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20:54:59

微型企业

微型企业范文篇1

第二条县内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资金(简称:补助资本金)的审核、发放、使用、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补助资本金管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第四条符合规定的微型企业创业申请者应按相关规定提交创业计划书,县微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微企办)应对创业计划书进行审查,并按相关规定提出初审意见。

第五条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委派1名工作人员,组成县微型企业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评审小组),县微企办根据创业申请人身份和经营行业确定每次会审具体参会人员,其中县财政、人力社保、农业、经济信息、商务、工商、国税、地税、担保机构、承贷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必须参加会审。

第六条评审小组对创业申请者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市场前景、解决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集中会审,参加会审人员2/3以上同意补助的,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确定补助资本金金额。审定结果在《报》、县政府公众网等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3—5天。

第七条经公示无异议的,县微企办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审核结果告知创业者。创业申请者将由其本人实际投入的出资额一次足额存入微型企业银行账户,将进账单交县微企办审验。县微企办向县财政局书面提交拨付补助资本金申请书,县财政局在收到申请书5个工作日内按照评审小组审定的补助资本金金额划入微型企业银行账户。

第八条补助资本金金额原则按创业申请者拟设微型企业的注册资本或登记出资额的30%至50%确定。参照S=Q×K×N×M-R+E公式确定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资金。公式中S指财政补助资金;Q指创业者拟创办微型企业的注册资本(出资数额);K指行业鼓励系数(按0.3-0.5的系数范围进行确定);N指雇工人数(含投资者)系数(4-6人为75%、7-10人为80%、16-20人为90%);M指组织形式修正系数(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为90%、有限责任公司为100%);R指个体转微型企业减少扶持资金数额,对申请创办微型企业时原个体工商户注销未满1年的、以及在原经营场地从事与原经营范围相同或相似的、仅变更经营者的,均视为个体转微型企业,减少数额为注册资本(出资数额)的10%;E:区县微型企业创业评审委员会认为需要增减金额,由县微型企业创业评审委员会会议决定对创业者增加或减少资本金补助资金,数额在10000元内进行确定。在确定财政补助资金时,应结合我县财力,根据重点扶持产业、重点扶持人群情况,在注册资本(出资数额)50%以内确定财政补助资金数额。

第九条创业申请者申报微型企业数量超过同期发展计划数的,优先审定投资项目属于文化创意、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制造设计、信息技术、旅游服务、软件开发及外包服务、农业服务产业。

第十条评审小组决定不予发放补助资本金的,由县微企办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创业申请者,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微型企业使用补助资本金应遵循自有资金先行使用的原则。微型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应先使用自有资金,待自有资金使用完毕或自有资金不足以支付时,方可向辖区工商所提出补助资本金支付申请。

第十二条微型企业申请补助资本金支付,应向辖区工商所申请。微型企业首次提出财政补助资本金支付申请时,应提交《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资金支付申请表》和《微型企业自有资金使用情况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辖区工商所根据近1个月内对申请企业的实地巡查记录,审查自有资金使用和补助资本金支付申请的情况(根据审查情况,可安排人员再次开展实地巡查)。经辖区工商所审查,对确需使用补助资本金,且符合相关条件的,由所长签署意见后报区县工商局微企科。县工商局微企科审查后报县微企办领导审批并加盖公章。微型企业开户银行根据批准的《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资金支付申请表》,通过转账方式进行代支付。

第十三条补助资本金只能用于微型企业经营场地装修、机器设备购置、办公设备购置、原辅材料采购、商品购进以及支付经营场地租金、加盟费、员工工资等生产经营方面的费用支付。不得用于购买汽车、手机等消费品,不得用于餐饮娱乐消费,不得用于基金、股票、期货等投机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微型企业补助资本金支付申请被批准后,工商所应在批准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对其补助资本金支付申请的履行情况进行核查,查验申请支付的交易事项是否达成。查验时应收集与申请交易事项相关的文书、票据等凭证,并对交易相关物品进行拍照留存。

第十五条在发展微型企业工作中严禁出现下列行为:

1.向创业者吃、拿、卡、要,接受创业者的宴请、财物、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

2.工作人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宣传发动、乱作为、不作为或不积极作为;

3.不按文件规定的条件,指使他人弄虚作假创办微型企业;

4.不经资格审查、不经培训、不提交创业投资计划书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乱发微型企业执照;

5.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

6.乱设门槛、效率低下,指定验资机构、代办机构;

7.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或强令企业回馈和捐赠,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

8.干部不执行回避制度,内外勾结,以权谋私,指使亲属、朋友和特殊关系人通过办理微型企业骗取政府扶持资金、故意套取、抽逃、转移政府扶持资金和资产;

9.不按规定进行评审,不向社会公开评审结果,凭好恶、讲人情安排政府扶持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工作纪律。

10.工作不认真落实、任务不按时完成。

第十六条凡违反发展微型企业相关规定的,将追究相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视情节轻重取消相关责任人当月评先评优资格或年终评先评优资格,甚至年终公务员考评确定为“不合格”等次。对违规操作,造成恶劣影响或者经济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第十七条创业申请者、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审核决定有异议的,可在15日内向市微企办申诉。

第十八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县微企办提出经县微企领导小组审定后执行。

微型企业范文篇2

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惠政策、创业教育及服务支持系统研究方面。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英国的高等教育创业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可迁移性创业能力,要求将与工作相关的学习(work-relatedlearning)纳入到课程之中,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1]法国创业教学内容以最大限度满足学员创办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2]在这些有效的教学模式、扶植政策和制度保障下,西方创新型国家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20%-30%。2008年至今我国先后出现一种矛盾性的就业景象:一方面是大学生的“求职难”,而另一方面是企业中的“用工荒”;而我国劳动力总数却在不断攀升。201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60万,加上历届没找到工作的约150万,2011年的求职人数将创下历史新高。这体现了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失衡。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从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加强见习培训、强化就业服务等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新政策和新要求,特别是在财政、税收、金融、就业服务等方面的鼓励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很少,真正实现自主创业的还不到学生总数的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较大。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来自长沙河西大学城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资金不足的达83%,资源(如人脉关系、业务量等)欠缺的为63%,团队管理矛盾的有29.6%。[3]来自上海高校调查报告显示创业热情较高的本科生比例达到29%,但是真正参与创业的本科生达不到2.9%。[4]因此为大学生创业还需要铺平微型企业发展这条必经之路。

二、大学生创业与微型企业发展的互利关系

在当前不容乐观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对外经济承受着国外保守主义的重大压力,对外贸易增长大幅减缓。而通过扩大内需的国内经济发展将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同时国内企业面临重大的转型发展期,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着资本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转移,而为了满足十三亿人的生活需要,我国需要大量渗透到社会组织内部的微型企业。微型企业是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社会结构的稳定器。微型企业具有减少贫困、扩大就业、培育企业家等重要作用。在知识经济下,企业规模随着垄断和自由竞争的相互作用在少数企业大型化的同时还催生了众多微型企业。很多大型企业是由社会转型期的微型企业发展起来的,例如微软和惠普公司。甚至有人认为美国新经济实际上是创新型小企业经济。微型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真正的社会需求。具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创新性的微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年轻的知识分子,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新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既是未来社会的重要消费者又是未来社会主要的生产者。大学生的参与使得新型微型企业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减少贫困、增加就业和培育人才的重要作用进而达到其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的宏观目的。大学生是创业的重要阶层和核心力量。很多大学生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而将毕业视为失业,将就业视为待业。显然主动的创业是解决大学生这一心理悖论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与农民工显然有着不同的社会特征。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去同农民工争饭碗显然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国家和社会教育投入的浪费。解决大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态、用工荒及结构性失业形成了一种偏离常态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微企创业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2011年我省石家庄市申请创业贷款人群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不足一成。[5]显示出我省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微型企业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这里不包括能够继承父辈资产的富二代)创业的必经之路,而国家扶植微型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平台。与此同时,微型企业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中的创新性微型企业的产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有效介入。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渗透到社会细胞中的微型企业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大学生创业是地方经济(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衡水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求职难”和“用工荒”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待业状态的矛盾,在继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村医之后,微型企业创业将会为更多的大学生圆自己的事业梦想。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微型企业模式

微型企业按照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不同作用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划分:第一个维度是生产或提供服务的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常规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第二个维度是销售或推广服务的模式,这个模式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普通营销、网络营销。两个维度相互交叉结合形成四种微型企业类型:常规企业+普通营销、常规型企业+网络营销、创新性企业+普通营销、创新性企业+网络营销。

1、常规型微型企业和网络营销模式

这种模式对大学生初次创业而言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模式。义乌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学生利用义乌小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实现网络营销创业,使得学生迅速积累起了丰厚的创业资金,为学生进一步的创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常规型微型企业和普通营销模式

传统的常规企业及普通的营销方式便于快速起步,同时利于原始创业资金的积累。因此对贫困大学生创业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情况适合于家庭成员已有的微型企业。大学生可以在这种微型企业中锻炼能力,随着经验的丰富和资金的积累,大学生可以对这种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或者重新创业。

3、创新型微型企业与网络营销模式

鼓励大学生创建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网络营销模式。这种模式最能发挥出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他们代表着未来的发展力量。因此大学生的这种创业模式需要得到大力支持。但是这种创业方式一般起步较难,收益较慢,风险较大。因此对于经济尚未完全独立的大学生而言资金是一个大问题。深圳大学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提供大学生创业基金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微型企业范文篇3

(一)充分认识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小型微型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繁荣镇村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经济强县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思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为目标,以加快镇村工业发展为核心,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衍生一批”的要求,突出创新优化环境、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小型微型企业成长和建设镇村企业集中区四个重点,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战略,引导全民创业,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布局合理化、产业链条化、发展规模化,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跨越。

(三)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全县新增小型微型企业180户,非公经济实现营业收入351.8亿元,平均增长18%,实现增加值107.6亿元,平均增长1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到53%。

二、规划引领,打造中小企业新格局

(一)加快建设县级工业集中区。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建材等工业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入驻园区发展。积极争取省、市对县级园区研判、认定,新增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2个。争取省级财政对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扶持。

(二)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由县中小企业局牵头,有关部门(单位)配合,结合各镇现有产业发展实际和潜力,着力引导形成镇村企业发展带。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发展各具特色的镇级工业集中区,引导企业向塬面发展、集群发展。凡是入园企业达到3户以上,且有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符合要求的,经县上认定的镇级工业集中区,对所在镇予以奖励。

(三)建设创业基地园区。由县中小企业局、科技局、人社局、商务办等部门负责,规划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探索设立小型微型企业科技创业园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创业园,推动小型微型企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15年,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小微企业商贸聚集区2个,小型微型企业经济总量占县内的50%以上。

三、加大投入,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一)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县财政列支5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增加基金,其中60%用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重点解决企业建设资金不足、流动资金和扩大生产资金困难等方面。同时,对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经县中小企业局、工业局、统计局认定后,县上给予奖励。

(二)鼓励企业园区化发展。县域工业集中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小微企业商贸聚集区,要规划建设标准厂房,积极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办在三年以内的小型微型企业,租用县域工业集中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小微企业商贸聚集区场地和店铺的,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型微型企业及规模以上种、养殖户及“一村一品”经济组织,捆绑使用项目资金,予以重点扶持。县财政拨付给科技、农牧等部门扶持企业资金,每年40%用于小型微型企业。积极争取省市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成中型企业,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对获得市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2-10万元奖励。

四、搭建平台,破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题

(一)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基金作用。加强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建设,简化担保程序,下沉审批权限,不断完善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担保机制,积极开展技术改造、设备租赁等新型担保业务。加强银政企互动合作,增强信用担保基金的撬动能力。

(二)支持建设新型融资机构。大力扶持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发展,减少、简化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审批程序。积极帮助担保机构申请税收优惠政策,争取中省财政对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力度,探索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支持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

(三)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人行县支行要继续贯彻银监会“两个不低于要求”和“四单原则”,落实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并建立小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制度,指导信用联社等县内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县中小企业局和人行县支行负责建立小型微型企业征信系统,对诚实守信的企业,银行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小型微型企业采取知识产权、仓单、商铺经营权质押等方式融资。县上将以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量和增速为主要依据,每年考核奖励银行金融机构。

五、落实政策,优化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环境

(一)严格落实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逐步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收负担,落实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新办、现有小型微型企业从2013年起,三年内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分别逐年按60%、40%、20%返还;新增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税收的30%列支返还。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技术创新。县中小企业局和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要制定具体细则,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二)减免取消小型微型企业收费项目。县工商局要认真执行省政府放宽市场准入、培育更多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适当放宽小型微型企业出资额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严格执行中省已公布取消的企业行政事业收费项目。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两年内对注册在600万元以下的新办小型微型企业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环境评议工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纠风办推行企业办事“零障碍”,开通免费维权投诉热线电话。涉企部门不准随意去企业检查收费。凡是向企业收取费用和罚款,开具发票后,所交费用和罚款一律由银行代收,严格执行收费、罚款网上公开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严肃处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行为。

六、拓宽渠道,促进小型微型企业产品销售

(一)实行政府采购倾斜。由县财政局负责,中小企业局配合,制定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政府采购实施办法,保证安排不低于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20%的份额,在同质量、同价格前提下,鼓励优先选用小型微型企业的产品。采取政府采购预算编辑筛选的方式,鼓励各部门(单位)在采购预算计划内留出一定比例的采购份额向县内小型微型企业采购。

(二)鼓励企业走出去。协助小型微型企业开拓市场,开展国内外交流。建立中小企业商品行情库,组织开展产品推介及培训等活动,及时产品销售信息。每年组织小型微型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博览会、洽谈会、交流会,帮助小微企业开拓市场,推介特色产品。加强同省内外协会、商会的联系沟通,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扩大交流与合作。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活动。

(三)促进产品本地销售。联系举办中小企业产品推介会,不定期举办上下游企业对接服务活动,促进产品本地销售。搭建民营企业与大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引导大中小微各类企业之间形成协作配套关系,支持为大型企业配套的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县内大企业与小型微型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视为一户企业。鼓励大型企业中标之后,采取分包方式将部分标授予小型微型企业供应完成。

七、强化服务,提高服务小型微型企业水平

(一)健全企业服务体系。落实《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机构编制审批,健全组织机构,引进评估、咨询、金融等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维权、策划包装等服务。2015年前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推进重点企业项目服务办理包抓和挂牌督办制度,实行业务受理限时制、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其联系政企的纽带作用。

(二)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增加列支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训费,加强中小微型企业从业人员、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和人才引进。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的高级技工、工程师、财务及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培训方式,依托大中专院校进行中短期培训。定期组织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家到发达地区参观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县中小企业局联合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制定小微企业培训计划,开展小微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同时,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管理上水平。

(三)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监督企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县人社局要严格执行《劳动法》,结合中小企业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等特点,落实从业人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督促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八、加强领导,确保工作措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工作,确保本意见顺利实施。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层层抓好落实。同时,每半年组织一次规模以下企业发展观摩会,现场学习,查找不足,促进企业发展。

微型企业范文篇4

今天召开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2)7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毕府发(2012)11号)精神,安排和部署今年我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微型企业是一种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济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投入资源少、创办速度快和成果见效快等特点。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有机会创业和参与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加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推动微型企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12]2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黔府发[2012]7号文件、市政府出台了毕府发[2012]11号文件,贯彻落实好这些文件精神,是助推我县微型企业发展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有效地抓好我县微型企业的扶持发展工作。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是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的具体体现,各乡镇及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机构,加大对微型企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工作进社区、进村组,使微型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家喻户晓,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要定期组织微型企业业主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交流经营信息和发展经验。开展“十佳微型企业”评比活动,宣传、树立一批自主创业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三、统筹协调,各司其职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全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成立了“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联系领导和县工商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财政、金融办、工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考核办、人行、银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跟踪考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工商局,具体负责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有关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一位领导牵头主抓,有关人员具体开展工作;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也要明确专人负责,积极开展工作。要根据我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切实推进微型企业发展,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四、优化创业,服务到位

结合县的产业和特色经济,资源优势,鼓励全民创业,对具有创办微型企业意识、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经创业培训,愿意从事微型企业创业的人员,均可纳入扶持对象。重点扶持从事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民族旅游工艺品加工、农副土特食品生产加工、建材、服装、日用品生产加工、广告业、特色种养业、现代物流、旅游观光、家政服务、餐饮业等微型企业。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和家庭菜棚、家庭果园、家庭养殖场也可纳入微型企业扶持范畴。支持城镇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人、外出打工返乡人员从事微型企业,对进入工业园区和产业孵化园的微型企业优先给予扶持。

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完善技术、信用、融资等各类信息的服务平台。对于微型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落户等具体环节,要尽可能地体现支持力度,全心全意为创业者服务。

五、明确目标,注重实效

发展微型企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核心,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就业为先、定向扶持,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的原则,全面落实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民营企业三年倍增计划,从2012年起,全县每年扶持创办320户微型企业,新增就业人员1600人,发展一批有稳定成长前景的微型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队伍,有力促进我县经济总量增大,市场主体膨胀。

六、切实履职,落实政策

为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我县将采取“3个15万元”的扶持措施:一是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对创办的微型企业,在实际货币投资额达到10万元,并经审查合格后,县级人民政府给予5万元的补助。补助资金按照省、市、县7:1:2的比例分担。对微型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取得商标注册证的,县人民政府给予1万元补助。二是落实税收奖励政策。微型企业除享受国家和省、市、县对小型微利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县财政按照微型企业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省级及以下地方留存部分总额进行等额奖励,总计不超过15万元。三是融资担保政策。符合扶持对象的微型企业有贷款需求的,可以自有财产抵押、动产抵押、注册商标、税收返还为质押或者信用贷款等方式,到银行或者担保机构申请15万元额度及以下的银行贷款支持或担保。由财政出资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为扶持对象提供贷款支持。四是落实其它扶持政策。符合扶持条件的微型企业,享受行政事业性零收费政策,即所有涉及微型企业创办的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收。

七、严格操作,有序推进

为有序推进我县微型企业的发展,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程序,抓好落实:

一要抓好资格审查。扶持对象申请创办微型企业,需要向创办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出具同意推荐材料,创业所在地工商分局进行初审。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扶持对象进行创业培训,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扶持对象到创业所在地工商分局办理微型企业注册登记后享受扶持政策。

二要抓好财政政策补助。通过资格审核并取得工商注册登记的微型企业,持营业执照向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财政资金补助,县财政按照规定额度从财政设立的专项扶持资金中支付。财政资金补助按照已审定的投资计划书中明确的用途进行支付,不得交由扶持对象自由支配,并进行全过程监管。

三要抓好银行贷款和担保支持。微型企业有贷款需求的,可向县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15万元额度的贷款申请。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合格后,推荐给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贷款和担保手续。

四要抓好税收奖励。符合扶持条件的微型企业,在次年年初向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税收奖励申请,经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奖励。

五要抓好信息公开。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公示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税收奖励和银行贷款支持的微型企业情况,并在每年的一季度上一年微型企业创业投资扶持计划推进报告。

八、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微型企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是减少贫困的有效途径,涵养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扶持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定人定项,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严密的审查,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监察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共同防范风险,依法严厉查处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的行为,保障资金安全。

九、加强督查,确保落实

微型企业范文篇5

为进一步营造环境,改善服务,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城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环境,改善服务,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推动小型微型企业步入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二)总体目标。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整体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社会贡献更加突出。

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一)放宽企业出资限制。放宽出资方式限制,鼓励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专有技术、高新技术成果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放宽出资金额限制,分期出资设立的公司,全体股东首期出资合计达到注册资本的20%即可办理注册登记;申请办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一律不受出资金额限制。放宽出资期限限制,已缴付首期注册资本且守法经营但无法按期缴付剩余出资的,经批准可适当放宽出资期限。

(二)放宽经营领域限制。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凡是允许国有和外资企业进入的投资领域,一律对小型微型企业放开。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以参股、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铁路、公路运输、银行、水利、医疗、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社会福利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立小型微型企业与政府重大项目合作机制,每年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公开经营性基础设施、政策性住房、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与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重大项目,鼓励小型微型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以及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投资、建设与运营。

(三)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限制。允许创业者依据法定条件将家庭住所、租借房屋、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创业者无法提交产权证明的,允许房产管理部门或房屋建设单位、市场主办单位、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单位出具同意从事经营的证明,作为产权证明使用。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创新金融服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设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用窗口,开辟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绿色通道”,落实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四单”管理(单列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积极拓展小型微型企业抵押担保范围,原则上凡是法律未禁止,评估价值合理、权属清晰的资产均可进行抵押,鼓励采取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质押、林权抵押和信用保险保单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进行融资,鼓励小型微型企业采取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的方式参与政府采购,进行担保融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进一步调整银行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结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呆坏账的核销额。

(二)加大信贷投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确保全年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小额贷款公司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放贷能力。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担保机构担保业务向小型微型企业倾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严格落实合理定价机制,对信用等级高的小型微型企业原则上执行基准利率。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积极推动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到创业板融资。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利用银行间市场扩大融资来源。

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一)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政策,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小型微型企业纳税人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收的,按审批权限批准后,可以延期缴纳税收,但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对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达到20万元以上且当年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小型微型企业,按企业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息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贴息。

(二)全面清减涉企收费。全面贯彻落实免征小型微型企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免征项目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费,海关部门收取的海关监管手续费,商务部门收取的装船证费、手工制品证书费、纺织品原产地证明书费,质监部门收取的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费、一般原产地证工本费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国土资源部门收取的土地登记费,新闻出版部门收取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费,农业部门收取的农机监理费(含牌证工本费、安全技术检验费、驾驶许可考试费)、新兽药审批费、《进口兽药许可证》审批费和已生产兽药品种注册登记费,林业部门收取的林权证工本费,旅游部门收取的星级标牌(含星级证书)工本费、A级旅游景区标牌(含证书)工本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牌(含证书)工本费,及有关上级部门免征的其他相关费用。

五、加大企业培育力度

(一)实施“小微企业创办计划”。坚持把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作为创办小型微型企业的重要举措。加强创业宣传和创业教育,不断改善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鼓励初创小型微型企业进入创业基地集聚发展。深化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初创小型微型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事务、业务培训、技术支持、财务融资、市场开拓等创业服务。

(二)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坚持把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成长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抓大扶小,以小促大,既要发展大中型企业,又要扶持小型微型企业,不断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水平。加快小型微型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鼓励小型微型企业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管理规范、科技含量高、品牌建设力度大、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小型微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三)实施“小微企业壮大计划”。坚持把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壮大作为主要目标。鼓励小型微型企业通过项目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将“专精特新”作为小型微型企业转型升级、成长壮大的重要途径。“专”是指企业向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工艺、产品和服务、市场专业化水平,成为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强者;“精”是指企业向精细化发展,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开展精细管理,生产精良产品,提供精致服务;“特”是指企业向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等;“新”是指企业向新颖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功能创新,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新”取胜,提高核心竞争力。对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贴息支持。

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

(一)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培育服务主体、构建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小型微型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为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和创业辅导等服务。

(二)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掌握和用好政策。拓宽政企信息互动渠道,建立政府涉企部门与小型微型企业的定期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小型微型企业的帮扶力度,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加强企业培训服务。大力实施“小型微型企业成长培训计划”,组织100家成长性好的小型微型企业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县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定期研究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微型企业范文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微型企业的建设发展迅速。农村小微型企业对农民就业、农民收入增加的意义重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小微型企业的经营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模式,传统的经营模式限制了其发展能力。而且大部分农村小微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能力低下,基础性工作薄弱,财务管理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困境难以摆脱。由于农村地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差,部分会计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处理会计业务马虎粗放、分录不准确、记载不清楚、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较为严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兴起,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会使会计信息的处理更具有高效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工作也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目前农村小微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刚刚开始,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当前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而如何通过会计信息化来保障农村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二、大数据时代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分析

1.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不完善。企业需要处理关系复杂、种类繁多的信息,对会计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本身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并不完善。会计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的规模大小将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造成影响,企业在科学完善的数据平台的支持下,才可以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维分析,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每个企业都需要让信息更高效,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有效的信息,这对任何农村小微型企业来讲都非常重要。资源平台需要大量数据做支撑,随着技术的发展,平台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些潜在的漏洞会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平台的更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网络上的干扰信息越来越多,如果平台不能及时筛选、过滤这些信息,就会干扰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因此平台也需要提高其自动屏蔽和及时清理干扰信息的能力。目前的平台运作缓慢,企业的财务信息等每天都在改变,平台上的数据信息也应该随之改变,如果平台的运作跟不上企业的信息变化,也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总之,在现在的发展状况下,会计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还需完善。2.信息系统安全性较差,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系统中存在着应用风险,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一是身份认证简单。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软件和平台的身份认证方式和其他软件相同,是一种户名和密码的组合方式,这种认证方法较为简单,很容易被破解,信息安全度比较低。二是保密手段低下。目前网络加密技术不成熟,数据网络安全系数较低,容易被病毒或黑客侵入,导致数据信息泄露,会计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而会计信息丢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首先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进而影响财务分析的准确性,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而且,一旦重要信息被其他竞争企业掌握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更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村小微型企业来说,他们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差、应对能力较弱,一旦出现会计风险将会对企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且,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相关会计信息化的法律管理系统,导致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非法问题,难以寻求法律的援助,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无法适应信息化。信息时代下,会计信息化需要财务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但是,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微型企业是由个体工商户转型而来的,部分老板自己做公司的会计工作,雇佣职业的财会人员也只是为了应付报账的需求,老板自己负责真正的工作。所以目前农村企业中会计人员的素质比较低,达不到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因此,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风险大大增加。而且,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新的会计处理方式,由于农村环境闭塞、从业农民素质较低等因素,许多在农村企业工作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了解程度较低,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下会计知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因而影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4.企业的管理机制带来风险。目前,垂直领导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微型企业中治理层一般采用的领导方式,由高层直接领导下层,这种集权制的领导方式为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而且很多农村企业并没有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很多农村小微型企业在工作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办法,并没有与之相关的风险管控体系,这增加了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许多农村企业的主要领导在思想上对企业会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组织保障,也没有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出现会计风险,企业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无疑也会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三、大数据时代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防范措施

1.加快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积极研发新技术,打造安全稳定的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农村企业会计信息化需要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予以高度重视和技术支持,加快对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扩大共享平台的规模。信息系统还应有筛选功能,对平台上的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删除干扰信息和重新备份的数据,并通过分类更好的管理数据。同时信息系统还应该具有监控功能,能够实时监测平台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错更正,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要加快平台上数据资源的更新速度,使数据的时效性得以保障,使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拿到相关的有效数据,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2.提高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安全性。在提高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安全性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加强。第一,使用更复杂的身份认证方式。设置多种不同的使用权限,使操作防护机制更为系统化,来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数据信息的安全;第二,增大数据的加密程度。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机软件的研发力度,更好的模拟信息系统,来保证会计信息存储、传输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虚拟的运行系统,使信息系统与外界系统的相隔离,这样单独操作的系统安全性就会更高,可以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抵御黑客的攻击。也可以通过构筑更有效的防火墙,抵制黑客和病毒的入侵,从而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3.制定相应的规范,完善法律条文。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的进行过程中,需要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对法律部门来说,法律部门需要指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及时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法律是对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法律部门还应当及时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针对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整或增补,来支持和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另外,对企业本身来说,企业要制定相应的明确的奖惩制度,规范会计员工的工作,也能激励会计人员积极配合会计的信息化的建设。还应该有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标准,帮助员工开展信息化工作。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专业技术的支持,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农村企业的会计人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农村小微型企业应该加大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力度,从根本上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会计风险,更好地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要让农村企业会计人员对相关技术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减少其对信息化的排斥心理,促使其接受会计信息化并自觉进行信息化。减少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另外,对农村企业管理者进行素质培训也很重要,可以使农村微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进一步提高,进而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5.健全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专业领导机制。首先,农村小微型企业应该构建符合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制度。与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发展的特点相结合,推进农村企业会计信息化稳步发展。此外,农村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会计信息化执行的监督和考核。在推进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会计系统的审计和审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在有效监督下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责任人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工作进行监督,减少信息化过程中风险的发生,促使农村企业会计信息化更快更好的进行。

四、结语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为农村小微型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资源丰富会计工作手段,提高农村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减小农村企业的会计风险。传统的会计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时代需求,因此,农村小微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对其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在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风险,还需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当然,农村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及有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控,确保农村小微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可以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唐李昶.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农村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J].农业经济,2019(06):58-60.

[2]吴爱琴,吴丽.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2):403-404.

[3]宋建琦,隋静.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措施[J].财会通讯,2016(19):105-107.

[4]周月书,李扬.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小微企业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分析——基于苏北农村小微企业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3(07):85-96.

微型企业范文篇7

美国的营销战略专家JackTrout在其1972年发表的《定位时代》一文中,首度提出了商业中的定位理论,并在21世纪初被誉为了“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该理论提出,企业的竞争关键主要掌握在消费者的心智选择上,而不是在货架或者促销,更不是广告轰炸的公关战,竞争战场的胜利在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即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创建起其独有的品牌属性,让其品牌产品成为消费者在相关品类的首先选择。品牌定位理论即在既存或潜在消费者心中进行产品定位,树立品牌位置,使消费者在消费选择时,优先考虑已定位的品牌产品。但若是未进行正确的品牌定位,那么,无论是质量超群还是性能超好的产品,其促销也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二、我国中微型企业品牌定位现存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1.忽略品牌建设。在前期的市场调查中发现,我国的中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于快速发展的考虑,常常会比大型企业更加的急功近利,将销售数据、成本价格等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而忽视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品牌建设。品牌定位是企业的根本性专业价值之一,需要企业的着重关注与严肃对待。特别是中微型企业,更是需要通过精准正确的品牌定位,来锁定其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并借此提升品牌溢价,实现定位品牌对企业产品营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品牌定位归于大流,缺乏专业性。以中国的服装品牌定位为例,国内服装鲜有高端品牌,大多中微型服装企业走的是廉价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道路,牺牲80%的精力去赚取20%的加工费,而剩余80%的巨额利润则全数归于了只付出20%代价的外国品牌享有者(巴莱多的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其次,千篇一律的诸如“时尚”、“休闲”一类的品牌定位显得过于地随意与草率,使中微型服装企业的品牌价值变得普通而低廉,缺乏专业性的定位为其品牌发展埋下隐患。我国中微型企业的品牌定位应加强其相关市场的专业性,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的优劣势分析和自身独特属性优点来确定品牌基础,以促进品牌推广,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赢得战略先机。

3.盲目跟风大品牌,疏漏消费者。在这一方面,我国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凉茶企业。自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获得成功,一举跃上饮料销售的“第一品牌”以来,国内的众多中微型凉茶企业便极尽跟风之能,从品牌的包装、到名称、到容积、再到“降火”的品牌概念,无不雷同。但尽管如此,在中微型企业的围攻之下,仍然未能撼动“王老吉”的半分地位,反而使得跟风的中微型企业自身出现了严重的亏损问题。品牌定位的目的就在于区别于相关同类的竞争产品或服务,盲目的跟风无法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区隔,品牌的成功定位应首先立足于消费者,了解其情感诉求,借以取得其独有的品牌认同感与共鸣。

4.肆意延伸、模糊不定。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我国中微型企业对于其自身品牌定位往往模糊不定,喜欢不断地延伸扩大,或是改动调整,致使品牌建设缺乏显著的特性,在如橡皮一般的拉伸过程中,变得疲弱,最终迷失了自我本质。如“五谷道场”的“非油炸”方便面延伸,便是失败的典型案例之一。品牌的定位是彰示企业价值观的最明显表现,是一个企业品牌的灵魂所在,而肆意延伸、模糊不定的定位取向无法体现品牌个性,也就缩减了品牌的象征性,没有明确定位的品牌就如没有船舵的船,飘忽不定,难以立足。因此,建立独立的个性品牌定位无疑会使品牌形象更加鲜明。

三、我国中微型企业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1.品牌建设必要性分析。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中微型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之一,竞争必然会导致市场冲击与洗牌,而近年来,品牌优势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有了良好的品牌建设,企业产品才能迎来消费市场的认知度,才能获得口碑,促进发展。

2.品牌营销误区分析。迎合渠道推广品牌。品牌营销与产品渠道发展是企业品牌推广的两个大重要战略,但我国的中微型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销售目标,往往会迎合销售渠道来营销推广产品品牌,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轰炸式的广告投入,尽管会在短期取得一定销售利润效益,但长此以往,品牌建设若无法跟上渠道铺设脚步,消费者很容易流失到另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新品牌之上,最终导致产品的销售下降,渠道推广也会由于资金的压力而缩减。迷失互联新概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品牌营销带来了新机遇,但机遇必然也伴随着挑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参与了这场互联盛宴,就可以取得丰硕果实。中国现在的中微型企业谈及互联网的品牌推广,首先且唯一的反应还局限在电商网站上;或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着重于电商、互联等数字品牌推广,而忽视了创新的必要性的目标,一昧地进行数字信息轰炸,反而使得品牌营销缺乏了创新力。单一推广硬投入,缺乏互动与反馈。现在我国的部分中微型企业将品牌营销与广告投入相等同,斥巨资打造企业品牌,与大企业拼时段、拼频率、拼媒体资源,但却忽视了国际上绝大多数知名品牌其广告几乎是处于零投入的状态这一事实,更加忽视了品牌推广过程中的消费者信息反馈,缺少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使得品牌销售出现一次性的断层。

微型企业范文篇8

扶持微型企业成长,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渝府发〔〕66号)某市某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某市某区支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某府发〔〕17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金融支持我区微型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金融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也可营造“重商”氛围,支持微型企业发展是加快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微型企业是企业家和大企业的孵化器。微型企业可以培育企业家。大量微型企业的成长发展,能锻造和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勇于开拓的素质,激发全民创业,加快推动我区统筹城乡发展。

通过微型企业来支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等九类人群创办“微型企业”可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各金融机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微型企业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微型企业在实现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众生活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微型企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为己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金融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不断强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互动,各镇街、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紧紧抓住“一条主线”树立“四种理念”积极应对国家宏观政策。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符合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农业银行某支行、建设银行某支行、农商行某支行、某银行某支行作为我区金融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主办银行,其他各商业银行在津分支机构也要把扩大对微型企业的服务,作为降低信贷资金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培育新客户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保险业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小额贷款公司要立足微型企业谋发展,将微型企业视为重要的客户群体,确保支持微型企业信贷资金在贷款总量、增量、比例逐年增加。

三、积极拓展金融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确保支持微型企业信贷资金在贷款总量、增量、比例逐年增加。对微型企业的支持应不分经济性质、规模大小、行业类别,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各银行机构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微型企业贷款工作。只要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银行贷款政策,主要负责人诚实守信,贷款第一还款来源有保障,符合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经营原则即可提供信贷扶持。对信用等级优良的微型企业也可发放信用贷款和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尽可能力争办理承兑汇票、信用证等现代业务。

各金融机构应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服务微型企业的效率。一是加强微型企业经营调查,建立微型企业贷款储备库。各金融机构通过建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结合微型企业“短、频、小”贷款需求。解微型企业经营规模、经营效益,遴选出一般客户、优质客户和“黄金客户”并建立客户数据库。对优质客户和“黄金客户”落实包户客户经理,由客户经理定期上门宣传信贷政策,解客户信贷需求,主动营销贷款,一旦有贷款需求,便于减缩时间给予办理。对当前没有建立信贷关系的开户企业,进行走访调查,跟踪辅导联系,随时了解企业信息。通过调研建立一批微型企业资金需求储备库,有利于及时对接支持,促进微型企业成长。二是改进信贷营销机制,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各金融机构在上级授权的范围内,适当采取责任上移,授权前置的方法,激发信贷工作积极性,调整工作激励机制,推进信贷支持扩面工作,并从信贷政策、业务处理、运作程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制定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并向社会宣布。建立承诺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度,并逐步延伸服务内涵,扩大服务范围,积极开发配套适用的金融产品,为微型企业提供结算、财务管理、经济金融信息、投资咨询和公司理财等综合性服务。三是落实信贷优惠政策。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从贷款利率、期限和贷款额度等方面实行优惠。各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向企业收取或摊派各种费用。按规定收费的项目,能往低靠的尽量为企业降低费用支出。

机制呈现“小、活、快、频”特点和需求,推进信贷产品创新。根据微型企业分布于城镇乡村。各银行机构通过灵活的服务品种的组合来满足不同微型企业的需求。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现有企业保证贷款、土地、厂房等不动产抵押贷款、企业机器设备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对有市场、有效益的微型企业,积极提供“贷款+贴现+票据承兑”服务,主动创新融资品种,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及林地林权的抵押贷款,还可对一些动产的抵押、对集体性质土地的抵押、对保单质押等进行一些尝试性探索。针对微型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结合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进一步整合信贷要素,积极为微型企业量身定做系列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各类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合理设定贷款期限,以发挥贷款的最大功效。

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推进微型企业信用担保方式创新。抵押物缺失或不足是微型企业融资的软肋”也是微型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针对微型企业担保难的情况。建立灵活的贷款用信机制。做大做实做强诚信担保公司和绿丰担保公司,促进三峡担保公司对微型企业的支持作用,将它作为我区支持微型企业贷款的信用担保机构。银行机构按照担保基金与贷款余额1∶3至1∶5比例向微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微型企业贷款的抵押难题。还可采取依托行业协会、企业共同体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组织微型企业组成联保体,约定联保责任,明确分保额度,由银行业机构对联保体实行综合授信。推动三峡担保公司某分公司、诚信担保公司、绿丰担保公司的直接担保作用,加强诚信担保公司及绿丰担保公司与三峡担公司某分公司或某农业担保公司某分公司联保式再担保业务。逐步实行以借款人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和个人信用为基础,以其可抵押资产和未来融资项下形成的资产和权益进行抵、质押。确认第一还款来源不足时,可采取差额部分由担保公司担保、仓储、应收账款、仓单或提单等多种担保方式和有效手段对第二还款来源进行补充,灵活办理抵质押担保,扩大有效担保范围,解决微型企业贷款抵押难题。进一步扩大融资抵押物品范围,大力拓展动产质押、商铺使用权抵押、财产权质押等适合微型企业特点的信贷担保方式。积极创新拓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第三方保证等创新型或特色信贷产品。

制定出符合我区微型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优化信用评级指标。各银行机构根据微型企业的特点和差异进行细分。采取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微型企业的纳税情况、销售收入归社情况、经营管理情况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道德品质等来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核定微型企业的授信额度。通过微型企业等级评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潜在市场、信用等级高且法人代表信誉好的微型企业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规定期限及授信额度内同意其循环使用、随贷随还,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

创新适合微型企业需求特点的保险产品。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探索保险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业务。各保险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微型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科学合理地厘定针对微型企业的保险费率,提高保险机构为微型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积极创造条件,加强银行与保险机构的业务合作,扩大微型企业信用保险的新品种。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助推微型企业诚信建设。各银行系统充分利用其综合业务系统、农信银现代支付系统。提高为微型企业信贷服务的效率,并为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其健全财务制度,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指导微型企业加强“三个意识”建设,即:信用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使微型企业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定位由传统型向科技型、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转变,吸引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用创新的意识,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优势,走科技兴企之路。

四、金融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将金融机构微型企业贷款增长情况纳入考核指标进行重点考核,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考核力度。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支持,用足用活金融支持微型企业发展鼓励政策,扩大资金支持的总量规模。

用于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贴息及贷款风险损失。银行在微型企业注册资本金等额范围内按企业实际需求发放微型企业扶持贷款,建立微型企业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机制。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五、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微型企业范文篇9

2011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多变、物价指数节节攀升的背景下,国家货币政策调控决心之大、手段之严,为新世纪以来所罕见。受宏观政策影响,各家工业企业贷款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普遍受到较大冲击。但是,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服务发展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千方百计创新突破,使全市金融工作仍然凸显了一些亮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保持稳健运行。年末存款余额突破80亿元,达到88.55亿元,增长18.31%;贷款余额57.39亿元,增长21.41%;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近2亿元,增长59.63%。二是项目融资工作有所突破。去年7月份我们召开融资项目对接会后,各家银行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想方设法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各家银行都积极主动对接项目,全力向上争取信贷规模。特别是银行、农发行,是去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持者,2011年政府融资平台获得银行批准贷款9200万元,已发放项目贷款2200万元,获得农发行省分行批准贷款5000万元。三是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力度有所加大。去年各家银行对规模以上企业发放贷款2.17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37.6%。特别是省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担保贷款1.02亿元,为7家骨干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金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仍然较为突出。尽管今年2月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银根紧缩的局面短期内难有明显松动。二是投资需求与信贷投入不足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我市“9+6”片区以及特色产业园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民生项目建设等各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融资平台去年获得的贷款比上一年度下降约70%,大部分投入还是靠向上争资和自主投资,信贷投入不足导致投资需求存在很大缺口。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担保体系尚不健全,大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抵押能力不足,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积极应对,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进一步形成政银企互惠共赢的局面。

下面,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金融机构要抓住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机遇,积极作为,在争取金融政策和扩大信贷规模上实现大突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确定。今年的发展承载不小的压力,更面临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各家银行要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就是壮大自我的意识,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找准突破口,争取金融政策支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今年信贷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促进金融与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一要切实增强服务创新意识。金融机构要变被动接受贷款申请为主动寻找优质客户对象,主动为企业提供国家金融政策、金融形势、贷款程序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市场预测、参与企业重点项目论证,认真研究企业需求和实际发展状况,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帮助企业及时解决融资难题。除了服务好现有的企业,对一些我们招商引资引进的新的优秀企业,也要主动对接,给予支持。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融资项目,要积极主动地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络,指导其策划、包装项目,提高项目融资的成功率。同时,要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针对实际,根据企业和项目需求,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要尽力向上争取信贷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更好更快地提供金融服务。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农信社改组农村商业银行。

二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支持。要从发展资金缺乏、投资不足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的政治品牌优势,抓住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编制实施和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契机,全力向上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争取上级金融机构对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比如,要努力争取出台中央苏区重大项目建设贷款优惠办法;争取新设政策性的中央苏区开发银行;争取将市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升格为分行,国有商业银行直接由省行切块调控信贷规模;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每年安排中央苏区振兴信贷专项规模,等等。

三是要科学把握信贷投放重点。金融机构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着重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9+6”片区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园建设以及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入,努力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等下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介绍的项目和企业,都急需信贷资金支持,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各自优势,认真对接好、服务好。特别要充分抓住国家对中小微型企业实行结构性宽松的信贷政策的机遇,主动靠前,积极作为,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融资服务,千方百计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帮他们解决创业初始阶段资金不足的难题。

二、各企业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在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和增强发展实力上实现大突破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这为地方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实体企业做大做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各企业要增强信心,把握机遇,苦练内功,以自身过硬的信用品质和资产质量,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加快壮大发展规模。

一要增强信心,做大做强。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在经济转型期,如果固步自封,满足于小打小闹,敲敲打打,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要敢于上新项目,切实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敢于上大项目,树立大投入才能大发展的理念,努力扩大规模,提升实力,不断做大做强。要根据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要求,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通过项目来加快企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沟通,有效对接。要积极与金融机构接触、沟通,交流信息、推介项目,邀请金融机构到企业考察经营情况,增强金融机构投贷信心,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对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企业要下真功夫,抓紧进行对接,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三要完善管理,提高信用。企业在抓市场、抓项目的同时,要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吸引信贷资金的流入。同时,要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要视信誉为生命,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用诚信赢得扶持。

三、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创优环境,不断深化政银企沟通合作的长效机制

企业和银行是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尽职尽责搞好协调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资本与企业资源的有效融合,促进我市经济金融共荣双赢、健康发展。

一是要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把支持金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和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动关心和支持金融工作,协调解决好影响金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积极打造“诚信”,把治理整顿社会信用环境、完善信用制度作为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机构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对金融监管部门发现的风险苗头,积极研究处置措施,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微型企业范文篇10

(一)以创业带动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邦之策,实现就业机会公平是民生的诉求与权利的回归。通过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使更多的百姓有创业的机会,与对未就业的劳动者直接提供输血式的援助相比,创办微型企业更具造血的意义。微型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首要目标,不仅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同时,微型企业也可以给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重庆市为例,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发展微型企业50955个,直接带动了40.62万人就业。百姓创业梦和就业梦的实现,在一定层面上有可以消除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利益的均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二)增加市场主体数量,活跃市场经济。

微型企业具有创业成本低的特点,再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诸多优惠政策的保障,越来越多的微型企业将涌入市场。一方面,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市场主体间的充分竞争。市场中,大批量微型企业的驻入,对于打破市场垄断,实现公平竞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微型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大,可以为市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创造经济价值。截至2011年底,重庆市微型企业已实现产值168亿元,纳税4136.8万元。

(三)填补社会服务的缺位,优化产业结构。

微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其经营范围大多比较狭窄,但这也为其专业化经营提供了契机。企业经营的专业化,利于企业在相关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定位准确,是微型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一些传统的市场领域,对于资金甚少的微型企业来说,并不是其主要的投资目标。一些新兴的行业对微型企业更具吸引力。在重庆市涪陵区,某专门从事房地产公司档案整理的微企,每年收入颇丰,从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便可得知其成功的秘诀。房地产企业等需要这样专业化的服务,提高其运行效率,而现存的大中型企业很少关注这些领域,这就为微型企业进入相关市场提供了大可作为的机会,填补了社会服务的缺位,大力发展服务业,也优化了产业结构。

二、对重庆现行扶持政策的简介及其优点分析

(一)重庆扶持政策的简介

2010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了三届七次全委会,提出了“民生十条”,内容之一就是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2011年7月,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九次会议又提出了“共富十二条”,第一项措施就是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发展微型企业15万户。自2010年6月以来,重庆市相继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关于印发微型企业初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40余个,规范微型企业,促进其发展,微型企业在重庆形成了特有的运行模式。重庆市扶持发展的微型企业主要是指雇工(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根据上述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微型企业创业要经历五个流程,即创业申请、创业培训、创业审核、注册登记和享受相关扶持政策。相关文件还对各个环节做了具体的规定。重庆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3”模式。“1”是指申请者自己出一部分资金(一般不少于注册资金的50%)。第一个“3”是指财政补助、创业扶持贷款和税收返还等三项扶持政策。后一个“3”是指三个扶持平台,即培训平台、龙头企业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

(二)重庆现行扶持政策的优点分析

1.对创业者而言,重庆现行扶持政策为其创业保驾护航,保障实现其创业、就业梦。三项扶持政策和三个扶持平台正如创业者的两翼,帮助创业者和他的微型企业飞进市场。

2.对微型企业而言,重庆现行的扶持措施由大量政府文件支撑,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了指引。如前所述,为了促进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自2010年6月以来,重庆市出台了40多个涉及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府文件,在市场准入、市场运行、市场退出等各个环节规范微型企业。同时,这些政府文件也为微型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3.对重庆市而言,重庆现行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民生,促进其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过程,也是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

三、重庆现行扶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申请与资格审查环节的缺陷

1.“九类人群”的限定不符合改革成果公平分享的要求。

《若干意见》中规定了申请享受微型企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创业者的条件,该《意见》规定,申请者的范围必须限定在“九类人群”。具体包括: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之后,又相关文件,将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在校大学生纳入帮扶范围。从以上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优惠政策的扶持对象是有严格限制的,并不能惠及全体市民,这是对改革成果公平分享基本要求的违背。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影响“公平分享”实现的原因归结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因素。首先,“九类人群”的限定是对机会公平原则的违背。机会公平原则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大体上相同的发展机会。而重庆市的文件只将帮扶对象限定在以上“九类人群”中,对于其他社会成员而言,比如城市未就业人员以及大部分农村居民享受不到相关优惠政策,不具有相同的发展机会。其次,“九类人群”的限定也是对结果公平原则的违背。结果公平原则是对机会公平原则的修正,即依照平等原则对市场行为进行矫正,使市场参与主体都能各得其所,主要体现在再分配领域。完全放任的市场早已被理论和实践所否定,适度的国家干预可以在市场行为出现偏差之时予以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财政和税收等措施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进行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财政和税收政策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九类人群”的限定,使原本在社会上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和未接受过大中专等教育的城市居民,无法享受到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这正是结果公平原则的违背。最后,对申请文化创意和信息技术项目的创业者也有不对等的规定。根据重庆市工商局、财政局、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共同的《关于做好在校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于在校大学生申请的创业项目是否属于文化创意和信息技术人员的认定,以所在学校的意见为准。而对于其他人员申请文化创意和信息技术项目的认定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完成。不同主体规定不同的资格审查主体,在容易导致认定程序混乱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公平原则。

2.对申请人出资比例的规定易规避且不合理。

《指导意见》规定,申请人出资比例不得低于全体投资者出资额的50%。根据微型企业的定义,微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合伙企业、公司和个人独资企业等。对于采用公司为组织形式的微型企业而言,由于其注册资本一般在十万元以下,所以,公司制的微型企业均为有限责任公司。除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外,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一样,充分体现了“人合性”。因此,在公司章程和合伙协议中完全可以在利润和风险分配的约定中将此规定规避,即规定申请人承担大部分风险和享受小部分收益。从规定中可分析,本条的制定目的是为了防止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搭便车,借他人之名,开办微型企业。但是,一方面,如前所述,此规定容易被规避;另一方面,对申请人出资比例的限定也不具合理性。发展微型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就业是根本。只要申请者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并且能够与他人通过合法的方式共同出资,达到法定最低注册资金的要求即可。对于申请者而言,实现了其创业梦。微型企业的成立,又可以吸纳其他社会成员,促进未就业者就业,实现发展微型企业的首要目标。

3.扶持政策享受主体间裙带关系的规定不合理。

《指导意见》规定,申请者夫妻双方必须都未享受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因为微型企业具有产权和经营权高度合一的特点,申请者开办微型企业的自有资金一般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依笔者推定,此规定的目的可能在于避免夫妻双方重复享受扶持政策,造成资源浪费。但是深入分析此规定,其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微型企业的目的是促进就业,如果符合申请条件的夫妻双方均有能力创办微型企业,且企业经营范围不同,企业间资金互不拆借,就应当允许其各自创业。仅依申请者的身份关系来限制其创办微型企业,不具合理性。

4.资格审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对是否具有创业能力的审核标准不明确,存在不合理之处。

首先,个别条款用语模糊,造成审核标准不明确。《指导意见》在规定创业能力审核标准时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应劝其放弃”、“劝其”等模糊字样,增大了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同时,《指导意见》中规定“因病重生活不能自理,应劝其放弃申办微型企业”也不具合理性。例如,根据《合伙企业法》,普通合伙中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根据《公司法》,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因此,即使申请者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只要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就应该允许其以实物、知识产权等出资,来实现创业梦。身体的不便,并不意味着不具创业能力。

(2)在申请审查环节存在救济机制缺失的问题。

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完整的创业申请审查、审核主要包括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身份的审查、工商所对申请人创业能力的审查、区县(自治县)的微企办对创业投资计划书的初审和审核小组的集中会审。最后,由微企办将审核结果公示。以上审查、审核程序是层层推进的。《管理办法》规定了相关主体对微企办是否通过审核的决定有申诉的权利。但是对于创业申请的前两个环节,即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和工商所的审查结果,当事人缺少相应的救济机制。

(二)扶持政策中的不完善之处

1.对财政补助金金额的评审决定缺少救济程序。

财政补助是重庆扶持政策中最为核心的一项政策,但遗憾的是,此项政策仍然不健全。和申请审查环节存在救济机制缺失的问题一样,对于财政补助金金额的评审决定而言,相关主体也没有相应的救济机制。对于审核小组审定的财政资本金补助比例,相关主体没有申诉的权利。对于其评审结果是否科学,也没有相关评判标准,相关主体只能听之任之。

2.微型企业启动难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对于创业者,最艰难的便是启动阶段,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财政补助金与创业者自有资金到位后,即可办理营业执照。这对于创业者来说,从开业之日起,即可以运用财政补助金来经营企业,解决资金短缺困难,发挥财政补助金救急的作用。然而,2011年4月,重庆市工商管理局、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了《关于优化微型企业注册登记及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流程的通知》,该《通知》以“提高财政补助金安全性”为由,调整了财政补助金拨付顺序,采取报账制的拨付方式,即在微型企业登记并开业后1个月后,微型企业将发生了的房租、机器设备购置等支出到相关部门办理报账手续。如此之规定,大大降低了财政补助金的使用效率,达不到“雪中送炭”的积极作用。

3.微型企业退出市场时,财政补助金是否返还无规定。

除了《关于做好在校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了申请人自愿注销所办企业时,结余的财政补助金应当返还外,在重庆市的其他文件中,几乎没有对微型企业退出市场时财政补助金是否返还做出规定。相关规定的缺失会造成两个不利后果:一是对于创业者而言,由于财政补助金存在被要求返还的可能,其在运用资金时会有所顾忌。笔者采访相关创业者时,发现个别创业者手握补助金却不敢动用,担心政府要求其返还。二是对于政府而言,其补助金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4.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

微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就是融资难。针对融资难问题,重庆市制定了专门的融资担保优惠政策,形成了政府、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共担风险的贷款模式。从短暂时间来看,此贷款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绝不应该是长远之计。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贷款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市场主体,政府强制要求其提供担保,甚至其中一部分担保没有抵押物,以此长期发展下去,必将影响贷款机构的正常经营。因此,实践中,贷款机构缺乏长久动力,这将直接影响到微型企业未来融资。

(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监管机关数量过于冗杂,缺乏信息沟通机制。

重庆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采取的原则之一便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因此,除了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外,其他部门齐抓共管。具体涉及工商、财政、税务、人力社保、金融、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监察、残联等部门。如此庞大的共管体系,易造成监管真空与重叠,降低行政执法效率。同时,各个部门间也缺乏信息沟通机制,不利于彼此间的联动执法。

2.若干执法措施有待完善。

为了促进微型企业发展,切实发挥执法机构职能,重庆市工商管理局了《关于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服务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依法合理使用行政执法职权,但其中若干执法措施的规定不够完善。例如,其中规定:“对年检中发现微型企业有逾期申报年检等轻微违法行为,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一般不予罚款。”但该《意见》对于何种行为是轻微的违法行为规定的不够详尽,导致了执法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很大,影响公正执法。

四、完善重庆现行扶持政策,建构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法律机制

(一)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将对微型企业的规定融入立法之中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对微型企业的发展扶持措施都只体现在政策性文件中,相关法律规定缺失。政策是法律的非正式渊源,具有主动性、及时性、针对性等特点,在规范市场和政府行为时,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是于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的法律相比,在改善微型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微型企业长久健康发展方面稍逊一筹。现在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多年来忽视企业差异、忽视中小微企业所带来的后果之一,适时制定一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法律迫在眉睫。考虑到立法成本和微型企业的特点,笔者建议,在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同时,将对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规定融入其中,制定《中小微企业基本法》。对于微型企业而言,整合中央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文件,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具有微型企业特色的法律规范体系。在与规范中小企业的法规协调的基础上,将两者融合成一部《中小微企业基本法》,使微型企业发展有法可依,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依法完善对申请人资格和审查程序的规定

1.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就业权的实现。

权利以利益为核心,法律通过创设权利来调整社会利益。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赋予全体未就业的社会成员平等的创办微型企业的申请权,这既是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要求,也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就业权的保障。重庆相关的扶持政策中规定申请人必须是“九类人群”的规定,如前分析,不具合理性。因此,笔者建议,在立法中,明确赋予微型企业申请人的范围包括所有未就业的社会个体成员。并且,所有的申请主体都应适用相同的审查认定程序和标准。

2.废除扶持政策中关于出资人比例的规定。

如前所述,重庆的相关扶持政策中严格限制了符合条件申请人的出资比例不低于全体投资者出资额的50%,此规定在实践中极易规避,而且不具有合理性,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立法中应将此规定摈弃。对于均符合申请条件的出资人,应将各出资人都视为申请人。对于微型企业投资者中有不符合申请创业条件者,将其视为一般投资者,适用相关的法律进行规制,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如此之规定,也有利于微型企业申请者解决创业初期自有资金短缺的困难。

3.进一步完善申请主体间裙带关系的规定。

重庆的相关扶持政策中规定,申请者夫妻双方必须均未享受扶持政策。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区分经营范围,做出不同的规定。一方面,考虑到微型企业具有产权和经营权高度合一的特点,而且,一般情况下,微型企业的自有资金大多是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夫妻双方各自创办一个微型企业,从事相同或类似业务的经营,是在重复享受优惠政策,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因此,这种情况下,立法应参考重庆相关扶持政策的规定,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如果夫妻双方均具有申请资格,且成立的微型企业各自独立经营,经营不同范围的业务,立法没必要也不应该对申请者身份关系作出限制性规定。

4.完善创业能力审核标准的规定,配置相应的救济程序。

(1)在实体规定方面,立法中应制定创业能力的具体审核标准,条款中字样应明确、规范。因病重生活不能自理者,如果以其知识产权等出资设立微型企业,不影响微型企业的正常经营,应依法保障其申请创办微型企业的权利。

(2)在程序规定方面,立法中应当赋予申请者面对各个环节的审查结果的救济性权利。“无救济则无权利”,救济是权利实现的保障。具体而言是指申请者对于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身份的审查、工商所对申请人创业能力的审查、区县(自治县)的微企办对创业投资计划书的初审和审核小组的集中会审结果不满,均可以行使救济性权利,或是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诉,或是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依法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修正不合理之处

1.财政补助政策的完善。

财政补助金对于微型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无论是中央还是各地方政府的规定都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以重庆现行扶持政策为例,首先,需要依法设置申请人对财政补助金金额的评审决定不服的救济程序,如赋予其申诉的权利。同时,应提高评审小组评定补助金额的科学性,如依法建立补助金金额评定听证制度,从听证主体、听证程序、听证笔录的效力等方面做出规定,提高评审结果的科学性。科学的评审结果可以提高社会大众的可接受性。其次,为了解决微型企业启动难的问题,应立法规定财政补助金的拨付顺序先于企业营业。对于由此可能带来的资金风险问题,应在监管环节严格审查。再次,为了防止创业者套取财政补助金,应规定微型企业的最短运行时间。最短运行时间内,除发生破产等情形,微型企业退出市场,创业者都应归还财政补助金。考虑到财政补助金金额本身不大,笔者建议规定两年的最短运行时间为宜。

2.融资政策的完善。

针对上述提及的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笔者建议,应依法建立融资担保风险基金,即各地方政府应建立融资担保风险基金,当创业者出现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形时,各地方政府应运用融资担保风险基金填补贷款机构的损失。一方面,发展微型企业事业,关乎民生,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本应是政府的职责。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公司等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因为有风险基金和政府贴息政策的立法保障,也会提高其对微型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在获得贷款利息的同时,降低了其出现呆账、烂账、死账的风险。同时,相关立法应完善关于民间借贷的规定。对于微型企业而言,民间借贷是其进行外源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法规很不健全,民间借贷的法律定位、运行监管都需要进一步明确与完善。

(四)依法规制行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