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初中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6-01 11:24:33

成人初中教育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1

(20*年*月)

20*年是我国全面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各级教育规模持续增长,入学机会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有所提高,非义务民办教育发展尤为迅速。

义务教育

到20*年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2973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5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6%,“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

小学招生数略有增加,校数和在校生数继续减少。20*年全国共有小学34.16万所,比上年减少2.46万所;招生1729.36万人,比上年增加57.61万人,增量主要在农村;在校生1*11.53万人,比上年减少152.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25%和99.29%,女童高于男童0.04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数1928.48万人,比上年减少90.99万人。

小学教职工和专任教师略有减少,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全国小学教职工612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58.76万人,比上年减少0.49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87%,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19.17∶1,比上年的19.43∶1有所降低。

初中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略有减少。全国共有初中学校60885所(其中职业初中335所),比上年减少1601所。招生1929.56万人,比上年减少58.02万人;在校生5957.95万人,比上年减少257万人;毕业生2*1.58万人,比上年减少51.8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5.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全国初中专任教师347.5万人,比上年减少1.71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34%,比上年增长1.12个百分点。生师比17.15∶1,比上年的17.80∶1有所降低。

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国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3310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20.6万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3.49%、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7.4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2.43%、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0.7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2.75%。普通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7.76%、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4.7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6.99%、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5.59%、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2.23%。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及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数均有增加。20*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3.05万所,比上年增加6093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263.85万人,比上年增加84.82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89.82万人,比上年增加6.21万人。

20*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05所,比上年增加12所;招收残疾儿童4.98万人,比上年增加0.*万人;在校残疾儿童36.29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其中在盲人学校就读的学生4.15万人,在聋人学校就读的学生11.58万人,在弱智学校及辅读班就读的学生20.56万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9.38%和61.12%。残疾儿童毕业人数4.52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较快。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1685所,比上年增加153所;招生1619.03万人,比上年增加85.64万人;在校学生43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310.9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9.8%,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

全国普通高中16153所,比上年增加61所;招生871.21万人,比上年减少6.52万人,下降0.74%;在校生2514.50万人,比上年增加105.41万人,增长4.38%;毕业生727.*万人,比上年增加65.50万人,增长9.9%。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38.72万人,比上年增加8.77万人,生师比18.13∶1,比上年的18.54∶1有所降低,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6.4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7.43%;体育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7.64%;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1.39%;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1.83%;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81.96%;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比例为63.86%。各项办学条件均比上年有所改善。

全国成人高中839所,比上年减少135所;在校生17.47万人,比上年减少4.34万人;毕业生12.41万人,比上年略有增加。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4693所,比上年增加227所。招生747.82万人,比上年增加92.16万人;在校生1809.89万人,比上年增加209.85万人。其中:

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698所,比上年增加491所;招生278.89万人,比上年增加37.75万人;在校生7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96.08万人;毕业生182.37万人,比上年增加25.66万人。教职工36.68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专任教师22.92万人,比上年增加2.62万人。

全国职业高中5765所,比上年减少57所;招生288.02万人,比上年增加39.81万人;在校生655.64万人,比上年增加73.21万人;毕业生170.31万人,比上年增加17.22万人。职业高中教职工40.37万人,比上年增加1.45万人;专任教师29.59万人,比上年增加1.34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1.89%,比上年提高4.15个百分点。

全国技工学校2880所,比上年增加25所;招生数134.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39万人;在校生320.82万人,比上年增加45.52万人;毕业生86.43万人,比上年增加17.43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1.5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7.72万人。

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350所,比上年减少232所;招生46.16万人,比上年减少1.79万人;在校生1*.59万人,比上年减少4.96万人;毕业生39.94万人,比上年增加0.55万人。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比上年增加75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比上年减少37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专科)院校114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7个,其中高等学校450个,科研机构317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

全国招收研究生39.79万人,比上年增加3.31万人,增长9.*%;其士生5.6万人,硕士生34.2万人。在学研究生110.47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12.88%;其士生20.8万人,硕士生89.66万人。毕业研究生2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62万人,增长25.87%;其士生3.62万人,硕士生21.9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46.05万人,比上年增加41.59万人;在校生1738.84万人,比上年增加177.*万人,增长11.34%;毕业生3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70.68万人,增长23.04%。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184.44万人,在校生524.88万人,毕业生81.5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由上年的7666人提高到8148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87.26万人,比上年增加13.05万人;专任教师1*.6万人,比上年增加11.02万人。生师比为17.9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4万人,比上年减少0.89万人;专任教师8.14万人,比上年减少0.29万人。

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

20*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249.56万人次,当年已结业365.99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567.25万人次,当年已结业6508.43万人次。

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7.77万所,教职工50.70万人,专任教师25.85万人。

成人初等学校1.45万所,比上年减少0.34万所;毕业生110.93万人,比上年减少17.66万人;在校生97.71万人,比上年减少17.61万人。教职工2.52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万人,比上年减少0.*万人。

20*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64.61万人,比上年减少4.44万人,减少2.63%;仍有167.46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比上年减少24.98万人,减少12.98%。扫盲教育教职工8.24万人,比上年减少0.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89万人,比上年减少0.28万人。

民办教育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2

一、小学教育

2008年秋全市小学一年级城区计划招生30个班,1500人左右。农村计划招生115个班,5000人,班均学额中心小学一般控制在50人以内,村小控制在45人以内。

二、初中教育

2008年全市共有小学毕业生为8499人,其中城区1771人、农村6728人,按有关文件精神,保证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全市拟招收初中学生8499人,其中城区招收46个班(含赞化、南海、阳光对农村招生11个班),计2300人,具体为赞化学校(城区751人+农村249人),南海中学(城区470人+农村230人,其中宏志班1个),城北中学(城区350人),第二中学(城区200人),阳光学校(农村50人)。农村初中招收124个班计6199人。初中班级计170个。

三、普通高中教育

2008年初中毕业生9238人,社会青年70人,合计9308人。按照初中毕业升学率95%的要求,兼顾普、职中学校发展规模,今年普通高中计划招生110个班,计5500人。

四、中等职业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按照普职教育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综合高中、各类中专和五年高职)计划招收3650人。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3

一、进一步加大郊区(县)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统筹力度根据《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区、县、各区、县要承担起本区县范围内实施义务教育的职责,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化,同时落实乡(镇)政府的相应责任。要从**的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好义务教育支出标准的统一性与乡(镇)财政能力差异性的矛盾,切实帮助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困难的乡(镇),防止这些乡(镇)与其他农村地区以及全市的教育差距不断扩大。区县政府要切实加大调控力度,通过转移支付、专项拨款等办法,对财政困难乡(镇)进行扶持,推动乡镇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乡(镇)政府要继续承担辖区内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包括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开展社区教育,维护学校治安环境,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等。

在城镇建设中,要加强基础教育学校设点布局的规划,确保公建配套政策的落实。

二、在教育费附加中继续安排农村教育专项资金,井对财力相对困难的地区重点倾斜

(一)每年继续安排农村教育专项资金5000万元。其中,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4500万元,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安排500万元。

(二)近期内,农村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方向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劳技等专用教学设备、体育设备设施、现代信息技术装备以及图书设备等。

(三)在资金使用上,按每年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进行专项投入,同时对经济相对困难的地区再给予重点倾斜,力争使初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达到市内颁布的标准。

(四)在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用于全市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实事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达标工程等方面的经费也要积极向郊区倾斜,以全面提升郊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

三、扩大进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民子女“农转非”的范围。

(一)从**年开始,凡属本市农业户口的初中毕业生,升入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高中、技术学校和经市教委批准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成人中专),学制三至四年的,在自愿的前提下,于报到注册后一个月内,凭录取通知书、招生学校填写的《**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申请表》和本人书面申请,到新生户口所在地公安户籍部门办理户口就地“农转非”手续。

(二)现正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学制三至四年的本市农业户口学生,其学习满两年后,在自愿的前提下,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凭所在学校填写的《**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申请表》,可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户籍部门办理户口就地“农转非”手续。

四、市区重点职校及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扩大招收郊区学生

(一)鉴于**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已经开始,在**年的招生工作中,对郊区贫困乡(镇)的学生,在录取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从**年起,市区重点职校及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定向扩大招生指标,重点向郊区贫困乡(镇)的学生倾斜。

(三)对适应人才劳务市场需求、办学质量高、有特色、就业率高的郊区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积极招收农村学生、教学成果显著的市区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教的经费,加大扶持力度。

五、进一步完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制,建设一批与新城镇相匹配的成人素质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的示范学校

(一)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精神,完善建制,落实编制。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编制原则上按所在乡(镇)总人口万分之一点五到万分之二配备。要选配事业心强、业务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的干部和教师充实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尤其要选派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要有效防止将非教育编制及不符合教师条件的人员安排到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二)继续深入实施“燎原计划”,积极推广在实践中形成的“实施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形成一个产业,吸纳一批劳力,致富一方农民”的经验。要抓住科技成果成熟可靠,经济效益看好的项目,积极开展“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的项目培训。有关部门要调整成教经费定额,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补助和支持郊区发展老年教育。

(三)乡(镇)成人学校要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承担社区教育的任务,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对当地农民广泛开展新技术培训,对企事业单位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对需要接受初、中等教育的青壮年农民进行文化基础教育,以及开展法制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老龄教育等。市内将通过远程教育和成职教网,为郊区的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提供服务,扩大培训项目,提高培训档次,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全面提高郊区劳动者素质和人才培训中的作用。

六、进一步搞好郊区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继续选派市区优秀骨于教师到郊区支教,特别要加强对远郊薄弱初中学校的支教,要认真总结前几年支教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支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从**年新学年起,组织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市和区(县)重点中学、中心小学等采取“一对一”的办法,对南汇区、金山区、奉贤区、崇明县、松江区、青浦区中的薄弱学校进行对口支援。可在这些学校中,选送一定数量的有培养前途的后备于部、青年骨干教师到对口学校进行跟岗培训、挂职锻炼。

(三)**年新学年,依托**师资培训中心,通过聘请外籍教师,对南汇区、金山区、奉贤区、崇明县、松江区、青浦区的中小学外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重点解决这些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外语师资不强的问题。在取得经验后,争取每年定期组织培训。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4

一、纵向人际关系

初中生的纵向人际关系出现了新的转型,处在转折期:由小学时期的“儿童—成人”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成人”型关系。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描述的,在少年与成年的关系上,少年正处在从“听话”向“平等”过渡时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初中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长,有强烈的“成人感”,然而,初中生此时的心理还不成熟,还存在着心理发展的另一面——依赖性。这表现为,初中生想独立,但对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特别是在自己遇到人生苦恼时更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家长和教师也因此对儿童的成长总放心不下,不敢放手,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教,采取封闭式、防范式的教育限制儿童的交往和活动,有时甚至采取指责等方式对待他们的独立或“反抗”。家长和教师的不信任、过分关心、过多干扰或无谓的指责,常常容易激化矛盾,使初中生产生抵触、消极情绪,甚至出现对抗家长和教师的现象,或者自我闭锁,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拒绝成人的关心和帮助。初中生的不良人际关系,在下面的数据中已清楚的表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人际关系方面,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是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另据调查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可以说,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困扰初中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她们烦恼。这必须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并不是说初中生与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一定就是矛盾和斗争,只要方法得当,家长和教师在帮助初中生形成和谐的纵向人际关系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进一步讲,作为父母和教师,只要充分认识到他们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满足他们需要一个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的需求,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积极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和谐的纵向人际关系。

二、横向人际关系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那么也就有了社会交往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对于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相对于与家长和教师关系比较紧张而言,初中生与同学及同龄人间横向关系就相对融洽和活跃,绝大多数初中生乐意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在同龄人中间,他们平等相待,想法接近,观念容易一致,没有心理上的压抑感。需要注意的是,零点调查公司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学生的社会交往关系往往集中于合意组群间的交往。即交往的成功与否,与交往者是否“合其意”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而且,通过考察中学生与他们的好朋友在一起时的重要活动内容可以了解到,他们主要的活动内容属于沟通性的、娱乐性的,而做作业相对所占比重较小,而且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是中学生觉得生活最有趣味的时间段了。[1]另据研究发现,儿童愿意待在学校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有朋友、有友谊,这是学校吸引他们的关键因素。比如,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可能得不到一些教师(当然,这些教师只能算作不合格的教师)的喜欢,甚至经常招致批评。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愿意到学校来,如果教师提出让他们回家,不要再来上学了,他们就会感到恐慌和失望,因为他们不想离开同学和朋友。可见,同学、朋友间的交往对初中生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同时,也应注意到,校园人际关系困难的学生日益增加。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据研究,受等级制度、官本位制度及腐败之风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初中生人际关系趋向成人化,这也是导致有些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的人际关系。

横向人际交往及关系具体到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则各有不同特点,下面分别探讨。

1.同性交往:交友范围扩大,内容复杂,质量提高,友谊加深,但容易出现交友不当现象,还不能很好地处理竞争、合作、责任、分享的关系

初中生的交友范围进一步扩大,关系更加复杂。中学生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认识事物越来越早,从而导致他们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因素导致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更复杂和困难。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更加成熟,考虑问题的方式及自身的需求都产生了变化,也进一步使同学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比如交友可能有很强的目的性、选择性,而不是随便在一起聊聊、玩玩。

初中生同学及朋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交友质量有了提高,友谊加深。初中阶段,人的性格及品质等相对定型,此时形成的友谊,往往能保持很长时间。所以,这时的人际交往及关系将对儿童有深远的影响。有关调查发现:“与同学关系是对于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的因素(57.9%的学生做此选择,与老师关系的满意度仅是36.7%);与朋友聊天是37.5%的人获得各种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仅次于电视(85.1%)和报纸(53.3%),高于杂志(32.4%)和电台(21.3%);在性知识的获得方面,同学及同学外的朋友交往(59.8%)几乎与通过老师/课堂/教科书方面得到的一样多(61.2%)。”可见,中学生交际生活中,朋友是占很大的比重的。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中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内心和思想上总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出现交友不当现象,则有可能使青少年步入歧途,荒废学业。再加上现在多了个网络,许多中学生不懂世事险恶,容易被网络不良人员欺骗伤害。这种交损友的行为对青少年是很有害的。因此,如何择友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重要的是,初中生要学会明辨是非。

初中生在交往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竞争—合作、责任—分享的关系,往往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强调分享而推卸所承担的责任。2.异性交往:以一对一交往为主,出现正常的朦胧爱情,但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产生一些性罪错行为

一般而言,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是初中生走上社会的必修课,不应因噎废食,采取极端做法,进行封闭式、隔离式教育,这不利于初中生的正常发展。但也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与异性交往的关系有了变化,已经不同于小学阶段男女划清界限、有“敌对”情绪等情形了,这时,可以说正在由相互“对抗”过渡到相互“吸引”的时期。这是因为,初中生“性生理发育进入高峰,性心理发展迅猛,他们随着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增强,在开展同性同学交往的同时,也就开始了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尝试”。他们对异性、对性充满好奇、羞涩的矛盾心理,渴望交往、交流,又害怕或羞于交往和交流。这使得许多学生面临着性困惑和迷惘。

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他们往往由集体交往,慢慢发展到一对一的交往,并容易产生朦胧爱情,出现亲密的异性关系,这些应该说都是处在此年龄阶段的初中生的正常情感和行为。但男女生交往也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往往由于强烈的冲动而导致偷尝“禁果”,并因此给双方带来心理负罪感,甚至导致女同学怀孕等。更有甚者,走上性侵犯、性犯罪的道路,此类犯罪低龄化现象已比较严重,这不容忽视。

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1.渴望他人肯定,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

初中生虽然身心都有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毕竟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和信心有时容易产生动摇,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来确证他们的判断及信心。可以说,这个时期仍没有完全脱离外在定向阶段。他们对于成人,尤其是教师及家长的评价特别在意,朋友的评价往往也能影响他们的言行,他们非常渴望他人的肯定,非常渴望成功。

2.对他人的评价逐渐从评价外部活动到评价内心世界

儿童成长的过程表明,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先于对自己的评价。到了初中阶段,对他人的评价能力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此时,他们对他人的评价逐渐从侧重评价外部活动过度到重视评价他人的内心世界。其实,这种转变从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了,在初中阶段又有了很大发展。这使初中生可以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他人,从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

3.自我评价能力相对较弱,但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显著增长,对自己的评价逐渐由主观模糊评价转变为客观正确评价

总体上讲,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较弱,自我评价能力常常落后于对他人的评价,而且往往受个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自我评价不客观,常常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虽然如此,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是有了很大发展。随着初中生身心的不断发展,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及评判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已经开始逐步摆脱依存性评价阶段而进入到独立性评价阶段,由主观模糊评价为主逐渐过渡到客观公正评价为主。比如,刚上初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别人对他的评价。到了初三开始,对自己就可以进行比较客观、独立和正确的评价。

4.在纵横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学会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5

一、义务教育

小学招生规模略有下降,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继续减少。20*年全省共有小学5233所,比上年减少435所;招生64.23万人,比上年减少0.96万人;在校生4*.07万人,比上年减少21.1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0%,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达到99.88%和99.92%,女童高出男童0.04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数85.91万人,比上年减少7.69万人。

小学教职工和专任教师略有减少,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全省小学教职工282805人,比上年减少3514人;其中专任教师254717人,比上年减少3600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69%,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16.02:1,比上年的16.61:1有所降低。

初中学校数略有减少,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明显下降。全省共有初级中学22*所,比上年减少46所;招生86.58万人,比上年减少8.*万人;在校生278.28万人,比上年减少19.90万人;毕业生102.43万人,比上年减少9.*万人。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98.48%,初中三年保留率97.9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00%。

全省初中专任教师187646人,比上年减少1540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24%,比上年提高0.72个百分点。生师比14.83:1,比上年的15.76:1明显降低。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小学校舍建筑面积2770.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37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6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78.10%;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81.77%;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80.05%;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78.25%;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80.*%;建立校园网学校数的比例为55.34%。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560.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5.34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3平方米。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87.82%;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90.13%;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87.87%;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86.83%;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90.81%;建立校园网学校数的比例为72.48%。

二、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展。20*年全省在园幼儿177.64万人,比上年增长8.85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65748人,比上年增加6191人。幼儿园数继续减少,20*年全省幼儿园数为4241所,比上年减少723所。

20*年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13所,比上年增加6所。招收残疾儿童4785人,比上年增加653人;在校残疾儿童30135人,比上年减少268人。其中在盲人学校就读的学生3375人,在聋人学校就读的学生7669人,在弱智学校及辅读班就读的学生19*1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8.58%和57.72%。残疾儿童毕业人数5173人,比上年增加592人。

三、高中阶段教育

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数、招生数继续减少,但学龄人口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继2007年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后,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继续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共有学校1150所,比上年减少116所;招生86.97万人,比上年减少3.44万人。在校生263.40万人,比上年减少9.84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00%,比上年提高4.30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省普通高中737所,比上年减少44所;招生48.29万人,比上年减少2.59万人;在校生149.87万人,比上年减少3.25万人;毕业生49.91万人,比上年增加2.33万人。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98918人,比上年增加1154人,生师比15.15:1,比上年15.66:1有所降低,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11%,比上年提高2.41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校舍建筑面积2657.23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7.7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5平方米。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92.27%;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91.99%;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91.45%;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91.99%;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94.17%;建立校园网学校数的比例为88.74%。各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共有学校413所,比上年减少72所。招生38.68万人,比上年减少0.85万人;在校生113.53万人,比上年减少6.59万人。

全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55所,比上年增加2所。招生25.49万人,比上年增加2.12万人;在校生74.15万人,比上年增加0.20万人;毕业生16.68万人,比上年增加1.22万人。教职工27454人,比上年增加3118人;专任教师20364人,比上年增加2622人。

全省职业高中173所,比上年减少45所;招生10.40万人,比上年减少2.89万人;在校生33.29万人,比上年减少6.33万人;毕业生12.26万人,比上年增加1.15万人。教职工22698人,比上年减少7*人。专任教师18205人,比上年减少144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6.56%,比上年提高4.99个百分点。

全省成人中等专业学校85所,比上年减少29所;招生2.79万人,比上年减少0.*万人;在校生6.*万人,比上年减少0.47万人;毕业生1.61万人,比上年减少0.22万人。

四、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大众化进程稳步推进。20*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校13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20所,与上年相比未有变化;成人高等学校13所,比上年减少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44所,高职(专科)院校76所。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42个,其中高等学校28个,科研机构14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

全省招收研究生3.50万人(其士生0.49万人,硕士生3.01万人),比上年增加0.14万人。在学研究生10.47万人(其士生1.92万人,硕士生8.55万人),比上年增加0.82万人。毕业研究生2.60万人(其士生0.34万人,硕士生2.26万人),比上年增加0.20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41.11万人,在校生157.26万人,比上年增加10.03万人;毕业生38.*万人,比上年增加7.1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成人高校招普通班)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校平均规模由上年的10346人提高到1*58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13.15万人,在校生36.55万人,毕业生11.*万人。

2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54001人,比上年增加8020人;专任教师96267人,比上年增加7699人。由于成人高校布局调整,成人高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明显减少。20*年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2915人,比上年减少7539人;专任教师1652人,比上年减少5371人。

五、职业技术培训及成人基础教育

全省职业技术培训机构9243个,教职工41004人,专任教师27504人。

成人基础教育学校476所,比上年增加57所;毕业生2.17万人,比上年减少4.10万人;在校生3.20万人,比上年减少0.94万人。教职工2533人,比上年增加279人。专任教师1679人,比上年增加245人。

六、民办教育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生;纵向人际关系;横向人际关系;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两大类,其与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可以认为是纵向人际关系;与同伴的关系是横向人际关系。初中生的人际关系比小学阶段更加复杂和多元。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锻炼初中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善良、正直、宽厚、乐观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悦纳的人,尤其异性交往能力的锻炼,对于他们今后婚姻家庭一生的幸福,都有极大影响。缺少人际交往这一课,他们成人后,费很大的劲也未必能弥补这种缺失,因为已经形成的孤僻、自卑、怯懦、多疑、嫉妒、不合群等不良性格会遭到集体的排斥”。在人际交往中,初中生就是通过不断体验和感受他人评价及不断调整自我评价,从而逐渐走出幼稚、依赖、偏激、封闭的状态,并逐渐使自己更加成熟、独立、理性和开放。最终,初中生学会积极参与各种交往活动,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纵向人际关系

初中生的纵向人际关系出现了新的转型,处在转折期:由小学时期的“儿童—成人”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成人”型关系。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描述的,在少年与成年的关系上,少年正处在从“听话”向“平等”过渡时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初中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长,有强烈的“成人感”,然而,初中生此时的心理还不成熟,还存在着心理发展的另一面——依赖性。这表现为,初中生想独立,但对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特别是在自己遇到人生苦恼时更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家长和教师也因此对儿童的成长总放心不下,不敢放手,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教,采取封闭式、防范式的教育限制儿童的交往和活动,有时甚至采取指责等方式对待他们的独立或“反抗”。家长和教师的不信任、过分关心、过多干扰或无谓的指责,常常容易激化矛盾,使初中生产生抵触、消极情绪,甚至出现对抗家长和教师的现象,或者自我闭锁,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拒绝成人的关心和帮助。初中生的不良人际关系,在下面的数据中已清楚的表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人际关系方面,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是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另据调查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可以说,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困扰初中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她们烦恼。这必须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并不是说初中生与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一定就是矛盾和斗争,只要方法得当,家长和教师在帮助初中生形成和谐的纵向人际关系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进一步讲,作为父母和教师,只要充分认识到他们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满足他们需要一个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的需求,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积极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和谐的纵向人际关系。

二、横向人际关系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那么也就有了社会交往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对于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相对于与家长和教师关系比较紧张而言,初中生与同学及同龄人间横向关系就相对融洽和活跃,绝大多数初中生乐意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在同龄人中间,他们平等相待,想法接近,观念容易一致,没有心理上的压抑感。需要注意的是,零点调查公司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学生的社会交往关系往往集中于合意组群间的交往。即交往的成功与否,与交往者是否“合其意”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而且,通过考察中学生与他们的好朋友在一起时的重要活动内容可以了解到,他们主要的活动内容属于沟通性的、娱乐性的,而做作业相对所占比重较小,而且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是中学生觉得生活最有趣味的时间段了。[1]另据研究发现,儿童愿意待在学校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有朋友、有友谊,这是学校吸引他们的关键因素。比如,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可能得不到一些教师(当然,这些教师只能算作不合格的教师)的喜欢,甚至经常招致批评。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愿意到学校来,如果教师提出让他们回家,不要再来上学了,他们就会感到恐慌和失望,因为他们不想离开同学和朋友。可见,同学、朋友间的交往对初中生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同时,也应注意到,校园人际关系困难的学生日益增加。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据研究,受等级制度、官本位制度及腐败之风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初中生人际关系趋向成人化,这也是导致有些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的人际关系。

横向人际交往及关系具体到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则各有不同特点,下面分别探讨。

1.同性交往:交友范围扩大,内容复杂,质量提高,友谊加深,但容易出现交友不当现象,还不能很好地处理竞争、合作、责任、分享的关系

初中生的交友范围进一步扩大,关系更加复杂。中学生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认识事物越来越早,从而导致他们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因素导致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更复杂和困难。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更加成熟,考虑问题的方式及自身的需求都产生了变化,也进一步使同学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比如交友可能有很强的目的性、选择性,而不是随便在一起聊聊、玩玩。

初中生同学及朋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交友质量有了提高,友谊加深。初中阶段,人的性格及品质等相对定型,此时形成的友谊,往往能保持很长时间。所以,这时的人际交往及关系将对儿童有深远的影响。有关调查发现:“与同学关系是对于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的因素(57.9%的学生做此选择,与老师关系的满意度仅是36.7%);与朋友聊天是37.5%的人获得各种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仅次于电视(85.1%)和报纸(53.3%),高于杂志(32.4%)和电台(21.3%);在性知识的获得方面,同学及同学外的朋友交往(59.8%)几乎与通过老师课堂教科书方面得到的一样多(61.2%)。”可见,中学生交际生活中,朋友是占很大的比重的。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中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内心和思想上总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出现交友不当现象,则有可能使青少年步入歧途,荒废学业。再加上现在多了个网络,许多中学生不懂世事险恶,容易被网络不良人员欺骗伤害。这种交损友的行为对青少年是很有害的。因此,如何择友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重要的是,初中生要学会明辨是非。

初中生在交往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竞争—合作、责任—分享的关系,往往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强调分享而推卸所承担的责任。

2.异性交往:以一对一交往为主,出现正常的朦胧爱情,但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产生一些性罪错行为

一般而言,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是初中生走上社会的必修课,不应因噎废食,采取极端做法,进行封闭式、隔离式教育,这不利于初中生的正常发展。但也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与异性交往的关系有了变化,已经不同于小学阶段男女划清界限、有“敌对”情绪等情形了,这时,可以说正在由相互“对抗”过渡到相互“吸引”的时期。这是因为,初中生“性生理发育进入高峰,性心理发展迅猛,他们随着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增强,在开展同性同学交往的同时,也就开始了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尝试”。他们对异性、对性充满好奇、羞涩的矛盾心理,渴望交往、交流,又害怕或羞于交往和交流。这使得许多学生面临着性困惑和迷惘。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他们往往由集体交往,慢慢发展到一对一的交往,并容易产生朦胧爱情,出现亲密的异性关系,这些应该说都是处在此年龄阶段的初中生的正常情感和行为。但男女生交往也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往往由于强烈的冲动而导致偷尝“禁果”,并因此给双方带来心理负罪感,甚至导致女同学怀孕等。更有甚者,走上性侵犯、性犯罪的道路,此类犯罪低龄化现象已比较严重,这不容忽视。

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1.渴望他人肯定,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

初中生虽然身心都有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毕竟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和信心有时容易产生动摇,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来确证他们的判断及信心。可以说,这个时期仍没有完全脱离外在定向阶段。他们对于成人,尤其是教师及家长的评价特别在意,朋友的评价往往也能影响他们的言行,他们非常渴望他人的肯定,非常渴望成功。

2.对他人的评价逐渐从评价外部活动到评价内心世界

儿童成长的过程表明,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先于对自己的评价。到了初中阶段,对他人的评价能力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此时,他们对他人的评价逐渐从侧重评价外部活动过度到重视评价他人的内心世界。其实,这种转变从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了,在初中阶段又有了很大发展。这使初中生可以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他人,从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

3.自我评价能力相对较弱,但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显著增长,对自己的评价逐渐由主观模糊评价转变为客观正确评价

总体上讲,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较弱,自我评价能力常常落后于对他人的评价,而且往往受个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自我评价不客观,常常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虽然如此,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是有了很大发展。随着初中生身心的不断发展,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及评判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已经开始逐步摆脱依存性评价阶段而进入到独立性评价阶段,由主观模糊评价为主逐渐过渡到客观公正评价为主。比如,刚上初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别人对他的评价。到了初三开始,对自己就可以进行比较客观、独立和正确的评价。

4.在纵横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学会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7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通过调研,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和动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1、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据预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将出现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从我县实际看,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人才短缺的严重制约,特别是今后随着我县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加工、矿产建材、服装包装工业体系的逐步形成,必将出现相关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立足现实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可以肯定地说,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因此,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职业教育抓起,从培养人才入手,特别是从培养门类齐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入手,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进而提高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我县农村有40多万劳动力,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只能容纳15万左右的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实和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县每年输出劳动力近10万人,靠技能打工的不足10%,其中近70%的外出打工人员在打工前未接受系统培训。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使我县的劳务输出形成了靠体能打工的多,靠技能打工的少,临时性打工的多,常年性打工的少,招工报名应聘的多,录用合格的少的“三多、三少”局面。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3、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在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很快,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全县每年初中毕业生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7000人,没有升入高中的约3000多人,初中段流失的学生3600人;高中毕业生7000人,升入大专院校5000人,没有升入大专院校且放弃回读的800人;转业兵200人,这样,每年新增流入社会的青年约计7600人。这些青年都应该接受职业教育,但目前只有10%左右的青年能够到职教中心学习。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流入社会后,致富无技术,就业无门路。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上,只有26个教学班,1028名学生,职普比例为1:20,与国家要求的1:1相比差距很大;在整体布局上,全县只有一所职教中心,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在办学条件上,校舍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机床、缝纫机等实训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生产的;在师资力量上,专业教师短缺,难以满足办学的需要;在自身功能上,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极不相称,迫切要求我们迅速改变这一状况,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诸多的有利条件。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总书记指出:“要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必须把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今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

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今后20年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可错失的机遇期”。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制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今后将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省、市政府也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在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要把我县职业教育办好。这些都足以表明,我县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外地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近一段时间,县里派出职业教育调研组赴山东、天津、湖南、浙江四省市,重点考察学习了县、区一级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四省市的职业教育各具特色,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如:山东平度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一”,即“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天津天钢技校的基本模式是“打造品牌,出口拉动”,以品牌专业作为学校立足根本,开辟通畅的学生就业出口。湖南安化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就业和创业并重”,依托当地产业资源设专业,实行“订单”培训保就业,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在本乡本土创业。浙江宁波鄞州区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校企挂钩,联合办学”,在与高校、企业协作的基础上,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打造职教平台,实现双赢。这些地方,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学校数量大体相当,职普在校学生比例已接近6:4,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很旺。四省市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追求,找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也为我们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经验。

3、国内外人才市场对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目前我国技工、技师仅占工人总量的3.5%,而在发达国家通常占20-40%。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直接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例如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全国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全国每年需要新增上百万计算机操作人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在医疗服务领域,对护理人员特别是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日益旺盛;现代服务业也需要大量通信、金融、保险、物流、批发、采购、中介和专业咨询服务等技能型人才。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为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家庭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县11所普通高中已经满负荷运转,这为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留有足够的空间。相对于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又有着特殊的优势,有相当数量的需求群体。在收费上,职业教育的收费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更适合那些低收入家庭子女求学的需要。在学制上,职业教育的学制更加灵活,周转期短,就业率高,有利于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在新生录取条件上,职业教育招生的范围更广,条件也不是很严格,这有利于文化课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继续求学。职业教育的特殊优势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有政策,上级有部署,外地有经验,市场有需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生存、就业和创业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构筑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打造出农民新的“致富链”,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以此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模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发展、大发展,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1、

工作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宗旨,以岗位职业资格培训为重点,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创新,构建辐射全县的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为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工作目标:2005年,将****高级中学和****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合并,组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实行一校二牌:即“****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00人;创办2所****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招生200人;在30所农村普通初中创办职业教育预科班,招生1050人;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和30所农村普通初中、390所村级小学创办劳动力输出基地。2006年,****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500人;****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达到3所,在校生达到500人;全县普通初中预科班招生达到1800人。2007年,****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达到4所,在校生达到700人;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招生达到2100人。

3、基本模式:办学理念市场化。坚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必须姓‘职’,学生必须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抓好品牌专业的建设;二是转变职业教育就业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职业教育就业观,搜集、分析、预测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抓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三是转变职业教育服务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培养‘落地式’、‘永久牌’的实用人才,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向外地甚至国外输送人才,同样也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服务观,面向外埠人才市场,根据本地创业需求,抓好劳务输出培训和创业思想建设。

办学体制多元化。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办学,统筹资源,实现师资、基地、信息等资源共享,构建起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以行业(部门)办学为支撑,以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和办学体制。

政府办学。主要集中力量办好****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和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

行业办学。调动各行业(部门)办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各自优势。农机、卫生、农业、劳动、人事和科技等部门要继续办好农机校、卫校、农广校和其它培训机构,承担各自的培训任务。其它行业(部门),只要有条件也要开办与本行业(部门)相关的职业学校或职业技能培训班。

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兴办职业学校,吸引社会资金注入职业教育,提倡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办学。

职教格局层次化。一是遵循“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原则,构建全县职业教育主体框架:以****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为龙头,辐射和带动****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劳动力输出培训基地,形成职业教育四层梯次推进格局。二是采取“上联和外合”的办法,开辟和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渠道。“上联”,在创办****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同时,与****机械工业学校、****艺术学校、****公关学校、****物业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联合办学,进一步拓宽学生出口;“外合”,与山东平度职教、天津天钢技校、浙江宁波鄞州区职教、湖南安化职教等外地职业学校合作,搭建教育教学信息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办学形式多样化。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元性,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应呈现多样性。一是高职教育。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举办,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由**职业技术学院颁发大专毕业证,并安排就业。二是中职教育。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举办,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由**职业技术学院颁发中专毕业证,毕业生可以免试升入**职业技术学院攻读大专课程或安排就业。三是短期培训。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举办,以“订单”培训为主,灵活设置学制(1—2年学制),由**职业技术学院颁发中专毕业证或结

业证,安排就业;由****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举办,以培养当地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学制1—2年,(3+2或3+1),由****职业成人教育中心颁发中专毕业证或结业证,安排就业。四是引导型短期培训。由劳动、农业等部门举办,依托相关的劳务输出培训基地,以在岗培训、再就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劳务输出培训为主,为参训人员颁发结业证书,通过技术等级鉴定的,颁发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专业设置品牌化。根据我县的优势产业和对市场用工取向的预测,结合联合办学的学院(学校)开设的专业,职教大专班(高职)重点打造电子计算机、电工电子和外语类三个品牌专业;职教中专班(中职)重点打造农学类生物工程专业、电子计算机专业、机械加工类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服装专业五个品牌专业。这些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

三、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当前,发展我县的职业教育,要在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主体框架的基础上,采取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强化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1、组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

通过与***教育局、***职业技术学院洽谈,拟将****高级中学(原****师范学校)转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并将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并入**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学校原隶属关系不变,教师工资拨付渠道和标准不变。****高级中学校址做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本部,县职教中心校址除容纳少量职教中专班和短期培训班学生外,主要做为****分院实习、实训基地。****分院实行双重领导,***市教育局负责行政领导,****县人民政府负责业务领导。自2005年起,****高级中学停止招收普高新生。两校合并后,组成一套新班子,设院长1人,政教、业务、后勤副院长6人。学校设高职部、中职部、短训部、学生部、实训部、后勤部、就业服务部、党委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

招生计划:2005年,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400人,在校生达到2000人;2006年,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900人,在校生达到2500人;2007年,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1400人,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教大专班学制二年,学生在****分院学习一年后,到**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和学习有关专业课一年。职教中专班学制三年,学生在****分院学年后,到**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和学习有关专业课一年。短期培训班学制1—2年,在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或****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学习,将根据人才市场需要,灵活改变学制。招生工作分两条线进行,一是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就业服务部开辟市场跑“订单”;二是全县普通高中和初中要承担起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输送新生的任务。2005年——2007年招生计划情况见下表:年度招生数毕业生数(或输送到学院本部实训人数)在校生数2004年578人478人1000人2005年1200人[注1]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400人200人[注2]2000人2006年17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900人12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400人2500人2007年22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1400人17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900人3000人[注1]目前已经签订培训“定单”550人。

[注2]2005年职教中心改为三年学制,没有对口升学毕业生。

就业服务:在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设就业服务部。就业服务部设主任1人,编制3~5人,并聘请劳动就业部门、对外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中熟悉

人才市场的人员担任顾问。主要负责与县内外人才市场建立广泛联系,开辟网上就业渠道,搜集、预测、分析域内外企业用工信息,建立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组织人才供需交流,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依据。

实训基地: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服装厂、汽车维修厂、电器开关厂、机械加工厂、畜禽饲养场等作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通过现有教师培训、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和临时性聘请师资等途径,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短缺问题。

2、创办****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为做到职业学校布局合理、便于区域拉动,拟依托合隆初中和高家店初中分别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学校性质为普职合一,原普教性质不变。根据当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市场用工情况选择适应对路的主导型专业。依托合隆初中创办的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开设服装专业,依托高家店初中创办的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开设果树栽培、花卉专业。教学模式为3+2或者3+1。

在合隆镇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的有利条件是区位优势明显,企业相对集中,用工需求量大,职业教育发展氛围浓厚。在高家店镇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的有利条件是辐射范围广,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学校领导发展职业教育热情高。每所学校配备专职副校长1人,全面负责**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工作。

2005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2所,共招收新生200人(每校100人);2006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达到3所,共招收新生300人,在校生共达500人;2007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要达到4所,共招生新生400人,在校生共达700人。

3、创办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依托全县30所农村普通初中创办职教预科班,实行2.5+0.5的模式,主要开设计算机、劳动法规、礼仪等通识课程。职教预科班学生在初三上学期注册建档,做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注册生,可免试升入**职业技术学院****分院。2005年,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学生总数要达到1050人;2006年达到1800人;2007年达到2100人。

4、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建设。全面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将**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和乡镇中心中学、村级小学做为劳务输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劳动、农业等部门举办劳务输出培训提供可利用的师资、培训场所和设施等。2004年12月前,完成全县乡镇中心中学、村级小学劳务输出培训场所的建设工作;2005年2月底前,协调省市教育、财政部门,力争在全县的乡镇中心中学和70%的村级小学安装远程教育设施,实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网上资源共享。

5、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重视德育工作。树立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素质的观念,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健康心理素质。拓宽德育的途径,针对专业细化德育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岗位职业资格合格为目标的教学原则,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能接受高层次教育,又能

面向市场就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是抓好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坚决纠正以往“优秀学生升学、中等学生就业、差生回家搞创业”的不正确认识,牢固树立“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的观念。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途径,借鉴青岛职教以“创业调查——创业设计与答辩——创业实践”为主要环节的创业教育模式,主动挂靠企业,把课堂搬到社会,将学生带到社会,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想创业、会创业。

四、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思想、组织、政策、制度等四个方面提供保障。

1、思想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县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电视台要开辟职业教育专栏,各乡、村要召开职业教育动员会,宣传到户,动员到人。各学校也要通过专题讲座、家庭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思想保障。

2、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县长任组长,财政、计划、人事、劳动、科技、招商、农业、农机、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县教育局要成立职业成人教育办公室,把经验丰富、业务精通、富于开拓精神的干部充实到办公室,负责全县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8

现将自治州2008年度县市教育工作发展任务主要指标下发给你们,请认真予以落实。州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年底前将对各县市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价,结果将作为2008年表彰“创教育强县市的依据。

一、“两基”工作主要指标(一)普及程度指标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县城达到100%,农区达到99.9%以上,牧区达到99.8%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县城达到99.9%以上,农牧区达到99.5%以上(不含不足龄生);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县城达到95%以上,农牧区达到90%以上。

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县城达到99.5%以上(不含盲童),农牧区达到99.4%以上;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县城达到99.2%以上,农牧区达到97%以上。

小学辍学率县城控制在零,农牧区控制在0.2%以下;初中辍学率县城控制在0.3%以下,农牧区控制在0.4%以下。

(二)师资水平指标

1.教师学历合格指标。小学、初中专任教师职称证书获得率为95%,小学、初中专任教师资格证书获得率为100%;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初中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初中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率为100%。

2.教师学历提高指标。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化程度达6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化程度达50%以上;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以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三·五”周期培训任务完成率达95%以上。

(三)教育投入指标

1.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中小学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不低于85元,初中不低于90元的标准。

2.财政预算内成人教育(含扫盲)经费不低于教育事业费的3%(不含成教专干的工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不得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2%。

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职业教育资助贫困生政策体系和普通高中贫困生补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上级拨付经费和县级政府按比例承担的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4.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人民教育基金,95%用于教育;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成人职业(含扫盲)教育经费;从教育费附加、人民教育基金中各划出5%,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5.农村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比例不低于乡镇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50%,并有所提高;学校收入100%返还学校;当年县机动财力20%用于教育。

6.建立学校经常性危房改造资金专户和教育奖励资金。

(四)扫盲教育指标

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成人教育机构,落实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编制、经费;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县城达99%以上,农牧区达98%以上;复盲率控制在3%以下;基层单位扫盲工作达标率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达98.5%以上,农牧区达97.5%以上;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面近三年累计达到90%以上;各类档案资料齐全。

二、其它指标

(一)幼儿教育指标

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化程度达65%以上,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以上;3-6岁幼儿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以上;公民办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起始年级实行民汉合园,汉语授课。

(二)成人、职业教育指标:城镇在职职工培训面达30%以上,新增职工岗前培训和岗后年内培训面达80%以上;青壮年农牧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面累计达70%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6.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比达到6:4。

(三)民办教育指标依法加强民办教育的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无违规招生、抽逃资金、虚假宣传等行为。

三、提高办学条件配备标准的主要指标

(一)全面完成学校布局调整任务。

(二)在全面完成纯牧区以外的中小学民汉合校任务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小学、初中一年级实行混合编班,汉语授课。

(三)中、小学实验仪器、电教器材、信息技术装备达到JYT038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的规定;在校学生拥有计算机数达到15:1。

(四)中小学图书、资料达到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教基〔2003〕5号)规定标准。

(五)中小学体育、卫生、音乐、美术、劳动教学器材达到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7号)规定标准。

(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批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2〕102号)规定标准,解决中、小学教学用房和专用教室数量短缺问题。

四、加强学校管理的主要指标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规范从教行为,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发生。

(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在校生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

(三)认真落实教育部及自治区颁布的课程计划,严禁违背教学常规现象发生。

(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廉政文化)建设的水平和特色。

(五)改进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六)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严禁以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及滚动编班的做法。

(七)要规范中小学各类竞赛活动,停止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竞赛活动。

(八)今年新招生班额初中、高中控制在50人以内,小学控制在48人以内。

五、教育系统纠风、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指标

(一)加强教育系统纠风工作、安全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制。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9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三教统筹”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三教统筹”一般含义是指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可见,“三教统筹”问题也是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各地农村相继出现了一些“三教统筹”的典型经验,例如:有些乡镇将农民夜校、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等机构整合、撤并到农村中学,农村初中“一校挂三牌”实施“三教统筹”;农村初中教师学习农业技术并承担当地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学校开发有关课程,培训农民技术员,对农民开展扫除文盲、扫除科肓教育;等等。

不可否认,“三教统筹”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但是,作为一项政策,有些问题还需要讨论。

(一)“三教统筹”的内涵表述不完全一致,没有公认的解释

我们可以从许多文献和领导人讲话中找到“三教统筹”的来源依据。1987年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1990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指导纲要(试行)》、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献中都论述到“三教统筹”,主要指的是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2003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2003年9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指出,农村教育要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

从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文献和高级领导人的讲话看,“三教”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有时表述为职业教育,另外,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继续教育及专科教育等有时也被强调。各种表述不统一,“三教”到底指的是哪“三教”很难确定,这样作为一项政策导向就容易产生混乱。

(二)农村教育应该倡导“多教结合”

事实上,澄清“三教统筹”哪种表述正确已经没有意义。解放思想,不限于“三”的束缚,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模式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每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有区别,任何一种教育都不能被另一种教育越俎代庖。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的教育种类很多,扫盲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社区教育等多种教育同时存在是事实。从全国来看,各地农村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农村许多类型教育发展程度都不能与城市同类型教育相提并论。至于哪种教育在哪个农村地区开展得较好,要具体考察。在某一个具体农村地区,提倡哪几种教育统筹结合更要因地制宜。国家宏观指导思想应该是“多教结合”,给地方留有选择的余地,鼓励地方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经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更是稀缺,有的地方,连机构、人员等条件都没有。农村基础教育机构搞些农业技术培训和成人夜校,应该被看作是农村基础教育为地方服务功能的发挥,并不是“三教结合”。

二、农村初中“普职分流”模式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指出,初中要增设劳动技术课程,或在三年级时,分为普通科和职业科。这种政策导向在实践中被概括为“普职分流”,即农村初中阶段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分化,或者称“农村初中培养模式的改革”,在一些农村地区比较流行。许多农村学校还总结了经验,如,2+1模式、2.5+0.5模式、3+X模式以及全程渗透模式等。但是,农村初中“普职分流”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讨论。

误区之一是改变了国家统一的“普九”质量标准。

农村学校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和城市学校相同,但是农村教师队伍质量较低,教育条件资源匮乏,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农村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初中培养模式的改革”占用了大量教育教学时间搞“分流”教育,势必改变国家统一的质量标准,其做法值得商榷。义务教育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是许多国家的惯例。比如:英国小学之后学生分别进入综合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法国学生短期初中阶段之后接续普通中学、技术中学和职业中学;德国中等教育划分为主要学校、文实中学、文科中学等。但是,这些国家的“分流”城乡同步进行,是与这些国家初中阶段学校类型和课程多样化相匹配的。我国的“分流”仅仅限于农村,城市学校不提倡“分流”,而且我们的初中阶段教育学校类型和课程类型也没有分化,这是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产物,是不公平的。

误区之二是将农村初中教育视为农村儿童一生最后阶段的教育。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9.68%。换句话说,有30%左右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他们基本分布在农村。他们将直接参与就业或是在家待业。虽然高中教育资源扩充,情况将有所变化,但是,在农村初中毕业生中仍然有大量不能升学的,这种状况将会在农村积聚大批受教育水平为初中、或者初中以下的劳动者,必然对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形成不利影响。国家应该为农村初中毕业生铺就初中后教育和培训的道路,且城乡一起搞“分流”,要求所有初中毕业生完成义务教育规定的课程标准,使他们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吸引他们继续参加高中阶段的各种教育培训,或者在高中阶段参加社区的各类创业和职业培训,甚至还可以将他们组织起来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培养“新型农民”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文件明确指出的是要把农民培训为“新型农民”。然而,在过去我们的教育政策中却有把农村初中生培养为“新型农民”的倾向,这是值得商榷的。

在我国,“绿色证书”最初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业部推行的对青年农民实施农业技术考核的认证制度。2001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发出《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从此,“绿色证书”政策开始出现。其含义是:在初中毕业时,除了获得正常的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获得一个标示掌握了某方面农业知识和技术的证书,可以在回乡务农后选择合适项目,发展农业等。对于此项政策,有以下问题需要讨论。

(一)城乡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体化的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农村教育不能与城市教育同步发展,滞后于城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发展程度的差距并不一定要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体现公正、平等,应一视同仁。将农村义务教育另立目标,必然冲击国家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直接威胁国家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这种“农村义务教育传授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培养农村需要的技能”的认识误区,直接根源在于过去的一个口号,即“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其实,“三农”本身就包含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本来就需要扶持、支持、援助和被服务,为“三农”服务也包含为农村教育服务。“三农”中的农村教育,应该得到城市的大力支援,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所以,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在逻辑上讲不通。

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以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制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就应该相同对待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歧视观念,重新认识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无论城市义务教育还是农村义务教育都要提倡为培养合格的公民服务。

(二)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减少农民

农民在我国历来是身份的象征,是阶层的概念,应该减少农民。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很荣耀,是革命中坚力量。建国以后,农民这一概念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实际上,农民地位在不断下降,受到各种习俗和政策歧视;而且凡是涉农的事业,都成了弱势事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将农民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对待,而不要将其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有人分析,中国当代十大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农民),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农民处于社会阶层的底部,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比重较大,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应该是减少农民人口,推进城市化进程。

近年来在农村初中阶段提倡的培养“新型农民”只能给农村初中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影响,即“我毕业后还是农民”。实际上“绿色证书”根本没有起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作用。从现在某些农村初中的“绿色证书”教育内容看,还是大众化的务农经验。因为,从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实际状况看,他们本身就只能传授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识,其结果培养的只能是传统农民。面向未来的农村教育,不宜再培养农民了。用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考虑问题,应该提倡培养合格公民。这并不是歧视农民,歧视劳动。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定位中就包含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基本素质。这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承认和反思过去在培养目标上的模糊认识,从而建立平等的公民教育观。

(三)“绿色证书”没有社会实用价值

任何证书的授予或颁发,均应该考虑其社会实用价值,即在社会上如何起到一定的证明作用,可以获得某些社会关照。如军人证、记者证、毕业证、学位证等。“绿色证书”原来设计可以在买化肥、买种子、农业信贷等方面享受优惠,然而,实践中种子和化肥不是稀缺商品,其优惠政策也就没有意义了。而农业贷款政策是国家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政策之一,与“绿色证书”也没有关联。

四、农村教师编制、流动和管理

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教育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教师队伍各种结构(身份、学历、年龄、职称、性别、学科等)均不合理,农村教师中还有一些代课教师,农村教师学历和职称普遍较低,年龄偏大,音、体、美、外语、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在少数民族地区女性教师缺乏,等等。农村教师问题的根源是城乡社会发展差距以及制度、政策等原因。在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来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一)修改教师编制

教师编制问题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很大。现行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受制于教师编制,不利于素质教育开展。教师编制标准主要根据中央和省级政府颁布的文件,根据2001年事业发展的基数确定的。其特点是仅仅考虑了师生比一个维度,缺乏素质教育理念,缺乏城乡均衡发展导向,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数普遍少于城市。我们认为,要从两方面人手解决问题。

第一,以农村学校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学校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的实践机构。某行政区域内教师编制数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不能说明该区域内每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需要数量;某行政区域内教师队伍机构合理,不能证明该区域内每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机构均合理。教师一般不可能跨学校工作,因此,教师编制要服从教育工作实际的要求,就应该以学校为单位核定。这是实践的逻辑。

第二,核定教师编制要多维度考虑。我们认为,从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教师编制除了考虑教职工与学生比之外,还要考虑任课门数与教职工比、周课时与教职工比等因素。规模小的农村学校还要考虑年级数与教职工比。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基本要求是学校开设的课程门类要齐全。如果农村学校因为教师编制数量紧缺,不得不将教师主要集中于开设中考和高考要求的必修科目,实施素质教育也就落空了。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也不能不考虑控制教师上课的周课时数,要给教师学习、进修、备课的必要时间,计算教师编制时忽略周课时与教职工比也是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

(二)建立城乡教师交流的合理机制

从现状分析,城乡教师交流要强调两方面:其一,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其二,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近年来,各地建立的城乡教师交流,大多属于前一种。一般是运用政策导向,引导超编学校教师调整充实到缺编学校任教,城市超编教师调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任教。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教师交流与评职晋级挂钩,导致乡村学校教师感到农村学校是城市学校教师练手的地方;二是交流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年左右,且不知道下批交流人员是否还继续进行。显然,这些做法属于行政干预,不是教师自由选择的流动,有明显缺陷。因此,要解决农村教师问题,制度创新是关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师流动问题,就要解决城市教师到农村长期工作所必须的土地承包、居所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生活方式适应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使在农村工作有强大的吸引力。

(三)出台教师自由流动和农村教师流失补偿政策

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屡屡被城市吸引过去,特别是有名气的教师更是农村校长担心的重点。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除了教师业务能力强之外,流失的原因还有赖于“领导同意”,致使业务能力强而没有领导同意的教师流失无门。真正不要档案材料就“走人”的是极少数。

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角度和公平正义的角度看,政府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城乡教师流动是很必要。例如:国家应该出台服务期最低限制政策和补偿政策,凡是符合服务期规定的教师,不分城乡,均可以提出流动申请,只要有接受学校就应该允许流动。还要辅之以鼓励城市教师申请到农村学校的特殊政策。当农村教师申请向城市学校流动时,城市流入地学校用“服务期买断”等形式对流出地学校有所补偿,流出地学校用补偿金聘用其他合适教师,这样才公平合理,有利于保护农村学校的利益,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此外,鼓励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的政策也应该加强。

(四)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

对于农村教师问题,是继续实行身份管理还是采用新的聘任制度,取消身份的偏见,实行岗位管理,这是目前面临的大问题。为了克服现有弊端,笔者认为应该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教育过程需要聘用教师;同时,放宽教师职务评聘必须合一的管理误区。有些地方教师资格和职务分开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陸。实际上,评聘分开还是评聘合一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这个层次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宜粗不宜细,只要符合国家宏观人事管理制度就应该允许各地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成人教育,农村教育;人力资源

2003年2月14日中国教育部公布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提出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重大战略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战略构想与具体行动方案,这个报告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中国是人口大国,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这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必须思考的问题。面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需求,要改变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只重视学历教育显然不适应我国农村人口教育实际,我们深深地觉得成人教育的担子非常沉重,成人教育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农村成人教育在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方面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了解国家政策。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农村人口的人才培养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关键。农村教育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人口教育程度低,严重制约农村脱贫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从业人员的主体仍然是初中和小学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75%左右,其中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占33%。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12.7%,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4.7%。我国目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6%,尤其是中部地区一些人口大省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多年徘徊在45%左右,有近半数合格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这种受教育比例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需要。陈至立2003年9月19日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开创我国农村教育工作新局面》中强调,“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显然,现在从事农业生产也被看成是一种职业,这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整体实力提高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中国的教育要从“点”走向“面”了。因此,我们必须看清教育发展形势,提高认识水平,把教育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农村教育的发展,群策群力面对农村教育的严峻问题,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促进农村教育上新台阶。目前国家已经把发展农村教育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这是改变农村成人教育现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巨大历史机遇。面对广阔的农村,多样的知识需求,知识与经济效益结合的缜密程度,都昭示着农村成人的非学历教育变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成人教育单位必须改变过去的学历教育观念,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实现教育观念上的创新,以满足农村教育上的需求。

二、转变办学观念。更新办学思路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自1978年在全国各地恢复以来,为了适应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需要,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大专和本科专业人才,使我国的成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这个阶段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都是以满足学历教育为目标,即学历要达标,这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有调查表明,我国80%以上的成人是出于职业进展的动力而参加学习的。这个时期的成人获得高一级学历,是政府要求达标,然后是自己想办法去上学,是学习者主动要学,高校成人教育部门提供学习的机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发展空间已经不是很大。2003年9月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理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性,务必牢牢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发展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市场已经向我们敞开。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参与农村教育改革,推进我国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农村教育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思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拓宽教育服务领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满足农村人口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导向应该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要坚持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培养出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生产、服务于农业小康社会建设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根据农村教育的特点,当前农村成人教育不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发财致富,而发财致富的原动力是科学文化知识,具体表现为成人的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的生长点。公务员之家

传统的成人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向正规的本科教育看齐,结果是当前的农村的成人教育理论脱离实际。所成人教育进人农村的条件是变发展学历教育为发展非学历教育,加大课程的实用性.将课程同农民致富实际相结合。成人教育只有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才会大有作为.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了解农村人口巨大的人力资源储备。灵活办学形式

在国家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渴望有发展的机会,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给求知者放宽教育政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农村中的成人教育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国家的发展计划,“每年培训农民超过]亿人次,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一二项实用生产技术。”“积极实施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面对我国农村人口的巨大开发潜力.成人教育即非义务教育的群体相当大。成人教育机构必须寻找适应农村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改变高校成人教育与农村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建立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因此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思想要创新,打破封闭的办学体制。建立开放的办学体制,变我等着学生来找为我走下去找学生。变我想教学生什么为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学校是服务机构,要和乡镇村等机关、企业建立互动机制,形成联合办学的合作关系。在管理上要有创新,这里的创新是为了适应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而采取的。

四、了解农村发展的形势。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面对复杂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该选准农民所需,开展技能教育。教育内容必须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使受教育者能在有限的时问内获得多种信息,掌握等多的实用技能。农村成人教育要以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能力为目标,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使其成为学习者寻求就业的最佳途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选择或编写适合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的教材,内容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有利于学习者自学;教学计划以实际需要为根据,符合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摆脱过去普通成人教育的模式,以应用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重点突出实际能力的培养;管理应该规范化,避免成人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一一工学矛盾的现象;选聘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教学方法要改变学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尽量避免填鸭式的枯燥的讲解,充分利用学员求知的上进心里,实施教学。学习动机明确是其坚持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灵活使用各种教育方法,把难点讲清楚;正视农村成人教育对象由于年龄、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等的不同造成的基础知识良莠不齐的现象,教学态度要和蔼、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巧妙地消除其自卑心理.认真地做好咨询和解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