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赛制十篇

时间:2023-04-06 04:54:48

羽毛球赛制

羽毛球赛制篇1

关键词:新赛制;羽毛球运动 ;影响

新赛制主要内容是:将15 分制(女单11 分制)改为21分制,将发球得分制改为每球得分制。

一、对运动员的影响

1.对运动员体能的影响

以前的比赛时间比较长,如果打满5 局,通常都要长达四五个小时,这让运动员筋疲力尽。长时间比赛无论是对运动员的生理还是心理,都造成极大的消耗。新赛制下的比赛,时间短、节奏快,减少了运动员的体能损耗、降低了运动损伤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2.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

新赛制采用每球得分制,无疑加快了比赛的节奏,相对缩短比赛的时间,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理随之产生了变化,压力由此增大。对于发球者来说,发球者更需要发好每一个球,因为发球出界或没过网就失分,接发球更是要注意力集中,如果判断失误或者没接好球,回球质量差那就会丢分了。因此,在现在的比赛中,运动员必须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对每一个球,每一个回合都要全力以赴,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优秀的比赛意识和心理素质。

二、对裁判员的影响

1.对主裁判的影响

21分每球得分制,每球必争、比赛节奏快,主裁判如何把握合适的尺度和节奏是关键。恪守公平、公正、准确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新规则比赛中羽毛球裁判应有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大型的国际比赛中,主裁判的每一次判罚都和国家、球队、球员的利益有关,和旧赛制相比,每一次判罚都有得分出现,可以说主裁判的权力很大,这样也给其增加了压力,这就需要主裁判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2.对发球裁判的影响

现在的比赛中,发球和接发球变得相当重要,发球者的发球变化多、质量高、动作一致,这就要求发球裁判员对其发球时的动作判罚更加准确,对他(她)发球时的过腰和过手等判罚要准确和公平,发球裁判对于提前移动(“脚违例”)的判罚要更加公正和准确。另外,在特定的时间段,尤其是比赛焦灼或者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接球者可以以还未做好准备为理由来打乱对方的节奏,使自己得到调整或喘息的机会。因此,根据新赛制的比赛特点,发球裁判一定要凭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素质区分什么情况是接球者没做好准备,而判重发球;什么情况是接球者判断球将发失误而未有做出还击,而判得分等。

3.对司线裁判的影响

司线的判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主裁判可以改判,但在一般情况下,主裁判还是尊重司线的判罚的。过去15分制,司线的一到两次误判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比赛的结果造成大的影响;而现在,因为每球得分,一次误判就有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心理,还可能直接造成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如果出现两个误判,而这两个误判还发生在同一个队员或同一个队上,那将会对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其运动生涯。

三、对比赛的影响

新赛制的要点在于使比赛的节奏加快,增加比赛结果的悬念。传统比赛赛制规定拥有发球权才能得分,而现在每球得分制,双方运动员每球必争,在场面上明显比过去紧张和刺激。过去,运动员在比赛初期没能很好进入比赛状态,还在需要调整和适应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从换发球的环节中调整过来,最后取得比赛的胜利;而新赛制下,如果比赛初期没能把握好,也就是没有抓好开局,很难从逆境中“起死回生”,一旦对手打出了气势和节奏,就负多胜少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之所以推行新的赛制就是希望羽毛球运动能够在全世界广泛地开展,不希望羽毛球重大赛事的金牌全部或大部分成为某一个或某些国家的囊中之物。因此,新的赛制的实行对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在掌握了新赛制相对于旧赛制的变化的情况下,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要根据赛制的改变,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并在训练中对技战术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总结其新的特点,掌握制胜的规律,以适应新赛制带来的冲击与变化,使我国的羽毛球运动不断发展。作为裁判员要研究新赛制,更好地做到公平、公正地执场。

参考文献:

[1]汪剑,陈文菁.羽毛球赛制变革及其影响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焦玉娥.从规则变化看羽毛球运动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初级中学) 皇裁辞榭鍪墙忧蛘吲卸锨蚪⑹蠖从凶龀龌够鳎械梅值取br>

3.对司线裁判的影响

司线的判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主裁判可以改判,但在一般情况下,主裁判还是尊重司线的判罚的。过去15分制,司线的一到两次误判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比赛的结果造成大的影响;而现在,因为每球得分,一次误判就有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心理,还可能直接造成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如果出现两个误判,而这两个误判还发生在同一个队员或同一个队上,那将会对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其运动生涯。

三、对比赛的影响

新赛制的要点在于使比赛的节奏加快,增加比赛结果的悬念。传统比赛赛制规定拥有发球权才能得分,而现在每球得分制,双方运动员每球必争,在场面上明显比过去紧张和刺激。过去,运动员在比赛初期没能很好进入比赛状态,还在需要调整和适应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从换发球的环节中调整过来,最后取得比赛的胜利;而新赛制下,如果比赛初期没能把握好,也就是没有抓好开局,很难从逆境中“起死回生”,一旦对手打出了气势和节奏,就负多胜少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之所以推行新的赛制就是希望羽毛球运动能够在全世界广泛地开展,不希望羽毛球重大赛事的金牌全部或大部分成为某一个或某些国家的囊中之物。因此,新的赛制的实行对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在掌握了新赛制相对于旧赛制的变化的情况下,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要根据赛制的改变,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并在训练中对技战术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总结其新的特点,掌握制胜的规律,以适应新赛制带来的冲击与变化,使我国的羽毛球运动不断发展。作为裁判员要研究新赛制,更好地做到公平、公正地执场。

参考文献:

[1]汪剑,陈文菁.羽毛球赛制变革及其影响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焦玉娥.从规则变化看羽毛球运动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1).

羽毛球赛制篇2

2.1.1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在 14 至 15 世纪的日本,在那时候拍是木制的,球是樱桃核粘上羽毛,两人对立击打。但是由于球的载体太重,而且飞行速度快且飞行方向不好掌握,所以这种游戏没多久便消失了。

在 18 世纪的印度一个浦那城市,涌现雷同今天的羽毛球运动比赛,由羊毛织成正球形,在其上面插上羽毛,2 人对立而站来回击打。据说,这种浦那游戏在驻扎印度基地的英国军官中开展尤为活跃。

而现代的羽毛球运动诞生地为英国。1873 年,一个名叫 Bauft 公爵在其伯明顿庄园办派对,由于恶劣的天气,外面下着大雨,客人只能呆在房间里,原来的户外项目改在室内举行。而参加派对的人们当中有以前在印度驻军的军官,于是他们向在场的客人声情并茂的讲起印度的"浦那"游戏,在场的客人对这种游戏非常感兴趣,便玩了起来。因为这个游戏具有普遍的趣味性,在庄园开始这种游戏后,便迅速传遍全境,而"伯明顿"(Badminton),也成为了"羽毛球"的名字,并作为英文单词一直使用[3].

2.1.2 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2.1.2.1 国际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欧洲国家英国、丹麦的羽毛球运动一直是国际领先的;二十世纪 40 年代之后,亚洲国家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为代表,他们击败了英国团队,创造了国际羽毛球亚洲控制形势,羽毛球项目的重心转移到亚洲;20 世纪九十年代末,不平衡的格局更加突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4]:

第一阶段为欧洲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鼎盛阶段(1878-1939)在第十九世纪末至第二十世纪初,英国羽毛球运动在技术或战术方面都遥遥领先,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末,丹麦国家队的羽毛球实力已上升到快打破英国羽毛球运动的主导地位,但该项运动的优势仍在欧洲。

第二阶段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称雄国际羽坛阶段(1940-1979)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由于文化交流频繁,体坛方面也密切接触,致使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迅速,在亚洲一些国家,探索出制胜新打法使其迅速提升了在国际羽坛的地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交替称雄国际羽坛。

第三阶段为亚洲各个国家争霸国际羽坛阶段(1980-1999)20 世纪 80 年代,快速、多变、全面等技战术弥漫在羽毛球运动竞赛中,主要以印尼队和韩国队为主,这一阶段亚洲各个国家在国际羽坛形成对抗模式。

第四阶段为亚洲国家全面兴盛,欧洲国家全面衰落阶段(2000-至今)在第 30 届伦敦奥运会上亚洲国家再次夺得羽毛球运动各个项目比赛的 5 个冠军;羽毛球的整体大局下降在欧洲,则亚洲进入高峰期。

2.1.2.2 国内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大约在 1920 年,现代羽毛球运动传入中国,首先主要在沿海城市的基督教青年和各大学进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不稳定,参与的人数少,羽毛球运动在中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党和政府比较注重体育活动,羽毛球运动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喜爱,并已成为关注项目。羽毛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 5 个阶段[4]: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羽毛球运动主要是在中国各沿海城市进行;虽然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很低,但它为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二阶段为赶超阶段在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印尼第二批华侨归国,由于当时印尼羽毛球运动水平较高,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羽毛球技术和战术,成为中国羽毛球的核心力量,使中国羽毛球运动水平也逐渐为世界所知。

第三阶段为恢复阶段由于我国出现了近十年的革命动乱,体坛方面也受到波及,导致发展严重迟缓。为了恢复我国的羽毛球运动水平,1978 国家体育局、羽毛球协会重申羽毛球训练和比赛指导思想,使羽毛球运动训练及比赛又出现勃勃生机。

第四阶段为鼎盛阶段根据这一目标,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刻苦努力,大量的优秀年轻球员出现。

在八十年代末,中国羽毛球运动进入第二高峰阶段。

第五阶段为辉煌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现在的运动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羽毛球运动比赛中,比赛双方为了能迅速控制对方,场上的节奏日益加快,比赛得分点更向着准确、快速的方向发展。在 21 世纪,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员在世界各大比赛中都取得了令人耀眼的成绩,我国的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上升阶段。

2.1.3 羽毛球运动研究综述。

林传潮[5]在《羽毛球运动文化探源》中指出了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英国"霸主"、日本"东洋魔女"、印尼"国球"、马来"黑马"等一系列文化色彩。

郑贺,沈连梅[6]的《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竞技特征与趋势研究》阐明了21 分制新规则的运动特征表现为"快速、全面、高空优势",比赛技战术策略要求多样,当今羽毛球运动比赛的发展趋势向职业化和商业化等相关方向发展。

何立夫[7]在《对美国羽毛球运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中指出羽毛球运动发展在美国的影响力是不够的,缺乏商业赞助以及媒体的宣传,而且缺乏有吸引力的羽毛球比赛,并得出结论:在美国大学多开展一些俱乐部,利用学生举办活动拉赞助的基础,带动羽毛球在本土的影响力。

程勇民,罗建英[8]在《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中指出,由于世界羽坛不均衡格局越来越突出,羽毛球运动正面临被奥林匹克运动会除名、限制人数参与的窘境。并得出:当今羽毛球制胜特点主要体现在"快速、全面、突出特长"方面。

郭允兵[9]在《奥运会羽坛格局看羽毛球运动发展危机及对策研究》指出奥运会羽毛球运动发展不平衡模式:"以亚洲为中心,中国为核心",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正面临一场危机。不同的系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何彦辉[10]在《世界竞技羽毛球运动非均衡发展的社会学分析》中梳理了羽坛的竞争格局。欧洲局势已经下降,而亚洲正在上升,目前世界羽毛球运动的现状已经建立起来了。

综上所述,前辈学者们对羽毛球运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有:1)羽毛球运动发展历程;2)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需要商业化和职业化的渗透;3)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格局出现严重不均衡现象。这些着名学术专家的

论文丰富了人们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认识,为本文研究和分析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的演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研究综述。

国内理论界已经有一些学者对竞赛规则和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做了相关研究,并在一些学术期刊、报刊上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王斌、虞重干[11]在其论述的《竞赛规则与竞技运动之关系》中指出,认为"双方确保公正与平等"、"竞争激烈,吸引观众"是一项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固定法则。

刘建[12]在《竞赛规则演变的外部动因与发展趋势》中分析了外部因素在竞赛规则中的演变,"违反道德的行为"、"竞技性、观赏性、商业性三者之间的矛盾"是竞赛规则变化的外部原因;认为"缩短场上双方队员比赛时间,提高场上比赛激烈程度",更加注重"战术稳定性和对抗性"、"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是竞赛规则的发展趋势。

王化兵[13]撰写的《影响运动竞赛规则的社会因素考察》指出各种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外部影响因素,对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和调整的作用越明显,乃至成为竞赛规则发展演变的主要动因。

徐宜芬[14]撰写的《浅谈竞赛规则与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辩证关系》主要揭示了竞赛规则的演变,认为竞赛规则变化和运动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宋爱玲、刘建在《竞赛规则发展变化的阶段划分和特征研究》中,指出竞赛规则的变化经历了"约定俗成"、"区域化"、"国际化"和"全球化"阶段。

林传潮、刘国珍、任春晖[16]在《羽毛球竞赛工作指南》(2005、2007)中撰写了 15 分和 21 分竞赛规则,并对两种计分方法进行阐述。

梁妮、樊林华、吴大成、[17]在《羽毛球竞赛发展与规则演变双驱关系研究》中关注羽毛球的发展和演化博弈关系。研究发现:规则的演变和竞争共存;羽毛球竞赛规则的现有规定只是一时的。

王子江[18]在《羽毛球"7"分制》中阐述了"7 分制"竞赛规则演变的背景及影响。指出 7 分制第一次在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上采用,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高手之间的对抗使比赛时间缩短、精彩瞬间减少,导致观赏性大大下降。

湖雨[19]在《羽毛球 7 分制"搅乱"人心》中指出每局 11 分制、15 分制演变为每局 7 分制的背景,而且规定新赛制在所有国际羽联举办的巡回赛中使用,但是由于 7 分制存在很多质疑,至于世界杯、世锦赛何日实行 7 分制,还尚需研讨。

宋庆华[20]写的《对羽毛球实施新规则的尝试与认识》对 7 分制的竞赛规则进行了阐述,与以前规则相比,从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焦玉娥[21]在《从规则变化看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中论述了竞赛规则已由原来发球得分制改为现在每球得分制,分析了规则演变的优点和缺点,但新规则的总体利大于弊,每球得分制规则使竞争加剧,运动员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相互战斗;然而,却缩小了强弱选手之间胜负的几率性。

汪剑、陈文菁[22]在《羽毛球赛制变革及其影响研究》中阐述了 21 分制新规则的内容和影响。指出:强者若是遇到了对手,更具竞争力,决胜局将更加残酷;21 分羽毛球所规定的赛制,有利于促进羽毛球运动各个方面的发展。

贾晓敏、郑欣[23]针对《中国羽毛球大师赛 21 分制试行的意义》主要阐述了以前男子单打和双打每局 15 分、女单 11 分和现在每局 21 分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得出:21 分制缩短了比赛时间,有益于电视播出,便于羽毛球运动推广;同时,减少了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为每位参赛队员增加了获胜的机会。

朱建文[24]的《羽毛球新赛制实行后男子单打技战术的转变和趋势》阐述了21 分赛制的具体内容,新规则有利于对羽毛球男子单打的网前小球控制与反控制的研究。并指出羽毛球未来战略方向为"快速、全面和抢攻".

于勇[25]在《21 分每球得分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中阐述了新规则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新规则对运动员和比赛结果的影响,对新赛制进行总结,认为:加快了比赛节奏,提高了比赛强度,更具有观赏性。

黄修年[26]在《21 分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中阐述了新规则的具体内容,并指出 21 分制规则对羽毛球运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得出:新赛制缩短了比赛时间,加强了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提高了对抗性、激烈性和观赏性,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拉动企业赞助和适合电视广播。

李鹤洲[27]在《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中阐述了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指出了羽毛球运动改革的方向应为以下方面:1)加强竞争力水平,控制比赛时间,在电视上适应转播需求;2)采取更合理的发球方式,推进技术创新;3)推荐使用攻击技术,打破多回合、缓慢的进攻和防御,提升比赛的激烈程度。

周雯[28]在《竞赛规则的演变对现代羽毛球运动及其技战术发展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对羽毛球竞赛规则计分方法演变的研究,阐述了竞赛规则演变的内容和背景,揭示出竞赛规则演变使比赛更加公平合理,更向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王荣[29]的《试析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主要阐述了 2006 年以前每局15 分和 2006 年以后每局 21 分的区别,指出了运动员在实行新规则(21 分制)之后对心理应变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新赛制有利于电视转播,促进其商业化。

傅琪琪,李海[30]在其撰写的《基于商业视角的羽毛球竞赛规则演变的研究》中指出体育已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商业因素对其相应的体育竞赛规则进行修改,以满足商业化运作系统各相关者的商品化需求;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对羽毛球竞赛规则进行一系列改革,目的是缩短时间,简化竞赛规则,增强竞赛观赏性为了观众和媒体的受众,以扩大电视收入,提高赞助商投资价值。

谢成超、杨学明、王海飞、李秀林[31]在《探索我国羽毛球运动在新赛制下发展趋向研究》阐述了 21 分制竞赛规则内容、规则对运动员心理、体能、技战能的影响。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羽毛球运动的训练也必须与时展相吻合,羽坛的竞争:"快速、灵巧、准确全面和特点突出"依然是现在羽坛的发展方向。

黄莉芹[32]在《新规则的实施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阐述了竞赛规则演变的内容和背景,探讨了竞赛规则演变后呈现的特征,并对羽毛球运动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指出现在所用的 21 分与过去 15 分、11 分的计分方法相比,新赛制缩短了比赛时间,提高了比赛抗争性,激烈性和观赏性。

王海鹰[33]在《新规则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比赛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指出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21 分赛制的实施,使比赛时间缩短,对抗激烈程度升级。

为了应对 21 分制带来的影响,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特点改变训练策略,在场上时刻掌握比赛节奏,快速处理关键球;加强假动作练习,把心理能力的控制训练提上日程。

焦玉娥[34]《羽毛球 21 分制利弊分析》对新赛制和旧赛制进行阐述,指出新赛制与传统赛制相比利大于弊,主要体现在:1)加快比赛节奏,提高了比赛强度,更具有观赏性;2)新赛制提高了比赛胜利的几率性,为更多的球员赢得胜利机会;3)新赛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时间,有利于观看和转播。

费瑛[35]在《浅析羽毛球 21 分赛制对比赛的影响》中指出 21 分赛制:1)加快节奏,增加强度,使现场更具有观赏性;2)提高了比赛胜利的概率;3)新赛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时间。

李元华、邓集钢[36]的《羽毛球实行新规则后技术打法之研究》对新旧规则进行对比,指出 2006 年的计分方法竞赛规则的和以往计分方法相比,就目前来看

,其对技战术影响最大、最深远。2006 年以后的计分方法更适合进攻型运动员比赛,进一步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被提上议程。 房巍[37]在《羽毛球新规则的特点及对策探析》中对新旧规则的比赛用时和比赛结果进行分析,指出:1)新赛制加快比赛节奏,提高了比赛强度,更具有观赏性;2)新赛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时间等特点,要求运动员快速进入竞技状态,并在日常训练中因项目不同加强专项素质训练。

葛忠强[38]在《羽毛球规则修改后比赛主要变化及对运动员影响的研究》中得出 21 分每球得分新赛制:1)时间发生了明显变化;2)比赛节奏明显加快;3)对运动员参赛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运动员体能、技战术训练、比赛结果方面。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对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相关研究主要有:1)竞赛规则演变的原因;2)羽毛球新竞赛规则和旧竞赛规则计分方法二者之间对比利弊关系分析;3)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的演变产生影响等等。这些学者的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人们对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变化的认识及规则演变所产生影响的认识,为本文深入了解和研究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提供了很好借鉴和理论依据。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 1939 年羽毛球正式成为竞技运动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对羽毛球运动及其竞赛规则相关书籍、文献、杂志等进行查阅、搜集和整理,获得大量研究内容,从而了解相关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研究进展。

3.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羽毛球领域经常在重大赛事执裁的 6 名部级裁判进行访问,主要就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及其演变的相关内容进行电话和实地访谈,获得理论依据。

3.2.3 比较研究法比较在羽毛球运动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各种版本的《羽毛球竞赛规则》,发现其异同,揭示规则演变遵循的规律;对应于不同历史时期规则修订的背景,总结出规则演变的影响因素;结合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整体状况,阐明规则变化对这项运动造成的影响,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3.2.4 观察法。

对最近几届男单决赛的录像进行研究,着重观察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变化,针对大力跳杀、扑倒救球及发球方式等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

羽毛球赛制篇3

温和而娴静。

作为热爱澳门的华籍葡人,

马嘉美女士,

致力于亚洲地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仿佛横跨欧亚大陆的虹桥,

带着西方的炫丽和东方的雅致,

渲染出另一种瑰丽。

熟知羽坛 身经盛事

“我感到自己在这里出生是很荣幸的!”马嘉美女士是一个澳门籍的葡萄牙人,说着一口流利的粤语:“我在澳门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生于中华大地长于中华大地,马嘉美女士对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马嘉美女士从出生、读书、工作,都是在澳门度过,即使她退休后、从2010年开始担任亚洲羽毛球联会赛事委员会主席,也是在澳门为亚洲羽坛的大小事务而忙碌着。其实早在2002年,马嘉美女士就成为澳门羽毛球总会理事长,负责澳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我从1999年开始进入羽毛球的世界,不断增加对羽毛球的兴趣和了解,到现在已超过十年了。”澳门回归之前,马嘉美女士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当时她对羽毛球运动并不是很了解,直到退休在家休息几年后,她认识了当时担任澳门羽毛球总会会长的陈永杰先生,从此进入了羽毛球的世界。

进入羽毛球的世界后,马嘉美女士增加了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学习了羽毛球比赛的规则,熟悉了举办羽毛球比赛的流程和组织运作。在这十年里,她经历了许多场在澳门举行的羽毛球比赛,包括澳门羽毛球公开锦标赛、澳门羽毛球格兰披治黄金大奖赛、汤姆斯杯预赛、尤伯杯预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

“澳门每年都会举行羽毛球比赛,澳门羽毛球格兰披治黄金大奖赛从2006年到现在每年都举行。”其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香港东亚运动会上,羽毛球运动员张丹和张之博夺得女双冠军,为澳门夺得赛事的第八枚金牌:“在第五届东亚运动会上我们有两个运动员赢得金牌,实现了澳门羽毛球运动‘零的突破’,这是我最难忘的!”

除此之外,2012年2月13日至19日,澳门举办的汤姆斯杯及尤伯杯亚洲区的预赛也是令马嘉美女士难忘的盛事,她称组织这次比赛是汤姆斯杯及尤伯杯亚洲区最后一年的预赛——这年过后,这个比赛将不会再设置预赛,因此这次比赛不仅是这个比赛历史上唯一一次于澳门举行预赛,也是历史上最后一年的预赛。

“此后的比赛改革为团体赛。汤姆斯杯预赛的历史已经结束了,所以也是比较难忘的。”除了对自己经历的羽坛盛事感慨良深,马嘉美女士也不忘鼓励运动员们适应新赛制:“可能有的运动员还没有熟悉这个赛制,在理解上会有误会。我相信每个运动员是很努力的,能进赛场都付出很多,他们一定不会想出现任何东西让他们的努力白费,不过这始终是一个新的赛制,需要人们的理解,也希望运动员们能适应。”

全力支持 濠江羽坛

接触羽毛球运动后,马嘉美女士看到澳门羽毛球运动在这十年间的发展,政府对澳门羽毛球运动的支持逐年增加也让她感到欣慰,她相信在政府和澳门民众努力下,澳门的羽毛球发展必定能越来越好。

“我们在2006年开始组织举办国际比赛,现在澳门每年都有羽毛球比赛,在比赛组织方面澳门的能力已经很成熟,组织比赛的条件、投入比赛的场馆、整体的环境,我们已经和世界是并排的。”澳门组织举办羽毛球比赛的规格、质素已是国际化了,马嘉美女士为十年努力的成果而高兴,但同时她也希望能尽快完善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澳门多数是边读书边训练的业余运动员,而全职运动员大多在内地训练,所以运动员整体能力还希望得到提高,另外还有体制、以及场馆有限等问题。”

不同于内地的全职运动员,澳门很多羽毛球运动员都是学生,不仅要进行羽毛球训练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业,如果学业有成、得到深造机会就会停止训练,造成羽毛球界称为“断层”的现象。目前,针对这种“断层”,马嘉美女士和其他关注澳门羽毛球发展的朋友们近几年组织多次到中山、江门、东莞等地的交流活动,希望能学习内地高水平的羽毛球技术。

除了运动员方面,寸土寸金的澳门对于训练场地的限制也是一个方面:“还有我们澳门的场地实在太小,用场地的人反而很多、包括羽毛球和其他运动的爱好者很多。对比澳门很多土地用作商业,运动场地会少一点。”马嘉美女士相信,这种情况会在以后改善过来:“我相信城市能作出新的规划,澳门政府每三四年都会请北京大学或其他研究所的一些教授做一个研究,研究澳门体育会怎样发展、需要增加些什麽。”

据调查,羽毛球运动现在是澳门民众最喜欢的三个运动项目之一,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所以澳门进行新的规划,会考虑到发展羽毛球运动的场地问题,并且还会兼顾篮球、足球、自行车等其他运动项目用地的平衡。

亲和感恩 中华情怀

加入亚洲羽毛球联会赛事委员会后,马嘉美女士觉得现在的工作比退休前还要忙,但她却觉得这样经常开会、需要四处奔走,去到外地考察的生活很有意义:“要东奔西跑太忙了,去完日本又要去马来西亚,亚洲的活动基本上我都要参加,有时要跟其他同事分配工作,有先有后出席会议和活动,错开有冲突的时间。”

身处整个羽毛球世界,对马嘉美女士而言,就象是融入了一个大家庭一样,温馨而快乐。无论是亚洲羽毛球联会赛事委员会里27个属会,还是参加比赛、活动认识的朋友,都让马嘉美女士得到不少的快乐。

“我多了好多姊妹,认识很多东西,尤其在亚洲方面,我到很多举办羽毛球比赛的技术,学会很多知识,接触不同的理念,在见识上也开阔了很多。”这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各个方面、各个细节上都让马嘉美女士学习到以前所没有学到的知识,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东西。

“在澳门喜欢打羽毛球的人很多,但他们不一定是参加比赛的,因为澳门的市民较为含蓄。平日和他们成为朋友是很幸福的。我最喜欢澳门的人,我觉得这里的人很有人情味,我们相处好像一家人,两个人认识一两年就会像一家人那样亲切,经常可以互相帮忙。”马嘉美女士心怀感恩的说出这句话,在澳门有很多好朋友的她以自己生在澳门,长在澳门而感到荣幸。

在中国生活多年,马嘉美女士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深有感情,她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还对自己认识的中华文化仔细分类,跟亲人和朋友一同讨论分享。她说自己了解传统的中华文化,关于传统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她尽管是褐髪碧眼的拉丁友人,但对中华割舍不断的情愫早已在她心中扎下根源。

看到澳门的运动员因读书太忙,减少对羽毛球运动的积极,马嘉美女士总希望体制能给这些澳门青年宽松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可以多点去比赛、多点得到促进自己进步的机会,多点畅游在自己喜爱的羽毛球海洋中。说完,这位来自欧洲大陆最西端国家的女士就像一位慈母,默默关注、默默祝福着东方年轻一代的成长。

马嘉美女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亚洲羽毛球联会赛事委员会主席

2012—2014年澳门体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澳门体育总会联合会副秘书长

澳门羽毛球总会理事长

澳门妇女体育总会名誉会长

濠江体育会名誉会长

中国澳门瑜伽体育会名誉会长

羽毛球赛制篇4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 体育专业 羽毛球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48-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重点以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羽毛球专修12名男生中成绩排前四名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教学实验法(实验时间: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每周2次课(100分钟\次),共8周教学;比赛安排,第一轮分组淘汰,将12名男生抽签分为两个组,即A组和B组,A组6人分别表示为A1-A6,B组6人分别表示为B1-B6,A、B两组分别进行分组淘汰,每组产生的3名学生再进行单循环,决出小组前两名,最后进行交叉淘汰)、数理统计法。

2 分析与讨论

2.1 比赛教学法运用特点

2.1.1 可操作性强

比赛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时,要求学生掌握了绝大多数基本技术后,在模拟比赛的环境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技术掌握情况以及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对于场地、环境的要求不高,只需要球拍、羽毛球和网架在平常练习的场地就可以进行教学比赛,它不仅可以在正规的室内运动场进行,也可以在不大的室外进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1.2 应用广泛

比赛教学法在其它体育教学中广泛运用,比赛教学法被广泛的运用在各项目的技术教学、战术教学及技战术的综合运用中。在羽毛球教学中也被经常采用。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或多或少的应用比赛教学法。

2.1.3 具有创造性

目前运用的比赛教学法可以根据羽毛球教学的需要自行创造使用,可以进行基本技术比赛、基本战术比赛、基本技战术的比赛、基本线路比赛还有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新技战术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可以改变羽毛球教学比赛的方法和手段或改变羽毛球比赛的环境、对手和比赛的内容等又都可以形成新的比赛法。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手和内容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运用比赛教学法具有创造性,对老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

2.1.4 实用性强

比赛教学法运用到羽毛球教学,由于其独特的魅力,能够激发和吸引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求知欲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练习。比赛教学法能够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战术应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学习态度、提高临场应变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等具有显著的作用。此外,教学比赛容易组织和安排,所以说比赛教学法是“最经济实惠”的教学方法。

2.2 新疆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教学比赛运用情况分析

羽毛球比赛中,得分形式主要有直接得分和对方失误得分,直接得分就是直接打死对方而得分,如:扣杀球、网前扑球、吊球等;对方失误得分,就是靠对手出现的主动、判断失误等得到的分数。羽毛球单打比赛就球飞行的角度和距离而言,可将发球分为发后场高远球、平高球、平射球和前场小球四种。而接发球主要有搓放、勾对角、推后场、挑高球、高远或平高球、吊球杀球等技术,前场技术有搓、勾、推、挑,后场技术为高、吊、杀。在后场运用接发球技术中,吊球的技术使用率明显高于高球、杀球凹。

2.2.1 发球得失分统计情况

在羽毛球专修教学中,学习和运用较多的是发后场高远球和前场小球。发后场高远球,多用正拍面将球击得又高又远,当球飞行至最高点后,突然调头垂直下落至端线附近的一种发球。由于这种发球的落点处于对方端线附近,可有效地调动对方远离中心位置,并削弱其进攻的威力,同时也增大对方接下一拍球的难度。单打中,这种发球被普通采用。而发前场小球,运用正、反面摩擦击球,使球轻轻擦网而过,落在对方前发球线附近的一种发球。由于它的飞行弧度低,距离短,可以有效地限制对方接发球的大力扣杀进攻,是单、双打中较常见的一种发球。而在发球中,失误是难免的,由于羽毛球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很容易受风向、气流的影响,这给羽毛球运动员的发球和判断带来了干扰。从表1数据中可以看出,前4名学生中A1与B1在发球失误上1比1持平,但是在判断失误上,A5判断失误次数最少。前4名学生差异不明显。而在第三和第四名争夺中,A5学生发球失误次数比B3多3次,而发球判断失误次数则低于B3,在发球总失分上A5稍好于B3(见表1)。

2.2.2 高远球得失分情况

击高远球技术是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击高远球是指球飞的又高又远,球飞至对方底线上空垂直落到端线以内附近。在比赛中,当一方处于被动或者没有很好的进攻机会时,为了拉开对方而采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羽毛球技术水平。但在男子单打比赛中高远球的技术往往在被动时使用。在比赛当中谁的高远球总数及失分较多,场面上往往是处于被动,所以提升综合实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从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前4名学生中A1的高远球失分率达87.5%,而B1的高远球失分率达70.59%。对比A1与B1高远球得失分情况可以看出,B1在高远球总数上明显多于对手,说明被队手A1压制或者没有很好的进攻机会,被动的利用后场高远球来过渡。在羽毛球单打比赛中,后场进攻并不常用,多为通过调动对手,压制对手的后场,使其被动至击球质量下降,然后主动出击得分。在A5和B3的比赛统计可以看出,第三名A5高远球的技术明显优于第四名B3,利用高远球技术得7分,失分率仅为30%。由于羽毛球专修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是其它专业调转到羽毛球专业,如田径专业、健美操专业、篮球专业。专修学生比赛中高远球失分的主要原因如下:(1)步法移动不到位或击球时机判断错误导致高远球击不到球。(2)握拍太紧、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以及击球点靠后导致击球发不出力,球打不到后场,回球质量差。针对以上失分情况,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针对性练习。对于步法移动不到位的情况,应加强移动步法练习,加强有球时步法移动的灵活性。高远球击球发不出力的情况,学生应学会正确的正反手握拍姿势,对于手肘上提不够大臂不能充分挥臂的情况,应进行手肘上提的靠墙挥拍练习。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高远球技术要领,讲解时语言简练易懂,易于记忆和理解。高远球是羽毛球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学生练习也是最多的,与篮球中的投篮一样,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后期学习效果通过第一轮比赛技术分析。(见表2)。

2.2.3 网前球(前场技术总次数)得失分情况

羽毛球前场技术主要包括推球、挑球、搓放球、勾球、扑球五项基本技术。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在对网前搓放球等羽毛球五大技术的运用中,前4名学生中第一名A1的搓放球次数最多,推球和扑球次数也最多,而挑球的次数最低,说明A1的技术相对较为全面,迫使对手场面被动,从而造成击球质量不高给自身创造出比较好的进攻机会。另一方面,第四名学生B3在前4名学生当中搓球、推球、勾球和网前扑球的次数均为最低,而挑球的次数最高,说明B3在场面上一直处于被动,各方面技术都相对较弱。(见表3)

2.2.4 杀球得失分情况

扣杀球是把高球用力向前下方重击、重切或者重“点”击球,由于这种球速度快,力量大,给对方的威胁很大,是羽毛球运动中主动进攻与得分的重要技术。扣杀球可以分为正手杀直线、头顶扣杀对角线、反手扣杀和正手腾空突击杀球等。杀球成为比赛中进攻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杀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而且会造成对方回球困难,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扣杀球命中率的高低也是一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制胜法宝。从表4可以看出,B1在两场比赛中共扣杀球16次,其中扣杀球直接得分8分,扣杀下网、扣失共8次,命中率为50%。而对手共扣杀球39次,扣中30次,扣杀下网、扣失共9次,命中率为76.92%。(见表4)

2.2.5 羽毛球步法比赛技术情况

在羽毛球运动中移动步法可称之为其运动技术之母,是羽毛球运动的灵魂,有三分技术,七分步法之说,步法决定手法,只有步法到位,才有球可击,手法才有其发挥的机会,步法不到位,再好的手法也无用武之地。羽毛球移动步法决定技术手法和战术打法。羽毛球移动步法可分为上网步法,后退步法,中场两侧移动步法,前后场连贯移动步法。比赛统计结果显示:比赛前练习的比较好的任何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由于步法不正确或不到位造成失分的情况比较多,步法技术娴熟能更好的运用各种技术动作,提高羽毛球水平。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步法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起动反应移动慢;击球后缺乏回中心位置意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采用比赛教学法能调动羽毛球专修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专修学生掌握羽毛球技、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从事羽毛球的相关教学、指导羽毛球大众健身等综合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实现学以致用。

(2)羽毛球专修学生参加正式比赛少,而通过在技能学习课中运用比赛教学法,能够使师生了解技能的不足,从而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练习计划。比赛教学法的运用能够使师生了解比赛中各项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而使师生对比赛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教师每堂课的练习计划,使学生的羽毛球技、战术素养,在不断总结与练习中得到逐步提高,取得比赛教学法的运用效果。

(3)A1、B1两位学生虽然技术和比赛成绩最好,但在技战术的运用上仍然不够清晰,主动失误送分也不算少,后期他们的练习重心则要以技战术练习为主,多进行模拟比赛和正式比赛。从技战术、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强化,基本技术练习为辅。

(4)比赛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固然明显,但它并不是独立的,须与其他教学法融会贯通,相互依存,交叉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比赛教学法的作用。

3.2 建议

(1)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利用比赛教学法学习羽毛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对于学生参加比赛少的情况,建议除了定期组织各高校羽毛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赛、邀请赛外,还要积极组织参加疆内的各种羽毛球业余比赛。

羽毛球赛制篇5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竞技参赛能力;结构特点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212-03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针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归纳及综合检索的相关研究成果,力求了解最新的研究现状,并为本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二)专家访谈法

针对本研究课题的相关内容,通过拜访和电话访问的方式与羽毛球项目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探究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参赛能力构成及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应该具备的条件。

(三)逻辑分析法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对搜集的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所得到的理论资料进行比较、归纳与演绎、综合与探讨。

(四)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和Microft office Excel 2007对历届苏迪曼杯成绩,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冠军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历届苏迪曼杯成绩统计分析

为纪念印尼羽毛球联合会主席苏迪曼先生对羽毛球事业做出的贡献,国际羽联决定将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奖杯命名为“苏迪曼杯”。历届苏杯前三名统计表见表1。

2011年5月29日,青岛苏杯迎来最后的对决,卫冕冠军中国队3-0战胜欧洲劲旅丹麦队,连续第四次,第8次捧杯。中国队在苏杯上的表现极为完美,国羽对苏杯的超强溶统治力表明,羽毛球无愧为被称为“国球”的荣誉。从1995年到2011年,中国队在16年里连续9次杀进苏杯决赛。这项纪录相信前无古人,后要有哪支国家队要追赶,不费个50年以上的时间估计难以实现。中国队只在2003年的决赛中意外地被韩国队1-3击败,导致蝉联冠军的纪录被中间隔断。

(二)历届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冠军统计分析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最终将羽毛球设为正式比赛项目。在第25届奥运会上,设有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个项目,但这四个项目的优势主要在亚洲。所以,国际羽联与国际奥委会决定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增设混双比赛项目,使得奥运会的羽毛球比赛项目更为丰富。历届奥运会冠军统计分析见表2。

(三)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参赛能力结构特点

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参赛能力总体水平在身高、下肢5秒峰值功率、克拖来指数、上肢功率、拍数、失误率、步数、立定跳远、专项跑动、意志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国羽毛球比赛的技术风格特点是以“快”为核心的快、准、狠、活。快速、进攻是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走向世界高峰的成功经验,它是当前球类运动发展的共同规律。要具有快速进攻的能力,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灵敏、力量、速度和耐力)必须全面协调地发展。

1.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分析

我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平均为360.9013,身高平均为167.83厘米,运动员身体形态为:体重适中、身体匀称、手臂略长。王仪涵是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她右手持拍,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使她的进攻更加积极,杀球更加凶狠。北京时间8月14日,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在伦敦温布利体育馆进入收官日的争夺,在女单决赛中,2号种子中国选手王仪涵以2-0(21-15/21-10)力克七号种子,中华台北“黑马”郑韶婕,首度捧起世锦赛女单桂冠,帮助中国队实现了这个项目上的八连冠。

我国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显著特征。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身高、体重及克莱托指数正是反映了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对一个运动员来讲,体力是获胜的基础,只有一两局的体力永远拿不了世界冠军。比赛共有三局,你有四局,五局乃至七八局的体力,才有可能攀登到顶峰。

2.我国羽毛球运动员技战术特点分析

中国式的打法特点是现代羽毛球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各国所效仿的对象,其特点“快、狠、准、活”在战术上表现“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基本技术全面、熟练,特点突出,进攻点多,封网积极,劈杀凶狠,防守稳中有刁,守中有功,能攻善守,力求快、狠、准、活的有机结合。世界羽毛球运动将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特长非常突出,技术比较全面,战术变化多样的趋势发展。

陈金是中国羽毛球极具潜力的男单选手,技术特点为右手握拍,拉开突击,跑动能力强,连续进攻能力强,在关键时刻敢于下手去打,心理素质比较好,能在大多数比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对鲍春来打法特点的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进攻:高点下压球相当凶狠,身高1.90米擅长网前扑杀。防守:身高臂长、防守面积大、判断能力强,防守稳健。体能:体能一般,根据统计在打满三局的比赛里取胜的概率仅三成。技巧:网前小球技术细腻。林丹技术特点是他左手握拍,以拉吊突击为主打法,进攻意识强,场上速度快,进攻落点好,攻击犀利,步伐灵活,扣杀较具有威胁。北京时间8月14日,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收官日。在最受期待的男单决赛中,三届冠军林丹在先丢一局,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挽救两个赛点2-1(20-22、21-14、23-21)惊天逆转头号种子李宗伟,艰难赢得了这场耗时1小时22分钟的史诗对决。林丹就此夺得了个人第四枚世锦赛金牌,成为世锦赛每个单项夺冠次数最多的选手(组合),这也是林丹个人的第15个世界冠军,追平了传奇名将高,并列国羽获得冠军最多的第一人。本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如表3。

3.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心里特点分析

在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的今天,羽毛球运动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全面掌握训练的基本技术、战术,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清晰的战术意识,更需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临近比赛的运动员在技战术、和体能上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其情绪、心理的细微变化往往导致竞技状态的大起大落。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有五种类型:稳定型、安静型、兴奋型、急躁型、烦躁型。

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和比赛成绩都有很高的水平,心理训练一直受到羽毛球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韩国羽毛球超级联赛男单决赛,林丹以1-2负于东道主选手李铉一痛失金牌,在比赛过程中,林丹的情绪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他因为对裁判不满而与裁判发生冲突。并与韩国队与中国籍教练李矛发生了争吵。怨气未平的林丹接下来把自己的球拍狠狠地摔倒了地上,球拍严重变了形。林丹差点连裁判都干掉了,冲突差点包括裁判,把拍子扔过去,那不是在规则的范围里也不在社会的范围中,这件事林丹表现的素质差。打好球要先做好人,这是最起码的。要和射击运动员好好学习,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不了大气的。顶尖的运动员需要个性,但最重要的需要磨练好自己的心志,别太张扬了。要有鲍春来的谦虚,陶菲克的霸气。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具备坚如磐石的心理素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竞技参赛能力总体水平

在身高、克托莱指数、上肢功率、下肢5秒峰值功率、拍数、失误率、翻转反应时,步数等方面,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具有一定的优势。技战术风格特点突出,运动员参加大赛不畏惧的心理品质,具有完成比赛的充沛体能。

2.我国羽毛球竞技参赛能力概况

男单方面,传统强国的实力比较接近,但中国队在整体实力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在该项目上马来西亚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运动员李宗伟,丹麦拥有世界冠军盖德和约纳森,印尼有奥运冠军陶菲克以及季军索尼,韩国队也有实力不俗的李铉一。女单方面,中国女子项目优势明显。北京时间2011年8月18日消息,世界羽联公布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女单王仪涵拿下世锦赛冠军后,超越王适娴位居第一,于洋/王晓理、张楠/赵云蕾分别在女双、混双上独占鳌头,其中女单强势包揽前四。自2003年,蔡和付海峰开始配对,到今年的世锦赛冠军。实现了世锦赛三连冠,第四次夺得世锦赛男双金牌。遥遥领先于其他男双组合。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世界羽毛球运动的水平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想在2012年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抓紧时间,一切从零开始刻苦训练,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力争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为我国羽毛球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建议

1.加强各个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领军人物

要想使我国竞技羽毛球运动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我们要重点做好领军人物的培养工作。大力培养优秀的,超一流的羽毛球运动员,力争在汤尤杯、苏杯、世锦赛、国际系列大奖赛、世界杯赛和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等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战绩。

2.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训练素质,推进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教练员要定期参加岗位培训活动,努力培养领军人物和骨干教练员,发挥资历较高有水平的教练员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一代教练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聘请国内外知名教练员定期为教练员开展训练指导工作,以利于教练员方面能与前沿技术相接轨。

3.完善竞赛制度,以赛带练,加强各地区与国际间的比赛交流

羽毛球竞技水平较高的地区应该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对周边弱势地区给予帮助和扶持,通过增加地区间的比赛和运动员的交换来加强交流。组织参加国际间的重大比赛,增加运动员的大赛经验,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战术,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比赛交流。

4.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完善运动员的培养机制,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

运动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体育运动项目直接开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运动员的质量是促进运动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努力做好退役运动员的社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

5.提高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的科学化水平

教练员应提高运动员选材的科学化水平,提高羽毛球运动员选材质量。选出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促进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提升我国羽毛球在国际羽坛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祁团结.我国男子乒乓球、羽毛球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5).

[2]程勇民,梁承谋,阎济宁,金花.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4).

[3]程勇民,许伟民.竞技能力、竞技能力结构及其项群划分――传统训练学理论的不足与完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4]程勇民.“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02).

[5]缪素芳,唐礼,王淑云.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形态、素质和身体成份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83,(15).

羽毛球赛制篇6

关键词:徐州市;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对策

一、调查与分析

1.徐州市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

(1)羽毛球运动深受市民的喜爱。调查的结果显示,78%的市民非常喜爱此项活动,22%的市民较喜爱此项运动,说明市民对羽毛球运动的喜爱程度较高。

(2)市民参与羽毛球活动的频率和强度。每周0~1次的为53%,2~3次的为41%,4次及以上的为6%;群众参与羽毛球活动的强度以每次1~2小时的居多,占42%;花更多时间的不超过12%。

(3)市民参与羽毛球活动的场所。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场所类型较多,其中盈利性羽毛球馆排在第一位。另外,一些企事业单位也拥有属于自己的体育设施、场馆,以提供员工在工作之余进行锻炼;而像老人、学生、下岗工人等之类的低收入和无收入群体者,则偏爱于在公共体育场所、住宅小区空地、公园等室外场地进行。

(4)市民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形式。市民在参与羽毛球运动时,主要是与同事、朋友一起锻炼,选择比例高达76.2%,其次是与家人一起打球以及个人锻炼,分别占29.4%和18.7%,而参加社区或单位组织的活动,选择羽毛球培训班、俱乐部这样有组织的形式的市民为数不多。

(5)市民参与羽毛球运动的消费情况。调查发现,市民的消费水平参差不齐,每次消费10元以下的占17.9%,而超过50元的仅10.7%,其中100元以上的更是只有1.7%。从总体上看,市民参与羽毛球运动的消费属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2.市民参与羽毛球运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运动场馆数量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目前的羽毛球场馆状况不满足和不太满足市民打球需要的分别占18%和35%。

(2)市场尚未成熟。在徐州,羽毛球虽早已起步,但市场化的规模还未见萌芽,对于吸纳社会力量和资金开展活动的经验缺乏。再者群众比赛的水平不佳,观赏性不足,因而社会对于群众性羽毛球市场的关注度较低,整个市场还处在待开发阶段。同时,企业对羽毛球运动赛事的赞助也处于低迷状态。

(3)经费短缺。市民广泛参与羽毛球运动不可缺少的来源是经费。目前,徐州市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经费来源途径较少,主要是依靠本地市、区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拨款或者大型企业的活动经费,其次是依靠市民所交的参赛报名费。即使得到企业的赞助,也基本是基于当地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或者是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热爱羽毛球,把其作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扶持。

(4)未规范管理。近年来,各级各类面向市民普及性的羽毛球赛次略有增多,给羽毛球运动的爱好者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和切磋的平台。然而,由于私营的羽毛球场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参赛的资格审核不明、赛程安排不科学、比赛的规则不规范等现象,导致主办方与参赛方产生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形成了市民参与羽毛球比赛较为混乱的尴尬局面。

(5)缺失协会作用。经调查,77%的人不知道徐州市有无羽毛球协会,45.7%的被调查者认为羽毛球协会的作用一般,29.8%和24.5%的被调查者认为羽毛球协会的作用“很少”和“没有”。

二、对策

(1)加强对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一方面,科学合理规划场馆设施的建设项目,增强对羽毛球馆的经费投入,更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住宅小区、市民广场、校园、公园等较为避风的空地兴建室外球场,便于市民随时随地就可打球锻炼。另一方面,对于营业性场馆加强管理和监控,延长开放时间,以馆养馆,促进良性循环。

(2)增强羽毛球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羽毛球俱乐部给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结识球友、切磋球技、增进友谊的平台,同时为羽毛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因而,作为群众性的羽毛球俱乐部,应由业余爱好者自发组成,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有序地发展。

羽毛球赛制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羽毛球;教育教学;应对策略

羽毛球运动在高职院校已经迅速发展,并很好的融入了高职院校学生们的体育课堂及课外生活锻炼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青睐。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推广和普及羽毛球运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情操都很有意义。虽然羽毛球运动在高职院校得以快速发展,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羽毛球的体育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因素阻碍其健康快速的发展,研究高职院校羽毛球教育教学现状,有利于羽毛球在高职院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羽毛球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到职业教育的行列,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时,高职院校中羽毛球运动的参与度也迅速升温,但从整体情况看,快速发展中,有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影响了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的良好发展。

(一)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缺乏对羽毛球运动的充分认识,有的高职院校缺少羽毛球专业教师的人员投入,在场馆设施和器材配备上严重不足,导致高职院校羽毛球的教育教学无法健康、科学、持续地开展。还有的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配备羽毛球专项的教师,教学中都是有其他专项的老师兼任,调查无锡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专项教师配备不足20%,根本无法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羽毛球运动在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比较篮球、足球、排球,参与度还是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兴趣,或是根本就没有接触羽毛球运动的机会。众所周知,羽毛球作为群众体育参与度最高的运动,理应在高职院校的到青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培养终身锻炼的兴趣比传授他只是更加的重要。

(三)教育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教育教学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教育要得法,要因材施教,因不同情形施教。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训练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育的要求。现在的学生思想更加的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互联网知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都会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竞赛机制不健全

参加竞赛是很好的检验教育教学成果的方式,不仅能够看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能够看出学生竞技水平的差别,以无锡市职业院校目前的状况,高职院校中关于羽毛球运动的竞赛几乎没有,学生只有参加本校的羽毛球比赛来检验自己的羽毛球水平,缺少更多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己,不仅降低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限制了高职院校羽毛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羽毛球教育教学应对策略分析

(一)加大宣传,着力提升重视程度

要想解决制约高职院校羽毛球教育教学目前的问题,首先就是从思想上加大重视程度。高职院校的领导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健康发展理念,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去落实,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和宿舍,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鼓励大家拿起羽毛球拍,参与到高职院校羽毛球的运动中,大力增加对于高职院校羽毛球教育教学的投入,建立专门的羽毛球运动场馆,增加羽毛球专业教师的师资,购置一些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载体。为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鼓励羽毛球运动在师生中的发展,引导较适合学生成立“高职院校羽毛球协会”,建立健全协会的章程,引导协会会员先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再带动更多的人也参与到其中。同时学校要适当地给予活动经费支持,能够有效地推动羽毛球运动教育教学和竞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优秀的师资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优秀的师资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教育教学的成败。要通过引进和培训的方式,特别是要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羽毛球专业教师的考核、考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竞技水平,推动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的大力发展。

(三)建立健全竞赛制度

依照当前高职院校羽毛球教育教学的现状,建立健全完备的竞赛体系尤为的重要,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科学化、规范化、理性化发展,而且能够有效地反馈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不仅建立健全学校内的羽毛球竞赛制度,还要提供学校之间的竞赛交流,系统内部要定期举办羽毛球竞赛活动,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竞赛中,教师检验教育教学的成果,学生检验自我训练的效果。

三、结语

高职院校羽毛球教育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青睐,高职院校的羽毛球教育教学要加快改革,在加大宣传、师资队伍、建立健全竞赛制度等方面寻求突破,为学生羽毛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学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雷.高校羽毛球教学方式的构建与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2):162-163.

羽毛球赛制篇8

关键词: 江苏省普通高校 羽毛球运动 发展现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江苏省70所高校中抽取10所学校的部分师生作为调研对象。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依据研究能力采用了方便取样的方法,从江苏省普通高校中抽取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等10院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作为此次调研的对象。

1.2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调查问卷10份,回收10份,有效回收10份,有效回收率100%;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29份,有效回收28份,有效回收率96.6%;发放学生问卷340份,回收322份,有效回收312份,问卷有效率96.9%。

2.结果与分析

2.1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场地现状分析

日本心理学家小林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设施的条件是决定体育课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羽毛球运动硬件设施的完备是高校羽毛球教学和课余活动、竞赛开展的基础,场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羽毛球运动的开展规模和质量,是推动高校羽毛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被调查的10所高校中有30%的学校具有完善设施的室内羽毛球场地,50%的学校有简陋的室内羽毛球场地(与其他项目合用),20%的学校只有室外羽毛球场地。在场地数量上,羽毛球场地在6片以上的占30%,而70%的学校都不足6片场地。可见,尽管江苏省高校拥有羽毛球场地的院校比例较多,但是各高校羽毛球场地数量较少,限制了学生进行羽毛球活动的空间。这样在教学、学生课外活动及训练中都会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使学生很难有效地学习运动技术,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也在不断改革。为了使体育场馆更好地为大众健身服务和经营运作,许多高校都实施了有偿使用经营策略,达到了以馆养馆的目的。调查显示,除教学与训练时间外,场馆在其他时间里的经营情况是:有80%的院校实行有偿使用,但仍有20%的院校实行无偿使用。多数院校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对场地的经营实行有偿使用,以达到以馆养馆的目的。

从有偿使用的收费标准来看(如表1),场地每小时对学生收费10-20元或10元以下的院校,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0%和12.5%,收费20―40元的占25%,40元以上的院校占12.5%。总的来看,校内收费标准都低于社会经营羽毛球场地的收费标准(30―60元/每小时)。高校在场馆有偿开放的价格问题上都采用“低价服务,内外有别”的方针,对本校师生员工实行收费优惠政策,体现出“倡导健身,服务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过部分学生认为本校羽毛球场地收费标准较高,或认为场地应该针对学生免费。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价格与效益的关系,是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2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师资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园丁,学校能否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的高低,有一个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调查显示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师资情况如下:

在调查10所高校中(见图1),从事羽毛球教学的教师较多,但是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性、规范性专业学习。其中业余自学和参加临时培训上岗的有18人,占总数的64.3%;有10人是在高校中接受过羽毛球专业培训的,占总人数的35.7%;调查中发现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江苏省高校从事羽毛球教学的教师,真正从事专业训练过的体育院系学生极少,大多数是通过自学爱好或临时培训的,普遍业务水平较低,这样的状况很难保证教学和训练质量,若教师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这就不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项目在学校内的发展。

由表2可见,被调查的28名高校羽毛球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为21人占7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为2人占7.1%。从今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来看,目前高校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在逐年提高。所以从学历层次来看,当前各高校羽毛球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尤其是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才。

从江苏省高校羽毛球运动长远发展看,学校应该加强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强化知识水平,促进教师整体实力水平的提高。

2.3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自羽毛球运动进入校园,成为体育项目不可或缺的新兴体育运动以来,在高校受到师生的青睐,校方也根据自己教学的目的、学校的师资力量及羽毛球场地数量等情况开设了不同性质的课程,并依据学生学习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和学校对羽毛球教学的评估,规定了羽毛球教学不同的教学时数,以满足学生学习羽毛球运动的需要。

从3表可以得知,江苏省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开设了羽毛球选修课、羽毛球必修课两种性质的课程。授课形式分为大班授课和小班授课两种,在所调查的10所高校中,有60%的高校选择大班授课,有40%的高校选择小班授课。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强、运动周期长、动作定型慢、技术动作难学、需要较多的场地及老师的跟踪指导才能取得更大进步的运动,大班授课学生人数过多,场地数量有限,教学时数有限,教师的细心指导有限,等等,这些都会制约羽毛球教学的开展,学生更会因为学习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得不到老师及时的指导而对羽毛球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羽毛球技术的学习。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学校选择小班教学比较合适,不适合开展大班授课。

教学教法方面也不能沿用旧有的教学教法,只有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教法才能更好地提高羽毛球教学质量。就江苏省10所高校的老师对现有的羽毛球教学教法是否合理的调查(见表3)可知,89.3%的老师还是认为比较合理,只有10.7%的老师认为不合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时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江苏省高校羽毛球课的教学时数一般集中在32学时。

从上面的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高校羽毛球课教学情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不管是在开课性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教法方面都有一些不妥的地方,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合理的教学形式,创新更加优化的教学方法来弥补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其他方面的不足。

2.4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现状分析

在大学校园中,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丰富课余生活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是对体育教学的扩充,更是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检验,是学生体育兴趣的集中体现。所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参与羽毛球运动的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羽毛球运动在高校发展的状况。

江苏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有12.3%的学生在余暇时间里经常参加羽毛球活动;有16.5%的学生在余暇时间内偶尔参加羽毛球运动活动;有71.2%的学生没有进行羽毛球活动,这反映了羽毛球运动在高校内的开展并不普及。除去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外,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场地不足、时间不足、活动费用较高等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增加活动场所,延长开放时间,以及降低羽毛球场地的收费,是促使大学生参与羽毛球课外活动的重要举措。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5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竞赛现状分析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各省市组建羽毛球队,并举办全国性的羽毛球比赛,使我国羽毛球运动蓬勃发展起来。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中国地质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生羽毛球协会,成功举办了l0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比赛,在我国一些经济、文化较为发达、高校集中的省市也开展了区域性高校间的大学生业余羽毛球比赛。并且从1992年起,我国已经9次组队参加了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羽毛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快速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40%的高校没有羽毛球协会,60%的高校有羽毛球协会(见表4)。而在这些有羽毛球协会的高校中,学校羽毛球协会是很少组织学生进行羽毛球比赛。当前,江苏省部分院校虽然成立了羽毛球运动协会,但是很少组织活动,即便组织一些活动,也是以年级或者是班级为单位的比赛,学生虽然喜欢和参与的很多,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因素的制约,规模和效果都不太理想。

目前江苏省羽毛球竞技水平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高校的羽毛球竞技水平在“江苏体育强省”大背景的熏陶下并未发挥强劲优势。通过访谈得知,到目前为止,各高校内和高校之间的羽毛球比赛机制还不够成熟。没有比赛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学习与提高的动机与动力,制约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系统、规范、不同层次与不同级别的比赛,是宣传、推广、普及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如高校内部联赛就是羽毛球运动普及的基础,也是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

3.结论

3.1尽管江苏省高校拥有羽毛球场地的院校比例较多,但是各高校羽毛球场地数量较少,限制了学生进行羽毛球活动的空间。高校在场馆有偿开放的价格问题上,都采用了“低价服务,内外有别”的方针。

3.2从事羽毛球教学的教师较多,但是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性、规范性专业学习。当前各高校羽毛球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尤其是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才缺少。

3.3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开设了羽毛球选修课、羽毛球必修课两种性质的课程。授课形式中大班授课超过小班授课,从而影响学生羽毛球技术的学习。

3.4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参加羽毛球活动的人数较少,影响到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

3.5江苏省普通高校内部及高校间羽毛球竞赛的次数少,规模小,参加竞赛的院校较少。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4.建议

4.1要加大场地的建设力度,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改善场地状况,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

4.2要加大引进羽毛球专业教师的力度,同时可选送有一定基础的羽毛球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多组织羽毛球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接触到先进的技、战术理念。

4.3要在高校中广泛开设羽毛球课程,增加羽毛球课程的课时数,让更多的学生接触羽毛球运动,加强羽毛球选修课课程改革,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项羽毛球技术。

4.4要加强校园羽毛球文化建设,增加课余活动与场地开放的时间,合理利用场地,多组织比赛,提高羽毛球运动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

4.5要尽快健全高校羽毛球竞赛体制,完善各种竞赛制度,加强校内与校际间的羽毛球竞赛交流,在高校对羽毛球运动进行大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羽毛球竞赛氛围。

4.6要加快高校羽毛球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羽毛球俱乐部、协会和运动队,并对羽毛球俱乐部、协会和运动队提供一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马行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效性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4,(10):45-47.

[2]王刚,朱琦.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7,(1):135-136.

[3]王宏俊.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5):1-38.

[4]王云玲.湖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4):1-37.

[5]翁林.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5,(8):99-101.

[6]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92-93.

[7]庄志勇.高校俱乐部型羽毛球教学改革探析[J].江苏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1-122.

羽毛球赛制篇9

[关键词]高校 羽毛球教学 教学创新

一、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目的分析

1.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制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性文件。《纲要》不仅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而且强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它还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写体育教材,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羽毛球教学应当严格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完成纲要所指定的任务。但是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时数的调查结果看,羽毛球教学并没有全部完成大纲所规定任务,根本无法保证系统教学按质按量的完成。

2.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流的羽毛球比赛选手,而是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羽毛球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也开始转变。这一时期对关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评价体系指标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已做了大量研究,并进行了5次大规模学生体质测试。

最近的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进行体质状况检测的结果表明:2005年与2000年相比,高校生形态指标、机能指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的饮食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的增长是必然的,但是与之相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却明显下降,这应当引起高校羽毛球教学部门的深思。

3.提高大学生的羽毛球学科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所表现出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本领,是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综合表现。体育教学中的学科能力是指学生个体适应并胜任体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生理、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羽毛球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提高大学生的羽毛球学科能力是羽毛球教学的直接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生的羽毛球学科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基础和途径,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羽毛球学科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创新措施

由于羽毛球运动不仅能较大地调动起广大学生加强身体锻炼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与竞赛对加强学生团队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上述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目的以及实现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做好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创新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

高水平的比赛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使同学们在观赏高水平比赛的同时,领略到羽毛球运动的魅力,这样就能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羽毛球运动当中。同时,比赛也能使同学们通过努力训练后,有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也会使更多的同学积极投身到羽毛球运动当中,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如果校代表队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更能带动一大批学生练习羽毛球,这会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但是,在设置比赛的时候,要考虑到各高校之间的水平差异,应按不同层次的水平,分级别设置比赛。这样会使比赛更精彩激烈,也会提高水平较低的高校运动队的参赛兴趣。在多次参加比赛后,这些队伍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最后在条件成熟后,可效仿成功的联赛赛事(如:CUBA),举办全国高校羽毛球联赛,这会促进高校羽毛球运动的飞速发展。

2.运用多媒体进行技术动作的演示,提高技术学习效果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观察过程中,知觉系统会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深入研究,注意到动作的变化及其规律。利用多媒体录像教学可以完整的、准确的再现和重复动作,同时对一些复杂的动作,可以调节控制速度。羽毛球教师在组织观看国内外羽毛球赛事的录像前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录像中的一些应该特别观察的动作及其战术,同时在观看录像后简单分析一些技战术重点,学生在课上的活动兴趣和技术动作水平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3.建设高校高水平教师、教练员队伍

要提高一个项目的运动水平,首先要求要有一大批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术好、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比赛经验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多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也要求高校之间经常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另外,教师自己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提高教学与训练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其次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高校要多与体工队、俱乐部等专业运动队联系,派教师、教练员到专业队学习、观摩,学习专业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高校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同时要请专业队的教练员到学校进行训练、指导,把他们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教授给高校的教练员和学生,使教师和学生的训练水平有一个更快的提高。

4.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羽毛球运动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建设

一方面,羽毛球场馆的建设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应抓住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学校基础建设正在不断的建设完善的有利时机,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馆。校新区各项运动体育场地建设的比例结构应符合改革发展的需要,改变仅以几个大项目为主的固有局面。另一方面,应努力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要加强管理,利用早中晚和双休日时间开放。形式上灵活多样,实行有偿教学、有偿健身,以馆养馆,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语

总之羽毛球教学要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同时,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健康性、系统性,体现出竞争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努力通过羽毛球选项课,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意识、爱好和习惯,为学生步入社会后开展体育活动打下良好体质和技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汉升.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文超.羽毛球运动高级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

羽毛球赛制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质量;羽毛球;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15-02

羽毛球运动在我区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基础,且具有娱乐性、简便性和锻炼性等特点,羽毛球课逐步成为高校学生主要选修的体育课程之一。羽毛球运动技术性强,技术要求细腻,速度快,变化多,肢体要求比较灵活。学好并掌握羽毛球的技术,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保证,还要掌握相应的技战术。从广西高校羽毛球课的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广西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广西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及限制羽毛球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广西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状况。目前广西有本专科(含民办、独立学院)院校74所。笔者抽样调查了其中30所高校,近83.3%的高校体育课教学采取了自由选项,选项课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课程教学。羽毛球运动所需的素质和技能与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有所区别。一是空间感,空间感好才能准确把握球的落点。二是体力,羽毛球运动不仅需要爆发力,也需要耐力,需要较强的体力来支撑。三是反应能力,羽毛球是球速最快的运动项目,这就需要反应速度。四是身体柔韧性,羽毛球运动对身体柔韧性要求较高,它运用到身体各个关节。五是动作协调性,羽毛球运动不仅球速快,动作连贯性强,这就要求很好的动作协调性。六是球感。球感来自个人对体育项目的灵感和体会的程度,灵感好,体会深刻,羽毛球技术就会有进步。以上这些方面,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要让技术好的学生继续进步,让初学者或者学困生尽快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课堂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广西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羽毛球专业的年限不长,毕业生人数比较少,这造成了开设羽毛球选项课教师短缺的现象。广西本科高校体育院系开设羽毛球专业很少,区外高校羽毛球专业毕业生很少到偏远的广西来就职。更由于现在的广西高校在人事管理上日趋高学历化,而羽毛球专业的研究生少之又少,所以广西高校羽毛球教师严重匮乏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笔者调查发现,现在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师大多是外行教师,缺乏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经验。只是通过简单的短期培训和看教材,很难保证羽毛球教学的质量。

3.广西高校大学生对羽毛球的认识。(1)广西高校羽毛球选项课的选修情况。广西共有74所高等院校,大部分院校都开设有羽毛球选项课,从性别结构上来分析,学生所选的羽毛球选项课中,女生所占比例为68.6%,男生所占比例为31.4%。平均一所高校所选羽毛球课的学生约占选课总人数的25%,可见学生对羽毛球选项课的选择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学生对羽毛球的一些基本技战术、规则、打法等认识都很陌生,学生选修羽毛球课只是出于爱好。(2)广西大学生对羽毛球的认识。目前广西大学生对羽毛球的认识尚在朦胧阶段,据调查得知,91%的大学生略知羽毛球规则,真正认识羽毛球规则的大学生不足5%。因此,加强学生对羽毛球规则、场地的认识和简化讲解羽毛球规则是提高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3)羽毛球选项课教材的选用。据调查得知,广西高校征订的体育课教材,内容包含所有体育课的知识,且内容简单,学生阅读后无法深层次体会知识。笔者还了解到,有90%的学生从未阅读教材。教师上课只是凭借自身备课和平时积累的经验来授课,所以深层次的知识很难传授给学生。

4.广西高校羽毛球教学场地缺乏。广西高校体育课自由选项后,学生选择多为球类项目,羽毛球项目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选项课之一。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拥有室内羽毛球场的广西高校很少,有时还出现共用情况。室外羽毛球场地,数量少,设施设备落后、陈旧,难以保证正常教学使用。有羽毛球室内场地的高校与室内篮球、场排球场共用,学生上课拥挤不堪,严重影响了羽毛球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利用赛事提高羽毛球教学质量。目前,全广西只有一项大赛是关于高校羽毛球赛事的,即每四年一届的广西大学生运动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不是每一届都有机会参赛。其他高级别的比赛,都没有涉及到羽毛球,因为成本相对比较高。赛事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羽毛球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该利用赛事带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2.提高羽毛球选项课师资水平。要建设广西高校高水平羽毛球选项课教师队伍,提高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首先要求高校要配置一批专业理论知识强、技术技能高以及有丰富羽毛球比赛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担任相关教学活动。在国家羽毛球专业毕业生严重匮乏的现实情况下,招聘很多且优秀的教师是不现实的。要想提高羽毛球选项课师资水平:一是广西高校应该多组织教师进行羽毛球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学习。二是教师还应该从自身做起,多学多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及相关专业技能。三是需要广西各高校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吸取别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必要时还需要派出省外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四是多派教师到羽毛球专业队观摩学习,汲取经验。五是请羽毛球专业人员或教练员到高校来指导学生训练,把他们先进的方法技巧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六是可以适当聘请社会上羽毛球水平较高且有教学经验的业余爱好者来校传授技术。七是划分行政区域,实现羽毛球教师共享化。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技术、动作教学是体育选项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羽毛球运动技术细腻、多变,基本的技术有多种,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能讲解得非常到位。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影像资料,可以对动作进行分解讲授,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配合影像资料边看边讲解,学生更能吸收消化,积极性更高。

4.读懂羽毛球规则,认清羽毛球场地。(1)读懂羽毛球规则。想更好更快地学会打羽毛球,掌握规则是根本。二零零六年二月一日起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在吉隆玻正式宣布羽毛球比赛新规则正式开始使用。跟之前的羽毛球比赛规则明显不同的是,新的规则删除了羽毛球发球得分制,使用羽毛球每球得分制,将之前的每局15分改成每局21分(除20平外)。另外,更细的规则也有稍微的改变,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掌握。读懂羽毛球规则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把学生最难理解的规则且最容易犯的错误动作拿到课堂上进行讲解,配合简明易解的动作演示,学生才能领会。(2)认识羽毛球场地。场地及空间大小:标准羽毛球场为一长方形场地,长度为13.40米,双打场地宽为6.10米,单打场地宽为5.18米。球场上各条线宽均为4厘米。按国际比赛规定,整个球场上空空间最低为9米,在这个高度以内,不得有任何横梁或其他障碍物,球场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羽毛球标准网长6.10米,宽76厘米,为优质深色的天然或人造纤维制成,网孔大小在15~20毫米之间,网的上沿应缝有75宽的双层白布(对折而成),并用细钢丝绳或尼龙绳从夹层穿过,牢固地张挂在两网柱之间。标准球网应为黄褐色或草绿色。网柱高1.55米,无论是单打或双打,两根网柱都应分别立在双打场地边线的中点上。正式比赛时,球网中部上沿离地面必须为1.524米高,球网两端高为1.55米。球网的两端必须与网柱系紧,它们之间不应该有缺缝。

上图中单双打场地已经画在一起,线条显得繁乱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分不清单双打场地。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上分开单、双打场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场地,有助于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深刻领会。通过分解可以分成以下两个场地。

?摇场地分解后更加直观,容易理解。单双打场地的分离与发球区颜色的区别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认清场地和规则,有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提升课堂效果。

5.解决广西高校羽毛球教学场地,增加学生训练时间。场馆设施配备是广西高校体育课程有效开展的物质基础。目前,广西高校羽毛球的相关场馆设施比较缺乏,羽毛球教学活动和学生锻炼需求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质量受到极大限制。笔者认为,要想解决羽毛球场地,一是建设简易的铁皮组合场馆;二是把广西高校废旧食堂、礼堂或电影院整改成羽毛球临时场馆;三是在规划建设体育馆的同时考虑包含羽毛球场地,使得体育馆实现多功能化;四是与学校附近的羽毛球场馆进行校企合作方式教学。

6.改进羽毛球材质羽毛球是由羽毛和球托制成的,羽毛一般是鸭毛和鹅毛,球托的材质是多种的,教学成本高。广西高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给学生理论教学多,实践课少,这就造成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因此,改变羽毛球的材质,研发羽毛的替代品,减少成本,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可以提高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与建议

羽毛球选项课是一科技术性很强的实践性体育课程。对学生而言,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打好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广西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还属于一个起步和探索阶段。我们应在师资力量、认识场地与规则、创新教学手段、研发新式羽毛球等下大功夫。加大宣传教育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广西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才能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娜,陶于,蔡瑞宝,尹继林.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系统结构及互动关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

[2]宋永成,翟丰.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3).

[3]王智斌.关于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公共羽毛球课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0,(8).

[4]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