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听写大会十篇

时间:2023-03-17 10:09:45

中国听写大会

中国听写大会篇1

>> 汉字听写大会的经济思考 关于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理性思考 由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引发的思考 偶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英雄》的传播学解读 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想到的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大陆传播学书籍出版与传播学发展探讨 浅析《汉字英雄》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审视“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文字的情感记忆 “性格塑造教育”捧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冠军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看语文教育方向 我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泼冷水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唯一授权图书出版等 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想到振兴口算的策略 浅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与不足 传播学在中国遭遇的困境 关于中国传播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科学传播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2,77,70.

[3] 张骋.“娱乐至死”还是“娱乐救亡”――对波兹曼《娱乐至死》的批判性解读[J].当代文坛,2013(01):35-38.

[4] 陈令仪.论娱乐类电视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与作用――以《天天向上》节目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02-104.

中国听写大会篇2

汉字,首先是方块字,笔画横平竖直,分明是教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走得正,坐得直,正直而不要奸诈,坦诚而不要圆滑,对上不要卑躬屈膝,对下不要盛气凌人。

汉字有多种字体,每种字体都展示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美。

隶书,笔画于平滑之中,不乏力度,恰似一个体操运动员完美的展现。篆书,以弧度和曲线构建,完全一个婉约女子柔美的身姿,让人驻足欣赏。楷书,于一笔一划中透着刚毅,棱角分明,如做人,坚强勇敢而富有个性;做事,一步一步走得踏踏实实,稳稳当当。行书,书写随意而有章法,暗示我们做事不要死板,灵活而不失原则。草书,如狂风暴雨,雷霆万钧,很自然地让我们想到唐朝大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恃才傲物,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自由洒脱。

汉字的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不得不对创造出这样的文字的我们的祖先顶礼膜拜,为之折服。潜心研究,你会走近一个浩瀚无边的人文世界。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汉字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样,有着规律,是一种有逻辑的语言,而且其内在意义超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想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汉字虽然是一种有美感的文字,但没有规律,需要死记硬背)。这里略举两例。

儒字,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起,教育从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与‘乳’同音。

再说‘羞耻’二字,羞字,做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由此可略见一斑。

我觉得,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然而,就是这样的文字,当今有些现象不免让人担忧。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覆盖,人们用笔书写的习惯正在慢慢地消失。久而久之,将不会写字,对汉字丰富的内涵也将无从谈起,离开电脑,将无法写出文章。这似乎是危言耸听,但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有了网络,很多东西都懒得去记去学——到网上查查就行了。长此以往,人对于文化的传承会走入低谷,公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将大大降低。笔者是一位教师,但由于多年一直教授英语,虽酷爱文字,于今年刚尝试写些文章,且依然坚持先用笔书写,再用电脑打,进而修改,然经常提笔忘字。

网页中,报纸上,经常可见:“有没有”变为“有木有”,“朋友”变为“盆友”,“同学们”变为“童鞋们”,“妹子”变成“妹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用于网络聊天时,不会出现理解的障碍,无伤大雅,尚可接受。而在网页中,报纸上也都跟风,如此使用,把优秀的汉字用得面目全非。这样下去,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如何得以继承和发展,若干年后,还有几人知道这些字的真身?这让我们的祖先情何以堪?假如我们的祖先地下有知,定会站起来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字吧!

曾几何时,看电视,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正在播出,顿时热血沸腾,拍手称快:这个节目办得好!有了这个节目,让更多的年青一代积极地参加进来,也让更多人关注我们的汉字,关注我们的文化。我想我们省级、市级、县级电视台乃至每一所学校,都来办这样的活动,从而推动对汉字的正确使用,中国的汉字,文化将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听写大会篇3

关键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电视节目 理性思考

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于2013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播出。节目邀请国内语言文化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主考官,从32支参赛代表队中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

该节目从2013年8月2日开播,至10月18日结束,每周一期,2013年共举办13期。节目开播以来好评如潮,收视率持续攀升,一时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这个以书写汉字为基本内容的非常单纯的非娱乐型节目,在当下崇尚娱乐的大环境下毫不媚俗,独树一帜,得到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和衷心喜爱,实属难得。这说明节目紧紧抓住了电子时代中国人关于汉字书写的短板和缺失,赢得了国人的普遍“共鸣”。当前国人的汉语运用能力、汉字书写能力随着电子时代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有持续下滑的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这个节目的开办意在唤醒国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中央电视台以自己的广泛影响力开办这样的节目,为汉语汉字摇旗呐喊,引起国人对母语的重视,善莫大焉!正如该节目的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主流媒体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可谓功德无量。

二、节目缺憾:关于听写选词的调查

笔者一直关注这个节目,对节目听写所选的词语不时有点看法,直到赛事结束,终于想一吐为快。据《北京晚报》2013年10月19日报道,杭州女孩写对“婉娈”二字夺得汉字听写大赛冠军。笔者是汉语教师,恕我孤陋寡闻,不了解这个词。查阅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结果没有。再查《辞海》,终于找到,“婉娈”有三个意思,用例分别出自《诗经》、李白的诗句和陆机的文章。原来这是一个现代汉语已经不用的文言词。不由得佩服起那位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冠军女孩。

问题还有另一面。这个冠军女孩怎么写对这个词的?据报纸介绍――最后夺冠的陆佳蕾就坦言,“婉娈”一词之前闻所未闻,完全是根据汉字规律推理出来的,“美好的样子”基本和“女”这个偏旁有关,峰峦、鸾凤和鸣的声旁都是“亦”,“婉娈”就是这样写出来了。可见冠军也基本上是靠猜和蒙出来的,并非真正了解这个词。

据我们观察,在全部播出的13期节目中,类似于“婉娈”这样的生僻词、古奥词、专业词不在少数。试列举若干如下:

颠茄、镪水、炉箅子、黑曜石、墩布、乌、蛏子、烤馕、岐黄、铩羽而归、木铎、瘐毙、胱氨酸、鸸鹋、干哕、龙骧虎峙、、裂璺、狷介、双髻鲨、禳解、颉颃、碌碡、芝罘山、倥侗、楞严经、柽柳、桁架、袼褙、转捩点、符、凼肥、瞀儒、乃、纡尊降贵、打醮、酚酞、汜水关、铴锣、毛茛、胃脘、饬、水俣病、鞋楦、怒艴、畛畦、便妍、黜陟幽明、遄飞、干戈载戢、膏良、赓续、兢惧、入、圩顶、枵腹从公、动鸾飞、轸怀、舳舻千里、捍蔽、螭吻、公廨

看看这些词,普通老百姓恐怕没几个认识的。这些词要么是古语词,今天已经不用,如“颉颃”;要么是某专业领域的行业词,普通人几乎接触不到,如“镪水”;要么是某地的方言词,普通话中压根儿见不到,如“饬”;要么是生僻地名、动植物名,如“芝罘山、鸸鹋、毛茛”;要么是使用人群非常狭窄,普通民众几乎接触不到的词,如“凼肥”。把这样的词作为听写对象,而且数量不在少数,不能不说节目的制作人“用心良苦”――所听写词语的意义和价值无关紧要,而能否难住选手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和节目宣称的“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按照这样的命题思路,这个节目到了最后恐怕就会变成少数人玩的文字游戏――反正听写的词儿咱老百姓一个也不会、一个也没听说过、一个也用不上,和我有什么关系!

据《每日新报》2013年10月17日报道: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从节目筹备伊始,为选手“找词”“挑词”的工作便落在节目组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身上,而他们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把《辞典》《字典》《词库》等大部头图书都快翻烂了。节目录制最初共收集到生僻词语约8000个,但最终被选中的只有2800多个。关正文说,“汉字听写”节目选定词汇的标准不是要难倒任何人,而是一定要具备文化内涵,并且能够通过汉字的书写,让大家感知我们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唤起大家对书写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这才是节目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关正文表示,明年的节目仍将坚持对汉字词语的难度和深度考核。

由这段报道可以看出,节目组是在各种词典和故纸堆里挖空心思地“挑词”――挑选那些生僻词,并且今后会继续坚持这一方向,不会改变。

三、理性思考:多接地气才能保持长久魅力

众所周知,中国汉字的数量非常庞大。《康熙字典》收字4.7万多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6万多个,《中华字海》收字8.6万个左右。由汉字组成的词语数量则更多,一部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收词6.9万余条,2009年版《辞海》收词近13万条,《汉语大词典》收词约37万条。这么多的字、词,普通中国人穷其一生也认不完、学不完,但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认完、学完。这些数量庞大的字词,很多今天已经不再使用,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作为宣扬汉语汉字、倡导人们重视母语的大众文化类节目,其定位和导向很重要。我们认为汉字听写大赛的选词工作要在广阔的社会语言生活、社会语言运用实践中去进行,当然也可以到字典词典中去选择,但绝不能一味地去选“生僻词”。那些生僻词很多已经完全脱离了当今的语言运用实际,即使写对了,对提高我们的汉语汉字应用能力有又有多少助益?不如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去选取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词儿,但常常又容易出错,这样才会引起人们对汉语汉字的重视。比如,2013年8月2日第1期节目选的“癞蛤蟆”“三聚氰胺”“摩羯座”“暴殄天物”等词语就很好,它们在当前语言中都能经常用到,但完全写对又不太容易。目前参加比赛的都是中学生,如果一味追求“生僻词”,容易引导学生在准备大赛时沉湎于字典词典和故纸堆,这无疑增加了本就繁重的学习负担,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却无甚益处。

至于节目导演所言“选词一定要具备文化内涵”,我们并不反对。汉语有几千年历史,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很多词语确实具备文化内涵。至于什么样的词才有文化内涵,可能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生僻的词就有文化内涵,比如上面所举的“凼肥”“干哕”“墩布”似乎就谈不上有什么“文化内涵”。我们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

凼肥:我国南方把垃圾、树叶、杂草、粪尿等放在坑里沤成的肥料。

干哕:要呕吐又吐不出来。

墩布:拖把。

这说明“文化内涵”和“生僻词”是并不相干的两个问题,排除那些生僻的词语,并不影响我们从浩瀚的汉语词汇海洋中去选择那些有“文化内涵”的词语作为听写对象。

中国听写大会篇4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__年隆重推出的大型部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也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心得初中范文,感谢您的欣赏。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心得初中范文1昨天晚上8点我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十分震撼。这些和我们一样年纪的青少年,竟然写出这么多我见都没见过的字真令我敬佩。

是啊,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记这些传承了5000年之久的中国汉字。也没有一些人有着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就连成人面对这些汉字也是束手无策。

而我每次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时,也总是碰到一些不会的字,也许有人会查字典想办法认识它,也许有人会像我一样对这些字不以为然。不认识几个字又不会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正主要理解就行。查字典既浪费了我看书的时间,又很麻烦。尽管我们都知道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可我的惰性总是会战胜我的理智。我知道你们的理由和想法一定是和我差不多的,可我告诉你这是克服养成的我也会好好改善。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就是有着积累的好习惯才成功的。例如说李时珍,他每天都会踏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来收集医学知识,记载在他自己写的一本书本草纲目里。正是因为他的积累,他才记入了中国的史册,永远地活在现代人的心中。

就名人也需积累,更别说我们小学生了。我们现在不应该再保持懒惰的性子,应该善于积累,积累的多了,自然做什么事都得心应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一定是平常积累知识最多的,也有人为输找客观理由,其实都是错在积累罢了。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学会了积累,让我爱上了文字。使我受益匪浅,我建议大家也一起去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信你们一定也会有收获。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心得初中范文2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十分激烈,有四个参赛队,每队按照顺序上前答题,当主持人报完题,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答错或未来得及答题者淘汰。

在比赛开始前,有一位点评嘉宾说:“汉字终又得到了重视,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国在往名族复兴的道路上走。”比赛开始了,只见甘肃队的张琼同学首先答题,主考官报出题目“意蕴”,而她却写成了“意韵”,很遗憾,她答错了。比赛一开始就有人答错题,我真为其他人担心。然后是江西队的王雅芝,她的题是“扼腕”,回答完全正确。

过了一会儿,是吉林省的宋佳麟答题,当主考官报出“浑天仪”时,我认为挺简单的。一开始她写对了,却又把“浑”给改了,真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确,却因为一个顾虑而写错了。我觉得我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也要多读,多练,多看一些书籍,遇上不会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读几遍,背出,这样才可以写更多汉字!

然后是甘肃队的王伟广,他的题是“蚯蚓”,当他写完检查一遍后,交了题目,完全正确。这给已经淘汰了一员的甘肃队带来一些信心,希望能他们走到最后。

要想学得更多字,光在课堂上学可不够,要在课后积极的学习,多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认识这些别人不认识的字,当别人问你这字怎么写,怎么读时,你才能骄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阅,这样也能学习更多汉字。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能知道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道理,可谓是两全其美。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心得初中范文3今天,我们参加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赛,有了很多的感想。

叮铃铃,上课了。只见主持人拿着好几个平板电脑和一个路由器,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当他们准备好以后,我们就在电脑上输入好自己的班级、姓名等信息,然后就开始比赛了。只听主持人念道:“蜥蜴”“鸟瞰”“水蚤”“倾囊相助”“啼啭”等复杂的词语,害得自信满满的我开始紧张了起来,手心都冒了汗,心扑通扑通的跳,脑袋也一片混乱,实在是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好。

就这样听写了几轮,我终于败下了阵。当我知道正确答案后,心想:这些字可太难了,有些字我不认得,有些字我甚至没听说过,仔细想想,自己只会课本上的字可不行,还要学会写课外的字才可以,有时间多翻翻字典,多看看课外书,多积累,多阅读。

通过这场比赛,我懂得了开展这场比赛的意图: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普及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只会打字,却不太会写字,许多小学生出现提笔忘字、不会写字的情况,为了让国人能够正确书写母语,教育局就开展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其实,这种比赛很有意义,对我们很有好处,它能让我们正确地书写汉字,增强对汉字的认识,对我们青少年多么好啊!

以前,我总是对汉字没有兴趣,觉得它并不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只需要学会打字就可以了;写字总是寥寥草草,不认真写。现在,我开始热爱汉字,开始认真写字、认真读字、认真认字,并明白了汉字的博大精深,知道了汉字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应该去保护它,弘扬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多写字、多认字、多识字吧!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心得初中范文4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共同举办的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终于落幕了。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新鲜;仔细一想,有不少问题。我们都不会写的字,要孩子们死记硬背;孩子们记忆了这些几乎没有用的字,长大成人后再抛弃,这不是折腾吗。

还有一些文言文的词,现在根本不用,都是一些中国人民早已抛弃的糟粕,也拿出来考学生,这不是折磨孩子吗。孩子们被逼的背《现代汉语词典》,这不仅是扼杀孩子们的思想,也是扼杀中国的未来。

现在很多孔乙己在鼓吹,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文化的积淀;可是他们忘记了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写的是白话文。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白话文汉字里面什么也没有。

例如这次比赛中的一些词:蹚水、趟水;桑葚、桑椹;筢子、耙子;酆都、丰都。字不一样,都正确;这就说明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积淀。

还有主考官们读的那些文言文,根本不是人说的话;别说听的人不懂,读的人也不懂装懂。例如:主考官郎永淳先生读,圩顶_uding时,北京大学钱文忠教授点评说,这是一个多音字,读weiding;随后裁判孟蓬生博导指出,正确读法是yuding,而且只有一个读法。需要用白话反复解释才能懂的文言文,历史再悠久,再登大雅之堂,也是落后的工具。

社会上一些所谓的中华文化大师,不懂语言学,因为语言学是科学。他们把已经淘汰的,古人的文字学捧上天。这些人和李一道长,王林大师没有本质的区别,对社会的危害可能更大。

作为符号,拼音字母简单;一笔、两笔就可以完成。汉字的形状太复杂;需要几笔,十几笔,甚至几十笔,效率低下。

作为声音符号,拉丁字母只要26个;汉字的数量太多,有近万个,远远超过我们说话声音的种类。字浮于事,害的我们常常写别字。

作为代表意义的最小单位,白话文汉字又太少,只有一万个;英文的最小单位数十万,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单音节汉字由于受说话音节数量的限制,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文字。

使用竹简的古代,文人都会刻字。蔡伦造纸后,我估计曾经也有人叫嚣过,雕刻的文明传递;进入电脑时代,有人呼吁,书写的文明传递,不足为奇。

雕刻现在只是一种艺术;书法的下场,将和雕刻一样。你会雕刻吗?不会;那么我们今后可以不会写字,但是一定要会电脑输入。这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汉字难;学习汉字浪费了全国人民大量的时间。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象形文字,历史最悠久。画个圆圈代表太阳,绘个半圆意味月亮;这种古老的方法已经过时。现在全世界都使用声音符号,也就是拼音文字,因为人人都会说话,说话声音已经代表意义,只要用简单的符号代表说话的声音,就大功告成。声音符号的效率远远超过表意符号。

中国至今还不能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国家语委难辞其咎,语委的专家学者们尸位素餐。《现代汉语词典》里仅有的几百个拼音文字,也就是字母词,绝大多数还是老外制造。

中国至今没有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恶果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继续落后,因为语言和文字是我们思维的工具。很多人以为中国的科学进步很快,那是比中国的过去;在世界上,中国的科学仍然落后。一百年来,中国的进步很快,那是跟在别人后面前进;跟在别人后面进步再快,仍然是落后。

中文必须改革;如果不使用拼音文字,中国的科学永远落后。现在还把落后的汉字当作图腾,是愚昧的表现;现在还不正式使用拼音文字,是中国的耻辱。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心得初中范文5终于迎来了难得的休息日,很久没看电视了,应热心老师的推荐,今晚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决赛,感受了书写汉字的乐趣和学习知识的快乐,学生们的表现令成人们,令我们这些教汉字的老师们汗颜。在传统文化日渐缺失的今天,需要“一个全民参与的体现主流文化凝聚力、体现国家精神的民俗活动”。引号里的话是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说的。

中国听写大会篇5

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汉字听写大会观后心得体会小学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心得体会小学范文1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赞汉字》【汪竹柏】

汉字,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最近正在CCTV-10科教频道热播着。对汉字情有独钟的我,当然不会错过这积累词语的好机会——每周五晚上,我都会准时收看这个唤醒我们提笔写字的节目。

我们来想一想,为什么要举办这个节目?很简单,在电脑时代,我们经常提笔忘字,只记得键盘,却将笔杆忘怀。可能,我们是找到了一个代替笔的替代品——键盘。手指轻轻一敲键盘,汉字便一下子蹦出来,那里还 用得着提笔写字?这样,轻松,方便,快捷……可是,在我们使用替代品的同时,你是否注意到,你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退化?你是否已经开始提笔忘字?

一连准时收看了3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几个词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第一个词语是“日冕”。可能会有许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没有注意到——“冕”的上半部分不是“日”,而是一个“冒字头”。要知道,这个字我写了无数遍了,却一直都在书写着一个错字。那时候,我下决心:以后写字一定要注意细节!

第二个词语便是“妖孽”。很佩服书写这个词语的同学,那么复杂的“孽”字都能完全正确地书写出来:上面一个“薛”,下面一个“子”。看来,要想写好字,日常积累也是必要的。

第三个词语是“蝉蜕”。 当主考官说出这个词语时,我脑中一片空白,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语,可当主考官将这个词语的意思解释出来以后,我就正确的书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借助释义,我们就可以想象,就可以正确书写陌生的词语。

……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与听写大会同步写字的时候,我真不忍心将这一个个快活的精灵框在田字格中,我想让他们去舒展自己的身体;无拘无束在地去享受自己的欢乐;自由自在地去玩耍……

汉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力量,它带着我,翱翔于远方。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心得体会小学范文2近期,中央教育部要在我校进行有关《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调研活动,我们给学生放这个节目,并和学生一同观看。在和学生观看的同时,我从中了解了很多知识并重温了很多自己都不太确定的汉字,这让我感触很深。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场),参加队伍是河南、浙江、新疆和贵州队,最终由浙江队的大师刘浥尘代表浙江成功杀入半决赛,他也因为把“恽代英”“尥蹶子”“神龛”“核苷酸”“枭首示众”等生僻字词写的完全正确而出名。观看(第二场)后,我是既兴奋又惭愧。兴奋的是几个队,尤其是云南、内蒙、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其汉字听写能力之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内蒙古队的李响悦同学居然连续12次出场而不败,作为内蒙古队仅剩的独苗,单独一个人送走了两个对手队!最后失误在“瓤”字上了。在这场比赛中有一个非常常见的词——“癞蛤蟆”,这个词可能人人都会说都会读,但真正写起来却不见得很容易,在现场的成人团里面也只有30%的人写对了。惭愧的是我一边看视频,一边同步考自己,结果“成绩”还不如选手。

现在键盘的敲击代取代了握笔书写,人手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至于“提笔忘字”,一般怪罪于眼下的电脑打字,尤其是智能拼音法打字,这也许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必须有爱读书和翻字典的好习惯。遇到提笔忘字就查,查多了、写多了,就不容易提笔忘字了。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心得体会小学范文3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而且放在中央一套的黄金时 段播出,觉得太有必要了。随着电脑的广泛运用,电脑打字几乎代替了 书写。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人们的文本阅读时间缩短,汉字书写大幅度减少,人们对沿用了五千年,祖宗传下来的汉字是越来越陌 生了。网络上错别字大行其道,充斥视野,人们已经习惯了错用错 写,胡乱代替,外文符号夹杂其间的现状,甚至有些见怪不怪了,这情形发展下去,不仅仅是有碍于人们之间的沟通、理解,而是整个民族的汉字书写、运用水平下降,是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降低,此情堪忧。所 以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明白无误地表明: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非常重 视自己的母语,重视汉字的书写和运用。

昨天汉字听写大会上的选题,对于中学生来说,觉得第二轮时段 有的是偏了一些,不是常用字,常用词语。如“ 觊觎、眄视、朝觐、踆乌”,也可能是设计者出于淘汰选手的考虑,故增加了难度。我觉得当 务之急是引起人们对三千五百个常用字书写、运用的关注,如“推卸”“眼花缭乱”“瓜葛”“怨天尤人”这类字,考一些时下还有着旺 盛生命力的,运用广泛又容易写错的词语如“颤颤巍巍” “猕猴”“黄 疸”之类,在题目设计上既有书面语如“万马齐喑”“呦呦鹿鸣”“美 轮美奂“又有口语如“硌牙”“撂挑子”“嘎嘣脆”,看得出题目设计者是花费了一些心思的,为了引起国人对汉字词语的关注、学习、运 用,提高正确使用率。多制作这类节目无疑是有益的。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心得体会小学范文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大家对汉字的讨论,甚至有些学生也说:很多字听到之后不会写,而写出来才发现,啊!原来是这个字。我是会写的嘛。是呀,电脑时代,我们除了必要的签名,很少去用笔写字,每天都是对着电脑打字,笔已离我们很远了。

这就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思所在,看着这个节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了解汉字的魅力。

汉字作为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我们应该更多好的保护它,使他永远的应用下去。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心得体会小学范文5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创新层出不穷,信息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难免眼花缭乱。在快得心烦意乱时,不妨回头看看,我们是否遗失、漏掉了什么?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周末黄金时间热播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触颇深,一些以写字为基本功的中小学生对有的常用字,习惯用语不能正确书写,试问这些孩子的父母又会正确书写多少?相信有些父母还不如他们。随着电脑、手机的全方位“吞噬”,人们有事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方便、快捷、根本不用纸、不用笔、不用手写、按按健全部搞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不用担心汉字不会写,认不清,又能摆脱手写不堪的“尴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量的打印、印刷文本出现,虽干净、工整,但总给人生硬、呆板、程序化,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感觉。我们早年写信常说“见字如面”,说明写的汉字是一个人的载体,代表本人,字写的清新隽永或浑厚圆润抑或龙飞凤舞,不管何种字体,字里行间都包含本人待人的态度。

现代优秀通讯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让撰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变得更加快捷,但文字录入形式的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汉字本身意蕴的湮灭,也养成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惯。中国的方块汉字是世界上最具东方神韵、意境最深远的字体。当评委们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解析道来时,我们便意识到,这一笔一划不仅是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我国的汉字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金、隶、篆、楷、行,再从繁体到简体,一路走来,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史,没有理由不珍惜。

看看我们古代的一些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虞世南……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在书写、研究汉字的精髓。元朝有个书法家叫康里子山,蒙古族人,他为了练好字,从小给自己规定,每天早晨必须写完一千个字才能吃饭。几十年过去了,子山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大家留给后人的墨宝在现在的名山大川、楼台亭阁中可见一斑。

中国听写大会篇6

汉字如诗,方块中寓无限诗意;汉字如谜,笔划间藏百道谜题。汉字如音乐,一横一竖奏美妙乐章;汉字如图画,间架结构绘斑斓画卷。汉字是系统,元素间结合有序;汉字是宇宙,混沌中变化无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汉字听写大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汉字听写大赛观后感1前天晚上吃过饭,由于时间已晚,所以没能出去玩。于是,我们便在家里逗我们新捉的一只蟋蟀“帅永远”玩儿。忽然,妈妈急匆匆的跑进来,对我和弟弟妹妹说:“快出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了!”把我们喊到客厅后,打开了与我阔别已久的电视。

紧接着,妈妈拿过来三支笔和三张纸,分别发给我们仨,说:“听写大会开始了,你们也写写,看能写对几个!”只见电视上出现了一位大哥哥,坐在书写台上,只听主持人说:“扭捏!”于是,那位大哥哥就迅速在一个特别的写字板上写出“扭捏”两个字,虽然他写错了,但是却教会了我们方法,于是,我和弟弟妹妹摩拳擦掌,准备比比谁写对的多。

第二个上来的是一个小女孩,主持人刚说出“乾坤”二字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都蔫儿了。这“坤”字倒是好写,不过“乾”字不太好写,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个女孩居然快速写出来了!

后来,主持人来了个超级难的“漕运”,唉,这回可挂了,干脆就看人家的吧!只见那个学生飞快的写着,我不禁暗暗叫绝。可见强手如云啊!这边,只听弟弟大声说:“切,这也太菜了,简直弱爆了!看我的!”我们几个一起看他写下的字,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弟弟胡闹,竟然写成了“澡运”,哈哈,真是太搞笑了!

这次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我观察到,有简单的词,比如:手榴弹、怨天尤人、气宇轩昂等。也有比较难的词,比如鸢尾花、嘎嘣脆、灯芯绒等,还有一些生僻词,比如虹吸、日珥、辎重等!

这次听写,我只对了16个,弟弟对了9个,妹妹对了8个。不过通过这个节目,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汉字的感情,让我们对汉字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还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其实这些字正确的答案出来后,有一部分自己也认识,但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

以后,我一定要在看书,写字时,认真看每个字的写法,不能对一些字总是似是而非的一掠而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对文字就会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希望大家有空也可以看看这个节目,记住:每周五晚上八点整,科教频道不见不散哟!

汉字听写大赛观后感2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十分激烈,有四个参赛队,每队按照顺序上前答题,当主持人报完题,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答错或未来得及答题者淘汰。

在比赛开始前,有一位点评嘉宾说:“汉字终又得到了重视,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国在往名族复兴的道路上走。”比赛开始了,只见甘肃队的张琼同学首先答题,主考官报出题目“意蕴”,而她却写成了“意韵”,很遗憾,她答错了。比赛一开始就有人答错题,我真为其他人担心。然后是江西队的王雅芝,她的题是“扼腕”,回答完全正确。

过了一会儿,是吉林省的宋佳麟答题,当主考官报出“浑天仪”时,我认为挺简单的。一开始她写对了,却又把“浑”给改了,真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确,却因为一个顾虑而写错了。我觉得我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也要多读,多练,多看一些书籍,遇上不会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读几遍,背出,这样才可以写更多汉字!

然后是甘肃队的王伟广,他的题是“蚯蚓”,当他写完检查一遍后,交了题目,完全正确。这给已经淘汰了一员的甘肃队带来一些信心,希望能他们走到最后。

要想学得更多字,光在课堂上学可不够,要在课后积极的学习,多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认识这些别人不认识的字,当别人问你这字怎么写,怎么读时,你才能骄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阅,这样也能学习更多汉字。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能知道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道理,可谓是两全其美。

汉字听写大赛观后感3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共同举办的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终于落幕了。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新鲜;仔细一想,有不少问题。我们都不会写的字,要孩子们死记硬背;孩子们记忆了这些几乎没有用的字,长大成人后再抛弃,这不是折腾吗。

还有一些文言文的词,现在根本不用,都是一些中国人民早已抛弃的糟粕,也拿出来考学生,这不是折磨孩子吗。孩子们被逼的背《现代汉语词典》,这不仅是扼杀孩子们的思想,也是扼杀中国的未来。

现在很多孔乙己在鼓吹,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文化的积淀;可是他们忘记了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写的是白话文。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白话文汉字里面什么也没有。

例如这次比赛中的一些词:蹚水、趟水;桑葚、桑椹;筢子、耙子;酆都、丰都。字不一样,都正确;这就说明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积淀。

还有主考官们读的那些文言文,根本不是人说的话;别说听的人不懂,读的人也不懂装懂。例如:主考官郎永淳先生读,圩顶xuding时,北京大学钱文忠教授点评说,这是一个多音字,读weiding;随后裁判孟蓬生博导指出,正确读法是yuding,而且只有一个读法。需要用白话反复解释才能懂的文言文,历史再悠久,再登大雅之堂,也是落后的工具。

社会上一些所谓的中华文化大师,不懂语言学,因为语言学是科学。他们把已经淘汰的,古人的文字学捧上天。这些人和李一道长,王林大师没有本质的区别,对社会的危害可能更大。

作为符号,拼音字母简单;一笔、两笔就可以完成。汉字的形状太复杂;需要几笔,十几笔,甚至几十笔,效率低下。

作为声音符号,拉丁字母只要26个;汉字的数量太多,有近万个,远远超过我们说话声音的种类。字浮于事,害的我们常常写别字。

作为代表意义的最小单位,白话文汉字又太少,只有一万个;英文的最小单位数十万,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单音节汉字由于受说话音节数量的限制,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文字。

使用竹简的古代,文人都会刻字。蔡伦造纸后,我估计曾经也有人叫嚣过,雕刻的文明传递;进入电脑时代,有人呼吁,书写的文明传递,不足为奇。

雕刻现在只是一种艺术;书法的下场,将和雕刻一样。你会雕刻吗?不会;那么我们今后可以不会写字,但是一定要会电脑输入。这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汉字难;学习汉字浪费了全国人民大量的时间。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象形文字,历史最悠久。画个圆圈代表太阳,绘个半圆意味月亮;这种古老的方法已经过时。现在全世界都使用声音符号,也就是拼音文字,因为人人都会说话,说话声音已经代表意义,只要用简单的符号代表说话的声音,就大功告成。声音符号的效率远远超过表意符号。

中国至今还不能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国家语委难辞其咎,语委的专家学者们尸位素餐。《现代汉语词典》里仅有的几百个拼音文字,也就是字母词,绝大多数还是老外制造。

中国至今没有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恶果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继续落后,因为语言和文字是我们思维的工具。很多人以为中国的科学进步很快,那是比中国的过去;在世界上,中国的科学仍然落后。一百年来,中国的进步很快,那是跟在别人后面前进;跟在别人后面进步再快,仍然是落后。

中文必须改革;如果不使用拼音文字,中国的科学永远落后。现在还把落后的汉字当作图腾,是愚昧的表现;现在还不正式使用拼音文字,是中国的耻辱。

汉字听写大赛观后感4“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汉字不仅是一种信息符号和交流工具,它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赞叹:“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题记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8月2日在科教频道首播,一个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在这个夏天一夜爆红,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汉字听写,在考词释义、例句演示、专家解说过程中,还涉及到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各学科知识。伴随着节目紧张的氛围,我坐在电视机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题,不仅为同学们的成功和博学喝彩,也不禁为一些同学的失利而扼腕叹息。

“电脑时代提笔忘字,只敲键盘忘记笔杆”,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俗话说,字如其人。手写汉字直接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然而,随着电脑普及、网络覆盖,以往的日常笔写被取而代之。我们会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竟然如此不耐看。

以前,我们主要通过写信进行沟通,在工作上也需要经常手写;而现在,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都可以交流,工作上也主要依赖电脑来办公,以前繁琐的文件整理,现在用电脑就可以轻松解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键盘一“敲”、鼠标一“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当欣然陶醉科学技术之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的书写能力正在退化。“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今天却成了问题。

我还发现平时好多中学生聊天时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打错了字也不改正,而人家的解释却是,网络聊天讲究的是速度,假如改正过来,结果回话慢了,就会被人家说得很苛刻。于是,在一味追求高效的心理驱使下,语言文字的质量就这样被忽视了。

在写字比赛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倒笔画现象。对于写书法的人来说每一笔一画都有起笔和落笔,有轻有重,笔顺对于结构来说很重要。所以说写字笔顺还是要从小给予重视。

当然,有好多中学生的优秀和博学还是值得称赞和大家共同学习的,说实话,主持人挑写的好多词语我都没听说过,他们却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读的书多,知识面宽广,这也充分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多读书读好书。

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对键盘时代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现象的提示,迅速唤起全民文化自检热潮,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不丢下手写汉字。

汉字听写大赛观后感5这段时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的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叹,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的影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的开拓和创新。

现如今无纸化的办公,键盘时代的天下。汉字离我们大家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现象,成为当下的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的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的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中国听写大会篇7

关键词: 西班牙语听力 高职 教学策略

西班牙语作为世界第三大语种,是联合国和欧盟的官方语言。全球现使用西班牙语的人口有四亿多,将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更是多达二十几个。随着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往来的增加,西班牙语人才供不应求。因此,西班牙语教育已成为我国当前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西班牙语教育在近十几年,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西班牙语教育水平还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这就促使我们探寻更加适应我国目前基本情况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讨论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西班牙语听力的教学方法。

一、编修教材

十几年前的教材市场,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西班牙语听力教学使用的书籍。即使是在现如今,西班牙语听力方面的教材也寥寥无几,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西班牙语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如果在高职学生中采用本科学生的教材,难度过大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本科院校开设的西班牙语专业,全称都是西班牙语语言文学;而高职院校的西班牙语专业,多以应用西班牙语命名,以突出其着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因此,迫切需要有专门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西班牙语听力教材的出现,这也将从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在系列教材正式出版之前,自编教材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个问题。

自编教材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每年学校的招生计划,决定了本校学生多来自当地或者本省。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存在着众多方言,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每个地区的学生对于同样西班牙语听力材料的学习,可能会存在不同方面的难度。例如,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的人都不能很好地区别汉语拼音中n和l的发音,这一特点,直接导致他们在听说西班牙语的时候,会出现大量同类型的困难甚至错误。此外,湖北方言中的拖音现象,同样会导致学生跟不上西班牙语较快的语言节奏。

除了自编教材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一届每一个班的学生情况,灵活调节上课内容。事实上,欧洲很多国家的大学老师授课都是没有统一固定的教材。每个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都不一样,但他们追求的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学生最终能够很好地提高他们西班牙语听力的水平。这种无教材的授课,备课量大对于教师是最大的难点,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时效性和针对性强是其他方式无法企及的。

二、练习题型

纵观市面上现有的关于西班牙语听力方面的教材,常见的练习题型大概有以下几种:1.听文章,判断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的请说明原因,错误的请更正,即判断题;2.听文章,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选项字母,即选择题;3.听文章,在段落的空白处填写缺少的单词或者句子,即填空题;4.听文章,写出全文,包括标点符号,即听写题;5.听歌曲,填充歌词中缺少的单词或者短语;6.听文章,回答针对该文章提出的数个问题,即问答题;7.拼读单词,填写单词缺少的字母;8.听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填充表格中空缺的相应信息,等等。

除此之外,在西班牙语听力练习教材中经常穿插出现口头表达的练习,因为这样可以在避免学生感觉练习枯燥的同时,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西班牙语听力是input,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input就不可能有output,因此西班牙语会话、写作等都是以此为前提的。

三、教学方法

西班牙语听力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音训练、听力技巧和听力理解。我个人认为对于提高学生的西班牙语听力水平,文章或者段落的听写是最传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听写练习对于学生的水平能力要求比较高,除了理解文章的大意,还需要听清楚每一个单词的发音,并且能够将它们正确地拼写出来,同时要求标点符号正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听写的难度。对于此项练习,教师可以多次重复播放听力材料直到学生理解并且完全正确写出为止,甚至在讲解正确答案之后,可以再次播放该段录音材料让学生对比体会。

在初级阶段,采用较多的是拼读单词练习。因为,此阶段学生的词汇量较小,对于语言的敏锐度较低,即使是基础词汇也适合该项练习。听歌曲、填充歌词中缺少的单词或者短语这项练习,重在提高学生对于西班牙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外,西语歌曲大多节奏欢快,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听文章后在段落的空白处填写缺少的单词或者句子这类题,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有必要带着学生一起读一遍缺少信息的文章,在掌握主旨的情况下听录音,会更有针对性。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听文章后判断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的请说明原因,错误的请更正,即判断题。但此题在判断的基础上,一定要记得写下经判断后题目错误对应的正确内容是什么。同样的,对于选择题,最好能事先留出至少浏览题目的时间,当选项不太长的时候,顺便浏览选项也是可取的。

中国听写大会篇8

按照实际状况教学生学会阅读、写作和交流,这很符合我们现在提出的真语文主张。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写作、交流这几件事。我们在生活中是如何阅读的,就教学生如何阅读;我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写作、交流的,就教学生如何写作、交流。怎样区分语文之“真”“假”?区分标准有哪些?说得太复杂把握起来反而不容易,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的东西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常态,我们怎样阅读、写作、交流,教师就怎样教学生阅读、写作和交流,这就是“真语文”,反之即为“假语文”。

比如,教师在教说明文的时候,经常教学生一些说明方法、说明层次、说明语言,这些东西也不是不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是这样来阅读说明文的,或者说,我们并不关注这些东西,甚至不懂这些东西也不影响我们对说明文的理解。阅读说明文的目的在于搜索信息,阅读说明文的关键是如何搜寻到自己想要搜寻的信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如何确定信息点,以及搜寻的路径等。例如,如何把握关键词,如何找关键句子,如何扩展搜寻线索,如何应验搜寻到的信息,如何利用信息点进行推断等。这些东西才是我们在生活中读说明文时真正用到的东西,而在语文阅读课中,我们却不教这些真正用到的东西,反而常教一些在实际阅读说明文时从来不会关注的问题。我认为这就是“假语文”,而且是隐藏得很深的“假语文”。

再比如,一般的文学读者在读小说时,很少会关注“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除非是专门研究这些东西的人。了解或不了解这些东西,并不会影响人们阅读小说,而在语文阅读课中,我们大多是在教着这些东西。这正如一个孩子在读一本小说,读得正起劲,突然有一个人提着他的耳朵问:这是什么描写?是肖像描写还是细节描写?于是,沉浸在小说情节中的孩子胃口大败。在学生正常听说读写时,教师突然提出一个非常“语文”的问题:这样的语文课,也是所谓“假语文”。理由很简单:我们平时并不这样听说读写。

按照生活中听说读写的常态来教学生阅读、写作和交流,听上去很简单,仔细想想却一语中的,而且有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语文课就是教学生听说读写的。这是语文课的“独当之任”,是语文课之所以是语文课的要害之处。不能教学生听说读写,肯定不是语文课;教学生听说读写,才可能是语文课。这句话可以转化成一个反命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学生关于语文的知识。虽然语文知识必不可少,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是为了拿出来说的,而是要拿出来“用”的。学生学的语文知识不能运用于听说读写活动,或者对听说读写活动作用不大,即使它本身也有意义,但对于语文课的作用并不大。总而言之,语文课里学到的知识必须要用得上,“管用”是其根本特质。这句话还可以转化成一个延展性命题:语文课肯定要涉及语文之外的东西,但这些语文之外的东西之所以需要,就是因为它们对学生学习听说读写有作用。它们对学习听说读写有多大的作用,就会有多大的语文价值。用语言和文学有巨大的内涵来论证语文课要极大地拓展其内容范围,都是说着好听却根本做不到的虚幻之论。这样的主张错在没有课程论意识:因为课程是有边界的,说一门课无所不包,等于取消这门课。

那么,我们要学习哪些语文知识呢?这要由语文知识对听说读写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来确定。语文知识本身要遵循听说读写的真实状态来开发和呈现。现代语文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开发了许多称之为“知识”的东西。其中有许多要么与听说读写关系不大,要么本身就不是按照听说读写的真实状态来开发和呈现的。上文所举的两个例子即是。这些知识充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这是“假语文”盛行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假语文”的实质是“假知识”,即不管用的知识。

在我们听说读写的实际状态中,有许多急需要开发和构建的知识。例如,在“PISA”测试中提出的“非连续性文本”,在听说读写的实际状态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一类文本,而在现有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却不见其踪影。例如,在美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英语)中出现的“信息类文本”“媒体文”等知识,在我们的语文知识体系中,要么无影无踪,要么隐藏在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命名中。这些知识为什么重要?为什么不可或缺?因为它们是学生在实际的听说读写中要遇到、用到的知识,学生没有学到这样的知识,就会直接影响他们听说读写活动的顺利开展,直接影响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上是从课程层面谈美国语文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下面我以一堂具体的课谈谈什么是“真实”的语文教学。课程是回答语文课学什么,课堂则是回答语文课怎么学。所谓“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质是:要按照学生听说读写的真实状态来开展教学活动。下面我以在美国听到的一堂平平常常的剧本阅读课为例来阐述。

剧本是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在课堂里,学生用的并不是所谓的语文课本,而是独立的一本书。我去听课的时候,教师已经带领学生读了一个星期,后面大概还要三到四个星期。每个星期大致读一幕。那堂课教师首先讲了关于第一幕的测试题(以测试纸的方式),题目如下:

《第十二夜》第一幕测试

一、字符识别。

二、给无韵诗下定义。

三、解释影响莎士比亚在一个场景中使用散文笔调和诗意笔调的原因。

四、在第一幕中,这首十四行诗如何帮助我们认识了奥西诺的性格?

五、解释托比对安德鲁态度的原因。

六、“允许的傻瓜”的角色就是说权力即真理的人。费斯特在他与奥丽维娅第一次谈话时是如何表现这个角色的?

七、解释马伏里奥接近费斯特的原因。

八、在第一幕的结尾,奥丽维娅、薇奥拉和奥西诺是怎样卷入一个令人沮丧的求爱过程中的?

我听的这堂课是让学生看由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电影,但并不是一口气看完,而是看一节后就停下来讨论。讨论题都印在一张纸上:

任何一部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都是导演对作品的一种解释。通常表现在导演对角色、表演、服装的设计,还有编辑对故事和内涵的情感倾向上。请跟着Trevor Nunn(导演的名字――笔者注),按照你的想法来读《第十二夜》,用清晰的文字和完整的段落发表评论,并阐释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1. Trevor Nunn用原作序言开始他的电影。一个全新的以船为背景的场景和一个改造过的第一幕第二场伴随着莎士比亚的声音呈现出来。这对于观众,尤其是一个没读过原剧本的观众有什么重要的帮助?

2. Trevor Nunn把16世纪的剧本改成19世纪的故事,你怎么看?

3.请对下列演员的表演发表你的看法。(演员名字省略)

这是一堂我们称之为家常课的课,其间并没有看到在我们所谓“公开课”里常看到的导入、铺垫、高潮、总结等套路,可以说整堂课平平淡淡,按照我们的评价标准可以说是毫无亮点。可是下课后,我又分明感觉到,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个收获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解决了学生可能遇到的阅读困难,帮助学生真正读懂了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

我们先从教学内容方面来分析关于第一幕的测试题。第一道题目是人物识记。这是阅读剧本最基本的要求――记住人物。第二道题目是关于一个剧本中涉及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不专门介绍,而是随文学习,目的很明确,为了帮助学生读好剧本。第三、四道题目是关于剧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征的,提醒学生关注剧本的艺术特征,这是阅读剧本的关键能力。第五、六、七道题目都是关于人物与情节的,这是剧本阅读的重点。我曾在《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书中介绍过美国课堂里经常使用到的这种“测试纸”,其实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清单。从这种测试纸或讨论表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教学内容。跟我国语文课堂不同的是,他们的这种教学内容及其课堂教学推进都很朴实,没有起承转合的“花样”。我在与上课的老师讨论时,讲了这样的感受:教学内容似乎是“散”的,并不系统。对此,这位老师说:“我只是感觉到学生在读剧本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我就教什么,我并不打算打乱学生自己读剧本的进程。”“不打乱学生读剧本的进程”,我的理解就是“按照学生阅读剧本的实际状态来教学生”之意。仔细想想,这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学生在阅读剧本时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只不过他们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不够完善、不够专业,教师要做的并不是将学生已有的经验撇在一边,从头到尾重新构建一个新的阅读模型,而是要从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出发,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阅读方式。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到的是管用的阅读方法,即为“真语文”教学。

中国听写大会篇9

一、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增强责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由于思想品德学科是开卷考试,课文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且枯燥乏味,课程安排又集中在下午,学生上课昏昏欲睡,思维僵化,眼光狭隘,提不起精神,课堂兴趣就无从谈起。为改变这种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时政播报”这一活动是有效的。当我把这一活动设想告诉同学们后,想不到同学们积极响应,踊跃参加,都抢着想先播报。它的出现,让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时政资料作为教学的内容搬人了课堂,使课堂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活力,特别是让我们这些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开眼界,拓宽了视野。他们可以从课堂中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了解身边的事情,如许多同学在时政播报中.选择了日本3.11福岛大地震,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等资料,在播报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日本、利比亚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的原因,了解了最新的国际动态,也从中感受到了当今世界还不太平,局部战争时有出现,倡导世界和平还需全人类的努力,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努力,这种丰富多彩的时事内容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改变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大大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青年一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

二、扩充资源,释疑解惑,增添活力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空洞,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法律部分的知识,用时政中鲜活的例子来说明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观点,会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如在教学九年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时,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这一知识一直以来是同学们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播报每年3月份中央电视台关于“两会说的特别报道,从中理出四个典型的例子:

(1)全国人大高票通过了:物权法》;(2)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3)全国人大通过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4)全国人大审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通过这种“时政播报”,同学们从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资料。并且选择以上四个典型例子,同学们在比较中对全国人大行使的最高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和决定权这四种职权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解决了学生们对该知识点的困惑。

运用时政播报的形式,让思想品德课中抽象、枯燥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感性知识,对于教材文本的解读,尤其是疑难知识的解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常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心筛选,充分准备,提高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参Lj能力、民主意识、表现欲望越来越突出,在“时政播报”这一活动中,绝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无论是为大家读报还是说身边的新闻事件,从新闻的选题到自己的语言组织,以及最后的展示形式,都需要学生在课前精心准备,动一番脑筋,这对于每一个走上讲台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自我和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当今社会搜集时政信息的渠道很多,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等,这么大一堆信息,在时政播报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同学们对展示的时事进行评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培养从小议政的能力。如:一位学生选择了醉酒驾驶的一则新闻,然后谈到感受,“这场悲剧告诉我们大家出行的时候要注意伞人安全,也要转告家长们切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人们为这短短的5分钟,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倾注了不少心血,都想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炼出来并在课堂,上介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敏锐性,提炼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动腑、动手、动口多种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

进行模仿跟读。对文字材料边听边读有助于增强语感,辨别语流,听读结合能减少判断误差,要让学生养成边听边朗读的习惯;听读的材料可以是课文或与课文难度相仿的段落,开始时可以看着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然后不看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最后凭语感独立与录音同步朗读。

(二)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说得出,必须听得懂,只有听懂了,才能接着说,因此,教师要主动,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说越南语,从打招呼、聊天开始,用越南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口语中的不同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态度和意思,只有多进行口语练习,才能掌握不同语调在上下文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才能使学生在听时能较好地分辨不同语调所表达的不同内涵。因此,说能促进听,听能带动说。

(三)听写结合

听写结合:要巩固、促进和提高越南语听力水平,贵在坚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听写训练,虽然将听到的内容写下来,这个难度非常大,但我们不能放弃,听写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听写的速度,因为听记速度反映着思维的敏捷度,通常可采用的训练方式有听课文的句子、段落后改写或缩写课文,听课文原文填词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听写训练,学生的听力精确度和听写的速度会有所提高,而且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听写时教师应控制听写材料的难度,先易后难,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学生听力能力不断提高、听写难度才逐步加大。教学实践表明:坚持经常性的听写训练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缩小两极分化现象,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越南语专业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对听力教学积极思考和实践,从课堂教学出发,注意听力教学的学法指导,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听越南语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越南语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风格和不同来源渠道的声音的听力材料,使学生熟悉各种语境,从而培养学生对越南语的感知能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越南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耿岩松;冯义梅:《浅析如何提高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水平》[J]《青春岁月》2013年02期01月下291页

中国听写大会篇10

关键词:创作动因 创作角度 特写结构 解说创新 数据和音乐的使用

获得2009年麦鲁利奇奖短特写大奖的作品《香港之歌》是由德国广播制作人岩斯·亚里许创作的,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多次播出。自2009年至今,我曾多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倾听世界——国际获奖作品赏听会》、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班等场合介绍过这部作品。每一次播放这部节目,都会让听者意外惊喜:广播特写还可以这样做!介绍一个城市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这么短的广播节目可以如此好听而深刻!这是我在介绍了广播特写之父布朗先生的三部经典作品之后安排介绍《香港之歌》的原因。

关于作者岩斯·亚里许

岩斯·亚里许是德国的广播特写独立制作人、欧广联广播特写大师学院客座教授、德国广播职业高级培训学院培训师,2012年6月开始成为德国勃兰登堡电台(RBB)广播特写编辑。他创作的广播特写在德国、英国、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国家电台播出。他有多部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广播界的重要奖项:如《K街》和《生活方式》分别获得2005年和2006年欧洲奖最佳广播特写奖励奖,《香港之歌》获得2009年麦鲁利奇奖大奖,《所多玛和俄摩拉城的孩子》2011年获得美国芝加哥第三海岸国际音响节广播特写奖。其作品被国际广播特写大师(如布朗先生等)作为典范在教学中使用。

广播特写一般都是记者与编辑、音响师合作的结晶,有时甚至是一个团队的作品。但岩斯很独特,他精通广播特写创作的每个环节,独立完成广播特写前期调研、采访、录音、播音、编辑、制作全过程,有时甚至自己创作音乐,《香港之歌》就如此。他还被业界评价为专业的音响工程师。

岩斯·亚里许1969年12月出生于德国一个教师家庭,小时候曾跟随父母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和秘鲁首都利马生活。除了母语德语,他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大学时他主要学习语言、文学、哲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他也写小说、电影、电视剧,他的职业生涯是从写歌、唱歌开始的。2002年的某一天,他从电影院门前过,突发奇想地走进去看电影,当时电影院里播放的是广播特写。出了影院他直接去了书店,寻找关于广播特写的书,之后他又去上了专业的培训班,配备了专业的录音设备,租房装修了专业的录音室,开始专业做广播,主要做广播特写,也写广播剧。他说是上帝把他领入了广播之门,此前的一切学习和从业经历好像都是在为广播做准备。或许也正是有了之前的准备,他很快成为德国广播界乃至世界广播界的后起之秀。2011年,他成为欧洲奖颁奖晚会上最年轻的颁奖嘉宾。国际同行们都说:这是至高的职业荣誉。

岩斯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从小就喜欢中国。他给我看他收藏的中文书,从《红楼梦》到鲁迅杂文,居然还有中国菜谱。他对中国文化非常向往,专门学习过中文(尽管不会说),接受过中国烹饪的专业培训,做过多个关于中国的广播特写。除了《香港之歌》,给我深刻印象的还有《百米栏飞人的城市——上海幻影》。

也许是得到父母的遗传,看上去腼腆害羞的岩斯却有讲课的天赋。1998年至1999年他被推荐到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德语,开设文化讲座。成为广播特写制作人后,他还多次应邀携作品赴上海哥德学院讲课。随着作品的获奖和广泛传播,他不断地被欧洲各国及美国邀请去讲学。会做特写还能教学,这在国际广播特写领域并不多见。所以被称为国际广播特写之父的布朗先生多次推荐他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讲授广播特写创作。2006年初他在上海讲学期间,我特别邀请他来中央电台介绍他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得失,结果大受欢迎。自那以后,他一直关注中国广播特写的发展,在国际奖评奖会上听到中央电台的节目,无论是否获奖,他都会来信谈他的看法。他还为我主持的《倾听世界——国外优秀广播节目赏听会》提供经典作品,撰写评析文章。2011年,我又邀请他来中央电台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广播特写讲座《寻找外部世界暗含的声音》。以后有机会我会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精彩内容。

关于《香港之歌》的创作动因

2006年初岩斯来中央电台讲课时提到,他有机会到香港生活工作两年,打算做一个关于香港的广播特写。2009年初,他把刚刚合成好还未播出的节目传给我听。节目很短,却令我感到意外的惊喜!在翻译文字稿的过程中,我突发奇想:既然里面的音响都是中文的,我为何不尝试做个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