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8 18:06:41

体育舞蹈教学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中指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成为现代学生一个必备的能力之一。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式较单一,对学生吸引力不强,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体育舞蹈教育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丰富了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创新了体育舞蹈教学的手段,活跃了体育舞蹈教学气氛,提升了体育舞蹈教学的理念,同时对于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笔者学校有目的把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项内容整合在一起,应用到体育舞蹈教学中,去尝试构建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实验法,对泉州第一中学体育舞蹈选修模块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实践比较研究、调查分析,对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各种数据分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为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参考依据,也为更好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努力的方向。同时,对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提出若干条建议,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提高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效果,构建教与学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二)研究方法。1.实验法:从泉州一中两个体育舞蹈选修班中随机抽取60名女生,并随机确定其中30个人为实验组,另30人为对照组。实验时间共18周,每周2节课,共36学时。实验组采用“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条件均相等,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习,然后进行统计处理。2.文献研究法:访问查阅相关网站、期刊、杂志,获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3.数理统计法:为避免计算容易出现的差错、误差,对收集的各项数据产生的结果,借助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整合,并根据最终统计数据进行表格的绘制。[1]

三、结论与分析

(一)实验法。1.实验对象:从泉州一中两个体育舞蹈选修班中随机抽取60名女生,并随机确定其中30个人为实验组,30人为对照组,无人中途退出。2.实验时间:2017—2018学年度中上学期共计18周,每周2学时体育舞蹈选修课,共有36学时。3.实验条件的控制(1)确保实验对象抽取的随机性,从同一年段的体育舞蹈选修班中女生随机抽取。(2)实验前对受试对象的体育舞蹈技能水平(体育舞蹈考试成绩与比赛成绩)、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3)为了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对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指标进行测试,选用高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七项评分标准里的指标来测量:(4)组织期末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为规定动作的创编套路。由2名外校体育舞蹈教师做裁判,满分100分,分别从姿态(15分)、音乐节奏(15分)、表现力(15分)、舞蹈编排(15分)、动作完成质量(20分)、规定动作(20分)6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后取其均值作为该学生成绩。(5)实验前后的体育舞蹈技能测试数据由泉州一中、泉州六中两名专业体育舞蹈教师统计处理。(6)实验组采用新的“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中没有运用信息技术),其他授课条件均相等(教师、任务、授课舞种“伦巴”、授课节数、授课要求、授课进度等方面均保持相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课程授课均由笔者担任。4.实验前的测试为了避免试验对象组间的非同质性,在实验前对受试对象的体育舞蹈技能水平(体育舞蹈考试成绩、比赛成绩)、形态、机能、体育健康水平测试成绩等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5.实验班分组为了保证各组组内的异质性,将试验前所测得的指标的测试结果,对照评分标准进行统计整理,将他们均衡地分为6个组,每组5个受试对象,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分组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6.实验后的测试实验结束后,为了检验试验施加因素的实验效应,对两组成员的形态、机能、素质、技能水平进行再测试。结果运用SPSS12.0进行数理分析。(二)实验结果。1.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的各项测试结果指标参照《中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成员身体形态测试指标(身高、体重);成员身体机能测试指标(肺活量);成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50米、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2]测试数据统计后进行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P>0.05,是大概率事件,差异不显著,即认为实验组成员与对照组成员没有显著差。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接受体育舞蹈学习能力的调查(实验前同时对两个组学生进行了简单体育舞蹈动作的教学,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现场考试评分,计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记评)。对实验前实验与对照两组成员体育舞蹈专项技能单项考核成绩和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总成绩与测试后数据统计进行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P>0.05,是大概率事件,差异不显著,即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实验组成员与对照组成员在实验前有较好匹配,对非实验因素进行较好调控。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单项成绩和考核总成绩测试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其一实验组与对照组成员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五个单项成绩(姿态、基本功、规定动作、舞蹈编排、完成质量)考测试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P<0.01)成绩;其二体育舞蹈单项技能中音乐节奏这项测试成绩呈现出不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其三从表(5)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总成绩,测试后数据统计进行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P<0.01,因此可以拒绝假设,是小概率事件,成绩差异非常显著,即认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的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总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总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总成绩。经过统计结果表明,为期36学时新的“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教学后,实验组成员的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单项成绩和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总成绩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的对照组成员。(三)分析与讨论。1.构建“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1)教师方面其一,组建学生或者家长的体育舞蹈学习QQ群、微信的师生群,成立辅助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信息技术平台。其二,课前教师利用网络上的相关视频、图片、音像资料等信息资源制作成完整的课件,或者教师自己把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课的重难点和学习注意事项拍摄成视频,提前几天在学习QQ群、微信群,让学生在课前对本次课内容有所了解,可以提前自主预习、自主体验,自主学习,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将到来的体育舞蹈课程教学作好铺垫。其三,教师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教师事先准备的AP、手提电脑或手机的视频播放,为课堂教学额外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途径,减轻了教师反复解释、不断讲解的负担,解放教师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指导、提升、拓展学生学习质量。其四,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平台查询资料,自主完成学练,延伸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终生自主学习锻炼的能力。其五,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剪辑软件制作不同速度的音乐,供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配乐练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也可剪辑制作不同的富有激情的表演音乐,供学生表演展示使用,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其获取成就感,树立信心。其六,教师把学生考试、表演、比赛等拍摄成视频,保留作为教学研究资料,丰富教学研究资源,促进体育舞蹈课程建设。其七,教师通过互联网等平台,不断了解体育舞蹈新动向,学习体育舞蹈新知识技术,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同时把最新的体育舞蹈信息传递给学生,共同学习进步。(2)学生方面其一,课前学生可以在体育舞蹈学习QQ群、微信群的信息平台上观看教师的教学课件、拍摄的教学视频,或者查阅互联网上的相关视频、图片、音像资料等信息,提前自主预习、自主体验,自主学习,直观了解了本次课堂体育舞蹈课的要点,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将到来体育舞蹈课程作铺垫。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舞蹈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同时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DV、手机拍摄下自己练习动作,观看自己拍摄的视频,再和教学视频进行动作比对,有利于小组合作讨论,寻找不足,及时纠正,提高动作质量。其三,课后拍摄下自己的练习动作在QQ群、微信群,让教师、同学分析讨论,帮助提高自己的体育舞蹈水平,或者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深入学习该技术动作及相关的技术与理论资料,丰富提高学习效果。课前、课中、课后形成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的交叉联系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3)信息技术方面组建体育舞蹈学习QQ群、微信群,其一,教师体育舞蹈的教学课件、教学文章、教学视频等,以最直观、形象、明确方式呈现给学生所要教学的体育舞蹈知识和技能。其二,师生、生生在网络上讨论互动,有利于教学信息、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以及学生学习的改进。其三,师生可以随时相关网站体育舞蹈的最新资讯链接。超越时空,随时随地以最快的速度呈现,便捷有效。其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快慢教学音乐、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丰富了教学手段。2.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丰富体育舞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习惯与能力,促进学生体育舞蹈技术的掌握。互联网、视频、课件、图片、音乐等信息技术丰富了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样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一个平台。[3]首先,学生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预先预习。课中或课后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按教师教学的要求去反复练习提高。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动作的学习有个参考,可以随时检查自己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情况,以便学生们之间、小组之间共同讨论,找出明显的不足,不断改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最后还适用于课后学生的复习练习,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展示出自己学习的结果,这样信息回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及时纠正动作,同时利用网上的信息自主学习,长此以往,使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学会学习,培养终生学习能力。(2)有利于构建教与学并重的新型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在体育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泉州第一中学体育舞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立体化课程网站,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意开发学生的认知主体能力,呈现出教与学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不仅对传统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改变,还是一种推进,它可以使体育舞蹈教学更具有现代感与信息感,能够突出体育舞蹈特色,有助于丰富体育舞蹈教材教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有利于构建新型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首先,统计结果表明,经过为期36学时的“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教学后,实验班成员的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单项成绩、体育舞蹈专项技能考核总成绩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班。研究表明“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常规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说明在中学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可借鉴的。其次,“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原理应用于体育舞蹈教学中,是对常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改进: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自主性、互动性,独立性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有效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养成。2.建议。第一,“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普通中学新课标中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通过运用于体育舞蹈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理论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建议在其他体育技术课的教学中进行检验和尝试运用。第二,“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立体三维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师教学主导能力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同时建议教师经常参加市级、省级、部级体育舞蹈技术与信息技术培训,逐渐提高教师体育舞蹈技能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昆山.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7:3.

[2]张菁华.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一女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18.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有氧体育;舞蹈教学;小学生;身体素养

小学生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利用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应该重视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的提高。有氧舞蹈的特点就是动作简单,运动量小,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而体育舞蹈需要通过音乐的节拍来施展优美的动作,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二者相结合更容易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有氧体育舞蹈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通过体育课来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新课改指出的教学方向,体育课上的各项运动均需符合小学生的成长需要,首先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形式比传统的教学形式更加科学,能够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从内心接受体育活动,以此提升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其次,在体育活动的教学形式上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学方针,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强健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活动。基于此,锻炼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教学水平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小学生无法从体育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甚至还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2.1教学形式过于陈旧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始终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在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内容,将原本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变得无趣乏味,体育课本就是更加重视实践的一项科目,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吸引学生的体育活动,将会导致学生丧失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所下降。

2.2缺乏对体育课教学的科学认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学校和家长也逐渐意识到学生锻炼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予以高度的重视,但是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对体育教学产生科学的认识,所以就导致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部分家长过度重视文化课的教育,没有给学生预留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也有学校害怕过多的体育活动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于是就不会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展开深度教学。再加上有的学校在举办活动时会占用体育课,不仅打乱了体育教学的计划,还导致体育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2.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体系是小学生体育素质水平得到提高的重要标志,只有完整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据不完全统计调查显示,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执行效果不佳的问题,所以要完善体育教学评价系统,给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3.实施有氧体育舞蹈的特点和优势

舞蹈是一项能够调动全身的运动,通过选取合理的、有规律的动作进行排序,形成具有表演性和运动性的动作组合。但舞蹈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组合,而是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以舞动的身体来传递情感,且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特定的表演环境和背景下,能够获得表演者和观众的认可。有氧体育舞蹈和有氧运动相比较而言,在动作方面更加优美,既能够将运动的动作舞蹈化,又能将舞蹈动作体育化,让舞蹈在不失美感的情况下更具体育魅力,在有氧体育舞蹈中融入体育元素,提高了运动的强度,能够让学生消耗更多的热量,而且可以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身体的各项体能。有氧体育舞蹈搭配音乐的点缀,使动作更加具节奏感,不同的动作搭配不同的音乐,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有氧体育舞蹈的编舞也形式多样,不受场地和舞蹈特色的约束,让学生既能够在学校学习,也能够在家和广场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有氧体育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伴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国家更加重视对小学生在非文化课方面的教育,并且在教育文件中指出,在小学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首先要减轻学生在作业方面的负担,其次要减轻学生在课外培训中的压力,让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实施教育的基础,新课改提出要重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自从国家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以来,不仅要求小学生每天在学校至少要有不低于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还要求学校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学校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不仅提高了体育教育的比重,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地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将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并且热爱体育活动,基于此,学校对体育运动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新鲜事物也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在体育课上学生往往能通过直观的学习方法来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的最佳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的骨骼较为柔韧,学习舞蹈时也更具优势。小学生对于体育舞蹈会产生较大的兴趣,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的欲望,相对而言,有氧体育舞蹈的动作简单,并富有活力,加上音乐伴奏,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本身就处于好动时期,通过有氧体育舞蹈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一系列的练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舞蹈技巧,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有氧体育舞蹈的种类丰富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让小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寻找到自身喜爱的风格,在有氧体育舞蹈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能够使全身部位得到锻炼,使综合体育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5.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氧体育舞蹈教学的具体策略

5.1教师要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思维决定意识,教师的思想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实践的方式和设计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宣传,让小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有氧体育舞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活动,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十分单一,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样的教学形式大幅度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掘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师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分享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双重进步。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在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还要让小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和其他的文化课程是一样重要的,有氧体育舞蹈不仅能给小学生的生活带来帮助,还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益处,能够帮助小学生练就健康的身体,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5.2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认知和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学生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较大,会导致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出现厌学的心理,虽然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受到自身性格以及对体育课认知的限制,会不愿意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形式设计上要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教师要时刻关注体育舞蹈的发展动向,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也要及时进行创新,可以在舞蹈服饰上增加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在教学语言上可以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播放优秀的体育舞蹈视频来提高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体育舞蹈的教学当中,以此更好地达成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5.3丰富体育舞蹈内容,实施多元化教学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和心理,不断丰富有氧体育舞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能够有新奇和兴奋的感觉,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多开发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训练中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通过这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改变学生厌烦体育的情绪,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来安排有氧体育舞蹈的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体育舞蹈的情趣。

5.4利用奖励机制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奖励机制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结果予以肯定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有氧体育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习最认真的学生,动作最标准的学生,奖励小红花或者小礼物,对于小学生而言,物质奖励是激发其快速进步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当然除了物质上的奖励,在精神方面的奖励也尤为重要,在体育舞蹈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要在学生的精神层面给予肯定,不仅仅是为了表扬而表扬,让有氧体育舞蹈能够真正地发挥教学作用。

5.5开展体育舞蹈活动要循序渐进

体育教师在开展有氧体育舞蹈教学时,要明白学习有氧体育舞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此,教师在准备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特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形体训练中的站姿训练,良好的站姿不仅能够影响舞蹈的规范性,更会影响舞蹈的整体审美效果,是形体训练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判断训练时间,10岁以下的学生如果长时间地进行训练,就会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所以一般不会对10岁以下的学生作力量方面的要求,只要求掌握技巧即可。针对10岁以上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强学生在力量方面的训练,只要掌握好训练尺度,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内容,让学生在不觉得乏累的情况下体验到学习的快感即可,保证学生在掌握有氧体育舞蹈技巧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身体的综合素养。

6.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只有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国的教育水平。将有氧体育舞蹈融入体育教学当中,不仅对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有积极的影响,而且能够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自主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快乐。由此可见,将有氧体育舞蹈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身心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思鸣.如何进行小学生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J].小学生(下旬刊),2018(07):55.

[2]赵斌.有氧舞蹈对提升小学生身体素养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0):83+86.

[3]聂亚秋.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J].小学生(下旬刊),2017(12):57.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3

首先,想要更好地满足当前高校体育舞蹈形体课的教学要求,不但要求高校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身体素质,也要求学生间进行密切配合,由此才能为整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在实际开展体育舞蹈形体教学中,因体育舞蹈动作节奏有快慢不同,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就会有极大的张力。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达到标准要求,那么是难以确保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动作,而且整体教学效果也难以进一步提升,只有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摆在第一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为高校体育舞蹈形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也能为凸显艺术美提供保障,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帮助之下,大学生的形体也将会更加完美。其次,对于高校体育舞蹈形体教学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视为重点,为高校大学生未来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实际的形体课程设计中,不但要针对大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姿态训练内容,也要确保学生在参与到舞蹈动作训练中,也要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借助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来锻炼和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进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各个神经系统,真正为大学生体态美训练提供有力保障。

2高校体育舞蹈形体教学中开展体态美训练的有效策略

2.1有效运用感觉训练方法开展教学。对于实际的形体训练中,其基本的办法就是感觉训练的方法,学生想要让身体形成或保持完美形态,那么就应在形体训练中注重自身感知觉的训练,对于实际形体训练中,应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体育舞蹈基础水平进行评价,之后再针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基本功训练,由此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体育舞蹈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高校学生的体育舞蹈基础也将有所提升,这对接下来体态美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奠定有利基础。例如,在基本站姿训练中,要对学生开展头部、颈部、手臂和腰腿的感知以及知觉的相互协调训练活动;而且在站立时其状态应保持两脚平放在地,膝盖不能弯曲,并保持收腹提臀,夹紧手臂、腹部和腰部肌肉的姿势,以这样的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以及控制力;而且在实际的体态美训练中,也要注意的是脊椎在训练中应一直保持挺直,头部保持微抬,身体的重心为前移。运用主要的训练技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气质,也能对学生姿态进行改善,真正对学生进行体态美训练。2.2运用形体训练方法开展教学。对于人的基本形态是以先天形成与后天塑造两个部分,对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时常会忽视对自身形体的训练和控制,时常会存在不良姿态,包括驼背、罗圈腿以及脊柱侧弯等现象,对于这些不良姿态,一旦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对学生将来生活与学习都会带来影响,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应重视参与到体育舞蹈体态心理活动中,并注重学生自身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体态训练,由此才能为大学生体态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实际的形态控制训练当中,就应运用单人把杆的形式进行形体训练,也可以通过两人合作的形式开展双人姿态训练,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灵活性的提升;优美的站姿就包含头正、肩平、腿并拢以及身体重心前倾等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的体态更加优美,并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体态习惯,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3对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开展锻炼。在身体基本素质锻炼中,其方法包括两种,主要以单人训练与双人配合训练的形式为主,这些都是形体训练中关键的部分。对于实际的身体基本素质训练中,就是针对学生肩膀、腰腹部、腿部等开展集中式的锻炼,其锻炼内容是相对比较复杂化的,因此在开展训活动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的训练计划,由此防止在体态美训练中造成学生渗透损失等问题,真正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对于头部与颈部训练,就是要求应以低、抬、歪头等动作来锻炼,由此来提升学生头部灵活性,训练中应保障身体始终保持直立,双手要交叉后抱头并向地面进行拉伸,其目的就在于拉长颈后侧方的肌肉;其颈部顺直放松,以单手抱头侧方,在以向左、向右拉伸的动作进行练习,由此使得正反两面来放松颈部的两侧肌肉,实现肌肉拉伸训练。其次,对肩部开展训练,主要就是增强肩膀、压肩膀、展开肩膀,从而形成一体前后转肩的动作,由此能够提升肩膀柔韧性和灵活性,使得肩膀的关节能够放松平衡,完成动作更加舒展优美,这对胸部线条的训练也有极大的帮助。再次,开展腰部训练活动,主要就是以膝盖直立站,将髋关节为中心,上身以前屈动作为主,运用双手扶地或是双手抱腿的动作来进行训练;其侧腰的训练就是双手交叉,将手臂进行垂直上拉,之后向腰部一侧弯曲拉伸运动;而对于后腰的训练,就是让身体向后仰头做下腰拉伸训练。最后,对腿部开展训练,就是锻炼腿部柔韧性,以压腿或是踢腿等动作开开展训练;锻炼腿部的肌肉线条,应运用擦地动作来完成;而腿部直立的力量训练,应运用直膝直立半脚掌进行上下训练的形式来开展,这对提升大学生体态美有一定意义。

在当前高校舞蹈形体教学活动中,其重点就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形体美,也能促进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以及气质的提升,对于当前高校教育中,对舞蹈形体课的教学虽然有着较高的重视度,可是依然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部分,因此就需要广大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转变以往的体育舞蹈形体教学形式,优化体态美训练的方法,从而为增强学生整体素养奠定坚实基础,也为高校大学生未来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潘虹.高校舞蹈形体教学中体态美的训练方法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19):120-121.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4

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以规范学生体育舞蹈风格,扎实基本功。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舞蹈比赛为重要的教学训练方向。随着体育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除了少数的从事专业竞技体育舞蹈比赛的运动员之外,大多数的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是会从事与群众性体育舞蹈相关的工作。因此,分析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与群众体育舞蹈之间的联系,便于认清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完善体育舞蹈教学、以及学生补充体育舞蹈学习内容,是很重要的。

2研究方法

2.1学校体育舞蹈教育的涵义与特点

1990年在北京舞蹈学院的社教系成立了国际标准舞专业。陆续全国多所体育专业及艺术专业院校也分别开设了这门专业。这也使国际标准舞的专业化培养走上了更宽广的道路。体育舞蹈进入院校后,有了更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重要优秀的参赛选手。在国际性的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体育舞蹈教育突出的是专业性,在这个过程中。规范了学生的动作、体态,以及对技术技巧的掌握。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着重的是学生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是对专业训练的着重认识,掌握的是扎实的基本功及表现力。个人技能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提高。

2.2群众体育舞蹈的特点

自舞蹈诞生以来,自娱性的舞蹈就是伴随着舞蹈的发展而延续。体育舞蹈更是这样,一开始在我国出现的时候,就是以“交谊舞”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在很多的文献资料、影视片段中,看到当年的画面,很多的歌舞厅也是为给群众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而形成的。既然有专业化的发展,自然也少不了群众性的热爱。以舞蹈的功能性来说,就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延长青春”等特点。体育舞蹈更是积诸多特点为一身。既可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又可以锻炼身体。因此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在社会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也是很多热爱体育舞蹈的群众学习、认识、了解体育舞蹈的途径之一。一般群众所掌握的体育舞蹈内容,应该是基础的,简单的内容。现在的少年儿童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情很高,很多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小朋友参加其中。他们也是群众体育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他们有些人的水平也可以达到专业的水准。这些孩子中有的会从事专业的学习,我国体育舞蹈界的新星,也将在这里产生。目前的群众体育舞蹈的培训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师资配备不专业,很多学员学习的动作是扭曲的,有的是错误的。很多从事这些培训的老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比赛的历练。群众对体育舞蹈的审美认知并没有达到专业规范的程度等。这些也是群众体育舞蹈在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群众性体育舞蹈,更多倾向于自娱性,很多学习热爱它也并不是为了要成为专业的选手。而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于它的需求和热爱。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体育舞蹈教育过程中存在群众性因素

作为一种交流性很强的舞蹈方式,体育舞蹈本身就具备了群众性的特质。因此在大学的培养过程中,这种特质是贯穿始终的。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脱离不了群众性的实践因素。对学生动作的规范,也就是对群众性体育舞蹈所存在错误动作的纠正。学生们认识了正确的动作,自然在与群众性体育舞蹈的接触中,可以指出问题,纠正问题。多数的学生都来自于社会的业余班,这些业余班也是群众性体育舞蹈的代表机构。可见在生源上,大学体育舞蹈和群众性体育舞蹈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同时,大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积极考虑着群众性因素。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在输出人才方面是考虑社会的需求,这点也就是在人才培养的目的上,大学的体育舞蹈教育,是充分考虑了群众性的因素。大学体育舞蹈教育,无论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上是充分考虑了实际的因素。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自身掌握并且展示专业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将专业的知识传授于人。这种传授其实面临的是诸多不同的条件的人。所以考验是相当大的。如果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多些实际操作的案例。多些机会给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受传者的话。我想,在学生有一天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同的经验会给他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大学的体育舞蹈教育始终离不开群众体育舞蹈,无论在教育过程的前面,还是之后。都要受助于群众性体育舞蹈和以体育舞蹈的需求为培养的方向。

3.2群众性体育舞蹈是大学体育舞蹈教育的后备军

群众对一种文化现象、舞蹈种类的热爱程度。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深。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很多还是会重新走回群众体育舞蹈。无论做教学还是相关的工作。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群众性体育舞蹈培训机构也在为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这也是大学体育舞蹈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入校的同学,有的并不是进过系统学习的,这些同学往往在入校后很难适应规范的教学活动。同样,教师在教授的时候也要面临一个适应与调整的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如何解决呢?我想要从生源的源头,也就是诸多的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着手。好的老师会给学生带去正确的认识与学习,群众性体育舞蹈如果接受到的是经过专业院校培养过的合格的学生为他们做指导。那么对它自身的良性发展是可以起到突飞猛进的作用。为什么现在社会中的培训机构层次不穷,水平也参差不齐。除了缺乏对群众性体育舞蹈的管理与规范以外。还有就是这些培训机构的教师的水平也同样是参差不齐。这无疑也就影响到了院校的生源情况。因此,群众性体育舞蹈在可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专业的老师来进行辅道,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是健康的,积极的,技能完善的人才。无论从事或者不从事相关的专业。都可以让喜欢体育舞蹈的朋友,可以真正感受到体育舞蹈的魅力,并且在审美上可以给群众以正确的指导。

4结论与建议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体育舞蹈;现状

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因素的影响,在当前还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阻碍了大学体育舞蹈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加强研究,能为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起到支持作用。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环境下,只有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才能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1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以及突出问题分析

1.1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大学体育舞蹈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的进步,高校对体育舞蹈的教学重视度也在加大。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增设了体育舞蹈课程,在大学公共体育课中也增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在当时的发展中,受到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体育舞蹈方面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1]。但在之后的几年中,随着高校的体育舞蹈培训班的迅速进步发展,有的学校已经将体育舞蹈课程作为必修课,尤其在近些年国家对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也加大了重视度,这就使得体育舞蹈课程逐步丰富化。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以及参与体育的意识有着培养作用,能通过体育舞蹈将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呈现,对体育的社会效应也能有效扩大化。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对学校的体育改革也有着促进作用,能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激发,对大学生情操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在当前的大学体育舞蹈教学方面,已经注重教学的系统化以及科学化。

1.2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突出问题分析

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教学因素的影响,就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体育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很大阻碍。从大学体育舞蹈师资力量上来看,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师相对比较缺少[2]。由于高校对体育舞蹈专业招收的人数相对比较少,这就使得舞蹈教师的人数也比较有限,另外,教师的专业程度比较低,使得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阻碍,导致体育舞蹈在专业输出上存在着不足。再者,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教材方面没有完善,这就影响了学生系统地学习舞蹈。在教学的内容的选择以及定位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学生由于在基础条件上有着相应差异性,这就使得体育舞蹈的教学统一性目标很难实现。体育舞蹈的教学目标方面没有得到有效明确;对理论知识方面的认识没有全面化;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实际教学的方法上没有科学化。一些体育舞蹈教师在芭蕾形体的训练上没有重视,体育舞蹈课程中没有对芭蕾形体内容进行训练。这些都会影响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的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施方面没有完善,在对体育舞蹈的课时设置上没有科学化。在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体育舞蹈运动对设施要求比较严格,对场地设施比较重视。在室内教学中就需要有音响设备以及镜子等设施。而当前的一些高校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完善,这就势必会影响体育舞蹈的正常化教学,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的目标,在整体性的教学效果上也不能良好呈现。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也会对体育舞蹈的实际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如果不能准确地掌握科学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不能得到提高[3]。对于这些层面的教学问题,就要能充分注重,详细分析,注重针对性策略的实施。

2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优化策略实施

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中,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注重科学性以及多样化实施。笔者结合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探究,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利于体育舞蹈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一,注重从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大学体育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要从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将体育舞蹈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要同等看待。学校的领导层要在体育舞蹈课程方面加强重视,在课程的设置上能够科学化,在体育舞蹈的教学时间层面能够有效保障。注重对大学体育舞蹈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对体育舞蹈学习的重要性有详细充分的了解。专业体育舞蹈教师自身也要能从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将新的教学理念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加以融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突出,增加体育舞蹈对学生的影响力等。第二,加强体育舞蹈师资力量的强化。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就要能充分注重师资力量的强化,教师自身的体育舞蹈能力要不断加强,能达到实际教学的标准。针对性地对体育舞蹈教师展开专业化的培训,构建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化体育舞蹈教师读物[4]。在对体育舞蹈教师进行培训过程中,就要将学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对体育舞蹈的专业人才加以引进,学校也要注重在资金上的支持,构建专项资金,保障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三,对体育舞蹈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能明确化,注重教学组织的优化。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能明确化,要能通过多渠道方法的应用,对优秀体育舞蹈人才进行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学组织上的加强,将学校的建设完善和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优化以及教材体系的完善等进行有效结合,从整体上改善体育舞蹈的教学环境。这就需要高校在体育舞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上进行加强,注重教学设施的改善优化,在教学设备方面增加,从整体上改善体育舞蹈的教学环境。第四,注重对体育舞蹈教材的科学编制。要想将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提高,在教材方面的创新编纂也是比较重要的。这就需要在教学大纲方面能进行科学化的修订,能够使大学体育舞蹈的教材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合,在内容上注重创新系统的编制[5]。要能将体育舞蹈和健身紧密结合,使体育舞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还要注重对体育舞蹈选项课的课时数进行科学制定,对新的管理体制进行积极的推动。第五,要能充分重视体育舞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应用,将新的教学技术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加以应用,老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规范性动作的分解,逐步完善自身的舞蹈动作。这就能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3结语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已经不能有效发挥,这就需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能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对大学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创新应用,只有从实际出发,在理论上加强研究,才能有助于体育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有着促进作用。

作者:潘洋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新宇.浅析单体教学法在体育舞蹈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读天下,2016(11):338-339.

[2]熊文俊.对体育舞蹈音乐修养要求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228-229.

[3]张浩然,周烜杰.江西省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智富时代,2016(1):285.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提高;大学生素质

体育舞蹈是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体育项目,他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舞蹈教学在高校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他不但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在培养大学身心健康方面也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结合大学生和体育舞蹈项目的特点,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和爱好,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素质高的合格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体育舞蹈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1.1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育舞蹈是一门肢体与大脑紧密结合的运动,二者缺一不可。在学习和表演体育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和脑全方位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众所周知,左大脑与右大脑所负责的心理活动各不相同,若能使其做到协同与共同配合,无疑会提高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证明,从事体育舞蹈运动能提高人的左右大脑协调能力,所以,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中大脑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1.2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实践证明,体育舞蹈对一个人的气质、内涵、习惯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充分了解舞蹈,仅仅了解其肢体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了解舞蹈的背景知识,背景内涵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从这些方面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气质、习惯等。了解这些知识后,大学生就很容易受背景音乐及知识的影响,这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1.3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事物往往是最能吸引人们注意的,体育舞蹈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体育舞蹈作为一门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一定思想的运动,其新颖的程度决定观众与参与者的多少,若想让体育舞蹈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就必须学会不断创新。在创编体育舞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创新出更多新颖、优美的动作,以便吸引更多的观众,这就需要我们的创新能力。而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对新事物的不断尝试,激发和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力,引发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也培养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创造思维能力。

1.4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情绪是影响他们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与情绪的许多因素都来自于外界事物的刺激,如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人际交往紧张等心理压力的增加。而体育舞蹈对这些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他能使大学生消极的情绪得到释放,增强大学生低抗挫折的能力。一般来说,体育舞蹈对提高人体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参加体育舞蹈时在美妙的音乐更是使紧张的心绪平静下来,这对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和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2如何促进大学生体育舞蹈教育的开展

2.1加强体育舞蹈教师、教练的培养

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教练的紧缺是致导高校体育舞蹈课不能顺利开展的根源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快体育舞蹈教师、教练的短期培训和进修,以提高体育舞蹈教师、教练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建立教师、教练训练的长期化,提高技术水平与表演经验。如何强化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当要之急,要求体育舞蹈教师需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熟悉教学内容,具有准确的示范能力和熟练的讲解能力。体育舞蹈教师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和系统

教学内容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兴趣的直接原因。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大学生的特点、风格和兴趣制定相应的训练教材,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更加让学生能接受,逐步培养学生加深对体育舞蹈的感情,喜爱上这项独特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其中。然而,据作者对多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选定却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训练方法不科学和不具有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度高,不易学,入门较难,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舞蹈逐渐失去兴趣。就这些因素而言,体育舞蹈的教材内容需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让教学内容更加合理、科学和系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观念和意识

高校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体育舞蹈所具有的价值,转变“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思想观念,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热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舞蹈当中来,使体育舞蹈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价值;创新;发展

体育舞蹈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却十分迅速,当前全国范围内的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展了体育舞蹈课程,并且教学效果也较显著,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极具意义。但是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尽管说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的开展较好,但是在中职学校的普及程度还不高。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与普通高中生、普通大学生相比,这一群体较为特殊,他们可以说是从中考中“分流”出来的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来讲较差,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懒散等问题。同时,许多学生还存在着自卑心理,他们不重视,甚至是有点排斥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对自身文化素养方面的提升缺乏重视。与此同时,中职学校也更偏向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更侧重于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相比,就业针对性更强,这也是中职学校基础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因为对基础课程教学重视的不够,自然也就制约了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因而,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需要积极开展学生感兴趣,且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课程,而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恰恰能够满足这一诉求。

1中职学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价值分析

1.1促进中职学校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体育舞蹈是起源于民间的运动项目,人们在平时生活劳动的过程中,喜欢使用一些肢体语言再配上相应的音乐来达到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目的,因而便形成了体育舞蹈所特有的多种舞蹈类型。中职学校学生通过学习体育课程,能够结合自身的理解与灵感,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以创编出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毋庸置疑,这一创编的过程,对激发中职学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1.2帮助中职学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体育舞蹈,它作为一种含舞蹈、艺术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蕴含着形体美、服饰美、仪态美等不同形式的美,体育舞蹈所富含的美学价值,学生通过运动得以感受,不但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而且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养成,让他们能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这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1.3增强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体育舞蹈具有体育运动及舞蹈的双重属性,中职学校学生通过学习体育舞蹈课程,通过体育舞蹈实践课,通过运动来帮助他们消除多余的脂肪,起到一个健美修身的作用,使其肌肉组织能够更具活力及弹性。但是要想获得持续性的健美修身的效果,则必须要做到坚持,要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锻炼。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课余的闲暇时间里面,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体育舞蹈来进行身体锻炼,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可谓一举两得。1.4增强中职学校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体育舞蹈是一项至少两个人一起才能够完成的运动项目,必须要舞伴之间或者说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默契配合,才能够较好的完成。因此,这一运动过程就给学生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中职学校学生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身心都能够得到放松,可以有效增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沟通意识及交往意识。对一些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也能够慢慢学会与人相处与交流,拉近同教师、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学生通过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还可以起到一个提高自身社会交际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情商的提高,这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创新方法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在中职学校中,已经有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中纳入了体育舞蹈课程,但是虽然说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却仍然是沿用传统体育课程所常用的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长时间的采用这样一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积极性。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的需求、以学生身我价值的实现为出发点,应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体育舞蹈的特点,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要将体育舞蹈这一运动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美感、乐感等方面都融入到体育舞蹈教学中去,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及实用性。2.1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将舞蹈动作与音乐相结合。与健美操一样,体育舞蹈是需要配乐的,且不同的舞种其音乐风格各不相同,音乐可谓是体育舞蹈的灵魂所在,缺乏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舞蹈动作即会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从音乐欣赏、观赏与模仿动作等形式入手进行教学。以体育舞蹈的欣赏来分析,学生所能够欣赏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音乐特点、运动技术、舞者服饰与配饰等各个方面,要通过欣赏来体现舞者身上所蕴含的健康美、力量美及形体美等。中职学校学生在这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舞者优美的体态,通过聆听优美的音乐,跟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舞动,能够使其身心都得到放松。在这样一种放松的环境之下进行运动,能够起到一个释放压力、宣泄情绪,增强体质的多种功效。除此之外,通过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不但能够让学生发现体育舞蹈所蕴含的美,从而增强其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促进中职学校学生乐感的形成。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节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会选择“打拍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舞蹈节拍,但是这种方式却显得有点呆板,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完全能够选择直接将音乐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可以以音乐为基础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动作的理解,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的表现会更加自然。2.2灵活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说体育舞蹈它是一门艺术与美相融合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之所以将其归纳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去,也在于它具有一些运动技术动作,它具有体育的特征。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针对枯燥乏味的技术动作进行示范讲解。而在技术动作的教学方面,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就对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应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将自身的优雅气质传递给学生;其次,中职学校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都喜欢追求新鲜、有趣的事物,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以此来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说教,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创新发展分析

中职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其目的并不是培养出竞技水平一流的专业型体育舞蹈人才,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扩大交流等。因此,在中职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中,必须要开拓思维,发挥创造性思维,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1思想观念的创新。正所谓意识对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因而,最主要的便是应在教育的思想观念方面进行创新,要在快乐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观念的指导下对体育舞蹈教学进行改革。作为中职学校学生来讲,他们更重体育运动中所具备的娱乐性及健身性,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具有娱乐性及健身性的运动项目,起到一个强身健体、放松身心的作用,突出表现出体育运动项目所具有的娱乐性,也有助于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设想,假如体育舞蹈成为一项娱乐体育运动项目,那么自然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能够激发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也投入到该项运动中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自然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3.2融入中国元素以增强体育舞蹈的特色与吸引力。体育舞蹈起源于欧洲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虽然说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势头却很好。近些年来,为了让中国的参与人群能够更好的理解并且欣赏体育舞蹈,体育舞蹈的推广与教学方法,可适当的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中,这样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并且欣赏体育舞蹈,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与服饰是体育舞蹈的两大重要元素,在音乐与服饰方面都可适当的添加中国元素,发展创新性思维,让体育舞蹈带有中国元素,以推动体育舞蹈的“中国化”发展,这样更容易让中国学生接受。

4结语

中职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生及普通大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课业负担相对较轻的特点,十分适合通过体育舞蹈教学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需要强调的是,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舞蹈教学,不可只针对舞步本身来进行教学,应从思想品德、知识素养及技术3方面着手,以提升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开展效果。

作者:王莉 单位:洛阳市财经学校

参考文献:

[1]宋丽丽,刘青.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9(12):9-10.

[2]李纪承.中职学校卫生学校开展体育舞蹈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培训,2016(2):246.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8

微课在教育界中应用甚广,主要的优势性如下。1.1资源容量大,适合作为教学资源。微课是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的课程内容从编辑、存储到共享给师生学习,都是利用互联网的,尤其是它的存储都是在互联网中,因此可存储的空间非常巨大。而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更多需要音频、教学视频等内容辅助,这些容量较大的教学资源可以放在微课中,不仅读取方便,而且可以随时存放,无需担心资源容量有限的问题。1.2微课教学内容简练。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注意力集中往往只能保持12min左右,微课一大优势就是它的教学视频往往都在10~15min左右,在这个时间内,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能够相对认真,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学习体育舞蹈动作中,学习的效率更高;同时,视频时长较短也要求教师需要提炼教学内容,因此,在微课视频中,教师会把最主要和关键的舞蹈动作放在视频中,减少一些无谓的教学情节和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要点。1.3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微课教学视频时长短,因此每个教学内容往往只能突出一个重点,而这恰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传统课堂教学时长较长,课堂重点多,导致学生很难理清教学主题,跟上教学进度。而微课的教学视频的重点内容明确,同时也是教师经过浓缩提炼而成的知识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又避免过于杂乱的知识学生无法全部记忆的缺点。

2微课在中职体育舞蹈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在中职体育舞蹈课堂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目标、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以及课后练习。2.1建立新型教学目标。传统的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还是以理论课堂为主,实践时间较少,而体育舞蹈是一种动身性的课程,如果按照传统中将理论化知识体系讲解,在进行少量的舞蹈实践,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舞蹈知识的理解,而且这样就达不到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然而,现实中舞蹈教学要加大舞蹈实践的时间和力度并不现实,因此就需要由微课帮助教师将教学目标重新设立。新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将舞蹈知识体系融入教学实践中,通过舞蹈动作展现知识点,用知识点解析舞蹈动作。而微课视频就可以很好地弥补教师无法太多地教授学生舞蹈动作这一缺陷,可以让教师将舞蹈记录下来,分解动作要点,并让学生观看,加深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印象,以更好地吸收舞蹈动作知识点,还可以随时依照视频进行训练。2.2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体育舞蹈也是有专业性差异的,有一些学生并没有舞蹈功底,而一些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舞蹈能力。然而,传统的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是很难兼顾所有学生的,因为学生众多,教师的教学安排是统一的,很难为了学生的差异性而延缓教学进度。因此,微课就可以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无法被分别对待的问题。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之间大致的学习进度而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课程方案指导,例如学习功底较差的学生可以先着重练习基本功,观看的教学内容以基础和简单动作要点解析为主;而已经具有基本舞蹈能力和音乐能力的学生则可以适当拓展学习,让学生学习一些更加专业的动作,或者拓展关于体育舞蹈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3注重课后练习。微课不仅包含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视频,还可以用来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这对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体育舞蹈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没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加深印象,很容易遗忘学习过的动作和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记录一段舞蹈教学视频后,让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提高课后练习的实际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微课课程的课后练习增加一些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完成的动力,例如可以让学生举办一场体育舞蹈比赛,互相切磋,了解彼此学习的情况等。

3微课在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微课在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备课阶段,二是师生互动间的应用,下面对此详细论述。3.1教师备课阶段的应用。备课阶段是教学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一定要将课堂内容规划好,条例清晰且重难点突出。同时,备课阶段还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要让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同时还要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微课教学中也要注重课前准备阶段,这样的微课内容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微课视频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梳理清晰,将视频教学的内容合理安排。因此微课教学视频比较短,因此教师必须要尽快突出此次教学重点,将大部分时间放在重点上,将其讲述清楚,方便学生理解。同时,教学视频可以允许教师有更大的空间进行舞蹈动作讲解,因此教师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安排进去。3.2师生互动间的应用。微课教学还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于教师交流中,教师就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和学习进度等,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例如,在微课视频拍摄中,教师可以邀请舞蹈完成度较高的学生一起进行舞蹈动作的解析,以学生的角度对舞蹈动作要点进行讲解,这样更能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尽可能了解他们对微课内容的想法和学习的心得,与教师及时沟通交流,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更加仔细地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4结语

微课对现阶段的学习教学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微课教学的资源海量且具有很强的重点突出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对学习掌握的程度更好,同时,新颖的教学形式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微课视频可以弥补学校实践课程较少、教师教导动作时间相对短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并学习。因此,微课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修婷.微课在舞蹈形体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33(6):109-111.

[2]刘海燕.中职舞蹈课堂的“微课”应用与教学设计[J].黄河之声,2017(22):60.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动作表现能力;体育舞蹈教学;改革

体育舞蹈是一个兼容体育特性与艺术特性的体育艺术,学生学习体育舞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艺术涵养,还能够起到健身的作用。因此,自学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以来,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并且推动了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快速发展。而以培养学生动作表现能力为导向的体育舞蹈教学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变革,有助于创新教师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动作表现能力是决定学生体育舞蹈技能的关键因素,稳定、良好的动作表现能力,能确保学生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培养,引领学生将自身情感、思想、认知融入到体育舞蹈演绎中,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艺术感染能力,进而提升体育舞蹈教学质量。

一、动作表现能力的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体育舞蹈表现能力是指舞蹈者在艺术表演中运用自身外在形态动作,将舞蹈者自身艺术情感呈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在此过程中,舞蹈者可以运用形态动作、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传递舞蹈的内涵,给予观众一场视觉盛宴,使观众更好的感受舞蹈者的态度、情感,进而与舞蹈演绎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教育领域发展的今天,舞蹈被纳入到体育课程中,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竞技运动项目,但学生在舞蹈演绎中,不能够只依靠舞蹈技能提升自身动作表现能力,而需要注重自身情感表达与舞蹈技能的相融合进行表达舞蹈内涵,进而才能够确保学生舞蹈动作更具说服力、感染力。然而,据相关调查而知,在体育舞蹈教学开展中,68%的学生不理解舞蹈工作表现能力,在体育舞蹈学习中较为注重舞蹈技能与动作的掌握,导致体育舞蹈在演绎中缺乏情感,不能够与台下观众形成共鸣。同时,缺乏情感的融入,也是很多优秀舞蹈学生,不能够在体育舞蹈演绎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原因。

二、动作表现能力的体育舞蹈教学不足因素

(一)教学模式单一。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单一,是影响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培养缺失的主要因素。受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影响,部分体育舞蹈教师,在授课中还是很难摆脱应试教育模式,采取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较为注重舞蹈技能与舞蹈动作的培养,很少引领学生将自身情感、思想融入到其中,使学生舞蹈技能与舞蹈动作较为熟练,但在演绎中,舞蹈技能与动作感染力不足,导致学生体育舞蹈演绎流于形式,不能够发挥体育舞蹈演绎的根本教育意义。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动作表现能力的培养,导致体育舞蹈教学质量不高。(二)学生人文素养低下。体育舞蹈教学是最具人文素养的体育教学内容,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意义。与此同时,体育舞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也较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好的演绎体育舞蹈作品。因体育舞蹈的各个舞种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生成的,同时很多舞种还保留着较多的民族特色,学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不仅丰富体育教学形式,还能够增强学生文化素养。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将舞蹈中的文化提炼出来,加以运用,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内涵不甚理解,使学生人文素养较低。学生人文素养较低,导致学生对各个舞种的文化内涵认知不足,很难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舞蹈动作上,导致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培养不佳。

三、动作表现能力的体育舞蹈教学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同理体育舞蹈教学应顺应时展、顺应舞蹈艺术发展需要进行创新,进而才能够促进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任何的创新思路与创新思维,都应该以教学为发展基础。我国体育舞蹈项目发展较晚,很多内容都是借助国外发展理念而形成的,很少将本土文化融入到体育舞蹈教学中,导致体育舞蹈教学本土化缺失。因此,应整合体育舞蹈各种舞种,挖掘我国本土文化,将本土文化融入到体育舞蹈教学中,丰富舞蹈教学内容与形式,拓展学生舞蹈知识面,使学生在文化的认知上,以自身情感为导向,更好的言语舞蹈作品内涵,进而增强学生艺术涵养。将体育舞蹈内容进行扩展,立足于本土,挖掘体育舞蹈中文化内涵,有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而培养学生体育舞蹈学习兴趣。例如: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开展舞蹈动作与舞蹈训练模式,还应该为学生拓展知识面,将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创作背景、地域特点都告知给学生,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舞蹈文化内涵,这样学生在演绎舞蹈中,就能够展现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增强学生人文素养,进而提升学生舞蹈演绎能力。(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培养学生动作表现能力,进而增强学生艺术涵养。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单一授课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授课,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教师引领性作用,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舞蹈教学。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带领学生理解各种舞种的文化背景、地域风貌,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舞蹈作品。首先,情境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融入到舞蹈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演绎舞蹈作品,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其次,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分析、演绎、感悟知识,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动作表现能力。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体育舞蹈教学平台,将体育舞蹈教学知识整合,归纳到互联网平台中,引领学生借助移动终端,学习、获取体育舞蹈知识,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体育舞蹈。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学习体育舞蹈知识,对舞蹈知识全面掌握,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为导向,引领学生将自身情感与认知融入到舞蹈演绎中,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内涵的认知度,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舞蹈知识。(三)培养学生艺术素养。首先,丰富学生乐理知识,通过唱视听训练模式,借助钢琴乐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掌握乐理知识。其次,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引入到体育舞蹈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味这些音乐,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情感上与音乐形成共鸣,更好的感受音乐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同时,教师引领学生多欣赏一些舞蹈演绎作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舞蹈作品,丰富学生情感与认知,进而促进学生舞蹈演绎具有灵魂。最后,借助爵士舞、芭蕾舞蹈形式,增强学生舞蹈基本功,带动学生舞蹈演绎热情,增强学生舞蹈演绎感染力,培养学生舞蹈核心素养,进而促进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心态、品德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领学生将自身情感、认知、思想融入到舞蹈演绎中,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体育舞蹈中的灵魂,还能够培养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带领学生理解各种舞种的文化背景、地域风貌,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袁晓璐.身体素质与体育舞蹈表现力的耦合及其训练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9):221+223.

[2]杜娟.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与学生动作表现力的关系探讨[J].才智,2015(09):64.

体育舞蹈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体育舞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体育舞蹈是新兴体育项目,舞种多样,即可提升气质,塑造形体,又可强体健身。项目团体和个人皆可参加,通过参加运动,既可交际沟通获得友谊,亦可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又可攻坚克难磨练意志。体育舞蹈趣味性强,观赏性足,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许多中小学也将体育舞蹈引入到了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但当前体育舞蹈课程在学校开展的并不好,许多学校沿用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传统教学方法保守刻板缺乏变化,不利于体育舞蹈等课程的有效开展,体育教学过程求新求变尤为必要。“翻转课堂”强调充分利用网络和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课堂视频学习,讲解课堂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后学习,并通过学生的自学来促进学习,这能有效地提升体育舞蹈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翻转课堂”概念阐释

“翻转课堂”是时下新兴的教育教学方法,它依托互联网,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多渠道互动,实现学生的多途径学习。学生课下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回归课堂,提升了教学效率。课堂的核心是放学后学习,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态度、习惯、兴趣、能力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点。

二、中小学体育舞蹈发展瓶颈

(一)中小学舞蹈教学场地设施落后。教学过程依赖教学场地与设施条件。体育舞蹈教学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对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更高,但是当前中小学普遍缺乏专业的舞蹈场地和设施,影响了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发展。首先,中小学由于资金或场地限制,绝大多数都没有建设专业的体育舞蹈场馆,日常教学通常在体育馆、教室甚至操场进行,体育舞蹈技术规范性和美感会因此受到极大削弱。其次,专业的体育舞蹈设施不足,不仅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保证,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学教师薄弱。首先,体育舞蹈是年轻的体育项目,当前体育舞蹈的专项教师较少,一些教师还同时教授几个体育项目,缺乏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其次,体育舞蹈教师再学习和提升的途径较少,其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阻碍了项目发展。(三)体育舞蹈教学方式单一。体育舞蹈在中国大学的引入相对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首先,中小学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中仍在进行示范练习,大学生机械地模仿实践,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大学生容易厌倦。其次,体育舞蹈教学方式创新和改革力度不足,国外很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没有及时实践,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教学手段应用也不广泛,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和独特,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四)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不够科学。中小学体育舞蹈的引入时间短,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不够科学。首先,教学中缺少专业的教材,教师大多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固定,缺乏创新性,同时,体育舞蹈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其次,中小学对体育舞蹈缺乏正确的认知,相关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将体育舞蹈与普通社交舞相混淆,它阻碍了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不利于中小学体育舞蹈的顺利推广和普及。(五)教学过程中网络平台应用少。网络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革新进步的基础。信息化社会,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体育舞蹈教学也要跟上时代潮流,适应时展,迎合时代需要。目前,中小学教学改革需要新的变化,并在微观课程和视频等在线教学方法中寻求教学创新。

三、体育舞蹈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索

(一)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在线平台教学已成为了当前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内容、师生交流、能力测试和成果展示。在线的教学平台是学生、教师和体育舞蹈课程之间的纽带,通过教学平台,体育舞蹈教师上传与教学相关的教材,实现在线作业、问题交流、能力测试、能力评估等功能。(二)创新教学成果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最后活动结束后评价过程与方法也应该有区分,否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了形式主义。通过评估促进学习,通过评估促进教学,应是“翻转课堂”模式下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应丰富评价内容,将更多评估指标纳入评估系统,使评估结果客观全面。(三)提高体育舞蹈教师教学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部分,教学方法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手段。在中小学校鼓励教师革新教育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尤为必要,但作为教学方法的重要执行者,教师素质也应得到加强,中小学校需不断规范和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素质。(四)避免形式化,追求课堂实效“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新范式是新时期教育领域的新尝试,将物联网、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等有效利用到课程教学中去。其已在其他学科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但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稚嫩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四、总结

翻转课堂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增加了师生互动,合理利用了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学习,带着疑问回课堂。翻转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能有效推动体育舞蹈项目发展。

参考文献

王昊、杨振军、罗巍2003《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探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6期。

张芹201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课堂中的运用》,《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

李影、王莉、万传金2018《体育舞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池州学院学报》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