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成语十篇

时间:2023-03-16 16:43:08

描写冬天的成语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1

描写冬天和秋天的成语

秋天的成语:秋天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飘香

果实累累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五谷丰登 芦花飘扬

秋雨萧萧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雁过衡阳 落叶知秋 一叶知秋 秋风扫落叶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秋风习习 硕果累累

寒蝉凄切、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雁过留声、天朗气清

落叶归根、霜叶红花、北雁南飞、凉风习习、硕果累累

橙黄橘绿、果实累累、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层峦叠翠、香山红叶、衰草连天、姹紫嫣红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秋风习习 硕果累累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飘香

果实累累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五谷丰登

冬天的成语:白雪皑皑 寒风侵肌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冬山如睡 冬扇夏炉 冬月无复衣 冬箑夏炉 负暄之献 葛屦履霜

阳春白雪 冰雪严寒 呵笔寻诗 黄绵袄子 秋去冬来 秋收东藏 燕雁代飞 自同寒蝉

寒蝉凄切 林寒涧肃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于水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鹅毛大雪 山寒水冷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寒风刺骨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岁寒三友 寒气袭人 冬暖夏凊 春去冬来 冬日黑裘 冬日可爱 冬日之温 冬日之阳

暑来寒往 暑往寒来 汤风冒雪 天凝地闭 无间冬夏 温凊定省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腊月 数九寒天 春冰虎尾 凛若冰霜

霜露之感 白雪茫茫 岁暮天寒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冰雪聪明 冰魂雪魄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风号雪舞 固阴沉寒 千里雪原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2

1) 天凝地闭:天地都凝固冻结了。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2) 出自: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3) 银装素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4)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5) 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6) 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7) 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8) 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9) 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10) 白雪茫茫: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白雪茫茫就是雪很大,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形容冬天雪下的很大。

11) 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寒冷。

12) 透骨奇寒: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13) 千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一千里都被冰封了,也可以说明天气的寒冷。

14)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15) 千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和后面的“万里雪飘”中的“万里”一起使用。辽阔的北国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词,作状语,前面省略了介词“被”。

16) 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17) 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18) 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19) 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

20) 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21)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22) 寒风刺骨: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人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多用来形容恶劣的寒冷天气。

23)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4)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25) 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26)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27) 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28) 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29) 粉妆玉砌:用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30) 林寒涧肃:寒:寒冷: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31) 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

32)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

33) 寒风侵肌:形容天气寒冷。

34) 天寒地坼:坼,裂开。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

35) 凄风苦雨: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36) 林寒洞肃: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37) 雪兆丰年: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38)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39) 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40) 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41) 折胶堕指:极言天气寒冷。

42) 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43)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44) 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45) 夏虫朝菌: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46) 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47) 朔风凛冽:相当于寒风凛冽。形容冬天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48)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49) 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50) 冰封雪盖: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四周被冰雪覆盖,地面上都结成冰了。头顶上还下着雪。

51) 鹅毛大雪: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52)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53) 寒气逼人:指十分寒冷或指阴森可怕。常用作作谓语、定语、宾语。

54) 料峭春寒: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55) 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56)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57)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58) 寒风侵肌:寒冷的风都侵入到肌肤里面去了。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59) 寒附火者: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60)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61) 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62) 嗬气成霜:嗬一口气出来,马上就凝结成霜。比喻天气非常寒冷。

63) 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3

白雪茫茫:形容一望无际的白;白雪皑皑: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瑞雪纷飞:雪下得很大,雪花不断地飘下来;寒气逼人:指十分寒冷或指阴深可怕;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冰天雪窖: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漫天风雪:形容风雪很大,弥漫了天空;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4

1、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2、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冰冷的季节。

3、夏虫朝菌: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4、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冰冷。

5、朔风凛冽:相当于寒风凛冽。形容冬天寒风刺骨,非常冰冷。

6、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7、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8、冰封雪盖: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四周被冰雪覆盖,地面上都结成冰了,头顶上还下着雪。

9、鹅毛大雪: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10、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11、寒气逼人:指十分冰冷或指阴森可怕。常用作作谓语、定语、宾语。

12、料峭春寒: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冰冷。

13、天凝地闭:天地都凝固冻结了。形容冬天非常冰冷的情景。

14、出自: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15、银装素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16、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17、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使冰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18、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19、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20、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21、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冰冷。最冰冷的那些日子。

22、白雪茫茫: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白雪茫茫就是雪很大,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形容冬天雪下的很大。

23、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冰冷。

24、透骨奇寒: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冰冷。

25、千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一千里都被冰封了,也可以说明天气的冰冷。

26、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27、千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和后面的“万里雪飘”中的“万里”一起使用。辽阔的北国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词,作状语,前面省略了介词“被”。

28、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冰冷。

29、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30、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31、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

32、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33、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34、寒风刺骨: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冰冷,冰冷的风似乎能吹进人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多用来形容恶劣的冰冷天气。

35、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36、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37、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38、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39、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冰冷景象。

40、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冰冷的腊月天。

41、粉妆玉砌:用白*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42、林寒涧肃:寒:冰冷: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43、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

4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

45、寒风侵肌:形容天气冰冷。

46、天寒地坼:坼,裂开。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冰冷,把地都冻裂了。

47、凄风苦雨:凄风:冰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48、林寒洞肃:寒:冰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5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四、课时:2课时。

五、课型:综合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七、教具: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过渡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6

春暖花香 万紫千红 万红千紫

春花怒放 花红柳绿 柳绿花红

柳媚花明 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红柳绿 柳绿桃红 桃红李白

桃李争妍 桃李争辉 桃柳争妍

杏雨梨云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百卉含英

百卉千葩 飞花点翠 草长莺飞

柳莺娇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红杏闹春 红杏出墙

春色满园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 春色弥望

春山如笑 春和景明 韶光淑气

春日阳和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描写夏的成语: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汗流浃背 暴风骤雨

蝉不知雪 春风夏雨 沉李浮瓜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冬日夏云

簟纹如水 冬温夏酢《温夏清

浮瓜沉李 浮瓜沈李 寒耕暑耘

寒来暑往 火伞高张 夏雨雨人

皎阳似火 阑风伏雨 阑风长雨

秋行夏令 暑往寒来 暑雨祁寒

无冬无夏 夏炉冬扇 夏日可畏

描写秋的成语: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一叶知秋

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春花秋月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金风送爽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雨绵绵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落叶纷飞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 秋色宜人 秋雨绵绵

描写冬的成语: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风号雪舞

风雪交加 寒气逼人 千里冰封

天寒地冻 寒花晚节 一寒如此

东寒抱冰 天寒地冻 日长一线

瑞雪纷飞 雪上加霜 冬日夏云

雪中送炭 漫天飞雪  林寒洞肃

日长一线 松柏后凋 天凝地闭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窑 春寒料峭

唇亡齿寒 滴水成冰 风刀霜剑

风雨凄凄 寒蝉凄切 寒花晚节

寒心酸鼻 号寒啼饥 林寒洞肃

凄风苦雨 十冬腊月 霜露之病

岁寒三友 偷寒送暖 缩手缩脚

岁暮天寒 天凝地闭 啼饥号寒

天寒地冻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7

一、交流平台。

琳琳:我发现,童话充满着____________,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

情发生,如《宝葫芦的秘密》,有了宝葫芦,人们想要什么

就有什么。

文文:我能感受到,通话中的主人公大都拥有____________,还能

感受到人物_________________,如《海的女儿》里的小人

鱼,为了保护心爱的王子,自己的身体竟然化作了泡沫!这

既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又让人为她的善良感动。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这个字怎么写?我忘记了。

任岁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怀的,始终是老师深情的目光。

辨析:“忘记”和“忘怀”是一组(

)词。“忘记”强调的

是(

);而“忘怀”强调的是(

)。

A.与某个值得尊重的人有关的事情比较难忘

B.经历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记忆中

2.选词填空。

赞美

称赞

(1)老师和同学们都(

)李强的毛笔字写得好。

(2)在赛诗会上,同学们高声朗诵(

)祖国的诗篇。

3.读一读,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完成练习。

①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

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

啸着。

②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

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③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不一会儿,地

上、树上、屋顶上就积满了厚厚软软的白雪。

(1)第①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了冬

天_____________并存的现象。

(2)第②段话写了动物______的方式,从______(正面 侧面)

突出了冬天天气冷、食物少的特点。

(3)第③段话描写了冬天________,________(直接

间接)

表现了冬天寒冷的特点。

(4)这三段话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上面的描写方法,写一写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日积月累。

1.少年不知勤学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不读十日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迈步总不迟。

4.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园地

一、奇妙的想象 非凡的能力 示例: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1.近义 B A

2.(1)称赞 (2)赞美

3.(1)拟人 北风

(2)过冬 侧面

(3)寒冷 直接

(4)冬天冷的特点

4.示例: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你瞧,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谷子笑弯了腰,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其人文性的讲解、传播,忽视了其工具性的一面,即对人的心灵的慰藉与滋润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下面将对互动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面临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有些方面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老师教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在传统教学中偏重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培养;③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忽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④为了应对高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式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反思: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否是为了培养考试考高分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在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乐于参与其中呢?

二、加强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

1、互动问题为指引激发学习的参与热情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语文是一种语言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传达给学生的是语言的魅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问题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思维水平设计符合他们的问题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讨论。教师在设计互动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师应充分掌握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其知识积累情况以及思维发展的水平等,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他们档次的互动问题。其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设计的互动问题既可以是课文中的内容引发的思考,还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的观察和设计。同时还可以设计探索性问题,其内容和形式不受限制。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可以设置以下几个互动问题:第一,作者为什么选用“紫藤萝瀑布”作为文章的题目?请在文章中找出依据来;第二,文中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有哪些?请按顺序将其写出来;第三,给全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第四,作者借“紫藤萝”所要真正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然后从文中找出答案,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初中学生能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但是需要学生综合分析课文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2、在开展教学互动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互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够学以致用的能力,互动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语文互动教学互动中摒弃了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通过互动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其学习目标是第一,学习作者描述景色时所使用的写作手法;第二,学习作者是如何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互动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用几个词语谈谈自己对于冬天的感受,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结合济南的地理位置思考来了解《济南的冬天》的情景,然后将描写济南冬天特色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大家讨论老舍笔下的冬天所表达出的情怀。济南作为老舍的故乡,其对济南的情感可见一斑,通过老舍对济南冬天的描写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老舍在描写自己故乡时心中的暖意,即使是寒冷的冬天的故乡,老舍也从中体会到了脉脉温情。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个关于自己故乡冬天的小段,然后朗读给大家听。最后教师在对同学的作品进行一一点评,对于不足的地方给出修改建议,对于好的作品给予鼓励。3、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展开追问推进问题深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些句子不是很好理解,因此笔者首先让学生先试着将其翻译,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然后教师在引导、追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对翻译方法的掌握。例如文中有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中“如”字的用法,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然后让学生仿照这个句子用如字造句,体会句中所描写的景色之妙。笔者追问学生“作者描写的这个景色如何,用这样的景色要传达作者什么情感呢?”让学生通过思考来比较有“月”景色的描写与无“月”景色的描写的区别是什么?各自又妙在何方?层层深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写景手法所创设出的意境之精妙,从而分析出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别致情趣。由此可见,追问不仅能使提问更加深入,提高提问所带来的效果,从而达到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分析思考问题,这种追问方式还能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不断思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探索求知的状态中。

三、总结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9

景物描写点缀语言表达如果把语言表达比作文章的外衣,那么恰当的景物描写就是衣服上别致的点缀,不仅可以将衣服装点得更美,也可以表现出主人的品味和气质。行文中的景物描写,尽管也许只有几句话,写得好却可能妙笔生辉,在文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行文中的景物描写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感彩的景物就没有了灵魂,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写景首先要赋予人物的情感,做到情因景生,景因情美。因此,写景的时候一定要选取触动内心的典型的景物。如八下语文中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里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含羞树的花朵在阳光下飞舞,开满花朵的树枝几乎垂到青草上。那些美丽的花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纷纷掉落。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瓣,走近大树……”海伦・凯勒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她却能描绘出如仙境一般的画面,含羞树的花朵的美是她是用心感到的,而这样触动内心的美更能激起读者美丽的联想。可见,只有你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感动,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选取景物时还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是和整篇文章密不可分的。成功的景物描写片段,不仅可以使文章的语言表达锦上添花,而且对突出中心、推动情节发展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七下语文中鲁迅的《风筝》第二自然段:“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在这一段中,鲁迅选取了风筝、杨柳和山桃来表现故乡的春天。而这篇文章是以风筝为线索的,由风筝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细写“寂寞的瓦片风筝”,和下文中弟弟做的风筝相照应。发芽的杨柳和吐蕾的山桃是故乡早春特有的景物,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温和”互相映衬,增添了往事回忆哀伤动人的力量。

九上语文中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当作者终于回到了二十多年未归的家乡后,首先描述的是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可以看出故乡二十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悲凉之感隐隐而出。下文作者描绘了他记忆中的温馨瑰丽的故乡风景画,两幅反差极大的图画更加突出“我”回到故乡时的心情。心理上的故乡是值得缱绻留恋的,它在作者笔下是那么美丽而温情,作者尽情徜徉其间,几乎流连忘返;而他构筑的现实中的故乡则是写满苦难。所以,从开头对故乡环境的刻画就可以知道,这篇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悲哀阴灰的。

同时,行文中的景物描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景衬情。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真挚的情感,中规中矩地去写一个人一件事,情感不充分,自然不能打动人。那么怎样使情感表现得更充沛呢?在关键处以景衬情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老舍先生的小说《月牙儿》,写了女主人公在不同景物的不同感受:“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我敢在院中走了,一个春天的月牙儿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它的美来。天是暗蓝的,没有一点云。那个月牙清亮而温柔,把一些软光儿轻轻送到柳枝上……月牙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轻摆的柳枝。墙那边有棵什么树,开满了白花,月的微光把这团雪照成一半儿白亮,一半儿略带点灰影,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这个月牙是希望的开始,我心里说。”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以景衬情,其实就是暗示着女主人公的不同境遇下的心境,既含蓄,又富有感染力,这就是借助景物描写去含蓄地表现人物的心情。

作者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常常会采用一些写作技巧。

七下语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自然段,是对百草园景物的生动描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作者还抓住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乐”字,对百草园作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文字井然有序地着重描绘了百草园在春夏季节的景色,写得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在抓景物特点时,作者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使百草园的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味。

描写冬天的成语篇10

一、核心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某一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几个人一组进行探讨,通过相互探讨交流,形成某一观点或达成某种共识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共同分担的勇气,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板块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点分层之后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经过分层之后的内容不是孤立排斥的,而是相联系步步递进的。这样的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弊端,是一种比较突出而高效的教学形式。

二、板块式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整体感知语文文本

“文本”就是针对课本内容进行有效拓展,进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理解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搜集等积极性,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思维能力。在实施板块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先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加深对文章主旨的了解。如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端午日》教学中,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即阅读、品味节日气氛、整体感知文本。学生在前两个环节中感受到了端午节日的热闹,在进行整体感知文本这一项中,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让他们分别试着找出本文写了端午节这天会有哪些民俗风情。在这个问题的驱使下,有的小组实施“我读你记”的方式记录民俗风情,有的小组从文中重点句子寻求答案“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这一板块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

(二)透过相关词语,感知文本

与文本对话是建立了解文本意图、写作思路基础上的深度剖析,这时候的读者往往不单纯是以读者的身份进入到文本中,而是站在文中主人公的立场或对面进行阅读,达到“我”与文本合一的状态。一旦与文本中的人物或者编者对话,就会产生“如梦如实”“如你如我”的精神境界,文章的情感、主人公的命运就与学生联系在了一起。与文本对话,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做到与文本对话,有自己的感悟,然后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对话与感悟,获得见解、获得真知。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是著名的作家老舍的作品,文中采用如画的笔墨描述了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作者笔下的冬天似乎不是那么冷清,反而还带了一定的暖暖情意在其间。在这节课的授课中,我将本节课划分为两个板块赏读重点词语、领悟作者的情感。在进行第一板块时,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知道“温晴”“摇篮”“安静”等词用得形象逼真,读了让人产生如在山脚下的感觉;在进行第二板块时,让学生进行分组竞赛阅读,看看谁阅读的效果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修辞、写作角度、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很多观点:“晒”、“睡”、“醒”一系列的描写,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安静祥和世界,在描述中作者并没有采用强硬的口吻描述,而是用了商量的语气,“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读来使人倍感亲切,好像一个朋友在耳边温和而礼貌地和“我”对话,文字行间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深深的喜爱和赞美。文中“慈善”一词用了拟人化的描写,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暖的一面,这词语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欢和感激之情。

(三)从妙词佳句中读出“语文味”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味道”教出来,“语文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学好其他科目的重要提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语文味”,引导他们赏析精美的妙词佳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描写的意境等。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一些描写类的词语,如描写井的“光滑”,描写黄蜂的“肥胖”,写油蛉的“低唱”、蟋蟀“弹琴”;描写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等。在教这一节课时,我将本文划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引出“百草园”,第二板块引出“三味书屋”这一环节,第三个板块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比。在进行一个板块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分组合作,找出这个板块里描写性质的词语并试着分析其含义,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当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能进行有效理解和运用的时候,他们的“语文味”也就渐渐形成了,但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积累,当教师的语文功底扎实后,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

(四)拓展阅读可少,变“旧知”为“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