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十篇

时间:2023-03-14 01:38:29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1

拱桥

拱桥是以承受轴由向压力为主的拱圈作为只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拱桥可用砖、石、混凝土等抗压性能好的材料建造,大跨度的拱桥则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建造。

赵州桥

赵州桥,就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它是由我国隋代著名的工匠李春建造的。桥长50.82米,跨度37.02米。整个桥身是拱形结构,有两个大拱洞和两个小拱洞。这种结构不但建造时省材料,而且减少了对桥基的压力,使桥寿命延长。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2

胡夫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位于吉萨金字塔群的中央,约建于前2580年,完工于前2560年,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胡夫金字塔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其塔身由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总重量达到约684万吨。

胡夫金字塔的数据之谜

胡夫金字塔之所以会被认为是世界奇迹,就是因为这座建筑的神奇。胡夫金字塔最神奇的存在是建筑的各种数据。

胡夫金字塔整座建筑是一座方锥,每一个斜面都正好对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而且其偏差竟然保持在3分圆弧之内,这样精准的数据也是大家为古埃及人们智慧感叹的一点。

塔身的底部边长为230米,倾斜的角度都十分准确和相同,为51度51分,根据天文学家的推算,通过塔高和周长等数据的推算,可以求得圆周率,甚至还能得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除了空间以外,胡夫金字塔的数据比例甚至还能推算出时间上的计算单位。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3

一、以形表意,崇尚写实

所谓表意,即观察字形就可推知其大体的意义范围,通过意义再和语音联系起来,成为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以“六书”理据造出的,但不论哪一“书”,首先都是以“象形”字为基础造字的。起源于象形记事图画的象形字经隶变、楷化后虽完全摆脱了象形图画的特征,变成了抽象的符号,但点、横、竖、撇、捺、提、转、折、钩之类的笔画部件,仍保留着象形文字的遗迹。以象形为例,象形的手法是由图画文字和文字画发展而来的,如最初的象形文字“人、马、日、月、山、水”等就具备写实性,传达着丰富的感性信息。“羊角象其曲,鹿角象其歧,象象其长鼻,豸象其竭尾,犬象其厥尾,宏象其博首宛身,鱼象其枝尾细鳞,燕象其称(上竹下尔)口布翅,龟象其昂首被甲,且也或立或卧,或左或右,或正视或横视,因物赋形,恍若较画无茅。”

会意字也设法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实在的事物去象征它的意义。如“家”,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是从豕,表示屋内有猪之义,象征私有财产。再如,一人为“你”,二人为“从”,三人为“众”。汉字的表意性特征,可以使人们在阅读时看到文字后可以直接在大脑中理解意义,而不必经过音声转化过程来靠听觉言语中枢进行理解,为加快阅读速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合体字则以形声字最多。据有关研究统计,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80%以上。其特点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方――访、纺、芳、肪、舫、坊、房、妨、防、放、仿、钫等一组字,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是汉字中形声宇的构字规律,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这是汉字的优越性。

二、蕴藏信息,观照思维

汉字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显示出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积淀了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及各方面的朴素思维。

许慎在其《说文解子・叙》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汉字产生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前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家畜饲养业和制陶、铸铜等手工业。如与“田”字有关的有“男、畴、峻、甸、畜”等,与“禾”字有关的有“黍、稷、稼、穑、秋、利”等,陶铜制品有”鼎、皿、酉”等都是那个时代物质条件的反映。“贩、贸、买、卖、费、财、贿、贫、贪、价、购、赔、偿、质、赘、贷、贳、赊、债、赞、贽、赂、赠、贶”等字表现了远古的货币和贸易类型。与“车”偏旁有关的字如“、轩、轾、轺、轻、蝤、、删、舆、轼、辕、辂、轨、、辙”等(《说文解字》中有102个字),反映古代士大夫外出时的交通工具情况。

汉字中“马”的名称相当丰富:如“骘(公马)、黔(母马)、驹(两岁马)、(三岁马)、骢(浅黑色)、职(赤白杂毛)、驷(浅黑带白色)、骊(纯黑色)、雕(苍黑杂毛)、骆(白色带黑)、骢(青白杂毛)、(黄白杂毛)、联(有青黑色纹理)、浆(青白杂毛)、骧(右足白色)、舁(后左足白色)、骠(黄马发白色,白鬃尾)、骈(驾二马),骖(驾三马)、驷(驾四马)、骠(马行疾)、驵(壮马)、簸(马摇头)、耽(马肥盛)、驳(马跑得很快)、骧(马低头)骗(马饱)、骛(马奔)、鹱(马行威礼)”等等。表现远古的畜牧业已奠定基础。

“姓”这个字以“女”为表义的偏旁,表明在古代的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同母亲有关,那时候经历了一个“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武”是由“止”和“弋”组成,表达的意思是“武”的目的不在于“武”,而在于“止弋”,或者说战争的目的在于和平,反映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理想和愿望。“孬”由“不好”组成,“泉”是清澈的,故说“白水”,“岩“实际上是“山石”,“女子”娇媚故为“好”“男”则田里的出力者,生活在山里的人则为“仙”……我们往往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中窥视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

三、结构方正,字形美观

从书写形式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尽管甲骨文笔画细瘦,象形性强.金文肥大厚实,结构整齐:隶书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楷书平直、方正,结构紧凑;历代的字体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却脱离不了它的方形,表现了严整、划一之美。汉字纵有行、横有列,具象的可视形体,像一幅的抽象画,用于书法则成为一种艺术品,故人们说汉字最适合作艺术品,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  例如,草书,今草字体一笔到底,一气呵成,不仅是一个字各笔画的连写,有时还是几个字连起来一笔写成,形成了字与字之间藕断丝连、若即若离、俯仰相合、彼此呼应的格局。至于传统建筑中的碑刻、屏刻、夹纱字画、牌匾、对联等,则是汉字装饰在传统建筑中的一种运用形式。它往往引伸哲理,突破建筑景物的有限时空,指引鉴赏者从心里的角度产生人生的、历史的、宇宙的哲学感悟,增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2008年奥运会会徵采用了汉字“京”的变形体,这个独特的徽标被彼得・T・莫舒斯(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评价为“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同时又表达出了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四、超越时代,传播稳定

汉语是发展的,而汉字之所以能够被延续使用数千年而历久不衰,表明汉字始终持有在超时代性和超方言性。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字,“日”、“月”、“山”、“水”等一批字的形体虽然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却仍然以类型化的方式,顽强而巧妙地保留了象形文字“以形表义”的根本特征。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4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历史最悠久的文明,持续数千年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在建筑与雕塑等艺术领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惊世之作,从古代埃及流传下来的艺术品包括由建筑和雕刻构成的宏伟的纪念物和神庙,它们连带着大量的绘画以及其他的装饰品。埃及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风格与目的的一贯性。甚至在衰落时期或在如第二十六王朝那样的竭力复兴文化的时期,都保持着这样的特征。保证这种统一的因素在于法老的权势与威严,它既是世俗的国家机器,也是宗教机构。……许多艺术作品的制作都与法老有关,都是为了维护法老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灵魂永生的。如果没有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对神灵的信仰,那么埃及的辉煌文化将显得暗淡无光、苍白无力。

1 从左赛尔法老金字塔到拉美西斯二世神庙

第三王朝时期,位于首都孟菲斯西面沙漠边缘的塞加拉的法老左赛尔的梯形金字塔,高约60m,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石砌建筑,据考证是建筑师伊姆荷太普的作品,建在一块内有祭庙的圈地中央,护卫着27m深的地下墓室。

最早的阶梯形的金字塔实际上是由一组规模自下往上递减的“玛斯塔巴”(王朝初期,存放木乃伊石棺的长方形石头建筑被称为玛斯塔巴)重叠起来的。这种墓穴位于距尼罗河三角洲不远的塞加拉的沙漠悬崖上。

法老左赛尔的金字塔是对被神化了的法老的颂扬。这就首先决定了它的气势恢弘的必然性。“玛斯塔巴”已明显无法显示这种恢弘。与中国帝王在选择地理上的优越的不同,古埃及人注重了在地平线面上的构造的非凡。法老左赛尔金字塔是在平面上不断重复而往里收缩造成了高大,每一层的高度大致相仿,这样即使在较近的距离也能显示出金字塔耸起的高度。

从第四王朝起,金字塔由此发展成斜面平直结构,原来的阶梯融入到平直的斜面当中。这种类型的金字塔以位于开罗不远的吉萨金字塔群为代表,他们约建于公元前2600年与2500年之间。由阶梯型金字塔向斜面金字塔转变的原因有许多,但可能相比比较重要的是斜面金字塔更强调与自然地貌的不同,更能强化王权的神圣与威严以及对灵魂永生的信仰。原有的阶梯形的金字塔随着年代的久远,结构上不能相互支撑的弱点随着石块在阶梯边缘处的脱落而显现出来,而斜面这种类型中石块相互处在一种力的均衡之中,则能更为坚固,这也是金字塔演变的重要原因。

除了这两类金字塔外,还有“弯折式金字塔”或“折角金字塔”,如吉萨以南不远处的达赫舒尔有一座为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弗鲁王修建的金字塔,如果说胡尼金字塔是阶梯金字塔过渡到真正金字塔建筑的尝试的话,那么,最早按标准金字塔设计并建筑的真正的金字塔就是斯尼弗鲁王的金字塔。这种金字塔每面的斜度到了半中腰以后更显得陡峭,整个建筑仿佛要被压垮的样子。为了维持建筑的稳固,它被建筑在地基微微内倾的石头基座上。

狮身人面像,作为一种金字塔的变体也在第四王朝时期开始成熟。当然,这种变体的出现无疑也与当时的技术的完善相关。位于吉萨的巨型狮身人面像,面型与雕塑和绘画中的法老哈弗拉十分相像。长约57m,高20m,用石灰岩雕成,显示了高超的技艺。

金字塔仅仅是整个墓地建筑的综合体的一部分,整个综合体还包括祀庙、甬道、墓室等,入口主要位于朝河的隐蔽的堤道处得祀庙处,经甬道进入到安放法老的主墓室和一些用于其他目的的房间,这些房间有的建在地面以下。

虽然这种非凡的墓地建筑形式出现较早,但真正形成较大规模、有独具风格的时代,却可能要到了第十八王朝,经典实例为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祀庙。这个庄严的建筑综合体包括三个由坡道连接的递降的柱廊,顶部的中央礼堂系在悬崖上凿成。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祀庙自然由阶梯型金字塔演变而来,但它还在下降和上升的意义上,烘托了由人走向神的意味。坡道的实和建筑的柱廊构成的虚形成强烈的对比,更使人觉得坡道上升的神圣和崇高。依山而筑也同样出于这样的考虑。整个建筑与环境融合成一体,使自然的山和人为的祀庙相互渗透融合。

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大约公元前2061年至1070年,庙宇建筑逐步演变成新颖的三分式的建筑,它所设计的依据很简单,就是一种适宜于私人住宅的设计,这在卢克索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中我们明显的看到,一个入口处通向客厅,然后是三个房间。这种建筑最复杂的是它的巨型廊柱。但从风格上讲,新王国时期的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精致,以适应宗教活动的需要。

在底比斯为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可能是给人印象最深的祀庙之一。祀庙深进悬崖55m,每年两次,即在春分和秋分,太阳射入祀庙的最深处,照耀在殿中拉美西斯雕像和三位神像身上。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使太阳照临在那一刻神圣无比,尤其是在55m的黑暗最深处,这一刻胜过了宇宙间的一切。

2 “严格程式化”下的雕塑

同绘画相比,雕塑突出对生命永恒性的憧憬显得庄严肃穆,蕴含着更高的境界。双重理念:宗教的生命永恒观和王权神圣观。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5

一、击缶迎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欢迎仪式开始,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欢迎来自全世界的朋友。

2008名演员、2008尊缶,标志着2008北京奥运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脍炙人口的名句,演员击缶吟诵,表达了欢迎朋友的愉悦心情。

二、历史足迹

焰火《历史足迹》开始燃放,29个巨大焰火脚印走向“鸟巢”。29个巨大的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脚印由火焰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它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梦幻五环

空中的“飞天”从地上拾环而起,簇拥着五环漂浮在夜空中,既美丽又充满神奇。蓝、黄、黑、绿、红五色圆环代表了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每一个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都能在自己的国旗上找到至少一种(加上白的底色)五环的颜色。

四、美丽的奥林匹克

“鸟巢”大屏幕开始放映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序幕的短片,表现了一幅中国画卷从纸张制作、文房四宝到落墨着色、装裱成轴的全部过程。让人感到中国神奇的文化艺术。

五、画卷

一幅真正的中国画卷徐徐呈现在所有观众面前,它告诉人们,今晚的演出将从一幅中国画卷开始。画卷中央铺放着一张白纸,画纸四周的绫子上,流淌着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图案,有岩画、陶器和青铜器……《画卷》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岩画是中国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陶器是中国古老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人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六、文字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孔子《论语》中的名句,正由他的“三千弟子”吟诵。

巨大的舞台上,孔子的弟子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而一个个活体字印刷的表演,既像古代的活字字盘,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一个巨大的中国古代的“和”字出现在人们面前,又一个中国古代的“和”字展现在眼前,第三个现代的“和”字再次出现,三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理念———“和为贵”。

七、戏曲

铿锵的京剧锣鼓和悠扬的胡琴共同响起,为每一位观众拉开了戏曲表演的大幕。中国地域广阔,戏曲历史悠久,方言众多,因此,中国戏曲也衍生出了数百个品种,而京剧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兵俑是兵马俑的一种,陕西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称为世界上的“第奇迹”。

八、丝路

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经常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与此同时,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也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当年郑和就是通过这条海上之路下的西洋。

九、礼乐

灯光渐渐聚集,两名演员柔声吟唱,古老的昆曲萦绕在人们的耳畔。昆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已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面上,中国最有名的五幅长卷《游春图》、《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八旬万寿图卷》一一呈现,它们分别来自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在古典舞的陪衬下,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

十、星光

天籁般的钢琴声响起,有如在沉睡的夜空中投入了一颗繁星,这是由年轻的钢琴家郎朗和一名五岁的小女孩共同演奏的精彩乐章。他们用浪漫的旋律,迎来了崭新的时代。古老的画卷在无垠的星光中延展,告诉世人,今天的道路更加美丽宽广;从黑色到白色再到彩色,跳跃的颜色,展现出了现代绚丽的风格;1000名演员搭建了一个“鸟巢”;空中飞来一只可爱的风筝……无限的星光,优美的旋律,寓意今天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十一、自然

太极的表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灯光亮起,“八卦”呈现,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了“天圆地方”。古画日月山川图,被孩子们染成了绿色,表达了环保的愿望,也体现了天人合一。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6

关键词: 时期划分、建筑风格和特色、、金字塔、神庙、方尖碑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在古埃及的文化成就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建筑艺术。金字塔、神庙、方尖碑,这些都堪称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它们作为建筑艺术领域最古老的化石,散发着不朽的光芒。

一、古埃及历史的三个分期

古埃及历史有三个具体分期,每个时期的建筑形式在侧重点和相关时代背景

下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第一时期:古王国时期(即早期王朝时期)。大约时间是在公元前3000年前。在此阶段,建筑物是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的,所以,这一时期又称金字塔时期。当时,氏族社会成员还是古埃及的主要劳动力,金字塔的主要缔造力量便是他们。金字塔被看作是原始拜物教的产物,样式单一而开阔,却曼延着庄严和神秘莫测之感。

第二时期:中王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2133至公元前1786年,被公认为是古埃及最富庶的时代之一。政局上的安定反映在物质的繁荣上。全国各地皆破土开工、兴建房子,致使如今的埃及几乎每个城镇都在建筑架构上留下了中王国时期的痕迹。

第三时期: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至公元前1080年,即所谓的帝国时期,是古埃及空前绝后的强大时段。频繁的远征和战斗掠夺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奴隶成为建筑工作的主要施工者,饱受苦难和压迫。此时的建筑形式主要以神庙为代表,制造出威严、神武的气势。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二、古埃及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1、硕大无比:古埃及最有名的建筑艺术,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方尖碑,都是巨大的艺术品,也都与王国的存亡有关。

2、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世界上全部用石头建造的建筑物,首出于埃及。特点是雄伟浑厚、气势宏大而坚实。以金字塔为例,其建筑材料全部是重达数吨、甚至十几吨的石块,历经数千年后不变形、不倒塌,依然矗立在尼罗河西岸。

3、秩序感强烈:我们不会在古埃及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中发现令人意外的元素。每个部分的制作都会遵循一定的法则,这样的风格,延续了至少3000年。虽然古埃及建筑有些生硬,却给我们一种格外沉静、稳重的感觉,这就是严谨的秩序感所致。

4、几何学在艺术上的应用: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建筑和各种雕刻,都体现出几何学在其中的使用。古埃及几何学的发达,源自于每年的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冲毁农田,人们就必须重新分割土地,用直线和几何图形重新划分田地。几何学在古埃及建筑艺术上的作用,主要是使其富于立体感,棱角分明,亦使其秩序性的法则得到强化,显的死板硬朗,却加剧了庄重和严谨的感觉。

5、持续性和固定性:柏拉图说过“在埃及,一切事物从来没有任何的变动”。人们忠于坚定的,导致古埃及的艺术风格数千年都保持着难以置信的固定性,不变的风格,延续几千年之久。

三、与古埃及建筑艺术息息相关

1、埃及艺术是一个通向永恒,渴求永生的过程,这是因为而培养和衍生出的艺术观念----古埃及艺术所表达内容的核心,是宗教和信仰。古埃及人用石头建造了尼罗河岸的伟大工程,金字塔就像一座山,矗立在沙漠的地平线上。一座金字塔,就是一个国王的陵墓,埃及人认为,帝王就是天神的化身,当他死亡时,人们尽量保存他的肉体,不让其腐烂,如此,他的灵魂在未来才能继续存在。他们在尸体上涂抹许多防腐的香料和药物,再用亚麻布扎裹全身,这就是木乃伊。木乃伊被置于棺中,放在金字塔的深处。棺材周围写满咒语和法术,告慰帝王的灵魂如何顺利通过旅程,走向重生。这便是古埃及建筑蕴藏的深刻内涵----死永恒,生更加永恒。

2、是古代埃及建筑艺术的原动力,产生出巨大的凝聚力。使每个帝王在有生之年召集了大量的氏族成员和奴隶,用他们的血肉之驱在艰苦的条件下堆起一个个令后人惊叹不已的巨冢。虽然这都是法老运用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最终完成他们坟墓的建造,但是,实际上整个王朝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的多。人们深信这些大的金字塔,方尖碑和神庙能够使古埃及王朝世世代代永垂不朽。

3、宗教作为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王朝的历史。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底比斯和赫尔摩波利斯是埃及最重要的四个宗教城市。人们虔诚的膜拜着那些“天神”和原始的图腾,导致古埃及的艺术数千年都保持着的静止、固定的状态。总之,是古埃及建筑艺术乃至所有门类艺术的核心和原动力。

四、古埃及典型建筑形式分析

1、金字塔: 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它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著名。这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塔的东南面是雄伟震撼的狮身人面像。

2、方尖碑:古埃及的另一建筑杰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同时,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力的强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现存最古完整的方尖碑属于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91~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尔特一世(约公元前1971~前1928年)在位时所建,竖立在开罗东北郊原希利奥坡里太阳城神庙遗址前。这块方尖碑高20.7米,重121 吨,是辛努塞尔特一世为庆祝他的国王加冕而建的。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一世(约公元前1525~前1512 年)、 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约公元前1504~前1450年)和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1304~1237年)都建立过巨大的方尖碑,高度均在20米以上。开凿和竖立方尖碑是一项艰巨工程。据卡尔纳克神庙前一座方尖碑上的象形文字记载,从石矿开凿出这种独块石料,从阿斯旺运到底比斯,费时7个月,这充分说明古埃及人在力学上的高度智慧。

3、神庙:作为宗教建筑,神庙是古埃及人参拜神灵的主要场所,参拜神灵时所举行的宗教仪式,已成为古埃及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古埃及神庙建筑的影响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超过了金字塔建筑的影响,这种建筑风格和手法对后来的古希腊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埃及就出现了和雅典帕特农神庙极为相似的柱廊形式。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多利安式建筑的典型,其建筑特点是柱身中间略为突出,柱头简单,无柱础,以庄重朴素而著称,建于埃及萨卡拉的阶梯金字塔附属建筑中的仿纸草石柱,与纯粹的希腊多利安式柱几乎没有多大区别。

金字塔、神庙、方尖碑的建造,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建筑才能,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些建筑技术的传播和传承,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资料: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7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金字塔,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唯物史观: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闻名的发源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奴隶主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的实质。

2、美育渗透:介绍金字塔建造过程,向学生描绘其精确设计和雄伟壮美,引导学生领略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之美。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人类文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大多产生于亚非的大河、大江流域。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谁能说出他们产生于哪条大河流域呢?(屏幕显示:亚非欧古代各大文明发源地)

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亚洲两河流域──古巴比伦

亚洲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亚洲黄河流域──古中国

这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了人类文明,人类社会随之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亚非地区,尼罗河两岸最早,约是公元前3500年。

一、金字塔的国度

(屏幕显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请同学们猜一猜建筑物是哪个国家的文明标志?学生回答:古代埃及。(屏幕显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

(屏幕显示:《古代埃及》图)教师讲解

1.地理位置──非洲尼罗河畔(地利、天时加人和-社会发展-建立国家。)

尼罗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再加上古埃及人民的努力,社会发展,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奴隶制小国。

2.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500年)

这些小国与小国之间不停的争斗、兼并,逐渐在统一。何时统一的?首都设在哪里?

3.初步统一(公元前3000年孟斐斯)

(屏幕显示:金字塔)这就是古代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金字塔,金字塔是做什么的?学生回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请大家谈谈你所了解的金字塔。学生:各抒己见。

(他的外形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介绍金字塔:高146.5米,塔基各边长230米,用230万块巨石砌成。

尼罗河下游散布着八十多座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与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一起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教师出示资料:面对高大雄伟、建筑精湛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都会产生很多疑问,金字塔是谁建的?一说是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也有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二是说“大西洲人”所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的时候,在大洋洲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只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同学们,你们对金字塔的建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讨论回答,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教师归纳:金字塔是世界奇观之一,是奴隶主残酷奴役人民的见证,是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在古代尼罗河出现人类文明的同时,西亚的新月沃地也出现了人类文明。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屏幕显示:板书和《新月沃地》地图)在亚洲西部,有两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弧形地带像什么?(月牙,新月)“新月沃地”因此得名。

1.地理位置(亚洲,两河流域)

请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新月沃地有哪些居民居住过?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就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2.出现奴隶制小国(前3500年)

这些小国之间战争不断,互相兼并,到何时?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首都在哪里?

3.统一(前18世纪汉谟拉比一巴比伦)

他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制定了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他统治时期,生产发展很快,王国达到强盛时期。作为国家的国王,作为统治者,汉谟拉比在位时,为维护其统治,他做了什么?

4.汉谟拉比法典

(屏幕显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及汉谟拉比法典的有关内容)请同学们谈谈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奴隶违反奴隶主的规定,就……”从这些内容可以知道,法典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这部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虽然奴隶主用多种方法统治人民,古巴比伦还是未能维持多久。王国何时衰落的(汉谟拉比死后)?两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

5.腓尼基城邦

在地中海巴勒斯坦一带,希伯来人建立过统一的国家,后来又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看书上《腓尼基船》想一想,腓尼基国家有何特点(奴隶制城邦)?腓尼基人以什么著称(航海和经商)?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先后被别国所灭,希伯来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就是今天犹太人的祖先。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大河流域产生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除了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以外,还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吸引着我们,早在唐朝时,早已有人去那里探险。《西游记》中唐僧历经艰险到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取的什么“经”?(印度、佛经)。

它就是位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这里同时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诞生地。你想知道古代印度文明是怎样产生的吗?古代印度社会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古代印度,揭开这个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去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再次共同领略一下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和佛教诞生的历程吧!(屏幕显示:《古代印度地图》指图讲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南亚次大陆,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

(学生: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屏幕依次显示《古代印度图》中的喜马拉雅山、恒河、印度河),印度的名称就起源于印度河。有谁知道中国古代称它为什么吗?(学生:“身毒”或“天竺”。)完全正确,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屏幕显示《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图》)同学们请看图,这些城市布局整齐,房屋一般是用砖砌成的,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这些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反应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非常正确!另外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当时农业已是主要生产部门。当地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人。印度河流域当时已经有相当高度发达的文化,为后来印度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雅利安人入侵(屏幕显示《古代印度图》)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知道它的意思吗?(学生:意思是“出身高贵的人”。)对,他们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屏幕依次显示《古代印度图》中的雅利安人的入侵路线)到公元前3世纪,位于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屏幕显示《古代印度图》中的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的疆界,颜色闪烁并加深)。这在印度历史上是第一次统一。但是,阿育王死后,古代印度不久又陷入分裂。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印度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就是“种姓制度”。

3.印度的种姓制度

(屏幕显示板书《古代印度种姓制度表》请同学们看表思考下列问题:)

(1)每个等级的名称,包含的社会阶层、职权和义务是什么?

(2)哪些等级是统治阶级?哪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

(3)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学生表演活动

学生A:我是第一等级婆罗门,是祭司贵族,也就是专职掌管祭神活动的人。掌握神权,地位最高!怎么?不服气呀?告诉你们,我们是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来的。梵天还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由于上天已经注定高低贵贱之分,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特殊的地位,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哈!哈!哈!(屏幕显示:造物神梵天,分别用嘴、手、腿、脚创造出四个等级的动画)

学生B: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第二等级的代表刹帝利,我们可是军事贵族喔!我们的成员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把持着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他们婆罗门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哼,我们才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我们前两个高级等级占有大量生产资料,靠剥削为生,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

学生C:大家好!我是吠舍,我们这个阶层啊,有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喔,对了,还有商人。我们的生活,唉,真是一言难尽啊!我们必须要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真是苦不堪言啊!

学生D:朋友们,可怜可怜我吧!我就是首陀罗,我们都是些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受尽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着最低贱的职业,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我们和第三等级的人构成了被统治阶级。这个万恶的世界,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线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你们知道吗?久而久之,四个等级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他们在社会上受到最大的和歧视!我们首陀罗和这些贱民都被压在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尽了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老天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开眼,救救我们呢!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8

行走西安,品味西安,感受着西安的一草一木,思考着西安人的一举一动,古老之气,浑厚之气,让人充分感受到煌煌五千年的文明与厚重。

西安,一个古老的代名词,像一幅卷轴画,安静地诉说着它的美丽与哀愁。西安高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历经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安也因此拥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还让西安骄傲的是,西安又和雅典、开罗、罗马、伊斯坦布尔齐名,为世界著名的五大古都之一。

行走西安,你会发现,随处可见城市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有人说,它是一个文化味道很浓的都市,是一个“最中国”的城市。没错,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大量的文物古迹遗存,让人们一提到西安,就会顿感骄傲,仿佛这座城市就是我们曾经辉煌的象征。这里有全世界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宏大的护城墙和护城河,有被称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和星罗棋布的古迹。有人说:“西安文物甲天下。”的确,西安东有西岳华山、华清池、兵马俑,西有举世闻名的法门寺、太白山,南有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风景名胜区,北有咸阳古渡遗迹和武则天墓。市内的曲江风景区、大雁塔、小雁塔、半坡母系氏族村落博物馆、钟鼓楼、大明宫、秦王宫遗址等无不展示着文明古国灿烂的过去。

除了西安的历史让人赞叹,西安的美食也令人垂涎。借用“关中十怪”的话说一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还有看上好几遍可能还是写不出来的Biiang Biang(四声)面,不管隔了多久回想,总是让人馋涎欲滴。关于“BiangBiang面”的得名,有这样―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长西-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这段顺口溜不知流传多少年了,从小就听着老人这么说。因为这个字笔画繁多,所有字典都找不到,都是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写才能写出来。字虽然难写,但来往的游客都觉得这种面很好吃。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9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汉字在世界文字语言中独树一帜,是世界三大古老文字中唯一还在使用的文字。汉字的起源最早能够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刻画记事符号与彩陶文,它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汉字从最初的原始用来记事符号演变至表意符号文字过程,历史上大约公元前4000年,秦王朝对文字进行了统一与简化,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也产生出了许多现如今难以读识并且不具备实用价值的文字,所以将其划入“古文字”的范畴当中;第二阶段,由魏至隋唐,可以说是汉字的发展阶段,储备了大量至今通用且种类繁多的手写字体,即“今文字”相继问世而臻于完备的时代,第三阶段,自宋朝迄于现代,基于印刷术的诞生与发展,汉字开始广泛在大众传播,并且逐步适应工业化加工的要求,汉字也进入逐渐成熟的阶段。

汉文字中蕴含的设计元素

文字也在视觉传达的视觉符号中占有一席之地,视觉传达通过文字的媒介进行视觉沟通。汉字从人类早期刻画记事符号,再经过图形符号到文字的不断演变中渐趋成熟,发展到现在的图形化应用。从文明社会到现代的信息化社会,文字这种特殊的图形符号,一直承载着人类传达感情,表现思想,记录语言的使命,是人类文化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而现在汉字也早已不单一是语言的传播载体,它也可以由单纯的阅读符号转变为具有视觉传达作用的图形。中国的汉文字由最初的符号演变至今,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也是巨大的,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等,每一种字体都包含了它独有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以及形式构造,同时也证明了汉文字本身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汉文字的演变发展、历史底蕴、图形化构造,为设计师们创作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中国历来讲究书画同源。所以汉文字本身就具有图形之美的艺术境界。

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所表达的不同象征,汉文字的构造图形形态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设计师们根据每一种汉文字所设计出来的图形元素都隐藏着特定独有的文化含义,从而使人们根据不同的设计作品在欣赏它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到图形背后汉文字的历史背景等等。

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汉文字是汉字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不同的设计者对汉文字设计有着不同的思维与创意,设计者们在已有的汉文字基础上发散思维,通过收集丰富的素材,设计出各种表现形式手法的汉文字图形,不仅能够开阔人们的眼界,更能丰富人们的思路,便于产生更多的设计理念。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就是一个出色的汉文字图形设计作品,作品以传统书法中“世”字创意为形,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小家庭,同时也可以抽象寓意“你、我、他”世界大家庭。应用汉字图形化处理的手法将“2010”与“世”字巧妙的连笔结合,从而表达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现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讲究的是时间、速度与效益俱优,现代设计就是信息时代下的产物,所以设计发展文字的图形化是必然的趋势。在设计发展文字的同时,不仅要求准确传达文字本身的信息,还必须具有形式设计感与标新立异。在字体的设计编排上也追求灵活、个性、风格、情绪等,利用这些特点与造型原理设计出文字构成的图形,将原来的“读”的形式改变为具有设计美感的“看”的形式。

在世界古老文化中,汉文字作为目前仍在使用的文字,历经千年演变,其本身蕴藏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深厚文化底蕴、民族特征、文化血脉,现如今大众对于传统文化越发的重视,现代设计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汉文字中包含的设计元素也进行了重新审视,对汉文字中的设计潜能也进行了发掘、研究以及利用设计,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在世界共同关注的传统文化主题上,巧妙运用传统文字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中国特色的汉文字精粹为基础,再加上独特的现代设计元素,不仅给中国现代设计注入一股新的血液,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文字文化,使汉文字的意义在平面设计中得到了拓展和创新,同时也增进了世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使中国特色的文化与设计能够长久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篇10

黄康泰,号龙根传人,1955年生于辽宁沈阳,17岁习武从戎,在内蒙古架设电话线时偶得一状似猪似熊之玉,后来偶翻《人民画报》才知是猪龙,因此结下龙缘,立志探求中国文明的起源。他倾注半生精力踏遍长城内外的千山万水,合尽亿万家财抛金藏玉,在民间收集了距今3万年至5000年前的中国北方原始文化玉石器多达3万余件。这些玉石器大都具有泛红山文化传承的明显特征,黄康泰提出应以“龙根文明”命名之,由此构成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中国一系列史前文化的最初发端。只有龙根文明图腾玉器的器形演化才具有上万年承袭与沿革的连续性,贯穿人类文明的起源时代,其间没有任何文化断层。黄康泰通过对远古玉器完整有序的系统断代研究,并根据早于甲骨文数千年的玉器图腾文字等多种物证,找到了“龙根文明就是人类文明起源”的终结答案,证明了铜器与城市都不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必备条件,只有旧石器晚期出现的图腾玉器才是人类文明起源的主流标志与核心物证;由此把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起源提前到3万年前,同时证明中国并非仅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黄康泰曾多次自觉地、虚心地参加社会学术研讨会,并郑重地提出了必须以龙祖凤宗的图腾实物来界定中国及人类文明起源的论题,坚决反对按照西方考古四要素来划分人类文明起源的观点。他认为,虽然西方的考古时间比较早,经验比较丰富,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是比较狭隘的,历史知识是不成系列的,考古概念更是缺少根源。

黄康泰认为考古最重要的是“物证与时间”,他根据远古石玉器图腾形态的演变和制作工艺的发展等多种物证,将中国文明的发源地确定在中国长城以北的内蒙古与河北交界处的龙头山地区,将人类文明起源的时间提至3万年前,并认为新石器时代应改称人类文明起源早期,而龙根文化则是红山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等早期文化的总源头。最令人惊叹的发现是,馆藏远古石玉器的造型可与古籍《山海经》中的描述相对应,从而得出《山海经》是远古人类民族迁徙路线图的结论,先民携带龙根文明的文化元素从辽西――内蒙古高原走向世界各地,其迁徙目的地甚而远至非洲大陆。

文明是人类内在生命的本源和精神境界的皈依。祭坛、宗庙、积石冢是红山文化的主要宗教礼仪建筑,也是龙根文明一脉相承的文明基因表达方式,几乎全部图腾玉器的发现都与之关联,充分说明先民崇拜龙祖凤宗和图腾神灵,已经到了万事唯此为大的地步。黄康泰所收藏的远古玉器刻有各种文字符号约1000多个,证明存在玉文――陶文――甲骨文――竹简的中国汉字发展路线。玉文起源的特点,就是图腾符号的组合。每一个中国姓氏的汉字都代表一种氏族图腾,而其中的字根都会指向龙凤图腾的潜在影响。此外,龙根文明还注重图腾玉器所代表的生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