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发展十篇

时间:2023-03-29 07:01:53

微型企业发展

微型企业发展篇1

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在于为微型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使微型企业也能直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通过电子商务来打破现有的格局。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库存、缩短企业生产周期、减少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还有助于拉动就业,全国每增加1%的微型企业使用电子商务,将会给社会带来4万个新增的就业机会。

2、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

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微型企业和电子商务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微型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日趋活跃,交易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些都意味着,众多小规模电商网站将从中获惠。给微型企业减免增值税和营业税,将极大改善草根电商团队的创业环境,更多资本不充足的微型企业将进入电子商务行业,增强盈利能力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同时,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网站的建设和网店的成立,也是大多数企业追求快速发展、体现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最现实的困难就是由企业自身财力、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所带来的,所以微型企业在这些方面亟待改进。CNNIC报告显示,100人以上的企业拥有的网站和网店比例均超过70%,而大多数中型企业拥有的比例则只有40%左右,7人及以下的企业仅为22.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微型企业的建站意识相当薄弱,有待加强。

3、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微型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问题,因为自身经济实力的原因,无法负担专业人才的薪金费用,这直接导致电子商务模式缺少创新,优势性凸显不出。

(2)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不够,总认为电子商务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存在了许多年,但是大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知识尚未普及,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微型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许多传统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对电子商务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这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微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

(3)上下游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国许多微型企业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许多微型企业的计算机网络设施严重落后,信息化水平依然处在低水平。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和基础是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微型企业就无法开展真正的电子商务交易。

(4)在信用体系方面,全国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证体系。目前中国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信用体系也还不健全。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被欺骗的事情时常发生,两者的交易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当传统的消费方式还在引起各种纠纷时,消费者又怎么能信任互不照面的网上交易呢?

(5)网络安全也是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一大瓶颈问题。大多数网络用户都注重网络交易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有些人认为安全性和个人信息得不到很好地保护。由此可见,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网络安全性。

4、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

为了让微型企业积极地、更好的发展电子商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对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培养和吸引。为加快我国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的步伐,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微型企业要很好地发展电子商务就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商务规则的专业人才从事这项工作。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必须对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应具备的特点进行了解,并依据企业本身存在的优势,对其所培养的人才要准确的定位。从全国企业的发展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应具有实战型、复合型和多元化的特征。

(2)深化对电子商务的认知。政府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微型企业和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电子商务除了可以为营销服务,还能为管理、物流仓储、融资等环节带来增值服务。微型企业需要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同时要结合自身的需求,拓宽应用的范围和水平,充分使电子商务在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

(3)加强建设企业的信息化。由于本身业务和资源的限制,微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加强基础管理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改善业务流程等,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其次,为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企业要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条件下,成立信息化管理机构并统一进行规划;最后,从企业的已有能力出发,逐步增加企业信息化的投入。

(4)微型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就要创造成熟的、规范的信用环境。信用环境不仅是企业的网站应该遵守的信用原则,更重要的是要为买卖双方建立一个符合电子商务特点的信用形式。要建立一个公正和合理的信用体制;要健全相关责任部门之间的信用共享体制,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服务体系。

(5)加强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研究。要对电子商务系统中使用的安全技术进行研究,就必须拥有一支精干的安全技术研究队伍,让他们去研究网络加密技术、安全技术、密钥管理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等以及相关的一些安全协议标准等。通过这些技术的研究,实现安全的网上购物和在线支付,最终让人们增强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

(6)合理规范地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一种独立于买卖双方,能够为微型企业提供在线交易、支付、物流配送和信用保证系统等综合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微型企业可以选择淘宝网或国内最大的B2B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他不但可以使微型企业扩大交易的范围,降低交易成本,缩短流通环节,还能提供小额贷款和融资服务。

(7)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体系。应该制定相关的电子货币法,规范金融结算的规程和电子货币的流通过程,为电子交易支付系统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和保证。

5、结语

微型企业发展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意见及省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增强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市场信心,有效帮助“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推进发展。经研究,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提振“小微企业”发展信心

(一)举办“小微企业”生存突围系列沙龙。交流探讨“三高二荒”困难形势下企业生存发展之道,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开展“进企业、献良策、渡时难”主题活动。实施小微企业挂钩帮扶措施,调查企业生存状况,研判企业发展形势,探索与相关部门企业生存现状联动通报机制。在工商职能范围内,帮助市场主体化解经营中存在的困难。

(三)健全“两个行政指导”及“诉调对接”机制。积极做好服务型行政指导及执法类行政指导,指明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依托工商职能帮助企业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

二、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四)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商标富农”专项贷款资金,实现商标权质押“快汇通”,定向扶持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产品(香榧、皮蛋、家禽、茶叶、土特产)专业合作社等“小微企业”。

(五)搭建“小微企业”融资平台。支持企业以股权质押、商标质押、动产抵押、存货抵押等方式,向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及符合政策要求的民间借贷等渠道融资。

(六)依托政府企业信用平台,联网应用“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定期向媒体、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经认定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为市场主体信用资产转化为融资机会创造条件。

三、优化“小微企业”经营环境

(七)支持投资人以非货币投资企业,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

(八)开通小微企业工商登记绿色通道,实行专人专件办理,缩短证照办理时限。及时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股权出质登记、证照等证明支持。

(九)积极帮助我县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基地等开展农超对接,设立市场直销摊位,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四、深化“小微企业”行政指导

微型企业发展篇3

关键词:中小微型企业;金融体系;企业规模;融资方式;融资渠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9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2.09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发展呈现了柔性化趋势,使得传统集约型企业生产逐渐呈现分散化与小型化的趋势,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对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有限,导致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存在困难,因此对完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中小微型企业的界定

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是基于企业规模差异化的一种相对性概念,是相对于大型企业存在的,中小企业一般指的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规模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的企业,大多中小微型企业都存在生产规模小、企业资本较少、融资难度大的特点。对中小微型企业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时空差异,在不同地域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市场都会采用不同的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现阶段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通过企业控制方式、企业经济特征对企业生产规模与固定资产进行判定与衡量。

2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中小微型企业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不畅、贷款困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微型企业规模较小、负债过多,导致中小微型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而我国金融体系在考虑到中小型企业偿债能力不足之后,提升了贷款审批的审批门槛,这对中小企业筹资环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1缺少银行信贷支持

银行信贷作为我国资金循环过程中的主要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最为重要的渠道。然而由于中小微型企业存在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负债过多等问题,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更愿意以规模较大、还款较为稳定的大型企业作为信贷对象,这就导致银行系统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供给严重不足。现阶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信贷发放的主渠道,在运营过程中过于注重对重点行业与大规模企业的服务,忽略了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在具体信贷过程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由于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专门性质的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由于缺少银行信贷支持,银行等内容机构难以发挥对中小微型企业服务的作用,我国中小微型企业难以保证融资的稳定性。

2.2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实行已有25年之久,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信用担保体系仍不够完善,仍然存在担保机构不专业以及担保资金不足的问题。现阶段很大一部分担保机构都在实行会员制制度,中小微型企业为了加入担保机构并成为会员,必须要事先缴纳一部分入会押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扩大了担保难度。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产权不清晰、企业经营不规范、企业管理家族化的问题,使得中小微型企业难以将产权进行抵押,同时难以支付信用担保的中介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进程。

2.3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传统单一性的银行信贷融资逐渐转变为以银行信贷为主,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手段并存的融资形式。然而由于中小微型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普遍不具备现行证券融资管理所要求的生产规模以及投资回报,难以在直接融资市场获得资金。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小微型企业生产规模有限难以保证其生产经营的可靠性,使得中小微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定向集资转向乱集资,中小微型企业受到直接融资市场的排斥。

2.4中小微型企业信用环境较差

中小微型企业较之大规模企业,存在生产规模较小、资产负债过高等特点,导致中小微型企业信用环境较差,难以根据完善的信用制度完成企业融资工作。现阶段中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占比较大规模企业稍高,且信用状况较大规模企业稍差,加之中小微型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记录系统,导致中小微型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缺乏良好的企业信用。可以说中小微型企业不仅是恶劣的信用环境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信用环境差的责任人。

3完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3.1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现阶段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为了推动中小微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企业内部入手,适当拓宽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利用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中小企业运营所需资金,保证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建立专业性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型商业银行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与此同时,中小微型企业还可以通过互助担保或互助联保的方式降低银行机构的投资风险,从提升自身信用环境出发,尽可能地打消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偿债能力的顾虑,从而提高获取银行信贷的可能。为了拓宽融资渠道,中小微型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加强对企业融资环节的重视,从加强中小微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出发,尽可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透明化以及公开化,从而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级。

3.2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

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辅助作用极为重要,现阶段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开展融资信贷业务,中小微企业群体面临着融资困境。虽然我国现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对中小微型企业进行辅助的低层市场仍不够完善,因此需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确定合理的债市门槛,保证中小微型企业也可以进入融资市场。为了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可以首先对中小微型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审批程序进行简化,拉动更多的中小微型企业通过集合债券形式进行融资,从而降低债券发行门槛,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范围,有效地提升债券规模。与此同时,政府应当搭建合理的融资平台,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型企业进行扶持,满足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需要,通过对主板市场进行完善与发展,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空间,从而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直接融资市场公开上市的最低层次市场定位为激励新产业创新成长的创业板,可以在创业板适当降低企业进入门槛,并逐渐扩大这一板块的板块规模,从而尽可能地维护资本市场的市场秩序。中小微型企业的创业板块应当采取灵活的交易制度,尽可能地提升交易市场的透明性以及流动性,从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3.3深入挖掘金融机构的潜力

银行信贷作为我国资金循环过程中的主要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最为重要的渠道,因此为了完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就应当深入挖掘金融体系对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服务的潜能,从而推动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吸储能力,但缺乏有效的将储蓄转换为贷款的能力,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在促进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潜力。首先,为了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发挥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金融机构的企业制度以及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对于中小微型企业银行信贷的意识,从而转变传统以大规模企业为主的信贷观念,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为更为有力的贷款增长点,并拓展面向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贷款的分支业务范围。其次,为了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发挥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通过更新中小金融机构地方经济的服务理念,转变中小金融机构的营销策略,从而拓宽金融业务范围,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最后,为了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促进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由民间资本对正规金融机构产品进行补充,从而弥补银行金融机构资本配置分配不当的问题,将民间资本转化为有效地投资活动。通过合理的金融改革,可以有效地优化渠道间的资金分配,提升各类资本在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

4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中小微型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应当根据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周期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分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重,实现中小微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锦.完善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庄佳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尹杞月.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刘晶晶.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李彦.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微型企业发展篇4

[关键词] 微型企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17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28- 04

近几年,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微型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企业群体,其规模很小,从业人员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销售收入也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组织结构非常简单,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所有者和经营者高度统一。2011年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我国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该标准首次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而且将个体工商户纳入标准范围,参照新标准执行。在此标准之前,我国数量庞大的微型企业被划在中小企业行列中,政府给予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在落实时极度偏向了中型企业,尤其在融资、技术开发和一些政策补贴等方面,小企业、尤其微型企业成为企业中的 “弱势群体”。

1 内蒙古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政府的官方统计口径中没有对微型企业的统计指标和相应数据,这对全面把握内蒙古微型企业的总体状况带来了相当的难度。现在的个体工商户属于微型企业,从统计上看,私营企业中的多数企业也属于微型企业,因此,本文试着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内蒙古地区微型企业的发展状况。用私营企业的数据来估计微型企业的数量,存在过大估计的可能。因为有些私营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能够发展成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毕竟属于少数,这一点从表1可以看出:该地区私营企业2010年平均每家企业的从业人员只有11人,即意味着私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仍属于微型企业。

具体而言,内蒙古地区微型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1 微型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微型企业的数量发展迅速。从表1可以看出,到2010年内蒙古地区共有微型企业86.77万户,从业人员258.9万人,其中,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1.34万户,从业人员121.5万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5.43万户,从人人员137.4万人。2010年微型企业的户数和从业人员数量比2004年增加近2倍,尤其是私营企业的户数比2004年增加近3倍。特别是2008-2010年近3年,微型企业户数年增均超过6万多户,2009年年增达11万多户;从业人员数量年增均超过24万人,2008年从业人员数量年增达31万人,显示出强劲的扩大势头。另外,截至2011年8月,内蒙古地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2.8万户,从业人员达149.4万人;私营企业为12.8万多户,从业人员达133.8万多人,注册资本为6 570多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微型企业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于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积极扶持,2010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实施了42条措施扶持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另外,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劳动者更加积极投身于个人创业,比如一些专业科技人员、下岗人员、外来劳动力等。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各年度版。

1.2 微型企业行业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

微型企业分布在一、二、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分布最多。从表2可以发现,在2010年,64.49%的微型企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14.08%的微型企业集中在租赁、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中的微型企业只占5.71%;其中个体工商户更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制造业较少;而私营企业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制造业中分布较多。在行业分布上变化较大的是私营企业:2004年,19.58%的私营企业集中在制造业,随着私营企业不断进入第三产业,到2010年,制造业企业数比重为12.70%,相比之下制造业的企业数量比重下降明显。

资料来源:同表1。

1.3 多数微型企业属于自我就业型

微型企业多数属于自我就业型,其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劳动力、退休职工、高校毕业生等。据了解,大多数微型企业的创办动机是为了解决个人就业,甚至是因为没有较好的就业机会而选择自我创业的道路。目前,内蒙古地区通过举办用工招聘会、就业安置会、创业政策说明会等,实现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的就业再就业,微型企业已成为内蒙古地区人员就业的主渠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4 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

目前,内蒙古地区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境况堪忧。据了解,自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面临着债务危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整个国际环境处于相对动荡阶段,我国的一些出口型小微企业,受到严重影响,订单下滑,市场开始萎缩,其生存受到了很大挑战。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较高,小微企业面临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度提升,用地紧张等严峻问题。比如,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的“蝴蝶效应”显现,呼和浩特市羊绒制品出口行业不如以往景气,订单量下滑,小服装企业遭遇客户“压价”,员工流动性逐渐增大,为了留住员工,企业对员工提供了更高的工资;这样,一方面是用工成本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利润不断被“打薄”,很多小微企业很难承受现实变化。

2 内蒙古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内蒙古地区的部分微型企业进行了具体调研,尤其是对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市的典型微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具体发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2.1 创业初期缺乏可行性分析

内蒙古地区现有的很多微型企业都是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为主体所创立的,在创业初期,一些创业者在进入市场之前没有或者没有认真地对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许多创业者是凭借着一种感觉加少量的科学依据进行创业的,在后续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距,常常面临着一些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加剧了微型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弱势,甚至导致企业短命,呈现昙花一现的状况。

2.2 融资困难

融资困难是制约内蒙古地区微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整体而言,目前内蒙古地区具有较好的金融条件,金融机构多,信用资金的供给也很充分,但这样的金融条件与微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该地区微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利率太高、缺乏融资渠道、政府扶持政策缺失等问题,尤其是“利率太高”因素,在企业所选择的所有因素中其所占比例为19%。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期限短、频率高、时间急,商业银行花费同样的人力、财力、物力,却没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些因素导致商业银行一般不愿从事这类业务。另一方面,微型企业没有建立信用评定系统,金融机构从事这方面的业务风险很大,而且,很多情况下微型企业是无法达到商业银行的融资要求。目前,部分微型企业信用意识低下,没有真正理解和意识到诚信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惜失信于银行,经常发生重贷轻还、恶意拖欠贷款利息甚至本金等失信行为,损坏了微型企业的信用形象。同时,担保难又是困扰微型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微型企业因没有符合银行要求的抵(质)押品而无法获得融资;个别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微型企业,也因担保费用过高、利率远高于银行基准利率等原因,而处于“舍不得、用不起”的两难之中。

2.3 人才欠缺,创新能力较低

内蒙古地区现有的很多微型企业规模很小,雇员数量很少,生产设备简陋,所需要的技术比较简单。尤其是该地区微型企业内部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另外企业对人才管理也不够科学规范,企业内部人才流失现象很严重,这既是微型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导致微型企业创新能力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再加上进行创新会遇到资金不足、技术等方面的难题,所以很多微型企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可谓难上加难。

2.4 组织管理程度较低

与一般的中型、大型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方法、生产运作、员工素质等很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特征,普遍采用最经济的家族管理模式。微型企业一般组织结构简单,没有明显的组织内部分工,管理层、操作层与作业层还没有明显分化,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不同部门也往往合为一体;没有正规、成熟的企业管理方法,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以创建者的经验管理为主,财务制度和管理手段也比较原始和简单。从图2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微型企业常设的组织部门主要包括办公室、财务部、市场营销部,其中,67%的被调查企业设立了办公室,很多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部门设置也因企而异。

2.5 不注重品牌的培育

由于很多微型企业主的创业目的是以自我就业、小富即安为主,没有危机意识,企业发展观念又比较落后,导致该地区的微型企业不注重品牌的培育,一些企业都是无商标生产,这样既不利于微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和地位,也抑制了微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由小做大、由弱做强。

3 内蒙古微型企业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对创业项目的评估

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创业培训机构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为创业者进行创业提供有效的、全面的服务平台和环境。另一方面,创业者应积极主动参加创业辅导、就业辅导等学习或培训活动,认真开展创业项目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风险评估等,依据自身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选择较为合适、可行的创业项目。

3.2 拓展融资渠道

为了有效缓解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拓宽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其融资环境,比如增强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差异化服务能力,支持其积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扩大发展专门面向微型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数量等。另一方面,微型企业应该通过自身的力量积极获取更多的融资途径:①采用创新的融资担保方式,比如通过微型企业组成互助担保协会,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当协会内成员企业需要贷款时为其提供信用担保,而成员之间的连带责任制实现协会内部成员之间自动进行监督,避免失信、骗贷情况出现,这样,互助担保既帮助微型企业以较合适的成本获取银行贷款,同时又促进银行实现扩大信贷资源受益面和周转率,有助于微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银行关系;②微型企业应加强信用管理,长期建设和维护企业的信用形象,杜绝重贷轻还、恶意拖欠贷款利息甚至本金等失信行为的发生。

3.3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对于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不高的微型企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努力。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从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大力营造激励创新、勇于创新和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为小微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微型企业要加强创新意识,从自身想办法提升创新能力:①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比如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对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规范人才管理,吸引、留住优秀人才;②充分利用各方面科技资源,加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比如与有生产协作关系的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开发;通过从大学、科研机构获取具有先进实用技术的项目成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难题。

3.4 改善组织管理方式

内蒙古地区现有的微型企业多数是以个体或家庭经济组织这种结构为主的,这种由亲缘关系组成的企业,比一般性的组织结构更容易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但是这种家族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变。比如,结合该地区微型企业自身的特点,改善、调整企业治理结构;理清岗位职责,消除职能重叠、空白等状况,并逐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吸引、留住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改变不胜任家族成员占据岗位的现象。

3.5 要有品牌培育的意识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品牌化策略,通过培育自己的品牌,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微型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有建设、培育自主品牌的意识,在加强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同时,努力打造和经营自己的品牌,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蔡翔,赵君.广西微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8(1).

[2]重庆市工商学会.扶持和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J].工商行政管理,2011(11).

[3]王振.上海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扶持政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2(1).

[4]王景峰,王佳锐.我国微型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J].未来与发展,2011(9).

[5]袁光灿.完善重庆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3).

[6]王成林.关于我国微型企业发展问题的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5(3).

微型企业发展篇5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蓬勃发展,呈现出诸多特征。高校作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基地、创业项目孵化的摇篮、创业基地建设的主阵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辐射源、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发源地,在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现状和优势表明,高校助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众创空间建设和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学校资源;二是要对接好、利用好、宣传好政策措施,整合政策资源;三是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多帮一”联系带动,延伸政府职能;四是做好投融资服务,扩大宣传影响,引入社会资源对接园区发展。

关键词:

高校;文化创意;微型企业;重庆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重庆市发展文化创意微型企业既是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举措,又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构想。自2010年9月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以来,逐步形成以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军队复员人员等4类为重点人群,以科技创新、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特色效益农业等5类产业为扶持对象的政策体系。重庆市通过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使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文化创意微型企业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主要从事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其他辅助服务(文化用品、设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9大规模较小投入较少的行业。其主要特征为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雇员(含投资者)一般在20人以下,创业投资金额在10万元以下,产品或服务单一,经营规模较小[1]。高校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高校是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大学生是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重庆市高校提供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需要重庆市各高校面对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在渝高校要在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对接政府政策、延伸政府职能、引入社会资源等方面,为助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当前,重庆市高度重视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园区建设逐渐形成规模,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群体不断扩大,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势头。如何定位高校在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发挥高校在助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在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高校拥有助推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服务地区、产业、行业、微型企业的意识和能力也不断增强[2]。

(一)高校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基地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的角色地位决定了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贡献。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仅是发展文化创意微型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高等教育办学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方式。当前,重庆拥有57所高等院校,逐步建立起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在助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二)高校是创业项目孵化的摇篮创业项目的孵化是发展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基础。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教育优势对创业项目的孵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通过交叉学科的设置,可以衍生出具有创业价值的各种项目;高校通过创业项目的评比遴选,可以发现具有创业价值的项目;高校通过对创业项目的指导与服务,可以帮助其成长壮大,达到创业成功的目的。近年来,重庆市开展的各级各类创业大赛达数十项,仅2015年开展的创业大赛,就包括了“创启未来”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我是创客”重庆创业大赛、“创未来”重庆首届创业大赛、“第四届泛海扬帆杯”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暨重庆市首届众创大赛(高新杯)等近10余项赛事。重庆市各个高校也积极依托各级各类大赛组织开展校内预选赛,或自行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逐步形成了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商业机构、高校广泛参与的创业大赛热潮,通过培育、孵化和指导创业团队、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高校成了创业项目孵化的主体和摇篮,为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是创业基地建设的主阵地高校具有创建创业基地的动力和积极性。各个高校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把创业基地的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和方式,为创业项目提供孵化的硬件条件,为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实践的基地,具有建设创业基地的动力和积极性。高校具备创业基地建设的现实条件。高校具有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和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以学校投资为主体,不以盈利为目的,能够为创业团队提供高效、优质、低廉的创业服务。高校在建设创业基地,推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重庆市各高校已经建立起的创业基地达20余个,首批由重庆市教委认定的创业示范基地就达10个,吸纳了大批创业团队入驻。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基地包括: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文化创业微型企业园。园区面向重庆大学城,以文化创意为园区特色项目,具有1.2万平方米的面积,成功创办微型企业131家,建设孵化团队80余个,创业带动就业1500余人,成为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创业基地。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基地,已有100多家高科技企业进入园区,同时配套建设了“重庆大学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小微企业孵化基地。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园逐渐形成互联网产业、电子信息、创意文化产业、创新型服务业、智力密集型产业5大主导创新产业集群。截至目前,科技园在孵企业119家,其中学生企业83家,教师企业22家,师生企业共占在孵企业总数的88%。

(四)高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辐射源高校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创意成果转化和服务创意经济的平台,是引导社会各界认识创意、体验创意、消费创意、享受创意的基础阵地,具有强大的创意资源聚合与创意辐射能力。特别是高校打造产学研一体平台,对聚集人才、带动产业、营造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辐射源。以高校为依托,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以大学生作为建设主体、服务对象和消费群体,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了研发设计创意产业、软件设计创意产业、建筑设计创意产业、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咨询策划创意产业、时尚消费创意产业等6大产业格局,使重庆市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包括:黄桷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重庆市广告产业园(包括重庆两江广告产业园、回兴广告产业园和万州三峡广告产业园三个分园)、大学城熙街等。

(五)高校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发源地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比赛、创业政策宣传和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的打造,极大地丰富了创新创业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使之成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发源地。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活动,成功孵化了一大批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对创业政策的宣传,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了他们创业的能力;通过开展创业典型宣传、创业沙龙、创新创业讲座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现状与优势

(一)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现状截至2015年5月底,重庆市共发展微企37.35万户,带动和解决就业人口278.49万人。全市累计发展享受创业补助的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1.63万户,发放补助资金4.68亿元,注册资本达22.73亿元,解决就业12.51万人。高校毕业生创办的鼓励类微型企业累计达到2.34万户,占鼓励类微型企业总量的15.92%。

(二)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优势1.将文化创意人才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重庆市先后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信息技术企业的通知》《关于大力发展微型文化创意企业的通知》,鼓励文化创意、信息技术人员创业。《IT微企万户培育计划工作方案》提出,计划3年内完成培育万户IT微企。重庆市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每年共同主办为期一周的中国重庆文化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从2011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共有64名文创类微型企业创业者参加了研修培训。2.财税扶持政策向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倾斜重庆市创业补助政策重点用于科技创新、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特色效益农业等鼓励类行业,后续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覆盖鼓励类微企经营场所租金、商业贷款贴息、记账服务、水电运营、技术设备购置、电子商务运营等领域。3.引导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创建了重庆市广告产业园(包括重庆两江广告产业园、回兴广告产业园和万州三峡广告产业园三个分园),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广告产业园区发展试点,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同时,重庆市政府积极鼓励利用高校、工业设施等建设微型企业孵化园,并为其落实用地、房租、水电、宽带接入和公共软件等各项补助政策。目前,全市已建成微型企业文化创意园13个,入驻微型企业800余户,带动就业1.3万人。组建了重庆市微型企业协会文化创意分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集约化发展。4.大学生成为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发展的主力目前,重庆市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约为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2015年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新创办鼓励类微型企业3550户,同比增长665.09%,占鼓励类微型企业新增总量的49.39%。大学生作为文化程度较高、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群体,在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行业主力。5.以高校为载体和依托的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助推格局初步呈现重庆市高校建立的微型企业孵化园达20余个,高校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人才培养、项目孵化、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积极性高,通过组织开展的创业大赛、讲座、论坛等活动,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良好。

三、高校助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高校要在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对接政府政策、延伸政府职能、引入社会资源、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等方面,助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发展。

(一)整合学校资源,奠定助推基础一是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通知》精神,高校要构建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融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创业教学和管理,推进实践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4]。二是以众创空间建设为契机,推动成果转化,孵化创新创业企业,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重庆市教委《关于建设高校众创空间促进师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到2015年底,全市高校建设众创空间100个以上,推出科技成果转化案例100项以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从而推动重庆市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三是发挥高校辐射带动作用。高校具有专业、学科、人才优势,一方面要加强师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发挥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工作,以培养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促进创意微型企业的发展[5]。

(二)对接政府政策,助推建设发展一是高校要用好政策。重庆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和措施,各高校要对市委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区县出台的扶持政策进行汇总梳理,做好政策对接和政策使用。积极利用园区建设扶持资金政策、微型企业注册资本金补贴政策、创新创业培养教育项目等各种奖补资金及优惠政策,有效促进人才培养、园区建设、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助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二是高校要宣传好政策。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论坛、宣传展示等平台和窗口,面向广大师生加强政策咨询、政策解读、政策宣传和政策落实,使政策人人知晓,创业人人受益。三是高校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宣传、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创新文化,鼓舞创新创业信心,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有力推动重庆市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延伸政府职能,提供周到服务一是各高校要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整合工商、税务、人社、科委等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开展企业注册、财务代账、知识产权保护及交易、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为创业团队提供周到的服务。二是各高校要借助政府资源,开展“多帮一”的联系带动工作。通过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行业专家指导微型企业等方式,为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带动、培训指导、业务推介、市场拓展等服务。三是各高校要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好项目推介、成果展示、规范管理等工作,扩大市场影响,规范经营行为,营造有利于微型企业发展的健康环境。

(四)引入社会资源,营造发展环境一是开展好投融资服务。充分利用天使资金、风投资金和银行贷款等,为微型企业的发展搭建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等合作的模式,通过投资、融资、项目参与的方式,建立资金引入渠道,开展项目推荐,做好对接服务,增强微型企业的资金实力,扩大生产经营,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壮大,解决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二是扩大宣传影响。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体资源,积极开展创业典型宣传、创业项目推荐、创业活动报道等,扩大影响,增强市场号召力,营造有利于微型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做好园区对接。高校要为成长壮大的企业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进入园区争取优惠政策,降低入驻门槛,减少创业投入,做好企业转移和市场转移的协调配合工作,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为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壮大提供有利条件。

四、结语

高校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高校要在整合学校资源、政府资源、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创立、成长、生存、发展的有利条件,积极承担责任,主动探索,创新服务,为助推重庆市文化创意微型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文科.微型创意企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2(6):53-56.

[2]束霞平.大学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共生模式[J].民族艺术研究,2012(6):123-129.

[3]李晓溪.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4:10-18.

[4]周天沛,肖亚杰.服务小微企业为定位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研究[J].职教通讯,2015(23):1-3.

微型企业发展篇6

一、背景

对于企业,大多数国家都进行了一定的分类,如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根据管理角度进行划分是对大部分企业的划分依据,中小型微利企业也在划分的范围内。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远不及与大型企业,是相对而言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在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小型微利企业具体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及微利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所以也常常被统称为中小型微利企业。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中小型企业是坚实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与中小型企业相比,小型微利企业在收入与支出、员工数量、总资产等方面都比较少。但是,小型微利企业在企业数量上却不容小觑,它为我国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的就业岗位,减少了我国的失业率,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所以说,小型微利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基础是企业的投资者,它出台的最主要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经营者在经济活动等方面涉及的会计行为做出规范,以此约束企业经营者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投资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奠定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利得、费用、损失的判断是对等,收入确认已收和应收;费用确认已付和应付。但是准则在权责发生制的确认上要遵循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示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比如企业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确认。

三、企业会计准则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小型微利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般情况下,小型微利企业的规模不大,企业投资者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会聘用一些学历、素质水平比较低的员工,因此,该类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也不高。《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则在如何把握准则的规定与税法一致,与优惠政策同步,减少企业所得税税负,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型微利企业为谋取企业利益也会聘用高素质的企业财务人员,适应时代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小型微利企业的竞争力

小型微利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国有关部门也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与扶持也非常的重视。因此,我国有关部分通过规范小型微利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出台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扶持小型微利企业。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下,小型微利企业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发展越来越好。

3.有利于减轻小型微利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型微利企业的资产并不需要进行减值的核算,所以,如果小型微利企业如果确定已有的存货已经减值,即使以后年度出现价值上升,也不应该增加存货的账面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小型微利企业的损失,同时,在当年的会计报表中也可以直接披露这种情况。这样的方式不会增加小型微利企业当年的资产总额,也不会增加当年的利润总额,也同样不会影响其税收优惠的申报,使符合要求的小型微利企业真正能得到税收优惠。同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的无形资产采用年限平均的方法进行摊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这样。这样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税法的规定,因此,有助于小型微利企业进行纳税核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该小型微利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与复杂度。

4.有利于简化小型微利企业收入的确认条件

小型微利企业的员工规模、营业额等方面相对都比较低,因为小型微利企业也在企业管理、操作方面适当地简化。如在经营过程中收入的确定条件的简化对于企业营运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小型微利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对于收入的确认条件可以适当地简化,通常小型微利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也就是办理完相关的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时,作为确认企业收入的重要条件。因此,为维护小型微利企业的利益,考虑到小型微利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会计准则通过制定相对的规定,即小型微利企业发生坏账造成的应收账款减少的同时,也在减少相等的销售收入,并冲减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在发生坏账的当年进行税前全额扣除),达到公平税负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小型微利企业的利益。

5.有利于解决小型微利企业融资问题

小型微利企业在发展与壮大中最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融资困难,因此,为维护壮大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我国通过出台相关规定解决小型微利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时间不久,因此在资信考核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企业的信贷抵押、运营成本、资金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所以中小微型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金融机构、实力派企业在与小型微利企业进行合作时也会考虑到这些问题,不愿意把风险引到本身来。因此,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有助于小型微利企业的融资,鼓励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利企业之间的合作。

微型企业发展篇7

一、我国微型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的现状

1.家族内部产权边界混沌不清。在大部分家族企业,企业创始人和他的家族成员共同拥有企业的100%股权,其中企业创始人有一个确定的股权比例,但是对于企业的其他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没有进行清楚的界定,在家族成员之间缺乏企业契约化的产权界定。在创业的最初,企业没有利润,家族成员对于股份的分配不是很在意,随着企业规模的做大,企业开始盈利,家族成员追求的目标不同,有的可能追求事业的成功,那么他就会倾向于积累;有的家族成员可能比较注重享受,他就要求尽量少积累而多分红,开始追求剩余索取权。这时发现企业内部产权边界模糊,一旦企业内部的亲缘、血缘、姻缘关系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无法维持,企业内部责任权力、利益分配等各种矛盾就会愈演愈烈,这时家族成员有可能因为产权边界模糊不清而形成产权纠纷,为企业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

2.流量产权虚设。流量产权指把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增量收入按照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贡献划分成相应比例的收益权。在家族企业中,其初始的出资额和出资比例是十分清晰地。但是由于这些出资人同时是经营者、管理者和所有者三者合一,有的甚至还是生产者,这些家族成员的职位、能力、对企业贡献各不相同,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贡献考评机制,也由于亲缘、血缘、姻缘等关系的牵绊,在企业的增量收入分配上只考虑原有资本金的比例,人力资本不能享有剩余索取权,对于有能力的家族成员有可能会出现负激励的现象,甚至脱离家族企业,阻碍了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

3.产权的封闭性。在家族企业内部,忠诚意识和集团意识占据主流,企业的群体价值趋于增大,企业成员能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和谐,因而其整体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集团,呈现明显的封闭性特征。反映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家族企业对于外部群体会采取敌视或排斥的态度,这种对外部群体的“不合作”态度是不利于企业自身成长的。

4.股权结构一元化。股权结构的一元化,使得企业难以建立公众的价值认同,大部分家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社会信任度较低,家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限制了企业的融资及其资本运营。就单一的家族来讲,资金的积累与借贷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况且一个家族的分家往往是兄弟平分财产,这种“细胞分裂”的模式代代相传会使整个家族企业越分越细,资金积累就难上加难,对家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直接威胁。与非家族企业的股份公司比较,家族企业如果大量发行普通股,可能导致家族控股比例降低,危及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如黄光裕与陈晓对于国美电器控制权的争夺,就是由于黄光裕不断减持国美电器的股权,使其控股比例降低所导致的。虽然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和优先股来筹集资金,但相对于普通股来说,筹资成本更高,风险也更大。有些家族控股的企业最后走向经理式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成员股权分散,或者股权达不到控股比例,从而导致家族控制权的衰落。

二 、优化微型家族企业的产权结构的建议

1.明晰内部产权,避免内在风险。企业的内在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利益不一致而导致的经营风险。根据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要以财产相对分割制度逐渐替代财产均分制。有条件的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应该在家族成员间界定产权,而没有界定产权的,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安排。只有企业内部产权明晰,家族企业成员才能成为直接的、人格化的股东,其权益才有明确的人格化代表加以保障,才会减少内部摩擦,避免由于产权不明确而导致的企业内部人心不稳,造成企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开放产权,拓宽融资渠道。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不利于家族企业内部制衡机制的建立,所以应适当的向家族外的有关人员分散股权,使股权结构更为合理。一是通过各种渠道适当降低家族持股比例。家族企业在融资方式上,除在家族内部进行增资扩股外,还可以采用金融体系信贷、行业内企业参融股权、外来经营投资以及上市融资等方式吸纳企业成长基金。二是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既可以优化家族企业的产权关系,又可以对员工形成有效地激励。

企业开放产权的模式有下面几种:第一种是家族成员内部重新分配产权的模式。该模式是指通过家族企业在内部成员之间开展产权重组活动,从而使公司的产权结构趋向多元化的重组模式。该模式虽然将产权集中于核心家族成员,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但企业的长(下转第20页)(上接第32页)期发展仍然受到家族企业性质的影响;第二种是部分产权转让或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的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将家族企业产权转让给企业外部的战略投资者,以实现家族企业性质的改变和产权结构的合理化。该模式改变了家族企业的性质,虽然实现了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的完善,但短期内对家族成员造成了一定的利益损失;第三种是产权整体转让给外部投资者的模式。此种模式通过将家族企业的全部产权转让给企业外部投资者,同时家族成员获得变现收入,使产权得以多元化。该模式的额缺点是虽然使家族成员得到了股权变现的资金,但丧失了对企业的所有权,而且使企业经营管理不连贯,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 。

每个家族企业的内部结构和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采用的产权重组方式也不相同,以上三种方式各有利弊,根据我国家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权开放的目标,可以采用的产权重组模式是在明细家族内部成员产权的基础上,对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员进行股权激励,包括对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员进行股权激励、对企业内的核心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并给予其一定的股权,然后形成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改善企业治理现状。

微型企业发展篇8

关键词:中小微型企业;金融体系;企业规模;融资方式;融资渠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9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2.09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发展呈现了柔性化趋势,使得传统集约型企业生产逐渐呈现分散化与小型化的趋势,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对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有限,导致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存在困难,因此对完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中小微型企业的界定

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是基于企业规模差异化的一种相对性概念,是相对于大型企业存在的,中小企业一般指的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规模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的企业,大多中小微型企业都存在生产规模小、企业资本较少、融资难度大的特点。对中小微型企业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时空差异,在不同地域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市场都会采用不同的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现阶段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通过企业控制方式、企业经济特征对企业生产规模与固定资产进行判定与衡量。

2 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不畅、贷款困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微型企业规模较小、负债过多,导致中小微型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而我国金融体系在考虑到中小型企业偿债能力不足之后,提升了贷款审批的审批门槛,这对中小企业筹资环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1 缺少银行信贷支持

银行信贷作为我国资金循环过程中的主要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最为重要的渠道。然而由于中小微型企业存在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负债过多等问题,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更愿意以规模较大、还款较为稳定的大型企业作为信贷对象,这就导致银行系统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供给严重不足。现阶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信贷发放的主渠道,在运营过程中过于注重对重点行业与大规模企业的服务,忽略了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在具体信贷过程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由于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专门性质的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由于缺少银行信贷支持,银行等内容机构难以发挥对中小微型企业服务的作用,我国中小微型企业难以保证融资的稳定性。

2.2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实行已有25年之久,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信用担保体系仍不够完善,仍然存在担保机构不专业以及担保资金不足的问题。现阶段很大一部分担保机构都在实行会员制制度,中小微型企业为了加入担保机构并成为会员,必须要事先缴纳一部分入会押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扩大了担保难度。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产权不清晰、企业经营不规范、企业管理家族化的问题,使得中小微型企业难以将产权进行抵押,同时难以支付信用担保的中介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进程。

2.3 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传统单一性的银行信贷融资逐渐转变为以银行信贷为主,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手段并存的融资形式。然而由于中小微型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普遍不具备现行证券融资管理所要求的生产规模以及投资回报,难以在直接融资市场获得资金。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小微型企业生产规模有限难以保证其生产经营的可靠性,使得中小微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定向集资转向乱集资,中小微型企业受到直接融资市场的排斥。

2.4 中小微型企业信用环境较差

中小微型企业较之大规模企业,存在生产规模较小、资产负债过高等特点,导致中小微型企业信用环境较差,难以根据完善的信用制度完成企业融资工作。现阶段中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占比较大规模企业稍高,且信用状况较大规模企业稍差,加之中小微型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记录系统,导致中小微型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缺乏良好的企业信用。可以说中小微型企业不仅是恶劣的信用环境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信用环境差的责任人。

3 完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3.1 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现阶段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为了推动中小微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企业内部入手,适当拓宽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利用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中小企业运营所需资金,保证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建立专业性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型商业银行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与此同时,中小微型企业还可以通过互助担保或互助联保的方式降低银行机构的投资风险,从提升自身信用环境出发,尽可能地打消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偿债能力的顾虑,从而提高获取银行信贷的可能。为了拓宽融资渠道,中小微型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加强对企业融资环节的重视,从加强中小微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出发,尽可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透明化以及公开化,从而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级。

3.2 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

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辅助作用极为重要,现阶段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开展融资信贷业务,中小微企业群体面临着融资困境。虽然我国现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对中小微型企业进行辅助的低层市场仍不够完善,因此需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确定合理的债市门槛,保证中小微型企业也可以进入融资市场。为了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可以首先对中小微型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审批程序进行简化,拉动更多的中小微型企业通过集合债券形式进行融资,从而降低债券发行门槛,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范围,有效地提升债券规模。与此同时,政府应当搭建合理的融资平台,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型企业进行扶持,满足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需要,通过对主板市场进行完善与发展,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空间,从而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直接融资市场公开上市的最低层次市场定位为激励新产业创新成长的创业板,可以在创业板适当降低企业进入门槛,并逐渐扩大这一板块的板块规模,从而尽可能地维护资本市场的市场秩序。中小微型企业的创业板块应当采取灵活的交易制度,尽可能地提升交易市场的透明性以及流动性,从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3.3 深入挖掘金融机构的潜力

银行信贷作为我国资金循环过程中的主要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最为重要的渠道,因此为了完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就应当深入挖掘金融体系对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服务的潜能,从而推动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吸储能力,但缺乏有效的将储蓄转换为贷款的能力,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在促进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潜力。

首先,为了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发挥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金融机构的企业制度以及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对于中小微型企业银行信贷的意识,从而转变传统以大规模企业为主的信贷观念,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为更为有力的贷款增长点,并拓展面向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贷款的分支业务范围。

其次,为了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发挥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通过更新中小金融机构地方经济的服务理念,转变中小金融机构的营销策略,从而拓宽金融业务范围,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最后,为了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促进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由民间资本对正规金融机构产品进行补充,从而弥补银行金融机构资本配置分配不当的问题,将民间资本转化为有效地投资活动。通过合理的金融改革,可以有效地优化渠道间的资金分配,提升各类资本在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中小微型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应当根据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周期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分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重,实现中小微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亚锦.完善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 庄佳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 尹杞月.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 刘晶晶.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D].吉林大学,2012.

[5] 李彦.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微型企业发展篇9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摘要]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期,尽管微型企业发展依然面临市场有限、税收及税外负担沉重、融资艰难和创新不足等困难,但同时也为微型企业发展带来了熟练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城镇化内需增长、信息化便利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良机。微型企业发展转“危”为“机”离不开政府支持、采用微型企业集群模式增强竞争实力、寻

找市场“空白”、促进微企“能人”向“准企业家”转变、谋求与大中型企业共生、利用网络资源虚拟化经营企业、“小题大做”和精细化经营等措施。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微型企业;机会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168-04

由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尚未喘过气来,欧洲已然风雨飘摇,直到现在,欧债危机仍不见明显转好迹象,我国经济总体依然在艰难前行,与最困难的时候相比有所好转,人民币对外加速升值,国内物价水平居高不下,中央政府频频采取紧缩银根政策进行调控,姑且称目前所处的非常时期为“后危机”时代,即金融危机后半场。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凸显出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优势,而在经济危机的严冬中,最难受的莫过于微型企业。微型企业如何创业和发展就显得更为微妙而重要。

一、“后危机时代”微型企业发展仍被“危”所困

(一)市场有限,缺乏可行性分析

微型企业本身市场就狭小,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很多小微型企业经营者在进入市场之前几乎都没有认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完全是凭借着一种感觉加激情辅助以少量的科学依据进入市场的。而在金融危机警报未解除之时,物价上涨造成消费者消费欲望降低,进入市场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原来的想法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困境。

(二)税收及税外负担沉重

尽管金融危机重重,但目前针对小微型企业的税收项目依然众多,微型企业由于经营额度有限,不太被税务机关特别重视,税收负担不如中小企业沉重,被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等所压。但是,由于人手少,部门也少,面对税外的一些诸如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和乱培训等潜规则式的负担就比较重。这些部门涵盖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每个部门有权对微型企业进行管理、指导,都有权收费,设立的收费名目五花八门,隐性负担沉重。

(三)资金不足,融资艰难

融资困难是微型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艰难的困境之一。企业只有实现资本循环,才能保证生产和商品销售循环顺利进行。我国还没有形成特别有效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微型企业的贷款苛刻条件要远远大于其它企业,能获得政府政策资金扶持和银行贷款的微型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后危机时代”国家紧缩货币政策,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超过20%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贷款额度大幅萎缩。尽管国有商业银行有数据表明2011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长幅度超过大中型企业,但考虑银行在贷款审核中对“中型”规模理解模糊等因素,使得实际增长幅度应该更小,具体到微型企业就更显得“微乎其微”了。

(四)竞争不公致地位尴尬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垄断国企和大中型企业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而民营中小企业则在产业链下游过度竞争,微型企业就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利润微薄。无论是品牌知名度、宣传渠道、媒介关注度、国家及地方各项政策,微型企业都处在表面上重视,实质上“爹不亲、娘不爱”的尴尬境地。尽管解决大半就业人数,却依然社会地位、公众认可度均较低。

(五)多重因素导致创新不足

这里所指创新不足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新创建企业数量不足。新建企业不足,原因比较多,其中在我国目前创业门槛高、启动资金不足和创业风险大等使现有企业家自身创业激情下降,支持微型企业创业激情和支持力度也自然变小。调查显示,目前城镇居民有创业意愿的不到5%,大学生有创业行动的也不到2%,农民工创业不足一成。另外新增微企数量再扣除倒闭的数量,实际增长不得而知。其二是指现有小微型企业限于技术、人才、信息和市场等原因减少了新产品开发计划,减弱市场开发力度,整个企业发展陷入被动。在市场经济竞争大潮中,不通过创新发展就会被创新的对手所替代,微企本身抗风险能力低,在金融危机没有结束之前更不敢对创新投入太多。

二、“后危机时代”为微型企业创业发展带来良机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增长为微型企业创立带来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隐性失业人口迅速显性化,大量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寻求新的就业机会。而绝大多数微型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好可以很好吸纳以劳力擅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众多中小型企业倒闭或裁员为微型企业创立带来丰富的技术资源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沿海中小企业倒闭潮、裁员风,使得数量不少的有经验有技术的员工返乡发展;此外沿海和内地员工待遇的

差距拉近,也使部分员工不愿意背井离乡,而留在当地就近就业或创业。这些都为微型企业创业和发展带来了丰富的技术资源。

(三)人口城镇化引爆内需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已经经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目的地的就地转移、“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以城市为目的地异地暂居性流动转移两个阶段。目前第三阶段的特征是进城务工民工第二代已经在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居住并举家迁移到城镇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主流趋势。

无论金融危机如何演变也无法阻止城镇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持续发展的动力。农民转变身份成为城市人,潜在消费需求巨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甚至不亚于出口增长。而这些拉动内需的任务就需要新增房产中介、餐饮、小商业店铺、旅游和家政服务等微型企业的大量发展来具体分解消化。由此看,人口城镇化将是微型企业发展的一大长期的机遇。

(四)企业信息化发展为微型企业创业带来更多的便利性 目前,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电子商务的迅速扩散,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而且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2009年淘宝网上所实现的创业和就业达到80万人,2010年达到100万人。这些创业者几乎都是微型企业业主,借助电子商务的东风,将会有更多的微企收益。

(五)产业结构调整给高素质的大学生创立微型企业带来机遇

从国际经验来看,每一次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转型升级。比如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新加坡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为知识密集型;使日本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转变;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台湾地区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变。而目前正经历的全球金融危机也让欧洲希腊、意大利等国对此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从中国的经验来看,我国的经济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短缺走向过剩,二是国内走向国际,三是现在正处于从制造走向创造的阶段。

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致使就业需求大幅下降与我国大学持续扩招导致的大学生待业人数激增的矛盾,使很多大学毕业生并不能一帆风顺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创建微型企业只需很少的创业资本,这就大大降低了创业者所承担的创业风险。再加上微型企业进入壁垒低、建设周期短、经营灵活、易于管理、雇员少、规模小、产权私有和组织结构简单等特性恰恰适用于整体创业实力薄弱、缺乏实际管理经验、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创业者,这就决定了微型企业自然会成为大学生首选的创业组织形式。

三、“后危机时代”微型企业亟需创新思路避“危”捉“机”

(一)政府支持是微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壮大的基石

1 限于体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经营者和政府管理者的传统思维习惯等原因,微企发展绝对不能脱离政府支持。毫不夸张地说,在经营方向、项目选择、行业准入和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微型企业可谓“顺大势者昌,逆大势者亡”。各级政府应当在市场准人、土地使用、信贷、税收、融资、进出口、人才引进和能源配置等方面,让微企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甚至应该给予优先处理。在微型企业创业和发展中遭遇资金困境时,不妨由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为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成长性良好的微型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或与银行合作,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针对性地启动小额贷款,让民间的无序资金有序地流动起来;有条件地可以设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专门为微型企业服务的民营中小银行,释放民间资本的市场活力,有效解决微企融资难问题。设立中小银行不是中国的专利,美国专门成立小企业管理局、西班牙设立从属于经济财政部的中小企业专门机构、日本成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德国和法国则直接成立为小微型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对能带动地方经济明显发展的行业龙头微型企业可以通过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方式,通过政府给予企业提供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注入等支持,放大政府扶持资金的杠杆效应。

2 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变“抓大放小”为“抓大支小扶微”。微型企业往往是大中型企业的“摇篮”,一度名列全国饲料工业百强第一和全国五百家最大私营 企业第一的希望集团,现有雇员数万人,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创业之初仅仅是刘永好四兄弟合伙筹资1000元,办起的“育新良种? 薄1幻拦渡桃抵芸菲牢?1991年“中国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号称是我国企业家中的不倒翁的浙江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其领导的万向集团,雇员3万多人,年销售收入200多亿,创业之初也仅仅是6个

工人,资金4000元的,面积不到100平米的简陋“铁匠铺”。

3 面向微型企业实行“微型企业共济制度”。政府、保险机构等可以考虑设立专项保险产品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成立“微型企业共济制度”,防止微型企业破产、转产或经营者意外事故给业主引发的损失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4 地方政府应当视微型企业创业为区域经济发展之源、地方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确定合理的指标,支持微企由量变向中小企业质变的升级。

5 为微型企业的设立与经营提供宽松环境。各级政府都应清理和 修订现有法规中已不适合微型企业发展的内容:简化微型企业创办手续,简化工作流程,降低登记费;清理不当收费与乱收费,比如,微型企业本身已是社会弱势群体,就不应缴纳残疾人保障金;允许微型企业在自有住宅经营,且免除房产税;地方金融办要强制银行机构给微型企业开设账户,且不附加其它条件;减税轻费财政扶持,适当降低税负水平,并采取“免、抵、退”税收政策予以扶持;针对目前货币紧缩政策,银行贷款额度减少的影响,不妨给予“微型企业专项贷款”,不占整个贷款额度指标等。

6 建立全民创业服务微型企业的技术支持与经营服务平台。借鉴香港特区政府的职业训练局,下设各具特色的培训基地,由政府负责解决资金、场地问题,联合地方高校和相关咨询、研究机构解决师资问题(包括组织志愿者服务与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常设的针对社会贫困和失业人员进行操作性技能培训机构。尽量有效解决目前培训形式化,培训基地远离用工地区,效果有限的问题。

(二)采用微型企业集群模式增强竞争实力

1 对信用良好、渠道关联紧密的微型企业采用集群式融资。在微型企业实际运作过程,常有“独木不成林”的困惑,长期的合作使得一些包括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制造商、经销商以及投入相关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和信息研究等的微型企业形成一种松散的微型企业集群。他们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利益均沾,不希望其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受到伤害,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面对金融紧缩政策时,松散的非正式“微型企业集团”利用相互担保,联手融资。由于微型企业集群增大了每个成员企业的守信度,降低了逃废债务的可能性,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银行由于企业信用方面的顾虑而引起的“恐贷”、“惜贷”心理。同时企业集群中的信息集聚效应,降低了银行收集企业信息的交易成本,集群融资的规模效应也增加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2 微型企业集群容易形成并增强区域特色经济。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在每一个地方都存在剪不断的亲戚关系、相邻关系。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在家族圈内由家族成员组成小共同体,利用亲缘关系、地缘关系,采用“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一家做,家家学”特有的传导方式,在各个区域培养出一大批“一县一品”、“一乡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经济,形成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地方微型企业集群。

(三)找准市场“空白”有效切入市场

目前的中国市场,收入水平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因地域、信仰、文化、偏好影响,完全的寡头垄断市场没有形成的土壤。而变动大、更新快、不稳定的日益细化的小市场被大家所接受。微型企业可以专注于那些差异性大、市场占有率不高、适宜小规模生产、市场尚处于“空白”或者“准空白”的小众化产品。

1 为少数民族独特的消费偏好和习俗定制的生产民族日用品的微型企业,设计和生产少数民族风格旅游产品的微型企业。

2 采用原始技术生产“原质原味”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充分发挥微型企业擅长的领域和原始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模式,以满足人们低碳环保需求、健康消费需求、生态等需求。

3 涉足与知识、信息等相关的行业,借助知识化、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创立并发展诸如音乐、美术、语言、动漫和游戏等服务性微型企业。满足人们渴望学习、求知的欲望消费需求。

4 支持并大力 发展家政服务、基础社区医疗和养老服务等微型服务机构,解决我国老年化进程加速,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造成的传统养老方式滞后的后遗症平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等问题。 (四)培养提升并促进微企“能人”向“准企业家”转变 准确地说,微型企业业主并不能称为“企业家”,而是在自己所从事行业里

某一方面或诸多方面具有超群能力的人即“能人”。在微型企业里,生产、管理常常是“能人”的“个人表演”,常上演“成也箫何,败也萧何”的企业发展悲喜剧。企业“能人”的身体状况、寿命长短、家庭、婚姻状况、子女受的教育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延续和发展。要促使微型企业“能人”向“企业家”转化,至少需要做三件事。

1 坚持创业后的进取精神。经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促使所有微型企业家要适当地摈弃初始成功的路径,辩证思考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跳出过分依赖过去已有经验的思维,坚持创业后继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2 坚持回报社会和消费者的理想。创业者能够成功应该感谢消费者对其关爱,没有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和劳务,创业者就不能实现其价值的飞跃。没有回报社会和消费者的理想,企业就不太可能做大。

3 努力创造并达成实现成功企业家的条件。微型企业的业主要成长为成功企业家至少应该具备几个条件:眼光独到、胆识过人、擅长组织、社会责任;政治素养高、管理方法得当、了解市场变化、决策正确恰当;善于学习、善于决断、擅长管理和善于维护。

(五)依托大中型企业,谋求与大中型企业共生

虽然金融危机对大中型企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微型企业而言,其生存方式仅靠孤军深入占领消费市场太难,最捷径的方式是与规模相对大的企业采用联动方式谋求合力共生。充分享受社会分工的优势,依靠众多企业在空间上扎堆的区域文化,化解因规模小而引发的生存危机。具体而言,部分大企业欲谋求利润最大化或成本节省摆脱“大而全”生产体制的桎梏,去追求与其外部(下游承包厂家)协作的完美。一般一个大企业有最高达八成的零部件为下游协作厂家生产,部分下游的协作小企业又将业务向下属微小企业转包。日本企业常称此现象为“企业系列”,如丰田系列、松下系列、日产系列和NTT系列等。我国微型企业不妨利用自己的微小优势,争取进入属于大企业领导体制下的“企业系列”,以专用资产与大企业合作,依靠合适的“靠山”以求“大树底下好乘凉”,做到以最小风险达到最大利益的行业“隐性冠军”。

(六)利用大中专毕业生优势谋求虚拟企业市场化和扩大化

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对大中专学生就业越不利,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与企业发展效益和规模息息相关。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大中专学生具有满腹经纶、网络技术基础扎实但是缺乏创业实力的特点。创设没有固定办公地点,没有固定业务,没有固定的产品,没有正式的健全组织结构的虚拟微型企业不失为一种较好选择。虚拟企业把生产职能、新产品开发、销售、财务管理职能“虚拟化”交给外部完成,仅仅需要少数几个人负责业务联系,一旦出现市场需要,可以在瞬间招募临时员工。业务完成,又恢复常态。虚拟组织利用分工协作、组织结构简单的优势,避开自己缺少部分硬件和软件的劣势,节约交易成本,节约组织成本。

大学生利用自身网络基础优势,创办微型企业实施的可行性越来越高。基于互联网环境的虚拟,微型企业在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人群中逐步具备了独立制作、发行、销售、最终面向用户完整产业链的条件。大学生在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创业发展,一旦政策得当, 将逐渐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扩大大学生就业、刺激国内消费的一支生力军。

(七)经济不景气的“后危机时代”更需要“小题大做”的创业方式

所谓“小”,一方面,指产品小,做一些不起眼、投资少的产品;另一方面,指创业规模小,家庭式或家族式的微型企业。所谓“大”则是指这些微型企业凭着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一旦形成集约式发展实现大市场、大配套、大行业、大集群。当未来经济明显好转,政策利好之时即可将现有小微型企业做大做强。“小题大做”的关键,表现为“六低、五散、三小”。六“低”,即创业起点低、知名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科技含量低、资金门槛低、产业层次低;五“散”,即参与人员散、资金流动性散、涉及行业散、发展思维散、销售渠道散;三“小”,即企业规模小、产品小、市场小。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创业者应当探索适合自己的、适合所在区域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微型企业发展路子。

(八)危机关头微型企业更需要“精细”经营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微型企业饱受金融、人才、技术等各种压力,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赢得市场,保证生存,改变初创时候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自然迫在眉睫。企业业主不能再继续扮演处理经营和管理环节中突发事件的“救火员”、处理企业内部杂乱问题的“裁判员”、无事不管的“清洁员”、全权决策和对计划执行的“督察员”角色。应当告诫所有成员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大家所承受的压力,为避免员工失业,企业倒闭,全公司人员当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应当在无形中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法。

微型企业发展篇10

关键词: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现状调研

一、引言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在资金筹措、技术开发、市场进入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鉴于此,选取中国唯一科技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作为研究对象。绵阳是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经过10多年的发展,绵阳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冶金机械、材料及新能源、化工环保等工业产业为重点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框架体系,培育出了旭虹光电、普思电子、铁牛科技、神光科技、思讯科技等科技型小微企业1200余家。为了了解绵阳科技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本文依托西南科技大学国家科技园平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市认定的214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调查,根据问卷回收资料情况,对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

二、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从绵阳各县市区、园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分布情况看,主城区和园区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涪城区、高新区、游仙区、经开区、科创园区共认定科技型小微企业1321,占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的61.73%,其中新注册企业数354户,占全市新注册企业数的77.6%;从技术领域分布看,绵阳市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农村与农业、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领域主要分布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农村与农业、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等行业,其中在光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农村与农业三大行业中分布分别占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的23.83%、21.54%和17.20%,产业聚集效应较为明显。

三、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与绵阳的战略定位以及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在企业创立活跃程度、技术创新水平、市场竞争力、成长性、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尚未形成“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对绵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支撑带动作用仍然不够凸显。具体体现在:

(一)高端创业人才缺乏

缺乏具有高素质的创业人才,高端创业人才的选拔机制、任用机制、培养机制、约束机制以及奖励机制均需要更好的完善。在绵科研院所的技术领域专家因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习惯沿用科研思维模式,不利于企业科技创业团队的管理和企业发展价值的评估。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企业融资、市场开发等问题时,反而延缓了优势项目和产品的开发推广,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技术型企业家或者创业者的弊端所在。

(二)市场出口缺乏

由于西部地区区位的劣势,产业结构总体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其市场容量偏小,使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产品出口多定位于中东部地区,导致产品单位成本较高,竞争力低;而绵阳的大中企业在发展中,未注重与在绵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产业配套发展,导致许多大中型企业所须配套产品从中东部“倒销”绵阳,这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也使单位产品销售运输费用较高,降低绵阳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力。

(三)创业动力不足

在绵高校、科研院所虽然拥有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具有大批高质量的科技队伍,但激励和任职制度不能培育创业行为,广大科技人员创业积极性不高;创业资源不足,风险投资、政府创业投资局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创业经费紧缺;科研人员重视纵向项目的申请和科研成果,缺少对市场需求的关注,缺少对创业或成果产业化的重视;多数高校、科研院所与创业服务资源的联结还不够紧密,孵化器等创业服务载体在项目引进和企业培育服务上还未与高校、院所的创新人才和产业化成果形成有效的对接,科研院所及高校科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之政府营造的创新创业环境不优,相关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不完全到位,政策不配套乏力,这都使得科技人员创业动力不足。

(四)投融资渠道不畅

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无偿拨款、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作为中央政府的专项基金,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进行运作,扶持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同时吸引地方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投资,逐步推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科技投资资源,营造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科技创新内涵的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而导致高风险性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使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仍然面临着资金来源的巨大障碍,致使高风险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部门获得足够的间接融资,资金缺乏始终是制约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流动资金的短缺又使得企业难以开拓市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

四、加快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扩大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

培育和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孵化器自身天使投资功能,降低科技创业者风险和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孵化器创办单位从政府部门向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乃至各种民间投资机构等社会各方延展。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孵化器为核心,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二)加快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速度

转变科技城院所产业园区成为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加速器,挖掘科研院所园区特殊优势;用好中国创新驿站绵阳站,进行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鼓励加速器采用企业化方式运作,培育和发展形式多样化、功能专业化、主体多元化、组织网络化加速器;满足高成长性企业对于发展空间、技术研发、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促进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三)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集聚

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建设力度,加强园区建设,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强各县市区重点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主导产业集聚区,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采取“政府+市场”模式,通过政府引导进行科技企业园区建设及规划布局,统一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产业配套与企业集群,为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集聚奠定坚实基础;利用集中发展区各种优势及资源,推进高水平产业聚集园建设,引导发展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形成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金家林工业园区、游仙五里梁工业园、石马工业园、北川工业园、平武河北工业园、安县工业园、江油工业园、三台工业园、梓潼工业园和盐亭工业园一些列科技型小微企业集中集聚发展园区。

(四)加速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重点领域科技服务需求挖掘机制;编制创业-成长-成熟企业科技服务地图;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科技服务业,降低科技服务业准入门槛,实现科技服务主体多元化,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科技服务运作机制;成立绵阳市科技服务创新联盟,建立科技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引进集聚一批科技中介及科技咨询机构,做精传统的科技服务模式。统筹绵阳现有科技服务资源,引导各类服务机构集聚;充分挖掘绵阳市军工技术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科技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构建区域性科技服务合作网络。

(五)优化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培养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建立内部人才培育机制,培育适合绵阳本地需求的科技人才队伍;完善外部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集聚一批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加快培育和聚集符合技术创新和创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造就支撑绵阳长期科学发展的宏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六)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体制机制以及科技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结果是企业得不到急需的人才和技术,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充分的转化,人才不能充分地服务经济。因此,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1.大力培养科技经纪人队伍。现在的明星艺人都有经纪人,而我们的院士博士、专家教授也应该有科技经纪人服务。所谓科技经纪人就是在技术市场中,议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从事中介居间、行纪或者服务、并取得合理佣金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他们可以为技术人才、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桥梁纽带作用;2.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大力引进扶持有资质、有公信力的科技成果登记、、评估、经纪、咨询策划、企业营销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吸引科技成果汇集,完成科技成果交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把绵阳真正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科技成果集散地;3.注重建立健全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等为中小微型企业服务的配套平台。形成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局面。

(七)进一步健全政策框架体系

为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尽快完善政策体系,包括金融、财税、土地、物流、人才等各方面的相关支持、优惠政策。另外有了相关政策的出台,还需要有监督执行情况专门组织,应构建绵阳市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并根据事情发展情况,合理做出相应调整,保证绵阳市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的稳步快速发展。

五、结语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壮大是以良好的市场环境、融资环境、法律环境以及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基础的。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帮助,为此,希望绵阳市政府针对现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提升其服务功能,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张红丽,康在龙.科技型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4:63-67.

[2]宋加山,张世宇.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调查分析[A].《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江苏大学管理学院:,2013:4.

[3]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09: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