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安全预案十篇

时间:2024-04-23 15:43:06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1

【 关键词 】 校园网;突发事件;预警

1 引言

高校的校园网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校园网为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信息查询检索与共享的平台,让师生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完成平时的学业工作,为管理与科研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校园网络中也不乏一些不良信息的存在,致使校园网有安全隐患存在。鉴于这点,校方应制定完善的预警机制,保障安全时间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并解决,还师生一个健康的上网环境。

2 校园网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

2.1 隐蔽性特征

校园网路平台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平台上发生的操作大多是在后台进行的。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任何操作都有可能对平台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师生在登录时并不需要个人信息的验证,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了这些弊端,实施一系列的操作来威胁网络安全。这样的操作是在虚拟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因此人们很难及时发现。

2.2 易扩散性特征

校园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成为了在校师生信息查询、交流、传输与共享的平台。目前网络安全验证主要使用的是TCP/IP协议,也就是说,只要任何一台计算机在符合协议要求的情况下都能够接入网络。这样一来,若是不法分子怀有目的性的登录的校园网的终端,传输一些不良信息,随着校园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这样的信息会快速的散播开来,影响校园网络健康发展。

2.3 高技术性特征

一些教师或是学生在思想上比较偏激,在出现对学校的不满之后便想要报复学校,或是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会制作一些小型病毒程序在网内传播。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师生的计算机知识已经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对校园网络的攻击在技术难度上也有很大的突破。例如,破坏教务处数据、传播计算机病毒、攻击校园网服务器、访问未授权网站等,均表现出了高技术性的特征。

2.4 高危害性特征

由于校园网是给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与共享的一个平台,同时也帮助学校进行一些校园活动的开展,因此校园网内的数据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学校对学生档案的管理需要上传至服务器,里面包括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状况信息、各科成绩信息等内容,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其后果不堪设想。再如,每学期结束后,教师需要以教师的身份登录教务处平台来进行学生成绩的上传,这时学生同样可以通过修改属性等方式来登录,来修改自己的成绩。这样的学生在高校中并不罕见,并且若是校方网路安全设置并不到位,这样的操作时非常简单的,就算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也能够在指导之后独立操作。这样一来,教师上传的成绩就不具备可比性,也不利于真实有效的反应学生的成绩。无论是信息被窃取还是被修改,其危害都是比较大的。

3 安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弊端

3.1 组织机构不健全,协调不当

高校通常在网络维护方面不会设有专门的部门去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这种事情大多是由授课教师进行的。校领导认为没有必要去单独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去维护网络的安全,因此在安全之间发生之后,没有相应的预警机制来应对,校方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会成立临时性应急小组来处理事件,致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的如同一盘散沙,协调二字根本无从谈起。

3.2 处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公开度

受传统思维影响,高校若是查出了安全隐患的制造者,本着不愿影响校园形象的思想,并不会对社会公布处理结果,只是在校内对肇事者进行处分决定。这样一来,在校师生发现对这类事件的处理结果只是处分而已,并没有实质上的处决,会加大他们威胁网络安全的信心。

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的制造者与参与者,校方一般采用“对内隐瞒、对外封锁”的政策,若是师生一定要校方给出一个明确答案,校方也通常是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在处理上缺乏公开透明度。

3.3 预警方案未有效制定

校园网的预警机制应该是事先就设立完成的,这样才能起到预警的效果,保障在安全时间发生之后能够在第一时间解除危机。但就目前高校制定的预警方案来看,大多比较空洞,只是理论上的浅谈,致使预警动作迟缓。其次,一些高校将“预警机制”与“处理机制”混为一谈,认为既然有了处理方案,就不需要再制定预警档案了。殊不知,防灾胜于救灾,对于校园网的信息安全,校方应该是先做到预防,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而不是等到事故出现才想着补救。

4 优化预警机制的策略

4.1 强化危机意识

在安全事件的处理上,要做到“预防为主、消防结合”,树立起危机意识。校方不能忽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加大预警机制的投入量,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对于网络安全技术人员而言,要加强危机意识的培养,平日里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让隐患不易扩散。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点小的隐患若是没有及时解决,会导致日后隐患越来越大,威胁到师生上网安全。校方应加强对网络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且设立专门的安全部门,保障网络安全。

4.2 健全组织机构设立,明确各部门职责

网络安全的组织机构应当有校党政办公室、校宣传部门、校网络中心、校团委、校保卫处、校学工组的一系列部门共同组成。各小组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保障在危机出现时能够理性应对,及时有效的处理。

4.3 立足实践,制定科学的预警方案

预警方案不同于处理方案,校方应明确这一观点,制定一系列的预警机制。像是“应急保障措施”、“预防预警机制”、“应急指挥体系”、“恢复重建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方案的制定上,要求科学合理,在经过反复的推敲之后不断完善,将危机管理的理论应用于预警当中。

4.4 加强演练工作

校园网由于具有其特殊性,一旦产生安全突发性事件就会对师生上网安全造成影响。校方在平日里就应采取模拟形式,对制定的预警机制进行检测,并且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预警的重要性。在预警演练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在演练结束后网络安全部门能够有效总结经验,完善应急方案。

5 结束语

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关系着在校师生生活、学习的有效程度。对于突发性事件而言,只要拥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就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事前预警与事后处理是两个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的部分,校方要加强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 黄锋.高效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预警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

[2] 黄锋.高校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预防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09).

[3] 黄锋.高效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研究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 王劲勃.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恢复应对措施研究[J].广东科技,2012(15).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2

1.1高校学生基本都不够成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近几年,网络上的钓鱼网站、中奖信息到处都是,很多学生都还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学生被骗事件时有发生,高校学生成为了行骗机构的重点对象,而且很多学生想找一份兼职,经不住骗子的诱惑。虽然我国互联网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很多学生都不怎么懂得计算机,尤其是来自于一些农村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接触过电脑,又怎么谈其网络安全意识。据了解,很多高校都没有具体的关于网络安全的课程,导致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不强,无法辨别网络上信息的真伪。

1.2部分高校对校园网络安全没有好的管理,导致档案数据泄露。

一些高校还没有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好的评估网络系统安全性的手段,导致系统存在很多漏洞,大量信息就容易被篡改,甚至有一些重要的文档资料泄密,影响到正常的办公,使校园网络安全受到威胁。

1.3一些计算机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

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很多计算机安全技术并未被研究出来,从而导致一些黑客利用每一次这样的机会,研究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网络系统进行破坏。这种恶意的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人为攻击是网络安全不可忽视的问题,黑客都擅长于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攻击,由于病毒破坏性、隐蔽性和潜伏性的特征,人们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只有等其出现,才去采取有效的手段,只能坐以待毙。第四,校园网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一些教职工和学生在使用多媒体时,网络安全意识不够强,在U盘插在电脑上复制资料时,没有先检查自己存储器,导致有时候将病毒带入学校电脑,从而影响数字校园网络的正常使用,严重时使学校重要资料、档案外泄,甚至导致整个校园网络系统崩溃,严重干扰学校的管理与正常教学。

2高校数字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案

目前,完全解决数字校园网络的安全隐患是不可能的,因为开放的、虚拟的和自由的网络使人们无法预知将会发生什么。为了有效的保护校园网络,需要结合多种防护策略来实现。下面笔者就网络安全问题阐述一下几种方案。

2.1学校应该多开设关于网络安全的课程,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辨别网络陷阱。

同时,加强对数字多媒体的管理,让学生与教职工能够安全的使用校园网络,避免有计算机病毒侵入学校网络管理系统,从而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不便。曾经就有人认为解决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必要先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这一点足以说明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2.2对学校的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系统漏洞对网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坏。

对此,学校可以加强对校园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网络安全评估能够有效的预测网络系统可能受到危害的风险的大小,还能估计其带来的影响。而且它还能够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掌控,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并有效的进行处理。要实现这一技术,需要结合检测网络漏洞、模拟网络攻击和对服务进程进行报告等技术,从而达到最大可能的降低校园安全隐患,帮助学校控制、管理好网络系统。

2.3对学校的电脑安装有效的安全卫士,并采用防火墙技术,尽可能大的消除网络安全风险。

在数字校园的背景下,利用防火墙的技术,可以防止数字校园平台的出口被不法侵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病毒从外面入侵的风险。同时,对校园网的资料进行加密技术,这样做可以很好的防止网络资料的泄露,并减小被篡改的可能性。对网页设置访问控制,从而保护校园网上的资源被非法使用。对此,可以采用身份认证的措施,对访问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控制访问权限。第四,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这一点能够有效的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同时组织学生对制度进行学生,加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这对解决校园网络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很多高校都缺少专门针对校园网络安全的制度,因此,在一些高校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3结论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3

[关键词]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

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属学校安全范畴,不是通常所指的网络技术安全事故,而是特指学生因不当使用网络而导致的危及自身或他人的身心、财产,危及社会的现象。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分为两类:一类为危及自身的网络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由于各种不当上网行为引发的逃课、离家出走、突发疾病、自杀,甚至成为诈骗、强奸、故意伤害、杀人、拐卖等刑事犯罪受害者的事故;一类为危及他人及社会的网络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由于各种不当上网行为引发的各种违法或犯罪。如因“网资”不足而引发的抢劫、抢夺和盗窃等违法犯罪;因网上黄色淫秽内容及网恋引发的性犯罪;因网上暴力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引发的绑架、杀人等暴力型犯罪等。

学校网络安全事故预警的目的是排警,排警就是危机干预,它是安全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预警能对学校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故提出警示,那么能否有效控制并消除警情,杜绝事故的发生,还需有完善的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

一、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的内涵和外延

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是指为预防学校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各种影响学校网络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干预而涉及的机构、人员、分工、制度、方法、程序等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联系、有效运行的系统总和。它有以下内涵:第一,干预机制是一种事前机制,适用于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发生前,如果事故已经发生,就已进入救助阶段,应启动应急机制;第二,干预是对学校网络安全事故现状进行客观、准确分析判断基础上采取防止事故发生的恰当措施;第三,干预的目的是消除网络安全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第四,干预机制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有效运行。

干预是根据预警作出的防范行为,是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预警机制的级别划分,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可以分为政府、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三级,其中,政府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又可划分为镇、县、市、省、国家五级机制。

根据干预的时间划分,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又可以分为长期干预机制和短期干预机制。长期干预机制是常态下的日常干预机制,短期干预机制是针对预警采取的紧急干预。

二、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建立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由干预与预警、干预与救助的关系所决定的。

从干预与预警的关系来看,预警是手段,干预是目的。学校网络安全事故预警只是根据存在的警情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预先警示,如果要避免事故的发生,还必须针对预警的警情采取措施进行防范,预警不是目的,通过预警进行预防才是整个预警机制的目的。如果只预警无干预,预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要避免学校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相应的干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从干预和救助的关系来看,干预与救助是安全问题的两种处理方法。干预是事故发生前的处理工作,救助是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工作,显然从工作主动和避免损失来看干预是事前必不可少的;救助是干预失败后的补救行为,这决定了建立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是必要的。

三、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建立的基础

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建立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预防为主的观念基础

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的知识经济时代,“安全第一”、“安全为大”、“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即“安全第一公理”,体现了21世纪人类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大安全观、安全系统观、安全人因工程观和安全文化观。在这些观念的倡导下,社会各行各业都高度重视安全事故的预防。如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重大流行疾病的预防等。在学校安全预防方面;教育部近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就学校各种安全防范工作了一系列通知,使学校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得到不断强化,为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观念保证。

(二)丰富的经验基础

以往各种危机干预的工作实践,为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已发生的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可为干预工作如何避免失败提供了可贵的借鉴,为成功干预奠定了经验基础。

(三)科学的预警基础

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的建立是以科学高效的预警机制为基础的。预警的过程实际就是为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的过程,是在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警情及其成因进行周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界定警度并提出安全警示,使干预行动有的放矢,为干预机制的建立打下实际操作的基础。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便是在预警基础上进行的排警,其干预的主体、干预的范围、干预的手段和方法等都要根据警度的大小、警情的成因等来确定。

四、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建立的原则

(一)配备完备的机构及人员

完备的干预机构及人员配备是学校网络安全事故预防机制的组织保障,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构应尽可能地引入家庭、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效应,机构人员除了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生、家长外,还应有心理、法律等专业人士的参与,有社区工作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二)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

高效的机制必须有健全而完善的制度支撑。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应建立必要的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工作制度、快速反应制度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使其趋于严密和完善。

(三)制定完善的干预方案

任何干预机制必须具有完备详尽的干预方案,否则整个机制就是空壳。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应事先制定出完善的干预方案,明确不同警级的预警发出后干预机构及其人员应立即采取何种具体干预行动作出快速反应,包括干预机构组成人员的具体分工、干预手段等,以保障预警发出后的干预行动有章可循、有效进行。

(四)综合运用干预手段

学校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如主观上的个体因素,包括心理特征、网络成瘾、基于性别的行为差异等,客观上的因素,包括学校教育管理、家庭、社会、网络因素等。因此要预防网络安全事故事故的发生,用单一的手段对引起事故的多种因素进行干预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五、学校网络安全事故的干预手段

学校网络安全事故的干预手段是根据影响学校网络安全事故的因素,有针对地采取的具体的、综合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一)网络认知与网络道德教育

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方式对学生进行网络认知教育,帮助学生认清网络安全事故问题的成因及危害,了解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学会自我控制的方法。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需要,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引导学生摆正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位置,正确科学上网。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判断能力,使他们从道德他律走向自律,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网络的使用者,更是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

(二)对问题学生及早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

对存在网络安全事故隐患的问题学生,学校应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上网,正确认识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差别,正确处理网上与网下的人际关系,掌握克服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的基本技巧,学会网络不良行为自我控制的方法,增强其自律性,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

校园网络建设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力求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措施,加大投入,充实校园网站的内容,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作用,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在校园网络管理上,要结合本校实际,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校园网络安全事故管理办法,规范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要建立校园网信息的审核程序,对反动、不健康的内容进行清理,对有害信息和有害网站的进入用技术手段加以过滤或堵截,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转贴于

(四)完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严格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补充相应的网络行为准则,从日常行为管理方面控制学生不当上网行为的发生。如四川某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制定了《学生宿舍内电脑管理暂行规定》用以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其中特别规定“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不得将电脑带入宿舍”、“期末考试重考后,两门课不及格者,其电脑要搬出寝室或加以封存”,其《宿舍管理办法》也对学生上网行为有相应规定:“上课时间不能在寝室玩电脑游戏,文明使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学生在宿舍的不当上网现象。

(五)力求家长的配合和参与

在干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要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保持信息的有效沟通,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不当上网行为。学校还应在正确看待与疏导孩子上网行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等方面对家长提出有效建议。

(六)积极发挥社区的作用

每所学校都处于一个社区之中,可以说社区环境的好坏反映着学校周边环境的良莠。“社区中的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服务”,“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即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学校应建立与社区的合作,依靠社区的积极参与,在网吧监督、舆论宣传、信息沟通、净化不良环境等方面,发挥学校自身职能难以发挥的作用。

(七)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学校的职能毕竟是有限的,在影响学校网络安全事故的网络环境、学校周边环境的净化方面,学校必须依靠且要善于依靠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如“在中小学校园周边设置营业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的,由主管部门予以关闭,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同时,学校可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自身掌握的情况,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六、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的运行机制

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动态逻辑过程,是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有机联系的有效操作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危机干预和事后评估两个大的环节(见图1)。

(一)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是对可能引起网络安全事故的警情进行合理干预,以防警情演变为事故。学校网络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发现警情并预警后,相应的学校网络安全事故干预机制就要立即作出反应,其干预机构应迅速投入到干预工作中去。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机构的组成人员应严格按照工作制度、事先制定的干预方案,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区等多方参与和配合下,综合采取各种手段积极帮助干预对象克服和纠正各种不当上网行为习惯,消除或尽量减少客观环境对学生上网行为的不良影响,将警情尽量控制并消除。

(二)事后评估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4

关键词 校园网络;网络安全;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21-0230-01

1 影响高校数字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通过发展数字校园网络来实现高校的现代化建设,但制约校园网络发展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随着近几年网络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高校校园网也慢慢成为了关注的重点,高校校园网的安全对高校的管理、教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决高校网络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就影响高校数字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阐述。

第一,高校学生基本都不够成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近几年,网络上的钓鱼网站、中奖信息到处都是,很多学生都还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学生被骗事件时有发生,高校学生成为了行骗机构的重点对象,而且很多学生想找一份兼职,经不住骗子的诱惑。虽然我国互联网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很多学生都不怎么懂得计算机,尤其是来自于一些农村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接触过电脑,又怎么谈其网络安全意识。据了解,很多高校都没有具体的关于网络安全的课程,导致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不强,无法辨别网络上信息的真伪。

第二,部分高校对校园网络安全没有好的管理,导致档案数据泄露。一些高校还没有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好的评估网络系统安全性的手段,导致系统存在很多漏洞,大量信息就容易被篡改,甚至有一些重要的文档资料泄密,影响到正常的办公,使校园网络安全受到威胁。

第三,一些计算机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很多计算机安全技术并未被研究出来,从而导致一些黑客利用每一次这样的机会,研究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网络系统进行破坏。这种恶意的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人为攻击是网络安全不可忽视的问题,黑客都擅长于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攻击,由于病毒破坏性、隐蔽性和潜伏性的特征,人们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只有等其出现,才去采取有效的手段,只能坐以待毙。

第四,校园网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一些教职工和学生在使用多媒体时,网络安全意识不够强,在U盘插在电脑上复制资料时,没有先检查自己存储器,导致有时候将病毒带入学校电脑,从而影响数字校园网络的正常使用,严重时使学校重要资料、档案外泄,甚至导致整个校园网络系统崩溃,严重干扰学校的管理与正常教学。

2 高校数字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案

目前,完全解决数字校园网络的安全隐患是不可能的,因为开放的、虚拟的和自由的网络使人们无法预知将会发生什么。为了有效的保护校园网络,需要结合多种防护策略来实现。下面笔者就网络安全问题阐述一下几种方案。

第一,学校应该多开设关于网络安全的课程,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辨别网络陷阱。同时,加强对数字多媒体的管理,让学生与教职工能够安全的使用校园网络,避免有计算机病毒侵入学校网络管理系统,从而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不便。曾经就有人认为解决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必要先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这一点足以说明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对学校的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系统漏洞对网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坏。对此,学校可以加强对校园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网络安全评估能够有效的预测网络系统可能受到危害的风险的大小,还能估计其带来的影响。而且它还能够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掌控,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并有效的进行处理。要实现这一技术,需要结合检测网络漏洞、模拟网络攻击和对服务进程进行报告等技术,从而达到最大可能的降低校园安全隐患,帮助学校控制、管理好网络系统。

第三,对学校的电脑安装有效的安全卫士,并采用防火墙技术,尽可能大的消除网络安全风险。在数字校园的背景下,利用防火墙的技术,可以防止数字校园平台的出口被不法侵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病毒从外面入侵的风险。同时,对校园网的资料进行加密技术,这样做可以很好的防止网络资料的泄露,并减小被篡改的可能性。对网页设置访问控制,从而保护校园网上的资源被非法使用。对此,可以采用身份认证的措施,对访问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控制访问权限。

第四,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这一点能够有效的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同时组织学生对制度进行学生,加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这对解决校园网络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很多高校都缺少专门针对校园网络安全的制度,因此,在一些高校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3结论

现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数字校园已成为许多高校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保障校园网络安全既要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又要采取一些防毒软件、防火墙等技术。因此,只要我们合理的使用网络,不断了解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才能真正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任戎.浅谈高校数字校园建设[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5).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5

高职院校 校园 安全 管理

高校的安全与稳定不仅事关师生的安全与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目前高职院校安全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安保意识薄弱,对教学科研较重视,对安全较轻视;安保制度不健全;专兼职保卫队伍力量薄弱或训练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物防技防措施不到位;高职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如何根据国家对高校安全工作的要求,提高安全工作的实际效果?作为省示范性高职院,近年来我校在校园安全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一、我院校园保全工作的措施及效果

(一)将安全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效显著

学院党委认识到稳定是学院发展的基础,树立“稳定压倒一切”“预防在先、标本兼治”的校园安全工作理念,将安全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治工作方针,逐级签订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了“学院――系部或处室――科室或教研室――班级”的多级安全分层管理网络,强调“谁分管、谁负责”。年终考核中综治工作单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和师生共同努力,学院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苏州市平安学校示范点”“2007-2010年度苏州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二)完善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各级安保组织机构。学院成立了“学院综治委”“系部处室综治领导小组”“网络安全小组、调解委员会、公共卫生领导小组、防火安全委员会”等机构,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及协调。聘请专业保安公司。构建一支以专职保卫干部和校卫队为主体,以志愿消防队、师生安全信息员等为辅助的安全保卫队伍。并建立了以学院党政为核心,保卫部门为支柱,学工、后勤等重点部门和师生参与的应急处置工作网络。

(三)明确保卫工作职责,建立校园安全制度

保卫处作为学院安全工作职能部门,遵循“预防为主、依靠群众”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学院的管理制度,在消防管理、安全检查、学生管理、心理疏导、食品、安全及网络安全、防传销、防、矛盾排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都建立了相关制度。如建立和完善了安全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如学院的门卫管理、治安管理、总值班工作、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综治工作管理规定、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消防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大型活动安防实施意见、食品中毒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等。

(四)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1.以课堂教育和讲座强化师生安全知识。开设法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邀请市公安、消防部门专家给师生进行法制安全与消防安全的讲座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入学新生、新教师、后勤员工等人群开展重点教育。向入学新生发放《学生安全手册》《新生入学安全提醒单》;为新上岗教师举办安全工作讲座,为后勤员工举办消防安全知识普及讲座等。院领导和中层干部逢会必讲安全,强化师生安全意识。2012年5月对我校2011级学生抽样调查时,192名高职护生对“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好评率为89.6%。

2.以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防技能。开展了治安安全月、心理安全月、法制安全月、消防安全月、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暨“四个能力”建没等主题活动。举办全校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灭火演练,开展治安安全检查、心理健康普查等,做到安全技能演练“全员参与、一个不漏”,增强师生员工的自救和他救能力。

3.以信息手段进行安全宣传和管理。充分利用QQ群、专题网站、博客、短信平台等进行安全预警、信息通报。利用校园网、宣传栏、校园广播、活动展板等形式加强安全宣传,在楼道、电梯中循环播放安全教育专题片。保卫、宣传部与信息中心密切配合进行网络舆情监控,严防敌对势力、组织对学校破坏和对师生的思想侵蚀。

(五)加强值班管理和安全检查

实施《学院总值班工作制度》,每天都由行政总值班、各系部值班人员、校医和后勤值班人员参与24小时值班。要求填写《行政总值班记录本》、《值班调班记录》加强值班情况的管理。将巡视校园的情况及时记录于《日常安全巡视记录表》,对接报信息记录于《来电来访登记表》并及时处置,敏感时期学院领导亲自担任行政总值班。各系部、处室做好自查,保卫处做好指导和督查,定期组织全院性集中检查。加强门卫管理,严防可疑分子或非法组织渗入校园。

(六)加强过程管理印发、记录综治台账

为了加强过程管理,设计印制《学院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台账》,分重点部门与非重点部门二种格式,要求各部门做到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综治台账在每年的综治专题会议上发放给各部门,年终综治单项考核时作为考核各部门的重要依据。

(七)完善物防技防措施

完善“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对校园进行封闭式管理,对重点建筑物安装防盗窗、防盗门、防盗报警装置,在围墙、围网上加装周界红外线报警系统,建设了校园监控系统和巡更系统,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

(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四级网络,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心理疏导,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督促就诊或休养。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都主动给心理困扰的学生予更多关爱。近年来我院从未发生过一例因学生心理问题而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

(九)开展平安系部、处室和综治先进集体评选活动,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校园安全需要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在综治工作专题会议上,对创建平安校园和综治工作先进集体予以表彰,颁发奖状及奖金。请先进代表作经验交流供其他部门借鉴。

二、对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建议

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安全工作制度是构建平安校园安保工作长效机制的基本要素。应根据学院机构变化及时完善安保制度。以情报信息为先导及时发现源头性、苗头性问题,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干部队伍,构建以“专职保卫队伍、保安队、兼职安保人员及学生安保信息员”的多维安保工作网络。对专兼职保卫人员经常培训考核。构建安全信息化平台,加强对校园网等媒体管理。对物防、技防设施更新改造。最为重要的是领导和师生要像重视教学质量一样重视安全问题,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体系,重教育,抓落实,才能改变安全工作跟着“隐患”走的被动局面,维护校园长治久安,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6

关键词: 高校治安工作 问题 原因 对策

高校治安事件,是指群体或个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或达到某种目的,选择特定的时机和手段,凭借自己的想象,随意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用暴力等手段,实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造成破坏学校正常秩序、影响学校稳定的严重后果,应当及时处置的事件。如何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校园不安全因素,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校园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高校治安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暴力型犯罪如打架斗殴等时有发生。

由于青年学生社会经验少,没有形成足够的意志力和是非辨别能力,打击斗殴情况时有发生:在食堂中与食堂工作人员发生言语冲撞进而引起的冲突事件;或在球场上因争夺场地和比赛中对裁判裁决不满等引起纠纷等,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杀人案件最为典型。

(二)校园周围市场不规范,周边交通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治安事故隐患较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市场,不仅影响环境,而且是滋生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土壤,是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酗酒滋事,打架斗殴,偷盗等时常发生,成为校园犯罪和安全问题的衍生地。

(三)网络问题突出,网吧等娱乐服务场所超时甚至通宵营业等违规经营现象普遍,严重侵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12月10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作网络会议上指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已经到了非整不行的阶段。校园周边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网吧、计生店等随处可见。如据统计,有 60%的青少年是无意之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而接触黄色信息的青少年极易产生性犯罪动机和行为。

(四)出租房问题严重,安全隐患极多。

高校周边的出租屋管理薄弱,是高校治安管理的又一大隐患。从武汉高校看,普遍存在此类现象,房屋出租至今未纳入地方公安机关的管理,以致大量租房户无证经营,交钱就可租住,不仅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而且助长了学生外宿和非法同居现象的产生,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五)有的校园内部安全防范组织不落实,制度不健全、防范力量薄弱。

校园保卫人员来源渠道不畅通,队伍不稳定。就目前来说,高校保卫人员主要来自退伍、转业军人或学校其他部门精减下来的人员,他们对学校保卫工作了解不多,培训不够。 另外,高校保卫人员责任大,工作辛苦,待遇又跟不上,挫伤了保卫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保卫队伍不稳定。再就是法律上没有规定高校保卫部门有相应的执法身份、手段和权限,因此,保卫人员工作无权威,有时工作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

二、高校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的扩招和合并,使得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生源复杂,增加了治安管理难度。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确实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另一方面由此衍生出许多治安问题:由于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校后勤服务、治安设施等没有同步发展。二是学生的增多,个体文化差异的不同,相互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稍有不当,容易引发各类治安问题。

(二)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不足。

学生的群体特征决定了大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警惕,高校应当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据调查,从多所高校发生的盗窃案来看,有80%以上的失窃案发生在学生宿舍、教室、餐厅、体育场所,其实大部份案件只要当事人稍微提高警惕就可以避免发生。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规范的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对有关安全知识,法律知识,特别是防火、防盗、防电、逃生等等常识,也没有较好的认识,更谈不上运用。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三)高校保卫力量不足。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校管理上的漏洞出入学生宿舍伺机作案,且大都屡能得手。据调查,有些高校由于保卫人员少,抽掉不出人员来巡逻布控。一些高校由于经费不足,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基础防范工作薄弱。

(四)校园流动人员多,治安管理复杂。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扩招,校园各类人员也不断增多。如建筑高峰期时期校园施工队多达十几个,每个施工队有几十上百的民工,民工来源复杂,常有一些不法人员混入伺机作案。

(五)我国目前仍未制定出校园保卫的相关法律。

高校保卫人员没有执法权,高校保卫人员一直冒着负法律责任的危险,以违法行为制止犯罪行为,此外,高校治安案件发生的原因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保卫人员的素质等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面对当前高校治安问题的若干对策

(一)加强安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内容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促进师生员工的治安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综合治理。

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必须依托社会环境的整体施治形成社会合力,因此,学校及校园保卫机关应会同公安机关对当地影响学校治安秩序及师生人身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认真开展排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对学校周边的网吧、台球室和歌舞厅等要重点进行整治,加强校园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完善进出校园管理制度。

(三)预防为主,健全校园预警网络。

防范是基础,打击是手段,打击为防范创造条件和环境,经常预防可防患于未然。科学、合理的预警信息处理,是我们进行校园治安保卫的重要一环,不断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安全隐患的能力,努力消除不安全因素,严格门卫制度,加强巡逻检查,加强对校园内的外来人员及出租房屋等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健全校园预警网络的措施,只有使校园内部不断提高警惕,增强预防能力,才能使学校的综合治理走上正确轨道。

四、结语

高校治安综治工作是一件复杂的工程,搞好校园的治安治理必须走群防群治的道路,高校的治安防范工作必须得到政府支持,社会广泛参与,学校群防群治,只有这样治安治理工作才能“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校园治安案件的发生,确保高校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陈代芬.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初探.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黄月法.高校治安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11月.

[3]刑凯.略论高校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4]沈惠章.大学生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吉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7

1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内涵

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体现信息时代特点,是传统舆情在互联网媒介上的体现或延伸。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则进一步限定了网络舆情的范围,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职工(在这里主要研究高职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对自己关心的公共事件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公共事件,也可称之为中介性社会事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校本意义上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主要指在高职院校内的涉及到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权利、情感等有关的事件,并受到关注的事项。如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事项,有关学校发展决策计划方案等的事项。第二,非校本意义的中介性社会事项。比如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各种社会突发事件等。

2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2.1网络舆情事件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校园内的公共事件和校园周围的安全问题等,所有可能引起网络舆论风暴的中介性事项,都有可能在大学校园网络中间形成热烈讨论,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2.2网络舆情行为的非理性

一般情况下,高职大学生有着较为正确的是非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都能保持正确的方向。然而在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过程中,由于学校生活较为单纯,信息来源较为闭塞,95后大学生又生活过于优越娇惯抗挫折能力差以及缺少社会经验,很容易在认识上产生偏差,酿成负面网络舆情。表现为发表过于偏激、带有激烈情绪和个人色彩的观点,甚至出现一些低级、无理的争吵谩骂。

2.3网络舆情的迅捷性和难控性

网络的便捷性、匿名性为高职大学生无拘束的发言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同时互联网具有双向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渠道,可以第一时间直接与别人发生联系,进行跨时空的相互交往。如果某帖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会立刻其他同学的共鸣,反复转帖和跟帖,迅速形成网络舆情。

3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构建措施

3.1建立联动高效的校园网络舆情收集和预警机制

3.1.1成立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

由校党委副书记亲自挂帅,成立网络舆情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成员由学校宣传部、校办、学工部门、保卫部门、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组成。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明晰,信息互通,联动高效。

3.1.2 建立联动高效的校级、学院级和班级三级校园网络舆情收集和预警管理体系

强化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校园网络舆情的收集和检测工作,从信息的收集、信息汇报到信息处理各方面都要保证渠道的顺畅和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必须及时了解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动态,尤其对发生在身边的突发事件要有一个敏感和清醒的认识,并能够将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反映到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要重点关注网络维稳信息的收集。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网络技术,进行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话题的收集。在网络舆情泛滥前,要有预警,对于比较敏感的话题,要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通过校园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将舆情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将信息反馈到有关决策部门。

3.2建设高效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3.2.1网络舆情常常会引起舆情危机,对突发事件要加强监控

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如网爬虫技术来进行信息的自动检测和监控来加强舆情监督,对有害信息进行必要过滤,将舆情危机控制在源头上,避免带来传播危害。有害信息的有效过滤方法很多,如断开物理连接、地址库过滤和防火墙过滤等。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名验证和进行网络日志记录的方式对即时通信和网络聊天的内容进行监控,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实际效果很好,特别是在校园舆论比较活跃的版块进行实名制,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外来人员过激舆论的传播。

3.2.2加强网络设备自身的信息排查工作

往往由于没有足够的线索和证据,控制网络消极舆论非常困难。因此,通过网络系统设备进行网络的建设来增强对突发事件的排查,掌握网络信息的线索和证据,有利于保障校园网路的通讯、网络舆情的安全,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的隐患。

3.3建设高校网络舆情应急联动机制

3.3.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

充分发挥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在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将网络管理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联系起来。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自律自觉。

3.3.2加强校园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

要对舆情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保持对舆情信息的敏感,能够及时地掌握舆情信息,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来加强对舆情的控制。如通过培养网络舆论引导评论员,在高校内部组建一支人员构成齐全,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从事网络舆情的日常舆情引导工作,围绕热点主动撰写贴文,有效引导网上舆情。

3.3.3建设校园新闻机制,及时有效开展信息

对突发事件,对易引起舆情危机事件,信息渠道的畅通、快速、公开非常必要。建立高职校园新闻发言人制度,“将事件的真相实事求是地告诉师生,最大限度地压缩‘绯闻’,把师生关心的相关动态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通过手机和网络等方式及时、快捷地告知公众,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工作的透明度,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和化解,从而有效地稳定局面,安定人心”。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8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范机制;构建与应用

0引言

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时代下,网络的影响范围和自身规模也在不断提升,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其运行时的安全状况会直接对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必要性。针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体系。

1数字化校园网络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很多学校也逐渐构建了自身的校园网络。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虽然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接踵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威胁校园网络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问题

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很多学校往往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而忽视了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考虑。数字化校园的设计方案也没有得到安全机构的评估,缺乏必要的指导,仅仅只是依靠简单的防护措施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显然网络安全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1]。

1.2管理问题

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于用户的管理。因为校园网络是在校园内部的一个交流平台,用户通常是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从管理体系上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甚至于很多内部的人员将登录名、口令等随意告知外部人员,这也导致校园网络信息的安全受到影响的原因。另外,很多学校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电脑设备相对陈旧,而这也导致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所以校园网络的安全自然会受到影响[2]。

1.3内部问题

内部问题主要指的是学生层面的问题。有些学生处于对网络系统的好奇,再加上自己本身掌握一些网络知识,因此会利用入侵校园网的方式来进行实践,这会干扰到校园网的正常运行。而校园网络与一般的企业网络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在用户群体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本身就处于特殊阶段,而网络环境也非常复杂,学生很容易因为随意浏览网络等,导致各种病毒和木马的入侵,严重影响校园网络安全。

1.4缺乏安全意识

对于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来说,机房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很多机房的电脑被木马等恶意程序感染,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另一方面在于学校本身的安全意识不足。来历不明的U盘、移动设备等容易影响到系统的内部运行。而学校的邮件、Web服务器等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管理,或是出现问题也不及时处理,那么本身就会存在漏洞,存在被系统入侵的可能性。

2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国内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考虑到设备、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所以可以从这些不同的方面入手来探究具体的安全体系规划.

2.1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位于整个圆的最内部,说明设备安全是数字化校园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这也说明校园网内部本身有着巨大的网络系统设备,也是数字化校园的根本所在。所以如何能够保障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时实现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3]。

2.2风险管理

设备安全得到保障之后,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校园网络当中的用户数量庞大,尤其是对于这种大规模的网络系统来说,用户的操作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如果不对用户的操作等进行约束,那么系统必然会出现不完善。所以加强人员培训,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处理,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例如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中本身就存在着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像木马、病毒、黑客都是严重的危害。如果仅仅只依靠传统的防御系统进行防护,那么不仅在效果上无法体现,还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危险和瘫痪[4]。因而如何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是非常关键的。风险评估的对象是一般用户的操作以及可能发生的所有突发事件,然后进行量化评价,判断各类风险的危害程度,再针对性地做好预案防御工作。这也是安全体系中的主动防御手段。例如一般问题就是小型的安全事件,比如学生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严重问题则是服务器被攻击或是篡改等类似的事件;非常严重的问题则是木马的大规模爆发导致系统瘫痪等。如果能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划分们也能针对性地进行防御,将会维持工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2.3技术环节

技术环节是维持数字化校园网络运行的根本,而安全的网络系统也需要技术的支撑。这些技术贯穿于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在正常运行阶段还是发生问题的阶段,都会通过相关的方式来达到防护的作用。例如常见的防病毒防木马系统等。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如果发生无法避免的问题和危机时,那么这些安全技术也会受到巨大的考验,所以对于问题的划分是非常关键的,要注意到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的处理措施是存在着差异的。如果是外部威胁,例如黑客入侵等,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或是密钥技术,通过对用户的访问进行拦截的方式宝藏系统安全。而针对于内部威胁,则可以利用漏洞扫描系统和地址映射的手段建立系统的防御体系,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2.4处理工作

处理工作是在问题和安全事件产生之后的防护措施。包括对问题的响应、对系统的及时防御、系统恢复等工作。这一层面的工作,其核心不仅是为了保障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更是通过加强防御的手段来提升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例如在面对计算机木马入侵时,在处理措施完毕之后的防御体系的建立,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3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化校园网络稳定运行的基础在于有完善的安全防范机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技术、管理、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工作。尽管在现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随着未来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安全防范机制也会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对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全方位系统式的管理体系,为保障稳定的校园网络安全环境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祎江.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范机制构建与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13.

[2]张遵义.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的防范机制构建[J].信息通信,2015.

[3]黄河.网络安全技术及策略在数字化校园网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9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舆情; 应对;新媒体

此文为沈阳市教科工委课题研究成果。

G206;G647

近年来,3G、4G 移动网络技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的新宠,并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让社会舆论迅速向校园渗透,这给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制定科学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的意义

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传播公众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问题时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观点、意见、态度和情绪等。高校网络舆情不但具备一般网络舆情的规律,还因其发源于知识性和开放性较强、人群聚集性较密的高校,又有其独特性。密切切分析和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动态,并积极合理引导,对建设和谐与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呵护大学生健康成长等,大有裨益。

(一)维护高校校园稳定和谐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如不能正确引导,小则会引起恐慌、骚动,大则会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高校也同样如此。众所周知,高校人才密集、知识爆炸、思想多元、言论自由、交流频繁。大学生因生活学习环境单纯、自身经验不足、阅历浅等因素,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动摇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网络舆情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想文化载体。积极的网络舆情可以鼓舞人心,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起到煽动、激发矛盾的作用。同理,高校的网络舆情,若能积极引导、及时应对,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言论、评价等,则能鼓舞和启迪广大师生、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完善高校制度建设,促进高校内涵建设。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j舆情应对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在高校范围内形成、演变和扩散,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意见和态度,成为大学生对热点、焦点问题发表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成为高校民意的集中体现。大学生们社会信息的获取,大多数是来源于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必须主动应对、高效引导,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的高校网络舆情快速应对机制。

(一) 转变网络舆情管理理念,占领与利用新媒体阵地。现代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QQ 和视频分享网站等新媒体来了解社会、表达诉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关注这些新媒体所提供的平台,转变舆情管理理念,在掌握学生心理、生理、学业成长过程与特点的基础上,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方法悄悄地观察和接近他们,利用新媒体适时开展渗透式教育,让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价值导向。

(二)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机构,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要想科学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并对其进行高效的研判和引导,就必须健全高校各项管理机制。

1.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机构

目前许多高校的网络舆情处置由宣传部、学工部、保卫处、校团委等分头负责,人员分散,责任主体不明确,专业化程度和信息共享程度低笔者认为,可以由某个部门牵头,成立一个专门机构,配备具备专业技能的网络评论员、网络信息员、网络监管员等,专门从事网络舆情研究、监控和管理工作。

2.建立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指的是从舆情危机征兆的出现,网络监管员等相关人员为防止破坏性影响、破坏的发生而采取的有效防控行为。建立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机制,应首先明确危机研判标准和不同等级的预警方案; 其次,要密切注意舆情危机的发展动态,做好危机处置的准备,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步骤; 最后,要有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的渠道,明确上报的标准、程序、时间等。

3.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机制。

网络监管员要根据预警方案,将危机定性。舆情危机产生后,舆情处置小组要深入剖析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发展态势,找到解决危机的初步工作思路。要根据舆情危机的级别,启动相应的预警方案,各司其职,完成处置。要及时跟踪舆情处置后的网络动态,通过各种校园媒体或新闻会等向学生和社会反馈处置进展。

(三)培养校园网络舆论领袖,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

所谓“舆论领袖”就是经常在网上发表个人意见和评论,并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人。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校园“舆论领袖”,高校网络监管员可以在高校中挑选成熟理性、德行兼备、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的学生干部、党员、青年骨干教师等来当校园“舆论领袖”,在大家所熟悉的校园网络上,逐渐培养他们的人气。从而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校园“舆论领袖”,正确引导校园舆论导向,正确引导舆论。

(四)尊重和维护学生主体权利,疏通学生利益表达渠道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虽然网络舆情发展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利益,给学生足够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保护权益、言论自由的文化氛围。

(五)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打造新媒体下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校园网络监管可利用专业软件,对网站信息进行过滤监控,从源头上清理、规避或直接切断不良信息,从而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但是对不良信息鉴别务必准确、合理,防止对信息被过分截留,变成“塞堵”政策,引起学生的反感。

校园网络安全预案篇10

关键词: 高校安全教育 重要性 主要内容 建议

近年来,高校内发生的治安案件、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偷盗、诈骗案件频发,甚至出现入室持刀抢劫这类恶性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给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对学生公共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方面的知识和应对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措施和办法,是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当前我国国家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潜入大学校园,妄图利用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差的弱点,以举办讲座、设立基金会等形式诱惑学生加入他们的队伍,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意识渗透,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价值观。因此,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国家安全的含义,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就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高校安全教育是当前校园治安形势的需要。

开放型校园的发展,使得校园与社会相互影响,校园治安形势严峻。高校后勤化改革后,大量的外来务工、社会闲杂人员涌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高校位于城乡结合部位,地域广,周边人员复杂,给整个校园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而,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三)高校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意识相对薄弱,思想单纯,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没有及时报警或向学校保卫部门求助。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以提高广大学生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起到预防犯罪、减少发案的作用。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针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各高校领导,特别是主管学生安全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都日益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并依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国家安全教育。

一是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二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三是抓好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二)消防安全教育。

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针对这些情况,一是要组织大学生学习好国家和学校的名项消防法规知识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采用开设消防知识讲座,举办消防员培训,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进行模拟消防训练等多种方式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三)交通安全教育。

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交通法制观念。二是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周或交通安全月活动,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三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交通突况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作出迅速处理,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防盗防骗教育。

近期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发率上升,要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二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三要建立治安情况通报制度。通过校园网定期“防骗警示”、“温馨提示”、“案情通报”或上传防盗防骗视频资料等形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各类案件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告诉学生一些防盗防骗的知识。四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不得存放大额现金,贵重物品不得随意摆放,不擅自留宿外客。同时,宿管人员要严格制订来访人员登记制度,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随时进行询问,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五)网络安全教育。

当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高校师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针对上述情况,要重点抓好网络安全教育,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观念。二是积极开展“构建安全和谐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三是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用科学的理论占领网络阵地,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上的有害信息,防止校园网络遭到非法侵入。

三、抓好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以校长为首,宣传部、保卫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各学院“一把手”负责本学院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各项具体工作。二是在师生中树立“安全稳定工作压倒一切”的共识,让大家认识到安全是高校稳定和谐发展的前提,提高自防自救自卫能力。三是点面结合抓好安全教育。抓好重点人物、重点场所和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加强新生入学时和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课。采取课堂授课与实践演练的形式,推广安全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各种安全案例,上传生动的视频资料,供学生阅读观看。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月活动,辅之图片展板,集中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

总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直接关乎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我们要深入研究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才能真正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叶长才.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探索,2007,24: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