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试十篇

时间:2023-03-16 08:08:09

政治考试

政治考试篇1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组部、《关于建立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各单位干部学习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促进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现就建立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制度的重要性

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制度,是规范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政治理论学习质量,检验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这一制度,是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对于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进一步兴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考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考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标准和考试体系,逐步实施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考试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注意实效原则。既要考后备干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情况,又要考后备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把考试重点放在学以致用上。二是考用结合原则。把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政治理论学习的考试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便于操作原则。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后备干部的特点,确定具体考试方案,增强考试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三、考试对象

考试对象为后备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市委负责对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考试,区(县)市委、市直战线党组织负责对所属单位科级后备干部进行考试。

四、考试的主要内容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党史党建基础知识;市场经济和金融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2知识和时事政治内容等。重点考核后备干部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同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省、市相关重要文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考核履行工作职责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以及运用理论指导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五、考试形式

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一律实行集中闭卷。

六、组织领导和步骤

考试在市委干教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实施。市委组织部确定、组织参考对象,市委宣传部为主组织考试、市委组织部参与有关具体工作。

考试与后备干部调整同步进行,第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次;若届中调整新补充的后备干部,必须通过政治理论水平考试。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分别建立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档案。档案中,除填写考试成绩外,并对述学、评学、考学进行综合评估。

政治考试篇2

1 选择题

2014年河北省的中考政治选择题稳中有变,往年1-2题为时事题,用时政性强的材料作题干统领两个题(即一拖二),第1题侧重考查时事,第2题将时事考查与学科内容的考查结合起来,难度不大,但2014年的考题有变化,没有专门考查时事的题,但是选择题大都以时政材料为背景材料,关注时政热点,紧扣社会脉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直接考查知识点的直问直选式题目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给出背景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理解、综合判断,选出正确答案。这也会是2015河北省中考政治选择题的特点。

今年的选择题部分知识点分布比较灵活而又有所侧重,组合式选择题所占比例与往年相比减小,“一拖二”式选择题为5~6题以及9~10,这就多角度考查了课本的知识点。同时与往年相比,政治选择题依然是组合式选择题为主,八个组合式选择题中,只有一个是四选三,这就增加了难度;另外一般会有1~2幅图片或是漫画,有1~2道涉及河北地方特色的题目。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学法用法,依法自护、行使权利,依法维权、崇尚宪法,依法治国、知晓国情,报效祖国六大主题下的知识点均有所涉及且多为主题知识点的综合考查。2015年也将继续这一出题模式,我们在备考时要注意尽可能联系最新时事热点,重视情境化创设,多角度地进行关注。

2 简答题

河北省近三年的简答题都为选择题后的第一题,14年为24题,为6分,13年为24题,分值为6分,12年为6分,分值相对稳定,估计明年仍在6分左右。一般都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漫画和年度重大的时事材料进行进行命题,从命题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上看分为直问式、文字材料式、图表式和漫画式等类型。主要考查乐观向上,热爱生命;学法用法,依法自护;行使权利,依法维权等主题方面的知识,知晓国情,报效祖国主题知识很少涉及。如:12年通过图片考查食品安全,公民的维权意识等,13年通过图片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知识,要学会学法用法,正确行使权利。14年通过漫画考查法律和精神文明建设。

3 分析说明题

河北省13年的分析说明题为25题,分值为9分,14年为9分,12年为9分,15年中考所占分值应在9分左右。试题一般都结合上一年度和当年国家和本省内比较重大的具有影响力的时事材料综合考查,材料内涵丰富、时代感强、信息量大。材料数量一般有二至三则,材料类型有文字型、表格型、图表型、漫画型等,题型形式灵活,图文并茂。试题设问类型一般都从是什么(认识、理解)、为什么(原因、意义、作用、影响)、怎么做(启示、建议)等方面进行设问,设问往往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或社会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凸显德育功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明理践行,实现和谐发展。14年考查的是依法治国和保护环境的知识点,12年扶贫工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13年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考查来看,本题主要考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崇尚宪法,依法治国;知晓国情,报效祖国主题的知识点。

4 探究实践题

河北省14年的探究实践题为第26题,共四问,分值在10分左右,其中总有一问的实践性是最强的。主要考查知晓国情,报效祖国;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崇尚宪法,依法治国等主题方面的知识,且重点考查知晓国情,报效祖国主题的知识点。探究实践题以活动为载体,取材广泛;密切联系重大热点时事;密切联系人们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网络、人口、资源、环境、科教等);密切联系中学生生活实际。试题立意新颖,既联系课本知识,又有较强的开放性。从设问形式看,问题之前一般设有小标题。

探究实践题与分析说明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设问类型都是考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但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和设问形式更开放、灵活,也更体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

5 2015年思想品德部分可能涉及到的时政热点

政治考试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 考试方式 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不断的加大。教育改革包括教学观念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革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水平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十一年的今天,改革考试形式、完善考试内容、健全考试制度已势在必行。

任何考试形式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下面就开卷与闭卷的优缺点谈谈我的看法。

政治开卷考试有以下好处:

1.打破了闭卷考试的形式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和运用水平,有利于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性学习;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给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良好的导向。

2.开卷考试题“活”, 具有开放性强、思考空间大、答案不会被限定过死等特点,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的考查,更能考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这是改变读死书,死读书的办法之一。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环境,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能力、总结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有很大好处。

3.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后,也存在一些误区:

1.不用再记忆。开卷考试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尤其是记忆负担。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开卷考试再也不需要记忆了。其实,开卷考试不但需要记忆,而且需要更灵活的记忆,理解记忆。

2.平常不用看书、听老师讲课就。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上。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储存、提取、理解等能力基础上,注重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强调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这就必须立足教材、掌握知识。在全面精读、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将各课、各节、各框题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形成知识体系,弄清各个知识点在大纲中、教材中的地位,把握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3.考场上带一大堆资料。开卷考试的试题都是开放性的,不可能像原来闭卷考试那样能找到原题。这就需要平时在运用资料时,注意分析、分类、归纳、总结,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闭卷考试有以下好处:

1.可以促使同学们平时用功学习,该记的一定要记住,该背的一定要背会,有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回归闭卷考试后,学生已无所依赖,只有扎扎实实回归课本,消化掌握所有必考知识点,才能考出好成绩来。

2.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高考文综需考政治,还是闭卷考试,这就造成初高中教学上的脱节,因为考试形式不一,评价标准不同,不一定初中政治考了高分的人,到了高中政治也能学得很好。

但政治闭卷考试的弊端也很明显:

1.政治闭卷考涉及到初中五册教材内容。学生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记忆理解,这难免又回到的新课改以前死背书、背死书的局面。而且考试的答案大都要求必须是书本上的原话,实际上是遏制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考的是“记忆力”,谁的记忆力好就占上风,记忆力的好坏决定考试的成绩,这就违背考试的公平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丝毫帮助。

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那么教学方法也应该是活的。所以,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不断改革,与时俱进。初中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的改革,目的在于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引导教与学双方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在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为高一级学校选送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现象,更在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完善开卷考试,政治开卷考利还是大于弊的。

针对开卷考试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改革和完善的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平时教学

要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必须立足教材,熟练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进行横向归纳、比较,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可指导学生画知识树,画知识系统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疏理,打破教材章节、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并对系统的知识进行专题整理,从更高层次把握教材的内容。

第二,重视复习教学

要让学生对政治复习课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学生对平时所学习的知识在复习课上得到整体优化和提高。

第三,重视解题技巧训练

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进行试题训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和题目,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训练后要及时给予批改和评讲。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卷考试和开放性日益增强的中考试题要求考生要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本地实际,关注身边的小事,这些大事小事都有可能成为考试的热门话题。

总之,实行开卷考试的改革,减轻了学生的背诵之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它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比以往高出很多,难度更大,要使实行开卷考试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收到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强化解题技能,多参与社会实践,师生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关信文.中国人事出出版社2003年版

[3]《思想政治开卷考试探索》.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09年第2期.邓本彪

政治考试篇4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

A.群婚

B.一夫多妻

C.一妻多夫

D.一妻一夫

2.国家学说的最核心问题是

A.国家的本质问题

B.国家统治形式问题

C.国家统治方法问题

D.政党问题

3.在欧洲中世纪的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A.政治学

B.法学

C.基督教神学

D.伦理学

4.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封建社会实行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三权分立制

C.等级制

D.官僚制

5.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主要手段是

A.直接利用宗教

B.间接利用宗教

C.政治思想宗教化

D.直接利用封建迷信

6.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

7.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力,主要在于

A.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B.有

C.有道德约束

D.有影响力

8.首先执行“福利国家”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9.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维护一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10.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规律,指出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任务途径的著作是

A.《资本论》

B.《反杜林论》

C.《共产党宣言》

D.《序言》

11.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

C.民主集中制

D.民主共和制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13.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具体实施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严格三权分立制

C.混合权力体制

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

14.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的最重要依据是

A.政党的决策

B.群众基础

C.政党的政治纲领

D.政党的党员

15.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称为

A.在野党

B.参政党

C.执政党

D.反对党

16.“政治文化”一词的首次提出者是

A.塞缪尔·比尔

B.阿尔蒙德

C.鲍威尔

D.韦伯

17.《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一书的作者是

A.莱纳

B.阿尔蒙德

C.科尔曼

D.派伊

18.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具体标志是

A.统治者的改变

B.政治制度的改变

C.执政党的更换

D.立法机关构成的改变

19.联合国属于哪类国际组织

A.政治性国际组织

B.经济性国际组织

C.军事性国际组织

D.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性国际组织

20.国际组织发轫于

A.国际会议

B.个人组织

C.利益集团

D.国际政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孔斯坦

B.边沁

C.孔德

D.斯宾塞

E.罗尔斯

22.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国家职能是国家活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B.国家职能是国家活动的方向

C.国家职能是国家活动的基本使命和基本目的

D.国家职能是国家机关的活动

E.国家职能就是镇压职能

23.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B.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D.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E.适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同巴黎公社、苏维埃等治理形式的共同特点有

A.由人民选举产生

B.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C.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

D.立法和行政统一的政权组织

E.有党的领导

25.我国国务院的职权有

A.行政立法权

B.议案权

C.行政管理权

D.社会管理权

E.监督权

26.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权限包括

A.制定自治条例

B.地方财政管理权

C.制定单行条例

D.使用当地语言

E.安排地方经济建设

27.英国两党制的特点是

A.政党活动围绕总统竞选展开

B.政党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C.政党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D.政党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E.政党实行集中制

28.影响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

A.阶级因素

B.经济因素

C.民族因素

D.文化水平

E.城市化程度

29.亨廷顿认为,区分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标准就是

A.中产阶级的出现

B.政治制度化水平

C.强大的政权

D.政治参与程度

E.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0.在国际政治中,主权对于国家的意义是

A.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B.成为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C.具有与他国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D.参与制定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E.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国家权力

32.委员会制

33.压力集团

34.政党

35.政治体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6.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37.共产党如何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领导。

38.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权的含义是什么?

39.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民族矛盾的原因。

40.简述政党的主要功能。

41.简述压力集团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政治考试篇5

关键词: 中考思想政治 开卷考试 特点 错误倾向 应对策略

自2000年来,中考思想政治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开卷,这不仅是考试形式的变化,而且是教学思维模式的变化。这种考试不是变简单了,而是变难了,许多学生和老师无所适从。如何应对开卷考试,广大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尝试,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现综述于下,以期对大家的教学、复习有所帮助。

一、开卷考试的特点

1.开放性。

开卷考试的“卷”,并不是单指课本,而是指课本及其它相关资料。开卷考试是相对于闭卷考试而言的。通俗地说,开卷考试就是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可以翻阅课本和其它资料进行答题,给考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2.限制性。

开卷考试是相对开放的,但并不是毫无限制的“放羊式”考试,在时间上,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任务,按时交卷;在空间上,考生必须统一集中在考场内独立答题,严格遵守考场规则。

3.综合性。

开卷考试的材料可以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既可以反映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风貌,又可以反映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既可以体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可以体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卷考试的命题可以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知识目标),也可以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力目标),还可以考查考生的思想觉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题灵活,涵盖全面,综合性强。

4.灵活性。

考生答题,既可以用课本上学过的知识答题,又可以不拘泥于课本,根据题意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答,即“采意”(能力立意)为主,“采点”(知识点)为辅,还可以联系社会现实,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总之,答题可以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鼓励考生创新思维,创造性地答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二、开卷考试的错误倾向

1.把开卷考试变成纯粹的抄书。

部分考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平时又缺乏必要的训练,对开卷考试答题的基本方法没有掌握好。因此在考试时,他们往往对题中给出的材料粗略地看一下,就拼命地翻书,看到相近的内容就一成不变地抄下来,结果是这里抄一段,那里抄一段,勉强凑合成答案。答案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没有答题要领,没有个人体会,结果当然不能取得好分数。

2.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考试能力。

部分考生能根据材料和要求,运用相关知识点答题,但综合素质差,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弱,语言组织松散,缺乏逻辑,认识浅薄,体会谈得不深刻。

三、应对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都是教材的重点,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能复述它们的大致意思,能记清它们在书中的位置,为考试翻阅教材做好准备。最好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能理解背诵,答题才能运用自如,随心所欲。既节约时间,又提高答题正确率。

2.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政治开卷考试更多的是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它要求我们在熟悉教材章节的基础上,要打破教材章节的顺序,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梳理,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整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如,在复习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两个概念及相互关系时,除了要求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含义外,还必须把各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力状况及生产关系的特点;各种社会形态初期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及后期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列表比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理。

3.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开卷考试的试题材料,许多都取自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要有意识地把能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的时事热点问题多向学生讲述,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和分析,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答题能力。如:西部开发是社会热点,用初三有关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新型民主关系、可持续发展,以及初二的有关法律知识、资源、环境、经济的关系等知识来理解,就会举一反三,切中要害。

4.教师教给学生一些答题技巧。

(1)指导学生精析题意

精析题意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精析题意就是要认真分析材料,确立论述或说明的观点,明确回答试题的要求。试题有明确指定的,按要求的观点、原理回答;试题没有指定观点、原理,只是笼统地提出“用所学过的知识”或“用相关的知识”来论述的,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审题,根据材料的提示或关键词语确立论述的观点。

(2)指导学生答题要回归教材

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知识为依据,正确分析中心论点与所学政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实际进行论述。事实证明,那些脱离教材的盲目判断,以及东拉西扯、高谈阔论的答案是应考之大忌。

(3)指导学生答题要写出个人的深刻感受

结合个人体会,紧扣时代脉搏,写出个人的深刻感受,这是开卷考试的一个重要能力要求。在写个人感受时,答案要紧密联系材料,个人见解要深刻、独特,真正达到政治课思想教育的目的。

(4)指导学生答题要力求完美

政治考试篇6

专科升本科 《政 治》

总要求

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践中的重要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分析批判。

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主要派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

现实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现象与本质

2.形式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4.必然性与偶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

四、实践和认识

【要求】

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一)认识的本质

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真理及其客观性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要求】

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社会政治结构——国家

3.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要求】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历史人物及其在历的作用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五)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

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准确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殊

性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指导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内涵和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依据、历程和成就,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中国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3.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刻理解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2.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

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要求】

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准确掌握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运作模式及其优势,深刻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深

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

了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准确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要求】

了解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准确掌握我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和目标,深刻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要求】

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结合香港、澳门

的回归,深刻理解以“一国两制”构想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

(一)“一国两制”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2.以“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准确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刻理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三部分 时 事

了解上一年7月1日至考试当年6月30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例如,2011年考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约2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65%

时事 约7%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53%

辨析题 约13%

简答题 约20%

论述题 约14%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30%

政治考试篇7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着功能缺陷、内容缺乏创新、考试形式陈旧等问题,而考试环节设置错位、教师素质不高以及学生的功利主义应试目的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些问题只有从完善考试功能、拓展考试内容、创新考试形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得以解决。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面临的困境

1.考试功能存在缺陷

第一,考试是知识导向而非能力导向。能力养成应该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首要目标。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仅起到了知识学习导向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第二,考试缺乏诊断性评价。由于受到学时、学习内容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都安排在一个学期期末或一门课程结束时进行,也就是说考试都是总结性考试,而非诊断性考试。这既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第三,教学评价过分依赖单一的总结性考试,无疑强化了学生对考试的功利性认识和做法,从根本上背离了建立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初衷。

2.考试内容缺乏创新

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考试应该以能力考核为主要目标。而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通常是以知识的考核为主要切入点,考试内容围绕课堂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其结果导致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以及老师拓展的部分知识。这种考试,对于老师而言,试卷分析科学合理就是完成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考试及格就算完成学习任务。

3.考试形式过于陈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借用了中学应试教育的考试形式。一般是采用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试卷结构大体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方面的内容,题型模式一般是由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部分构成。

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形式而言,沿用传统的主客观题型作为主流模式,尽管花样不断翻新,但其考查的内容还是难以脱离对知识的考查,因为选择、填空、名词解释以及简答等题型的考查目的是应试者的识记能力,而即便是属于主观题的论述和分析类型,其考查目的也是应试者的识记和相关材料的组织能力。尽管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过程中部分采用了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但由于资料、题目以及考试功能运用的局限,都还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考查学生的提炼观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论证观点的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问题的原因

1.考试环节设置错位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考试都应该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促进与评价作用是设置考试的根本目的。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难以发挥其促进和评价作用。

第一,考试定位出现偏差。高校因专业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分偏爱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课被弱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任何高校都会出现一个尴尬的局面,即国家要求必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具体到各学校都极其不情愿地把授课时间等资源分配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具体到考试环节设置,都出现“缩水”和应付的现象便不难理解了。高校大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必修课的考试类型定为考查课,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难以有效地利用与整合教学资源的局面一再出现第二,教育教学监控目标单一。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定位出现偏差,因而,在设置考试环节时便出现了过分突出考试的总结的现象,即仅仅将课程考试的及格与否作为监控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唯一目标。是否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是否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否推动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均不在教育教学监控的范围之内。由此,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退化成为一门普通的基础文化课,与其所承载的任务与使命严重不符。

2.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可否认,落实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应有功能,与考试的直接组织和操作者的自身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并非所有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天然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客观而言,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作为应试教育的“工具”,具有知识传授和考核的思维定式是必然的。因此,他们在考试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方面不可避免的带有应试教育的痕迹,缺乏从考试环节培养高校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先进理念,还不能合理有效地设计和操控符合高校培养目标的考试模式。

3.学生的功利主义目的

突破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应重视学生考试动机的分析。作为应试者的学生,其参加考试的出发点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考试的实际效用。现阶段,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抱有一种漠然的态度,这其中当然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几对矛盾,即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人需要的矛盾、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理论教学与经验支持的矛盾以及感性兴趣与理性思维的矛盾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仅仅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效果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普遍存在一种功利主义目的。由此决定了有些学生不是将考试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效果、整合知识以及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及格看做是顺利毕业的前提,当然考试过程中寻求“捷径”者也大有人在。古人云:“求乎上则得乎中,求乎中则得乎下。”由此不难想象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下学生参加考试的结果了。

三、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困境的对策

1.更新观念,积极完善考试功能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其教学效果的检验不同于专业课具有“硬标准”,学习效果对个人的影响也只具有“隐性”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应该侧重于考试的诊断性、导向,避免过分依赖于总结。注重考试的导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考试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程度,特别是提升运用理论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发挥考试的诊断可以有效校正学生认知的偏差与错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当然,完善考试功能不仅需要在师资素质提高方面能够制度化,而且还需要加大师资配备的密度以便任课教师能够通过考试及时发挥导向性作用;同时,教学资源对思想政治课还应适度倾斜,包括课时的增加、考试时间的设置都应灵活安排。

2.明确目的,深度拓展考试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的拓展与创新成为决定考试改革的关键。只有调整思路,在考试内容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才能避免考试改革“换汤不换药”。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应通过考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跳出课堂的局限性,使其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其次,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出发,通过考试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深入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和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学会做人、做事。再次,利用考试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关心发生在自己周围和身边的事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二,理论考核重能力,实践考核重表现。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理论考核重能力,主要是指试卷中应增加案例和应用分析的题目,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重表现,主要是看学生每学年的主题实践活动的表现,结合平时表现及每学年所撰写的总结或论文质量,综合确定学生学年的实践成绩。

3.转换思路,努力创新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的改革,一方面是改变考试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是变换试卷的命题形式。

首先,应该突破单一的笔试考查方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而言,笔试方式显然不能一律抛弃,但应该限制其使用的频率。尝试采用试卷、辩论、答辩和课题研究与论文、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形式进行考查。这些考试形式的变换,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应试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应考过程中“背书”的习惯。

其次,改革笔试考试的内容。在保留传统笔试形式的前提下,对其内容进行全面调整。一方面压缩客观题的比例,另一方面增加主观试题的含量。客观试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试题不能轻言放弃,但必须限制其在试卷中的分值。同时,也可广泛采用分析题、开拓性试题和撰写小政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分析型试题实际上可以考查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能力等。而开拓型试题,可以通过设计组织活动,让学生提出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办法等,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富有创新理念,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最后,小政论文型试题,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借鉴了中国古代考试的精华,通过破题、立意、对策等环节,几乎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和知识的深度,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学素养、逻辑推理和观察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还可以通过命题或学生自己选题的方式撰写小政论文,以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参考文献: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没者和接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01-19.

[2]孙文惠.“两课”考试方法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政治考试篇8

【关键词】政治 开卷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65-02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同时,我国的教育领域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被人性化的素质教育所取代,与此同时,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学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我们初中政治教学的考试模式也一改以往以死记硬背为主的闭卷考形式,走进了开卷考试。

闭卷考形势下,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照本宣科、条条框框地教,学生摇头晃脑、机械木讷地背,重智育而轻德育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中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扼杀了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而开卷考试允许考生考试时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考题的范围、题型及答题都相当灵活,要求学生要紧密联系材料答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考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要求和培养,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去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近年来随着政治学科在中考中占分比率的降低及受开卷考试这个表面现象的迷惑,不少师生对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观却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有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政治课极不重视,总以为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到考试时带着课本资料进考场就可以把试考好。甚至老师中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政治是门副科,开卷考就是抄抄书,谁都会教。事实上,在历年的政治中考中,之所以有部分学生考试时写得密密麻麻却分数很低甚至不能及格,大都是由于对开卷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的。因此,要想提高政治学习成绩,就必须对政治开卷考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第一,要端正政治学习的态度。

每年都会有学生向我询问今年的考试是开卷还是闭卷,只要听到“开卷”二字,总能听到他们兴奋的欢呼声,看到一副副踌躇满志的神情,好像只要是开卷有书抄,他们就能战无不胜、志在必得了。于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中有些人上课不再专心听讲,课后很少或者干脆不花时间去复习政治内容,更谈不上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解和记忆了。另外,当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让人眼花缭乱,有“考前冲刺”、“考前必备”、“历年中考题型集锦”等等,有的资料甚至出现了大幅雷同现象。有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资料就买,盲目地把资料当成了救命稻草,平时不对书本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复习,临近考试也只是把有限的时间花在了无计划的乱翻乱看各种资料上。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开卷考试虽然可以自由的翻看书和资料,但是,开卷考试的灵活度和难度都较大,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可用来照抄的。学生只有在平时扎实地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理解书本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结构,并在平时进行一定的解题能力的训练,才能在中考中做到胸有成足、信手拈来。

第二,要更新政治学习的方法。

受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影响,有的家长和学生认为政治要考好,就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有的学生课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背诵甚至默写,但政治成绩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的学生自恃身边资料多,而轻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学习方法。政治中考题型灵活、材料新颖,作为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就得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万变”的是材料、是题型,“不变”的是答案的范围和内容,它们永远在书本之中。因此,在平时的政治学习中,要走好这“三步曲”:首先,学习新课知识时要学得扎实,对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要进行一定的记忆或背诵;其次,在阶段学习过程中,要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框架结构;最后,在复习阶段,除对所学知识进行温故复习外,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定量题型的训练,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历届政治考试的内容都和当前的时事政治有着较强的联系,所以,学生平时还要学会关心了解当前的时事热点,并学会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第三,要学会正确答题。

开卷考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答完一套综合试卷。有的学生由于平时不努力,基础知识不熟悉,考试缺乏自信,从做第一道选择题就开始翻书找资料,结果往往在考试时翻书翻得满头大汗、手忙脚乱、焦头烂额,而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还有很多题目没来得及做完。还有一些学生考试时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把试卷涂满了事,有的答案和题目要求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像这样的答题往往只能落得一败涂地。其实,政治开卷答题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可循的。记得前年一位老前辈在中考会议上曾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用于审题,把百分之十的精力用于答题”,这句话至今仍让我颇有感触。所谓审题,就是要读懂题意,并紧密联系材料,根据材料及题目要求答题。开卷考试设置的问题一般比较灵活,问法不会简单直接明了,有的甚至会设置障碍,故意混淆学生思路。因此,考试时学生一定要联系材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离开材料,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乱答、空答,同时鼓励学生答题时要胆大心细,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卷考的答案往往比较灵活,讲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所以学生在解答试题时,要在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实际,思路开阔的答题,不要满足和局限于一两点上。

第四,要合理把握考试时间。

随着政治考试在中考中占分的降低,考试的时间也从原来的一百分钟减到了五十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这也是所有考生应该注意并引起重视的问题。有的学生在做前面的选择题时就忙于翻书,其实这是政治开卷考的大忌。众所周知,选择题考查的小知识点较多,并且每一题又有很多的选项,如果不是平时积累,想光靠考试时短时间内翻书找到正确答案是非常困难并且会耗费大量时间的,有的考生在翻书无果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慌乱和急噪情绪,既影响后面的审题答题,更有可能出现来不及做完试卷的情况。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在平时一定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待选择判断等题型要能尽量不翻书而熟练的做出,这样既节约了考试的时间,又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同时,在遇到难题时不要一味钻牛角尖卡在那里浪费时间,可先条跳过去把其它题目做完再回过头来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这样既抓牢了能得的分数,还有助于安下心来专心思考难题的答法。当然,如果时间允许,考试时还应对做过的题目进行一次复查,这样就可避免因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失误。

总之,学习是讲究方法的,而随着考试形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方式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我们要根据政治开卷考试的特点和要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率,适应新的考试形式,力争在中考中考出理想的政治成绩。

政治考试篇9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系统讲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教材,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考研政治中理论性和系统性的一部分。同时,在考试中,这部分的试题也是取材最广泛,命题最灵活,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应当在理论的体系性和逻辑性方面下大功夫,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每个考点及其相互关系,重在构建理论体系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对于每一个考点的针对性练习也必不可少,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对考点的敏感度。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基本内容,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现实运用。这一部分的政策性和现实性极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当前社会直接相关。这要求考生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并且要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在考试中,这部分倾向于考查理论和政策的内容,同时更易于考查理论和政策的原因和措施。

因此,对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应更加注重结合历史和现实去理解和理顺两大理论体系,并且尤其关注社会热点与理论考点的结合部分。考生需要全面熟悉和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与价值取向,熟练运用党中央的理论精神、思维方式和政策去思考和解决各类试题。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描述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170多年历史的基本教材,根据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内容可分为探索时期、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三部分,讲述中国历史,但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史。本部分的线索性和多维性较强,需要考生从宏观和微观、从横向到纵向全面梳理各时期各方面的历史事实和相互关系。但同时,本部分并非只关注历史事件,而更关注的是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和关系,即不仅重“史”,更重“论”。在考试中,则更倾向于考查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历史线索。

因此,对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应在从各角度全面把握历史史实的同时,更侧重于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重要意义和历史启示,答题中要做到“史论结合”。同时,在学习本部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比如要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基本规律,对于考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会有很大帮助。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阐述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的基本教材,其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具有教化性和规范性。在考试中,除了少量考点具有一定理论性,大多题目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

因此,对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宜侧重于重点概念和重要规范要求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考生要关注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和道德及法律方面的发展。

政治考试篇10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方法也应是活的。我们的政治课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不断改革、与时俱进。实行开卷考试的目的就在于深化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引导教与学双方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师形象,要改变“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把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积极研究教学对策。推进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模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考试模式的要求,中学政治的教学必须得法。教学要得法,必须做到:

1 上好平时的每堂课。开卷试题一般都是“题目在书外,内容在书内”。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准确掌握。首先,以每课的框题内容为单位,出好相应的思考题印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自主预习、读书找答案;然后,在新授课上,就本课要学的内容,请学生相互合作将思考题一一回答;接着,师生共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探究、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下一课再进行复习提问。这样举一反三地组织教学,不仅使学生跳出了死记硬背的“苦海”,而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所要学的基础知识。

2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法。随着考试形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应着重搞清楚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认真听课,重点是听老师对概念和原理的分析、对相似概念的区别。对平时学习和作业中遇到的较好的试题要善于加工和整理,整理成一本资料并列出一个目录附在前面,这样在使用时就会使效率成倍地提高,并且克服了盲目翻书的弊端,节约时间做一些较难的问题,使自己能从容应试。

3 指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时政热点是政治课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卷考试后,时政热点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好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好时事知识。但是,时政热点覆盖面广,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方面,我们可要求学生学习时事时要有所选择,主要选择那些与教材重点知识有关的热点问题,例如选择西部大开发、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环境污染问题、“9・11”事件、中东局势等;另一方面,我们应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社会,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养成积累一些时事知识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各地的中考试卷中我们不难看出,命题者已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制定标准答案时,相当一部分题目采用“采意不采点”的原则,只要求学生“意到”,允许表达多样化,鼓励学生的个性创造。因此,每位老师要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以及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既是增强我国科技实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需要,同时还是学生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途径。

5 注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自身生活实际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识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联系起来,与自身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会用教材知识分析当地资源和环境状况问题,并尝试着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三、深入探讨中考试题。重视课后的专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