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后感十篇

时间:2023-03-15 16:57:31

教育读后感

教育读后感篇1

现在或许你还在武侠,玄幻的小说中迷茫。不妨来看看人民教育,这才是真的好书!

寒假只有七天,在忙年的喧嚣中,难得寻求一片安静的空间去读书。按照自己的计划,将2011年的《人民教育》通读了一遍,说是通读,只不过是有选择的将自己平时关注的文章再仔细地咂摸一遍,有些文章就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尽管如此,仍旧感觉七天的收获很大。

作为一份权威性、引导性都非常强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杂志,真的很喜欢《人民教育》,她有政策指导,有典型经验,更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她的这种引领,既蕴含着崭新的思想、观念,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她有理想的追求,又没有陷入“理想主义”。毫不讳言,读《人民教育》,开阔了我的视野,丰盈了我的心灵,也让我对教育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以前,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这一年来,总是在热切的盼望中捧读《人民教育》,所以能真切地感到她离我们很近。在她的首页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样的文字“一本注重思想含量的杂志”,与其他地方教育类期刊相比,《人民教育》确实给人一种庄严,端方,坚硬,冷峻之感,也许是“人民”一词过于神圣和强大吧!待我们真正走近她,就会发现其真正水灵的另一面——在“教学大观”“思想前沿”、“热点与争鸣”等栏目中,你会从中找到自己教育教学的共鸣或困惑;“对话名师”推出的一位位教育前辈,他们在教育之路上的追寻和探索让我们倍加尊敬;“教学研究”一个个新课程教学案例的呈现,让我们感性地陶醉于课堂描述的情境中;“名校巡礼”让我们置身于各具特色的全国名校,感受其独特的教育魅力; “专家观点”让我们跟随李希贵、柳袁照等专家型校长一同思考教育……丰富的栏目,前瞻的思想,这本历史悠久的杂志承载了中国教育太多的期望,每每捧读,心中都是充满敬意,同时我们自然会感到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教育读后感篇2

我现在总是感到妈妈对我的爱少了,我对妈妈的爱戴也少了。但自从读了《爱的教育》后,我发现妈妈原来在暗暗的疼爱我。

读了《爱的教育》中的《千里寻母》,我深有感触。它写的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为了让她的儿子能上学,这位母亲去了离家很远的芝加哥当保姆。她儿子乔治由于想让母亲回到身边,便开始寻找母亲。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母亲。但由于干活太累,被送进医院。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在乔治母亲的身边,直至乔治来到母亲的身边。当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后,万分激动,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动力。

读到这儿我非常感动。这位母亲为了家人的幸福,到别的地方当保姆;为了多拿报酬生了重病也不说一声,直到晕过去。而我母亲呢?也为了工作而担忧,所以不爱别人打扰她的工作。可我却一直烦她,因此刚想出的办法被我一搅和就忘了,因此工作、稿子常常比别人晚那么一、两拍才交,也常常被老板批评。我真是太对不起妈妈了。

教育读后感篇3

暑假里读这本《爱的教育》已是第二还是第三遍了。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与感悟。当然也让我对于爱究竟是什么有了更深的理解。

由书名联想,教育不就是父母以及学校里的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吗。因此学校里对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而是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让我们感受爱。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从让我们理解爱,对家人朋友以爱对待的层面。

《爱的教育》的篇幅以日记形式,从四年级的安利柯的视角和口吻,讲述了一个个让我感动的小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懂事的波来可西……他们给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也拼凑成了安利柯在学校的每一天,感到爱无处不在。

书中处处充满了爱,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义侠的行为》这篇日记。它主要讲述了卡隆不愿见到身体残废、家境不好的克洛西被同学欺负捉弄后,克洛西本想扔向欺负他的同学的墨水瓶却误砸到老师身上而要受到惩罚,卡隆愿意替可怜的克洛西承担责任,代受惩罚。当老师知道真相并打算严惩欺负克洛西的同学时,卡隆请求老师宽恕他们。

教育读后感篇4

读后感——《爱的教育》

任佳文

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的原著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改写是沙铁军。

这本书通过了一个小学生写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所见所闻,以高尚的爱把各个故事中的内容联系起来。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安利柯的同学洛见谛看见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摔倒在马路上,正巧,一辆马车驶了过来,洛贝谛不顾个人安危,跑过去把那个小学生推了过去,可自己来不及躲开,一下子被马车轮子扎到了脚,骨头都碎了。这让我万分感动,一个小学生竟做出了这么伟大的事情,真是了不起!

还有一些小事,它们为这本书,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啊!

指导教师

教育读后感篇5

李依宁的妈妈张倩红写道,今天,读了《爱的教育》里《我的决心》这篇文章,我被文章里的“我”深深地打动了,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有心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极其普通的事,他感受到了大人在繁忙的生活中给予他的关爱,于是他不再抱怨,而是知道用心去爱别人,要求上进,他的品德是高尚的,我想他一定能快乐起来,而且能把快乐带给别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亲人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很多孩子逐渐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习惯,因此要多引导孩子接受爱的教育,让爱在他们的心里扎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鑫海的家长吕霞丛书中摘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孩子共勉,并运用其中的教育方法。

杨嘉宁的妈妈张学霞写道读完这本书,我被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浓浓的爱意深深感动着,对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着深刻的反省。

以前我总怪孩子不懂的爱,太自私,从不深入想一想为什么。我对待孩子缺乏耐心,孩子犯了错误,不是静下心来想想原因,告诉孩子以后怎样避免,而是高声呵斥,孩子顶嘴申辩,这样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久而久之孩子对顶嘴吵闹就习以为常。我们虽在物质生活上给孩子的很多,甚至应有尽有,但是却没有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没有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孩子对我们的爱怎么会不打折呢?

有一次孩子对我说“在学校里我觉得我很有能力很棒,但是到了家里我觉得我就不那么好了。”我问:“为什么?”孩子说“你光批评我”。我对孩子的要求是缺点越少越好,眼睛老盯在缺点上,每天都是批评孩子的缺点,孩子在家怎么能有自信呢?安利柯的父母却正好相反,安利柯做出的对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爱,家长就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自己的希望,怎样做才能一步步走进目标。

教育读后感篇6

《爱的教育》读后感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我非常喜欢,一口气就读完了。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却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而我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每个人都不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坏孩子。“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爱。

教育读后感篇7

读了爱的教育里《宽宏大量的品德》后,我感受很深。

本文介绍了一个一头红发、胳膊伤残、母亲靠买菜为生的可怜的孩子——科罗西,在上课前,三四个同学在教室里,用污言秽语捉弄他,说他是“怪物”、“残废”,厚脸皮佛兰蒂还滑稽地模仿科罗西的母亲,逗得全班同学捧腹大笑。科罗西先是无助到气得浑身发抖,直到最后被激怒了。他愤怒地将墨水瓶砸向佛兰蒂,却误砸到刚刚进门的老师身上。看着这可怜的孩子将要遭到惩罚,卡罗纳勇敢要替科罗西承担责任。老师发现真相后,老师生气要处罚“肇事者”。又是卡罗纳和老师说了些什么,接着老师宽恕那三四个同学。

我从“科罗西用祈求的目光,一会望望这个,一会望望那个”看出了他的无助。他是一个不能自卫的弱者。从科罗西“气得浑身发抖,面红耳赤车”感受到了这个孩子所受到的屈辱。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从不招惹别人却遭到那几个同学的变本加厉的羞辱。愤怒的科罗西用墨水瓶向佛兰蒂却倒霉的砸到了老师。读到这里我的心都收紧了,可怜的孩子的处境真实雪上加霜。

“这时,卡罗纳向可怜巴巴的科罗西瞥了一眼,‘嗖’地站了起来,果断地说:‘是我干的。’” 卡罗纳要要替科罗西顶罪。读到这里我真的好感动。终于有人站出来了,不能让可怜的卡罗纳再蒙怨!我从卡罗纳语气“果断地说”从他的神态“‘嗖’地站了起来”,感到卡罗纳的甘心情愿、果断、没有半点犹豫。我更看到了正义的力量。

教育读后感篇8

小学时,也曾有人给我推荐过《爱的教育》这本书,可那时的我错过了它。如今,我已十六岁,偶然使我捧起了这本书。我必须要感谢这偶然,因为它让逐渐忘记了何为感动的我回想起了感动的滋味。

书的原序中写道:此书特别奉献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而我觉得,它同样应该奉献给那些忘记感动的冷漠之人。

作为一本孩子的日记,本书理所当然没有小说的人物设定,而是主观地阐述了对班上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印象。不过,正是这主观,让本书有了更深的感动,因为孩子们的心中往往都是善良纯净的,他们能更好地发现美和感动。

不同于能安排人物登场顺序的小说,记录真实的日记无法控制登场与落幕,因而日记的开头几天,一下子涌出的不同人物,使我不禁有些分不清楚。但很快,因为孩子之间的巨大不同,使我对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印象。

本书中记载着近乎理想般的社会,同学之间少有争吵,即使有争吵也必定会相互谅解;一个人如果遇到了不幸,大家必定会给予同情和关心;而班上唯一令人感到不愉快的存在——勿兰谛,也在学年刚过一半之时消失了。这样的一切,仿佛是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上。

生活有时比故事更为变幻莫测,书中时常会出现突如其然的事故,每当看到一位善良的人遭遇不幸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惋惜的感叹。而本书也正是在这样的不测中结束的——不得不来临的离别。

教育读后感篇9

现在我已是为人父,深感要向我父母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是多么不简单啊!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赏识孩子,尊重生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快乐,这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

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尊重,而不能把家庭和单位里积累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毫无反抗能力,对孩子发泄最安全。其结果可想而知,教育难以公正。把孩子当作上帝,尊重孩子的人格。当你为孩子的生命感到自豪时,你的怨气就无从产生了。对于此我深有同感,我的孩子才刚过一岁,正在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每一天你都会从她身上找到闪光点,会爬了、会站了、会扶着东西走了、会放手走了、会叫妈妈了、会叫爸爸了、会听音乐扭了等等,每次都会笑着惊喜地跑过去,抱起她亲一口。此时是多么自豪啊!创造了这么一个可子的“小精灵”。

同样的也应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学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是要花费精力,找到他们的优点,不断给予肯定。正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四(5)赵志文同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闹课堂。为了保证其他孩子能正常学习知识不受其影响,找他谈心。每次都避开其他孩子与他单独谈话,这首先给他留了面子,谈起来十分顺畅,用婉转的语言指出他的不足,希望他尽早改正。在发现他的优点时,在全班中进行表扬。后来逐渐改掉了坏毛病,对计算机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可子的一面,只是你是用哪一只眼去看。

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在舒展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孩子可以快乐地成长。每个家长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潜能。或许你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牢牢记住赏识教育的原则吧!

信任孩子——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激励孩子——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教育读后感篇10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爱的教育。这本书风行全球,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到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到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究竟是什么?当我走入意大利的小学生安利柯的生活,我发现,其实爱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爱又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

安利柯的姐姐知道家里没钱了,急忙告诉安利柯。他们讨论好,决定不买五月份需要的扇子,安利柯的颜料和今后的水果。母亲听到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挂着几滴泪珠。可是,第二天,安利柯心潮澎湃,他发现;他的餐巾下藏着颜料盒,姐姐的餐巾下藏着扇子。

“爱”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有时候,我做过一些受到妈妈表扬的事。可是更多的是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我的循循善诱,朋友间的互相安慰……这些都被我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仔细体会。现在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这本书不光是给孩子读,我觉得家长,老师也可以看一看。让家长和老师都跟安利柯的父母一样,以宽容的态度教育孩子。书中叙述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和社会之同情。我读这本书时,几乎要流出眼泪。

我喜欢这本书,它将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