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堂常规十篇

时间:2023-03-26 08:48:22

体育课课堂常规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1

一、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定义

所谓课堂教学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这些“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是每位老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提炼出来的。

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基本内容

(一)课前教学常规

1、每个学期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计划制订出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组讨论后提交教学领导审批执行。2、每次课前教师必须写好教案、备好课才能上课。3、体育委员课前必须和任课教师联系,配合教师布置和检查教学场地和使用器材。4、做好培训体育委员和小组长工作。

(二)课堂教学常规

1、整队集合与师生问好。整队集合是体育课开始后的第一个课堂常规,也是中国体育课的传统。师生问好是各科教学都有的一种课堂礼节。在东方的儒教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都有这样的仪式。一上课师生高声互相问候,除了表示互相尊重外,还有互相振奋精神的意义。声音洪亮、精神饱满的师生问候,能够为课的开始营造一种融感情和气势于一体的教学氛围。

2、点名或清点人数。教师接任新班级,点名是师生相互认识和沟通感情的有效手段。当师生都相互熟悉之后,可不必每次课都点名。但清点上课人数,了解缺勤学生的姓名及原因,则是每次课都不可缺少的,这不仅是上课组织教学的需要,也是课后了解缺勤学生与进行辅导的需要。点名或清点学生人数是教学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学生安全和师生权益的重要环节。

3、宣布课的任务和内容。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报告本课的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也是中国体育课堂教学的传统,其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本课要学什么,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知肚明,并把学习目标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行为,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4、安排见习生。为见习学生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和辅助教学的任务,既是区别对待的,也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一种措施,更是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的管理和约束。避免一些特殊情况发生。因此,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例行工作。

5、检查服装及佩带物。检查学生的服装是否符合运动的需要,检查学生服装上是否有安全隐患的佩带物及首饰,如徽章、钥匙、小刀、耳环等,这是体育课堂教学所独有的,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保证学生安全学习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堂常规。

6、安全检查与安全教育。教师除了要对教学环境、学生服装、运动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外,还要根据本课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规范的教育,并提出有关安全的要求。由于这些“预警”性的安全提示,具有良好的安全效果,因此,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常规。

7、准备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准备的过程,上体育课要进行身体锻炼和学习运动技能,因此,就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有些练习内容还具有较大的难度和练习强度,不做好准备活动,不仅影响对基本教材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还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上体育课准备活动是不能不做的,一定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充分活动开。

(三)课后教学常规

1、每次课后教师要做好教学小结,总结经验教训,改革教学工作。2、课后及时登记平时考查成绩,期末提出考试或考查评分成绩。3、每学期召开二至三次教学座谈会,征求体委、小组长、体育积极分子、不同类型的学生意见改进教学工作。4、学期结束时,应认真写出专题或全面的教学总结。

三、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意义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实施,能使教师责任明确,教学秩序稳定,逐步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和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有着同样的意义。而且,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也是符合学校的有关教学规定,并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程序相匹配的教学制度。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必须的和重要的。

四、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实施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总是有一些枯燥乏味的感觉,因为它往往是规定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所以,教师就要尽量多想一些办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变为习惯。

五、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误区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也和其他学科一样,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开放性、生成性,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我们的体育课堂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那种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示范、学生循规蹈矩的听说练习的次序井然,按部就班的话,师生将会在一种预设性的教学设计中失去了灵性、个性、创造性,教学成为了一种充满了程序化的机械流水作业,体育课堂也失去了本身充满生命力的精神性活动性。师生在教学中丧失了对话的激情和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即使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达到了老师预定的目标,也不能够称之为成功的教学。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2

一、制定合理的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无需强求一律,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如“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这一条,我校只作如下要求:上课须穿适合运动的鞋,布鞋、软胶鞋也可以。常规条文应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词,其内容不仅是对学生提出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要求。因此,拟订好体育课堂常规,提交校领导研究、批准后,就应该成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共同准则,且不宜经常变动,必须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二、常规的公布与实施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对新入学的学生安排专门的体育常规教育课,让新生了解常规的内容,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在校的老生,则要先总结他们上学期执行常规的情况,然后指出不足,并提出新要求,希望学生在新的学期里保持原来遵守常规的行为,改变不遵守常规或违规的行为。教师在口头上强调体育常规内容的同时,将常规打印出来,发放到各班级进行张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常规内容的了解,增强他们遵守常规的自觉性。

三、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落实工作

1.教师以身作则。一个常规制度的实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常规是贴在墙上的、抽象的内容,而教师却是一个具体的、时时影响他们行为的范例。可以说,教师就是一个标准,就是一个制度。因此,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规定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指定地点上课,教师不管严寒酷暑,都要提前到操场等待学生的到来。如果教师能很好地遵守常规,处处以身作则,对提高自身的威信、更好地落实常规会积极的作用。

2.学生间互相监督。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有关体育课上服装方面的规定是不需要我多费心的。如有的同学穿了皮鞋,上课前其他同学或体委就会提醒他去跟别班的学生换一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会提前跑过来报告:“老师,某某今天穿皮鞋上体育课。”学生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全靠他们平时对常规的了解和教师的严格要求。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间更自觉、更好地执行常规。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3

论文摘要: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严格执行,尤其要抓好课堂常规建设。抓好课中常规,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一样要制订课堂教学常规,以此规范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体育课堂教学又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因此为了维护规范体育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教学活动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必须建立一系列的体育教学常规来规范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行为都必须受到一定行为规范的约束。体育课堂如果完全由教师兴致之所至地随意发挥以及学生自主自觉的任意行为,体育教学不但可能与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背道而驰,也许还会发生很多意料不到的伤害事故。课堂常规就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手段,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执行教师自己的课堂常规制度,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标准执行课堂常规,以此加强他们组织性、纪律性、规范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使体育教学获得应有的预期效益。

1.抓好课堂常规训练与教育的意义

课堂常规规范了学生上下课整队、变换队形、脱换衣服、学生练习、课堂讨论、收拾器材等,克服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散漫等浪费宝贵教学时间的不良习惯。

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1.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方法,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体育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秩序以达到最终目的。而维系这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常规,通常又以课堂常规为主。课前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及练习的注意点。从而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学生较好地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体育教师在入学初的教学课上就要向学生宣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当然,教师在向学生下达课堂常规要求时应该注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接受),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师生的教学行为趋于稳定化,教学形式即可以寻求创新,组织形式也可以相应灵活,体育课堂也能在一种稳定的条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体育课上得张弛有度,宽紧适量,轻松活泼达到和谐状态。

1.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常规的实施,对师生同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处于顺利状态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处理这样那样不合体育课堂要求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课前没有布置场地、器材,到学生练习时才去准备;学生在集中讲解时吵闹、互相推操、随意插嘴等,课堂教学就不得不中断。这样不仅耗费大量宝贵时间_,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挫伤,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所以,只有严格的一丝不苟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严格的课堂常规是防止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区别对待原则,也或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又如果学生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纪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应向学生经常灌输安全教育,把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深深植入学生脑海中,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

1.4严格的课堂常规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优良品质。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一个主要场所。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赖于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决定了对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体活动时能统一调度,行动一致:分散练习时做到“活而不乱”。学生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观念强,课堂常规能遵守,自然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格情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2,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具体包括:

2.1集合整队要求。在上课铃正式打响前,体育委员应在指定地点集合好队伍,检查人数,报告出勤。集合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做到快、静,队伍要齐。如有学生迟到,先要报告,经允许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队伍中间。教师集中讲解时,学生不能插嘴打闹,有不同意见要等教师暂停讲解时举手提问。这样做能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2服装穿戴要求。这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一样,必须穿适于运动的服装上课,冬夭不准穿大衣、戴帽子、围围巾,夏夭女生不准穿裙子。禁止穿凉鞋、拖鞋、皮鞋,不得携带徽章、小刀等尖硬锐利物品上课,做到服装整洁,仪表端正大方。

2.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讲解时要贯彻‘精讲多缭,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要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2.4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尽量避免单一,防止因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损伤,应加强全面训练。学生练习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重复练习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5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运动要求。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可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情况而定。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以身体感到微微出汗为宜。

运动练习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做一些较轻松的身体练习,使身体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做整理运动时量不应大,尽量缓和、放松。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4

关键词:课堂常规 课的形式 队伍调动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而要上好体育课,就要重视建立健全课堂常规这项工作。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完成“课堂常规”这项任务,但实践证明:常规建立得比较完善的学校,且执行得认真严格的教师,课堂组织就显得有条不紊,为精讲多练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教育效果明显提高。

一、上、下课的形式

(一)上课集合的地点

采取相对固定的办法。如有变化,则在上一堂体育课结束时集体通知或在课前由体育委员把教师的意图转告学生。

(二)集合要求

1.上课铃一响.应迅速跑到指定地点,按体育委员的口令手势整好队。2.队列、队形及方向。以横队为基本队形,背对阳光和风沙而列,若阳光与风沙来的方向不一致时则以有利于学生一方灵活变化。例如:夏天原则上不要面对太阳;冬天则应首先考虑避开风沙等。根据现在学生人数(每班45人左右)排成四列横队;男右、女左;高个排右、矮个排左。个别班级男、女比例相差悬殊的则采取其它形式的队列.以有利于课堂教学而定。

(三)体育委员

1.课前与体育教师取得联系,并把教师的意图转告其他学生。2.协助体育教师做好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等课前准备工作。3.上课铃声一结束,自己成立正姿势并发出“面向我成×列横队集合的口令,同时屈左肘于胸前,举左拳于眼高(示意排头站立的一侧);右手侧平举(示意队伍排列的方向)。4.开始整队下达立正、看齐、报数等口令。看齐时要求前后相距一臂,左右间隔一拳。(空出体育委员和缺席生的位置,根据队形排列表即可查出缺席人数及姓名);报数时要求响亮、短促并用普通话。整队完毕向教师清晰、简明地报告后、跑步返回队伍。

(四)师生见面

由体育委员返回队伍后即发出立正口令,师生互相行注目礼后开始上课。

一课堂的开头象建筑的基础一样,必须抓好,接下来高楼别墅任你雕塑,得心应手。反之则不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位年轻教师,同堂课的其它班级已进入“准备部分”了,他的班级队伍还没有整好,这样的课能上好吗?始乱至怕,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抓好课堂常规,纪律明显改观,他对上好课的自信心也就强了。

二、教学中的衣着规定

多年来,我们重视了体育课的衣着常规教育,一改以往懒散的坏习气。使学生逐步养成了爱清洁、爱整齐、讲文明的好习惯。

(一)提倡穿运动衣裤。冬天不穿过长、过厚的衣服;夏天不穿背心、裙子及过短的裤子;不穿西装、不穿紧裹的无弹性的衣裤。衣服要整洁合身。不准敞开。

(二)不带手套、帽子、围巾、口罩及其它装饰物。

(三)要穿运动鞋或轻便鞋,不穿拖鞋、皮鞋及有跟的鞋子,鞋带要系好。

(四)集队时不准将衣物拿在手里或放在肩上。

三、注意安全卫生

(1)教学中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严肃认真刻苦练习。不准打闹嘻笑。(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按教学要求和动作要领练习,不做违背和超越自己能力的动作。(3)进行器械体操、投掷项目练习时,一定要有安全保护措施。(4)不带小刀、针等尖硬物品上课。(5)体育课上不准吃东西。上课前后不要暴饮暴食。(6)学生应主动让教师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特别是患慢性病者。以防发生不良后果。

这些常规教育。抓与不抓大不一样。如我们有一位老师在三十多年的课堂教学中,从未发生过一起伤害事故。这与充分重视安全常规教育不无关系。但在个别教师的身上。沉痛的教训也时有发生。近三十年来,我校先后有六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七次较大的伤害事故。其中包括二次骨折、三次骨裂、二次标枪飞到头上(一次在前额,一次在太阳穴旁。都很危险)。通过吸取教训,我们现在已做到连续三年无事故。

四、体育器材的有关规定

(一)学生应按教师的规定使用器材,对已布置好的场地、器材、不得随便移动或使用。

(二)使用、归还器材的人员采用每班相对固定的办法。

(三)培养、树立爱护公物的美德。学生不准坐在单、双杠及各种球上休息;不用脚踢篮、排球;不用拖、抛、滚的方法搬运体操、投掷等器械。对故意损坏者、不及时归还造成遗失者。除批评教育外还要酌情赔偿。

我们把这些规定延伸至课外体育活动中,严格执行,损坏、遗失器材现象逐年减少。为集体节约了不少开支。

五、请假与考勤

(一)因病、因事未到校的学生,由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

(二)已来校因故需请假的学生必须直接向体育教师提出,同意后方可不上课或接受安排见习等。

(三)女同学的特殊情况。则委托班委中的一名女同学协助掌握,必要时课前向教师汇报。

六、考核与考评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5

一、巧练集合站队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集合站队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学生的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模糊不清,他们的表现也往往是茫然而不知所措。如何使学生在集合时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是解决这道难题的关键。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组织手段以促进学生集合站队能力的提高。

方法一:为每位学生编号,如第一排的第一个学生为一排一号,第二排的第五个为二排五号,以此类推,每个学生都对号入座。

方法二:举起写字的手,放在右边同学的肩上,记住自己右边同学是谁,如有用左手写字的同学需个别指导。在以往的教学中,让学生记住自己前后左右站的都是谁,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很小,很难记住四个方位的同学,往往容易记混,采用这种方法只让学生记住右边的同学就容易多了。

方法三:左手叉腰找位置。一年级新生集合站队往往会调整不好自己与同伴之间的间隔,站队时拥挤在一起,因此在站队时让所有同学都左手叉腰找位置,很好地解决了站队拥挤的问题。

方法四:变换站队方位,巩固集合站队的能力。在学生初步体会了站队的方法,明确了自己所站位置之后,改变原来站队的方位,进一步巩固站队的能力。但这一方法不要刻意去组织,要将这一手段穿插于其他活动之中,或者中间安排一些小游戏将队伍调离原先的位置,再组织集合站队。如穿插模仿各种形象地走、配乐自主舞蹈、老狼老狼几点钟、摸小兔尾巴等游戏,使组织教学自然顺畅,学生兴趣盎然。

二、规范常规习惯

一年级新生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还陌生,活动随意性很强,致使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活动,影响教学效果,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很大挑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热情,在故事活动中使学生的行为逐步得到规范。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魔法师的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使学生学会听教师的口哨声。以魔法师的哨声有“魔力”,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学生听到哨声要立刻变成“定海神针”――孙悟空的金箍棒,做到原地、立正、面向教师三点要求,这样魔哨在学生身上就施不了“魔法”了,对个别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则马上在其身上施“魔法”,让其假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的形象,如果模仿逼真,得到大家的认可,“魔法”自动解除,否则将继续模仿。对于这个游戏,刚开始有的学生故意犯错以求得让教师施“魔法”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向学生进行教育,并及时表扬“定海神针”做得到位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学生刚入学的前几周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在学生自主学练的过程中多穿插这一游戏,强化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逐步养成听从指挥的学习习惯,使教学收放自如。

三、激活体育课堂

小学一年级学生具有求新、求奇、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占主导地位,喜欢游戏,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技能。刚入学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长时间地做一个单调的动作,就容易疲劳。要使一个学生在一堂里兴趣盎然地学习、锻炼,教师就要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充分运用一年级新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如在30米快速跑教学中尝试以彩带、降落伞、毛毛球为教学资源,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创设“奇、趣、融”的教学氛围,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程理念,设计“让我的彩带飘起来”“小伞兵赛跑”“30米快速跑”“拾物接力”“追击跑垒”等游戏和活动,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尽情活动,使体育课堂充满了活力。

四、共创和谐氛围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6

一、注意教学常规的养成

形体课对于低年级的年龄段学生来说一直是抽象和模糊的,差不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老师教,所以想要在形体课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形体课中,教学常规大致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

1、课前常规:在正式课的教学开始实施前,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形成对于学生是首要的。教师要注意备好课,教师提前到达教室,等上课铃响了,就组织学生排队在舞蹈房门口;学生要注意准备好服装,穿舞蹈鞋,舞蹈衣,一些锋利的物品不能带,如铅笔、小刀等,钥匙不要挂在脖子上,女生头上不要戴卡子。

2、课中常规:教师要准时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安排好病弱学生见习,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鼓励学生刻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及时表扬和批评,注意按时下课。作为形体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姿势是美的,身体处于何种状态是健康向上的,而规范标准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它能带给孩子明确的学习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行为举止,是形体教学的基础,更何况好的习惯养成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实施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这已经在我的课上得到较好的收获。我认为在常规方面吝啬时间,要坚持到底,中间不能有丝毫懈怠,如果这样,会前功尽弃。良好的纪律是课堂实践的最基本保障,在形体课上我始终坚持着。

只要让学生从小就喜欢形体训练,不去害怕或讨厌它,愿意跟老师一起参与练习就可以算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为我认为在低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终目的。

3、课后常规:下课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下课,打扫卫生。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由于课与课之间相差一周的时间,我们教师可以布置些适合学生的家作,让家长帮助完成,这些作业可以作为下堂课的复习,并及时地对完成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便于使复习落到实处,而且也给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形体课的平台。

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注意形体课代表的培养

形体课代表是教师的左右手,是整个班级的骨干。它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班里有几位能干的课代表,那班上的纪律就会明显地好,课堂教学也能更顺利地进行。形体课代表的培养并不是容易的事。先要教会他们课堂常规,管理纪律,组织活动,同时要向他们说明形体课代表的作用,让他们自觉地做好榜样。并且,要时时地观察,帮助他们改掉毛病,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三、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

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在讲解方法中又有很多种,如直接陈述法、对比法、提问法、鼓励法等。在示范中也有多种方法,如正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等。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就要注意:简明扼要、清晰准确,例如在教广播操时,教师要先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讲解,再分解动作示范讲解,要讲清楚左右方向。

四、要注意教学用语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低年级学生,所以,应使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做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讲解动作要领时,不宜用太多术语,可采用儿歌、口诀、顺口溜的形式进行。

五、要注意教学方法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7

关键词:体育课常规 教学效果 圆满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实践成果,是宝贵的经验,更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的程序性工作。

教学常规主要包括课前准备工作、课中常规以及课后总结等多个环节,是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学规律、原则而提出的应遵循的教学规定,是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良好学习态度、习惯的重要途径,常规具体如下:

课前常规:教师提前到上课地点,检查场地、器材,排除隐患,并安排学生准备教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随堂见习生或布置不能集体进行运动的学生适当的运动。

课中常规:整队,检查出勤人数。随后宣布本次课内容任务和要求。学生上课时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必须课前请假,病事假要有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迟到者,要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在教师的允许下方可入列。学生上课着运动鞋、运动服,不得随身携带有碍运动安全的物品。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产,对场地、器材、设备不得损坏。

课后常规:下课后,教师要清点器材,并了解归还情况,以利于下次课的正常进行。课后教师应主动征求学生意见,写好课后小节,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缺课学生及时进行了解,弄清原因,及时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学习的纪律要求,因此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课前,教师在课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怠慢,要勤查教学设施是否安全等有碍于课堂教学的因素,并能够及时处理,并做好事假、病假以及旷课、见习学生的登记,尽量避免浪费上课时间。

课中,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能丝毫马虎。例如:课的开始部分,体育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凡事开头难。通过提前的集合、队伍的整理,体委的报告,让学生逐步的形成有纪律、守时的习惯,绝对不能一带而过,站要有站样,行就要有行的摸样,并且教师本身要身体力行去实践,决不能吊儿郎当。身教重于言教,以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去影响学生。特别是在闷热和寒冷的天气以及上室外课的时候特别需要体育教师这样做,要求学生做到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先做到。要把课堂的管理做前、做细,同时也避免学生在集合过程中不良行为的发生。实践也证明,学生是喜欢这样的老师的,教师要做好详细的记录,要让学生明确老师是很严谨的,这个老师不好“欺负“,长久下去,学生的自律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学也会顺利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会不以为然,时常逃课,行为不端,进而荒废了自己,也鄙视了老师。

我们体育教师上课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原则、规律,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中体育教师在此之上要切实注意场上的每位同学的安全问题。体育课堂是开放的运动场,要杜绝学生的运动伤害,作为体育老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学生体育课活动的安全教育。每节体育课都必须做好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严格课堂的纪律,安排好保护与帮助,明确活动的规则,密切观察学生的情况,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水平。教师不能有半点马虎,更不能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

下课时的整队以及及时归还器材等都是锻炼学生自律、守信的方式,因此教师要作有心人,要策略地予以培养。

课下,体育教师能够和学生互动,并做好总结,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并针对不足及时的调整策略,避免无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的提高。

总之教学常规是常态稳定的、是严肃的。教学常规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因此要持之以恒的践行。体育课常规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它既可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但要真正做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经常地、耐心地宣传教育。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充实、提高。在具体执行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自觉养成习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自己更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赏罚分明,持之以恒,必有良好的效果。

教学常规要始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是上课质量形成的最重要一环。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要坚决一贯地执行教学常规,只有在有良好的常规纪律保障的前提下,一堂优质体育课才可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青海杨发德《体育课教学常规浅谈》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8

关键词: 常态 常态体育课 规范

常态是指平常的、正常的、较为固定的状态。常态体育课是指在通常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的体育课,它具有即时性、自主性等特点。没有观摩课、展示课、评优课等的刻意设计和追求完美,也不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前者是对课改阶段性成果的传承,后者是对教学的不负责任,远离了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常态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提倡,也坚决制止。做到以下三大点,八小点,还常态体育课的朴实不奢华,自然有实效。

一、课前准备

1.精选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尊重教材,依据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原则,根据本校器材条件,本校教师能力水平,本校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体育主题来精选。首选田径的跑、跳、投;体操的队列队形;球类的三大球;技巧、单双杠、健身操等能充分体现体育课程性质的基本内容,再考虑校本教材的开发。

其次,常态体育课不是“放羊课”,不是随便哪位教师都能上的课,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上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身体素质练习,如此,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及运动效果的延伸,体现“技能与体能的和谐发展”,彰显体育课堂教学本色。

2.科学制定目标。

新课标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在一节常态体育课中不可能全部兼顾,教师必须明确这一节课要教学生什么,教会学生什么,怎么样教会学生,抓住一节课中最核心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少、小、精,便于操作,易于评价,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得“以学生为中心”为由,进行“放羊式”教学。

二、课中实施

1.课堂常规不可少。

课堂常规包括服装要求,出勤纪律,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与目标,严密的队列队形操练,规范的队伍调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安全意识提升的强调等。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和调控的保证,体现了体育学科的基本特征,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之处。良好的课堂常规既是对学生的高要求,又是对教师素养的高要求,需要体育教师不断传承。

2.教学方法要得当。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要易于目标的实现;易于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易于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坚持对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动作、锻炼方法的“三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得教给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省时又有效的方法是常态体育课的首选。

3.教学手段要多样、实用。

常态体育课,少了些“奢华”,多了些“低调”,尤其在场地、器材的布置与设计上,道具的应用上,情景的导入上,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实用、简便,做到一物多用。如篮球场的底线、中线、罚球线等可提高跑步的趣味性;也可增强立定跳远的目标性;还可衡量上下肢力量的大小等。

4.课堂安全要重视。

课堂安全是体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保证,在每节常态体育课中,我们必须重视,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提醒,随时做到实例分析,以确保学生进行安全的学习与锻炼。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安全:课前器械的安全检查;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留意学生的身体、精神状况;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关注上下课时间节点等。

5.教学管理要加强。

体育课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在相对开放的教学场所实施教学,所受外界的干扰因素比其他学科复杂得多,因此,对常态体育课的教学管理要求更高。课堂上要形成“规矩”,此“规矩”包括课堂常规、学生行为规范、练习组织形式、教学安全、教学评价等。如课堂的教学组织方面要求,应具有符合常规的并具有教师个性特色的组织指令,一般我会用握拳高举右手代表以我为圆心集合的意思,学生只要看到我的手势,就会第一时间集合过来;又如学生看到我做出“暂停”手势时,就会停止讨论,集中注意力静听……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组织管理形态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秩序的习惯,保证常态体育课的顺利开展、有实效。

6.学科特性要凸显。

重视常态体育课教学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固有的基本要求。一节常态体育课应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规律等,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通过大量各种身体练习,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当前整个基础教育背景下,体育课是主阵地,体育课中主要教材练习时间充足,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落实一小时锻炼时间的客观需要。

7.放松不能流于形式。

“放松是通往冠军之路的捷径”。常态体育课的放松练习是体育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消除疲劳,调节身心,使学生由紧张运动逐步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常用的放松方法有缓慢牵拉、意念放松、听音乐、做游戏等,放松不可轻视。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能促进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改进教学问题;课后反思有助于体育教师改进和提升教学经验;课后反思有助于体育教师改进和优化知识结构。从我做起,从看似简单的小事做起。

常态体育课中,若能规范以上几点,那么,恭喜:你的课堂已经成功了,你也将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让我们坚定信念,调整好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坚持把常态体育课上好。

参考文献:

[1]余立峰.体育教学.2010.7.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9

    良好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呈现

    体育学科是以运动下的身体练习为主,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要求较高,就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方面,笔者根据影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归纳以下几大类。

    1课堂常规执行的行为习惯

    课堂常规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渗透和对学生错误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能通过体育课堂真实的流露出来,主要表现在纪律散漫、注意力易分散,练习过程时挑肥拣瘦,对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敷衍了事,违反课堂纪律等。这些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现象,都对体育课堂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会影响到班级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目的的对学生上下课的常规要求、着装与列队要求、对教师口令与组织的执行力、安全意识等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进行不断的强化,使学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课堂常规养成习惯,这是进行规范的体育学习的重要保证与前提。

    2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多思、善问、勤练的的习惯

    “多思”就是把体育知识要点、思路、方法、运动技能间的联系、在实际比赛与锻炼中的运用等认真思考;“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勤练”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很多的运动技能学习就是通过不断的反复的练习,从动作的泛化到动作定型的阶段过度,以便运动技能的完全掌握。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养成的标志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多思、善问、勤练”,是学生在不督促情况下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3服从教学组织安排,主动合作练习,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行为的习惯

    首先是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课堂组织学习形式是不断的变化的,这就要求学习一定要认真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随便讲话,严格执行教师上课的组织安排,勿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自由散漫;其次需要养成认真专心听与模仿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以便快速的掌握动作要领,并能最大效率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此外,对于团队行为习惯养成,体育学科比任何一学科来得重要的许多,很多的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它需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才能更能高效的完成,其次在倡导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今天,更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的习惯养成。

    掌握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途径

    对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主要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渐约束不良体育学习行为养成。

    1呼唤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意识

    对于任何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前提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良好的教育,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力,通过体育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灌输良好的思想,以达到提高这种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尽早进入到自我行为的监督与调控状态。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才会寻找相应的策略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习惯,进行行为方式的反思与调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必须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情绪、兴趣、健康状况等有所认知。而对于提高认知水平发展自觉行为的主要渠道,一是利用开学第一周的理论课(教学引导课)进行有效的教育;二是在教学设计时有要有意识的增加对学生自觉行为培养的内容,如教学组织自我分配、自律性很强的体育游戏等;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发现不良的“苗头”要抓住时机,及时纠正教育,利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技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师严格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课堂常规严格执行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学生有一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状态,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本目的就是规范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课堂常规的执行是否严格对于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体育课的开展基本在室外进行,很多时候是很多班级同时在上课,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没有抓好体育课的常规,学生容易分神,注意力转移,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体育教师可在入学初的教学课上就要向学生宣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规范其中的一些具体的要求与做法,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学生的学习行为趋于稳定化,体育课堂效率和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和保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多注意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要防微杜渐,将学生一些不好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学生建立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打下坚实的保障。

    3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目的是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今这些现代体育学习方式逐渐被教师们所认可,如何更进一步利用这些体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养成,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正确的把持好这些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作用与价值,根据学情与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使用这些学习方式。体育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胆体验、主动参与、与同伴积极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不断养成,创造性的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利于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因此,力求运用新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这也对学生实现学习行为的规范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4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主要指教师在课前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养成有直接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努力落实和提高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才能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言传身教。如自我仪表的着装要求,课前认真备好课,临上课前做好课堂所用教学资源准备(主要是器材场地的检查与安排),这些是能否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严格要求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树立威信和形成教师人格魅力,并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散发出独具的影响力,有益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调控体育教学,而且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影响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体育教师良好个性特征通过其教学行为方式展现在教态之中,有利于形成适宜的教态,丰富并强化其非语言教学行为方式的功能和效果,并且增强其示范性和感染性,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

    5发挥小组长或体育骨干的优势起带动作用

    培养小组长与体育骨干有益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规范养成。当前大多数学校班级的人数较多,50-60人一个班,或者人数更多的班级,对于课堂秩序维持和常规习惯养成,单靠体育教师一个人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发挥小组长与培养好小骨干使课堂学习效率或养成良好课堂常规,将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如何培养小骨干呢?(1)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选出最能胜任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强,自己能积极参与,又能组织和带领同学一起活动,做好全班学生的榜样作用。(2)小组长进行定期轮岗。“轮值制”培养体育骨干,使每个学生有管理机会。学生大多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爱受到老师表扬,老师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较认真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中去,形成良好课堂体育学习习惯。(3)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帮扶制”或“师徒制”进行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教师将学习行为较好的体育小组长或骨干与那些体育学习行为相对弱的同学帮扶或者师徒进行结对,这样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以防止从众心理现象的发生。

    6注重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体育课课堂常规篇10

【论文摘要】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高职院校中却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从第二课堂活动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出发,分析高职院校中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如何统筹第二课堂和常规课堂教学活动,构建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正在深入探索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因此.高职教育的研究目前大多侧重于常规课堂教学(以下统称课堂教学)。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出发,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有部分研究者重视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活动.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一种延伸,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但是笔者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院校中还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发挥出它所应有的强大活力和生机。

一、第二课堂活动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

毋庸置疑.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尽管人才培养模式可能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各异,但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高职教育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一直是坚不可摧的。笔者无意否认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学校教育的层次不同,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同.学校教育中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不应也不能遮蔽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第二课堂的重要价值应该得到有效地彰显.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中尤其重要。

l、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了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学习是通过研究、实际经验和教学而获得一门学科或一种技能。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的变化过程.而人类学习是一种来自经验的在知识或行为上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在常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接触新的信息或技能.通过储存系统、记忆和认知组织等进行保持,并进行强化实践。从而达到行为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活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当时也许在知识或行为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这样的变化缺乏持久性,还需要一个过程来使之强化。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从知识到技能。从认知到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经历了高考拼搏被选拔升入高职的学生.面对繁多的教学课程和相对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课时)。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大量的消化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课堂教学。

2、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目前高职院的学生或是高考中的失利者.或是来自中专,技校等。基础知识薄弱。整体水平较差。但他们同样希望掌握实用的技能。经过调查。有学者认为:“中国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改进教学的要求.20.4%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与初高中时代几乎没有差别.仅有17.6%的学生认为上课生动有趣:这说明高职教学工作。如何适应学生知识结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新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并体现自身特色.是中国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研究者多从课堂教学人手,然而,各种各样的教学理论在高职课堂教学上的实践总是不尽如人意。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期望与其自身学习水平形成的巨大反差以及教学理论和实践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一线高职教师在尴尬中艰难前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较差,课堂人数太多。大班上课等.这些都是制约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要求人数众多的高职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实现学习的过程。难度较大。心理学认为,超预期的难度会加剧人的挫败感。从而导致某种行为终止。因此,引导学生参加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弥补缺陷和不足。促进学习行为的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第二课堂的独特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高职教育要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课堂教学中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呈现和展示无疑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即使是学生到实训室、工作间、企业进行专业实训,也有一个讲解或演示的过程,而在专业理论课和基础课以及公共基础课中.更是离不开大量新信息的输入,时问有限,人数众多,大面积实践的有效性得不到真正保障。以最常见的小组讨论为例。并不是人人都能积极参加发言.很多学生只是觉得热闹轻松.小组讨论常常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是沦为一种形式而已。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水平等自由组合,时间充裕,气氛轻松.容易做到真正的习得。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高职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正如有人所说:“我国高职教育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但在实践过程当中还没有找到比较有效的方式使之得以有效的贯彻和落实。”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坚不可摧的中心地位,其所承载的太多的注意。反而制约了高职教学改革的步伐。重新审视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统筹第二课堂和常规课堂教学活动.构建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缺显得尤为迫切。

1、在学院层面上统筹第二课堂和课堂教学活动并进行科学管理。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但是绝大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一直处于边缘化、民间化的状态。除了少数有影响的考试、竞赛及大型活动由于学院参与了管理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之外.其余的大多由于缺乏明确的安排.疏于管理、得不到必要的指导而流于形式。这大大削弱了第二课堂应有的功能。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把一些有特色有影响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院统一的教学管理中,并提前告知各个系部.便于各系部制定自己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设立院级层面的第二课堂活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教师,学院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能够吸引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院要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这一点非常重要。据调查。在高职院校中,常常会由于经费问题而导致第二课堂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此外,要在全院范围内大力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通过学院层面的宣传,使人人都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2、以系部为中心。统筹第二课堂活动和课堂教学关系。建立系部层面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系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系部要根据具体情况,从活动项目、日期安排、人员配置等各方面出发.制定合理而详细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系部之间要有适当沟通,要兼顾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以防在时间和人员等方面发生冲突。设立系部层面的第二课堂活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要鼓励教师参加到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之中,发挥教师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要引导优秀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发挥积极作用。以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为例。有人认为:“专门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组织协调好各种活动。同时在各个院系招收一部分英语能力突出、管理组织能力强、对此项活动热忱的学生组成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委员会……同时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挑选一定数量的英语学习骨干配合他们的工作.从而使各个班级都能够广泛地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嗍系都要确保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专人负责。每一项活动的展开情况应定期检查。科学评价并及时进行意见反馈。

3、以学生为主体,以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学习水平等为基础。组建第二课堂活动板块。高职学生业余时间比较充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一部分学习习惯较好,对学业比较重视的学生参加,其他的大多数学生观望之后很快就放弃了。从第二课堂活动中受益的只是少数学生。因此,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从中受益。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出发,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再以学科为基点,分层组建科学的活动板块。教师在每一个小组指定专门的学生负责本小组活动.在每一个学科指定专门的学生辅助教师展开活动。每个小组都要有学习计划和自己的预期成果报告书,由小组负责人和组员商讨后制定。每个科目板块也要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和预期成果报告书。在计划中,每一组、每一板块都要清楚地列出他们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参加人员。比如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成立英语词汇小组,在每次活动中组员相互鼓励、相互讨论、相互督促共同探讨学习单词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以英语学科为基点,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英语听力小组、阅读小组、口语小组、写作小组等。教师制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层次的竞赛活动,把他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第二课堂活动就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功能.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