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7:48:19

成人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1

(一)“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外在合理性与内在合法性危机

1.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外在合理性危机。我国的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一直以来采取的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型人才相对缺乏,因而成人教育学硕士生教育在起始阶段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促进了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是,随着近几年成人教育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高,社会对该专业硕士的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以成人教育教学、科研岗位为主转向以行政管理岗和教学辅助岗为主,这些岗位对就业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学术能力,对目前成人教育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能力本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成人教育硕士生培养仍旧采取“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所培养的人才便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出现成人教育学人才供需不平衡、适销不对路的问题。因此,成人教育硕士生教育“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着外在合理性危机。

2.从导师队伍现状看,“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内在合法性危机。成人教育学硕士生“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要求必须有足够的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大多数承认教育学硕士点并不具备这一条件。一方面,我国80年代初才开始把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加以研究。相关的理论人才和师资本来就很缺乏;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师资队伍更显不足,许多硕士培养单位不得不聘请大量兼职导师,以致兼职导师成了导师队伍的主体。兼职导师大多是学校各职能部门领导,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成人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这种以管理和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导师队伍现状与“知识本位”培养目标不相契合,从而使“知识本能”的培养目标面临着内在合法性危机。

(--)传统的培养模式使教育功能弱化

1.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性和封闭性。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性一是表现在课程设置上多以教育类课程为主,而与之相关的心理学类、管理类、经济类和社会学类课程较少,因而学生选择的范围较小;二是表现在培养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学术报告等,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教学、专题科研、导师指导等培养方法则成为点缀品。另外,当前的培养模式还具有封闭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培养一般都是在所在学校内或学院内独立进行,很少让学生走进社会或与外单位联合培养。

2.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学生需求多样性的根源是学生来源和特征的多样性。首先,成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背景复杂多样,跨专业的多,教育专业的少,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其次,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年龄差异大,从20岁到30多岁不等;再次,学生来源性质不同,应届生和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同在,公费生、自费生、定向生和委培生共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同,有想直接就业的,有想继续学习深造的。正是这种学生来源和特征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3.教育功能的弱化。多元化的需求必然要求有多样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目前具有趋同性和封闭性特征的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与学生多元化需求产生矛盾,从而使教育功能弱化。

二、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的现实回归

(一)回归“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面对“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危机以及培养功能的弱化现象,成人教育学硕士生教育应回归“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从其学科性质来说,成人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次,从师资队伍现状来看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多数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属于以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导师队伍。最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社会对成人教育学方面的人才需求大多来自成人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与学生事务部门相关岗位对人才的应用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知,坚持“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回归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合法性。在成人教育学初建时期,培养一部分硕士层次的学术人才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当前成人教育学博士层次教育已有一定规模,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应是博士层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成人教育学硕士层次的培养就理应回归其应用性的学科性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二)坚持培养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多元化和开放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要实现培养的多元化,就必须实行培养的开放,而培养的开放则会保证和促进培养的多元化。坚持培养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是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多样性的现实诉求,也是实现成人教育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需要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和多元。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应以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大量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种与教育学相关的学科门类的知识和方法。而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多以教育类为主,没有真正走出教育的视域,也没有真正走进成人教育的城堡;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较小,课程学习上表现出相对的趋同性和封闭性特征,这与成人教育学的培养目标很不协调。因此,应该建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一是要做到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整合,适当减少教育类课程数量,增加非教育类课程比例同时鼓励学生到其它学院或学校选修其它学科门类课程。为了不增加学生课程负担,可以采取灵活的学分计算方法。二是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模块设置,以增强课程的多元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

2.坚持培养模式、方法的开放与多元。对于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应用能力就是发现、分析和解决成人教育问题的能力,这里的成人教育问题不仅指成人教育管理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也包括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一切问题都来源于管理和研究的实践与对实践的思考,正如杨振宁所说“科学研究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必须面对原始的简单的物理问题,而不是别人的猜想”。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让学生真正深入管理和理论研究的实践,直面原始问题,增强其对现实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整合、开放设置的基础上,实现培养过程的开放,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第一,坚持分类培养,多元指导。学徒式培养模式、专业式的培养模式与协作式培养模式相结合。第二,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方法。“请进来”是指积极聘请校外甚至是国外的著名学者、专家、企事业管理者举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术讲座,开展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合作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走出去”是指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校内或院内培养,可以积极走出学院,与不同学院合作培养;要敢于和善于走出校园,与其它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尤其是成人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或见习,进行联合培养。只有实行开放教育,学生才能深入实际、直面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姚远峰.成人教育学发展的代价研究[J].成人教育,2007(2):36—37.

[2]王永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N].光明日报.2005—04—05.

[3]王永斌.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问题”与“主义”[J].江苏高教,2007(4):21.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2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籍档案;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应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然而,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当前仍然是是以人工统计、检索为主,面对不断增长的学籍档案工作量,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成人教育发展的需求,成教学籍档案管理的繁重性、复杂性越来越明显,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开始暴露出众多问题,如何加强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来说,没有一套结合高校自身成人教育工作的实际制定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只是简单地将学校档案室的规章制度照搬来使用。成教学籍存在特殊性,纵观各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其内容与实施细则都不尽相同。比如考勤,对旷课,请假的处理原则就各不相同,差异很大,甚至有的就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必然会导致管理制度、管理体系方面不够完善,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地方。

(二)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校学籍档案管理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学籍档案管理仍旧是以手工管理为主,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准确率不高、效率低下,信息化管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审批表、新生注册表、名册以及成绩登记表等简单的内容,显然无法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三)管理队伍素质亟待加强。由于成人教育学院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学籍档案管理队伍存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不仅在人员配置方面不够合理,并且大部分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更为缺乏,严重制约了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构建符合成人院校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成人教育院校基于教育部相关文件制度,构建符合成人教育院校实际特征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学籍档案收集整理、核对检查、鉴别归档、保管保密、转递送交以及管理职责等相关内容,不仅表现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同时又能够有效满足成人教育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保障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学校应当定期进行核查,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审查机制,以便于针对学籍档案进行全面的审查核对,进一步保障学籍档案的规范、真实以及完整。除此之外,还应当综合参考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当中,全面提升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加大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一方面,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方法现代化建设。主要彰显为管理方面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各个学校应当综合参考自身实际情况,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成果应用于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通过不断总结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推动成教学籍档案管理方法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成教学籍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互联网+”时代,应当主动借鉴其他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主动引入一套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库,实现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全文图像存储、备份以及自动化检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培训教育。首先,成人教育院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后继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业务考核体系、档案管理人员任免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等,进一步提升广大档案管理人员的紧迫感,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成人教育院校应当综合参考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晋升体系,在有效调动档案人员能动性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以此来充实档案管理队伍,带动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加大档案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力度,通过主动开展多种类型的教育形式,包括讲座、委培等形式,积极进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信息化水平,为学籍档案管理利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然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应当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全面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左章静 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哲琼.加强高校成教函授学员学籍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100.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3

一、成人研究维度

一些学者研究成人教育时自觉不自觉地套用普教研究的观点、体系、方法甚至结论,教育学中的分支学科有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成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也就有了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经济学、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学和成人教学论等。似乎只要教育学中有的分支学科,成人教育学都应该有,只不过需要在前面加上“成人”二字。用教育学的理论、概念或方法取代成人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最终导致成人教育研究主体性失落,使成人教育研究成为实质意义上的非成人教育研究,“一些研究看起来充满了成人字眼,但却对成人缺乏深刻的理解,没有深入了解成人的身心规律、学习特征、内在发展需要,未能注重成人教育独特性的研究。”追本溯源,这种研究范式的缺失归咎于研究活动严重缺乏“成人”意识,更是远离了充满生机的“成人世界”。脱开“成人”与“成人世界”而空谈“教育”,往往失却了研究活动的逻辑起点以及进行深入演绎的逻辑空间。

特色是成人教育学这门学科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是成人教育学得以独立的法宝。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一门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学科,是因为它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所不研究的。”一门科学的产生与否,不仅决定于外界有无客观需要,而且还取决于其内部有无特殊的研究对象,即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学科的对象。由此可以推论,成人教育科学研究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须有自己相对稳定、独特的研究边界。中国成人教育研究者的大脑不应该成为中国普教思想、理论的“跑马场”。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学而言,成人教育学理论研究,只有真正摆脱依附、从属于研究儿童养护、陶冶、训练、管理的(普通)教育学的地位,建立起以研究“现实中的成人特点和成人学习特点”为对象,而不是以研究者“想象中的成人特点和成人学习特点”的自主研究,才有可能适应以至推动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面对社会和专家对成人教育学的种种误解和曲解,我们只有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的“元”研究,才有可能争取到成人教育学的学科独立地位。美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诺尔斯将成人学生与一般未成年学生作了比较,提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他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指能够独立地指导和控制自己行为和活动的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学习目的明确、凭借经验能够主动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成人教育学与传统的普通教育学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成人教育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为逻辑起点和建立起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只有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才能捕捉到成人生存境遇中的发展需求与发展困境,去思考教育可能提供的支持。“成人教育涉及多种学科,成人教育研究的开展离不开汲取、借鉴其它学科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成人教育研究不能过分依赖于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各种理论都有其特殊适应的对象和背后的基本假设,不当的移植可能会误用其建立的知识体系和方法和适切性。”

二、弱势群体的研究维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全体受教的权利并没有很好的落实,教育不均衡明显。如关注城镇教育多、农村教育少,关注从业者多、无业人员少,关注定居人口多、流动人员少,关注有偿教育多、义务教育少等。表现在我国成人教育招生规模受限;实行考试选拔录取,开放力度受限;重视脱产、轻视业余;重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及在职培训。于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还是难有享受成人教育服务,拉大了我国贫富悬殊、地区差距,公民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得不到普遍而平等的尊重与保护。这种集中社会有限资源,培育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对推动科技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是以牺牲大多数成人的利益和教育需求而换取少数成人的成功来实施的。

2002年“弱势群体”一词首次见诸官方文件,随后有关“弱势群体”的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导致其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在传统意义上,弱势群体主要是指老弱病残者和无劳动能力的依赖人群。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那些并非由于主观方面的低下或缺陷而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权利和权力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方面不具有优势的人们便成了这一群体的新成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生理性弱势群体(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农民群体、城市边缘群体(城市农民工是自发流动人口)及失业下岗工人群体。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认识当前弱势群体的现状。截止到2003年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每5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2001年,国有企业登记失业人员为680万,下岗人员为500多万,总计为1200万人左右,到2002年底上升到1400万人左右。另外,截止2002年11月,全国有1985万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人口。从以上分析可知,目前中国弱势群体规模在1.4亿~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弱势群体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不和谐音。只有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这个观念就是要按平等的方式补偿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遵循这一原则,较大的资源可能要花费在智力较差而非较高的人们身上。”关注农民工教育、下岗职工教育、老年教育、妇女教育、残疾人教育、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社区教育是今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的重点课题。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即对每一个人一视同仁,如目前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

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每个人并非要接受同样的教育,但每个人却应受到比较适合自己的教育。给下岗职工以教育关怀,让其接受新技术培训,接受广泛的信息,提高自身的素质,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把握住再就业的机会。对城市农民工实施教育关怀,在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系列教育培训,是使农民工改变自身地位,融入所在城市社会群体的重要措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对老有所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提出了更高、更多、更细的要求,成人教育也应反映他们的切身需要和自身特点。

三、中国化研究维度

现代成人教育勃起于西方,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不仅开拓了成功的成人教育实践,而且产生了丰富的成人教育思想,创立了比较系统的成人教育理论,搭建了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框架。如1816年托马斯·波尔(T.Pole)出版《成人学校的起源及发展》;1851年哈德逊(J.W.Hudson)出版《成人教育史》;1918年麦丁斯基出版《校外教育和它的作用、组织与技术》;1926年林德曼(E.Linderman)出版《成人教育的意义》;1928年桑代克(E.L.Thorndike)发表《成人的学习》;1959年基德(J.R.Kidd)出版《成人如何学习》;1959年布伦纳(E.Brunner)等人出版《成人教育研究总览》;1964年由以北美专家为主的成人教育教授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成人教育——一个正在形成的大学研究领域的概况》;1970年诺尔斯(M.Knowles)出版《现代成人教育实践——成人教育学与儿童教育学的对照》;1970年保罗·郎格朗(P.Lengrand)出版《终身教育导论》;1970年弗莱雷(P.Freire)出版《被压迫者教育学》;1988年霍拉(H.S.Bholal)出版《国际成人教育论》。而我国的成人教育实践历史短暂和理论研究薄弱。所以,我国一些学者在研究成人教育时,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凭国外资料“想象”,运用抽象思维,或“移植”、“嫁接”、“拼盘”,引经据典术语满篇的“科研成果”,对深层次的价值观、文化观等层面的差异缺乏理性认识,加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局限,使得部分研究结果难有适合国情。

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绝不是无中生有的,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为此,一门学科的发展必须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其加以审思,从中汲取养分,方可保证研究的持续与深化。中国成人教育研究学习、借鉴、参照欧美诸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然而不能将这种学习、借鉴蜕变为“以外为准”、“以西为准”来引进或加工,不能变成欧美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套用或翻版。中国的成人教育有自己的国情,有自身的实际,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原封不动”地一味借鉴会失去成人教育的民族特性。历史地来看,中国的教育学,在建国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先是学德国的赫尔巴特,后是学美国的杜威,在建国以后,很长时间内学凯洛夫的《教育学》。如果中国成人教育学发展也走这样的道路,那么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学将永无形成之日。由于世界各国的成人教育是在本国的背景下开展的,受本国的文化、经济等因素制约,所以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时,不能盲目地机械照搬,要考虑到国外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内在的文化观、价值观以及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结合我国的成人教育实践情况和我国的研究特色,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创新”与“原创”是理论研究的灵魂,是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不是“引进式”思路以达到目的的。只有立足于“原创性”思路的前提下,以中国的成人教育实践和成人教育问题为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之源,吸纳数千年文化传统孕育的教育智慧,借鉴西方成人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成功经验,才能真正使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走向正规化和科学化。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有极为丰富的教育思想资源,又是当今世界成人教育的大国,积有一百多年、具有现代性内涵的、丰富的成人教育实践经验。要从中国成人教育实践的自身问题入手,从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植根于中国具体的、真切的成人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对本土成人教育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从而逐步建立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成人教育理论,进而拓展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

四、体系化研究维度

在我国,成人教育实践和经验总结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然而,从建国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成人教育的学科体系意识十分淡薄,而且还常与普通教育研究混杂在一起,很少单独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部分研究人员的选题更多的是从自身的兴趣、特长出发,研究活动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的状态。部分研究者的价值取向不在学问和学术,而在个人的评职晋级,缺乏深沉理智的学术研究精神,“跟风”研究、“政策研究”浓厚,导致成人教育学的研究长期难以深化。大多数专业研究者来自相对封闭的普教系统,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学术视野不能完全适应成人教育研究的需要,存在着诸如“专门知识基础的薄弱、科学方法的欠缺、理性思维的僵滞和大多停留在实践运作体会感性归整的层面”的现象,只能是“出体会、出经验、出观点”,科研水准停留在较低的档次上,学术性、科学性、系统性不强。一些成人教育研究机构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联手攻关,联合自强,在大范围内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很少。

学科体系建设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学科群的形成是成人教育学成熟的标志。学科建设成熟的标志,不只要求“出经验、出观点、出思想”,而且要求“出理论、出学说、出体系”。作为教育科学理论的一门新兴学科,成人教育系统研究的真正肇始却是最近20多年来的事情。通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成人教育学科框架结构基本形成,成人教育研究者在成人教育学科的概念、范畴、理论、原则、方法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出版了超过500种成人教育研究专著。其中王文林、余博、宋文举主编的《成人教育概论》是我国建国后第一部成人教育专著;叶忠海主编的《成人教育学通论》、《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国外成人教育概论》、《大学后继续教育论》等“成人教育理论丛书”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学科的理论体系;王北生主编《成人教育概论》、《成人教育教学论》、《成人教育管理概论》、《河南成人教育史》是一套具有充满时代气息和前瞻预测的著作;黄尧等主编的《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制度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法规建设研究》和《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等“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丛书”是一部贯通古今中外、颇有分量的丛书。现有的专业研究人员中的相当一部分年长专家和相当一部分中青年学者是从其他学科、专业“转行”来的,他们的背景和研究工作可大大提高成人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但他们是“半路出家”者,其成人教育研究的功底不足。“半路出家”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成人教育研究水平是今后的一个努力解决的问题。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必须强调通过不间断的专门培训、自主学习和长时期的专业化实践,使科研人员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严谨的研究态度。研究人员、研究机构要加强交流沟通,发挥整体效益形成研究合力。要集中各省、各地区和各高校的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合力,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学术研讨活动,对一些较大的课题采取联合攻关。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是一个多序列、多维度的立体网状结构体系。其中,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管理学、成人教育教学论、成人教育史、比较成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和职工教育学,是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中有较强代表性的、主要的分支学科。要对这些学科展开相对系统、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成人教育学科真正从“自在”走向“自为”,并在“自为”的发展中走向成熟和完善。

五、跨学科研究维度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4

(一)“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外在合理性与内在合法性危机

1.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外在合理性危机。我国的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一直以来采取的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型人才相对缺乏,因而成人教育学硕士生教育在起始阶段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促进了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是,随着近几年成人教育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高,社会对该专业硕士的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以成人教育教学、科研岗位为主转向以行政管理岗和教学辅助岗为主,这些岗位对就业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学术能力,对目前成人教育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能力本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成人教育硕士生培养仍旧采取“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所培养的人才便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出现成人教育学人才供需不平衡、适销不对路的问题。因此,成人教育硕士生教育“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着外在合理性危机。

2.从导师队伍现状看,“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内在合法性危机。成人教育学硕士生“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要求必须有足够的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大多数承认教育学硕士点并不具备这一条件。一方面,我国80年代初才开始把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加以研究。相关的理论人才和师资本来就很缺乏;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师资队伍更显不足,许多硕士培养单位不得不聘请大量兼职导师,以致兼职导师成了导师队伍的主体。兼职导师大多是学校各职能部门领导,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成人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这种以管理和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导师队伍现状与“知识本位”培养目标不相契合,从而使“知识本能”的培养目标面临着内在合法性危机。

(--)传统的培养模式使教育功能弱化

1.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性和封闭性。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性一是表现在课程设置上多以教育类课程为主,而与之相关的心理学类、管理类、经济类和社会学类课程较少,因而学生选择的范围较小;二是表现在培养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学术报告等,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教学、专题科研、导师指导等培养方法则成为点缀品。另外,当前的培养模式还具有封闭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培养一般都是在所在学校内或学院内独立进行,很少让学生走进社会或与外单位联合培养。

2.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学生需求多样性的根源是学生来源和特征的多样性。首先,成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背景复杂多样,跨专业的多,教育专业的少,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其次,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年龄差异大,从20岁到30多岁不等;再次,学生来源性质不同,应届生和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同在,公费生、自费生、定向生和委培生共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同,有想直接就业的,有想继续学习深造的。正是这种学生来源和特征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3.教育功能的弱化。多元化的需求必然要求有多样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目前具有趋同性和封闭性特征的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与学生多元化需求产生矛盾,从而使教育功能弱化。

二、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的现实回归

(一)回归“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面对“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危机以及培养功能的弱化现象,成人教育学硕士生教育应回归“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从其学科性质来说,成人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次,从师资队伍现状来看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多数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属于以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导师队伍。最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社会对成人教育学方面的人才需求大多来自成人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与学生事务部门相关岗位对人才的应用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知,坚持“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回归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合法性。在成人教育学初建时期,培养一部分硕士层次的学术人才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当前成人教育学博士层次教育已有一定规模,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应是博士层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成人教育学硕士层次的培养就理应回归其应用性的学科性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二)坚持培养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多元化和开放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要实现培养的多元化,就必须实行培养的开放,而培养的开放则会保证和促进培养的多元化。坚持培养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是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多样性的现实诉求,也是实现成人教育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需要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和多元。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应以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大量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种与教育学相关的学科门类的知识和方法。而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多以教育类为主,没有真正走出教育的视域,也没有真正走进成人教育的城堡;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较小,课程学习上表现出相对的趋同性和封闭性特征,这与成人教育学的培养目标很不协调。因此,应该建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一是要做到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整合,适当减少教育类课程数量,增加非教育类课程比例同时鼓励学生到其它学院或学校选修其它学科门类课程。为了不增加学生课程负担,可以采取灵活的学分计算方法。二是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模块设置,以增强课程的多元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

2.坚持培养模式、方法的开放与多元。对于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应用能力就是发现、分析和解决成人教育问题的能力,这里的成人教育问题不仅指成人教育管理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也包括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一切问题都来源于管理和研究的实践与对实践的思考,正如杨振宁所说“科学研究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必须面对原始的简单的物理问题,而不是别人的猜想”。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让学生真正深入管理和理论研究的实践,直面原始问题,增强其对现实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整合、开放设置的基础上,实现培养过程的开放,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第一,坚持分类培养,多元指导。学徒式培养模式、专业式的培养模式与协作式培养模式相结合。第二,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方法。“请进来”是指积极聘请校外甚至是国外的著名学者、专家、企事业管理者举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术讲座,开展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合作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走出去”是指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校内或院内培养,可以积极走出学院,与不同学院合作培养;要敢于和善于走出校园,与其它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尤其是成人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或见习,进行联合培养。只有实行开放教育,学生才能深入实际、直面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姚远峰.成人教育学发展的代价研究[J].成人教育,2007(2):36—37.

[2]王永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N].光明日报.2005—04—05.

[3]王永斌.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问题”与“主义”[J].江苏高教,2007(4):21.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5

(一)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对学习化社会做了描述:“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种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2]在学习型社会里,学习活动和教育活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学习者变无意识学习为有意识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学习活动从个体扩大到群体;再次,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受教育活动。诚如《学会生存》中所写的:“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2]可以说,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普及的必然结果,也是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二)成人教育的定义

成人教育一词的定义,存在多种不同的版本。其中较为普遍流传的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成人教育下的定义:“对于今天世界上多数成人来说,成人教育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只受过很不完全教育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补充初级教育或职业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的新要求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过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也是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的手段。”[2]这一定义从人自身的发展出发,将所有除基础教育以外的、面向成人的教育形式统称为成人教育。

二、成人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的一生中将会接触到两种类型的教育。第一类是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全时的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人们提供系统的学历学位教育。第二类就是成人教育,涵盖学校毕业或离开学校以后各种接触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按照2011年我国人均寿命73岁来计算,假定我们平均的毕业离校年龄为24岁,那么基础教育占据了我们人生的第一个三分之一,而成人教育将陪伴我们度过余下的三分之二。可见,成人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在我们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理念里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我国大陆学者易滨认为,成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的发展。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成人身心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进步。成人教育促进成人身心充分和谐发展是指:一方面使个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具有与所处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使成人在与社会相适应发展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这是成人教育促进成人身心充分和谐发展的更深层的意义。因为人不仅是社会的主体,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人要努力实现对自己生命的改造。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在自我调控中,不断追求生存的意义、不断优化自己生命的存在。[3]基于成人教育对人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的作用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成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决定力量。一个社会只有青少年在学习,那么这个社会就称不上是学习型社会。只有成年人、老年人也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这个社会才能被称为学习型社会。而能否让成年人、老年人也不断学习取决于成人教育。其次,成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途径。[4]现阶段,成人教育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如岗位培训、业余教育、脱产培训与半脱产培训、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几乎涵盖了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广大成人参与学习的主要方式。再次,成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测评工具。成人教育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发展得好坏直接决定学习型社会建设成效。成人教育发展得好,参与学习的人数越多,成人学习的自觉性越高,那么离建成学习型社会也就不远了。

三、成人教育作用的实现机制

(一)成人的学习意愿及其引导

在知识就是力量的社会,每一位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学习新知识的意愿。“书到用时方恨少”,体现的正是成年人较为强烈的学习意愿。根据心理学的分析,成人学习意愿的产生主要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引起。内因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意愿,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来促成人们进行学习,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外因则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意愿,包括工作的压力,晋升的需求等。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学习,而是想要学习之后的结果。对于第一类人的学习意愿,我们只要有了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学习内容,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对于第二类人的学习意愿,我们需要进行恰当的引导,改变他们错误的文凭观,将他们引导到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上来。还有一些人,他们几乎没有学习意愿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于这些人,一是要通过培养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学习意愿;二是要通过家庭、工作单位、居住社区加以影响促使他们加入学习者的队伍。有了学习意愿是进行成人教育的开端,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将意愿转化为学习行为。

(二)学习条件的创造

学习条件是指除学习意愿以外的一切进行成人学习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对于成人教育来说主要包括学习时间和学习费用两大条件。没有学习时间是成人学习的一大障碍。成人由于工作的原因,再加上家庭琐事的干扰,使得原本就不多的时间更加捉襟见肘。为解决成人学习时间匮乏的问题,法国实行“带薪教育休假”制度,规定凡在职职工如果愿意接受国家认可的职业培训,有权向雇主要求接受享有带薪培训假期,并根据工作年限规定了相应的带薪学习时间上限。[6]我国目前也有类似的带薪教育休假制度,但惠及面十分有限,主要在国家公务系统内。广大普通劳动者缺乏学习时间的保障机制,多靠自身挤出时间参与学习。缺乏学习费用也成为中低收入家庭成员接受成人教育的另一障碍。通过电大或者远程网络教育读取一个大专或者本科的费用总体在1万元左右,这对于一个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节省学习费用方面,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自学的方式,比如参加自考,那么拿到一个大专学历大概费用只需要1千余元;二是依托所在单位的学习经费支持;三是争取学校或地方政府的奖助学金;四是寄希望于国家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我国目前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确定了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但至于能否达到,具体如何花费,有多少是用在成人教育上的都还是未知数。而有的地方,如台湾地区,成人教育经费筹措的责任经由法律的规定落在各级政府身上,为成人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台湾的社区大学免费向社区民众开放,只要有时间和兴趣都可以参加。美国则早在1997年就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中低收入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该法案名为《高中后教育希望和机会法》(简称HOPE法案),规定中低收入家庭中的父母或子女参加相应的学习,就可以用一定的个人应缴税款来抵缴学费。这一做法使更多的人参加学习活动,有助于人们通过参加学习改善自己的处境。[5]我国目前尚未从国家层面出台成人教育的相关法律,但地方性法规里,已经有2005年9月28日起施行的《福建省终生教育促进条例》和201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从立法和制度层面对成人的受教育权进行了保障。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创造成人的学习条件方面,需要依托个人、单位、国家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成人教育的政策,掌控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保障所有国民的基本学习权利;企业从中观层面落实国家政策,为员工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提供相应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经费作为保障,促成广大员工参与成人学习;个人则从微观层面履行学习义务,结合自身的特点响应国家的号召或企业的指引,积极投身到成人学习的队伍中来,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添砖加瓦。

(三)学习内容的构建

要让成人愿意学习,学习内容的构建至关重要。学习型社会中成人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只是让成人被动地接受教育,那么很难真正达到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好的学习内容,可以让成人的被动教育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成人因其独立的思考能力,成熟的时间观念,充裕的实践经验,不愿意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学习一些无用的内容上。因此,在构建成人学习内容上要更注重实效。在这方面,台湾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台湾成教中心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办不同类型的成人教育学校。有银发族学校,课程内容包括老化理论、老人身心调适、健康和保健、老人性知识与性态度、休闲与生活调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再运用及人际关系等;有家庭主妇学苑,课程内容包括现代妇女角色面面观、两性关系与沟通、亲子沟通与健康家庭、妇女的社会参与及社会服务、妇女的发展任务与生涯规划等;有社区学苑,其举办的文化讲座主题包括企管经营、公关技巧、乡土歌谣、社区经验分享、心灵改造等,其进行的亲职教育讲座,则逐渐培育社区中的“妈妈导师”使之成为社区亲职义工;有绅士学苑,课程内容包括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亲职教育、休闲生活、自我认识及生涯规划等;有老板娘学校,课程内容包括税务法、纳税及申报、计算机入门及文书处理、企业经营管理、家庭医学保健、亲职教育、社交舞蹈及美食烹调等;有县民教室,教学内容包括文学、经济、法令、家庭、计算机技艺、休闲、宗教等主题;还有社区读书会及提供扫盲教育的成人基本教育研习班等。[6]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但迎合了广大成人的学习需要,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四)学习效果的评估及认定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6

关键词:“无纸化时代”;成人教育;学籍管理

随着我国成人教育体系发展日益完善,学籍作为学生在学习阶段重要的载体之一,不仅承载着学生们在学习阶段的成绩、表现、转学、休学等重要个人事项的记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学生参与成人教育的真实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学籍的管理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1]。近几年,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的普及,由于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性,所以导致成人教育在实际开展学籍管理的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构建适合成人教育实际情况的学籍管理模式就成为了未来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

1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在“终生学习”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成人教育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之一,而学籍管理作为实际教育过程中贯穿整个成人教育流程中的重要工作,如何提升学籍管理的效果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核心所在。结合对以往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研究,其内容大都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入学阶段的学籍管理。就这一阶段的学籍管理工作而言,一般情况下是指针对学生状态的管理,通过学籍管理内容能够展现学生们实际的受教育的状态[3]。其次,记录学生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绩。一般情况下包含了成人学习过程中各专业项目、综合项目的评分等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再次,成人教育证书的审核、管理以及发放。

2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差异性

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与普通高校学籍管理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成人教育相对于普通高校教育来说具备更多的教学层次,办学形式也更加的灵活多变,这种模式的存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成人对于高等专业教育的不同需求,但是,这种模式也为后续的学籍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4]。比如,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成人教育环节会通过网络函授的方式予以进行,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必然会影响针对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效果。其次,学生来源具有多样性,就目前的学生组成来说,成人教育的学生来源更加的复杂、多样,不仅涉及了不同年龄、不同教育层面的成人,同时这些受教育人员的素质水平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这些都为后续学籍管理造成了影响[5]。再者,由于成人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十分繁琐,而且影响因素过多,总体管理难度较大。上级部门对于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要求是希望更加规范化以及透明化,管理工作应当在教育部门的平台上进行展现,因此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不仅仅是普通的学校内部管理。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在教育平台上的操作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因此作为管理人员应当在前期做好相对应的准备工作,例如数据整理、信息核对等,在此过程之中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一些学生的学制年限较长,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难度。最后,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相比较于普通的教学管理而言,管理成本较高。就站点与学生的直接管理来看,在授课期间,管理人员能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在其他时间只能够借助某些媒介,例如邮件、传真等,为此,会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就高校与站点之间的联系来看,成人教育学籍管理需要双方进行频繁的联系,而有一些工作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完成,还有一些工作只能通过快递等渠道完成,在此过程之中,会产生大量的管理成本。

3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已然开展了很长时间,成绩斐然,但是,在“无纸化时代”,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3.1高校对于成人教学学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人们对于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攀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高校、教师对于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思想上的懈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际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限制了“无纸化”模式在实际学籍管理过程中的落实,从而影响后续学籍管理的效果[6]。3.2政府管理部门对学籍管理中相关制度构建不完善。我国成人教育中的学籍管理虽然已开展很长时间,但是在实际的成人教育过程中相关学籍管理举措仍旧停留在比较初期的阶段,相关制度、监督标准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完善性,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际学籍管理的效果[7]。

4“无纸化时代”加强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路径

在现阶段“无纸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想要更好地让学籍管理迸发出时代的特色,从而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4.1构建完善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在“无纸化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学籍管理目标,就应从完善原有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入手,将“无纸化时代”的思维渗透到实际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点滴中去,以此实现在这一时展背景下开展学籍管理的根本目标[8]。首先,国家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地发挥自身在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环节的优势,明确社会、政府对于“无纸化时代”开展成人学生学籍管理的标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的方式避免在未来的成人教育过程中出现欺骗、欺瞒学生的问题,完善我国成人教育市场的发展,同时更好的保障学生们的权益;其次,高校也应着眼于校内自身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明确自身在原有学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贴合未来学校学籍管理的发展需求构建更加科学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后续学校在进行学籍管理的环节能够有规可循、有理可依。与此同时,高校应确保在学生入学阶段便针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学籍注册、录入操作,确保学籍管理在成人教育中的落实,以此实现成人教学管理的目标。4.2强化校内学籍管理团队建设。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如果想要实现在“无纸化时代”下的发展,强化原有学校学籍管理团队的人员组成也是未来学籍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完善学籍管理团队的建设,才能够确保“无纸化时代”下各种创新技术、思维能够被切实的落实到学籍管理过程中去,以此实现预期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目标。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对原有学籍管理团队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的方式优化其能力水平,使其能够更加深化对“无纸化时代”的理解,确保其在后续的学籍管理过程中能够将“无纸化时代”的管理思维、技术全面的落实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去,以此推动实际成人教育中学籍管理的效果;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吸纳具备“无纸化时代”特色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原有学籍管理中的方式,通过这一部分专业人才的加入提升原有学籍管理团队的活力,让更多年轻、创新的思维渗透到实际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过程中去,以此实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导致在实际学生的学籍搜集、管理环节相对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复杂性。所以,管理者们应针对其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开展个性化的学籍管理,清晰地记录学生们在后续求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休学、退学等学习状态的改变,同时深化学籍管理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影响,保障成人教育的质量。4.3落实现代化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化技术在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无纸化时代”发展背景下,在学籍管理工作深化现代化技术也是未来优化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重要路径之一。管理者们可以结合实际管理的需求,将原本琐碎、繁复的学籍内容通过现代化技术转变传统人工登记所造成的材料错记、漏记等问题,最大程度上确保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完整性,降低学校一线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推动后续成人教育环节学籍管理的发展。

学校的学籍管理者们应着眼于现阶段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构建能够满足学校学籍管理需求的现代化管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的应用形成对学生学籍的无纸化管理目标,推动现代化、无纸化技术在实际管理中的落实,为未来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发展做出帮助。

参考文献:

[1]陆光新.改进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探索———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154-160.

[2]李晓偏.谈谈成人高等教育学籍档案人性化管理[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4):96-97.

[3]王萍.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3):59-60.

[4]曾超,江春雨.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42-44.

[5]周建国,张丽蓉.浅析信息化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6):51-108.

[6]艾斌.基于学分制的成人教育教学站点管理工作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27(5):95-97.

[7]杨云贤.高校学生档案无纸化管理创新[J].城建档案,2017(6):81-83.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化;成人教育;学生管理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全国建成现代化教育体系,提倡全民终身学习。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网络育人。成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管理工作关注及研究至关重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自豪感。本研究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成人教育领域延伸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广州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为典型个案,饶有特色地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旨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做到学生管理的“高度”“温度”和“亮度”,把信息技术的“冷”与学生管理的“热”结合起来,做好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加强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一、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管理方面:高校缺乏成人教育专业管理人员

大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成人教育只是普通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做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未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管理。学校未设置专业管理人员和管理团队,往往一人顶多职,例如有些高校一人来兼任班主任、辅导员以及教务员。因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顾此失彼,管理不规范,对学生要求不严格,没有形成专业的学生管理团队,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此外,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成人教育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学生很容易受社会多元思潮的影响,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自身方面:成人教育学生生源复杂,管理难度大

首先,成人教育学生学习时间相对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有工作和家庭,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兼顾家庭,还要利用空余时间求学,他们要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一般很难合理安排时间。其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专业学习信心普遍不足,大量学生求学动机不纯,主要关注获得学历文凭,而忽略求知过程。这样就导致了不少学生会存在逃课、不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考前抱佛脚甚至存在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再次,成人教育学生生源复杂,学生年龄差异大,如广州商学院录取的2021级新生中,其中“70后”占1.4%,“80后”占30.9%,“90后”占67.4%,“00后”占0.3%。最后,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有很大差异,学习动机、工作经验与人生阅历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他们在思想价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推进信息化背景下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实践

(一)建设一支高水平成人教育学生管理队伍,不断提升管理“高度”

随着广州商学院成人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注重学生数量增长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质量的提高。学院管理人员高瞻远瞩,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用更广阔的视野,结合国家、社会及学校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特点,引入信息化平台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中起领头羊作用。学校主动作为,不断反思,及时跟进信息建设情况及处理信息平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多次召开信息平台管理学习会议,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支持与指导。同时,学校根据管理情况制定详细的平台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大大节省时间及人力成本。广州商学院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信息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应用,让广州商学院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有一个更加明显的提升。管理者的引领不仅是在行政、专业上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引领,通过围绕“以生为本”开展管理工作,高屋建瓴,确保管理落到实处,实现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战略目标。管理者反复强调,“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更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引领”。学生管理负责人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培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带头作用,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学院注重对教职工培训,不断致力于建立一个专业化、科学化的信息平台管理部门,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打造一支有思想、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院把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与服务,来作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关键,作为工作评价的标尺,从而不断迈入新的管理高度。学院通过信息化平台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高效的窗口,逐渐把成人教育管理建设成独立的,富有新使命、新功能的管理系统,开拓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趋势,切实彰显学生管理工作的社会效益,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注重人文关怀,着重于学生管理“温度”

广州商学院成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本专业主要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适应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放在首位,体现出广州商学院对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成人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自驱力,打造以学生的自驱力为核心的成长体系。因此,学院在建设信息平台时注重学风和学习氛围,以科技创新为导向,通过平台建立社群,学生可以在社群里一起读书,分享心得。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把思政工作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例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针对学生在工作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帮助,促进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访谈学生表示:“有一次在工作很不顺心的时候打开课程看回放,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坚持下去好好学习,认真生活,非常受鼓舞,感觉生活又充满希望了。”(21级学生2021-10-15)成人教育学生,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受家庭、工作、学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环境相对全日制的学生更复杂,社会经验更丰富,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深入其心,和其进行倾心交谈与沟通,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想法,使学生管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管理人员表示“我们经常会考虑学生的感受,怕他们有负面反弹”(2021-10-19)。教育者只有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才能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只有服务好学生,才能影响学生,管理好学生。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APP平台转发学生所需要的信息,引导学生,积极为学生提供信息化服务及体验,不仅减少了学生寻找资源的时间,也通过内渗的方式不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此外,在教学中做到专任老师也是导师,进行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学习中,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达到思想共振。如朱光潜教授所说,教育是一种人性的接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解决,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育人的效果,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访谈中学生表示:“老师很专业,懂得我们的心思,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感染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幡然醒悟,不能再这样平平淡淡地生活了,我的未来不止这样。”(学生,2021-2-18)

(三)亮度: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信息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1.学校与教学点联合管理,建立学生信息管理互助平台学院和教学点都有对学生管理的信息平台,由学院统筹,各教学点的信息管理都各具特色,取长补短,更好地服务学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校构建学生服务平台,从报到注册、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都采用线上形式。注重线上形式的参与感,各教学点进行了“云”新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等,加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学点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凝练文化及特色,并把其作为管理学生准则。如教学点把上进作为他们的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帮助每个学生更上进,用信息平台提供贴近学生生活以及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信息及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其成就感。做一名优秀的人才,不仅是对其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其价值观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学点注重信息平台的开发与运用,建立信息平台的电子档案,通过信息平台记录学习的每一份坚持与努力,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及成长全过程。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开放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化的学习平台。深入了解成人教育学生特点,为其提供专业的、便捷的学习服务。学生可以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包括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如初级经济师、电商大数据分析与数据化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师、大数据系统运维、腾讯视频号运营基础等,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情况下都能学习。学校应密切联系成人高校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增强教育实效,[1]如某教学点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新模式职业人员技能培训,免费进行课程学习。学生体验反馈很好,觉得“电脑和手机APP都可以上课,而且还有回放体验感不错。”(21级学生2021-10-15)此外,学校还注重校企合作,结合学生的工作和专业,做到产学研融合,把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解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问题。3.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宣传,凸显学生特色在学生工作管理上,充分了解成人教育学生特点。通过信息化平台塑造学生典型,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达到育人的效果。如教学点开展“上进故事系列活动”对学生的励志学习故事进行分享,系列宣传“上进姐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宣传,对其宣传其励志故事,发挥同伴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宣传,在优秀同学的影响下,可改善管理效果。通过宣传树立典型,不仅使“上进故事”主人翁更自信,更积极,而且还激励了同伴,访谈学生表示“通过他们的故事影响了我,我会积极向他们看齐,我相信我也可以做到的。”(学生2021-10-15)4.转变管理思路及策略,多途径育人(1)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通过信息平台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先改变学生认知,再指导行动。让学生主导学习,把他们所学的和参与的活动跟他们的经历和心理状态相契合,提升学生自我驱动水平,发挥学生的精神力量。学生不仅改变了自身,也改变了家人、环境和外部条件。学生表示“自己养成好习惯后,也会带动身边的人养成好习惯”(学生2021-10-15),这种学习体验不仅自我循环,还会由自己传导给家人、同事朋友等,再传回给自己,既在家庭内部循环,也会在工作环境中循环,甚至在更大的社会层面循环传导。(2)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纽带,把学校、家庭和企业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逐步成为学习信息的交互中心、上进文化的传播中心、职业发展的共享中心。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参加活动,如上进跑团,上进读书活动。他们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会促进其工作的开展。学生表示“让我学到知识之余,还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读书打卡成了日常必做事项”(学生2021-10-15),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主题活动教育,信息化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学生可以互动和交流,分享行业信息及本岗位信息。(3)将“负能”转化为“赋能”。吴玉程在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中提出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拓宽教育发展新空间,需要高校管理工作者更新育人理念。[2]将学生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现出的“负能”转化为“赋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把学生关注的信息从碎片化转化为学校为其提供的信息,学生通过平台构建学习者共同体,学习、分享、传播、反馈,在这些共同体里,与学习有关的习惯和价值观,包括生活方面的,可以被共同体成员有意识或无意识习得。信息化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甚至毕业后都可以建构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身份认知,将学历提升与家庭、工作联系在一起。在信息化平台描述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收获,也是一种叙述,不断地重述自我,置身于所在平台学习文化的表达。通过为其点赞,读书分享传播正能量。如学生所说:“在班干部的影响下,我结识了更多优秀的人,本来不习惯在APP圈子活跃的我,也开始活跃起来。”(学生2021-10-15)总之,从教育信息化及学院建设信息平台背景出发,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进行研究,从服务、培养和管理的理念入手,充分将信息平台与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学校管理人员应站在管理的制高点,一是掌握主动权,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不断提高管理的“高度”;二是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做到管理的“温度”;三是信息化有利于更全面地研究及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做到管理创新的“亮度”,发挥成人教育的育人作用,为社会培养人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刚,王俊崴.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7(1):64-66.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8

一、影响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个因素

(一)学习动机不够纯正

在国内,人们比较崇尚学位文凭,很多工作单位在员工录取、薪酬福利和晋升制度方面都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的学历证书便成为了人们就业和晋升的敲门砖。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为了保住饭碗,避免被社会淘汰,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中相当数量的人希望能获得高等教育的毕业证来求一生平安。在这样求文凭的学习动机下,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不积极参与学习,只要考试及格即可。

(二)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时代向人们提出了终身接受教育的要求。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人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应付社会不断加剧的竞争。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包括冲着文凭而来的学生,都想学到一些能适应自己职业进展要求的知识。可是,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成人高等院校在课程设计、教材使用及教师方面的管理不善,导致了教学内容往往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课程设计过于注重理论学习,教材缺乏新颖性,实用性过低;大部分成人院校没有一支专门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多是以兼职的形式受聘,从而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并且任课教师对教学任务不重视,对教学对象存有偏见,这导致了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讲究改革创新,敷衍了事,使得学生未能从学习过程中学到自己想学的有用的知识,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是社会上的从业人员,有着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他们却必须在业余时间上课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压力往往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导致他们学习不够积极,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是件又苦又累的事情。

(四)成人高等院校缺乏校园文化

目前,很多成人高等院校的管理主要集中在课堂出勤率和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上,有些学校为了效益,重抓招生工作,却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及学习氛围的塑建。成人院校很少举办针对成人学生的文化活动,不能给学生提供彼此之间交流学习的渠道,使得许多学生除了上课以外,绝少机会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枯燥无味的校园文化生活无疑是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提高成教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净化其学习动机。

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可在开学初举行一次辩论赛或讨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来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班主任应抓住适当的机会,正面宣传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文凭虽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扎实的知识和个人修养。教师还应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育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一贯主张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教师除了教授知识技能,还应重视“育人”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适当的机会,不断向教学对象导入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当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提高的时候,其过分追求文凭的短视且功利的学习心态才能被真正地调整。

(二)提高课程设计的水平,选好教材。

成人院校在课程设计上往往存在着公共课占用的课时量大、专业课的课时量少、整体教学过程较冗长、教材缺乏新颖性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人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在课程设计和教材选定方面,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征询学生及教师对现有课程设计编排和教材的意见,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及各专业教师对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适当地作出调整。例如,教学管理部门可精简部分次要的课程,重点扶植专业课,在安排课程时需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娱乐时间,让他们保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充足精力。具体来说,尽量安排函授班的学生每周接受集中面授的时间为一天,夜大班的学生每周接受集中面授的时间不要超过三个晚上。在选订教材上,多选订适合学生水平的、实用型的新颖教材。这样,学生精力得到保障,教材内容有吸引力,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成人院校应通过具体的制度来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加强管理力度,不能让教师马虎随便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条件的话,可考虑建设一支专门服务于成人教育的教师队伍。第二,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及业务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特色教学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第三,教师可把激励机制引入教学管理中。据心理学研究报道,没有接受过激励的人的工作能力只发挥作用20%—30%,而经过激励以后能发挥到80%—90%。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建立公平的评价制度,举行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利用“期望”效应,对学生多表扬、多赞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感受,渐渐地喜欢上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第四,教师应于课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创和谐师生关系。由于成人学生多是在职人员,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较大,难免会因为工作或家庭的问题而影响学习。俗语有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不应摆着高高在上的架子,课后可常与学生聊天,一起参加活动,多帮助学生,渐渐深化彼此的了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友谊。很多学生为了给老师这位朋友“面子”,哪怕自己基础薄弱,上课听不懂,都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9

关键词:成人教育;高校;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则代表我国教育事业的高层次水平,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早在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就开办了函授教育,这是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最初形式,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使用了“成人教育”一词,以在教育对象和学习形式上区别于全日制普通教育,后来逐渐形成了独立管理的成人教育学院,作为学校内部一个二级管理学院。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国家和企业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民众也逐渐意识到学习武装自己的必要性,高校成人教育给予忙碌于工作中的人们二次学习、提升学历和知识技能的机会,促进知识理论和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然而,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成人教育的资金投入远落后于成人教育的发展速度,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支持主要依靠成人教育学院自身的学费和培训费等收入,在高校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分公司”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成人教育学院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高校成人教育任重道远。本文从成人教育学院的角度出发,综合整个学校发展的需要,构建一个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全面呈现某一高校的成人教育办学情况,评价其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一、基于平衡记分卡评价的可行性

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成人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成人教育的发展,如何切实有效的评价高校成人教育办学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兼顾学校整体发展和成人教育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研究的重点。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方法,它能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互补来实现平衡,同时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学校内部与外部之间等方面寻求“动态的平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对成人教育学院的绩效评价。

二、介绍高校成人教育绩效评价体系

1.基于利益相关方的考虑。成人教育学院作为高校一个二级管理学院,是高校的一个部分,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必须与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一致,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当然,在学校整体范围内为学院争取更多教育资源,创造有利于学院发展的校内条件也不可或缺。在整个平衡记分卡评价体系中,总体目标应该考虑学校整体、成人教育学院、合作方和学员个人的利益,即是否有利于学校和学院共同发展、是否满足合作方利益要求,学员能否学有所用、顺利毕业。政府机关作为我国高校的主要投资者,与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期望同样值得重视。2.构建平衡记分卡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能够平衡财务和非财务指标、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发展目标,这和现阶段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绩效评价目标相一致。我们将平衡记分卡引入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绩效评价,设置相关评价指标,构建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绩效评价体系。在财务能力、利益方满意度、内部控制管理、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社会环境特征”,社会环境特征影响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他四个维度通过社会环境起作用,由此构建一个五维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绩效评价体系模型(如下页图所示),成人教育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评价体系中的五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保证一个整体的动态平衡,五个维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使之更符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要。要想实现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重视学校财务和内部控制管理能力,要慎重考虑利益相关方目标的实现,要注重自身学习和创新,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成人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3.绩效评价主体。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绩效评价一般由学校财务处牵头组织进行,但从具体执行上来看,还包括人事处、设备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近些年,随着高校成人教育校外合作模式的快速推广,成人教育学院将部分工作以项目形式外包,以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在学校内部,财务处追求是否给学校带来经济利益,人事处从人力资源角度考虑人员配备,设备处和后勤管理处从教学设施、基础建设等方面考虑,需要综合各部门信息得出评价;外部的合作方主要寻求利益最大化,学生则关心能否顺利毕业拿到学历学位。由于各方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难以得出客观一致的评价结果,考虑到外部第三方机构评价的独立性与专业性要优于学校内部评价。所以,笔者认为,应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价成人教育的年度绩效是否达到学校预期目标。

三、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将平衡计分卡运用到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绩效评价中,在社会环境特征、财务能力评价、利益方满意度、内部控制管理、学习和成长这五个维度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成人教育学院绩效评价体系,在五个维度下设立二级评价指标,根据指标性质选取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并对每个指标的利益方、责任方进行设定(如下表所示),表中成人教育学院简称“成教学院”。1.社会环境特征。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考虑各种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法规等。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直接关系着高校成人教育招生宣传、教育形式、学习形式等方面的选择,合作方也需要理解与配合高校成人教育相关工作、合理承担风险和责任,同时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任和有效沟通,有利于营造一个成人教育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除此之外,学校的声誉和优势、社会公众的支持与认同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财务能力评价。财务能力在这里主要评价成人教育学院整体收支情况,以及合理获利弥补自身发展的资金不足。由于成人教育学院独特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对外包业务和内部经费核算与分配严格把关,涉及的具体指标应包括合理的收支增长、合理的获利、财务分析和资金核算分配等。在财务评价过程中,也要考虑学校和二级学院这个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校要给予成人教育发展适当的资金支持。3.利益方满意度。学校和合作方、学员个人、社会公众作为高校成人教育的利益相关方,是高校成人教育关注的焦点,可以用相关指标来体现各方的满意程度。合作方则主要为了获利而与高校间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学员个人的满意与否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拿到学位和证书去实现;成人教育学院需要自负盈亏,不增加学校经济负担,达到学校层面的满意,毕竟高校成人教育不是高校的发展重点;维系成人教育学院、合作方和学员三方关系和谐稳定,促进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助力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不过,这都需要社会公众的“考核”,社会公众满意度主要体现在能否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满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4.内部控制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成人教育学院运行与管理,选择评价内部控制管理的指标要体现学院的管理特点与优劣。不仅如此,我们要重视利益相关方满意度,筛选出那些对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有最大影响的业务控制流程,转化成有效的测评指标。成人教育学院与其内部控制管理相关的指标应从预算管理、审批授权、教学管理、规范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同时还应考虑共享全校教学资源,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5.学习与成长性。学习与成长性评价的目标是成人教育学院能否持续发展并实现社会价值。学习方面体现在内部创新和外部学习,内部创新依靠学院自身的实践和摸索,外部通过与其他院校交流学习,在教学模式、项目合作等方面拓展带来新的增长点。高校成人教育要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学校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成长性评价一方面表现为成人教育学院的合作项目能否持续进行,是否有长期合作意愿,同时有新的合作方愿意加入;另一方面表现为向社会输送人才,满足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

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在企业方面取得了成功,同样适用于普通高校等非盈利性组织机构。本文将平衡计分卡这一创新型绩效管理方法运用到高校成人教育学院评价中,在原来四个维度的基础上,根据成人教育学员社会性的特点在增加一个维度的评价,构建一个五维绩效评价体系。由于成人教育学院是个二级管理学院的特殊性,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各管理部门和其他二级学院积极配合,同时将绩效评价指标逐渐完善与细化,确保绩效评价客观公正,促进高校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肖玉梅,于婷婷.成人教育经费投入的经济学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7,(5).

[2]王艳,李长明.我国成人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3]滕兴利.高校成人教育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7).

[4]杨兴国.高校“双创型”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

成人教育学范文篇10

关键词: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研究;多元化评价体系

建国70年来,我国各项教育事业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员,在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使得我国成人教育经历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历程的全面回顾,在反思的基础上展望其未来发展。

一、成人教育研究的回顾

从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荀子在《劝学》篇中倡导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可见,成人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早已体现。近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将教育和社会改造结合在一起展开了以农民为教育主体的农村成人教育,这也是我国成人教育的一个发展。但在我国,成人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回顾7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寻我国成人教育学的发展轨迹。(一)成人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与我国的社会发展是一脉相承的,7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准备阶段、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形成阶段及成人教育学学科飞速发展走向成熟阶段。1.成人教育学学科创立的准备阶段(1949-1985年)1949-1985年这一时期是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创立准备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成人教育在职工教育、干部教育、工农业余教育等方面发展迅速,成人高等教育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人教育的发展为成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但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曲折。初建时期(1949-1966年):为了巩固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我国根据现实情况,模仿苏联的教育模式,确立了与普通学校教育平行的成人学校教育制度。“由于当时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与农民,所以又叫工农教育。”[1]工农教育对于提高我国农民与工人的文化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58年,“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是我国探索属于自己的成人教育发展路径的一种的尝试。历史证明,在当时各种条件较为落后的情况下,这一尝试给我国的成人教育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停滞时期(1967-1977年):“十年”的动乱使得整个社会停滞不前,国家发展走上了倒退的步伐。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均受到了重创,成人教育也不列外。再建时期(1978-1985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给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研究注入了强大的动力。“1979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业余教育的制度和措施》一书出版,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现代成人教育研究的初始准备阶段。”[2]华东师范大学于1981年组建了成人高等教育研究室,这是国内高校最早的成人研究机构。此后,各学术团队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研究所相继成立了关于成人教育的研究队伍。1982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将成人教育研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这些发展给成人教育学科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成人教育学学科形成阶段(1986-2001年)1986-2001年是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学科初创阶段与学科初步形成阶段。初创阶段(1986-1991年):“1986年12月国家召开了全国首次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国务院在1987年6月转批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是指导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带有纲领性质的文件,对我国成人教育及其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该文件掀起了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关于成人教育研究的著作陆续出版。对成人教育的研究与讨论展现出了我国研究者在成人教育研究中积极拓展的进取心态,我国的成人教育学科开始步入初创阶段。初步形成阶段(1992-2001年):“1992年11月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的颁布,‘成人教育学’成为二级学科被列入国家标准。”[4]国家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国家认可;另一方面,大大地激发了成人教育研究者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建设成人教育学科的学科意识。我国成人教育研究掀起了第二次高潮。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开设我国内地第一个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位点,此后,国内一些大学纷纷开设成人教育研究生学位点进行成人教育。高校成人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有利于学科群体的形成。学科群体的涌现与发展为成人教育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3.成人教育学学科飞速发展走向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纳入国家发展中,一系列的政策为成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要在2020年成为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5]这个战略性政策的颁布,将我国成人教育的研究推向深化阶段,并掀起了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的第三次高潮。成人教育至今已在多领域取得良好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1.仿效学习。20世纪80年代,国外成人教育研究已经走向发展阶段,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才刚起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纵深发展,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者们广泛吸收国外教育理论来对本国的成人教育进行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本土成人教育学不成熟,引进先进的理论与成果是一条发展本国成人研究的捷径;二是成人教育研究的领域宽泛、现象复杂、学科间相互交叉,这些原因使得我国刚发展建立起来的成人教育学难以依靠自主能力应对这些问题。因此,“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在初期阶段,多以引进、翻译介绍国外及大陆以外的成人教育研究结果为主”[6]。这一时期的文章多是经验性的总结,并不涉及理论研究,即使论及也都是浅显和零散的。2.自我建构。仿效学习国外成人教育研究给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带来了负面效果:第一,我国的成人教育学的科学性受到了质疑;第二,成人教育研究对象空泛化,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些质疑都有其合理性,因为如果将从其他的学科中移植过来的理论抽离,我国成人教育中还有多少东西属于自己?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一门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学科,是因为它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所不研究的。”[7]成人教育发展面对的这些质疑时刻在拷问着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者们。随着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与走向成熟,寻求我国成人教育的学科自我被研究者们提上日程。“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批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成人教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8],许多研究者们积极地思考如何运用相关理论来解决实践中的中国成人教育问题。如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精准扶贫问题和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留守妇女教育等问题,现实中的成人教育问题远比理论中的问题更复杂、难度更高。这激励着研究者们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探索真理,我国成人教育学理论研究逐渐从仿效学习走向自我建构。(三)成人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学手段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我国成人教育的教学手段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传统教学阶段,二是现代化技术教学阶段。1.传统教学阶段。(1)“小黑板”教学阶段。建国初期,我国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工农扫盲教育与学历补偿教育,当时成人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根据国情及现实情况采用“小黑板”教学。这样既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教学内容与教学知识,也可以节省资金。小黑板教学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知识传递时,教师可以通过手势、语言同学生进行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其局限性在于大量的板书书写容易形成“满堂灌”,导致师生间交流较少,单向度的接受知识与视听刺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学习效果难以达到最佳。(2)“手把手”教学阶段。“手把手”一般指的是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师傅亲自或者一点一点地教学,强调学习中的每一个小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手把手”教学在我国已延续数千年之久,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扫盲和补偿学历的基础上成人教育开始了纵深发展,继续教育、岗位培训被提出来。许多工厂、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均采用岗位培训方法来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在传授技术时,常采用师傅带徒弟、开设技术培训和技术研究班的方法。(3)直观教具教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我国成人教育恢复与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的革新,使得教学工具变得直观化,出现了一些平面或是立体的教学工具。平面教学工具如图片、地图等,立体直观化教学工具如标本、模型等。直观化的教学工具在视觉上给了学生视觉冲击,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满足了一线职工和继续参与高等教育学生的需求,而且也为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2.现代技术教学阶段。(1)电子视听设备阶段。我国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和成人教育学科的正式建立,使电子视听设备教学成为成人教学的主要手段,如闭路电视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等。20世纪80年代,我国创立了第一所广播电视大学,随后全国各地除西藏外迅速开设了各类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硬件是录音设备、磁带复印机、便携式扩音器等设备,在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10年间,招生人数屡创新高,为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视听设备单一化,内容枯燥,技术发展还存在缺陷,不利于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与满足成人教育创新的需要。(2)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20世纪90年代,成人教育进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因成人学生年龄层次与知识水平的发展存在参差不齐现状,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授课及授课的内容成为关键问题。而计算机具有储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视听兼有等特点,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一个动态的教学环境,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但是,成人教育对计算机的需求量大,且维护成本较高,个人及学校无法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无法满足我国数量庞大的成人教育需求。(3)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在成人教育中被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电脑程序中将计算机、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交互展示不同媒体的教学功能。基于多媒体的PowerPoint功能代替了传统的黑板书写方式,教学效率与趣味性的提高使得多媒体技术成为这一时期的教学主要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既解决了学生学习的枯燥感,也解决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巨额资金问题。(4)网络与人工智能教学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与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成人教育的教学手段进入了网络与人工智能教学阶段。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走遍全球。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公开课等一系列的网上课堂不断涌现。“网络化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的强劲优势能很好地缓解成人学员的工学矛盾,提高教学质量。”[10]也为那些因为距离、时间金钱等原因不能接受正规教育的成人学员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帮助其促进自身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只要确保网络顺畅,就能在线直播课程及观看课程。现在很多学校或机构都将互联网、手机、计算机及传统课堂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了成人教育的“线上线下,及时纠错”“课前课后,及时预习与复习”。(四)成人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是检验任何一种形式和层次的教育活动效能的基本标准和尺度,被视为教育的生命线”[11]。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期,我国成人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普通全日制学校的评价体系一样,现今,成人教育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质量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了。探索适合成人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他们指出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构建体系时应“树立新的成人教育质量观,抓好基础性的制度设计,从试验入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鼓励探索、鼓励创新”[12]。建立我国特色的成人教育质量评体系思路的提出,有助于实现成人教育教学与评价的整体化,可以从根本上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时代变化的挑战与机遇,成人教育的评价体系依然值得我们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会朝着更为完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

我国的成人教育从建国至今已经走过了70年,在这70年间成人教育创建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拥有了自己的话语空间,累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及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回顾70年来的发展,这其中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一)成人教育研究的成就。1.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在其理论研究中,近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理论研究的文章增多。近年来学者乐永传每年都会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上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发表过去一年关于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从其统计的数量来看,关于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文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章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第二,拥有了自己的话语空间。从20世纪80年代起,成人教育全国性的刊物主要有《成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研究》《农村成人教育》等,时至今日,我国关于成人教育的刊物已经达到上百种。有关刊物的增加,使得成人教育的研究活动、研究成果有了传播与交流的平台。第三,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在研究初期,我国的研究人员是由专职和兼职构成,其中兼职研究人员超过专职研究人员,在专职人员看来,过多的兼职人员带来成人教育研究的不纯粹性。随着专职研究人员的增加,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第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多部成人教育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成人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人教育研究在关于“留守妇女”“新市民”的问题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促进了成人教育及社会发展。2.研究视角取向多元化。成人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注定了单一的理论视角已不能满足成人教育的研究,成人教育研究走向了理论视角取向多元化的途径。成人教育研究在发展中借鉴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德国教育学者赫伯特说过“哲学为世界之教育学”[13],美国学者梅里安认为“教育哲学就在于找出适用于全部过程的普遍原理”[14]。成人教育研究者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关注成人教育全部过程,关注教育的整体性。社会学视角下的成人教育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认为成人教育与社会现实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关系,在它同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社会变迁相联系时,较之于普通教育更深刻且更复杂。心理学视角下的成人教育关注的是个人,其中桑达克的著作《成人的学习》的出版,助推了成人教育发展。桑达克通过研究否定了成人不能学习的论断,他认为“学习之能量,永不停止;成人的可塑性或可教性仍大,二十五岁之后仍可继续学习”[15]。随着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终身教育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等理论基础不断融入成人教育的研究中,成人教育理论取向走向多元化。3.学科建设更加完善。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也促进着成人教育学科的建设。1992年《学科分类与代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成人教育学科的建立。《学科分类与代码》正式施行后,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创立了我国内地第一个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位点,开启了成人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2007年我国有22所院校招收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至2016年则增加到24所院校。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成人教育学的先锋,在20多年的发展中,成人教育研究的成果斐然,并在2004年开设了成人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点,打破了成人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空缺的状态。纵览这些学位授予点的诞生及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建立与不断完善。4.成人教育层次、结构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的层次从建国初期的工农业余教育到今天的以高等教育为主、其他各类教育为辅,教育的层次和结构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城乡结构的调整,必须不断加强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整”[16]。我国成人教育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涉及“农村成人教育、流动人员教育、新市民教育、失业及创业人员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妇女与老年教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社会培训、远程及网络教育、第二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闲暇教育等”[17]。这些层次的教育体现出成人教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模式的特点。目前,许多高校都附设“继续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系”承担起成人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表现出向上移的特点,“成人高等教育正以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整合资源,服务个人价值实现”[18]。5.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成人教育经过70年来的发展,在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因成人教育更注重实践,所以其教学方法带有较强的实践性,如传统的师徒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混合教学法、“引进来与走出去”教学法等。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法实现了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得到广大师生及社会的青睐。(二)成人教育研究的问题。1.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成人教育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成人教育快速发展成熟阶段,我国成人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人教育的对象不断拓宽。教育对象的拓宽带来了成人教育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但研究对象的不明确,也导致了研究阵地主次不分明的现状。不能做到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放,只能在原地进行圆圈式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成人教育概念不明确导致的,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期,成人教育所指涉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学术用语的不统一、基本的内涵不一致,分散了成人教育研究的力量。2.思辨研究占主导地位。从每年国内发表的期刊文献与著作成果看,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大都以定性研究为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有不少研究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成人教育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但其主要停留在对技术的表面应用,分析不够深入。也出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但研究的经验色彩浓厚,实证研究比重过大。成人教育研究一般以思辨研究为主,理论成果的转化较为滞后,很多社会问题往往在发生之后才引起研究者的关注。3.研究队伍发展不均衡,缺少权威性强的报刊杂志。虽然我国成人教育的研究队伍朝着不断专业化的道路前进,但对2017年发表在《成人教育学刊》上的文章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作者均为讲师职称或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从单位来看,广播电视大学与开放大学<研究机构<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院校是成人教育研究的主力军”[19]。成人教育的研究队伍还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差异。成人教育刊物的增加助推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但其中大部分刊物专业性不高、权威性不强,使得成人教育研究处于尴尬的境地。4.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成人教育师资队伍较为薄弱,与普通院校的教师相比,成人教育的教师队伍有着复杂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成人教育教师对成人教育的定位与认识较浅;二是教师团队缺少“双师型”教师;三是教师团队中的校外聘请教师稳定性不高;四是扩招后,成人教育师资紧张;五是成人教育职称的教师少。5.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健全。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大部分沿用的是普通高校的教学体系,缺少自己的课程设置。成人教育的对象有其特殊性,但其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际之间结合不紧密,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成人教育管理的薄弱与其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也是一个制约成人教育发展的因素,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成人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在求职市场中,成人教育学历受到歧视。

三、成人教育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