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9 06:41:02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1

**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微企办的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协作下,全县的微企发展工作有序展开。现将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3年全县共通过微型企业创业评审250户,注册资金1327万元,带动就业人员共计1344人,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在发展的250户微型企业中,经营行业涉及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加工、文化旅游、特色食品加工、创意设计、种养殖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六大重点行业100户,占已发展数比重为40%。创业者人群中,创业人员共计290人,其中重点扶持对象158户(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8户,返乡农民工131户,退伍军人2户,失业人员7人),占总数的54.48%;其它人员132户,占总数的45.52%。从事农、林、牧、渔业109户,占43.6%;制造业78户,占31.2%;民族手工艺品16户,占6.4%;;特色食品加工3户,占1.2%;采矿业1户,占0.4%;服务业29户,占11.6%;零售业7户,占2.8%;创新设计3户,占1.2%;交通运输业1户,占0.4%;文化旅游3户,占1.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具体工作目标

 

按照省、州有关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要求,我县调整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创业评审委员会成员。同时,县人民政府召开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府专议〔2013〕34号),形成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九条意见,一是实行代办制;二是整合资源扶持微型企业;三是设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四是个体工商户转微企;五是组建创业指导机构;六是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七是委托乡镇政府(工商分局所在地除外)负责微型企业现场勘察工作;八是如何落实微型企业第二期财政扶持问题;九是落实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经费。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

 

此外,我县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有序开展,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扶持微企发展调度会,对上一季度微企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布置下一季度微企工作,截至目前,共召开3次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调度会,分管副县长亲自参会并安排工作,切实做到微企发展工作有部署、有提高。

 

(二)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微型企业创业激情

 

我县通过有线电视、宣传栏、撰写政务信息、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开展扶持微型企业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资料8000份,《微型企业创业指南》3000份。主要利用节庆日和赶场时机进行宣传,出动宣传人员40余人,宣传车辆6台次,分别在各乡镇政府、工商分局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接待群众咨询。“3·15”活动期间,设立咨询服务台4个,张贴宣传标语1幅,接待咨询1000余人次。撰写政务信息17篇,州级以上报刊发表6篇,网络媒体发表37篇(次)。县有线电视台播放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4期,在州电视台播放**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新闻1期。

 

(三)强化工作要求,落实和完善微型企业扶持政策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发[2013]**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办发[2013]**号)文件精神,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对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提出要求:一是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办理时限;二是进一步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和税收奖励兑现政策;三是进一步落实微型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四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助推微型企业发展。

 

此外,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年初与全县21个乡镇签订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责任书,规定乡镇扶持微企发展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明确各乡镇2013年微企发展目标任务。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为切实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县微企办组织基层分局负责人和注册登记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微型企业注册登记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于**年**月**日召开全县乡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培训会,对微型企业申请、初审、现场勘察等环节工作向各乡镇政府负责人员进行讲解。同时,利用乡镇召开村干会议的机会,开展微型企业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激发农村群众创业热情。

 

(五)统一微企标识,强化微型企业管理。为统一微型企业标识、加强和规范微企管理、突出微企的扶持效果,县工商局和县微企办以服务、便民、减负为出发点,从县政府核拔的微企工作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为今年发展的微型企业免费制作一块醒目的“微型企业”牌匾。现已为微型企业制作牌匾92个,并分发到各微型企业统一悬挂。预计总费用支出为2万元。

 

(六)加强工商分局微企工作经费支持,县微企办在年初制定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奖惩机制,各基层工商分局每发展1户微型企业补助工作经费200元,并要求按照上级的季度发展目标及时完成季度发展任务。先微企办分别有2013年7月和12月对各分局的微企工作经费按照发展的微企数量进行了核拨,共拨付微企工作经费4.3万元,确保了微企工作的有效开展。

 

(七)开展微企创业培训,增强业主创业意识。**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抽出部分资金作为微企创业培训经费,对参培人员实行免费教学、免费食宿,进一步减轻微型企业负担。截至2013年底,**县共举办了2013年微型企业SYB创业培训六期,参培人员190人。培训会分为专业教师授课,工商、税务、信合等职能单位政策讲解等环节。经过每批10天的培训,理清了微企业主的创业思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了微企的创业成功率。余下的60户微型企业的创业培训工作将继续组织开展。

 

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

 

1、2012年,全县共发展微型企业150户,截至2012年12月底,财政补助资金750万已全部兑现完毕。2013年办理的微型企业中,有187户微型企业已兑现财政补助资金,共计935万元。

 

2、财政补助资金的支付工作有序开展。我县的微企财政补助资金支付按照分批申请、逐批审核的方式发放。共分三批,第一批一万元、第二批二万元、第三批一万八千元(每户留二千元保企业账户)。截至日前,全县已有223户微型企业申请补助资金支付,共支付补助资金776.6万元(其中:2012年办理微型企业140户,共计568.8万元;2013年办理微型企业83户,共计207.8万元。),此项工作正在持续开展。

 

3、税收奖励政策落实情况。县微企办通过与国税、地税及财政局对接,于2013年初对全县2012年度微型企业税收入库及地方留存情况进行了统计上报。2012年度全县共有34户微型企业纳税,税收入库6.77万元,地方留存4.62万元。其中,申请税收奖励30户,申请奖励金额4.58万元。2013年11月初税收奖励已全部兑现到位。此外,按照“三年过渡,五年税收奖励”的政策规定,微型企业三年内比照个体工商核定税收征收,五年内在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十五万限额内等额奖励。同时,根据小微企业免税政策,对于月营业额低于2万以下的微型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进一步减轻了微型企业起步阶段的税收压力。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创业行业单一,不利于我县多行业发展的微型企业发展格局。

 

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群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全县已发展的微型企业行业结构单一,种养殖业占比重较大,六类重点行业中,又以原材料加工居多。科技创新、创业设计、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极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对市场经济波动的抗冲击能力较低,不利于我县微型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提高微型企业存活率任务艰巨

 

(1)微型企业创业热情与创业能力之间的差距凸显。各乡镇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普遍高涨,但从已开业的情况看,创业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存在部分创业者准备不充分,对市场考察不细,项目选择仓促,实际营业中遇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的情况,甚至出现一小部分创业者尚未开业就感到不适应所选项目要求转项目的现象,极大削弱了微型企业的存活能力。

 

(2)部分微型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缺乏发展潜力。从微型企业发展行业分类来看,从事信息和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少,从事传统经营行业的较普遍,与已经存在的经营户行业雷同,竞争力明显偏弱。

 

(3)部分微型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粗放。很多微型企业是家庭式经营,出资者参与劳动经营,没有正式的组织,企业运转基本程序管理知识欠缺,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周期。

 

(4)微型企业经营场所条件普遍较差,很多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使用的是被淘汰的生产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极大降低了其抗风险的能力。

 

(三)融资贷款难。

 

省州在实施意见中对贷款有很好的政策指导,由于我县民间资本弱小,部分创业者前期已将自有资金或贷款投入到其经营活动中,已无财产作为质押贷款,导致资金短缺却难再获得贷款支持。而由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由于相关手续尚在办理之中,使微型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财政补助资金兑现步伐

 

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对微型企业的现场勘查力度和审核力度,积极鼓励已办照的符合补助条件的微型企业申请财政补助资金,优化补助资金程序,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尽快完成财政补助资金拨付,真真正正让老百姓看到优惠。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对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宣传的资金、人力投入,增加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频率,将宣传延伸到全县各村、寨,进一步提高微企政策熟知率。充分调动群众创业激情。为2014年微企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全力打造微型企业“孵化园”

 

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房开商介入,利用新建成的商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立微型企业“孵化园”,引导微型企业集聚发展。我县已与房开商达成协议,并报请县政府批准,将新建成的民族风情园商贸街定位为全县微型企业“孵化园”,相关优惠政策正在沟通协调中。

 

(四)加快微企平台建设

 

微型企业资金薄弱,创业者的文化水平有限,逐渐成为制约微企发展的限制因素。为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瓶颈,解决贷款难、报税难等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督促县金融办按照政府扶持微企发展专题会议精神,尽快成立微型企业贷款融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筹备搭建记账服务平台,切实解决微企发展资金动力不足问题、记账报税不及时等难题,为微企发展添柴增火。

 

此外还将进一步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关注重点行业的创办期、生存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提高微型企业的“出生率”、“存活率”,确保微型企业落地有“升”。

 

**县微企办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微型企业 融资问题 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一、微型企业的定义

国外对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比较明确,主要是以雇员人数作为最重要的划分标准。有的国家也同时把资产总额、销售额和所在行业作为划分依据。最常见的微型企业划分标准为“10人以下的企业”。

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1年7月4日《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的类型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并明确给出了各行业的三种类型标准。这是中国首次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微型企业这一类别。此次规定的微型企业,一般行业大多是10人以下为微型企业,具体各行业存有差异。如,批发业是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为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物业管理为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房地产开发经营则是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

二、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组织管理的不明确性

微型企业没有正式的组织方式,缺乏管理工作内容。由于微型企业的组织者缺乏管理企业必要的专业知识,企业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全依靠管理者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使得微型企业的发展往往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与此同时,微型企业对财务的管理松散放任,财务报表往往存在做假账的现象。企业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且大都是通过正式的就业渠道不能就业的人,缺少一定的员工培训机制及人才引进制度,因此员工的素质普遍较为低下,无法根据社会形势做好对企业的转型工作。由于微型企业组织管理的不明确性,大多数微型企业的竞争力较差,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二)产品缺乏竞争力

微型企业的产品缺乏竞争力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创新方面,包括科技创新和工业设计创新,这两个方面在我国山寨工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山寨手机为例,我国的微型企业可以制造出各个品牌和型号的山寨手机,可是功能和用户体验度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以安卓手机为例,国际大厂商制造的安卓手机早已进入4.0时代,界面流畅且用户体验满意度较高,而山寨企业制造出的安卓手机仍然处于2.0时代,界面卡顿,无法满足新的APK软件的安装环境。山寨手机同样体现了微型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方面的匮乏,无法自主设计手机外观,只能依靠仿制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另外一个方面是产品成本过高。微型企业规模与大型企业相比相对较小,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经济,制造成本偏高,同时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必要劳动时间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劳动必要时间,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因此,银行选择贷款时势必会选择竞争力更强的大中型企业。

(三)融资渠道单一

微型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亲戚朋友和熟人,融资过程具有散、杂、慢的特点,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虽然能够提供商业贷款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其对微型企业的门槛较高,手续复杂且办理周期较长。此外,由于微型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能够得到的商业贷款资金有限,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单一的融资渠道制约了微型企业的发展。

(四)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银行对于微型企业的贷款条款还没有详细准则。银行贷款的门槛高,对于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抵押等要求都较高,且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无法满足微型企业对资金的频繁需求。这些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微型企业在融资时处于弱势地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创新方案

(一)建立企业合作关系

微型企业由于种种限制,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微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大型企业可以依靠企业优势得到商业贷款扶持微型企业,而微型企业也可利用其规模小的特点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使得微型企业加快改革速度,提高转型效率。微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特点都能够被充分发挥,使得两种企业均能够健康、快速、良好的发展。

(二)建立员工培训机制

微型企业的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这是短时间内微型企业无法改变的特点,但是微型企业可以依靠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业务能力,提高员工素质,极大弥补家庭员工的弊端,同时发挥家庭员工凝聚力强的特点,提高微型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满足融资时的融资要求

(三)用保险公司帮助微型企业融资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保险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通过保险公司的创新,让保险公司创造一些适合微型企业的险种。微型企业可以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购买适合的保险,以降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同时,通过购买保险也可以增加银行对微型企业的信任,加大对其贷款的投入.

(四)创建多方资金担保

我国的民间融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易发生纠纷,政府可利用全社会的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为微型企业提供担保,以部分地方作为试点,试行由政府组织的担保计划,为一些能够盈利但是缺乏资金以及常规融资渠道的微型企业提供资金。考虑到投资可能具有的风险,结合上述保险公司的作用,为担保计划中的贷款打包,组合成金融产品并将其产业化或对其进行保险,将风险尽可能分散到社会的各个主体。政府牵头的资金担保不仅能解决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时也能合理地引导民间投融资行为,减少由此产生的纠纷案件,使全社会的利益共享,达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四、总结

微型企业的概念虽然近年来才兴起,但微型企业的出现由来已久。多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为解决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做了各种调查研究,尽可能解决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微型企业本身结构混乱,使得微型企业的寿命往往只有数年,导致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本文根据长期的实地调研,从微型企业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数个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创新方法。然而,解决这个困难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多方努力,只有经过长期的摸索才能解决大部分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付佳,延安.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网络财富, 2010(7).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现状;产业集群;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4日

一、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转型研究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小微企业经营环境特征。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的提出,为东北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为东北小微企业提供了支撑。现在随着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地变化,人才的竞争由区域之间的竞争转向了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使得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异常火热。据相关数据显示,东北三省在2014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在全国排名倒数后六位,而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率中,辽宁省又是排名倒数第一,以至于4月中旬,亲自来东北地区视察,提出了保增长率的要求。东北三省的经济形势使得东北地区人才大量流向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小微企业的优秀人才也不可避免的有所减少。

(二)东北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在东北,由于小微企业的存在,对于我国东北的社会服务、科学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民间资本的吸引、市场结构的完善、就业压力的缓解、经济的增长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小微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对于东北的经济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空间布局不甚合理、产业结构不佳、亏损严重等的原因一直在制约着其发展。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人们的传统观念、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都是作为主要制约因素存在的。截至2014年底,我国东北有将近5,000个非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了500万元,总产值超过500亿元,有着约40万的从业人数。

小微企业有着将近200亿元的工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同时,小微企业从业人数占到非国有企业从业人数的30%左右。虽然东北小微企业的发展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小微企业在近些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根据相关数据可知,小微企业的利润在2014年占到工业企业总利润的比例不到40%。同时,由于年鉴统计的过程中,停业的乡镇企业、虚盈实亏企业等并没有包括在内,所以实际上东北小微企业的亏损更为严重。

(三)东北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转型目标和现状。东北小微企业目前需要清晰合理地对自身的转型进行定位,整合企业的现有资源,有机调整小微企业业务领域并培养打造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对思想观念、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系统、战略规划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调整,以积极配合小微企业转型要求,才可能成功地进行战略转型。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就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这也就给东北小微企业战略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想要企业长久不息地发展,就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标准,从产品的设计到生产过程都要考虑到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提高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东北小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尽最大能力使用耗能低、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以及原材料的制品,发展和壮大绿色低碳经济;同时,东北小微企业也要利用好国际和国内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并且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努力实现国外先进技术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使其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二、东北小微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落后,转型缺乏战略思维。小微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薄弱,传统经营观念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对战略转型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战略转型对小微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大多数东北小微企业把目标市场战略仍集中在传统战略思维上,竞争的焦点放在了实体上,对于小微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紧急性和必要性的意识不强。

现在许多东北小微企业对于战略转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全面,还停留于基本的阶段,存在很多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战略转型只是大型企业的事。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诚信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物流问题、支付问题、政策问题等诸多问题限制不适合发展战略转型,或者实施战略转型也比较困难。因此,很多小微企业什么都不做,或者干脆放弃战略转型,集中小微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放在实体上,在传统市场一路走下去;二是认为战略转型就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小微企业认为自己把目标转移到网络上以及出口到国外去就是进行战略转型。但是,事实是由于小微企业缺乏与之配套的体系、公司制度、相应的人才,使得小微企业的战略转型成为空话。

(二)产业集群不明显,转型效益弱。由于东北小微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先进思想作为引导,导致各种小微企业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的生长。看起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好气象,其实不然,由于小微企业战略转型的过快发展,其他业务过度分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大企业也好,小微企业也好,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很多小微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将资源分配到了别的投资之上,因为资源分散,每种经营业务投入的减少,主营业务的发展就显得相对乏力,从而出现了主营业务停滞不前,其他副业也没有起色的现象。这样不仅仅使得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而且变小的还有利润的流量,小微企业常常因此而陷入供给不足的困境。

与之相反,由于小微企业发展战略转型导致资源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竞争能力。小微企业为了实施战略转型,不得不将资源分散开来,以有限的资源做到全面出击,必将导致疲于应付,致使小微企业力不从心,不论是其主营业务,还是其各个业务领域的竞争力都会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引导政策缺乏,转型方向不明。绝大部分的小微企业是由老板及其家庭成员投资成立的,或者是由个体户逐步成长起来的,这种模式就决定了公司在管理模式上具有浓厚的“家族式”。小微企业由于经营水平以及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企业应用战略转型没有一个良好的长远规划,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想立即有巨大的收获,不注重长期利益。并且没有意识到战略转型会给小微企业带来怎样的发展,不知如何去利用战略转型,具体采用哪一种战略转型模式,所以没有清晰的思路规划战略转型,也缺少一个总体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小微企业战略转型将会从低层次的信息向更高层次的小微企业信息化系统方向不断地发展。

三、东北小微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对策

(一)提升管理水平,重视战略管理。东北小微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结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改变小微企业自身的落后观念,将战略转型融合到小微企业的发展中来。促使小微企业管理者对战略转型的了解,改变传统经营观念,认识到战略转型在弥补小微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方面的作用,意识到战略转型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助推力,会给小微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深入了解战略转型不仅仅是换个标识,还是小微企业实现加强与上游、下游小微企业以及合作伙伴的机会,实现小微企业间的双赢。在小微企业内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利润。小微企业发展战略转型不能模仿别人的发展模式,要以小微企业自身的业务为中心,结合小微企业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探寻出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战略转型对小微企业的助推作用。因此,小微企业要改变落后的传统经营观念,加强对战略转型的认识,才会促进东北小微企业对战略转型的发展。

(二)加大产业集群建设,均衡发展相关产业。当小微企业从事专业化的经营时,会将其能够投入到的人员、资金、精力等资源集中投入到主业发展上来,这就使得小微企业在从事专业化领域内,做到了投入较少而收获较多,同时也积累了资本、增强了其竞争能力,从而取得成功,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相对于小微企业进行战略转型,主要业务不相关的发展,如果企业战略正确的前提下,对小微企业的前景非常光明,测量的机会和威胁的大小,利益是否能够弥补风险,并从长远角度来考虑,是否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对于较长的产业链,并涉及多个小微企业,应该仔细考虑。从客观上来说,从事非相关战略转型业务,其选择的进行战略转型的数量要加以限制。

(三)科学规划发展线路,政策引导要明确。小微企业要想做好总体规划,必须立足长期利益,围绕着企业的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战略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长远的规划。小微企业要了解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战略转型发展模式,并且要考虑到小微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公司的文化价值,制定出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一是树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在开展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时,要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开,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二是重视员工的建议。小微企业会不断地壮大,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有的管理人员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需要多听听普通员工的建议。当公司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良好处理和采纳,员工就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会全心全意地为公司工作;三是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公司存在着一言堂的情况,由上级领导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家长式作风不利于公司发展,在面对公司决策时多和基层员工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扬民主管理。

四、结论

开展战略转型的小微企业越来越多,而战略转型也成为小微企业开拓新的市场的重要方法。小微企业应用战略转型具有较多的优势,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也遇到一些发展难题,但是相信小微企业会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开展战略转型,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的经营实力,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东北的小微企业发展水平以及实力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在战略转型应用方面还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抓住战略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挑战,小微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随着东北小微企业战略转型快速的发展以及小微企业实力的提升,其小微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已经开始初步有了较好的发展,未来的发展必定会更加的快速。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咏.“新常态”背景下对中小企业转型的思考[J].品牌,2015.8.

[2]朱洪伟.上海市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49-02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已出台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内容涵盖税收、金融服务、专项资金管理等领域,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但是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日常的经营效率,还影响到能否享受到国家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也会影响小微企业自身向大中型企业发展。

一、小微企业概念及特点

(一)小微企业概念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目前对“小微企业”的认定有两种标准。

1.行业划分中的“小微企业”认定。2011年7月4日,工信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联合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确定划型标准,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类型。

2.税法上的“小型微利企业”概念,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 000万元,其他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 000万元的企业。

由于国家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税收方面,所以本文采用第二种标准。

(二)小微企业特点

1.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大部分是私营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摘要)》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小型微型企业达到1169.87万户,占全国各类企业总数的76.57% ,如果把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人小微企业合并统计,占比高达94.15%。

2.具有创业成本低、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2014年2月7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7号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制度,只要具备成立企业的基本条件,就可开始经营。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出资人就是经营管理者,自己参与生产经营,员工以家庭成员或亲属为主。

3.主要从事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度高、创新能力不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摘要)》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小微企业从事传统行业的占比为64.86%,主要从事服务业、零售业等,而创新型小微企业占比仅为4.62%。

二、财务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四个方面。

(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纽带。财务管理是各种资产价值的管理,存在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之中,根据资金运动,联系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制约和检查。

2.企业的经营分析必须从财务管理入手。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企业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产结构;制定良好的销售政策都需要通过财务分析来实现。

3.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避免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企业经营过程面临各种风险,加强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进行预测,避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4.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进行自我价值评估,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新。当今社会没有创新,经营主体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然而,创新源泉来源于经营者对本企业、竞争对手和市场信息的充分了解,没有准确的财务信息和市场信息,创新工作的开展将无从谈起。

三、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环境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仍不足。近几年,国家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还没有针对小微企业制定的专门的法律法规,致使小微企业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不能更好地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2.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信息不透明,缺少合格抵质押品和第三方担保导致其信用风险大,小微企业主要通过自筹和向亲友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很少能从银行得到低息贷款支持。

(二)内部管理问题分析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小型微型企业 近况 分析 对策

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我国出口总值1499.4亿元,下降0.5%,为2009年12月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认为“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转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2011年11月以来,国务院已召开两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由此可见,研究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近况与对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小型微型企业的性质与功能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据统计,小型微型企业目前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小型微型企业的标准如表1所示。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型微型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社会功能。它不仅解决了创业者的自身就业,而且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二是经济功能。经过市场经济洗礼,小型微型企业主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众多小型微型企业逐渐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经济贡献度越来越大。

二、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近况

2011年以前微型企业界定在小型企业之中,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数据中可探视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显示:以工业为例,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4.9万家,比2005年增长50.1%,年均增长8.5%,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99.3%;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的54.3%,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1%;完成利润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不仅如此,“十一五”时期中小企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400万个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据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三、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之困分析

纵观经济形势,制约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的原因,除了固有的五个方面――基础薄弱、质量较低,市场准入障碍,税负偏重,融资困难和服务体系不完善之外,自2010下半年以来,还突出表现在经营发展过程遭遇“内外夹击”困境。

1、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的“内忧”

(1)追求暴利。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一些小型微型企业面对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各种机会诱惑,表现出了疯狂逐利“乱象”。

(2)接班不顺。一方面,在近几年全社会追求暴利的环境下,小型微型企业接班人既无心也无力经营好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在不正确的财富观支配下,一些小型微型企业主下一代只想变卖资产,获得现金或房产,依靠出租房产或放贷获得收益,变成食利阶层,更加恶化了小型微型企业生存环境。

(3)违法失信。由于外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小型微型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但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所导致的违法失信成本低下,又使得少数小型微型企业走上犯罪不归之路。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假冒伪劣”和服务业领域的“坑蒙拐骗”已成为少数小型微型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不二法门。

2、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的“外患”

(1)“双轨制”之困。2004民营资本外移高潮、2011新一轮移民高潮,可以说是政策体制“双轨制”的结果。2009年起,许多小型微型企业为了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就已“剑走偏锋”,通过各种“影子银行”发放高利贷,解决一时急需周转资金不足问题,而银行长期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趋紧,自然而且必然出现大量企业资金链短裂问题。

(2)成本攀升之困。第一,劳动力短缺。一方面,可用劳动力人口(15―64岁)尽管还呈增加趋势,但少儿(0―14岁)抚养比呈不断下降趋势,而老年(65岁以上)抚养比开始呈现不断增加态势,劳动力密集企业将出现劳动力长期短缺局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尤其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泡沫化”,加上80后独生子女一代中只想占有财富坐享其成“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房二代”的大量出现和炫富表现,传统价值观缺失,已面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严峻社会问题。第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从全球视角看,2011年发达经济体对于流动性管理偏向谨慎,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中的金融投机影响等诸方面因素的叠加,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处于高位震荡态势;从国内视角看,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的良好态势,对工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产生拉动作用,成为工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建材价格稳步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三,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中国经济腾飞,工业化加速,表明其产品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占有率扩大,世界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因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而导致美元不断贬值情况,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已成为长期趋势。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中,很多是针对科技型或具有成长潜力的小型微型企业的,而这将是一大趋势。传统产业领域的小型微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借助政府的转型升级资金扶助,自觉完成产业转型,才是这类小型微型企业的明智抉择。

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1、共生进化论

1879年,德国植物学家德巴瑞(Debarry)提出的企业共生理论认为,企业群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企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因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而形成的共生体,导致内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这种改进既能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又推动社会福利增长。

2、市场缝隙论

战略管理理论领域的学者认为,有三种因素导致了市场结构里存在大量的市场缝隙:一是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微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具有进入优势。二是现存的大企业将降低自身的纵向整合能力,这就为战略灵活性、适应性强的微小型企业占据大企业放弃的细分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行业进入机会。三是高度的产品差异化可以为创建微小企业提供广泛的产品特色选择范围,微小型企业便不必面对面与大中型企业展开直接竞争,从而增加了存活率。因此,微型企业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行动快捷等特点,灵敏迅捷地寻找市场的“缝隙”。由于技术革新与市场的动态结合所导致的服务经济化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中小企业带来新的缝隙市场,结果大企业越来越大,微型企业越来越多。

五、发展小型微型企业的应对之策

第一,完善政策体系。系统梳理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纳各地的创新性举措,对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归类,形成有机的政策体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第二,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在经委系统中增设小型微型企业管理职能和专职人员,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管理与政策指导;二是在街道和镇一级建立“商会”组织,培育其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功能。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确立企业核心理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创新;另一方面,小型微型企业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计划、上市与公众化等重要举措,彻底消除“内忧”。同时,也要注重建立以价值为导向、以竞争为主体的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第四,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同时,针对目前许多企业工艺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的状况,采取措施支持企业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努力践行科技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坚决做到“合法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第五,推进交流合作。创办小型微型企业国际交流平台,协助小型微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和促进与国外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政府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方式,推进小型微型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形成“众星拱月”式创业集群;强化小微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强强联合,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共同发展。第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服务体系、技术开发服务体系、信息咨询服务体系、资信评估服务体系、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在管理咨询、法律咨询、人才培养、信息采集和交流、技术开发、融通资金、市场开拓等方面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鼓励地方政府、商会牵头,建立各种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小型微型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六、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给当今的小型微型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机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了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提出了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为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发展小型微型企业只有“跳出小型微型企业看小型微型企业”,找准方向,对症下药,才能“表本兼治”。同时,小型微型企业本身也要反省自己,调整思路,放正心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真正把自己做大做强。

(注:基金项目:2012年常州市自然科学软课题(特约课题)常州县域经济提升与发展的研究与对策,主持人:刘奇洪;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名称:常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编号:201110294045)(教高司函[2012]144)。)

【参考文献】

[1] 龚树强: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D].山东大学,2011.

[2] 李树强等: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3] 吕伟坚:微型外贸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

[4] 蔡翔、宋瑞敏、蒋志兵: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2005(12).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企业划型标准;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61-04

一、小微企业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其主要特征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即小型微型企业或小型微利企业。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四部委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对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中型、小型、微型企业标准,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如工业企业的划分类型标准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批发业的划分类型标准为: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①。

小微企业的主要特征:一是规模小。其相当一部分为家庭式作坊和个体工商户,基本形不成什么规模。二是数量多。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西部10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160万户,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16.16%;中部9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22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22.24%;东部12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6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61.6%。这些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主要密集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②。三是涉及领域广、覆盖面宽。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明确的中小微型企业类别就有工业、建筑业等16类之多,其中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四是企业构成复杂。由于小微企业量多、面广,其内部经济结构也呈多元化。其中以私营企业为主,国有、集体和国有独资企业占比较小。五是企业经营的体制机制灵活。小微企业由于其小和微,企业管理和调整转型简便,经营方式灵活,市场反应灵敏快捷,在企业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比大企业更具弹性和灵活性,其体制机制比国有大中型企业有明显的优势。当然与之伴生的则是面临着比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得多的一些劣势和困难。

(二)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在册的小微企业就已达1023万多户,其中有99%属于小微企业。另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数据,截止2011年9月,中国已有个体工商户超3600万户,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小微企业。它们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增加国家税收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市场的“补缺者”。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中国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50%,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2亿。另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③。

近年来,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众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小微企业也成为我国经济中越来越引人瞩目的力量。然而,小微企业在经营中也存在着难以应对的重重困难。

1.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统计,对GDP贡献度不到40%的国有企业获得了银行70%以上的贷款,而小微企业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使用比率不到30%;而且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达40%~50%的年利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小微企业自身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单一、产权不明晰、盲目追求扩张等内在缺陷,造成难以识别有效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贷款风险偏高;二是缺少一些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外部政策配套措施;三是金融机构服务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包括融资渠道结构性失衡、小微企业集合债券、票据和信托等产品发展、信用风险分担机制、融资性担保公司资本实力和经营状况、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等。

2.小微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主要原因在于过度依赖资源、缺乏核心技术;同时,近几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租金、资金等多项成本大幅上涨,加之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缺乏议价能力,无法通过定价转移成本,于是利润空间遭到压缩。所以必须要依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3.经营管理不规范。小微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不高,这是造成小微企业经营不规范、不被信赖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应建立与同类小微企业和中型、大型企业的合作意识,扩展合作项目,联合向市场、企业、政府以及融资渠道进行沟通,弥补规模劣势。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经营者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注意控制投资规模,避免盲目扩张,逐步建立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赖。

4.用工难。目前小微企业很难招到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的蓝领工人,有时去一次招聘会连一个人都招不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招人和签订合同随意性较大,严格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意识不强,贪图小利而忽视劳动法律法规,用工不规范导致劳企纠纷不断,形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二是熟练工人个人要求的薪酬太高,企业难以承受。

5.税负重。当前,小微企业税负偏重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如果把中国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很多中小企业平均税负在40%以上。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多项,仅增值税一项就占营业额的10%。另外,有的地方还要征收一定比例的“政府基金”。税负使企业难堪重负。

二、小微企业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微企业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所得税方面。①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即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②下列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所得税按20%征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其他企业。③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④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⑤安置残疾人就业税前加计扣除。⑥特殊行业减免征收。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按规定免征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个人所得税方面。对个体工商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起调整为3500元/月。

3.营业税方面。①员工制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主要内容包括: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试点纳税人原享受的技术转让等营业税减免税政策,调整为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试点纳税人购买服务,可抵扣进项税额。③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

4.增值税方面。①自2011年11月1日起,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的,增值税起征点提高至月销售额20000元;按次纳税的提高至每次(日)销售额500元。②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5.印花税方面。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除了对小型微利企业出台专门政策外,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难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所得税鼓励措施。一是继续执行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2013年底之前,金融企业对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的贷款,在进行风险分类后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二是非金融企业间借款利息税前扣除政策。对于非金融企业之间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可以从事贷款业务的任何一家金融企业(包括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鼓励创业投资企业的所得税政策。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24个月)以上,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按照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二)现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定标准严格。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必须同时符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等三个条件,才可以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同时规定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企业不得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这就使得大量企业难以享受小微企业低税率优惠。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规范的情况,“核定征收”企业较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小微企业覆盖面狭小,增加了小微企业的税负。

2.优惠力度小。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小微企业可享受20%的低税率优惠。与法定基本税率25%相比,仅仅少了5%的税负,优惠力度小。

3.鼓励性政策较少。目前国家鼓励向小微企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而且条件相对较高,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7号)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可以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应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外,还应符合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营业)额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的条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文件规定,对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其中小企业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对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的贷款。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鉴于小微企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税收这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从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现行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尽管已经相对比较优惠,但如前所述,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进一步理顺并加以完善。

1.改革增值税以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应加快小微企业的增值税转型步伐,允许其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加大技术型小微企业高科技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降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即不管企业规模大小,主要经营场所固定、财务制度健全、严格遵守国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准确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各项税务资料的均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增强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一是建议酌情放宽对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并且不强求企业必须“同时具备”相关条件才能认定,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适用范围。此外,建议在现有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基础上,对困难较多,利润很少的小微企业,将优惠税率进一步细化。例如,对年应纳税所得额未满3万元的小微企业,可适用5%的优惠税率;满3~10万元的,可适用10%的优惠税率;10~20万元的,可适用15%的优惠税率;20~30万元的,可适用20%的优惠税率。二是在公平税负的基础上,为增强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税收优惠的重点应从对企业优惠转向对具体研究开发项目的优惠,同时,适度放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并综合利用税额减免、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方式,鼓励小微企业进行创新研发。三是对小微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给予税收减免优惠,鼓励小微企业吸收无形资产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如可实行折旧优惠,给予附加折旧的额度或者税收抵免等。四是应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力度,比如提高高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减除费用),对高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转让与技术服务方面取得的收入,按应纳所得税额进行一定比例的减征。五是允许小微科技型企业按高于一般企业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将业务招待费、宣传费、广告费等的扣除比例与CPI指数挂钩,在一定条件下可取消比例限制,从而减轻小微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中有关“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的规定,将起征点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小微企业,进一步提高起征点与起征额,并适时将“起征点”的规定修改为“免征额”。同时,加快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程,适当降低小微企业(非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实现小微企业整体税负的下降。

4.建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目标导向明确的多层次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对积极安置城镇待业人员、下岗职工、残疾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税收优惠。进一步消除对小微企业在出口退税方面的歧视,使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出口退税优惠。对小微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给予一定的减征、免征优惠。对生产经营特别困难的小微企业出台免、减、缓政策。

5.进一步做好现行企业分类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小微企业标准的相互衔接,避免出现执行中因政策界限模糊导致搁浅。同时,建议各省级税务机关在制订企业所得税减免的备案制度时,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简化相关备案手续和程序,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税收优惠。

6.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以便增强执法力度。现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大多以部门规章出现,且多与企业所得税法等不协调,导致执行难。因此,有必要将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提高到法律的层面,在国家相关税收法律中予以确认,并做好上下左右的协调与衔接,以保证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总之,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在保证已有减税政策很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税负,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注释:

①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②施向军.我的名字叫“小微”——中国小微企业生存现状面面观[J].中国检验检疫,2012,(8).

③刘美麟,小微企业纳税占国家税收额50%,贡献2亿就业机会[EB/OL].中国发展门户网.2012-07-23.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现状及税收政策建议[EB/OL].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网.2012-10-15.

[2]曹中秀.对小型微利企业状况的调查及政策取向思考[EB/OL].2012-09-13.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7

一、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

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兴旺的基石。忻城县的小微型企业在全县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占出口总额、流通领域方面等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的上升,为全县提供了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在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0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从紧货币政策,使小微型企业融资难度增加,成本提高, 发展受到很多限制,尤其是受融资限制所累,科技型小微型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2]。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灵活机动,经常根据资金来源和融资对象,将企业融资方式分为财政融资、银行融资、商业融资、证券融资、民间融资和国际融资等等,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不可偏废。

融资,就像是谈恋爱,需要一个过程,不能等到要结婚的时候才找对象。做企业也一样,不能等到缺钱的时候再来找银行。小微型企业要发展,向银行借钱到期要还本付息;而向朋友出让股权,除了要还本付息,还可能要丧失企业部分控制力。忻城县的小微型企业如何在“严冬”中生存、发展,顺利“过冬”,解决资金问题是关键所在,因此,不同的小微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法。作为一个精明的小微型企业主,首先要注重对每种融资方式的特点、适用情况,操作程序及应注意问题分析研究,不能病急乱投医。从融资的角度看,小微型企业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科技型以及社区型等几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小微型企业具有不同的融资特点,对融资渠道和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在忻城县城南工业组团、红渡工业组团及思练—大塘工业组团所落户的小微型企业中,要充分认识到按照传统的只靠银行融资,这种单一的融资发展方式有很大的脆弱性,一但资金链断裂,小微型企业的规模就得不到大幅扩张,制约着小微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如在大力发展和不断优化茧丝绸产业结构,逐步拉长桑蚕产业链,增加茧丝产品附加值,走出一条缫丝生产与桑园发展相结合,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发展之路的瑞龙、好运来、恒业等服务型小微企业,其资金需求主要是存货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促销活动上的经营性开支借款,特点是量小、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风险较小,因此是一般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而利用和依托煤、锰、磷、硫磺、铝土页岩、大理石、花岗石等等资源经营的复杂性小微型企业,资金需求是比较多样和复杂的,无论是用于购买原材料、半成品和支付工资的流动资金,还是购买设备和零部件的中长期贷款,甚至产品营销的各种费用和卖方信贷都需要外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一般而言,这些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的面也相对较宽。因此,风险也相对较大,只靠商业银行贷款融资难度也相对要大一些。 而带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小微型企业,比较容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另外,共同集资也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还可享受一些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风险投资和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现在忻城县大量的小微型企业正处于一个规模扩张时期,仅靠初创时期原始积累、民间借贷以及集资入股等方式的资本投入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必须拓展融资渠道,依靠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来解决。要根据各自小微型企业的结构情况,选择不同的资金来源类型 ,要以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为主、注重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企业的自主意识的自由主义类型。或是以家族融资为重要渠道,注重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社会和政府作用。温州的小微型企业,相当部分就是靠民间借贷发展成长壮大的。但从它们中也可看到,如果只追求融资的数额,不考虑融资的风险,同样会制约着小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可见,拓宽融资渠道,才能缓解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

二、引导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培育产业集聚效应

小微型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理应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而科技型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问题,缺少科技创新的能力和资金, 严重制约着小微型企业的飞速发展。各级政府要通过扩大政策性担保规模,设立风险补偿机制,为科技的小微型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担保融资服务,推进城乡金融统筹发展,也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建立公正开放、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小微企业融资敞开大门,引导小微企业科技创新, 使小微企业获得创新的力量源泉。

小微企业利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是小微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如微软公司、苹果电脑等均是创业投资的成功代表。在美国,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们一方面为那些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和无担保或担保不充分的贷款,以促进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另一方则对勇于进行创新投资的中小微企业投入资金以获取高额回报。在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同时也规避风险,或承担部分风险,因为具有技术、产品优势和创新潜力的新兴中小微企业企业一直是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整合产业组织结构的潜力,通过不断改善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在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方向、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工程,加大技术引进开发和孵化力度,努力加快小微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促使科技创新的小微企业对大产业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

忻城县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兴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使得产业集群反过来又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加速发展壮大。在忻城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2.44平方公里的城南工业组团、红渡工业组团及思练—大塘工业组团中,以“创意新城区、人才新高地、生态新家园”为功能定位,重点打造创新创业园、核心区的格局。使高新产业中的小微企业通过政策环境的营造,不一定要走传统产业的发展之路,同样在忻城县实现小微企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大大提升忻城县工业竞争力和产业知名度,使忻城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在加快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忻城县还存在着:产业规划层次不高,龙头企业不多,自主品牌缺乏,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等等,为此,忻城县将重点培育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医药等产业基地,同时培育发展其他具有一定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基地,对该区域能否出现产业集群会产生重大影响。要重点培育好运来、恒业等公司,采用捻丝、绢纺、丝织、真丝针织等技术提高忻城缫丝产业的加工能力,以发展丝毛混纺面料、针织丝内衣、床上用品、装饰用品等产品作为重点,提高制成品的比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忻城县域茧丝绸等等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茧丝绸产业等现代农业,集约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培育忻城县产业集聚效应。以功能区域中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社会关系网络广泛,市场竞争环境好,能增加交易的确定性,减少交易风险,创业门槛比较低、降低交易成本,对小微企业的产生和进驻有一定的诱惑力,从而对小微企业进入,对产业集聚产生诱导作用。

忻城县产业集群的形成,要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社会资本或发达的血缘、亲缘、乡缘和人情等交织而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捆绑在一起的黏合剂,加快产业群集聚效应的形成。以现有的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培育打造忻城县小微企业优势产业集群。因此,要注重招商选资中培育大产业、突出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进行培育,支撑大产业,形成了多赢效应,只有这样,忻城县的小微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忻城县的经济才能日益强大。同时,加快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小型微型企业的推广应用,鼓励各类技术服务机构、技术市场和研究院所为小微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劳动密集型的小微型企业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忻城县的经济还不够发达,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作为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因此,要大力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到忻城县来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资源支持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培育和支持小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辅导,鼓励创办小微型企业,努力扩大社会就业,支持劳动密集型小微型企业来忻城县置业,促使稳定就业岗位,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同时,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浪费严重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防止落后产能异地转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营和产业转移等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对小微型企业新招员工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制定有关政策给予补贴,改善小微型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切实落实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加大对忻城县的小微型企公共就业服务力度,提高在忻城县创办小型微型企业的成功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行业自律和组织水平,促进小型微型企业集聚发展。在经济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集中建设标准厂房,积极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推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品牌建设和专业市场发展,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调动和优化小微型企业的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政策咨询、创业创新、投资融资、管理诊断、市场开拓、信息化服务等各类服务功能,为小微型企业提供质优价惠的服务。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创造有利于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忻城县本地企业新一轮发展树立良好风向,通过不断地深入小微型企业基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土地、项目审查审批、用电用水等各种困难,有关部门只有靠勤跑腿真诚的帮助,才能真正打开招商引资的工作局面,也靠勤跑腿才能真正赢得小微型企业的信赖。同时,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或特色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园区经济,克服小微型企业成长中存在的起步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等困难与问题,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深入实施“环境立县、工业富县、城建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五大发展战略[3]。可见,只有加快忻城县小微型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才能有效地鼓励劳动密集型的小微型企业在忻城县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小微型企业成长工程,破解小微型企业成长中的难题。

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变革超越的过程。要促进忻城县域小微型企业发展,就要优化经济结构、依靠科技创新走出困境,提升发展需求,促进科技进步、不断地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用科技化带动产业化,集中忻城全县的智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创新小微型企业的管理方式,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这是迈向县域经济强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省略.2012年04月26日.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8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规模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资源有限等特点,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所以,小微企业培育并保持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完善,这取决于小微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小微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强化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匹配程度,保证企业的长远、稳定、快速发展。

二、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微企业的基本概念

2011年7月,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修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首次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人、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主要指那些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和产值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以房产开发企业为例,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小微企业缺少战略管理的观念和思想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和准确的定位。导致企业招聘的人力资源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即使暂时匹配也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长期需求,不能保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 高离职率导致企业人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员工流失的现象在小微企业中十分普遍,其中核心员工的严重流失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较小比例的员工流失是小微企业可以承受的,但是小微企业员工频繁离职,跳槽则会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为保证员工的稳定性,企业需要进行多次招聘和考核。

3. 核心人才不足导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

核心人才对于企业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掌握着企业的核心能力,只有保证这些核心人才的稳定,才能培养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生产出核心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进而赢得企业长远发展。小微企业招聘的员工以基层员工为主,只能完成日常工作,而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

4. 缺乏适当的激励导致员工的归属感差

由于缺少归属感,必然导致员工的忠诚度不高。尤其是当企业领导采用集权的领导方式时,员工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难以将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无法实现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久而久之,当企业的危机和问题暴露出来后,多数员工选择观望或者离开,不会自主的帮助企业解决矛盾和危机。

(三)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 战略性人力资源观念落后

大部分小微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没有深入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更没有充分考量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长久有效的支持企业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以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为出发点,仅仅完成人力资源的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薪酬与激励和绩效考核与评价等工作,而缺乏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能真正理解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无法真正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因此,根本不能保证人力资源和企业战略的契合匹配性。由于观念的落后,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无法真正成为培养企业核心能力、保持竞争优势的手段,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功能。

2. 没有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小微企业没有立足于长远眼光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将人才看作成本而不是资源,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计划和培养体系,存在只考虑当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导致当企业发展到更高的层次,需要更加高素质的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时,没有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人力资源的储备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是导致众多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主要因素。

3.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开展的生态环境不够健全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首先,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采用集权的管理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员工的投入程度下降,生产效率降低、顾客满意度下降,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其次,小微企业多数关注物质建设,忽略精神建设。再次,专业人才短缺直接导致保护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力量薄弱。

4.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尚未科学构建

小微企业往往无法实现各种人力资源活动的整合,科学体系尚未构建。在招聘环节,由于人力资源规划不健全,导致企业缺乏科学的招聘标准,而盲目地以高学历、高职称作为招聘条件,忽视其专业、工作经验、人员素质等要求。在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时,把对人才的培养当成企业成本,忽视了人才在培养成功后所能创造的价值。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企业把简单的绩效考评视为绩效管理,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过分强调数量和产量,忽视产品质量、环保和安全等指标。考评结束后,忽视信息反馈过程。在激励机制上,以简单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形式来激励员工。然而,企业员工,尤其核心员工和老员工,更希望多种激励方式并存,如目标激励、晋升激励和自我实现方面的激励。同时,由于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导致小微企业的文化建设更多的沿袭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缺乏员工与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小微企业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匹配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的契合匹配

契合匹配有内部匹配和外部匹配两种形式。内部匹配也称“横向匹配”,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功能上的内在一致性,也强调相关理论和实践活动上的内在一致性。外部匹配也称“纵向整合”、“纵向匹配”,强调在企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的一致性。这就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时,既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又要保证任何一个阶段的企业活动都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同时保证战略的实施效果和企业的执行力。总之,战略匹配的形成过程和执行过程非常复杂,只有战略实现真正的横向和纵向匹配,才能发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二)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是战略匹配

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要依赖于企业的核心能力,而企业的核心能力要依靠企业的核心员工来体现,企业的核心员工只有真正理解并执行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创造出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学者都意识到,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要与企业战略契合匹配。依据这一观点可以看出:企业的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特质使其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保证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战略通过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协调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战略契合匹配的实现途径

(一)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契合匹配的规划

通过汲取并总结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契合匹配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进而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的人力资源规划。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其概念技能,能够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科学的预测,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从而准确的制定企业使命和目标,指导企业形成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构建并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二)将战略思想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模块中

小微企业首先要进行系统、详细的岗位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做好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掌握人力资源的需求、供给及变化情况。在招聘方面,制定严格的用人标准,既要做好当前所需人力资源的招聘、甄选工作,又要保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储备,保证人力资源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培训方面,要对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不要将培训看成是成本的支出,而应将培训看作是人力资源提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绩效管理中,要将绩效考核的标准透明化,公平化,适当采取KPI、BSC等新型绩效考核方法,并及时进行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在薪酬方面,一方面以工资、奖金等作为激励,同时采取目标激励和培训激励等多种方式。企业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无疑员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组织成员接受和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小微企业想要做大做强或寻求长远发展,就要逐步提升文化建设意识,构建员工与组织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建立并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最大限度的留住人才

1.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小微企业应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明确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要充分的尊重人、信赖人和发展人,这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先决条件。要有育才之方、用才之胆、重才之举、爱才之心、惜才之情、容才之怀、广开进贤之路。在人才开发、引进和使用中,坚持不唯学历而重实效,贯彻“效益第一”的原则,在用人时一定要“用人不疑”,“以诚求贤”,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性的企业氛围。同时,改变对员工的认知意识。现代企业不应当仅仅把员工当作劳动力来看待,应把他们当作是以自身体力或脑力为企业出资的合作者。让员工对企业的经营更有发言权,鼓励员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2. 做到以德留人

管理者要严于律己,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工作上秉公执政,在作风上正道直行,追求集体利益,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不搞“近我者亲,远我者疏”,更不搞小团体主义。切忌为了拉拢住一小部分人,导致引起全体的反抗力量,产生离心作用,产生人才危机。以德留人,还要能容忍,不是对歪风邪气的容忍,而是不嫉妒、无偏见、善于团结人。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9

2012年,小微企业的日子的确不好过。欧美经济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谷,亚洲的经济受外部环境拖累,增长有所放缓,加上目前“三高两难”的市场局面(生产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税负高和融资难、扶持政策落实难)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小微企业在瑟瑟的经济寒风中艰难度日。尤其在广东、浙江、福建、山东、辽宁、湖南、四川等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受出口订单的减少,小微企业的日子尤其难过。

小微企业的转型出路到底在何方?

【 事 件 】

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严峻

2012年7月31日,由易才集团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提供商CHINA HRKEY联合主办的“探寻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之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主办方同时正式对外了行业报告《2012中国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32%的企业表示技术人才是目前招聘的难题。在员工离职原因的调查中,22%的员工是因待遇低而离职的。

2012年12月9日,由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小微企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主题为《2013:小微企业的挑战与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在论坛上提出观点,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改进机制。具体而言包括如下三项:小微企业参与的决策机制、建立第三方主导的政策评估机制、小微企业的申诉机制。

2012年12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了涉及我国东中西部7省、18市、118家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中国小微企业生存报告(2012)》。调查结果显示,小微企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2012年,面临着共同的难题:成本上升、用工难、融资不易且贵、市场竞争激烈、政策玻璃门等。

目前,众多的小微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而处于盈利状态的小微企业基本为拥有独家产品或者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指出,目前小微企业面临着增长速度下滑,以及经济效益恶化的困境,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也是企业面临最重要的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提。

【 背 景 】

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小微企业是新经济时代最具活力的商业单位。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共计1158万家,占目前注册企业数的9成。我国西部10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160万户,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16.16%;中部9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22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22.24%;东部12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6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61.6%。从地域上看,我国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福建等5个省市。2011年,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实现全国企业利税的40%。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2亿,因此中国小微企业的发展是解决就业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12年2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并明确指出,小微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小微企业的成长动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动向最好的晴雨表。虽然小微企业的资本动态无法在股市中实时反映出来,但小微企业对市场的把握最为敏锐,动作最为灵活。根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目前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平均规模只有13人,平均寿命仅为2.5年。小微企业创新欲望强烈。根据中国经济时报的调查,面对2012年的困局,开发新产品成为小微企业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时首选的应对之策,超过一半企业(51.9%)都在通过开发新产品以应对经济困境。由于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正处于缓慢成长期,这些企业更需要政府的扶持。而为了帮助小微企业,同时也为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从2011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密集推出扶持措施,帮“小微”摆脱成长的烦恼。

2011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在未来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

2012年4月,广东省中山市政府提出要求积极帮助小微微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组建小微企业产业联盟,鼓励商会和行业协会建立价格协调机制抱团竞标。中山市财政统筹1000万元,支持小微企业参加中国小微企业博览会以及各项广货市场开拓活动,并要求中山市应当预留本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

2012年一季度,青岛市政府集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7个文件,着力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临沂市市长现场选定200家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协调14家银行给予综合授信10亿元,全部实行基准利率。

2012年5月,辽宁提出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落实出口企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政策,降低小微型企业出口贸易成本;改善和加强对小微型出口企业的服务;提高政府采购小微型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等等。

【 案 例 】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调查显示,在企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因素中,资金问题占到近6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12月出具的报告显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突出,选择“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企业经营者占51.8%。由于资本具备其他因素所不具有的杠杆效应,在竞争激烈化并高度资本化的今天,融资难题不予解决,就会严重制约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比如支付高工资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人才和招工难题。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原因包括小微企业自身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单一、产权不明晰的缺陷,贷款风险偏高,缺少一些法律法规外部政策配套措施等。

在这里我们以北京市最具活力的小微企业聚集地——中关村为例来介绍地方是如何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的。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中关村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94%以上是小微企业。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达到1.9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的高速发展。每年中关村有超过2000家企业创办和消亡。从这一点上讲,中关村是北京市乃至中国经济创新活跃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早在2009年,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与银行、创业投资和中介服务等机构共同搭建中关村创业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资源,打造统一融资服务申请通道,促进有效融资需求的形成。平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以网上申报和实地培训结合的方式,提供快速、高效、综合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为了帮助中关村的小微企业融资,2011年10月以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将5000万元自有资金作为投资小微企业的专项资金。2012年4月,中关村发展集团与10家小微企业签订投资协议,通过“投保贷”联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并联合海淀区、昌平区政府与中关村北部产业带的13家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通过“政企投”联动,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中关村集团对这23家企业投资1.4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1.14亿元。中关村发展集团对这些小微企业的投资,带动了中海投资、日本三井公司、北京银行、相关区县引导基金等机构的资金支持,为企业长期融资打下了良好信用基础。

2012年2月,建行北京中关村分行推出园区及区内企业独享的金融产品服务方案。其中,“梦想之路”系列包含“房贷通”和“诚贷通”两种信贷产品。

2012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加入到“信贷创新中关村”的活动中,并意向授予中关村示范区高科技企业500亿元授信额度。“信贷创新中关村”系列活动由中关村管委会会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市金融局、海淀区政府等部门联合发起。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中关村核心区设立了16家信贷专营机构,开展了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创新试点。

在不断的金融支持和政府的帮助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已经成为北京金融工作的新亮点。中关村管委会2012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拉动下,前十月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规模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实现工业总产值4732.3亿元,同比增长14.2%,约占全市四成。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关村上市公司在国内主板为51家,国内中小板32家,国内创业板62家,香港24家,纳斯达克29家,纽约交易所19家。预计2012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2.3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有望达到20%。

而在中关村的经济组成中,具有新经济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增长。前十月,中关村规模以上的200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总收入3775.7亿元,占示范区总体的两成以上,近五个月增幅保持25%以上。其中,设计服务业表现抢眼,近五个月总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实现了翻番增长。

金融与技术是支持小微企业成长的支柱。中关村实行了专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挖掘、申请、转让、维权、预警分析、战略研究等。前十月,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92.5亿元,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2430件,同比增长21.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178件,同比增长27.7%。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砚指出,知识产权托管是快速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据悉,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尽快出台《知识产权托管办法》,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继续开拓托管范围并丰富托管手段。

从以上中关村的管理经验可以看出,银行机构、政府机构必须密切关注企业的需求。银行机构要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改革创新传统的信贷操作模式和流程,真正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商业银行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范围,不但提供贷款和债务性融资产品,还要在结算、理财、财富管理、投行、财务咨询等方面进行创新,把卖产品转向为科技型小微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方案。而政府机构则需要树立与小微企业客户共存共荣、同舟共济的理念,合作共赢、相互促进,为小微企业牵线搭桥,同时提供多种服务,为用户搭建便捷有效地信息查询系统。

【 启 示 】

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小微企业崛起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微企业的崛起。小微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在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繁荣经济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十报告提出,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彰显了中央对小微企业的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繁荣也事关“十二五”时期就业优先战略、居民收入目标能否实现。

小微企业的大部分是创业型企业,但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创立普遍缺少创业培训,以至于小微企业创立之后普遍缺乏营运项目、营运的技能和经验。在美国,70%左右的企业在创立之初曾得到过美国小企业局(SBA)的资助和辅导。在我国台湾地区,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特别是资讯科技企业都得益于创业综合辅导计划。所以未来我国政府需要对小微企业实施创业辅导,帮助创业者形成自己的创业项目构想,并对其未来企业的产品、客户、市场发展前景和商业模式等作出明确的定位和发展规划。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篇10

“小微企业”一词最早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根据相关文件,小微企业有两种定义,分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

其中,小型微型企业的概念来自工信部联企业《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其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类型,小型微型企业指的是其中两类企业。而小型微利企业则是来源于企业所得税税收制度的规定,这里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的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对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对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因此通常所说的“小微企业”主要指小型微型企业,但是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小微企业”则指小型微利企业。

二、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

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该词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长速度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果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三是宏观政策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本来就处于劣势地位的小微企业更是举步维艰。“汇付―西财中国小微企业指数”2015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整体经营下滑,全国有39.3%的小微企业营业额较2014年四季度减少,全国盈利小微企业的比例跌至46.5%,全国亏损小微企业持续上升,从2014年第二季度的9.5%一直上升到2015第一季度的23.3%。不过,全国小微企业预期营业额增加的比例为45.4%,比预期营业额减少的比例高19.9%。这显示,在总体经济放缓脚步,小微企业经营下滑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对未来的经营仍显示出信心。这主要来源于国家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做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给小微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而税收的优惠对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最能起到效果,改善现状的政策。

三、小微企业税收筹划基本思路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总体下行,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拉动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方面,扩大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延长了执行期限;增值税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起征点;印花税方面,免征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印花税等。小微企业要做的就是熟悉研究并掌握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提高经济效益,自主改善现在的困境。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视角上,笔者对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两大税种的筹划分别作出以下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的临界点筹划

财税部门2015年第34号文件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型微利企业发展,2015年第99号文件又将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到30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纳入上述减半征收的范围。

目前,凡是属于小型微利企业范围的,无论是采取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方式都可以在20%优惠税率基础上再享受所得额减半征收的优惠。对于小型微利企业或者处于小型微利企业边缘的企业来说,需要做的就是把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但由于企业的盈利水平是动态变化的,而且相对不易自主掌握,所以对应纳税所得额处在30万元临界点边缘的小型微利企业来说除了把握30万的临界点,还需把握一个净所得增减平衡点,避免处于临界区间。

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来看:某一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时,其应纳所得税为30×50%×20%=3万元,净所得为30-3=27万元(假设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一致,下同);当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到32万元时,其应纳所得税为32×25%=8万元,净所得为32-8=24万元。虽然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增加,但由于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后便不在税收优惠的范围内,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其应纳所得税随之增加,使得最终的净所得低于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时的净所得,那么,这2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增长明显是得不偿失。此情况下进行税收筹划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筹划的效果也是最为明显。

上述案例中,随着应纳税所得额进一步增加,净所得将会逐步提高。那么,应纳税所得额为多少时,净所得才会大于27万呢?我们可以计算一个临界区间,在这个区间应纳税所得额虽然大于30万元,但净所得反而少,企业应避免应纳税所得额处于这个区间。

我们不妨设应纳税所得额为X,则有X-25%X≥27,解得X≥36(万元)。36万元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大于30万元临界点时净所得的增减平衡点,当应纳税所得额处于临界区间30~36万元时的净所得低于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的净所得,只有当应纳税所得额大于36万元时,净所得才会随之逐步增加。因此,若企业年末预计应纳税所得正好处在临界区间30~36万元之间,那么,企业需要想办法把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30万元的范围内,从而适用优惠政策,减少税负,实现净所得的相对最大化。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企业可以通过向政府、公益组织捐赠,或者采取增加广告支出,将购买办公用品列入管理费用,增发员工奖金等方法增加企业开支,从而把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30万元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税负,增加净所得,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知名度等好处,一举多得。

其二,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企业业务流程,根据不同的业务内容把企业分立成两到三个小型微利企业作为子公司,由母公司控股。这样在继续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大和专业化。有部分小微企业为了继续享受优惠采取裁员的措施,这不仅违背了立法的初衷,还加剧了就业压力,是不合理的行为。

(二)增值税的临界点筹划

2013年财税部门出台了关于免征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的规定。由于我国经济进入增速下行的新常态,国家为了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起征点,延长优惠时限。从最近一次出台的政策(财税〔2015〕96号文)来看,从现在到2017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免征增值税。按季度纳税的单位,销售额和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免征增值税。

对于这项优惠政策,小微企业同样要把握好临界点的问题,避免销售额或营业额处于临界区间,从而出现销售额或营业额超过临界点,反而收益减少的情况。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为30000元,对于月销售收入不超过30000元的小微企业来说是不用缴纳增值税的,但由于超过30000后就需要全额征税,我们假设月销售收入为X元,已知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7%、3%,则有X-X×3%×(1+7%+3%)≥30000,解得X≥31023.78,所以当销售收入为30000~31023.78元时,税后获利反而小于销售收入为30000元时的获利,当销售收入大于31023.78元时,收益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收入应避免在临界区间即30000~31023.78元范围。

小微企业应尽量避免让销售收入和营业额处在临界区间内,而恰好处在临界区间的小微企业就需要进行更好的税收筹划。

其一,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销售结算方式来调节月销售额或营业额,如分期付款销售,委托收款结算等等。其二,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均衡的企业可以按季度纳税,把每个月增减相抵消,只需保持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就不要纳税。

(三)其他税收优惠的筹划

经济新常态下,为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创业创新,财税部门2015年进一步扩大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行业范围,目前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领域重点行业,共十个行业纳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范围。对上述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这项政策对一般小型微利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政策,可以尽量将后期的费用在当期列支,这样企业就可以使得一部分税款缓缴,相当于获得一笔无息贷款,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是这项政策并不适用所有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

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动漫、集成电路,相关软件企业,以及特殊地区的企业如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新疆困难地区新办企业、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新办企业,可以享受不同程度上的定期减免税政策。

对于上述减免税期间的小微企业来说需要慎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会使得固定资产在前期的折旧较大,后期折旧额较小。在减免税期间,若企业选择一次扣除或者加速折旧,对于免税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后面非优惠期间就有较大影响,非优惠期内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就会减少甚至没有,从而相应增加了应纳税所得额,此时,企业就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款。小微企业在减免税期间可以选择不采取一次抵扣或者加速折旧法,继续用直线法折旧,最大可能的减少前期的折旧额,使得非优惠期的折旧费用较高,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