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拼音学习十篇

时间:2023-03-24 10:14:32

儿童拼音学习

儿童拼音学习篇1

【关 键 词】 拼音;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说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小学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阅读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小学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因此我在拼音教学中,全方位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让一年级的孩子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积极探索新教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与大家分享。

一、激趣导入引兴趣

在拼音教学中,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g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l. 由图导入。拼音教材配有多幅插图。教字母的图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这些插图趣味性较浓,又是多为儿童熟知的事物,易说易记,从旧知或经验的迁移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

2. 故事导入。故事这一文学形式生动有趣,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教学拼音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3. 儿歌(或谜语)导入。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兴味,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因此,以儿歌或谜语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有趣而生动的好方法。

4. 演示法导入。这种方法以演示实验、操作玩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解演示现象产生原因的强烈愿望,从而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5. 游戏表演法导入。游戏表演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不妨让学生做做游戏或参与表演,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直观入手触拼音

1. 低年级儿童自控能力较弱,思维也带着很大的具体性,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如何利用这种无意注意,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可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具直观性教学。依葫芦画瓢:主要用于第一课时学习新声母、新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把与新授拼音相对应的图片,照教材上的样子画下来,贴于黑板即可;活动激趣法: 让刚入学的儿童乖乖地在课堂上坐40分钟,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让他们“动”起来,寓教于乐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发准字音,记住字形。根据字母的特点,进行音和形的演示。如教t时,教师可拿一把带钩的布伞进行直观演示。如区分b和p,一个发音不送气,一个发音送气,教师可放一张薄纸在嘴边,发出两个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大力开展趣味教学,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做知识性游戏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游戏娱乐学拼音

l. 低年级最常见的游戏就是“找朋友”。不过这个“找朋友”可以有不少名堂:复韵母找朋友;整体认读音节找朋友;两拼、三拼音节找朋友;图文找朋友……形式多样,灵活实用。

教师还可以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练习,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达到最活跃的状态,很快学会所学的知识。

2. 猜字母:教师说出谜语,让学生猜。如:圆圆脸蛋梳小辫是什么韵母?马蹄印子是什么声母?一个门洞是什么声母?

3. 摘果子:教师用彩纸剪成苹果、桃子、梨的形状,写上学过的声母、韵母,挂在小树上。学生两个一组上来一个念发音,一个找对应的果子摘下,认错了,便不能摘。

4. 编儿歌: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还可以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儿歌。

四、边学边用固拼音

当拼音全部教授完毕,可以试着用拼音来练习组词、造句的练习。一开始可先用拼音来试着说、写周围的熟悉的事物的名字,待熟练之后,让学生用口头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用拼音写下来。既可以巩固、运用拼音,又可以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果开展得好,今后还可以成为老师与学生互相沟通的重要渠道。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更熟悉拼音这套工具。

总之,学生、教材、时代给了我们极大的创新空间,我努力在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单调的拼音课为孩子迸发智慧火花的阵地,使孩子们爱上拼音课。

【参考文献】

[1] 计亚萍. 趣味学拼音[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儿童拼音学习篇2

[内容]

(舒华 刘宝霞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摘要 本研究采用多重选择图画测验,对拼音在小学一、二年级儿童阅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低年级儿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拼音和语境线索克服句子阅读中的生字词障碍,能力高的儿童能更好地利用多种书面线索学习生字词。词的概念难度是影响儿童早期独立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儿童,阅读发展,拼音,语境

* * *

一、问题提出

许多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早期阅读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他们在字词识别方面存在缺陷[(1)],在一些拼音文字体系的国家,加速儿童早期阅读的关键是帮助他们解决好书面字词的形-音转换问题,由于儿童在学前期已熟悉了大量口头词汇,一旦儿童掌握文字系统的形-音转换规律,便获得了将大量口头词汇转化为书面词汇的工具[(2.3)]。但是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体系不具有真正的形-音转换规则,因此生字词障碍对汉语儿童早期阅读的影响尤为严重。探讨如何帮助儿童克服早期阅读障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已有一些汉语儿童的研究表明,利用多种线索,如汉字结构、语境、拼音等,克服阅读中的生字词障碍可能是汉语儿童的一个特点,但研究发现,由于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汉字数量很少,汉字知识有限,在独立阅读中可以利用的书面线索是很有限的:他们很难利用汉字结构提供的线索推测生字的读音和意义[(4)];也很难直接利用书面语境推测生字词的意义[(5)]。然而,低年级儿童具有利用拼音学习生字词的能力,尤其是儿童可以较容易地学习那些他们在口语中熟悉而书面上不熟悉的词,这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儿童克服生字词障碍[(6.7)]。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拼音在低年级儿童阅读句子时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给低年级儿童阅读一些句子,其中有些句子是汉字写的并带拼音注音,有些是纯汉字写的,有些是纯拼音写的,试图探讨低年级儿童是否能在拼音的帮助下进行阅读,克服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障碍。另外,儿童阅读的句子中有些提供了较多的有关生字词意义的信息,有些则较少提供有关生字词意义的信息,本研究也希望进一步探讨低年级儿童是否能在拼音的帮助下利用书面语境线索推测生字词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北京市一所普通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共150名学生参加了实验,其中,一年级学生68名,二年级学生82名(如果一人多个题目未答,未对其数据进行统计)。所有的学生按其语文老师的评价被分成语文能力高、中、低三组。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中包括难度不同的两个多重选择测验,分别适合一、二年级,每个年级的测验中有24个句子,每个句子中包括1个生词,其中12个生词是概念容易的,即词是儿童口语中熟悉的,如“划船”;另外12个是概念难的,即词是儿童口语中不熟悉的,如“棕榈”。句子分成语境强和语境弱两种,在前者中,句子中提供了较多的有关生词意义的线索,例如,“他在小河里划船”;在后者中,句子中较少提供有关生词意义的线索,例如,“我看见他划船”。另外,每个句子以三种方式呈现:用汉字写、不带拼音注音的,用汉字写并带拼音注音的和用拼音写的。根据24个生词所在句子语境的强弱及呈现方式(即只有汉字、只有拼音、既有汉字又有拼音三种方式)的不同,每个生词可以在六种句子中出现,共产生出144个句子。在此基础上,按拉丁方式排列,产生出六种不同形式的测验,每个被试接受其中一种测验。每种测验中包括含有24个生词的24个句子,其中12个词在语境强的句子中,12个在语境弱的句子中,每种特定语境的句子中,三分之一是用汉字写、不带拼音的,三分之一是用汉字写并带拼音注音的,三分之一是用拼音写的。每个词在不同的条件下只出现一次,每种测验中的24个句子是随机排列的,每个句子中有一个划线的生词,句子下面有四张图片,让被试从中选择出与句子中生词的意思相符合的那张图片,例如,对句子“他在小河里划船”,供选择的四幅图是:“他在游泳”、“他在上船”、“他在拉船”和“他在划船”。

测验在每个自然班中集体施测,每个被试被随机分配接受一种形式的测验题目,每个班中接受六种测验材料的被试数目大致相等。主试在指导语中告被试,测验的句子中划线的词都是他们课堂上还没有学过的。我们想知道他们在认真读完句子后是不是能了解生词的意义,做出正确的选择,实在不知道词的意思时,可以试着猜一猜。对儿童给出正确选择的题目记1分,作出错误选择的记0分。

三、结果

结果使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统计,其中因变量是每个儿童在每种实验条件下正确选择的百分率,自变量包括:词的概念难度(概念难和概念容易)、句子中的语境强度(语境强和语境弱)、句子形式(汉字不带拼音、汉字带注音和纯拼音)、学生语文能力(能力高、能力中等和能力低)。结果发现,句子形式的主效应是显著的(F(2,292)=8.62,P<0.01),而且主要差异在于儿童在汉字带注音的句子(0.56)及纯拼音写的句子(0.52)的条件下的正确率高于在不带拼音的句子条件下的正确率(0.48)(F(1,146)=18.14,P<0.01)。它表明,用拼音注音或纯拼音写句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低年级儿童的阅读。

词的概念难度的主效应是显著的(F(1,146)=369.24,P<0.01),即儿童对口语中熟悉的生字词的选择正确率(0.68)远远高于对口语中不熟悉的生字词的正确率(0.35)。这个结果与我们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相似的。

这个实验中还发现了句子语境的主效应是显著的(F(1,146)=23.88,P<0.01),即对同样的生字词,儿童在语境强的句子中的正确率(0.55)高于在语境弱的句子中的正确率(0.48)。这表明低年级儿童阅读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利用语境线索的。

另外,儿童语文能力的主效应也是显著的(F(2,146)=14.09,P<0.01),即测验中能力高的儿童的正确率(0.59)高于能力中等(0.52)和能力低的儿童的正确率(0.42)。总之,研究中的四个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儿童早期阅读。

研究中还发现拼音与词的概念难度的交互作用是显著的(F(2,292)=5.79,P<0.0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主要的差异在于,当词的概念较难时,儿童对有拼音注音的句子(0.340)和不带拼音的句子(0.349)的正确率都很低,且统计上无差异(F(1,146)=0.45,P>0.05)。然而,当词的概念容易时,儿童在带有拼音的句子上的正确率(0.72)远远高于在不带拼音的句子上的正确率(0.61)差异非常显著(F(1,146)=23.78,P<0.01)。这个交互作用表明,拼音对儿童

学习生字词帮助是有条件的,它主要帮助儿童学习口语中熟悉的词,对口语中不熟悉的词几乎是没有帮助的。 (附图 {图})

图1 拼音对低年级儿童学习概念难度不同的生字词的影响

(附图 {图})

图2 词的概念难度对能力不同儿童学习生字词的影响

(附图 {图})

图3 句子形式和语境对能力不同的儿童学习生字词的影响

另一个统计显著的交互作用是语文能力与词的概念难度的交互作用(F(2,146)=9.29,P<0.01),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对概念难的词,能力较高的儿童与能力较低的儿童的正确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2,146)=2.45,P>0.05),然而对概念容易的词,能力较高的儿童的正确率远远高于能力较低的儿童的正确率(F(2,146)=17.97,P<0.01)(见图2)。它表明,能力较高的儿童能够更好地利用拼音和自己的口语词汇学习生字词。

实验中还发现了显著的能力×拼音×语境三次交互作用,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能力高的儿童,拼音和语境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F(4,292)=2.42,P<0.05),即能力高的儿童在有拼音注音且语境强的句子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在其他句子中的正确率,表明他们能够结合来自两方面信息更好地学习生字词。对中等能力的儿童,拼音和语境的影响也是有交互作用的,不同的是这种交互作用表现为他们在不带拼音且语境弱的句子中的正确率远远低于在其他句子中的正确率。这表明,中等能力儿童能够利用拼音学习生字词,也能利用语境学习生字词,但他们还不能够把两种信息结合起来,因此在有拼音注音且语境强的句子中的正确率没有明显高于在其他句子中。对于能力低的儿童,拼音和语境的影响很小,而且两种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可以看出,能力不同的儿童利用拼音和语境的可能性是很不相同的。

四、讨论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同意,阅读是儿童上学后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一个来源,但与一些发达的拼音文字国家的儿童相比,我国儿童开始阅读的时间较晚,阅读的数量较少[8],因此,如何促进、帮助儿童提早阅读、大量阅读、有效阅读是我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应加紧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实验结果表明拼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低年级儿童克服阅读句子时的障碍,这个结果与我们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与我国大面积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育实践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但是我们研究发现拼音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即拼音主要是对儿童口语中熟悉的词的识别有帮助,对儿童口语中不熟悉的词,拼音的帮助是很小的。这表明拼音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儿童转化口头词汇为书面词汇,一旦超出口头词汇的范围,拼音是很难起作用的。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拼音在儿童早期阅读中的辅助作用是值得研究的。

阅读发展研究表明,儿童学习阅读不是从上学开始的,学前儿童已获得许多有关阅读的知识,他们已掌握大量的口头词汇,已有从口语环境中推测生词意义的能力[9],他们能否将这些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早期阅读学习中?即当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时,他们是否也能够利用书面语境学习、推测其意义?以前的一些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几乎不能在阅读中利用书面语境推测生字词意义,然而,本研究发现,低年级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利用书面语境的。根据我们的分析,造成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与实验条件不同有关,与低年级儿童字词识别的特点有关。由于低年级儿童识字量小,字词识别的能力很差,在测验句子是纯汉字时,字词识别占据了儿童阅读中大部分注意,从而大大影响了阅读中的理解、推理等高级过程,他们一般表现出不能利用语境线索。但当儿童阅读有拼音注音的句子、拼音帮助了他们的字词识别时,他们在语境强条件下的分数高于在语境弱条件下的分数,表明低年级儿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书面语境,他们可能!将学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早期学习中。

本研究还发现在要求儿童独立阅读、克服生字词障碍时,不同能力的儿童表现出极大的差异。首先,能力较高与能力较低的儿童对阅读材料中拼音和语境线索的利用程度不同。能力较低的儿童字词识别能力很差,并且在阅读句子时利用拼音、利用语境推测生字词的可能性都很小;能力中等的儿童的字词识别能力也较差,然而,他们阅读语境弱的句子时可利用拼音,在阅读无拼音的句子时可利用语境线索去推理生字词,但当句中同时有拼音和语境时,他们却没有做得更好。能力高的儿童则不同,他们的字词识别能力较好,因此当句子中只有拼音或只有语境时对他们只有较少的帮助,而在句中既有拼音又有语境时,他们能结合来自两方面的信息以得到更好的分数。本研究结果提示,使用线索,特别是结合多种线索进行推理可能是能力高儿童的特点。另外,能力较高和能力较低的儿童在概念难的词上的分数都很差,并且没有差异,这表明,在儿童独立阅读的条件下,词的概念难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概念难的词几乎是低年级儿童独立阅读中不可逾越的障碍。与概念难的词相比,不同能力的儿童在概念容易的词上表现出更大的差异,能力较高的儿童在概念容易的词上的得分远远高于能力较低的儿童。对这个结果有两个可能的解释:(1)能力高的儿童比能力低的儿童能更好地利用已有知识-口语词汇和拼音去学习和推理阅读中遇到的概念容易的生字词;(2)能力高的儿童与能力低的儿童可能在掌握的口语词汇量上有差异。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Gough,P.B.,Juel,C.&Griffith,P.L.(1992).Reading,spelling,andthe orthographic cipher.In

P.B.Gough,L.C.Ehri&R.Treiman(Eds),Reading Acquisi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Aann,V.A. (1989).Phonological awareness:A critical skill forbeginning readers of alphabetic systems.In In-Mao Liu,Hsuan-Chih Chen& May Jane Chen (Eds),Cognitiv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Vol.1),Asian Research Service.

儿童拼音学习篇3

一、观察法

利用课本中精致而传神的插图教儿童学习发音,记忆每个字母的字形。教单韵母“a o e i u ü”时,引导儿童对照插图,启发儿童说出字母与图的哪一部分相似。如“a”,正是图中那个小女孩的头和一条小撅辫儿。我找了一名梳着小撅辫儿的女孩侧身站在讲台前,指指女孩圆圆的脑袋,小撅辫儿,然后让儿童回答出“a”字母像不像女孩圆圆的脑袋和小撅辫儿,此时,儿童高兴地说出:“‘a’真像某某的圆脑袋小撅辫儿。”抓住时机,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圆脑袋撅辫儿aaa。”以此加深儿童对“a”字母字形的记忆。

二、儿歌法

根据字母的字形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无论是说儿歌或绕口令、顺口溜,都要结合课本中的每一幅画面,形象直观地帮助儿童牢记字母的字形与发音以及各种规则。如标调号歌:“标调号有方法,有a不放过,没a找o e;o e 都不在,就找i和u;i u并列标后边。”拼写规则歌:“j q x y四兄弟,从不和u做游戏。小小有礼貌,见到j q x y就脱帽。小见到j q x,脱帽去点儿行个礼。”为了帮助儿童发准干舌音和翘舌音,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使儿童牢固地掌握了拼音字母和各种规则。

三、辨析法

利用字母在音位、形体、音色等方面的对应特征进行比较辨别。我有意识地指导儿童进行分辨比较,培养儿童主动地运用比较分辨的方法记忆易混字母的形体。如:b d、p q、f t、n h、m、n,这些字母形体易混,用动作演示,帮助儿童牢固掌握好易混声母的读音和字形。如区分b d、p、q时,可让儿童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出b字母的形体,再伸出右拳演示出d字母的形体,然后让学生将两拳相对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 q字母的形体。边演示边教学说:“左拳b来右拳d,两拳相对念b d,左竖朝上就念b,右竖朝上就念d。左下p来右下q,两拳相对念p q;左竖朝下就念p,右竖朝下就念q。”让刚入学的儿童乖乖地在课堂上坐40分钟,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让他们“动”起来。如让他们“找朋友”“紧急集合”“送信”“读拼音、做动作”等,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腿都“动”了起来,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一次复习“ b、p、d、q” 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宇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学生跑上来在讲台前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学生们一下子叫出来“是b”,随之调换手变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成了“q”。我真为孩子们这些富有创意的想象所感动。

四、画一画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色彩鲜明、生动直观的图画。如果把拼音符号转化为美丽的图案,孩子们“心灵黑板”上一定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中的彩色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把字母画出来。如在“l” 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发音后,便让他们尝试:“‘1’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学生有兴趣地忙开了,“一根吸管”“一枝笔”“一根球棒”“一根棍子”“一段甘蔗” 等五花八门的图案让学生记忆深刻,我想这个‘l’学生将终生难忘。在学完所有韵母后,为加强记忆,我让学生挑四种自己最喜爱的颜色,分别涂在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上,这样,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既巩固认识了这些字母的形状,又分清了它们的细微差别。

五、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初入学儿童应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在拼读音节的教学中我采用“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进行拼读训练。当持声母卡的儿童找到持韵母卡的儿童时,两个人都要互相介绍,如,持声母卡儿童说:“我是声母b,读音轻短。”持韵母卡a的儿童说:“我是韵母a,读音响亮。”然后,两个儿童一同说:“我俩相拼猛一碰。”然后我教儿童说:“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拼猛一碰。”当学生掌握拼音的规律后,再教儿童学习三拼音,也给学生总结出规律来:“声母轻,韵母重.介音一滑猛一碰。”(也可用持卡片的形式进行三拼练习)当学生掌握了拼读音节的规律后,通过互相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儿重越拼越爱拼,越拼越熟练。寓拼音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儿童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汉语拼音。

六、猜一猜

发音部位的正确是读准拼音、学好普通话的关键。要读准字音,我们采用直观教学法一遍一遍地演示给学生看,讲清发音要领,使学生掌握发音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发不同音时,舌尖或舌面各接触口腔内的哪一部分,如何送气,口型怎么变化。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音技巧后,我们可以适当插入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不同拼音时口型的变化,让学生模仿,相互检查,老师巡视。复习巩固时可以开展“猜一猜” 的活动,老师摆口型让学生猜,或交换角色,学生摆口型让老师猜,还可以学生摆口型让学生们自己猜;同桌猜、小组猜。这方法对发音较难的几个双韵母,“ai、ei、ui、ao、ou、iu” 的掌握,平舌音“z、c、s” 与翘舌音“zh、ch、sh、r”的区别,前鼻音、后鼻音的区别都十分有效,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高,学得轻松,读得准确。

七、做一做

儿童拼音学习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 兴趣 培养 拼写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汉语拼音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面貌:它不再以识字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而是以发展语文为核心来加快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减轻了因为众多文字符号的单纯识字带来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负担,同时在大量的阅读中开阔了儿童的视野。汉语拼音是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阅读和写作的工具。如何指导刚入学的儿童,掌握好这一重要工具呢?现就此浅谈己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1、游戏教学法

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喜唱好跳,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主要做法是:(1)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固有的快乐因素;(2)努力做好直观教具,充分开展直观教学;(3)针对儿童注意力集中性差又不易稳定、好动好玩的特点,把游戏引进课堂。(4)根据儿童好胜心、进取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课堂学习竞赛,用“比一比”、“赛一赛”、“争红花”、“夺红旗”、“看谁的伙伴找得快”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自编儿歌、口诀

为能把声母、韵母的音和形统一起来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提高记忆的准确率,发音的正确率,教师可揣摩声、韵母的形态特点,予以形象化的比拟,自编儿歌、口诀。如教学单韵母a,就可以用自编的两句口诀:张大嘴巴a、a、a,小豆芽a、a、a.前者帮助学生记住单韵母的发音及口形特点,后者帮助学习掌握字形特点。

3、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视听教具进行拼音教学,使教学直观、形象。

二、重视培养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汉语拼音掌握得越熟练越好。而最熟练的标志就是“直呼音节”的熟练运用。见形知音,知音见形。这就会加快读和写的步伐。现在的九年义务教学教材低年级的课文通篇注有拼音,如果没有直呼的本领是无法提高阅读速度的。查字典,如果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音节,就可以快速翻检、正音。如果没有直呼,低年级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的早期培养和发展,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有效地阅读,说话训练都会落空。直呼音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让学生从声、韵、调的掌握到直呼音节能力的形成,必须循序渐进,由拼读向直呼音节过渡,在教学中步骤有三:

(1)进行准确、熟练的拼读训练,为直呼音节打基础。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字母的本音和韵母带调读法及声韵连读法。熟练拼读音节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汉语拼音的一般规则,做到理解后记忆,增加识记的固性,为达到直呼打好基础。

(2)重视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直呼音节能力的重要途径。 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直呼音节教学中,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教师应十分重视一年级学生的拼音学习环境的布置。把一张张带彩图的汉语拼音音节卡张贴在教室的图书角上,让学生天天与音节见面,拼拼读读。还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学习园地里,结合教育内容、思想内容,为学生出黑板报。如儿歌、表扬好人好事等,凡是汉字的部分,都加注拼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认读音节的练习机会。学生教师精心创设的这种语文环境中,直呼音节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掌握300个常用音节。直呼音节教学阶段,学生负担过重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减少直呼音节的数量。一年级上学期要求掌握100个常用音节,下学期掌握200个常用音节。学生有了300个直呼音节的基础,就可以大量阅读拼音读物,从而巩固对直呼音节的掌握,使之轻而易举。

三、拼写音节

拼音教学要求学生不但会读,而且还要会写。音节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一般情况下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在指导音节的拼读时,应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指导学生按拼音基本笔画――声母――韵母――声调的顺序训练指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格式,养成良好习惯。

(2)掌握一定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比较复杂,则入学的儿童年龄小,不易理解掌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拼写规则并能运用自如。如教学如何对六个单韵母进行标调时,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标调歌:a、o、e、i、u、ü,从大到小六兄弟,标调时要注意,大哥在家找大哥,大哥不在找二哥,二哥不在找三哥,三哥不在找四、五,四、五并列标在后,都不在家找小弟,先后次序要牢记。

教学在i上标调,头上圆点要去掉时,可以记住以下口诀:i小妹,爱跳舞,平时都戴小圆帽,跳一声换戴平平帽,跳二声换戴翘翘帽,跳三声换戴蝴蝶帽,跳四声换戴下垂帽。 总之,要搞好一年级拼音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是关键。其中利用游戏教学法、自编儿歌、口诀等是有效的方法。培养直呼音节能力是重点又是难点,重视语文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提高直呼音节能力的重要途径。注意方言和普通话音的差距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除以上三点外,还要熟练拼写音节。只要我们注重以上几个环节,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儿童拼音学习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汉语拼音;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112-01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以来,我觉得拼音是小学教育的第一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在完成拼音教学任务时,让我深有感悟,小学教育教学是基础,而小学一年级是基础的“基础”,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汉语拼音很抽象、很复杂、内容多、无规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困难。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认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应该注意到的问题比较多。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汉语拼音,如何突破汉语拼音的教学难关?在此我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 抓住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在汉语拼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学龄初期的儿童活泼好动,教师应顺应这一特点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可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以达到激发兴趣、引领参与之目的。又如,学龄初期儿童长于形象思维 ,富于想象,我们可将部分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想象与联想中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能动参与、有效参与之目的。比如让学生掌握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的书写规则,可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呈现:小猫“鱼鱼 ”跟j、q、x是好朋友,“鱼鱼 ”只要遇见j、q、x,都要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ü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就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想象与享受中掌握了知识 。

二 选用富有变化、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

根据儿童语言的特点,利用顺口溜、儿歌、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仅能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1.顺口溜记忆法。 顺口溜读起来不但琅琅上口,而且容易记忆。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已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汉语拼音的声母一共有23个,我和孩子们根 据插图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把它们一 一 编成顺口溜,孩子们只要看到一个字母,一句或几句有关这个字母的顺口溜就出来了。如像个9字“qqq”;时装模特“ttt”;伞柄朝下“fff”;“i”字加弯“JJJ”;一个门洞“nnn”……这些顺口溜浅显易记 ,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2.编成语境歌记忆法 如:教学“bpmf”时我就根据图编成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从而使所学的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语境歌押韵合辙,节奏感强,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建立声母与口语语言的联系,更使其读音规范化。

三 巧编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但特别爱听故事。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保持时间,激发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所要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zh、ch、sh、r”时,教者把课上的情境图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要学的字母:一天早晨,一轮红日(出示“r”)刚刚爬上山头,一只小猴子就出来找小伙伴玩“比爬树”的游戏。正在它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一只狮子(出示“sh”)张着血盆大口,要吃 (出示“ch”)树 下的一只小猴 子,树上的猴子赶快伸下一根树枝 (出示“zh,)大 叫 :“快 !抓 住!”只见树下的那只小猴子一把抓住树枝,爬了上去.通过说故事、听故事,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比较难记的几个拼音了。

儿童拼音学习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伴随学习,拼音。

分类号G441

1 前言

汉字是典型的非拼音文字。由于汉字本身不具有明确而可靠的形一音转换规则,初学者难以根据字形知道其读音,因此,人们往往利用汉语拼音作为联接字形和字音的桥梁。拼音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促进汉语低年级儿童克服阅读中的生字词障碍。帮助儿童将书面生字词转化为熟悉的口语词汇,实现阅读理解;目前,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明显。然而,来自小学教学一线的报道却指出。大量使用注音教材的低年级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很强。而识别汉字文本的能力却较差。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阅读材料不恰当的注音方式使得学生过多依赖拼音、忽视汉字字形造成的。例如,伍新春等人发现无论是在独立阅读还是分享阅读情境下,阅读材料的注音方式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其中,仅为生字注音的阅读材料最不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这可能是由于在生字注音方式下,拼音作为生字所特有的新异刺激。提示学生这是一个生字,导致学生直接命名拼音,分散了对字形的注意和加工,阻碍了字形一读音之间联接的建立。近期一项针对注音方式对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上述研究虽然均发现了生字注音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但对于何种注音方式最优却没有一致的结论。在独立阅读条件下,无论是汉语一年级儿童还是留学生。均在全文注音条件下的学习成绩最好;而在教师有一定参与的分享阅读条件下,学生阅读没有拼音的文字材料时学习率最高,并且生字注音方式对能力差的学生干扰作用最大。这可能意味着在探讨阅读材料的最佳注音方式时,阅读材料的使用情境和阅读者的能力水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在没有教师的直接词汇教学时,注音方式对儿童伴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效果的影响。而在伴随学习过程中,儿童不以学习生字词为外显目的,只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偶然地习得生字词,汉字学习是阅读活动的一个副产品,其研究结论对于儿童课堂汉字学习的指导意义有限。在目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除了主要依靠于学生伴随学习的二类生字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一类生字,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重点讲解掌握其形音义,达到四会。这两类汉字的学习效果差异究竟有多大?每一类汉字是否存在最适宜的注音方式?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最适宜的注音方式是否不同?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在课堂语文教学情境下,教学形式和注音方式在儿童汉字学习中的作用,理论上可深入认识影响儿童汉字学习的有关因素,实践上可为今后的汉字教学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北京市普通小学的四个一年级自然班。共107人。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分为高(37人)、中(36人)、低(34人)三个组。所有儿童的母语为普通话,参与实验前已熟练掌握拼音。

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4个故事。每个故事的总字数(200字左右)、生字密度(20%左右)基本匹配,整体难度基本一致。每个故事有三个版本:全文注音、生字注音和无注音,共计12份学习材料。

从每个故事中挑出20个生字,这些生字都没有在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出现过,并经过教师评定,匹配汉字的笔画和出现次数。将每个故事中的10个生字作为重点教学汉字(一类生字),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其音形义。另外10个生字作为伴随学习生字(二类生字),无重点讲解。

将80个目标字制成三个随机序。分别做成单字测验(仅呈现单独的目标字)、新词测验(将目标字组成一个原文中没出现过的词,非目标字注音)和句子测验(引用故事中原句,非目标字注音)。要求儿童命名。所有测验均个别施测,儿童每答对一个目标字得1分。

2.3 实验设计及实施

将上述12份学习材料以及4个故事的不同学习条件。用拉丁方设计分成四个组,每组中的四个故事分别对应全文注音、生字注音、无拼音和不学习四种条件中的一个。请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采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法,分别为四个班各讲授三个故事(第四个故事不学习,作为基线)。每个故事两个课时,在同一周内进行,每个班的学生接受一组实验材料,除了传统的阅读教学之外。教师仅对每个故事中的10个重点教学生字进行详细讲解。

2.4 数据收集与整理

在课堂教学结束两周后进行测验,分别计算学生在不同教学形式和注音方式下学习生字的成绩以及基线水平。为避免测验顺序不当造成学习效应,每个学生均按照单字、新词、句子的顺序接受测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注音方式的作用分析

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正确率为指标,分别计算儿童对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汉字的命名正确率。

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正确率为因变量,学习方式(三种注音方式及基线)为自变量,分别对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的汉字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条件下得到的数据模式基本相同,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凡学习过的生字测验成绩都明显高于基线水平。但三种注音方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无论是教师详细讲授的重点教学一类生字,还是不要求学生达到四会的伴随学类生字,儿童均可进行一定的学习,并且学习效果不受阅读材料注音方式的影响。

3.2 教学形式的效果分析

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的生字并不相同,为了避免材料选择造成的可能差异。首先检验了两类生字的基线水平是否相同。结果发现,在三种测验情境下,两类生字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认为两种教学形式下所选择的生字原有难度相同。由于三种注音方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分别将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条件下不同注音方式的各个测验成绩合并求均值,分析两种教学形式的效果差异。

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正确率为因变量。教学形式为自变量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重点教学生字的测验成绩要明显好于伴随学习的生字,F(1,104)=80.650,p

趋势,这可能意味着教师的讲解能够较好地促进儿童汉字知识的掌握和迁移,但对原来语境中的再认作用相对较小。

3.3 能力因素分析

为了考察能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按照通行的方法,去掉基线(不学习故事)的测验成绩,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平均正确率为因变量,能力因素为被试间自变量,注音方式为被试内变量。对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汉字分别进行3(能力)×3(注音方式)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教学形式得到的数据模式基本相同。即注音方式和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注音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只有能力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合并儿童在各种注音方式下的学习成绩,计算不同能力的儿童在两种教学条件下的各个测验成绩。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对于伴随学习的生字,在单字测验和新词测验中。三组学生之间两两差异显著(p

为了比较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伴随学习率与分享阅读、独立阅读条件下的差异,根据伴随学习生字的单字测验成绩,计算了学生的伴随学习率。计算公式为:伴随学习率=(单字测验正确率-基线)/(1-基线)。结果发现,本研究中全体学生的平均伴随学习率为11%,能力高、中、低学生的伴随学习率分别是15%、11%、8%,表明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学生的语文能力越高,其伴随学习的可能性也越大。

4 讨论

4.1 注音方式对儿童课堂汉字学习的影响

阅读材料的注音方式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少有人进行深入探讨的课题。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顺利完成从书面文字向口语词汇的转换。我国的教育者常常为汉字加注拼音,但是拼音的添加方式却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低年级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通常采用的全文注音方式,另一种是小学中高年级教材所使用的生字注音方式。已有的关于拼音在分享阅读和课外阅读中作用的研究表明。生字注音方式分散了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注意,拼音对于儿童建立汉字的形音联系起到了阻碍作用,不是一种理想的注音方式。而本研究却发现,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无论是重点教学生字还是伴随学习生字,不同的注音方式对于学生的汉字学习没有显著影响。

汉字作为非拼音文字。除了少量形声字之外,无法根据字形正确读出生字读音,初学者在学习生字时。主要依赖于他人的示范或者汉语拼音来获得读音信息。本研究中的学习材料、注音方式和实验设计与已有的探讨拼音在儿童分享阅读和独立阅读中作用的研究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儿童所获得的教师的支持以及与阅读材料的互动方式、接触时间及次数。在独立阅读条件下。既无成人的指导,也不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因此,学生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拼音来进行阅读:而分享阅读是介于独立阅读和课堂阅读教学之间的一种早期阅读方式,虽然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整个阅读活动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动机为主要特色,不强调对生字词的讲解,阅读活动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因此,拼音仍会起到一定的提示读音的作用。而在本研究中,课堂情境下的常规语文教学强调对阅读材料的精读和深度分析,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也是已有研究的两倍,学生不仅有时间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并理解细节。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重点教学生字的形音义:对于伴随学习的生字,也可在教师的多次示范朗读和课文讲解过程中反复接触。因此,拼音的作用已经完全被教师的课堂教学所取代,注音方式对儿童的学习没有显著影响。综合以上研究的结果来看,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外部支持越多,对拼音的依赖程度越低,注音方式对儿童学习的影响也越小:而在成年人指导较少的情况下,则需慎重选择理想注音方式的读物。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已有的关于注音方式的研究,均为短期的实验教学干预研究,测验指标也多是儿童的汉字识别或阅读理解成绩,且都以普通话儿童为研究对象。至于注音方式对于汉字学习的长期影响如何,是否会在激发儿童的阅读动机方面具有不同作用,这些结论是否适用于方言地区的儿童等,则值得进一步探讨。

4.2 课堂教学中的伴随学习与重点教学

阅读的基础是字词知识,儿童字词知识的多少能有效地预测其阅读理解成绩。目前大量有关“从语境中自然学习生词”的研究已证实,词汇知识的获得除了依赖于课堂中的字词直接教学之外。伴随学习也是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研究采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首次系统比较了汉语一年级儿童在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条件下对生字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无论在何种测验情境下,重点教学汉字的学习效果都显著优于伴随学习的汉字。这表明,就教学效益而言,教师的讲解对于促进儿童的汉字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随着测验中语境的增强,重点教学的优势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意味着教师的重点讲解对于促进儿童在无语境或新语境中的识别汉字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原来的句子语境条件下,儿童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来推测生字的读音,表明一年级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生字读音的能力。

4.3 能力与课堂伴随学习的可能性

针对能力因素的分析显示,对于伴随学习的生字,除了高能力和中能力学生在句子测验中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之外,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其余测验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学生原有的语文能力是儿童汉字伴随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儿童原有的语文能力越好,在阅读过程中伴随学习生字的可能性也越大,这和已有的研究结论完全一致,表明能力与伴随学习率的关系具有跨越阅读情境的一致性。而对于重点教学的生字,高能力和中等能力学生在所有测验中的差异均不显著,两组儿童都明显优于语文能力差的儿童,这可能意味着中等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字词教学中受益最大。字词知识的外显讲解可减少他们和优等生之间的差异。

单字测验没有提供任何语境,其测验成绩一直被用来计算伴随学习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发现,通过两节课的课堂教学,儿童的伴随学习率为11%;而在已有研究中,经过一个课时的分享阅读或者独立阅读,儿童的伴随学习率分别为8%和6%。这可能说明,对于完全相同的阅读材料,只要增加学生与阅读材料的接触机会和阅读时间,提高互动,就可提高一年级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伴随学习词汇的可能性,并且这种伴随学习是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的,避免了直接词汇教学的枯燥和艰难,对于儿童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儿童拼音学习篇7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语言教学 教学策略

语言是儿童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语言教学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如果从儿童时期,教师就能够很好地规范学生的日常用语,并提升学生对普通话的发音和认知,则能够为日后的文化学习打下比较好的基础。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根据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现状对语言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效果的强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突破教材限制,优化课程内容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教育教材往往采用小儿歌或者是图画识字形式,这种教材简单易懂,学生可以很好地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得最基础的知识和智力的启发。但是在语言教学中,由于学生本身受到方言的影响,如果单单凭借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语言教学,学生就只能学到几首简单的儿歌或者是认识几个拼音。规范儿童的日常用语和普通话的发音目标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如果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突破教材的限制,革新教学的内容,则语言教学的效果将得到强化。例如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区方言的主要名词翻译成普通话,然后在课内进行讲解。如礼貌用语: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等;如长辈称呼:爸爸、妈妈、大伯、大婶、姑姑、姨妈、爷爷、奶奶等;如菜名:荠菜、芋头、香菜、莴苣等。这样语言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将大大提高,儿童通过幼儿园的教育,其文明用语更加规范,普通话的使用更加标准。

二、互动提问,带动儿童进入课堂

幼儿园面对的都是4至6岁的儿童,其对于学习还没有概念,并且其主动性和自律性几乎没有,因此,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教学生几句简单的用语,学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是被课堂内外的其他事物吸引,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虽然幼儿园阶段儿童学习的内容不多,其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学生在幼儿阶段不能打好一定的基础,其日后就无法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

互动提问是将儿童带入到课堂上的一个良好方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儿歌朗诵和题目小问答是幼儿园课堂中的有效的提问方式。例如在语言课堂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背诵之前教过的儿歌,或者是采用课堂小游戏的形式让大家参与到儿歌朗诵的活动中。对于前期的名词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抢答争礼品的形式,教师用方言出题,学生用普通话翻译,强化语言教学效果。

三、强化拼音学习,以发音作为语言教学的重点

很多幼儿园在儿童进入大班后开始尝试文字教学,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提前让儿童学习文化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来说,幼儿园还是应当注重幼儿的基础,而不是急于将小学内容提前开展起来。拼音是我国普通话发音的依据,也是学习普通话的必备基础,因此幼儿园阶段的语言教学应当注重教学的本职内容,一方面强化学生的拼音学习,另一方面规范学生的语言发音,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文化学习中有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市某幼儿园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编写了拼音儿童歌曲,让学生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歌曲的内容,促进拼音的学习。儿童在整个学习的阶段不仅能够获得文艺上的娱乐,而且能够很好地将所有拼音字母牢记于心。这种幼儿园的拼音教学模式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授课,表面上看学生只是学习了拼音,没有像其他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会写几个汉字,但从长远角度看,儿童的拼音基础牢固以后,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普通话的发音等都将更加轻松,语言学习效果更强。

谈起中国汉字文化,几千年中国文字的承传,是从在私塾里教习点横竖撇捺的基本笔画和“上大人孔乙己”等简单字形开始的。教习的重点是记住汉字字形,教习的方法是识、读、写并举,以习字之写带动识、读。随着近代中国因落后愚昧腐败而屡被西方列强欺凌侵略,国人奋起抗争:维新、变法、革命此起彼伏方兴未艾,痛定思痛,许多有识之士如鲁迅、瞿秋白、钱玄同、周作人等皆呼吁要废除难记难写的汉字以与世界接轨,一时间,汉字拉丁化、汉字罗马字化、汉字拼音化的宣传推广甚嚣尘上,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汉字简化而来的汉语拼音的推广,为初习汉语的学习者提供了一座桥梁:用26个英文字母组合为每个汉字注音以方便阅读,又以习字课为每个汉字笔画的练习确保文字无误。

四、普及普通话用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由于我国对于幼儿园的逐步规范,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已经大大提高,大多数幼儿园改变了传统临时代课教师授课的情形。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所有教师都可以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在现代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在幼儿园内普及普通话,让普通话变成幼儿日常交流的主要用语,进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国城市幼儿园基本上都普及了普通话,但是在农村或者是乡镇幼儿园的教学中,由于地区方言使用频繁,幼儿不管是在学前还是在幼儿园阶段都会受方言使用的影响,而忽略了普通话的学习使用。我市某乡镇幼儿园开展了“我来教你说普通话”的活动,在幼儿园内,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普通话,并鼓励幼儿纠正自己同学的发音和用语。在幼儿园之外,教师鼓励幼儿教爸爸、妈妈说普通话或者和爸爸、妈妈说普通话。这种活动下,教师可以为幼儿园学习阶段的儿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学习效果能够得到强化。

总之,语言是学生日常交流、信息获取的必要工具,幼儿园作为学生启蒙教育的基地,对于儿童的语言教学工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为了强化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效果,提高儿童语言应用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策略进行语言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教材的限制,优化课程的内容,同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对拼音熟练掌握。在语言应用方面,教师可以以课堂为载体,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幼儿园整个场所为语言学习的环境,与学生互动,规范学生用语,并强化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儿童拼音学习篇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我在拼音教学中做到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脑、眼、口、手并用,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一个个抽象的汉语拼音字母,乐学好学。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说儿歌,以读识音

儿歌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朗朗上口,易懂易记,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教学23个声母时,我就利用儿童熟知的事物编成以下一组儿歌,帮助儿童记忆。

听广播bbb,爬山坡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

左下半圆ddd,鱼儿跃起ttt,一个六洞nnn,一根小棍lll。

小鸽子ggg,小蝌蚪kkk,一把椅子hhh,一只母鸡jjj。

七个气球qqq,切西瓜xxx,像个2字zzz,小刺猬ccc。

小树发芽rrr,树杈树杈yyy,波浪波浪www。

在学生已感知图意的基础上,我把图同字母的音形巧妙结合在一起,编成了儿童喜听喜读的儿歌:学i时说:"小小一件花花衣,一排扣子系整齐。"学ü时说:"小小鱼儿真可笑,头和尾巴向上翘,一边玩儿一边游,吐出两个小泡泡。";学习ao时说:"迎风飘扬的五星旗,证明中国人有志气,申办奥运成功了,我要为奥运出力气。"

二、做游戏,以玩促学

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享受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巩固ai、ei、ui时,我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同时,向座位上的小朋友分发写有ai、ei、ui的三张卡片。首先,站在讲台上的那个小朋友喊:"喂",座位上持ui卡片的小朋友举着卡片到讲台上,领读ui。接着,最先站在讲台上的那个小朋友又喊持ei卡片的小朋友的姓名,该小朋友答应ei。举着卡片到讲台上领读ei。最后,最先站在讲台上的小朋友再喊持ai卡片的小朋友的姓名,并说:"快到讲台上来呀。"小朋友答应ai,赶快向讲台上跑去,做跌跤状,发出ai的叫声,讲台上的两个小朋友把他扶起来,一起领读ai。

三、猜谜语,以悟促思

谜语是一种把事物的本体巧妙地隐藏起来做谜底,用与它相关的喻体做谜面,让人从谜面猜谜底的语言文字游戏。儿童喜欢猜比较浅显形象的谜语。如学习yu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教师先让儿童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学习yue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教师先让儿童猜一猜: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有时挂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当儿童猜出谜底时再引出发音,这样既增强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儿童的记忆。

儿童拼音学习篇9

1、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

在教学拼音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拼音字母时,应根据图和字母的结合性展开趣味教学,如教学g,k,h时,设计一个“捉迷藏”的环节,让学生在图中找到三个字母(记形),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小朋友跟字母宝宝打招呼(读音)。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并且也很快记住了g,k,h的音和形。教学音节拼读时,如是图文结合的音节,让学生看图猜音,如教学bā bá bǎ bà,,先出示图,再出示声母、韵母,让学生自主发现bā―猪八戒,bá―拔萝卜,bǎ―打靶,bà―爸爸。看着图,学生很容易地拼出了音节,而自主发现的乐趣比枯燥的一遍遍教读更能让孩子记忆音节的发音。另外,还根据主题图让学生复习音节的拼读,并让学生练习说话,把拼音学习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

2 、创设课堂中的趣味性。

(1)游戏法。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喜唱好跳,根据这一特性,我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如教学声母n,我范读并讲解了发音方法后,指导学生读时,可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教学。学生依次站起来发音。火车可以顺着开,也可以倒着开,此游戏法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又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2)演示法。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低年级学生的记忆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而拼音的知识则比较抽象,所以利用教学器具进行直观演示,是开展拼音教学的好方法,当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教具展现在学生眼前,更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多看,启发学生多说,结合老师童话式语言的讲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下愉快学习。

(3)表演法。适当地运用表演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参与生动的表演,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如拼音字母比较难记,特别是形近的拼音字母,如b,p f,t等等,可编一套拼音手指操,把拼音字母都通过手指的组合表现出来,并让学生边读边表演,在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故事法。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 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 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并制作成动画课件,生以观看动画片的形式来自主学习。

(5)摆字母的方法。摆学具练习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练习找拼音,即:老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从学具中找出对应的声母或韵母。然后再练习拼复韵母(方法同上)。再练习摆二拼音节,最后练习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在进行摆放学具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3.读拼音的趣味性。

联系生活读,学生在入学前往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时,特别要注意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把学习汉语拼音放在语言环境中,加强拼音与听说读写的联系,教学中可以采用给音节带调组词的方法,如:qī―七个、欺负;qí―红旗、下棋;qǐ―起来、企鹅;qì―气球、汽车,也可以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如教学“ai”时,让学生先带调组词再说话,“ài―爱,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们爱祖国,通过孩子们自由地组词说话,把无意义的拼音符号与儿童生活、语言联系起来,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 二、根据儿童语言特点,运用儿歌突破难点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在拼音教学中,抓住字母字形的特点,特别是遇到难点的时候,编一首儿歌,学生在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中便可以突破难点,记住字母的形体。这样学拼音既生动活泼,又轻松愉快。如:单韵母只有6个,看似容易,但对初次接触拼音的学生来说也是困难的。我抓住单韵母字形的特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结合插图编成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 a a;

大公鸡,哦哦叫,拢圆嘴巴o o o;

水中游来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

漂亮小i带帽帽,咧开小嘴 i i I;

树上有个乌鸦窝,翘起小嘴u u u;

小鱼吐个小泡泡,吹起笛子ü ü ü 。

朗朗上口的儿歌,立刻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学生们随着儿歌拍起了小手,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记住了字形和发音,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想学下去的欲望。枯燥无味的符号,注入了诗情画意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拼音很有意思。

儿童拼音学习篇10

汉语拼音掌握得越熟练越好。而最熟练的标志就是“直呼音节”的熟练运用。见形知音,知音见形。这就会加快读和写的步伐。现在的九年义务教学教材低年级的课文通篇注有拼音,如果没有直呼的本领是无法提高阅读速度的。查字典,如果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音节,就可以快速翻检、正音。如果没有直呼,低年级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的早期培养和发展,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有效地阅读,说话训练都会落空。直呼音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让学生从声、韵、调的掌握到直呼音节能力的形成,必须循序渐进,由拼读向直呼音节过渡,在教学中步骤有三:

(1)进行准确、熟练的拼读训练,为直呼音节打基础。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字母的本音和韵母带调读法及声韵连读法。熟练拼读音节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汉语拼音的一般规则,做到理解后记忆,增加识记的固性,为达到直呼打好基础。

(2)重视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直呼音节能力的重要途径。

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情境教学对课堂的语文教学是重要的补充,它丰富和深化着课堂教学,深刻地陶冶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要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善于利用情境进行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已经日益显出它的勃勃生机。

在直呼音节教学中,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教师应十分重视一年级学生的拼音学习环境的布置。把一张张带彩图的汉语拼音音节卡张贴在教室的图书角上,让学生天天与音节见面,拼拼读读。还可以作一张值日表,由白纸作底板,上面用黑笔写汉字,红笔写汉语拼音,由当天的值日生在放学时换上次日的值日生名单。这时,学生还不认识很多字,但是他们已经学会认读音节,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能把所需的活动卡片找出来,插到值日表上去。值日生姓名活动卡片上的汉字在课本上出现得很晚,现在轮换着在值日表上提前出现,虽然学生只知道同学名字的读音,不知道字的样子,但现在可以对照卡片上的注音认读汉字,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扩大识字量,还提高了直呼音节的能力。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学习园地里,结合教育内容、思想内容,为学生出黑板报。如儿歌、表扬好人好事等,凡是汉字的部分,都加注拼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认读音节的练习机会。学生教师精心创设的这种语文环境中,直呼音节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掌握300个常用音节

直呼音节教学阶段,学生负担过重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减少直呼音节的数量。一年级上学期要求掌握100个常用音节,下学期掌握200个常用音节。学生有了300个直呼音节的基础,就可以大量阅读拼音读物,从而巩固对直呼音节的掌握,使之轻而易举。

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不论兴趣指向何处,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和满意等情感体验。所以,兴趣对人的活动,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掌握,视学习为乐事而不觉其苦。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生活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注意有不稳定,不持久的心理特点,一节课一般只能持续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因此,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尤为重要。它是顺利地进行教学,发展儿童智力,形成儿童个性的重要条件。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1、游戏教学法

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喜唱好跳,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主要做法是:(1)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固有的快乐因素;(2)努力做好直观教具,充分开展直观教学;(3)针对儿童注意力集中性差又不易稳定、好动好玩的特点,把游戏引进课堂。如教学声母n,教师范读并讲解了发音方法后,指导学生读时,可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教学。游戏方法如下:师:“一(二)班的火车要开了”。生:“怎么开?”师:“顺着一组往后开”学生依次站起来发音。火车可以顺着开,也可以倒着开,此游戏法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又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4)根据儿童好胜心、进取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课堂学习竞赛,用“比一比”、“赛一赛”、“争红花”、“夺红旗”、“看谁的伙伴找得快”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自编儿歌、口诀

为能把声母、韵母的音和形统一起来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提高记忆的准确率,发音的正确率,教师可揣摩声、韵母的形态特点,予以形象化的比拟,自编儿歌、口诀。如教学单韵母a,就可以用自编的两句口诀:张大嘴巴a、a、a,小豆芽a、a、a.前者帮助学生记住单韵母的发音及口形特点,后者帮助学习掌握字形特点。

3、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视听教具进行拼音教学,使教学直观、形象。

三、拼写音节

拼音教学要求学生不但会读,而且还要会写。音节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一般情况下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在指导音节的拼读时,应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指导学生按拼音基本笔画——声母——韵母——声调的顺序训练指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格式,养成良好习惯。

(2)掌握一定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比较复杂,则入学的儿童年龄小,不易理解掌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拼写规则并能运用自如。如教学如何对六个单韵母进行标调时,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标调歌:a、o、e、i、u、ü,从大到小六兄弟,标调时要注意,大哥在家找大哥,大哥不在找二哥,二哥不在找三哥,三哥不在找四、五,四、五并列标在后,都不在家找小弟,先后次序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