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本科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6:14

体育本科论文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1

1.1研究对象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21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已开设定向运动的3所本科院校(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的体育教师各10人和2013级学生各100人,共计330人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重点对核心期刊和硕博优秀论文进行了阅读,浏览了中国定向协会官方网站、中国学生定向协会官方网站,并引用了部分论文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问卷在参考《河北高校体育专业开展定向运动开展现状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影响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因素分析》问卷,包括针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两类问卷。

1.2.3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问卷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有关的数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分析研究影响山西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各种因素。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现状调查分析

2.1.1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定向运动是一项国际化运动,从20世纪开始在我国兴起,因其娱乐性与竞技性兼备的特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与青睐,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于是定向运动开始引进到高校,并成为本科院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文娱生活,也促进了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2.1.2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课程的师资状况分析

本研究在专家访谈的过程中确实发现山西省定向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状况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见表1)。从表1来看,尽管目前的情况不佳,但是调查了解到有90%以上的教师希望并愿意参与相关的专业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上调查表明,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从事定向体育的意愿较强,并且这种意愿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具有较为持久的内在驱动力,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实际行动,参与到相关的技术培训当中。由此可见,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定向体育教育有着较为殷实的教师基础。

2.1.3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对定向运动的认知情况

笔者对已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汇总得出已开设定向运动院校的学生对定向运动的满意度(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占所调查总人数40%的男生非常满意开设定向运动课程,占调查总人数51%的男生,感到较为满意,仅有9%的学生对开设定向运动感到不满意。对于女生群体而言,有52%的学生对开设定向运动课程感到比较满意,持有消极的“不满意”态度的占调查人数的10%。这说明山西省已开设定向体育项目的院校中,女生的满意度低于男生,但是整体满意度较好。

2.2山西省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2.2.1项目自身特点可行

定向运动是一项智力与体力兼备的趣味性较强的体育运动,要求参与者在认知上具有地理、军事勘察、地形识别等基础知识储备,并且应该具有全面、精确的观察能力,在遇到特殊情形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能在较短时间里解决问题,还需要参与者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定向运动因其自身的挑战性、刺激性使得活动具有了很大的趣味性,参与者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到较大的成就感与自我认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定向运动非常适合在高等院校中开展。

2.2.2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在20世纪90年代末,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尤其是面对体质水平有所下降的现代青少年,教育部在该“决定”之后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青少年更多地参与野外活动、自然环境的锻炼,“要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田野、江、湖、海、沙滩、雪原、森林、山地、河、草原、荒原等条件,实施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锻炼与活动,提高身心素质”。由此可见,定向运动是一项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运动,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广受学生的欢迎。

2.2.3高校大学生兴趣广泛

毫无疑问,定向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强、挑战性大、刺激性强、新鲜感十足的体育活动,能够极大地满足参与者的心理欲望。身处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有着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新特点,其中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是其典型的特征,定向运动作为一项新兴运动,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展现个性、自我实现等需求。

3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山西省高校定向运动的发展应该充分借鉴东部、南部地区成功推广的经验,客观掌握山西省高校定向运动发展现状。

3.1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已开设定向运动本科院校中的300名学生、30名相关教师的调查了解到,教师普遍具有参与定向运动教学的积极性,这说明山西省本科院校的定向体育教师有着较为良好的基本素质;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男生、女生对于当前开展定向运动的满意度较高,并且男生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女生的满意度评价,可见,山西省高等本科院校发展定向运动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

3.2建议

3.2.1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对比定向运动开展良好的本科院校与开展状况不佳的本科院校不难发现,其开展状况良好院校的校领导对开展定向运动的重视程度明显较高,主要体现在积极参与校内、校际乃至社会性定向运动相关活动,给予学校定向运动发展适当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而提高山西省高校领导对定向运动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是促进定向运动开展和普及的有效途径。

3.2.2加强对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

加强对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从而提高定向运动教师专业水平。根据本研究的调查显示,教师具有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但是业务水平较低、经验不丰富,急需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3.2.3建立高校定向运动俱乐部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2

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2%、17.4%、13.6%、6.9%、2.7%、7.1%、6.6%、7.5%,9年总增长率为122.9%,略高于全国各专业100%招生总增长率,经历快速增长-小幅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82倍,人数突破23万。培养规模的扩大,刺激了人们对体育专业教育的投资建设,拓展了社会资金向教育事业注入,推进了教育的产业化。在加快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另外,培养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加速培养专业人才规模,提高全民族素质,调整劳动力知识结构水平,致使国家“科教兴国”大计落于实处。但培养规模扩张的同时也要关注扩招所带来的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宏观失控及学科专业总体规划的缺乏,而导致人才质量不能保障,大学生就业困难等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总之,体育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规模的扩张,应考虑从完善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市场供求等因素适度控制。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目录内5个专业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每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以充分反映出5个专业的布局结构,以及各专业的发展态势。体育教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19.8%、12.8%、11.6%、4.9%、1.3%、6.0%、5.0%、6.8%,9年总增长率为90.6%,略低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本科专业招生增长率。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29倍(略低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人数突破12万。9年招生人数呈现快速增长-下降-平稳增长的态势。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科中最基础、最早设置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周期,与市场人才的需求契合较好,基本形成良性的稳步扩大的人才培养流程。另外,体育教育专业仍是体育专业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基于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对饱和,适当压缩其培养规模,适度增加新兴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运动训练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见表2)分别为34.7%、21.9%、9.0%、2.3%、-0.2%、-1.2%、9.3%、4.6%,9年总增长率为106.48%,略高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及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增长率,呈现为快速增长-负增长-慢增长的态势,说明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规模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91倍,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社会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35.7%、25.9%、58.8%、18.5%、17.5%、5.8%、8.5%、16.9%,9年总增长率为455.0%,远远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个专业招生增长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7.68倍,可见其势头迅猛。一方面,由于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社会体育服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成为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热点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点突增推动了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另一方面,新增专业在理论上都是符合人才市场对热点专业的社会需求,受市场的拉动作用使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同步增长。另外,也与此专业门槛较低,国家鼓励申报,高校容易获批此专业有关,表1中后3年的专业布局数据也说明这一问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3.6%、23.3%、24.4%、13.1%、-17.0%、5.0%、1.9%、13.3%,9年总增长率为40.1%(见表2),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是所有体育专业招生增幅最小的专业。呈现一个“上升-下降-上升”上下波动的态势:2003年到2004年快速增长,2005年到2006年快速下降,2009年呈现适量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招生增长率波动较大,可能与此专业的入学门槛比较高、专业性较强、就业领域相对局限有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7%、17.8%、-0.07%、-2.9%、1.1%、10.8%、4.2%、2.5%,9年总增长率为52.3%,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呈增长-小幅下降-小幅增长的态势,整体增长平稳。这说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规模的稳步增长可能与此专业的招生来源的区域性、专业性、就业局限性相关。

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许多综合性大学,以前本来没有体育专业,现在也开设了体育专业,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口基数过大,就业困难。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由表3知,全国普通本科各专业就业率近几年稳中有升,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2.00%,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初次就业率为64.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根据2010年《出国与就业》杂志就业动态栏目报道:本科中的综合类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年终就业率)为88.6%;理工类院校毕业生为88.5%;体育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74.7%。一般而言,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以初次就业为准。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初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70%以上属于正常。根据此标准,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就业率为基本正常状态。根据辽宁省省教育厅、省发改委2009年公布的各省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辽宁省的年终平均就业率接近95%,而2008年底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哈尔滨省教育部门于2009年6月公开的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仅为44.59%,不到60%,处于就业困难状态。陕西省10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2009年的初次就业率只有20.5%(82人),处于就业危机状态。经过两年时间2009届体育大学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2.6%(76人),2010届则为88.2%(90人),这说明大学生找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摆正心态。江苏省2007-2009年体育类初次就业率由65%提升到71.46%,达到正常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存在明显的地域、校别、时间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曾剑斌报道:2007-2009年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6.82%、70.16%、60.75%(表3),平均为69.24%,就业形势属于基本正常,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但近三届的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低,处在70%以下。预计2010届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将更低,毕业生将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赵长征报道[8]:2007-2009年江苏省体育教育就业率较为稳定,2009年达到73.07%,高于体育专业总就业率,就业形势乐观。由表4知,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从事教育工作仍是其就业的大后方。但也存在逐年降低的趋势,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呈逐步增大趋势。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试办,1998年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后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全国已有223所高等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其中教育部等部委直属院校12所,体育专业性院校14所,涵盖了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十几年来,社会体育专业已初具规模,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但亦暴露出一些问题。由表3,表4知:江苏10高校及三峡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呈降低趋势,平均为61.90%,均值低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另外,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较低,只有15%左右的学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近一半的人到企业从事与体育专业无关的工作。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09年以来的统计报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排在倒数后10位,分别是2009年第3位(40%),2010年第7位(46%),2011年第3位(34%)。此结果与我们统计的结果近似。并且,社会体育专业半年内离职率平均在35%左右,毕业生月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结果与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与招生的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统计表明(见表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近3年处于基本正常水平,其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江苏10所高校平均就业率(三年中有两年处于就业困难水平)。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尽管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均值低于体育教育专业但有转好迹象呈现上升趋势,以江苏省10高校为例,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2009与2008年相比提升24%。由表4知,运动训练专业就业去向比较分散,只有近13%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次选择企业或升学,近一半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在全国四所体育学院高校中,北京体育大学的就业率最高,原因可能是:北京体育大学是体育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生源质量远远高于其他院校;另外,北京体育大学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教训一体等优势明显。因此,北京体育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呈现这样的局面正是以上综合实力的体现。但其他三所院校初次就业率也均在85%以上,远高于江苏省10所院校47.55%的就业率,同时也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专业就业率。反映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域毕业生就业率存在明显差别。但同时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距正在缩小。由表4知,北京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流向第1位是学校体育教师,其次是公安部门,第3位是企业。说明,公安系统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择业行当,值得其他高校借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率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江苏省10所高校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56.30%,最低一年为38.89%,处于各专业较低水平。但在李博文所调查的15所院校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的年终就业率相差较大,较好的学校就业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一般院校则只能达到70%~80%。从表4的就业去向统计看,1/3的学生继续考研深造,近一半的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仅有20%人从事教育工作。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控制策略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3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办本科逐渐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本科的学生作为其存在的教育对象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体育教育不可缺少。民办本科的体育教育尽管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是出现了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僵化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创新,这些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民办本科的民办本科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其体育教学的每一项改革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并与教育思想的要求相适应。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年6月国务院《全民健身纲要》,主要明确了21世纪我国体育发展战略问题。面向全国人民要求学校首先做到“对学生要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训练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和技术、习惯。”要求全民都要:“每人每天都要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二种以上健身技能。”争取到2010年建设成为中国特色全民健身系统。

2、阳光体育运动

2006年12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三个部门联合决定,全国范围内自2007年开始学校全部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地学校中大力实行阳光体育活动。明确规定利用未来的三年时间,在全国85%的学校名全面推行《标准》,规定各级各类的学校学生每天要坚持体育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学生体质要达到《标准》规定的及格等级以上,要求每名学生最少要掌握两种以上运动技能,并且在平时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3、终身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并且迅速得到了普遍推广,成为21世纪很多国家推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提倡者法国的P•伦格兰德说“: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当中,是人不断学习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该是在人需要的时候将知识和技能提供给人们。”终身体育思想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延伸,是终身教育思想不断得到发展的结果。

4、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是教育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素质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法。我国教育部在1995年7月发部《通知》起,规定了素质教育要作为一项基本教育政策,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教育目的。”这一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使我国高等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如今民办本科体育教育发展现况及应注意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理念和不完善的管理体系

民办本科办学中存在的主观问题是,一些学校管理者及学生家长过多强调专业成绩,而对体育教学则采取了漠视的态度,部分民办高校甚至难以保证体育教学的课时。学生本身不重视体育锻炼,应付体育课现象较为普遍,更没有学生能够做到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虽然有的学校也能够开足课时,但应用的教材过于陈旧,教学模式过于简单。民办本科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例如,体育教学计划存在随意更改的现象,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人员配备,体育器材缺乏健全的管理措施,学校的体育场馆被随意占用等。自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民办本科体育教育管理要想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改革。

2、体育教学评价单一主观

在体育教育中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评价方法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要求,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评价标准绝对性,而应该针对本身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不能达标的学生,要制订弹性评价方法,使全体学生对体育活动都能充满兴趣。重视学生体育考试分数,不应用横向和纵向对比方法,不重视学生的进步现象。没有注意到民办本科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个体差异,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方法过于主观,只依靠教师的单纯评价,所以在评价中要引入学生间的互评。

3、民办本科体育教学缺乏特性

民办本科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础,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合格建设者的任务。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就业问题和择业问题,这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专业背景不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若以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针对民办本科体育教学的对策

民办本科体育教师要全面分析不同学生特点,让学生接触体育理论学习和专业实用性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创造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同时根据当前学生的关注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自身体育规划、讲解体育裁判知识,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这些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可以在工作单位实际指导体育活动。使其成为未来企事业单位体育健身运动的有力骨干,促进全国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1、挖掘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培养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过程中民办本科体育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要求当前民办本科体育不但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职业道德,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而且可以树立学校正面形象,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民办本科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体育课深受学生喜爱,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民办本科体育教师不仅要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与德育,充分发现体育教学中与德育的关联点,将德育观念和民办本科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比如,教师注重自身形象,穿着言行应大方得体,课堂上教师准时到位树立“守时”的时间观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部分跆拳道的课程,在跆拳道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们尊重比赛对手就是尊重自己“礼始”与“礼终”,养成良好礼仪习惯。进行队列训练时,重点对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行动统一、顾全大局的优良品质。在太极拳教学当中,启发学生“身心合一”、“排除杂念”、“心静体松”,体会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使学生放松心情、排除烦恼、专心静心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民办本科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他们诚实、勇敢、机智、积极进取优良品质作为教学目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语言艺术在民办本科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讲解是在教授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清晰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利用丰富的感染力勾起学生的想象,讲解时语速的快慢和节奏能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必须做到备课充分、有理有据,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集体授课方式在当前体育教学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常出现教师在上课时间只要求整体动作一致,缺忽视了利用体育教学语言来丰富课堂,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体育技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采取示范性的教学语言,而对体育技能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多采取通俗易懂、朴实形象、浅明生动的教学语言。要使体育课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练习跳高时可以形容学生“身轻如燕”,练习太极拳时可以形容学生“稳如泰山,天人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利用语言艺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巩固教材与教法,增强学生体质,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质量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运用和检验,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点,是学生由输入型学习转化为输出型学习的标志,也为今后应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获得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并进行理性升华和验证,达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华丽转变。所以,毕业论文的撰写实际上也是学生知识技能提升和自我能力完善的过程。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论文选题是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对于提升现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基本情况

特殊教育专业是西安体育学院2004年获批的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招生对象以陕西省为主,面向全国。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定位,特殊教育专业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兼顾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要求,加强了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学科综合交叉,力求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按照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08、2012、2016三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论文设计均按照4学分设计,折合64课时。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从开办起共产生186篇论文,优秀论文6篇,优良论文36篇,合格论文144篇。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学习成果的重要支撑材料,也是各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才能授予学士学位。可见,毕业论文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选题是写作毕业论文的开端,是完成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形成论文的起始环节,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是根据特殊教育专业的要求,在特殊教育研究领域内,确定研究项目、明晰研究问题的过程。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历届毕业论文选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对毕业论文选题按照选题领域、难度、可行性、创新型和应用型等维度展开研究。在选题领域方面,把特殊教育作为综合领域进行选题的有39篇,占论文总数的21%,主要涉及地区、县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涉及师资、资源配置、政策支持、医教结合等方面的内容;按照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学科分类进行选题的28篇,占论文总数的15%;按照体育专项来划分,突出体育特色和项目的37篇,占论文总数20%,做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的49篇,占论文总数26%。可以看出,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突出体育特色和课程设计特色。在选题难度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和陕西省教育厅高校巡视诊断的要求,在抽取论文时,将难度分为:较大、合适和容易。难度较大指的是超出了本科生的学习能力,本人无法完成的选题,容易的是选题的理论水准没有达到专业课上课基本要求的标准。特殊教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较难的达到33篇,适中的占到26篇,容易的18篇。在可行性方面,在论文选题中,论文在范围和研究对象中,是不是能支持研究的主题,研究对象选择是不是能够满足研究条件,在抽样80篇文章选题中论文选题可行性较高34篇,一般27篇,较差8篇,无法判断1篇。在创新性方面,随着创新教育进课堂活动的深入,创新型选题在特殊教育专业中也越来越多,学校也出台了创业创新活动替代毕业论文的相关政策。在七届学生中,有两位同学运用此项政策完成了毕业论文,获得了学位。在抽样80篇文章选题的创新性较高的20篇,一般9篇,创新性不强的20篇,无法判断的31篇。在应用性方面,按照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作为应用型论文选题,应该和自己实习、甚至就业结合起来: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抽样80篇文章选题中,应用型较强的13篇,一般的38篇,较差11篇。

二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在选题领域方面存在的问题。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必须符合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要求,因此,特殊教育对象中残疾儿童、问题儿童和超常儿童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都可以作为选题,但是正是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学生在选题过程中,特别是和自己专项结合过程中,突破了这个限制,在37篇和专项结合的论文中,3个选题和特殊教育专业结合不紧,属于问题选题。在选题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本科毕业论文的领域范围尽可能和自己的就业和实习领域一致,一般只能探讨一个问题,写作过程要求论点正确、论证严密、结论自然,如果选择两个和两个以上问题,本科生就驾驭不了,由于范围过大而造成难度加大。例如,2010届:聋生进行早期职业规划教育的分析与建议、我国特殊教育经费的管理现状与筹措;2011届: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舞蹈心理治疗的研究策略、论特殊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关注度之关系;2012届:自闭症儿童的情商教育;2014届:8-10岁中度听障儿童体育游戏教学的设计及研究;2015届:感统训练对7-8岁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康复效果研究、小学三年级班干部对听障儿童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2016届:农村轻度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探索研究、心理训练对散打专业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发展的研究;2017届:网球球感和手感训练内容及其方法、绍兴市聋哑学校学生对体育课需求及其教学设计研究。在选题可行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行性是指完成论文题目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主要是作者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能不能完成本题目。客观条件是除去主观条件以外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范围和领域、特殊教育对象作为论文研究对象时的稳定性和符合性,实验条件和实验控制水平,资料的前沿性和经费的保障条件等等,有些同学的选题有着强烈的特殊教育情节,选题也很高大上,但是不具备研究的客观条件,造成论文无法完成。在论文创新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性是指首次出现或者具备新颖性的特点,创新性是学生论文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识记和背诵,较少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造成7届论文186篇中,和往届题目高度相似且没有创新的题目13篇,有2013届学生选题和往届同学雷同。在选题应用型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型指所选择的论文题目是当前特殊教育领域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况且是运用自己理论能够解决的问题,是自己所学理论在现实中中的应用。但是在7届论文中有17篇没有对毕业论文题目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国内外现状进行调查,轻易确定选题,导致选题缺乏必要的应用型。如果盲目地选择已经被理论与实践所检验形成定论的论题和一些既无现实需要又无理论深化价值的论题,在论文写作的初始阶段就已经决定了论文质量的低下。

三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原因

首先,招生规模增长过快学生太多,资源配置跟不上是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的社会原因。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是西北地区设立最早的特殊教育专业,但是自从2006年开始举办以来师资问题始终是瓶颈问题,具备特殊教育专业背景和一线特殊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太少,一直没有达到合理的师生比。加上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专业教研室,和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影响了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其次,实验和实习条件有限是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的客观原因。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共用评估诊断实验室,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论文的要求,申请的感统训练室、行为观察室等试验实习场所因空间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加上试验耗材控制严格,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以实验为主的论文选题不可能完场。最后,学生写作论文的态度问题是论文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学生对论文写作上存在着很大的认知偏差。个别学生认为反正往届学生都毕业了,到我们这一级肯定能毕业,老师不会难为他们,对选题这一环节不够重视,根据自己对本专业某一问题的感性的粗浅认识,不经过周密的资料查阅和分析,就轻易定题,所定的选题自然也就存在很多问题。

四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路径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度,毕业论文是本科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要制定从形式到内容的规范,要强化过程性管理,明确指导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度。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应当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高度负责,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要经常沟通,引导学生在适当的领域选择和自己能力匹配的论文选题,建立命题审查制度,让不合适的选题及时更正。第二,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的有效性。西安体育学院十分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工作,每年组织和举办多种形式的毕业论文工作会议,重点讨论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要求。特别是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考虑到毕业生在就业和考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提前做好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尽早为学生安排指导教师。为了引导教师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和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和熟悉研究课题,为毕业论文的实验研究做理论准备。第二,控制每位教师的毕业生人数。目前,高校教师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势必对毕业论文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西安体育学院加快了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严格控制了每位教师的毕业生人数。第三,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西安体育学院加强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教师研究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先后和西安启智学校、西安市盲哑学校、西安市聋哑学校建立实习基地。第四,重视学生兴趣,根据学生兴趣学则论文题目。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课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和兴趣。此外,在选择主题时,学生应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因为如果没有兴趣,写作就没有主动性。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在某些课程中,或者他们在课程内容的发展方面有了新的发现,或者他们对课程内容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有独特的见解。然后根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文献,最后通过系统归纳和分析,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体现专业特色;为培养专门人才,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开设了多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所提供的课程是不同的。这些方向包括视力障碍儿童教育、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智力障碍教育、自闭症儿童教育等方向,这些方向的设立,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提供了明确的边界和范围。

总之、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是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学生选题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引导是关键,学生的态度是关键,学校的条件和制度是做好选题的保障。只有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完成稿质量的毕业论文选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

[2]《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涵[2018]8号).

[3]孔翠英.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财经类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04):56-60+96.

[4]姜东,倪晓宇,熊立奇,等.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04):113-117.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贵州省地方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为检验大学生本科阶段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在临近毕业阶段,通过论文的形式来提高学生检索文献、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部分学者对毕业论文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毕业论文不能有效促进大学四年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对贵州省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员进行访谈得知,该校学生的结业都是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单纯以毕业论文的模式作为学生结业的手段是否能真正促进学生四年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对学生就业后的专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值得商榷。本文将以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索为研究对象,以安顺学院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为例,主要通过访谈法收集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结业的相关资料,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结业加入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创新教育形式下的时代要求。创新就是要摒弃一些不合理的做法,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根据实际情况,寻求适合事物发展的新方法。在创新教育形式下,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在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进行改革。纵观近几年的毕业论文,已无法真实反映出体育专业毕业生真正的核心能力。为了真正实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根据贵州省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的特点创建一种结业考核模式。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究、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教风、学风,真正实现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提高体育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二)体育学科特点的自身要求。体育专业注重实际环境下的实践技能培养,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要求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认真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掌握影响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胜任运动竞赛组织管理工作。所以,体育专业学生不仅仅是以一篇学术论文评价四年所受教育的结果,应根据体育专业实践性和运用性较强的特点,从学生自身发展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围绕着运动技能、运动竞赛以及运动管理水平来进行考核,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需要付出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写出一份优质的毕业设计,而不是临时突击写一篇毕业论文。另外,毕业考核的方法也将影响学生的培养过程,结业形式采用毕业设计的模式,在培养的过程中需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毕业考核。(三)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偏差。用人单位满意度是衡量大学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部分学生在中小学就业后,运动技能不能规范地讲解,教学程序混乱,教学质量不高,自我学习和创新研究能力较差,而且对基本的赛事组织不甚了解,与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从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反思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大学四年学生运动技术、理论学习的动力不足。而结业形式是学生学习过程实现理论、技术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联系的桥梁,采用什么样的结业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四)毕业论文的撰写环节存在诸多的不足,缺乏相应的监管和防范体系。从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环节来看,存在的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态度不端正,教师指导也很不认真,甚至指导老师本身的水平相当低。从客观上讲,主要是论文撰写缺乏相应的监管和防范体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抄袭造假现象严重。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对未来的工作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仿照一两篇硕士论文,改变硕士论文的数据、研究对象,然后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轻轻松松完成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其二,选题没有实际意义。从近五年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80%的学生围绕某一地区某一运动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虽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但有部分学生没有具体的实施,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所总结出来的对策与建议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其三,文章结构混乱。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毕业论文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无关紧要,只要过关就行,所以在撰写的过程中存在敷衍现象。而且大学四年,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大部分学生在业余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学习专业课理论知识的习惯,造成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以至于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思维混乱,层次不清晰。

二、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运动技术的保持能力,规范技术动作,在结业时,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或专项,选择一项运动技能向答辩组进行展示。作为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的结业形式,可采用“技能展示+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模式,结业成绩即为毕业论文或设计70%、运动技能30%。(一)术科项目毕业设计的改革思路。有学者将运动技术划归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项群,结合我院所开设的术科课程,确定改革思路。1.技能表现难美性项群改革思路此项群主要包括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项,创编一套动作并制成视频,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说明编排套路的主要理论依据、目的意义、套路的文字说明,要求思路清晰、内容丰富、编排合理、特点突出,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的目的。答辩的方式是学生先展示自编的套路,然后阐述答辩所选内容的理论及现实依据,所编套路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详细阐述自己的研究内容与体会等。2.体能主导类项群改革思路在安顺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此项群主要是田径项目。技能展示采用田径代表性的三个项目:跨栏、标枪、跳高。毕业设计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根据某一中小学某一个运动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围绕训练方案进行详细论述,包括训练的生理学分析、训练的原则、方法、手段,年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天训练计划,训练的强度及负荷,保护措施,医务监督及恢复手段等。二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和管理田径运动会等。田径运动会的组织与管理包括比赛前、比赛中的组织过程、比赛后的工作,秩序册的编排,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措施。通过毕业设计的撰写,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会的组织、编排方法,使其毕业后能够规范地组织田径运动会。3.技能战能主导类项群改革的思路此项群包括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排球、足球、篮球等。由任课教师制定项目需要考核的技术,并根据该项目的评分标准获取技评和达标成绩。毕业设计可对战术进行说明,包括所选战术运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战术运用的前提,优缺点,怎样提高战术运用的效果等。答辩时,战术演示需通过计算机操作,以视频形式演示该项目的战术设计,并围绕主题进行论述,给出结论和建议。4.理论课程毕业设计的改革思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包括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理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理论课程的毕业设计应与实践紧密结合,如《体育欣赏》这门课程,学生可根据一段比赛视频进行解析,从比赛场上智力美、人体表现美、运动技术美、设备、场地、器材美等几个方面进行解析。再如《体育保健学》可以搜集运动损伤的案例,制定康复治疗的方案,以及方案的改进过程,配备康复治疗的视频以及语言的讲解。5.体育器材的改进体育器材直接影响运动成绩,先进的体育器材能够监测运动训练时的技术指标,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毕业设计可围绕着某一运动器材的改进进行论述,需阐述改进运动器材所遵循的原理,所设计的器材与原器材优缺点的比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拟采用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分析。此类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现有的体育器材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后续器材的优化更新提供参考。

三、贵州省地方院校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自我学习、创新研究的能力,真正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体育学院的领导、教师、学生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创新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任课教师提出所教科目毕业设计的方案,经教研室认真讨论提交体育学院审核,体育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毕业设计的方案及实施细则,对文字叙述及图像视频制定等提出详细要求,并报备教务处。鼓励师生破除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并在摸索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体育专业毕业设计的模式。(二)毕业设计的改革应循序渐进。结业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技能测试,学生选取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进行测试,具体标准根据学院制定的术科评分标准,二是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在毕业设计的改革初期,应循序渐进进行。一方面由于师生一直以来都认为毕业论文是结业的唯一形式,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且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师生所付出的精力较少,一旦实施毕业设计,大学四年师生均处于责任和压力中,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必遇到阻力。另一方面,《毕业设计的实施细则》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的,其可操作性、实用性是否完善,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才能制定出合理、完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较强的《毕业设计的实施细则》。(三)毕业设计的形式应多元化。虽然改变了仅以论文作为结业的唯一形式,初步制定了贵州省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但是毕业设计的题材不局限于学院所规定的形式。应不断地拓宽写作素材的来源,加大定量分析的力度,不断丰富毕业设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创新。总而言之,能够反映学生四年真才实学和实际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均可。(四)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带头引领作用,促进学生的技能训练。为了使学生有一份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从新生进校起,实行导师制,根据师生双向意愿,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法。导师主要负责对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健康、快乐成长。体育学院根据导师的工作量,进行考核,并纳入年终目标绩效考核中,鼓励导师认真完成各项工作。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不断完善导师制度,为培养体育专业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1]。此外,通过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形式促进导师制的实施。因为,大多数新生进校后,在相对放松的大学生活中产生了懒散和松懈心理,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排斥心理,使得学生工作开展较为困难,而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容易沟通,在学习生活中可以起到帮助和带头作用,可以配合导师间接督促其进步。(五)不断提高师资力量。结业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过程。在每学期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两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小设计,引导学生查阅文献,综合分析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贯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对教师理论知识的储备量、实践运用能力、课程小设计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教师毕业设计的指导能力,体育学院可与毕业设计开展好的兄弟院校达成协议,派毕业设计的管理人员及部分教师到其他学校跟踪、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毕业设计管理流程,或请对方来我校指导协助实施。另外,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专业知识与运用专业知识的机会,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了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可构建大学各年级具体的科研能力培养目标。大学一年级由班主任负责,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观摩课、训练课做出评价,给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阅读与课程相近的书籍5-10本,并做读书笔记;大学二年级主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准备“专业资料摘抄本”,不断收集专业资料,并在学期结束时由教研室收取。大三年级学生由体育科研方法老师负责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主题,查找、收集分析、归纳、总结文献资料,并由导师带领参与自己的课题或者要求学生根据某一实践活动撰写小设计,另外,任课教师在每门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撰写一篇理论联系实践的小设计,并给与分数加入最终考试成绩中;大学四年级主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从论文选题到论文定稿由导师具体负责。(七)建立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管与防范体系1.毕业设计前期监管与防范毕业设计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导师遴选、题目确定、开题报告撰写及开题答辩。据调查,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导师遴选工作都是在开题前根据学号分给指导老师,专业及学生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建议从大一开始选定导师,导师负责学生四年的成长,期间可做微调。并在第六学期开始开题报告的撰写,首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并将题目汇总后交论文审核小组审核,通过后开始撰写开题报告,并于七月前完成答辩,不过多占用学生期末考试的时间。2.毕业设计中期监管与防范毕业设计中期监管与防范工作主要是指开题之后到毕业设计提交给评阅老师之前这一时间段的监控与管理。贵州省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开题之后有一个学期的实习期,学生到第八学期的3月份才回校。这期间学生离开学校疏于管理,论文工作停滞,到第八学期开学后才草率开始撰写,而第八学期学生的精力都放在找工作或考研复试上,容易导致学生敷衍了事、应付过关。建议学校给学生两个半月的实习,动员学生在此期间进行高质量的实习工作,而后返校开始投入全部精力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按学院规定的时间提交论文一稿、中期检查报告、二稿、三稿、定稿到毕业论文审核小组,符合要求才能进入到下一环节。3.毕业设计的后期监管与防范毕业设计的后期监管与防范主要是指毕业设计的评阅和答辩工作,校督导和学院督导小组全程监控各个环节是否规范。学生毕业设计的评阅及答辩应由相同专业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对于不符合学院要求,没有达到学院标准的严禁通过。最后由论文审核小组审核论文质量、格式,规范毕业设计过程,强化毕业设计管理,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结语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应充分考虑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研究能力为目的,形成毕业设计模式。此模式在改革的初期将会遇到种种问题,管理者需要不断地思考、总结改进,逐渐形成合理、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真正实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能够胜任相关体育工作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常丽丽,杜智萍.牛津大学导师制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6-8.

[2]傅斌,王彤.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讨———以山西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6):63-67.

[3]徐碧鸿.中国矿业大学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索[J].运动,2015(7):91-93.

[4]刘宁.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M].当代体育科技,2018:83-85.

[5]张娟.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开设现状研究[M].科技资讯,2018:229-230,232.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目前,我国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数据库大多数的功能仅限于统计数据,缺乏反馈环节,原因是没有制定各专业发展的预警标准。因此,制定体育类专业发展的预警标准,结合状态数据库,可以实现对专业发展的动态预警。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安徽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专业人才,该文结合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从体育教学前期监控、体育教学过程监控及体育教学效果监控3个层面,科学构建学校、院系、教研室、师生等共同参与的具有互动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为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体育教学前期监控

体育教学前期监控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计划的制订、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及体育专业教学资源的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对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有必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监控,以便于更好地推动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体育教学大纲和计划方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是相关教育工作者编写选用教材、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检查评估、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进行配置的重要依据。它主要对体育课程内容、性质、任务及深度与广度通过纲要的形式进行了规定[1]。因此,为了能够保证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加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规范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制订体育专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所列课程能够与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教学大纲相符合,如果没有教学大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就不能得以开展。其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监控的过程中,主要对体育教师的整体结构与规划、基本情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其中,体育教师整体结构与规划情况主要涉及教师的配备与梯队建设等情况,具体而言,就是考察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方面是否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考察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职称高低、专业方向等方面是否合理,考察当前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否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教师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师生比例、教师年龄分布是否均衡、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人数、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及具有国外或者校外学习从教经验的教师人数等情况;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开设课程的能力、出版专著与论文及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同时还包括体育教师近几年来的获奖情况等;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主要包括教师关于教学方面的研讨活动、参加校级及以上的教学科研活动的教师人数[2]。最后,体育专业教学资源管理方面。体育本科专业教学资源的监控主要包括对教学基础设施、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监控。其中,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主要对教室、运动场馆等的面积大小及体育器材与设备的配备情况等进行监控;图书资料方面,主要对体育相关图书的数量、国内外出版的相关学术期刊与报纸的数量等进行检查;网络资源方面,主要对供师生使用的相关网络设备及对相关能力进行培训的措施进行监控[3];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主要对学校外籍专家与外籍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其举办学术会议活动的频率等方面进行监控,并考察其是否能够有效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2体育专业教学过程监控

在对体育本科专业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的过程中,主要对师生主体的教学与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对教学资源及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与科学监督。体育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进度计划、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方面。因此,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着手对体育本科专业教学过程进行监控。首先,体育专业教学进度计划方面。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而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教学文件[4]。因此,原则上来讲,教师在安排教学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保证课程内容安排、章节顺序、各章节的比例等方面要与教学大纲相符合,但是由于体育教师通常存在一定的自主创新意识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体育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教学进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进度计划进行监控,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方面。体育课堂教学包括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两个部分。虽然一些体育教师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取得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学生等都可以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监控,以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3体育教学效果监控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监控,不仅包括教学前期与教学过程的监控,同时也包括体育教学效果的监控,主要涉及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等方面。首先,毕业论文方面。毕业论文也是对体育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指的是学生通过对自身所学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的运用,对某一主题进行研究的集中训练,是对学生毕业资格与学位资格进行认证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能够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公平客观地考核与评价,就应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监控。一是要详细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具体地制定考核评估指标;二是要实行导师负责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评估与监控;三是要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档案管理。其次,学生就业方面[5]。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技能及就业趋势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能体现出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因此有必要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监控,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了解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对体育专业课程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管理,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相关实践活动。二是体育专业相关管理者应该加强与校友会、行业协会等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加强与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以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平台,并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及时调查与反馈。三是可以建立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制度[6],也可以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等。一方面,到体育专业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地区,到当地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毕业生的适应能力、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以对人才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同时对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与就业问题进行分析,以对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方法,对毕业生和在校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从中挖掘出相应的反馈信息以为在校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江,李菊红,赵凤霞.综合性大学体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78-79.

[2]谢慧松,孙南,陈岭,等.体育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指标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5):83-88.

[3]王雪芹,丁焕香,张红品.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研究——以临沂大学体育专业理论课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6-10,16.

[4]张守忠,王志鹏,苏庆富,等.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7(8):729-731.

[5]崔蓓蓓.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区域分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1]近年来,学术不端的事件频发,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将对P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归因,从而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P学院2018—2020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先对历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再分析面向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并结合对其的访谈,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重复且缺乏创新

本研究将P学院2018—2020届302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分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类,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类,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类,幼儿园课程类,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类,游戏与玩具研究类,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类和其他类八个研究方向。[2]其中,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类在2018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占23.3%,在20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占24.4%,在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占20.7%,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在每一届毕业论文中都占有最高比例。同一个研究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展开,从而可以得到新的研究成果,体现研究的创新性。但是,如果某一研究内容已经存在大量的研究,而研究者又无法从其他新的角度分析研究,那么,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二)研究视域狭窄

2018—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三种,文献法的使用率达到89.9%,访谈法的使用率达到50.1%,而问卷法的使用率仅有38.3%。2018—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均多于两种,但在具体运用中仍囿于以上三种,对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使用较少。

(三)论文行文不规范

第一,毕业论文著录格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序号和文献类型标识不正确,出版地和出版年份不明确,字体大小和段落间距不符合要求,逗号和句号不在规范状态下,期刊没有标明页码等方面。第二,毕业论文错别字普遍较多。错别字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降低论文的准确性和可信性。302篇毕业论文中,错别字在0—10个的论文有68篇,占总数的20.1%;错别字在10个以上的论文为15篇,占总数的4.5%。论文中出现错别字的比例已经达到24.6%。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本研究在对问卷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对20名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访谈。综合问卷的数据及访谈的结果,本研究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考研、找工作的时间与论文撰写时间相冲突

在访谈中,问及受访者“如何看待考研、找工作与毕业论文之间的冲突”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如下。“我知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但是大四没什么课,就想先去找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我觉得考研复试的时间比较急,好不容易过了初试,应先把复试准备好再好好写论文。”大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论文,但是当遇到考研或者找工作这些客观事件时,他们更倾向把精力投入考研和找工作,进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这是大部分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不好、质量不佳的直接原因。

(二)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差,知识储备薄弱

笔者对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你的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的形成途径”这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5.0%的学生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参考他人文章,融入少许自己的观点,甚至有5.0%的学生毕业论文全部是参考他人的文章。为进一步了解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原因,问卷设置了“你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一问题,选择“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占了55.0%。这说明在本科前三年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选择“不知道论文的写作模式”这一选项的学生占48.0%,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写论文。而选择“不会合理地组织写作语言”这一选项的学生占34.0%,这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论文写作能力较弱。总的来说,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自身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对很多参考文献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科研和写作能力较差是影响其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三)指导教师的精力不足,指导负担过重

指导教师的精力及其指导论文的时间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就问卷调查中“你的指导教师是否给予了你时间足够的指导”这一问题,有12.0%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不足。为进一步了解指导教师的精力是否充裕,在就“你的指导教师都是在什么时候给你指导意见的”这一问题对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访谈时,部分学生提到“导师带的学生很多,不光有本科的,还有专升本的,加起来都有十来个了,我们都是分批次去找导师的,这样节省时间”“我们导师指导很多学生,还有科研项目要忙,有时候我们都是看导师的课表,等导师有课间休息的时候找导师说论文”。可见,指导教师可以投入本科学生的论文指导上的精力和时间是不足的。一般来说,一个指导教师最多只能指导8名学生。指导教师负担超过自身限度会导致其无法有效实施论文写作指导教学。同时,指导教师除了教学任务,还有科研任务、行政任务等,这都会导致指导教师精力不足,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不够,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在实践中选题,体现专业性和学术性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论文的选题上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学生就应该结合专业培养的方向,选择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论题。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有关规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论文应该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等相关内容为主要选题。论文的选题应该反映当前学术前沿的动态,能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并解决问题。[3]

(二)提升科研和写作能力,夯实基础知识

提升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是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毕业论文的撰写体现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水平,但科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既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长期的文献阅读经验,又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不断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学生做好科学研究的示范。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期末考核方式,譬如,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把握情况,并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做进一步的训练。这能在学生完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的同时,为其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三)减轻指导教师负担,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一方面,必须减少流于形式的、重复性的和其他不必要的评估检查,减少无关的会议、无实质意义的考核达标,减少教师的非教育教学活动,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必须下力气提高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从各个方面减轻指导教师负担,保证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精力。[4]当前,部分高校没有设置对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的评判标准,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不少教师怠于指导学生论文写作。为此,高校可以建立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奖励机制,合理制订毕业生论文指导的评价标准,并将其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这在给教师减负的同时,激发了教师指导论文的动力,提升了毕业生论文的质量。

(四)细化论文写作规范,加大论文的管理力度

一方面,为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高校首先应以《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等国家标准为依据,对毕业论文的内容组成以及每一部分内容的撰写要求、字体、格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力求细致、规范、统一。[5]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对学生写作论文过程的管理力度。首先,从选题开始,高校要做到“选题严”,严格把控学生的选题方向,及时为学生提供选题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正确、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其次,在中期论文检查中,高校要做到“指导严”,要检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和质量,考核教师是否对学生论文指导投入应有的精力与时间,其态度是否端正等。最后,在论文答辩时,高校要做到“评审严”,杜绝敷衍了事的论文审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毕业论文审核,并认真给予毕业生论文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1]卢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13-32.

[2]龚旖莲.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和质量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25.

[3]叶云飞.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以H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5.

[4]汤勇.教师也需要“减负”[J].中国农村教育,2018(7):11.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8

1研究对象

以阜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高考体育加试及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0-2012级在校学生180名,各年级分别抽取60名,其中男女各30名。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次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180份问卷共收回180份,收回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78份,有效率为98.8%。

2.2数理统计法

通过所获的有效数据,按研究目的和内容进行分类,并按体育统计学和社会科学调查统计方法的原理与基本方法,使用MicrosoftOffice2003的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0-2012级男生高考四项成绩统计分析

表1可以看出体育学院2010-2012级三个年级男生的高考四项成绩较为接近,但四项素质的平均成绩除原地推铅球外都逐年有所下降,并且成绩波动的幅度逐年增加。100m成绩从2010到2012级,分别下降了0.2秒和0.3s;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0.1m和0.2m;800米成绩下降了2s和4s,由此可见,体育学院男生生源的速度素质、跳跃素质以及耐力素质逐年下降。原地推铅球成绩有略微的提升,分别提高了0.4m和0.3m,说明生源的上肢力量有所进步。

3.2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0-2012级女生高考四项成绩统计分析

表2可以看出体育学院2010-2012级三个年级女生的高考四项成绩差异较为明显,四项素质的平均成绩均逐年有所下降。100m成绩分别下降了0.3s和0.4s;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0.2m和0.3m;原地推铅球成绩分别下降了0.1m和0.2m;800米成绩分别下降了3s和5s。有此可见,女生生源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跳跃素质以及上肢力量都逐年下降。

3.3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0-2012级不同生源地男生高考四项成绩统计分析

表3可见体育学院2010-2012级各生源地男生中,100米项目平均成绩在12s以内的有合肥、芜湖、铜陵、黄山、宣城,从地理上看这几个市处于安徽省的南部,说明安徽南部地区的男生速度素质相对较好。立定三级跳远成绩中,平均成绩在8.6米以上(包含8.6米)的城市有淮北,阜阳,从地理上看这几个市处于安徽的北部,说明安徽北部的男生跳跃素质相对较好。原地推铅球项目中平均成绩在11m以上的有阜阳、淮北,从地理上看这几个市处于安徽的北部,说明安徽北部的男生上肢力量相对较好。800m项目中在2'15"以下的有合肥、黄山、六安,从地理上看这几个市处于安徽的南部,说明安徽南部的男生耐力素质相对较好。

3.4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0-2012级不同生源地女生高考四项成绩统计分析

表4可看出体育学院2010-2012级各生源地女生中,100米项目平均成绩成绩在14s以内(包含14s)的有淮北、亳州,大部分地区学生成绩在14-14.5s之间的,这说明全省女生100m水平较为接近。立定三级跳远项目中,成绩在7m以上(包含7m)的有合肥、芜湖、蚌埠,可见安徽北部女生弹跳较好。原地推铅球项目中,成绩在7.5m以上(包含7.5m)的有马鞍山、黄山、淮北、巢湖、六安,这些城市里面在安徽南部的较多,其余大部在7.5m以下。800米项目中,成绩在2'40"以内(包含2'40")的城市有合肥、巢湖,在2'50"(包含2'50")以上的有芜湖、蚌埠、阜阳,其余的在2'40"-2'50"之间,可以看出安徽南部的女生成绩相对较好。

4结论与建议

4.1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学生,以年级为标准可得出:2010级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相对较好,2011级学生次之,2012级学生相对较差,可见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4.2以地域性为标准可看出,安徽省南部男生100m和800m成绩相较于北部男生较好,但原地推铅球和立定三级跳远相对于北部男生较差,可见安徽省南部男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相对较好,北部男生的力量素质和弹跳素质相对较好。安徽省女生速度素质南北部差异不大,但耐力素质和上肢力量,南部女生相对好于北部。

4.3从入学前是否经过教练的系统指导方面看,有74.3%学生有教练系统训练。从入学前训练的年限看,65.7%经过1-2年的训练,只有6.7%学生经过2年以上训练。可见学生入学前专业训练水平并不高,缺乏系统指导和长期训练,入学后仍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4.4从入学后自主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入学后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不理想,只有56.7%的学生经常参加,这很不利于体育院系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因此学院应在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方面有所加强和侧重,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4.5从学生是否愿意入学后继续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调查可看出学生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只有14.5%的学生非常愿意,但是也有52.6%的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因此学院在开展省大运会训练的时候要加强动员力度。(本文来自于《体育科技》杂志。《体育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郭凌云工作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第二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近四年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近四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用电话、电子邮件和QQ群等联系形式对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40份,男女生各70份,回收124份,其中男生是61份,女生是63份,回收率是88.6%。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是96.8%。

1.2.2访谈法

对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就业实习实训基地负责人进行访谈,获取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相关信息。

1.2.3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

2.1.1毕业生就业期望类型呈多样性和差异性

由表1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呈多样性。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学培养体育教师[4],但从调查中发现,部分毕业生并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中小学教师这类职业上。调查结果显示,有56.7%的毕业生选择了教师职业,说明教师仍然是大部数毕业生的首选职业。另外,公务员、研究生也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期望。而在访谈中了解到,部分毕业生认为教师工资基本可以满足生活状况,但要买房、买车较困难。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呈多样性。由表1还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存在着差异性。调查结果显示,有46.5%的男生选择教师职业,而选择公务员和读研究生的分别只有19%和12.8%;女生首选的就业类型也是教师,但比例远远大于男生,为66.1%,其次分别为研究生、企业员工、公务员、健身教练。分析表明,男女生在职业类型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女生追求工作的稳定性,更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而男生较女生更愿意选择公务员、自主创业等其他选择,体现了勇于面对竞争的特点。

2.1.2毕业生期望就业的区域位置的差异性

由表2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区域性选择也呈多样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中等城市就业,占44.2%(其中男生为41.4%,女生为46.8%);选择小城市和大城市就业的比例比较接近,分别为24.2%(其中男生为19.0%,女生为29.0%)、22.5%(其中男生为32.7%,女生为12.9%);选择县城的只有9.1%(其中男生6.9%,女生11.3%),而愿意去乡村就业的为0。在如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背景下,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就业单位,多数毕业生认为乡村环境、待遇差,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而大中城市就业渠道广,就业途径多,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平台也多[5]。由于毕业生更愿意去大中等城市发展,导致城市人力资源过于饱和,而小城市与乡镇却人才紧缺。从调查还可以看出,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到大城市就业,而女生较更倾向于选择在中、小城市就业。

2.1.3毕业生期望薪资待遇的差异性

由表3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期望的薪资待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2.5%的毕业生期望薪资在4001元以上,31.7%的毕业生期望在2001~3000元,30.0%31.7%的毕业生期望3001~4000元。薪资待遇是人们用劳动所获取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的总和[6]。分析得出,大学生还是倾向于追求高薪资,但对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从表3还可以看出,男生期望的薪资待遇在1000~2000元、2001~3000元所占的比例都为0,而4001元以上占62.1%;而有61.3%的女生期望的薪资待遇是2001~3000元,只有22.6%的女生期望薪资在3001~4000元之间。由此看出,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获得高薪资。通过调查了解到,男生一致表示今后的生活压力大,所得薪资不仅要供生活开销,还要供房、供车等,所以期望获得高薪资。

2.2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2.2.1毕业生就业现实类型与期望类型存在差异

由表4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类型也呈多样性,有教师、健身教练、研究生和企业员工等,并且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就业现实类型同样有差异性。由表4可知,教师仍然是毕业生首选职业,占了65%。与表1相比,就业现实类型与期望类型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公务员与其他选项中。毕业生期望就业类型中公务员占12.5%,而现实却仅为1.7%,主要原因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多,而录取率低。期望其他就业类型为4.1%,而就业现实却为9.1%,表现为有的毕业生在综合能力并强且家庭经济丰裕,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主要是部分男生。

2.2.2现实就业的区域位置与期望就业的区域位置存在差异

由表5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在中小城市就业,各占35%(其中男生为34.5%,女生为35.5%)、31.7%(其中男生为31.0%,女生为32.2%),其次在大城市就业的占20.8%,到县镇就业的为12.5%,乡村是0。与表2的期望就业区域位置相比,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中小城市上,期望在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为44.2%、24.2%。由此可知,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期望上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更倾向于大中城市,而选择县镇、乡村的少之又少。据了解,他们认为到大城市就业可以见识更多,有发展的空间。而在乡村工作,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限制,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能得以发挥,抱负不能实现。由表6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薪资待遇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占了55.8%(其中男生为46.5%,女生为64.5%),其次是3001~4000元,占28.3%(其中男生为32.8%,女生为24.2%)。最低的为1000~2000元,仅为7.5%。与表3的期望薪资待遇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期望薪资待遇在4000元以上的比例最高,占32.5%,其次是2001~3000元。而所得薪资待遇以2001~3000元的比例最高,占55.8%,其次是3001~4000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期望值与现实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调查得知,对经济收入要求过高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严重障碍。

2.3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3.1内部因素

由表7可以看出,在就业观念方面,有50.8%的毕业生选择了“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其次是“先就业,后择业,占37.5%”,选择继续深造的为正在读研究生的毕业生。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是存在明显的理想化,认为一次就业就应该符合自己的意愿,这种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差异。由表8看出,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自身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首要因素是专业素质,占87.5%。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专业技术是无法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所以平时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其次,兴趣爱好也是重要因素,占65.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做的事产生了兴趣,才会想更好地完成任务。个人价值观和学历也是影响就业的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就业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32.5%的毕业生认为有其他一些因素,如交流能力、个人形象等也影就业。由表9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认为自身首先欠缺的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占75.8%。通过访谈得知,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意识到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更没有刻意地去学习,平时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现在进入社会才体会到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其次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占61.7%。他们认为很多事情不能全面的考虑,当问题来临时显得不知所措。还有沟通、抗挫折和其他能力也是毕业生所欠缺的。由此发现,毕业生对自身的情况能有客观的认识,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2.3.2外部因素

由图1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占53.3%,而没有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占46.7%。由此说明学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投入偏少,机构建设还不健全,就业机构发挥的作用还不够。通过访谈得知,学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以大课形式教学,许多学生能不去则不去,并且教师讲解的内容只是说明就业形势的严峻,并没有对就业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由表10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都能通过网络查找就业信息,说明网络的快速发展的确为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提供了方便;招聘会和报刊也是毕业生了解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分别占45.8%、38.3%。这说明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途径不多,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了解有限。另外,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仅有23.3%的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该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定期就业方面的相关信息,以便于毕业生能尽快全面地了解就业信息。由表11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认为职业的稳定性是影响其择业的首要的外部因素,占70.0%,这说明大学生择业观更倾向于稳定的发展。其次分别是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占了64.2%和56.7%,这说明毕业生还是很看重面子的,对工作的收入和地位比较重视。调查还发现,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受父母的期望影响并不大,为25.8%,这说明学生在择业时的自主性较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个体独立意识正在回归与加强。

2.3.3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期望

通过对用人单位领导的访谈,了解到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毕业生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虽然也看学历,但不唯学历。他们最需要的是踏实工作的实干家,首先看重的就是敬业精神,其次是业务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访谈得知,用人单位认为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吃苦耐劳,并且在交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有所欠缺,例如知识面过于狭窄,创新能力不足。他们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增加一些相关工作或实习的经验。由于看出,现在的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期望的就业类型、就业区域与薪资待遇有理想化色彩。(2)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过于理想化。大部数毕业生希望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这种过高的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差异。(3)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未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就业指导,没有将有关的就业信息及时公布,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较窄,学生不能尽快全面地了解就业信息。(4)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包括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价值观等,外部主要包括职业稳定性、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等。

3.2建议

(1)积极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政策相关教育工作,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让他们不要把眼光都放在大城市,可以尝试去乡村、西部等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2)要求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在现在社会,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而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开阔眼界,尝试跨学科专业学习知识,提高英语、计算机网络水平,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完善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功能,加强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其作用。(4)体育教育专业还应开设如游泳、瑜伽、网球、职业规划、体育营销等课程来丰富本专业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多种体育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本文来自于《宿州学院学报》杂志。《宿州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宋荣凯张秋宁工作单位:宿州学院体育学院

第三篇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8至2011年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文献及管理文件,并对2008-2011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内容及选题来源、指导教师、成绩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

1.2.2访谈法

设计访谈框架,与体育教育专业所在系部的有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论文情况,提出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

1.2.3总结归纳法

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研究的问题并分析研究结果。

1.2.4数据统计

对于整理的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forwindows进行统计与处理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毕业论文选题内容情况与分析

总体来看题目内容方面学生论文选题为学校体育类的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比较大,共占50%-60%,选题在社会体育类、心理学类、生理学类及其他方面共占40%。图1显示:论文题目内容为运动训练学类的最多,且比学校体育类的要多出3.8%,这个数据非常值得重视。因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其课程设置应围绕培养目标开设,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内容应以学校体育研究为主。

2.2毕业论文选题来源情况与分析

图2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参与指导教师课题、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四个方面。2008-2011届毕业生中平均74.78%的学生论文的选题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确定,而其他三种方式确定论文选题的平均人数只占25.22%。这一方面反映了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研究领域和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该专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广度和视角还存在着提升空间。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2008-2011年每年参与指导教师课题作为毕业生论文的呈逐年上升趋势,分析原因在于学院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及近年来学院对于教师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激发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使得学院教学科研项目逐年增加。

2.3指导教师情况与分析

表1数据体现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2008届毕业生共244人,指导教师共62人,师生比例为4:1,即一位教师平均指导4个毕业生;2011届毕业生共92人,指导教师共12人,师生比例为8:1,即一位教师平均指导8个毕业生。数据表明,随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减少,指导教师平均每人指导学生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倍。这个数据走向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在2008年时指导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师占到全院专任教师的34%,而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引进人才,至2011年专任教师200人,但指导2011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的老师只占全院专任教师的6%。理论上学生少了,教师资源相对更充足了,学生选择指导教师的范围应该是更大了,但研究结果恰恰相反。通过进一步查阅2011届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确实出现论文指导教师相对集中情况,基本上属于各系体育教育专业论文集中在个别几个教师中。第二,在指导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的老师中有教授职称的占总数的12.32%,比讲师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少一倍,也反映出术科教师中教授职称人数相对较少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第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是论文指导教师的主力军,占全体指导教师的61.59%,理论上副教授比例最高,教授和讲师相对低的数据分布是比较合理的。查阅副教授指导的学生论文发现,存在指导人数差异极大现象。个别副教授只指导1到2人,而个别的指导10人甚至12人以上。第四,在2009年的毕业生论文中出现助教职称教师指导5名学生毕业论文。按照学校要求,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具有指导学生论文的资格,助教职称的教师不能独自承担论文指导工作。

2.4成绩分布与分析

表2显示: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和答辩成绩三个部分构成,实行满分100分制。结果显示:547篇论文中2篇不及格,大部分论文成绩在良好和中等区间,成绩为优秀的论文占到总数的6.4%。2011届毕业生论文中无优秀论文。这一数据结果反映出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及科研能力日趋下降。

3结论与建议

3.1选题未能贴近专业、缺乏创新性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能够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等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而且重点是围绕学校体育教育方面,但从本研究结果来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研究最多的是运动训练方面的,而学校体育类方面的只占论文数的30.71%,这种结果可以理解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会或者没有针对学校体育方面问题进行研究,那么将来能否在学校体育的岗位顺利开展工作,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从论文题目来看,题目内容变化不大,基本上总是在一个问题圈子里变换地域、人群或者被研究对象或者年份等,核心研究问题无大变化。分析与建议: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及指导教师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并不了解和明确;二是对于专业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清楚;三是论文管理工作不够严谨。因此建议学院可通过在选题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要求和指导,以及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和要求等方法改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选题状况。另外,学院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开设一些专题课程或者讲座来开拓学生视野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中的科研方法课的作用,多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比赛,给学生创造研究和展示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专业研究的兴趣和动机。

3.2题目来源单一、雷同扎堆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是通过查阅文献确定的,占到总数的74.78%。这种现状一方面说明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方法太单一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学院教师科研涉及面以及学生参与实践收集资料的能力及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第一,指导学生从多种途径来确定论文研究内容,鼓励学生针对实习或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二,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养和要求,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入库。第三,学院要继续加大对教师教学科研的投入,建立奖励制度,对于教师和学生中出现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的给予肯定和奖励。第四,建议将论文研究内容是否为参与科研课题或者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这一项作为评审论文成绩和评选优秀论文的一个指标。第四,借助校园网和教学管理系统,建立一个论文选题软件平台,完成对于毕业生论文选题相似度的排查,避免雷同扎堆现象出现。第五,创建一个指导教师指定选题的数据库,以供学生选择,要以教研室或者同一研究方向教师为一个基本单位上报选题,从而也避免不同教师给出相同的论文题目。

3.3指导教师逐年减少,论文质量日趋下降

建议:一方面根据专业需要加快专业教师的引进,补充专任教师;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学校论文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控制指导学生数量,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投入指导本科生论文工作;第三充分挖掘学校多方教师资源,如:双肩挑及相关专业硕士以上的教学管理干部等加入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缓解专业指导教师不足带来的压力。

3.4论文检评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9

朱晓兰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实习是我院本科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检验的过程,又是走向工作岗位前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是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一次“质检”过程。实习对本科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本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历来十分重视本科生的实习工作,把本科生的实习当成全院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从××年开始,我院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本科生实习方案,对学生实习时间和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纵观级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综合各方面意见,可以看出,原创:此次实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通过实习,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促进了实习单位各方面的工作。

一、实习时间的安排更趋合理

我院级以前毕业生的实习活动在第七学期前九周完成。由于实习时间比较短,使实习计划无法有效而顺利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级以后的实习时间调整为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在我院实验中心和康复中心分散进行。经过三年的实践,发现这种安排在实践中难度很大,存在许多弊病。今年,由于学生在第七学期大多数已修完毕业学分,前九周时间空闲,而后九周忙于考研复习和做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考虑到今年毕业班的特殊情况,经过学院研究,并请示有关部门,决定把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结束后至第七学期的前九周结束,即在⒎⒏⒐四个月进行实习。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实习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习更加集中,既保持了实习时间的连续性,便于实习工作的深入开展,又不影响学生在第七学期的后九周毕业论文和学生考研复习等工作。

二、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实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过去,由于实习基地的不确定以及经费不足等原因,我院学生的实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体疗康复实习(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第二部分是病例实习(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第三部分是科研仪器操作及科研实习(在我院实验中心进行)。这种实习方案虽然实习内容很丰富,但由于实习基地的范围很狭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使实习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我院下决心实行实习改革,××年月,我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王瑞元教授亲自到上海、无锡、宜兴等地进行考察调研。通过考察调研发现,基层运动队和科研单位对我专业学生非常欢迎,经多方协调,河北体育科研所、江苏体育科研所、安徽体育中心、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校汇丰基地、上海闵行区少体校、北京康比特威创体育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社体中心、朝阳医院康复保健科等单位能够接纳我院的学生实习,有些单位希望成为我院长期的实习基地。鉴于这种情况,由副院长王瑞元牵头,办公室主任兼教学秘书李珉、辅导员朱晓兰协助,在学院院长谢敏豪和党总支副书记李荷的支持下,完成了级名学生的实习派遣工作。(具体安排请详见附表:级实习派遣明细表)

三、实习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

在级实习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实习基地完成了不同的实习内容,包括:⒈以科研实验为主的实验室工作(江苏体科所、河北体科所等科研单位);⒉保健康复工作(国家奥运集训队、朝阳医院康复保健科);⒊随队科研教练工作(河北秦皇岛自行车训练基地、安徽体育局水上中心);⒋科学营养膳食指导工作(上海闵行区少年体校);⒌运动营养品的开发研制及推广工作(康比特公司);⒍办公室行政文秘工作(体育总局游泳中心、社会体育指导中心);⒎计算机网络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⒏宣传工作(校党委宣传部)等等。由于实习内容丰富,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也为他们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实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生实习期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副院长王瑞元带领李珉和朱晓兰专门到各实习基地了解实习情况。

各实习单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派专人进行指导,并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保障。康比特公司专门为我院学生制定了长达页的实习计划,并配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领导亲自带领实习生进行课题研究;被派往国家体育总局各中心的学生都被各中心领导委以重任,独当一面完成工作;各体科所对我院学生进行专门培训,并将所里贵重的实验仪器提供给学生使用,并对实习学生加以指导。通过实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他们今后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益匪浅。

我院学生通过他们诚恳的态度、谦虚的品格、敬业的精神和艰苦的工作得到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对我院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展工作等等表现给与了高度评价和赞赏,有的甚至要求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有的明确表示要学生毕业后去工作,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在各实习单位充分展现了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多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学风。同时,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为实习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今后实习过程中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新的实习方案的施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保证今后的学生实习工作更加有效而顺利的开展,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调整⒈级的第七学期前九周的课程安排

由于实习占用第七学期前九周的时间,这对于执行教学的级、级学生,就存在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的问题,原创:使他们必须在第六学期结束前修完所有学分,以便使他们更集中精力参加实习。

.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本次实习,许多学生感觉到专业实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实验仪器的操作,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人员和资金等问题,现有的实验、科研仪器还不能让每个学生亲手操作,阻碍了学生综合专业水平的提高,今后学院要重点解决此问题。

.建立巩固的实习基地

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丰富实习内容、建立巩固的实习基地应成为我院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今后的工作进行选择,使实习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1998年正式列入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多次在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之中,名单的公布为各高校敲响了警钟,并加强了各高校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管理,引导各大高校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自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事业如火如荼,报告更进一步提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口号,举国上下掀起了体育事业的新浪潮,国家需要适应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摸清时代需求,与时俱进的改变,是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高校的学分制教学模式也是进一步凸显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课程设置的改革变化势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就业。

一研究对象

选取四川省本科院校中,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分析法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等大量信息资源和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对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研读、分析、总结等。为后期的论文撰写奠定坚实、丰富的理论基础。(二)访谈法通过走访四川省内各大高校,收集各大高校课程设置相关信息,采访该专业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并与相关课程设置老师进行交流,为论文的撰写和论点提供更全面的见解。(三)数据统计法运用EXCEL相关的电脑软件,将整理有效的资料、数据进行相应的录入、统计、归纳和分析,将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一般统计处理,数据核对准确无误后用于文章中。(四)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参考文献、收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家采访的课程设置相关理论进行逻辑分析并归纳总结。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查阅对比四川省内4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各大高校均以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一定体育基础技能为目标。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这与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要求吻合。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各大高校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更新并不一致。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间的主要课程都可以细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学科基础专业课程、推荐选修课、公共选修和实践课程等。(一)通识课程对比结果与分析。各高校通识课程相似性极高。例如:中特、毛概、思修、大学英语等等。但也有其特色存在。例如:西南民族大学的通识课程中增添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通识课程中增添有中医学基础。通过表1中通识课程对比综合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通识课程较多而四川农业大学通识课程比例最少,在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计算机等方面,不少学校通过课程之外的其他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不是安排在通识课程之中,例如:SYB创业培训、计算机等级过级。或是在实践课程或选修课程来弥补该课程的缺失。相对来说学生的自主选择方面得到了加强。(二)学科理论课程对比结果与分析。各高校之间理论课程迥异,虽然有相同的理论课程,但由于高校对课程的安排在时间顺序、学时学分的不同,相同课程在不同的学校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理论课程和体教专业相似性极强,再加上课程冗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表2所示,通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课程统计对比,学科理论课程相同课程有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导论。其余课程在不同方面影响下,差异较大。因此也暴露了很多问题:(1)学生自身缺乏对该专业的认识度;(2)理论课程冗长,对课程缺乏兴趣,(3)常常难以区分社体、体教之间的差异(4)对大学考核感到不公平。(5)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不够重视[1]。(三)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对比结果与分析。三大球、三小球是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课程重复率很高,各大高校受场地、器材、师资和陈旧观念束缚的影响,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重复率较高。[1]受地域与高校办学特色,不少高校也开设了一些极具特色的课程,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设有保健推拿学,西南民族大学设有射弩、门球、蹴球、珍珠球、摔跤等,见表3。(四)学科推选。(任选、限选)课程对比结果与分析高校间推选(任选、限选)差异最大,推选(任选、限选)是指学校设有并推荐学生修习该课程,学生在学分制前提下,根据自身特长与喜好自主选择。充分展现了高校对大学生自主选择与个人需求的重视。通过表4对比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推选课程最多,反映了该校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广;在受学校办学理念影响下,西南民族大学在民族体育项目占据优势。各高校相同理论项目或专业项目极大的重复出现在推选课程之中。例如:体育史是西南民族大学的必修,又是成都体育学院的推选,再如专业课程舞蹈类、操类课程等等。学生表示在体育专项上,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学生也有不同的擅长,而推选的设置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折中选择。各大高校受高校自身办学理念影响,在专业课比重、特色推选、任选课程以及实践考核环节存在一定差异。结合高校、学生、用人单位综合反馈分析,目前高校重视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改革,加强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革新频率提高。在受到地域、师资力量、社会环境影响下,该专业与学生需求反馈仍有差距。社会对该专业认识度不高,用人单位也对该专业认可度较低。

四优化措施

1.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为着眼点。[2]明确培养目标,突出特色、各大高校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合理配置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比例、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监督,注重多样化的实践考核方式等优化方案[3]。2.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引入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有效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4]。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5]。3.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引进新欣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来契合新时期高素质、高水平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6]。4.增强高校间学术交流,加强高校间教师、学生的交流,相互借鉴。互相引进优秀办学经验,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李家发.四川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对比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6):83-84.

[2]黄思敏,刘刚.论转型发展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J].肇庆学院学报,2017:(2)75-79.

[3]李广学,赵嘉宜.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32-133.

[4]李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174-175.

[5]于超.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7(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