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3:46:10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范文篇1

一、新市民城市归属感建构阻碍因素分析

就社会发展看,文化认同的形成,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发展目标,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而城市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一个分支,与特定的城市及该城市生活背景息息相关,体现了城市思想文化建设成果[3]。因此,培育新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是实现其身份归属感的必要环节,决定着城市发展潜力。新市民融入城市的必要环节是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只有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才能符合城市文化需求。伴随撤村建居等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生活档次提高,然而文化生活的匮乏影响了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加之,城市社交方式复杂,新市民社交方式简单,淳朴的感情关系趋向性明显,社会交往主要局限为地域和亲情。加之,由于新市民职业技能、创业技能还需提高,新市民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融入城市力不从心,职业转变困难。上述原因导致失地农民虽然住进城市,基本过着城市生活,但适应城市社交圈仍需要磨合期,城市归属感缺乏。新市民城市融入归属感建构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从制度因素看,一些制度因素将居民群体划分为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新市民易成为城市边缘群体;从心理因素看,新市民处于缺乏心理依恋感和文化归属感;从交往圈看,由于职业局限与居住方式,新市民与外界交流仅限于工作,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容易导致新市民不能融入城市主流文化,使其成为介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文化边缘人”;从文化融入感看,社会存在、发展的精神基础是社会成员价值观、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城市归属感从属于文化认同,身份归属感认同的标志是当代形态的文化认同,新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潜力。城市张扬的现代文化震荡给新市民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们需要建构现代文化和价值观,建构文化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城市归属感程度的高低。

二、新市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

从培训主体看,新市民教育培训实施主体为政府、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社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财政资金压力,新市民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往往不足,对外来人口接纳积极性不高,对新市民教育培训规划力度不够,对培训机构培训引导和激励欠缺。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由于新市民对象的特殊性,培训费用标准较低,而社会提供的培训经费杯水车薪,利润空间小,导致社会培训机构热情不足,直接引发教育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模式单一、培训质量较低,“叫好不叫座”现象凸显。虽然用人单位对新市民教育培训责任义不容辞,但由于用人单位对新市民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足,对新市民情感、身份转变心态变化认识不足,加之新市民流动性较高,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成本考虑过多,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就社区而言,社区作为新市民在城市生活的地域空间,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可以在业余时间为新市民与城市居民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帮助新市民建立城市归属感。但目前,社区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呈现缺位现象,社区教育仍局限在服务老年和青少年休闲生活,社区教育功能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目前新市民教育情况看,新市民参与教育积极性弱,源于多数新市民忙于生计,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时间,直接导致接受教育的愿望较低。就教育培训课程而言,政府推出的新市民教育培训课程陈旧单一,课程体系不完整,多采用正规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新市民实际需求加以论证和改进。培训机构推出的课程相较于政府推出的培训课程实用度强,但多数新市民由于不愿意支付费用或认为费用标准贵,而不愿意参加学习。少数参加教育培训的新市民关注的是学历教育,目的是职业发展,由于要同时兼顾家庭和学习,周末上课时间较少,学历教育形式化严重。另外,由于新市民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没有理智地认清自身发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教育培训参与度不高。这需要依靠政府科学合理有效的引导,使新市民能够了解自己的现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新市民成人教育培训策略

文化素质的提升是新市民面临的挑战,只有文化素质的提升才会引起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从而融入城市文化。成人教育学家普士顿和哈蒙德指出:“成人学习者的生活控制和管理,有助于他们自尊的改进、社会关系的发展。”成人教育不仅教会新市民知识,还能促进新市民学习能力提升、社会竞争能力提升,激励其思考,激发起学习,提高现代社会城市融入能力和社会竞争潜力,从而真正实现新市民的市民化。著名终身教育论者埃德加•富尔指出:“人生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4]适应变迁社会,获得自身更好的生存发展,在青少年初级社会化后,必须持续不断学习新知识、技能,才能实现成人持续社会化。成人教育具有维护社会安定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双重功能。成人教育应发挥教育的辐射作用,帮助新市民顺利实现身份转变和过渡,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综观国外(韩国、美国、法国)新市民教育成功之处主要体现为:一是新市民教育培训法制健全。统筹规划,齐抓共管,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奠定了新市民教育培训地位,明确各级机构职责和分工,加强新市民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建立新市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新市民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培训经费管理及拨付制度,各级部门按照拨付比例,积极拓宽社会融资渠道,特别是企业教育投资力度,用于新市民教育培训,力争做到“多赢”。三是建构可行的新市民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内容更注重可行性,教育模式上不再局限于“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利用慕课、微课等开放性教育教学手段。四是建立多方参评的评价系统。政府建立新市民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通过设立准入制度、定期评估制度、反馈制度,让各级利益主体具有发言权,使培训效果具有可观测性、可考核性[5]。针对我国新市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新市民教育成功经验。我国新市民成人教育培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适时调整成人教育政策,促进新市民身份认同。政策制定与出台要紧跟时展,成人教育要服务社会功能,必须通过政策扶持。以美国移民教育政策为例,美国强化移民公民教育、对移民的管理,源于政策放宽,美国政策的制定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5]。新市民身份转变,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对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成人教育政策过程中,应考虑时展需要,顺应时展需求,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政策制定的有序性、衔接性、连贯性,出台系列成人学习法律条文,重视新市民文化建设,建立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新市民心理健康、职业技术培育等成人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成人教育机构要论证新市民实际需求,促进新市民角色转变,帮助新市民尽快适应新工作和生活环境,逐渐改变认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调节情绪,培育积极乐观上进的心态,学习新技能,努力从职业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提升自己,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三是成人教育重点应是新市民角色转换引发的心理冲突。成人教育应将对新市民身份转换所引发的心理冲突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认知改变,重点解决新市民的生存危机、心理安全感、工作挫折感缺失,提高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引导新市民主动吸纳城市文明,主动融入城市生活,抑制心理边缘化。四是成人教育应注重“学习圈”的构建。利用新市民地缘集中性特点,构建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学习圈”,将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目标相同的新市民结合为一个群体,通过合作学习、沟通和交流等非正式学习途径,掌握新市民学习需求,遵循“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原则,让具有“共同爱好”“共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形成微学习组织,通过隐形教育使“学习圈”中的新市民成员们在成人教育引领下进行角色转换。通过“学习圈”交流互动,破解城乡居民之间的误会与隔膜。五是成人教育内容应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差异。成人教育教学内容应尊重新市民文化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求同存异,保留新市民优秀文化基因,发挥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文化构建激发新市民积极性,帮助新市民熟悉工业化、社会化的必然结果———职业分工,了解法律法规、约定俗成习惯,具有遵纪守法及依法办事的法制观点,改变不文明的陋习,具备城市人际交往礼仪。因此,成人教育师资应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新市民身上体现的生活系数和价值观,正确评估新市民对原有文化的坚持度,在教学组织上多采用探讨形式引导新市民探讨生活文化习俗,引导新市民正确评价自身文化。

作者:林韬琦 蔡玲丽

参考文献:

[1]桂诚.新市民教育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4).

[2]刘岩.成人教育建构“新市民”城市归属感作用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4,(10).

[3]郭凌雁.网络时代新市民适应性教育变革的新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

成人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乡村振兴;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原则;优化策略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成人教育服务功能的不可替代作用日渐凸显。首先通过先进规范的乡村成人教育体系,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成人教育的对象为农民,这个群体基于现实需求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通过标准的系统具有针对性的乡村成人教育,农民的综合素质会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提升他们的经济能力,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其次,乡村成人教育可以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重要。通过标准的具有针对性的乡村成人教育,农民现代化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最后,乡村成人教育需要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培养职业农民。当前,各地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注重绿色生态发展、懂得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群体,因地制宜进行农业专业教育培训成为重中之重。

1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1以自治为根本,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

以农民为主体是乡村成人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发展乡村成人教育要立足于吉林省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为目的。因此乡村成人教育必须千方百计吸纳农民的建议和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规划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成人教育体系。例如,长白山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当地可以发展特色种植、观光旅游以及进一步发展长白山特色产品深加工行业,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当地的乡村成人教育就要以主导产业为核心,重点开发种植、旅游、经营管理等专业配套课程,提升当地农民的专业素质,为地区产业发展助力。

1.2以法治为底线,坚持依法办教育原则

依法治国要求全体公民的言行举止都要以法律为底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乡村法治需要在宪法基础上达到一种国家意志与本地治理之间的良性协调与平衡。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要想可持续性与良性发展,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为乡村振兴服务,必须坚持法治原则,在国家宪法基础上,各地区合法依规采取措施。例如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学费问题,是一个比较容易出现违规甚至违法现象的领域,可能存在高学费甚至乱收费问题。因此,为了防治此类事件发生,吉林省各地政府必须要严格规范乡村成人教育收费事项,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

1.3以德治为导向,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相对于自治与法治来说,在社会治理中德治对于社会成员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它要求人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规范与准则,自觉约束个人行为,提高社会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在吉林省乡村治理过程中,各地的基层领导要善于利用道德的“软约束”作用,引导本地乡村农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规民约,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让全体村民熟悉并且接受,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与运用这些乡规民约,进一步形成较高道德水平的乡村文化氛围。而乡村成人教育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平的过程中,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开设的一些文化素质类系列课程,不断提高本地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准,提升吉林省乡村地区的整体精神文化层次,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助力。

2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优化策略

2.1转变观念,认识到乡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为了乡村成人教育的持续与健康发展,首先需要矫正各级政府与农民对成人教育的思想观念并且形成正确的认知。部分地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仍然片面地把乡村成人教育等同于农村扫盲教育,认为乡村成教工作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乡村成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乡村成人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以及自身参与成教的动机缺少基本认知。他们不关心也不了解本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的内容,不清楚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尤其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新观念新技术基本没有接触,缺少提升自我能力与素质的意识与需求,认为种地与进城务工就是自己的归宿,没有形成科学与长期的就业观念,因此缺少参加乡村成人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会出现排斥再教育的极端现象。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据着全省人口的重要部分,农业人口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要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乡村成人教育的正确认识,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乡村成教工作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属于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必须要借助国家与政府的强制力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会直接推动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合法有序运行。在构建科学的乡村成人教育观念中,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及时全面地向农村居民开展现代化的科普教育,进而提高他们对乡村成教工作的认知,引导他们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择业观、社会观、学习观等。各级地方政府在进行科学观念宣传时,要注意多元化地使用各种媒介工具,并且结合不同农民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引导,提高现代化成人教育学习观念的宣传效果。例如,对于青年农民群体,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在微信群与QQ群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对于年长的农民群体,可以通过地方广播与文字版本宣传资料的分发进行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政府需要进一步鼓励与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当地的乡村成人教育工作中来。通过表彰先进学习人物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学习的热情。只有农民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与时俱进地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2.2建设师资,为乡村成人教育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目前,吉林省部分地区乡村成人教育在师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乡村成人教育教师数量不充足,结构不合理,薪酬待遇无吸引力,留不住人才。首先,乡村成人教育教师数量不充足,在个别经济落后地区严重缺乏师资,这直接影响乡村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乡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进程受阻。其次,乡村成人教育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学历构成、年龄分布、专业资质、专任与兼职教师比例方面。吉林省很多地区缺乏乡村成人教育兼职教师,尤其缺乏具有专业技能技艺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并且大多数乡村成人教育教师年龄偏大,知识更新速度慢,学历水平较低,多为专科及以下学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协调能力都有待提高。最后,由于乡村成人教育师资编制紧张,薪酬待遇不高,导致乡村成人教育既留不住本地人才,也吸引不了外地人才,直接影响了乡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基于此,吉林省各地各级政府必须要结合实际解决以上制约乡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棘手问题。乡村成人教育师资建设水平越高,乡村成人教育发展质量就越好。因此,吉林省需要建设一支稳定、高效、年龄与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各地需要按照实际教育的需求,保证乡村成人教育教师数量的充足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各地可从经济产业发展、企业用工需求、本地教育人口总数等方面,合理确定本地区教师数量,在此基础上,还要从专业、年龄、来源等方面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其次,为了稳定乡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实现乡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与发展,可以建立乡村成人教育师资编制。通过独立的师资编制,有助于在薪酬制度上更合理地保障基层乡村成人教育教师的基本权益,引导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这项事业中。这需要各级政府全面调研与科学规划,立足于实际情况,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扶持与帮助。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在省政府指导下,结合本地成教需求,合理设置本地区的乡村成人教育教师编制。再次,为了提高乡村成人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需要对在职乡村成人教育教师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具体的培训课程内容应该依据地区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安排,同时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与提升。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需要分类培训。例如针对大龄乡村成教教师注意高科技教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入职的乡村成人教育教师可以从教学态度、教学流程与要求、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最后,为了推动乡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持续稳定发展,可以在省属师范类院校探索建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为各地持续输出乡村成人教育教师后备人才。师范类高校的专业性与系统性教育,可以提高乡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可以依据乡村成人教育的现实需求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这样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师资建设与教师素质问题。

2.3创新模式,以政府为核心多方主体参与建设乡村成人教育

乡村成人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政府作为核心提供者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从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大部分地区乡村成人教育在经费投入上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投入的教育经费不足,缺乏经费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标准化。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农民,在家庭消费之中用于个人继续深造学习的消费意愿极低甚至没有这笔开支,很多农民表示可以适当考虑参加免费乡村成人教育课程,还要兼顾学习时间与个人农忙和进城打工时间的分配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在教育经费资源分配上主要以满足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为主,当地的成人教育经费投入不是主要工作任务,其中乡村成人教育能够获得的经费投入就更少,也得不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并且缺乏独立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很多教学资源与村里小学共享共用。鉴于以上问题,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吉林省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我国乡村成人教育发达的区域,政府都是教育经费的核心投入者。吉林省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本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省级政府需要承担大部分经费投入,还要对贫困地区的经费追加投入。为了扩大各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性与持久性,需要建立起多方参与主体建设,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经费投入机制。乡村成人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例如文化素质课程,应该由各级政府为主导进行经费投入;企业用工类技术培训要引导企业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农民个人也需适当分担费用;对于那些学历提升教育培训,政府需要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和物质激励手段引导农民参加学习,并且结合实际收取一定比例的学费。对于收取农民学费相关事项,一定要科学规划,要考虑到农民的实际经济收入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学费收取方式。第二,乡村成人教育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中普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没有结合成人需求,缺少地区特色,毫无吸引力。很多地区的乡村成人教育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很多教学内容局限于基础教育课程的简单改进,没有针对本地区农民实际需求组织教学。另外,个别地区的乡村成人教育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在一些需要动手实践的环节,教师基本以面授式教学为主,一对多地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解,对于实践环节一笔带过。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缺乏专业教师,现有的教师基本都是从中小学借调过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照搬基础教育,没有考虑到成人学习的需求与动机。或者部分新教师没有能力满足成人农民学习的基本需求,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乡村成人教育的多主体参与模式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各地区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在教学内容方面,既要体现各地的经济特色与文化传承,又要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授,使得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文化性。在实际开展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对于具有不同学习动机的受教育者,需要因势利导,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例如,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强烈学习意愿的受教育者,要了解他们具体的学习动机与实际需求,在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开设实用类与定制化课程,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在实践性课程中开设农产品加工等技术课程,在文化素质类课程中加深学习深度与难度,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在教学方法中,适当引入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与讨论教学等形式,让乡村成人教育课程成为当地农民今后继续学习深造的一个起点,引导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社区教育模式—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7(07):82-85.

[2]郭中华,顾高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探研[J].成人教育,2018(09):73-76.

[3]孙洁.农村成人教育状况与问题研究[J].职教研究,2016(05):8-9.

[4]简友光.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成人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5(01):23-25.

[5]唐瑞萍.终身教育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问题初探[J].成人教育,2016(01):78-80.

成人教育范文篇3

本文作者:曾青云郭凌雁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历程的文化启示进入新世纪,历经了“一波五折”艰辛发展的中国成人教育,又直面新一轮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天,当人们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徜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常常会与中国成人教育不期而遇,它那多姿多彩的人文衣袂,时时敦促人们深度思考,应如何将以往所积获的文化启示,汲集为当前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源头活水。启示一,阐明了文化是决定发展方式转变取向与趋势的核心力量。所有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教育,都是用它所处时代的朴质文化来刻版的。作为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共同朔造的中国成人教育,对其发展方式转变的多棱炫色,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可以感悟,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单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要,更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使然;也有人可以读到,一个与文化血脉情结的成人教育,在文化上的自信、自觉、独尊与高贵。而教育与文化的神会心融,所形成的鲜明个性风韵,让发展方式转变产生了永恒的文化魅力!在中国文化和教育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兼容并蓄的显著特质,不仅使当时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涌出了一片耀眼曙色,更雏型了它未来发展的趋势。启示二,印证了文化是考量发展方式转变价值与作用的基本尺度。不同的文化个性,是每个教育类型的特征和标识。舍弃这种文化个性,此类教育就成了不伦不类的摹本。从此意义上,无论是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式如何转变,文化总是评价其价值与作用恒定杠杆。成人专业学历教育的举办,将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纲领”,镌于门楣,中国成人教育正式纳入国家社会文化发展战略,迎来了发展的首期辉煌。“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确立,又将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化生为中国成人教育挺拔修直的脊梁,使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成人教育,从此有了规圆距方的诗意,所传承的文化涵义,得以细腻感人的展示,成就了今天中国成人教育在国际领域的风起云扬。

上述史实引示,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下,文化仍是现时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基准符号,尽管转变的背景波谲云诡,影响转变的因素变幻莫测,但文化的操守与坚持,应是其中永不坍弛的津梁。因而,如何厘清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蕴义,对接它的文化诉求,应是当代中国成人教育无法远避的实践话语。(一)发展方式的转变应是文化的回眸与回归没有文化的回眸与回归,就不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历史曾有幸见证与纪录过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后的煌煌盛景,但见政府引领,全民勇跃、亿心凝聚、势如燎原,与现代文化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共同开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中国成人教育还以它独有的沉稳与持重,磊落与厚实,使人们顿悟“文化回眸”的蕴义,领略“文化回归”的逸韵,泽惠“文化正源”的灵光。使全社会认识到,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是中国成人教育追崇现代文化发展潮流,航向的重新调整,篷帆的重新扬起,而那蓄势待发的各类成人教育雄浑军阵,更是旗擎万众气如虹,正在翘首期盼征战的号示。这个号示就是文化的回眸。转变发展方式,有必要重索中华文明与成人教育历史重合的轨迹,以清澈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反求诸己”的人生智慧,“民为邦本”的政治传统,“空灵淡雅”的艺术境界,等等个性特质,对发展方式转变的营养与滋润。同时,又需要以更为宽广的思维与视野,深切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例如不重视纯知识活动,未能充分领略好奇耽思与探索创造之乐,缺少个性自觉、孤往独创的精神等等,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与干扰,从而在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教育的纵横捭阖中,撑控当前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这个号示更是文化的回归。转变发展方式,还有必要向社会宣言成人教育的文化回归。这种文化回归,不是对文化简单的重复,是有目的的文化创新和文化推进,是人文精神对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关切。它要求中国成人教育摒弃曾有的固步自封的意识,把已往的光辉历史作为新的发展起点,顺应社会文化的发展的潮流,以“推陈出新、百柯争流“的气势,表征出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发展方式向更高阶梯的转变。(二)发展方式的转变应是文化的争鸣与争翔没有文化的争鸣与争翔,仍不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成人教育作为多元现代教育的集合体,是现代文明内涵与外延持续扩展,生成了“百教齐放、百教争春”的空前盛况。从国家相关统计数据与资料细分,这种多元成人教育的竞放与竞争,不仅表现了广大民众对接受高质量文化教育日益增长的渴求,也照印了,只有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赋予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以鲲鹏九天的勇气与坚韧,使它每一根骨骼(体系),每一节肢体(类型),每一条筋脉(机制),无一不贯穿着欣欣向荣的盎然生机。这个生机源于文化的争鸣。长时期来,人们总是习惯从成人教育本身寻找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因,漠视甚至无视成人教育与所处时代文化发展的血肉关联。因而,在回应“发展方式转变”相关的诸如,为何要转变?要转变什么?怎样转变?等等关键性问题时,无法从文化制度建设与文化精神塑造的界面给予有力应答,只能“以已论已”,甚至挪用其他理念“缘木求鱼”,致使塌失了参与社会化文化争鸣的对接平台。然而,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潮涌下,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参与社会文化争鸣的地位与法码,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融汇于社会主流文化领域之内,纳入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构架之中,始终处于政府与社会关注焦点之下。这个生机源于文化的争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各类教育的市场竞争早已司空见惯,但社会乃至行业内的一些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竞争的理解,却显得片面而庸俗,把“生源竞争、效益竞争”当作市场竞争的全部寓义,而对蕴涵其中的文化竞争则表现出整体性缄默,致使中国成人教育搅入功利性的“恶性竞争”旋涡而至今难以脱身,消解了文化品质,丢却了文化品牌,从“规范化国民教育”退化为“非正规市场教育”的生存危机已现端倪。从战略高度上解析,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通过倡导和促进不同的领域文化、行业文化、事业文化、学校文化、企业文化等等的比翼争翔,在争翔中让文化成为一切领域和事业发展的软实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而绽放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盎然生机,必定是文化争翔应有之义。(三)发展方式的转变应是文化的坚守与坚持没有文化的坚守与坚持,还不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人教育”早在我国“元典文化”时期,就被定义为“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时值今天,尽管古今中外的专家与学者,对成人教育的定义林林总总,各独风骚,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若干次的发展方式的原初变体,但始终没有脱离这条“文本”主线。由是,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成人教育虽为寻常之草,但它们却以自尊、自强、自信的傲世激情,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元推力。自春秋战国,历朝历代,总有那些不沽名利、重望高名之士,以满腔热情与毕生心血,耕耘与浇灌成人教育这块园地,播种风雅,收获文明,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瑰丽奇伟的史篇。继古开今,当下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当以文化作为永远一致的符号,以文明作为永远统一的头饰,去展示成人教育生命原力的内动。这种内动离不开文化的坚守。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种文化行动纲领,所倡言的文化的坚守,既强调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扬弃、又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借鉴与博采众长,使得中国成人教育所蕴藏的文化元素像井喷一样尽情迸发,在其领域内,每一种教育类型,每一种教育方式,每一种教育层次,都成为人民大众乐而忘返的“伊甸园”。同时,又可将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之初,学习与借鉴社会经济以及其他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仿品”,变成具有原创色彩的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正品”,且为以后中国成人教育,在如何对待“发展方式”这个事关成败的大课题上,提供不可或缺的“真品”与“珍品”。这种内动离不开文化的坚持。无须讳言,进入新世纪,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传统文化失忆的悖象,成人教育也身陷其中。办学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并没有成为提升成人教育文化品性的支撑,反倒成为加速下挫文化品味的累赘。其悲哀不在于本身物质条件增长多少,而在于对物质关注的程度超过对文化坚持的力量,致使成人教育的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相剥离,滞顿了与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发展的进程。因此,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所吁求的文化的坚持,既注重文化传承的开放与开明,更强调在寻获和探究文化创新的思维与行动中,再续成人教育文脉,重振成人教育文风。

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决不是文化形式的简单复制,其核心使命与基本责任在于,在社会文化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精准把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意图,为中国成人教育明确新的发展基点,寻到新的发展路向,铺就新的发展平台。(一)在文化大发展中明确“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发展新基点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现代文明桁架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成人教育专有的广泛、持续、务实、多元与灵活的个性,。但作为曾经非传统的新型国民教育,如何得到全社会认可,进而得到全民拥戴,这是一个或比成人教育本身发展更难上百倍的历史大课题,需要中国成人教育以明确的发展新基点,作为合格答卷的扉页。“文治初兴正急贤”,在文化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骤合空间,“推进人的现代化”炳明为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新基点。这是中国成人教育基于“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深刻认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小农经济和产品经济,始终没有解决好人的现代化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受过系统社会主义文化熏陶和严格受过市场经济文化教育的人才,显得严重匮乏,而再完美的制度、再先进的技术,若没有合适的人的利用和推行都如同镜花水月。由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就预征着中国成人教育须将以往概念模糊的“培训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变迁为个性鲜明的“推进人的现代化”。就哲学而论,“推进人的现代化”应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成人教育领域的延抻,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成人教育发展中不拘一格的实践化与明晰化,它不仅对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教育形式的不断变革,教育手段的有效更新,等等问题给予更为人文的关注,更别树一帜的把人的培养与现代文明发展密切起来,既具自然美,又富规范美,澄明不再培养应试教育的人,而是充分发挥流光溢彩的本体特色,以传统文化的魅力,以现代文明的张力,现代科学的重力,教育人们冲破封闭保守、等级特权等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禁锢,生成自强不息、自由民主、平等竞争、时间效率等新的观念,掌握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与技术,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专业和敬业的职业化的现代人才,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因子。(二)在文化大发展中寻到“推进教育的现代化”的发展新路向文化发展实践证明,教育的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文化大发展的主动轮。党在擂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鼓角时,时刻鸣响起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集结号。当然,推进“教育的现代化”顺理成章成为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新路向。然而,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推进中国成人教育的现代化,则必须在教育定位与教育体系两个现代化方面有破冰之举。推进教育定位的现代化是宏章序曲。迄今,中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已过而立之年,但其有教育性质与社会定位却尚在歧义之中,时时被“补偿性教育”、“市场性教育”甚至“休闲性教育”,等等主观臆断所缠挠,并由此牵引出政府教育管理机构撤并、教育产业化思潮冲击总总的波涌浪汹。以上状况显露,发展方式转变的首发任务,就是要在社会认知与理论阐释两个层面,廓清中国成人教育的社会性质与阶段任务的本质区别,明辩中国成人教育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现实差异,其中刻不容缓的是,要广泛宣喻社会和人民大众,中国成人教育的性质是现代国民教育,“补偿性教育”只是其中阶段性任务;中国成人教育的历史使命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市场化教育”也只是其中局部责任,至于其他不胜枚举的继续教育形式,具为成人教育内涵之意。这些概念决不可混淆一谈,否则,不仅贻笑后人,还会给当代中国成人教育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障碍。推进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是黄钟主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千帆竞发,万象更新,惟有中国成人教育体系建设却涛声依旧,仍是枯守着计划招生、依托高校资源、利用大学师资、达到全日制同等水平等等计划经济的遗风余象,凭借历史惯性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浪。这些缺失与漏隙,不仅使中国成人教育神浮气短,还落为了某些人诋诘乃至颠覆成人教育的“口实”。值此时艰,发展方式的转变,则是中国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大潮的挈领下,以迈古超今的坚忍,去面对时代的挑闼、社会的挑剔、市场的挑战,以凝合与凝练现代社会发展必要的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现代市场经济必需的现代资源融投体系,现代文化建设必有的现代文明传播体系,现代法治社会必备的现代教育法律体系为抓手,锻铸为现代成人教育体系新航母,奔向未来、奔向世界。(三)在文化大发展中建构“推进服务的现代化”的发展新平台在”文治从今遍九州“的大势下,推进“服务的现代化”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义诠注,更当是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新平台。尽管目前中国成人教育还是服务机构遍立,服务招牌争竖、服务宣传震天的风生水起,尤其是那些高端市场服务、高端培训服务,需求旺而效益佳,一度成为市场的热点,其他机构争仿的标本。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旗鼓大张的发展平台却没能让中国成人教育迈入文化殿堂,只能杠着“市场服务窗口”的名号,流落于社会主流文化体系之外。痛定思痛,我们似乎能达成某些共识,即中国成人教育所构建的发展新平台,不是刻意它的层次高低,规模大小、效益多少为着眼点,而是以“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教育人民和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作为核心价值体系和运行机制实施原则。引往证今,有人或问,“推进服务的现代化”作为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新平台,其究竟新在哪里?以一言蔽之,新就新在它的文德闳阔、文情深沉。首先,服务理念的现代化所张扬的,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人民群众的服务宗旨,坚持真诚、高效、快速、周到的服务方针,坚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为社会文化发展创造价值的服务目的,给予我们的是大澄澈与大气势。其二,服务形式的现代化所涵盖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现代学历教育服务、现代移动式教育服务、现代传媒教育服务,现代社会培训教育,等等灿若繁星,给予我们的是大对接与大视野。其三,服务特色的现代化所展示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全、人全我变的时代个性,给予我们的是大从容与大变革。唯有如此,中国成人教育才可文旨重宣,文辉重光。

成人教育范文篇4

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课程学习效果、衡量教学质量,其本质功能在于体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考试系统设计的根本缺陷在于没有理清考试与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三者间的关系,基本把考试作为评测教学质量的唯一手段,出现了为考试而考试的现象。于是在设计具体的考试制度,选择具体的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时候,往往不是以能否能表征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尺度,而是竭力在规范化和便于操作上下工夫。这样强化了应试教育的倾向,对具体的教学工作产生了误导,从而加剧了教育的负功能,使考试对具体教学工作的引导、约束功能丧失,使教学远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概率大大增强。为克服以上弊端,我们应对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考试进行大胆的改革,使其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2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现状分析

2.1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大多是以规定时间(120分钟或90分种)、规定地点并且在教师监督下的闭卷或开卷作答作为考试形式。这种考试的情境和学员实际应用知识的情境完全不同。严格规定时间内的考试必然导致考试信息承载量较低,封闭的考试环境和一次试卷作答的形式又使考试的偶然性加大,考试结果往往不能科学地、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出学员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更难以检测出学员运用知识分析问和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2.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大多以标准化的试卷形式考量教材的知识为主。标准化的考题侧重于检测学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导致学员的学习变成“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默笔记。”这种考试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员习惯于接受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结论,不利于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3评价的标准

评价标准大多以百分制成绩的形式来评判学员学习的好坏。百分制成绩的形式使考试评价标准唯一化、评分标准精量化。试题答案惟一,不利于学员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质疑问难,不鼓励学员有新观点、新见解。其结果导致学员重考试不重学习,重答题结果不重应用过程,往往会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3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

考试的功能在于检测学员是否达到专业及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根据这一原则,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考试进行改革。

3.1树立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考试质量观,让考试的目的回归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考试质量观应是教育质量观的体现,考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教育的质量。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考试基本套用普通教育考试的模式,也就是以学员记忆书本知识的数量为依据,以精量的核分为手段,来检测学员的学习成果,从而引导学员机械记忆书本知识[2]。成人高等教育的考试质量观必须以专业及课程培养目标为指导,适应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这一基本要求。因此,我们主张成人高等教育的考试质量观为:考试的目的重点在于检测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考试引导学员在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创造性思维。

3.2采用开放的考试形式,使考试情景尽量贴近于实际应用的情境现有的考试形式主要有笔试、口试和实践考试三大类。笔试又分为闭卷、开卷、半开卷三种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大多已习惯于采用规定时间的闭卷笔试,而对于开卷、半开卷、口试、操作等形式的考试采用较少[3]。这样导致学员学习主要是为了考试,至使教学的目标严重偏离培养目标,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培养的学员只会考试不会应用。学员在工作中应用知识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即没有严格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意查阅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或再创造,甚至可以获得别人的帮助,从而解决问题。所以成人高等教育的考试完全可以采取开放的考试形式。开放的考试形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试时间的开放,即不规定严格的考试时间,只规定一个时间范围。二是学员答题的开放,即学员答题是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的,在独立完成的前提下,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意查阅资料。三是考核内容的开放,即没有固定的试卷格式,不同课程的试卷形式可以不同,采取何种形式完全由课程性质而定,甚至同一门课的考试内容也可以不同。四是考核方式的开放,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小论文等多种形式。五是评价标准的开放,即不一定设置固定的标准答案,只设置参考答案或是评分标准。当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应遵循的一个普遍原则是强化对学员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强化对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强化对学员创新能力的考核,强化对学员获取知识能力的考核。

3.3考试的内容必须体现专业及课程培养目标,尽量贴近工作(生活)实际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必须要先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使其与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相一致。考试内容不仅要对学习者所学知识部分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定,更应对学习者应用知识能力及其创新能力进行检测。因此,考试内容应从课程培养目标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出发,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来源于现实生活,成人教育考试更应该回归现实生活。考试回归生活就是考试内容要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尤其是要和学员的实际工作、生活相联系。另外,成人教育应努力把创新的思想、创新的观念深深扎在每位学员的脑海之中,贯穿于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在考试内容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侧评上,就是考核的知识点来源于教材,但又有别于教材,通过教师的再加工,使试题和实际问题紧密相联系,努力构建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学员在理解问题的情境之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技巧,通过合理的综合、推论、分析、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

3.4建立科学的考试质量分析评价体系及反馈机制考试质量评价可以从试卷质量、答题质量、考试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按1分至5分进行评级。其中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合格、2分及1分为不合格。评价可采取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按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要求,通过数量分析做出评价;定性评估主要从考试形式能否体现课程特点;试题内容是否合理、能否体现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评分标准是否科学、合理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每次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对本门课程进行自我评估,考试质量评价小组应根据课程考试情况采用全面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对主干课程、核心课程要进行全面评价;对其他考试课、考查课和实践性环节可采取随机原则抽取课程进行评估。评估结束后,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这样,可以为改进教育和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信息,为重要的教育决策提供事实依据或数量化的理论依据。

3.5适当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考试,建立起课程学分互认的立交桥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质量下降有一个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真正的实行教考分离。有计划有目的在每个专业中选择2门至3门课程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考试,以国家考试的成绩代替课程考试成绩,有助于整个考试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成人教育范文篇5

昨天,我们刚刚结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今天,又召开了**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最近,教育部党组和周济同多次听取了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汇报,并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职成教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体现了教育部党组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周济同志在教育部**年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职成教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突破”。前天,他又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周济同志的这些讲话和指示,对做好职成教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按照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要求,在回顾总结过去一年职成教工作的基础上,对**年的职成教工作进行研究并作出部署。下面,我着重谈两个问题。

一、关于**年的职成教工作

**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职成教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不断创新,努力开拓奋进,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完成了各项既定的工作任务。主要表现是: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谋划职成教的改革与发展

一年来,职成教战线紧密联系改革与发展实际,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年上半年,教育部职成教司专门组织了职成教基层管理干部和职业学校校长2期十六大精神专题学习班。8月份,召开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相,推进职教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各地也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研讨活动。通过学习,职成教战线上的同志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加快职成教改革与发展、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年来,职成教战线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规划职成教事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参与了《**—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研究论证工作,提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制定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明确了职成教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任务。

一年来,各地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职成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到目前,全国已有山东、江苏、北京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先后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一些地方的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开展有关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改革与发展职成教事业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任务,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决定》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一些地方已经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相继建立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统筹下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市(地)政府对职成教工作的统筹与领导。国务院《决定》中关于要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明显增加,为实施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财政部**年安排职业教育专款2.5亿元,地方安排配套资金2亿多元;通过实施**年国债职业教育项目,国家发改委为职业教育安排资金5个亿元,地方的配套资金达13亿元。开过职教会的22个地方,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就已达每年5亿元以上。

(二)战胜“非典”疫情,确保职成教战线和职业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

去年春季,非典型肺炎疫情在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出现,职成教战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教育部党组的要求,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这件大事不松劲,一手抓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不动摇。教育部职成教司先后发出了四个文件,对职成教战线抗“非典”期间的招生、毕业生就业、教育教学等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各有关省(区、市)根据教育部的安排,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尽可能减小“非典”疫情对职成教事业带来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及时开通了“抗‘非典’网上教育服务”。疫情较重的北京,市教委在“北京职成教网”上开通了“职成教空中课堂”。广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等“非典”疫情相对较重的地方,也都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抗击“非典”疫情的同时,确保了招生规模的稳定增长、毕业生就业率继续提高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推动职成教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并于3月初召开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部署了**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各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各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力度,使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连续第三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生50209.53万人,比上年多招生40万人,增幅8.53%;在校生达到1254.68万人,比上年增加近60万人,增幅5%。据了解,去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增长幅度较大的地方主要有湖南、宁夏、山东、江苏、辽宁、**、河南、安徽、河北、广东、重庆等,其中湖南、宁夏的增幅达到了20%以上。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还面向社会提供了各类培训558万多人次,初步实现了学历教育与培训的并举。另外,高等职业学校(包括高专)招生达200万人,在校生近480万人,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农村和西部地区职成教工作得到加强

去年,职成教战线积极参与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就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还制定了《决定》的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对口招生工作的意见》,配合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在战线上同志们的努力下,中等职业教育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据了解,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近70%来自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许多省市积极扩大面向西部地区招生的规模,北京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有6800多名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广东面向西部地区招生达2600多人,天津面向西部地区招生达2500多人。不少省市还扩大了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地区招生的规模,江苏开展南北合作,**年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面向苏北欠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在一万两千多人。

(五)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加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大

去年,各地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加大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和《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认真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据统计,**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减少了2000多所,由上年的16200所调整至了14000左右。中等职业学校规模效益显著提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均规模已达到896人,比上年的733人增加了163人。以合格评估为基础,根据教育部《部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的要求,各地认真组织了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复查与审核推荐工作。**年12月,根据各地的评估和推荐,教育部专门组织了专家论证,调整认定了新一批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76所,培育了一批新的职业教育优质资源。

(六)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职业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去年,职成教战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深化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制定“现代制造和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计划”,教育部组织交通部、卫生部六个部委正式签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实施这个计划,将进一步促进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

去年,职成教战线加快了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建设工作步伐,完成了20个示范专业新一轮教学改革方案的制订工作。开始积极筹备开发就业面广、社会急需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同时,积极推进“学分制”试点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学分制的试点工作。

职成教战线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和建设工作,完成了2001年10月立项的全部39个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与开发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完成了120个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研制工作,目前绝大部分课件(118个)已经出版发行。同时,进一步加强职教教材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材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按市场化原则规范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机构,使其在国家有关规定范围内,独立地开展教材信息服务,更好地保证职业教育教学秩序。

大力推进职成教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到**年底,基本完成了上一个行动计划确定的130门远程职成教育网络课程和多媒体素材库的开发任务。研究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初步的整体规划。

(七)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职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

去年,教育部组织制定了《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抗击“非典”期间,及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防治“非典”期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通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推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构建工作,教育部在战线同志们的配合下,组织起草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草稿)和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

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地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普遍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成立了相关机构,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教育部召开了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在各地的努力下,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根据我们对全国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100所中职学校2002和**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这些学校的平均就业率分别为94.6%和95.4%。

(八)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年,全国社区教育工作蓬勃发展。全国大多数省以及一些大中城市都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当地的社区教育工作,全面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城区已经达到全国城区总数的1/4以上。很多中心城市提出并制订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宁波、深圳、南京、武汉等城市也都提出了率先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具体工作目标。社区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受教育培训率和社区活动参与率,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据对第一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不完全统计,仅**年一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培训社区居民700万人次以上,超过居民总数的30%,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超过35万个,遍及社区内各种形式的社区中心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培训活动,创造了终身教育节、市民学习周等一系列体现现代学习型社会特征的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模式。**年,上海市实施“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从**年开始,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本市百万社区居民特别是35—60岁的妇女,进行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基础性培训,使他们能够自行操作使用包括计算机、机顶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化设施,提高在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培训一个人,影响一家人”,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人群。**年的实施重点已经列入政府当年的实事工程,确保完成10万人的培训。这些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九)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去年,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为优化基地的区域布局,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教育部批准了华中科技大学、集美大学两所学校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使基地总数达到54个。各基地普遍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培养培训项目工作,不断提高培养培训能力。此外,各地也加强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建成省级基地130多少。

依托全国和省级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广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去年,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培养学校专业计划申报、教师报考程序、以及配套政策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改进,承担此项任务的学校由原来的13所增加到22所,招生计划增加到1560人。此外,为了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在河北、湖南、宁夏三省区开展农村职成教骨干教师培训试点工作,为下一阶段加强农村职成教骨干师资培训工作摸索规律、积累经验。

推动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3号)以及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提高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三个指导性教学计划。这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性文件。此外,教育部还委托部分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举办了全国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采取内地集中研修与赴香港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十分突出。

(十)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显著

**年,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澳(重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进展良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体制创新和课程开发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由中澳两国四方联合举办的“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

选派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境)外进修学习。教育部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协商,启动了“中德职业教育师资进修项目”该项目涉及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旅游管理与服务、国际商务6个专业,实施期限为三年,将累计培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骨干教师900人左右。目前,首批四个专业的教师已赴德国接受培训。各地也十分重视外派教师到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全国外派的教师达上千人。江苏、湖北、重庆等地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较大。

总之,**年对我们职成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不寻常的一年,是职成教战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奋进的一年,是职成教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的一年。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对职成教战线同志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年职成教工作的主要任务

**年职成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关于**年职成教工作,教育部职成司将印发《**年职成教工作要点》,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全国职教会和全国农教会精神,以组织好两个“计划”落实为重点,全面促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

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继续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从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推进职成教工作实现“发展要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谋划职成教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实施《**——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结合起来,与实施“技能型缺人才培养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努力推动职成教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今年,要求各地要在去年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这两个会议的精神,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教育部党组的部署,全面落实《**——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提出来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着力实施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大力推动整个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今年的适当时候,教育部将组织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重点是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根据新行动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将启动“教育事业十一五计划”和“教育事业2020年发展纲要”制定工作,我们职成教战线的同志们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个机遇,认真做好职成教事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二)关于今年需要大力推进的六项重点工作

1、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进一步推动职

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根据十六大精神,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继续把推进农村(包括西部地区)职成教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前天,周济同志已经就职成教工作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一定要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一定要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来推进,特别是要把促进农民增收入到突出的位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努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2、认真组织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加快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年启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该计划,以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专业领域为重点,在全国确定一批实施该工程的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扶持一批骨干职业学校,建设一批共享的高水平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中心。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在全国建立500个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与1400个企事单位的合作。力争在**-2007年间向社会输送紧缺专业毕业生100万人,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300万人次。

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必须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利用新机制在全国建设一批区域共享的高水平的制造业实训基地。教育部已经组织有关专家就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初步考虑在全国建设数控技术、电工电子、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软件技术、建筑等五个专业的中职和高职实训基地400个。首批建设的100个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拟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各地不仅要全力支持教育部开展的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同时更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自己的实训基地建设。

与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相配合,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将与有关部门合作组织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战线上要认真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使我们的技能大赛在引导社会进一步重视和关心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3、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和职业指导工作

积极贯彻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突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突出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职业学校特点组织职业学校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职业技术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要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制度、队伍建设和创业教育,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努力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要逐步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统计上报制度,把就业率作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要继续贯彻好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适应国家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继续探索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沟通衔接的办法和途径,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还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就业市场,探索组织职业学校毕业生异地就业和国(境)外劳务输出。我们的职业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学校功能的拓展。

4、大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大力开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与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年,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在全国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社区教育示范区,通过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探索和积累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经验,逐步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部将制订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体系,推动社区教育健康发展。二是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做法和经验,召开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主题的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会议。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配合,大力推进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抓好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向广大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能够掌握1—2项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四是要积极开展制定《终身学习法》的论证工作。

5、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年,要进一步调整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努力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骨干示范学校,扩大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努力使省级以上骨干示范学业学校达到5000所,在校生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的60%左右。**年的目标是,到年底,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000所左右。**年开始着手制定一流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启动一流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的需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在上一个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新兴专业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结构,加强新教材开发、教材评价、教学设计、教材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高等教育搞了1500个精品课程,其中高职占了25%。中等职业教育也要开发一批特色课程或训练项目,教育部将组织开发大约200个模块式、综合化特色课程。

要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试验。当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把学分制在职业学校逐步推开,要探索和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为在更大范围内的学分互认和转换创造条件,方便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增强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不拘一格办学。要把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加强区域、共享型、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

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将着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出职业技术学校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以及在职专业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要实施“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通过内容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改进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扩大培养规模,努力造就一支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教师和带头人队伍。大力开展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紧缺专业师资为重点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做好**年300名赴德进修职教教师的遴选、国内培训、国外进修,以及项目跟踪和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的相关规章制度,继续拓宽校长境外学习考察的途径,积极开展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活动。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培训基地为骨干,以地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培养能力强、教学质量高、具有职教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今年,教育部将制定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并于年底或明年开始评估工作。各地也要根据这些精神,切实加强省级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今年是我国设立教师节的第20个年头,教育部将对教师进行表彰和宣传。各地也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发现和树立一些职教战线先进教师典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职成教战线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加自觉自动地投入到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

6、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成人教育范文篇6

当前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模式现状

(一)高校成人教育模式特点(1)以应试教育与学历教育为主,形式相对单一。当前高校成人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学生来到学校报考成人教育主要目的为获得学历文凭,弥补“文凭缺陷”,学习反而成为次要目的,加之高校成人教育在高校的办学地位中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目前高校成人教育仍多以应试教育为主,重在考试,形成了“考试通过即可获得文凭”的单一的应试教育局面,在广大考生中更形成了来校读成人教育是“混文凭,”而非“受教育”的片面的思想。(2)以集中式教学为主,教学方式单一。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参差不齐”,呈现出年龄大小不一,素质层次不一、文化层次不一的多样化特点,加之学生大多为“上班为主、学习兼并”,因此对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安排带来了制约和局限。当前高校成人教育以集中式教学为主,采用“学生相对集中时间授课和自学”二者结合的形式,如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一般每学期集中授课两周,上完课就举行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年四月、十月统一组织考试,上课采用助学班的集中授课的形式,基本上以讲授为主,以应付课程考试为目的。由上不难看出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和指导,缺乏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全民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成人教育追求“社会实践”与“校园学习”的知行合一,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应该是学以所归、学以致用。集中式的教学模式与单一性的教学方式也是与全民终身教育相背离的。(二)高校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其它高等教育形式的出现,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准、质量不高,特色不明,经济导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1)目标定位不准。30多年前,为弥补“”时期广大群众错失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和高等教育普及比率低的问题,成人教育应势而出,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年来,成人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进一步增强和拓宽了社会成员接受高中后教育的机会和渠道,但其专业设置、招生、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来进行,定位为培养学科型人才,通过成人教育获得“学历文凭”,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考虑受教者的特殊性,生搬硬套,从而导致丧失了成人教育的独特性,也日益失去其办学的意义,导致其不断向“边缘化”发展。(2)培养方案死板。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参与成人教育的考生结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但成人教育的培养方案却没有适时改革,仍始终沿袭着最初的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定结果,千篇一律,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工作及发展需要,也未能考虑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和现状。(3)教学手段单一。成人教育基本上以面授、课堂串讲为主,大多为“满堂灌”的形式,教学计划基本上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教学计划的复制品,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就是对普通高等教育的照搬和移植,即忽视成人自身的需要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规格上片面强调专业要求,成人教育形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附属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参加成人教育的人数从年龄和层次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很多专业需要实践教学,学生们需要能提升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但成人教育当前的教学手段非常单一,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4)评价方法欠妥。成人教育的评价体系重在“考试分数”,“一考定考生”,考试通过是唯一的途径,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完全没有体现成人的特点。当前,来就读成人教育的学生以在职人员和高考落榜考生为主,随着高校大幅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78年的1.55%到2011年的26.9%,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单一的评价方法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导致考生盲目追求“考试分数与结果”。(5)追求经济效益。高校成人教育在学校的发展地位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很多高校均把“成人教育”作为“摇钱树,”经济利益放在第一目的,导致了当前众多高校成人教育重外延扩张轻人才培养,重经济效益轻质量提升,重规模数量轻过程教育的现状。而“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与“灵魂,”成人教育亦如此,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带来的必然是民众对于成人教育的“疑虑”与“不信任,”是成人教育走向下坡路的根本原因之一。(6)诚信严重缺失。由于成人教育重“管理”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加上经济利益的推动,成人教育中出现了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成人教育的质量和可信度,损害了成人教育的威信,摇了成人教育地位。主要体现在考风考纪差、作业抄袭、论文,在很多学生心中形成了“只要花钱就能搞定一切”的错误理念,对高等教育造成了恶劣影响。

全民终身教育对高校成人教育的需求特征

“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复兴的根本,全民终身教育是形势所趋,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之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终身教育对高校成人教育的需求特征主要表现为:准确的目标定位,符合时展要求的转型理念。深刻理会全民终身教育的内涵,注重教育的全民参与性、终身性,学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需求相结合,一个明确的成人教育发展定位是时展要求的首要任务。实用性转型模式的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要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在“社会复兴,教育强国”的关键期,传统高校成人教育模式已完成其历史任务,社会的需求表现为如何结合全民重视教育,去实现高校成人教育的转型,且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模式构建问题,更应该注重其实用性,要落实到实践中,为全民教育服务、为终身教育服务、为成人教育服务、为高校教育服务。对高校教育的需求。目前高校教育的主体为在校的学历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相对而言,针对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其延续性是有限的。在全民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成人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能够结合实践的且具有可持续的一种模式。结合高校培养人才的特色以及资源优势,实施成人教育的发展改革是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需求领域。

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经验借鉴

如美国20世纪伟大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结合其经典高等教育系统论指出成人教育应该是高等的、多元化的教育,并在当时的美国得以广泛推广;而英国早在19世纪中叶就由牛津大学等高校成立专门的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结构,并在当时就提出了成人教育的“大学拓展”发展模式,到20世纪40年代已形成一种独立的以职业培训为主体的转型模式,并从立法上进行完善,目前发展为一种创新的“开放大学”转型模式。德国更是从19世纪开始版本几十条法令与政策支持与发展终身成人教育,至今已形成以学习节与业余大学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国家与地方政府在办学主体与投资上更是给与无限的政策支持与优惠。国外发达国家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高校成人教育的开展主要特点表现为:目标定位明确。结合实际国情,紧扣终身教育,依托高校,发展成人教育是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特色,其定位充分考虑国民的自身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不仅仅是一种学历教育或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需求教育。注重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与手段。高校在成人教育实施策略上结合社会实践需求,按照不同年龄层次、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社会工作需求开展成人教育。如高校可以根据受教育者实践工作的要求,开始专门的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与手段。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法令、保护性的政策、强大的资金投入以及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以吸引各种不同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到成人教育中,实现全民化,引导人们树立“爱学习而学习,想学习而学习”的观念。多种途径的全面终身成人教育模式。社区大学、业余大学、开放大学等多种形式的已高校资源为依托的成人教育,使得一般的成人教育与常规的高等学校教育一体化,无歧视、无等级差别,保证成人教育能够全民化、有序的、可持续地发展。

成人教育范文篇7

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价值

在当今教育市场上职业教育尤受重视,成为学生获取一技之长,有效融入社会,成为岗位型人才的重要教育路径,为此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中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不仅可扩展职业教育辐射领域,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还可提升成人综合素养,符合当前“终身教育”理念发展需求。对培养工匠精神,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在当今经济新形势变革中走出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一条新路。为了使当今教育界更为重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有效衔接,吸引更多学者对二者衔接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分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价值显得尤为重要。1.有效扩展生源,赋予职业教育发展动力。我国作为教育大国,对各项教育尤为重视,使教育市场异常活跃,人们看到教育产业巨大发展前景,纷纷涌入其中展开各类教育,一时间公立大学、私立大学、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大学等教育形式不断涌现并疯抢教学生源,生源是教学实践基础,无生则无校。一旦缺失生源,教学机构将丧失竞争力,无法得到长远稳健的发展。基于此,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可有效扩展职业教育生源,减轻了企业对员工再教育旳重复支出,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赋予职业教育发展动力,为职业教育长远稳健发展奠定基础。2.满足成人教育需求,可有效提升成人综合素养。职业教育具有行业针对性,在国家各种政策大力扶持的条件下,发展喜人,取得的成绩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职业为先导展开系统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为学生以更好姿态融入社会展开岗位实践夯实教育基石。成人教育主体多为已经步入岗位并具有实践经验的成年人,期许通过专业教育,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掌握更为先进的行业知识、技术等内容,使自身职业素养得以提升,以更高姿态融入行业竞争环境中,为得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可满足成人教育切实需求,提升成人综合素养,使其得以掌握先进的制造、生产、经营、销售、技术等职业技能,可更好参与岗位工作实践,为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收益,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发展前程,同时职业院校可以将课堂设在企业,员工不出企业就可以接受再教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3.有利于推动我国终身教育战略稳步落实。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中重要的一环。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行职业教育,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理想。并指出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时刻与时代保持同步,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不被大浪淘沙的时代所淘汰,为此我国推出“终身教育”理念,期许通过不间断的教育可提升人们综合素养,凸显我国教育事业无尽生命力。然而,人们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教育,使教育符合自身成长需求,达到提高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凸显教育实效性与实践价值。基于此,对于成人来讲需要通过接受与自身行业相关的教育活动,提升职业能力,可更好融入到行业竞争大环境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职业教育以行业为先导的特性,使其成为可有效满足成人教育需求的教学形式,并可充实终身教育中来,使该战略更具完备性,为我国持续培养优质人才夯实教育基石。

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当今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有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的价值进行探析可知,二者衔接不仅可充实教育事业,扩展教学辐射地域,扩大教育范围,提升人才培育成效,缩短培养周期,加深对企业的热爱程度,节约了培养人才成本,为国家发展夯实人才基石,还可满足成人教育需求,凸显我国教育人本性优势,为成人在不同行业中占据发展先机奠定基础。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衔接起步较晚,相较于英国“学徒制”成人职业教育系列理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成效,削弱二者衔接价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了新的挑战,人才的培养,质量的好坏能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能否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助力作用。基于此,为了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得以有效衔接,探究二者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1.职业教育手段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成人教育需求。有些职业院校还沿袭传统教育理念,在相当一些专业中,还在采用灌输式、满堂灌、填鸭式及口传心授等机械式教学法,向受教者讲授书本知识,使成人很难融入到职业教育氛围中,削弱成人教育有效性,使二者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缝隙,无法调动成人学习积极性,使其与职业教育相脱节,无法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2.职业教育过于笼统不具针对性。成人教育多以拥有岗位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为主,职业教育过于强调体系化的教学过程,期许通过夯实理论知识基石,培养岗位人才创新能力,然而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受教者,迫切需要掌握具有行业针对性且可提升自身能力的职业教育内容,达到培养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这就造成职业教育过于笼统且不具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同时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理论知识过硬但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无法与成人教育有机衔接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岗位型人才培育需求,削减二者衔接价值。3.成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思想认知较为滞后。教学需要通过教师、学生、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一个闭合的“教育环”,为教学内容有效落实提供路径,使教育更具科学性,其中学生作为展开实效教育重要的一环,需要拥有自主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受教理念,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然而,成人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却存在思想觉悟不高的现象,使其在滞后性教育认知理念下,无法融入职业教育过程中,使成人教育无法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在一起,提升成人职业素养的教育愿景也随之成为空谈。有些课本枯燥无味,教师在授课中没有做到及时矫正,造成课堂吸引力下降,无法调动学习兴趣。基于此,为了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可得到有效衔接,需要成人不断提高受教育觉悟,为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做好发挥政府引领与扶植作用,做好宣传,做好专业改革。

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策略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具有极高价值,然而二者在衔接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影响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成效,使成人综合素养无法得以有效提升,削减二者衔接价值。基于此,为了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得以有效衔接,研究二者教育衔接策略势在必行。1.采用先进教学形式满足二者衔接需求,采取“工学并举”,推动“实业和实业教育”。在传统教育理念加持下,教师采用机械式教学法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使学生无法融入教育过程中,成人作为这两种教育形式相互衔接的核心人物,需要教师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从成人教育需求出发,有效展开事业教育,激发成人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其得以积极融入职业教育过程中,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目标。在教育手段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需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引下,展开教学创新,为其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提供路径,凸显二者衔接教育价值。例如,职业教育者可借助信息技术展开远程教育,打破时间、地点等教育条件对其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的禁锢,加之信息技术加持下的教学资讯种类丰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优势,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教师可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上下些功夫。有些成人受岗位工作影响,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职业教育上,基于远程教育不用受教育者亲赴教育实地,通过互联网即可享受职业教育,更具灵活性,可有效协调整成人接受教育时间,展开远程在线教育,在实现二者有效衔接基础上,可实现师生高效交流与互动,借助远程教育向行业专家提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切实问题,以此为基础展开的成人教育更具有效性、时效性,可满足成人教育切实需求,达到培养成人综合素养的教育需求,凸显二者有效衔接价值。2.丰富职业教育内容满足成人教育需求。职业教育虽具有极大岗位先导性,可引导学生更好参与社会实践,凸显职业教育成效,然而成人在就业过程中,会发现职业在实践过程中被二次细化,分为若干工作项,需要针对性教育,满足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教育需求,使成人教育在丰富的职业教育内容加持下更具实效性。例如,以会计专业为例,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需学生学习点钞、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审计、资产评估等内容,继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然而会计工作人员负责事项依据企业运营需求被细化,为此需要通过丰富职业内容,满足不同会计岗位工作者教育需求,凸显二者衔接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办出了自身发展的特色,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3.提升成人受教育觉悟。成人在工作过程中累积丰富工作经验,并认为这些工作经验足够应对各项工作难题,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专业知识不断升级优化、更新换代,需要工作人员秉持虚心好学的精神,展开成人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吸取养分,提体自身综合素养。基于此,国家需加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融合教育形式的宣传力度,提高成人受教育觉悟,同时企业需给岗位人才接收再教育的机会,鼓励岗位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升华自己,为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收益。做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有效衔接也是针对当前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所做的一项调整,符合政策要求、符合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需得到有效融合,找准定位,立足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办出符合自身特色,方可提升成人综合素养,使人才培养更具成效。切忌功利化,盲目跟风,把教育做成套路,没有教育深层次的内涵。导致学生毕业后找不准位置,频繁跳槽,不能很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基于此,教育界需不断提升成人受教育觉悟,丰富职业教育内容,采用先进教育形式,满足成人教育切实需求,凸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明珠.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效衔接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2).

[2]郭蔷,周后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7,(03).

成人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关系研究

一般意义上,我国教育可以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四部分,由于分类标准不一,四种教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成人教育是通过提供非传统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民与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是与未成年人全日制学校教育相对应的一种独立教育体系。[1]职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就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教育手段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教育目的在于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2]由此可知,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对象还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但又各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尝试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情况做一回顾,并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评析,以期厘清二者的交叉点及差异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趋势展望。

一、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回顾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始终是活跃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课题。无论是教育实用主义对成人教育的教育实用性观点,还是人文主义对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关怀,都推动着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不可否认,两种理论流派思想之间的博弈,推动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向前发展。关于二者的关系研究,我国学者的见解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两者的概念及构成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从成人教育的功能出发,成人教育可以分为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非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出发,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职前职业教育和成年人的职后职业教育。基于此可知,成人职业教育成了两者的主要关联点。也就是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体现在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成人教育的重叠。[3]另外,二者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有其共同特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质属生计教育,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二者存在的显著区别体现在教育对象、教育境遇、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4]王瑾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表现在:成人教育更为强调教成人性,而职业教育则相对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她分别就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时限五个方面对两者做了区分。[5]黄碧玲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交叉来论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6]同时她又指出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内涵不同。相对职业教育而言,成人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仅强调教育对象的成人性,还涵盖了成人教育的职业教育部分,而职业教育的内涵则更有针对性,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第二,价值取向有别。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丰富而复杂,其兼具功利倾向与非功利倾向;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谋生技能,往往有现实目的性以及明显的功利倾向。第三,教育目的不一。成人教育在关注现实目的的同时,更追求终极目的,即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急需的专职人才,所以在培养目标上对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门性知识更为强调和重视。[7]此外,她还提及在办学形式、经济效益、专业设置、学科体系和教师选择等方面二者存在差异。

2.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存在交叉但不能互相取代

甘立成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分别,除了划分标准不同外,还在于两者的教育特点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不一。他认为两者是交叉关系,并从受教育的对象范围、社会属性、教育内容、教学形式、达到的现实目标五大层次对这种交叉关系进行分析。[8]叶忠海、王瑾等人均主张:尽管近年来职业性成人教育与非职业性成人教育正趋于融合,但这并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取代成人教育或者成人教育代替职业教育的理由。它们在本质上为两种不同教育范畴,如上文所阐述,二者在教育对象、目标、内容、形式、时限、过程、教与学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区别,没法互相取代。我国国情决定了中低层次成人教育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等,且成人学历教育尚不过时。而现阶段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输送大量基层应用型人才,其对缓解就业压力功不可没。因此,二者的独有功能及社会地位,决定它们之间只可能逐步走向融合,而不能相互取代。[9]

3.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各有特色却趋于融合并进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教育领域范畴,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二者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二者将更多的趋向于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融合发展趋势,搭建成教与职教间的立交桥,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陈鹏认为,关于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总体上经历三个时期:成人教育职教化(1986—1995)、成人教育非职教化与职教化之间的论争(1996—2003)、争论之后的和谐发展(2004—2009)。他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学说:“历史贡献”说、“交叉关系”说、“替代转型”说、“和谐发展”说。另外,他对不同观点间的论争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概念形成、历史生成、社会发展、政策导向等均为促成因素。最后,他对二者关系进行前瞻,认为它们将在沟通与融合中连为一体,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在和谐发展中各显特色,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职能。[10]唐爱民认为成人教育范畴与职业教育范畴既存在逻辑分殊又存在逻辑耦连。其分殊在于:其一,内涵不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不仅表现在二者的教育对象在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上,而且表现在二者的价值诉求与目标指向上的异同。其二,外延差异。从教育对象上看,职业教育包括成人和非成人,因此其外延大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是包含成人教育的;从职后教育的角度看,二者的关系则发生了颠倒,职业教育的范畴又会从属于成人教育。其三,实践特征不同。即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二者的运行起点、运行时限有别。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范畴划分标准不一是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根本缘由。职业教育属于功能性划分,而成人教育属于对象性划分。其耦连表现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逻辑上的交叉与包含,因此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这也就导致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难以将二者彻底区分开来。[11]职业性的成人教育与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日趋融合,将成为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向。

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评析

通过对以上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回顾,可以得到不同学者的相异性价值取向,而在这种取向下形成的偏执性理论主张表现在:

1.只见交叉,不顾差异

忽视职业教育的个性特征,将职业教育划分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显然不符合二者概念范畴的实质。这种观点实际上赞同职业教育成人化,只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共性,却抹杀了二者的个性,只注重两者在教育对象年龄上的相似性,但忽视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差别,即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有各自的要求;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完全等同。这种观点的实质误区在于其过分看重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之处,而相对忽视了他们其实分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独立承担各自的教学任务、完成不同的教育目标。换句话说,他们片面地认为二者在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作用上完全一致,一切成人教育活动都是在为受教育者的就业或在职提高做努力,却忽视了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并未注意到两者在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别;当然,还有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上标准一致。该种观点模糊了两者的区别,从而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既然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存在,本身就说明两者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不同,除了划分标准不一外,还在于两者教育目的、教育特点、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等差别使然。

2.只谈替代,不论个性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替代转型说”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为二者之间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日趋发展,成人教育职业化的现象日益普遍,职业化特色成为成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观点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综合考虑教育的多维角度可知,这种观点也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在新时期,成人教育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实现转型本无可厚非,但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故此种转型应更加侧重它的“非功利性”及“人文性”;那种主张成人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偏执想法将最终将成人教育引入歧途。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教育职责共担,但是也存在更大程度上的领域分歧,成人教育中不仅包括职业教育的任务,还有许多非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中虽然包含职后成人教育的内容,但是还包括非成人职前教育的职责。因此,那种基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交叉就片面地认为成人教育职业化或者职业教育成人化的“替代转型说”在理论上无法立足,更不存在可靠的现实依据。因此,无论是上述哪种观点,都将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极端化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探究二者关系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将有利于科学把握二者的未来发展的常态。成人教育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培训,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基于此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范围甚至教育功能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单纯关注二者共性或者单纯关注二者个性的观点,都会显得有失偏颇。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有利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不失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要途径。

三、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展望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审视,会产生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研究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时展对二者的教育需求,展开二者的关系研究。归纳这些不同论述或论争不难预测,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呈现以下基本发展趋势:

1.呈现出和谐共促的发展态势

如陈鹏所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将逐步从争论转向对话。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存在一些交叉之处,但同时又是本质属性不同的两种教育范畴与体系。两者之间这种固有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发挥的独有功能便决定其只能走向“和谐共促”。多年来,学者们已有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也证明了:一者代替另一者将不利于双方向前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一方从属于甚至附庸于另一方,将导致双方自我定位不清、发展空间受限。换言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各有其自身使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两者绝不能互相取代,而只能向着融合、共生的道路上行进。因为只有当两者均坚守阵地,发展势头迅猛之时,才可能是其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共促之日。

2.将长期处于交叉发展状态

之所以出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认识的不同误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是一种交叉发展的关系。各种认识误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具体教育实践中,模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使教学内容失去针对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将长期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二者各有不同,但又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这是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科学把握的结果。一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统一性,存在一定的重叠成分。另一方面,分析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虽然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本质不同,但二者又存在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

3.共同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正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交叉与联系,才不可避免地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二者在这种相互借鉴中发现各自优势及不足,并得以取长补短、互利共生,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回望过去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它们在普及我国中、高等教育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展望未来,二者都有独立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应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相互补充、互惠互利、共谋出路。在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点健康发展的同时,尽力坚持各自的办学特色与独有职能,共同为国民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创造契机。21世纪是终身教育理念更加广泛地为大众所接纳并逐渐内化的新世纪,此时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更趋于融合。他们有可能也有责任共同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完善和普及、终身教育实践的推进和深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二者也将在这种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螺旋式上升甚至是跨越式发展。总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二者概括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或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二者未来关系的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将是二者关系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的重心,可以适度向二者的结合点靠拢,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之间的个性发展特征。与职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还存在发展历史较长、涉及范围更广、概念内涵更为丰富等特点,这是在对二者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职业教育实践的主要阵地。成人教育的职业化和职业教育的成人化,是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交叉点。关于二者在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向,还需要不断去分析与探讨,以不断完善两者关系的相关理论,促使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明朗化。

【参考文献】

[1][3][4]叶忠海.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1996,(2):20—25.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5]

[8]王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辨析[J].成人教育,2009,(7):48—49.[6][7]黄碧玲.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68—69.[

9]甘立成.浅谈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成人教育,2004,(12):19.

[10]陈鹏.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及未来走向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5):90—93.

[11]唐爱民.成人教育及其邻近范畴的逻辑关系摭论[J].教育研究,2007,(10):77—82.

[12]朱强.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从教学的角度[J].职教通讯,2013,(7):40—42.

[13]袁金生,郭兴华.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0,(7).

[14]肖尧.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教育理论,2007,(9):19—20.

[15]谢明荣,孙进.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9—11.

[16]崔铭香.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8—9.

[17]赵喜文,李娟,王丽,郭伟.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兼谈成人教育姓“职”还是姓“成”[J].继续教育,2006,(2):24—26.

成人教育范文篇9

全日制教育的课程思政教育早已轰轰烈烈地开展,很多高校都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比如“中国系列”、“中国城事”,有些甚至已经形成了品牌在推广,在这方面,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相比较下,成人教育似乎在这方面的动作较慢些,受关注度有限。笔者近日参加上海某一高校思政教师培训课程,该校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在上海范围内颇有名气,但是笔者仔细一看,基本还是以职前全日制学生为主。继续教育学生相关出彩的方面寥寥可数。

二、成人教育思政教育需有一支成熟的师资

现在对于职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来说,工作是非常的忙碌。不断学习、备课、课程改革,全日制教学已经疲于奔命,还不包括带硕士、博士。职后学生的思政教育师资来源是一个问题,能否请到大牌的思政专家全情投入地进行集体备课、修改教案,因材施教地对职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目前来说,尚有一定难度。

三、学生对于思政课程难有认可度

职后学生与职前不同,本身繁重的工作以及家庭负担,也决定了他们更愿意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专业课上,毕竟这些课程看上去可能对他们的工作、前途更有实质性的作用,从功利的角度讲,这种想法也未尝不可。于是思政课程就成了只求及格或者为学位追求高分的工具课程。而学生在思政课程上看其他如英语课、专业课或者做其他课程作业的事情也比比皆是,让任课教师有时候也徒呼奈何。

四、课程模式比较陈旧

笔者提到上海某高校在思政教育实践课上颇有建树,但是在继续教育层面却难以实行。面授是目前成人教育思政课普遍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讲台上倾情地演讲授课,也许难以换来学生的一次“眼神交流”。陈旧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的累,学生也学得累。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目前大环境下,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才能使得成人教育的思政教育也充满活力,达到课程预期目标。(一)转变观念,改变机制。目前在继续教育思政教育上的一些窘境,很大因素是因为观念上的原因。而近些年来,随着各级各类部门都开始重视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成人教育也重新迎来了洗心革面的时代。因此,成人教育管理者应该努力反思过去,以全新的姿态审视成人教育的办学功能,努力规范良性的办学秩序,构建更加健康的行业生存空间。所以无论是从成人学生和成人高校,都应该摒弃过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的陈旧观念,重塑对成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观念转变促进机制改变,继续教育机构应该主动为成人教育的思政教育发声,寻求与之相匹配的平台,进行相应的经费、制度上的保障。从而促进成人教育的思政教育健康、有序地开展。(二)建立一支成熟的专兼职思政教师团队,继教院党政领道应挂帅。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可以建立一支以兼职教师为主,但是教研组长必须是资历深、水平高的思政专家。兼职教师应热爱思政教育事业,并受到良好的教育与训练,教研组长可以担任专家顾问,主要是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监督。继教院党总支书记可以兼职上思政课程,也符合目前书记上党课的形势潮流,同时促进继教院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视,加强督导制,不定时对思政课进行抽查听课,保证正确的意识形态保留到讲台上。继教院党政领导挂帅,成立工作小组,是成人思政教育的思想保障与组织保障。(三)改变授课模式,大胆创新改革。现在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京剧、越剧,有时候会进行多元素组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夺人眼球,就是改革创新的结果,老戏新唱,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进行了有效传承。笔者认为成人教育的思政课程也可以仿效。

目前一些院校已经做出了尝试,比如把部分课时作为网络互动,教师与学生互问互答,增加趣味性,同时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之中,而不是被动的聆听者与接受者。诸如笔者之前说到的实践课程,只要条件允许,也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李海峰,刘晓磊.成人教育中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文库,2018(06).

[2]施惠燕.“新发展理念”是电大思政教育的新动能[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3]杨莲珠.成人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知识文库,2017(07).

成人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教育模式;推广模式;资源应用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希望推广成人教育,旨在提高人均综合知识能力水平,但是目前国内普遍的成人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进行合理的解决,有效解决现有的相关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相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教育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目前我国成人教育领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1缺乏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人教育领域一直都缺少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不单是指从事成人教育的机构组织数量不够,社会上与成人教育相关的各类培训班、辅导机构数量很多,但是这些结构内部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每个机构内部的教育模型相差较大,这就导致整体的教育水平难以持平,无法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整个成人教育领域缺少适当的监管措施,因此每个教育机构的门槛都很低,很多教育机构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号召上,没有真正的提高教育力度,这严重制约了终身教育的长远发展。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人教育领域会收到哦较大的干扰,要想取得长远的进步就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脱离目前的发展困境。有关部门也需要适当的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各个机构的投入力度,保证成人教育稳定的发展。1.2目标定位不准确。很多高职院校内对自己的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很详细,包括整个专业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等等,因此实际进行授课时也始终围绕根本的学习目标开展,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也能够学到较多的知识,但是成人教育在这项工作上开展的远远不足,很多成人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制定的具体规划尚不明确,因此仅仅是围绕国家现有的相关政策开展,整个教育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评估措施,开展教育过程中就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而降低教学质量,这些潜在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时获得了相关学位也无法保证含金量。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人们不再相信成人教育质量工作,这是阻碍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3缺少认真学习意识。成人教育本身与全日制的学生存在的差别较大,二者相比来说在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成人在接受教育时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在学习中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无法指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实施起来苦难较大。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很多成年人步入社会的时间较短,工作之后涉及的相关内容也更加复杂。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在日常平淡的生活中就会逐加丧失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热爱,很难长时间保持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此外,很多成年人难以专注的进行学习,经常会受到工作压力、日常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本身需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学习时间不够充足、或者是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学习压力巨大,逐渐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兴趣。

2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相关措施

2.1提高思想认知水平。虽然整个社会中终身学习的思想已经深入民心了,但是实际的学习中能真正做到终身学习的人少之又少,而在成人教育中是一样的,再加上前文中已经提过成人因为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在面对学习时可以付出的精力有限,所以教学效果可能就不那么尽如人意,现今很多人也是抱着提升学历的目的来接受的成人教育,并不是提升技能或者是专业知识,这对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就需要从思想上转变这种想法,在全社会引导形成合理、科学的学习观念。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因为成人教育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所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成人教育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选择,可以是知识性的拓展也可以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可以是实地上课也可以是网络学习。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在成人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能为自己找借口,不能降低对自己的教育要求,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不断促进自己发展、提升自己的能力。2.2完善学习网络。成人教育的发展是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发展的,而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的,所以在社会中不能只是注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成人教育网络,让一个人在出了学校后依旧可以接受教育,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在目前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成人教育市场秩序的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对真正想要接受教育的人形成了困扰。所以在整个社会中建立起相应的教育网络是势在必行的,这可以让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成为成人教育的一个节点,在单位内部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制度,在促进单位人员的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为整个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2.3建立健全教育制度。若想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成人教育制度是保障性措施。在与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比较中,不难发现成人教育缺乏相应的激励性和监管性措施,导致成人教育中相关的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和人们对成人教育的误解。应当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建立行之有效的成人教育制度,让成人教育重新获得人们的认识,对市场上的不良教育机构依法取缔,严厉打击伪劣的成人教育培训班,同时建立相应的成人教育的保障机制,为积极参与到成人教育中的人们提供相应的教育保障,从监管和激励两方面切实推进成人教育的发展。

新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不能够仅仅依靠学生自身,很多人即使从学校毕业后也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容量和技能容量,才能够将自己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实现长远的发展。现在的成人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改变学习观念、建立制度保障和借鉴成熟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变,从而实现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群青,夏海鹰.终身教育时代成人教育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16(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