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十篇

时间:2024-04-21 14:46:05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1

【关键词】注射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随着人类法制观念和医学知识的普及,大部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同时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医疗纠纷。门诊注射室不仅属于医院的重要窗口,每天都要接待较多的门诊患者,而且这些患者来自不同科室,静脉用药种类多,药品名称、用量和剂型规格更新频繁,从而导致护理安全隐患频发。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注射室进行静脉滴注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4-78岁,平均54.4岁,而实验组患者针对护理安全隐患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6-79岁,平均5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程度等方面物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通过相关统计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纠纷的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9.0%)高于对照组(91.0%),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注射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3.1.1患者身份查对失误

由于门诊输液室每天接待的患者数量比较多,同龄人员、同名或同姓患者较多,部分患者听力、语言不通、视力下降,再加上环境嘈杂,护理人员很容易听错或记错患者的名字。此时如果护理人员未对其身份进行认真核对,很容易张冠李戴,从而造成液体输错的事件发生。

3.1.2药物因素

近些年来,新药不断更新,一种药品往往有多重名称,如化学名、商品名等,还有些药物仅一字之差,而且药理完全不同,这样就容易造成药物使用混淆。如果护理人员药理知识欠缺,盲目执行医嘱,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3.1.3护理人员巡视不到位

由于门诊注射室每天需要接待大量的患者,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中护理人员很容易出现巡视不到位的问题,对患者更换液体或补液外渗的处理不及时,从而导致患者的不满,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在输液过程中还有些患者自行更换座位,这样容易导致输错或漏输液体。如果护理人员对输液患者病情变化没有及时的观察,也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1.4输液交叉感染现象的存在

由于注射室每天的工作量比较大,这样部分护理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可能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甚至出现一签多用的现象。有些护士在抽吸药物过程中,用手掌握住整个活塞,从而增加了药品污染的概率,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有时门诊注射室也存在消毒隔离不严的情况,例如门诊常见的水痘、肠炎、患腮腺炎等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最好根据其实际情况在隔离区接受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交叉感染。艾滋病、乙型肝炎、性病等会通过分泌物或血液传播,从而增加疾病的传染率。与此同时,注射室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也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3.2预防安全隐患的措施

3.2.1改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

注射室护理人员要秉承“患者至上”的理念,努力改善服务态度,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给予护理服务、执行医嘱的过程中还要用真诚的微笑感染患者,时刻保持笑脸,从而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语句得体,沟通方式的合理,这样便于患者接受,为后期的治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2定期开展操作技能培训

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避免患者注射过程中出现疼痛感,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还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使注射过程顺利完成。针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鼓励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和总结,此外还可以聘请优秀人员来进行讲座,并现场指导,这样有助于护理人员对相关技能的掌握。加强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培训,如果在注射的过程中,未能实现“一针见血”,要立刻向患者道歉,此时要请有经验的护士来操作,严谨多次穿刺。

3.2.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

护理人员要强化自身“安全第一”的观念,并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和标准,借助法律维护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处处为患者着想。在总结会议上,要对每个方面的投诉给予重点对待,分析差错出现的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预防和解决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2.4加强巡视

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巡视工作,避免患者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同时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更换坐位,要想换坐位一定要征得护士同意。每隔15min-30min进行巡视,巡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密切关注,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总之,护理安全隐患一直贯穿于患者输液的全过程,此时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注射室各个环节的操作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将护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黎月琴.注射室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3,5(30):143-144.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2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隐患;防护

手术室是一个高危的环境,安全隐患多种多样不可忽视,安全管理成为保障患者安全与利益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客观分析,探讨有效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手术室常见隐患

1.1 术前护理隐患 接错患者、错放手术间。常见于患儿、老年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昏迷等不能准确回答问题的患者。因手术需要临时调换手术间,如未严格查对易错放手术间。由于推车较窄,护送患者入手术室时,用力过猛或者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患者的掉落,带来意外情况。弄错手术部位。如人体对称器官或肢体部位术前查对不严致摆错,开错手术部位。手术摆放不当,如肢体约束带过紧,肢体过度外展致神经受压、肢体循环障碍、压疮,衬垫不当影响循环、呼吸。

1.2 术中护理隐患 术中物品清点有误。添加物品记录不及时,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使用前忽略检查螺丝有无松动脱落,导致缝针、纱布等异物遗留于体腔。术中三查七对执行不严,如输液查对有误,执行口头医嘱复述有误导致用错药。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或器械消毒不严,无菌物品过期使用,引起术后感染。术中仪器缺乏检修,临时出现故障;手术器械准备不全,准备器械和所行手术不甚一致;吸引器管道堵塞等。

1.3 术后安全隐患 清点物品有误,关闭体腔前后的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数目不一致;护送患者途中发生输液滚针,引流管脱落,患者衣物丢失等。术后护理不当造成感染等。

2 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

2.1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操作流程不合理,缺乏执行力;不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训,管理人员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防范措施。

2.2 人员因素 责任心不强,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差错事故的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术中用物准备不全,新技术不熟悉,配合不主动、不默契,延误手术时间。对一些新仪器、新设备操作不熟练,延误患者治疗和抢救时机,引发护理安全问题。

3 防护对策

3.1 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 使用腕带作为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做出明确标识,并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认定,避免发生患者、部位、术式等错误。相关临床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等进行核查及清点,双方确认后交接。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3.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成正相关[1]。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业务交流,把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三基培训,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的自学考试及各类继续教育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进修深造。对新引进仪器和设备要加强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技能及应急能力。

3.3 建立质控小组,全面控制护理质量 科学合理的质控流程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2]。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管理条例,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护理安全讨论会和质量分析会,针对已经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组织讨论,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及时制止,尽早排除。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3.4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对护理人员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制,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弹性排班,护士长每天根据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工作时间,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团队协作精神,让各级人员能力有充分发挥和创造的机会,确保护理安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室的护理隐患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3]。作为手术室护士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将管理细化,责任到个人,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及时发现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应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时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与减少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周培萱.手术室护理工作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及预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2): 298.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3

关键词:病区;手术交接流程再造;应用;效果

病房护士接送手术患者是围手术期重点交接环节,也称"接口管理,分术前术后交接,交接涉及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内容多,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1]。病房护士在手术交接中承担的角色非常重要,国内学者多偏向手术室护士交接流程研究,病房护士如何接送手术患者研究较少,为减少交接中的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我科于2013年10月对原交接流程的薄弱和隐患环节实施重建,将流程整合、重组、删减,再造手术交接流程,经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对常规流程进行重新评估 我科在2013年10月前按常规流程交接手术患者,在交接过程中频繁发生安全隐患,术前主要有:备皮范围不够,未测生命体征,饰物及假牙未取出,用药未注射,未佩戴手腕带 ,手腕带信息与患者身份不吻合,未核查手术部位标识;术后有:过床时致输液管、皮下镇痛留置针脱落,术后2h内留置针与输液管接头脱离漏液出血,未备心电监护仪及氧气装置,手术交接单部位填写错误,引流管交接不清,未查受压皮肤,漏签交接单等。对此,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骨干对手术交接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按术前、术后、运送、过床、交接内容等过程分析原有交接流程,发现原交接流程简单,流于形式,缺乏人性化,实用性不强,存在漏项、安全隐患及诸多不合理因素,无实际指引意义。常规交接流程见图1。

1.2制定新流程 护士长组织引导中级职称护士, 选择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与整合的突破[2]。结合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重新设计和再造交接流程。再造流程,见图2,图3。

1.3实施并持续改进 将再造交接流程打印成文让护士学习掌握,将重点、平时易忽视的交接安全隐患做成理论试题考核护士,对不及格的护士个别讲解,组织全科护士按再造流程图培训、演练,相互点评,提供再造流程图给手术室护士长,以求工作协作。实施第1~2月对新流程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每月进行1次小结,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加以督促,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

1.4评价方法 统计再造前外科2013年2月~9月212例手术为对照组,再造后外科2013年10月~2014年6月183例手术为实验组、两个时段之间发生交接安全隐患例数,患者满意度调查,将数据输入SPSS17.0 软件进行χ2检验,比较两 组之间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安全隐患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流程再造前后,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4% 提高为98%,见表 1。

3讨论

3.1重视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隐患,规范交接护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任何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受害者都是患者[3],再造流程重点体现和落实了"手术患者查对制度",重视过床时患者及管道安全管理,细化和规范了术前术后病房与手术室护士、术后病房护士与麻醉师交接内容,顺序,克服随意性,有效避免交接中衔接不紧密、交接不清、漏项或查对不到位等导致的安全隐患。我科年轻护士约占科室的50%~60%,常年有轮转护士,专科业务不精,带教任务重,交接中经常出现交接不清,交接遗漏事件,再造后的流程标识清楚,流程细化,步骤规范,一目了然, 在管理上理清了护士工作思路,使低年资护士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交接顺序、内容,细节,缩短磨合期[4],从而在交接中做到有条不紊,心中有数,提高工作效率。

3.2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交接流程再造以"患者为中心", 在整个流程中注入人文关怀,如:选择合适安全的运送工具送患者入手术室,注意途中保暖,冬天准备电热毯,将床铺暖热,让患者术后舒适及防止术后低体温。使患者感到温馨,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结论

护理工作流程再造是每位护理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5]。术前术后交接是当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规范交接流程,遵守交接核对制度,加强科与科之间的协作,明确各方职责,避免护理接口管理方面的护理缺陷,做好手术患者交接环节的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徐双燕,王惠琴,唐碧云,等.手术患者交接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2,5(47):422.

[2]张泓,李善玲,赵冬梅.护理流程管理尝试[J].护理学杂志,2006,21(7): 55.

[3]刘芳,张欣红,李峥.制定工作流程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20~21.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4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为期半年的“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推动全局进一步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落实风险“常态研判、动态管控”和隐患“每日排查、动态清零”制度,实现风险全感知、隐患全排查、责任全落实,切实把风险化解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局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整治范围

此次“排险除患”集中整治的范围是粮食物资储备行业、油气输送管道企业,确保整治覆盖面达100%,并突出粮食行业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对外租赁场所、人员密集高后果区、林区油气输送管道等整治重点。

三、整治重点

(一)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集中整治重点

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要全面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每日排查隐患,每周研判风险,每月汇总隐患整改和风险管控情况,建立“每日排查、动态清零,每周研判、集中管控,每月汇总、查漏补缺”的常态化机制,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各项隐患得到全面治理,彻底解决反复发生、长期得不到根治的重点问题。

1.全面开展风险辨识管控。一是全面辨识风险。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牵头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和全体员工,对自然灾害、生产工艺、生产安全系统、库区、厂房、设施设备、管理体系、制度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辨识,确保无遗漏。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风险台账。按照“疑险从有、疑险必研、有险必判、有险必控”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责任制度,将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纳入员工业务技能培训。二是全面强化措施。根据风险特点,逐一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既要包括责任落实、制度建立完善、规范管理、教育培训、安全投入等常态管控措施,又要包括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紧急状态下的管控措施。要在风险点位、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处置措施。三是落实管控责任。结合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在全面辨识管控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将风险管控责任逐一落实到库区、车间、班组、岗位和具体人员。

2.立即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一是完善制度,列出清单。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列出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等在内的日常安全检查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二是每日排查,闭环整改。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每天组织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情况、一线人员规范操作情况等进行排查检查,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预案、资金、时限、责任,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切实整改到位。三是录入系统,定期报告。按要求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全过程录入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向全局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二)集中整治重点

将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纳入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健全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动态监管,确保风险辨识到位、可控、受控,隐患排查全面、动态清零。

1.精准管控风险。一是摸清风险底数。能源交通股、粮食和物资储备股组织企业对行政辖区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二是分级分类监管。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定期组织人员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掌握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并对企业是否全面辨识管控风险进行复查,督导企业落实风险管控整治措施。

2.督促隐患“清零”。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等在内的科学的日常安全检查清单,每日开展隐患自查,对隐患整改情况定期复查验收,确保隐患动态“清零”,推动企业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

3.深化“打非治违”。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结合“铸安2020”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各企业风险辨识情况、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综合运用联合惩戒、公开曝光等措施,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觉抓好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4.严肃事故调查。对集中整治期间发生的每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原则开展调查,必查风险有没有辨识、隐患有没有整治、制度有没有建立、机制有没有运行,找准问题,厘清责任,坚决追责问责。

(三)集中整治内容

1.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一是是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实施意见,推动各项制度措施落地见效。二是严把危险化学品项目审批关口。严格执行新建投资项目产业准入政策,对核准、备案产业指导目录禁止类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不予立项;对限制类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核准、备案时,禁止新增产能。三是持续推进《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化工医药和危险化学品领域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遂安办〔2019〕27号)实施,落实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措施。四是加强粮食行业储粮化学药剂、检化验室危险化学品、粮食熏蒸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

2.油气输送管道安全整治。一是按照《市林区油气输送管道隐患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全市林区油气输送管道隐患专项整治。二是加强油气输送管道途经人员密集场所高后果区安全风险管控。三是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和备案,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配备使用等情况。

3.消防安全整治。一是根据《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市消防安全责任制相关规定明确发展改革部门职责,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对火灾隐患全面实施清单式的挂牌督办,逐个销案。二是持续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整治。大力消除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损坏或不能正常启用等风险隐患。三是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对外租赁场所、粮油批发市场、仓储物流、油气输送管道等重点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治,清理公共区域可燃杂物,清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检查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检查初起火灾扑救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4.工贸行业重点环节安全整治。一是开展仓储作业专项治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和“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一规定两守则”,确保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重点整治涉爆粉尘、有限空间作业和外包队伍管理等。二是开展事故集中隐患专项治理。聚焦企业电气火灾、高空坠落、机械伤人等事故多发易发领域,开展专项治理。三是进一步提升基础支撑保障能力。强化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工贸行业安全培训;加强行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推动企业充实其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企地联合应急演练,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6.人员密集场所整治。突出粮油批发市场、对外租赁场所开设超市、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检查以下情况:一是经营单位(场所)是否取得合法审批手续及消防验收。二是是否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是是否按要求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四是是否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应急设施和装备,储备应急物资,指定专人管理的,并按规定组织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消防演练。五是是否组织安全检查或者防火巡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或者隐患治理整改不到位的。六是用电安全管理不到位。场所的电气装置、电器设备、照明电气、配电线路等安装、检查和维修保养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场所内吸烟,使用取暖设备。七是场所是否按规定设置消防器材,灭火器材是否被圈占、埋压、挪用和关闭,导致无法正常运行。八是疏散走道内是否存放易燃杂物,堵塞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锁闭,安全通道堵塞,摆放货架、货物是否占用消防通道的。九是经营单位是否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

四、工作安排

从2020年7月至12月底,分三个阶段开展“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

(一)集中排查、自查自纠阶段(即日起至8月31日)

结合实际制定“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方案,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组织企业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对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全面辨识安全风险、排查隐患,制定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坚决整改消除隐患。

(二)集中整治、巩固成效阶段(9月1日起至11月30日)

粮食和物资储备股、能源交通股要采取突击检查、明查暗访、随机抽查、回头检查、交叉检查和“四不两直”“三带三查”(带着执法查、带着媒体查、带着专家查)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自查自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开展了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否全面、管控措施是否落实、风险是否可控、是否每日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是否动态清零。坚持标本兼治,认真梳理总结,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重点,固化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三)“回头看”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组织开展综合督查,对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整治、责任落实、长效机制建立等情况开展“回头看”,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集中整治取得扎实效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篇工作,是解决和落实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的重要措施。为确保“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全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安全领导为副组长,粮食和物资储备股、能源交通股、办公室为成员的“排险除患”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

(二)认真分析,精心制定方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的内容、重点、目标、步骤,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股室职责,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强化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广泛动员,周密部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集中整治的工作措施。要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建立整治工作台帐。要以“严细实”的作风和对隐患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督促指导,狠抓落实,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严格查处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治理一批安全隐患,确保“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取得实效。

(四)强化基础,构建长效机制。以开展“排险除患”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实现集中整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集中整治要与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铸安2020”执法行动、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汛期安全监管、宣传教育培训等年度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达到标本兼治的工作目标。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5

关键词:生物医药 孵化器 安全隐患 整改建议

0 引言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不仅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生物医药孵化器作为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的先驱力量,受到了国家和区域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实施了安全监管。但是,在监管过程中发现其安全隐患具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不能及时排查和整改,易引发安全事故,给入孵企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某高新区内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为对象,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为依托,对目前的安全管理状况和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与综合技术孵化器

综合技术孵化器是当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表现形式,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为入孵企业提供优良的孵化场地和相应的孵化服务,使其高新科技的研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够顺利进行[1]。早期的生物医药企业多数入孵于综合技术孵化器。虽然中小型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综合技术孵化器里孵化,可以较容易地享受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并且能够相当便利地取得各种认证,还能共享政府提供的资源[2]。但是在综合技术孵化器里,几乎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撑,难以共享各类实验室资源和技术平台,孵化服务只停留在表层,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专业技术孵化器是在综合技术孵化器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依托大学或科研院所创立的。它的出现方便了某一领域在孵企业的集群化并使专业技术商品化,促进了其成果转化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3]。在专业孵化场地的设计和使用以及管理上要求更加注重符合在孵企业的专业,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和在孵企业的孵化能力要求也都相应地提高。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多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孵化器,如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节能与环保、通讯等,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一支重要力量[1]。

在各种专业技术孵化器中,生物医药孵化器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在项目的设计与筛选、药理检验与安全评价、平台建设与临床研究等方面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生物医药孵化器区别于传统的综合孵化器的特点是其具有专业的孵化环境和孵化服务,孵化周期比较长。高投入和高技术难度是这种知识密集型、多学科领域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生物医药孵化器更为显著的特点,除此之外,这些中小企业使用的原料、产生的中间体、产物与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存在的危险性也带来了高风险。经过比较,可见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更有利于产生产业的集聚效应,被普遍认为比综合孵化器优点多。

2 某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安全管理状况

高新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在这里,孵化器为一大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高新企业提供了温床,保证它们的场地设施以及相应的孵化服务,使其在园区迅速发展。高新区内孵化器众多,安全工作成为了管理者首当其冲的任务,尤其对于涉及使用危化品的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安全监管,更是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在所调研的天津市某高新区内的两家生物医药孵化器中,发现存在一些共同的安全隐患,如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不清,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不当,以及物业公司的安全协管人员安全专业常识欠缺,不能为在孵企业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等。然而,这两家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物业公司也普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人员岗位责任制,确保区域内的公用设施完好、管理落实到位。

3 安全隐患的排查

某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物业公司尽管对公共区域在安全管理的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各入孵企业自身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多,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及时整改,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孵化环境。在本次调研的两家生物医药孵化器,共计9家在孵企业中,发现38处安全隐患,其中包括危化品不当储存和使用,电源插座乱接乱放,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消防设施不完善,危险因素识别不到位,安全出口被堵,仓库物品堆放杂乱等。在这些隐患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下列四类:

3.1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不规范

虽然在孵企业多处于研发阶段,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用量较小,但是种类繁多,实验人员在操作台上随意摆放化学试剂,未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分区分类存放,部分化学产品的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信息不全或标识不明显,都可能造成试剂的误用,形成安全隐患。大部分企业的危险化学品没有实施分库存放的管理规定,仓库内的物品堆放混乱,管理很不规范。在这次排查的隐患中,危化品未按照国家规定分类分区存放的现象占隐患总数的18.4%,在生物医药孵化器中是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实验人员在进行研究性实验时,随意操作,缺乏监督机制,也增加了危险性。如不规范地使用易燃易爆危化品,极易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

3.2 插座转换器等用电产品不规范使用

实验中需要用到各种仪器设备,其中也不乏精密仪器和用电仪器,设备的多样化使得电源插座比较紧缺。在规划插座位置时,未考虑到用电产品安全便捷地使用,实验室和办公室有多个插座转换器相互连接的现象,另外,多家企业普遍存在随意将插座转换器放置在操作台上或地面的情况,发现此类隐患共计6处,占各类隐患总数的15.8%。某些在孵企业的电源线零乱地缠绕在转换器旁,一旦发生过载、短路、绝缘损坏等故障时,产生的电热或电火花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引发电气火灾事故。

3.3 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

在走访的使用气瓶的企业中,发现3处气瓶没有安全附件,管理很不完善。但是,也有对气瓶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做得很出色的企业,具备相关检验、检测机构认定的安全使用证,并在气瓶上张贴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和泄漏应急处理措施等注意事项。然而,有些企业无视气瓶的危险性,导致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成为常见现象,胶圈的缺失尤为严重。有些气瓶未用锁链固定,气瓶很容易倾倒或滚动,轻则会砸伤人,重则还会发生爆炸事故。

3.4 个别消防设施失效,形成火灾隐患

在孵化器公共区域和各入孵企业实验室及其仓库,都设有灭火器和消防栓,但是有些灭火器已经欠压失效,有些消防栓柜门里面的消防水带也已破旧不堪,更有甚者消防设施缺失。这是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严重漏洞,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这些形同虚设的消防器材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抑制火灾的蔓延只能成为空想。

4 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与建议

针对调研的生物医药孵化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与建议。

4.1 制定危化品管理制度,共建危化品仓库

各入孵企业都应遵循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国家法规,在《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中的第4.7条明确提出,要将常用危险化学品与禁忌物料分开,并根据类别分三种方式贮存,即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和分离贮存。若条件不允许,则储存在危化品柜内的化学试剂下最好放托盘,以防试剂瓶倾倒后流出的液体相互混合发生事故。由于各在孵企业危化品用量少,各自分离贮存有困难,因此建议孵化器共建危化品库由专人集中管理,实行统一购买和储存政策,且储存量不宜过大,危化品进出库时做好登记,并实行严格的“双人双锁”制度。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储存和使用,不仅能保证企业安全有效地运转,也是对实验操作员自身安全的有力保障。

4.2 插座转换器固定设置,防范电气火灾事故

插座转换器属于实验室中常见的用电产品,倾倒的化学试剂液体容易流入放置于操作台上的插座插孔中。因此,应将插座转换器固定悬挂在墙上或离需要用电设备距离较近的固定体上,使其插孔垂直于墙面等固定体放置。同样,严禁将水杯和饮水机放置于插座旁。安全管理人员应时常检查插座转换器是否有松动现象,一旦出现不牢固现象,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使其完善。根据《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第5.6条,选择用电产品,应确认其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环境要求和使用条件,并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描述,了解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及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只有加强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用电常识,制定安全用电规程,规范安全用电行为,才能更好地遏制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4.3 安全附件必须配备齐全,对气瓶实行动态信息管理

气瓶属于特种设备中的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法》中指出,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才可投入使用。在气瓶的使用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查其压力是否在安全阈值内、安全附件是否完好有效。建议各企业在物业公司的协助下,完成政府监管部门对气瓶的动态信息管理,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进行迅速整改。除了配合政府部门的检查检验工作,企业自身也应制定严格的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并注意对气瓶的日常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附件缺失,应及时配齐。

4.4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及时更换失效部件

各入孵企业都必须对在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做好消防设施配备工作,配合物业公司检查火灾安全隐患,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中第6.1.1条的要求,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换,以起到相互备用的作用。建议入孵企业配合物业公司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主动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装置,以迅速有效扑灭初起火灾。物业公司应在园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确保消防中控室的监控系统正常运转,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真正从劳动者的角度考虑,保证他们的安全。

5 结论

生物医药孵化器作为高新区内的重点监管对象,必须义不容辞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孵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危化品管理不当、电源插座设置不规范、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消防设施失效四类,其中以危化品储存和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最多,针对以上隐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对应的整改措施与建议。园区内的各行政职能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监管职责,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以期为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凤岭,夏卫东,张峰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4.

[2]周金宝.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现状与问题[J].杭州科技,2002(3):7.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6

在20*年广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事故防御、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全街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消除隐患就是保护生命”的观念,深化和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着力整治各类事故隐患,为推进我市“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三、工作对象和范围

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交通运输企业和设施;渔业、农机、水利、旅游等单位;医院、学校、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以及其他有关行业和领域。

四、工作分工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街道各科室职责分工如下:

(一)经济发展科负责组织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锅炉、压力容器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城市发展科负责地质灾害、建筑施工领域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负责全街道交通、消防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社会事业科负责学校、医院、文体娱乐场所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农业综合服务科负责农机作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一)发动部署阶段(2009年3月下旬)。在去年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的基础上,街道各相关科室要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制定本行业(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指导实施意见;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街道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单位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方案,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二)实施阶段(2009年3月下旬至10月底)。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进行隐患排查。街道相关科室、各村(社区)要组织、督促、指导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投入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等、通过排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台帐,并对安全隐患进行认定、分类、梳理和建档。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安全隐患坚持边查边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治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隐患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督查验收阶段(2009年11月至12月)。迎接由安监和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的督查组对我街道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的督促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措施制订情况等。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提高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厌烦情绪,切实加强领导,将隐患排查治理与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街道各相关科室负责人要亲自部署,要在分管范围内精心组织,认真分析、及时研究和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措施落实、工作迅速、效果明显。

(二)全面落实责任。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制订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每季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隶属关系,于本季度末前向街道书面报送统计分析表。对重大事故隐患,一经发现立即上报,并逐级上报至市安委办备案。

街道各相关科室、各村(社区)是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指导主体。要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工作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的领导、协调、信息报送、数据统计等相关工作。要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帐,记录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五落实”和整改销号情况;完善对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台帐建设。各村(社区)要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信息及数据于每季末报街道办事处。

(三)突出工作重点。街道相关科室、各村(社区)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实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治,严密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与日常安全监管结合起来,严把安全生产关;要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与落实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积极推行生产经营单位动态分级分类管理,切实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7

的骨科护理。安全隐患。人性化护理。

作为医院外科的重要科室,骨科住院病房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等。,这制约了患者的康复,甚至加重了病情的严重程度,造成护患矛盾。因此,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从源头上规避安全隐患非常必要[1]。通过分析骨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我院课题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骨科住院的13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的男女比例为34:31。年龄从20岁到85岁不等,其中平均年龄56.519.7岁。研究组的男女比例为36:29。年龄从22岁到83岁不等,平均年龄57.5岁218.3岁。不同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安全危害分析和人性化护理。安全隐患包括:部分护士只把完成护理任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工作,对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耐心,无法实现有效的细节护理,随意减少护理程序。大多数护士因工作繁忙而忽视与患者的沟通和沟通,只看到患者的表面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或者只是简单地回答,而不积极解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2]。护士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不注意对患者的保护,跑步时不注意改变骨折患者的体位,可能导致患者继发伤。绷带或冰敷患者的药物未及时更换,交接班时仅对患者进行了简要介绍。人性化护理: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制定规范的护理流程,护士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交接班时详细解释患者的具体情况。骨科病人有很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容易焦虑和抑郁。护士应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列举成功案例,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心理咨询使患者对疾病持乐观态度,并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饮食更加科学规范。护士应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病情,进行康复治疗详细计划、疾病保健指导和行为需求,以使患者关注疾病。告诉患者避免辛辣食物,并在病情稳定后指导相关活动。指导患者家属适当陪伴和鼓励患者,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术后严格监测患者的身体指标,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患者的不良反应,积极治疗,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科学划分病区功能。为避免发生事故或烫伤,请将保温瓶和电源远离患者,并限制电源以避免潜在的火灾危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病房,走廊、卫生间安装防滑装置。

1.3评价标准

在出院前对不同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计数数据单位及其检验通过(%)和x2进行。两组间比较的统计学意义用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探索护理工作的潜在安全隐患,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而且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也有很大帮助[6,7]。

的研究表明,实施安全风险分析和人性化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基础护理的对照组(P教育、行为和饮食规范对他的病情迅速恢复极为有益。综上所述,骨科临床护理中经常会出现安全隐患,应通过对其原因的合理分析和归纳,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安全隐患。

引用

[1]张琳,徐凯。骨科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安全隐患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9(85):288+297.

[2]朱金波。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方法[J]。《中国健康标准管理》,2017,8(27):197-198.

[3]郭玲,周荔倩。骨科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安全隐患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年,4(41):59+79.

[4]张伟。骨科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安全隐患探讨[J]。临床医学文献杂项记录(电子版),2017,4(11):2117.

[5]罗虹。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生,2017,33(4):155-156。

[6]包维维。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人人健康:学术版》,2015,9(20):217.

[7]魏琳,陈雅婧。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人性化护理研究[J]。膳食保健,2019年,6(29):241.

。所有患者按coin阳性和阴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的手术室护理配合,骨科切口感染和生活质量。

髋部骨折主要指股骨颈与老年人股骨粗隆之间的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肌力的下降,它已成为高发人群髋部骨折的原因。骨科手术在临床上非常常见。重建和修复手术是主要类型。骨科手术期间需要使用植入材料。因此,手术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手术切口感染[1],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还可能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感染的发生[2]。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以102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coin阳性和阴性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实验组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实验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643岁。52)年。其中肢体手术15例,颈椎手术17例,胸腰椎内固定1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21~59岁,平均40.283.97岁。其中四肢16例,颈椎18例,胸腰椎内固定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科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手术室护理为主,包括术前宣教、手术配合、术后护理。

实验组患者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术前:患者在手术治疗时应尽量等待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术后恢复。尤其是没有高血糖。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有明显皮肤感染或感冒的员工在治愈前不得参与手术。骨科医生必须以标准化的方式着装,将他们所有的头发放在手术帽内,不暴露,不留长指甲,并严格遵守手术洗手流程。加强对实习生、仪器技术员和进修人员的培训和评估,特别是在无菌技术和外科的洗手培训。只有通过评估,他们才能在舞台上合作。手术前,用消毒剂擦拭手术室内所有物体表面。术中:凡有预防性药物手术指征者,应在切皮前30~2小时或手术前静脉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则应在手术期间增加剂量。应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套穿孔率高的作业应戴双手套。他们应该在行动中采取主动加热并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需要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为了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菌台干燥,用干纱布擦拭血液。当准备好使用时,使用3 L浆糊收集冲洗液。手术后:接触切口或切口敷料必须用手清洁,以确保卫生。换药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比较分析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手术生活质量评分主要根据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判断。总分是100分。该评分与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评分越高,术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计算102名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切口率以(x?S)和(%)表示。T组与x2检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切口情况[x?s.N(%)]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减少护理人员与生活的语言交流,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影响。手术室使用的所有物品均应在手术前做好准备,消毒[3]。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给予口头鼓励,以提高患者的合作度,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信心。在本研究中,对于术后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

[1]陈莉。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6(35):88-90。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学校教学楼、宿舍区及周边单位建筑物的火灾隐患,确实解决学校及周边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校园消防安全。

二、工作目标

在前一阶段实施校安工程基础上,集中警力对全市校园进行集中清查治理,做到各类学校100%排查到位,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100%整改到位,确保“两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即确保校园不发生有影响火灾,校园周边不发生亡人火灾,全力确保我市火灾形势稳定。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校园及周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由林冠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办公室具体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策划、落实、督办以及各种材料的收集、起草和上传下达。联系电话:0898-62223119。

(二)联合检查分组。

四、整治时间、重点及内容

(一)整治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整治重点。

全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校,全市中、小学校及学校在建建筑和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非法开设的网吧、电子游戏室、歌舞厅、迪厅等娱乐场所。

(三)整治内容。

1、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防工作。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由市教育局和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联合督促落实整改;对整改难度较大、需要投入资金较多的火灾隐患,应提出整改方案,报市政府提请列入校安工程改造,同时跟踪督促整改,力争年底前整改完毕。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校舍,要依法加强对校安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严格质量监督,确保不留“先天性”火灾隐患。

2、进一步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部门对学校及周边区域要进行重点排查,及时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与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整治等专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三合一”、高层和地下建筑等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督促落实防范措施。特别是对存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报请市政府责令停业整改,停业整改,确有困难的要采取死看死守措施,全力确保消防安全。

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建筑物消防安全手续是否齐全;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安全疏散、消防给水、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防技术要求》;

(3)校区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是否完整好用;

(4)建筑内部装修和外墙保温材料是否符合消防要求;

(5)日常消防安检查制度和消防安全工作是否落实等;

(6)开展的消防安全教育情况和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是否具备。

3、进一步督促学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市教育局要按照《消防法》、《社会消防教育培训规定》有关规定,督促各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和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在职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组织引导学生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同时,要检查督促学校配齐配足灭火器,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当一旦发生火灾和人身受到攻击时,能熟练使用灭火器灭火和用作防范武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加强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考核,不断促进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提高学校自防自救能力。

各检查组及市教育局、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督促各类学校要做到“三严禁”、“三加强”,即:严禁封堵、占用疏散通道和锁闭、遮挡安全出口,严禁违章使用液化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电炉等大功率电器,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和违章操作;加强本单位日常火源、电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加强防火巡查,加强师生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五、工作步骤

(一)自查摸底阶段。各检查组严格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和公安部消防局制定的《中小学校舍消防安全技术要求》(见附件1),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舍逐楼、逐栋进行排查摸底,并根据排查情况,逐校填写《学校消防安全排查登记表》(见附件2),并建立健全台帐资料,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组织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改工作;各组检查情况于月日前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阶段。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教育、消防部门要责令单位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各类学校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强化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筹集整改资金,并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学校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和学校自身不能改正的火灾隐患,教育、消防部门将联合报告市政府,建议列入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予以改造或迁建,并与其他安全工程项目同步实施。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校舍,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严格依法开展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工作,确保不产生新的“先天性”隐患。

(三)总结验收阶段。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措施,并加以整改,各部门总结于月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具体措施,完善消防安全环境,保持学校安全稳定;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形成良好的集中整治氛围。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9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呼吸内科疾病较多,患者常出现肺部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常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1]。且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对护理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以期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效果。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护理内科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中关于各类呼吸内科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无严重肺部疾病;均无呼吸衰竭症状;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35:33,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1.4±3.5)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7.4±1.6)个月。按入院编号从6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将另外34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①科室护士长、专科护士、病区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对科室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室常见病护理培训。②针对科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③意外事故防范: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饮水实验,并根据患者实际吞咽功能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必要时采取鼻饲;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基础知识宣教;及时指导患者痰,辅助患者更换,必要时给予患者雾化吸入辅助痰;及时检查患者引流管及相关插管状况,保证固定稳固;对于存在躁动患者,必要时可使用束肢带和床栏辅助治疗;对于存在窒息高风险患者,需进行严密监护,并准备吸引装置[2]。④操作规范,护理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水平,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实施护理过程,严密检测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患者给药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注意用药方式的规范性,当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通知医生[3]。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3.5±3.2)分与对照组(80.3±4.6)分相比明显较高,t=13.736,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常存在一定的呼吸系统疾病,因而常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而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肌肉组织及结缔组织功能减退,因而常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引起误吸,进而引起感染。且部分患者痰无力,常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窒息。老年患者肢体控制能力下降,常出现行动不稳状况,导致患者易出现摔伤[4]。部分患者治疗期间易出现躁动,导致夜间坠床。呼吸内容患者病情较重,常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辅助患者呼吸,留置尿道管、胃管等辅助患者日常生活,导管固定不当或患者动作不当,易导致脱管、导管堵塞等[5]。

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采用针对性护理前,护理小组对科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患者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护理不良事件对策,从而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状况。且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前,实施护理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视,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6]。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实施护理,有效保证了护理有效性和标准化,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因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患者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此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更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临床上呼吸内科中安全隐患较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将其作为呼吸内科患者安全隐患防范的有效护理方法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珠凤.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84-85.

[2]王玉梅.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2):778-779.

[3]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4]岳艳玲,殷波涛.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09):30-32.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篇10

【关键词】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65-01

1前言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门诊抽血室是医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其特点是患者人流量大、护患接触多但时间短暂,也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科室,为了更好的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主要总结我院常见的护患纠纷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现报告如下:

2纠纷原因

2.1环境原因:门诊抽血室环境比较狭窄,区域分隔不明显,互相干扰较多,再加之陪伴的家属多,说话声音大,有的患者没听清名字就坐下等抽血,再有名字雷同就更易产生差错[1],加之有些患者病情较急,长时间不能得到医疗处理,或是遇到一些素质较低的患者或者家属,强行插队,难免引起不满情绪的滋生。

2.2护士原因:护士缺乏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抽血室工作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容易忽视对抽血护士的业务培训,个别护士抽血操作不规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缩短抽血时间,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导致发生纠纷事件[2]。患者的抽血操作大多在2min内完成,护患接触时间短暂,缺乏有效沟通,加上排队等候的患者较多,天气炎热等原因,使得等待的患者出现焦躁不安情绪,大家都希望尽快完成抽血,护理人员则机械性的工作,从而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同时护士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中忽略了对患者整体精神情绪的判断,对特别紧张以及既往出现晕针现象的患者缺少鉴别,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很难立即实施有效应对,这也是发生护理纠纷的隐患。

2.3患者原因:患者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较高服务质量的要求,是发生护患纠纷的另一原因,尤其是近几年来新闻媒体的曝光以及各种社会舆论导向,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护士不尊重,一旦解答不满意或与预期有距离,就会引起纠纷[3]。对于普通老百姓,在抽血时存在紧张、恐惧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这样的心理也更加重了护患关系的紧张,尤其在抽血高峰期,患者集中,抽血护士相对较少,而且有些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要求空腹抽血的,更是心情迫切,很容易出现焦急、拥挤现象,护士工作中稍有不慎就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防范对策

3.1增设抽血登记岗位抽血前的试管准备应该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进行,首先把好源头关,再次抽血护士在抽血前,要再次认真核对试管上、化验单上患者姓名、性别以及年龄,避免由于试管抽错导致的再次抽血而影响结果显示时间导致的投诉纠纷。

3.2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痛苦护士为病人静脉穿刺尽量争取100%成功率,出现穿刺失败个案,做好记录,寻找失败原因,护士娴熟的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4]。3.3改善就医环境,合理安排患者首先在门诊抽血室设立老弱残急优待窗口,对于此类患者应与一般患者进行区别对待,并在这些窗口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同时改善抽血室环境,在夏天,有条件时可以增设空调或电风扇,打开窗户,进行空气流通,安排保安人员维持秩序,减少插队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4讨论

医院门诊抽血室是展示医院护理服务的重要场所,对抽血室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持续改进抽血室工作,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抽血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护患沟通能力,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避免了抽血室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营造了放心、安全的抽血环境,大大提高了满意度,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5]。要更好的减少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的发生,我院主要从加强护理基本技能的培训,改善患者就诊环境以及增加护理管理等方面入手,为达到改善患者就医难的现状问题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梁栋蓉.信息化条件下门诊抽血室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74-175.

[2]孟玉华,唐永红,刘晓红,等.传染病医院门诊抽血室风险事件的分析及管理对策.护理杂志,2009,26(4):72-73.

[3]陈彩霞,胡冬梅.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