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4-03-14 10:46:29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1

现将《区财政局反恐怖应急预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同时,要注意保密,严格控制知悉范围,不得对外报道。年九月八日市区财政局反恐怖应急预案为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我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公民的财产安全,根据《区反恐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处置原则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二、机构及职责根据全区反恐怖防范工作需要,结合我局实际情况,设立并确定如下工作机构和职责:

(一)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局成立“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副局长、总会计师任副组长。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人秘科,作为全局反恐怖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各科室和局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其职责为:在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区财政系统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重点落实区级反恐防范所需物资的保障任务;召开工作例会,审定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工作预案和处置措施;通报、总结部署有关反恐防范工作;研究落实或协调解决反恐防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冯联盟同志担任,人员由局人秘科、税政科组成。其职责为:在局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指挥下,担负安全反恐防范值守任务;根据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的指令,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确保信息畅通,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三、实施步骤

(一)强化防范,夯实基础。要做好对重点部位及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目标的安全防范、控制工作。由局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及局监察科联合组建反恐防范专项检查组,集中对机房、仓库、消防器材等重点部位开展专项整治、专项整改,要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针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进行分析排查,扩大覆盖面,进行拉网式不间断的检查,并逐案登记建档,落实处理责任,明确具体责任人,同时做好跟踪复查,确保隐患问题整改到位。

(二)加强值守,畅通通信。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增强反恐意识,防患于未然。切实落实值班守候制度,加强局机关内部安全措施,充分发挥局视频监控技防系统功能,实施24小时监控守护。建立反恐安全防范工作24小时值守制度,实行恐怖事件每日零报告制度,各科室要责成专人于每日早8时、晚18时前报局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安全防范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员,确保一旦发生恐怖(突发)事件,能够有效应对,妥善处置。

四、有关要求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2

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防止恐怖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安全和减少学校财产损失,特制订此应急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境内外恐怖组织和在我校内实施大规模恐怖袭击,给我校安全、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造成重大危害,湘乡市教育系统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需直接指挥处置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包括:

有可能通过以下手段达到其胁迫、伤害等目的:

(一)袭击、劫持师生或直接通过暴力进行人身伤害。

(二)针对学生密集的教室、功能室、食堂、宿舍实施放火、爆炸。

(三)对学校水源进行投毒或投放病源。

(四)对食堂食品投毒或投放病源。

(五J对师生乘坐的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劫持或爆炸。

(六)通过散布谣言等形式引起师生恐慌,造成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

(七)对锅炉、危险化学药品等实施袭击。

(八)通过高科技等手段造成高考、中考考试泄密或严重违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在湘乡市教育系统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充分发挥我校的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快速反应,高效、妥善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

(2)减少损失原则。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师生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尽快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3)遵循法律原则。在处置恐怖袭击事件时,严格遵循国家法律和法规政策。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组织指挥体系

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由党总支书记、校长丁农一担任,副组长由赵志强、肖志良、陈永忠、李灿辉、周南一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处主任、各室负责人及全体班主任、治安办负责人担任。一旦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将迅速启动指挥系统,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工作职责

协调小组负责组织、上报并开展处置工作,随时向上级指挥部报告处置情况,具体落实上级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和任务。

防范措施

(一)针对自身实际制定反恐怖工作应急预案并成立反恐怖领导小组,加强师生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反恐怖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严格执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三)严格食堂用品采购、食品操作人员管理等制度,严防有毒、有害食品进入学校。

(四)严格对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行日常排查,防止危害发生。

(五)严密保护学校自备水源,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六)严格值班制度,防止不法人员进入。

(七)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八)有组织的针对恐怖袭击手段进行反恐怖演练,教给广大师生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九)使用好人防、物防、技防,并及时、准确地进行紧急报警。

处置措施

1及时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大规模袭击事件发生后,学校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并逐级进行上报,不得延误。

反恐怖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各负其责,迅速对事件现场进行实时监控、追踪,并上报事态发展变化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深入研究、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2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应迅速调集本地、本校资源和力量,先行采取紧急处置和救援行动,同时迅速报告上级指挥部,协调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予以支持,全面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处置工作保障

1日常防范

(1)各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应急准备,强化日常工作,为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提供可靠的保障。

(2)要加强对各种爆炸物品、放射性、生物、化学等危险品的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建立责任制并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严防发生相关物品被盗、被抢、丢失以及相关设施被袭击等事件。

(3)要加强有关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师生举报恐怖犯罪线索,广泛调动师生参与反恐怖斗争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

2制定具体预案和培训演练

要按照本预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及特殊要求制定本地、本校职责范围内的具体预案,报上级教育系统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备案,并适时开展演练,提高处置人员素质,增强反恐怖实战能力。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12-03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学校安全稳定因素呈多样化趋势,危险因素增多。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态势和相对和谐稳定的环境却使不少人对潜在威胁放松了警惕、麻痹大意。2016年10月笔者展开的柳州职教园区657名大学生对反恐问题的认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很多高职大学生防恐反恐意识、基本常识和逃生避险技能严重不足,说明在恐怖主义肆虐全球的今天加强大学生防恐反恐教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试立足高职大学生防恐反恐认知现状,提出加强高职大学生防恐反恐教育对策。

一、高职大学生对防恐反恐常识的认知现状

(一)高职大学生对校园恐怖事件的认知情况。表1显示,58.7%高职大学生对校园恐怖事件的第一感觉是“害怕”,表示“感兴趣”和“不知所云”的,分别占26.8%和21.9%;认为是“危言耸听”的占9.7%。这说明1/3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十分猖獗的恐怖主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六成大学生因缺乏防恐反恐常识不知如何识别和规避恐怖袭击而害怕。

(二)高职大学生对来路不明的邮寄包裹和突发事件的态度。高职大学生“对以你名字收取的来路不明的邮寄包裹”,“拒收”的占86.2%,“收下并急于探个究竟”的占13.7%。对突发事件,“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挤,过后再了解”的占85.2%,“喜欢在第一时间围观看热闹”的占14.8%。如表2。

(三)高职大学生对发现危险品被盗或丢失和在校园内发现可疑物品的态度。对“发现危险化学品被盗或丢失,或在校园内发现可疑物品”,高职大学生“立即报告学校保卫或辅导员”的占70.8%;“没想到要报告”的占17.1%;“试图探个究竟”的占9.7%;“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2.4%。如表3。

(四)高职大学生对在人员密集场所发生危险事件撤离时不可取做法的认知。表4说明,至少有55.0%-73.5%高职大学生对“在人员密集场所发生危险事件撤离时,哪些做法不可取”认识模糊不清。对“保持镇定,按照安全疏散指示和标志迅速、有序撤离”正确做法,认为“不可取”占26.5%;而认同“找到同伴、选择最近的安全出口撤离”,“带上贵重物品赶紧撤离”,“争取第一时间拍下现场照片”是错误做法的,只有33.3%-45.0%。

由此可见,在柳州职教园区,至少有3成以上的学生对恐怖主义危机意识和防恐反恐意识淡薄;1/3学生防恐反恐法治观念缺失,不清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六到七成学生对如何应对危险事件逃生避险的常识掌握不到位。这表明,在恐怖主义肆虐全球的今天加强大学生防恐反恐教育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防恐反恐教育的对策

(一)将防恐反恐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将防恐反恐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进入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落实师资,保证课时,计入学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防恐反恐知识普及,提升大学生对恐怖主义认知度,增强大学生防恐反恐意识和应急逃生技能的最有效保障和最佳方式。我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三章安全防范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学校“应当将恐怖活动预防、应急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唯有进入课堂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因此,各高职院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统一的防恐反恐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整体规划学校防恐反恐教育内容,并不断根据形势需要赋予其新的内容。学校防恐反恐教育内容不仅应当包括以我国《反恐怖主义法》为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应包括如何增强防恐反恐危机意识、识别恐怖袭击迹象、规避恐怖袭击的防恐反恐基本常识,以及应对各种类型的恐怖袭击(如对爆炸恐怖袭击、生化恐怖袭击、劫持人质恐怖袭击、暴力伤害恐怖袭击)的安全防范和自救逃生技能;面对恐怖事件心理反应与承受能力培养;恐怖事件后的心理平复技能技巧;等等。通过防恐反恐教育,让高职大学生了解恐怖主义的性质、特点、成因、目的、手段及其危害,增强防恐反恐意识,掌握防恐反恐基本常识和应急逃生避险基本技能。

(二)加强防恐反恐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编制和印发《防恐反恐应急知识手册》《各种应急事件处置程序》和《各种类型恐怖袭击应急处置预案》,做到人手一份,并通过一年一届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防恐反恐应急知识竞赛”加以推进、强化和巩固;同时还可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案例巡展、防恐反恐“微电影”展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广泛宣传与普及,让防恐反恐知识深入人心,使人人成为防恐反恐的有心人。只有平时有心,注意关注应急设施设备、场所标识,求助电话,知?杂?急避险流程、牢记其运用,关键时刻才会反应得过来,有自救和处置能力。

(三)在重视、抓紧、抓实、抓好防恐反恐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重视防恐反恐教育第二课堂主阵地的建设。要通过开展防恐反恐实践性教学和指导学生成立有关防恐反恐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并指导其活动,来拓展和延伸防恐反恐教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主阵地作用。要通过学校、院系、年级、班级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有方向的演练和心理辅导,如针对各种类型的恐怖袭击的应急预案演练,来保证防恐反恐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确保大学生有实践体验机会,在实践体验中增强防恐反恐意识,生成安全防范技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要通过指导和促成学生成立有关防恐反恐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把他们培养成为学习、宣传防恐反恐知识的骨干,成为防恐反恐宣传员和安全信息情报员。要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的防恐反恐知识培训和识别可疑人员可疑物品可疑现象、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处置等技能技巧培训,以以点带面,辐射所在宿舍、所在班级、所在人群,带动更广大大学生自觉学习、关注防恐反恐知识,提高防恐反恐意识,掌握防恐反恐常识和应急逃生技能,真正成为防恐反恐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四)打造防恐反恐知识传播和相关信息的宣传教育新阵地。利用网络新媒体特别是智慧校园网络平台手机终端发送,打造更加主动、快速、集中式的对大学生进行防恐反恐知识传播和相关信息的宣传教育新阵地,提高防恐反恐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建立健全防恐反恐情报反馈机制。鼓励和倡导全校师生养成发现可疑人员、可疑物品、可疑现象第一时间上(举)报良好习惯,并对由此有效防范和制止恐怖活动的个人、组织予以表彰、奖励,营造“人人是安全管理员,人人是防恐反恐建设者”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高职大学生防恐反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防范,这是做好大学生防恐反恐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从上到下的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把防恐反恐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对大学生的防恐反恐教育才会有坚实基础,才会更好进入课堂,融入学生生活。正如广西教育厅厅长莫诗浦在全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指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事关高校改革发展,事关整个社会稳定大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没有小事,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可能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稳定工作没有教训可言,事故一旦发生,就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安全稳定工作任何时候都是重要工作,不是因为某个地方某个单位出了大事故它才重要,也不是因为什么特殊、敏感日子它才重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是重要的;安全问题是政治问题,安全稳定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社会的稳定。”

其次,高职大学生的防恐反恐教育除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外,还要有多渠道、多途径、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的、全员防恐反恐宣传教育方案,以确保防恐反恐教育无死角、无空白,成为经常性的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常态化、制度化。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4

关键词:恐怖组织;认定模式;行政认定;司法认定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5 ― 0088 ― 03

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立法活动,如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一系列恐怖活动罪名,帮助行为正犯化、预备行为正犯化,规定并处财产刑,降低入罪门槛,扩大打击范围,加大打击力度。2015年12月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下简称《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根据文本,我国采用了一行政认定为主、司法认定为补充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模式〔1〕。本文将从现已规定的认定机制出发,对现有认定机制进行研究。

一、国外认定机制

(一)行政认定机制

行政认定是由一国行政机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某一组织是否为恐怖组织进行的确认。在认定基础上行政机关对该组织予以取缔,并采取综合性的行政手段以防范和惩治恐怖主义犯罪。

美国是行政认定模式的典型代表。《1996年反恐怖主义和有效死刑法》 第219条规定了如果国务卿认定某一外国组织所从事或实施的恐怖活动威胁到美国或美国公民安全,那么其有权将其认定为外国恐怖组织〔2〕。英国的反恐法同样规定了行政认定模式,其规定:如某组织有下列行为,国务大臣可通过命令将其列入恐怖组织名单中:(1)实施或参与实施恐怖主义行为;(2)为恐怖主义行为做准备;(3)促进或煽动恐怖主义;(4)以其他方式参与恐怖主义行为。〔3〕我国《反恐怖主义法》第12条、第15条、第16条规定了我国认定机关为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以及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其中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所作出的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显然,我国采用了以行政认定为主、司法认定为补充的认定模式。

(二)司法认定机制

司法认定模式是指由法院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依据事实和法律标准,通过特定程序来判定某一组织是否为恐怖组织,从而在此基础上对该组织予以制裁。

《俄罗斯2006年反恐怖主义法》第24条规定恐怖组织由法院在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或其下属检察长的声明基础上作出的判决予以取缔(禁止其活动),以及认定程序由检察长发起,由联邦法院认定,并由联邦安全机关负责制定统一名单并公布。这是司法认定模式的代表。〔4〕《德国刑法典》129 条规定了恐怖活动组织或其人员的属地管辖以及属人管辖,并且只有经过联邦司法部授权才可犯罪。可知德国认定恐怖组织和应当由联邦司法部,由法官进行裁决。〔5〕同处欧洲的法国和意大利也在各自《刑法典》中规定了犯罪刑罚和罪名,而给予法官对认定结果的自由裁量权。

司法认定模式遵循的是一般的“诉讼式”结构,即由“控方”提起申请,由司法官予以裁决,而且这种认定伴随个案的处理,认定是后续诉讼进程的前提,认定的结果将直接启动刑事制裁程序。〔6〕

(三)两种机制之比较分析

司法认定往往是指个案审查,控方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请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以定罪处罚,司法机关审查特定行为,同时对该组织是否为恐怖活动组织进行判断。其特点十分鲜明:

第一,司法认定是一个罪与非罪的判断过程,采取“诉讼式”的结构有其合理性。“诉讼式”结构最能体现两造对抗的理念。第二,司法认定模式有完备的救济程序。由于恐怖组织的认定是以“审判”的方式进行的,因而普通刑事审判程序中的救济程序如上诉或复审在这种认定程序中也同样存在。第三,司法认定是一种事后确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因此这种认定尽管具有法律权威性的保障,但往往滞后于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刑事审判中的附带性认定都是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之后才展开,其预防功能不足〔7〕。第四,恐怖组织人员构造的复杂性、证据链条的繁琐以及亡命反抗程度对认定机关的要求颇高,司法机关往往不具备这种技术和能力。因此,司法认定往往是一种表面认定。

行政认定是由行政部门所实施的认定。基于行政权力本身的属性,行政认定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认定的单向性和主动性。行政认定是行政机关主动实施的认,正如行政权力本身一样具有单向性和主动性,即行政认定可以在恐怖活动发生之前就进行。这种“先发制人”的方式在防范和打击恐怖组织方面已显示出独特的效果。第二,认定的集中式。司法认定是一种个案的审查方式,即“一案一认定”,且认定范围一般不能超过申请的范围。而行政认定往往是成批次的,进而也保证了行政认定在效率方面更胜一筹。第三,行政认定大多需要与司法认定相衔接。单一的行政认定有利于行政部门高效地开展预防和打击,但如果要追究刑事责任则必须要经过司法认定。只是这种司法认定往往是对行政认定的一种确认,即在司法认定程序中只要该被认定的组织没有相反的证据则司法机关即可径行作出认定。〔8〕

二、《反恐怖组织法》之认定机制不足及改进

《反恐怖组织法》显现了我国在恐怖组织认定方面的应急性强而机制性弱〔9〕、法院与行政机关认定效力界限不明晰〔10〕、监督与救济途径匮乏〔11〕等不足:

首先,应急性强而机制性弱是指,一方面恐怖活动犯罪倾向于应急性立法。例如《刑法修正案(三)》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为应对日趋高涨的国际恐怖主义以及国内恐怖活动犯罪出现的新情况而对《刑法》所做的修改; 而《刑法修正案(九)》是在新疆“7・5”事件发生之后,为应对我国境内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犯罪形势而对《刑法》所做的修改;时隔“刑修九”颁布二十多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即颁布《反恐怖组织法》。这种应急性立法,一则能够反映出我国在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方面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与国际反恐潮流保持一致的努力;二则能够使新出现的恐怖活动犯罪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规制,避免出现法律“缺位”的尴尬。但是,这种应急性立法存在的缺陷就是机制性不强,碎片化特征突出,缺乏系统性构思和整体性布局,导致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往往会出现操作性不强、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我国在以往反恐刑事立法中依然保留着“重实体而轻程序”的思维惯性,相对忽略了反恐在程序法方面的特殊性。程序不公和匮乏亦是司法不公的表现,“作为法治国家,不能因为恐怖活动的社会危害性巨大就放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反恐同样应该依法进行,并且主要应该依据诉讼法进行”〔12〕。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管辖、律师会见、证人保护、技术侦查、涉案财产处理等方面的规定,对打击恐怖活动犯罪、规范办案机关行为均具有积极意义。但从整体来看,当前反恐程序法的应急性、碎片化特征仍旧很突出。

因此,在未来反恐立法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刑事程序法方面的规定,在侦查管辖、强制措施、证据收集、法庭审理、刑罚执行、嫌疑人权利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突出恐怖活动犯罪的特殊性。同时,注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协调,防止过度追求片面打击,以免造成国家权力的不当扩张和公民权利的不当克减。

其次,法院与行政机关认定界限不明晰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是否可直接依据国家反恐怖主义领导机构的认定结果作出裁判。这一点我国《反恐法》并未予以明确规定。我国有学者建议采用如下衔接机制:基于行政机关认定恐怖活动组织或人员名单前提下,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法官只需对“名单”这一事实进行形式审查,在确认名单无误的前提下法官可以直接作出司法认定。而证明其不属于“恐怖组织”的责任则由该“被告”承担。然而,这不符合法治司法的精神,不符合定罪量刑的证据要求。为最大限度地避免错判尤其是错误定罪的发生,我国有罪判决的证明标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法院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时,理应遵循上述的证明标准。而在行政认定过程中,为高效、灵活地打击恐怖活动犯罪,行政部门具有较大的行政裁量权,对证据资格要求不严格,对自由心证程度要求较低,行政认定的证明标准往往达不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因此,为追究被行政部门认定为恐怖活动组织或人员的刑事责任,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后,公诉人应对行政机关认定的事实予以补充证明。若法院仅以行政部门的认定结果为裁判依据,往往达不到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有损公平正义。

根据我国《刑诉法》和《行政诉讼法》关于证据使用的规定,国家反恐怖主义领导机构在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时依据的证据可以依法被转换为刑事证据使用。但同时法院认为需要进一步证明的证据应由行政机关提供,即将举证责任转移给控方,能够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之标准的,可以依法认定恐怖活动组织或人员;若认为达不到上述标准,又没有其他证据予以补充证明的,则不能认定为恐怖活动组织或人员。

再者,监督与救济途径匮乏是指对于反恐认定的救济,《反恐怖组织法》第15条规定行政复核为终局裁决,排除了司法审查。显然,这种方式限制了公民和组织的救济渠道。

我国行政法学者姜明安对行政行为有过如下表述:“人们聚集在一起,建立起国家、社会等共同体,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安全、秩序等‘公共物品’,而这些‘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主要是靠行政权维系的。”行政机关的确有义务明确恐怖组织活动之防范和打击,但“拥有权力的人会滥用权力。”在打击恐怖活动方面,我国刑事立法上设立了一系列罪名与刑罚,其对于民众的限制程度是最为严厉。如果对自由裁量灵活度高,实际操作简便而保密性强的行政认定不加以严格规范和监督,很难保证反恐立法不会逆转为大卫・加兰所认为的“朝着幽暗方向发展的刑事政策。”即犯罪控制与刑事司法已经脱离较宽广的社会正义与社会重建等主题,其社会功能已经变得较为保守而缺乏企图心,成为对那些处于消费自由世界之外人们的重新控制。〔13〕这种情况下势必会造成对合法权益的褫夺。

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立法。如美国规定,国务卿每两年对恐怖组织名单进行更新,被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实体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讼等。再如英国规定,被认定者可向国务大臣申请在反恐名单中移除其名字。国务大臣应在特定的期限内对申请作出决定,且申请时需说明申请的理由。申请人可对拒绝移除申请上诉。我国也应建立健全动态的列名和除名机制。对于列名存有疑问或申请除名的,当事人或利益相关者不仅可以提出复议申请,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明确立法机关监督、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以及反恐认定的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例如,检察机关可通过抗诉等形式进行监督;社会公众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监督,赋予其申请启动反恐认定的权利。

杀伤力大、随即性强、排查难度大、组成人员复杂等特征使得打击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成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所面临的一大严峻考验。我国的反恐立法逐渐形成了“以反恐法为主导,诸法配合”的法治反恐新格局,即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围绕《反恐怖主义法》中的专门规定,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显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前文所述,应急性强而机制性弱、法院与行政机关认定界限不明晰、监督与救济途径匮乏等。因此,在已有的立法框架下,一方面立法机关需要站在协调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高度,维护法律基本价值在反恐领域的有序而合理的组合关系,完善现有的反恐认定及立法体制,使我国反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刑法的性质和其在法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相协调;另一方面,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反恐交流机制,在认定恐怖活动组织时综合证据、司法机关的意见作出合理判断,不肆意专制认定。

〔参 考 文 献〕

〔1〕〔11〕戚建刚,郭永良.中国反恐认定法律制度之完善〔J〕.云南社会科学,2016,(03):14-20.

〔2〕Broxmeyer E. The Problems of Security and Freedom: Procedural Due Process and the Designation of Foreign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AntiTerrorism and Effective Death Penalty Act〔J〕. Berkele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004.

〔3〕〔4〕〔5〕〔6〕赵秉志.外国最新反恐法选编〔J〕.2008.

〔7〕〔8〕倪春乐.比较与借鉴:论恐阼主义犯罪追诉中的恐际组织认定〔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20-126.

〔9〕梅传强.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检讨与完

善――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涉恐条款〔J〕. 现代法学,2016,(01):37-48.

〔10〕许尚豪,康健.恐怖活动组织与人员的认定程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3):112-118.

〔12〕江涌.论我国反恐怖刑事立法的完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反恐财务保障经费

一、反恐财务保障特点

(一)经费准备时间短

由于恐怖主义在发动恐怖袭击时,其地点、时间、规模、强度都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就要求部队反映迅速、行动果断,赶往事发现场,追捕,控制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如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准备时间不足一个月,俄军两次车臣反恐战争和俄罗斯人质事件基本上都是急促应战。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在短时间内筹措到部队所需要的大量现金;另一方面,部队在开进途中和到达预定地域,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给部队的经费保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经费保障范围广

由于恐怖主义实施恐怖袭击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如劫机、暗杀、毒气袭击、绑架袭击以及自杀性爆炸等;在袭击的目标的选择上具有广泛性,如党政要员、宗教领袖、社会名流、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交通命脉等。这就要求参战部队行动快、机动性强,特别是部队参战以后,要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坚决打击。这就要求财务部门根据作战环境和任务变化及时调整部署,采取各种保障措施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

(三)经费结算难度大

时间的突发性和部队受领任务的突发性,决定了经费保障的紧迫性,环境的多变性,带来了经费结算的复杂性。部队执行任务容易产生独立性和随意性,经费开支范围的扩大,标准经费的不足和不宜控制的弹性经费实际开支的增加,机关事业部门之间,事业部门和部队之间的经费交叉错位,都增加了经费结算手续的复杂程度。

(四)资金安全风险高

俄军在第一、二次车臣反恐作战中,其后勤保障部队多次受到的袭击。分析可知,恐怖组织十分注意袭击反恐力量的后勤保障资源;尤其当急需资金,很可能袭击反恐力量的财务部门。此外,还刻意制造社会混乱,从而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可能导致经济滑坡,它将严重削弱国家反恐战争的潜力,使反恐经费的筹措困难。

二、反恐财务保障的组织实施

根据反恐财务保障经费准备时间短、经费保障范围广、经费结算难度大、资金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实施反恐财务保障。

(一)制定财务保障预案

制度预案应做好以下预测:一是对任务的预测。包括部队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行动方向、作战领域、可能采取的作战样式、战中可能调整的作战计划,以及财务保障能力等。二是对决心的预测。包括对军首长决心、上级保障力量使用方法、联勤机构开设时机、地点以及本级后勤保障决心的比较和选择。三是对战况的预测。如战斗进程、部队战时的经费物资消耗以及对财务的需求等。四是对困难的预测。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考虑,预想多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将预测的各种情况进行汇总、论证、分析、疏通,使财务保障预案“数字化”。

在制定财务保障预案的方法上,应根据部队驻地情况,推断可能发生的恐怖活动类型、规模及危害程度等情况,结合可能的战场实际,制定多种保障预案,把平时准备、临战准备和战中准备结合起来,使其严密、周全、灵活,体现横向联系上相互配套,业务纵深上相互衔接,不能在任何一个保障细节上出漏洞。

(二)搞好现金储备

反恐财务保障最具体的工作就是做好经费的及时供应,保证部队在遂行任务时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如果失去了经费供应的及时性和连续性,部队就会处于被动局面。一旦发生恐怖事件,各级财务部门应迅速启动保障机制,按照制定的相关规定,提取现金增加储备,迅速通知参战部队经费供应的途径和方式,对随身携带的、上级供应的、联供代储的、下级单位的战备现金做到心中有数,保障自如。

(三)强化应急保障训练

应急保障训练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各级后勤部门要组织财务人员经常开展应急财务保障训练,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地财务保障方案,把业务训练和军事训练、基础训练和突击保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本单位、本部门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恐经费保障演练,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保障预案,达到以训为战的目的,使保障能力有效地形成战斗力。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海外油气田;生产运行;反恐;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油气田企业都开始在海外成立。海外油气田的发展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反恐问题。

一、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强化反恐工作的必要性

反恐问题一直都是海外油气田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强化反恐工作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1.强化反恐工作可以确保生产运行的顺利

强化反恐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生产运行的顺利。海外油气田企业不同于国内企业,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额外需要强化反恐工作。对于海外油气田企业的生产运行工作来说,较为和谐的环境至关重要,可以确保生产运行的顺利。因此,强化反恐工作可以确保生产环境的稳定,对于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关键作用。

2.强化反恐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应对能力

强化反恐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应对能力。强化反恐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反恐意识,一旦出现恐怖袭击事件,员工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及时做出反恐准备,确保海外油气田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3.目前国际形势极为严峻

目前来看,依然存在不少恐怖袭击分子,他们针对国外企业进行袭击以打击国外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在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之下,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强化反恐工作更是有很强的必要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油气田企业就重视反恐工作,推进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和预案。在国际形势严峻情况下,依然确保各项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做好各项安保工作,为推动公司在海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竭力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国石油。

二、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强化反恐工作的措施

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强化反恐工作的措施多种多样。为了进一步开展反恐工作,下面,笔者结合相关实践案例,就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强化反恐工作的措施。

1.加强涉恐情报的搜集

对于海外油气田企业来说,反恐安保工作是安保人员工作中的重点。作为安保人员,要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最大程度地获取预警性情况,将一切危险遏制在萌芽中。一旦在搜集到涉及恐怖袭击的情报,相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领导,以确保能够做到快速反应,确保生产的安全性。中国在外的某油气公司针对涉恐情报的提供和举报给出了具体的奖励措施,这样对于及时发现涉恐线索都很重要。

2.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在日常的工作中,海外油气田企业进一步加大安保工作力度,做好反恐基础的防范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安全工作的开展。另外,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以强化对重点目标、重点员工甚至是进出站车辆的管理控制,以确保海外油气田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反恐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日常工作,更需要放眼国际水平,结合行业反恐常态工作,密切关注反恐工作动态,加大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力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国某海外油气公司就曾遭到恐怖袭击,受到袭击后,很多员工都不能正常工作。因为受到袭击,员工家属极力动员员工回国,对于员工工作的稳定性以及主动性都极为不利。因此,我国很多油气田企业在国外都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工作制度等,确保所有的生产运行工作都在规章制度范围内合理开展,确保恐怖袭击事件没有漏洞可循。

3.加强重点要害部位的防范

海外油气田企业要进一步加强重点要害部门的看守与防范,比如企业的大门口、生产车间等要害部门都需要进行认真而细致的检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安全隐患的排查,查找不足,堵塞漏洞,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在对所有工作进行排查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海外油气田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的反恐意识,培养并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反恐意识,对工人员进行爆炸恐怖袭击的常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大家的防范能力。

4.开展实战演练

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加强强化工作的效果较为明显的措施还是开展实战演练。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演练工作,让所有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演练中。万一遇到恐怖袭击突发事件,因为有演练的实际经历,因此可以及时应对,不出现怯场、不知所措的情况。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于油气田企业的反恐演练极为重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之前,欧洲的一家油气田企业遭到的袭击,但是因为大家之前接受了实战演练,员工在受到袭击过程中镇静对待,没有出现慌乱,确保企业没有收到什么损失。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方面我国依然需要加强,进一步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反恐水平和力度。

在开展实战演练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反恐怖安全防范应急预案,明确反恐指挥的工作职责和运行程序,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分工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反恐工作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海外油气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强化反恐工作。上文中,笔者主要从加强涉恐情报的搜集、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重点要害部位的防范和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等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加强强化反恐工作。在今后的发展中,海外油气田企业要进一步树立强化反恐工作意识,为其发展奠定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殷炳华;论公安机关的反恐策略与反恐警务变革[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02)

[2]张旭、王青;恐怖主义犯罪的法经济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7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应尽快出台“国家反恐法”。据国内媒体报道,2005年,我国“反恐怖法”的框架结构就已经完成,但出于解决如何界定基础概念和设计特殊的反恐措施等需要,这部法律迟迟未出台。

3月9日,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制定反恐法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臧铁伟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国人大将根据反恐工作实际需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研究法律调整范围等问题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目前,我国反恐立法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标志是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意味着我国开始迈出制定专门反恐法的步伐。”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研究院院长赵秉志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它该如何制定?它的出台对完善我国反恐体系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本刊记者采访数位长期关注反恐立法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形势严峻,必须专门立法

恐怖主义进入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时就开始了反恐工作,特别是新政府建立初期,外国在华的间谍特务和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进行各种恐怖活动。但是上世纪60、70年代之前,中国人很少知道或提及‘恐怖主义’。”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原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梁淑英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飞速发展,犯罪手段和范围也多了起来。

“东突打响了恐怖主义的第一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潘光说,“可以认为,中国当时才真正意识到了恐怖主义。”

根据国新办资料《“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自1990年至2001年,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在中国新疆境内制造了至少200起恐怖暴力事件,造成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其中包括在公共场所引爆炸弹等事件。

“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有一种看法,即中国的恐怖主义只发生在新疆,全国范围没有严重的恐怖主义。所以,当时没有真正形成国家反恐战略,反恐工作局限在新疆等局部范围,主要目标是‘东突’。”潘光说。

2009年在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是近几年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影响最大、手段残忍、伤亡最严重的一起暴力恐怖事件,共造成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331个店铺和1325辆汽车被砸烧,众多市政公共设施被损毁。

2013年的“10·28”恐怖袭击事件和刚刚发生不久的“3·01”昆明案都证明了一点,我国境内的恐怖活动犯罪进入了新的严重危害期。

“特别是2013年以来,‘东突’恐怖势力开始走出边疆地区,相继在北京、昆明等地实施暴力恐怖犯罪,并以不特定的社会公众为侵害对象。这意味着,恐怖活动向我国内地渗透成为现实,对我国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迫切需要更有力的法律武器予以应对。”赵秉志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国一直都有很明确的反恐原则,但是对具体的局部问题的认识,比如对恐怖主义的严重程度和我们掌控程度的认识,有不足之处。而从国际社会看,‘9·11’以后不论是整体认识还是防治措施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9·11”后第45天,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两院通过的《美国爱国者法案》,该法又被广泛称作《反恐怖法》。俄罗斯在1998年就通过了联邦反恐法,2004年又提出根据新的形势对该法作进一步的修改。德、法、日、英、南非等国家也都陆续通过了反恐专门立法。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先后通过了《2002年联合国(反恐怖主义措施)条例》和《2004年联合国(反恐怖主义措施)(修订)条例》;澳门特别行政区于2006年通过了《预防及遏止恐怖主义犯罪法》。

从“协调小组”到“领导小组”

数次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了普通形式犯罪的损害和影响,在此背景下,虽然“反恐法”还未出台,但中国反恐机制建设也加快了步伐。

“公安部成立了反恐局,外交部成立了涉外事务安全司,地方也建立了相应的反恐机构,保证在遇恐怖袭击时各部门能协调一致。”梁淑英说,“目前部级、地区级、作战部队等层次的反恐机构已经建立,一旦这些机构高效运作起来,无论中国哪个地区发生恐怖袭击,应急系统都将迅速启动,确保反恐行动的实施。”

在我国反恐体系占据举足轻重作用的机构是2001年成立的国家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其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公安部反恐局,承担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

2013年,国家反恐怖协调小组更名为国家反恐怖领导小组。

“这些调整体现了中国对反恐工作的重视,对恐怖主义在中国境内的严重危害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认识层面。更名后的国家反恐怖领导小组能更好协调各职能部门,调动部级资源对重点地区反恐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李伟说。

国家反恐领导小组是国务院的议事协调机构。据李伟介绍,国家反恐领导小组由国务委员领导,下属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具体执行领导小组的政策、意见和决议。

反恐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将包括公安、安全、武警、军队、外交机构等职能部门,还会有交通、卫生、民政等配合单位。在反恐方面,领导小组对成员单位进行直接领导,这将有利于各单位在收集情报、应对恐怖威胁、处置善后等方面各司其职、提高效率。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维护整个国家安全问题上出现的最大的一次结构性改革。在统筹协调整体国家安全、顶层战略上将会发挥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变以前我们在面对国家安全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状,必须要统筹我们面临的各种威胁,其中就包括恐怖主义威胁。”李伟说。

组建专门的反恐机构,对恐怖袭击的快速反应机制产生的效果相当明显。

“2009年的‘7·5’事件发生后,虽然立即成立了善后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但截至当年8月3日,首批83名犯罪嫌疑人才被批准逮捕。而刚发生不久的昆明案,在30个小时之内就侦破案件,逮捕了犯罪嫌疑人。虽然两起案件的严重程度不同,但从中也能看出,不到5年的时间里,国家对恐怖袭击的快速反应机制在逐渐完善。”梁淑英说。

全民意识与国际协作

除相关部门构建反恐系统外,对于中国政府,反恐方面的工作还包括培养公民的自我安全意识、与其他国家间在反恐方面的协调互动。

观察近几起恐怖袭击事件中的群众应急反应和处理方法,可以看出我国民众严重缺乏反恐意识和科学的逃生技能。

“反恐机制中的防范预警、快速反应、后果处理和全民教育这几个方面,我们最缺乏的是全民教育。”李伟说,“近几年的几起恐怖袭击,我们还没有把全民反恐安全意识作为顶层设计以各种形式落实下来,目前没有一个部级的培养公民安全意识的整体机制,这个战略还没有形成。”

李伟建议,中国公民的安全意识培养要包含野外求生、逃生和救助(自我救助和相互救助)三个方面。

“安全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一个基础,全民安全意识,应该贯穿从幼儿园到整个教育过程的结束,这样才会使得公民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的应对措施,比如日本的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教育,其他国家的童子军夏令营,就是培养孩子从小知道在不同突发事件过程中需要做什么。”李伟说。

赵秉志举例,公安部反恐怖局曾经印发《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可以引导社会公众采取正确措施规避危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恐怖活动的危害程度。

除了国内反恐体系的建立,作为联合国的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高度重视反恐国际合作,参加联合国主持制定的或国际会议通过的反恐怖国际公约。例如2001年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等一系列公约、条约。

近年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防部门在多边和双边合作领域及时互通情报信息,协调行动,在维护边境秩序、防范打击恐怖主义等跨国犯罪方面进行了合作。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反恐合作一直比较顺利,但在打击以“世维会”为首的东突势力上,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合作面临诸多困境。

“一些欧美国家基于自身的利益和自己的价值取向,即‘反恐双重标准’,使得我国和欧美国家合作反恐时遇到很大阻碍。比如以‘世维会’为首的东突势力在西方国家得到非政府组织资金上的援助等,这种障碍还要进一步的逾越,需要西方国家在反恐合作方面拿出诚意和行动。”李伟说。

反恐法首先是一部预防法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了有效遏制和打击恐怖活动所通过的一系列公约、条约和决议,如《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就列举了特定行为,要求缔约国在本国国内法中将该行为规定为刑事犯罪。赵秉志认为,我国要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照国际反恐公约、决议的要求,推进反恐立法的完善。

“9·11”事件后,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均通过新的专门立法促进反恐怖工作的开展。尽管各国和地区反恐法的内容各具特色,但在概念界定、反恐怖措施的设置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甚至具备某种规律性。

赵秉志分析,恐怖主义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它更具有较为浓厚的社会政治色彩。如2001年《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就使用了“恐怖主义”的概念,并对此进行明确界定。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淡化政治色彩的过程。

早期国际社会通常认为恐怖主义具有某种政治目标或政治目的,影响了国际反恐合作的开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突出恐怖主义“制造社会恐慌”的特点,呈现出“去政治化”趋势。

“从法律视角来看,我国反恐法律体系使用的专门概念主要包括‘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犯罪’等。根据201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的规定,恐怖活动包括采取暴力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暴力恐怖活动’。同时,恐怖活动还包括破坏、恐吓行为,以及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行为。”赵秉志说。

对恐怖活动进行明确的界定后,迈出了反恐立法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如何制定这部法律的问题。

反恐法不同于我国任何一部法律。“从犯罪术语来说,其他犯罪是隐性犯罪活动,但是恐怖袭击是显性犯罪活动,公开实施恐怖袭击。恐怖犯罪实施之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组织活动的严密性,发生后最突出的是突发性和显性的影响和危害。正是这些特殊性,使得以往打击犯罪的法律在面对恐怖威胁时有明显的不足。”李伟说。

目前我国对犯罪处罚的法律主要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刑法》对恐怖犯罪进行了入罪,还有刑法处罚,我称之为威慑性法律,不犯罪就不会受到刑法的惩处,犯了罪就要依法惩处。我国《刑法》最高的处罚就是死刑,但是死刑对不具备威慑效果,因为以死作为所谓自身追求,所以《刑法》很难威慑。”李伟说,“这样,对恐怖活动就要有另一部法律来制裁,这部法律是一部预防法而不是威慑法,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及时遏制恐怖活动的发生才是最终目的。”

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公民权利的不当限缩

在赵秉志看来,“反恐法”之所以久久未出台,是因为它和其他法律存在两点最大的不同:一是反恐怖工作牵涉面广、情况复杂,涉及行政法、刑事法、军事法等多种法律关系,在反恐立法过程中,需要使反恐法与原有的法律法规保持衔接,以保持我国法律体系的内部和谐,避免与相关条款存在重复、交叉乃至矛盾之处。

二是反恐法是一部动用最优势国家权力防治恐怖活动的法律,除了常规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外,甚至包括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和民兵组织等力量,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公民权利的不当限缩,或是影响国家法治建设的正确走向。既要确保预防和惩治恐怖活动,又要做到充分保障人权,是我国反恐立法的难点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规定主要存在于刑事法领域。在实体法方面,我国近年来通过了一系列刑法修正案,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进行修订,增设资助恐怖活动罪,并且将恐怖活动犯罪规定为特殊累犯;在程序法方面,2013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更是有七个条款明确涉及恐怖活动犯罪的追诉,包括级别管辖、律师会见、证人保护、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等内容。”赵秉志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

在制定反恐法的过程中,要对中国近年来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有效做法,如认定恐怖组织和、冻结涉恐资产、恢复社会秩序等做法及时纳入法制轨道,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同时要对反恐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将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恐怖活动,全部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此外,可以通过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增设恐怖活动罪之专门罪名,加大对恐怖活动的制裁力度。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省反恐怖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全州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对恐怖情报的搜集和研判工作力度,切实提高防范恐怖事件的能力,为确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的顺利举行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重点

加强对城市供水、供热、供气、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大型公共建筑、城市标志性建筑、公园、风景名胜区和人群密集区等重点部位的安保工作。特别是七月中旬奥运火炬即将在延吉市传递,要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排查火炬传递路线两侧建筑工地的安全隐患,对进入工地的人员做好控制管理。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群防群治措施,避免发生恐怖事件。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本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成立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反恐工作组织机构。要充分认清我州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反恐怖工作的特殊性和严峻形势,将反恐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尽快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要与各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反恐工作的进展情况,互相借鉴反恐先进经验和做法。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全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反恐机制,狠抓反恐工作的责任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巡查制度、建筑工地外来人员登记制度等各项制度,将反恐工作抓实抓好。

(三)全面搜集,及时研判。各县(市)要改进工作方法,多渠道搜集恐怖情报,做到及时研判,及时通报,及时应对。同时针对工作重点做好安保工作。适时开展反恐实战演练和临战检验,努力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

(四)严格值守,重点防范。全州建设系统反恐工作机构要认真落实值班执勤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重大活动期间要适当增加人员,日夜轮流值班,一旦获得恐怖信息或发生暴力恐怖破坏活动,要确保在第一时间向各县市政府反恐怖主管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9

今日中国,恐怖主义及恐怖袭击已非陌生词汇。与其一同被中国人所熟悉的,是近年来陆续亮相的各类反恐部队及反恐机构。

目前,中国已拥有由公安、武警及组成的一线反恐力量。同时,以国家反恐怖协调结构为核心,涵盖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反恐体系也初具规模。

“30年,中国的反恐体制机制是在与的较量中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向《望东方周刊》总结说。

模糊的任务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一直到80年代初都不大清楚“恐怖主义”为何物。李伟说,那时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是零,“冷战开始后,美苏两国的较量让其他地区的种族、宗教等等矛盾都暂时被掩盖住了。”

改革开放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李伟认为,在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同时,极端宗教思想等可能孕育恐怖主义的思潮也开始向国内渗透。

真正使中国开始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还是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这是一个转折性的变化。中亚、南亚的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我国新疆的周边地区曾形成了一个‘伊斯兰振荡带’,长期陷入无序之中。”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宝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那时起,中国开始应对各类恐怖袭击。

根据国新办《“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自1990年至2001年,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在中国新疆境内制造了至少200余起恐怖暴力事件,造成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1990年4月5日,“东突伊斯兰党”在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劫持10名人质要挟政府,并在交通要道炸毁2辆汽车,杀害6名武警官兵。

多名武警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一时无法对事件性质作出判断,在派出武警维持秩序时又要求部队不得使用枪支。同时,混杂于信教群众中,从未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武警战士无法面对这一复杂局面,结果许多人手握步枪被杀害。

两年后,乌鲁木齐的多个公共场所被安放定时炸弹,公共汽车上的炸弹还发生爆炸。这差不多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以危害公共安全、制造社会恐怖为目的的爆炸。

上世纪90年代初连续发生多次恶性恐怖主义事件的背景是,当时中国政府还没有专门应对恐怖主义的一线力量和指挥体系。

王宝付说,当时公安、武警都有特警队,军队也有特种兵,但反恐对于他们都是一个陌生的挑战,从中央到地方的体系也没有建立。

在地方公安系统,反恐任务开始也是模糊的。那时大多数基层公安机关的特警由身体好、枪法准的警察兼任,不但缺乏排爆等专业技能,而且缺乏应对复杂局面的专门训练。

在市县一级公安部门,反恐任务也会由防暴大队、治安大队承担,他们在平时主要承担治安巡逻等任务。一旦发生恐怖主义事件,一般由分管刑侦的副职领导负责。

第一支反恐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成立的反劫机特种大队,它差不多是中国最早的专职反恐部队。

80年代初,国内出现多起犯罪分子仿效国际恐怖劫机作案手法制造的劫机事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根据中央领导指示,从空降兵和空军预备学校选调骨干组建了部级的反劫机特种大队,为团级单位。当时已明确该部队主要担负处置降落在我国机场的被劫持的国际飞机,或劫持到友好国家机场的我国民航飞机,“取得经验后,担负反恐怖作战任务”。

此后,随着1983年武警总部成立,该部队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直属特种警察大队”。1985年,它正式更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校”,实行“队校合一”,担负“反劫机、反恐怖、反暴乱”和培养特种作战、侦察人才任务。

2000年,经中央军委批准该校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任务拓展为担负地面反劫机、反恐核心区武力突击、培养特种作战和侦察人才及对外军事表演等。根据这一年武警总部关于武警院校体制编制的有关通知,该校正职领导按正师级或副军级配置。到今天,这所学院仍在首都机场附近。

根据公开信息,该学院的主要力量是学院特战大队,下属若干分队。例如第十届“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敬晓玲,就是特战大队女子特警队分队长。

而近年来屡屡露面的“雪豹突击队”隶属于武警北京总队。一般情况下,各省武警总队都至少拥有一支特勤大队或特勤中队,或称特战大队或特战中队,承担本地区反恐核心区的武力突击任务。根据公开信息,“雪豹突击队”即武警北京总队13支队特勤大队。

中国第一支以“反恐”命名的特警部队则是武警上海总队反恐怖特种作战中队。根据公开信息,这支部队隶属于武警上海总队第9支队,称“猎豹突击队”。

各省武警总队视自身情况还拥有应急分队、反劫机中队等力量,可以执行一线武力突击任务。驻地在各地级市的武警支队近年来也开始陆续组建具有反恐性质的特勤部队。上述部队都归属武警内卫部队,不过武警边防部队武警消防部队等目前也将反恐作为特勤部队训练的重点。

紧张的特警

根据200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武警部队具有宪兵、内卫部队性质。其8项主要安全保卫任务中就包括参加处置暴乱、骚乱、大规模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其他社会安全事件。

国新办《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亦表示,武警部队是国家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突击力量,也是国家反恐的重要力量。

不过目前具有专业性质的武警反恐部队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新疆等重点地区,主要承担高烈度的反恐核心区武力突击任务。在大多数二三线城市,仍由公安特警部队承担反恐任务。特别是近年来,大城市的公安机关也在强化自己的反恐突击力量。

2005年,按照公安部统一要求,中国4大直辖市、22个省会城市、5个自治区首府及5个计划单列市等36个重点城市组建了公安特警队,处置暴力恐怖犯罪和重大突发事件任务。此后,各地市县公安机关也陆续组建了特巡警大队,承担类似任务。

在北京等大城市,特警总队除下属区县大队外,一般还拥有专业大队。如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包括“蓝剑突击队”、反恐大队、飞行大队、安检大队、指导大队及防暴大队。其中,“蓝剑突击队”和反恐大队都可以对实行有效打击和捕歼。

相对而言,公安特警的装备比较全面,可以执行排爆、排毒等反恐任务。而武警特勤、特战部队拥有更为强大的武器和突击设备,适合执行高烈度的武力突击任务。

例如国内公安特警的突击队员普遍配备92式手枪,06式微型冲锋枪,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地区会配备少量95式突击步枪。但在“雪豹突击队”的画面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携带班用机枪。

再比如,根据公开信息,在2008年

4月举行的“卫士―08”反恐演习中,武警特勤部队指挥官利用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快速判定隐藏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个人极端行为引发的暴力事件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恐怖主义,但是近年来其对公共安全的威胁与日俱增。警力紧张的公安机关以及武警部队不得不投入相当力量对其进行防范和应对。

神秘的特种兵

目前中国反恐一线力量中最为神秘的仍属军方的特种部队。

2009年国庆阅兵中曾有特种兵方队接受检阅。他们身着07式荒漠作训服,携带新式微型冲锋枪。根据中央电视台的现场解说词,该方队主要来自特种兵大队,担负着反恐维稳、紧急处突及其他多样化军事任务。这说明特种兵已承担了反恐任务。

根据《报》、中央电视台等公开报道可以发现,几乎在中国的每个大军区都至少有一支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特战部队,空降兵及海军陆战队也拥有类似性质的精锐部队。而在大多数集团军、野战师和团级部队中也有能够执行有限特种侦察和特战任务的分队。此前,外界还一直猜测总参等总部机关是否拥有直属的特种部队。

的特种部队大多来自侦察部队。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边境冲突中,他们在装备和组织上与常规陆军还没有实质差异。不过,今天特种部队的情况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已可见一斑。

目前反恐作战在特种部队执行任务和训练中所占的比例都还不被外界了解,官方也从未公布过相关战例。不过在近年与外军的联合反恐军演、训练中,主题多为在山地对渗透的小股武装进行搜索、歼灭作战。扮演敌方的也是经历过反战争和车臣战争的外国军人。

由于模拟敌方是拥有强大火力和丰富战争经验的,这一条件下的反恐打击已非公安特警乃至武警特勤、特战部队所能胜任。

垂直管理与纵向协作

不过,在李伟和王宝付看来,一线打击力量只是反恐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王宝付说,目前处于中国反恐体系核心的是国家反恐怖协调机构,即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它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的反恐协调中心,协调国家各个部门、地区的反恐行动。”

2001年成立的国家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常设在公安部,但并不归公安部管理。公安部下设反恐局,在北京等重点地区的公安机关也有对应单位。此外,反恐已成为地方政府应急机制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李伟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省、市政府都设立有专门的“反恐办”,人员由地方各部门抽调组成。它们大多也设立在地方公安机关,但受当地政府、党委的直接领导,同时也受高一级“反恐办”的垂直管辖。

王宝付表示,许多地方的“反恐办”与“应急办”、“维稳办”是―个部门,统归地方“一把手”直接领导,只是设立专人负责反恐事宜。

“反恐办”更像是―个联常会议,包括自来水公司等都会纳入到反恐体系中:防范对引用水源的恐怖袭击。这样,反恐从公安部门扩展为整个政府的工作。

在目前各地“反恐办”制订的反恐应急预案中,统一指挥和减少损失都是基本原则之一。一般情况下,各类恐怖袭击事件都需要公安、武警和军队参与。对于不同类型恐怖袭击事件的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由有关部门负责。

生物恐怖袭击事件需要农牧业、卫生、经济、环保等部门协同,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需要科技、卫生、环保、质检等部门协同;攻击国家和民用信息系统、包括金融网络系统的恐怖事件主要由通信行业、卫生协同。此外,可能出现的袭击事件还包括爆炸、劫持交通工具以及袭击国际人士、机构等。上述事件由公安、武警、军队会同卫生、交通及外事等部门负责。

在处置程序中,除了处理现场,现场指挥部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力量防止发动新一轮或连环式的恐怖袭击。这些措施通常包括关闭、封锁涵洞、水库、城市水源地、重要水利工程、桥梁、车站、机场、海关、自隔等场所。

必要时会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气、供油,切断通风、空调等系统。同时加强对通信枢纽的管制,加强对重点、敏感人员、场所、部位、设施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安全保护。

李伟说,反恐机制主要分为防范机制、处置机制和善后机制三个部分。在防范机制中,相关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信息的日常收集和研判。在处置机制中,主要依靠公安、武警中的突击力量。如果恐怖袭击达到一定规模,特别是涉及核、生化,军队将参与处置。卫生、民政、交通等要参与善后工作。

王宝付举例说,银行所肩负的反恐职能就是切断资金来源、掌握资金流向。在外交部也设有专门负责海外反恐事宜的涉外安全事务司。他认为,经过10年的构建,“反恐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了,下一步是要进入法律和制度规范的时代。”

人民反恐战争

在李伟看来,“东突”仍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恐怖主义威胁。目前境外的“东突”组织一支在西方活动,另外一股逃到了阿富汗等地,建立训练营地招募人员。虽然在西方活动的“东突”组织看上去“非暴力”,但两股势力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人员、资金、组织构成上都暗中相互支持。

“东突”组织的常用手法是从境外向境内输送骨干人员,由其在国内发展新成员,再把他们偷渡到国外。它们通过这“一进一出”壮大组织,并在境内寻找时机,制造恐怖袭击事件。

中国西部地区在反恐措施、方式以及力量配置上都获得了更多倾斜。“所以在西部几省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反恐演习,包括和其他国家合作的,也有我们自己搞的。”王宝付说。

他认为,中国近年来反恐形势有所好转核心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于枪支的有效管理,二是强大的基层政权。

恐怖主义既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也不同于常规战争,它是一种“以小搏大”的极端不对称的暴力活动。往往分散在人群中,择机发动袭击。

“反恐成败的关键在基层。如果基层建设薄弱,搞起组织也没有人报告,那问题就大了。”王宝付说,现在在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从自治区、市县到乡镇村,各级政府都把反恐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正是这种布局有效地遏制了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虽然近年公安部门破获了多起恐怖袭击案件,但李伟认为中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反恐形势,“它促使中国反恐力量的布局也发生变化。简单说,就是从区域化走向全面化。”

他解释说,中国过去的反恐重心集中在恐怖组织活动频繁的新疆、等区域,以及京沪等重点城市,“现在我们发现,恐怖组织的趋势是对云南、宁夏、河南等地区进行思想渗透。正在向薄弱地区转移。”

李伟认为,中国反恐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的组织躲在境外,老巢铲除不了。”

反恐怖应急工作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反恐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深化校园安全监督管,加强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反恐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安全、有序。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我校教育系统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学校发生的入校袭扰时间、校园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时间以及或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校舍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自然灾害、校园伤害时间等。

三、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工作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做好我校安全保卫工作和反恐工作,成立杏花岭区小返学校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制定学校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方案、对全校保卫和反恐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同意行动。

组长:苏秀荣

副组长:李变玲 李江 陈华锋 黄润莲

成员:郝莲香 李小俊 王秀梅 李月龙 李荣霞

领导组设在体育室安全工作办公室

2、领导组工作职责

负责全校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的组织领导、信息报送以及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负责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现场控制、人员救治以及善后处理等相关工作。负责全系统的安全、法制教育,对多发、易发的安全部位和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

四、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相应机构。学校校长苏秀荣任本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应急处置组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以及事故的上报、处理和救援工作。进一步完善24小时领导带班的值班工作机制;相关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五、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一旦发生涉及学校安全或恐怖事件,要在15分钟内上报区学校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领导组办公室,1小时内上报书面材料。

(2)主动抢险、迅速处理原则。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效救援。

(3)生命第一原则。事件发生后,要把救护师生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4)科学实施,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原则。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要迅速判断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源,避免应急处理过程中在此发生人员伤亡。

(5)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原则。在实施救援过程中,要尽可能对现场进行有效保护,收集有关证据,为公安等有关部门查找原因,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6)重点部位,专人负责原则。重点目标要害部位,设立专人负责。安装报警装置、监控系统和金属防护栏。建立重点要害部位工作档案,摸清底数,收集各类可能实施破坏的涉恐或具有暴力恐怖性质的行动情况信息。

六、 事件处理程序及办法

(1)入校袭扰师生时间处理办法。如发生闯入校园袭扰师生事件,学校立即启动预案,第一时间向110指挥中心和学校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报告,并迅速组织师生转移,等待救援。

(2)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时间处理办法。学校立即公安部门与学校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报告,并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同时迅速组织学校师生紧急疏散,等待公安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3)饮用水污染时间处理办法。发现学校饮用水污染,学校要迅速对水源进行有效隔离,并及时向区卫生防疫站等部门预学校安全保卫和返控工作领导哦组办公室吧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校园吧爆炸事件处理办法。如发生学校爆炸事件,学校要迅速组织人员救援,并立即向公安等部门和学校反恐工作领导办公室报告。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疏散师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要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物证搜寻、排除险情工作,防止再次发生爆炸事故。

(5)火灾事故处理办法。如发生火灾事故,学校要全力组织师生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时立即向119指挥中心与学校(园)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报告,安排人员配合消防部门组织救人和灭火抢救工作。要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受伤人员。

(6)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办法。如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向区卫生防疫等部门和学校反恐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将中毒者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救治,并对食堂炊管人员进行监控,对食堂进行隔离管理,等待有关部门进行采样化验。

七、 其他事项

(1)本方案是学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可能发生的涉及学校安全和恐怖事件,在组织实施、紧急救援以及事故处理工作方面的预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2)根据学校安全和反恐工作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演练,并上报学校反恐工作领导办公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