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籍十篇

时间:2023-03-31 13:20:02

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篇1

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努力拨动每一个孩子积极思维的琴弦,完成自己所应肩负的责任,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新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经典书籍读后心得体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经典书籍读后心得体会一

拜读完汪中求先生所著《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后,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书中说的好:“强者不是靠别人赐予的,而是靠自己成功的细节造就的。抓住一个成功的细节,就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企业管理中,一个个细节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那么我们教育中教师的工作细节将决定一代人的未来,这怎能不发人深省呢?

书中提到:“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 “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是做一些具休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联想到我们教师的工作,我们每天都在和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在打交道,看起来都是些琐碎的小事,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的一颦一笑也在平凡中变得伟大起来。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在一所学校的墙壁上看到的一句教育箴言: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虽然琐碎的小事时时刻刻都围绕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但我们不能因时间,精力有限而顾不上它,甚至不屑一顾。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我学到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工作中,我们也不乏有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在我刚刚接手一年级时,对学生情况不很了解,胡纪超同学是一个个性较强的男孩,比较好动,在最初的接触当中我对他比较严厉,一次课上,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了他,在之后几天我发现他的积极性不如之前,上课的纪律越来越差。我及时找他进行了谈话,说明了老师批评他的本意,给与他鼓励,使他及时地调整心态。后来我才发现他是一个聪明、要强、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这件小事对我引发了很大触动。在庆幸我的一次恰当而及时的谈话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同时,我亦有些许的歉疚:为什么我没能在事发之前对孩子从多方面进行一些了解,或是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呢?从中,我也得到了启示:为师者不能吝啬我们的宽容,因为课堂上我们的宽容也许会胜过严厉的批评,能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这个简单的小例子,也是我意识到:教育工作只有做细致了,才可能做好。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我决心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耐心、进取心去努力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努力拨动每一个孩子积极思维的琴弦,完成自己所应肩负的责任,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新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典书籍读后心得体会二

从本书的背景去看,又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孤独。当时恰逢哥伦比亚内战,数十万人丧生,主人公布恩迪亚上校也是在这个时代造就的英雄。战乱必将使人流离失所,孤独随之而生。

那个时代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在作者的 刻画中以另一种形式,无形地抗议着这一切,然而最终无法摆脱的还是孤独。在那个时代,尽管有人挣扎着去打破这份孤独,但终因无法凝聚成一股力量而告终,走向失败。诚然,孤独是导致一切恶果的导火索。作者希望广大拉美人民可以团结起来,战胜这份孤独,让团结的力量促使拉美地区也投入现代文明的顺流之中,顺流而上,并非逆流而下。不被世界所孤立,傲立于文明发展的大潮之中,打破封闭,展开新生活。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唯有孤独永恒。作者所说的这句话并非绝对,放眼未来是正确的,而孤独并非永恒。竭尽所能,摆脱孤独,纵使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难敌全军万马。在整体的推动下促使个人的前进,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也正有了整体,个体才不至于太孤独无助。这也正是中国不断向前迈进的原因之一。

有人问作者马尔克斯,在你这本书里,狂热昏愦的总是男子(他们热衷于发明、炼金、打仗而又荒淫无度),而理智清醒的总是妇女。这是否是你对两性的看法?而马尔克斯则回答,我认为,妇女们能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坏;而男人们只知一味地推倒历史。到头来,人们是会明白究竟哪种做法不够明智的。

我想,不是因为革命起义的危险,马孔多四年多连绵不绝的大雨,还是男男女女的畸形爱恋,而是害怕 自己无法忍受像奥雷里亚诺上校不断反复熔铸小金鱼,阿玛兰妲织了又拆,拆了又织不停做寿衣,庇拉尔·特尔内拉在与不同男人的纠缠中麻醉自己的那种孤独。

经典书籍读后心得体会三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注重每一个细节。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因为细节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操守,直接关系到别人对自己以及自己管理团队的客观评价。而做好细节的功夫往往又都在平时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管理人员,更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小处着手,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做精益求真,不折不扣的执行者。细节体现一个人的素质,细节更隐藏成功的机遇。古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所以,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做实。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周恩来总理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 细节决定成败” ,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学生, 我认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成长中的这些细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帮助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让他们受益终生。

经典书籍篇2

>> 某中医院校女大学生痛经状况调查及证型探析 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 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探析 中医院校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探析 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精医术,诚医德”对提升中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浅析传统医德在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浅谈中医院校学生慎独精神的培养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院校高年级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探索 对中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科研需求的中医院校研究生信息素养调研与分析 中医院校学生《预防医学》内容设置满意度调查 中医院校学生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中医院校实习生批判性思维的调查与对比研究 论中医经典阅读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经典书籍阅读需求调查 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经典书籍阅读需求调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何红珍 袁俊枫 陈岚")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流通数据统计分析,结合读者调查问卷,了解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经典书籍阅读现状,获知了大学生对四大中医经典的阅读需求,提出在中医院校图书馆推广中医经典阅读的建议和措施。关键词:中医院校图书馆;中医经典;阅读需求;调查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2.014Survey of Reading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among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Library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ExampleHe Hongzhen1, Yuan Junfeng2, Chen Lan3(1. Library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2.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1601, China; 3. Library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6, China)Abstract: By means of statistic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data of library and questionnaires for students in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authors grasp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a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lassic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reading demand for the four TCM classic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help promote classics reading in librari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librari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CM classics; reading demand; survey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中医院校的教育目标。学习以四大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核心的众多医学典籍,是系统、全面掌握中医理论的必然要求,是掌握中医理论体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习中医理论的精髓[1]。根据山东中医学院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所录97位著名中医药学家对中医经典态度的分析,强调经典著作的学习及背诵者共计87人,约占89.7%[2]。由此可见,重视中医经典医籍教育是促进中医药人才成长,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途径。中医院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当在推广中医经典阅读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第一作者:何红珍,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电话:15289644995,E-mail: 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社会职能。笔者通过统计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下称本馆)的馆藏流通数据,结合读者调查问卷,分析当前中医院校学生对中医经典书籍的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 馆藏流通数据统计与分析馆藏流通数据来源于本馆2013年度上学期(3月4日-7月15日)图书流通统计数据,笔者通过馆内的ILAS Ⅱ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读者问卷统计范围为:本校共有读者26 201人,其中本科生读者21 070人,其他读者(高职高专读者、成教读者、研究生和教职工读者)共5 131名。1.1 读者对四大中医经典书籍的阅读调查表1反映的是四大中医经典书籍的借阅与其他书籍借阅之间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四大中医经典书籍借阅率不高,读者的阅读倾向还是以其他书籍为主。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内科学等中医临床课程后,普遍认为中医经典著作的内容已经融入这些课程之中,对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失去了兴趣[3],而且中医经典书籍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文字晦涩,义理深奥,让习惯于“快餐文化”的80后、90后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枯燥无味。所以,只有提高读者对学习中医经典书籍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图书馆的干预和引导。1.2 四大中医经典书籍的借阅周期由表2可见,一学期内,四大中医经典书籍的借阅量呈现出由高潮逐渐走低的趋势,这与学期前段课程安排比较少,考试任务不多等因素有关。中医院校图书馆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段最佳时机,进行多种形式地中医经典书籍阅读的推广宣传工作。 表1 四类书与其他书籍的借阅情况对比书名 本科生 其他读者 册次 人次 百分比(%)

册次 人次 百分比(%)黄帝内经 230 225 1.80 75 68 1.69难经 14 13 0.10 2 2 0.04伤寒杂病论 227 261 2.10 80 78 1.80神农本草经 35 34 0.30 30 30 0.60其他书籍 12 538 2 044 95.70 4 232 623 95.80表2 2013年上学期四类书的每月借阅量月份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合计 册次 人次 册次 人次 册次 人次 册次 人次 册次 人次3 120 70 9 6 140 57 20 8 289 1414

68 34 4 3 86 48 19 7 177 925

65 31 0 0 67 39 16 9 148 796

32 17 1 0 40 20 10 5 83 427

经典书籍篇3

1、《骄阳似我》,作者顾漫,顾漫的文字,就像是被暖阳所包裹,那种温暖而又干净的文字,让人的内心一片清爽。而她笔下的女孩,也会让人喜爱不已。

2、《春风不若你微笑》,作者折火一夏,折火一夏的文风,温暖而又风趣,也正是如此,让她的书深受读者欢迎。虽然有些年龄的界限,但在爱情面前,十年是微不足道的。

3、《寂寞流年遍开花》,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只要你走在我的心上。你浅笑安然地微笑,慌乱了我的青春。从此我的梦里,和现实中,持续着你绵长的爱,临到眼前,飞成诗句,于是我的寂静流年遍开花。

(来源:文章屋网 )

经典书籍篇4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由近百个真实案例创作而成,这些案例阐述了作者自己的成败得失和一些其他成功人士的故事。看这本书,读者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它会将你带入书中与之比较,它不是只教授道理,而是能让读者从中找到追求,并一步步走向成功。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由36封家书组成,书中的母亲喜欢和安德烈开玩笑,并对他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从书中可以感受到这位母亲真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希望他日后的人生过得真实和精彩。

《愿你的生活既有善良又必须有锋芒》这本书用很普通的话语教会读者,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所以我们需要更努力,你的人生可以善良,但必须要有锋芒,要热爱生活,并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经典书籍篇5

1、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2、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3、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笔评校书籍。

4、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5、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6、舛讹百出: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7、简断编残:简:竹简;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

8、凿楹纳书: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9、万签插架:形容书籍极多。

10、插架万轴:插架:将藏书安放在书架上。轴:古代书卷中的杆,借指书籍。形容藏书丰富。

11、牙签玉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

12、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3、积案盈箱:案:桌;盈:满。堆满书桌,塞满书箱。形容书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

14、河东三箧:指亡失的书籍。

15、别风淮雨:这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淫”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16、援经据典:援:援引;据:依据。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17、暮史朝经:史:指历史书籍;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18、盈箱满笥: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器。指箱子和器物都快装不下了。形容著述或书籍很多。

19、据经引传:据:依据;引:援引。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20、充栋汗牛: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21、盈帙满笥:帙:装书画的布套;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器。指布套和器物都快装不下了。形容著述或书籍很多。

22、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23、披古通今:披:翻阅;通:通晓。阅读通晓古今书籍。

24、引经据礼:引:援引;据:依据。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25、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26、挟筴读书: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27、断编残简: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28、充栋盈车: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29、残编裂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

30、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31、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32、枕中鸿宝:泛指珍秘的书籍。

33、坑儒焚书: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34、握素披黄: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

35、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36、残章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37、残编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

38、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39、堆案盈几: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40、邪书僻传:淫邪不正的书籍,冷僻怪异的传记。指内容荒诞不经的书籍。

41、充栋折轴:书籍堆满屋子,用车搬动时压断了车轴。形容书籍极为丰富。

42、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43、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纸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经典书籍篇6

关键词 玄览论坛 传统文化 海峡两岸

分类号 G256.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1.023

Abstract In August 26, 2016 the Third Xuan Lan Forum was successfully held by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Taiwan Center for Chinese Study, 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and Nanjing Library. Experts and scholars attended this meeting focused on the hot issues of the Belt and the Road, innovation of publica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so on, discusse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written in ancient books and so on, and hoping to be useful for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o inherit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Xuan Lan Forum. Traditional cultur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玄览论坛”由南京图书馆和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两届。两馆在历史上皆源于1933年筹建的国立中央图书馆,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时至今日,南京图书馆和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而且积淀了深厚的学术研究传统。如何更好地激活两馆雄厚的文献资源,使其在当下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延续两馆悠久的学术传统,是两馆面临的共同课题。2011年5月,南图学术代表团访问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两馆商定以举办论坛的方式,搭建两岸图书馆界沟通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加强合作,增进两岸图书馆界的认识,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普通百姓更好、更深入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10月,经文化部批准,南京图书馆和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在南京联合举办“首届玄览论坛: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海峡两岸60多位专家出席论坛。首届玄览论坛圆满举办并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国文化报》、新华网、人民网、求是网等主流媒体均对论坛进行了报道与转载。2015年8月两馆联合国家图书馆、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第二届玄览论坛”,以“阅读经典,精彩人生”为主题,研讨经典阅读与阅读推广,力图营造阅读经典的氛围。台湾地区对玄览论坛的成功举办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已经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之品牌,两岸文化之盛会。

为了巩固“玄览论坛”前期成果,进一步加深两岸图书馆界、出版界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南京图书馆与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海峡两岸第三届玄览论坛,于2016年8月26日在南京开幕,论坛设南京主会场与南通分会场。本次论坛敬邀国家图书馆、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两岸著名图书馆馆长与专家学者、高校知名教授、出版社社长及造诣精深的佛学界人士出席了此次论坛,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主题发表演讲,探讨如何将古籍焕发出现代风貌,重现经典之美,共同为此极具意义且有价值的文化传承而努力,让古籍重现新气象、新发展。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陈力、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主任曾淑贤、佛光山副主持兼南华大学使命副校长慧开法师、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两岸图书馆界人士、专家学者、高校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约200余人参与,并在现场交流互动,探讨典籍保护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期望能更好地利用两岸图书馆界珍贵资源,唤醒沉睡在库房中的古籍,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价值,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全面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陈力在发言中首先从玄览论坛的命名出发,回顾玄览堂丛书收藏经历,向郑振铎等爱国人士在抗战期间冒险抢救整理古籍的英勇行为致敬,高度称赞论坛在继承先贤遗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保护中华典籍方面的重大意义。其次结合此次论坛的主题,介绍国家图书馆丰富藏书,以及国家图书馆在服务领域的新拓展。多年来国家图书馆在致力于文献的收藏、保护和研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开拓创新,采取讲座、论坛、夏令营、公开课等多种形式,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鲜活起来而不懈努力。近年来,国家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中华优秀典籍系列展,与大中小学和社会各界合作,策划了走进典籍博物馆大课堂,国图公开课等社会教育活动,同时以中华典籍为元素,独立开发了一百多种文创衍生品。无论是展览文创衍生品,还是各类社会教育活动,都以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现了优秀典籍,社会反映强烈,让传统的阅读方式得到了延伸,让典籍在参观者的心中活跃起来。最后,陈力馆长对此次论坛在弘扬和推动传统文化、加深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寄以厚望。他指出本届玄览论坛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主题,这意味着我们所要讨论的内容已经不单纯是古籍的保护和研究,更重要的是让古代的思想和文化能够为普遍百姓所理解,让古代典籍中鲜活的正能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增强以文化为内涵的民族凝聚力,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密码。

本次论坛的台湾参访团团长曾淑贤馆长于开幕致词中指出,本次与南京图书馆共同举办之“玄览论坛”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为了重现古籍的价值,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可以被欣赏,并将古人的智慧运用于现代生活,图书馆通过复刻出版,举办讲座和展览,规划多媒体的多元化展演活动,以及多元活泼的课程和影片的设计,让不同年龄层的民众乐意接近古籍文献,容易阅读古籍文献,并贴近古人的生活和社会,运用古人的智慧。此外,通过对古籍中的文字及图像通过加值运用产生经济价值,并美化人们的生活,亦成为近年古籍典藏单位的文创开发新尝试。人类的智慧,经过千百年岁月的蕴涵,尽显图书群籍之中。古籍除了审慎典藏维护之外,更应随时供学者研究利用,藉广流传,进而阐扬中华文化,让许多特殊又珍贵的出版品重新赋予生命,以全新面貌与当代的读者接触。曾淑贤馆长最后强调,本论坛主要价值为弘扬文化、经验分享及维系情谊,共同打造中华典籍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图书馆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引领和推动学术进步。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图书馆在开幕式中互赠图书,增益馆藏,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以《日治时期的台湾》《世纪容颜》《寄给时间的漂流记:华人世界明信片图像写真精选集》赠送南京图书馆,相信对于祖国大陆研究台湾地区发展的学者专家,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

佛光山副住持、南华大学使命副校长、教授慧开法师代表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致辞。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一直重视阅读对提升全民素质和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在星云大师的精神感召带领之下,很早就开始在佛光山范围内推广全民阅读,举办读书会。慧开法师结合印度和中国古代社会有关文字起源的说法,指出语言文字具有神秘的魔力。而中国文字由于统一已有两千年之久,可以直接通过文字去了解两千年前古人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是其他文化难以望其项背的。慧开法师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讲述印度学者对中华古典文化的高度赞扬与羡慕,并指出“我们推行中华文化到全世界正当其时”。他认为中国现在已经酝酿了恢复汉唐盛世的潜力,中华古典文化不止要在中国发光发热,更要影响到全世界。他盼望通过这次论坛让古代优秀思想与文化活跃起来,真正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再现中华盛世。

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教授在主旨发言中以“五书”论,回答如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一是“展书”,通过展览的形式将深藏在库房中的典籍展示给民众;二是“出书”,有计划地将重要典籍出版发行,让更多的人能读到;三是“读书”,即引导民众阅读古籍、喜欢古籍;四是“研书”,对古籍进行科学研究,将古书中的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他认为真正要做到“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跃起来”,还在于第五点“用书”,即用记载在古籍中的思想、精神和信仰去改变社会与人生。

经典书籍篇7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范围狭窄,课外阅读缺乏

初中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不受重视,因此,在学习可以接触到的阅读材料一般都以课文为主,阅读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并且由于现代初中生承受的升学压力较大,因此课外阅读时间较少,也阻碍了经典阅读的进行。

2.阅读技巧不足,阅读目的不明

通过对部分初中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无论是书籍的选择,还是书籍的阅读都没有明确目的,一些学生甚至看完书籍后对书中的内容仍一无所知。

3.阅读结构失衡,判别能力较低

文学创作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不仅包含了文学色彩厚重的经典书籍,也存在一些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小说和杂文等,就学生而言自身在判别能力上有所不足,经常凭借个人好恶选择书籍,沉迷于言情、武侠之中,使得阅读结构失衡。

二、提高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1.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热情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是使学生可以对阅读材料产生理解,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感悟。而理解的基础应是学生的兴趣,因此提高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其对经典阅读产生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对阅读课程的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将阅读教学生动化、直观化。例如,在学习古代寓言二则时,为了让学生对古代经典产生全新认识,并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这两个成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两个寓言的通俗含义有基础性掌握,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动画内容,就文言文内容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和赏析,以此强化学生对古文的关注。

2.发挥引导作用,修正阅读习惯

要想有效地开展好经典阅读教学,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课上教学和课下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技巧,修正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书写阅读日记,并在开始阅读之前针对阅读书籍的字数和深度制订读书时间表。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可以介绍鲁迅的《朝花夕拾》文集让学生课下阅读。由于该文集包含了鲁迅先生大量的著作,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阅读时间定为一周,每天抽出两到三个小时进行阅读,并用十分钟到半小时写一下读书笔记,阐述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其次,为了加深学生对经典的认识,拓展阅读视角,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建立读书小组,让学生在课下一起就书籍进行讨论。

3.注重课外阅读,丰富阅读途径

阅读资料过少,阅读机构不平衡一直是影响初中生经典阅读的主因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向学生介绍优秀的经典读物,例如,四大名著、外国名著、经典诗词等等。除此之外,初中院校还应重视学生阅读资源不足的问题。首先,有条件的初中院校可以开放学校图书馆,并对管内书籍进行补充。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拿到班级里,建立图书角,让班级内学生可以对书籍进行共享。最后,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搜取经典书籍的电子版本并介绍给学生,进而拓宽学生阅读的路径。

4.联系社会生活,深化学生理解

经典书籍篇8

关键词:古代藏书家;典籍;贡献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47-03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典籍。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兼有经济价值和精神力量的物品,即一般人所称的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我们将视角固定在图书典籍方面,追溯古代藏书家所承载的厚重的藏书文化,不难发现,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对中国历代典籍的保存、传播及推动学术发展等方面。

一、典籍的保存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很难举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对这些历史的重要典籍的收集与保存,藏书家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应该看到,在古代的中国藏书不易。一是政治的原因,数千年漫长的封建统治,历代统治者常视文化典籍为异端,害怕读书人一旦掌握知识,会动摇其统治,故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摧残藏书事业。肇其始者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继之者有隋之焚纬书及两宋时蔡京、秦桧等权臣禁书;至明清时,文字狱迭起,藏书家为藏书甚或有性命之虞及灭族之祸;二是由于兵燹战乱,自汉晋而隋唐五代,迄至宋之明清,长期兵祸战乱,史不乏书;近代由于帝国主义武力入侵,《永乐大典》蒙受英法联军之劫即是一例,余皆历历可按。三是私家藏书还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时常面临家道中落,后世子孙不能继其业以及天灾人祸、水火灾害等毁灭性打击。可以说,藏书家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经千辛万苦,历百难千劫,矢志不变初衷,犹如传递接力棒一样出现了一幕幕藏书家购置、传抄、互借、收藏图书的画面,痴心护藏着中国传统文化。

典籍的保存始现于秦汉时期。综观历代藏书之损毁,往往皇帝内府藏书要比民间私家藏书的损毁更为惨重,因为集中性收藏更易遭集中性损毁。私家藏书由于收藏的分散性,其损失相对来说较小一些。比如,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活埋儒生数百人,取缔私学和采取严厉禁锢政策,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使古文化典籍遭受第一次大规模损毁,而“……《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史记・八国年表》)。因了民间私人藏书的私密度藏,将大量禁书藏于夹墙、地窖、山洞等处,才为古文化典籍的流传保存了至为宝贵的火种。汉武帝时为充实宫廷藏书和政府机构藏书,广开献书之路,收罗天下图书,征集的主要对象,便是这批民间藏书。“百年之内,书积如丘山。”正是这批珍贵的先秦遗藏,奠定了汉王朝国家藏书的基础,并由此繁衍出以后历代无数的典籍。

再以宋元刻本为例。今天保留下来的数以千百计的宋元刻本,它们中的每一种每一册都是历经众多有名无名的藏书家之手,一代又一代藏书家的努力层层递传下来的,尽管在传递过程中因种种天灾人祸可能损毁惨重,但这恰恰又说明了藏书保存的极大不易与艰辛。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宁波天一阁,可谓单一藏书楼典籍保存的范例。万历十三年范钦谢世,其长子范大冲继承天一阁藏书,自此时起确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严格族规,限制天一阁文献的使用,开始了一种封闭的家族共同管理的管理制度。这固然遏止了天一阁文献信息的利用,但客观上却使天一阁藏书,特别是大量明代地方志、登科录等珍善本比较完整地得以保存下来,这在当今世界仍是独一无二的孤本。当公元16世纪前后建立的著名藏书楼,如祁氏澹生堂,赵氏脉望馆等纷纷衰落后,天一阁却为时人所重。乾隆三十七年,清政府设四库全书馆,向全国各地采访遗书,开始《四库全书》编篡的浩大工程。天一阁族人范懋柱积极行动,概然进呈书籍641种,共5 762卷,率先在藏书人当中做出了表率,是私家藏书楼中进呈底本最多的一家。在他的影响下,进献一百种以上的近十家。如果没有藏书家呕心沥血、日积月累的收管保藏,就不会在当政府需要时,能够如此慷慨地应诏进书呈献阁藏,为《四库全书》的顺利编篡作出巨大贡献,受到乾隆皇帝的直接关注和褒扬奖励。

清末社会动荡不安,战乱兵燹不断。《四库全书》的江南三阁中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均毁于战火,唯杭州文澜阁虽遭战乱,却因丁申、丁丙二位藏书家“不避艰险,每夕往返数十里,摭拾文澜阁残编”,经钱恂、张宗祥等学者抄补缺帙,终使文澜阁《四库全书》得以恢复原貌。现今的南京图书馆就收有丁丙“八千卷楼”的全部藏书。

此外,为保护藏书的完好,更多的藏书家还从民间汲取智慧、良方,采取各种办法保护所藏,有些方法一直被沿用到今,如古籍的曝书及中草药防虫等。早在宋代,藏书家赵元考即采用寒食面与腊月雪水调和粘书,据说此法可以使书不蠹。明代的天一阁及其他一些书楼则一直采用芸草夹书以防虫。凡此种种,着实荷载了藏书家太多的辛苦与磨难,更折射出聚书的不易与艰难。藏书家大多嗜书如命,出于对书的痴迷和热爱,也许藏书家苦心收藏的目的是为了“子孙宝之”,也许是为了自己学术研究和出版图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书籍是宝,是人们不可或缺之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这种共识,往往是促使藏书家长期坚持藏书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一点,洪有丰在《清代藏书家考・引言》中有着最好的表述:“各藏书家之经营网罗也,或费手抄之勤,或节衣食之费,得之艰而好之笃,情壹志专,珍护逾甚。储藏、装修一切整理、保管之法,无不加意考察,力求至善。虽聚散无常,而楚弓楚得,苟非绛云之炬,及裹物代薪之不幸,其他大抵转相售购,仍多归于好而有力者之库,其爱昔保护一如前也……故今日之珍藏,实幸往昔藏书家,互相保留,以迄于今也。”

二、典籍的传播

抄录和刊刻流布,是中国古代藏书家传播典籍文化的重要手段。

首先,典籍的借抄、互抄。古代的通讯、交通俱不发达,历代几乎所有的藏书家都有过借抄史。借抄既是聚书方法,也是私藏的利用,很多藏书家都将其藏书借人抄录,互相借抄之风甚盛。他们或亲自动手,或雇人代劳,或抄自官府,或源自私家。通过许多人的碾转借抄,一本书不仅可以化作千百本,而且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四处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人袁峻“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纸数不登则不止”。北周裴汉“借人异书,必躬自录本”,这不仅推动书籍流通,而且也丰富了公私典藏。

宁波范氏天一阁之藏书最初也是通过借抄方式来保存传播乡邦文化的。天一阁藏书的借抄始于范钦,其藏书的一大来源便是向其他藏书家借抄。比如他曾向同里丰氏万卷楼借抄,又与江苏藏书家王世贞订立藏书互抄之约,“以增益之”。据天一阁研究员骆兆平先生《天一阁明抄本闻见录叙》考证,有据可查的天一阁明抄本有1 147种之多,其抄本除少量得自故家旧藏外,主要通过借抄、互抄而得。在范氏族人范光燮任嘉兴府学训导时,为充实府学藏书而抄录天一阁经部类典籍百余部,供士子们阅读。能够完成如此数量的传抄活动,的确反映了藏书家对阁藏文献的使用和传播的慷慨态度。或许借抄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著述,亦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庋藏,但藏书家孜孜以求、经年累月地抄写,其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威力是何等之大!凭无数双抄书的手生产出无数的抄本书,以至当许多刻本毁灭绝迹时,唯赖抄本的存在而得再续流传。

其次,典籍的刊刻、流布。藏书家刻书应该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特色和好传统,它对于中国历代典籍的延续与传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印刷术发明之前,所有的书籍均靠手工抄写,费时又费力,一种书复本很少。雕版印刷发明之后,刊刻书籍便也在私家宅塾流行,历代藏书家中多有热衷于书籍刊刻者,他们既是藏书巨擘,又都是出版大户,利用各自丰厚的藏书,富足的资财刻印了品种繁多、质量甚佳的图书,广为流布。

明代一些藏书家,为了增加收藏、传播典籍文化,他们利用传统的抄录和编纂,更多地运用自宋以来印刷术方面的优势,大量刊刻传播古籍。如胡震亨刊布传播唐诗;臧懋循、赵琦美刊刻传播元杂剧;洪木便刊刻宋元明话本等。值得注意的是,明代藏书家还大量刊刻了丛书。据统计,中国历代所刻印的丛书,总数约在5万种以上,几占中国古籍的1/2以上。因此,明代的藏书家刊刻丛书功不可没。再如,明末藏书家毛晋的汲古阁更是以刻书名闻天下。毛晋三十岁时,为要经营印书业,把田地、质库一时尽售去,以作买书和刻印书籍的资本,陆续买进的珍本书达84 000册之多,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为日后校勘书籍之用。他“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昼不知出户、夜不知掩扉”地勤奋工作,直到“头颅如雪、目睛如雾,尚忙忙不休”。其刻书流布活动昭示着汲古阁藏书之丰富,所校刻《十三经》、《十七史》、《群芳清玩》、《津逮秘书》、《宋名家词六十一种》等,多以“汲古阁”名义刊行,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于是缥囊缃帙,毛氏之书走天下”。

清代的黄俞邰、周雪客为使珍籍得到广泛传播,在自己无力刊刻的情况下,精心挑选了家藏中罕见流传的珍秘之书96种编成书目,联合向社会公告征求刊刻者,表示愿无偿提供家藏珍本为刊刻底本,有意者可任意选刻一种、数种或数十种,“各随所好,共集大成,不但表彰前贤,抑或嘉惠来者。”这就是著名的《征刻唐宋秘本书目》的由来。该书目自后,响应者众多,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取其22种经书刊行,鲍延博《知不足斋丛书》也选其9种珍本刻之,甚至连皇家英武殿聚珍版丛书也慕名前往,按书目选取了不少史子类珍籍刊刻。确实,在许多的藏书家心目中,刊刻古籍是流布藏书的最佳形式,也是服务社会、流芳百世的至高境界。

三、典籍的完美

为了一种古籍的完美,许多藏书家往往需要埋首故纸,昏天黑地耗费数年的光阴,正是对典籍负责,对子孙负责的崇高的使命感支撑着无数藏书家默默无闻地沉浸于陈编烂简中,从事着这种“为人作嫁”的苦差。明代赵用贤为校五卷本的《洛阳伽蓝记》,先后用了八年的时间,以五种不同本子的校雠,共改正误讹增补遗漏860余字,方使这本不算太厚的书成为完本,其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藏书家的心血汗水。同样为了一种残缺不全的图书能够配成完书,藏书家往往不辞劳苦,遍访各家、书肆,或于杂书中拾遗补缺,或从面铺、街头抢救出被当作废纸的断简残编,使无数珍本能够破镜重圆,完美再现。这种搜访集全、拾残惜书的精神同样值得称道。

四、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

历代藏书家在藏用结合,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上有着明显的成效,这主要表现为藏学家在治学探索的基础上,以著述、选集、汇编等形式创造出新的典籍,为民族文化增添新的内容,提供更多积累。仅以魏晋南北朝为例。史学方面,魏晋两代私家写史成风。魏史私作,除陈寿《三国志》外,尚有郭颁《魏晋世语》,孔衍《汉魏春秋》、《魏尚书》、王隐《蜀记》、环济《吴记》、阴澹《魏记》,孙盛《魏氏春秋》等七种。晋史更多有十几种。著述方面,南北朝的藏书家,利用私藏编纂了颇有影响的巨编大著,像南齐藏书家萧子良“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南史》卷四四《萧子良传》)。梁昭明太子萧统“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为《文章英华》二十卷、《文选》三十卷”(《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特别是《文选》一书,这是一部推重文华、精选流别、在中国文学史上深有影响、基本概括了唐以前诗文精华的文学选集,成为百千年来士人必读的文学范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除以上类书、选集外,像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郦道元的《水经注》、刘勰的《文心雕龙》、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学术名著,也都是藏书家利用藏书的显著成果。

五、典籍的捐公

中国封建社会,私家藏书风气推崇个人私藏和藏家世守。在近代中国,随着近代藏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传统的守藏观逐渐为藏书家所舍弃,尤其在公共藏书成为近代藏书文化发展的主流时,一些藏书家以出售、捐献或寄存等方法将私人所藏转归公藏。特别是进入现代,以范氏天一阁、刘氏嘉业堂、孙氏玉海楼、黄氏五桂楼等数以百计的私家藏书乃至自家藏书楼的百川归流,说明着中国藏书家钟爱典籍,化私为公的恢弘文化胸怀。

建国之初,范氏后裔公推范若其、范盈笙代表范氏家族将天一阁藏书和房地产捐献给国家,宁波市人民政府接受这一文化宝库,并成立天一阁文物保护所,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管理。如今的天一阁是一家藏书和学术研究单位,其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而成为研究的对象。

1950年整整一年,是中国私家藏书捐献最为踊跃的时期。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藏书传人瞿济苍、瞿旭初遵其先父瞿启甲遗志,先后将其家藏宋、元、明善本书籍72种、近2 000册,通过文化部捐赠给北京图书馆;浙江杭州余翼将其父余绍宋所遗寒柯堂遗书和碑贴13 000余册捐赠浙江省图书馆;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的马叙伦将其在杭州的存书1 944册,捐赠浙江大学图书馆,其中包括稿本、抄本和明刻本90余种;许广平将位于北京宫门口西三条二十一号的鲁迅故居及宅内所藏书籍5 195册、拓本4 030件和其他文献274件全部捐献,后由文物局接受。

此外,像胡朴安、叶景葵、徐行可、李子廉、李文汉、蔡敬襄等人的藏书分别捐入了上海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和江西省图书馆等。当然,这只是众多藏书家中的光荣代表,藏书家以自己慷慨无私的壮举为中国私家藏书的历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六、结语

藏书家的历史作为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中国藏书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是中国文化光辉灿烂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明的结晶。如果没有私人藏书家的无私奉献,近代以来各类型图书馆的建立是不可想象的,今天各图书馆引以为荣的古籍善本几乎全部来自私人藏书家的收藏。如若不是私人藏书家的历史贡献,我们又谈何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如果没有历代藏书家的劳绩,丰富的典籍文化绝有可能与时俱灭,那么人类就有可能在黑暗中不知要摸索多少年!我们祖国拥有的古籍之多,举世第一,而这些典籍端赖藏书家千辛万苦的护藏而后加以传播,才使中国历史不断,文明始得延续。这也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明古国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这里,引用程焕文教授在“铁琴铜剑楼与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存藏书楼联谊会”中的发言词作结语也许最为合适:“历史上的藏书家是中华文化的真正守护者,没有藏书家的世代相守和薪火相传,中国文化与藏书想要传承到今天是绝无可能的……因此,我们应对私人藏书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肖东发,袁逸.中国古代藏书家的历史贡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1,(1).

[2]牛红亮.试析魏晋南北朝的私家藏书[J].图书馆杂志,2003,(6).

[3]徐良雄.天一阁文献信息输出的历史渊源[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9,(5).

[4]任继愈.中国藏书楼[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经典书籍篇9

关键词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 古籍 展览

分类号 G255.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1.010

Abstract In an effort to imbue ancient books with new value and to let the words written therein be appreciated again, as well as to allow ancient wisdom to be used in modern life, libraries reproduce the works, hold lectures and exhibitions, plan various multimedia events, and design engaging classes and videos. These encourage all age groups to contact with ancient books, to read them, to get close to the life and society of their ancestors, and to make use of their acquired wisdom. In addition, the words and images in these ancient works have been retooled to create economic value and to beautify people’s lives. This represents a recent attempt at cultural creative works by organizations that archive ancient works.

Keywords Taiwan Center for Chinese Study. Ancient books. Exhibitions.

0 前言

古籍是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在各博物馆、图书馆及资料典藏单位。各典藏单位莫不致力于古籍文献的维护、修复及数位化工作,并希望以最佳的环境条件及设施设备,使古籍维持在最好的状态。

过去,古籍文献的工作着重于维护及修复;而随着数位时代来临,透过数位化工作,可以使过去典藏的文献广为流传及阅览,又不至于因使用而危及古籍的状态,在图书馆服务及资源推广上有了新的视野、新的方向及不一样的做法。于是如何重新认识古籍,了解古籍内容,重现古籍价值,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课题。

将古籍文献介绍给现代读者及一般民众,便成为图书馆和文献庋藏人最具挑战的目标。如何重现古籍的价值,让书写在古籍的文字可以被欣赏,并将古人的智慧运用在现代生活。因此,图书馆透过复刻出版,举办讲座和展览,规划多媒体的多元化展演活动,更透过多元活泼课程和影片的设计,让不同年龄层民众乐意接近古籍文献,容易阅读古籍文献,并贴近古人的生活和社会,运用古人的智慧。

古籍中的文字及图像,透过加值运用,而产生经济价值,并美化人们的生活,成为近年古籍典藏单位的文创开发新尝试。文创涉及图像授权、开发设计、产品通路等,都成为热门议题,也是图书馆馆务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将分享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在创造典藏文物新价值,提升社会文化层次方面的经验。

1 特藏资料数位化及公开取用

本馆特藏资料以宋、元、明、清善本以及普通本线装书为主,其中宋元本多属珍籍,而明人文集尤为丰富,余如金石拓片等亦颇有可观者。近年,对1946年以前台湾旧籍文献之收藏更是不遗余力,重要者如清代台湾社会买卖、借贷、典当等古书契约2400余件;台湾早期风景及台湾少数民族生活明信片等约4000余张。

本馆以多年参与数位典藏计划之基础,建置“古籍与特藏文献系统”,并持续馆藏古籍之数位化作业,已完成珍贵古籍逾8757部,包括“国宝”40部、重要古物古籍249部、珍贵动产449部,敦煌卷子153部,其余宋、金、元版古籍170部,重要稿本、钞本、批校本、彩绘本等约2300余部及明代重要文集、戏曲小说版画刊本等约450余部。

此外,本馆典藏名人手稿已具相当规模,其价值为研究近现代学术与当代文学、艺术史之第一手史料,并已成为馆藏发展核心项目之一。为使手稿资料得以妥善保存并提供读者使用,于2013年建置“当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统”后,逐年将完成数位化之影像上传系统,并订定手稿、书信、书画及照片四类型之诠释资料栏位架构,配合影像于系统上呈现。

2 开发文创商品,创造典藏文物新价值

近年台湾社会大众的品味提升,喜爱购买文化商品,用以美化生活或赠送亲友,加上制作精美或寓意良好的文化商品往往能创造不少营收。因此,典藏丰富多元的机构较有意愿投入文创商品的开发。本中心将古籍复刻出版或以新的装帧形式印刷出版,以及利用古籍文图制作纪念品已有多年,然多小规模尝试。

2.1 出版书籍方面

在经济不景气,出版业萧条的情况下,出版机构在商言商,在古籍出版规划上,纯然考虑市场的需求性及销售量。以文图值得欣赏、同一主题或新近主题之古籍较丰富者、现代民众持续阅读的经典,以及古籍内容可以运用于现代生活等类别为挑选对像。

(1)鉴藏之美。为使各界认识古籍之美,同时了解购藏古籍,以缅怀战时护持民族知识之先贤、爱国志士与各地民间藏书家之贡献。本中心特邀请学者介绍历代藏书家前贤手稿与古籍(课程+网页+展览)。祈使爱书人汇聚缘份,玄览时空,寄情于知识宝藏,而终感受鉴藏之美。

(2)欧风远扬。从2008年开始,本中心即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进行数位化合作,将基督教文献与文物(挑选约200笔)加以数位化。本案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之文献与文物数位影像约80至100种,以文物带出故事与人物,辅以实境影片拍摄、专家导读及文物解说近代台湾西洋传教士的足迹与文化传播。

(3)阅读梁启超。本中心馆藏收有梁启超所创办之报章刊物、与知交之手札信函等文献,透过这些文件内容,可以了解到梁启超的文学与思想、人际关系及其所参与的历史事件等,不但能补足现有史料的缺失,也能让大众对梁启超有进一步的崭新认识。

4 办理讲、展、演多元古籍活化活动,推广经典阅读

4.1 中文古籍经典阅读讲座

为推广中文古籍经典阅读,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近五年来于秋季举办“阅读古人生活美学”“千古风流人物坡”“唐宋家”“抒情与写意:古典戏曲里的爱恋与盟约”“格物穷理――古代经典中的科学与医学”等讲座活动,颇受好评。台湾民众对于经典导读,文化讲座,不论诗词歌赋戏曲游记科学,或是历代君王的雄才大略,皆有盎然的兴趣。

2012年“千古风流人物-坡”秋季阅读讲座,先后邀请王保珍教授主讲“坡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刘少雄教授主讲“东坡词中的人生感悟”、刘昭明教授主讲“最好的朋友、最可怕的政敌――苏轼与章之交游”、何寄澎教授主讲“东坡古文之美”、萧丽华教授主讲“溪声便是广长舌:东坡诗的佛教智慧”、赵中伟教授主讲“东坡眼中的‘《易》中天’――解析《东坡易传》的思想体系”、张健教授主讲“苏轼的豪情与柔情――谈东坡的几首诗词”,畅谈东坡研究迷人之处,带领观者重新叹赏坡文学艺术成就的璀璨光芒,以及其深情豁达的精彩人生。

2013年“百代存风雅――唐宋家”秋季阅读讲座,先后邀请何寄澎教授主讲“文字的魔术师――谈韩愈古文之美”、王基伦教授主讲“曾巩笔下的女性”、张高评教授主讲“言近旨远――欧阳修的杂记文”、方元珍教授主讲“从构思写作谈王安石文章艺术”、颜瑞芳教授主讲“人生启示录――柳宗元的寓言世界”及谢佩芬教授主讲“三苏与宋代古文发展”,带领社会大众与青年学子进入文学博雅殿堂。

2014年“抒情与写意:古典戏曲里的爱恋与盟约”秋季阅读讲座,先后邀请曾永义教授主讲“闲话杨贵妃戏曲”;王安祈教授主讲“惊春谁似我――《牡丹亭》青春意象”、王瑷玲教授主讲“桃花扇底送南朝――《桃花扇》中的儿女之情与家国记忆、李惠绵教授主讲“天意注定与人意追寻的爱情辩证――谈《玉簪记》的改编与表演”、林鹤宜教授主讲“心灵书写,无尽的爱:《娇红记》”、汪诗佩教授主讲“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西厢记》的曲折造境”,并有当代戏曲赏析,带领民众看见中国传统戏曲之美。

2015年“故事里的人生风景――明清经典小说导读”夏季阅读讲座,先后邀请吕世浩教授主讲“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欧丽娟教授主讲“《红楼梦》――贵族世家的美丽与哀愁”、高桂惠教授主讲“狂欢诗学――重读《西游记》的宝物、身体及魔境”、胡衍南教授主讲“‘误读’《儒林外史》的几种方式”、徐富昌教授主讲“英雄乎?侠客乎?盗寇乎?――武侠小说视角下的《水浒传》”及廖玉蕙教授主讲“蒲松龄到底在气什么?――《聊斋志异》里的人间观照”,透过导读开启阅读古典小说的新风潮,引领民众进入缤纷多彩的明清经典小说世界,领略小说故事里的人生风景。

2015年“格物穷理――古代经典中的科学与医学”秋季阅读讲座,先后邀请洪万生教授主讲“东西数学风格比较:《九章数学》VS《几何原本》”、张嘉凤教授主讲“明末文人的酒色、与生死――黄承昊与《折肱曼录》(1635)”、祝平一教授主讲“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明、清的医疗市场、医学知识与医病关系”、李贞德教授主讲“性别、身体与医疗史”、徐光台教授主讲“朱熹《格物穷理》与中国科学发展”、及周维强教授主讲“有脚之城,不秣之马:明代的战车与火器(1635)”,以古籍、趣味、经典为核心,透过专家演说展现古典科普阅读的宏观与微观,满足大众对于知识、阅读、学习的乐趣。

2016年“旅行方程式:经典游记的想象与建构”秋季阅读讲座,先后邀请陈登武教授主讲“山林与仕宦之间――唐代士人的旅游书写”、曹淑娟教授主讲“晚明园林志的想象与建构”、巫仁恕教授主讲“明清士大夫的旅游风与游记书写”、陈室如教授主讲“晚清海外游记的物质文化”、郑仰恩教授主讲“欧风远扬:近代基督长老教会传教士的台湾之旅”、林淑慧教授主讲“脉络的意义:台湾游记的时空之旅”,为读者导读介绍隋唐、明清时期游记、外国人眼中的台湾之旅,以及台湾人环游世界观,饱览经典中的文化形象视角。

4.2 古籍文献展览

4.2.1 2011年“‘民国一百’ 读享‘经’彩――发现古人生活美学”展览

该项展览分五大主题,细数十部经典,包括《世说新语》《茶经》《闲情偶记》《幽梦影》《东京梦华录》《老残游记》《镜花缘》《裨海记游》《唐人小说》《三言》,涵盖古人的文学、茶艺、旅游、爱情与处世之生活美学,藉此引领大众走入经典的堂奥,感悟美学品味,重新发现历代古籍所蕴含的智慧宝藏。

4.2.2 2012年举办3场展览

(1)“悠游天下――明代文人的乐活方式”。本中心与台北书展基金会合作策展,以“悠游天下―明代文人的乐活方式”为主题,于2012台北书展推出古籍文献展览与数位阅读,挑选40余部明代珍贵古籍,加上民间藏书家袁芳荣先生藏品,并区分为:人文雅趣、戏曲文学、养生意境,以及拥抱万物等四大项,藉此呈现明人阅读品味与崇尚自然,重视生命之作品,并贴近当代绿色生活概念。为了赋予古籍新生命,本次活动也提供民众透过数位阅读的方式,即时饱览明代人物的悠游生活[1]。

(2)花草包。花草包图案取自《十竹斋书画谱》,以饶富古典之美的朱樱及花卉,展现中华文化书画之特色。

(3)花鸟杯(2个1组)。以《十竹斋书画谱》中朱樱与白莲之图像与诗,制作一组两个之花鸟杯,并配合客家花布柿子袋,方便携带使用,并体会中国饮茶之美。

(4)水果杯(2个1组)。由于“十竹斋书画谱花鸟杯”深获好评,并供不应求,为飨读者,因此再次以《十竹斋书画谱》中荔枝与石榴图像与诗,制作一组两个之水果杯,同时搭配牡丹图案的柿子袋。

(5)十竹斋画谱莲花名片盒。以《十竹斋书画谱》中白莲之图像与诗,设计制作金属名片盒,兼具典雅与精致之质感。

5.2 《金石昆虫草木状》

《金石昆虫草木状》为明代文m(1594-1634年)所绘,文女士系著名吴派画家文征明之玄孙女。此书以摹绘内府珍藏本草图而成。内容包含金石、昆虫、草、外草、外木蔓、木、菜、果、米谷,共计本草1,070种,彩图1,316幅。全书以工笔描绘,粉彩敷色,金石花草宛然可喜,走兽鱼鸟栩栩如生,更有许多中药、工艺、冶炼化学等古代科技有图佐证,成为医药学、生物学及科技发展史之重要资料。本中心运用《金石昆虫草木状》的文创项目包括,与世界书局合作出版、制作数位教育课程,以及选取元素制作茶杯等。

5.2.1 出版

《金石昆虫草木状》为本馆收存之孤本,此书皇皇千余彩页,处处可见数百年前天然原料色彩之温雅丰满、精笔手绘之逸趣脱俗,世界书局长年寻访珍版古籍,遂向本馆申印此稀有绘本。该局一方面选用各种纸张多次试印,以期彰显古朴柔润之感,再以数图合页、精彩特殊画页单页呈现方式,将1361页彩图编排成两册,以便赏读,另一方面则查考相关药典古籍,重加编录部分金石昆虫草木之文字资料,以增加阅读兴味并丰富知识吸收,且于稀难字处加注注音,冀能与读者拉近距离[3]。

5.2.2 文创商品

(1)名片型随身碟。图案选自《金石昆虫草木状》之“桃核仁”“柿”“荔枝”三种图案。名片体积小,携带方便,图案设计古朴雅致,呈现出科技与古典交融的趣味。

(2)花草包。图案选自《金石昆虫草木状》之“白鹤”“梨”“棠球子(山楂)”“蜀州木瓜”四种图案,其以写意笔法,设色清雅柔和,显现闺派细致婉约的秀逸画风,制成花草包以供赠送贵宾之用,颇受欢迎。

(3)磁铁书签。图案选自《金石昆虫草木状》。此书签精选丹雄鸡、鲤鱼、甜瓜、柿子四幅制成,意寓闻鸡起舞、鱼跃龙门、种瓜得瓜、事事如意,更有鼓舞士子勤奋读书之意。除了凸显馆藏精品,更呈现手绘本的艺术美感及文物价值超越普通抄本或刻本,此为一种深具深层文化特色与价值的图书。

5.3 《太古遗音》

《太古遗音》为抗战时期由蒋复璁先生与郑振铎先生组成之文献保存同志会购得。书中评论古琴派别,包括古琴制造工艺、演奏技法、记谱体系及音乐美学理论等,并绘有多种琴形图示、手势。全书全彩精绘,是我国最早记载古琴样式的琴论专著[4]。

此次出版除文字精致优美之外,全书还有多幅全彩绘制的精致图画,珍贵之处不言可喻。原件内容共分仁、义、礼、智、信五卷。卷一“仁”所述为造琴法度及抱琴、上弦之势。卷二“义”为古来各种琴式,如伏羲、焦尾、灵机、绿绮、连珠等。卷三“礼”为抚琴手势,如神凤衔书势、鸣蝉过枝势、风送轻云势等。卷四“智”为琴论,如弹琴赋、琴材论、琴体说、弹琴七要、九德、四虚等。卷五“信”为琴谱总说,包括指法、手诀、字谱等。世界书局将仁义二卷合为一册,礼卷自成一册,智信二卷合为一册,共分三册,依原件以经折装方式装帧。此书自明代以来,历时数百余年流转,封面均已斑驳,但为呈现古籍原貌,仍将原样扫描印出,置于每卷之前。内页书况亦有污渍,该局逐页仔细修整,不断尝试各种用纸、油墨、色彩明暗等,并与原件多次比对,期使数百年前彩艳典雅的精钞彩绘本,重现读者面前。封面以布印刷装帧,极具收藏价值[4]。

为了让读者一探中国古琴音乐之美,认识古琴制作方法、弹琴手势以及琴学理论,并徜徉于古琴的美妙乐声之中,本中心以《太古遗音》制作数位课程。

5.4 《注东坡先生诗》

本中心珍藏的《注东坡先生诗》,刊刻于宋嘉定六年,当时的泰州长平盐茶司是以公费付梓,因资金充裕,聘请了善书欧体字的书法家傅樨手写上版,书法蕴意秀美,刻工精雅明净,堪称宋椠之殊绝者。八百年来,嘉定本《注东坡先生诗》被视为拱璧,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得以在每年一次的祝祭中一睹风貌。民国年间,经良工重新装裱后另有精雅古朴风貌;收藏家张泽珩于抗战时期赠予当时的中央图书馆,之后历经诸多劫难,辗转迁徙珍藏至今[5]。

原书前后黑色护页的提记和画作颜料,系用“金液银液”调制,历经岁月侵蚀、诸多劫难,依旧暧暧含光,被誉为宋版书之神物[6]。大块文化公司景印嘉定本《注东坡先生诗》,让所有喜爱苏诗、欲穷究其深意的读者能够追索精研,也让久闻其名没有机会一睹真面目的人能够饱览典藏。

为了让海内外朋友能更进一步认识本中心丰富而多元的典藏,特以“千古风流人物:坡”为主题,规划系列活动,遥想东坡当年、探索情感世界、东坡文学境界、东坡艺术生活,以及东坡思想浪潮等五项议题。

此外,还运用《注东坡先生诗》中的相关图片资料开发文创商品。

(1)桧木笔。此笔筒图案出自《注东坡先生诗》目录下后副叶,由清代文人潘仕成(字德)所绘,配上坡著名诗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加上本馆抗战时期藏书章“希古右文”。笔筒以珍贵的台湾桧木为材质,精细的手工木作上色,盛装于灰橘相搭的精致纸盒,盒内附有馆藏拓片“东坡笠屐图”及墨绘兰两式书签,为极具古雅特色的礼品。

(2)开瓶器。图片取自《注东坡先生诗》卷三书影。

(3)皮革书签。图片取自《注东坡先生诗》卷三书影。图中花草为正文前之手绘。“希古右文”印章为本馆在抗战时期抢救国宝时之藏书印记。

(4)金属书签。东坡笠屐图书签图像创作者与创作年代不详,东坡先生晚年谪居儋州,曾于雨中着蓑笠,因流传笠屐图,极富趣味,目前存世流传版本众多,但人物形象大抵类似。

(5)丝巾领带礼盒。图案出自《注东坡先生诗》目录下后副叶,由清代文人潘仕成(字德)所绘,配上坡著名诗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设计格调典雅,送礼或自用皆属佳品。

5.5 明信片

本中心在二十余年前就注意到明信片对于历史、近代社会庶民生活研究的价值,因此积极购得万余张明信片,包括台湾明信片4800张,大陆明信片8800张。这些图像制作者多为日本官方与民间书商、会社,内容非常多样,如风景名胜、人物写真、城乡建筑、重大灾害、历史事件纪念、动植物、艺术作品、风俗民情,反映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台湾风貌,亦可帮助读者了解过去,透过图像体验时光之旅,具有高度价值。

在出版方面我们特别挑选馆藏日据时期五都与地方风土相关主题明信片,同时向社会大众、摄影家征集明信片与老照片,陆续策划“台湾记忆”“映象台湾”“台湾老照片图集”等三系列。

2014年台北书展首度推出“寄给时间的漂流记”明信片展。本中心与民间优秀视觉设计公司合作策划,展出三百余件台湾、大陆珍贵明信片,主题涵盖台湾与大陆风俗、港湾与都市建设、风景名胜,以及人物容颜写真等大类。图像有的制作发行迄今已有将近90年历史,最年轻也有将近60年以上[7]。

在文创商品方面我们不仅注重创意设计还重视商品通路。

(1)创意设计出版品“寄给时间的漂流记:华人世界明信片图像写真精选辑1920-1910’s”+LETTER OPENER(拆信刀)。为传布文献、活化馆藏,同时推动文化创意加值与授权优质艺术产业发展,本馆将馆藏明信片授权擅长摄影图像与书籍设计制作、曾获得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Red Dot Design Award)之视觉设计公司,共同策划《寄给时间的漂流记:华人世界明信片图像写真精选辑1920’s-1940’s》,内容选介365张中国各地的明信片,并邀请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张瑞德、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吴文星共同主编[8]。

本出版品收录馆藏1920―1940年之明信片,内容分为“阅读的足迹,从北台湾到南台湾”与“旅行的记忆,从祖国大陆沿海到内陆城镇”两部分,以中英文对照,完整搜录1920年代至1940年代初期的港湾、风俗、都市建设、风景名胜,以及人物容颜写真等明信片。总计366张明信片,图文并茂。

(2)台湾少数民族风格L型资料夹(3个1组)。台湾是一个位于亚洲太平洋的美丽岛屿,各种族群汇聚融合,其中包含十多个少数民族,风俗各异,多采多姿。本馆精选日据时期台湾明信片“台湾邹族头目”“邹族青年”“台湾排湾族雕刻作品”“台湾阿美族人的舞蹈”“演奏杵乐的台湾邵族妇女”制成台湾少数民族风格L型资料夹。

(3)台湾日据时期明信片L型资料夹(4个1组)。本资料夹之图案选自馆藏日据时期台湾明信片,系吉田初三郎 (1884-1955)手绘明信片,日据时期是台湾美术设计的启蒙阶段,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影响下,美术设计形成中西多元(NT)丰富的样貌, 此四款资料夹以“台湾全岛鸟瞰图”“文山郡鸟瞰图”“指南宫”“中国式帆船(戎克船)”为主题,藉由差异性的比较,让现在生活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人,找到本土风土与文化的特征,一览台湾百年变迁。

6 结语与建议

由于保存环境理想、修复技术进步、工作人员专业,千百年珍贵文化资产得以保存完好,留传世人;又因数位典藏及文创加值,赋予古籍文献新生命及诠释意涵。现今,仍有许多课题必须面对。图书博物单位典藏的古籍,其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向来有争议。过去,典藏未经授权,遭人有计画影印、下载数位影像,进一步印刷出版的情形时而听闻;亦有受委托数位化的厂商未经许可,留存所有数位档,并擅自出版,违反契约,而有侵权官司。

文创加值,不论出版、策划展览、规划讲座、制作课程、开发文创商品,都需具备深厚之古典文献修养,丰富古籍知识,方能信手拈来。时下,年轻的图书馆人才,或许是台湾图资系统的人才养成教育,渐不重视图书文献、版本学、印刷史、图书史,更无古籍修复、版本鉴定等相关课程,以致于欠缺相关知能。再者,对于典藏文献之文创及加值之开发及经营,也尚未列入图资专业课程,以致多仰赖厂商。

笔者以为创造典藏文物新价值,展现古籍新风貌,活化古籍利用,推广经典阅读等工作上,仍有几方面待努力。

(1)培养策展及文创人才。图资系所对典藏文物的加值利用,并没有相关课程,培养可在图书馆场域推动相关业务的人才,因此,图书文献典藏单位在引进人才上,需要重视跨领域人才的任用。

(2)加强现职人员训练。图书文献典藏单位除可多鼓励现职人员参观展览,参与策展,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到馆指导及授课,以增进同仁知能。

(3)结合民间资源。图书文献典藏单位与民间优质文创公司合作,除可提供文创品的制作品质,亦可扶植艺术产业之发展。

(4)强化学校合作关系。图书文献典藏单位可与大学校院文创、出版、美术、设计相关系所合作,除能为文创品之研发设计带来创意,更可提供学生创作及尝试的机会。

(5)拓展行销管道。图书文献典藏单位可积极寻求销售合作管道,包括实体管道和网路通路,除了自身的卖店外,可透过网路商店,以及接洽实体的文创商店、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商店,拓展销售管道;亦可采取结盟方式共同经营。

(6)加强合作。图书文献典藏单位可透过授权联盟,由智财、文创和行销之专业公司(人才)代为经营数位物件。

(7)重视典藏品授权利用。图书文献典藏单位可订定相关办法,广为推广。除了商业用途,采收费机制;对于政府机关学校团体之运用于出版、海报、展览等,皆可免费授权使用。

参考文献:

[ 1 ] 黄文德.2012台北国际书展绿色阅读主题馆“悠游天下:明代文人的乐活方式”古籍文献展[J]新书资讯月刊,2012(1):21.

[ 2 ] 趋势教育基金会.趋势经典文学剧场・叁 寻访陶渊明[EB/OL].(2014-10-07)[2016-07-03].https:///news_detail.php?newsid=94.

[ 3 ] 世界书局.出版缘起[EB/OL].[2016-07-10].http://.tw/products/0010584808.

[ 4 ] 太古遗音[EB/OL].(2013-01-10)[2016-07-10].http://.tw/ch/CH2/2786/MD/MD951781.

html.

[ 5 ] 世界书局.太古遗音(全3册)附锦盒「出版缘起[EB/OL].(2013-01-10)[2016-07-10].http://.tw/products/0010575654.

[ 6 ] 大块文化编辑室.少蕴而始,经典再现[M]//台北:大块文化,2012.

经典书籍篇10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5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当前社会形势和时代背景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从中吸收丰富养分,否则就很难有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本文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依托“百书研读”,具体探讨学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举措,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知行合 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百书研读” 活动自1993年开始运行,至今已有23年之久,创建之初是作为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保证读书质量的同时也确保读书数量,旨在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优化校园内的整体学习风气。

学校鼓励学生每两周读1本书,每月读2本书,每年读24本书,大学四年至少阅读100本书籍。“百书”既是实指,要求学生大学期间读够100本书,同时也是虚指,目的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展学生读书的领域,自觉做到博览群书。

“百书研读”活动启动后,学校定期为学生们推荐经典书目,引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并坚持每月一次组织学生分享读书笔记、交流读书感悟,创建了学生刊物《益思集》。

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举措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即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因此,学校依托“百书研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开展品读经典书籍、重视传统文化宣传、学生社会实践三大活动举措,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开展“百书研读”活动,加强文化熏陶

建立经典书库。学校投入建设经费开辟了图书阅览室,定期购置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目前书架共有《诗经》《楚辞》《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左传》《史记》《二十四孝》《资治通鉴》等经典书籍1000余册。

研读《弟子规》等经典书籍。为扣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颗纽扣,在大一新生初到之际,就进行研读优秀传统典籍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了凡四训》的学习教育活动。

开设专家讲坛。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围绕“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展开交流,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为学生解疑释惑。

开展读书主题讨论会。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以“电车难题之何为公正”“倒地老人扶不扶”等为主题的讨论活动。

成立经典书籍漂流驿站。2014年,学校依托天津市举办“书香天商・浸润成长”优秀读书案例活动的契机,以优秀传统文化书籍阅览室为基地,成立了图书漂流驿站。

学生自主编撰《益思集》。每次“百书研读”运行结束后,收集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稿件和学术论文,在稿件收集后,组织人员对稿件进行一审,选出相对较好的稿件,再交由特约专家审稿小组进行二审,选出优秀读书心得稿件和学术论文。为了把活动成果有效利用并总结凝练,先后共出版了13辑《益思集》。

(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举行优秀传统文化观影活动。新生入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前提,每年组织大一新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观影活动,已成为入学教育的常规举措。

开展传统典籍主题朗诵评比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运行“百书研读”活动基础上,开展“学经典・用经典”的主题朗诵比赛。

举办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围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文化精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开展“道德1+1”暨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

开展学生干部传统文化修养培训。学校重视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以知行团校为平台,定期开展以“百善孝为先――中华传统美德”、“做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等为主题的学生干部礼仪规范培训。

举行经典书籍报告会。学校倡导学生每两周读1本书,每月读2本书,根据学生阅读的传统经典书目,定期开展以“何为礼”、“自私自利――西方价值观的危害”等为主题的传统典籍读书报告会。近200名学生通过参加报告会,激发了学习国学的热情和兴趣,领略了国粹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育人

定期组织下社区活动。为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优势,解决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至少下6次社区,开展以“解决邻里纠纷,共建和谐社会”、“敬畏传统,明礼守信”、“以法治为基,建和谐社区”等为主题的经典文化宣讲活动。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赴敬老院、孤儿所、智障学校等社会机构,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关心空巢老人、残疾人、智障儿童等弱势群体。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经验及改进思路

学校以开展“百书研读”活动为核心,以班级党团活动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阅读经典中涵养心灵、浸润思想、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丰富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主要成效

学校重视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通过开展“百书研读”、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大措施,共计2700余人次参加各项活动。开展的读书心得交流会活动,不仅是分享交流的平台,更是学生思想碰撞的平台。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通过提供好的主题、好的契机、好的情境,用视频、图片或是文字材料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同学们相互间的争论、辩驳,起到了通过交流分享擦出思想火花的重要作用。在“百书研读”活动运行的同时,更注重读书成果的提炼和汇总,在向学生发放研读书目时,要求每一名同学对所阅读的书籍撰写读书心得或专业论文。这样不仅督促学生仔细阅读专业书籍,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真正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学生们的读书心得和学术论文,都由资深专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刊登在《益思集》上,并在同学中广泛传阅,形成了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

先后有500名学生在经典书籍阅览室现场阅览和借书,品味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近400名学生参加研读传统典籍活动并撰写读书感悟,坚定了理想信念;300余名学生参加讲坛活动,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近200名学生参加主题讨论会,增强了友善互助意识。到目前为止,学生撰写的读书心得和学术论文累计达数十万篇,共出版了13辑《益思集》。300余名学生参加观影活动,感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洗礼;近200名学生参加传统典籍主题朗诵评比,提升了思想境界和人格素养;200余名学生参加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提高了道德修养;先后有100名学生骨干参加培训,增强了“尊重师长,正派做人,甘于奉献,争当先进”的崇高意识;近200名学生参加传统典籍读书报告会,领略了国粹的独特魅力;200余名学生在下社区活动中为居民解疑释惑,增强了公民自由平等、诚信友爱、和谐互助意识;先后100余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增强了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确保“百书研读”活动质量,满足学生自主阅读的需求,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学生图书阅览室,目前共藏书5000余册;该阅览室在借阅书籍、提供自习场所、开展学术活动等方面,与学校图书馆相比更为方便且贴近学生需求,深受学生欢迎。

(二)经验总结

以“百书研读”为平台,追求以文化人。依托“百书研读”激发学生品读经典书籍的兴趣和热情,督促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学校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上邀请参加学术论文征稿的优秀作者做心得分享,邀请专业老师或优秀校友做点评和指导,并播放启迪学生读书的经典视频。

以“百书研读”为载体,助力以文育人。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主旨所在,是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力举措。依托“百书研读”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培育,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不断磨砺自己,在砥砺前行中成为社会可堪大用的人才。

(三)改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