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乐趣十篇

时间:2023-03-20 22:46:21

沟通的乐趣

沟通的乐趣篇1

关键词:人际沟通;声乐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28-01

一、人际沟通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学业沟通是以教材和专业知识为载体,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沟通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际沟通则是除学业沟通和价值沟通以外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及课外活动中的交流。声乐教学中的人际沟通,则主要指师生之间关于歌唱的情感及心理方面的交流。目前,许多声乐教师片面注重完成教学任务,把尽可能多地讲授声乐技能技巧作为教学目标,以学业沟通为其教学全部内容,忽略了声乐教学的人际沟通。然而,人际沟通是声乐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韩愈说,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对声乐教学而言,“解惑”不只局限于歌唱中如何发声、用气息等学业解惑,还包括歌唱者情感、个性心理等方面的解惑,而这些则需要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人际沟通。良好的人际沟通有助于推进声乐教学进程,如果一个声乐教师只管教授技能而对学生的感受不闻不问,那么这种“远距离”的师生关系是不利于声乐教学的。一个成功的教师会注重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并以其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歌唱态度和歌唱观念,激发学生音乐潜能和歌唱创新意识,因此,正确积极的人际沟通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声乐教学中人际沟通双方的地位

教学活动中人际沟通的主体为教师与学生,很多教学阻隔现象都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同样,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如果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就可能导致学生丧失歌唱的兴趣,出现“被迫妥协”的歌唱状态,甚至敷衍反感而放弃学习。

良好的人际沟通首先要把握好沟通双方的地位。在声乐这个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方,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发者和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因此,声乐教学的沟通往往由教师发起,学生则处于被动沟通的地位,然而,沟通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因此沟通是以学生为本,在声乐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中人际沟通的核心,充分了解学生歌唱的兴趣、情绪、意志等心理因素。

三、声乐教学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第一,以平等为前提,以尊重为基础。声乐是一门想象的艺术,需要学生进行抽象的体悟和细致的感官调适,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面临“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这种抽象、复杂的艺术特征,会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人际沟通中,首要原则就是平等对待学生并保护其自尊心。例如,某学生在训练“高位置”的发声方法时达不到教师的要求,A老师恨铁不成钢地说“你怎么还不理解,我已经给你讲解示范多次了啊。”B老师则耐心地说“只要自己有意识的去找到发声位置,慢慢的就会了,你有什么疑问吗?”A老师自然是希望学生进步,但却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我不行”的心理暗示,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歌唱兴趣;B老师则换位思考,以平等和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让学生更易接受,学习效果自然会越来越好,而这就是良好的沟通,它需要平等和尊重,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有思想和有情感需要的人,而不只是一架会唱歌的机器。教师只有平等对待和充分尊重学生,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歌唱情绪和心理,才能营造和谐的声乐教学氛围,为良好的歌唱打下基础。

第二,赏识语言贯穿其中。“赏识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激励,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被他人尊重,更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激发潜能的基础”。首先,赏识语言需要适时表达,在声乐教学中,当学生完成练声要求或歌唱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强化良好的行为,增强自信,激发声乐学习兴趣。其次,赏识语言也可在学生声乐学习遇困难时运用,例如,当学生在尝试但又达不到所要求的声音时,教师可以先对最接近要求的某个音进行肯定,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当然,赏识性语言必须建立于客观的事实上,正确表扬和鼓励,过于牵强和夸张的话语反而会引发学生反感,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良好的人际沟通有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在声乐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恰当地表扬学生,尊重学生,善于聆听等沟通技巧都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这些人际沟通技巧需要我们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发掘,并巧妙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沟通的乐趣篇2

1.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1.1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加强沟通与交流。

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上课就是一种负担。或许其愿意听课,但就是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提不起劲,在上课的时候非常容易困倦。这是一种没有兴趣的表现,一旦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就会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排斥和阻挠。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多与学生互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1.2数学教学需要特殊的教学方式与技巧。

数学课由于是数字与图形的结合,本身就具有丰富多样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运用做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将一些轻松有趣的游戏引入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因为小学生的心智都还停留在象形描述阶段,所以相比数字和文字,他们更愿意接受多样生动的游戏式教学。对于特殊的教学方式,除了游戏教学外,还可以运用其他手段。

1.2.1声音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和乐音等方式,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加减乘除法,教师可以将乘法口诀表等需要识记的知识以音乐的方式教给学生,或者将一些数学知识编纂成诗歌或歌曲,让学生学习吟唱。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接触自己喜爱的各种娱乐方式,而且能够学到知识,于是在无形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1.2.2实物演示教学。

所谓实物演示指的是利用实物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或者是表示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再对此进行分析和讲解[2]。比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中,如果辅之以实物教学,那么必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对解题方法的讲解。

1.3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需要一定的鼓励。

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已经十分努力学习的情况下,若依然得不到高分,那么学生便十分容易气馁。此时教师应该做到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回答问题不对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同样如此,不应该因为其成绩不好而蔑视其人格尊严,应该时刻提醒鼓励每一位学生,给其温暖,激发其兴趣。

2.课堂之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2.1用心交流了解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

课余,教师应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当学生感觉到与老师亲近的时候,便会喜欢这个老师。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个老师便会喜欢这个老师上的课。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数学老师就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使学生能够主动提高学习兴趣。当然,交流同样需要技巧,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如何使数学这门课在交流中给学生加深印象,这是数学老师必备的技能。

2.2丰富学生课后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乐趣。

教师可以在课后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或者引导他们开展一些课余活动。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便会无形地产生兴趣,比如带着学生玩数字游戏,让学生在一起进行二十四点速算等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等等。这样的课后生活不仅带着学生度过了愉快的课余生活,而且巧妙合理地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沟通的乐趣篇3

论文摘要:在过去进行的教学改革中,常常强调教师如何去教,往往忽略了教与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的问题,因而改革的成效不明显。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从研究学生出发,实施优化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教学的策略实践,教学实现了“师本教育体系”向“生本教育体系”和上课“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向“我想说,我敢说,我会说”的转变,让课堂活色生辉。 

 

根据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指出:“沟通与交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各校可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在三无(无教材、无教学大纲、无教学参考书)的情况下,根据聋生的身心与学习特点,运用“生本教育”理念,为聋校新课程沟通与交往的教学探究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坚持以生为本,激发表现欲望,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只有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积极参与下进行,才能形成意识能动活动,促使思维对知识的迅速理解和吸收。 

1.通过主题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有声语言的发展严重滞后,在学习中常常表现为学无兴趣,意志薄弱,畏难厌学。为此,在教学和日常活动中,首先要克服聋生的心理障碍,通过激发聋生的表现欲望,培养聋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聋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根据社会现实给聋生召开各种主题活动。如:主题“长大了做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和扮演长大后不同的阶层、人物与处境,体会成功与失败,自豪与卑微,幸福与凄凉的人生百味。学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学生有了理性的思考,就学会憧憬未来,坚定他们为幸福而学的决心,明确了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驱动学生不断前进。 

2.利用学生好于表现自我的天性,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为学生设计各种自我表现的角色。如:在单元主题“节日”教学中,通过圣诞节,让学生回家收集圣诞节的来历、风俗、活动等资料,通过圣诞老人、圣诞晚餐、制作圣诞礼物等角色或情境让学生进行扮演。在对话教学中,通过人物角色、动作模仿、心理表现、小品表演、手语对话等形式让聋生积极参与,把课堂交回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课堂的快乐和收获,激发他们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兴趣。 

 

二、坚持以生为本,推行双语教学,培养多元化的沟通能力 

 

针对聋人社会交际的实用意义,推行双语(口语与手语)教学,培养他们的口语、手语与书面语的表达能力是关键。 

1.让课堂发言成为学生的一种上课习惯 

语言沟通多元化是聋生语言沟通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教学时应根据聋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选择适合于聋生语言发展需要的方式进行教育与训练。每一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学生通过口语、手语与书面语等多种形式的发言,让学生形成一种想好了再说,看着别人说,有条理地说的良好表达习惯。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发言,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 

2.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习惯的倡导,还应学会如何正确评价他人,引导学生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待别人,营造宽松的语言氛围。“请睁大眼睛认真看”,这是让学生看清楚,看明白。“请大家评一评”,这是指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评价。“别害怕,慢慢说,别人行你也行”,“你讲的很好,老师都没想到”,这是对学生的欣赏和鼓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书面语、手语的表达能力,会提高自我表达的勇气。 

三、坚持以生为本,创设交际情境,促进交流实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养成习惯的活动。学生 

处在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交际情境中来学习、交流,收到学习效果将是愉快的、明显的。 

1.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做进一步的体验。如谈到“学会赞美”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真诚的赞美别人。作为听障学生,由于有声语言的贫乏,在“学会赞美”的手段、形式上显得更加狭窄。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通过动作、手语、表情的描述,启发学生,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的思路,进入情境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体会到被别人赞美的心情,同时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如何赞美别人。 

2.通过活动情境激发表达的积极性 

语言的学习与发展要遵循在情景沟通交流中形成,并为情景沟通交流而服务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如讲手语故事、经历讲述、发短讯、制贺卡写贺语、谈新闻、介绍小知识、专题辩论等这些别开生面的活动,既为学生多种语言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运用多种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我表现的信心,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通过“玩中说”培养学生沟通交往的习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在听障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聋校课程设置中有很多时间为学生提供了玩的条件,如兴趣课、体育锻炼等。通过与各学科的整合,制定实施沟通与交往课程在各学科中的渗透。通过游戏、比赛、模仿秀等玩的形式指导学生观察游戏中同学的动作、表情等,把玩的过程说一说,再写下来。“玩中说”既增加了说话的素材,又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沟通交往的习惯。 

在生本教育强调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等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聋校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究,学生初步形成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从主要依靠教的教育走向(在老师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开心,学得有效。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从主要依靠教到主要依靠学.基础教育的根本改革[j].教育研究.2007年12期15-20页 

3.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随笔[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 

沟通的乐趣篇4

一、采用竞赛的教学模式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竞赛模式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一种选拨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那么,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竞赛模式无疑也是一种对学生发展极其重要的手段。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一味的对他们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迁、学生的自身特点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在进行钢琴的教学当中,由于不是所有学生都擅长钢琴,所以教师可以挑选班级里比较擅长钢琴的同学,让他们来进行竞赛。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或现实的音乐要求,让同学来选择曲目练习,并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课后好好的练习,并由教师和学生商量制定一个比赛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强学生动手练习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带动班上其他同学对钢琴学习的热情,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点。所有的学生在老师的这样安排下都有所发展。

二、采用分组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网络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于人们更偏爱于网络中的沟通模式,致使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进而沟通能力也越来越薄弱。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音乐教师一直不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特点的教学,就很难发现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爱好,致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减少。一旦教师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采用新型的分组教学的模式,学生的特点马上就会显露在老师和其他同学面前,非常有利于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学生之间的团结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例如:在进行歌唱的教学当中,由于一首歌当中除了主歌部分还会有许多的部分,比如副歌、和声等等。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对学生讲解一首歌中的所有部分,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在自己的组里是负责主歌、副歌还是和声的部分。分组完毕之后教师进行整首歌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最后由老师考核学生的练习情况。并给学生的练习情况作出准确、公平、严谨的评价。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分组的教学模式,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大大提升,并增加了学生的团结意识。

三、采用师生互换的教学模式

沟通的乐趣篇5

赞美;内容;交流;沟通;励志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5—0019—01

为了贯彻《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精神,实现人文化管理,使年度考评与总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者应该重新审视考评总结的方式及价值,使考评和总结的过程成为教师提高自信心的过程,成为教师反思、不断成长的过程,成为教师真诚沟通、协同发展的过程。

一、改善环境,变总结会为赞美会

以往的年度考评总结,教师多是被动地汇集在严肃、清冷的会议室,像完成任务一样,程式化地轮流念总结,读者无味,听者无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从改善环境入手,如在会议室摆放教师栽种的花卉、制作的手工艺品,将生硬的标语换成主题鲜明、画面清新的主题墙等。只有给教师提供一个温馨、轻松、愉快的氛围,才能把总结会变为相互赞美的座谈会。在赞美会上,教师要寻找每个班级、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相互赞扬、相互学习,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树立教师的自信心,还能消除教师工作中的不理解、小误会。赞美就像一股暖流,使每一位教师的内心都洋溢着一种被发现、被认可的幸福感,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自尊与信心。

二、丰富内容,变总结会为交流会

过去的总结会都是从政治思想表现、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三方面进行述职,内容笼统没有新意。其实,我们可以把教师平时记录的经典案例、童言稚语、心得感想精选后拿到总结会同大家分享,丰富总结会的内容,变总结会为交流会。教师同幼儿朝夕相处,会经历许多有趣的事,但由于平日工作的琐碎与辛苦,很少意识到这些快乐,变总结会为交流会,可以通过对这些趣事的回忆、讲述和交流,给教师增添一份快乐。只有体味了工作中所蕴涵的乐趣,教师才能由衷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快乐幼儿的快乐,幸福幼儿的幸福。

三、转换角色,变总结会为沟通会

由于每年的年度总结都是由领导主持、领导总结。教师总有一种评价与被评价的感觉,因此我们要将总结会变为沟通会。在会上,由教师充当主持人,园领导作为普通一员参与其中。这样,领导在赞美他人、发现他人优点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来自广大教职工最真诚、最直接的赞美。领导们亦可以把工作中的轶闻趣事分享给大家,把平日里难以表述的难处讲出来争得大家的理解。园领导从教职工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教职工的发展状况,客观地评价每一位教师。这种转换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加强了沟通,拉近了距离,使总结和评价变得充实有价值,使集体在赞美中变得更加团结向上,青春和谐。

四、培育园所文化,总结会成为励志会

沟通的乐趣篇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深入,我认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美术课教学理念,仅仅满足于灵活多样的参照和运用某些教学模式这是不够的,而应该更多地强调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改换新的教学理念,使美术教学有较理想的效果。我们创设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思维方法,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独立思考,使学生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目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春天般的温暖,应该喜学生所喜,乐学生之所乐,关心他的学习,关心他的生活……让他知道你的心中有他,你在关注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使他们奋发学习的热情;感情沟通了,学生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尖锐而善意的批评就会形成良好的接受格局,对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能欣然接受。那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认为:

1.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

“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伴游”,就是要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2.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一个真诚地热爱学生的教师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且学生还会把教师的爱迁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去。

3.改变评价的方式,提倡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通过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关注和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

4.教师要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有什么高兴、苦恼的事,会愿意向我们诉说。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

5.把握沟通的最佳时机

教师在最佳时机与学生交流、沟通会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6.积极的倾听

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达成和保持课堂中的积极互动的效果,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前提,而良好的师生沟通又是课堂管理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会使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彼此信任、尊重、接纳、理解的关系。这样,任何教育活动都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

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时,便会出现不断地讲小话、做其他学科作业、甚至出现一些毫无道理的刁难或藐视等现象。如何使学习环境变得有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饶有兴趣的环境中把学习搞得更为出色,许多教育家作了不懈的努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

1.做好导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讲《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我先请同学们欣赏《蒙娜丽莎》,要求左一半右一半的分别欣赏,这一欣赏方式打破了常规,学生觉得挺有意思的,但心存疑惑,接着,我问他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了,导出:背景左右视点有高低的区别,引导学生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美术作品。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美术课堂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美术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2.增强学习,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那么学生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如果学生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学生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沟通的乐趣篇7

性格直爽、乐观、自信的我,为人坦城、做事认真、接受与理解力强,爱好唱歌、听音乐、爬山、看书、写日记等。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将其做到最好,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

善于沟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曾在上海做过房产,有过良好的业绩,独立性强,热爱销售行业

本人性格开朗、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兴趣广泛、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管理策划与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乐观向上,大方开朗,热情务实;待人诚恳;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能力强,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不断学习及总结,吸收能力强;有思想、思维敏捷,不墨守成规,有极强的创新意识;本着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的原则去生活;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生产协作能力,进取心强;坚持原则,工作作风严谨、高度的责任意识。

本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

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品学兼优,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奖学金。

曾担任系学生会外联部干部、系团总支组织部副部长、班级生活委员等,在学生工作和外出拉赞助与商家联系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办事和处事能力。此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等,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体会办事方式,锻炼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曾连续两年获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学生会优秀干事等荣誉称号。

在平时学校生活中,做过很多兼职。例如:家教、电话访问员、酒楼服务员、派传单、问卷调查,还到工厂打过暑期工,亲身体会了各种工作的不同运作程序和处事方法,锻炼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尽心尽力。

沟通的乐趣篇8

关键词:美术课堂气氛;参与度;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20-02

一、美术课堂气氛中影响学生参与度的主要因素

沟通是美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沟通不仅有助于理解在外在的行为和举动,它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沟通传递着意义,创造着意义,缺乏沟通,教学就无法深入,更没有所谓的互动。它是课堂教学赖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学生沟通的教师不是一位好教师,通过沟通,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上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既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到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到学习中的关键内容。而在一个美术课堂中,正是由沟通实现了教学中的互动与交往,使得学生这个主体群体顺利参与进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中。

1.情感的沟通。学生有无参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兴趣,关键取决于对美术教学有无较强的情感性。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不断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相互影响,彼此之间就会形成稳定的情感关系,同时这种情感还可以迁移到对美术学科知识的热爱、对国家艺术文化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可以说,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动力源是学生的各种情感。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美术中,或者在美术活动中,他们之间的沟通对于合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种富有情感的美术课堂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产生主体参与的浓厚兴趣,不管是从使用的工具、器材到创作的主题、内容,或是独立加工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观赏不同门类的优秀美术作品以及了解主要美术流派和重要的美术家,他们都愿意去了解和实践。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参与产生的重要的心理基础,出于学生自己兴趣的主体参与将更加有效。

2.信息的沟通。①方向性,美术教学中的沟通可以使教学主体成为—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教学信息的分享与同构是保证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先决条件,相反,如果在教学信息封闭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参与进来。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沟通的中心是教师,师生之间是一种单向沟通。美术教师单方面的把教学变成一种简单的“告诉”,一种单向的“给予”,美术教师非常认真地在黑板上板画,学生一丝不苟地临摹下来,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只是在机械地复制教师的范画,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结果难免不尽如人意,在信息单向传递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缺乏一定的活力,学生的情绪是比较低落,信息的传递将会受到影响。因而,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很低的,教学的效率不可能高。②课堂教学有否“吸引子”,学界一致认为那些在课堂教学气氛中起到推动性或者催化性作用的因素就是“教学吸引子”,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推动因素。“教学吸引子”也许是课堂上发生的偶然事件,也许是一次激情的发言,也许是一场有趣的讨论,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让他们更加认真地上课。没有这些“吸引子”,主体参与的产生就失去了一种外在的推动力。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吸引子”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吸引子”,学生的主体参与就只能存在于潜能状态,如何针对这种情况提高学生的美术课堂参与度,设计运用好教学“吸引子”就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就无法保障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有效性。

二、美术课堂气氛对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作用

1.富有情感色彩的美术课堂更能增进学生求学的积极性。罗杰斯认为教育要成功首先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以及由此在课堂中产生的和谐氛围。而教育心理学则断定,情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以自己的丰富情感去激发学生的热情,以幽默风趣的话语去引发学生的激情,以大方得体的举止去引导学生的激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刺激学生的激情。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能做到自己精神饱满,语言热情洋溢,体态生动活泼,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与愿望,鼓舞学生主动探索美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2.民主和谐的美术课堂气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参与广度。美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知识储备上不对等,但是在个人尊严上却是平等的,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美术课堂环境中共同感受、谈论美术,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大胆地进行艺术想象和创作,让学生不断体验、发现美术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艺术的学习。从每个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使课堂的各环节变得丰富多彩,在多种兴趣点的融和中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美术,进而发现美术中的乐趣,使学生投入到多样化的美术课堂情境中,获取与众不同的美术经验,体味独特的美术乐趣。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生生互动,即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比如还可以开展班级美术作品展,包括儿童画、国画、书画、手工作品比赛等等,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参与,形成一种浓郁的学习美术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广度。

3.轻松有趣的美术课堂气氛可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心理学研究和课堂研究实践证明:愉快时,感觉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想象比较活跃;紧张苦恼时,大脑受到刺激,思维活动受抑制,智力迟钝,无学习兴趣。因此,让学生在愉快、兴奋的美术课堂气氛中学习,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美术新课标中强调,美术教师要尽量营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轻松愉快有趣的美术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习美术知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新奇的事物,可通过语言、实物、音乐、画面、角色表演、作品展示等,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地体验、发现、思考、欣赏、设计与创作使得学生对美术发生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去了解相关美术知识,从而明显提高学生美术课堂参与的深度。

4.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的信心。美术教师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就像夜航的灯塔,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积极主动参与的美术课堂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在教学中可采用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创意、作品与设计成果做出评价,肯定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良好情感态度,并做到及时反馈,让学生在美术课堂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许美术老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无心的一句话,却可以改变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当中的信心。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不是学生自学,它总是会在一定的课堂气氛当中进行,美术的学习需要适合的条件和环境,美术教学要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氛围和机会,教师应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以满足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立琴.课堂教学氛围与师生关系[J].常州师专学报,2002,(4).

[2]王琦.外语学习课堂焦虑与课堂气氛的相关研究及其教学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2003,(6).

[3]颜廷英.课堂氛围与教学质量[J].青海教育,2005,(7).

[4]张伟.教室设置与学习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04,(1).

[5]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沟通的乐趣篇9

关键词: 快乐课堂;课程改革;“乐教”与“趣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3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我们的政治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

1.构建“快乐课堂”的若干方式

1.1 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学生基本没有社会经验,学了不会应用,教师将知识揉进情节之中,学生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学生有兴致,易接受,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从而能够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效果。

1.2 优化导语设计,在兴趣中快乐学习。导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刚上课的学生思想不集中,所以教师一上课进行的导语是否新鲜、合理,对本节课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可能因为一个枯燥的导语,而对本节课内容失去兴趣,一节课都处于游离状态。长期下来他自然觉得你教的无味,学习成绩也就不能提高。

1.3 优化课堂组织方式,在探究中快乐学习。很多政治知识点都可以设计成一个探究题,可大可小,都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因为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他要查阅资料,他要掌握比别的同学所不同的认知角度,才能做到自己的观点独特而新颖。

1.4 优化课堂结构,在辩论中快乐学习。辩论可以培养学生临场机智反应,打开学生的心窗,建立胆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开启学生的大脑潜能,学会创意思考,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改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论任何场合,都能表达内心的想法,更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理解认识辩论的主要理论,增进思考推理的能力,能够增进学生的口语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增进人际沟通技巧与明辨是非的能力。

1.5 优化评价方式,在激励中快乐学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2.“快乐课堂”建构的教师素质要求

2.1 积极探究课堂角色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对教学而言交往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而在交往中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角色的定位的转换。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随时转换其角色。教师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者、引导者、学习者、合作者、帮助者、反思者、管理者、组织者、服务员、评价员、演员等。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角色不适或单一,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情境,设计不同的教师角色,对激发兴趣、引导、启发思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也应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学生才有新颖感,对学习才有兴趣,学生的角色的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参与者、探究者、表演者、实践者、倾听者、欣赏者、求异者、跟随者等等。实践证明,让学生扮演一个"实际"的角色,对学生的思维激励最有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励最强烈。总之,课堂教学中灵活、恰到好处的学生、教师角色的变换,是情节创新的基础,是教学创新探究、创新氛围的必要条件。

2.2 积极探究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中学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逐步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 首先,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在教学中须重视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政治素材(如诗歌、名言等)。开展记竞赛、出政治手抄报、阅读辅导报刊、表演时政短剧比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以达到维护学习兴趣的目的。 其次,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有效习得语言和文化是维护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把握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 络。帮助学生提高对事件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复习质量,掌握科学记忆规律,逐步养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再次,政治教学是在双层次上的情感活动,语言材料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代码,师生内在的情感迸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3 建立和谐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那种传统的"主仆"型的师生关系,倡导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人比较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良好的课堂环境最重要的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因此,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政治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沟通的乐趣篇10

【关键词】音乐游戏 幼儿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48

因为幼儿的天性比较好动,仍处在对周围世界好奇的阶段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若形式比较单一死板的模式很可能让幼儿感到压抑。幼儿不配合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易完成教学任务,幼儿也感受不到音乐的乐趣所在。教师应该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这一现象为重要参考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幼儿创造出符合他们这一阶段多动好奇状态的课程。

一、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增加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以及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跟其他人沟通,并且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抢椅子”的音乐游戏。教师在开始这一游戏之前,要选好背景音乐。那些童声歌唱、曲调轻快的音乐比较适宜。游戏开始时,教师要播放音乐,播放短短三十秒左右就可以将音乐停止,幼涸谝衾滞V沟哪且豢蹋要坐在距离自己最近的椅子上,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就要被淘汰了。幼儿在仔细听音乐并判断音乐几时停的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在抢坐椅子时,需要幼儿以最快的、灵敏的反应能力坐在椅子上,这也锻炼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观察力。几轮游戏下来,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参与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也在游戏过程中训练了大脑的反应速度。当然,除了这类对肢体积极作用更大的游戏,还可以开展对思维和幼儿脑力有益的游戏。通过游戏,能够提升他们的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是没有边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更加有助于他们的成长。通过一些益智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也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进一步融合音乐和游戏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音乐教育,能够训练幼儿的听力和反应能力,还能陶冶情操,让幼儿在音乐包围的环境中成长。为了保证音乐教育中,音乐和游戏的良好结合,需要幼儿在游戏的体会音乐,在音乐中快乐玩耍。

1.幼儿是音乐教育的重点。幼儿处在比较多动、好奇的成长阶段,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增加音乐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选择游戏方式、规划游戏内容、设置游戏背景音乐的前提下,应该明确游戏的主体,在游戏过程中应该集中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音乐游戏中设置相关情节,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交流,让他们互相了解,并对音乐游戏和音乐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在音乐游戏中,幼儿会将自己的个性和喜好表现出来,其实幼儿的音乐游戏实际上是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皮筋,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跳皮筋。这个游戏有非常明确的人数要求,幼儿在规定内要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在四个人都愿意的情况下才能组成小组。沟通过程是幼儿自发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幼儿自主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幼儿还可以在游戏时间内跟小组其他伙伴商量怎们玩皮筋。有的小组选择了“马兰开花”,有的小组选择了别的游戏。选择游戏类型、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让幼儿处在游戏的主置中,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玩耍中增加对游戏的兴趣。

2.音乐游戏须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音乐游戏增加幼儿对音乐课的兴趣。音乐和游戏的良好结合利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音乐游戏中的游戏,形式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单一的游戏既不能体现音乐的多样性,又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也没有太大效用。选择多样的游戏,能够让幼儿在不同的背景音乐的配合中感知音乐。

3.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状态。利用音乐游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要密切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状态。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专注力等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其给予正确指导。幼儿在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比单纯的音乐教育更有效率。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在游戏中积极正确的引导幼儿,帮助他们学到正确的音乐知识。比如,教师组织幼儿玩“丢手绢”游戏。幼儿在玩耍过程中会表现出真实状态,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状态及变化。对于幼儿的做游戏时的状态和唱歌的状态,教师要敏锐观察。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当中,在与幼儿进行游戏时,能够将二者的距离拉近,让教师更加了解幼儿。

三、在音乐教育中添加音乐游戏的前提

1.物质基础。在音乐教育中添加音乐游戏,游戏中所用的装备和道具等物质条件是开展游戏的重要前提。有些游戏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绿色草地。有些游戏则需要制备大量的乐器。有些歌曲游戏需要准备多份节奏图。游戏结束后还需要给获胜的幼儿颁发奖品。装备或者道具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幼儿处在比较稚嫩的阶段,要给予他们同等份量的呵护。游戏时应该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道具。当然,重视数量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质量,保证游戏道具或者装备不会伤害幼儿。只有良好的物质基础的支撑,才能保证音乐游戏的正常开展。

2.心理因素。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幼儿的反应上。音乐游戏要能够将幼儿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才是好的音乐游戏。有部分幼儿,因为性格胆小、怕生,所以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反应比较平淡,而且也没有进入到学习状态,这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该在游戏中,利用技巧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这样幼儿才能在放松的环境中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当然,有些老师的心理因素也要作为开展音乐游戏的前提。新来的音乐老师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会比较紧张,而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这方面更具资历。所以新来的老师要多向资历丰富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经验总结,学习他们应对教学难题时的态度和方法,学习他们对待幼儿学生的耐心。当老师和幼儿的心理状态都成熟了,音乐游戏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而幼儿音乐教育的成果也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