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艺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17:32:10

描写艺术论文

描写艺术论文篇1

关键词: 《庄子》 寓言故事 描写艺术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或说是安徽蒙城)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曾称赞此书:“其文则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在《庄子》这些文章中,都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出神入化的描绘出来,从而达到需要表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用哲理故事和诗意抒发的描写来传情达意

《庄子》一书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浓郁的抒情性描写。作者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不是把生活当作科学研究的客观对象,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而是采取一种主观抒情的态度,直接表现个人对生活的真实体验,表现对自我生命的内在感受,从这种内在感受出发,去把握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找一条从根本上解脱困境的途径。体验是一种渗透着思想的情感活动,体验生活就是透视自己的内在情感,以自己的内在情感为依据,去接触和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庄子》一书正是从内心感受的角度去透视和思考生活,描写出了庄子的遭遇、命运、个性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文中大量运用哲理故事来说明事理,《外物》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子穷得揭不开锅,向人借粮以救急,却遭到拒绝。他的忿然作色,固然是对吝啬无情的监河侯一类人物的愤慨,但更多的是对自己悲惨生活境遇的哀伤,是对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所谓“吾失我常与,我无处所”,正是庄子极端窘迫的生活境地的真实写照。此外,《庄子》书中还大量表现了庄子作为一个精神探索者的心灵世界,描写出了他在人生旅程中的苦闷、求索、孤独与悲凉。这无论从语言上还是在诗情画意表达的效果上都很有感染力。

《庄子》一书哲理与诗意交融的描写艺术的表达还表现在对心中向往的理想境界的描写与歌颂。庄子渴望摆脱丑恶的现实,进而摆脱一切束缚,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他热情讴歌至高无上的大道,描写体道、得道的情景,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逍遥游》中描写大鹏展翅高飞,翱翔于天地之间,展示了一幅宏伟壮阔的图景,与此对比,受自身条件限制的朝菌、斥之类显得格外渺小,这种描写极具艺术效果。此外,《庄子》书中饱含着审美感受的故事描写,不仅使深奥的哲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把人带入物我两忘的诗一样的意境。

二、用奇特的想象描写来明理宣情

《庄子》一书向来以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著称。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庄子善于“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其作品具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特点。庄子在书中展开葱茏的想象力,描写了光怪陆离,波诡云谲的艺术世界。全书首篇的《逍遥游》,一开头就描写了一幅鲲化为鹏的宏伟景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书中,几乎随处可见这种出人意表的想象描写。

庄子大量借鉴了古代的神话传说。他从神话传说中吸收了很多材料,加以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来描写他文中的艺术形象。例如,他根据《山海经》中“姑射之山”的记载,创造了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这一奇异形象;根据帝江的传说,创造了浑沌的形象和凿七窍的故事等。不过,庄子更多地还是借鉴神话的浪漫精神,展开奇异的幻想和想象。他打破物我界限,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意志和情感,大量创造富于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特别是某些抽象事物也被庄子加以拟人化描写,化作生动而富于个性的艺术形象。庄子把这些抽象的事物加以人格化,通过他们之间的问答,告诉读者如何体悟大道。这些超现实的事物在庄子的笔端纷至沓来,妙趣横生,魅力无穷。

庄子的奇特想象描写又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庄子主张齐物,他经常启发人们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精神境界的绝对自由。他认为,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导致了认识局限,就如同井底之蛙不知道大海的广阔,夏天出生的小虫子不知道什么是冰雪,只有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认识角度的限制,把个人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

《庄子・天下》篇称庄子“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s见之也。”意思是其语言描写虚远广大,无限制、无边际,放任不拘,不偏执于一隅。这一特点既是指庄子的思想抒发,也是指他的文辞描写。正是庄子奇诡玄奥的哲学思想和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有力地激活了他那葱茏的想象力,构成了全书恣肆闳丽的描写艺术。

三、用大量的寓言故事来表现文学魅力

郭沫若在谈到庄子的文学成就时说:“庄子固然是中国有数的思想家,但也是中国有数的文艺家。他那思想的超脱和精微,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他的书中有无数的寓言故事,那文学价值是超过他的哲学价值的。”(《沫若文集》卷十二《今昔蒲剑今昔集》)这是庄子运用寓言描写的最大成功之处。

庄子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寓言大师。寓言的运用在他的书中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成为庄子表达哲学思想和人生体验的主要手段,是庄子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基本材料。庄子的很多作品,几乎很少纯理论的阐述,而是连缀许多故事和人物对话,将自己的思想寄寓其中,寓言成为这些作品中主要成分。 《庄子》的寓言以叙事见长。其中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细致逼真的描绘,能以生动的形象和意趣去感染人、征服人。作者非常讲究叙事技巧,努力造成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

庄子是个卓越的语言大师,他对文学语言的运用纯熟自如,精彩传神。例如《齐物论》中描写“地籁”的文字,对自然界中各种孔窍的形状及其在风力吹动下发出的不同声音,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可谓绘形绘声,词汇丰富,变化奇妙,为人所称道。庄子特别爱用新颖奇特的词汇,如“嗒焉”、“}然”、“听荧”、“时夜”,还有一些虚构的稀奇古怪的人名、地名等等,它们出现在文中,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庄子所用的句法也灵活多变,独具风韵,奇妙的句法与文中的奇诡议论水融,显示了庄子的独特文风。此外,庄子的文章又常常用韵,造成铿锵悦耳的节奏感,行云流水般的文句给壮浪纵恣的文风增添了诗意。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说:战国诸子中,“文辞之富美者,实唯道家”,而在道家之中又当首推庄子。他那古今独步的文笔不仅陵轹于战国诸子之上,而且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综上所述,《庄子》散文的描写艺术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1]庄子 远方出版社 2006年

[2]郭沫若与道家文化 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

描写艺术论文篇2

关键词:素描;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形式,深层次上解释是用来学习美术技巧、探索绘画的形体规律、培养绘画专业习惯的一种训练过程。素描对于写实油画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我们对于素描和写实油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充分探索和运用素描技法,不断丰富写实油画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以此来创作出更多高品质、高水准的写实油画艺术作品。

1素描和写实油画两种绘画形式的关系

1.1素描与写实油画区别之处

简而言之素描是一种单色绘画形式,同时素描包括的种类也很多,像中国国画中的水墨画、白描以及速写和绘画的草图在广义上都属于素描的范畴。可以说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和骨骼,同时亦是最节制和最需要理智来协助的艺术形式。写实油画是属于具象艺术的艺术形态,也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写实油画是由绘画者观察和描摹外部的物体形象,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对外界物象进行再现的艺术创作过程。写实油画的艺术作品符合了观察者的视觉经验感受,为观者提供了感官的审美愉悦之感。

1.2素描与写实油画的联系

素描是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前提,是一切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是写实油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设计构图工具,绘画者经常要进行素描的练习,这样有利用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并理解物象形体,在素描学习中逐渐熟练地运用线条来勾勒出物象的形体,初步掌握这一基础绘画形式的要点和精髓。在油画的初级阶段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大致上可以说是着色的一种严格素描训练,拥有较为高超的素描技术可以使得绘画者在物体造型和色彩的结合上更加具有气象。总而言之,在写实油画的创作中素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素描在写实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2.1素描在写实油画空间构造的写实性中的作用

在绘画的发展过程中,空间特征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一个转变发展。由于之前的二维绘画形式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不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实物的具体状态,因此绘画者逐渐探索,充分利用素描中对于物体远近、明暗以及透视虚实的构图技巧来增强写实油画的表现力。使得写实油画的绘画者在平面上塑造物象的写实性和画面的感染力增强。

2.2素描在写实油画创作的题材和内容上的应用

随着写实油画绘画技术的不断提高,其题材和内容也不断的创新发展。素描可以使绘画者更加注重光、质感和空间的运用,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用一双善于发展美的眼睛来进行艺术创作。素描技巧的娴熟运用,会让创作者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题材选取、色彩抉择和内容确定上更加遵从内心,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2.3素描在写实油画创作中形体上的运用

素描绘画的基础是物体的形状和轮廓,形的问题主要在于素描技巧的运用。例如素描绘画中,通常将体当做立方体来描摹,把形视为平面形,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体存在并且体依赖于形因此形体结构是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存在方式。写实油画中的物象都是具体存在的,不过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绘画者把自身的感受运用线条来勾勒出来,对于曲线和形的有效运用会使得写实油画的整体性和绘画性更加的突出。

3素描对写实油画创作的影响

3.1素描对于写实油画创作风格的影响

不同的绘画形式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同时各种绘画技术也可以取长补短。素描是写实油画创作的前提即基础,素描家作品风格的不断变化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实油画的发展。淳朴、柔美的素描绘画会使油画创作中显示出一种宁静致远的风格特点。有些素描作品,通过对人像细节的绘画来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变化,这样的作品也会在油画的创作中对人物神态的描画产生启发。

3.2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创作表现形式的影响

不同绘画者对于素描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素描包括很多的表现手段:远近虚实、明暗透视以及前后等构图方式。每个绘画者对于素描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这样的差异会具体的反映到写实油画的作品展示中。擅长于线面构图的绘画者会在油画的创作中突出线面的展示方法。在素描的明暗技术掌握娴熟的创作者会在写实油画的光线设计中展现出自身对于空间明暗的独到构思。画家对于不同素描技巧的侧重点会使得写实油画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形式。

4结语

素描对写实油画的创作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两种绘画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写实油画的创作深深地根植于素描这一最基本的绘画形式中,对素描技巧的娴熟运用会推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同时写实油画的创作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种艺术形式中,要在吸收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素描的积极正面价值,同时积极借鉴不同种绘画形式的优点,以此来不断推动写实油画艺术朝着更高质量、高水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阳.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5(11).

[2]孙博文.浅论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5(18).

[3]孙绍昆,程浩.论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作用[J].芒种,2015(11).

[4]肖伟.素描在写实油画创作中的作用与影响[J].大舞台,2015(05).

描写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高师素描教学;课程改革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展开,与之相应的高等师范教育应针对这一改革的要求,培养能适应中学教学需要的人才。素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样面临着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的冲击。目前我国高师美术教育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目标不明确、重技轻理、教学内容狭窄、课程安排与中学课程需求相脱节等。素描课程也不例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很难胜任对美术文化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中学美术教学。总体上讲,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高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主要采用前苏联契斯嘉科夫素描教学体系,至今,高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实践基本上未发生根本的变化,还是沿用契氏的教学体系和观念[1],这显然不符合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高师素描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配合中学新课改目标的实现来培养高素质的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学生,这就有必要完善和改革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学课程内容相结合,以适应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提高高师学生核心竞争力。

1 打破重技轻理的模式,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

重技轻理的教学模式,虽然使学生的素描技能有了提高,但导致学生的艺术修养尤其是理论修养方面欠缺。理论知识的欠缺不仅限制了学生素描技法向高层次发展,也制约着学生未来教学能力、创作能力的发展。所以高师学生在学习素描技法的同时,有必要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

1.1 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能提高高师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高师素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大多仅凭个人经验,内容多是如何具体处理画面效果的技法指导,很少运用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去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形体,其结果是素描教学内容在不断深化,而学生的创作能力却不能有效提高,导致学生的画面效果缺乏个性和内涵,且对素描本质理解片面。素描不仅是一项技巧性的绘画,也是作者心灵深处的诉求,作者可以表达美好的情愫、思想和理念,线条和调子等只是实现这种表达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样,素描的创作也需要画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这些艺术修养来自美术理论,而仅仅被动地依赖于教师传授技巧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相对就显得薄弱。由于缺乏个性,导致创作水平相应较低或甚至根本无法进行更高层次创作。理论指导实践,学生正是因为缺少了深厚的理论知识,才会在实践创作中陷入困境,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无法产生,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和模仿,其结果是一批匠人复制出另一批匠人[2]。所以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在获得较强的造型能力的同时,也具备系统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作能力。

1.2 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培养高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美术专业学生是未来的美术教育者或工作者,在重技轻理的教学模式下,有些毕业生到中学后,只能画不能讲,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及文化修养等方面不适应中学美术教学的需要。新课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有: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领域的内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内容分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模块[3],这些内容都少不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只有理解了的事物才能真正的认识,有些高师学生到了大三还不知道透视的基本知识,何谈对素描的真正认识?而现代艺术求新求异范围宽泛,有关视觉和触觉造型的美术活动都被列入了学科内容,使素描学科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新形态,构成了素描的多样化特征[4]。如比例关系、形体透视规律、光影变化规律、明暗变化规律、虚实对比规律、构图规律;解剖知识、点、线、面、黑、白、灰等知识,以及组合意识、抽象意识、设计意识等问题,这些知识主要偏重于理论讲解,目的是使中学生获得对造型形式和规律的理解,学会认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美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而不是教他们多么严格、多么专业的素描技法。中学的美术课并不是专门为有志从事美术专业的人而设置的,当然并不排斥这方面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过分强调,就偏离了全民教育的总方向,违背了美术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根本目的[5]。蔡元培先生曾说过:“不是为了培养多少天才的艺术家,而是为了艺术的社会化、大众化和生活化。”美术师范学生肩负着普及国民审美文化修养,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中国未来国民的艰巨使命,课程必须要体现美术专业师范性的特点,不能与美术学院或者设计学院的办学方向相混淆[6]。面对中学美术教学实际,高师美术专业若想适应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就不能仅局限于技能知识的掌握。因此,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强理论教学,可使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既能灵活教学,又能独立创作。

2 拓展教学内容,增加素描欣赏教学的学习

审美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人们每天瞻仰完美的艺术作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情感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他还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而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5]。

中学美术教学不仅仅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绘画技能,更应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而培养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欣赏课自身的特点,无疑欣赏课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学素描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感受美、认识美进一步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而不是对学生表现结构素描、光影素描等技法的训练。高师素描教学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适当增加欣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素描作品,按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进行讲解。通过欣赏优秀素描作品,会使学生逐渐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并可通过学生课堂阐述、撰写学习心得或学习感受等方法,对作品进行评述,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融入教学之中,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将会适应中学美术教学,建立更完善地教学方式。

3 合理安排素描课程内容结构,增加速写练习

作为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也应具有一定技能方面的专业功底,高师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学美术教师在从事普及性中学美术教育的同时,还要指导中学生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及绘制宣传画等工作的能力。因此,在适当增加素描理论和欣赏教学的同时,技能方面的基础训练也不可缺少。素描技法教学中,速写属单色素描的范畴,常用以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材料,渗透于绘画的各门类教学过程之中,高师专业在素描课中开设速写内容有以下必要性:

(1)适应中学美术新课改的要求

目前高师素描的练习仅限于光影素描,当然高师专业开设光影素描的练习是必要的,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是训练学生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且富有表现力、创造力和审美价值。但是中学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他们都是实施美术活动,但在中学基础美术教育中技法训练只是全部美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中学美术有限的课时中,中学生不可能达到光影素描或结构素描的绘画要求,况且这种基础性强、高素质、强能力的表现方法也不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美术教育应给予学生信心及适当的表现技巧,不可过分强调“形”、“明暗”、“结构”等的训练,应允许他们适当自由发挥其内在潜能,可凭性情横涂竖抹,任意发挥,直抒胸臆,在绘画过程中允许写实、变形、抽象并存,这样才能起到开发其思维的作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速写就是一种运用简洁洗练的笔法,快速概括出物体造型,简明扼要地表情达意的绘画形式,具有简洁性、概括性、夸张性、甚至趣味性等特点,且不需要光影素描漫长的训练时间,是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较为实用的练习方法之一。这也符合了中学美术培养目标――不能为了培养画家而学美术技能,重要的是以美术教育造就具有科学、文化、艺术和初具实用技术素质的未来公民。

(2)提高师范生的速写创作能力

高师速写教学,能够扩大基础教学的探索性,也是一种最直接体察生活与感受生活的方式,是学生生活与创作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在教学中适当增加速写教学,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绘画语言和个性语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创作的能力。因为速写是创作的最初体验,是由造型训练走向创作的必然途径。从创作过程来看,速写是创作的准备阶段,是作者和自然的对话,是生活的体验。如叶浅予笔下的《》,是艺术也是对生活形象直接的启示,简练的几笔就勾勒出了街市无聊的生活状态[7]。学生通过速写能更好地发掘生活的真实美,激发其创作的热情和灵感,通过速写使学生对美的形体、美的构图、美的意境进行判断、选择、加工和表现,也就是说,速写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与美术创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应立足于师范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学课改的实际相结合,适应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合格的中学美术师资为目标,改革和调整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参考文献:

[1] 王裕亮.高师美术院校素描改革实践与创新意识的同步性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01):7375.

[2] 张玉奎.加强素描理论教学 完善美术教学体系[J].成功(教育),2007(06):75.

[3] 高明.美术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顾森毅.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高师素描学科[J].艺术百家,2003.(04):127.

[5] 吴东梁,樊学川.普通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描写艺术论文篇4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节选自刘鹗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的《明湖居听书》(人教版高中第四册)与著名作家叶君健的散文《看戏》(人教版初中第一册)都是描写演唱艺术的不可多得的珍品。两文在选材剪裁、侧面烘托、描摹声音诸方面各具匠心,各臻完美。

一、选材相似,剪裁不同《明湖居听书》记叙了老残在明湖居戏园听白妞说书的所见所闻,《看戏》描写了首都人民在露天劳动剧场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两文都描写了观众的表现和演员的演唱。但是,前文的描写重点放在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上。作者从白妞的出场到终场,从白妞“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外貌、简单熟练的动作、“一顾一盼”的表情到出神入化的的演唱,完整细致地描写了白妞演唱的全过程。而写观众却很简略,除开头几段外,只有白妞出场时的“鸦雀无声”、演唱结束时的“轰然雷动”和末段简短的评论。后文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热情表现和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的完美两个方面。作者详尽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观众观看京剧的全过程。演出之前,以“人海在屏住呼吸”比拟观众的热切期待;演出开始,以“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比喻观众的感奋投入;演出之中,以“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形容观众的凝神静气;演出高潮,以“潮在涨”描摹观众的如痴似狂;演出结束,以观众“像潮水一样”描写观众的仰慕崇拜。作者处处设喻,时时紧扣观众与演员的共鸣来表现观众的情绪。而对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的描写只集中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从“轻盈矫健”的台步、“圆润的歌喉”、“优雅”的动作、“婀娜”的身段等京剧艺术的几个方面来表现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完美。

文章内容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的需要。两文作者都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前文的中心在于突出白妞演唱艺术的登峰造极,写观众的反应和评论仅仅为了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无与伦比。后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写观众的表现不仅仅是为了从侧面烘托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造诣的高深,也是为了体现首都观众对京剧艺术和梅兰芳大师的高度热情和衷心喜爱。而对梅兰芳先生的描写,既赞美了他表演艺术的完美,又赞扬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京剧艺术的崇高思想感情。

所以,前文对白妞说书技艺的描绘浓墨重彩,而写观众却比较简略。后文写观众详尽具体,而写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却凝练简洁。由此可见两文作者剪裁的匠心与功力。

二、妙用烘托,同中有异烘托是两文写法上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但两文烘托的侧面、角度同中有异。

《明湖居听书》从剧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以及观众的评论等多个侧面层层铺垫、步步映衬,烘托了白妞的精湛技艺。《看戏》不仅以剧场环境和观众表现来烘托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卓越,还以《穆桂英挂帅》的简单剧情及穆桂英艺术形象来烘托观众和演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两文都通过渲染剧园或剧场的浓烈的气氛来反衬演出的无穷魅力。但前文运用了以动衬静法,而后文运用的是以静衬动法。

《明湖居听书》开篇极力写“闹”:“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戏园里“热闹哄哄”,“什么话都听不清”。而白妞出场时,戏园里“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作者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时的肃静埋下了伏笔,以嘈杂反衬肃静,以动衬静,有力地衬托了白妞说书征服人心的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看戏》开头着力写“静”:“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观众这个“人海”在“屏住呼吸”,还是静静的。这样从不同角度渲染了静谧的气氛,为写梅兰芳先生的精彩表演作铺垫,为写热情观众的涌起作衬托。作者以静衬动,充分突出了观众的热情和艺术家的热情这一中心。

三、描摹声音,各尽其妙两文都直接描写了艺术家的演唱。但是,《明湖居听书》完整细致地描写了白妞演唱一个唱曲的全过程:“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静”,作者不仅描写了演唱的起始—发展—跌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把演唱的每一阶段作了声声入耳、历历在目、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这样使读者既可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特点,又可从局部上具体感受白妞说书的美妙。《看戏》则概写梅兰芳先生在一出京剧里的演唱,写“声音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准确地表现声音的层次性和神奇美妙的特点。

两文描摹声音,都能驰骋想象,以形喻声,赋形于声,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象转换为有形可见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但是,《看戏》一文设喻单一,而《明湖居听书》一文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看戏》主要从视觉设喻,将“歌词”比喻为“珠子”,“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珠子”“滚”“溅”“落”,形象立体地表现了艺术家唱腔的字正腔圆、柔和铿锵的特点,表现了梅兰芳先生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

描写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素描写生认识和体验艺术思维素描的再现与表现个性表现

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从开始学美术备考艺术院校准备踏上绘画之路时就是为了画素描而素描,传统素描训练在素描学习中占绝对统治。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后,虽然有些艺术院系对素描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倡导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但由于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它没有学大纲和教材,各艺术院校素描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专业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重点。因而在素描教学别是在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几大系科所推广现代素描的力度、深度有所不同,教师讲授新的艺术理念,新材料工具使用,现代艺术形式的表现等等也参差不齐,所以,学生所接受新的创意理念、创新思想,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表现力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素描写生的表现性”在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中不是是否需要重视与否,而是该如何加强的问题。

一、素描是美术基础,而表现性素描更注重内在的艺术思维、个性化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之母。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表现,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教学效果。同时,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中外美术史上不乏有许多美术大师的经典素描成为世界名作,如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德国门采儿、俄罗斯列宾;中国的徐悲鸿、王式廓等人都有传世之作。

众所周知,在素描写生中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技能是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但另一方面,素描的技法不是唯一的,它是依附在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之中,通过素描技巧和技能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点。也就是说,学生在整个素描学习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二个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和表现性素描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实际上是传统造型艺术阶段,它讲究如何正确地掌握比例关系、塑造物象的形体、明暗对比、物象的体积感等等,它追求的是正确反映物象“再现性”,即通过仔细观察被描述的物体客观地表达出来。它训练的是眼——准确地观察和分析;脑——根据美学原理理解进行艺术思维;手——运用素描技法来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它是素描写生初级阶段,也是艺术院校每个低年级学生必须经过严格而枯燥的基本训练阶段。

表现性素描阶段是素描写生的第二阶段,它强调的是超越客观物象的外形轮廓、明暗关系、色彩等外在表象元素,注重的是作者个体主观感受,通过创意思维注入艺术创造性、融入个性化的表现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就是说它是以客观物象为对象,忽视了传统性对物象外在相似性的描述,在眼、脑、手三者关系中更重视扩展脑(艺术思维)的作用,主张注重作者与被描述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个体认识和体验、个性的表现等特点。(图一)

其实,再现性素描和表现性素描有其共同的特点——艺术思维,则不过各自追求目的或重点不同而已。或者说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思维层次有所不同,相对而言表现性素描更侧重内在的表现性艺术思维和作者个性化的表现,它是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内心体验和艺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具有个性的艺术思维形成和扩展是一个相当长且艰苦的过程,并不是拿一点别人的东西来充门面或拍拍脑袋想当然的事,而是需要花很大精力和时间来探索,这个过程中是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增强艺术思维能力从而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的过程。

二、表现性素描是个性的体验与表达

现代的艺术理念要求破除旧有的造型理念,种种探索和变革已不鲜见。例如,“设计素描”、“结构素描”、“光影素描”、“意象素描”、“构成素描”以及“版画素描”、“调子素描”等等概念的提出,但其核心还是素描表现性发展扩展化的结果。因为它们是以自己本专业为基本面并融合了表现性素描的特点从而建构了诸多“品种”的素描,通过这些具有创造力和个性的素描训练来达到教学目的。

表现性素描另一个重点是个体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我们知道艺术的再现具有多种性,素描艺术的再现同样也具有多种的表现性。在现代素描的表达中,具像表现是众多再现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素描写生中的物象表现造型,光影的变化性可以把客观物象以三维空间呈现在画面中。当然,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以现实主义方式来再现客观物象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学习造型能力的阶段,但这并不是艺术再现的全部。现在,艺术多元化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毕生追求,因为艺术是有个性的,是作者情感的表达。我们平时在绘画时也会不自觉地带有各自情感,这情感是多种情绪、心态的组合体,它包含作者在写生时的愉悦程度即被写生物象给写生者带来美的享受程度大小;另一方面写生者对表现物象认识的心态;写生者在写生时的精神状态的好坏及写生环境等等,这些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作者写生时的体验和表达,因而也直接反映在画面之中。因此,我们不论通过何种素描表现形式展现都把培养创造力和艺术思维训练作为手段,将注重内在的个性情感体验与表达作为真正的目的。它的核心目标就是将创造力的培养置于基础训练之中。

综观过去和当今之绘画艺术,人们称之为世界艺术大师被历史所保留下来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换言之,是他们独特的艺术思维、个性化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毕加索说过:“人不应想把大自然已经完满造成的东西再制造一次。人不应该只是模仿事物,人须透进它们里头去,人须自己成为物。比起模仿自然来,我情愿和自然处于和谐一致中。”[1]

图三、图四是笔者素描静物写生课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习作,它们打破了传统造型元素,忽视了空间、光影、物体的明暗和形体完整性。前者整个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它以花与枝条为联系,用象征手法描绘的龙把主题小提琴与背景联系一起,整幅画写意性地表达了作者对该静物的理解和认识,用中国民间传统风格演义个体感受。后者是一幅具有抽象风格的课堂习作。在这里我们可以隐约地看到毕加索《格尔尼卡》的构图和立体主义画家莱热所特有圆鼓鼓造型的影子,这幅习作用音乐旋律般有规则的圆弧形和不规则的几何为组合体,整个物体略带一点明暗立体效果,它通过小提琴和衬布的扭曲、变形的同时省略了静物中的玻璃花瓶和花,作者主观地加强或忽视物象的表现成分,夸大了以小提琴强为主题静物的音乐性质,强调了个体对物象的情感流露。

以上二幅习作都强调了作者个体体验和认识、个性的表现与特点,较好地表达了作者注重与被描述对象之间内在联系的愿望。(图二、图三)

三、艺术思维训练是学习个性表达有效工具和手段

再现性素描阶段是我们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美术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进入表现性素描阶段的必经之路,它是美术学习中一个阶段性的教学目。而表现性素描阶段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因为表现性素描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意思维能力,是培养艺术审美判断能力建立艺术个性化的学习平台。许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第一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中走不出来,很大一部分是拘泥于再现物象表象和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客观物象内在的性质、缺乏艺术思维及艺术想象力和个性表达,盲目照搬照抄,导致素描写生融合不了个性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从而作品也就谈不上独特个性和艺术性。

立体主义画家、理论家阿尔倍尔?格莱兹说:“绘画是一种默然无言的、不动的宣言。它所欢呼起的活动,只能存在于观赏者的精神里。它们和空间里物体的位置变易无关。后者是通过一个被动的、静观的眼睛来知觉一个运动。但眼睛是一种具主动积极性的器官,它在新的节奏式螺旋形绕圈的造型形式里,返回到它的活动本质、它的自身的积极活动里。”[2]阿尔倍尔?格莱兹在这里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性和作者与物象之间的互动,要求作者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艺术思维,发挥艺术审美判断能力来寻找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和美的感受,这个过程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式的。所以,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绘画中固有的概念,颠覆传统绘画中人们给素描给予的定义,在课堂上加强创意思维、扩散思维和表现意识的训练,培养学生超强的感悟能力,良好的艺术思维,具有个性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欣赏能力且要有终身审美意识,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实际上要达到这些目的是非常艰难,其过程也是相当痛苦,因为要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能力即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有时要经过犹如“凤凰涅磐”地重生,脱颖而出。

在21世纪的今天,以自律性、主观化、多元化为特征,以人文精神和个性体现为目的的造型基础,并努力发展具有创造性技术的素描是现代观念上的素描,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以此为教学目标。为此,在众多艺术院校中素描教学中,其素描写生中艺术思维表现性的重要性或是必要性已是不争之事实,重要的是作为我们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在素描教学之中应该如何去运用现念、创意思维去灌输和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如何去满足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独特个性与艺术思维,这是放在我们面前荷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描写艺术论文篇6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超写实绘画内涵、主要代表人物、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以及超写实素描的概念、价值,训练与创作超写实绘画的意义等。在此基础上,对超写实素描创作的要点、环节的刻画、质感和肌理的表现、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超写实绘画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波普艺术,是该艺术流派中最为极端的一个派别,它的全称为“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它的最大特点是主张艺术要大众化、通俗化。超写实主义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作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美国艺坛出现了莱斯利、克洛斯、安德烈、汉森等人,其绘画或雕塑作品的逼真程度让人如面对照片或真人。日益发达的科技和丰富的材料为这种风格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种风行一时的潮流不可避免地给美国的陶艺界带来了活力,并出现了像莱文、理查·萧、道·杰克、斯坦切克和日本的三岛喜美代这样超写实风格的高手。

莱文与查理·萧都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这种风格的作品,除了上述的超写实绘画和雕塑对他们的影响之外,波普艺术和安纳森的怪怖艺术作品对他们的创作也产生过影响。莱文一直是以逼真的手法创作了一批“旧皮货”作品。后期作品中甚至采用实物作为“皮货”的配件。理查·萧直接利用物品翻制出软模然后注浆成型,烧造后再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和釉上彩技法复原物品的色泽。他们俩人的共同点都是作品几可乱真,并具有浓郁的怀旧情感。道·杰克和斯坦切克作为后起之秀,在人体雕塑的乱真方面具有令人称道的独特之处,他们并不仅仅以达到乱真的效果本身为目的,而是在作品寓意的深刻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三岛喜美代是日本超写实主义的代表,她娴熟的制陶技术和丝网印刷的能力,使她在处理其作品时显得得心应手。只有当这些作品以一个群体的方式在一个场域里向公众展示时,我们才能发现超写实主义风格所具有的真正魅力……

超写实主义风格在世界其他国家的陶艺界虽有所涉及,但未流行。

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因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大多数的艺术作品显现着“取其‘意’,而忘其‘形’”的艺术特点。然而,在中国的传统雕塑艺术中,并非均因为追求“意”而忽略了“形”的表现。比如在重庆市大足县的石门山石窟中,有一组表现手法与众不同的雕像——“千里眼”、“顺风耳”,其表现内容细致到触及到肌肉、骨头、血管。不仅神形兼备,甚至到了几乎是“超写实”的程度。这使我们真应当重新去体会东方文明,重新关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与艺术!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超写实艺术得以引进。它一亮相,便轰动全国,如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获一等奖的油画作品《父亲》以及稍后出现的《钢水汗水》等等,罗中立也因作品《父亲》而成名。画中,作者用极为细致的照相式的方式描绘了一位饱经沧桑、艰苦劳作的老农民的形象。诚实、善良、略显木讷的目光,镌刻满面的皱纹,黢黑的老年斑、苦命痣,干裂的嘴唇,老树枝一般的手指,破旧的粗瓷茶碗,……,他的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谷场景象,一切都是那么历历在目,真实可信。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事实上,画家是通过人物形象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是对我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赞美。

从1983年起,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在装潢和特艺系开设了超写实绘画课程,并聘请了美籍华裔超写实画家到该校执教,传授技巧。如今超写实绘画已是高等美术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的确,超写实的作品确实会令我们赞叹。因为它将生活描绘得太充分了,对于肖像画,它甚至描绘出一根毛发,一个毛孔,一个虹膜上的斑纹,一丝皱纹上渗出的汗水……即使是照片,也未必能描绘出这样的真实。当同学们惊讶于这些作品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对超写实绘画感兴趣的时候了。从接近生活的角度来看,超写实绘画的艺术主张与我们培养学生的主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超写实绘画要求作者具有冷静的头脑、理智的思绪,耐心细致的性格,有条不紊的工作程序,一丝不苟的态度,学生通过学习超写实绘画,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超写实绘画多数是从局部入手,后到整体,在专业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认识水平。电脑硬件的普及和各种绘图、绘画软件的应用,能让我们轻松地在Painter、Photoshop等高级绘画、绘图软件帮助下,完成一幅幅写实作品。可是,手绘的技能却永远都要坚持和掌握。就像我们虽然有了电脑,但是仍然要学会写字、书法艺术仍然存在一样。脑子里的思想,用手来表现其实是最直接的。那么,要想把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运用得得心应手,就必须学会画超写实绘画。而且,要从超写实素描开始。

什么是超写实素描?概括地讲,超写实素描指的是对描绘对象的形体、质感、肌理均能极为细腻地表达和刻划的一种把对物体仅一般性描述的素描推向极致的一种素描形式。从画面直观到的感觉是一种非常逼真的视觉效果,没有普通素描中常见的线、线的组合或线的排列,相似于焦距清晰的黑白照片。因此,表现的是实的东西,而不是虚的东西,画面给人以极为干净、整洁、细致入微的强烈的视觉冲击。超写实素描的对象多以静物为主,描绘人物或动物的也有,但较少,主要是因为超写实素描所用的作业时间较一般素描作业的时间要长得多,只有时间长,才便于作者有更充分的空间表现对象的质感和肌理,因为超写实素描的效果就是用质感和肌理来讲话的,质感和肌理表现的越充分,超写实素描的视觉冲击力就越强,否则,就流于一般的长期作业的层面了。

超写实素描的训练是一个高级的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因为超写实素描无论是从观察方法还是表现方法与普通素描都有着极大的差别,是一种最能体现技术和技能的一种特别的素描方式。当然,在素描教学中引入超写实素描的训练,其意义并不仅仅是去培养一个杰出的、超乎寻常的素描画家,而是通过超写实素描的训练,能够获得一种细致表现对象的素描绘画的技术和能力。当拿起笔的一霎那,就要明白,从现在画的每一笔开始都会决定最后画面的效果。橡皮是一个没有作用的家伙,它只能把颜色减轻。即使最好的橡皮最用力地擦,错误的一笔也会永远留在这张纸上。画别的素描有一些错误的笔痕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背景,可以把它当作营造空间效果的东西。但是超写实素描不行,因为我们要把事物描绘得惟妙惟肖,因为我们要把事物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些影响画面的因素一定要去掉。所以,起稿的时候要轻,再轻,轻得不能再轻。

超写实素描常见的毛病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脏”、“腻”、“乱”、“花”。脏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超写实素描首先是要保持画面十分的干净,其次物体部分同样要保持干净,只有干净,物体的肌理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而画面弄脏的原因,大部分是与画者执笔绘画时手背接触画面的面积大,且来回磨擦有关系;而腻的原因比较简单,一个是铅笔的重复次数太多,再一个就是用6B以上的软铅笔铺底也容易造成腻的现象;线条的排列组合要规整,不能留有表现肌理质感以外的乱线条,不存在的线条就让它真的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各种复杂关系的深入;色调过渡要均匀,就不会出现深一块、浅一块的花斑了。

超写实素描要注意几个环节的刻画。第一个环节是全因素素描里的所有因素,其实超写实绘画就是把全因素素描发挥到了极致。全因素素描中的空间、形体、质感……等等都必须体现出来,没有这些因素别说是超写实素描,就算是全因素素描都不是合格的作品。第二个环节是要特殊注意质感的表现。在全因素素描里,质感的表现实际上是可以点到为止的。例如,我们描绘一个玻璃罐,由于室内灯光非常混乱和多,所以通常大家会采取概括和归纳的方法,只画一两个重要的高光就可以了。但是在超写实素描里,必须要将所有投射到玻璃罐上的高光都画下来,不管有多少个,不管它们都是什么形状,不管它们之间有多少微妙的色差。这些都要表现出来。这就是超写实绘画。其它的要求几乎跟全因素素描一样,唯独质感表现这一条要极其深入。

除了质感上面的光影要真实表现之外,还有就是各种质地的表现。什么东西是坚硬的,什么是柔软的;什么是粗糙的,什么是光滑的;什么是轻的,什么是重的;什么是干的,什么是湿的;……;什么是金属的,什么是尼龙的,什么是棉布的,什么是编织的,什么是塑料的;……质地的原概念是指某种材料的结构性质。引用到视觉艺术中,质地的存在离不开形态,它作为一种要素,在艺术表现上是通过不同质地结构性质的对比来实现的。对于质地上差异基本上有两种把握方式:一种是触觉的,一种是视觉的。触觉的体验是直接的,触摸到羊毛是柔软的,触摸到铁器是坚硬的,品尝柠檬是酸涩的,品尝干枣是甘甜的,这些都是通过触觉来体验。视觉上的关照是从一些表面很平滑,但视觉上则令人感觉到许多独特质地特征,如:电视荧屏出现各异的质地变化,一张纸画出不同的质地效果,照片上成像出各种质感,这些都是透过视觉而唤醒触觉的体验。我们画的超写实素描,就是要达到唤醒触觉体验的这种效果。

当我们的作品深入到自己没有耐性的时候,你就要想一想,你的作品空间表现出来没有,结构表现出来没有,质地表现出来没有?能不能唤醒我们的触觉体验呢?如果这一切都没有疑问的时候,我们的作品就可以结束了。

【参考文献】

[1]封一函.超级写实主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英)史密斯.西方当代艺术:从抽象表现主义到超级写实主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3]高懿君.超级写实主义艺术语言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

描写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素描 词义 概念

一、素描“说文解字”

“素描”系外来语汇,需探析不同语言中与“素描”一词的对应词汇与本意。中文译作“素描”;英文:“sketch” ,法文:“dessin”;德文:“ZEICHNUNG”;意大利文:“disegno”。在英文中,sketch一词有多种含义,通常可以理解为“草图”,指为正式创作所做的草图或简要概括的准备性绘画,也可以泛指一些用单色绘画工具所绘制的简约的绘画作品。此外,还可以理解为“概要”或者“简要的描述”等意思。在德语中,这个词更常用于表示图纸的概念。而法语素描和意大利语中的素描,通常是指设计。

由此可见,外文中关于素描的概念首先表达了以下关键词:草图、图纸、设计、单色画、概要。可以肯定的是,当代我们所说的素描一词的最初概念,来自于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来自于西方绘画的科学视觉造型系统。在西方,素描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也被作为贯穿于视觉艺术创作中的最基本的因素,即素描可以涵盖一切关于造型艺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这种以科学态度对客观物象进行研究和表达的手段的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素描词义的诞生。

在西方近代造型艺术传统中,素描既是一种绘画形式,也是一种绘画观念,同时也是一种研究和探索的手段。而把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的观念,是西方造型艺术体系的基本概念之一。素描的本意是指单色的绘画,尽管并非所有的素描作品都是单色绘制的,但是相对于色彩表达的概念,素描概念至少没有把色彩问题作为主要的解决对象。

素描这个中文词汇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印记。在中国文字中,素,代表单色、白色、简约、质朴、或者不加修饰等含义;而素描,则通常泛指摹写或绘画,例如:白描。素描这一组合词显然在词义的涵盖性上超过了单纯的绘画或者摹写。

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关于素描的词汇,但是很难在含义上有一种统一的表述或解释。这是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种和不同的绘画体系,都是基于自己的看法和习惯去做出表述。显然,素描的词义始终是处于变化当中的,随着社会和艺术的发展,素描词义本身的意义和涵盖范围也与其当初产生时有了很大的不同,今天我们所说的素描,不管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和训练手段还是作为一种语言,或者观念性的研究已经在其传统概念的基础上获得了极大的扩充。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研究艺术和绘画的问题,不可避免的要适合于当代的语言环境,例如“造型艺术”一词在西方的原意是指“模拟客观世界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将中国的绘画系统归为造型艺术就是不准确的。但是今天,普通的汉语词典对造型艺术有如下解释:造型即创造物体形象,造型艺术即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当我们把中西画以及雕塑和设计都统称为造型艺术时,我们对于造型艺术这个词汇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具有了现代的意义,具有潜在的更丰富的界定和内容。因此,如果片面的深究词汇的准确而忽视更实际的文化概念,未免会陷入语言逻辑而忽视真实的艺术现象。

如果单纯从词义上解释,很难为我们当代的素描概念找到一种精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素描一词的意义是不断发展的,其中既有不断发展的艺术观念对它的扩充,也有不同文化观念交汇融合,相互提升的印记。而作为素描词义的延伸,素描一词在当代文化中可以理解为对事物所作出的概要性或提纲挈领性的描述,对事物的本质或属性的写意性的把握。不难发现,“素描”这个词汇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被融入了多元的文化内容,具有多层次的含义以及超出语义本身的诸多内涵。当代汉语中也借鉴了素描一词所包含的意会性的概念,发展出了多种延伸的语义,如:对事物概要性的描述或者诗性的描述。

二、狭义的素描

狭义的素描概念相对容易理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素描练习或者素描作品,我们可以把它集中到起源于西方的素描绘画形式本身,以及作为训练手段和研究视觉对象的西方科学素描教学体系来理解。

作为绘画形式的素描具有不同的目的性,可以是为专门的创作所做的准备工作,也可以是为了把握一种绘画语言构成所做的探索,也可以是作为一种观念性的实验和探索。素描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形式,并没有严格统一和规范的定义。一般来讲,素描是具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特点,而其中的一些特点即可认为是素描艺术或者是具有素描特征的绘画。

1、单纯概括的表现手段

2、相对简单的材料

3、用单色或者概括性的几种色彩

4、直接性和概括性的表现手法

5、对视觉对象的基本构成因素的 表现和研究

描写艺术论文篇8

[关键词]素描课 专业美术院校 比较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其基础教学尤其是素描课由于没有理清和认识同专业美术院校的联系和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出现长期因循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的现象,给教学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理清事实,认识本质,有必要对二者的素描课作一个比较,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素描课教学,使它沿着科学、完善的轨道健康发展。

一、相同点

1)发展渊源相同

高职院校同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都是专业基础课,也同为必修课,甚至有些院校素描课的名称都是完全一样的。事实上,二者具有直接的渊源,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俄式契斯恰科夫体系,高职院校素描课则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立而产生的,高职院校的素描课是直接来源于专业美术院校,其素描课最初完全是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教学,可以说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是高职院校素描课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就没有今天高职院校的素描课。

2)学科定位相同

素描课无论在专业美术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在专业美术院校,无论是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还是新媒体,在素描的形式、手段等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其学科定位从它一开始确立至今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高职院校素描课的定位也是一样,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先修科目,虽然有些院校尽量将其同专业课相结合,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但仍脱离不了其基础学科的性质。

3)师资来源相同

在专业美术院校和高职院校,素描课教师的来源几乎是一样的。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教师一般是留学或留校的毕业生以及其它专业美术院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的素描课教师一般也是专业美术院校或其它综合性普高美术院系的毕业生。他们都受过良好的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扎实的功底,他们相互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师承关系,他们所受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审美趣味等方面都很相似。

二、不同点

1)教学目标不同

专业美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艺术实践的学术型艺术人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服务于生产设计第一线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美术院校是培养美术家的摇篮,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其素描课承担着培养艺术家的职责,所以其素描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和开展教学, 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造型能力和较高艺术素养的艺术人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场所,其素描课的教学目标也是紧紧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的,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艺术设计人才,它是从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中心,以设计为最终目标来进行定位的。

2)教学理念不同.

专业美术院校以培养艺术家为己任,而艺术家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和高深的艺术修养,其素描教学正是达成此目标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其素描教学的理念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重视实践操作,以理论指导实践,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扎实的造型能力以及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地方,而应用型设计人才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其素描教学偏重于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训练,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打破条条框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设计思维。虽然专业美术院校和高职院校都注重创新能力,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专业美术院校注重的是艺术创造,其创造性主要是指技法层面的、个性化的表现语言。而高职院校注重的是科学创造,主要指符合现实功能及创造性思维,为现实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可能性,二者的注重点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对二者进行区分,我们将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称为传统素描,将高职院校的素描课称为设计素描或思维素描,这也从另一角度对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和高职院校素描课的理念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区分。

3)教学内容不同

专业美术院校是4年制本科,学制较长,要培养合格的美术家,需要进行长期的素描课基础训练,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几乎每学期每个艺术专业都有不少于80学时的素描课,素描课的比重是很大的。高职院校是3年制专科,学制相对较短,它培养的是具备实操技能的设计人才,注重的是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无需对素描技巧作过深过久的研究。

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训练内容在不同专业方向上区别很小,一般都要遵循石膏-静物-风景-人物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写实思路,学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严格按照一整套学院式的训练方法和步骤,几十年不变。学生经过长期的写生练习,练就出扎实的写实基本功,同时也容易陷入因机械模仿客观对象和陈旧繁琐的学院教条而缺乏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的素描课相对来说比较灵活,训练的内容不限于石膏、静物、风景、人物等,一般结合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并有所侧重。如室内设计专业多画带建筑的风景,产品设计专业多画玩具、电器、零件等机械感、结构感较强的物品,动漫设计则多画动物、人物场景等速写,尽量地结合专业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描写艺术论文篇9

精细入微的形象刻画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在于艺术家利用现代摄影及投影技术等科技手段对画面形象进行极其细致的描绘。如美国画家克洛斯、埃斯蒂斯等人笔下尺度巨大的人物肖像、城市街景中的各类物象,不论是人物面部的细微褶皱或细小的毛孔,还是简单的一个瓶子、一辆汽车或一件化妆品等,经过艺术家无微不至地深入刻画,都呈现出一种极其真实的人物形象或是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城市景观。正是这种对画面形象“真实性”的极致追求,使得画面中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形象既极度真实,又非常陌生。这种画面的极度真实往往一方面令很多观众不禁感叹“画得比真的还像”,另一方面又带给观众一种将信将疑般的好奇。所以,“当观众直面一个尺寸数倍于常态而描绘的真实形象时,随之而来的是视觉上全然的陌生感和巨大的震撼感。艺术家以全新的形式改变了人们惯常的视觉接受模式,建构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具象世界’”[1]。就如同我们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一个我们平时都非常熟悉的物体所看到的另一个陌生的微观世界一样令我们感到万分惊奇。

因此,尽管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利用了照片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极其细致的描绘,但是这种艺术创作手法并不是对照片的简单放大,其中追求细致入微的艺术价值更多地体现于画者对一个陌生世界的探索和发现,并一丝不苟地将这种探索和发现的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超级写实主义之所以能够带给观众深刻的视觉冲击并迅速兴起,首先就在于其吸收并强化了西方超级写实主义画风中对艺术形象细致入微地深入刻画的造型手法,使得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作品非常写实并非常具象,很快得到观者的欣赏。作为早期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作品,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就是在表现方法上融入了细致入微、极其逼真的油画语言,描绘了一位典型的中国巴蜀老农的巨幅肖像,给民众创造了一种十分亲切的语言形式,使观众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可以说,如果《父亲》不以这种超级写实主义艺术手法进行真实的描绘,它就不可能令观众产生如此大的视觉冲击和深远影响。所以,当这种极其写实的作品首次出现在中国的美术展厅时,民众和艺术家受到的强烈感官冲击正是源于它的形式的新颖及画面的逼真。此外,像广廷渤的《钢水•汗水》、冷军的《五角星》《肖像之相———小罗》、石冲的《欣慰中的年轻人》《今日景观》等众所熟知的油画作品留给观众的强烈视觉印象,无不都是高度细致的超级写实之风。作为 20 世纪初期西学东渐的文化产物之一,油画之于中国民众的深刻印象也是在于其相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无比真实性。为了达到画面形象的真实效果,身为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油画技法的先驱者之一,徐悲鸿就曾强调绘画作品要“尽精微,致广大”[2],并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从徐悲鸿当时所倡导的写实主义油画风格在中国受到的普遍欢迎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的普通民众还是艺术家,都对写实、具象的油画作品具有普遍的审美认同。所以,当改革开放之后这种超级写实主义画风被中国的艺术家吸收并强化之后,它就立刻获取了我国民众的审美认同,以其无比的亲切感在艺术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涌现出一批年轻的画家,他们以中国式的超级写实主义艺术手法,强化并丰富了具象油画的艺术语言。

意味隽永的观念表达

虽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起源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但除了这种极其细致逼真的绘画风格带给观众难以置信的惊叹之外,超级写实主义画风在西方国家并不被当时的评论家所看好。尽管西方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中过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忽视画面造型的一种修正,但其自身又陷入了另一种矫枉过正之境地。所以,在诸如克洛斯的《肯特》《苏珊》等人物肖像作品中,尽管画面刻画得非常精致入微,但由于其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自然会招来艺术批评家对其画面中造型机械、人物表情麻木、呆滞等缺陷的指责。因此,如果超级写实主义不从绘画的思想主题等内在方面下工夫,而仅仅停留在对照片机械摹写之层面,写实性绘画难免有一天会被日益发达的摄影等现代科技逼到死亡的墙角。自 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之后,绘画与摄影之间便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对话。可以说,摄影术既冲击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发展,也催生了现代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形成。如今,人们可以利用数码摄影、电脑合成以及镭射投影等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绘画辅助创作,可以达到前人无法企及甚至无法想象的细致入微的真实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超级写实性绘画的绘制技术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艺术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艺术形象的精益求精的表面刻画上。艺术家通过写实的图式再现所表达出的各种思想内涵将慢慢成为主导观众欣赏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重要审美因素。

回顾中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超级写实主义这一绘画形式被引入中国之后,不仅强化和丰富了写实性绘画的造型语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将其融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注重表意的文化背景之中,利用超级写实的手法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亦即在作品中赋予了某种观念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当西方国家的写实性绘画在“绘画死亡论”的唱衰下日渐式微之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反而在中国扎下了根,并有了枝繁叶茂之势。事实上,尽管在中国的古代文论或画论中并没有“观念”一词,不过中国传统文艺的诗、文、绘画都非常讲求立意。例如,早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古代美学中就有“得意忘象”“立象以尽意”之命题。其中之“意”与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之“意”在内涵上相同,皆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之“观念”。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论中虽无“观念”一词,却有注重观念之实。可以说观念( 即“意”) 是中国传统文艺作品之灵魂,否则便是虚得其貌之劣作,亦如宋代文豪苏轼所言: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回顾和总结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取向,我们发现无论是罗中立的《父亲》,还是冷军的《五角星》系列、《肖像之相》系列,或是石冲的《行走的人》《欣慰中的年轻人》《物语》等,都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绘,更多的是通过具象写实的手法表达某种富含思想内涵的观念。以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的冷军作品《五角星》为例,画家所描绘的五角星原型是利用废旧的炮弹壳焊接而成的一个在现代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物象,这样其首先就已经是一个被画家注入了特殊内涵的审美观照对象,然后再经过艺术家运用超级写实的手法重新再现到画布上,所以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幅简单的超级写实的静物画,而是利用这样一种审美观照的对象所表达出的一种寓意深刻的主题。#p#分页标题#e#

再如,石冲的油画作品大多来自他自己设计的场景的照片,其照片中的场景是经过艺术家精心构思并注入了一个先在的观念而摆设的,然后用相机将布置好的场景拍摄下来,再通过超级写实的绘画手法进行细致的描绘。作者利用装置、化妆行为、摄影、手工绘制等一系列操作方式,将类似于表达观念的装置艺术转化为架上绘画,从而创造了一系列如《某年某月某日的肖像》《行走的人》等作品,其中充满形而上意味,蕴藏着许多难以捕捉的具有隐喻性的东西。正如石冲本人所言: “绘画能够对当代艺术予以补充并使之产生活力的因素,应是其观念上的当代性,当前卫艺术已逐渐丧失了其可供衡量的价值标准时,更是如此。我试图在不丢开架上绘画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当代性与这种现实对抗,对抗的方式是观念形态的设置,即在以具象方式呈现‘第二现实’中,输入装置、行为艺术的创造过程和观念形态,从而创造出所谓‘非自然的艺术摹本’。 当然,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强调表达观念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形的塑造。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是建立在极度具象写实的造型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传达。冷军就曾表示,“我不赞成在艺术上一味张扬自己形而上的思想观念而忽略了形而下的完整表达”,并认为“艺术不是仅凭理性知识或清晰思辨所能够把握和完成的,画面上具体的审美情结及心灵与眼、手同步,才有可能达到有效的结果”。

结语

描写艺术论文篇10

    精细入微的形象刻画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在于艺术家利用现代摄影及投影技术等科技手段对画面形象进行极其细致的描绘。如美国画家克洛斯、埃斯蒂斯等人笔下尺度巨大的人物肖像、城市街景中的各类物象,不论是人物面部的细微褶皱或细小的毛孔,还是简单的一个瓶子、一辆汽车或一件化妆品等,经过艺术家无微不至地深入刻画,都呈现出一种极其真实的人物形象或是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城市景观。正是这种对画面形象“真实性”的极致追求,使得画面中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形象既极度真实,又非常陌生。这种画面的极度真实往往一方面令很多观众不禁感叹“画得比真的还像”,另一方面又带给观众一种将信将疑般的好奇。所以,“当观众直面一个尺寸数倍于常态而描绘的真实形象时,随之而来的是视觉上全然的陌生感和巨大的震撼感。艺术家以全新的形式改变了人们惯常的视觉接受模式,建构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具象世界’”[1]。就如同我们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一个我们平时都非常熟悉的物体所看到的另一个陌生的微观世界一样令我们感到万分惊奇。

    因此,尽管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利用了照片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极其细致的描绘,但是这种艺术创作手法并不是对照片的简单放大,其中追求细致入微的艺术价值更多地体现于画者对一个陌生世界的探索和发现,并一丝不苟地将这种探索和发现的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超级写实主义之所以能够带给观众深刻的视觉冲击并迅速兴起,首先就在于其吸收并强化了西方超级写实主义画风中对艺术形象细致入微地深入刻画的造型手法,使得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作品非常写实并非常具象,很快得到观者的欣赏。作为早期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作品,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就是在表现方法上融入了细致入微、极其逼真的油画语言,描绘了一位典型的中国巴蜀老农的巨幅肖像,给民众创造了一种十分亲切的语言形式,使观众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可以说,如果《父亲》不以这种超级写实主义艺术手法进行真实的描绘,它就不可能令观众产生如此大的视觉冲击和深远影响。所以,当这种极其写实的作品首次出现在中国的美术展厅时,民众和艺术家受到的强烈感官冲击正是源于它的形式的新颖及画面的逼真。此外,像广廷渤的《钢水?汗水》、冷军的《五角星》《肖像之相———小罗》、石冲的《欣慰中的年轻人》《今日景观》等众所熟知的油画作品留给观众的强烈视觉印象,无不都是高度细致的超级写实之风。作为 20 世纪初期西学东渐的文化产物之一,油画之于中国民众的深刻印象也是在于其相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无比真实性。为了达到画面形象的真实效果,身为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油画技法的先驱者之一,徐悲鸿就曾强调绘画作品要“尽精微,致广大”[2],并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从徐悲鸿当时所倡导的写实主义油画风格在中国受到的普遍欢迎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的普通民众还是艺术家,都对写实、具象的油画作品具有普遍的审美认同。所以,当改革开放之后这种超级写实主义画风被中国的艺术家吸收并强化之后,它就立刻获取了我国民众的审美认同,以其无比的亲切感在艺术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涌现出一批年轻的画家,他们以中国式的超级写实主义艺术手法,强化并丰富了具象油画的艺术语言。

    意味隽永的观念表达

    虽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起源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但除了这种极其细致逼真的绘画风格带给观众难以置信的惊叹之外,超级写实主义画风在西方国家并不被当时的评论家所看好。尽管西方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中过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忽视画面造型的一种修正,但其自身又陷入了另一种矫枉过正之境地。所以,在诸如克洛斯的《肯特》《苏珊》等人物肖像作品中,尽管画面刻画得非常精致入微,但由于其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自然会招来艺术批评家对其画面中造型机械、人物表情麻木、呆滞等缺陷的指责。因此,如果超级写实主义不从绘画的思想主题等内在方面下工夫,而仅仅停留在对照片机械摹写之层面,写实性绘画难免有一天会被日益发达的摄影等现代科技逼到死亡的墙角。自 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之后,绘画与摄影之间便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对话。可以说,摄影术既冲击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发展,也催生了现代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形成。如今,人们可以利用数码摄影、电脑合成以及镭射投影等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绘画辅助创作,可以达到前人无法企及甚至无法想象的细致入微的真实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超级写实性绘画的绘制技术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艺术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艺术形象的精益求精的表面刻画上。艺术家通过写实的图式再现所表达出的各种思想内涵将慢慢成为主导观众欣赏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重要审美因素。

    回顾中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超级写实主义这一绘画形式被引入中国之后,不仅强化和丰富了写实性绘画的造型语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将其融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注重表意的文化背景之中,利用超级写实的手法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亦即在作品中赋予了某种观念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当西方国家的写实性绘画在“绘画死亡论”的唱衰下日渐式微之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反而在中国扎下了根,并有了枝繁叶茂之势。事实上,尽管在中国的古代文论或画论中并没有“观念”一词,不过中国传统文艺的诗、文、绘画都非常讲求立意。例如,早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古代美学中就有“得意忘象”“立象以尽意”之命题。其中之“意”与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之“意”在内涵上相同,皆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之“观念”。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论中虽无“观念”一词,却有注重观念之实。可以说观念( 即“意”) 是中国传统文艺作品之灵魂,否则便是虚得其貌之劣作,亦如宋代文豪苏轼所言: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回顾和总结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取向,我们发现无论是罗中立的《父亲》,还是冷军的《五角星》系列、《肖像之相》系列,或是石冲的《行走的人》《欣慰中的年轻人》《物语》等,都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绘,更多的是通过具象写实的手法表达某种富含思想内涵的观念。以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的冷军作品《五角星》为例,画家所描绘的五角星原型是利用废旧的炮弹壳焊接而成的一个在现代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物象,这样其首先就已经是一个被画家注入了特殊内涵的审美观照对象,然后再经过艺术家运用超级写实的手法重新再现到画布上,所以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幅简单的超级写实的静物画,而是利用这样一种审美观照的对象所表达出的一种寓意深刻的主题。

    再如,石冲的油画作品大多来自他自己设计的场景的照片,其照片中的场景是经过艺术家精心构思并注入了一个先在的观念而摆设的,然后用相机将布置好的场景拍摄下来,再通过超级写实的绘画手法进行细致的描绘。作者利用装置、化妆行为、摄影、手工绘制等一系列操作方式,将类似于表达观念的装置艺术转化为架上绘画,从而创造了一系列如《某年某月某日的肖像》《行走的人》等作品,其中充满形而上意味,蕴藏着许多难以捕捉的具有隐喻性的东西。正如石冲本人所言: “绘画能够对当代艺术予以补充并使之产生活力的因素,应是其观念上的当代性,当前卫艺术已逐渐丧失了其可供衡量的价值标准时,更是如此。我试图在不丢开架上绘画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当代性与这种现实对抗,对抗的方式是观念形态的设置,即在以具象方式呈现‘第二现实’中,输入装置、行为艺术的创造过程和观念形态,从而创造出所谓‘非自然的艺术摹本’。 当然,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强调表达观念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形的塑造。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是建立在极度具象写实的造型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传达。冷军就曾表示,“我不赞成在艺术上一味张扬自己形而上的思想观念而忽略了形而下的完整表达”,并认为“艺术不是仅凭理性知识或清晰思辨所能够把握和完成的,画面上具体的审美情结及心灵与眼、手同步,才有可能达到有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