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19:10:18

兴趣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论文篇1

在以往高考制度的影响下,生物学科一直被边缘化,导致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对生物课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生物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没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如果这一错误的思想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要想教好生物课、学好生物课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新的学习阶段开始前,我都会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这种交流不是简单的说教,而要进行多种有预设、有准备的交流。如生物学为什么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不会直接用说教的方式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用写论文的方式解决。我要求学生搜集整理详实的论据和事例,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这种交流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提升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又如,我会根据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利用生物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如在生态系统教学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猫和老鼠数量变化所产生的后果。这种问题与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会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还会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用途,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二、教师要学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要以实践为主,如果教师不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实践就很难实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经常采取的办法就是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要学的内容提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在课堂中,我会把具有相似理论的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在组内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再次论证和补充。当学生完成再次补充和论证后,我就会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操作,最后让不同的小组进行对比。这种方法就是把学习的过程都交给学生,学生因为有了较大的自主性,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指导,从而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教学论文篇2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实验干预,探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高师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实施控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2)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体育的关注程度;(3)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在高师体育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1研究的目的

本教学实验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实验干预,探讨在探究式和非探究式的条件下,体育活动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的差异,为高师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为建构的探究式教学法积累资料和验证探究式教学法理论的可行性、科学性。总之探究式教学法实验研究,是对传统接受式教学法的有机整合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2实验研究的基本假设

(1)探究式教学法更有利于高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

(2)探究式教学法更有利于高师大学生的自主探究体育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3实验对象与方法

3.1实验对象

根据实验要求,选取调查对象为淮南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选修中综合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的4个班,2个班为实验班(男32,女30),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另2个班为对照班(男30,女32),采用常规教学法。

3.2实验方法

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由一位具有多年公共体育教学经验的副教授,采用材、统一进度,进行教学。同一时间内采用相同的测试指标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体育学习兴趣测试。本实验的内容选择了集体项目的篮球和个人项目的短跑。

3.3测量工具

本实验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汪晓赞研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作为测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后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工具。该量表5个维度的Q系数均为0.70以上,而且量表的Q系数高达0.9543。说明该量表内部所有题项间的一致性或同质性相当好。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这是个信效度相当高的量表,是目前国内测量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较为理想的工具。此量表被国内学者季浏、汪晓赞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3.4问卷施测与处理

由施测人员在实验前后分别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施测,并保证施测班级被试人数的完整性和回收问卷份数。前测验:实验前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24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80、7%。后测验: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实验后,两个月教学实验结束后让所有被试完成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整理问卷并记录结果。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24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79%。(详见表1)。运用SPSSF0RwIND0w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整理、统计的有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差异性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实验组间体育学习兴趣分析。进一步探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影响效果。

4实验结果

4.1对所有被试前测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并验证实验对象的同质性实验前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存在P>O.05,详见表2)。由此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处于同一水平,可作为实验对象具有同质性。

4.2教学实验后对所有被试在后测验中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

4.2.1对照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对照班的大学生通过常规教学法的体育课学习,体育学习兴趣及其“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和“体育学习消极兴趣”有明显变化,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4)。由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班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主要是体育教师受到体公共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在教学思想有了一些变化,渐渐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的服务的理念,体现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了一些提高。但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和对体育的关注,特别是大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面没有大幅度的提高。

4.2.2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4.2.2.1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

实验后对实验班大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后的得分均值比实验前有明显提高。实验班实验前后二者的得分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实验班M前=39.98,M后=46.76,P=.00<0.01,详见表5)。由此可见,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干预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明显的积极效果。

4.2.2.2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通过实验前后实验班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产生了正面的积极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程度,下面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维度水平的变化进行探讨。

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大学生存在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下降、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提高、自主与探究学习能力增强、运动参与程度提高和对体育的关注增强的结果。其中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维度水平、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维度水平和自主与探究学习维度水平三者的差异最大,均为极其显著的差异(均存在P<0.01,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维度水平的T=一5.128、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维度水平的T=一4.948和自主与探究学习维度水平的T=一5.201);再次是为对体育的关注维度水平和运动参与程度维度水平,二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的关注维度水平的T=一3.750;运动参与程度维度水平的T=一2.495,详见表6)。

4.2.3实验班被试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班被试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前后测验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相减,得到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提高的幅度,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组间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被试经过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自主与探究学习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被试,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存在P<O.05,详见表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高师公共体育课中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5讨论与分析

5.1合理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中体育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体育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兴趣、自主与探究学习、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体育的关注五个维度,下面就各个维度进行探讨。

5.1.1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积极兴趣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包括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两方面,本实验采用的大学生体育兴趣量表,在题项的组成上多数积极兴趣的题目和消极兴趣的题目正好构成问卷相互对应的一对对测谎题目且所有问卷均为回收进行测谎题目核实后的有效问卷,所以我们可以在有效问卷内讨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的结果就是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的相反结果。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提高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也就下降了。因此我们重点对体育学习兴趣进行探讨,反之则是体育学习消极兴趣。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班被试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极其显著的提高。足以证明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效果。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难题。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这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5.1.2合理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方式的影响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观念,教学应让大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大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大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5.1.3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程度

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实施运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使体育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尊敬信任教师,“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学的活动中来,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

5.1.4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体育的关注”的影响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体育的关注”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学生体育的关注有明显的提高。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篮球的发展史、短跑历史,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技术的问题可以适当讲得细一点,语言要生动、形象、简炼,注意准确地使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原则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一些符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和锻炼方法,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终身受益。这样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课堂外的体育的关注。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有助于高师大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事业中提升素质储备,是通才教育的有效途径。

(2)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和对公共体育的关注程度。

(3)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6.2建议

在调查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在高师公共体育教学中要抓住大学生的兴趣具有现实性的这一特点,重视激发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动机,对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目的和意义的教育,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兴趣教学论文篇3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影响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的现实因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影响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学生识字范围狭窄

低年级尚处于启蒙教育时期,刚刚开始接触汉字,从拼音字母中逐渐向汉字认知上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是学生对拼音音节从认识到理解掌握的深化过程,对汉字的认识尚处于一个简单感性的程度上,没有真正理解字义、词义的具体含义,对所阅读的文章、字段缺乏理解能力使得即便是内容丰富的阅读内容也很难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由此开来,识字不多是影响阅读教学开展的主要障碍。

二是学生理解能力偏低

由于低年级学生毕竟阅历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所以普遍存在理解能力较差的现象。理解能力差不但影响了学生阅读效果,同时导致低年级学生对阅读目标的选择甄别上缺乏科学性和目的性。学生往往只关注于一些能够引发自身兴趣的图案,而忽略了文字与图案结合起来所表述的含义。图案的表述是基于学生的想象而表达内容的,会因学生生长环境、思维方式、观察习惯的不同而发生偏差,单凭图案理解内容与文字叙述内容会因人而异,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教师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学生阅读兴趣不浓

由于一直习惯于看图思考的学习习惯,一旦接触到文字阅读会有抵触情绪,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字词、句段不能够理解,会感觉到阅读的枯燥而失去阅读兴趣。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学习上存在的被动心理,导致对阅读教学开展的实际意义无法理解,对阅读的重要性没有成型的认识,这样也导致了阅读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是阅读也会不加思考,入目不入脑,入目不入心,对待阅读只是敷衍了事。

二、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发挥阅读作用,就要在阅读指导上下功夫,而要提高阅读指导教学效率,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着手,让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思维集中到阅读过程中来。基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心理状态,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要把握素质教育的主线,采取寓景于教、寓情于教、寓理于教的措施来适时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是寓景于教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缺乏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势来作为过渡以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正是从学生对图景的理解比对文字理解更加直观这一点上考虑,将现实存在的自然景象引入到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直白的阅读更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江南》课文时,如果单纯地将课文“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直接引入,学生在对文章毫无感觉的情境下很难引发阅读兴趣。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不是直接引入课文,而是首先由教师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引入教学做好铺垫,以给学生讲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为引导,在学生脑海中首先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独特意境,引导学生进入江南水乡的意境当中,通过描述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然后适时导入阅读,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经历从未知到熟悉的过程,通过外部渲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阅读的焦点上,才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地进入到阅读内容的情境中来,沿着教师阅读目标的思维主线来达到阅读教学目的。寓景于教的阅读引导策略是实现低年级学生从图案认知到文字认知过渡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是寓情于教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状态

阅读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阅读古典文学是与古人的思想进行碰撞交流,阅读现代文学是与现代文学家进行思想交流,尽管这种交流的介质是文章,交流的方式是单方面的,但这是一个吸收借鉴的过程。低年级阅读尽管不能够达到思想交流的层次,但对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必须带着丰富的感情,让学生在感动中向往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感情,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状态的健康成长。例如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升国旗》一文中,低年级学生不可能体验到这种内在的含义,只是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动作行为,或是作为一种仪式性活动来观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充分抓住升国旗仪式的内涵主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升国旗仪式的丰富内涵,把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融入到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申讲解饱含感情地进入阅读。比如给学生讲述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吐木秀克镇栏杆村年逾七旬的胡达拜地•依明老人十九年如一日坚持升旗的故事、 日喀则99岁“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44年坚持升旗的故事。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带着这些故事对学生感情的熏陶进入阅读情境,这样学生更能够从内心接受,并带着浓厚的感情来跟着教师进入阅读状态,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逐渐培养起健康的心理状态。

兴趣教学论文篇4

一、讲好开头,引起“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二、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讲初中的《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课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中学生在爱人民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表现?还有哪些不足?应怎样热爱人民?”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运用恰当有趣的比喻等方法激发兴趣。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例如,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四、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观点时,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问题,我便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学生的疑问,树立了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材内容与实际不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我在讲“社会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问:“地球能毁灭吗?”我没有认为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无关不该问,而是给学生以鼓励,并解答了问题,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兴趣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众所周知,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张扬的科目,而现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对其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对体育课的关注越来越少,有的觉得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种境况与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十分重视全民身体素质的大气候格格不入。随着我国教育制机的改革,尤其是教育制度的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体育教育是得天独厚的机遇,体育教育应乘此东风迎头赶上,决不能滞后,如何尽快扭转学校体育的近况,笔者认为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必须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其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第三,多媒体在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切不可小觑。第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吸引人。第五,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抛开应试教育之枷锁,还体育活泼、有趣的本来面目。若如此,学生之幸甚,体育之幸甚,中国之幸甚。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体育则愈来愈显得重要,学校体育备受重视,因为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就曾经提出:“有可能把教育和体育同体力结合起来,因而也有可能把体力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又说:“生产劳动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增进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的传世佳作《体育之研究》明确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信条去教书育人。可见,体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一个民族的振兴是何等之重要。

一、解放思想,转换观念

如果说中学生喜爱上体育课,倒不如说是为了逃避繁重的作业而作出的举措更为确切,即使一片欢呼地来到操场,而当体育老师有板有眼地开始本节课过程时,大部分同学又显得非常消极,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思想上的不重视。大多数同学以文化分数为重,藐视体育成绩,因为中考中体育成绩只占10分,微不足道,况且按惯例,只要文化成绩好,届时学校领导、老师自然会想方设法使你的体育成绩满分的。这就滋养了他们爱到操场上体育课,而又不愿真正完成应有的活动量、掌握应有的运动技能这一陋习;二是指大部分女生,仍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放不开手脚活动,仍愿做“淑女”型仕女。即使活动时,也是扭扭怩怩,达不到运动效果;三是怕苦怕累,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现今的孩子,在蜜罐中泡大,从未吃过苦,受过累,不必说“劳其筋骨”,更谈不上持之以恒地体育运动了。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们教者应正确引导,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意义,看体育而非看分数,使他们尽快转换观念,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体育运动中来。二、把握心理特征对兴趣的影响

中学生心理发展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又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往往做些力所不及的动作,同时又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一定技巧,既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委以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又要严格地要求他们,给予必要的批评与监督,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评价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向成熟期顺利过渡,使之产生永不枯竭的体育兴趣。

三、正确处理生理特征与教育的关系

中学生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期开始,学生初步显现出暴发力,精力旺盛,似有使不完的力气(尤其是男生)。此时,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最佳时期,但要注意培养学生坐、立、走的正确姿势,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可进行速度、灵巧、弹跳方面的训练。要教育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和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负担不宜过重,保证充足的睡眼时间。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讲授,特别要指导女学生的经期卫生,积极开展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避免不良刺激对学生的影响,以确保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持久性。

四、多媒体对学生兴趣的激活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由于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教师在一节体育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换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错的动作演示,亦或录下学生练习的动作进行评讲,或者教师将时事及体育新闻直观搬上讲台,使学生了解得更多、更新、更快,从而激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热情,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形成爱好体育的习惯。

五、提高教师素质,启动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多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专长,也有短处。本人在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多种多样,所涉及内容之广往往超出你现有的能力范围。使你往往招架不住,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我素质,才不至于“江郎才尽”。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喜爱。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步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兴趣教学论文篇6

一、讲好开头,引起“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二、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讲初中的《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课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中学生在爱人民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表现?还有哪些不足?应怎样热爱人民?”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运用恰当有趣的比喻等方法激发兴趣。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例如,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四、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观点时,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问题,我便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学生的疑问,树立了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材内容与实际不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我在讲“社会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问:“地球能毁灭吗?”我没有认为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无关不该问,而是给学生以鼓励,并解答了问题,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兴趣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一种个性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影响下,有从事、探究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充满激情地去研究,甚至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在对知识探索的欲望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艰苦的学习中作乐。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文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基本任务。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导语不但为整个教学垫下基调,安排了教学顺序,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著名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充分利用导入新课的环节,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在上到《月亮的足迹上》的足迹时,我设计了疑问式的导语。谁在月亮上留下了足迹?什么时间留下的足迹?他是如何到月亮上的?这样通过几个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整个教学活动成了知识探索的活动,甚至是一场神秘的探究活动。除了设疑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的方式。如在上《丑小鸭》一课时,我是以抒情的导语引入课堂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也许充满了阳光,一帆风顺;也许长满了荆棘,步履维艰。在你们遇到厄运时,旁人给予蔑视与嘲笑,你们会怎么办呢?你们是否觉得生活是不公平的,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呢?其实,只要你们直面困难,积极进取,终会长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通过散文式的语言,学生如饮甘泉,如沐春风,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美妙的情境中去。此外,还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方式,如上到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在开端环节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给学生营造感人的氛围。

二、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表扬学生。只要学生进步了,不管成绩是不是最好的,都应该给予肯定。同时,可以开展一些竞争性的教学活动,运用相应的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肯定。尤其是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要多加夸奖。如讲解仿写练习题。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如“风筝”:心系故土,飞得再高,也不自由。写“筷子”:失去伙伴,你的生命将失去意义。类似这样的表达,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真棒,很有创意!”。全体同学鼓掌,伙伴们投去了钦佩的目光。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发了学习兴趣。本人在小学一年级时,语文教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至今记忆犹新。当然同学有不足、犯错时,不能否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批评之后,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是关心自己的,从而在内心感激老师。从这里可以得知,肯定、鼓励学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效率。

三、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也是日新月异。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也逐渐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活跃了教学活动涉及到的人、事、物,活跃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苏州园林》一课时,通过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景色。学生观看后,无不为之陶醉,深深感受到语文的无穷趣味。又如在上到与大海有关的课文时,通过制作展现海景的多媒体课件,其中有潮汐潮落的壮丽景象、也有波澜壮阔的海景场面,还能听到涨潮、退潮的声音。同时,再配上教师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学生更加陶醉在大海的美丽之中。又如讲到与大漠有关的课文时,可以联系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先自己感受、想象沙漠的悲壮。再通过多媒体放映图片,给学生展示一望无际的沙漠。同时,可以介绍沙漠中自然奇观和沙漠中的动植物,从而让学生对沙漠有基本的了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组织同学交流、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获得成功的人,都有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组成一个整体。在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时,不能包办学生的思想。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活动。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尽可能地尊重他们的想法,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上到《羚羊木雕》时,对于话题“金钱和友谊,谁更重要”,学生争论不休。这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一场辩论比赛。像“网络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样综合性的话题,都可以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此外,学生之间互改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批改过程中,大到作文的审题、立意,小到汉子的笔画顺序。有时碰到分歧的地方学生还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就再次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判断,同时还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语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多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经验,充分挖掘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的因素。相信在长期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一定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吴廷辉.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J].语文天地. 2008(05).

[2]傅珍珍.浅谈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3]李会军.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8).

兴趣教学论文篇8

对于学习而言, 最好的推动力就是兴趣。对于毫无兴趣的学习内容, 学生会感觉到索然无味甚至产生逃避心理,这都将对学习和学习效果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 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初中阶段, 由于学习任务的陡然增加, 很多学生都会感到茫然, 从而造成学生对于学习的徒劳无功, 进而削弱对于学习的兴趣, 降低学习效果, 对于语文课程的状况也是一样。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首先从兴趣的培养入手。总体而言,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升学生视角,帮助建立完整认识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从来都存在问题, 一直到现在,教师还是把学生当做小孩子看待, 因此在教学的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定方面, 并没有和学生太多的沟通交流, 而只是“带领” 学生进行学习而已。但是通过观察, 初中学生基本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 并且提前对学习的过程加以了解, 定出合理的阶段性计划, 将能够有助于学生自己针对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检验, 有效改善学习状态, 提升学习兴趣。

这种做法需要注意学生整体的实际情况, 并且需要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体系, 同时, 还要求学生对自身状况作出一定的反思。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才能完成, 如果只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和目标自行制定,将无法有效与自身进行同化, 最终难以实现。

2 建立完整课文体系,提升语文整体美感

目前语文课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抠字”, 这个形式由来已久, 一直沿用至今。这种形式的产生, 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出现了很多汉语言语法知识, 因此需要把句词拆开而成为单个的语言元素进行分析。但是这样做, 完全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此结束。

有效的改进方法应当在完成语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恢复课文整体性。这包括无视句子内部结构, 以及文章的段落划分, 而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审视整个文章内容。通常而言, 对文章产生背景的介绍和对于作者身处时代和政治角色等分析介绍, 也是构建这种课文体系的必要环节。每个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 脱离了这个背景,文学作品就会失去其现实意义。同时, 每个文学作品本身又自成体系, 强制的将一个整体割裂开来, 虽然有助于文章结构和句词结构的分析, 但是其自身美感会被完全破坏。无论哪种做法, 都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升。

3 勇于质疑, 激发思考的力量

语文课程不是数学, 凡事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语文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因此, 语文教学需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思考。

思想是每个人都有的, 很难说谁对谁错, 更多的是各有千秋。在这样的基础上去看名家名作, 就会发现虽然不乏圈点之处, 但也并非完美无瑕。而就名作的“微瑕” 和“亮点” 展开的讨论, 最有可能收获学生们各有千秋的思想。例如《惠崇春江晚景》中, 几句诗勾勒出春天的景色,但是并没有涉及“晚” 的内容。课上可以考虑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诗中“文不对题” 的地方, 在寻找的过程中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故事整体意境的领略。而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亮点”, 也可以同样使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变色龙》一文中, 在对文章历史背景进行必要的解说以后, 可以对其进行通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 鉴于《变色龙》属于小说题材, 因此不一定非要去划分段落剖析句子, 而应当找出文章的亮点所在。对于这篇文章而言, 很多地方都应当推敲, 但首先就是对于题目的鉴定, 在这里可以鼓励学生究竟为什么将文章叫做“变色龙”, 为什么这么命题;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之所以称为“变色龙” 的若干依据。如此一步步深入分析, 远远好过于对段落的划分理解,而当整个文章被这样一点一点逐渐深入探究之后, 学生就会犹如“庖丁解牛”, 眼中已经没有完整的牛了, 这时, 段落的划分也就会随之一目了然。

4 课程内容有所取舍,注意课堂气氛保持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过于僵化, 似乎课文就应当被划分成几个段落, 诗词就应当分析每一个字的解释。但是事实上, 教材中的每个文章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文章并不适合划分段落, 因为它们的结构很可能过于紧密难以划分清晰, 或者过渡段落十分圆滑难以分辨, 对于这种文章, 不妨展开整体的欣赏, 而对另外一些结构明晰, 节奏明确的文章划分段落, 分析起伏。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应当依赖于文章自身的特点,而不应仅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每个文章采取同样的做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审视教材和文章内容以及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观点, 依据文章特色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只有适合于教学内容, 才能适合于学生理解, 才能培养起学习的兴趣。这是顺应了发展规律的做法,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兴趣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72-001

陶行知在教育生涯的各个阶段都很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他在《新教育》中提到:“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1]在语文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正确引导,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经验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表象特征记忆力也比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导语的精心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活跃学生的情绪,创设愉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语的设计。课堂导入的好与坏,能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导入的得当,会使整个课堂进入良好的一个学习氛围中,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对于略显枯燥的说明文,普遍会出现学习兴趣低落的问题。这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运用课堂导入语的力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念,陶行知也非常的提倡。他认为,利用多种教育如图画、幻灯、录音等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辅导教学。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以直观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拓宽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对某一事物有了好奇心,教师和家长如能积极引导并创造条件,使他们深入了解这个事物,这是培养学生兴趣最好的办法。[2]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也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1.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小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 如果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能结合课文,讲一些有关课外的故事或名人轶事, 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我叫“神州号”》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下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学习《司马光》时,也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司马光的生平。可能教师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还能激励学生课后看课外书的兴趣。

2.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

陶行知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指出:“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喜悦的课堂教学氛围。陶行知认为用活的人去教活人,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影响的,学校里面先生有了笑容,学生也就有笑容。学生喜欢这样微笑的教师,那么也就自然喜欢这门课了。

三、积极肯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陶行知先生希望教师能去理解孩子,培养教师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体验他人情景。在此基础上,我们用糖果般甜蜜的语言感化孩子,对孩子进行积极肯定。积极肯定并非单纯的表扬加鼓励,更多的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强化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教师要适当提醒,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要抓住各种机会去肯定犯错的孩子。

我班上有个孩子叫苏苏。有一次,他“懒得”保管好自己的《诗话记录本》,一连几天没带。在请他进办公室时,他很惶恐,担心我会狠狠地批评他。这时我给了他一颗糖果,说:“这颗糖果送给你,但请你将这颗糖果送给你的同桌,因为你要请她将《诗话记录本》借给你抄一遍,这样你就可以在课前读一读自己的古诗了。”孩子欣然地接受了,并且课间很自觉地到我身边抄写。

抄写期间,我会和他谈谈作业的问题。有一次,我和颜悦色地说:“苏苏,你的默写还有进步的空间。”他得意洋洋地说:“我只错了七个,我同桌错了十四个呢!”

我当时有点生气,教育他时,处理得不好,马上就说:“你跟谁比呢?和差的比么?”说完这话,我自己也觉得不对,却一时也改不了口,只能安慰他:“苏苏,你要让同桌向你看齐啊,默得更好些。”

神奇的是,教育出现了转机。第二天默完生字后,我准备了10颗糖果用来表扬最好的一组。在清点人数时,我发现苏苏全默对了,他很少全对——昨晚肯定有努力地复习。可惜,他不在优胜组中,怎么办?我想了想,多拿了1颗糖果,直奔教室。

我先表扬了优胜组,当全班同学都觉得表扬结束的时候,我忽然拿起一颗糖果对孩子们说:“老师这里还有一颗糖果,要送给苏苏,因为他同样全部默对,且进步最大。”

我把事情的经过告之全班后,问:“老师为什么要表扬他?因为——”

“因为他知错能改!”有几个孩子抢白。

“没错,你说的很对,他虚心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不但努力学习,而且他还想给同桌做一个好榜样呢!”这时,小苏苏害羞地藏在手臂中,脸都红了。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学习热情特别高涨。

兴趣教学论文篇10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在于教师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其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快乐学习,激发兴趣,提高成绩。如教学《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选出每一小组的负责人,分别布置给每一小组进行学校周边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考察的任务,在出发前先给学生大致讲述自然景观(自然带、典型植物等)的概况及在考察中要了解的内容,并要求其返校后每一小组上交考察报告。此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并能激发不同学生的个人主观意识与创新意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又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自学课。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通读理解,并完成阅读笔记。待抽样检查后,找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最后在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笔记进行更正与完善后进一步阅读探讨。对于区域地理教学,地理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某一国家地理时,以“我所了解的XX国”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讨论。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该国资料搜集整理,在课上上台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此方法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兴趣

地理学习中,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途径。如地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利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任务,即:学生课后要结合教材中的“某园林景区导游图”绘制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在自己学习的校园中绘制平面图,这个实际问题会使得学生提高对学校地理的探求热情,出色完成任务。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制作地理模型了解地图知识,引导学生收集与地图指示相关的图片、卡片、邮票等,了解地形地图知识。

三、提高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中激发地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