爱情、友情、爱国情等形式,而想要获得理想的设计效果,必须将情感诉求融入其中,激发受众独特的情感体验,使其对广告所展示的内容形成情感共鸣[12]。这一点在商业广告和电视公益广告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表达直观重要,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结合商品与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行分析,用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恰当的情感。孔府家酒的一则广告设计就以“家”为情感主题,突出亲情的重要。广告中的主人公拍摄了亲人重逢、游子返家的喜庆场面,配合《千万次的问》这一主题曲,使“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情感诉求得以展现,让观者联想到自身的境遇,进一步催化了离家、想家、爱家之情。另外,广告的情感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看法。喜之郎果冻的电视广告就将果冻与爱情的主题相结合,营造出快乐、喜悦的积极、浪漫情调,成功感染了受众,也收获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电视公益广告设计中,情感的表达也十分关键。这是因为公益广告中巧妙的情感表达有着更高的艺术价值,它能够给观众较强的情感冲击,引发观者的参与意识[13-14]。央视曾经推出过一则公益广告——《平安中国和谐为本——路灯篇》。讲述的就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女学生骑着自行车回家,由于胡同没有一点灯光,路边卖宵夜的大爷便把照亮摊位的吊灯自然地转向女孩的去向,为女孩照亮前方的道路,女孩感动地笑了。这样的创意所强调的情感就是温暖与友善,虽是举手之劳,却能在关键时刻给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增添内心的温暖与感动。需要注意的是,公益广告效果的实现,除了借助情感的传达与感染外,投放时机也很关键。当公益广告在适当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进行播出,总是能够实现更加强大的宣传效果。

4结语

情感作用范文篇2

关键词:文艺创作、审美感受、情感作用

大自然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艺术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精神意识的反映,因而艺术的本源在于社会实践的客观存在,并且一切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都存在潜意识的情感作用。人们常说泰山的巍峨壮美、华山的险峻峭拔,鄂尔多斯草原的辽阔无边、庐山的奇秀、西子湖畔的浓装淡抹等等,这些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自然界之崇高美,幽雅美,都是人们情感参与下对自然事物的感受、认知的结果。因此,情感在文艺创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了。

一、情感的丰富性是蕴孕艺术灵感的前提

自然万物是美的,但美的发现需要审美者具备情感的丰富性。有了丰富的情感,就可以运用神奇的想象力纵横驰骋,天马行空,创造出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的“自然”形象(意象)。没有丰富的情感参与,即使我们登临雄伟壮美的泰山之巅,沐浴在绮丽柔美的西子湖畔之怀,搏浪于滔滔的长江之中,又怎会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的艺术感受和认知呢?李白与朋友汪伦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当汪伦在桃花潭处为他踏歌送别时,李白满怀内心的感动即兴吟咏“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深款款,触景而发,直抒胸臆。

“诗以言志”、“诗缘情而绮靡”说最能反映我国古代诗学理论强调创作的情感作用。被誉为中国文学起源的《诗经》的国风和大小雅等诗篇,就是古代抒情文学的典范。“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刘协《文心雕龙。情采》)

这些说明,文艺创作的前提首先就是创作者(主体)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艺术灵感就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蕴孕并且最终产生。

二、情感的倾注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人们对大自然美的感受、认知的过程,就是对自然的审美鉴赏过程。通过这种审美鉴赏的思维活动,主观上要求把自己的情感认知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心理诉求,即艺术创作欲望。这种创作欲望的强烈与否,与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主观上对事物的情感淡薄,就无法对事物激引起审美鉴赏兴趣,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创作意念。只有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地使得主观上对事物倾注情感并达到一定的感受认知水平,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艺术家审美思维与科学家抽象思维的不同在于它的思维活动全靠情感作催动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使得其作品生动且感人。著名的罗马诗人名言——“愤怒出诗人”正恰是一个经典例子。“愤怒出诗人,愤怒在描写这些弊病或者在抨击那些替统治阶级否认或美化这些弊病的和谐派的时候,是完全恰当的。”(恩格思《反杜林论》)

其实,诗人愤怒的原因在于主观上情感的专注。由于情感的专注,使思维主体往往处于如痴如醉的“迷狂”状态。这种情感的高度集中,使得思维主体对客观意象的感受认识如同被阻塞高涨的江河水一样最终在“灵感”的突破口下非泻不可——完成创作。郭沫若在创作《凤凰涅槃》时就是如此:“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就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了那诗的前半-----犹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的写-----”(《我的作诗经过》)。

古代有关郊寒瘦岛的创作典故如“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虽说的是炼字炼句的例子,也足以说明强烈的创作欲望是在情感的倾注中激奋起来的内心情绪体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协《文心雕龙。神思》)。人们只有对事物对象倾注饱满的情感,才会激发强烈的内心冲动——创作欲望。

三、情感的审美主观性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面对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人们又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以“艺术”的形式来再现和表现客观社会存在呢?这就需要创作主体对客观存在即社会生活进行情感的系列思维活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竹》创作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在《题画竹》中阐述了画竹的全部过程: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眼中之竹——审美感受;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

在上述的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当然是最重要的核心环节(阶段),但它是建立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审美感受的初始化阶段,自然万物始终还是原始状态的自然现象和景观,与人类的精神意识活动没有任何的联系,因而也就不存在反映和再现现实的“艺术”问题,更谈不上进入创作过程。因此,只有在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通过情感的主观感受,即主观上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直感、直觉,当然这其中自然地凝聚了人们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实践经验,才能催动创作进入艺术构思的阶段,促进并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情感的审美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改造。面对着客观存在的物象,由于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不同,创作主体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进行物象组合,最后酝酿催化为“其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的艺术构思。

四、情感的独特体悟实现艺术创作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

千人百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或说心理性格。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精明泼辣,工于心计;薛宝钗的虚伪、世故;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史湘云的凄怨等。人们心理性格的不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自然也就不相类同。诚如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可看作因情感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吧。

王国维曾把艺术创作的最高意境称之为“境界”,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物我相融,浑然一体,就是艺术创作的极致效果——“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人们对审美对象有着独特的情感体悟,才能创作出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苏轼对杨花有着特别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他眼中的杨花既不是自然物的杨花,也不同于挚友章质夫的杨花观念:“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这是因为坡公融进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而创作出无我之境。

情感作用范文篇3

关键词:文艺创作、审美感受、情感作用

大自然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艺术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精神意识的反映,因而艺术的本源在于社会实践的客观存在,并且一切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都存在潜意识的情感作用。人们常说泰山的巍峨壮美、华山的险峻峭拔,鄂尔多斯草原的辽阔无边、庐山的奇秀、西子湖畔的浓装淡抹等等,这些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自然界之崇高美,幽雅美,都是人们情感参与下对自然事物的感受、认知的结果。因此,情感在文艺创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了。

一、情感的丰富性是蕴孕艺术灵感的前提

自然万物是美的,但美的发现需要审美者具备情感的丰富性。有了丰富的情感,就可以运用神奇的想象力纵横驰骋,天马行空,创造出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的“自然”形象(意象)。没有丰富的情感参与,即使我们登临雄伟壮美的泰山之巅,沐浴在绮丽柔美的西子湖畔之怀,搏浪于滔滔的长江之中,又怎会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的艺术感受和认知呢?李白与朋友汪伦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当汪伦在桃花潭处为他踏歌送别时,李白满怀内心的感动即兴吟咏“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深款款,触景而发,直抒胸臆。

“诗以言志”、“诗缘情而绮靡”说最能反映我国古代诗学理论强调创作的情感作用。被誉为中国文学起源的《诗经》的国风和大小雅等诗篇,就是古代抒情文学的典范。“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刘协《文心雕龙。情采》)

这些说明,文艺创作的前提首先就是创作者(主体)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艺术灵感就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蕴孕并且最终产生。

二、情感的倾注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人们对大自然美的感受、认知的过程,就是对自然的审美鉴赏过程。通过这种审美鉴赏的思维活动,主观上要求把自己的情感认知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心理诉求,即艺术创作欲望。这种创作欲望的强烈与否,与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主观上对事物的情感淡薄,就无法对事物激引起审美鉴赏兴趣,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创作意念。只有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地使得主观上对事物倾注情感并达到一定的感受认知水平,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艺术家审美思维与科学家抽象思维的不同在于它的思维活动全靠情感作催动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使得其作品生动且感人。著名的罗马诗人名言——“愤怒出诗人”正恰是一个经典例子。“愤怒出诗人,愤怒在描写这些弊病或者在抨击那些替统治阶级否认或美化这些弊病的和谐派的时候,是完全恰当的。”(恩格思《反杜林论》)

其实,诗人愤怒的原因在于主观上情感的专注。由于情感的专注,使思维主体往往处于如痴如醉的“迷狂”状态。这种情感的高度集中,使得思维主体对客观意象的感受认识如同被阻塞高涨的江河水一样最终在“灵感”的突破口下非泻不可——完成创作。郭沫若在创作《凤凰涅槃》时就是如此:“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就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了那诗的前半-----犹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的写-----”(《我的作诗经过》)。

古代有关郊寒瘦岛的创作典故如“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虽说的是炼字炼句的例子,也足以说明强烈的创作欲望是在情感的倾注中激奋起来的内心情绪体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协《文心雕龙。神思》)。人们只有对事物对象倾注饱满的情感,才会激发强烈的内心冲动——创作欲望。

三、情感的审美主观性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面对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人们又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以“艺术”的形式来再现和表现客观社会存在呢?这就需要创作主体对客观存在即社会生活进行情感的系列思维活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竹》创作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在《题画竹》中阐述了画竹的全部过程: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眼中之竹——审美感受;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

在上述的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当然是最重要的核心环节(阶段),但它是建立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审美感受的初始化阶段,自然万物始终还是原始状态的自然现象和景观,与人类的精神意识活动没有任何的联系,因而也就不存在反映和再现现实的“艺术”问题,更谈不上进入创作过程。因此,只有在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通过情感的主观感受,即主观上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直感、直觉,当然这其中自然地凝聚了人们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实践经验,才能催动创作进入艺术构思的阶段,促进并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情感的审美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改造。面对着客观存在的物象,由于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不同,创作主体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进行物象组合,最后酝酿催化为“其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的艺术构思。

四、情感的独特体悟实现艺术创作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

千人百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或说心理性格。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精明泼辣,工于心计;薛宝钗的虚伪、世故;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史湘云的凄怨等。人们心理性格的不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自然也就不相类同。诚如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可看作因情感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吧。

王国维曾把艺术创作的最高意境称之为“境界”,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物我相融,浑然一体,就是艺术创作的极致效果——“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人们对审美对象有着独特的情感体悟,才能创作出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苏轼对杨花有着特别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他眼中的杨花既不是自然物的杨花,也不同于挚友章质夫的杨花观念:“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这是因为坡公融进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而创作出无我之境。

情感作用范文篇4

情感在影视广告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种:信号作用。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弄清楚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并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积极去获取;哪些不是自己需要的,对自己不利的信息选择逃避。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识别和认知作用外,还有感情状态给人们提供的信号作用。如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典型的电冰箱广告,广告语是“每当我看见天边的绿洲就想起了东方齐洛瓦”,在广告中将一个信号植入某情节的人物身上,由于人物非常真实而且情节极为生动,抓住了受众的注意力,而受众则沉浸到人物的角色中去了。这时情感的唤起同时还降低了人们对影视广告信息的抵触心理。再如正在热播的王子饼干的广告画面,一个勇敢的小王子在与恶魔战斗,当战胜了恶魔后自己变成了饼干上的图案,整个广告中王子展现出的正义、友爱、善良的表情,不知打动了多少小朋友的心。表情同样也是判断事物意义的重要依据,幼儿具有先天的对人类表情的鉴别能力,这也就间接解释了为什么在影视广告中,一个真正充满善意的表情比毫无表情的美人更能打动人动力作用_''''.情感对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一般推动人们某种行为的背后必定有一定的感情状态的积累。如果感情状态良好,人们便会改心动为行动。例如2009年的德芙巧克力的广告内容:轻松的音乐响起(贯穿始终),憧憬爱情、追求浪漫的女主角正伏案微笑,看到门缝里出现一张明信片,她按照明信片上的指示来到那个地方,突然一条丝巾状的巧克力蒙住了她的眼睛,让她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然后乘坐男主角的车来到一个美丽的郊外并看到一个方盒子,里面飘出一条棕色丝巾,再一次蒙住了她的眼睛,当她睁开眼睛时,她的手里多出了一盒德芙巧克力。(旁白响起):发现新德芙,更多丝滑感受,更多愉快惊喜。文案出现:此刻尽丝滑。此广告渗透了儿女情长的浪漫情感,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利用影视广告中的情感手段使消费者产生一种情调,或制造一个肯定的情绪气氛,达到使消费者能够加速消费或改变态度的目的。再例如,农夫山泉的一则以饮水思源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画面是在深山沟的一个小学,孩子们正在简陋的环境中学习,他们那明亮的双眸、纯真的语言、简单的美好心愿,让人不知不觉中深受感动,孩子是父母的天使,可天使的命运却如此天上地下,广告语是“一瓶水,一分钱,帮助水源地的贫困孩子”。一分钱的阳光工程,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农夫山泉。因此,在广告中可以说:“只有感动,才有行动。”移情作用。情感迁移,是指把广告中所激发的情感转移到广告产品上,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感。如南方黑芝麻糊广告中.南方的一个悠远的曲巷深处传来悠长的叫卖声——“黑芝麻糊”,然后唤起对儿时的回忆:一个身着清代服饰的儿童在街头忘情地吃着黑芝麻糊,吃完后,面带微笑的老板娘又给孩子舀了一碗并充满怜爱地摸摸孩子的头。整个温馨的气氛.唤起了人们内心对儿时的怀旧情结。虽然这是则商业广告.但移情作用却使观众沉浸在温暖的画面中久久不愿醒来。如此一来,消费者便无意中记住了这则广告中所推销的商品,使广告的目的得以实现。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产品,非要有很好的情感因素不可,不然它就像被黑暗吞噬的船只。再如孔府家酒系列广告中的经典广告语“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勾起了多少中华儿女对家的想念,同时也升华了产品的内涵,促进了产品的销售。负面作用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利弊之分.影视广告中的“情感因素”也是如此,一般美好的情感广告通常是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坏的情感让人看了不舒服甚至是反感,一个广告可以成功地捧红一个品牌,也可以轻易地毁掉一个品牌,在广告史上很多影视广告就因为“情感”的问题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所以,在情感尺度的把握上一定要掌握分寸,在进行影视广告设计运用情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影视广告中。要弄清楚卖点,把情感和产品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要只为追求优美的广告而忽视了所要推出的产品,要避免广告的纯艺术化,因为广告还要承载着对产品促进销售的任务和指导消费的重要任务。

2.情感广告中的产品一定要和广告中注入的情感因素相匹配,拿东说西,必定会使广告效果适得其反。

3.把握情感尺度,情感不宜媚俗。情感需要大胆想象,但也需要小心表现,不宜媚俗,应使广告具有一定的品位。有时稍不注意,就会将高雅扭曲为庸俗,产生污染生活的副作用,令}肖费者厌恶或使消费者变得猥琐粗俗。

4.入乡随俗、入境问禁不得不让影视广告又多了一条束缚。由于生存环境和信仰的不同,各民族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民约。在进行影视广告创意时一定要避免文化冲突,不然,做出的广告不仅祸害了广告主,也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美国骆驼牌香烟的一则广告就是一个例子,画面是烟民在镜头前高跷二郎腿,皮鞋底赫然洞穿,广告语是“我宁愿为骆驼行一里路”,在西方国家颇有影响;而这则广告一做到泰国就出了问题,美国人本想适应当地风俗加点泰国情调,就选泰国最著名的佛庙做背景,让“骆驼人”穿着见底鞋悠然吸烟,谁知道在泰国的风俗里,脚底乃污秽之处,决不可在人前如此高跷,更何况是佛庙至尊圣地.高跷洞穿之鞋简直是大逆不道,这则广告严重地损害了泰国人的信仰。因此,在广告中运用情感因素时要认真调查研究,做到有的而发,不要使情感因素在广告中产生负面作用。

情感作用范文篇5

关键词:文艺创作、审美感受、情感作用

大自然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艺术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精神意识的反映,因而艺术的本源在于社会实践的客观存在,并且一切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都存在潜意识的情感作用。人们常说泰山的巍峨壮美、华山的险峻峭拔,鄂尔多斯草原的辽阔无边、庐山的奇秀、西子湖畔的浓装淡抹等等,这些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自然界之崇高美,幽雅美,都是人们情感参与下对自然事物的感受、认知的结果。因此,情感在文艺创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了。

一、情感的丰富性是蕴孕艺术灵感的前提

自然万物是美的,但美的发现需要审美者具备情感的丰富性。有了丰富的情感,就可以运用神奇的想象力纵横驰骋,天马行空,创造出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的“自然”形象(意象)。没有丰富的情感参与,即使我们登临雄伟壮美的泰山之巅,沐浴在绮丽柔美的西子湖畔之怀,搏浪于滔滔的长江之中,又怎会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的艺术感受和认知呢?李白与朋友汪伦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当汪伦在桃花潭处为他踏歌送别时,李白满怀内心的感动即兴吟咏“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深款款,触景而发,直抒胸臆。

“诗以言志”、“诗缘情而绮靡”说最能反映我国古代诗学理论强调创作的情感作用。被誉为中国文学起源的《诗经》的国风和大小雅等诗篇,就是古代抒情文学的典范。“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刘协《文心雕龙。情采》)

这些说明,文艺创作的前提首先就是创作者(主体)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艺术灵感就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蕴孕并且最终产生。

二、情感的倾注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人们对大自然美的感受、认知的过程,就是对自然的审美鉴赏过程。通过这种审美鉴赏的思维活动,主观上要求把自己的情感认知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心理诉求,即艺术创作欲望。这种创作欲望的强烈与否,与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主观上对事物的情感淡薄,就无法对事物激引起审美鉴赏兴趣,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创作意念。只有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地使得主观上对事物倾注情感并达到一定的感受认知水平,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艺术家审美思维与科学家抽象思维的不同在于它的思维活动全靠情感作催动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使得其作品生动且感人。著名的罗马诗人名言——“愤怒出诗人”正恰是一个经典例子。“愤怒出诗人,愤怒在描写这些弊病或者在抨击那些替统治阶级否认或美化这些弊病的和谐派的时候,是完全恰当的。”(恩格思《反杜林论》)

其实,诗人愤怒的原因在于主观上情感的专注。由于情感的专注,使思维主体往往处于如痴如醉的“迷狂”状态。这种情感的高度集中,使得思维主体对客观意象的感受认识如同被阻塞高涨的江河水一样最终在“灵感”的突破口下非泻不可——完成创作。郭沫若在创作《凤凰涅槃》时就是如此:“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就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了那诗的前半-----犹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的写-----”(《我的作诗经过》)。

古代有关郊寒瘦岛的创作典故如“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虽说的是炼字炼句的例子,也足以说明强烈的创作欲望是在情感的倾注中激奋起来的内心情绪体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协《文心雕龙。神思》)。人们只有对事物对象倾注饱满的情感,才会激发强烈的内心冲动——创作欲望。

三、情感的审美主观性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面对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人们又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以“艺术”的形式来再现和表现客观社会存在呢?这就需要创作主体对客观存在即社会生活进行情感的系列思维活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竹》创作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在《题画竹》中阐述了画竹的全部过程: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眼中之竹——审美感受;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

在上述的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当然是最重要的核心环节(阶段),但它是建立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审美感受的初始化阶段,自然万物始终还是原始状态的自然现象和景观,与人类的精神意识活动没有任何的联系,因而也就不存在反映和再现现实的“艺术”问题,更谈不上进入创作过程。因此,只有在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通过情感的主观感受,即主观上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直感、直觉,当然这其中自然地凝聚了人们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实践经验,才能催动创作进入艺术构思的阶段,促进并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情感的审美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改造。面对着客观存在的物象,由于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不同,创作主体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进行物象组合,最后酝酿催化为“其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的艺术构思。

四、情感的独特体悟实现艺术创作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

千人百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或说心理性格。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精明泼辣,工于心计;薛宝钗的虚伪、世故;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史湘云的凄怨等。人们心理性格的不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自然也就不相类同。诚如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可看作因情感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吧。

王国维曾把艺术创作的最高意境称之为“境界”,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物我相融,浑然一体,就是艺术创作的极致效果——“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人们对审美对象有着独特的情感体悟,才能创作出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苏轼对杨花有着特别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他眼中的杨花既不是自然物的杨花,也不同于挚友章质夫的杨花观念:“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这是因为坡公融进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而创作出无我之境。

情感作用范文篇6

关键词:文艺创作、审美感受、情感作用

大自然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艺术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精神意识的反映,因而艺术的本源在于社会实践的客观存在,并且一切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都存在潜意识的情感作用。人们常说泰山的巍峨壮美、华山的险峻峭拔,鄂尔多斯草原的辽阔无边、庐山的奇秀、西子湖畔的浓装淡抹等等,这些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自然界之崇高美,幽雅美,都是人们情感参与下对自然事物的感受、认知的结果。因此,情感在文艺创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了。

一、情感的丰富性是蕴孕艺术灵感的前提

自然万物是美的,但美的发现需要审美者具备情感的丰富性。有了丰富的情感,就可以运用神奇的想象力纵横驰骋,天马行空,创造出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的“自然”形象(意象)。没有丰富的情感参与,即使我们登临雄伟壮美的泰山之巅,沐浴在绮丽柔美的西子湖畔之怀,搏浪于滔滔的长江之中,又怎会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的艺术感受和认知呢?李白与朋友汪伦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当汪伦在桃花潭处为他踏歌送别时,李白满怀内心的感动即兴吟咏“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深款款,触景而发,直抒胸臆。

“诗以言志”、“诗缘情而绮靡”说最能反映我国古代诗学理论强调创作的情感作用。被誉为中国文学起源的《诗经》的国风和大小雅等诗篇,就是古代抒情文学的典范。“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刘协《文心雕龙。情采》)

这些说明,文艺创作的前提首先就是创作者(主体)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艺术灵感就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蕴孕并且最终产生。

二、情感的倾注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人们对大自然美的感受、认知的过程,就是对自然的审美鉴赏过程。通过这种审美鉴赏的思维活动,主观上要求把自己的情感认知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心理诉求,即艺术创作欲望。这种创作欲望的强烈与否,与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主观上对事物的情感淡薄,就无法对事物激引起审美鉴赏兴趣,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创作意念。只有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地使得主观上对事物倾注情感并达到一定的感受认知水平,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艺术家审美思维与科学家抽象思维的不同在于它的思维活动全靠情感作催动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使得其作品生动且感人。著名的罗马诗人名言——“愤怒出诗人”正恰是一个经典例子。“愤怒出诗人,愤怒在描写这些弊病或者在抨击那些替统治阶级否认或美化这些弊病的和谐派的时候,是完全恰当的。”(恩格思《反杜林论》)

其实,诗人愤怒的原因在于主观上情感的专注。由于情感的专注,使思维主体往往处于如痴如醉的“迷狂”状态。这种情感的高度集中,使得思维主体对客观意象的感受认识如同被阻塞高涨的江河水一样最终在“灵感”的突破口下非泻不可——完成创作。郭沫若在创作《凤凰涅槃》时就是如此:“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就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了那诗的前半-----犹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的写-----”(《我的作诗经过》)。

古代有关郊寒瘦岛的创作典故如“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虽说的是炼字炼句的例子,也足以说明强烈的创作欲望是在情感的倾注中激奋起来的内心情绪体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协《文心雕龙。神思》)。人们只有对事物对象倾注饱满的情感,才会激发强烈的内心冲动——创作欲望。

三、情感的审美主观性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面对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人们又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以“艺术”的形式来再现和表现客观社会存在呢?这就需要创作主体对客观存在即社会生活进行情感的系列思维活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竹》创作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在《题画竹》中阐述了画竹的全部过程: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眼中之竹——审美感受;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

在上述的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当然是最重要的核心环节(阶段),但它是建立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审美感受的初始化阶段,自然万物始终还是原始状态的自然现象和景观,与人类的精神意识活动没有任何的联系,因而也就不存在反映和再现现实的“艺术”问题,更谈不上进入创作过程。因此,只有在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通过情感的主观感受,即主观上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直感、直觉,当然这其中自然地凝聚了人们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实践经验,才能催动创作进入艺术构思的阶段,促进并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情感的审美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改造。面对着客观存在的物象,由于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不同,创作主体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进行物象组合,最后酝酿催化为“其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的艺术构思。

四、情感的独特体悟实现艺术创作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

千人百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或说心理性格。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精明泼辣,工于心计;薛宝钗的虚伪、世故;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史湘云的凄怨等。人们心理性格的不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自然也就不相类同。诚如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可看作因情感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吧。

王国维曾把艺术创作的最高意境称之为“境界”,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物我相融,浑然一体,就是艺术创作的极致效果——“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人们对审美对象有着独特的情感体悟,才能创作出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苏轼对杨花有着特别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他眼中的杨花既不是自然物的杨花,也不同于挚友章质夫的杨花观念:“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这是因为坡公融进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而创作出无我之境。

情感作用范文篇7

【关键词】情感表达;音乐艺术表演;作用与提升

情感表达是人们通过体验客观世界而产生的思想感受和心理反应。作为人类情感外部表现的重要形式,任何艺术表演都离不开真诚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创造性的想象力。音乐艺术表演是表演者通过个人的艺术表演和角色扮演,将自身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和其中的丰富情感呈现给观赏者的一种艺术形式。丰富的情感表达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一位优秀的音乐艺术表演者,除了扮演好自身的表演角色之外,更需要将自身情感和创造性想象进行紧密结合,诠释和深化音乐艺术表演中的内涵,以达到烘托舞台氛围,让观赏者难忘的艺术效果。

一、丰富的情感表达对音乐艺术表演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表演质量和水平。音乐艺术表演是人们进行思想感情抒发的重要表现形式,表演者通过一系列声音、节奏和动作表达作品或是自身的某种深刻情感,从而加深表演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丰富的情感表达是音乐艺术表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融入情感的表演才能为观众展现音乐艺术作品的重要意境。同时,表演者在音乐艺术表演中将旋律、动作和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才能使得表演的艺术性得到完美展现,如果表演中忽视了丰富的情感表达而只重视自身表演的难度和技巧,就会导致表演缺乏新意和感染力;反之,丰富的情感支持和传递是音乐艺术表演成败的关键点,若表演者能侧重于表达角色的丰富情感内涵,再加上高超的表演技巧作为辅助,就能使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结合,其艺术表演也能更好地反映生活和真实情感。(二)突出表演主题,增强表演感染力。音乐艺术表演作品往往都有特定的主题,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反映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活,表演者需要在表演过程中使艺术主题得以充分展现,这就要求其在艺术表演中充分融入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情。前期的艺术表演编排工作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表达,将丰富的情感用音乐艺术的形式表演出来,并贯穿到表演的其他环节中,这样更能在实际的艺术表演中突出作品主题,加深观众对表演作品的认识和了解。对于音乐艺术表演的情感表达,表演者不仅要具备超群的表演技巧,更要注重在编排过程中对作品内涵和情感不断进行挖掘和探索。只有充分理解表演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情感,才能发挥出艺术表演的表现力,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三)有助于加强表演者的艺术素养,更好地展示表演的艺术性。音乐艺术表演的重心在于情感表达,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够充分体现表演者的艺术素养。表演者在音乐艺术表演中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动作变化和声乐展示,塑造出富有舞台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如果表演者在现场表演中没有进行确切到位的情感表达,观众就无法直接体会到艺术表演的情感和艺术层次,从而导致表演缺乏生机活力。在观看音乐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观众能够直观地欣赏到表演者的动作和声音,但无法观察到作品体现的情感和内涵,因此,丰富的情感表达在音乐艺术表演中起着关键作用,表演者只有在艺术表演中将艺术功底和情感表达共同展现,塑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和表演意境,才能向所有观赏者展示出最完美的艺术表演形式。另外,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表演所展示的情感区别较大,专业的表演者要了解如何培养情感、如何表达情感以及在什么时机将情感投入艺术表演中,从而才能塑造鲜明的艺术表演形象,使表演不仅具有象征性和抒情性,还能赋予其更多艺术性和艺术美感。

二、丰富音乐艺术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对音乐艺术表演背景知识的研究。任何的音乐艺术表演都是由音乐加上肢体语言共同组成的独立表演,在进行表演之前,表演者必须对音乐资料、语言动作甚至其中的情感内容进行充分的剖析研究,从而在熟悉音乐背景和动作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情感共鸣,以更好地在表演中展现其中的思想内容。对于音乐资料的分析,不能仅限于纯粹的音乐形式结构分析,而且要结合其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研究。由于每一位表演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表达有所不同,对于音乐艺术表演的诠释也一定有所不同。只有充分了解表演作品所要反映的角色特点、风俗习惯和思想感情,了解音乐的文化、特色和种类,同时将同一题材的不同表演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在表演中融入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欣赏以加强艺术感染,才能更好地诠释艺术表演中的丰富情感表达,并加深对表演主题的体会。此外,音乐艺术表演是音乐、动作和情感三者相互作用的艺术表演形式,要想成功诠释一部表演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者自身对艺术表演作品的感情理解才能做到在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自然流露和丰富展现。(二)在合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造,带入表演者。艺术个性丰富的情感表达是音乐艺术表演的最终目的,但不同表演者对同一件作品有着不同诠释,甚至同一位表演者在不同表演中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这样产生的差异称之为表演艺术个性,会随着个体的意向性活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艺术表演中,要想准确传递作品的情感,表演者必须先进行一度创造,即对音乐作品认真研究并正确理解,充分把握其感情基调且深入领会其承载的情感内涵;再者,音乐艺术表演要求表演者在正确解读作品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调动与作品相关的表演者个人情感积累,根据音乐艺术表达需要表现出理智但不失丰富的情感,通过艺术再造的形式将情感与创造性思维结合,塑造出真正个性鲜明且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从而使音乐艺术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也使情感表达更能凸显作品的魅力。(三)有效把握音乐节奏,根据不同作品风格融入自身真实情感。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是情感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音乐艺术表演中的情感表达,要求表演者善于调动自身的情感,进行一种可能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并将此传达给观赏者。在表演中通过听觉不断激发表演者的情感,为其演出营造符合作品风格的特殊意境,音乐表达节奏的强弱缓急及配合其出现的各类肢体动作,需要表演者在编排到正式表演的过程中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把控和利用,使音乐节奏与自身要表达的情感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这样更能丰富音乐艺术表演的情感意境,也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接着,针对不同的音乐艺术作品风格,表演者要做好把控工作。对于情感起伏较低且涉及艺术表演技巧较少的作品,表演者要注意避免情感的过分表达,做好情感细节部分的把控,以免为观众带来浮夸的观赏感受;而对于较为复杂且情感表达更多的表演作品,表演者在表演之前必须深入探究作品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预先营造情感氛围,随后在排演中不断完善情感、音乐与动作的结合表现,达到情感与形象双统一,从而增加音乐艺术表演中情感表达的丰富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情感表达在音乐艺术表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丰富的情感表达是一种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艺术,需要表演者不断加强对作品乃至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并在表演中充分融入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音乐艺术表演者的专业素质和表演质量,更能帮助其深入了解表演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丰富其中的情感内涵,进而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情感作用范文篇8

1.1对情感进行积极调节的作用

中学的体育教学目的性很强,其过程也是非常具有实践性意义的,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积极情感会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对各种阻力一一克服,达到教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若老师没想办法给学生们带来智力振奋与高昂情绪的心理状态,就开始着急的传授知识,那所传授的这种知识只可能使学生表现出淡然态度,假如脑力劳动包含不了情感就会产生疲倦。

1.2情感有传递信息作用

情感能引发中断或终止信息传递。在体育教学的过程里,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则是教学的主体,其中包括特殊意义的神态、动作、表情、语调,这形成了能让人内心表达的一种信号,能用来传递信息,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比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运用合适的表情对学生表示赞许、激励、信任、期望或者批评的信息,使学生们慢慢明白,将学生们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激励他们发奋向上、敢于拼搏、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一些积极的情感,例如学习状态积极、自信心比较强、学习动机良好,这些都可以对信息加工提供帮助;而一些消极的情感,例如学习动机、兴趣比较缺乏及自卑等,会使信息的加工受到阻碍甚至停止。情感还可以引发选择性的加工,即选择加工的方式和区域。

1.3对问题的解决和决策起到影响作用

构成稳定人格以及独特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气质、爱好、性格、意志、情感等,其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的就是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主动有效,完善学生的人格就必须让情感跟其他的心理因素相互渗透,发挥其积极作用。经过研究教学论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学生自身以及教学环境的情感因素。

1.4情感对创新的影响作用

体育教学的过程不应该成为一种重复性的活动,而是需要进行不断创新,需要学生们把对教学主体的意志、情感、认识等一些心理因素加入到其中。积极情感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始终处在一种主动积极状态,思维活跃、精神自由、观念更新、思想解放,将常规大胆地突破,爆发出学生们的潜质和创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独特视角,而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2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2.1情感和知识互动,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既是组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也是施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既要用情感来带动知识的学习,又要用知识来促进情感的发展,让这两方面进行和谐地互动,充分将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将这两者整体的效能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将体育教学所产生的情感结果和认知结果得以实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应该把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情感教育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渗透和发展。

2.2追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宽容、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

激发和应用对学生产生积极效果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以及原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逐步培养起他们的情感素质和健全的人格,通过情感的教育使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发展和师生共同参与得以实现,作为教师要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起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因素进行关注,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建构主义的思想认为:学生要想对所学的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就必须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推导和验证新的知识。体验是一种心智的活动,同时也是进行所有心智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体验过程看作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为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发展。不仅要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行关注,也要注重关注学生是否体验了这个过程。

2.3对课堂教学上的公平公正的评价要进一步重视

体育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其中全面具有两方面的意义:(1)指所要求的各方面素质都要得到提升,不可以有厚此薄彼的现象出现。(2)指要求全部的学生都能达到教育的所有阶段要到的标准。教师要想让全部的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很好提升,那就坚决要做到心中有一杆称,对所有学生全部一视同仁,处理所有事情要公平、公正,较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来说,好的教师都要具备公平公正的态度,假如学生不喜欢老师,那会导致双方很难继续沟通。

2.4教师应该主动挖掘教学中存在的情感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使学生们的情感、认知、精神、身体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列举我国的奥运健儿在运动场上努力拼搏、为国争光时,运用称赞的话语和饱满的激情,会使学生们产生仰慕和向往的情感体验。

2.5实施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抗摔打能力

体育活动过程中,挫折、失败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在实际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在学生遇到挫折与失败的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并为学生们分析为什么会遇到挫折与失败,要运用降低难度来克服障碍直到完成动作的模式,让学生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得到增加。

3结语

情感作用范文篇9

关键词:情感态度数学学习转化作用共鸣作用激励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学生之所以信任老师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教师的为人处事能力?非也,其实能走进学生心理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欣赏之情、信任之情,激励之情。可见能正确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会造就了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性格良好发展,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精神的形成,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情感态度

新课标对于情感态度的定义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情感态度的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的特点是:1.情感态度既是教学活动的手段和途径,又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2.新课标中情感态度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倾向(动机和兴趣)等多方面的内容,超越了人们通常对于情感所理解的范畴。3.情感态度目标不像其他教学目标那样可以分割成明确的教学单元,它们之间互相渗透,同时与其他课程目标也存在交叉的情况。因而,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4.情感态度目标的内容决定了其结果很难直接显现出来,因而很难通过对情感态度进行明确的考核来检验其教学效果。

对于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最终目的,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二、影响学生情感态度的现状分析

影响情感态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其中最大因素是自身因素,其次是家庭因素,另外学校,朋友,社会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自身主观意识的错位

从学生学习情感测试以及平时对学生的调查与了解中,我发现学生的厌学心理比较强烈,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目前,社会竞争激烈,学生的学习任务重,作业量大,学习科目多,考试频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动脑,动手,动口,这是需要一定的心智努力才能完成的认识活动,这样的活动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学生的精神压力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

2、大多数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还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师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在学习上有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在家里得不到轻松,在学校又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压抑,内心容易产生厌恶感。

3、部分学生本身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求知欲望,不爱学习,不求上进,整天在学校混日子。

4、有的学生虽然有学好的愿望,但本身不会学习,不懂得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由于自己贪玩,自控力差,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又不肯钻研,于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前途丧失信心,干脆不学了,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态度。

(二)、“择友”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困扰

中学生在交友方面,有的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15.3%的同学认为朋友在学习上对自己的影响较大,14.4%的学生认为我能学好东西,都是因为交了几个好朋友,大家志趣相投,互相鼓励,30.5%的学生觉得在课外学习时我喜欢跟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助,37.3%的同学认为在学习上有困难找要好的同学商量,另外也有同学之间相互讽刺,挖苦的。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交往的关系,对待朋友应当真诚。

(三)、学校学习环境、教学环节相对滞后

有学习环境的原因: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上达不到教师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失望,气愤,焦躁等情绪反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笨,缺乏能力。结果造成有的学生的自卑心理;同时也有教学的原因:教学的内容是否生动有趣,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教学中是否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等等。

(四)、复杂的家庭境况造成的负面影响

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1、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员工下岗,于是有的在家“修长城”,“打牌”,有的钓鱼,学生无形中耳濡目染受到影响。

2、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子女的学习顾不上;有的家长则采取简单粗暴地一骂二打三训斥的方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有的家长干脆放任自流。

3、还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好学坏全靠学校。家长溺爱孩子,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致使孩子任性。

4、有的家长思想守旧,非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认为读书无用,反而还经常在孩子面前宣传“生意经”,分散孩子学习的注意力。

5、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离异,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法安心学习。4.2%的学生认为家庭不和谐,父母吵架影响自己学习。

6、有的家长在家过分关心孩子,显得比较唠叨,引起孩子内心极大的不满。

7、有的家长出外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没有长辈的管教,致使这些学生学习不自觉,养成对上课的随意性(要来就来,不来就拉倒),从而造成学无所成。

(五)、社会出现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影响较大。他们认为来学校就是为了混张文凭,给父母一个“交代”,社会上有些不良青年偶尔在学校周围骚扰,与他们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一些学生经常沉迷于网吧,网上的游戏,黄色影片,镜头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也冲击着学生的头脑。他们认为即使辛辛苦苦读书考上大学,毕业后也很难找到工作,干脆学多少算多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成长。

三、情感态度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了情感态度可怕、消极的一面,但事物总是这样的,是相对立的,如果我们克服了不利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和发展有利的一面,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因为它具有以下的作用:

1.情感态度的转化作用

有关研究显示: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为22%,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为59%。毫无疑问,情感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内容逻辑性强,情感色彩较淡,但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布卢姆的《教育评价》一书指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1/4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在我们的教学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后称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行为习惯都是相对不规范的、不合群的,并且由于这些后进生的存在,对于班级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隐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对于教师来说改变后进生的不良习惯是势在必行的大事,那么用什么方法才是最理想的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情感教育最起作用,但这情感需要长时间的投资,不可能一次、两次就可以解决的。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习惯养成是从小开始的,后进生也如此,那么如何改变呢?举一个例子说明:因为我是接手别的教师当班主任,部分教师和较多的学生都说这个班是一个乱班,而且差生特多,特别是“四大金刚”(姑且这么称呼)更是无法无天,让老师上不了课。我一听这么说,倒想看看这些学生到底差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真的无可救药了。于是就着手准备好上第一节课内容,因为根据经验我想是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出问题,所以想先从情感教育入手。第一节课的开场白是先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给他们5分钟,这张纸由他们自己分配使用,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时间到一看,同学有的作画、折纸飞机、写字、作诗等等,而“四大金刚”一张纸干干净净,一字也没有,于是我就拿起他们的纸说:同学们,我对你们的了解就像这张白纸,一无所有,我也不会因为哪个同学或或老师的话影响我对你们的公正的评价,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来了解你们(同时我用肯定和鼓励的目光注视着“四大金刚”)。接着,我用打火机把这张纸烧掉说:“同学们,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就像这张纸一样,灰飞烟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信心来重筑我们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后来,我又给学生讲了“驴子自救”和“蜗牛和雄鹰”的故事,目的用来鼓励和提震学生的自信心。没想到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过去,课堂纪律也出奇的好,下课后马上有同学小声议论这节课上得真有意思。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接着我就开始对个别学生进行有计划性的教育,用我对学生的真爱,用我的真情实感,用我对他们不断的鼓励和鞭策,让他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能是在我的感化之下,在同学的互相督促和齐心协力之下,经过一学年之后,现在这个班级已经焕然一新,“四大金刚”在我的耐心教育和辅导之下,也已步入正轨了。由此我深有感触,情感可溶化坚磐之石,可使浪子回头,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见,情感态度的教育转化作用不可忽视。

2.情感态度的共鸣作用

有的情感,只能用心去感受。有的情感。只能用心去储藏。而有一种情感则是要用两颗心的共鸣才能达到振颤。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环境,产生教与学的共鸣,使学生被这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无论从教师自身来看,还是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趋于稳定。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人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恶性循环。只有教师带着积极的情感来上每节课,用积极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而要作一个“快乐教师”,以快乐感染学生,只有快乐教师才能实施快乐教学,能使学生情绪舒畅,心理稳定,引起共鸣,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

3.情感态度的激励作用

新课程提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充满真情的赞扬和鼓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真实的情感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课堂是师生活动、交流的重要场所,恰当的利用好激励语言,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建立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的激励有两种形式:语言激励和形体激励。在运用语言激励时,语言要丰富多彩,并要充满感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赞扬和鼓励。比如对表现好的学生赞扬道:“好”、“真好”、“真棒”、“你真行”、“了不起”、“你的想法真独特”、“你的想法连老师都没想到”、等等。对于表现不出色的学生鼓励道:“你的回答不太准确,但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回答准确”、“这次不正确不要紧,只要你努力,后面有的是机会”等等。在运用以上激励时,切忌语言单调和面部无表情。教师的激励除了有声语言外,同时配以适当的形体语言会起到更好的作用。如: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鼓掌、抚摸头顶、拍拍肩头等。例如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出一道题,我面带惊喜并竖起大拇指说:“你真行!”或者一边抚摸他的头顶一边微笑着说:“你真了不起!”或者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真棒”。从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感到,学生更渴望老师的爱抚,我们随意的一个抚摸,对于我们真可谓是举手之劳,也许过后便忘,但对学生来说也许会终生记着。

除了课堂中直接的激励,作业评语也是发挥激励作用的很好途径。有时这种间接的激励会比直接激励发挥更好的作用,因为这是学生、老师单独的一种交流。学生看作业评语时,独自享受称赞的滋味会更加幸福。比如“你很努力,成绩也明显提高,加油!”、“你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老师佩服!”、“你聪颖的天资加上你的勤奋,你将会成为一位数学家!”等等。有时对于学生作业中非凡的表现直接写上称赞语,用箭头批示过去,如:棒极了→或好极了→.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比如我们班学生犯了错,我总是先说他身上的优点,再指出他身上的缺点和错误,最后激励道:“我相信你会吸取教训的”、“我相信你会和同学更好的相处”、“我相信你是个好孩子”、“老师相信你能行”、“下次会更好”等等。把希望的话语改成对孩子信任的一种预支。

总之,让我们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孩子的一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批评,用春风般的语言去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田,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去激励孩子,让激励伴随着孩子成长!

四、重视积极的情感态度意义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作为理科中的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数学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和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那种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养成的数学教育,甚至以损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代价的数学教育,绝对不是成功的数学教育。反过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又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本身的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

情感又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凡是符合人的需要或能满足人的某些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们积极的情感,包括兴趣、动机、自尊、自信、愉快或惊喜等心理状态。积极的情感对数学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如: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此相反,不符合或妨碍人们某些需要满足的事物就会引起消极的情感,包括焦虑、抑制、害怕、愤怒、胆怯、沮丧、厌恶等。在数学学习中,消极情感是不利学生潜力的发挥的,如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考试过分焦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积极的情感,是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有利于调整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品质,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增进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而影响学习的消极情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

总而言之,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成功者,胜利者,人人都有好胜心。因而作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更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利用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情感作用范文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因素情感的感染情景

随着英语语言教学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的目标不再是仅仅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是出现了教学目标交际化。以语言为工具,以人为本在交际化目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具备必要的语言技能是必然的,也是重要的,因为教师是英语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然而,“知其然(know),做其然(does)”。更重要的是做其然,即教师本人的身教。再者,纵观当今西方理论有关研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实现,重视人的情感及对他人的接受,关心和尊重。人本主义体现在教学思想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和感情型师生关系的教育主张。其次是克拉申的监控理论。监控理论中提出了有效习得语言的关键在于降低情感过滤程度的问题,即提高动机水平,增强自信心,消除焦虑,让学生处在积极的情感状态。第三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说。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对抱负水平,期望水平,对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及学习有关的情感态度都有影响。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往往信心十足,情绪饱满,在学习上敢于正视困难,愿意加倍付出努力,直到达到目的。而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则相反。这三大理论虽属不同领域但都从同一角度论述了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个人价值,个人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又能正确运用积极情感因素,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发生愉快的变化。

一.情感的潜移默化

列宁说:“人类在探索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年轻的俞老师是位英语教师,她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她的严厉和否定在学生背书时表露无遗。

“Whycouldn’tyourecitethetextwell?”“ebackagain.”“Toobad.”等等表现出她的消极情感,吓得学生“怕进英语教师的办公室,站在她面前,两腿直打哆嗦,嗓音颤抖”。这是学生们在写给语文老师周记中的情感流露。可见,人的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不仅在课堂里,而且包括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由此,教师对学生了解较深,影响较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仪表态度、待人接物和工作、生活作风提出严格的要求。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去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耳濡目染,进而达到积极情感的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为:

1.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获得学生认可、尊重的先决条件。在工作中,教师应该任劳任怨,认真教学;在休息时间,不计报酬,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辅导。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发音准确与否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教师利用每个中午的休息时间,口对口、面对面,一遍又一遍地精心辅导,这是解决语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学生食堂里,教师利用中饭空余时间,利用实际语境,实地操练,教学生说简单的餐厅英语,如Whatareyoueating?I’meatingmeat/tomatoes.How’sthefood?It’sgood/delicious.等。在校园里,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不厌其烦地纠正错误。这样,反复操练,不断重现,学生的语音越来越准确了,语调越来越地道了,同时,又巩固了书本知识,更有意义的是把书本知识变活了。这是把英语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变成实际本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带着有趣感激的心情学习,效果自然显著。

2.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在课堂里,我发现有位学生有时情绪激昂,有问必答,而且非常主动,但有时又沉默寡言,好象整个英语课和他毫不相干。通过个别谈话和检查他的预习作业,发现他爱发言之日必定是他预习较好之时。反之则根本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到位,所以对老师同学所讨论的内容,他无法介入,表现沉重和默然。抓住这点,通过倾听其本人说法及动之以情的几次谈话,他的学习态度大有好转,完成或基本完成预习作业,上课一直非常活跃。这次在班级演讲比赛中,居然夺得一等奖,进步之快,令人欣慰鼓舞。

3.不断充电,提高自我。

孔子曾明确要求教师具备两种品质:一是“学而不厌”,一是“诲认不倦”。教师的知识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能为人师,必有其过人之处。在大学里获得的理论知识,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提高。这里不仅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技巧的提高,更是因为时代的发展,教师原来拥有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与时代相合拍,如互联网,多媒体,办公现代化手段在英语课堂里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仅是本学科所涉及的,还应该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内容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输入就会有更好的输出,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旁通相关学科知识,就能加强英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把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教育规律,就要进行科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增强教学效果,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而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卢梭曾经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这样,教师以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就会亲近,喜欢甚至模仿,崇拜,进而喜欢他的课,认可并接受优秀的形象,“爱屋及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情感教育的课堂设计

1.以情育情

一位英语教师的教学如何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是与情感因素紧密相联系的。试想,在课堂里,教师如果板着脸,一副严肃的神态已经使学生怕你三分,情感交流就无法进行。反之,教师自己情绪饱满,,精神焕发地进入课堂,在课堂内始终面带微笑,学生们就会觉得亲切,受到感染,积极的情感随之产生。因此,借助于上课前几分钟的warmingupactivities至关重要。通常对于初中低段的学生,教师以热情、和蔼的相关问候句开始,进而回答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内容。如Howareyoufeelingtoday?Howareyou?What’sthedatetoday?What’stheweatherliketoday?What’sup?等等。同时穿插儿歌小诗的学唱背诵等。而初中高段学生通常可采用一些谜语、国内外新闻、笑话、校园文化、逸事趣闻等比较有深度的内容。这样,教师的饱满积极的情感通过以上媒介,手段,构成了一个弥漫积极情感色彩的场景,感染了学生,创设了一种优美、平静、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渲染铺垫了英语学习的气氛。置身于这样一个情景之中,学生们就会愉快地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课文学习。可见,教师是英语课堂内情感的活化剂。

2.以景生情

在英语教学中,大量运用实物、教具、图片、幻灯、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置身于直观生动形象的情景里,经常为英语教学所采用。一来是直观的内容容易被学生理解,二来是学生由景生情,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进而生成与景相符的语言内容。在学生学到mountain这个词时,老师采用了一系列美丽山川的图片投影。最高的喜马拉雅山,伟岸的泰山,秀美的黄山等等。学生们很快就感觉到了mountain这个词。他们用Himalayasarebeautifulandhigh.Wehavesomanybeautifulmountainsinourcountry.IwanttogotoMountTaibecauseit’sveryfamous.等句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山的雄伟,巍峨已经刻画在他们心中,从而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学生不仅很自然地学会了英语,同时也激起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公务员之家:

3.以言激情

情感的调动不仅可以靠直观的教学形式,还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来实现。教师利用课文这个载体,捕捉相关的语言信息,通过描述或提示,学生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相关的情景。这个方法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特别是在句型模仿及整段仿说中。对此,教师应该:

(1)努力寻求与创造被学生所熟悉的相关语言场景,教师通过明示或暗示,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机会表现自己。

(2)引导学生构造情景,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地探求知识。

哪怕有些学生的思想游离了主题,也不必指正,因为在一定的情感驱使下的语言、表达正好达到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4.以行传情

教师在授课中注意身体语言的运用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表示认可的点头、鼓励性的微笑、肯定的手势等。同时在课堂内的适当走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他们解决个别词或词组问题,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以上这些都能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们会认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老师的注意及尊重。当然,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充分调动班级活力,同伴之间通过了解对方而相互认同和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培养英语学习积极分子,经常在班级里表扬他们,朗读他们的优秀作文,把他们的佳作张贴,推荐给英语刊物。同时,鼓励大家交流学习方法。榜样人物的力量是无穷的,对责任心强,功课好,又肯帮人的学生榜样,学生会有跟随,模仿的倾向。特别是当老师给了一个词组或句式的例句,要求学生练习时,榜样同学的作用就会很大。随着示范,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情感交流也加强了。

三.情感的课外延伸

学语言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靠细水长流。所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得靠教师不断督促,鼓励和指导。那么,反复地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辅导是师生间进行情感联络的好方法。其次,作业中的积极的情感性的评语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Welldone!Goodjob!Youaremakingprogress.You’llbealotbetterifyouaremorecarefulwithyourspellingwork.等。科学研究表明,积极愉快的情感能够提高人的意志水平。在大型英语活动中对演员们精心辅导将会进一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如对语言内容的修改,对字词句的润色,对语音语调的定位,对表演技巧的指点等都能使学生相信:老师总是将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与他们的语言学习连在一起,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语言学习与交流的和谐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这种充满情感的激励、唤醒、鼓舞,对于每一个教师,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非凡的意义。对学生是十分需要的。那么,让我们努力,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好英语,在充满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成长,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能说会道,能听会写,具有高智力高情感的人才吧!

主要参考书目:

1.舒达,蒋长好《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施光明《学校德育新探》知识出版社1999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0

5.施光明《心理学札记》知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