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产品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7 17:13:26

儿童产品设计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1

一、儿童对产品的需求

儿童对产品有所需求,不仅仅是有乐趣,还需要人性化。现在的儿童还不具备自己单独购物的能力,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选购,那么在满足儿童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从孩子的安全健康出发,从而选择材质上面舒适的产品,这就是当今儿童产品设计的不易之处。怎样既能够让儿童满意,也能让家长满意,所设计之物不仅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也要满足视觉,材质等方面的要求。

二、儿童产品设计的要素

1.设计的和外观

在儿童产品设计早期,设计只是单方面的注重于产品的功能设计,并没有兼顾到外形,所以当时的设计很单一化,没有乐趣。儿童对有着鲜艳颜色和有一定趣味性的产品有一定的偏爱。从而儿童产品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可以围绕着这个点进行设计。为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现代儿童产品设计在设计中可以把动物,人物,卡通的形象运用到设计中。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是个很好的案例,通过儿童对动画片的喜爱,根据他们的卡通形象设计出了毛绒玩具、游戏玩具等很多儿童需要的周边产品,从而大受欢迎。儿童产品的造型设计要多元化,不要局限在一种或者某几种上面,造型上的多元化,会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面的人,比如成人购买这些儿童产品,也会因其独特可爱的造型而被吸引。所以,儿童产品设计应运用独特的造型、外观去吸引儿童好奇目光的同时,也吸引了家长的目光,从而说服家长购买。

2.设计的色彩

任何东西,人们可能最先感觉到的就是色彩。除了有趣的外观造型外,色彩是儿童产品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点,儿童对于色彩更是敏感。儿童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美好的。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喜欢单纯、艳丽、明快的颜色,所以在产品色彩的运用上就可以大量使用饱和度和亮度非常高的色彩。在儿童产品的设计中,就需要把握儿童的心理,多在色彩的方面下功夫。儿童赛车、拼图等玩具产品,都是以鲜艳、醒目的色彩抓住人的眼球,使其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从而吸引小朋友。最近热播的少儿节目《飓风战魂》就是在儿童玩具陀螺的色彩上大下功夫,将小朋友们喜欢的黄色、红色、蓝色、金银色等对比鲜艳的色彩运用在陀螺上,并配上一系列响亮的名字让人过目不忘,记忆深刻,由此将色彩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3.设计的材料

材料对儿童产品设计而言也非常重要。材料的好坏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儿童玩的开心的同时,身体健康也有所保障。那产品的材质就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市面上有些不法商贩以次充好,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设计师在注重外观的设计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材料方面的选择和运用。儿童产品的材料选择上,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也就是要有耐用的特点,还有就是要有一定的质感、手感。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环保的社会,在选择材料上也尽量选择环保材质,儿童的心理生理周期都成长很快,因此在选择材料上更应该注意这点,应选用可回收,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的材料。也就是绿色材质的运用,这也是绿色设计的概念。

4.设计的外包装

儿童设计的产品中,包装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是作为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出来了很多新颖的包装方法,动态包装在一些进口的儿童产品包装上已经出现。例如:有的包装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色调。这样的包装能让儿童联想到可爱的变色龙,会使儿童对这个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对儿童产品包装色彩的分析研究发现,现代的儿童产品包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包装,它已经是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色彩和材质都是和包装密不可分的,这些元素和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包装中来。所以设计人员要多从这些方面去思量,去考虑,在色彩与造型的配搭上,采取新的配搭尝试,积极开发新的材质与色彩配搭,这样设计才会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三、儿童产品以后的发展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关爱;陪伴

一、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理念的概述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工作,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由于缺乏亲情的滋养,这些儿童少有依靠,内心的寂寞与忧伤使这些幼小的心灵有的走向消极、孤僻,有的变得任性、暴躁。亲情化产品设计,即设计具有亲情特征的产品,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尤其适用于长期缺少亲情和关爱的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是指产品设计在造型、功能上,运用以亲情作为纽带的各种元素,如父母的关心、问候等。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是父母和留守儿童相互沟通交流的媒介,能使留守儿童在使用产品时感受父母的关爱,体会亲情的温暖。亲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感情,是所有爱的起点,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狄更斯说:“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父母的爱,不仅需要物质的供应,更需要心灵的陪伴。一件好的产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留守儿童设计亲情化产品,增加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补充残缺的亲情,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留守时期,是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心理发展问题的新探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的需求趋势

2013年全国妇联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万。其中不乏有心理健康问题者,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越严重,这不仅对留守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还给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儿童产品市场是一个富有生机、极具商机的巨大市场。特别在我国国情下,留守儿童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他们的父母未来的希望。父母外出工作,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他们往往自己省吃俭用,却在儿童用品的花费上毫不吝啬。优秀的设计不该只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更要关注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如偏远山区的失学儿童、残疾人、缺失亲情的留守儿童等。然而,国内市场上少有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设计的人性化的、关注人文情怀的、重视亲情交流的产品,我国儿童产品市场的未来发展尚不全面。留守儿童区别于一般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有其特殊性,他们容易自卑、内向、孤僻,这些都是留守儿童产品设计中必须注意的。儿童产品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对儿童的性格塑造、智力成长、心理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将儿童的亲情需求赋予产品,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父母的陪伴,以满足其情感的需求,增进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留守儿童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城市生活毫不相干,可是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及其将来对社会的影响,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

三、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方法

1.可远距离互动的设计方法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交流沟通渠道单一,造成感情缺失,使留守儿童与父母不仅在空间上的距离遥远,而且形成心灵隔膜。能与父母沟通和交流,成了他们朴素却又遥不可及的愿望。可远距离互动的设计方法,即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搭建远距离交流的通道,提供情感沟通的平台,使他们即便是分隔两地,也能轻松、便捷地进行沟通交流。如,可以设计具有语音对讲、短信互动、定位检测等功能,并能与手机APP互动的儿童手表,缓解留守儿童思念父母之苦,让留守儿童和父母彼此更贴近,让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让父母见证孩子的成长。另外,一款名为Frebble的模拟牵手触感产品,它能在视频聊天中模拟与对方牵手的感觉,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到电脑,它能检测挤压并把压力传送到另一端,实现模拟牵手的感觉。可远距离互动的设计,通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觉、多维度的设计手段,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提供远距离的情感交流体验,有效解决他们难以互动、渴望互动以及对亲情的需求问题,这也与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的理念不谋而合。

2.可陪伴儿童成长的设计方法

对于产品设计而言,人们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价值与产品的功能是同样重要的。尤其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产品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其功能,其背后的情感价值显得更为重要。可陪伴儿童成长的设计方法,是指产品在造型和功能上根据留守儿童的成长发育、娱乐、学习认知过程,通过加减、替换零件的方式进行升级和变换,满足各年龄段留守儿童的使用需求,从而有效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陪伴儿童成长。留守儿童对产品的情感寄托,在于父母是产品的共同使用者或购买者。在儿童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所使用的产品的功能不断快速地转变,但很多产品由于功能单调,很快就因为满足不了留守儿童的使用需求而遭到淘汰,而其父母又因为不在孩子身边,不能及时为他们更换产品。陪伴儿童成长的设计方法,让父母只需购买一件产品,便可适应留守儿童各个年龄段的需求,这样的产品能伴随他们成长,充当父母派来的小伙伴的角色,可以创造宝贵的亲情价值。

3.可寄托父母关爱的设计方法

可寄托父母关爱的设计方法,就是以产品作为寄托父母关爱的载体,在设计产品时,先预留一部分空白的空间,待父母购买产品后,再“填充”关爱,把产品补充完整。如,可以植入声音的电子产品,父母可以将“宝宝,今天期末考要加油哦,爸妈永远支持你”“宝宝,天冷要注意多穿衣服,不要着凉了”“宝宝,别复习太晚,该睡觉了”等话语录入,再设置播放时间。除了声音,还可以将照片、视频等进行填充,满足留守儿童与父母实际的、个性化的需求。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记不清父母的模样和声音,通过设计可寄托父母关爱的产品,可以用关爱温暖留守儿童的时光,让他们留守却不孤单,随时感受到父母在身边的幸福。

四、结语

让设计真正符合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尤其是设计出能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爱与关怀的产品,是设计师的责任。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以亲情作为切入点,运用可远距离互动的设计方法,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打破心灵的隔阂,使交流不再是奢望;运用可陪伴儿童成长的设计方法,赋予产品生命力,也能使留守儿童获得不可估量的亲情价值;运用可寄托父母关爱的设计方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将是推动儿童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重拾自信,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关注弱势群体的暖心设计是产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留守儿童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的研究,传达关爱留守儿童的理念,并为今后留守儿童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指导作用。

作者:李晶晶 单位:广州大学

参考文献:

[1]赵爱丽.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1).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3

(一)产品概述。学龄前儿童玩具收纳产品在帮助学龄前儿童清理玩具获得空间的干净整洁以外这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担任着培养孩子良好收纳习惯、责任感、思维逻辑能力和讲卫生的重要角色。(二)产品设计现状分析。1.产品现状分析。目前市面上的玩具收纳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功能类和情感类。功能类大多都是以收纳箱、收纳架这种状态出现,情感类的玩具收纳产品非常少,只有少数国外的品牌会有一些新奇的设计。2.产品设计现状分析。玩具收纳箱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收纳产品,该类产品运用的多为塑料材质,颜色鲜艳,造型多为长方体的形态,但对于儿童来说不好开启和关闭。(如图一)玩具收纳架也是很多家庭的选择,但实质上其实是收纳箱的整合,虽然可以收纳很多玩具,具有分类的功能,但是占用的地方较大和儿童也没有任何互动性。情感化的儿童玩具收纳产品中,比较经典的是日本的ichiro娃娃屋儿童椅,除了可以让孩子当座椅,还能把玩具收藏在里面,十分有趣,十分受孩子欢迎,但这种产品设计却非常少,且价格昂贵。(如图三)3.总结。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儿童玩具收纳产品,鲜有吸引儿童的产品。产品存在功能单一,在造型上只是做一些表面微小的设计处理,停留在设计表面,缺少实质上的趣味性设计,主要是儿童产品造型上的生动活泼形象缺少、引发儿童情感共鸣的因素缺少、良好产品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缺少。

二、趣味性设计分析

1.趣味设计定义。趣味性根据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等专业学科的不同,所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讲,趣味性从字面可以理解为兴趣、趣味、情趣,是指能够带给产品使用者的一些正面情感的因素,能够使人感到愉悦、使人感到十分有趣、在该产品使用时能够感动使用者、对使用者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甚至能立刻吸引使用者的眼球的因素。2.趣味设计优势。趣味性在设计领域中,发挥着很强大的作用,趣味设计仿佛给产品赋予了生命,带给了产品积极乐观的美好灵魂。设计师们将趣味设计概括为用户对使用产品的色彩、造型等情感的体验,以及产品外观造型、采用的工艺和功能信息等的情感的体会,来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达到想表达的情感目的,最终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收获非常好的情感体验。

三、趣味设计在学龄前儿童玩具收纳产品中的设计研究

儿童玩具收纳产品在满足收纳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从学龄前儿童心理角度出发,突出产品的趣味性,能够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玩具清理收纳产品。1.产品整体的构思与形态的设计要突出产品趣味性,在功能上除了要具有收纳的功能之外,还要具有和儿童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其他功能,在产品色彩上要给儿童亲近感、形态上具有视觉冲击感、材质的设计上无毒安全。2.产品造型和尺寸产品的造型选用了奶牛的形态,憨厚可爱,全身无棱角,具有安全性。在小牛的尾部可以打开盖子装进玩具,奶牛身体下有滑轮,又可以当做滑步车使用,具有趣味性又增加了和产品的互动性。(如图四)产品选择了奶牛本身的颜色,较生动形象。材料选择了PP材料,材质具有耐冲击性,无毒,机械性良好。4.产品使用情景分析儿童可以打开奶牛的后盖进行玩具的收纳,盖上盖子还可以用来当做滑步车进行骑行,放在家里也是一种儿童房的装饰物。(如图五)

四、结语

将趣味性设计与学龄前儿童玩具收纳产品进行设计实践的结合,成为儿童收纳产品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通过列举学龄前儿童玩具清理收纳产品设计的案例对目前该产品的现状分析,结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对趣味性设计方法的解析,来阐述趣味设计在学龄前儿童玩具清理收纳产品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宏飞,张立.基于低龄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收纳玩具设计[J].包装工程,2016,37(10):94-98.

[2]范瑶琪.学龄前儿童收纳产品引导性设计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3]吕霈畲.趣味性在儿童产品外观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13.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儿童生活好习惯;产品设计

一、中国儿童教育的现状

中国拥有超过一亿的零至六岁学龄前人口,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中国幼儿教育毛入学率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中国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就目前来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和教师质量不高所以导致现阶段儿童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好习惯的重要性,而生活好习惯的养成,从儿童的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始由培养,包括爱护牙齿、常换衣服常洗澡、经常洗手等等。一个孩子在习惯上的养成和儿童所生活的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家庭中父母所受教育的程度、城乡差异和儿童所接触的人等都影响着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一个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只能让儿童健康成长,更能影响着儿童成人后的独立。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写到培养习惯的原则是“顺应自然,适当推动”。研究一些杰出人物的成长史,他们并不是从小被要求形成什么“好习惯”,相反,他们都有宽容的父母,甚至成年后他们大多数在生活小事上是不拘小节的,但他们往往有很好的直觉和判断力,对某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变通力强,懂得取舍,把力量用在最值得用的地方。世上很少有做得面面俱到的人,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不一定能准确地记录家庭财务账,杰出的文学家可能做不了小学数学题。我们可以照着理想去培养孩子,但不能照着理想直接去硬性要求。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多身教,少言传”自身做好,儿童自然就会学着你做。

三、产品是否能够帮助儿童培养生活好习惯

1.在设计每一款产品前应考虑到父母与儿童双方的感受,父母是否会为孩子购买,儿童看见是否愿意去使用。即是产品的实用性与儿童的喜欢程度,为了能让儿童能够养成生活好习惯,设计师在各类产品上下功夫,在传统的纸质版书籍上,为了能让儿童直观的体会感受到,设计师改变了单一的翻页书籍,为了增加看书的趣味性,把书中加入了图形的镂空效果、加入了可触摸的质感,更出现了3D版的图书。目的是让儿童喜欢看书,能够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2.在儿童用品的设计上,有很多改变,比如儿童牙刷、香皂、毛巾等都出现了卡通化的产品,运用当下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从侧面提高儿童对卡通形象的喜欢,来达到多使用的目的。还有儿童体验化课堂,模块化的上课课堂,全程按照已经设定好的情节让儿童直观感受。对事情有自己的理解。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种改进的设计,都比之前的出色,更易让儿童喜欢。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购买的心理。近年来,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出色。想了很多的办法,以及用在儿童身上的产品越来越多。于是就会有设计师设计出一系列产品来满足父母的需求。和进一步完善市场产品的多元化。

四、市面上现有的相关产品

1.飞利浦公司近几年生产的儿童互动声波牙刷,和儿童以往使用的正常牙刷不同。改变以往的刷牙方式,让儿童对此款产品产生好奇心理,进一步想使用这款牙刷,飞利浦公司生产的这款牙刷专门设计保护儿童柔弱牙龈,适用于4-12岁儿童,这款产品拥有超软刷头以及用于黏贴可更换趣味贴纸的面板。让儿童不对产品有讨厌心理。外表可爱且安装简单。家中每个年龄段的大人都能够操作,及时帮助儿童刷牙。优点是这款牙刷具备智能计时功能,能够循序渐进的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让孩子按照提醒及指导完成刷牙步骤,规范刷牙保护牙齿健康。让儿童认为刷牙不枯燥,刷牙更有趣。缺点就是儿童对此产品易产生依赖性,当不使用这款牙刷时,儿童可能不接受其他刷牙方式,导致儿童可能不爱刷牙。起到了坏的作用。但这款产品不失为可以帮助儿童培养生活方式道路上的一款产品,但使用时间不易过长,以避免儿童产生依赖性。

2.帮助儿童使用洗手池以及其他地方需要登高的儿童登高凳,就目前市场销量来看现在很多家庭都进行了购买,以及使用。儿童登高凳使用频率较高,且简单方便。占用空间面积小。我们现在对于这款产品的设计也从之前的单一实用性发展到有多元趣味性,让儿童更加喜欢,能够多使用。在很多情况下能够让儿童使用这款产品自主的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登高凳放在卫生间里,可以帮助儿童勤洗手,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培养一个好习惯。以及培养儿童自己自主的能力。不足是这款产品结构不稳、底座不是防滑设计。易导致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摔倒,或者撞到身体。导致儿童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安全隐患,给家人和孩子自身造成困扰。就失去了这款产品设计的初衷。

五、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应考虑的多方面因素

处在21世纪,面对现在市场上的电子产品快速发展,我们所做的设计要与时俱进,从多方面考虑产品,以及产品在使用中会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针对现在市场上产品的不足,我们应如何改进,进一步完善设计,我们在设计产品时第一要考虑购买者的消费心理以及购买后使用者是否会使用。这是不论我们设计什么产品时第一要考虑的事情。举例说明:飞利浦公司的儿童互动声波牙刷,需要与电子设备连接,具有不易携带型。且此款牙刷为高端商品,不适合所有儿童的使用。并不能普遍的让当代儿童都拥有并使用。需改进市场价格以及设备自身的完善。更适合大众化。还有儿童登高凳最初设计意义是方便迅速可以让儿童拥有更好地自主能力,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渐渐暴露出登高凳的不稳性,对儿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让消费者产生不敢买的心里。针对这款产品,我们可以进行改进。例如,加厚扶梯两端的柔软程度,底座选用更防滑材料保证安全,进而在使用位置频率高的地方安装固定的可折登高凳,避免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危险。可见,当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应全面考虑到使用过程中能够发生的所有事件,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在培养儿童生活好习惯时,设计师的理念是如何能够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最大化的培养儿童生活好习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属于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围绕在广大儿童的身边,但不一定每件产品都能够起到作用,所以现在设计师的首要设计思想就是如何让儿童能够更好地使用产品并且不对产品产生较大的依赖性以及减少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让儿童能够接受家长能够放心。所以在设计一款产品前设计师应该去进行一种调查,去了解家长对哪种产品的消费量较大,了解儿童所喜欢的产品类型,多与客户沟通,在设计产品时我们应该考虑家长的年龄因素,去考虑我们设计的产品是否适应于所有年龄段的消费者使用,了解家长对电子产品的理解程度,当然也要据消费者的需要去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

作者:胡悦 王天 赵雪原 武凯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脑电;注意力缺陷综合种;脑机交互;注意力提升

1前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三大核心症状,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1]多动症患者因注意缺陷而常伴有学习困难。多动症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注意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没有注意力就是没有记忆力,良好的专注力是学习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今社会的信息量庞大,各类信息通道如网络、游戏、影视等干扰繁多,孩子更加好动,ADHD现象呈递增趋势。多动症儿童本身也很苦恼,有时被误认为智力低下,从而影响儿童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针对该病药物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因存在食欲减退、失眠等不良反应以及潜在的药物依赖性等风险,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存在局限性。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由于疗效持久、无不良反应且能够很好地改善ADHD核心症状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研究应用脑电技术[2,3]开发相关益智玩具开设玩具课程训练改善ADHD注意力。利用对比前后分心值、紧张值和注意力值来判断脑电益智玩具实际治疗效果。

2脑电训练对注意力的培养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开发一种被称为脑机接口(简称BCI)的人机交互技术[4-5],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只要大脑能够拥有正常的思维,哪怕四肢无法活动,其思维波段也能帮助他们交流信息,发出指令和控制机器。[6]现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已经十分明朗。该技术可以运用于医学研究,通过思维训练与控制对行动不便与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运用于儿童的益智教学中。同时,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的国内外父母开始转变其育儿方式,逐步开始认识到注意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将益智玩具作为注意力培养、开发儿童创造力和手眼协调性的工具。同时脑电波技术被证实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有极好的辅助效果。脑电技术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一个技术。而专业的、通过脑电波思维训练的人机交互类玩具是目前市场上却极其缺乏,可谓需求量十分庞大。在国内,企业与高校也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近年来,浙江大学就在脑电波思维控制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例如:猴脑电波控制机械手抓本子拿杯子,利用脑电波诊断网瘾等。在企业中,海尔集团率先开发出"脑力波电视",这款电视可以通过耳机监测脑电波,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与电视中设定的游戏进行互动。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注意力的培养十分重视,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就曾说过:“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学习,也就无法获得知识与技能。所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投身于脑电波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例如PLX设备公司就推出了XWave头戴设备,该设备采用了NeuroSky的eSense技术[7],能收集从脑部释放到前额的微弱电脉冲,并将这微弱的电脉冲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XWave头戴设备,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控制iPhone中的特定思维训练软件,通过思维控制软件中图形的大小与形状。近年来,人机交互技术领域技术的应用潜力已逐步展现,像浸入式游戏等的动作识别技术,应用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遥控机器人及远程医疗等的触觉交互技术等等,对于儿童产品高科技化也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幼儿及少儿时期智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思维控制技术训练儿童智力必将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8]但是目前市面上对儿童智力开发与注意力的培养方面的产品形式十分单一,缺乏实质性作用,而通过思维控制技术训练注意力的产品就更加缺乏。[9]开发有效的、互动性强的儿童益智产品成为非常必要的事情

3产品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主要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进行思维集中训练,通过脑电设备采集儿童脑电信号,通过无线蓝牙技术设备传输到Arduino控制芯片上,将信号转化为物理机械开关控制器[10],PWM技术实现脑电信号输入Arduino控制芯片。装置通过开关进行传动过程。整个产品由Mindflex脑电头套、Arduino控制芯片、电源适配器,电池,蓝牙,导线等元件材料共同实现功能。利用这种控制,就可以实现儿童通过自身的注意力集中指数控制玩具,通过这种交互行为达到训练提高儿童注意力的效果。本设计是针对儿童群体的益智玩具[11-14],所以外观的设计上要偏向可爱圆润的造型,避免出现锋利的直角造型。即能激发使用群体的兴趣又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同时又不分散注意力,成功的进行思维集中训练。结合了调研数据以及对儿童喜好的观察后,设计了游戏交互形式与方案。该方案是一款意念控制的泡泡机,泡泡是随风无规律运动的,并且反射周围环境的各类自然色。色彩丰富且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款脑电控制的泡泡机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脑电信号接收放大,启动泡泡机,使其工作运转。孩子在娱乐中无形中就锻炼了注意力的集中,还可以为多动症患儿提供辅助治疗。通过计算机软件建模,利用精雕机制作出的泡泡机外部样式基本模型(如图1),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手工焊接蓝牙控制板与Arduino控制板(如图2),并连接马达,制作出简易的控制板模型,并写入脑电波控制程序进行实验。本产品效果图分为两个主体,分别为泡泡机与脑电信号收集耳机。(如图3)

4交互控制设计

用户将脑电耳机与泡泡机都接上电源,然后使耳机与泡泡机内的蓝牙进行配对,配对过程中脑电耳机的指示灯是蓝红交替闪烁,对当配对成功后蓝的指示灯常亮。使用者将耳机佩戴至头部,集中注意力,脑电信号通过脑电耳机捕获,再通过蓝牙传输到泡泡机内单片机上,单片机收到信号后,对信号做出处理,如果脑电信号中的注意力集中指数高的话,便可以触及开关使得泡泡机顶部的指示灯亮起,此时就会给机内马达供电,马达带动皮带转动,使得风扇转动。泡泡机成功运转。反之如果注意力松懈的话,则指示灯就会熄灭,马达也就停止转动。

5实验

本研究选取30例(10女,20男)ADHD症状进行课程训练。患儿平均年龄8.23岁。研究对象均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未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并排除听力障碍、外伤性脑损伤、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及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本实验课程外不再使用其他干预训练效果的方法,也确认被试者未再使用相关ADHD药物治疗。本实验20次为一个疗程,每周3次,每次训练30min,并分上下课时,上课时为15min,休息5min,下课时为10min。实验前后对比,分心值平均下降9.1%,紧张值平均下降7.6%,注意力值平均上升12.3%。本研究应用SPSSl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

6总结

该设计是将当今市场上原有的传统儿童玩具形式与脑电波思维训练创意整合设计,整合设计了儿童注意力培养与脑机交换技术的一款玩具,针对目前一些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学习的现象,设计出了一款具有实际意义,能辅助注意力训练的儿童玩具。设计过程中始终以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儿童喜好与其行为特征,逐步确立并完善产品形式与产品结构。

参考文献:

[1]任灵敏,张赟,和慧丽等.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疗效的评估[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5).

[2]黄安湖.P300脑电诱发电位的分类识别及在脑机接El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08.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儿童;电子产品;视觉;体验

1视觉体验的含义

视觉体验既是一种普遍的体验又是一种特定的体验,在眼睛看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抽象过程形成的体验过程我们通常说的看,是一种生理能力作为最简单的感知活动,是客观的对事物的记忆,是外在的一种扫描。视觉体验是人们接触社会感受世界的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儿童的视觉体验,例如对事物的认知都是先以判断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感知,在通过其他的例如重量,体积等进行认知活动,当然全面的了解事物还有坚硬、美丽、柔软、丑陋等一些心理上的感觉,这些都可以依托视觉进行感官上的体验,视觉的体验相对其他感官占得比重最高。

2分析现代儿童的电子产品中体验学习的视觉要素分类

2.1儿童电子产品中的色彩视觉

色彩对人的感官冲击很大,也直接影响人的精神和认知取向,在儿童探索世界的阶段,色彩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儿童电子产品在设计时期一定要考虑产品色彩的要素,颜色对产品设计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对儿童的教育以及成长起到直接作用。所以,儿童电子产品在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儿童心理体验的需要为基准进行研发。一般我们印象中电子产品都是感觉比较冰冷的印象,所以在设计儿童电子产品的时候,考虑儿童发展阶段的特征必须打破这种成规,儿童电子产品在颜色搭配和色彩组合上一定要体现出使孩童感受的新鲜,通过接触电子产品产生喜爱、好奇等情感,所以设计电子产品的色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童视觉的体验,单纯且明快、完整且鲜明,进行合理的配色。既要能够使儿童身心健康又要赏心悦目,效果和谐统一。结合现代心理学孩子的视觉体验的相关理论,在设计中传达美的享受,爱的体验。将色彩运用到和谐能够让儿童健康成长,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愉悦的感受。

2.2儿童电子产品中的形态视觉

产品的外观吸引力强是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外观形态也建立了较好的情感认知,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的设计在外观上一定有足以吸引的能力让儿童感到好奇和引起兴趣,拉近距离并且设计产品要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发展特征,产品设计既要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又要满足市场的双重需求。所以根据儿童形态视觉的特点,电子产品在设计时优先考虑儿童的感受和体验,让孩子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得以满足和感受愉悦。电子产品设计外形上要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样子,符合孩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因为孩童时期的思维发展与成人不同,所以在产品形象要求上更为敏感,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对圆润的外形,简单的形象,活泼可爱的风格更为偏好,这也符合孩子当时的视觉体验的心理,在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满足其强烈好奇心的电子产品或者满足求知欲的产品加上特殊或心理感受的造型都能收到儿童的喜爱。产品设计的形态在吸引孩子视线的同时也建立了与孩子联系的一种方式,充满趣味性的电子产品能够让孩子身心得到满足,设计产品的形态来满足孩子的趣味心理不是单纯地盲目的而是要建立在能够吸引孩子产生对产品具有强烈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趣味性强的设计来建立,从而引导孩子喜欢和享受产品。外形美观且大方的造型,结构新颖别出新意,对孩子的审美和艺术培养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儿童接触较好外形的电子产品还能锻炼其形象和创造性思维。

2.3儿童电子产品中的结构视觉

产品设计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的,儿童电子产品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构简单不失童趣,对孩子的体验式要求进行合理的满足,儿童电子产品通常含有多种电子零件而进行装配,一定要体现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根据孩子自身阶段特点,产品设计要容易操作,不要因为操作不当或者零件太多太复杂而造成产品结构损坏,或者根据孩子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产品结构设计要皮实耐用,设计紧凑,保证使用安全。尤其是结构的安全性,在设计产品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尽量将外观机身部分进行电子零件的围封,避免自行打开产品外壳,不要接触带电零件。

2.4儿童电子产品中的材料视觉

产品形态的关键是材料,不同的材料拥有不同的特性,在设计中会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和品质,带给人丰富多彩的视觉和触觉体验。因此,材料的选择,要合理而巧妙,更好的获得人们的喜爱。材质的变化对带来视觉体验上的变化或者提升,这种体验与触觉和行为相结合,能够在感知的过程中获得多样的感官体验。儿童在经过一定阶段的触觉积累之后,很多触觉上的感触会抓化为视觉上的间接感受,在大脑中唤起对此种产品材料的感性记忆。儿童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在材料选择和外在处理方面要严格谨慎,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或损害。伴随着低碳、绿色、环保等设计理念的出现,儿童电子产品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些原则,多使用健康环保材料,开发出性能更为优越,且兼具时尚潮流等诸多元素的产品。根据产品概念、儿童心理特征,设计师应通过对不同质感绝缘材料的合理选用,增强产品的亲和力,调动儿童的视觉体验特点,提升其兴趣,让其能够更加充满乐趣和好奇心,在与电子产品的互动之间获得优质的享受与体验。

3结论

电子产品的设计既要考虑儿童视觉体验,又要满足儿童健康身心发展的要求,产品设计得到孩子的认可和喜爱才能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对于产品的形态,结构,材质和色彩都要进行研究,充分迎合孩子生长规律,体现出产品设计的优越性能,通过多种元素相辅相成进而成功的将视觉理论运用到产品研发中。

作者:金煦阳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况燧媛.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玩具包装视觉体验及设计[J].人民论坛.2015(33)

[2]彭国华,陈红娟,杨君顺.视觉体验与日用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15(02)

[3]战宁.童话般的视觉体验──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导视系统设计探析[J].装饰.2014(04)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儿童;产品设计;色彩心理学;表达

1儿童产品市场的现状及设计原则

1.1儿童产品市场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带动了设计的繁荣,在儿童产品市场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产品,覆盖了儿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的儿童产品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功能更加多样化。儿童产品应以解决儿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满足儿童多方面的功能需求。比如目前市场上很火的儿童早教机,能够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还具有娱乐休闲功能,虽然在人机交互等方面仍有一些欠缺,但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相信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色彩搭配更丰富。现阶段的儿童产品市场中,很多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它的色彩搭配,解决了传统的儿童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颜色元素单一、搭配不和谐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3)更注重对儿童的心理分析。在实现了功能的基础上,儿童产品在设计中更加关注对儿童的心理分析。通过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系统的认识,分析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色彩审美偏好,这样在实际设计中的针对性才能更强,更具指向性。1.2儿童产品的设计原则。针对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爱与尊重,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让产品更加人性化,才能为儿童带来更多优秀的产品及丰富的体验。在儿童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针对儿童的产品设计中,安全性是指在正常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儿童不会受到任何来自产品方面的伤害,即使儿童进行了无意识的错误操作,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保证儿童最基本的安全。这一点是任何产品在设计之初必须要考虑的,也是最重要的。[1](2)趣味性原则。儿童的产品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情感丰富是儿童的特点,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喜欢接近一些充满生命力、亲和力和趣味性的产品。具有这些特点的产品才能更受儿童的青睐。(3)易用性原则。由于儿童的思维尚处于发育过程中,其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并不成熟。对于一件过于复杂的产品,儿童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到烦琐,会对产品丧失兴趣、产生失落感,从而放弃该产品。因此,针对儿童的产品设计,易用性是必须考虑的。

2色彩心理学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2.1什么是色彩心理学。“色彩是有表情的,这是设计无法回避的问题。”[2]色彩的表情体现在它带给人的感受。比如白色象征纯洁、善良,黑色给人低调、高雅的感受,红色代表热情、自信等。色彩心理学就是以此为基础,是通过色彩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2.2色彩心理学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意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从颜色开始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在儿童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色彩的选择搭配是需要反复推敲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色彩会在视觉上给儿童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了解不同色彩的特性以及给儿童带来的心理感受,就能更好地把握儿童的喜好,在设计上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因此,色彩心理学的应用,在儿童产品设计中有不容小觑的意义。恰当的色彩更能吸引消费者。与整个产品的形状、材质相比,色彩更引人关注,是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对人的视觉刺激也是最直接的。好的色彩搭配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审美共鸣,从而引起消费者对整个产品的关注。恰当的色彩更具市场竞争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用品的支出在家庭消费中更是逐年增多。一件产品如果有恰当的色彩搭配,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从而赢得用户间的良好口碑,更具市场竞争力。2.3儿童的色彩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家根据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情况,将儿童划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年龄段,分别是幼儿期(1~3岁)、学前期(3~6岁)、童年期(6~12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感知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儿童产品的色彩选择搭配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1)年龄处于幼儿期(1~3岁)的儿童[3]: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力极强,渴望接受更多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在这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变得更善于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更喜欢模仿真实感受的设计;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明亮、对比鲜明的颜色。(2)年龄处于学前期(3~6岁)的儿童:他们同样对世界拥有探索的欲望,有更加熟练的行动技能去亲自体验一切。很多处于这个年龄的儿童能操作一些简单的软件和游戏。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不具备阅读能力,但是他们对色彩的认识能力正在迅速发展,更容易接受图形结构和对比鲜明的色彩。(3)年龄处于童年期(6~12岁)的儿童: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接触一些文字信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一些别样的东西;他们对色彩的变化比较敏感,对自然界及其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喜欢一些自然的元素和较为清爽的色调。总之,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色彩对其心理的影响也是有变化的。通过对儿童的色彩心理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对色彩的偏好,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很好的建议。

3色彩心理学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色彩有不同的认知。通过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色彩,将其与产品的功能完美融合,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将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儿童产品的设计中是十分必要的,设计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色彩的冷暖应用。色彩能够给人带来不同温度的感受。在儿童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冷暖属性可以应用于产品的功能性上。比如:夏季使用的产品应该运用蓝、绿等偏冷的颜色,冬季使用的产品应运用橙色、红色等偏暖的色彩,这样的色彩搭配更符合人的心理感受。如图1所示的儿童文具套装,在整体的色彩选择上,采用蓝色调为主的颜色,可以让儿童感到冰凉、清爽。这款产品在夏季很受儿童欢迎,在冬季的销量一般,可见色彩给人的冷暖感受对整个产品有不容忽视的影响。3.2色彩的明度应用。色彩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颜色有明暗、深浅的变化。在儿童产品的设计中,明度高的色彩带给人明亮、活泼、放松的感觉,明度低的色彩带给人稳重、平静、朴素的感觉。在设计儿童产品的过程中,应多使用高明度的色彩,给人舒畅、活跃的感觉,也有助于儿童的视觉发育。如图2所示,这是一款给儿童设计使用的智能手表,色彩采用高明度的柠檬黄,带给儿童活泼、轻松的感觉。3.3色彩的象征性应用。通俗地讲,色彩的象征性指的是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寓意,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印象。在定位产品的功能时必须考虑其色彩的象征意义。比如:绿色代表了健康、希望,是生命的象征,在许多儿童餐具在设计过程中就有所体现。如图3所示,餐具整体采用绿色,给人一种天然健康的感受。3.4色彩的味觉应用。色彩的味觉指的是人们对色彩产生的一些味觉上的联想。生活中,人们可以把味觉与很多食物的色彩对应起来。比如绿色能够使人联想到不成熟的果子,如青苹果等带有酸味的水果。在儿童产品,尤其儿童食品包装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色彩味觉的应用。比如一些糕点、甜品的包装多为黄色,黄色容易使人产生甜蜜和醇香的感觉,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关乎儿童成长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通过设计使产品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色彩心理学的一些理念以及儿童产品的市场现状,分析了色彩心理学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意义,并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了色彩心理学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更好地促进儿童产品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碧娟.儿童产品的人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6,27(1).

[2]黄英杰,周锐,丁玉红.设计专业基础教材,构成艺术[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婴幼儿产品产品设计设计定位设计理念

在日渐完善的工业设计体系中,产品设计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呈现出更具时代意义的新面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于是,消费者对于与其自身息息相关的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产品设计出现了时代化、民族化、个性化、人情化等特点,产品的分类也越来越细。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产品设计方向,特别是对一些较为弱势的消费群体的关注,如无障碍设计、儿童产品设计、老年产品设计等等,成为设计的一种趋势。

儿童产品设计因为其使用者和使用特点的特殊性,和其他产品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我们主要来分析婴幼儿(0—6岁)的产品设计。目前中国市场上,婴幼儿产品基本有家具类和日常用品两大类,家具类包括床、桌、椅、游戏台等;日常用品则又可分为实用性产品和娱乐性产品,实用性产品如婴儿车、餐具等,娱乐性产品主要是玩具类。从整体上看,婴幼儿产品设计基本都具有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婴幼儿产品潜在的使用者

在产品设计中,准确的设计定位是设计成功的前提条件。现有婴幼儿产品,往往只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却忽略了这一类产品中的潜在的使用者。在婴幼儿与产品的关系中,婴幼儿常常不能作为独立的主体,而是需要成年人的辅助。因此,婴幼儿产品的使用者其实是由婴幼儿及成人共同构成的。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婴幼儿的角度讲,他们与产品的关系是一种“微观”的关系,无论是家具还是日用品,婴幼儿常常是“置身其中”的,他们很容易就能够与产品合而为一。因此,设计中对婴幼儿的关怀是从安全性、舒适性和色彩的愉悦性的角度考虑的。造型的美感对于儿童来讲,色彩是其重要的因素,而大的形式感是常常被忽略掉的,这也是由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这一时期的儿童还很难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

而对于成人来讲,与产品的关系是“宏观”的。当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给儿童选择一个合适的产品,这个产品要安全、舒适、可爱。他们总是试图从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但最终,这种选择的过程无疑带有个人的特点,如喜好、生活环境、地域、受教育程度等等,都会导致他们对儿童产品的不同选择。同时,他们还要考虑到产品的放置、收藏、清洁、价格以及与环境的协调等问题,这是一种对产品更综合的评定。

保护与被保护

“以人为本”,这是工业设计的最基本的一个设计理念。设计中,人的因素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首先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安全性,这个问题在婴幼儿产品中显得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重要,因为儿童常常是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的。

令人欣慰的是,现有的产品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关注到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但是,有时伤害和被伤害常常是相互作用的。很多时候,产品对于儿童的伤害,常常是因为儿童对产品的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所以,这里笔者要提出的是,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不仅有保护的问题,同时还有被保护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产品不能对儿童产生伤害,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自身不易被损坏。

要想产品不易被破坏,仅仅从增加产品的坚固性的角度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提出产品“被保护”的概念,是指通过设计能够使儿童从自觉的角度去“保护”产品。相应的,其实也减少了产品对儿童的伤害。

很多儿童产品都采用仿生的形态,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就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儿童的效果。特别是婴幼儿,他们还处在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最初阶段,无法像成人那样理性地去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应通过产品传达给他们一些正确的信息,而不是错误的。例如,如果我们把儿童握在手中玩的小玩具做成小金鱼的形状,就可能导致儿童去抓水中真的金鱼,因为产品传达给他的信息是“可以握在手中的”,这种信息就会误导他们的行为。所以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仿生形态在自然中的状态与其产品功能之间的切合度,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教育意义注入到产品之中,赋予产品一种生命感,借助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唤起他们对产品的喜爱,也就完成了孩子自觉地对产品形成的保护。同时,婴幼儿产品也可以作为一种媒介和形象的教材,来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

产品的新方向

现有儿童产品除了上面谈到的两个问题外,还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儿童产品的使用周期较短,淘汰率高,这就影响了婴幼儿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很多时候,婴幼儿都在使用一些替代品,而不是经过专业设计的专门用品,特别是婴儿的家具产品。因此,在婴幼儿产品设计的新方向上,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适用与变化的统一。例如,“能够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家具”的设计概念,就是考虑到儿童家具的更多用途。

同时,儿童用品的使用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儿童用品的主要购买者是家长、幼儿园等。现在,又出现了儿童用品租赁产业。这一产业的出现,对于现在的中国婴幼儿产品市场来讲,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产品的有效利用,使购买者有能力承受全面设计可能带来的较高的价格。这样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儿童用品的更专门化。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游戏化思维;STEAM教育;八角行为分析法;产品设计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产品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效率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改变。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推进儿童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儿童教育领域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面对时代语境的变化,设计学科需要顺势而为,因需而变。

一、理论概述

1.游戏化思维概述。“游戏化”是指把游戏设计元素运用到非游戏的情景当中的设计。并引入游戏设计思维与游戏机制来激励用户或增加用户忠诚度,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国外,游戏化已经在教育、商业、金融、生产等许多行业和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游戏化大师周郁凯(Yu-kaiChou)指出人类行为的产生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驱动的。据此,他提出游戏动机概念“八角行为分析”。2.STEAM教育理念概述。STEAM教育衍生于STEM战略,在美国最先作为教育战略所倡导。注重发展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5门学科,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倡导基于项目式学习,主要是在跨科统整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STEAM教育产品在现有的市场中存在线上线下两种产品模式,线上产品是指依托于网络产品,如:STEAM线上教育平台、STEAM学习APP和相关小程序等,主要以网络课程为主,多为少儿编程之类的软件产品。线下产品则是以STEAM教育理念与玩教具相结合。游戏理论下的STEAM教育产品是从基本概念入手,运用游戏化的设计方法,在STEAM学习领域内探索智能时代下的产品设计方法,为儿童用户提供一种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学习产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STEAM知识能力素养。

二、游戏化思维下的STEAM产品设计原则

1.用户需求分析。挖掘出真实的用户需求才能针对儿童用户设计出好的产品。设计者需正确对待儿童这一特殊用户群体,不能只关注到儿童所缺乏的能力,而忽略了儿童所具有的成长的潜力和特定阶段能力。儿童作为产品的使用者,在不同年龄段中,其心理、生理和认知能力表现各不相同,而且行为方式变化较大,因此设计者应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观察、沟通和访谈等方式来挖掘问题的来源,了解用户,将思维改变成用户模式,以此帮助我们以客观的角度来了解儿童,把握其真实需求。2.游戏化设计原则。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用户,产品中的趣味性设计往往会吸引到他们的目光。儿童天性中的好奇心更加强了他们对趣味性产品的热爱。利用游戏化设计不仅可以达到这一点,而且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入游戏思维中的设计框架—八角行为分析法来指导STEAM教育产品的设计可以很好的帮助设计者把握用户的需求定位,并将用户需求合理的转换为设计需求。(1)史诗意义与使命感:创造一个有趣的游戏学习场景,引导用户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其意义比事情本身重要,以帮助用户传达更广泛的情感,从而带来令人愉快、轻松的学习体验。(2)进步与成就感:利用奖励工具和成就感,创造愉悦和惊喜元素,引导用户进行正向体验。(3)创意与反馈:是指能驱使儿童在与产品进行互动时,能全身心投入到创造性的过程当中,有趣的反馈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发生了什么,并对儿童下一步行为有正向引导。(4)所有权与拥有感:是指针对性的激励策略和奖励体验。激励是对用户努力的肯定,可以有效持续的引导儿童对学习的探索,并同时让他们感到满意。(5)社交影响与关联性:激励用户与其他用户互动,设计合作、竞争、交流互动机制来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体验,引导用户培养合作、社交能力。(6)稀缺性与渴望:设计恰当的挑战难度,在挑战中增加儿童的成就感,挑战难度应于儿童生理、心理特征相匹配。(7)未知性与好奇心:儿童喜欢通过游戏探索和发现新事物,应给予空间让儿童去主动、自由的探索和认识新事物。(8)亏损与逃避心:是指考虑到容错,允许犯错发生,不让用户因犯错而受到惩罚或退缩,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避免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在设计上要考虑设置可逆性,给予更大的操作热区。这8个动机互为影响,也可以独立存在,当环境能够满足这8个动机时,孩子通常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动机、表现成绩和幸福感。因此,将游戏化思维引入STEAM教育产品设计中可以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满意度,激发用户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增强目标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最终使用户的个人发展受益。3.STEAM产品设计要素。研究游戏化思维下的STEAM教育产品设计,还需结合科技性、安全性等充分考虑儿童产品设计的五大要素:功能要素、材质要素、造型要素、结构要素、色彩要素。安全性是儿童产品设计需考虑到的首要设计原则,儿童这个年龄段还没有能力自我保护,所以线上产品中要考虑到屏蔽不好内容的机制和保护好儿童的数据隐私。硬件产品需考虑到功能、材料、大小及外形在使用时的安全性。科技性在产品设计中作为重要的技术载体在当今智能时代下是不可或缺的,现有的功能和体验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进化。目前的机器人技术、智能编程、3D打印、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话化场景、大数据、人机交互等技术手段已成为STEAM教育产品的重要载体。

三、结语

儿童产品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互助学习;隔代互动;用户需求;互动产品设计原则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隔代教育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国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会承担起家庭中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尤其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隔代照看的比例更高。年轻的祖父母给予孙子女爱与养育,在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帮助儿童社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于此同时,第三代也能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积极体验与活力。在隔代教育中,隔代双方都能从祖孙互动这一社会交往中获得价值。但在现有的亲子互动产品设计中,很少有从隔代关系角度思考,尤其缺少关注老年人在隔代互动中体验的产品,从这祖孙互助的角度进行隔代互动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丰富隔代互动的体验,同时也提供了隔代产品设计的新思路。

一、互助学习理论与祖孙互助

互助学习理论最早来源于1998念英国的topping,K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一书,其中提到,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者匹配的伙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美国学者FuchsD和FuchsL.S指出,同伴互助学习实质上是聚焦于教学中那些常常被忽视的,学生间的社会活动,从而发挥其所具有的潜在的积极作用[1]。这种学习活动的理论是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构建”理念而发展起来,儿童形成社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和外界的互动,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发展内在的心理功能,进而形成个人的文化[1]。互助学习可以跨越年龄界限,在更加广泛的社会角色范围内发生,包含祖孙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也在发生着互助学习的行为。儿童是极为擅长模仿的群体,祖辈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资料。在儿童成长的早期,感知觉,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重点学习和发展的部分。他们需要大量的参与式体验完成这个过程。祖辈通常会使用游戏及体验类产品,语言沟通类产品,益智玩具等帮助儿童进行学习。而老年人在抚养下一代的过程中,也会在和孙辈的互动中取得收获。李军歌等(2017)[2]提到,照看孙辈对祖父母有积极的影响。当祖父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养育第三代时,照看孙辈能够帮助老年人提升认知功能,促进躯体健康并提升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祖父母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他们帮助儿童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理念进行不断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隔代互助可以看成是互助学习的一种,且属于互助理论中的跨龄互助(cross-agetutoring)[3]。

二、隔代互动中祖孙特征和需求

在家庭中承担起抚养第三代责任的老年人大多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注重养生,身体较为健康。有自己的社交文化圈,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由于低龄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有比较显著的提高,所以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对于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具有包容性和学习的动力。祖辈进行隔代教育,是一个父母角色再次卷入的过程,所以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具有反思性,会基于原有的教育经验,积极尝试新的教养方式。但于此同时,老年人也存在身体状况限制,教育观念落后等不利于隔代抚养的状态。当抚养孙辈超出长辈的身心承受范围时,也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体现在老年人身上,如压力过大,身体状况下降等。老年人在隔代抚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调整隔代抚养的方式。本文中讨论的隔代互动中的儿童主要是学龄前儿童。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龄前儿童主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儿童通过和外界的沟通和互动,感知觉,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三种主要的能力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需要儿童接触丰富的信息源,多种感知觉的刺激会成为儿童大脑感知觉发展的原材料,扩大大脑储存的信息量;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儿童进行有效而充足的沟通;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则需要提供给儿童一定的思维任务,充分调动其思维,开发问题解决和创造的能力。但因为老年人喜静不喜动,很多老年人在带孙子的时候常常会要求孙辈进行一些静态的活动,这种养育方式其实对儿童的成长较为不利。且因为老年人教育观念,文化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创造的能力往往得不到充分开发。综合祖孙两代人的身体和认知特点,可总结出隔代互动中的共有需求,并基于这些需求来进行产品的开发:(一)身体训练的需求。感知觉能力的培养,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儿童需要大量的户外活动来接受多种多样的信息源,为感知觉的发展提供原料。对于低龄老年人来说,适当的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孙辈共同参与规律而有目标的锻炼,包括体能训练和精细运动能力训练(如手指灵活度的训练)能够帮助儿童和老年人进行更好的身体发展。但老年人和儿童之间的运动需求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儿童往往充满活力,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平缓一些的体能训练。(二)认知训练的需求。学龄前儿童在2-6岁,认知能力开始发展,而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人们往往看重记忆能力的发展而非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优质的祖孙互动应该是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在新的教育观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儿童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年阶段认知能力也开始退化,一定的益智训练能够帮助老年人缓解智能衰老。和孙辈一起进行认知相关的游戏和训练等,老年人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既发挥自己智慧积累的长处,又能够进行一定的健智锻炼。但老年人的健智方式和儿童的智能发展情况同样存在差异性,在产品设计时,需要权衡互动双方智力发展的差异,并根据其特点设计互动的方式和流程。(三)情感培养的需求。祖孙关系具有天然的慈爱和接纳的特征,长辈在抚养下一代的过程,是和下一代建立紧密情感联系的过程。孙辈会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祖辈的支持和安全感。情感的表达和接受是互动双方共同的需求。(四)社交性的需求儿童社会能力的培养,除了和长辈接触,也需要投入到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主动融入社会环境是维持积极老龄化的要点之一。在祖孙互动中,常常会出现社交化的场景,例如社区里的集体互动,早教中心的集体互动等。集体的社交性活动,对于祖孙两代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代互动产品案例研究及特征分析

目前在亲子互动产品市场,大部分的关注点还是在儿童的用户体验上。虽然隔代教育是普遍现象,但能充分激发老年人教育潜能的产品相对较少。由于本文主要是以互助学习的角度来思考产品设计产生的效果,所以会考虑能够平衡互动双方需求的产品设计,基于此观点,本文总结了现有的设计案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并举例分析:(一)协作化。祖孙两代在认知和体能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基于目标的协作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参与者的潜能。利用产品来搭建祖孙协作的中介,充分考虑祖孙两代人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促进祖孙的有效协作与沟通。很多亲子操作类的游戏产品,如亲子美工系列,亲子智力拼搭系列产品,亲子协同运动等产品,通过祖孙协同完成操作任务,既让祖孙两代人在合作中充满参与感,又让其优势互补。图1为由江南大学马慧珊设计的隔代健身海盗船D•ShipD,就是一款能够满足祖孙两代人需求的公共健身装置,老人通过拉动杆子使船体上下摆动,如划船器一般训练上半身。而儿童则随着船体的晃动来娱乐玩耍,在运动的过程中,配合祖辈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款产品充分考虑了祖孙身体能力的差异性,通过协同玩耍的方式,整合了老人的健身需求和儿童的娱乐需求,增强了老人和小孩的互动。(二)游戏化。早期教育讲求寓教于乐,祖辈在和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游戏是常见的手段。通过产品来搭建祖孙游戏的桥梁,既能够很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刺激儿童多感官的发展,也能增加祖辈的参与感,收获积极的体验。图2中宜家推出的拉特奥讲故事系列儿童玩具,拉特奥宜家玩具,通过丰富的角色设计鼓励家庭中不同年龄的成员带上道具,加入到游戏中来。用户在游戏的背景之下,不仅能够体验原本游戏中的故事情节,还能创造自己的故事。在体验游戏的同时,家庭成员也建立了更强的感情连接。(三)益智化。智力训练是儿童早期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市面上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针对儿童智力开发来设计的,与此同时,很多老年人为了健智,同样会使用一些益智玩具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且由于国内老年玩具市场的空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的玩具。但由于老年智能和儿童智能的巨大差异性,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进行求同存异的统筹性设计,既符合隔代的认知特点,又能够让互动的双方在智力探索的过程中取得收获。图3的《五分钟手指操》是一款手指运动指南。手指锻炼属于身体智能的一种发展。该书提供了一种基于不同目的的手指锻炼计划,虽然不是可以互动的产品,其提供的指南却可以涵盖两代人的需求,促成互动行为。老年人可以活动手指保护身体健康,也可以通过手指和幼儿进行一些互动,例如教幼儿五指歌,用手指舞讲拔萝卜的故事等。这种互动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均有益智的效果,且由于互助互学的强化作用,对于互动双方的训练效果也被加强了。(四)情感化。情感交流是祖孙互动中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隐性的需求。在传统的育儿方法中,老年人往往只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而忽视精神方面的建设。虽然在祖孙互动中情感的交换十分的频繁,但祖辈对于情感连接的建立却缺少很好的观念与方法,祖孙互动中,情感具有单向流动的倾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祖孙关系,情感化的祖孙互动产品设计逐渐成为重要的领域。图4的《祖孙互动卡片套装》卡片套装,就是基于祖孙关系设计的一套沟通卡片,在不同的卡片上有不同的内容卡片内容,如图5。祖孙两代通过卡片完成任务并记录,最后留下一套有着使用和成长痕迹的卡片。最后这套充满回忆的卡片,也成为了老人和小朋友深深的感情连接。

四、互助学习视角下隔代互动产品开发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隔代互动产品设计时,儿童和老年人的用户体验都是设计的重点。老年人和儿童在智力水平,心理认知能力,运动协调能力,身体特性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设计应平衡双方身体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各自从体能训练,到认知训练,再到情感发展的多重需求,进行统筹性的设计。立足于前文的阐述与分析,本文总结了一下六点隔代互动产品设计原则:(一)充分利用多元化的产品材料对于儿童来说,早期和外界接触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而老年人擅长利用生活中丰富的原材料来升级创造。在产品设计中引入多种材料,既可以刺激儿童认知的发展,又能够给老年人更大的操作空间,拓展互动的可能性。(二)关注儿童认知特点的同时考虑老年人的审美需求我们在进行隔代互动产品设计的时候,往往都会先考虑到儿童的需求,很容易就忽视了老年人的审美需求。儿童的产品往往有具有很强的特征例如色彩鲜艳,卡通化等。在进行隔代互动产品设计时,同样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审美喜好,认知特点。避免因为过渡关注儿童需求而使老年人产生心理落差。综合权衡不同使用者的偏好来进行设计。(三)基于隔代特点,设计创新的引导创新是隔代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老年人在和孙辈进行创新互动时,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两代人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都有着较大的差异,需要综合考虑两代人创新力的特点,融合二者创新优势,通过产品来引导和促进创新。(四)加入科技的元素以丰富互动的内容将科技因素考虑进互动产品设计,既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更多可能性,也是人们对于产品交互性的需要。科技元素的加入,可以将互动的场景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从实体拓展到虚拟。老年人对科技产品普遍缺乏信心,儿童的加入,可以帮助老年人克服技术恐惧,并在互动的过程中,祖孙两代人都能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五)充分利用老人的知识储备,做儿童化的转换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这些经验和学识,都是能够传递给下一代很好的财富。但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只能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所理解,例如通过绘本,情景故事,游戏等。将老一辈人的知识储备做儿童化的转化,不仅有助于老年人调动自己原本的知识体系,激发创新,更能以更积极的状态辅导孙辈学习,获得知识传递的价值感。(六)互动成果的实体化转化对互动的成果做具体的产出,既是对互动效果的一个呈现,又强化了祖孙的情感体验。在祖孙互动过程中,老年人对于孙辈的积极反馈十分的敏感,这些积极的反馈能够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心理慰藉,有利于祖孙两代人建立更为紧密的情感联结。将互动成果具体化,既能给孙辈带来成就感,也能激发祖辈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