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范文

时间:2023-03-17 07:4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诵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典诵读

篇1

鉴于经典诗文诵读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人格优化等特点,我校也将诵读经典诗文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我也有幸成为该特色教育的负责人。这一年多的活动开展中我收获颇多,总结为一句话:最好的语文教育就是诵读经典诗文。

1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

经过经典诵读的活动,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夸奖学生时,旁边的学生就会脱口而出:孺子可教也!当我在批评某位孩子不认真学习时,一位学生就说:“少不学,老何为!”这只是众多孩子当中的一则小小的事例,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以看出,学生一旦熟读成诵就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可见经典诵读带给学生的受益是无穷的,它将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并影响着一生。学生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

2 诵读经典诗文,发展学生记忆力

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定数量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性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有所提高。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二年级魏嘉豪的家长说:“老师每天布置我儿子背诗,刚开始,我儿子背的很慢,不愿意背。我还是坚持让他背,一年多坚持下来,现在是背得又快又好。看来,让小孩子背诗是真是一件好事情。”

3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弟子规》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能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明显提高。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了,形成了良性循环。记得三年级的学生乐明就有个小故事:有天晚上乐明在家里碰到个难题,于是就跑去问在家里打麻将的爸爸:“爸爸,这道题你教教我怎么做?”他的爸爸不耐烦地说:“明天问老师去!”乐明摇摇头说:“哎,养不教,父之过。”乐明的爸爸听了儿子说的这句话以后再也没有在家里打麻将的习惯了。

4 诵读经典诗文,创建书香、人文校园

诵读经典,就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就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走进校园,处处洋溢着“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教室内,走廊里,围墙上,横幅中都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内容,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全面营造了国学氛围、创造了高雅环境,让师生在学习环境中减压、减负,和谐放松。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创建了一个经典的、书香的、人文的校园。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5 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

经典诵读课教在课堂,功在课下,它不是功利性的短期目的,而是修养学生身心、开启学生智慧的长期学习行为。国学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诵读它,可以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日日浸漫其中,滋养不懈,绵绵不绝,孩子的兴趣、定性、智慧就能逐渐滋生,才能真正达到定静、修养身性的终身教育之功。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篇2

星期五晚,我和妈妈一起看了经典诵读。

观看了这个节目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经典诵读观后感600字(二)

星期五晚上我和妈妈观看了少儿节目的《经典诵读》,那些小哥哥小姐姐们可厉害啦!

看了这个节目我学会了很多带“风、雨、江”的诗句,最后由二号选手孙荣忆夺得了胜利,可见她对古诗词非常了解,当评委问她方法时,他却不紧不慢地说:“汹涌澎湃”一类,柔和的”一类。

一开始是任家豪的用“更衣”一词代替“去卫生间”,让大家觉得很搞笑,但他在餐桌上随意接电话,却让他分下降了。紧接着盘里有五个大虾,但是有六个人,这个电视节目一定是考懂得谦让。但是这个电视节目没有难倒他们,他们个个都表现得非常优秀,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通过这个节目,我还懂得了一些吃饭时的礼貌:1.要给父母夹菜。2.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3.嘴里有东西最好不要说话。4.筷子勺子什么的不能发出声音。5.要闭着嘴吃饭。6.和客人吃饭即使吃完了也不要先离席。7.夹菜的时候要注意袖子8.不能竖着插勺子9.不允许吸烟。10.开始用餐,要讲究文明礼貌,要注意自己的“吃相”。

观看了这个节目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好好学习,不惹妈妈生气。从中也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缺点。

经典诵读观后感600字(三)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许多无穷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能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守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爱国的激情,因此,在众多诗人中,我由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暗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戌楼刀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年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的弓也都生锈的断了弦,这怎叫人不气愤,怎能叫人不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里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样恢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

篇3

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有识之士提出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诵读经典来催发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文化进步。由此可见,紧抓经典诵读活动,对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何谓“经典”?什么样的文化才被称为“经典”文化?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篇中这样写道:“经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而“典”,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典范。因此按刘勰的解释,“经典”讲的就是天地、宇宙等恒久不变的规律,是我们先辈对于万事万物所总结出的真理,是历代祖先智慧的结晶。

中国有句俗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强调诵读重要性。宋灏江先生在《古为今用,贵在取舍》中就曾这样评价诵读法:“这种方法是人们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的具体表现,诵读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增强语感,陶冶情性。”宋灏江先生准确地归纳诵读的作用即通过诵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加上诵读的主体是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就形成了“以诵读辅经典,以经典助诵读”的培养模式。将经典与诵读完美结合,即“经典诵读”:经典是内容,诵读是形式,没有内容就没有形式,没有形式也就没有内容,只有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一、经典诵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经典与诵读的结合所带来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的词汇量大增,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大大加强,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阅读兴趣。诵读一部经典,可以认识数千个汉字,并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总之,经典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且为“我”所用,终身受益。

经典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教师应该介绍一些“经典”来作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材料。因为“经典”文章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容使得它的鉴赏价值经久不衰。而且,经典作品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些低俗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经典诵读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这方面也是很有价值的。

经典诵读能够培养或提高学生们的语感。学习每一种语言只要能够抓住语感,那么学习起来可谓得心应手,汉语也是一样。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经常会这样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这个答案,但我感觉就是它。”这种自信源于他们的语感。语感其实就是对语言与语境的关系的感受,是对言语行为意义的感知。从语感训练的规律来看,经典诵读无疑是符合其语感培养规律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经典内容的深刻,学生的感悟不断加深乃至终身受用。如诗人冯至就说过:“我在童年时背诵过一部《论语》,半部《诗经》。当时的确很痛苦,可是成年后渐渐了解其中的含义,也像吃橄榄一样,苦后有余甘,如今我并不后悔在儿时读了那一部半书。”

第二,由于“经典”内容的美妙性,学生对其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在诵读经典上。在诵读过程中,经典的优美语言便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经典中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从而能够进入“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美妙境界,形成学生的语感。

所以,诵读经典是培养语感、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学生更好地品味经典的有效方法。

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生品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兴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书籍阅读量的减少,造成了文学语言的缺失和语感的陌生化。同时,网络带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快捷式、浏览式,只需迅速抓住主要信息,无须逐字去看,更不要求准确,导致高中生在阅读时无法沉静、难以专注。

我们常常追问:为什么我们培B不了大师?大师是由深厚的人文素养积淀而成的,因此,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应当成为人的培养目标,这是基础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经典诵读正承担了这样的责任。

我们所阅读的中华经典代表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健康的最佳食粮。诵读经典,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华传统的美德。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我们学到了“仁爱”,从《鱼我所欲也》中我们学到了“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怀和凌云壮志……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而这些是在放弃诵读、整日跋涉于书山题海的传统课堂上根本无法落实的。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诵读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懂得真、善、美,假、恶、丑。

三、经典诵读实施的策略途径

经典诵读在于读,我们利用晨读、午读的时间,各班根据安排情况,开展了自由读、表演读、个别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每年学校的校园艺术节、书香文化读书节,我们均安排了篇幅较长的配乐经典诗文诵读表演,为平日在各项经典诵读活动中的优秀者和活跃分子提供展示的舞台,为全校师生奉献一场经典诗文诵读的视听盛宴,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独特的诵读体验,以调动兴趣,增强诵读效果,提高诵读实效。

篇4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文化经典优秀资源,深化和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按照市委的有关要求,新城镇在全镇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我村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在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

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面,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结合我村实际与中小学现状,制定了《泥沟村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中小学相互沟通联络,本着全员参与、全员辅导、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号召全村小学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普及的前提下抓提高,着眼“熏陶”,注重“感悟”,激发“兴趣”,承认个体差异,鼓励发展特长,不求整齐划一。在内容选择和技巧指导上,遵循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

小学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分年级列出了重点诵读篇目,确定了专门的指导教师,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制度,长期开展。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中小学校都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学校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精心布置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及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作品,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载体丰富,高潮迭起 。

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两个结合。即常规与大赛相结合,诵读与表演相结合。

(一)在抓常规方面,把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到学校教学的适当环节,在全员和普及上下功夫。一是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诵读经典诗文,循序渐进,熟读成诵;二是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由专业教师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领会诗文含义,加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情境的把握,从而提高诵读的艺术含量。

(二)在抓大赛方面,我村要求各学校采取班级、年级、学校等层面层层组织,层层选拔的方式进行,各学校结合中秋、国庆、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中小学生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全镇比赛。通过这种逐层晋级的比赛方式,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为特长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技能的广阔舞台。

(三)在抓诵读参赛作品方面,我们着重突出了两个艺术性,首先要求诵读技巧的艺术性,然后再追求诵读形式的艺术性。特别是在诵读形式上,采取了个人朗读、集体诵读、节目表演、情景游戏等多种诵读类型,融入了背景音乐、舞蹈表演、唱腔渲染等多种表现形式。这样既增强了诵读作品的感染力,也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诵读热情,赋予了经典诵读活动更广泛的内涵和影响力。

四、成效显著,意义深远。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们打造了一批诵读精品,发现了众多具有天赋和灵性的诵读人才,对中小学生的诵读水平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了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的诵读内容充实了我镇各中小学学生的文学知识。这次经典诵读的篇目十分广泛,从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屈原的《离骚》、李白的《将进酒》、欧阳修的《酒翁亭记》,岳飞的《满江红》、周敦颐《爱莲说》、白居易的《忆江南》、《三字经》、《千字文》等古诗文,到《纸船》、《毛主席诗词》、《生命的价值》《秋天的雨》、《一株紫丁香》、《最后一分钟》,《祖国颂》、《我的祖国》、《中华少年》等近现代名篇。可谓跨越古今,涵盖精髓,真正起到了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作用。

(二)浓厚的传统文化陶冶了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篇目是我国传统儒学的经典作品,里面有做人的道理、有处事的原则、有善恶的标准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朗朗的诵读声传入心灵,必将对广大中小学生产生震撼和影响,对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五、正视不足,改进提高。

本年度经典诵读活动从组织层面和活动效果来说,总体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诵读水平参差不齐。

篇5

为了使学生的行为回到正轨上来,我们采取了诵读经典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自纠行动中。

学校德育处经过研讨,不仅从、教育部、团中央三部委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中选择,还拔出专门经费购买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以及《古诗80首》等必备读物。教师精心选择其中对青少年的身心修养和行为素养形成有正面引导作用的章节,带领学生诵读、讲解。在要求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展开对其中内容的理解,并结合学生自己的日常学习及生活进行对照剖析,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学校专门聘请在国学方面有很高造诣的学者给教师们做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并对如何带领学生阅读进行指导。学校规定学生每天早上进入班级的第一件事就是诵读经典,另外,每周有两个中午的部分时间用来进行诵读。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展“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活动,各部门联手推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制定各读本经典诵读考级标准,聘请诵读优秀的学生做诵读小教师,开展对学生们的考级活动,鼓励大家走进经典。学生在朗朗的诵读中积累精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感悟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目前,学校还在制定《经典诵读评价手册》,通过“我会读”“我理解”“我展示”“我运用”四环节,使学生在记忆力的黄金阶段,内化经典内容,践行经典精髓,积淀丰厚的人生底蕴。

学校为所有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每周都有班级利用升旗仪式之后的集会时间面对全体师生进行诵读展示,台下的学生和台上展示的学生互相呼应,在展示、赛读的过程中,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为帮助班级和学生个体养成亲近经典的良好习惯,年级组纷纷开展诵读交流、竞赛活动。每个年级定期集中到一起,由教师或是学生主持,踊跃展示诵读成果。学生们的朗诵、理解、记忆能力及集体荣誉感得到切实增强。

学校德育处与少先队将班级诵读情况进行“经典诵读优秀班”专项评比,纳入班级评优细则。干部、教师与小督察随时将情况与问题通过“文明储值卡”“值周情况反馈”等多种方式与师生进行交流。

在学校文化节暨素质教育展演活动中,“诵读经典”成为展示的一大亮点:学生邀请参加活动的领导现场点篇目并现场“点将”,一至六年级各班级学生都做好了接受现场考查的准备。活动中,多位领导兴致勃勃地分别点出《古诗八十首》《三字经》《弟子规》等书中篇目,学生们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整齐划一的吟诵充分展示出学校学子良好的素养与风貌。

通过读经典、正言行,不少学生渐渐改掉了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参与课堂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甚至用自身的正能量帮助父母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真正践行了“小手拉大手 文明向前走”。

篇6

对小学生进行中华国学经典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古韵悠长,口才文采从诵读开始,素质气质自经典升华。实施经典诵读工程,让学生反复品味唐诗宋词经典文化的韵味,悉心聆听古代先哲的教诲,让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重新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天天咏唱千古名句,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将诵读千古名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通过这一教育活动形式,同是让学生养成“重读书、重积累”的学习习惯。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并提出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如何把传统文化渗透于学校教育工作,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具有传统中华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感的健康一代,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我校于2010年开始尝试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提出“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教育理念。以诵读国学经典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民族精神和情感的全面渗透为主要目的,号召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我校坚持以德治校的方向,把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教育整合,培养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养,创造经典人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把国学经典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立了学校国学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组员由教科处、德育处、教师代表组成。为国学经典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统一安排,统一布置。同时学校加大宣传力度,从正面引导全社会和广大的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形成全校师生共学经典、共诵经典的氛围,具体工作由教科处和德育处施行常规管理,制定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分别由各班语文科任教师负责指导诵读。

2 编写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经典文化实施与育人的实际功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在不加重小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乐学,学校从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取舍,确定相对易懂、寓意深刻、朗朗上口的内容为教学重点,做到“三不”即鸿篇巨制不读、晦涩难懂不读、含义偏颇不读,和“三有”即有声、有色、有形。在容量、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一年级《百家姓》,二年级《千字文》,三年级《三字经》,四年级《弟子规》,五年级《论语》节选,六年级《古诗词》。各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诵读内容。为学管理,学校安排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取得了较好效果。

学校把国学经典教育与语文课教学相结合,每周安排两节课作为国学经典教育课,由各班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文句的精神实质进行适当的点拔,让学生诵读原文,使国学思想播撒在孩子的心田。课堂教学让学生触摸到了国学的精彩,提高了学生识字能力、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熟读、诵读、简单讲解,学生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为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中午(1:00-1:20)时段播放国学经典名曲。

3 坚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本着“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的诵读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校园内布置文化墙,在楼梯间、教室黑板报张贴经典诵读图片、名人警句等,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观看,力求多方位营造国学经典学习氛围,让学校无处不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师生耳闻眼见,处处感知传统文化精神。

4 学习经典,汲取精华,将传统经典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学校将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和各学科有效地进行整合。语文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渗透国学经典教学内容;美术课教学对学生进行作品赏析;音乐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古典音乐赏析;体育课教学把传统活动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把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的熏陶融合。孩子们吟唱、诵读《三字经》,使他们从小熟悉自己民族的语言,从而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提升爱国情感。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牢记祖先口口相传的基本的伦理道德,牢记尊敬长者、孝顺父母、懂得感恩是中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学生在诵读经典、熟记名句、提高中文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懂得了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学校通过班队会讲古代经典故事、让学生们与圣贤对话,明确做人的道理;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中融入经典故事、古代名言;在“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争当文明好少年”、“感恩教育报告会”等活动中渗透特色文化,将传统的文化和精神播撒在学生心灵深处,渗透于学生日常行为之中。

5 以活动为契机,多种方式寓“学”于乐

为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中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方式。比如“经典诵读书法、绘画展”“ 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把优秀作品制成展板在全校展览,对优秀作者奖励经典诵读古诗词书籍。再比如文艺汇演,各班排练经典古诗词朗诵、古典音乐集体舞、古诗词大合唱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便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6 建立考评机制

篇7

勇于承担教育责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发展。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塑造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的人格,从而使他们成为博学、会思、爱人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对道德建构的忽视,社会中也出现了异化的读书观、物化的婚恋观、啃老、投机等现象,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盛行。这些问题不断地叩问教育的责任。身为校长,除了思考如何引导教学外,应该更多地从宏观层面上坚持教育所应坚持的方向、坚守的原则。教育必须承担矫正社会风气,净化社会风气的责任,以更开阔的视野,把培养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灵魂纯净的人作为教育的基本导向和追求。

用经典滋养孩子心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奇葩芬芳。国学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精神的家园,也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在三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强不息、爱国至上、仁者爱人、孝亲敬人、修身克己、知耻守节、清廉自奉、天人合一”等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奋斗,使中华文化刚健相继。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厚的土壤和思想源泉。这些精神的传承,都可以通过经典的诵读达到。

打造读经诵典特色学校

编辑《诗经诵典》丛书 为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决定把“国学”引向课堂,每周每班安排一节“国学课”,并编写了一本适合今天学生诵读、能和时代接轨、充满正能量的“国学经典”教材。共设置了20课,每节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经典名句1-6句,大都选自“四书五经”;第二部分为经典的名诗名文,其中经典名句和精典名诗、文中的难字都加以注释,全部内容都有翻译。本学期,学校对教材进行重新修订,编写成了“国学诵读”系列丛书。其内容更加丰富,既吸取传统童蒙教材的内容,又选取其他儒家经典的内容;除了注释、翻译外,还增加了有关知识链接;丛书分年级编写,每年级分为两个学段,每个学段编选15课的内容,形成了学校独特而丰富的“诗经诵典”国学教材体系。

规范诵读操作步骤 孔子有“敬圣人之言”之说,古人读书前都要焚香、沐浴、更衣、净手。以色列人对书的态度也非常虔诚,他们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圣经上让孩子舔,从味觉上让孩子懂得读书是甜蜜的。对书的崇拜是对文明的崇拜,对书的敬畏就是对文明的敬畏。鉴于此,本校设计了《读经诵典》的教学要求及流程:

首先,读经诵典是庄严的日子,这一天要求W生手脸要洗干净,同时穿戴要整齐。

其次,诵读的姿势要端正,精神要肃穆,最好有专门的教室,若没有要清理干净书桌上的全部东西,学生自备读经诵典的夹子。良好的诵读准备、肃穆的诵读气氛使学生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从而达到更好的诵读效果。

最后,具体步骤:第一步,矫正姿势,必须站立,眼睛平视,双手托起经典诵读夹。第二步,一个学生领读《读经诵典前奏曲》,全体再轻声诵读,配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声音不要太大,语调要舒缓。第三步,关闭音乐,复习背诵或齐读上一次内容1遍,由教师或学生领读新的经典内容2-3遍;如果是两部分及以上,要一部分一部分地读。第四步,学生坐下看译文2遍,标记生字。第五步,学生站着齐读3遍。第六步,学生坐下再看译文2遍。第七步,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男女生共诵;也可以采用两人对读等形式。第八步,音乐响起,默想刚刚诵读的内容――注意从文字到画面,从道理到现实。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关键是让学生有兴趣,有感觉。最后试着背诵直至下课。

多种实措施化行为 凡是可利用的空间,都设计国学故事。在教室前的墙壁上张挂古诗词;在课间操、升旗仪式上开展班级古诗文朗读展示;班级举行国学朗读比赛,每学期进行国学学习征文比赛;和家长联系,提倡亲子共读,评出亲子共度模范家庭,把国学诵读传播到社会等等。多措并举在学校内外构建了一个国学诵读的良好环境,创造了一个浓郁的国学氛围,学生浸润在这气氛之中,不知不觉提升了国学水平,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篇8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刻骨铭心地记在我的脑海里,从此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决心把我培养成一个绝顶天才,既背唐诗宋词,又读名言警句的,可我就是不喜欢读,就不肯。当我发现在爸爸身后的书柜里,有几本书,书上写着《论语》、《弟子规》、《大学》……我一听到《论语》这两个字我就感觉耳目一新,我不停地想着:“‘论’的到底是什么‘语’呢?”我赶紧丢下手中的《唐诗三百首》,急忙把《论语》给揪了出来,连忙翻开一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时而不学则殆。”虽然我不懂这表示什么意思,但是我一听就感觉非常浓厚,犹如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在教导我。当我翻开《弟子规》时,看见了“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我读完这句话,就望了望爸爸,爸爸正用慈祥的目光轻轻地看着我,我开始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第一颗被感动的眼泪,我一下子仿佛懂得了许多……

原来的我就是不明白,现在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古人说的话,而且还是那么难懂的话。但今天。我终于知道了那些话就是经典,诵读了经典就与智慧搭肩,诵读经典就与快乐同行。

为什么我会爱上经典?又能够如此的快乐?那是因为:

经典,它短小,但蕴含着哲理却是巨大的,看了会使人茅塞顿开,并会运用书上的知识去通过人生的道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素质,自己的心灵,就犹如见到了清晨的第一束阳光,多么璀璨,多么强大,发挥最强的光亮,去帮助别人,完善自我。

 “孔融让梨”让我学会了与人相处时的谦让带给我的快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我掌握了学习的好方法;”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加深了我对孝敬的理解……不知不觉中,我在经典诵读中收获多多,我快乐的成长着。

特别是在我们老师的引领鼓励下,我们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经典诵读活动,使我们班每个同学都爱上了经典诵读。现在,我们班形成了“你追我赶背经典,大家一起读国学”的热潮。所有的人都被经典诵读的热潮冲击的不亦悦乎。

举不胜举的名言警句时刻提醒激励着我,同学们的读书热潮冲击着我,我相信,经典诵读会成为我学习生活中最亮丽的一笔,快乐伴我每一天!因经典是我们的营养品;经典是我们的快乐;经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篇9

诵读经典现在已经倍受教育界的瞩目,我校也一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着,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学科整合,相辅相成。

1.与音乐科的整合

将经典的内容与音乐融合。在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词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的不仅是节奏、旋律,更有经典诗文内在的人文素养。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选择适当的音乐播放,也可以为课堂注入无限的艺术魅力,音乐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暇想,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孩子们是喜爱流行的歌曲的,我们就借助这股流行风,把古诗词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诗词配上自己喜欢的旋律,定期用音乐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诗文积累,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还可以沿用古人的方式吟唱诗歌,这样有诗又有歌,何乐不为呢?语文课上借助音乐的外衣学习经典,学习经典的任务得以高效的完成:音乐课上引进经典的内容展开教学,丰富了教学的形式。而优雅的音乐是美的熏陶和感染,它可以提高孩子们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诵读的技巧。

2.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在我国古诗文的作品中,很多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充满了诗情画意。而美术科正好弥补了画意的空白。美术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寓教于乐、生动形象的优势。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八层以上的孩子们都爱画画,年级越低兴致越浓。美术学科正好可以成为我们吟诵的又一基地。比如:孩子们在吟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时,就可以自己配图想像。不过分追求画面的质量,意到即可。既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尤其是画作欣赏课,孩子们经常在欣赏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找来古诗相配,孩子们的审美、想像、创造力提高的同时,经典渐渐走进孩子的心中。

3.与体育学科的整合:

体育课总给我们一种力度强劲的感觉。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上吟诵一首《满江红》气势磅礴,再来上一首《长征》应和,场面何其壮观。操场上空间广阔,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黑土大地,心胸开阔,抬头挺胸,心劲、感觉自然不同与往常。有些诗歌不需要创设过多的环境,就需要我们在这种空间中寻找感觉。而我校的体育老师都是男老师,在男老师的教导下,在体育课的渲染下,孩子们吟诵起来更加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这是一种别样风采。

4.与思品、科学的整合:

思品在高年级讲述了一些历史故事。我们的品德老师就利用这一点,帮助孩子们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让孩子们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比如:在介绍王安石变法时,我们就可以引用到《泊船瓜洲》一诗,介绍诗的来历,体会当时的心情。

科学虽然强调的是真理,但我们的古诗文也有这样的诗句,而且不下少数。比如:我们的科学老师在上完一节实验课后,就告诉孩子们“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孩子们带着这种科学精神,勇于探究,追根溯源。

5.与班队会的整合:

班队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阵地。我们将诵读经典诗文与育人以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寓思想教育、习惯教育于古诗之中,学习古老的经典文化与内涵,促动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坚忍不拔。

二、反复吟诵,持之以恒

古诗文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歌曲反复听就会潜意识地记住基调,而古诗文亦如此。只要反复吟诵,无须刻意强求,慢慢地就会溶入我们的记忆,像音符一样在我们的大脑里自主地跳跃。正是所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经常在孩子们的身边创造吟诵的环境,让他们经常看到、听到、说到、做到,若能坚持,学生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

三、多媒体参与,增光彩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少年儿童对古诗的兴趣,是我们搞好古诗教育的关键,也是进行古诗教学的起点。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为解决兴趣这一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学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多媒体教学寓于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培养能力,获得知识。我们将古诗的学习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创意的是,我们的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后,让孩子们来自己播放,自主学习,乐在其中。

四、学生自主管理,发挥小组作用

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有能力的孩子去组织,去学习,去背诵。诗文内容让他们尝试着去选择,理解性质的东西让他们尝试着去搜集、汇报、总结中,方案尝试着让他们去设计,节目让他们尝试着去制作策划。把诗文诵读当成他们自己的事去做,相信他们自己的东西一定会去珍惜。

小组的建设给我们的诗文活动也带来的新的灵感。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给每个人机会,不怕跟不上的孩子严重掉队。

五、优质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是我们从网络上学习过来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大的信心去积累,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诗文诵读方面的评价要求一律满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无法跟上大部队,难以完成我们的诵读任务。不怕我们的孩子不会读、背,我们可以找准合适的时机,让他们多读,读够二三十遍了他们也就会了,哪怕仅是能读下来而不会背也没关系,按进步奖励,仍打满分。给孩子自信、给孩子机会、给孩子学习的动力。

篇10

经典诵读比赛观后感

昨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诵读比赛,场面可热闹了!

随着老师的号召下,我们来到了四楼会议室,只见里面人山人海,我们按老师的安排坐在五。二班指定的区域,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五。四班,五。四班的同学个个生龙活虎、神采奕奕,他们背诵的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叫、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他们背诵的非常有感情,不停地微笑,仿佛是正在唱歌的仙女,不一会儿,他们便背诵完了。随着一阵掌声之后,五一班上场了,随着一阵阵美妙的旋律,他们开始背诵三字经了,在背诵的时候,他们边跳、边流利地背着,还有许多优美的动作、动人的情节。大约过了十分钟以后,他们便胜利归来。在掌声的“拥抱”下,五三班上场了, 他们开始背诵了,背得抑扬顿挫,表情非常丰富,时间在飞逝,不一会儿,他们背诵完了。下一个出场的是我们五二班,我们背诵得那是相当的好!我们满面微笑,紧张就抛在脑后去了,我们背诵完了以后,掌声簇拥着我们。。。。。。各个班级都背诵完了, 校领导宣布我们班得了三等奖,我们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次比赛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赛应该重在参与,而不是为了拿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