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渔场十篇

时间:2023-03-26 00:26:24

世界四大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篇1

纽芬兰渔场:来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洋流——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40°附近与墨西哥湾暖流相汇,造成这一海域经常大雾弥漫及温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相汇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

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冷暖水流在此交汇,鱼产丰富,种类繁多,主要产鲱、鲭、鳕等鱼。

秘鲁渔场: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加之沿海多云雾笼罩,日照不强烈,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于冷水性鱼类,特别是鳀鱼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因而秘鲁沿海一带便成为大渔场,渔区宽约370千米。

世界四大渔场篇2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水产品市场供给有了根本改观,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消息,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而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999年贸易总量达265.32万吨,总额4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134.8万吨,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已成为过去。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

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三是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渔业水域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加重,以及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保护渔业水域环境不仅是渔业部门更是全社会的重要职责,切实降低捕捞强度、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任重道远。

世界四大渔场篇3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水产品市场供给有了根本改观,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消息,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而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999年贸易总量达265.32万吨,总额4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134.8万吨,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已成为过去。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世界四大渔场篇4

关键词:大连;休闲体育垂钓产业;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5日

前言

垂钓作为一种休闲运动早已在世界各地兴起,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垂钓运动已经在中国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化态势。伴随着我国全民运动的广泛开展,垂钓这项民间运动已经在体育产业板块中占了重要地位,并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国内已经出现了多家国际钓具、钓鱼服装、钓鱼船、鱼饵、钓鱼培训学校、放钓池、垂钓海洋牧场等众多与之相关的的厂商和场所。大连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半岛北方城市,东临黄海,西邻渤海,海岸线长1,906公里,渔业资源丰富,是国内海钓最普及的城市。同时,大连地区多山地、湖泊,拥有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也是淡水垂钓的天堂。早在2012年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21日消息中报道“大连钓鱼休闲正在兴起,钓鱼爱好者已达到60多万,居全国前列,钓鱼发烧友的数量达到了10万人之多,装备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钓鱼爱好者的装备由几千到几万不等,这将形成几亿到十几个亿的垂钓经济效益”。大连的休闲体育垂钓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为催生良好的休闲体育垂钓产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一、国内外发展背景

钓鱼运动是一项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活动,而海钓则被誉为“海上高尔夫”,更是风靡世界的一项休闲户外体育活动,尤其在欧美国家有着巨大的消费群体,近几年海钓运动在中国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其带动的相关产业也悄然兴起。

(一)国际上休闲体育钓鱼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渔业有机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结构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在美国的游钓爱好者目前已超过8,000万人,钓客人数远超过高尔夫球和网球人数,据全美休闲渔业协会统计,在美国每年休闲钓客,消费总额达870亿美元,整个海洋休闲产业总价值累计达2,000亿美元。这些消费金额在美国经济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全美提供120万个就业机会。在日本,休闲渔业人数约3,500多万,占总人口的1/3,年消费产值达800亿美元,在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以游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都十分盛行和发达,休闲渔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5倍以上。

同时,国际上现已举办世界钓鱼运动大会,其盛况空前,经济效益显著。世界钓鱼运动大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联合国际钓鱼运动协会主办,由国际钓鱼运动协会认证的国际A类赛事,是与F1、网球大师杯、美洲杯帆船赛等顶级赛事同等类别的国际大赛,在世界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汇集集海洋经济、休闲旅游、国际体育、文化产业、经济贸易等诸多热点要素,兼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综合盛会。将对举办城市的旅游、休闲娱乐、渔具贸易、渔业发展等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被誉为钓鱼界的奥运会。

钓鱼运动在欧洲、美国、日本、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区蓬勃发展,全球共有几亿钓鱼爱好者,美国前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以及中国为数不少的领导人等均在此列。提倡健康休闲钓鱼活动,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合作,提供创造产业价值的平台。

(二)国内基本情况

1、政策优势:目前,在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海洋经济和休闲体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给沿海地区和城市发展休闲体育垂钓产业带来新的机遇。而以海钓为核心的休闲垂钓产业的发展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2011年10月17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求是《小康》杂志社、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海洋休闲体育高层峰会”,将结合国家全民休闲计划的政策和国际发展趋势,围绕激活海洋休闲消费市场、建立海洋休闲产业发展平台、促进沿海地区休闲产业合作,重点就举办世界钓鱼运动大会及衍生项目布局展开研究,共同研讨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的未来,为举办好世界钓鱼运动大会提供思路。

2、市场经济环境良好:近年来,我国休闲经济势头发展强劲,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休闲消费市场。

3、良好的消费人群基础:目前中国1亿钓鱼爱好者,3,000万痴迷者,是中国最大的休闲运动群体之一。

4、垂钓产业发展潜能巨大:2008年国内休闲渔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出口额度560亿元;据统计,在2015年中国休闲渔业产值预计达到2,5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二、大连发展休闲体育垂钓产业的环境氛围

(一)大连独处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大连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半岛北方城市,东临黄海,西邻渤海,海底地貌为多岩礁、沟壑、海岸线长1,906公里,大连周边海域拥有大小岛屿260个,既是大连旅游度假的圣地,也是海洋垂钓的天堂,大连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海钓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二)大连水资源丰富。在大连地区因多山地,自然河流湖泊、人工水库众多,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钓鱼场所,大连的水库河流多数被人承包管理,已经形成了商业钓场的局势,除自然水域钓场外,大连还有纯休闲放钓商业池塘,具有明确的运营时间和消费产品。大连地区现有的专业放钓池中,大连市内5个、金州地区4个、开发区7个、旅顺口区7个,每天均有众多钓鱼爱好者进行休闲消费。

(三)鱼类资源品种丰富。主要垂钓对象为黑鱼、黄鱼、鲅鱼、鲐鲅鱼、比目鱼、黑鲷、海鲈鱼等,海中的垂钓对象鱼种类较多。目前,大连淡水资源中鱼类品种以鲫鱼、鲤鱼、鲢鳙、黑鱼、鲶鱼、马口、白条等为主,大连的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均适合如今国际上台钓和路亚钓法。

(四)大连自古为海滨渔港城市,本地沿海村庄以捕捞和养殖为主,甚懂水情、了解鱼性,具有良好的船舶驾驶技术。现大连共有大小捕捞渔船1.1万艘,大连海洋渔业在连年来的过度捕捞情况下已经使得大连的近海海洋鱼类资源逐年匮乏,使得小型捕捞作业船逐渐被捕捞业边沿化,众多的小船船主职业转型已成为必然,大连船钓业的发展将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商业发展平台。

(五)垂钓消费市场潜力大。据统计,2013年大连户籍人口591.45万,大连地区钓鱼爱好者达到70万,钓鱼发烧友达到12万。按照每人在钓具及饵料上平均年消费300元计算的话,那么大连本地的钓鱼爱好者消费就会达到21,000万元。

(六)大连的渔具厂家相对匮乏。据相关统计,截至2014年9月,大连地区拥有渔具店600余家,年销售额在9,000余万元。但大连本地却没有相关的渔具生产商,相对隔岸相邻的青岛逊色很多,大连渔具缺少本地品牌。

三、发展钓鱼产业的基本路径

(一)借鉴经验开发海岛资源垂钓休闲娱乐产业。大连休闲体育钓鱼产业已经具有较好的雏形。近年来,大连市钓鱼协会已经连续几年在大连海域举办国际钓鱼节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钓鱼爱好者前来参加比赛。而“钓鱼经济”也引起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2010年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大连长山群岛旅游有限公司。目前他们已经开辟了两万亩专属海域向海钓游客开放,并已投放了万吨级人工鱼礁,加之多年对鱼类资源的保护,使该渔场的鱼情好于其他海域,拥有黄鱼、黑鱼、鲈鱼、黄鲣鱼、鳕鱼等多种鱼类,适合船钓、岸钓、矶钓等多种方式。大连地区要充分借鉴和推广此经验,积极开发海岛垂钓休闲旅游,使海岛垂钓成为产业化。

(二)出台政策发展海洋垂钓业。政府应加强对大连沿海海域进行休闲垂钓业的开发和规范化管理。在大连近海海域制定禁捕,近海海域2,000米内禁止使用网具捕捞作业,休渔养鱼;对垂钓鱼种和垂钓重量进行细化和规定,垂钓上来的不足重量的小鱼要进行放生;规划沿海休闲钓场,进行规范管理;结合大连多海岛特点发展海岛旅游休闲垂钓产业;开展政府主导的渔博会推动渔具产品和休闲垂钓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沿海渔民转型,政府对渔政捕捞业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转型和治理,制定规范的垂钓船运营标准,将大连海域的渔业捕捞船进行转型,形成以村屯为集体单位开张船业垂钓俱乐部,将过剩的捕捞船只和渔民进行合理的转型,由网具捕捞向船钓服务的转型,积极推进大连的海岛休闲垂钓游、休闲船钓旅游等。

(三)淡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连地区多山地沟壑,大小水库星罗棋布,为钓鱼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垂钓场所。大连的淡水池塘水库水质优良,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根据水塘的大小情况对其进行开发和建设,开辟良好的垂钓场和休闲生态农庄。积极鼓励开发水资源的良性运用和生态化使用。

(四)扶持钓具用品生产的本地化。大连的钓具厂商数量很少,应学习邻省市山东烟台的做法,大力鼓励民营产业在大连本地的村镇开办渔具加工厂,创建自己的品牌。

主要参考文献:

[1]鲍晓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世界四大渔场篇5

在人们印象中,非洲是一片干旱少雨、遍地黄沙的荒凉之地。它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撒哈拉沙漠。令人惊奇的是,与大漠为邻的西非小国毛里塔尼亚,却因渔类资源异常丰富而远近闻名。中国小伙张剑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经历,令人耳目一新。

沙漠小国竟是“世界鱼库” !

我是安徽芜湖人,从小在长江边长大。18岁时就跟着父亲登船出海,在东海和黄海上捕鱼捞虾。2006年秋天因受雇于国内一家海洋渔业公司,我又跟随船队来到遥远的非洲,进行远洋商业捕鱼。

说到毛里塔尼亚,不少人都相当陌生。这是一个与撒哈拉相邻的西非小国,三毛在旅行记里曾这样描述它:从阿塔尔到提吉克贾,到处是流动的沙石和灼人热浪。在这里,水比金子都珍贵!其实因西邻大西洋,毛里塔尼亚渔场是南北冷暖洋流交汇处,鱼类生态环境一流,其附近海域是著名软体鱼如带鱼、墨鱼、鱿鱼等的捕捞基地,并享有“世界鱼库”的美誉!

但毛里塔尼亚是一个贫困国家,经济落后使他们的渔业还处于半原始状态。2000年以来,中国五家渔业公司的近百艘渔船开入毛里塔尼亚海域,使渔业一跃成为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到了那里,我发现西非沿海与中国不同。我们在国内是夏天淡季休渔,秋天旺季开渔。他们是在正处秋天旺季的9月到10月休渔,11月才开渔。

看到海里的鱼成群结队,渔讯一刻千金啊!老板立刻找到当地渔业部门负责人谈判,希望能修改休渔期,让我们出海打鱼。负责人却说:“很抱歉,这是板上定钉的事,不能修改!”没办法,在人家的地方,只能按他们的规矩办。

在这一个多月里,我们开始调查分析毛里塔尼亚沿海的渔情状况,调整网具,摸索快速捕鱼方法。不过在闲暇之余,也会四处走走领略一下异国风情。

诺瓦迪布渔港的美,出乎许多人的意料:青翠的棕榈树林、漂亮的珊瑚礁群、只有青藏高原才能看到的那种瓦蓝天空。我们光着脚踩在细软的沙面上,任由清澈蔚蓝的海水不时“亲吻”脚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世界四大渔场篇6

关键词:鄱阳渔鼓;社会功能;文化保护

随着世界文化大融合,我国文化向着丰富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艺术却逐渐消逝,令人痛心,因而现有的传统艺术与文化显得更加脆弱与珍贵。

一、鄱阳渔鼓简介

鄱阳是江南滨湖水乡,有着悠久的历史与适宜的气候。在这历史文化名城中,鄱阳渔鼓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同时鄱阳渔鼓是具有中国道教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文化融合交织相互影响的今天,鄱阳渔鼓能够保持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是令人惊讶与向往的。

渔鼓最早形成于五代时的前蜀时期或是南北朝的宋初[1]。唐朝奉老子为祖,大道盛行,作为道教的独特演唱方式,渔鼓在此而兴起。在渔鼓文化的发展中,鄱阳人民在文学、语言、音乐、说唱风格等方面,根据鄱阳得天独厚的历史与文化对其传承与改造,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鄱阳渔鼓。鄱阳渔鼓分为以坐唱形式为主的“二下响”派,和既可坐唱又可走唱的“三下响”派。除了“二下响”响派和“三下响”,鄱阳人民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突破,产生了新编渔鼓,使得演奏可以加上乐队伴奏,说唱者可由一人增至数人,并创作伴舞。

二、鄱阳渔鼓的演奏、作品与发展

鄱阳渔鼓的演奏通常包含乐器、舞台与服饰,其各有特点,而且显示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的民风民情。鄱阳渔鼓的乐器由渔鼓筒、简板所组成,渔鼓筒与简板都具有地方特色的尺寸与形式,鄱阳人对乐器很有讲究,也因为对乐器的精心制作与喜爱,才能使演奏更加优美动听,从而使得渔鼓文化在鄱阳能够发展与保存[2]。鄱阳渔鼓演奏的舞台在古时并没有固定场所,当然也就谈不上装饰艺术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演奏舞台建落于鄱阳县文化馆曲艺场、鄱阳镇曲艺馆,台的两侧和上方吊有横直条幕,台前有大幕,台后有底幕,台后中央处设一绘画屏风,台的两边书有:“老腔老调唱古时忠臣良将;新曲新词颂今日英雄楷模”等内容的楹联。演奏舞台的建成体现了鄱阳人民对于鄱阳渔鼓的喜爱,与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在传统文化受到世界文化影响的今天,鄱阳人民的做法应该是值得提倡与赞颂的。古时艺人们大都生活贫苦,所以在渔鼓演奏时并没有特殊的着装,而现在鄱阳人民对于鄱阳渔鼓的服装也有所发展,根据不同的季节可穿长衫或短装,颜色、样式以端庄大方为宜。关于鄱阳渔鼓的演奏作品更是不胜枚举,《珍珠塔》《麒麟豹》《荐福碑》等都是鄱阳渔鼓传统而非常有文化特色的曲目,这些是鄱阳人民所喜爱的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鄱阳渔鼓的发展,鄱阳人民并没有满足于传统的表演,并于此驻足。由上面所提到的演出舞台与演出服饰便可以看出,鄱阳人民对鄱阳渔鼓的重视与发展。近现代以来,鄱阳涌现了大量的鄱阳渔鼓艺人与作品。像王遇龙、程先贤老先生这样,热爱鄱阳渔鼓的人是不胜枚举的,与此同时,鄱阳渔鼓还受到当地年轻人的喜爱与追随,这也是鄱阳渔鼓能够被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建立后,鄱阳渔鼓更是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1952年上饶地区曲艺会演,汪烈作词,周天润配曲并说唱的鄱阳渔鼓《段谟阳上北京》获表演奖,1951年江西省盲人曲艺会演,周天润说唱的鄱阳渔鼓《助人为乐的张贤兰》和徐安举说唱的鄱阳渔鼓《拾金不昧的江祖龙》分别获优秀演员奖。这些奖项的获得,不但是鄱阳人民的骄傲,而且更意味着鄱阳渔鼓开始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与喜爱。

三、鄱阳渔鼓的社会功能

鄱阳渔鼓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说明。首先,鄱阳渔鼓就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这里所讲述的审美价值,是相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美而言的。渔鼓是我国古代人民文化的结晶,其蕴含着我国的传统美。在世界各种文化与审美观点发生剧变的同时,我们也许会被冲击得眼花缭乱。通过对鄱阳渔鼓这样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审美,我们才能够明白什么是中国所特有的美,才不会在世界多远文化中迷失了自己。鄱阳渔鼓从最初的形成,到被鄱阳人民继承与发展,期间经受了多次变动与变革才能得以发展以及保存下来的,都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与喜爱的,而对于这个淘汰与发展的过程,一个非常大的决定性因素就是鄱阳人民,甚至全国各地人民审美观作用的结果。所以鄱阳渔鼓在接受了这种审美观的考验之后,在今天是具有十分高的审美价值和意义的,这对于我们现代的审美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其次,鄱阳渔鼓具有研究我国渔鼓历史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从鄱阳渔鼓中,我们能够追寻与了解渔鼓的发展史,渔鼓通常是由古代至现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历史精炼所形成,所以鄱阳渔鼓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习俗,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一个对于历史文化不尊重的国家并非是睿智的,对国家的发展同样非常不利,鄱阳渔鼓蕴含着我国众多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通过对鄱阳渔鼓的研究,我们能够得以了解渔鼓的历史,认知国家的历史文化,所以鄱阳渔鼓具有研究渔鼓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最后,鄱阳渔鼓具有促使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2009年鄱阳渔鼓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我们不得不反思,在世界文化融合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与重加[3]。世界文化融合的本身并非是坏事,通过世界文化的融合,我们能够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去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艺术与文化风格,去体验不同的文化所带给我们的丰富多样的感受。但是在世界文化融合的今天,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也是不容小觑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为人们不理智地追求外来文化,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冷落最终逐渐消失。有的为了避免因外来文化冲击所导致消失的噩运,开始在自身的基础上吸收容纳外来文化,最终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所以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世界文化融合的潮流,又该如何在这种潮流下来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对传统文化不加以重视与保护,我们能够留给后代的传统文化又有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从鄱阳渔鼓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中,开始看到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进行深刻的反省,投入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行列当中。所以鄱阳渔鼓具有促使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

四、结语

鄱阳渔鼓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了丰富的渔鼓历史,以及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带给我们传统文化美的享受。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有所反省,世界文化融合的今天,怎样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加以保护,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米瑞玲,刘瑞芝.衡阳渔鼓及其社会功能浅析音乐时空,2013(15):55―56.

世界四大渔场篇7

一、我国远洋渔业合作的现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的理论,与渔业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远洋渔业合作,是我国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发展远洋渔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国务院于80年代初提出“尽快组建我国的远洋渔业船队,放眼世界渔业资源,发展远洋渔业”的要求后,中国渔船队从沿海走向了远洋。1985年3月,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等派出由13艘渔船、223名船员组成的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起航开赴西非海岸,开辟了我国与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等国的渔业合作领域,揭开了我国远洋渔业历史的第一页。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远洋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从事远洋作业渔场涉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及欧洲、美洲、非洲附近海域30多个国家和地区管辖水域,中国水产总量和水产总值多年来一直名列世界之首。

随着我国远洋渔业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已先后同合作国家签署了10多个双边渔业合作协定。如:中美渔业协定、中俄渔业协定、中俄两江渔业资源管理议定书、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协定、中国-毛里塔尼亚渔业协定、中国-几内亚渔业协定、中国也门渔业协定、中日渔业协定和中韩渔业协定。我国在渔业国际合作方面主要涉及近距离周边国家的国际渔业合作和远洋渔业合作两个方面。主要的渔业合作对象和区域有:

1. 中俄渔业合作

太平洋北部和远东地区所在的海域属于世界海洋中的一个渔业高产区,其特点是捕捞的主要地区距港口和加工综合体近,拥有大量的海洋生物资源潜力,生物资源种类构成独一无二,发展鱼产品加工的条件良好。1988年中俄两国政府签订的《中苏渔业合作协定》规定在捕鱼管辖海域内组织捕捞生产,在共同渔场相互提供渔船和鱼产品运输方面的服务,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修船及造船方面进行合作,研究海产品的加工技术等。双方还成立了渔业合作混合委员会。2006年的《中俄联合声明》还指出:“双方将扩大海产品深加工合作。”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俄渔业合作尚未形成规模,仍未成为双方的主要合作领域。

2. 中日韩渔业合作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适应国际海洋新秩序的建立,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政府都分别批准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并宣布要建立他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区域,从而拉开了中、日、韩三国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的序幕。1982年《公约》和东北亚的专属经济区制度还产生了三个渔业协定:日韩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和中日渔业协定,1998年12月11日和1999年1月6日,日本国会和韩国国会先后通过了新的中日韩渔业协定。2003年11月17日,中国农业部渔业局还与日本渔业海外协力财团联合签署了“于中国金枪鱼市场开拓项目合作协议书” 。规定由日方提供关键保鲜技术、设备帮助,中方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和场地,以此解决目前我国金枪鱼水产品市场中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问题。

3. 中越渔业合作

中国和越南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协定》以及两国《关于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于2004年6月30日同时生效。《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和《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是两国在进行北部湾划界的同时,对北部湾渔业活动作出的过渡性安排。协定通过设立共同渔区、过渡性安排水域和小型渔船缓冲区等形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北部湾对双方现有渔业活动的影响。协定的生效和实施,对中越两国共同养护和合理利用北部湾渔业资源、实现北部湾沿岸地区的长治久安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4. 西非渔场的合作

西非渔场是我国国际渔业合作的传统渔场。西非塞内加尔渔场是我国在1985年远洋渔业起步之时的第一站,以此为起点至今已与非洲其他国家形成了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场地。20多年来,我国还先后与非洲地区十几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平等互利、灵活多样的国际渔业合作关系,建立起互利互补的合作格局。相继签订了中国-毛里塔尼亚渔业协定、中国-几内亚渔业协定等合作条约。不仅帮助这些国家开发利用渔业资源,还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劳动就业机会,深受当地国家和人民的称赞。由于远洋渔业投资大、生产周期长,我国企业大多采取与外商合资、合作或补偿贸易的方式,就地捕捞、加工和销售,保持了较高的生产效益。

5. 南太平洋渔业合作

南太平洋远洋渔业合作涉及过洋性远洋拖网渔业、大洋性大型拖网渔业、远洋光诱鱿鱼钓渔业、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等众多领域。我国近几年的鱿鱼钓船主要作业渔场是在南美的阿根廷、秘鲁渔场。金枪鱼钓船主要部署在南太平洋的斐济;其中,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秘鲁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在秘鲁周边公海海域仍有100多艘中国渔船在捕鱼。

二、我国远洋渔业合作风险分析

1. 忽视国际渔业协定引起的涉外渔事违规风险

由于签订的国家及合作背景的不同,我国与各个国家所签订的国际渔业协定的具体内容必然有较大差别。我国远洋渔业作业单位对不同的国际渔业协定重视不够,忽视我国与邻近国家达成的渔业协定的具体规定。一些渔业单位的渔船无证作业或者不按规定操作,引起合作方的扣留而造成涉外渔事扣船事件。如,在韩国专属经济海域作业时,许多渔船由于产量等记录不实,被韩国方面扣留。据统计,仅在2004年,我国就有40艘渔船因涉嫌在韩国海域违规作业被韩国扣留。

2. 远洋渔业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利益驱使性违规偷捕行为的风险

目前,我国境外作业的渔业单位,有国营的、有民营的,企业性质复杂。渔业企业因利益驱使,往往不顾相关国家的管理规定,各自为战,进行违规偷捕,造成涉外渔业事件。而相应的我国涉外渔业管理人员比较匮乏,管理相对薄弱。比如,2004年11月19日,秘鲁海军出动了2艘潜艇、3艘导弹驱逐舰和多架军用直升机,将涉嫌非法进入秘鲁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9艘中国渔船全部扣押,接受海岸警备队24小时监控。后经多方交涉、协调,在缴纳了巨额罚款后,9艘中国渔船才得以释放。秘鲁方面称,已多次发现中国渔船在夜间闯入秘鲁领海进行捕捞作业。

3. 渔业船员素质较低增大涉外渔业违规的风险

由于近几年渔业资源的萎缩,企业效益降低,造成渔业人员的工资与远洋渔业这项艰苦的工作不相适应,挫伤了远洋渔业人员的积极性,出国从事远洋渔业的船员中科班出身人员的比例大大减少,其中季节性农民工占有一定比例。船员不懂国际海洋法和沿海国家渔业规定,很难严格遵守沿海国法律,加上我国渔船航海仪器有偏差,渔船船员不懂语言,交流困难,也是造成涉外渔事的原因之一。在秘鲁扣船案中,被扣渔船船长在接受秘方调查人员询问时解释说,中国渔船根本无意侵犯秘鲁,因漂流作业方式、海图不准、定位仪偏差加上语言沟通困难等原因导致误会。

4. 不适应国际海洋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要求而引起的违规风险

最近10年,一些国际区域性和专业性渔业保护组织相继成立,一些沿海国家对海洋环境、入渔条件各方面管理更规范、要求更严格。沿海各国逐步建立了海洋专属经济区,采取措施保护海洋资源,对外国船只入渔设置限制条件,对捕捞总量、作业方式、海域、捕捞品种、规格等都做出了详细要求。无论从事过洋性渔业,还是从事大洋性渔业,都要求各远洋渔业单位严格遵守国际海洋渔业法规和当地国家法律政策,在合法条件下参加全球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例如,秘鲁允许外国渔船进入其海域进行捕捞作业,但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款项,办理许可手续。

三、我国远洋渔业合作规避风险对策

为减少涉外渔船事件的发生,提升远洋渔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我国远洋渔业合作在风险规避方面应采取以下对策:

1. 坚持互利互惠,建立与国外合作方的双赢合作关系。远洋渔业企业的外部环境,对远洋渔业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远洋企业要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要尽可能同所在国的企业建立一些生产和经营方面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密切双方的关系。要经常同所在国的政府保持接触,争取更为宽松的入渔政策,做好改善外部环境这篇文章。例如,俄罗斯政府为了鼓励水产业的发展,规定从海产养殖业获利起若干年内减少对其利润税的征收,对海产养殖业免征土地税及其他有关税种。因此,中方企业可以通过承包俄方渔场、渔船,增加鱼产品进口,减少税款支出的方式与俄方合作,达到双方互利共赢。

2. 增设涉外渔业管理机构,延伸涉外渔业管理。建议各级政府有计划地在世界各大渔场沿海国建立涉外渔业管理机构,派出人员可从国内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骨干队伍中抽调,统一组织培训,转变观念,跟上国际渔业管理形势,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要求派出人员到我国驻外使(领)馆登记,自觉接受驻外使(领)馆的领导和监督。涉外渔业管理机构,相当于国内渔业主管部门在国外的延伸和拓展,对涉外渔业、渔船实施综合管理服务。

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远洋渔业合作输送高技能型人才。沿海各地应设立航海专业的职业院校,或者航海企业办学的海洋渔业类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涉外渔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对涉外渔业船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国际海洋渔业法律法规、外语、涉外知识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强化遵守我国与相关国家签署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渔业协定的职业素质,从而提高我国远洋渔业船员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强涉外管理人员交涉能力和管理水平。

4. 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强化远洋渔业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

世界四大渔场篇8

昨晚,在市人民体育场迎来了大连服装节第20岁生日。璀璨的星光,高亢的激情,将第20届国际服装节艺术晚会《大连,拥抱新辉煌》的帷幕徐徐拉开了。

第一幕、《蓝色狂想》展现了大连人民自古以来与海的亲密缘分。夕阳中,金色的光辉给大海披上了一层金纱,一碧万顷的海面上金光粼粼,好看极了!百名渔家少女在岸边翘首企盼归来的亲人。数百名渔家汉子手持银橹在电闪中与风雨斗争。这一曲展现了大连人的坚忍不拔精神,演绎了昔日小渔村是经过怎样的变迁,由沧海变桑田,一座崭新的东方“日内瓦”诞生了!

第二幕、《绿色变奏》将舞台艺术与广场文化完美的展现出来。绚丽的玫瑰、旖旎的牡丹、千年的古莲将大连城市文化底蕴发挥的淋漓尽致。百名中外名模身穿彩装尽情表演,她们代表的是大连这颗亮丽的北方明珠,她们在向世界宣告:大连已走向世界的舞台!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高歌一曲引起一阵阵的掌声,李玟《刀马旦》、王力宏《龙的传人》将晚会推向高潮。

最后,焰火腾空,礼花四溅,全场欢呼。5万观众和6000名演员共同传出祝福声:祝愿大连在世界的舞台上像条巨龙一样腾飞!

大连市西岗区五四路小学三年级 林思宇

世界四大渔场篇9

我国是世界水产大国,水产品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运用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传统水产事业是网络经济时代的新要求。水产网站和水产电子商务在我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国内水产网站已发展到了150多家,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水产网站部落。网络信息化对水产渔业的推动作用1.网络信息化可以打破资源短缺的限制。2.网络信息化可以提高水产渔业的科技含量。要提高渔业的科技含量,首先就要掌握世界科技的最新动态,抢占科技的制高点。实现这种转变,关键要有雄厚的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化是推动渔业科技进步、加速发展知识渔业的重要基础。3.网络信息化有利于渔业企业安排生产经营。我国已加入WTO,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价格直接影响到国内农业生产。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际水产品市场对国内生产也产生了日益加深的影响。合理利用因特网中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因特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据有关资料统计,其信息量以每月10%递增,对于用户而言,如何从中快速、准确、全面地查找出所需信息非常重要。 一、从综合性数据库、网站中检索 如中国期刊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n)。 二、从科技网站中检索 1.综合性水产网站。如养殖网络信息中心(美国)(),由Purdue大学动物科学系建立,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养殖信息网站。 2.水产机构网站。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部(/),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部建立的非盈利网站,权威介绍世界各国的渔业资源和养殖变化趋势,渔业行政法规、出版物等。 3.水产商业网站。如水产品在线交易市场(),主要提供鱼类、水产品、海产品,包括艺术品、图谱、设备等以及出版物。 如何在因特网上开发自己的水产网站在Internet上建立一个水产网站,需要遵循网站建设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素。 一、建站前的准备 (1)确立建站目的。 (2)确定网站性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目的,将网站定性为:水产机构网站、水产研究网站、水产商业网站以及综合性水产网站等; (3)确定网站用户群。网站用户群的选择,关系到网站栏目的选择与设计。目前,我国水产网站的用户可初步分为如下四类:一是从事水产科研及技术推广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水产研究机构、服务机构、水产院校等的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等。二是水产生产者,包括水产养殖、加工、捕捞从业人员。三是从事水产贸易的用户,包括水产批发商、零售商、渔具、渔机生产销售企业等。四是其他关心渔业、水产的普通大众,例如,观赏鱼养殖爱好者等。 (4)确定网站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网站内容应根据网站性质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如综合性水产网站,就可以以水产养殖信息为主,包括水产行业动态、水产商贸信息、渔业养殖技术信息、国家水产行业管理政策和服务信息等。网站提供的主要服务应包括资料查询、业务撮合、技术支持、广告宣传、信息咨询等多个方面。 (5)确定网站建设目标。根据网站性质确定相应目标,如:综合性水产网站就应将代表性、权威性、综合性作为其建设目标。 (6)确定网站名称。网站名称必须简单、明了、易记,并能够贴切反映网站的性质内容。 二、信息资源的采集 网站的生命力在于信息资源。因此,信息的收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网站的建设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一般说来,信息的收集与开发有着多种途径,如:(1)网站可以依托水产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利用其拥有的专业数据资料和大量专业人才的优势,提供权威信息服务。(2)争取与水产大公司、大集团互惠合作。(3)通过网络获取信息。Internet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资料库,其中分布着不计其数的水产信息资源,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检索翻译、归类整理。(4)网站用户。网站是一个交互式的网络系统,用户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还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可以通过有效的交互界面,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整理加工、共享。(5)与其它国内外水产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共享资源、互惠受益永远是网络的主题。 三、网站交流推广 网站建设总是动态的,每一个信息功能的推出都希望服务对象能及时了解。同时网站建设者也需要从使用者处得到有力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如:利用网站互联、积极参加行业展会等方式,网站推广是网站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世界四大渔场篇10

许多渔民赖以生存的海洋渔业捕捞生产,正在受到冲击,渔民失海现象严重。在渔业体制从集体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的转轨过程中,渔民群体的贫富分化开始加剧。失海渔民受年龄老化、生存技能缺乏等因素影响,生计艰难,部分陷入了“赤贫”。

“隐性失海”导致生存艰难

随着渔民失海愈演愈烈,生产空间日渐狭窄,我国沿海渔区部分渔民正陷入“要地没地、要海没海”境地,各地政府正积极开拓渠道,帮助“失海”渔民转产上岸。然而,由于多数渔民年龄偏大、就业技能单一,脱离渔业生产后就业困难,生计艰辛。

“想转产无门路,想发展无思路”,玉环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林仁碧说,玉环县97%的渔民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60.2%年龄在40周岁以上,大多数只有海洋捕捞一种技能,且受自身素质限制很难掌握新谋生技能。

舟山市普陀区塘头社区42岁的渔民翁宏立说,他从18岁开始打渔,没上过几年学。“船上的营生还能凭经验,如果不打渔,自己真不知道能干什么。”他说,自家渔船2002年被减掉后,他就在别人船上打工,一个月工资2000元,妻子没有经济收入,孩子读书开支又比较大,负担很重“心里也想做点什么多挣点钱,可实在摸不着门道。”翁宏立说。

笔者在广西、浙江、山东等地都注意到,一部分年龄较大的渔民,由于缺乏其他生产技能,转产转业之后又不得不入海求生,返流渔民变成了无证生产,给管理带来了新难题。

许多渔民反映,渔民和农民不一样,因为没有土地等基本保障,生活没有着落感,且成本较高。“连吃棵菜都要买。现在物价这么高,我们的日子过得比农民紧。”采访中有渔民这样对笔者说。

浙江省玉环县坎门社区是传统的渔村,社区主任、坎门海洋渔业公司经理许火云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渔民日子比农民好,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渔民生活就只够温饱了,进入新世纪之后越来越差。

由于成本上升,渔民虽然还能出海捕鱼但是渔业效益下降甚至亏本的“隐性失海”现象,也导致这些渔民生存现状越来越艰难。最近几年来,随着柴油、劳动力价格上涨,一些还有渔船的渔民作业成本快速上升,一些渔船出海打渔经常亏本。由于渔船造价较高,一些船主亏本经营甚至折价卖船,从而背上沉重债务,生活陷入赤贫。

林仁碧说,不少渔民的积蓄基本上投入到更新渔船、添置设备和扩大再生产上,一次投资由10~20万元增加到40~50万元,少数渔民举债投资。但由于近几年捕捞生产效益滑坡,油价上涨,渔民收入普遍下降,一些船东资不抵债。

笔者还发现,渔民群体的贫富分化正在加剧。在渔业体制从集体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转变过程中,多数渔民选择了放弃股份,股份结构由此从全员持股变成少数人持股。在浙江舟山,渔船股份集中到了30%左右的渔民手上,大部分渔民则沦为没有生产资料的雇工,股东渔民与雇工渔民之间年收入相差悬殊。

吁请建立失海渔民利益补偿机制

渔民失海困境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机制的失灵。

接受采访的一些海洋渔业管理和研究人士指出,要缓解“失海”渔民的困境,需要以维护渔民权益为核心,进行包括失海渔民利益补偿机制、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制度更新。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探索建立海域征用补偿办法,建立失海渔民利益补偿机制。我国至今尚未制定“渔民海洋使用权利保障法”和“渔民渔业捕捞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一些地方政府在变更海域使用性质时,不征求渔民意见,损害了渔民的海洋使用权和渔业捕捞权。目前在渔民当中,对建立类似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那样的海域征用补偿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除国家和政府对“失海”渔民给予必要的经济利益补偿外,可与建立“谁开发、谁负责”的补偿办法相结合,使“失海”渔民在海洋开发中同样受益。

第二,创新渔业管理机制遏止竞争性捕捞。只有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了,渔民的生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但在目前,国内海洋渔业基本上陷入了“竞争捕捞―过度投资―过度捕捞―资源枯竭”这一恶性循环。“先捕经济价值高的鱼种,然后是价值低的;大的捕完了捕小的;为了多捕鱼,船也越造越大。哪怕是一些新开发的种类,例如马面,一旦进入商业捕捞阶段,其群体很快就表现出衰退的迹象。”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慕永通说,因为管制失灵导致的竞争性捕捞必须得到改变。

专家提出,海洋渔业管理应该明确渔业权属,避免资源利用的无限准入及自由准入状态,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渔民竞争性捕捞心理。同时,尽快研究捕捞限额制度,如规定渔民要申请捕捞证,然后按照额定捕捞量捕捞,如果无证捕捞则属违法。

第三,建立多元“失海”渔民社会保障制度。比如,与当前正在筹建的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筹建“失海”渔民的基本生活、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失海”渔民建立适合渔区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前,鉴于浅海养殖潜力大,近期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浅海贝类养殖,解决部分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就业问题。

近海几已无鱼可捕

笔者发现,滥捕滥捞带来的海洋资源“荒漠化”,沿海工业快速推进、近海资源开发导致渔民作业海域大量被占用,以及渔民作业成本不断快速攀升等因素,正在不断侵蚀我国渔区渔民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我国许多海域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减少。慕永通说,在渤海和黄海,掠夺式捕捞已致海洋渔业资源局部“荒漠化”。“以大黄鱼为例,80年代在黄海还挺多,目前野生种群基本已经消失。”

笔者在沿海渔区采访,近海“无鱼可捕”成为听得最多的感慨。浙江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也是我国四大传统海产主产区之一。当地渔民和渔业管理部门官员反映,受近年来滥捕滥捞影响,渔民作业渔场日益远离近岸,目前近海基本上已经无鱼可捕“传统渔场已难以形成渔汛。”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舜斌说。

慕永通说,在渤海和黄海,掠夺式捕捞已致海洋渔业资源局部“荒漠化”。“以大黄鱼为例,80年代在黄海还挺多,目前野生种群基本已经消失。”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窦硕增认为,渤海曾经定位为我国的“战略渔场”,以前在渤海搞调查,一拖网拉上来能有100多种经济鱼类,十多年后,现在只有50多种,很多鱼种已经在渤海消失。“长江口、黄河口作为我国重要的渔场,现在黄河口渔场基本消失,长江口渔场也面临严峻考验。”窦硕增说,近海渔业逐渐衰退,而且近海资源近年不可能很快补充。

同时,近年来,我国与邻国实施渔业划界,也让渔民失去了大片作业渔场。刘舜斌说,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相继生效,使我国渔民失去了10万平方公里的渔场,此外受限制渔场还有26万平方公里。仅舟山一地,受此影响的生产渔船就近5000艘,涉及渔民2万人。

在广西,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梁雨祥说,北部湾划界后,从北部湾传统渔场撤回的渔船达到5828艘,直接影响到了广西全区4.67万渔民的生计,涉及家庭人口16.69万人,并间接影响到与海洋捕捞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共计11.23万人。

此外,港口、通讯等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在大量侵占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笔者在舟山了解到,目前整个舟山渔场管线密布、航线纵横,其中经过舟山渔场的各种管线超过170条。同时,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外轮航线进一步增多,目前整个舟山渔场的40%海域受到了限制。在广西,统计显示2007~2009年全区渔业水域被工业建设、旅游、公路建设等行业挤占使用面积达60637亩。

大量围海造地工程也侵占了渔民传统作业渔场。在海岛县浙江玉环,浙江省重点工程――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完成后,全县将减少近10万亩滩涂和浅海面积,5000名渔民将不得不转产。“漩门湾围垦完成后,玉环几乎就没有滩涂了。”当地水产养殖户黄小祝说。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渔民的渔业作业成本还在不断快速攀升。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大龙嘴村渔民孙凤林告诉笔者,这几年来,渔业资源少、油价高、人工工资高,海洋捕捞经济效益一直在下降。孙凤林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从2010年9月1日至11月底,他的150马力渔船共收入60万元左右,但是柴油钱花费40多万元,工人工资支付30多万元,“目前看还在亏损”。孙凤林说,自己已经59岁,虽然经营渔船不赚钱,但是自己已经没办法改行“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乔港镇,渔船主范德珠也给笔者算了笔账:自己300吨左右的渔船造价是400多万。目前捕捞效益不太理想,一年只能赚10来万。“要收回成本遥遥无期。”范德珠说。

远洋渔业:能否缓解渔民失海困境?

“走出去”发展远洋渔业已成为中国渔业不得不为的一种选择。

远洋渔业,对于拓展我国渔民生产空间、增加渔获、参与全球海洋资源分配等,日益凸显其重要意义。目前,受国内和国际渔业环境不断发展的影响,我国参与远洋渔业的门槛越来越高,正需加大政策推动,尽快利用我国渔业面临的“战略窗口期”。

远洋渔业正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热点。无论是在地理范围还是水域深度、捕捞品种上都进入广泛而全面的开发。

我国远洋渔业尽管起步较迟,近几年虽然发展势头颇猛,沿海不少省份都把远洋渔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培育,但随着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日渐衰竭,以及国际渔业环境的变化,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将面临重大考验,如果不能提速发展,日后发展将遇到更多制约。

“走出去”发展远洋渔业,首先是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日渐衰竭的迫切需要,已经成了中国渔业不得不为的一种选择。“发展远洋渔业,让近海休养生息具有长远意义。”窦硕增说。

从国际渔业环境的变化来看,也需要我国尽早抓住机遇,否则日后再想参与难度将大很多。目前国际社会对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日趋严格,各国公海渔业资源争夺日渐激烈。特别是北太平洋的鱿鱼和秋刀鱼资源又已被提出列入国际公约管理议程,预计2-3年后将实施国际公约管理。同时,沿海国家相继调整渔业管理政策,提高入渔费的呼声渐高,远洋捕鱼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慕永通说,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对自己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同时积极对公海和极地渔业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实现对海洋权益的物化。因此远洋渔业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热点,无论是在地理范围还是水域深度、捕捞品种上都进入广泛而全面的开发。

投入大、风险高是渔民不敢投身远洋渔业的主要原因。“造一条远洋渔船投入都在千万元以上,一般人根本投资不起。”

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仍面临燃料成本、船舶设施设备购置或建造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资源使用成本等“五大成本”的增加,以及现代渔民队伍匮乏、渔船装备落后、海外渔业基地缺失,这些因素成为制约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紧箍咒”。

第一,投入大、风险高是渔民不敢投身远洋渔业的主要原因。“造一条远洋渔船投入都在千万元以上,一般人根本投资不起。”林仁碧说,即使是一些渔业公司,也不敢轻易地去造远洋渔船。

渔船建成后,生产运营的成本也颇高。广西裕华渔业公司副经理钟琪给笔者算了笔账,一条400千瓦左右的远洋渔船去南沙捕鱼,一个航次1个月左右,一般需要50吨柴油,按照目前的柴油价格光油费就在40万左右;此外冰钱要1万多、机油1万5左右、人工费2万左右、机器配件一两万,再加上捕捞工具等,所有成本在60万元上下。

笔者了解到,国内的远洋渔船普遍油耗大,随着燃油价格上升,燃油成本成为吞噬远洋渔业利润的主要因素,企业苦不堪言。“尽管鱼货价格也在上涨,但捕鱼成本上升更快,远洋渔业总体效益在下降。”钟琪说。

第二,远洋捕捞和近海渔业不同,渔船装备现代化要求更高,再加上跨国作业,对船员的个人素质要求更高。但现实情况是,我国沿海渔区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意从事捕捞工作,新补充的船员也多是内地农民工,并不能熟练操作现代捕鱼装置,造成船员队伍老化严重,知识结构偏弱,捕鱼技能下降。“缺乏有经验的渔民,尤其是现代渔民,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是个渔业镇,副镇长陈锦成说,目前多数渔民基本上还是用传统的技术在捕鱼,能跑远洋的渔民成了紧俏人才。

第三,相对于日本等远洋渔业大国,国内远洋渔船吨位小、装备落后,发展远海渔业还需要更多科技支撑。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舜斌说:“远洋渔业跟造船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先进的远洋渔船跟5星级酒店没有什么区别,它既是个捕捞船、工厂,还是个游艇,我们中国要真正成为远洋渔业大国,还需要在装备上提升档次。

第四,海外渔业基地缺失导致我国远洋渔业效益流失严重,已经成为近期业界反应最集中的问题之一。由于缺乏海外渔业基地,目前,我国远洋公司多以捕捞生产为主,货物运输、油料补给、渔船维修等业务基本依赖于境外公司,价格高昂;冷藏、加工、销售等后勤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低价出售原料的现象比较严重,降低了我国远洋渔业效益。

荣成市靖海集团荣远渔业有限公司是当地较早发展远洋渔业的公司。经理许德祝说,以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项目为例,中国目前有200条船在斐济海域作业,其中荣成市已经有34艘渔船在斐济附近海域生产,而且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但是,我国渔船在斐济附近海域的后勤补给和渔货销售等,都要通过国外公司,渔船维修也没有自己的船厂,这样就无法发挥船队的规模优势。

从远洋渔业战略意义上考虑,建议国家开展财政支持,建立远洋渔业行业风险基金,处理海上偶发、突发事件。

远洋渔业从业人员和基层渔业管理人士建议,要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第一、建立远洋渔业风险基金。当前,我国的远洋渔业企业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状态。自然灾害和政治因素的双重风险,再加上海盗及有关入渔国家的战争,让远洋渔业面临高风险。从远洋渔业战略意义上考虑,建议国家开展财政支持,建立远洋渔业行业风险基金,处理海上偶发、突发事件。

第二、加大柴油和新建远洋渔船补贴力度。广西裕华渔业公司副经理钟琪说,希望柴油补贴与市场柴油价格联动,同时柴油补贴要发放及时。同时,我国远洋渔船目前普遍面临装备老化、产能效益不高的困境,急需加大投入,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