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17:23:08

体育运动论文

体育运动论文篇1

1.1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它是在遵守相关规则的前提下,已投入球数给计分,并且阻止对方进球得分的竞技运动。其具有对抗性、战斗性、集体性的特点,同时篮球运动也涵盖了健身、娱乐、艺术以及趣味等功能。

1.2篮球运动的作用篮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对高校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①篮球运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篮球运动的形式有很多种既有三人制、四人制以及五人制,而且还可以采取半场、全场比赛,但是无论采取哪种运动方式,都需要参与者不断地奔跑与对抗,经过调查发现: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他们的肌肉非常发达、身体部位均衡发展、体能比较强。这是因为篮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在运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对抗,从而增加了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了身体的体能。②篮球运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篮球运动不仅充满着身体的对抗,而且更是意志与智慧的对抗,篮球运动是一项攻防快速转换的集体运动项目,运动员需要根据比赛的现状及时的做出理智的判断,合理把控比赛进程,这就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且要有将强的心理素质,不能因为比分的落后或者一些其它因素而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发生,通过对学生比赛的过程分析,导致比赛失利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过硬,而心里素质不过硬的原因就是学生参与比赛的次数比较少,因此通过积极参加篮球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2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2.1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物质层面的影响篮球运动对高校的体育文化物质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影响,体育基础设施是篮球运动开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完善的篮球体育基础设施,高校的篮球运动不可能兴起与发展,就不能为体育文化传播提供场地,因此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二是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影响。师资队伍的质量对学生学习篮球技能与知识具有关键的影响,如果高校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氛围比较浓厚,那么高校就必然会提高师资力量,从而带动整个高校的篮球技能水平;三是对体育图书音像信息传播的影响。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兴起离不开相关篮球知识的图书音像信息资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与了解各种音像、图书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篮球理论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这对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制度层面的影响首先篮球运动促进高校体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学校的体育制度是保证校园体育运动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制度支撑,如果某项体育项目在校园内没有普及,那么高校构建此制度的动机也就不足,篮球运动的普及要求高校要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等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训练内容以及方式,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比赛制度等,同时还要制定运动员损伤应急预案等,这些都是体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完善与发展校园体育制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篮球运动有利于校园体育运动传统。校园体育运动传统是经过时间的沉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普遍性、重复性以及相对稳定性。通过广泛的篮球运动可以形成浓厚的篮球传统,篮球运动传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篮球运动传统可以为校园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每当高校举办篮球比赛时,校园内的篮球文化氛围就非常浓厚,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进而也会带动一些其它体育项目,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2.3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影响首先篮球运动提升了高校的体育风尚。篮球运动是将体格锻炼与人格磨练为一体的集体项目,大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体育锻炼的,而且还能够满足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同时学生在感受到篮球运动的益处后,他们就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一来参与高校体育锻炼的人口越来越多,高校的体育风尚就会越来与浓厚;其次篮球运动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大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包括大学生的精神、道德、观念等,通过篮球运动会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这就决定了参与者必须要有集体意识、公平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只有具备这些基础的意识才能保证篮球比赛的成绩。同时篮球运动比赛所体现出来的:拼搏、创新、竞争、协作完全符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当然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篮球运动知识的提高、树立奋斗的目标等方面也具有积极地作用,而这些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内容;最后篮球运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通过篮球运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避免一些学生长期的迷惑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且还可以通过观看NBA等国际篮球比赛等了解世界先进的文化或者当地的风俗,拓展自己的视野。

3篮球运动与高校体育文化的关系

篮球文化与高校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1校园体育文化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为篮球运动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与氛围:首先校园内到处充满了体育锻炼的氛围,就会影响与带动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篮球运动的乐趣;其次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为篮球运动发展提供平台。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与篮球运动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体生活,还可以为篮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学校通过定期组织篮球比赛,可以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篮球热”的氛围,进而带动整个高校积极开展篮球运动;最后篮球运动的普及离不开宣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增加对篮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3.2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篮球运动以其具有的竞技性、娱乐性、凝聚力彰显其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的地位,无论是篮球运动参加者还是观看者都会被篮球运动的氛围所吸引,就会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激情,这样一来高校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就会显著的提升,校园内的体育锻炼氛围瞬间就会变浓,因此篮球运动在丰富校园文体生活、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升体育风尚以及改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体育运动论文篇2

在运动项目推广过程中,要把文化内涵展示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开展以运动项目活动为主的青少年训练营,比如江苏开展击剑项目进校园体育启蒙活动,以打一大活动和赛事的影响力。把打造项目文化名城作为一个重要方向,比如江苏正在建设的徐州国际武术文化名城、泰州棋文化名城、苏州国际体育文化名城、宿迁时尚体育城市,以运动项目或体育文化内涵和外延拓展为主要内容,极大地带动运动项目文化发展。

2 大力弘扬运动项目精神特质

不同运动项目所赋予的精神内涵各不相同,东方传统项目以本体、人际与自然和谐为主,西方体育项目追求竟争和个性发展,新兴时尚项目挑战和超越人类和自然极限。无论是哪种运动项目,都是追寻人类自身的完善、发展与超越,实现、促进、提升社会的良性发展。围绕不同项目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推动体育影视、著作等文化产品创作,比如《女篮五号》、《中国姑娘》等弘扬正能量的优秀影视作品、报告文学。开发各类职业体育联赛、国际重大比赛的文化衍生品,使之成为体育精神的传播载体。

3 推动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国际传播

建立中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库,采取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措,加大传承稳定性和完整性较差项目的保护力度,把民族式摔跤等特色项目的文化元素挖掘出来并完整地传承下去。加大体育类特别是运动项目博物馆建设,比如江苏建设的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分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南京轮滑博物馆、南通信鸽博物馆、南通板鹤风筝艺术博物馆、浦目大哈自行车文化体验馆,集中展示、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借鉴日韩的贻拳道、空手道国际推广策略,提高武术、太极等项目的技击水平,适当引人标准化、定量化的培训手段和习练方法,推动我国传统项目在全球更大范围的传播。

体育运动论文篇3

1.1橄榄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1.1.1橄榄球运动在中国仍然寂寞

橄榄球因球形似橄榄,所以在中国人们都称之为橄榄球,在晚清时期,国内部分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橄榄球运动。在高校,橄榄球运动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不论从内部环境还是训练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高校橄榄球运动训练初步管理体系。但是总的来说橄榄球在中国仍然寂寞,据调查结果显示橄榄球队在高校建立成为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幌子,在橄榄球队训练及总体目标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1.1.2橄榄球在中国法流行的原因

从中国人的体制、收入、观念以及文化方面来看橄榄球不能在我国兴起也是需要时间的,中国人体制若比向西方人那么健壮,人均经济能力也不高,橄榄球装备贵,橄榄球运动是一个集体的运动不是一两个人能兴起的需要大家热爱同时才能火热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另外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还是国家不支持不投入。

1.2我国开展橄榄球运动的优势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如今被视为中国式的橄榄球-“抢花炮”在民族地区以及一些学校都广为流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项目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和橄榄球运动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动作上的假动作、掩护、传递、奔跑、搂抱、阻挡、等。当前部分地区及学校普及“抢花炮”运动表明我国有适合开展橄榄球运动的基本条件。另外我国高校橄榄球球队继续生存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有利条件,首先此运动符合我国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这项运动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据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在橄榄球球队的教练员、场地设施、经费、政策等各个方面都在积极的揉入,重视橄榄球运动的开展。各方面研究证明我国橄榄球运动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普及和提高主要表现专业化水平不高、训练条件没有保证,其成员的来源少。

2.发展橄榄球运动的对策

2.1把橄榄球运动作为一种体育产业来进行开发和推广

市场是任何一个体育运动的兴起的根本,市场开发对我国橄榄球运动的普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体育事业也在突飞猛进的飞跃,“橄榄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强身健身、娱乐的多元化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国人甚至世界人民喜爱,随着其全球化的发展化进程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橄榄球运动有着广泛的开发市场。推广橄榄球运动是非常关键的,可以通过转播相关橄榄球比赛、推出橄榄球相关的广告、服装等,让更多的人关注以至于投身橄榄球运动之中。

2.2加大对橄榄球运动的资金投入

“发展缓慢的关键原因是对橄榄球的投入太少,如果能得到足球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经费和支持,我们肯定能拿到亚洲冠军!”郑红军教练介绍说,“目前我国橄榄球的水平在亚洲最好能排到第四、五名。日本和韩国实力最强,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队水平稍次。不过这和10年前的大比分落败比起来有了很大进步,已经初步具备了和强队抗衡的实力。”

2.3培养人才、重视橄榄球队工作

体育事业的发展同其他教育、经济事业一样需要的人才,对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橄榄球运动人才也是一样,首先要有好的教练,选取合适的体育健儿集中训练,从培养一名到一队最后到几队……玩的人越多,参与的人越多,关注的人越多,橄榄球运动自然而然就会蓬勃发展起来。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把橄榄球运动纳入学校体育并在体育课中开展教学,是加速在年轻人中普及橄榄球运动的好方法,而且通过参加橄榄球运动比赛可以培养当代青少年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可以潜移默化中锻炼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抓好培训:首先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其次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培养,再次抓好国家队的建设,培养技术骨干。

2.4向部队、学校大力推广

部队是以锻炼人意志、品质为目的的,这正符合橄榄球运动培养和锻炼队员顽强、拼打、善于战斗的作风;增强在紧张环境下对外界压力的耐受能力和警觉性,提高对抗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刚正不阿、坦诚的品质和舍生取胜、勇于献身的精神;培养其集体主义观,团队意识和以集体的胜利为最高目标的意识;增强团队纪律性;锻炼敏捷的思维,开发思维提高判断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因此,动在军队和学校大力推广橄榄球运动对提高军人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2.5依托市场,面向社会,推动项目发展

学校是文化传媒的基地,在学校推广和宣传橄榄球运动是其普及发展的前提。学校成为这类新兴的体育项目的发展主要的依托对象,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取得的成功经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基本代表了中国国家队的水平。而如今美式橄榄球主要在上海地区的学校里开展的比较火热,笔者曾经还在南京地铁上碰见一位南京体育学院橄榄球队的,不过一问才知道他是玩英式的...在美国大专院校非常重视发展橄榄球运动,常常用提供奖学金和给予免交住宿费等办法鼓励中学生中优秀的橄榄球队员,来就读本校。如果能在我国高校中掀起一股“橄榄球热”,橄榄球运动被青少年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将来橄榄球运动在我国学校必将是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局面。

体育运动论文篇4

在对任何一个问题探讨的初级阶段,明晰概念是首要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所谓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属性中抽出特有属性概括而成…。道德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本质在于维护某种共同利益。体育道德则是指在体育范围内形成的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用于调整竞技体育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包含了体育与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二者本质上的有机统一。运动员职业道德是指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竞技体育活动紧密联系,并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情操、品质。不仅是竞技体育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也是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表现。职业运动员不等同于职业化前那些靠国家或地方发给工资的专业运动员,而且,如今的职业竞技体育活动也与靠政府安排的竞技活动有所不同。因此,职业运动员的职业道德虽受到体育道德标准的约束,但也具有自身特点,它是为了职业竞技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建立的调整各种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体育道德与运动员职业道德本质上属于哲学中的共性与个性,二者具有统一对立的关系。明确的说,运动员职业道德是体育道德中的一部分,前者指明了后者的发展方向,而后者则逐步完善并更新前者,使体育道德观做到与时俱进,这为统一。同时,由于存在差异对立也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面。二者关系符合哲学辨证法中关于矛盾的理解。

2对运动员职业道德与体育道德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

2.1运动员职业道德与体育道德具有统一的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一直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并重。体育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运动员在竞赛中所表现出的体育精神,充分演绎了体育道德的内涵。尤维娜等根据《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针对中国竞技体育的特点,提出了爱岗敬业为国争光、尊重科学、勤学苦练、团结拼搏、勇攀高峰、诚实守信、公平竞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运动员道德规范要求,具体反映出中国体育道德的精华所在。

中国进行职业化的竞技项目中,男子足球与篮球起步较早,排球与乒乓球等项目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从运动员收入分配、管理形式、俱乐部建设等方面可以认定上述项目已经或正在进入职业化进程中。但如果运动员职业道德素养不能提升到一个职业化的水平,那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职业运动员。虽然国外竞技体育职业道德理念已非常成熟,但由于国情不同,因此不能照搬。所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还是应以我国体育道德观为基础。任何一个竞技体育项目,无论是否职业化,上述的运动员道德规范要求都是适用的,专业体制下的中国竞技体育正是在这种体育道德精神的指引下,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在职业化体育项目中,是否以体育道德标准来指导自身职业道德的提高也导致了竞技成绩上的差异。中国足球自从进入职业化以来,在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便迅速滑落,为国争光、公平竞赛、文明礼貌、勤学苦练等体育道德规范要求似乎在足球圈都已消失殆尽,有的只是大量负面消息。因此,中国足球的世界排名直线下降,今年8月已降至第106位。而中国男子篮球虽因为实力问题在2006年世锦赛上成绩不佳,但究其深层因素,职业联赛中多次出现的违反体育道德现象,使得联赛一直处于低级水平,而联赛水平的好坏对国家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体育道德失范也是中国男子篮球溃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职业运动员首先是以运动员为角色存在于竞技体育中。体育道德是所有运动员都应该遵循的准则和道德规范,各类竞技项目的职业道德都属于体育道德中的一部分。体育道德是运动员职业道德的基础,前者属于后者的范畴内,二者统一于道德规范当中。

2.2职业运动员职业道德与体育道德具有对立的一面

职业运动员职业道德也有其自身特点。整个职业竞技体育道德也因此会有特殊之处。

所谓职业,是指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特定专业和专门职责、并以所得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竞技体育既是职业运动员谋生的手段也是他们与社会交往的一种渠道。交往必然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于是,如何调节职业交往中的矛盾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这时,就需要用道德来进行调节了。职业竞技体育中,运动员是所属俱乐部的财产他们个人的健康、安全与俱乐部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运动员在受到伤病困扰或身体状况不佳时,首先考虑的应是休息与治疗,而不是带伤去奋力拼搏,用损耗运动寿命的方式来获取成绩,这就等于是破坏俱乐部财产、给俱乐部带来损失的行为。此外,过去经常出现故意认输的“练习赛”,或者为国家重点培养的某运动员提供区别于其他运动员的比赛环境的方法在职业竞技体育中也都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这样不仅会遭到舆论的谴责,也会造成所谓“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情况出现。同时,职业运动员根据个人的合理要求进行合法转会是符合职业道德的,是市场经济化的必然产物。一些研究所述的运动员惟钱是图,不讲信用地随意转会,是体育道德滑坡的表现,值得商榷和讨论。

上述状况反映出我国体育道德观与职业运动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观之间存在着相对立的一面,但是二者间的对立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的。如何调和这些矛盾,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3体育道德与运动员职业道德关系认识不足的原因分析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载体,对竞技体育的研究必然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为依据。不能只从竞技体育的层面来研究竞技体育。

应当承认,中国竞技体育在发展迅速、成绩辉煌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多现实的体育道德问题。例如;违反公平竞赛原则、辱骂对手、裁判。为了钱而罢训、罢赛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还会影响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研究认为,既要坚持社会主义体育道德,又要克服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将来体育道德所面临的新问题。上述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这些观点还未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也未能把握住时展的脉搏。未能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的改革、深化,加快了与国际市场经济理念靠拢的发展趋势。所以,思想解放不够,对什么是职业化的理解限制是他们对此问题认识不足的根本原因。这并非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体育道德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相反,遵照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道德标准来约束竞技体育,将会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思想、能力水平,为取得优秀的成绩夯实基础。但是,引进国外成熟的职业竞技体育模式也是必要的,也必会对传统的中国竞技体育体制造成冲击,加剧了体育道德与运动员职业道德问的矛盾冲突。可是,只有认识到存在矛盾是符合唯物主义哲学观和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的,才能对体育道德与运动员职业道德关系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才能走出“以点盖面”的认识误区。

4认识体育道德与运动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体育道德与运动员职业道德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同时,它们的矛盾也并非是不可调和的,其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也会相互的转化。因此,只有通过科学的认识方法和运用科学的调节手段、对策,才能加深对二者的认识,并调和矛盾的冲突。

4.1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规范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

在学习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标准的同时,掌握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关道德规范也是必须的。在强调集体主义、为国争光的同时,也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利益最大化有正确的认识。商品经济是利益驱动、价值调节的经济,其道德核心是个人利益。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维护、获取个人利益毋庸质疑符合道德标准。许多运动员在退役后,发展空间极为狭小。因此,他们都希望在不长的职业运动生涯期间,赚更多的钱,不仅为后半生着想,也可以为退役后的再就业积累足够的资本。

同时,职业运动员的转会不仅能加强“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也可使优秀运动员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不至于出现人才埋没的状况。这样,既促进了中国体育竞技的发展,也节省了国家的资金投入。因此在对职业运动员体育道德和职业道德进行研究时应当分清楚哪些属于体育道德的失范,哪些是职业道德准许的合理要求。不搞“一刀切”,也不用“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来进行评价。

4.2提高对运动员职业道德的认识。加强体育法制建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已经注意并重视到了运动员职业道德与体育道德关系的问题。对运动员职业道德的认识也有了多种新观点,并开始对其进行深人研究,这符合科学研究逐步细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对运动员职业道德的重新审视也有利于为中国竞技体育的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但是,在提高认识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关法制的建立和健全。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与社会、经济结构关系甚密。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制,用法制来调节职业道德与体育道德的关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避免职业运动员出现不遵守职业道德要求或者体育道德失范的状况。才能客观评价运动员职业道德与体育道德之间的关系。

5结论

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运动员职业道德则是体育道德范围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部分。二者既统一、又对立。只有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发挥体育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标准、约束作用,保证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2]尤维娜,孟成.关于优秀运动员职业道德之我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24-26.

[3]李莉,程秀波.体育道德的现状与体育道德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5):36-38.

[4]李万来.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道德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1(2):54—57

[5]张克勤,晋隆冈.论体育道德的标准[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4):67.68.

[6]车洪波.市场经济的道德评价与建设[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8,7(2):36-37.

[7]杜培.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及道德嬗变探源[J].甘肃理论学刊,1998,19(4):78—79.

[8]熊文.竞技体育道德制度化及其特殊形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16-19.

体育运动论文篇5

体育教学从内涵上来讲指的是教师按照既定的系统化的课程计划安排对学生进行的体育以及卫生保健方面基本知识的传授,并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这种培养方式更加注重理论化教学,强调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运动训练则更加具有针对性,其专业性也相对较高,强调教师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适合于本运动专业的身体素质。

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异同之处分析

从上述的含义论述不难看出,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区别。首先两者都是体育范畴的教学,都是基于体育基本理论而进行的教学,都是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宣扬体育运动精神,从外而内的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但是运动训练较比于体育教学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同样也有着较高的追求,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革新教学理念,在坚持以体育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之下,不断地融入运动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现阶段体育各项目中篮球、足球以及网球等项目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和热爱,小学生同样也是如此,很多小学生都十分喜爱打篮球、踢足球和打网球,还有很多女同学非常喜爱打羽毛球和乒乓球,而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这些专项体育项目学习的要求,这也是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兴趣下降的原因之一。而采取运动训练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项体育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例如对于喜爱篮球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弹跳能力以及上肢的肌肉力量,并且在运动技巧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球能力以及投篮、上篮的技术动作,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在专项运动中的竞技水平,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自身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

三、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互补对策

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基础,是学生从认识体育到热爱体育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如果在学生最初接触体育的时期就进行专业性较强的运动训练教学方法同样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互补教学的尝试中应该坚持以体育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在开展自己热爱的专项体育训练之前掌握充分的体育训练与卫生保健的理论知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更高层次的体育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收获。新课程明确提出: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因此,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过去那种竞技体育训练方法,努力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被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得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有机互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如足球技能训练中可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面对独立型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示范动作,并指正其正确与错误;对顺从型的学生,要抓住其优点进行表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等等,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运动论文篇6

少体校教学训练工作中,通过培养少年运动员的体育精神来达到培养人格精神的目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少年运动员的认知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培养少年运动员团结协作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态度。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人一定要在实践中去探索社会、了解社会。体育运动(包括比赛、训练等)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带有竞争意识的交往活动,让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发现运动(体育)的本质,从而使自己在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取得一个较高的层次。在日常的训练、教学工作中,培养少年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和不断拼搏的意识,在日常交往中,培养少年运动员互相尊重、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这是塑造一个健康人的标准,也必将成为少年运动员未来生活的永不衰竭的动力。

(2)要培养少年运动员自强、自尊、自爱的精神及积极参与训练的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训练比赛中,不管是单个项目还是团体项目,都要使少年运动员知道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培养少年运动员良好的个人风范和职业道德。鼓励少年运动员积极投入训练、参与比赛的意识。在训练比赛中,培养少年运动员的独立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有个性、有特点的新青年。

(3)培养少年运动员的正义感和是非感。训练比赛是一个在一定标准下运行的活动,教导少年运动员按照规则、按照允许的精神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度、忍让,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教师和教练对于对的要大力鼓励提倡,对于错的就要批评改正,培养少年运动员的爱憎分明、坦坦荡荡的人格魅力。

(4)培养少年运动员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训练比赛是一个比较激烈的对抗游戏或者挑战自我的游戏,是体、技、战、心理、生理的对抗,要培养少年运动员辩证的、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服从客观规律,也就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要让运动员们知道,必须要靠自己的真实水平去赢得比赛、战胜对手,最求比赛的真正价值。

体育运动论文篇7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所谓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即为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而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财富,其中主要包括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与体育知识等[1]。目前产生体育文化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必须具备产生体育文化的环境;第二,必须要有创造体育文化的主体;第三,要有形成体育文化的活动与过程。在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体育文化,并且这三条件很难被改变,要持续较长的时间。这种体育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等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在校内表现为体育课程上的体育活动、课下的群体活动以及体育运动会等,在校外则表现为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社交体育活动以及郊游等等。

二、篮球运动的作用

篮球运动是高校常见的体育活动之一,其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学生自信心、意志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由于篮球运动需要运动员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身体动作要敏捷连贯,奔跑速度要快。通过大量的篮球活动可以有效培养运动员的动作敏捷性、身体的灵活性、奔跑速度以及弹跳力等运动素质,因此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运动员,往往会具有较强的体能、比较发达的肌肉,而且其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够获得良好的锻炼与发展。此外,由于篮球运动是一项具有较高强度的对抗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能够快速地进行身体代谢,从而可以有效增强运动者的消化道、心脏、呼吸道及其他脏器功能,有效协调运动者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而且可以有效提升运动者神经中枢的灵活性。因此,开展篮球运动可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篮球运动不仅是运动者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的对抗,而且是运动者聪明才智与意志力的对抗,篮球比赛的水平高低不仅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关,而且还取决于篮球运动员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以及勇气谋略等[2]。作为一项集体作战的项目,篮球运动中包括防御、转换以及进攻等多个环节与项目。在篮球运动中,需要运动员能够勇敢、智慧、果断地对赛况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够稳重冷静地应对任何情况,因此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篮球运动需要各成员的积极配合、互相合作,所有的队员都要将整个球队看作一个集体,要顾全大局,团结一心,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因此,篮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与能力。而且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与交流,通过对成败的共同体验,可以有效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

三、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一)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影响

1.篮球运动对高校篮球体育设施建设的影响。目前,篮球运动是高校校园运动的主流体育项目之一,为了能够有效促进篮球体育运动的开展,各大高校都在积极配备篮球体育设施,这有效促进了高校篮球体育设施建设。

2.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消费的影响。随着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的不断提高,其就会更加迫切地想要获得更多的篮球运动相关知识,而且还会更加积极地购买更多的篮球体育用品,例如球鞋以及篮球等,这有效带动了高校的体育消费。而在购买之前学生还会更加积极地去了解各种体育用品的功能,了解体育用品对篮球运动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也有效拓展了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3.篮球运动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篮球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体育素养都会影响到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3]。因此,为了保证高校篮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聘请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篮球体育教师,提高高校篮球教师队伍力量,而且要加强对现有篮球教师的培训,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篮球师资队伍水平。

(二)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1.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参赛者必须要根据赛况及时地调整战略战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状况,从而更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在此过程中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

2.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拼搏精神的影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也必须要面临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承受很多的压力。而良好的篮球运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由于篮球运动是一项需要多人配合的集体运动。为了能够赢得比赛的胜利,所有的队员都必须要积极配合,互相合作,而此过程也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彼此间的默契。

4.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公平竞争意识与品质的影响。在篮球比赛中需要充分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良好的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精神与公平竞争品质。公平竞争不仅是指要敢于竞争,不怕困难,不畏强者,而且提倡公平公正的行为规范,要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与公正性[4]。在高校中开展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精神,使其能够更加勇敢,更加具有雄心壮志,同时也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在任何的比赛或是活动中都能够充分遵循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三)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影响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与学生生活关联最为密切的一种文化。其中主要包括体育运动会、体育竞赛及体育制度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其中所谓的体育制度文化即为在篮球运动中所制定的比赛规则,而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中都包含了很多的教育内容,例如参赛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运动道德品质,要保证篮球比赛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等等,这不仅可以有效规范篮球比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而良好的篮球运动可以有效促进校园体育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从而规范高校的体育课堂规则,完善体育训练方法与教学方式。而且良好的篮球运动可以有助于校园体育传统的传承。作为一种体育行为方式,校园体育传统是在校园中逐渐形成并且长期流行的一种校园体育文化。良好的篮球传统可以促进篮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体育运动论文篇8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村近10年以体育参与为研究课题的文献进行综述。认为我国的体育参与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不同阶层人群、对不同地区、对女性、对特殊人群以及体育参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指出我国体育参与在研究的指导理论、方法和研究的侧重点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诞生了专门阐明体育权利的国际体育法文件—《体育运动国际宪章》。该宪章反复申明“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强调“要使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对所有人来说成为现实”。我国于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条明确提出“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体育参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有了法律的保障,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并且乐于去感受体育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很多直接或者间接的体验。有的时候,大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进健康,而更多的是去适应社会,通过体育加强沟通,宣泄情绪。找到满足感、幸福感和归宿感。我们通过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与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相同的体育规则之下进行“身体语言”的对话,这些交往与碰撞使我们与社会联系紧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参与其实就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因此,应该也必须把体育参与当作一个社会现象来进行研究。事实上体育参与一直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总会被这样一些现象所破引:为什么有些人对体育表现出狂热的兴趣,并且乐于参与它,而有些人则不?为什么原来很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突然就远离了该项目,转而喜欢其他?老年人和青年人喜欢的体育项目相同吗,是什么原因决定的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年龄?乐于参与运动的人和对体育不怎么感兴趣的人在性格、对待生活的态度,思维方式等等有什么不一样,参与体育运动能对这些有什么样的影响?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选择参与体育运动项目时,考虑的因素一样么?对这些有意思的体育社会问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框架进行论述,以寻求其中的答案.

    一、体育参与概念的界定

    体育参与也称运动参与,英文为sport participation,特别是近几年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一个“运动参与目标”,使得“运动参与”成了我国体育界的高频词汇。然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无定论。刘海燕等在《关于运动参与概念的研究》一文中拟定为: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投入。其特征为参加活动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两部分的不同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也有学者认为体育参与是: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但概念的模糊并没有让我国体育人口的判断失去准则,我国有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人口判断标准,即: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二、体育参与研究的问题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对卷人动(sport involvement)现象发生了一定的兴趣,并且一直持续到80年代。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运动参与(sport participation)行为:①参与的程度(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②参与的性质(实际的参与或替代参与);③参与的类型(情感的、行为的或认知的);④参与的形式(训练、舞蹈、游戏等)。这一研究范式对我国的体育参与研究影响深远。当然,也有学者从体育参与另外三个问题人手进行研究,即:①体育参与的动机;②制约体育参与的因素;③体育参与的影响。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这两种分类方法几乎是构成体育参与研究的全部问题,研究者只是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模式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三、我国体育参与研究概述

    (一)对不同阶层人群的体育参与现状进行了研究。

    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农民工、大学生、军人等群体由于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其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方式、以及制约其体育参与的因素各有不同。对这些群体的体育参与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阶层的人体育需要,对改进的我们的工作方法有指导性作用。如:潘志贤等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中认为: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有较强的体育运动倾向,男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明显好于女生;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育参与意识比较淡薄,但男生参与体育活动频度明显高于女生;健身的需要仍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但调节情绪、掌握技能和愉悦心情等选项的比例明显增加,体育需求更加合理化和多样化。另外,随着学生的每周课外体育活动频度的增加,学生的的愉悦心情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二)对不同地区的体育参与现状的研究。

    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文化或者政治上等原因,体育参与也有自己不同的地方。这方面的研究有:张鸽等在《甘肃省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制约因素的研究》中认为:体育经费不足是严重制约甘肃省全民健身活动和学校体育工作的一大障碍;体育工作的难点在农村。甘肃农村除了贫困因素制约全民健身工作外,居住分散、观念守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问题都是制约甘肃省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实际问题,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对不同区域的体育参与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开展这个地区的体育工作。

    (三)对女性体育参与的研究。

    对女性体育参与的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1)参与和平等问题;(2)意识形态和结构问题。由于政府的立法、妇女运动、健康、健身运动以及媒体对于女性参与体育的积极宣传,使女性的运动参与显著增加。张三梅在《从社会流动视角看中国女性的竞技体育参与》一文中认为:部分女性可以通过竞技体育参与实现向上流动,但女性运动员向下流动的情况仍然较多地存在,需要高度重视;致性因素在女性运动员的向上流动中起关键作用,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运动员身份不明确、个人综合素质较低等因素阻碍女性运动员的向上流动。

    (四)体育参与的影响研究。

    体育参与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说法。但人们都乐于接受的是体育参与对人具有塑造功能。也就是说体育参与能影响人的性格、思维、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比如赵永在《体育运动参与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分析》一文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体育运动参与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体育运动参与有助于竞争意识的形成;体育运动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体育运动参与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能力。

   然也有学者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与其说运动塑造人,不如说它挑选出具有独特性格的人”,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定义他们的运动体验,虽然他们在同一个运动项目,甚至处于同一个团队当中。但是无论有没有直接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体育参与与人的塑造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五)对特殊人群的体育参与研究。

    对特殊人群体育参与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彰显社会公平和关爱。董满秀等在《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现状研究》一文中发现:聋哑学生参加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总体较低;课外体育锻炼频度与时间总体状况欠佳,且基本处于无人指导的自由活动状态;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与体育课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还有一些研究分别对肥胖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四、体育参与研究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从单一的功能主义向多元学科理论指导发展。

    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很多,且在每一方面都能自圆其说。从对我国体育参与研究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的体育研究者在研究体育社会学问题时,多倾向于用功能主义理论来解释。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通过人们之间共享的价值、产生共识的过程,讲各个相互联系的个体整合在一起。采用功能主义方法的人,经常研究谁或者哪些因素促使人们参加体育运动,参加对体育运动可以使他们更加有效的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进行定量的研究,发放问卷,针对各种各样的人群,以此来讨论体育参与有益于社会。并且认为体育运动在个人和社会层次上都是一种基本的激励。虽然功能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体育参与的某一方面,但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有讲解评析的“录像”。比如:功能主义认为体育参与者都是为了满足健,愉悦心身,适应社会,加强沟通等。但与它相左的冲突理论就认为:来自低收人和工人阶层背景的人,其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受到某种权力和利益的制约。有些运动员的体育参与总是被动的成为一个有利益驱动而不惜一切呆家牟利体育机制的牺牲品。冲突理论的研究使我们有了新的视野。现如今的体育参与研究在运用体育社会学目学科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比如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女权主义理论、互动论等方面需要加强。

    (二)单一描述研究多,比较研究较少。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首先要明确比较什么,这是比较的前提。这一环节包括以下细节:(1)选定比较的主题;(2)确定比较的内容;(3)确定比较的范围。在研究体育参与的时候,很多现象值得拿来进行比较。比如:教学中,很容易发现一些学校很乒于参与老师教的任何教学内容,而有些学生则一动不动,兴趣不高。当然这可能有心理学上的原因,但有没有社会学方面的原因?把这两种学生以个案的形式放在一起做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哪些对体育毫无兴趣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对我们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然而从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体育运动论文篇9

在中国体育学术理论书籍中所能见到的西方体育史及体育哲学的译著很少。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体育学院曾经翻译过两本《世界体育史》([美]范达冷•本奈特等著,翻译小组译,成都体育学院,1976年。)和《体育运动全史》([匈]拉斯洛•孔著,颜绍泸等译,中国体育史学会办公室,1986年。),但没有流传开。现在所能见到的恐怕只有周恃天译的《西洋体育史》(Hackensmith.C.W著,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1年。)一书了。而有关西方体育哲学译著则至今还没看到。现在对外学术交流频繁,获得有关外文资料方便,但系统地从全貌上了解西方体育理论发展情况,还需要研读能够反映其研究水平的代表性书籍。特别是西方体育基础理论的译著,对于广大普通体育理论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多年来我国体育理论研究强调应用性,现在很难见到基础理论学科的专著出版,国外译著更为少见。今年,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谭华教授出访了欧美各国,为我们带回了西方体育学者的一批重要学术著作,这对当前我国体育基础理论建设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关这些书籍的情况,在谭华教授的主持下,将陆续介绍给大家。笔者所学习的这本《AHistoryandPhilosophyof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FromAncientCivilizationtotheModernWorld(体育史与体育哲学)》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麦基考夫(RobertA.Mechikoff1949~)所著的2002年版本。罗伯特•麦基考夫先生是美国一位知名的体育理论家,就职于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锻炼与营养学院,曾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与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担任美国高等教育体育联合会会员(NAKPEHE)、国际奥林匹克学院(IOA)教授、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奥林匹克专业研究员、美国考古学会会员(AIA)、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官员等职。该书出版发行后受到广泛好评,已连续再版四次,并翻译成韩文出版。罗伯特•麦基考夫先生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体育历史与哲学的发展,他特别关注从古代奥运会到现代奥运会的历史与哲学问题。同时,还从事古希腊和古罗马竞技体育方面的历史遗存研究,在欧洲许多博物馆和图书馆进行大量的古代奥运会历史文物的历史学研究。罗伯特•麦基考夫先生取得了许多成绩,研究成果颇丰,在国际奥林匹克研究中具有一定影响。 罗伯特•麦基考夫先生所著的《AHistoryandPhilosophyof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FromAncientCivilizationtotheModernWorld(体育史与体育哲学)》(2002年版)一书,其特点是以哲带史,以史论事,史哲结合,论述精当,脉络清晰。 全书分为五部分内容,共17节。各部分主要内容大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古代文明。作者首先通过对苏美尔、埃及和中国古文明的分析,论述了西方体育形成的历史源头,旨在阐明西方体育起源中所表现出的人类共性和多质特征。作者强调人类的身体运动能力、健身、竞技和游戏从其存在之日起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本性中所固有的运动特点和相互竞争以求生存的天性,是人类产生身体运动文化愿望的生理心理基础。随着人类的进化,为了生存和荣誉的身体运动就成了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表现出来。另外,参与体育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也是人们喜欢的重要原因。作者在书中说,正如当代人一样,这些古文明时期的人们把体育运动与精神和世俗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尽管这些古代文明已消失很久,但是他们在西方文明的科学、建筑、思想以及体育运动等方面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二部分作者沿着欧洲从精神世界到世俗世界的历史进程分析了西方历史上人体运动观的流变。这部分作者按照西方历史发展脉络对体育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主要从中世纪900~1400年的哲学观以及运动和体育、文艺复兴时期及变革、科学及启蒙时期以及19世纪德国、瑞典和丹麦对体育发展及人体哲学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作者特别对西方历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教育家有关体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第三部分作者对美国体育专业理论及发展进行了论述。 书中介绍了美国体育专业理论及发展情况,作者对19世纪美国体育运动中人体运动观的改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作者对美国1885年后在科学、医疗和健康观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并且集中分析了1900年~1930年美国体育的改革情况。19世纪美国社会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早期科技创新深刻地影响了体育运动的发展,新兴体育运动和游戏广泛开展。作者还主要介绍了这一时期美国赛马、球类运动中板球、垒球和足球、“业余”运动的开展情况。 第四部分作者对美国体育发展史及哲学观进行了论述。 19世纪美国哲学是以先验论和实用主义为主。作者分析了爱默生、卢梭、达尔文的实用主义思想,并对美国体育教育家皮尔斯、威廉•基姆斯的体育思想进行了论述。同时,作者对美国殖民时期的体育进行了回顾,描述了20世纪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情况。 第五部分是作者附加的一部分关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政治及社会历史资料选编,分别为1896~1936年、1848~1968年、1972~2000年三个时期的现代奥林匹克政治及社会历史选编。在这个资料汇编中,作者为读者详细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政治及社会历史情况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文献材料。 该书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图文并茂,阐述清晰,是了解西方体育和美国体育发展历史的一部好书。作者首先为读者理解西方体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该书并非泛泛地对西方体育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或对众多哲学家思想的一一介绍,而是将西方体育发展历史与深刻的哲学思考联系起来。在西方体育发展的宏观历史背景下,作者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家、教育家做精细的和深入的分析评介,为读者梳理出西方体育思想发展的逻辑脉络。这也正是该书的最大特点和值得称道之处。现在体育史与体育哲学在我国研究趋冷,发展并不如意。虽然偶有体育史方面的专著出版,但大都是适应社会热点的专题史罗列,成果平平。而体育哲学的研究未见多少成果出现。事实上,这两个学科研究的价值转向和模式转变已成必然。中国体育史学研究需要从浩瀚的历史材料中提取哲学精华,为揭示人类体育的本质意义提供历史素材。体育哲学则需要从抽象的概念理论走向历史和现实,两者的交融互补是焕发各自学术生机的前提和基础。该书作者将体育史与体育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其深邃的思想深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式。#p#分页标题#e# 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从西方古老文明一直到20世纪西方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历史进程,突出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教育家的体育思想。全书以西方哲学家对人体一元论或二元论的认识为主线,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运动的发展情况。正如作者所认为的,当把肉体、灵魂和精神看作同一体的一元论时,这一时期体育就会发展;当把肉体、灵魂和精神看作对立的两个部分时,在二元论时期体育就会受到抑制。作者用哲学研究的方法,从本质上为我们说明了自雅典和斯巴达起,在西方历史长河中此消彼长的人文主义和军国民主义两种体育思想的哲学来源和历史流变。 作者始终用现代化、宇宙论、实体论、一元论和二元论等几个重要的哲学概念统领全书。书别指出,欧洲近代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西方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由于作者擅长于历史和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书中对西方古代文明进行了较好的阐述。古代体育文明早在公元前就已经繁荣发展,并且以尚未发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先祖。 产生于美索布达米亚、埃及和中国的古代文明中许多体育项目,和我们现在所分享着的体育运动项目相同。东西方古代体育文明中的相似性说明了人类体育的同质性,而其中的不同又揭示出各自体育文化的独特之处。作者指出,古希腊有两种体育运动观———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流派。源于一元论的自然主义认为,体育和智育应该相结合,使人能够均衡发展。源于二元论的非自然主义则认为,体育只能为智力发展服务。书中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例,说明雅典人追求身心和谐发展。雅典的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来进行教育,使雅典的公民可以获得取得公民资格所需要的重要美德、忠诚与勇气。而斯巴达人的体育训练观(不是体育教育)是严格的身体训练,为了达到军事目的而锻炼身体。作者着重分析了古希腊三位伟大的哲学家对体育运动的看法。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二元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人体的哲学观。他们都认为,能够陶冶灵魂的智力活动总是高于对身体的发展和训练,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将人体视为魔鬼用来侵蚀灵魂的工具。因此,对身体的训练是堕落行为,应尽可能地反对和排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清楚地表达了精神和灵魂比肉体更重要的观点,这一点在其所提出的社会等级制度的观点中体现得尤为清晰。在晚期,他提出了精神和肉体和谐发展的思想,但是,这并不等同于二者可以平等发展。亚理士多德认为健康的灵魂取决于健康的身体,所以,理性的灵魂要受到教育。体育(体操)能使年轻人身强体壮,以便在战时能保卫雅典,和平时期服务于雅典。他坚信,健康的灵魂要有健康的身体为条件,因此,体育对保障身心健康很有必要。希腊人非常崇拜人体的健美和敏捷,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躯体,人们才更像诸神一样。所以,古希腊对身体的发展既是一种宗教活动又是一种体育活动。希腊人崇尚对人体健美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超越的人体运动的审美理想,这一直影响着西方体育文化的走向。 过去我们对欧洲中世纪体育情况了解有限,该书作者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大大开拓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作者指出,中世纪的人体运动观反映了神学信仰,很多早期的基督教徒不赞扬人体,而是轻视它。虽然希腊人是出色的运动员,崇拜人体并拥有健美的体形,但却被这些早期的基督徒视为异教徒。在这些基督教教徒看来,古希腊通过运动和获得身体健美来敬神是过分看重世俗的东西(对身体的崇拜)而对精神世界重视不够(对灵魂的熏陶)。绝大多数的基督徒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或致力于发展身体的训练都会污染身体,而身体是灵魂的居住之所,这样会玷污灵魂。中世纪基督徒所持的观点相当程度上是对异教信仰做出的反应。在有关中世纪宗教的著作里,基督被描绘为肉体、精神和灵魂的完美统一体。从上帝创造包括人类万物的这个角度来看,肉体和灵魂都是好的,因为上帝不会有意创造有害或是邪恶的东西。一些正统的基督教徒坚持拒绝接受人体邪恶说,但是他们只是极少数。 作者认为,基督人体运动观是在新柏拉图派哲学以及教会的观点上共同建立起来的明确的但又自相矛盾的有关人体运动的价值体系。那些属于禁欲的二元论的基督徒们所持的观点源于柏拉图哲学观,认为为了净化灵魂,人体不应有任何享乐。而希伯来作家坚持认为,作为上帝唯一真实反映形象的人,是肉体和灵魂的身心统一体。但到了14世纪一场大瘟疫横扫欧洲,留给人们的是对死神的绝望和困扰。由此,人体更被视为是“罪恶的携带者”。作者认为另一种人体运动价值观源于东正教和希腊哲学思想的融合,这点从基督教僧侣们的生活中可见一斑。他们寻求通过禁欲、祈祷和放弃物质所有来开悟,除了宗教礼仪和体力劳动,基督徒应避免肉体享乐和诱惑。虽然在此观点下体育无法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人体没有认识。他们对人体所持的态度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他们选择的是,剥夺自身肉体的享乐。 经院派倡导体育运动和健康,因为身心完整才能快乐。但是,早期的基督教僧侣通过禁欲来达到开悟,抨击旨在促进健康的所有形式的体育活动。这是绝大多数教会所持的立场,即人体是卑劣的、堕落的,无法拯救。由此可见,早期的基督教僧侣和经院派在关于人体价值和体育运动价值方面存在分歧。 在中世纪发生的事件中,既有骑士时期骑士们的运动技艺,又有为而服务的运动以及僧侣们的禁欲主义。作者指出,一般人们总是从神学和哲学的立场出发,认为中世纪除了当时的军事活动,不存在任何体育运动。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许多早期的基督徒并不像希腊人那样重视身体,但仍然有一些个人和团体并不排斥人体。早期的教会受到希腊哲学家的巨大影响,在古希腊和一些教会,人体享有显著的地位并且受到尊重。希腊诸神和基督教中的上以人的形式出现。而教会也无法压制人们玩耍和嬉戏的天性,他们对贫民和贵族从事的游戏和娱乐活动持容忍的态度。中世纪贵族联赛经常会出现残忍和流血的场面,教会则反对格斗场面。在期间,教会确实允许与联赛有关的竞赛活动和格斗,用以备战。 作者对中世纪人体运动观的深刻分析为读者指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体育思想是在中世纪复杂的思想基础上的一种延续和不断成熟。任何跨过中世纪而认为西方体育思想是古希腊的简单重复都是缺乏理论依据的。作者同时提醒读者,中世纪时期的哲学思想掺杂着宗教,往往表现为难以掌握和理解的许多模糊不清的思想的混合体,中世纪的体育思想和运动实践亦是如此。#p#分页标题#e#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体育发展的起步时期。作者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变迁进行简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维多利诺,以及改革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伊拉斯谟、路德、卡尔文等人的体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是知识分子的觉醒时期,并由此改变了中世纪对人体的态度。人文主义的哲学观点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人,而非精神的自我。这种思潮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有关人体的事情被视为是可以接受的,其中运动和体育是其直接的受益者。宗教被降为是个人或内部生活的一个部分,应由个人来决定。因此,改革运动更多的是致力于社会和宗教改革,要依靠个人去解读圣经,这对教育的影响巨大。无论来自何种社会阶层的人都要学会读书识字。从这个角度讲,这是朝着发展国立全民教育体系迈出的一小步。此外,改革运动还鼓励了中产阶级的崛起,宗教成为评判人们行为的工具。新教徒们更重视现世的而非来世的事情。这些变化对人们如何看待游戏活动和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者指出,路德和卡尔文的改革思想试图将游戏和娱乐从人们的生活中去掉。这种争论导致了新教徒的工作观的形成,即人内心世界的道德美可以通过观察其工作习惯来评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娱乐玩耍,你就是在表明,你是一个罪人。这种工作和娱乐观的现代表现形式在美国仍然可见。 路德和卡尔文主义削弱了中世纪的信念,即否认人体价值以净化灵魂,取而代之以这样的观点:人体的存在是为了做上帝认为的好事,好好地利用上帝所赐予的时间。但是,改革运动对娱乐和体育的态度和早期僧侣的思想几乎相同:两种神学都反对娱乐、运动和体育。 作者在介绍欧洲科学时期(1560~1688)和启蒙时期(1688~1789)的基本情况基础上,分别分析了这一时期的科学思想家伽利略、培根、牛顿、霍布斯、笛卡尔、贝克莱,教育家弗兰西斯、理查德、蒙田、夸美纽斯、汉密尔顿、洛克,伟大的哲学家卢梭的体育思想。作者指出,当代教育中的重大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萌芽,如民主教育。教育与启蒙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体育也受到它的影响。这一时期许多评论家发表了很多有关把体育运动作为培养理想的个人和群体的方式的好处,以及“本性”在培养全人方面的作用的评论。因此,第一批“现代”的体育教育者就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并非巧合,他们的许多思想仍存留至今。 作者特别对19世纪欧洲体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首先从19世纪德国观念论主义者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的哲学理论入手,分析了自我观念对欧洲体育发展的影响,说明了19世纪西方体育已取得了其哲学地位,并且得到了巨大发展。作者联系19世纪欧洲的德国、瑞典和丹麦体育发展情况具体分析观念论在体育中的运用,逐一对学校体育中学生、价值观、目标、大纲、评估等进行了阐述,并就教育家海因奇的体育思想进行了介绍。 作者指出,如古希腊人一样,德国的理想主义者相信对自我的发展。作为人类主要存在形式的身体,灵魂和智力应受到教育。每个人全面发展的观点基于完美主义,这种发展的道德观为运动员精神和公平竞争提供了道德理论框架。 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德国、瑞典和丹麦体育教育家的理想主义哲学和他们不懈的努力。但是他们对体育的促进是为了达到其军事目的,而非真正为了体现其教育和健康的价值。作者同时指出,美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影响了世界的发展。19世纪标志着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美国人开始接受体育活动,这与对人所持的积极态度有着紧密的关系。人们逐渐从健康的乡村生活方式转向不利于健康的都市生活,而体育则成为一种弥补的手段。此外,人们认为,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发展个人技能。许多诸如刚毅、坚强等美德都和体育有关,使之成为值得从事的成人运动。把体育引入教育机构说明,美国人认为这些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教育性。 作者对西方体育历史发展的其他方面也有很好的分析和论述,这里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该书作者试图阐述西方体育从古代文明开始,经过15~16世纪的孕育、17~18世纪的教育化、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课程化和科学化、19世纪末期~20世纪法制化和全球化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同时,作者紧紧围绕西方体育中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从体育哲学角度揭示西方体育存在和发展的本质与特征,为读者尽可能地论述了西方体育的发展历程。作者依据其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体育历史与哲学的有机结合,深刻分析了西方体育各个历史时期的体育运动观,为读者全面理解西方体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书中有许多不凡的理论分析和论述,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是一部西方体育基础理论学科的好著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体育运动论文篇10

1 前言

从科学发展史的视角看,对体育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之初,由于体育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到了本世纪中期 ,体育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科学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嗣后,由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 入,又派生了许多分支学科,至今,体育科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包括众多分支学科、具有完整结构的综合性科学 。本文在论述体育科学内涵和体育科学已有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对体育科学体系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求教于 同仁。

2 体育科学的内涵

由于国内外学者对“科学”和“体育”的概念均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体育科学的 定义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把体育科学定义为:“ 有关身体练习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整个概念体系相联系并作为一种理论——它确定那些可以预见、评价 和证实社会生活实践中生物学精神的效果的原则。……它的研究对象,是处在社会整体化过程中,借助于身体 练习以求机体与心理得到改善并提高其社会效果的人。”(注:中国体育概论.中国体育概论编写组,1986. 8 )德国的《体育百科词典》认为:“体育科学是一个从单项学科的各个专业角度出发,专门针对体育运动及其 分支的科学研究、学说和实践体系。它是一门联系实践的、由多种系统知识组成的综合科学。”(注:中国体 育概论. 中国体育概论编写组,1986.8)日本著名体育理论家前川峰认为:“体育科学是研究借助于身体练习 而形成人的原则和法则,增进健康,发展身体和培养性格等所从事的科学。”(注:中国体育概论. 中国体育 概论编写组,1986.8)我国有的体育理论家则认为:“体育科学是研究各种体育现象和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运动 能力和通过体育手段有效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科学。”(注:中国体育概论.中国体育概论编写组,1 986.8)笔者认为,由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主体是人,是处在各种身体练习状态对人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所 起的作用。所以,应当把体育科学定义为:研究和揭示利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全面提高,改善的发展人类身体 ,心理和社会特性的规律一类学科群,是一门涌有众多分支的综合性科学,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

3 《中国大白科全书.体育》卷中对体育科学分支学科所列的条目及其划分。

1982年12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体育》卷(注: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 82.12 )(以下简称《体育》卷),是80年代初期以前各国科学家对体育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在该卷中对体 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列了12个条目,即体育学、运动学、运动动形态学、运动解剖学、运动人体测量学(即人类 运动学)、运动局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学(即人体运动力学,包含人体结构材料学、人体静力学 、人体运动学、人体动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即体育心理学)、运动医学(含运动营养学、运 动创伤学等)、运动训练学。同时,在“体育学”条目的释文中提到但未专列条目的体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 还有体育哲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情报学、体育史、体育比较学、体育社会、学校体育、体育行政、体育管理 。

4 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发展趋势应抓住两个基本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知识生长点,处于孕育、萌芽状态的“潜学科 ”层出不穷,从而使体育科学体系结构不断扩大,迄今为止已大大超出《体育》卷中所记述的发展格局。

21世纪是科学高度发达的世纪,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预测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体育科学体系 中正在萌生和有待催生的分支学科,掌握体育科学体系发展的总趋势,对促进21世纪体育科学研究的繁荣昌盛 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笔者认为,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发展的趋势应抓住两个基本点。

4.1 要从多视角、 多层细化的角度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发展的趋势

体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广义体育即体育运运或身体文化。广义体育包括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社会体育 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既要研究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变化 ,又要研究全民健身运动、各个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以及各项竞技运动的训练方法的手段、提高运动技 术水平的举措等。从发展趋势看,体育

科学研究对象必然会在上述领域不断细化,并且会由于研究方法的改善 和科研成果的积累而不断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

4.2 要从体育科学与其他科学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角度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发展的趋势

从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看,自从本世纪中期以来,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逐渐填平了哲学、 社会科学与数学、自然科学之间的鸿沟,不断显示出科学体系整体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体育科学研究的主 体是人,人既具有社会属性的一面,又具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因此,体育科学研究既要借助于社会科学的理论 的方法,又要与自然科学交融,顺应科学体系整体化、综合化发展的态势,使体育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自 然科学相互融合和渗透,并将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体育科学研究之中,从而促使体育科学体系中新的边 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萌生。

5 21世纪体育科学体系发展趋势

按照上述的观点,笔者认为,21世纪体育科学体系结构将会不断扩大,其体系更加完善,许多正在萌生和 有待催生的“潜学科”将会成为“显学科”,其发展态势将会以一般基础学科、对象分类学科、运动技术学科 、人文社会学科和生物自然学科等5个学科群组为基点, 不断发展和壮大,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众多分支学科、 自身结构完善、涌有庞大学科群的学科门类。具体分述如下。

5.1 一般基础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一般基础学科是研究体育领域中各种一般性问题,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学科群组。

体育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就犹如教育学科中的教育学一样。体育学的主要任务是对体育学 科的各个分支学科进行全面的概括,研究体育领域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诸如体育的本质、功能,体育的特征、 体育的目的任务、体育的原则、方法,以及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及体育发展战略等。《体育》卷中的“体育学 ”条目,将体育学定义为:“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注: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中 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12)

体育哲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有关哲学问题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关系,体育运 动的科学观、生命观、自然观,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辩证法以及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等,预料在21世纪将会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体育》卷中,还提及一门将比较方法运用于体育领域的学科,称之为体育比较学。比较方法在体育比 较学中的具体运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对一个国家 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运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掌握这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体育运动、体育 事业发展和变化的状况;横向比较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体育运动、体育事业发展状况、发展条件以及取得 的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各个国家体育运动、体育事业的差异,总结经验与教训,从中获得有 益的启迪,为制定和实施体育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这门学科在21世纪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体育情报学是 情报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研究体育情报系统的设计、应用和情报的组织、加工、检索的分支学科, 通过体育情学的研究,可以为体育科学研究和发展体育事业提供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准确数据,所以,各国学者 也十分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

5.2 对象分类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对象分类学科群组是按照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的群体类型所划分出来的一组分支学科。对 象分类学科群中的学校体育学、竞技体育学、社会体育学是分别以面向在校学生的学校体育、面向专业运动员 的竞技体育以及面向全社会成员的社会体育作为研究对象的。由于学校体育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科学的有机 组成部分,因此,这门学科已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有其自身完善的科学体系。而竞技体育学和社会体育学 ,由于研究的起步较晚,近几年来在国内外虽然已有一些专著向世,但尚未形成自身严密、完整的体系,其理 论基础也还不够完善,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必然会逐步完善,而且还会分化出一些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教练员、裁判员在开展体育运动、运动竞赛中虽然不是主体,但他们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体育运动、 运动竞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科学体系分化的过程中,创建以教练员为研究对象的体育教练员学 和以裁判员为研究对象的体育裁判员学亦是21世纪的必然发展趋势。

5.3 运动技术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运动技术学科群组是以人体运动和各个竞技运动项目、健身运动项目为研究对象的一组分支学科。运动学 是这组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人体运动动作、运动群、运动流的产生、发展,人掌握运动动作和形 成运动技能的生理机制等,从而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身体锻炼提供理论基础。

运动训练学是这组学科群中的重点学科,它主要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原理、原则 、特点和方法,运动员在训练中的适应过程,运动训练过程中疲劳的产生和消除的方法,运动训练水平的测定 ,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等。同时,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动训练体制,也是运动训练学所要研究的重 要课题。随着竞技运动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专家、学者都非常重视这些方面的研究。

从体育科学体系发展趋势看,众多的竞技运动项目、健身运动项目都将会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均可分化 成为运动学中的分支学科。同时,有许多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竞技、健身、养生项目,我们也应当积 极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在继承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使其推陈出新,努力创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 相应分支学科,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完善体育科学体系都是颇有裨益的。

5.4 人文社会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人文社会学科群组是由于体育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有关学科门类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组分支学科,它 既是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社会科学某些门类的分支学科,具有交叉、边缘学科的性质。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体育的社会现象,体育的社 会属性与社会功能,体育的社会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的关系,以及体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基础与社会保障等。

体育经济学是研究体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体育领域内经济问题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体育在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体育的社会经济条件,体育经费的筹备与分配,以及体育经济效益的评价 等,随着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必然会化分出体育产业经济学、运动会经济学等一系列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美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自然美与艺 术美,体育运动对塑造人体美的作用,体育运动技术美、战术美的特征和规律,以及体育运动中的审美教育等 。随着对体育美学研究的深入到21世纪亦将会分化出许多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5.5 生物自然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生物自然学科群组是由于体育科学与自然科学某些门类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组边缘性分支学科。人是 地球这个星球上 进化程度最高级的生物体。人体运动是一种最高级的运动形式,但也包含了许多低级运动形式 ,体育运动是一种人体运动,因此,研究人体运动,必须充分利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 等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要借助力学、物理学、化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由于力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 的交融和渗透,产生了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体育科学引入力学、物理学、化学的理 论和方法,直接来自于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从而又派生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物理学、运 动生物化学等边缘、交叉学科。

运动形态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是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融,运动生理学也必将会分化出许多次一级的分支学科,如运动 神经生理学、运动消化生理学、运动血液循环学、运动气体交换学等。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中的许多次一级 的分支学科也将应运而生。

体育生态学是在体育科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 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索体育运动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对体育运 动效果的作用,进而为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促进身心健康服务。上述这些生物自然 学科21世纪都会有远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