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礼仪十篇

时间:2023-04-02 12:10:58

成人礼仪

成人礼仪篇1

关键词:仪礼;冠礼;礼仪形式;文化内涵;文化习俗

礼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部分。《仪礼》之初名为《礼》,汉朝人称为《士礼》,相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仪礼》是中国古代与《周礼》、《礼记》并称“三礼”的重要礼制文化典籍,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记载着周代士大夫的各种礼仪。

1 冠礼概要

众所周知,男子二十也称弱冠。这种称谓源于周朝的“冠礼”。《礼记·曲礼上》载:“二十曰弱,冠。”唐代的大学问家孔颖达对此解释为:“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表明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冠礼”很可能源于古代早期原始社会的为“成丁礼”、“入社礼”,而周代之后直至明清成为男子成年礼的定制。古时候,不论男女皆须蓄留长发,男行“冠礼”就是要把长了二十年的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并佩戴冠冕以示成人。《仪礼·士冠礼》是记载贵族男子成人礼的权威文献,该篇详细记述了行冠礼的过程、陈设、仪式及行礼时所的辞。篇末的《记》,简要说明了三代(夏、商、周)冠礼的沿革、异同,论述了行冠礼的伦理道德意义以及所适用的范围。《士冠礼》不仅适用于“士”,而且也适用于包括天子、诸侯在内的一切贵族。一方面,行冠礼标志着一个贵族成员明确其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而步入社会的开始;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了父子相继的宗法伦理精神。因冠礼意义重大,故《士冠礼》在《仪礼》中被列首篇。

2 周代“冠礼”的礼仪形式

据《仪礼·士冠礼》记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主人”(一般是该男子的父亲,如父亡则代之以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冠礼的程序首先是“筮吉日”,即要在宗庙门口占卜吉日;其次是确定和邀请宾客,包括“戒宾”、“筮宾”和“宿宾”三个步骤,“戒宾”就是由主人通知参加冠礼的所有见证宾客,“筮宾”则指从中占卜出一名行冠礼时主持加冠的正宾,“宿宾”是迎请正宾提前来到宗庙。这前两个程序属于冠礼的前期准备阶段。第三个程序是“设洗”和“陈服”,“设洗”是指当日凌晨在宗庙的堂前设置供大家洗礼的设施,“陈服”就是准备行加冠礼时所需的各种特制服装和冠冕,有爵弁服、皮弁服、玄端三种,首先,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之后的程序是“迎宾入庙”,即恭请正宾和其他宾客进入庙门来到堂前。第五个程序“加冠礼”是整个过程的核心仪式,由正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不同的帽子。“加冠礼”之后的程序是“礼宾”。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礼宾”之后是“拜母”,即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再后则是“取字”,即由正宾为冠者取一个寓意良好的“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第九个程序是“送宾”与“拜亲”,“拜亲”指拜见兄弟和姑姊,最后的程序是“拜君卿”,即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3 冠礼礼仪的文化内涵

1.成人权利与职责的见证。如前文所述,加冠礼当日的三次加冠表明了对加冠者变为成人的一种见证。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爵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2.长者对加冠者的祝福。正宾在为冠者加冠时必须同时献上祝福语,第一次加缁布冠时说:“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第二次加皮弁冠的时候说:“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第三次加爵冠的时候说:“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其实,这三次祝福语内容相近,大致包含“去除童稚之心”、“ 端正容貌威仪”、“慎修成人美德”和“祝愿高寿吉祥”等。另外,正宾给加冠者取的“字”也蕴含了长辈对加冠者的殷殷厚望。

3.对养育之恩的报答。冠礼之后在品尝祭品时,醴礼的致辞说:“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这是在表达对祖先和父亲的感恩之情;醮礼的致辞说:“旨酒既清,嘉荐亶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这是在表达对兄弟和朋友的感激之情。此后的“拜母”则是对母亲养育之恩正面报答的礼仪环节。

4.效力于国家及乡里的愿望。冠礼最后的礼仪环节是“服玄冠、玄端、爵弁。奠挚见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可见,周代“士”这个阶层的贵族在成年后,一个重要的礼仪形式就是拜见自己的国君和乡里的大夫和先生,该仪式表达了加冠者渴望效力于国家及乡里的建功立业愿望。

4 冠礼蕴含的文化习俗

1.礼让三先。我们都熟知三顾茅庐的故事,三请诸葛往往被解读为刘备的诚心和诸葛的矜持。但事实是,按照周代礼仪主人邀请和宾客辞让必须要三次才符合礼法,这在《仪礼·士冠礼》中多有表现。如冠礼当日主人揖请正宾进入庙门要相对三次相互作揖(“三揖至于阶”),到达堂前阶下也要相互谦让三次后,主人和宾客才上堂。而冠礼本身更是要加冠三次并随即三行醮礼,三次加冠之后加冠者要品尝祭品并用角质的小匙祭醴三番。

2.东主西宾。按照周代礼仪,建筑空间方位带有鲜明的礼制色彩,主要表现为主人在东宾客在西的方位规定。如占筮加冠吉日的当天主人在庙门的东边就位(“即位于门东”),面朝西方;另外,加冠礼前夕主人也要“立于门东”而面朝西方;加冠礼的当天主人在堂前“立于阼阶下”,位置正对堂的东墙而面朝西方(“直东序西面”),而宾则对堂的西墙而面朝东方;上下台阶也是主人用堂南偏东的主阶,宾客用堂南偏西的宾阶。

3.以北为上。在服从东主西宾的原则下,周礼还有以北为上的规定。如占筮加冠吉日的当天前来协助进行仪式的人们(“有司”)是面东而立的,而这些人站在偏北的地位更尊贵一些;再如加冠礼的当天“陈服于房中西墉下”一字排开,这些衣服衣领朝东,也是更尊贵的服装在北面;还有,“拜母”仪式是从西阶下来后到东壁拜见母亲,此时是母亲面南而加冠者面北(“北面见于母”)。

5 结语

《礼记·冠义》曾说:“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可见,冠礼是古代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礼仪。通过冠礼这种隆重的成人仪式,贵族成年男子明确了自己在国家、社会和家庭中必须承担责任、义务,这对于其人生的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将激励自己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未来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成人礼仪篇2

关键词: 成人高校;礼仪教育;必要性;途径

收稿日期:2006―03―01

作者简介: 赵昆(1973―),男,汉族,山东即墨人,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政治与公共关系学院讲师,伦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伦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频繁和深入,加强社会礼仪教育,已迫在眉睫。从空间上看,礼仪教育应包括学校礼仪教育、社区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从对象上看,应包括全日制学校的礼仪教育,更应包括正在走向繁荣的成人高校的礼仪教育。

一、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开展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成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公众沟通,从面对面地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不见面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地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地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人际沟通的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条件下,要进行有礼有节的交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和”的竟成界,就必须加强礼仪教育,学会和运用礼仪。试想,在一个开放的,处处都讲协作、讲合力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不懂得礼仪知识的专才将会遭遇怎样的尴尬,陷入怎样的困境。

(二)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是学员自身发展、提升能力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是一种提升教育。随着社会发展,成人教育已从解决学历层次问题,发展为解决学员在职业生涯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其它新问题,进而升华人的思想和灵魂。可以说成人教育的学习是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模式的又一新阶段。其教育价值不仅在于提升人的外型和有形的东西,更主要的是提升人的内在品质,升华人的境界。礼仪教育正是学员提升内在品质,升华人生境界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员,是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特别是对即将或已经走上社会的成人学员来讲,更是如此。

但目前礼仪教育却普遍空缺,存在误区。有人认为,成人教育重要的是传授文、理科专业知识,让学员掌握一两项在社会上得以谋生的本领。再说礼仪之类的知识,大多数人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可以无师自通。还有人认为,礼仪教育仅仅是酒店管理、旅游和公共关系等少数专业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完全没必要开设。其实礼仪学习可以从实践中来,但并不都可以无师自通。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真正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现代文明人。

(三)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是学员事业成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弗兰西斯培根认为,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信,是走向成功殿堂的敲门砖。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常见有这样的报道:某经理在商务谈判中因不懂礼仪而失去大笔订单;某应聘者因不懂礼仪在面试中败下阵来还不知缘由。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细节决定命运,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

成功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通过礼仪教育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从而具有譬如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以及恭谦礼让、尊师敬长、遵时守信等品质,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彼此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公民文明行为的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公民文明行为的基础。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也影响到其所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礼仪修养,培养学员应对酬答的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如果人人讲礼仪,文明之花将遍地开放,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有些矛盾冲突需靠法律和行政手段来解决,但不少碰撞则更需要依托一种行为规范来指导和化解。礼仪教育就是这样一罐净化社会环境的清新剂。它倡导以修身养性律己,以宽容厚德待人,从而构建良性互动的和谐社会。

二、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

人的礼仪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简单地靠一两次学习就能形成。它需要适当的环境氛围和多年的学习与培育。作为终生教育的机构,各类成人高校有义务承担起这个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优异专业技能知识,又懂礼仪、讲道德的有用之才。

(一)转换教育理念,课程专设、多头并进

目前,我国中小学及大学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不设礼仪课程。礼仪教育普遍空缺,对学生而言,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学生的礼仪知识除了来自深浅不一的家庭教育外只能从学校其它学科中零星地获得一些,这种状况与社会的需要及发展极不相称。

因此在成人高校的高专高职阶段安排20―30学时,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礼仪教育入课堂,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学员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

礼仪教育应多头并进,不仅要设专业课程,还应结合其它相关学科进行。如推销学、谈判学、秘书学、组织行为学、公关关系学、电子商务学等学科,都应围绕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开展相关的礼仪教育。还应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实践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和研究。此外,外向型学校应注重学生国际礼仪的培养。这样既能形成良好氛围,又能通过不断重复,养成礼仪习惯,强化礼仪知识。

(二)强化师资培训,树立全员教育意识

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应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还应从强化师资培训入手,树立全员教育意识。其重点是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目前这支队伍总体上力量偏弱,专业工作者相对介入较少,要在扩大后者的队伍上多下工夫,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礼仪教育和研究的水平。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每一个教职员工在校内、外任何一个场所一次得体或不得体的行为都有可能对学员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教育没有课内和课外之分,没有专职教师和非专职教师之分。这就要求学校全体员工不论是教师还是其他管理人员树立全员教育意识,能够做到:在教学活动、日常管理和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礼仪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成为学习、应用礼仪的表率,不断地、有效地进行礼仪教育渗透。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成人院校也应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和育人功能,把学校建成学习、普及、应用礼仪知识的大课堂。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健康的育人环境会对学员的心理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不断趋同,提升境界。加强礼仪教育需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个人的风范。例如: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定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等。

(四)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礼仪修养教育实践

礼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即时性,加之本身的开放性,使得礼仪教育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学员足不出户,也能知道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化,极大地拓展了学员的视野。网络环境下的礼仪教育能够贴近学员,贴近社会,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采取“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等方法,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因势利导的“渗透”教育。由此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强化礼仪教育,健全学员人格。

当然,学员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行,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礼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罗一明.浅谈成人高校的礼仪教育〔J〕. 成人教育,2004,(5)57―58.

成人礼仪篇3

仪式上的讲话

(XXX区委常委、副区长XXX)

各位嘉宾、同志们:

今天XX乡在这里隆重举行敬老院落成典礼暨五保老人入院庆祝仪式,这是白土乡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体现,也是白土乡五保供养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的一件大喜事,在此,我谨代表金城江区委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我区社会保障事业并为之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我国为了保护农村鳏寡孤独残疾人等最贫困群体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对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发扬光大我国尊老爱幼、扶贫助残的传统美德,体现党和人民政府对群众的关心爱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今天是白土乡人民群众大喜的日子,乡敬老院的落成是全乡五保老人的福气,值得庆贺。回忆往昔,过去的白土,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再加上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过去的白土经济发展缓慢,自然优势潜力得不到发挥,被自治区确定为扶贫试点乡。但白土乡的群众并不甘落后。近几年来,白土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白土乡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出了“甘蔗兴乡,甘蔗富民”的发展思路,带领全乡群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使群众通过发展甘蔗和特色农业逐步走了富裕的道路。今天白土乡敬老院的相继落成就是全乡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同时也说明了白土乡党委、政府对全乡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在修建白土乡敬老院的过程中,白土乡党委、政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先后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全乡五保供养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希望白土乡党委、政府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进一步抓好乡敬老院的后续管理工作,使进院的五保对象来得高兴,住得安心,活得开心,安度晚年。真正把敬老院办成五保对象温暖的家。

同志们,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崭新的历史时期,要使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速发达的社会经济是重要的依托。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勇于实践,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13522”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为实现全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富民强区作出新的贡献。

成人礼仪篇4

看电影是很常见的活动,可是许多人往往在这时不加注意礼节。其实在电影院是有很多细节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1.不要迟到。

2.不要吃有壳的食物或咀嚼声音过大的食物。实在需要吐壳应吐在垃圾袋中,咀嚼声音大的食物分成小块吃。

3.不要不断交头接耳,高声议论,情侣间举止要文明。

4.打喷嚏、吐痰要悄悄进行。如果要离位去入厕而应该向两边的人致歉,带小孩子的观众不要让孩子在走道上乱跑、哭闹。手机应调到振动档,尽量少对别人造成影响。

5.电影近尾声时不要“料事如神”地抢先站起离开,应该等剧情完全结束再起立,否则是很招人反感的。

成人学习什么乐器好?

钢琴!

为什么呢?我们以称为乐器之后的小提琴来比。

提琴虽然有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魅力,但与其它乐器一样有其局限性,它是一个以单音曲调见长的乐器,难以独立单个完成完整的乐曲,更不要说大型乐曲(奏鸣曲),换句话说,它必须要伴奏,通常是由钢琴配合,方称得上一个完整的乐曲表达,而少见只有一个提琴没有伴奏的真正“独”奏。

钢琴则不然,它除了自身是最佳的伴奏乐器外,同时还是最佳的独奏乐器。除协奏曲外,它能独立完整地完成由小到大的乐曲演绎,其丰富的和声表现能力,连交响乐都能改编用钢琴来演奏,故小提琴被称为“乐器之后”,它理所当然的

是“乐器之王”,因为丰富的和声,它表现英雄、豪迈、弘大的气势是其它任何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钢琴的演奏姿势也较合符自然,不像小提琴反扭手臂,不要小看了反扭问题,年纪稍大一点,上高音困难也哉。再加上速度,音准,真比蜀道难多多了!

钢琴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基础。一切规范学习音乐的学子有条件的都应学习钢琴,通过学习钢琴可以学到一定程度的乐理、和声知识,开阔音乐视野。比较提琴来说,它更适宜家庭、业余、自娱,入门也比提琴容易,提琴稍微能听的音质和音准一般应有3到5年功夫才成, 钢琴解决这些问题相对容易些。学习器乐一般说来要达到教高程度要有10年左右功夫解决基本技术问题。所以有心者应从小学起, 即要有童子功, 这是指要达到独奏能力而言,退而言之,达不到此水平,钢琴作为一个自我修养,或自娱自乐的载体,在家里在同好中,也比其他乐器为好,故成人学琴,钢琴最好。

新世纪嘉华店影讯

《画皮》

演员:陈坤 周迅 赵薇 甄子丹 孙俪 戚玉武

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改编。

秦汉年间,都尉王生(陈坤)率王家军在西域与沙匪激战中救回一绝色女子,并带回江都王府。不想此女乃“九霄美狐”小唯(周迅)披人皮所变。其皮必须用人心养护,故小唯的隐形助手小易――一只沙漠蜥蜴修成的妖,每隔几天便杀人取心供奉小唯,以表对小唯的爱意,江都城因此陷入一片恐怖中。小唯因王家军首领王生勇猛英俊对其萌生爱意,并不停用妖术诱惑王生,想取代王生妻子佩蓉(赵薇)的地位。

佩蓉发现小唯爱恋自己的丈夫,并觉察到她不是常人,于是暗中求助武功高强的流浪侠客庞勇(甄子丹)和冰清玉洁的降魔者夏冰(孙俪)救助王生⋯⋯

《通缉令》

演员:詹姆斯・麦卡沃伊安吉莉娜・朱莉摩根・弗里曼

“命运弄人”这四个字在25岁的韦斯利・吉布森(詹姆斯・麦卡沃伊饰)身上显得格外“扎眼”。苛刻的老板,见异思迁的女友,无时无刻不在刺激和考验着他的神经和忍耐力。正当他沉浸在无比的无奈与痛苦之中时,父亲的意外亡故而再度将其倒霉的命运变得离奇起来――他从一个绰号“狐狸”的神秘女子(安吉莉娜・朱莉饰)口中得知自己的父亲竟然是一个杀手集团的头号杀手。此番遭毒手则是他们组织的死对头所为。而韦斯利则遗传了父亲优良的杀手基因,只是尚待高人开发提点。为了改变窘迫的生活现状,为了替父报仇,韦斯利毅然踏上了先人之路……

《大搜查》

演员:杜汶泽、郑秀文、谭耀文、陈奕迅、张国立

经营非法红油的黑道油王霍青松,因一次油车爆炸意外,成为香港警方及内地公安眼中钉,生意被迫停顿,家族中人叛意渐生,竞争对手步步进迫,腹背受敌。霍青松表面毫无招架之力,实质几个月来暗中苦心经营。岂料事成之日,扭转败局之际,独生子竟绑架!

成人礼仪篇5

关键词: 大班幼儿 文明礼仪教育 途径与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1)指出:注意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要着眼于长远行为效应,注重对其一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品质培养与终身受益的文明礼仪教育,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华上下五千年,素以“礼仪之邦”为誉。《论语・学而》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便是华夏文化与民族精魂的价值导向。幼儿阶段恰为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抓住关键时期开展礼仪教育,将使教育事半功倍,幼儿获益终身。

礼仪是指以建立和发展和谐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为主要目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等方式固定下来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现代社会对礼仪的界定抛弃了传统社会等级观念和儒家道德限定,更强调互为平等、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倡导“以人为本”、关注自我价值,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显示其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礼仪教育是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统的影响,使之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模本等活动。幼儿园礼仪教育是引导学前儿童认识礼仪文化、实施礼仪言行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前儿童了解礼仪常识、掌握礼仪行为并内化礼仪情感。

一、现况分析

礼仪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德育的基础工程与意义途径。现代学校礼仪教育的基本构想是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遵循自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付诸实践,更多表现出论述性多、实践性少,规范性多、论证性少,概述性多、专题性少等现实问题。在幼儿园,幼儿常表现出礼仪意识认知不足、礼仪行为时有缺失,以及园本教育途径单一、内容涣散、不成体系;幼儿教师缺乏以身作则的自觉性与营造一体化教育环境的延展思维的问题。使得幼儿园礼仪教育抑或止步不前,或者若有若无。

我园自2005年开展幼儿文明礼仪特色教育。通过引进《幼儿礼仪》课程读本,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领域,在且行且思中发现大班幼儿礼仪教育明显表现出: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目标性不强、计划性不够、组织力匮乏,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延伸不充分等,并就此问题展开行动研究。

二、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阶段及其所处生态微系统,将礼仪教育定位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及公共场所礼仪的三大模块。

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个由总目标统领、若干层级分目标关联而成的体系。学前阶段,其总目标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礼仪的重要意义和生活价值,了解日常必要的礼仪常识及行为表现,初步形成尊重礼仪的思想意识,养成礼仪行为习惯。落实在大班,即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规范与个性和谐的发展。

目标统摄教学内容的科学制定与具体规划,在该目标下,结合礼仪本质内涵与幼儿道德教育范围,得出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礼仪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运动礼仪、游戏礼仪,家庭礼仪包括敬老礼仪、待客做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交往、公共秩序、公共环境。

三、实施途径与有效方法

成人礼仪篇6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教育德育教育

古语云“德诚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是人的道德行为的一种外化形式,属于道德的范畴。中职学校要注重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入手,紧密围绕着“至诚、至信、至善、至美”的办学理念,以“以礼育人”为突破口,让中职生通过礼仪教育深刻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交往中自觉地、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仪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也应成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载体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中职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人际交往,适应就业择业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礼仪对我国乃至对整个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礼仪已成为人际交往乃至事业成功的桥梁与纽带。另外,作为当代的中职生将面临着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挑战。在择业求职中,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还重视包括职业道德、思想水平、礼仪修养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因此,礼仪教育是中职生就业择业的需要。

2.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技能水平和道德水平、基本礼仪涵养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真正的人才,不仅应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基本的礼仪教养。同时礼仪教养是良好修养的内在表现形式和基本要求,良好的道德品质需通过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能正确的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按照正确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把内在的思想道德和外在的良好礼仪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中职生。

3.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职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其社会化

礼仪教育在一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如何站、坐、行;如何着装及化妆;如何介绍、称呼和问候对方、如何握手及见面礼仪的内容及要求;如何运用语言礼仪、如何倾听;掌握职场礼仪,懂得一些外交礼仪方面的知识,知晓如何进行涉外礼仪,在不断变化的社交领域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处理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满足中职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中职生社会化,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行业,礼仪要求是对人的基本要求。

4.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

礼仪教育对中职生的心理有调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礼仪教育中的仪表部分,从仪容、仪表的修饰到着装打扮,从服装色彩的搭配到小饰品的点缀,于细微处指导学生如何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讲究仪表美已不再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使人不断的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久而久之,让中职生本来就有的自卑心和羞怯心逐渐消失,自信心逐渐增强。二是礼仪教育可以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礼仪教育过程会指导学生怎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如何与人协作共事以及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为成功人士。

二、中职教育实施礼仪教育的途径

1.开设礼仪课程,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礼仪教育,可以培养一种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一种是非分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文雅、风度翩翩的行为举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礼仪方面的知识有迫切需求,因此,礼仪应该成为每个中职生的必修课,而且应该是学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学任务,因为良好的个人形象形成是需要一个养成过程。

2.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育设备投入

教师在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及养成教育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其他社会成员无法相比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社会规范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做学生的榜样,以优雅的举止、规范的礼仪的和标准行事,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定位在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上,利用榜样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加大教育设备投入,配备先进的电化教学配套的模拟实习教室和形体训练室等。

3.举办各种礼仪讲座,开展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塑造学生性格的环境。把校园营造成一个充满礼仪的精神家园,注重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积极健康、具有时代特点、针对性强的内容教育广大学生。把包容合作、团结互助的群体精神,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诚信守约的道德精神,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礼仪树立学校形象,以礼仪展示学校风貌。经常开展各种礼仪活动和竞赛,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营造浓厚的礼仪气氛。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从而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助推学校发展。

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礼仪对行为的规范作用,需要自 ,即靠社会舆论来监督。所以,仅律,同时也需要“他律”靠引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来做保障,如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职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校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逐步规范职校生自身行为,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

5、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相辅相成,起到整体化教育效应。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 总之,加强中职生的礼仪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王玉丽.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成人礼仪篇7

关键词:三立教育 文化育人 管理育人 活动育人

我校是一所主要面向民航企业、培养“窗口”服务岗位人才的中职学校。“窗口”服务岗位人员需要具备外在的“秀气”和内在的“修养”,以形神合一的礼仪形式,给人以便捷、舒适和愉悦之感。近年来,在学校―服务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礼仪教育以实践为途径,以内化为目的,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状态、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形成“三立”教育目标:立形--训育礼仪规范,塑造自身形象,增强自我信心;立心--养育阳光心态,丰盈内心世界,和谐周围人群;立人--培育感恩博爱,回报父母社会,服务企业顾客的分层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把礼仪的教育功能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在我校,礼仪不仅是学校课程,更是校园文化;不仅是教学内容,更是德育资源;不仅是岗位需要,更是精神需求。我们立足“三立”教育目标,系统地、综合地、动态地研究礼仪教育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成就学生魅力人生的礼仪教育实践方法和管理措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理论依据

(一)礼仪教育是实践德育

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这个理念凸显了德育的新内涵,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教育,是一种实践的德育。

(二)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根据国家、社会的要求,在教育者的指导下,经由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作用,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实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的教育活动。礼仪教育是在老师对礼仪知识、礼仪规范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持之以恒的礼仪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三)礼仪教育的隐性特征

学生除了在学校安排或教师指导下从教师教课和教科书中学习外,他们还从学校的制度特征、集体生活、学校的气氛中受到影响,学校规范、班风校风、校园氛围等也渗透或折射出价值观、道德观的要求。这些因素以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作用于学校生活中的每一个学生。显然,礼仪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活动,存在隐性特征。

(四)礼仪教育是内化过程

所谓“内化”,是指社会礼仪规范演变为个体内在道德品质的过程。礼仪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基本过程是:通过教师对礼仪规范内容的言传身教,启发学生领悟和消化,经过学生个体有意识地主动选择、模仿、理解和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在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中,通过潜移默化,把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内化成为自己“人格”的一个部分,形成道德习惯,以致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要求去行动,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基于以上理论支撑,显然“三立” 教育,有“理”可依,它顺应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认知发展的规律,在中职生范围内实践和探索是有意义的。

二.方案和实施

以“立形、立心、立人”的分层培养目标为指导,从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三个途径进行研究,实施礼仪教育。

(一) 文化育人

1. 校园环境建设

从学校层面,利用校园橱窗、校园电子大屏幕、校园网、走廊文化、笑脸式的楼层指示贴等方式,营造校园礼仪文化,学生置身其中,感悟礼仪图片、礼仪视频及各种相关礼仪事件所表达的礼仪元素;从班级层面,通过建设“温馨寝室”、“温馨教室”、礼仪板报、文化墙等途径,营造班级礼仪文化,学生亲身实践,持续挖掘身边的礼仪元素。

2. 人文环境建设

“形诸外,而有诸内”,礼仪必须做到“形神俱备”,这个“神”就是内涵和气度。通过古诗文背诵,书法等方式,学生学会赏析、学会审美、学会笃定,怡情炼神,提高修养,积淀底蕴。通过假期内开展国内文化之旅、国外学习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近自然,以国际化视野,感受不同文化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3.师德熏陶感化

教师的“言传身教”所折射出的师德光辉和人格魅力,将使学生在敬佩中得到熏陶,在模仿中提高修养。为此,我校在礼仪教育探索中始终坚持“礼仪,教师先行”,组织团队编写礼仪教材,邀请专家面授指导,定期进行全校性的礼仪培训。如:上海海事大学的鲍日新教授为全校教师进行教师礼仪培训;上海航空公司空嫂“吴尔愉”、等来校面授航空服务礼仪。

(二)管理育人

制定礼仪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在制定学校礼仪教育管理制度时,力求体现礼仪和谐人际关系功能,通过真实有趣的情景模拟礼仪课程、习而惯之的礼仪规范训练、礼仪示范的榜样持续刺激,达到学生习以为常,乐于接受的目的;在制定学校礼仪教育管理机制时,我们力求体现礼仪沟通协调的功能,通过建立全校参与、层层把关、点面结合的保障、监督、激励机制,达到学生自觉行为、乐于表现的目的。

1.制度育人

(1)礼仪教育课程化

礼仪是民航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我校它的高度和地位更是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全校所有专业在核心课程模块中全部开设了《服务礼仪》课程。礼仪教学讲究情境任务下的动态实训、实战演练。如:在课程教学中设置礼仪情景,通过实际演练,掌握礼仪规范;借助影视摄录等手段,拍摄礼仪情景短片,学生担任主角,使礼仪学习具有思想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

(2)礼仪教育榜样化

学校组织礼仪队,每班设立礼仪示范员。礼仪示范员和礼仪队成员的示范作用,简而言之,对内是礼行校园,对外是仪盈万方。学生看到自己的同伴因“礼”而赞,就会积极模仿。此外,开展“超越从现在开始”系列讲座,邀请历届优秀的毕业生返校,现身说法,介绍学习就业经验。看到学长学姐们美好靓丽的形象、自信昂扬的气度和淡定自如的表达,学弟学妹羡慕的同时,也会平添一份敬意,萌生一种追求。

2.机制育人

(1)礼仪教育的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长总负责、党总支书记和德育副校长具体负责、礼仪专业教师及相关部门老师组成的礼仪教育领导小组,健全礼仪教育管理体系,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在礼仪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育。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和管理措施,将要求落实到各部门、各班级,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紧紧依靠班主任、礼仪教师,层层推动,环环相扣,使礼仪教育成为一项系统教育工程。

(2)礼仪教育的监督机制

制定以德育处礼仪规范检查,教导处礼仪教学考核,实习就业、团委、学生会非课程化考查,家长、用人单位实体观察为一体的监督机制。操作中,各职能部门紧密合作,彼此监督,建立健全“礼仪教育”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适当形式,细化“礼仪教育”目标,落实相关责任,实现监督机制的现实性、可操作性。

(3)礼仪教育的激励机制

通过每学期评“礼仪示范班”“礼仪之星”等途径,“以点带面”营造礼仪教育的文化环境。“礼仪示范班”、“礼仪之星”的评选不仅是一种有效激励,而且弘扬了学校的礼仪精神和文化。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关注典型,及时表彰,不断强化,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三、实践效果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立足于“三立”教育的礼仪教育,在我校学生身上开始显现出效果。

(一)德育考核

德育处礼仪规范考核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北校区11级学生经过1年的礼仪教育,礼仪规范呈逐步提升趋势。尤其在11学年第一学期,提升速度最快。1个月的寒假假期,虽然中断了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但学生的礼仪规范仍稳中有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礼仪发生了习惯化现象。

(二)家长评价

我们在11级学生家长中随机发放了200份礼仪教育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家庭礼仪的践行,家长对学校礼仪教育作用的评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查结果显示:92.5%的家长对学生践行家庭礼仪表示肯定。如:有97.14%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离家或归家时养成了告知的习惯;有87.14%的家长反映,节假日时能收到孩子的节日问候;有90%的家长反映,孩子能礼貌、耐心地和自己交流学习生活。调查还显示:在学校礼仪教育对学生个体成长的作用评价上,80%的家长都认为很有帮助,15.7%的家长认为较有帮助。

(三)学生自评

我们在11级学生中随机发放了400份问卷,调查学生本人对自己践行礼仪情况的评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6份。问卷内容涉及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和服务礼仪四个领域,每个领域有5小题。调查结果显示:校园礼仪的践行上,89.5%的学生对自我表现予以肯定;家庭礼仪的践行上,88.1%的学生对自我表现予以肯定;服务礼仪的践行上,93%的学生对自我表现予以肯定;公共场所礼仪的践行上,98.75%的学生对自我表现予以肯定。

四.问题和思考

(一)礼仪教育的家校协同尚欠火候

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家长的礼仪涵养会对中职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反映到他们的礼仪行为上。目前,我们虽然邀请家长参与礼仪教育,但家长充当仅是监督者或反馈者,而非教育者。为此,下阶段,我们将为家长组织相关礼仪教育培训活动,增进家校合作与交流,使家长成为学校礼仪教育的教育者和受益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家庭氛围。

(二)传统文化礼仪教育义不容辞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目前,纵观目前国内的礼仪教育,中国传统礼仪被逼得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礼仪文化是一种深入民族骨髓的民族基因,因此合理继承我国传统礼仪形式和其精神内核对于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束语:

Jung,Carl G说:每一个文明人不管他的意识发展程度是如何高,但在其心理的深层次他仍然还是一个古代人。今天的学生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或多或少对学生的心灵会造成影响。我们相信,只要立足“三立”教育,体现礼仪教育的魅力,并以传统的形式在学生之间传承,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方式和情感归属,构建学校特有的礼仪文化,必能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益终生,成就魅力人生。

参考文献:

[1]关建国.论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卫生职业教育, 2004,(11).

[2]季诚钧.试论隐性德育课程[J].课程 教材 教法,1997,(2).

[3]洪涛 杨静 空乘人员仪态与服务礼仪训练[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4

成人礼仪篇8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吉林长春130052)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礼仪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吉林省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多年来在礼仪教育方面的探索,从理论和实践运用两方面探讨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礼仪教育;实施途径;实施方法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3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81—02

收稿日期:2014—11—25

作者简介:李建华(1976—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德育管理。

一、引言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职业学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实用人才,所以不但要注重文化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做人的素质。学习礼仪知识可以改善学生自身在人群中的公众形象,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个人的文明修养。

根据对诸多用人单位的调查和反馈,不同规模的企事业单位非常注重对员工的礼仪修养和职业形象的塑造和培训。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礼仪教育在中职生学习、交往、沟通、求职及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中职学校礼仪教育的途径

我校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导引激励型德育模式),重在塑造学生形象,使其养成文明的习惯,提高学生在社会交往、待人处事以及择业等方面的能力。

(一)确立礼仪教育目标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礼仪规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塑造“形体如松、气质如竹、微笑如菊、谈吐如兰”的职业白领形象,要求做到服饰整洁大方,举止文雅端庄,表情亲和自信,通过细节展示形象。

(二)形成礼仪教育的基本模式

学校礼仪教育的理念是:“塑造美好形象,养成良好习惯,懂得律己敬人,举止体现尊重。”形成了“走近礼仪—感知礼仪—体验礼仪—品味礼仪—收获礼仪”的教育模式。

(三)建立礼仪规范教育的运行机制

礼仪规范教育的运行机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礼仪,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导引学生了解礼仪常识,学会校园礼仪和专业礼仪的相关内容,教师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塑造学生个人礼仪形象,并通过日常礼仪检查来落实要求。

第二阶段:教师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学生体验并参与礼仪活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学生成为实施礼仪教育的主体,广泛地参与礼仪活动,在尝试中体验到收获礼仪的快乐,找到自信。

第三阶段: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内化为礼仪行动,提升职业形象及素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学生自我开发为主,在学生中形成互相感染的积极影响。

这三个阶段是由教师导引激励到学生体验内化为自觉行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进行自我教育,并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

(四)礼仪规范教育的实施流程

第一学年目标: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以规范教育为主的礼仪教育。

途径和方法:

1.利用军训生活。引导学生具备军事化管理的思想,学习举手礼,着重加强内务管理,利用军训教会学生礼仪歌、礼仪操等。

2.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礼仪形象方面,礼仪教师应给出建议,学生进行整理,对学生的礼仪进行全程动态管理。

3.每天一练。利用早自习进行礼仪训练,规范礼仪训练内容。开发校本礼仪课程“校园礼仪”,此课程开设一学年,通过对站、坐、蹲、行、微笑等正确姿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校园礼仪的规范。

4.学习公关礼仪歌,进一步形成形象意识。歌词如下:

公关吹送礼仪之风,校园内实施形象工程。走姿美、坐姿正、校姿多严整。老师好、同学们好,微笑敬礼迎宾朋。右侧通行是规程,单排行走是风景。形象工程树新风、公关学子扬美名。(间奏时旁白:您好、欢迎光临、请这边走、谢谢、再见。)

公关吹送礼仪之风,校园内飞扬我们的歌声。讲公德守法纪、助人学雷锋,尊师爱生当标兵、见义勇为是英雄。公关学子形象美,精神文明当先锋。公关学子形象美,精神文明当先锋、当先锋、当先锋!

学习公关学校礼仪操,第一节为形象整理,第二节为问候礼仪,第三节为形体礼仪,第四节为接待礼仪,第五节为舞会礼仪,进一步掌握校园礼仪的仪态规范。每年度学校都要进行礼仪操大赛,比赛场面热烈,通过激烈的角逐产生不同奖项,学生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地提高礼仪素养,更加重视礼仪。

第二学年目标:巩固礼仪规范,树立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途径和方法:

1.通过开展个人成长档案的跟踪,实现对学生礼仪情况的动态管理。

2.通过开展校园礼仪规范和形象教育等主题班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通过开展礼仪示范班的活动,使每位同学都能从做好礼仪示范开始,从而树立较强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

4.通过开展校园礼仪大赛,评出校园礼仪之星和班级礼仪之星。以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形象意识。

第三学年目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对外展示礼仪风采,从职业礼仪出发,做好实习就业前的准备。

途径和方法:

1.开展求职就业礼仪的培训和学习,进行模拟面试。

2.对宽城区各个中小学进行礼仪培训,通过培训为学生搭建提升自我的舞台,学生将礼仪教育的成果外化。

3.学生编写礼仪教育心得集,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收获,在学生中形成互相感染的积极影响。

4.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填写家庭礼仪反馈卡,完善学生的形象档案。

同时,通过开展教师十佳形象标兵的比赛,评出十佳礼仪形象标兵,组成形象督察小组。对全校所有学生开展形象督察工作,使学生的礼仪形象得以约束和提高。让全校教师和学生的礼仪规范得以提升,全面构建和谐的学生礼仪群体、激情的教师团队、理想的校园氛围。

学校积极参与、承办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国内社会活动和大型赛事。气质不俗、形象高雅的公关学子在汽博会、农博会等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2007年长春亚冬会、2008年的奥运火炬在长春传递、2009年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长春站比赛和2012年1月在长春举行的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等重大赛事和活动中承担前导服务,展现了风采,为宽城区、长春市和吉林省争了光。学校充分发挥了礼仪品牌优势,传承了礼仪文明,在礼仪教育中凸显了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惠洲.大学生礼仪教育实施略说[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3(4).

[2]刘次林.“礼之用,和为贵”:兼谈学校礼仪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8(6).

[3]蒋景萍.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成人礼仪篇9

关键词:礼仪培养;职场;地位;研究

“赢在职场,须注重细节”这句话的含义则透露出礼仪作为职场中最为细节性的东西,其地位不容忽视,更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加以培养和应用。现代职场礼仪的培养因礼仪的作用不断的凸显,越来越多的礼仪培训机构出现在大街小巷,从一个角度也说明了礼仪培养在职场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社交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具有理论性强、知识面宽且注重实用的特点,是众多学科和知识的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对于现代职场规则,早已潜移默化在大众的心理,拥有良好的礼仪,并且能够恰当的应用将为自己在职场中赢得更多的机遇。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国家经济逐渐同世界深入接轨的大背景下,职场礼仪对于个人而言也是越发的重要。为此,本文将结合礼仪培养的现状进行剖析,探究礼仪培养在职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更多的职场人士提供礼仪学习和应用的参考。

1 礼仪培养的现状和使命

1.1 礼仪培养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场礼仪培养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提供职场礼仪培养,从一个侧面看出礼仪培养的社会需求,以及在职场中的作用。但我国礼仪培养的现状却差强人意,缺乏系统的理论培训、实践应用等问题。

首先,目前的职场礼仪培训机构虽然增多,但其培训的出发点大多是职业教育,忽视了个人思想道德和个人素养的培养,对于礼仪修养的养成更是被忽视。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呈现出专业技能和职业证书的增多,却缺乏必要而合乎职场要求的社交礼仪。其次,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忽视职场礼仪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家长灌输于孩子的观念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溺爱于孩子,忽视对孩子社交礼仪的引导和培养,造成早期礼仪教育的失败。最后,我国礼仪的养成教育缺失,造成求职者社交礼仪的缺乏,以环保为例,许多年轻人因礼仪养成教育的缺失,造成对环保和个人卫生素质意识的淡化,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层出不穷。

1.2 礼仪培养的使命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中不乏对个人礼仪的讲述和要求,因此,从时代和社会的角度看待职场礼仪而言,礼仪的培养是时代赋予职场人士的一种使命和要求。从社会的角度而言,礼仪更是我国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在家庭婚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中,礼仪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而言,礼仪培养是时代和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个人的素质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要求个人拥有良好的礼仪,拥有礼仪之人方可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最老爱幼等,在个人知识结构构成中,社交礼仪占据重要的一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积少成多,个人礼仪的拥有是社会公民素质整体提高的一个基础,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新时期新形势下,伴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的接轨和融入,礼仪培训已经成为时代、社会、职场等所赋予个人的一种使命。

2 礼仪培养在职场中的地位

2.1 礼仪培养是进入职场的明信片

礼仪培养具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认可性,同时拥有所在国和社会的特殊性。在我国,从“礼仪之邦”的美称到职场的需求,礼仪培养无处不在,要求个人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对于初入职场的求职者而言,礼仪培养就是其进入职场最好的明信片。相比于传统教育中,专业技能的掌握、职业证书的获取、学历水平的获取等等,只是一种能力的象征,然而,礼仪则是一个人展现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最好的明信片。接受过良好的礼仪培养的求职者,在掌握和恰当运用礼仪过程中,将能够最好的展现个人的精神风貌、个人素养,以此获取更多的关注、尊重和机遇,是进入职场的名副其实的明信片。

2.2 礼仪培养在职场中是发掘个人潜能的不竭动力

在职场中,人们接受美国行为学家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一层次理论让我们能够从行为学的角度去探析礼仪在职场中的作用。在职场中,个人通过接受良好的礼仪培训,更好的产生与职场工作要求相符的正能量和动力,是推动个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的动力。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礼仪无处不在。“仓廪足而知礼节”而说明了在职场中,个人从最底层次的需要到更高层次需要的追寻过程中,不断地以礼仪展现着个人的综合素养,借助礼仪不断的在职场中获取更多的尊重和机遇,借助礼仪,个人焕发出自我实现和发掘个人潜力的不竭动力。

2.3 礼仪培养是职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职场人文环境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礼仪的运用。个人是构成职场的最小单元,而个人的礼仪则是体现着职场文化和人文环境最好的名片。个人在职场发展过程中,通过接受礼仪培训,掌握与人沟通、相处的方式,从个人的谈吐到生活细节的注意,无处不在为构建和谐文明且成熟的职场人文环境建设提供着保障。换言之,礼仪培养,即职场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帮助维护和推进职场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拥有良好职场礼仪的个人能够在职场中塑造更加自信和完美的自我形象,帮助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精神状态的豁达,进一步推动职场环境的形成和改善。

3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交礼仪不仅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是职场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礼仪培养在推动职场环境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职场中即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

参考文献:

成人礼仪篇10

关键词 礼仪教育 高职院校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79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Etiquette Culture

SHAO Fuhua

Abstract Etiquette culture has long history, etiquet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Higher Colleges etiquette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ivilization, help to improve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omply with social norms awareness, help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personal image, enhance their self-confidence, improve social competitivenes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tiquette and manners from the popular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tiquet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qualified teachers in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al.

Key words etiquette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1 礼仪文化浅析

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名族都有自己的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的产生、发展对名族精神和社会作用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礼仪文化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习俗礼仪和民俗习惯的传承,而是礼仪文化的传承,是对个人礼仪认识和礼仪品质的培养。

礼,本意谓敬神,后引申为敬意的通称。指人与人相互尊重。仪,“仪,度也”。本意谓法度、准则、典范,后引申为礼节、仪式。指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外在形式,包括人的仪态、仪表、风度、气质等。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礼仪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含义。古代汉语中,“礼”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指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礼节仪式;第二是对别人的尊敬和礼貌;第三个意思是指互相之间礼物的馈赠。归结起来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自主形成的关于做人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在现代,礼仪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礼仪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促进人际之间的交往,因此,现代礼仪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礼仪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和沟通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仪指主客体交往中,主体对客体表示尊敬、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以及在交际中用一定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种非法律的社会规范,涵盖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以及公共生活准则等。个人在礼仪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形成良好的、自律的礼仪习惯。经过长期反复的陶冶、磨练,通过礼仪修养,培养礼仪品质,即“敬人谦已”的礼仪文化为核心的传承,因为究其礼仪本质,是一种文化,也就是一定意义上的礼仪文化。

2 高职开展礼仪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江西省2015年高考录取人数统计,本科录取12.5万人,高职(专科)录取15.4万人,高职教育学生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半壁江山。随着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越来越注重人文软实力,我国高等教育也愈加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学习和培养。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人文底蕴不深厚,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等不利因素,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礼仪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保障和条件。“立于礼”、“行于礼”、“让于礼”教育就是人们要以礼为本、以礼为准则、以礼为标榜。礼仪教育可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及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礼仪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因此,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的有力保障。

(1)有利于提升高职生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一个懂礼仪的人,一定是有教养的人,一个文明的人。大学生通过仁义、感恩、理性、诚信等方面的教育,能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认识,自愿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逐渐自觉克服不明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提升个人文明素质。同时作为礼仪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能带动整个社会学习礼仪的整体氛围,推动整体国民素养的提升,加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而社会道德规范没有与时俱进,在很多领域存在缺失。表现在高职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比较盛行,不爱学习,爱消费,认钱而不问钱的出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有一定滑坡,通过礼仪文化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可以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使之成为有文化、懂礼的有为青年。

(3)有助于提高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共同建设和谐校园。“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通过学习礼仪,学生可以熟悉社会行为规则,敬畏规则,成为尊规守纪的践行者。“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文化教育能使学生敬重他人,尊重自己,在校园形成尊重、友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营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通过礼仪教育,大学生提高了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意识,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升个人自信心, 提高社会竞争力。礼仪对个人形象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学生按要求打造个人形象、服饰,符合现代审美要求,也符合社会审美要求。礼仪教育通过思想道德熏陶、修身养性锻炼使学生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提高了自我认知,个人自信心得以提升。礼仪规范也是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准则,学生在校掌握规范,能比较早的熟悉社会规则,提高社会竞争力。

(5)有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毕业生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除了考察学历、专业技能等智力因素外,越来越注重对毕业生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非智力因素的考察。2014年,笔者所在学院组织了一次有关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那些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发出问卷243份,共收回236份。在非智力因素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等方面。而这三项能力都和礼仪教育有关,团队意识和沟通的前提就是尊重他人,尊敬同事。礼仪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思想品德、思想道德得以提升。

3 高职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礼仪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和人的相互尊重,进而达到人人关系的和谐,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高职礼仪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礼仪教育先天不足。中小学尽管有《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1),但应试教育模式使中小学自觉不自觉的更加侧重文化和智力教育,疏忽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参差不齐,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自己的文明素质就不高;学生住校时间长,与社会、家庭交往少,对社会礼仪知之甚少。进入高职院校后表现为文明、礼貌方面缺乏比较多:一是比较自我,不太顾及他人的感受;二是不守规则,个人修养比较差;三是自控能力差,有时是非不分;四是礼仪文化知识缺失,有的时候确实不知道该怎样做。

(2)无统一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学院礼仪教育参差不齐。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像中小学一样,颁布全国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标准的缺失导致各院校礼仪教育各自为政。高职学院比较重视专业技术课程,比较多强调掌握专业技术,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礼仪课程有的进入了课堂,有的还没有。进入课堂的有的作为选修课,或讲座。礼仪文化教育仍然处于非主流地位。担任礼仪课程教学的教师兼职教学的比较多。

(3)内容讲授重仪轻礼。在内容重点上,很多教师偏侧重于仪的讲授,热衷于各种技巧,而对礼的强调很不够。这样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就会像影视作品表现的有些职业白领的形象一样,姿态优雅得体,笑容职业,眼神空洞。在笔者看来,礼所蕴含的“敬”是礼仪的魂,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只有打心眼里尊敬他人,才能表现出真实的,有生命力的仪。

(4)教育重讲轻用。应该说教师在课堂的准备都比较充分,能够采用比如情境模拟、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法,提高教学质量。但受困于各种条件限制,教师在课堂和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方面着墨不多。毕竟开设礼仪课的目的是掌握礼仪知识,克服不良习惯,尊重他人,提升自己。

4 加强高职礼仪文化教育的对策

笔者以为,礼仪教育很重要,是提高高职生人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为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普及礼仪文化教育,营造校园礼仪氛围。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礼仪文化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应全面普及礼仪文化教育,让礼仪教育全面进入课堂。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礼仪比赛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利用新媒体、校报、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介宣传先进典型,针砭不文明、失礼的不良行为,形成校园知礼、尚礼的好风气;通过聚焦合力,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礼仪修养过程中,学生既能自律,也能借助环境的力量“它律”,多维度接受礼仪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明修养内化进度,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