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会十篇

时间:2023-03-25 06:22:25

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听写大会篇1

“汉字听写大会”设置了场外同步答题场地,裁判裁定每个选手答案正确与否时,主持人冀玉华都会及时公布场外成人的书写正确率。随着比赛的推进,场外成人书写正确率的明显低迷使我的姿态不再懒散。如果说“佶屈聱牙”“鬈发”的正确率分别为5%和4%是由于出题生僻的话,那么,“雕琢”“镶嵌”分别为30%和23%的书写正确率则令人深思。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键盘文化的无情冲击已经带出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对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从专业意义上说,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重视汉字书写教学,一是会写汉字,二是把汉字写美观。

“摈弃”一词的场外成人书写正确率仅为3%,这个词同样难住了场上选手,该选手在“摈(bìn)弃”和“摒(bìn)弃”上举棋不定,当主持人郎永淳用清晰浑厚的前鼻音提示选手时,他仍然错写成了“摒(bìn)弃”。换言之,如果当初在学习“摈弃”时,在前鼻音或后鼻音上有一个明显的界定,那么这位选手就不会被淘汰。小学阶段是儿童接触汉字的初始阶段,更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只有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根“拐杖”以及依靠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把好语音关,才能奠定文字书写的基础。

主考官播报考题时,除了传递出字正腔圆的语音外,跟进播报的还有词义,如郎永淳报题: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或形容人消瘦露骨。文化嘉宾则与主持人聊道:传说中有一种怪兽,死后化成了一种怪石,所以叫“怪石嶙峋”。词义播报与嘉宾补叙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以及汉字字形的确认都大有裨益。这当然基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智慧的祖先早就决定了汉字的“形”和“义”之间的联系,这从后来人们归纳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也能得到佐证。因此,字义词义的教学是核心所在,而结合字源、字理进行教学,架构字(词)形与字(词)义的最佳联系,应该成为教学常道。

播报考题时,主考官会根据词语的不同相机插入含有某个词语的文段。如例词:高骞――陆游《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二十八韵》:下入裂坤轴,插青冥。负责节目形态设计的研发者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息:阅读就是识字的源头活水。海量阅读的创立者韩兴娥老师用实践证明:大量阅读能充分储备视听读三位一体的言语材料,经后期的反复呈现、反复触及,使儿童达到自然识字。于是,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应做到:“晨诵午读暮省”时,学生要是主角;“经典诵读,推荐阅读”时,学生要是主流;“读书指导课,读书汇报课”上,学生要是主体。“振兴阅读,亲近母语”要成为常态,不能空喊口号。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认为:要让我们的民族保持汉字手写能力,就必须有创新的方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希望成为这种创新的一种尝试,其看点既在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与载体,又在于它体现出央视媒体的一种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也应该可以沿袭到教学中来:听写“绦虫”时,文化嘉宾言道“生物课里有呀!主持人说像带子嘛!”启发字词教学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法”;听写“心力交瘁”时,文化嘉宾笑言“这个错不了,许多人都出现过亚健康问题”提示教学字词要“融入生活”。当然,还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识字(词)法,如:结合语境法、猜谜识字法、造字分析法、游戏活动法、看图会意法、转盘识字法,以增强趣味性,巩固识字(词)效果。

汉字听写大会篇2

近来,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汉字听写测试火了。《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不仅将“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

据了解,《汉字英雄》由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则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两个节目汇聚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对电视机前“陪考”观众的一次测试,而人们交上的答卷却不容乐观。在节目《汉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随机选取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团”,当“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错误频频。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

不过,对于参赛的学生而言,生僻字似乎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诸如“荦荦大端”、“分道扬镳”之类的复杂字词,而是“三聚氰胺”、“郫县豆瓣”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热门词汇。这也反映出当下汉字教学的偏差。汉字读写的教育,并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专属,而应该渗透在各门学科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选手们的表现来看,语文课之外的汉字学习与应用,还是薄弱环节。

不少网友在看过节目之后,纷纷在网上“晒”自己的听写记录,更有人感叹:“我连自己的星座‘摩羯座’都写错了,在键盘文化横行的网络时代,我们更需要重视传统的汉字书写文化。”

“提笔忘字自古就有,但电脑、手机的输入方法,对字母文字的影响不大,对汉字却影响很大。”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现在还没有到“拯救”汉字的时候,但未来书写设备的改变是不可逆的,电脑进课堂也是迟早的事情,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要是为了“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让大家重温汉字的美好”。

媒体评点: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失写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古人常说“一字为师”,而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不坚持正确书写,谬误就会乘虚而入,这委实是汉字和汉语言文化的莫大尴尬。键盘时代的高效与用笔书写的乐趣,并非是“二选一”的关系。在速度和效率面前,我们大可以使用键盘,但在不需要过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候,我们能否拿起久违的笔,写一封信、题几句诗,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或许更是一种获得温暖与真诚交流的方式。(段菁菁《人民日报》)

汉字听写大会篇3

均衡难易度。听写竞赛最大的美中不足是,各队轮流上场时面临不同题目,且难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题目随机性成为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如果改进赛制,同一题目各队都派一名队员上场,不论题目难易程度如何,都面临均等机会。这样,不仅可以使竞赛更具观赏性,而且能够提高直播效率,使更多的队员有机会上场竞技。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精髓,也是竞技比赛的基本原则,只有提供平等的竞争条件,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重视费效比。听写竞赛中遇到一些生僻字,现场成年人书写正确率极低,上场竞技的中学生却能够正确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年人对电脑的依赖,导致提笔忘字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是参赛学生用了大量时间学习和书写汉字,业精于勤。由此导致一个问题,信息时代如何学习汉字?学习花费的是时间,获得的是知识。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按照经济原则应以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努力提高学习的费效比。据此,人们学习汉字的重点应集中在常用字上。除了专业人士外,一般人对生僻字只要会读即可。《汉字听写大会》不妨改为《汉字读写大会》,竞赛内容包括常用字的听写和生僻字的读音。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也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培养创造力。《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队员展示了超强的记忆力。这既令人感叹,也令人担忧。信息时代创造力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电脑网络和搜索软件的开发,使人们记忆力的价值相对下降。审时度势,教育的重点应从提高记忆力转向培养创造力。汉字听写大会若改为汉字读写大会,应以填空、组词和造句作为重要内容,比拼参赛队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其中,具有创意的正确词句,还可以适当加分。这样,不仅可以使竞赛内容更精彩,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

【素材解读】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拼写、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以“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数码时代的失写症”。随着这种“病症”的逐步蔓延,如何让年青的一代更好地使用和传承汉字,便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课题。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孩子们通过一个个汉字去触摸几千年的历史变迁,通过一个个汉字感知几千年前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痕迹,通过一个个偏旁部首来揣测汉字背后的含义和流变,这是一个多么充满奥妙的过程!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敏锐地把握到这一点,激发学生乃至全社会对于汉字音、形、意的兴趣,即使孩子们一下子想不起汉字怎么写,但是通过主持人提供的解释,还是可以通过偏旁、部首来推测汉字大概的写法。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前景是美好的,当有更多的电视人精心创作出更多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当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地热爱汉字并热衷于将汉字的神奇与丰富性启发给孩子,当有更多的家长重拾“字如其人”的重要性,汉字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将真实可期。

汉字听写大会篇4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搭建了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引起了师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激发了师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我真诚地希望选手们从容镇静,仔细听题,认真书写,完美展现自己的书写功底和语文素养。袁鹰说:“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更加热爱汉字,热爱汉字文化。

但在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出现一些常用字词不会写,错别字,书写中基本形体不到位的现象;二是虽基本形体到位,笔顺却严重错误,影响汉字的造形美;三是在书写过程中由于胆怯、紧张等原因,造成会写的字没有写出来。

汉字听写大会篇5

关键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电视益智类节目;创新;中国制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336-03

2013年的全国暑期档,共计有十余档歌唱选秀节目挤爆了电视荧屏,一时间歌艺、淘汰选拔成了电视综艺节目的竞争套路,大同小异的内容在热闹之余使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此时,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跳脱出了歌曲选秀节目的零和博弈局面,创造了收视佳绩并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它本着差异化的竞争内容、正能量的传播优势及“中国制造”的文化标签,催生出今夏“汉字热”的文化现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开启,一方面检验出我国民众对汉字听写类栏目的期待,另一方面使“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本文将从原创节目的崛起、节目内容的差异化、节目形式的多元化、节目未来发展态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外同类节目比较分析,探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电视益智类节目的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一、原创节目的崛起从“模式引进”到“中国制造”

电视益智类节目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山寨”、“模仿”欧美发达国家的节目形式到如今的本土原创。每一个阶段都能看到中国电视媒体人对于制作精良、创造具有本土化风格的节目追求。关于中国电视节目生产的“本土化”,一直是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命题。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对其阐释是:“依据中国的特殊国情,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按照中国电视媒体自身的运行规律,遵循中国电视观众的接受习惯与实际需要,组织、制作与传播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气派、风格、口味的电视节目。”可以说,10多年来中国电视益智类节目几乎没有原创型的节目模式,凡在屏幕上有影响的节目都与“海外模式”息息相关。但是,借鉴模仿并不是电视媒体人的唯一出路,我们需要在全球化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节目生产的原创之路。今夏,作为一档本土原创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是最好的印证。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探索出了本土化的创新模式,它融合了益智类节目和真人秀栏目的多重特点,发动了全国省市32支代表队分八组进行对决,以团队的形式来比拼汉字的书写能力。优胜者进入复赛、决赛,角逐汉字书写最高水平的荣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中国古老悠久的“汉字”书写为核心,既有益智类节目的游戏娱乐成分,又有音乐选秀节目的晋级环节,体现出电视益智类节目复杂、多元的状态,真正地实现了中国电视栏目生产的“本土化”,使之拥有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原创模式正符合了“本土化”的制作要求,彰显出了民族气质与民族品格,满足了多数观众对于汉字书写、文化记忆的情感诉求,使之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引领了节目制作的新风尚,开启了制作原创栏目的新浪潮。

二、节目内容的差异化:以汉字为载体的电视文化传播

近年来,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为追求收视率逐渐走向低俗化和媚俗化。其传递的文化信息也背离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传统的是非观和道德观,传播以丑为美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与以往的益智类节目不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打“汉字”招牌,在节目内容上走差异化路线。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节目定位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从已经播出的节目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体现出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层次,引领全民书写汉字的热潮。同时,它也符合精英阶层的心灵守望,坚守了电视栏目制作的品质与品格,避免了庸俗化和商业化。节目制作在贴近现实、生活、百姓时,不忘精英阶层对电视文化的精神诉求,使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得到和谐共处,真正地实现了电视创作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

在电视栏目中,现场评委的评判、主考官的讲解是节目内容的一大亮点。在节目现场,每期都会有一位中央电视台的新联主播担任主考官,他们是汉字听写的发音者。现场的参赛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到所考查汉字的出处,具体含义,还可以聆听到由播音员发出的标准的字正腔圆的声音,在“音”与“书写”的过程中,彰显了中国汉语言文字之美。除此之外,演播室中的主持人和每期邀请的点评嘉宾,会同步对现场参赛选手书写的汉字进行实时讲解。点评邀请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总决赛节目中邀请的嘉宾是钱文忠教授。他们都在国学领域拥有深厚造诣的文学专家。大赛中,他们或是讲述词语形成的故事、或是解读汉字构成的原理,丰富了汉字听写节目的内容,传播了汉字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彰显了中国汉字书写文明的魅力。

三、节目形式的多元化:视听元素的综合运用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制作过程,才使得电视画面唯美、制作精良。总导演关正文在谈到节目创意时说:“六年来,我不断制作各种节目,但制作一档汉字书写节目的想法不断被生活中的观察强化,最终转变成一个电视梦想,我需要一个敢于支持原创的媒体。”《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得益于栏目的制作符合了一个时代绝大数人的文化诉求。

在节目形式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借鉴了体育比赛+真人秀的制作模式,在以比赛和选手现场表现为主题的基础上,特别添加了场外点评嘉宾,增加节目信息量的同时,还融入了真人秀的元素。栏目中通过小片介绍选手爱好、备战经历等故事,并穿插第二现场带队老师实时观看选手时产生的或遗憾或兴奋的情绪变化,通过加入对选手感受的采访、场下老师和学生们的互动等内容,使比赛更像是一场团体真人秀,增强了节目的情节性与故事化。可以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节目样式上呈多元化的特点,它集体育竞技类节目的快节奏、闯关节目式的紧张感,真人秀节目的故事化,益智竞猜类栏目式的悬念感于一身,最大程度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坚守文化内核的基础上,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对节目进行娱乐化包装,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栏目富有创新性。

同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综合利用视听手段,打造荧屏精品,展现了栏目的深厚底蕴与恢宏气势,使作品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身。在视觉效果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摆脱了过去演播室节目录制惯用的小景别,固定镜头等拍摄手段。而是采取综合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相结合的拍摄方法,来增强节目的现场感与空间感。

为了在视觉画面形成创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剪辑效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首先,镜头的剪辑快速流畅,每场节目播出下来,没有拖沓冗长的镜头,为节目增添了时尚性和节奏感。其次,节目将现场、演播室与第二现场带队老师与家长实时观看的画面进行交叉剪切,丰富了电视画面的镜头语言。交叉剪辑,融合了真人秀节目故事化、情感化的因素,丰富了电视的视觉信息,使每一位参赛选手的表现更全面、立体,实现了电视艺术“情”与“理”的结合。导演在节目音效的使用也别具匠心,通过声音的模拟真实地刻画了选手上场的愉悦心情、答题的紧张状态、胜利时内心的欢呼雀跃及失败后的沮丧失落,从而配合画面制造出悬念,烘托出竞赛现场欢快紧张的氛围。视听元素的综合运用,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听盛宴,在艺术形式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实现了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

四、节目的发展态势:汉字书写节目的创新与可持续

任何节目都有生命周期,观众对于节目的制作播出都有从新奇到审美疲劳的过程。因此,节目的创新与可持续是节目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电视媒体原创能力不足,每当一档优质节目出现时,随之面临的就是同一节目形态的跟风、雷同。很多媒体人唯收视率论,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希望在丰厚的广告市场上分一杯羹,忽视了观众的真正需求及栏目本身的文化价值。因此,中国的电视媒体人该如何运作电视市场,使电视节目的生产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首先,树立电视媒体人社会责任感意识。栏目的策划、制作应以观众的收视需求为准则,关注社会现实,倡导人文精神,表达电视的人文关怀。节目制作在内容与形式上,尽量走差异化的路线,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与创新性。避免盲目跟风,高度雷同,提高电视媒体人的理性决策能力。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全国拼字比赛,名字是《National Spelling Bee》。不同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考察选手的书写能力,美国全国拼写比赛考察选手“说”的能力,当主持人读出一个词时,参赛者需要拼出这个词。从1925年延续至今《National Spelling Bee》走过了将近90年的历程。它播出时间的长度,足可以证明其发展态势的可持续性。如果美国的五大电视网纷纷模仿,扎堆播放类似的栏目,也许《National Spelling Bee》就不会有马拉松长跑似的播出局面。

其次,将节目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相互借鉴学习中,直观节目本身,寻找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第一季中以全国32个省的中学生为代表发动一次汉字书写的比拼。那么,下几季节目中,栏目是否在参赛选手的选择上有所创新呢?现今美国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 spelling Bee》接纳了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参赛者,以一视同仁的赛制,让国际学生和美国学生同台竞赛,比赛的国际性和参赛选手的多样化丰富了节目的样式,增强了节目播出的可持续性和欣赏的可视性。未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与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中,在参赛选手的选择上,是否会突破中学生选手的限制,通过吸引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士、在华留学生、外国人等群体参与,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展现汉字书写的魅力。

第三、用全媒体的发展思维,实现多屏联动共振。

在全媒体时代,我们的栏目在制作上不能固步自封,需要充分利用传统电视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形成多方联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开发节目的互动功能,增加观众的参与度,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不断地为节目更新注入新的活力,形成强大的传播影响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新媒体的融合。全媒体打通了全世界的传播脉络,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原创节目只有立足于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用先进的全媒体思维和眼光介入节目产业链的所有环节,立于传统优势,学会不断借势,才能生产处更多更好的原创类节目。

汉字听写大会篇6

[关键词]汉字听写 文化危机 电视创新

在当今泛娱乐化时代,各种选秀节目、相亲节目、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然而,2013年,在各种综艺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汉字听写类节目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并迅速成为“注意力黑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期节目播出就迅速登顶微博话题“热门榜”,点击率超过18万余次,网友参与话题、留言、转发共计2万7千余条。[1]《汉字英雄》也在2013年暑期收获了高达0.9%的收视率,跻身中国卫视同时段收视率前三名。[2]两档汉字听写节目,能够引起人们如此广泛的关注,并取得收视率与好评率双丰收的佳绩,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其背后又存在怎样的隐忧?面对这些隐忧,节目应该采取哪些办法以防患于未然?我们将在下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汉字听写节目的成功:适应社会与媒介发展的现实需要

汉字听写节目是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诞生的,因此讨论此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应当从当前的社会语境出发。实际上正是在社会现实、媒介发展与受众需求三个层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汉字听写类节目得以诞生并取得成功。下面对汉字听写节目的现实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1.传统文化危机亟需现代媒介的拯救。

近些年来,汉字陷入危机的现象昭然若揭。一方面,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输入,人们渐渐忽视了汉字书写,提笔忘字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我们的调查中逾九成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现象(图1)。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在我国大肆扩张,与此同时,以汉字书写为代表的汉字文化却日趋衰微。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文化的符号与载体,它承载着我国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3]汉字的危机正是当前我国传统文化衰微的症候表征,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失落。

汉字危机的忧思意识已深入人心,拯救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传统文化需要现代媒介进行传播,而在诸多现代传播媒介中,电视对几代人的影响力最为广泛,因此它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汉字听写类节目正是要通过电视这一现代媒介,拯救汉字危机,复兴传统文化。此类节目借助电视传播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对汉字文本的解读和思考,慰藉与传统文化隔绝已久的电视观众,从而使遭遇危机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2.电视媒介的发展亟需寻求创新之道。

当前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一方面,过度娱乐化已经成了当今电视生态的显著特点,不仅娱乐节目不断走向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就连许多新闻节目也大有娱乐至死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电视节目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匮乏。目前选秀类节目、相亲类节目、明星跳水类节目等都已被模仿到泛滥,观众大多已产生审美疲劳甚至逆反心理。可见,当前电视节目的发展已经深陷娱乐化、同质化的困境。

在此情境下,汉字听写类节目为电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文化亦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文化内涵可以提升娱乐的品味和品格,另一方面,当下的媒介环境呼唤全新的原创节目形态,汉字听写类节目就是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虽然有关单词拼写的竞技节目在西方国家已盛行多年,但汉字书写节目在我国却未有先例,在此情况下,《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弥补了这类文化节目的空缺,它借助汉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电视这个现代传播媒介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3.文化综艺节目形式满足受众诸多需求。

汉字听写类节目是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可归类为文化综艺节目,它吸收并融合了文化、综艺、益智等各种类型节目的形态要素。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汉字听写节目旨在传承传统文化,它以文化内涵作为节目内容的支撑点,将汉字解说与文化延展融为一体;其次,从综艺精神来看,汉字听写节目在坚持汉字立意的同时增加适当的娱乐性,由此拓宽了传统文化的综艺边界;最后,从节目赛制来看,其设计类似益智游戏类节目,将知识性内容与有趣的游戏竞赛紧密结合。

汉字听写节目通过全新的形式综合了各家长处,也正因此它才具备了兼容并蓄的属性,从而能够满足当代电视受众日益丰富的需求。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该类节目除满足了受众观看文化类节目增长知识的需求外,还满足了诸多其他方面的需求,如自我评估、娱乐休闲、文化认同、自我实现等。其中最能获得满足的三种需求依次是“增长汉字知识、人文知识”(82.35%)、“测试自己的汉字知识水平”(66.01%)、“休闲娱乐、放松身心”(52.29%)(图2)。

二、汉字听写节目的隐忧:繁荣发展之下的潜在问题

汉字听写节目适应了当前的社会现实需求,成功为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典范。但是,我们仍应从节目繁荣发展的表象下,看到其潜在的隐忧,而这些隐忧日后可能威胁到节目的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汉字听写节目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足。

1.消费主义逻辑下汉字文化传播面临异化问题。

汉字听写类节目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形式,其消费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目高度关注内容的“可消费性”,主要表现为过度凸显娱乐选秀性因素以及过于强化竞争形态。为吸引观众眼球,舞台上出现过不少表演唱歌跳舞等才艺的娱乐选手,还出现过不少如“轮椅男孩”这样的煽情选手。为使比赛竞争更加激烈,节目中生僻字不断增多,出现了为认字而认字的现象。节目竞争性的强化也使参赛者之间火药味渐浓,由此产生的唇枪舌战被设置为节目的看点。另外,各种类型的植入广告频繁出现,节目作为载体有如消费主义的“兜售器”。节目在消费主义逻辑之下的种种运作,可能导致汉字符号的“异化”及汉字文化的“异化”,从而消减了节目的文化意义,解构了节目的文化精神。

2.汉字书写的传播效果显现一定的局限性。

相对于拼音文字,汉字的听写形式在电视传播中有其局限性。一是听写形式难以获得很好的视觉传播效果。英语单词可以用拼读竞赛,汉字只能以书写进行竞赛。而汉字听写也叫默写,书写过程没有声音。没有声音的场面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是致命的缺陷。[4]二是汉字题库的有限性,单纯的听写形式很容易走向重复性和同质化,这将极大地影响此类电视节目的生命力。当观众的新鲜感退去、模仿者涌来时,汉字听写节目将可能面临危机。三是汉字的笔顺问题。汉字书写正误,除了字形还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那就是笔顺。但是放到节目中,很难写的字若因笔顺有问题判为错误,会让有的观众不认可。但笔顺明明错了,却依然判其书写正确,则无异于向广大观众传播错误的写法。另外电视画面反复出现重放、示范正确的笔顺的过程,令很多观众感到繁琐和枯燥。

3.受众的互动及参与方式不够丰富。

从前期宣传到节目播出,汉字听写节目一直都十分重视与观众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对微博的利用。如前期利用认证微博宣传节目理念,节目播出时制造微博话题引起观众热议,节目播出后通过微博评论与观众进行互动。不可否认,节目在微博上与观众的互动十分积极。但是在当今以受众为中心的时代,仅仅运用微博这一种方式,还难以充分调动受众的参与感和能动性。一方面,微博的属性更加倾向于点对面的宣传,因而不太适合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以及节目与观众建立亲密关系。另一方面,除微博之外还存在许多其他的互动渠道,如微信、百度贴吧、QQ群等网络虚拟社区。这些参与性更强的渠道没有得到汉字听写节目官方的关注。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只依靠微博进行互动的方式略显单一,以致受众的能动性与参与感较弱,在此情形下,节目的持续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汉字听写节目的发展对策:以创新的方式传播与传承文化

虽然汉字听写节目发展存在上述隐忧,可能威胁到节目未来的持续发展,但是,如果我们结合当前电视媒介发展趋势,针对隐忧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不仅可以防患于未然,更能促使节目走向进一步完善。下面我们具体讨论几种可以采取的措施。

1.节目适当引入体验形态。

为避免节目在消费主义逻辑下步入异化之途,消除其过度娱乐化和竞赛性质的隐忧,可从改善节目规则与赛制入手。目前,这类电视节目的赛制规则是以竞争形态为主,比赛的过程中,人们过于注重名次的输赢,而忽略了体验过程的精彩与收获。因此该类节目可适当融入体验形态,竞争形态与体验形态的融合有利于娱乐因子的自然化呈现,促进理性元素和感性元素的平衡。此外,体验形态还有利于植入广告的自然呈现而不影响节目氛围。

具体来说,节目可以通过各种充满文化内涵的新奇体验来传播汉字知识与文化。比如可以由城市的选手到农村去体验,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古文中常常提到的农具、农业生产方式等相关文字。还可以请一些具备一定汉语知识的西方人来体验中国,以客位的视角,体验的方式,观察和感受中华汉字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通过体验者这一特殊路径,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汉字文化,从而达到传播与传承文化的主旨。

2.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对于汉字听写节目来说,为克服汉字书写传播效果的有限性,摆脱单一的听写形式走向多元化发展是其必然之路。综艺节目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意的竞争,因此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发展的核心仍在于节目内容与节目形式的创新。

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因此,汉字听写节目完全有条件以“汉字文化”为核心,从单纯的听写形式延展到朗读、背诵、造句等相关形式,从“汉字”拓展至诗词、成语、歇后语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图3)。

观众也非常希望汉字听写类节目能够更加丰富多元,其中诗词、成语和造句最受他们关注。当然,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的最终指向仍在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实现多元化可以增加对观众关注问题的覆盖,促进汉字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再促进节目的完善,由此使得汉字文化类电视节目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受众参与式文化。

汉字听写类节目在构建更加丰富的参与渠道方面仍存在很大空间。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发展迅速,构建受众的参与式文化日益便捷,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可更为主动积极地利用新媒体渠道,如微信、网络社区平台,进行话题延展,构建更为多元丰富的受众参与形式及参与渠道,激发更为广泛的青少年受众的能动性。这在提升受众参与的同时,也扩展了节目的传播效果,有利于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

正如詹金斯所言,参与式文化发生在“消费者个人的大脑及与其他消费者的社会互动之中”[5],汉字听写类节目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统一口径定期推送节目信息。同时,微信面对的粉丝是观众、节目工作人员等,可以将之统筹在“朋友圈”,观众可从微信处获得第一手的节目讯息,导演和工作人员也能根据观众反馈调整节目的制作。微信是资讯的载体,同时也是一个网络社区,因此节目还可以借鉴著名自媒体人罗振宇的办法,开展线上及线下的粉丝互动活动,以提升受众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总之,汉字听写类节目力图借助现代媒介的影响力来应对传统文化危机,与此同时,汉字听写类节目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也为当前面临发展困境的电视媒介注入了创新的活力。汉字听写节目综合吸收了文化、综艺、益智等节目的优点,全新的节目形式满足了当今受众日益复杂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诞生是当前社会与媒介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汉字听写类节目的成功固然令人欣慰,但是节目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警惕潜在的隐患,节目的内容与形式要持续进行创新,以创新的方式传播和传承文化不仅是汉字听写类节目当下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将是这类节目未来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注释:

[1] 央视网:《首播受捧》http:///2013/

08/09/VIDE1376047564077877.shtml,2013年8月9日

[2] 马驰:《:网动的共振效应》,《新营销》2013年第9期

[3]王志强:《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文明》,《传媒》2013年第10期

[4]关正文:《形态 研发的体会》,《电视研究》2013年第10期

汉字听写大会篇7

每当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时,我都会和孩子们同时听写。坦白地说,有许多字词是我的盲点,遇到一些难写的字词,我不得不搁笔,而参赛小选手们却信手拈来,令人感佩不已。

从学童时代读写汉字到耄耋之年的我,没有统计过自己究竟认识多少汉字,至今在读书看报时常常被陌生的字词拦挡,不能顺畅地读下去。

汉字究竟有多少个,各个朝代编纂的字典收录的字数不等。东汉《说文解字》收录了9353个字,《康熙字典》收录了47035个字,《汉语大字典》收录了54678个字,而《中华字海》收录了近85000个字。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就是依靠汉字记载传承下来的。从四书五经到四大名著,从六朝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和古代的埃及、苏美尔、克里特等文字,都是表词文字。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表词文字,全世界只有汉字一种了。汉字一枝独秀,是因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音节,汉语新词的增加,往往是通过原来的单音节词组合方式来进行,以满足语言发展的需要。语言学家指出,汉语言当下正值第三次“新词井喷”期。第一次在隋唐五代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以及唐代与邻国交往的密切,“葡萄”“琵琶”等词汇进入汉语词汇;第二次在“五四”运动前后,清政府被,西学东渐、工业萌芽等带来的新观念、新思潮激发更多新词产生;第三次即是改革开放至今。涌现出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词语,如“微信”“失联”“土豪”“正能量”“吐槽”“理财”等都是新的词汇。

历史发展至今天究竟要认识多少汉字,才够我们日常语言所用呢?根据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为6500个,其中一级字表收字3500个,覆盖99%日常用语。可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在三级字表中收录357个文言文用字,能满足中小学文言文的用字。据文字专家统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134个汉字,老舍的《骆驼祥子》2423个汉字,《选集》(1―5卷)3136个汉字,要认识这么多汉字,还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话说远了,让我们回到“汉字听写大会”上。主考官报出的有些字词被人们质疑是冷僻字词,现实生活中用不上,写起来很难。我以为这是编导有意识地从明清白话小说、鲁迅等名家的著作中挑选出的难度较大的字词。“听写大会”总导演说:“去古籍里复活文字,本来就是我们的理想,大家早就不是文盲了,我们的母语价值观长期局限在简单、常用、讲求效率的单一层面上,忽略了表意的细致、语词的丰富和美感营造的价值取向。多认识几个字,能去看看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件快乐的事。”我非常同意他的看法。“汉字听写大会”起到了唤醒国人母语意识,提高正确书写汉字自觉性的作用,培养和激发大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应当点赞。

汉字听写大会篇8

【关键词】汉语拼音;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作用

在世界全球化的浪潮里,中国正阔步走向国际大舞台,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密切交流,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并在国际事务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逐渐成为各国学习的热门语言,汉语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在汉语国际推广中,首先要运用的便是汉语拼音。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汉语拼音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应用,已经为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界所认可和接受。汉语拼音具有国际性、易学性等特点,容易为外国留学生接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不可缺少,它的使用贯穿在听、说、读、写等汉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并极大的促进了汉语语音、听力口语、汉字及词汇语法的教学,在学习和教授汉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首要地位”。

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

汉语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汉语发音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汉字四声的变化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加上汉字的难认和难记,对初学汉语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很科学的拼音方案,它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拼法音素化,它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对于母语是拼音文字国家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更接近于他们的母语思维习惯,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汉语的发音特点和技巧。汉语拼音的音节书写形式非常整齐,声、韵、调的区别也十分清楚。汉语拼音可以弥补方块汉字不能体现汉语语音结构的缺点,汉语拼音声调符号的形与音是一致的,标上声调号后,声、韵、调非常清楚,而且四个声调符号也形象地表示出四个调类,通过汉语拼音能很容易地学好四个声调。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利于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

二、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的开展

由于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且汉字难认、难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留学生学习汉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样一定会影响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初期完全借助汉字进行教学,难度大且效果不明显,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积极性。而汉语拼音很容易掌握,借助汉语拼音展开口语教学,同时学习少量汉字,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学生在听力和口语练习中,能方便地扩充词汇,即使在没有掌握太多汉字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表达法。这不仅极大地提高口语教学的进度,也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迫切需要。

三、有利于汉字教学

汉字难认、难写、难记,但汉字教学仍有一定的规律。汉字教学一方面应当从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开始,另一方面应从一些笔画比较少的独体字开始。但是简单的句子中常会包含复杂汉字,而如“一、二、三、人、个”等这样一些简单的汉字,又难以组成连贯常用的句子。而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的写法。在拼音的帮助下,学生能反复认读一些比较复杂的汉字。再通过汉字笔画的学习,复杂汉字对学生来说就变得容易掌握了。

对外国留学生尤其是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汉语拼音不只是辅助工具,它还是是具有交际作用的文字。学生使用汉语拼音进行书面交际,在汉字不清楚或时间短促的情况下,用汉语拼音记录汉语,帮助学生查词典和辞书等等。

四、辅助词汇和语法的教学

在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教学时,汉语拼音能给留学们提供汉字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如分词连写、声调读音、多音字的读音等。在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语法教学,用汉语拼音拼写汉语,能开门见山地显示出汉语本身的各种语法形式和结构。通过这种形式留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一汉语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单位,并在此基础上较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作用——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它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由于汉字和语音不对应且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留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汉语拼音,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在学习书写汉字时,学生会轻视汉字的作用,用拼音代替汉字以避免汉字的书写。可能会出现学习很久汉语,大量最基本的汉字仍然不会书写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汉字读写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中后期汉语的学习。因此,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仅只是重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对汉字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

[2]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3]王晶.《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

[4]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11).

汉字听写大会篇9

教育性目的与娱乐性表现手法的糅合

就表现形态来说,文化知识类节目要想吸引普通受众的眼球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歌唱类节目有颤动身心的音乐感染力,舞蹈节目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文化节目虽有文化内容,比较容易让人有所收获,却很难令普通受众对其充满兴趣。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文化内涵和趣味性同等重要。也就是说,文化知识类节目要叫好叫座,在节目表现元素十分丰富的当今荧屏,一定要考虑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结合,也就是要寓教于乐。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听写几乎伴随了每个人的小学、中学时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采取听写的方式,很容易唤起观众回忆,引发熟悉感,达成心理认同,使节目更容易为观众接受。这种节目形态简单但实用,有利于促进节目达成教育性目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无固定、有悬念的文化知识作为内容,采用“考试、竞赛”的模式展现其过程,节目不再处于只有授课人和授课内容的局面,而是主持人、嘉宾、选手的立体呈现。作为教育者一方的主持人、嘉宾的作用不局限在输出知识,更多的是在选手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起到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知识获取的途径不限于单向输出,而又包括互动式引导。这种“听写大会”的方式可以让节目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节目。

在听写比赛这个核心环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每个参赛选手“单打独斗”的参与方式,每轮由一名选手上台回答问题,每名选手都有机会展现出其才华与个性魅力。虽然形式上还是一本正经的“写字考试”,但无论镜头运用、现场调度、后期剪辑还是视觉包装等各方面,节目都显示出娱乐化的操作。“节目能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这样评价《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文化教育类节目的娱乐化展现,确实能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带来更好的节目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单纯的听写考试,也许人们关注考试的分数和结果,但在考试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正是在这种貌似平淡实则内心起波澜的“考试”经历中,我们逐步完成性格的锤炼。对这些情感的关注,使得节目在实用主义的前提下加强了人文主义色彩。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展现的正是“听写”和“大会”两个方面的信息,听写是节目区别于歌舞的内容元素,大会是节目类同于“秀”的形式元素。娱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才是节目的核心。这种形态的创新,试图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并行表现出来,以某种制衡的努力将教育性目的与娱乐性表现统一起来。

团队竞赛、场下互动的模式增强节目黏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主要是来自全国部分省份中学的初中生代表,或者说,参赛者不是单纯的个体性的,而是某个学校的代表队,代表队由多名选手和辅导老师组成。这是采用了日常学习中的课程竞赛模式,团队竞赛的赛制比个人参赛更复杂,你追我赶、峰回路转,一个个环节的过关,增强了比赛的悬念性、对抗性、冲突性。

参赛选手、带队教师和亲友团在参赛选手们答题时表现出各种丰富的表情,选手顺利答题时的快乐和振奋,犹豫不定时的紧张、焦虑、比划与叫喊,书写错误时的懊丧与失落,镜头都适时捕捉住这些细节并交替呈现出来,为观众制造了阶段性的刺激和错落的收视期待,增加了节目的黏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场下的互动。在竞赛场外,由10人组成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参赛选手同步听写汉字,在竞赛现场嘉宾解说所听写汉字的构成或意义之时,场外主持人公布正确率。这种场下参与的互动方式,构造了另外一个对比性的“竞赛空间”,对观众形成了感召力,为观众制造了强烈的参与感,许多电视机前的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也跟着书写汉字。可以说,“成人体验团”的互动方式询唤着电视机前的观众共同参与,实际上是构建了“选手——体验团——观众”这样一个立体的节目场域。场域效应具有较强的带动性,观众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同时也是被感召而来的参与者。

播音员听写、嘉宾解释构成多层次的释义

作为教育类节目,传播的作用之一就是“解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考官由央视播音员主持人、各大新闻主播轮流担任,包括《新闻联播》的郭志坚、李梓萌、郎永淳,《新闻30分》的李文静、章伟秋等。选取这些主考官,就是为了较大程度避免选手的听觉误差,达成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准确。此外,汉字是形音兼备的语言文字,不仅有视觉上的形体美,还有朗读上的听觉美。央视播音员和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标准话音,为所有的参与者提供了听觉上的享受,也间接地起到推广和示范标准普通话的作用。

汉字听写大会篇10

(一)测试对象

语言班中级留学生,共3个班,一班19人、二班19人、三班15人。学生来自美国、英国、越南、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学习汉语的时间在一年半左右,汉语水平为中级,其中很多人已经参加过HSK5级考试。

(二)测试目的

本次考试是留学生听力期中考试,为成绩测试。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前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同时查漏补缺,为其学习增添动力。另外,期中考试也有利于老师及时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

(三)测试范围及理念

1.根据课程大纲和听力课本,主要参考前半学期所学知识点、生词、句型和话题,参考课后练习题型和HSK6级考试题型,以这些材料为基础组织语言材料,编写听力考试材料。材料内容包括了学期前半段所学内容,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本次听力考试考察的重点为:听音、辨音的能力;对字、词的理解能力;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和概括能力;根据对话的推测能力。

3.?题以及其中涉及的生词、句型均来自课本,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如阅读、体育运动、夜生活、手机等,不出现脱离实际生活的题,不出偏题、怪题。

(四)测试方法

采用播放录音的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这次测试是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教师自己准备,没有经过反复测试和筛检,适用于期中考试这样的阶段性检测。此外,一班、二班全部采用客观性试题进行考察,有固定、统一的评分标准。三班试卷题型中包括根据录音的汉字书写题,其余部分为客观题型(选择题),也有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

二、测试题型

本次期中考试题型主要参考平时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的题型,不使用学生不熟悉的题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做,避免在审题上耽误过多时间。本次考试中一班、二班的试卷共分为两大部分,全部为对话类题型。三班试卷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为听录音写汉字。每一部分之间有20秒左右的停顿,便于学生审题。

(一)第一部分:短对话

这一部分试题的内容是一个人说一句话,第二个人根据这句话提一个问题,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每题2.5分,20道题,共50分。

本题为单项选择题,让学生听一组对话,根据对话内容作答。每道题给出4个选项让学生选择。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听音辨音能力、字词理解能力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每道题听一遍,听完后给学生8秒作答时间。本题采用男声说句子,女声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题目和问题之间的转换,有利于学生时刻把握进度。

(二)第二部分:长对话

这一部分试题的内容是几段简要的讲话或对话。每题2.5分,共50分。每段话之后会有若干个问题,学生需在4个书面答案中选择唯一恰当的答案。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把握语段的能力,包括字词理解能力、细节把握能力以及根据对话的推断能力。每题听一遍,听完后给学生12秒的时间进行作答。这一部分采用的是男女对话的方式,提问与题干之间间隔3秒左右,对话语语气、重音极为注意,让学生能够清楚其中的细节,从而作出判断。

(三)第三部分:听短文填空(这一部分为三班学生专有,一班、二班未考察)

一共18题,每题1分,共18分。本题是听两段短文,文中有18个空白,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写出应填的词语。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听音能力及汉字书写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整个语段的整体理解能力和边听边记能力。这道题经过仔细思考,选取了教材中的原文,避开了上文提到的前两部分对话内容中所考察到的生词及语段,并对两个语段中前半个学期反复提到的生词进行考察。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汉字书写速度,两个语段语速较慢,每个空都留有4秒左右的时间给学生书写,每段话读两遍,两段之间大约间隔20秒左右。

三、试卷分析

(一)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为适应word文档编辑需要,下文统计分析数据图片皆转换为word表格形式呈现。

(二)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

一班、二班参加考试的人数均为19人,三班参加考试的人数为9人。一班及格率为89%,二班、三班及格率均为78%。其中,一班优秀率为21%,二班为52.6%,三班为0%,三个班之间相差较大。一班分数段分布总体来说最为平衡,各个段人数接近。二班分数段分布最为集中的是90分及以上,即优秀段内人数最多,其余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较为平均。三班90分以上(优)和70~79分(中)这两个分数段人数为0,其分数分布最为集中的是在80~89分(良)这一阶段,其余各段人数分布较为平均。从及格率来说,一班学生及格率最高,为89%;二班学生和三班学生持平,为78%。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班、二班题型完全一样,三班增加了汉字书写题。从试卷题型的难度来看,第一部分为短对话,句子较短、问题较简单;第二部分(三班试卷第三部分)为长对话和短文,句子较长、问题多且细,较第一部分更难。下面列出三个班本次期中考试的得分率情况,从题型分析得失。

从表2数据分析可知,一班学生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总体情况相差不大,即得分率保持在70%~80%之间。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得分率相比,60分以下这个分数段相差不大,基本持平。其余分数段均保持在10%左右的差距。

从表3数据分析可知,二班学生90分及以上这一分数段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率相差很小。80~89这一分数段以及60分及以下这两个分数段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率相差较大。70~79这一分数段得分率相差在10%左右。从总得分率来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差在10个百分点左右。

三班题目与前两个班的不同在于三班增加了汉字书写这一部分。汉字书写这一部分在整个试卷中所占分值为18%,即满分为100分的听力试卷中汉字书写题为18分,共18个空,每空2个汉字左右。从表4数据可知,三班学生90分及以上这一分数段中人数分布为0,70~79这一分数段人数也为0。更为明显的是,其余分数段(80~89、60~69、60以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得分率普遍相差不大,总体保持在5%以内;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产生了明显差距;第二部分的总体得分率为38.3%,与第一部分的得分率85%、第三部分的79.9%相比,相差接近50个百分点。从总的情况来看,汉字书写题作为中级听力试卷考察内容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表5为三个班学生听力成绩的描述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从平均值来看,一班最低,为73.375;三班其次,为73.88889;二班最高,为82.675。其中,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三个班学生也有明显差距,一班为62.5;二班最高,为65;三班最低,为30。究其原因,从上文统计数据可知,二班学生成绩90分及以上人数最多,占了全班参加考试总人数的52.6%,而其最低分与一班最低分相同,故而二班全距最大,而三班全距最低。从上文的统计数据可知,三班90分及以上这一分数段人数为0,而三班最低分(60分以下)只有2人,且这两人分数均接近60,这也是造成三班全距较小的原因。从标准差分析可看出,一班标准差最大,二班其次,三班最小,即从离散程度来看,三班最小。说明分数范围波动一班最大,三班最小,即三班成绩相对稳定。

综合分析上述数据,一班、二班试卷完全一样的情况下(所有题均为客观题),学生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二班90分以上人数相对较多,但总体来说,两个班每个分数段(90分以上、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以下)都有人数分布,学生水平的差距梯度比较平衡。三班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一班、二班不同,三班学生成绩优秀者(90分以上)为0,中等(70~79分)也为0,人数最多的是在(80~89分)这一分数段。失分原因与其试卷中的第二部分汉字书写题紧密相关。下面通过表格分析这道汉字书写题的得分情况。

由表6数据统计可知,三班学生最好成绩为87分,该生汉字书写题正确率最高,为72.2%;其次是两个得分为86分的学生,书写得分较高,分别为66.7%和55.5%;其余分数在80分以上的学生,其汉字书写得分都较低。60~69分这一分数段的两个学生汉字书写得分不高,60分以下的两个学生,这一题得分反而超过60~69分数段的两个学生。从整体情况看,汉字书写这一道题的平均得分率只有38.3%(数据来自表4),是三个部分中得分率最低的。在第一、第二部分与一班、二班题型、难度保持均等的情况下,汉字书写能力对学生听力考试的影响较大。在满分为18分的汉字书写题中,学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为:

1.听音、辨音能力较强,但书写能力较差。经过对考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听录音时有边听边记的习惯,试卷上有明显标过拼音的痕迹,但学生即使标了拼音,仍然不知道汉字如何写。换言之,听懂了音却不会写字。

2.会写,但错别字较多,造成失分。有些学生已经听懂了字音,且通过回忆字形能够把汉字写出,但书写过程中多写一笔或少写一笔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错别字频出,也是造成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3.汉字书写能力差,很多字不会写。学生看到汉字??写题产生了焦虑心理,主观上感到害怕,且平时读的机会多、写的机会少,书写能力有待提高。听力考试时的紧张、焦虑心理加重了学生负担,导致有些学生直接放弃了汉字书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