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时间:2023-12-05 17:33:23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1

1.1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适应本区特点和未来建设、发展的需求,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发生在本区的恐怖袭击事件,指导和规范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处置工作,保护公众生命和国家、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快速处置、遵守法律、减少损失,努力提高处置能力和水平。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编制依据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及《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和根据《国家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急处置重特大刑事案件以及境内外恐怖组织和在本市境内实施恐怖活动,对国家利益、城市安全、社会秩序、公众生命和国家、公民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和危害,经市、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认为需要直接处置的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包括:

1.4.1爆炸类恐怖袭击事件

使用爆炸手段袭击党政军首脑机关、标志性建筑、公众聚集场所、重要基础设施、军事设施、公用事业单位,袭击火车、飞机、船舶、轨道列车、公交车辆等交通工具,袭击外国驻沪领馆、国际组织驻沪机构及其人员、寓所等,袭击重要、敏感涉外场所以及国内外重要知名人士,大规模袭击平民而造成重大影响和危害的恐怖事件。

1.4.2劫持类恐怖袭击事件

劫持火车、飞机、船舶、轨道列车、公交车辆等交通工具,劫持、袭击国内外重要知名人士、外籍人员及大批平民而造成重大影响和危害的恐怖事件。劫持民用航空器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置,按《市处置劫机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实施。

1.4.3核生化类恐怖袭击事件

直接或间接利用放射性核素、化学战剂或化学毒物、致病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袭击社会公众,造成重大影响和危害的恐怖事件。

1.4.4信息类恐怖袭击事件

使用信息技术大规模攻击政府机关或者民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而造成重大影响和危害的恐怖事件。

1.4.5其他类恐怖袭击事件及重特大刑事案件

使用其他手段在本区实施恐怖活动而造成重大影响和危害的恐怖袭击事件。杀人、放火、劫持、伤害、、绑架、爆炸、抢劫案件,抢夺案件,以及社会影响较大的系列性犯罪案件和盗窃、诈骗数额巨大的案件。

1.5区刑事案件现状

2003年至2005年10月,全区共立刑事案件13467起,年均上升10.8%,其中八类重大案件677起,年均上升30.3%,盗窃案件9917起,年均上升12.5%,占刑事案件73%。目前,未发生恐怖袭击案件。刑事案件呈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大量外来人员的不断涌入,治安管理的压力很大,而警力和装备与发案的上升相比处于滞后状态。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

发生爆炸、核生化袭击、劫持人质等突发性事件后,处置由区委、区府统一领导。总指挥部设立在区应急联动中心。区应急联动中心根据先期处置反馈的情况,在判明为恐怖袭击事件后,经区反恐办核报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领导同意,启动本预案。

2.2反恐怖应急处置总指挥部

2.2.1启动反恐怖应急处置总指挥部的条件

1、在先期处置过程中,判明恐怖事件已经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需要组织和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领导根据区应急联动中心的情况报告,在请示区委同意后,启动反恐怖应急处置总指挥部(以下简称“总指挥部”)。总指挥部设在区应急联动中心。同时成立现场指挥部。

2、在现场处置过程中,根据现场指挥部的报告,恐怖袭击事件可能继续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需要在全区范围内迅速采取应急措施的,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领导根据区应急联动中心的情况报告,在请示区委同意后,启动总指挥部。

总指挥部启动后,区应急联动中心迅速通知有关参与处置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专家进驻。

3、当区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或区与其他区、县同时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以及遭受核爆炸、核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应当提请市启动《市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并在市总指挥部指挥下开展工作。当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或与其他省市同时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以及遭受核爆炸、核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应当提请国家启动《国家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并在国家总指挥部指挥下开展工作。如国家直接启动《国家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并成立国家总指挥部,总指挥部则变更为地方指挥部或成立地方指挥部并接受国家总指挥部的指挥。

2.2.2总指挥部的构成。

1、总指挥。由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担任。

2、副总指挥或指挥员。由区委办、区府办领导和区反恐办、区应急联动中心或区公安分局及其他参与处置单位负责人担任。

3、指挥参谋部。由区应急联动中心、区反恐办负责人和有关参与处置单位抽调人员组成总指挥部指挥参谋部(以下简称“指挥参谋部”)。指挥参谋部下设情报信息组、新闻宣传组、行动处置组、专家咨询组和综合保障组。

(1)情报信息组。由区反恐办、区公安分局、区国家安全局等有关人员组成。区反恐办负责人为临时召集人。主要负责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提供情报信息支援。

(2)新闻宣传组。由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和区信息委有关人员组成。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为临时召集人。主要负责研、拟对外报道口径、筹备新闻会、对外公布案情和采取有关新闻控制措施以及收集境外媒体、网站动向等。

(3)行动处置组。由区公安局、武警应急分队、区消防支队和其他参与处置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区公安局负责人为临时召集人。主要负责拟定行动处置、案件侦查、口岸控制和其他应急措施等。

(4)专家咨询组。区反恐办负责人为临时召集人,主要负责研究并提出专家咨询意见。

(5)综合保障组。由区委办、区府办和区公安分局以及其他参与处置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区委办、市府办负责人为临时召集人。主要负责综合处置的各项保障工作。

此外,总指挥部总指挥可根据处置工作需要,临时任命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指挥参谋部及各组临时召集人。

2.2.3实施综合指挥

1、情况汇总。情报信息组、新闻宣传组、专家咨询组、行动处置组和现场指挥部根据职责分工,收集各方面的情况和信息,提出综合处置的意见和建议。

2、分析研判。指挥参谋部及时汇总各方面的情况、信息、意见和建议,并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或指挥员进行分析研判。

3、指挥决策。总指挥召集指挥人员、指挥参谋部工作人员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作出综合处置的指挥决策,向各参与处置单位下达处置指令。如采取重大处置措施,应向市委、市反恐办报告或请示。

2.3反恐怖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

2.3.1区应急联动中心根据预案,启动反恐怖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并组织指挥人员及区反恐办工作人员进驻。

1、现场指挥部启动后,区应急联动中心立即向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领导报告现场指挥部的具置。

2、区应急联动中心立即向参与处置单位通报情况,通知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及专家赶赴现场指挥部。

2.3.2现场指挥部由下列人员构成:

1、总指挥。由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指定(或兼任)现场指挥部总指挥。

2、副总指挥。由区应急联动中心、公安分局或有关参与处置单位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

3、现场指挥员。各参与处置单位根据现场处置的需要,指定一名负责人担任现场应急处置的现场指挥员。

4、指挥联络组。由区应急联动中心、区反恐办、事发地党委政府(或公安机关)和其他参与处置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现场指挥部指挥联络组(以下简称“指挥联络组”)。指挥联络组主要负责现场指挥部的具体事务,下达现场指挥部的指令,记录现场处置情况,与区应急联动中心保持联系,协调各参与处置单位的有关工作。

2.3.3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程序为:

各参与处置单位负责人、联络员进驻现场指挥部后,到指挥联络组领取统一编号的通信工具和识别标志,并根据职责分工,迅速开展相关工作。

1、情况汇总。参与现场先期处置的各有关单位负责人迅速向现场指挥部反馈现场处置情况,由指挥联络组负责汇总。

2、分析判断。现场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召集相关人员分析判断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遭受后续攻击的可能,必要时听取专家咨询意见。

3、指挥决策。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迅速研拟现场处置措施,果断作出指挥决策。

(1)下达指令。由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下达各项处置指令;

(2)报告请示。在下达指令的同时,应向区应急联动中心(或区总指挥部)报告现场处置情况。如采取重大处置措施,应先向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领导(或总指挥部)请示。

2.3.4现场指挥部的保障措施如下:

1、通信保障。由区应急联动中心负责现场指挥部的有线、无线通信,确保现场指挥部的通信畅通。需要紧急调用现场图像资料和开通应急有线、无线通信线路的,由公安分局、电信局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2、交通保障。由区公安分局负责现场指挥部的交通保障工作,维持现场指挥部附近的车辆停放秩序和现场周围的交通秩序;区公安分局根据区应急联动中心的指令,及时开辟通往现场的应急通道,保证处置力量能够迅速赶赴现场参与处置。

3、安全保障。由区公安分局负责现场指挥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协助指挥联络组检查进出人员的识别标记。市公安局有关部门到达现场后,接替现场指挥部的安全保卫工作。

4、后勤保障。由区经委负责现场指挥部的后勤保障工作。

5、支援保障。由水、电、气等抢险救援单位负责现场指挥部的支援保障工作。

2.3.5如果多处同时发生恐怖袭击,区应急联动中心迅速按照上述要求,设立分指挥部。

3预测、预警

3.1预测

3.1.1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公安分局及各专业应急工作机构、镇、园区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本系统或本辖区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制度,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重大信息,按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3.1.2本区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突发事件常规数据库,各有关单位应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支持、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库建设。常规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

(1)可能诱发各类重大刑事案件和恐怖事件的信息;

(2)主要危险物质和重大危险源的种类、特性、数量、分布及有关内容;

(3)潜在的重大刑事案(事)件影响区域;

(4)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其应急能力、分布,应急设施和物资的种类、数量、特性及分布,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地区可用的应急资源;

(5)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6)数据库其它内容由区各专项应急预案分别作出规定。

3.1.3健全预报机制。加强本区重大刑事案件信息的综合集成,分析处理,建立健全预报机制,各镇、园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公安基层派出所分别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的汇总、收集、研究,及时做出预报,重要信息要立即报送。根据各类刑事案件的特征和防范、处置的要求,建立短期和中长期预测、预报制度。

3.1.4提高测报水平。建立重大刑事案件的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建立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跨部门对各类突发重大案件的预警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和使用。加强监测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提高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对事件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信息报告

3.2.1迅速报告信息。一旦掌握和发现重大刑事案件信息,有关单位和所在社区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将有关信息报告区应急联动中心。市民有义务通过110报警,迅速报告和反映事件信息。

3.2.2严格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应急机构发生所在镇、园区、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要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一旦发生重大特发刑事案件和恐怖袭击事件,必须在接报后30分钟内分别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口头报告,在一小时内分别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书面报告。报市主管部门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同时或先行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报告。特别重大或特殊时,必须立即报告

3.2.3信息通报。区应急联动中心、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与毗邻区域加强协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的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超出本行政区域的态势,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3.3预警

3.3.1预警级别。按照突发公共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区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蓝色等级(IV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IV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等级(III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III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橙色等级(II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II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红色等级(I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I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预警级别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规定设立。

3.3.2预警级别研判与。预警级别首先由公安局专项指挥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依照各自制定的预案所确定的预警等级提出预警建议,并报区应急委员会批准。

一般级别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或宣布取消需报请区应急委常务副主任批准,较大级别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或宣布取消需报请区应急委主任批准,严重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或宣布取消需市应急委员会统一或宣布取消。

3.3.3预警公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机关等。

预警公告后预警内容变更的,应当及时变更公告。

3.3.4预警公告方式。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公告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3.5接处警规程。区应急联动中心根据有关规定、预案和职责与权限,明确规定报警、接警、处警的部门和第一响应队伍,明确其工作要求与程序,明确进入预警的相关部门、程序、时限、方式、渠道、要求和落实预警的监督措施。

3.3.6预警处置。进入预警期后,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区应急联动中心、涉及的镇政府、园区管委会、有关单位在报请区应急委员会同意后,可视情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

(1)准备或直接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2)必要时,向公众可能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应急避险和防灾减灾常识;

(3)根据需要,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并优先保障可能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人员的生命安全;

(4)组织应急联动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人员进入待命状态,视情况动员后备人员;

(5)调集、筹措所需物资和设备;

(6)加强警卫和治安管理,确保通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的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7)特殊情况下,有关单位在报请区应急委同意的同时,应采取果断措施阻止事态的发展;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3.4预警支持系统

3.4.1加强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加预测预警体系的科技含量,以提高处置事件的反应能力。按照市有关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监测手段,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

3.4.2由公安分局会同区应急办、区信息委,建立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和使用。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响应等级分级。

根据特点,并按突发公共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处置要求,本市建立四个响应等级,即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四个响应等级,应对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突发公共事件。

4.1.2明确响应程序

4.1.2.1爆炸类恐怖事件处置程序

封锁现场

区公安分局立即设置警戒线,实施现场封锁群及周围车辆,防止无关人员及车辆接近现场;疏散人群及周围车辆,防止无关人员及车辆接近现场;

根据现场态势,及时扩大封锁范围,设置第二道警戒线;

对撤离现场的受伤群众,开辟临时场所安置,等待医疗救护人员到场;

积极寻找目击证人,并及时向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现场情况。

排除危险

区公安分局报请视市局组织专业排爆力量进入中心现场实施测爆、搜爆和排爆(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同步实施信号干扰),并逐步向扩展。

现场如有火情,先予以灭火。

现场需要采取其他应急措施排除危险的,区电力公司、市政局、水务局、建设交通委等相关单位组织应急力量排除危险。

抢救伤员

在确认排除危险后,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负责抢救伤员。

区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车辆及人员,将伤员送至相关医院。

区公安分局开辟应急通道,保证道路畅通。

现场勘查

区公安分局负责勘查现场。通过现场勘查、审讯等措施,掌握在逃体貌特征或具备其他布控条件的,由区应急联动中心立即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紧急布控,必要时报市应急联动中心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紧急布控。

现场处理

区民政局负责现场尸体的处理;

区建设委、区市容、环卫局负责现场清理。

报告情况

现场指挥员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或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4.1.2.2劫持类恐怖事件处置程序

封锁现场

事发地公安派出所赶到现场后,立即设置警戒线,封锁现场,疏散现场周围的群众。根据现场态势,可设置多层警戒线,扩大封锁范围。

预备攻击

区公安分局和武警应急分队组织反恐突击力量及防暴突击力量迅速完成中心现场及周围制高点的布控,同时开展现场侦察工作,做好武力突击准备。

区公安分局组织相关应急力量协助做好中心现场的封锁。现场指挥部委派有关谈判专家同展开谈判;必要时,翻译人员或亲属到现场协助工作。

现场指挥部拟订攻击方案,并向总指挥部或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领导请示。

区卫生局组织救护力量在现场附近集结待命,并确定相关医院做好准备;现场如有爆炸威胁的,区公安局组织排爆力量进行现场增援;现场还需要采取其他应急措施的,电力公司、水务局、市政局、燃气部门等单位组织应急力量协助处置。

武力突击

武力突击命令下达后,现场指挥员再次评估危险程度,核对方案,并根据现场情况下达攻击指令。区公安分局和武警应急分队防暴突击力量实施武力突击。

现场处理

抢救伤员。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负责抢救伤员。区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车辆及人员,立即将伤员送至相关医院;区公安分局开辟应急通道。

核对身份。区公安分局负责核查被解救人质以及的真实身份,并组织开展现场尸体的辨认工作。

现场勘查。区公安分局负责勘查、检验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物品,并开展现场访问等调查取证工作。通过现场勘查、审讯等措施,发现有在逃或其他布控条件的,由区应急联动中心立即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紧急布控,必要时报市应急联动中心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紧急布控。

现场清理。区市政局、市容环卫局、环保局派出工作人员和专业设备清理现场。

报告情况

现场指挥员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或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4.1.2.3核生化类恐怖事件处置程序

封锁现场

区公安分局迅速封锁现场,实施警戒,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或接近现场,值勤民警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区民防办负责提供)。

危害评估

核恐怖袭击事件由区民防办、环保局负责现场核辐射侦察;生物类恐怖袭击事件由区卫生局负责致病微生物的现场采样、侦检;化学类恐怖袭击事件由区民防办、区消防支队负责现场侦查。

现场指挥部组织相关反恐怖专家根据侦检结果和相关情况对现场进行危害评估,划定危害区域并进行现场处置。

抢救伤员。区卫生局组织医疗急救队伍进入现场危害区域实施抢救,并迅速根据伤员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设置临时抢救点。区卫生局在现场附近设置临时抢救点,对伤员进行分类,实施紧急抢救或早期治疗,对可能受危害的人员实行临时医疗观察。

确定救治医院。对需进一步救治的伤员,区卫生局根据分类通知专业救治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区卫生局组织医疗急救力量将伤员送至指定专业医院,区公安分局开辟应急通道,保证救护车辆通行。

疏散人群

事发地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疏散方案,迅速疏散人群至安全区域。

环境监测

区环保局、区卫生局组织专业力量对现场及周围空气、水质、土壤等进行核、生、化追踪监测,并持续提供监测报告。

紧急增援

现场指挥部可以根据危害评估情况,报请市委、市府提请海军保障基地,紧急调用东海舰队防化营、警备区防化分队和驻军医院的应急分队增援。

综合洗消。区消防支队、区市容环卫局、卫生局在现场安全区域内设置洗消点,负责对出入危害区域的有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洗消并检测。区市容环卫局、环保局、水务局负责现场污染物的清理。

报告情况

现场指挥员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或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4.1.2.4信息类恐怖袭击事件处置程序

现场调查

区信息委、区公安分局对信息系统受损单位的受损情况及其影响进行评估,并展开调查。

应急处置

区信息委对受损信息系统进行应急处理和紧急恢复。

追踪攻击源

区信息委、区公安分局对受损信息系统进行追踪和监控,尽快寻找攻击源并组织力量进行查缉。

防范预警

区信息委及时计算机系统预警信息,检查相关单位防范工作落实情况。

报告情况。区信息委负责人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或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4.1.3其他类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参照上面程序)

4.2新闻报道

4.2.1区府新闻办、外办、台办负责现场境外记者的控制工作;区委宣传部、区府新闻办负责现场新闻采访的控制工作,区公安分局有关部门协助。

4.2.2总指挥部或现场指挥部根据恐怖袭击事件的性质和影响,按有关规定组织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和专家拟写新闻统发稿、专家评论或公告,报区委、区政府同意后向媒体和市民;必要时报市反恐办同意。具体工作由区委宣传部、区府新闻办组织实施。

4.3综合处置措施

总指挥部设立后,根据现场态势及汇总研判的结果,经请示市委和市反恐办后,下达指令在全区范围内采取综合应急处置措施。

如市总指挥部下达管制、命令的,区地方指挥部遵照执行,并搞好相关工作的落实。

4.3.1口岸控制

1、区公安分局负责出入道口的控制,区建设和交通委协助。

2、区海事局、负责水域、船舶、码头的控制。

3、区公安分局负责全区长途客(货)运汽车站(公司)的控制,区建设和交通委协助。

4.3.2行业控制

1、区建设和交通委负责地面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的控制。

2、区经委、公安分局负责全区各金融网点的控制。

3、区教委负责全区大、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的控制。

4、区社会工作党委、区经委、区国资委负责全区商业及其他相关企业的控制。

4.3.3目标控制

1、区公安分局负责党政机关、新闻媒体的控制。

2、区公安局负责全区标志性建筑的控制,武警应急分队和相关单位协助。

3、区电力公司、水务局、燃气公司、市政局负责全区水电气生产及相关单位的控制。

4、区信息委负责全区重要信息系统和通信设施的控制,区通信管理局和有关单位协助。

5、区公安分局、武警应急分队负责全区重要基础设施、公众聚集场所的控制。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5.1.1恢复社会秩序。恐怖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基本完成后,总指挥部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恐怖事件造成的危害结果以及对本区社会政治稳定可能构成的威胁进行评估分析,并下达指令全力做好各项善后工作,维护本区社会政治稳定。

5.1.2影响和损失的评估与核实。区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调查事件影响范围,评估、核实损失情况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情况,报指挥部。

5.1.3群众生活救济。民政部门要设立事件发生地群众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群众安置和生活救济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确保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处理和焚化遇难者尸体,做好家属安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5.1.4现场卫生和环境恢复。治安排爆、武警和军队的防毒防化专业队以及卫生防疫、民防、环保部门要对事件发生地的污染物进行认真搜集、检验、消除,尤其要对饮水和食品进行检验,确保饮水和食品安全,同时做好事件发生地疫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5.1.5适时公布案情

区委宣传部、区府新闻办根据相关报道原则,筹备召开新闻会,适时公布案情和调查情况,或请区委、区政府领导发表讲话。

5.1.6收集社情动态

区委政法委立即组织各级党委、政府迅速派出干部深入基层,全面收集社情动态和群众反映;区委宣传部、区信息委迅速掌握海内外媒体、互联网上的动态反映;区科教党委采取措施关注高校校园网的动态反映。

事发地党委政府迅速派出干部安抚伤员及死者家属,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同时,组织基层部门做好宣传工作,消除社会恐慌,对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快予以满足。

5.1.7强化治安控制

区公安分局迅速采取措施,加强社会治安控制,防止出现混乱局面,武警应急分队予以协助。事件发生地政府负责组织警力,维护事件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5.1.8恢复和重建。事件发生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对事件造成损失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资源评估后,认真制定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进行恢复、重建工作。

5.1.9补偿、赔偿、褒奖和抚恤。制定有关补偿、赔偿的规定,确定补偿、赔偿数额等级标准,按法定程序进行相应的补偿和理赔。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劳务人员应给予一定标准的经济报酬,对于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而伤、亡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褒奖和抚恤。

5.2调查和总结

5.2.1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调查、总结、上报。

5.2.2区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报告市委、市政府。

5.2.3特大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区政府将有关情况的总结上报省里有关部门。

6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应急准备,加强日常工作,为处置恐怖袭击事件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

6.1应急队伍保障

6.1.1建立各类专业反恐应急处置力量,并加强协调配合;充分依靠公安、武警、驻沪部队专业队伍,发挥其在处置恐怖事件中的突击攻坚作用;发挥民防、卫生、市政、电力、燃气、水务等单位应急处置力量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各应急队伍的组织保障方案,保持和加强应急反应能力。

6.1.2各应急队伍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建和管理。要明确各类应急队伍的保障职责;根据本区特点,进一步加大公安、武警等骨干队伍建设力度,提高装备水平增强实战能力。

6.1.3各应急队伍的总体情况、力量编成、处置能力,每年年初由区反恐办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报告。队伍的重大调整和人事变更,需报区反恐办备案。

6.1.4各应急处置队伍要制订相应的专业处置方案,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区反恐办要定期组织反恐怖综合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各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

6.2装备物资保障

6.2.1区发展改革委、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应急预案和所承担的任务,负责物资(包括医药用品)的储备、调拨和组织生产等保障工作。并根据反恐怖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关预案和保障计划,做好物资储备、生产储备和技术储备工作。

6.2.2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确保储备物资的维护、补充和更新,防止储备物资被盗、挪用、流散和失效。同时,与相关区、县建立物资调剂供应渠道,保证应急需要。必要时,可依据有关法律和规定,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6.2.3在恐怖事件处置工作中,应急物资及医药用品的调用和供应由区发展改革委和其他相关部门按照总指挥部的指令,统一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具体实施。

6.3科技保障

6.3.1区科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量会同反恐相关职能部门,依托科研机构和科技资源,加强反恐处置技术、装备的开发研究。

6.3.2形成应对和处置恐怖事件的科学决策咨询机制,建立应对和处置恐怖事件的研究中心和信息系统。对反恐怖情报、防范和处置工作的决策和行动,进行理论研究和科学论证。

6.4通信保障

6.4.1区电信局负责对本区承担反恐应急通信保障相关电信企业的业务协调及应急通信保障的组织指挥;明确参与处置单位的通信联络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制定应急处置期间党政领导机关、现场指挥部及其他重要场所的通信保障方案。

6.4.2各职能部门在整合本系统专业通信网的基础上,建立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微波和卫星相结合的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

6.4.3现场指挥部与总指挥部之间以移动式卫星通信转播车为枢纽,实现处置现场与指挥部之间的视频、音频、数据信息的双向传递;一旦本地或长途通信干线中断,由信息通信保障分队迅速建立卫星或微波等机动通信方式,保障应急指挥通信。必要时,可紧急调用或征用社会通信设施及网络。

6.4.4加强区信息通信应急保障分队建设。信息通信应急保障分队,以区电信企业和职能部门所属专业队伍为主要力量。

6.5交通运输保障

6.5.1一旦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区区建设和交通委负责应急处置交通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区公安分局负责组织道路交通管制;区海事局负责组织其管辖水域的调度通航;相关地方政府协助做好应急交通保障工作。

6.5.2应急交通保障相关单位,必须全力以赴,确保物资和人员的应急输送,满足处置工作需要。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7.1.1公安、国家安全及军队情报部门要坚持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大力加强人力情报工作,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获取预警性、内幕性的反恐怖情报信息,努力做到先发制敌。

7.1.2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重要人员、部位、场所、设施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

7.1.3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质检等部门要加强有关预防恐怖袭击常识的宣传教育,鼓励公众举报恐怖活动线索,广泛调动公众参与反恐怖斗争的积极性,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7.1.4区反恐办要充分履行对各有关部门和区域相关工作的检查、指导职责。

7.2培训和演习

7.2.1将应对和处置恐怖事件的相关知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课程。

7.2.2对反恐应急处置人员要开展经常性培训,切实提高他们应对和处置恐怖事件的能力。

7.2.3区反恐办和区应急联动中心要定期组织全区性反恐综合实战演练。

7.2.4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项演练。

7.2.5各级地方政府也要结合本地特点,开展区域性演练。

8监督检查和奖惩

8.1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部门应急人员、设施、装备等资源的落实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方案。区应急办、区纪监委负责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8.2对重大刑事案件和恐怖袭击事件的日常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质量要进行年度考核,对在处置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予以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直至追究责任。

9附则

9.1预案的管理

各级政府、应急救援专业部门、区应急办各成员单位和负有应急保障任务的单位,都要根据本预案和所担负的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任务,组织制定相应预案和保障计划,报区应急办备案。

9.2预案制定与解释

结合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重大活动安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每次重大公共场所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区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委员会对预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并及时进行修订。各类协调管理机构的名称、指挥级别和协调职能按本预案的有关命名、设置和规定进行变更和调整。本预案由区应急办负责修订和解释。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 职工培训 反恐意识 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20-01

引言

我国民众之所以能够安全和平的生活,主要是由于政权稳定和军队可靠。但在不稳定因素众多的环境中,国有企业还应加强职工反恐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及生产事故,从而在为企业职工提供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同时,使企业取得稳定发展。

一、国有企业职工反恐应急培训情况

1.普遍缺乏反恐意识

国有企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也需要承担起加强职工思想教育的责任。但就目前来看,国有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工作环境相对安逸、和谐,以至于多数职工缺乏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在这一背景下,多数职工难以将企业内发生的投毒、绑架和纵火等事件与恐怖活动联系到一起。多数职工则普遍缺乏反恐意识,甚至抱有侥幸心理,并未认识到恐怖活动多具有突发性。在面对时,这些职工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至于最终遭受了巨大伤害。

2.缺少反恐应急培训

目前,国有企业对职工反恐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够重视,在平时工作中极少安排职工接受相关培训。由于企业领导本身缺乏对恐怖活动危害性的认识,所以并未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培训机制[1]。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组织的一些有关反恐和应急能力培养的活动也仅仅是走一个形式,并未真正落实相关工作,以至于多数职工认为开展该项活动就是为了满足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但缺乏应急能力,则导致国有企业在面临重大事件或事故时无法及时进行处理,进而最终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3.反恐应急培训不科学

就现阶段而言,一些国有企业在开展反恐应急培训工作时采取的方法并不科学,以至于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首先,在培训内容上,仅仅是介绍一些常见恐怖事件和生产事故,并未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薄弱环节的挖掘,以至于职工无法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较好的联系起来。其次,在培训方式上,多数国有企业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有关案例的讲述,并未开展实践培训工作,以至于职工在遭遇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反应过来,进而导致企业失去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此外,一些企业在培训上仅仅是使用过去的案例,并未对近期所发生恐怖案例进行分析,以至于一些新型的恐怖主义形势未能让职工得以了解。

4.反恐应急培训缺资源

在对职工反恐意识和应急能力进行培养时,还应通过模拟和再现各种事件及案例提高职工对培训内容的认识。然而就目前来看,多数国有企业培训并未达到这一效果,从而导致企业反恐应急培训效能有所降低。此外,反恐应急培训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教学,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缺乏这类复合人才,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二、加强国有企业职工反恐意识及应急能力的对策

1.加强对反恐应急培训的认识

为加强国有企业职工反恐意识及应急能力培养,还应使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从而使企业全员积极参与培训工作。为达成这一目标,国有企业的党政一把手还应在培训工作中担任重要职务,并加强对企业领导的教育,以便使企业能够将职工反恐意识和应急能力培养看作是日常工作[2]。而通过将反恐应急培训工作加入议事日程,则能够使职工对该项工作有更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才能通过整合力量和优化资源开展高效培训工作,进而使职工的反恐意识和应急能力得到提高。

2.定期组织反恐应急培训教育

想要使企业全体职工的反恐应急能力得到提高,国有企业还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教育工作。为此,企业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管理该项工作,并定期组织有关活动加强内部宣传教育,进而使职工的思想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比如,企业可以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并播放有关影片,以便使员工的爱国精神得到培养。而与此同时,结合企业经济发展事实和职工生活水平,企业则可以更好的开展反恐应急教育,从而使员工更好的认识到提高自身反恐应急能力的重要性。

3.科学开展反恐应急培训工作

为科学开展反恐应急培训工作,国有企业应以当前生产薄弱环节为培训重点,确保职工能够掌握企业内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同时,还应加大现场教学,以便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国有企业应制定应急事件和事故处理预案,并通过反复演练提高职工反恐应急能力[3]。最后,国有企业要做好身边恐怖事件的防范,即加强敌情意识,从而有效预防暴力恐怖事件。

4.引进更多反恐应急培训资源

在职工反恐应急能力培养上,国有企业还应加大投入力度,更多的聘请地方反恐部门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比如,企业可以邀请地方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在遵守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对近期国内发生的恐怖事件或破获的相关案件进行解析,从而更好的使员工对恐怖主义有深入的了解。

结论

通过加强职工反恐应急培训,不仅能够使职工的反恐意识得到增强,还能使职工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处理,从而在确保职工生命安全的同时,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因此,国有企业还应更好的开展该项工作,以便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传学.论企事业单位职工反恐意识及应急能力――以中石化油田企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10:98-99.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 法律体系 对策

【基金项目】 本文系天津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危机处理运行机制研究》(编号TJGL10-960)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我国社会管理体系中建立前馈控制系统的研究》(编号BSH031)成果之一。

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是这一机制的重要方面之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是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和复议、仲裁、审判等方式方法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包括制定法律和建立各种法规、执行相应的司法工作两个方面。法律法规是现代文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合理处置公共危机、保护人权和物权的可靠手段,也是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具体化或操作化。为了适应新型危机的诸多挑战,需要修改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确保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法制化、标准化和统一化。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立法的基本情况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迄今,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领域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形成了覆盖各个法律层级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分布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各个层级法律文件中。据统计,目前我已经制定公共危机应对类的法律有36部,行政法规37部,部门规章55部,有关文件近120件。现有法律体系表现为基本立法与专门立法相结合的立法特征,作为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下称“应对法”)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的共同问题及其处理的过程做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规定,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在基本法之外存在大量分散、应对特定种类突发事件的单项立法。较好地实现了应急管理法治统一与具体领域特别应对相结合。大量单项立法形式上已经覆盖了一般性突发事件领域中的各种类型突发事件的应对,其优点是针对性强,或者结合某类突发事件的特点,或者结合某个阶段应对工作的特点,规定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1]。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规按其引发诱因分为社会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事故四类。

(一)社会安全类

1.战争与动员状态法。战争与动员状态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兵役法》、《预备役军官法》和《人民防空法》。宪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动员令。

2.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所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该法对国家安全部门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职责、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义务和权利作了规定。

3.紧急状态法。紧急状态法在我国尚无统一的法律法规规定,只是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中有所体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8条第4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8条第4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第26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等对紧急状态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我国规定的类似于国外实施的紧急状态,由于我国宪法规定的是,过去拉萨、北京也是宣布实行,所以法律名称仍然规定为法。

4.反恐怖法律法规。我国反恐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部分。第一,参加国际条约而承担的反恐义务。中国目前已参加了全部全球性12个反恐国际公约和1个区域性反恐公约。这些公约的内容被引入国内法,变成中国国内反恐法的内容。明确了恐怖犯罪的行为、缔约国对恐怖犯罪应采取的必要措施、缔约国反恐合作的措施、反恐的引渡原则。第二,刑法中直接与反恐有关的规定。2001年颁布的刑法增加了反恐的内容,设立了反恐的罪名,加重了量刑。第三,刑法中间接与反恐相关的罪名颇多。以刑法中的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为例,其中的114-123等条款都可适用于恐怖主义犯罪。这些规定不同程度与反恐有关,量刑比较严厉,体现了国际反恐的精神[1]。但在预防恐怖活动方面,没有规定。

5.一般社会安全法规。这类法规主要是“应对法”,对突发事件预防预控、应急处置、善后恢复等措施及其组织设计做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该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基本法的性质。

(二)自然灾害类

我国在对抗自然灾害领域内的立法比较完善,主要包括20世纪80年代的《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20世纪90年代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21世纪的《气象法》、《水法》。这些立法从主要针对普遍性灾害到涵盖冷僻性灾害。

(三) 事故灾难类

由于事故灾难的种类繁多,使得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渔业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法》、《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事故灾难类的公共危机立法已经涵盖了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比较系统规定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并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四)公共卫生事件类

我国最早的一部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法规是1956年劳动部制定的《防止沥青中毒办法》。随后制定了5部涉及到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和沥青中毒、危险化学品、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血吸虫重大疫情、疟疾爆发流行等危机管理法律文件,2003年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类法律、法规的一个里程碑 [2]。

(五)我国应急法制中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在本质上是各种应急法律规范的具体执行方案。但分析发现,目前的国家和省级预案却创制、补充了大量的法律规范,用于弥补立法缺陷,使预案本身成为应急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程度上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性质[3]。我国危机管理预案体系包括:(1)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颁发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总纲。(2)地方性的应急预案。包括省、市、地、县、乡以及各单位、各企事业团体、各部门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的的应急预案。(3)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国家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又自成一体。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频繁的应急管理实践使我国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建立了较完备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但是在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上没有走出传统的官僚制,存在着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责任对上不对下,在实际应急处置活动中出现反应迟缓、协调不力、处理困难等问题,法律法规尚需进一步完善。

(一) 法律体系不完善,存在立法空白领域

1.处置法不完善。《法》主要适用于国内非常严重的动乱、暴乱或骚乱,不适用于一些小规模民众性。当前,我国处在高发期,此种态势仍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类事件对社会稳定、生命和财产安全、人心向背等影响较大,因此,需要一部针对预防预控、处置、善后恢复的法律。

2.反恐怖法不完善。与中东、美国等国家比较,我国恐怖袭击爆发频率相对较低,应对恐怖袭击的实战经验不足,应对方案主要停留在反恐训练等事务性层面。我国虽然参加了一些有关反恐怖的国际条约,但国际法并不能在我国直接应用,尚需转化成国内法才能发挥其作用。

3.紧急状态立法不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只规定了紧急状态的决定机关和宣布机关,没有规定何为紧急状态,紧急状态之下的相应制度。因此,需要在实体法律层面规范化、具体化。“应对法”虽然具有基本法性质,但不适用于紧急状态。《法》是针对较为严重的骚乱事件所采取的一种严厉的应急措施,也不适合于所有紧急状态情形。

(二)法律结构不合理,存在法律适用上的混乱与冲突

1.缺乏真正统一公共危机管理基本法。虽然颁布了“应对法”,但公共危机管理立法总体上仍然是分散性的。我国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涉外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等都涉及到公共危机事件的防治、应对。 “应对法”是带有基本法性质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但该法对我国危机管理法律规范还未作出全面的整合,没有涵盖所有类型的危机管理,尚未对许多跨部门的危机管理进行立法调整,缺乏公共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整合措施条款,因此,该法尚不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法。另外,一事一立法往往造成立法重复,不利于整合突发事件应对平台,造成资源浪费。

2.法律法规种类、层次繁多,彼此独立,交叉重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四大类。每一类包含十几部甚至几十部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正规性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它们在内容上彼此独立,交叉重复和冲突的地方比较多,执行上互不干涉。突发事件本来就种类繁多,适用的法律也各不相同。这种格局造成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上下级行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和协作。一些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立法也削弱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合力,并造成了突发事件类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局面,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例如,水资源及防洪这一类突发事件的法律有《水法》、《防洪法》、《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再加一部广泛适用的“应对法”,还有其他部门规章、众多的地方性规章。在水患预防、应急时,面对这些法律法规,难以依法做出最有效的选择。

(三)部分法律内容缺失或不具体

1.缺乏私权利救济保护的具体法律规定。在公共危机处置的紧急时刻,为了迅速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行使公权力的时候往往会牺牲部分公民的私权或私利,这在原则上是正当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公民的哪些具体的私权利是可以被克减的,可以被克减到何种程度,可以由哪些行政机关进行克减,克减的程序如何等;哪些私权是不可以被克减的;当公民的私权或私利受到不必要的克减时,应当通过哪些途径寻求救济等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

2.应急行政权力的授予及规制不具体。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为了保证政府有足够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突发事件,对政府享有何种权力进行了具体规定,但对权力行使的程序缺乏明确规定。

3.对公共危机管理组织间的横向协调与合作的规定不够充分。公共危机管理的多数立法规定了应急处置工作的主管机关和协助机关及其权责,但对于跨省、市、县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等,没有明确的规定约束。

4.对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的法律规定单一、原则化。目前立法主要规定了政府如何组织实施灾后重建工作,对于如何调动社会组织,如何充分发挥公民自救,只有一些原则性的条款,缺乏明确的规定。如在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大家已经感受到志愿者的热情和力量,但由于欠缺有效组织,出现了一些问题[1]。

(四)立法主体不合法理

我国立法主体是多元化的,许多立法规划是由行政机关或地方政府来实施,造成权力机关(人大)对立法控制的减弱,容易导致行政机关和地方政府的权力滥用。在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法规方面表现为部门管理色彩较重,管理部门分散,对各种公共危机管理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在危机处置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以自然灾害为例,我国一方面灾害种类比较多,不同灾害的防治工作特点也不一样;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防灾减灾体制为分散型,除了救灾物资、工具、对受灾者的救助以及对殉职者的抚恤等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之外,每一个灾种,从灾害预防、应急,到灾害救助、恢复重建,其管理体制都是与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的,很难实现在一个统一的灾害防治组织体制下对各种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统一规划[2]。

三、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规体系

(一) 弥补立法空白领域,完善法制体系

1.完善处置法。尽管“应对法””对社会安全类事件在预防预控、处置方面做了不少规定,《公安机关处置规定》重点对的处置做了规定,但的特殊性依然没有体现,如何从源头上消除依然没有解决。的特殊性是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了侵害,长期没得到解决,导致积怨越来越深,以致最后爆发。从社会公平角度看,的爆发有其合法性的一面。导致的原因往往是社会各个政府部门、企业及其他公共组织都有可能。因此,要从法律、制度上加强在预防预控和事后追责方面的规定。

2.完善反恐怖法。制定专门、系统的反恐法律。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中国需要有一部专门、内容系统的反恐的法律,规范反恐行动,调动各方力量,明确反恐职责,有力地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其内容主要有:明确恐怖犯罪;确立反恐的基本原则;全面规定实体法方面的内容,把已有的和根据发展趋势可能出现的恐怖主义犯罪行为都一一列出;规定特殊的程序法内容;规定专门的反恐机构与反恐监督机构。

3.完善紧急状态法。紧急状态法分散在宪法、“应对法”、港澳基本法和法、专利法等法规当中。战争、严重动乱、重大灾难都会造成紧急状态,对这些不同的紧急状态的规定、预防预控、处置、善后回复等都有其各自的特征,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并通过系统的立法加以规定。因此需要一部专门的紧急状态法。另外,《战时经济管制法》、《灾害保险法》、《灾害救助和补偿法》等法律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二) 调整法律结构,明晰法律适用范围

1.完善“应对法”。我国目前尽管理颁布了“应对法”,但从总体上讲,危机管理立法状态仍然是分散性的。“应对法”带有基本法性质,但该法对我国危机管理法律规范还未做出全面的整合,没有涵盖所有类型的危机管理,尚未对许多跨部门的危机管理立法进行调整,缺少较高的危机思想原则和具体的整合措施条款,因此,该法尚不是真正意义上危机管理的基本法。可以考虑将紧急状态法、反恐怖法、战争状态法等危机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整合到“应对法”当中。

2.进一步清理各种危机的管理法律法规,消除冲突内容。由于我国危机管理法律法规种类、层次繁多,彼此独立,交叉重复、冲突,需要清理现有的法律法规。完善上位法律,修改、废止、解释下位法律法规,尤其要废止那些与上位法律冲突的、部门本位为主的行政规章。

(三) 明晰或补充重要法律内容

1.明晰私权利救济保护的法律内容。建议在“应对法”中具体规定:公民的哪些私权私利是可以被克减的,被克减到何种程度,可由哪些行政机关执行,执行的程序如何等;哪些是不可以被克减的;当公民的私权私利受到不必要的克减时,应当通过哪些途径寻求补偿等。

2.明晰应急行政权力的授予及规制。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授予了政府应对权力,尚需对这些权力的行使赋予正当的程序规定。“应对法”第12条、第49条对政府的相应权力进行了原则上的授予规定。究竟可以对哪些行政单位临时授予哪些紧急行政权力,并未做出细致的规定。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规定执行部门、执行程序、监督部门等内容。

3.明晰、加重处罚规定。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及处罚方面,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依然停留在原则层面。如“应对法”第63条规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这种处罚规定没有明确指出何种机关、依照何种程序责令改正、给予何种处分等,缺乏可操作性。其结果便是责罚不能有效执行,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反复出现,“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毒胶囊”等事件不断出现,这些都表明,一是对直接犯罪处罚不力,犯罪成本低;二是行政部门监管不力处罚过轻。因此,要进一步明晰、加重对直接不法行为和行政执法部门失职的处罚。

4.补充组织间横向协调与合作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应对通常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地方政府等快速反应,因此,需要通过立法将不同部门、政府的职责明晰化,即对国家及其各个部门、地方政府及其各个部门、军队、地方自治团体等在危机预防、预控、应急处置、灾后重建等阶段的职责做具体的规定。

5.明晰有关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的法律规定。目前立法主要规定了政府如何在危机预防、预控、应急处置、危机恢复等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如何调动其他社会组织,如何充分发挥公民自救,只有一些原则性的条款,欠缺对非政府组织力量参与危机管理的制度性安排。因此,需要在法律法规方面,进一步完善非政府组织、普通公民、志愿者等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途径和行为[1]。

6.设立重奖举报法条。设立公众的对抗权是各国应急立法的经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了这方面的尝试。《条例》第24条授予公众的隐患举报权、不作为举报权、举报权,要求有关机关公布统一突发公共事件报告、举报电话,并对举报突发公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2]。建议在“应对法”中进一步增设这项规定。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4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世博安全及恐怖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迎世博和世博期间学校安全稳定,学校根据金教办〔20__〕06号《金山区世博安保和反恐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市、区、教育系统世博安保和反恐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深化校园安全监管,加强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世博安保和反恐应急反应能力,确保迎世博和世博期间学校统安全和稳定。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迎世博期间和世博期间学校发生的入校袭扰事件、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事件以及火灾事故、交通安全事故、校舍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故、传染病爆发流行、自然灾害、校园伤害事件等。

三、成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工作职责

世博安保和反恐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领导小(来源:文秘站 )组负责学校世博安保和反恐工作的组织领导、信息报送以及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负责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预案,协调相关人员对事故现场控制、人员救治以及善后处理等相关工作。

世博安保和反恐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把本单位世博安保和反恐工作进一步完善,设立领导带班的值班工作制度,相关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四、工作原则

(一)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原则,一旦发生涉世博安全或恐怖事件,小组成员要在10分钟内上报区教育局世博安保领导小组办公室,40分钟内上报书面材料。

(二)主动抢险、迅速处理原则。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救援。

(三)生命第一原则,事件发生后,要把救护师生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原则。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要迅速判断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源,避免应急处理过程中再次发生人员伤亡。

(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原则。在实施救援过程中,要尽可能对现场进行有效保护,收集有关证据,为公安等有关部门查找原因,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六)重点部位,专人负责原则。重点目标要害部位,要设立专人负责,安装报警装置、监控系统和金属防护栏。各单位要建立重点要害部位工作档案,摸清底数,搜集各类可能实施破坏的涉恐或具有暴力恐怖性质的行动情况信息。

五、事件处理程序及办法

(一)入校袭扰师生事件处理办法。如发生闯入校园袭扰师生事件,学校要立即启动预案,第一时间向110指挥中心及区教育局世博安保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迅速组织师生转移,等待救援。

(二)学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要立即向公安部门和区小组办报告,并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同时迅速组织学校师生紧急疏散,等待公安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三)发现学校饮用水污染,学校要迅速对水源进行有效隔离,并立即向卫生防疫等部门和小组办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四)校园爆炸事件处理办法。如发生学校爆炸事件,学校要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并立即向公安等部门和小组办报告。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疏散师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要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物证搜寻、排除险情工作,防止再次发生爆炸事故。

(五)火灾事故处理办法。如发生火灾事故,学校要全力组织师生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时立即向119指挥中心和小组办报告,安排人员配合消防部门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工作。要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受伤人员。

(六)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办法。如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学校要立即向卫生防疫等部门和小组办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将中毒者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救治。并对食堂炊管人员进行监控,对食堂进行隔离管理,等待有关部门进行采样化验。

五、其他事项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精神,认真分析安全形势,加强组织纪律观念,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工作方针,切实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按照“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位、有效控制、高效处置”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提高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单位安全稳定。

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以实现单位本质安全和能灵敏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目标,不断健全完善反恐怖、防范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单位安全保护和防恐预警、防控、应急保障机制,努力实现单位应对高风险状态下的安全保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

根据工作需要,设立XXXXX反恐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我局的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XXX XXX  

反恐怖工作办公室设立在综合科科,由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反恐怖各项日常工作,并负责传达贯彻反恐工作精神。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保持警惕,防范恐怖袭击事件发生。

本单位职工要充分认识反恐怖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反恐怖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敌情观念、忧患意识和工作紧迫感,坚决克服各种麻痹大意思想。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反恐防爆能力和安全意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效防范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二)全面检查,开展整顿,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对区行政中心的安全防范工作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迅速整改,彻底堵塞漏洞,及时向区政府办公室报告,并联合公安部门梳理。要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大力开展专项整顿,进一步强化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三)落实责任主体,加强执行力度,全力抓好反恐维稳工作。

1、开展精细排查,做到超前防范。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排查,切实把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列入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对扰乱正常秩序的行为,加强与属地公安机关的联动,及时依法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2、加强人防、技防两方面的工作,落实24小时盯防工作,严防漏管失控。要通过加强保安队巡逻、门卫排查力度、监控室全面筛查等人防、技防各项措施重点关注区行政中心,防止突发敏感问题发生。完善工作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细化处置方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快速妥善处置。

3、综合科要加强沟通协调,从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出击,确保“事要解决”、“案结事了”。规范工作流程、接访程序、信息报送等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快捷、准确、畅通的信访维稳信息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和党员作用,切实做到不稳定情况能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置和及时化解,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访矛盾越级上行或激化演变。

(四)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全力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严格遵守反恐怖情况报告制度,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反恐怖工作办公室在遇到重大紧急情况或获取情报线索后应迅速上报。严格落实反恐怖工作责任制,确保反恐怖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从组织人员、装备等方面做好各项充分准备和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值班备勤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五)应急措施。

当遇到恐怖袭击事件时,须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白天,全体员工统一听从反恐怖工作办公室指挥。综合科负责安定人心,防止“乱中乱”;各科负责人组织好本科室员工听从统一指挥,按指定任务行动,力保不发生人员伤亡或少受损失。同时立即报案;并由反恐怖工作办公室按受报情况如实向区政府办公室上报情况、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求援。在报案前后和报案过程中,物业值班室负责组织保卫人员进行现场护卫和控制可能发生的混乱,发现有破坏人员当场抓获,并扭送公安机关。

夜间发现恐怖袭击事件时,值班人员调动行政中心在岗保卫人员控制可能发生的混乱,并立即电话通知反恐怖工作办公室,及时向区政府办公室上报情况,向公安机关报案求援。由反恐怖领导小组指挥干部职工采取相应行动。如可能发生危险情况,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施救,尽可能减少损失。

四、责任追究。

凡因发生下列情况以及敷衍塞责、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制度不落实等,以致酿成影响和发生问题的科室或个人,将严格执行问责,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当事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

(一)对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与要求落实不到位,工作出现遗漏并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出现脱岗或在岗未履行工作职责,失职、渎职的;

(三)对相关反恐工作标准、规定和工作制度未执行或执行不严格,导致出现工作漏洞或隐患而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未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重要目标或重点部位设置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并实施重点防护而造成危害后果的;

(五)因漏报、迟报相关防恐信息而造成危害后果的;

(六)对防恐督导检查通报的问题和隐患,未按照要求和规定时限进行整改的;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6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重点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管理,加强其登记、询问力度,杜绝与公司业务、工作无关人员私自进入车场。公交车场属于一级防火单位,未得到领导批示门卫人员不得随意放行外来人员进出公交车场。进入车场人员必须在相关人员陪同下、佩戴出入证情况下方可进入现场,以此避免不法分子随意进入车场进行不法活动。

2、定期召开公司安全会议,强调安保工作,督促运营车队、职能部门、寄驻单位做好现场反恐安保工作,杜绝任何人员在车场内吸烟、使用明火饮酒、滋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落实到位。

3、拟定反恐应急预案,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断提高了应对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4、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抓好安全防事故驾驭能力,对新分配来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气氛。

5、深入公司现场检查运行、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防护等情况,督促做好安全工作。

二、强化责任意识,做好反恐防恐工作

1、对公司人员进行操作规程的培训,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等,进一步强化消防防范的各项措施。

2、宣传消防安全、治安防范、反恐、防恐知识,组织开展防火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员工防火安全意识和防火自救能力。

3、督促定期对各类安防器材进行维护,确保设施器材完好齐备有效。

4、定期不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下发整改通知,督促予以整改,杜绝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5、继续开展隐患排查、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责,反恐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平时的安全防范工作重点,确保安全防范工作万无一失。同时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落实到位,积极开展隐患排查、领导带班、24小时作业监护等工作,从而确保车场、车辆及公司财产安全。

6、针对车场大门处需增加防撞设施、防爆器具等,现场安全标识等工作将在本年度积极的开展完成。

三、消防安全方面:

1、认真组织全体干部员工学习《消防法》、《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2、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了解本岗位的防火  措施,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材料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会组织人员疏散。

3、每月组织不少于两次的消防安全检查,重点部位要坚持每日检查、巡查,并建立月查记录。

4、保障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消防安全疏散标志、消防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5、组织并开展消防演练。

6、加强消防器材、设备的管理、养护,每月进行不少于两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7

演练时间:20年  月  日下午

演练地点:门诊大厅

演练内容:反恐应急演练

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一、演练目的

检验我院各部门各科室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和协调能力 提高我院反恐应急能力,维护广大患者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组织

指挥长:xx 院长

负责人:(保卫科长)

参加人员:保卫科全体人员 急诊科医护人员 门诊部工作人员 办公室人员

二、 工作职责

1.指挥长负责演练令,组织协调

2.具体负责人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

3.一保安饰演歹徒,一保安饰演伤员,其余保安负责现场处置。

4.急诊科医务人员负责伤员救治和现场疏散。

5.门诊部工作人员负责疏散人员。

6.办公室负责现场拍照。

三、演练场景

年  月  8日下午  时,医院门诊大厅,众多患者及家属正在排队挂号取药,突然,一歹徒从门口冲入,手持菜刀,乱挥乱舞,一患者避让不及,被砍中倒地,正在执勤的保安迅速出动,利用手中的防爆器械,将歹徒逼到墙角,防止事态扩大,导诊台护士立即报警,接到报警的保卫科立即启动反恐应急预案,安排备勤保安迅速增援,各应急小组迅速到位,急诊科医生护士迅速现场初步处置伤员,送往抢救室进一步处理,门诊部其余工作人员迅速疏散大厅患者,确保人员安全,增援保安利用防暴叉,辣椒水等防爆工具制服歹徒。

四、演练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活动开展前,保卫科要与保安公司经理加强沟通,商定活动细节,保证人员安全。

2.将活动方案及演练总结上报医院及县反恐办备案。

3.保安人员统一着保安服,提前10分钟到场,按规定列队等候,保持安静,听从统一指挥。

4.参加演练职工准时到场,在场内自觉遵守训练场地秩序,保持肃静。

5.做好演练前宣传及告知工作,以免引起恐慌。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8

(一)城区不仅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航空工业基地,在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保证城区供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全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一旦供水出现危机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目前,城区地表水供水量已达到城区总供水量的90%,但由于地表水源受季节影响较大且相对地下水源更易遭受污染和人为破坏,这就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和反恐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输水管线长并且跨越灞桥、临潼、高陵三地,穿过浐河、灞河、渭河,其地形复杂,也给供水设施的保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搞好输水管道的保护和反恐、防恐工作是确保城区供水安全的关键。

(三)城区供水应急工作遵循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监控,果断处理,千方百计防止和避免供水设施及水源遭受恐怖袭击、水源污染,及时有效地处置对供水设施和水源的恐怖袭击、水源污染等事件,保障城区人民生活供水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城区供水水源的安排优先考虑水源,将高陵水源、水源和各企事业单位自备井作为备用水源。

二、供水现状

区现有、高陵、三处集中供水水源。水源地始建于1958年,原设计能力3万吨/日,共有17眼井,全部开采地下承压水。随着地下水补给区上游工农业开采量的增加,总开采量已超过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一倍以上,加上上游桃曲坡水库截水,致使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该水源已经报废。目前只有租用当地农民的农用井向城区供水,日供水量3000吨。

高陵(吴村杨)水源地,始建于1984年,设计开采能力5万吨/日,共有23眼井,其中潜水井11眼,浅层承压井10眼,深层承压井2眼,通过多年运行观测,该水源受季节影响较大。目前可向城区供水3.0万吨/日。

水源,始建于年,属地表水,是通过南郊水厂处理后,用管道输送至城区,日供水能力5万吨。

城区企事业单位自备井共19眼,日开采量为2500吨。

三、供水应急基本原则

(一)保证生活和重点行业用水

城市供水应急的调配顺序为:一是群众生活及副食品生产用水;二是重点工业企业用水;三是一般工业企业用水;四是城市环境卫生及洗车、洗浴等服务行业用水。在供水严重不足的特殊情况下,仅保证生活用水和重点工业企业用水。

(二)发挥地下水源稳定、可靠、不易遭受破坏的特点,在应急时期,适当增加高陵备用水源、水源和企事业单位自备井的开采量。

(三)建立健全城区自备井供水应急系统。在集中供水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或城区自来水主管道遭受恐怖袭击时,为确保人民生活及重点行业用水不受影响,启动自备井供水应急。

四、城区供水应急领导小组

总指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副总指挥:区政府水行政分管副区长

指挥:区水务局局长、环保分局局长、区卫生局局长

成员:区水务局、区安监局、公安分局、环保分局、区卫生局、航空科技产业园供排水有限公司

城区供水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水务局局长任城区供水应急办公室主任,负责供水应急的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行政职能承担相应职责。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和系列重要讲讲话精神为指导,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牢固树立稳定重于一切的思想,通过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打击力度,以“重点管控、从严从紧、以面保点、以点促面”为原则,切实做好我镇的反恐防暴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社会面上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严防发生恐怖暴力事件、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镇境内发生的恐怖分子为实现其政治、经济目的,利用爆炸、劫持人质等恶性暴力恐怖手段,给公众人身安全和国家、公民财产造成重大危害,需要由镇反恐防暴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指挥处置的各类恐怖暴力事件。主要包括:

(一)犯罪分子利用爆炸手段袭击全镇涉及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油库等重点要害部位的;

(二)犯罪分子利用爆炸手段袭击全镇化学危险品和加油站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犯罪分子利用爆炸手段袭击党委政府、医院、学校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

(四)犯罪分子在全镇居民小区、学校、集市、超市等公众场所或其他人员聚集场所实施爆炸的;

(五)犯罪分子在全镇举办的各项大型活动中实施爆炸危害公众安全的;

(六)犯罪分子使用暴力手段,大规模劫持社会公众作为人质的;

(七)犯罪分子持枪和使用爆炸装置武装劫持人质的;

(八)犯罪分子劫持党政机关重要领导或者其亲属的;

(九)犯罪分子劫持国内外知名人士及其亲属的;

(十)其他需要直接指挥处置的爆炸、劫持人质事件。

三、处置原则

反恐防暴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镇反恐防暴工作的领导,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全镇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特成立新惠镇反恐防暴工作领导小组(见附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综治办,负责日常反恐防暴工作。

五、工作任务分解

一旦发生恐怖暴力犯罪事件,镇反恐防暴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应战状态,迅速成立处置恐怖事件总指挥部,并在事发地建立现场指挥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实行总指挥负责制,统一指挥。

(一)成立处置恐怖暴力犯罪事件总指挥部

1、设立总指挥部。镇反恐防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镇人民政府镇长任常务总指挥,镇党委政府其他成员任副总指挥,综治办、派出所、安办、供电所、卫生院、学校、财政、民政、电信、移动等单位负责人为总指挥部成员。根据处置工作需要,视情况调动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总指挥部。一般情况下,总指挥部设在派出所。

2、总指挥部的职责。根据发生的恐怖案件情况,迅速做出是否立即启动镇反恐防暴应急预案的决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处置恐怖事件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决策;协调调动全镇反恐怖力量和资源;决定采取处置恐怖暴力事件的重大措施;确定对外报道口径,适时对外信息。

(二)建立处置恐怖暴力犯罪事件现场指挥部

1、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一般在事发地附近选择有利地形设置,由镇政府镇长任指挥长,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派出所长任副指挥长,镇、村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现场指挥部的职责。现场指挥部要按照镇总指挥部的指令,具体组织落实相关处置措施,并根据事件发生的紧急情况临机决断、有效处置。

3、现场指挥部下设机构人员组成及职责。一般情况下现场指挥部下设现场警戒组、交通管制组、医疗救治组、抢险救灾组、通信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若干专门工作组。

(1)现场警戒组

组长:吴浩

职责:负责封锁现场,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群众。由派出所民警、镇应急分队队员组成,配备相应车辆。

(2)交通管制组

组长:张洪亮

职责:负责封锁公路、管制交通、路面围堵和协助各卡点查控车辆,由派出所民警、应急分队成员组成。应急队负责全镇范围恐怖袭击活动的防范和处置,每个队员在本镇范围内发生恐怖袭击事件30分钟之内到达现场。

(3)搜爆排爆组

组长:吴浩

职责:负责搜查、排除现场爆炸物。由5名民警组成。

(4)医疗救治组

组长:庞卫东

职责:镇卫生院负责恐怖袭击活动中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根据医院的医疗技术条件,做好医务人员分工,救护车辆安排,医疗设备的配置,确保恐怖袭击发生时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

(5)抢险救灾组

组长:李成新

职责:负责现场抢险救护、扑灭火险、排除建筑物坍塌险情及其它需要处置工作。视险情需要,组织消防中队、应急分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需配消防车。另外,供电部门也要派出抢险队伍,负责检查现场的电力线路和电力设施,消除现场爆炸隐患。

(6)通信保障组

组长:杨志华

职责:负责保障处置恐怖事件时的通讯联络畅通。由移动、电信配合派出所快速布建现场通讯网络,出动通讯联络人员6人,并配备通信指挥车1辆。

(7)攻心谈判组

组长:吴浩

职责:负责与恐怖分子建立通话、谈判渠道,通过攻心谈判,力争劝降恐怖分子,安全解救人质,最大限度将恐怖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由公安机关派出谈判人员。

(8)侦查破案组

组长:吴浩

职责:负责现场技术勘察,搜集固定证据,开展调查访问工作,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由5名民警组成,调配警车2辆。

(9)宣传教育和后勤保障组

组长:孙希光

职责:负责组织开展群众的反恐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家庭防范能力。各村一旦发现本村有不明身份的外来人员和不明可疑物品及现象要及时向镇政府汇报,做到防患于未然。党政办负责传达上级及反恐防暴工作领导小组的命令与相关部门沟通情况,及时掌握最新消息、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及时掌握事情发展和救援情况。负责现场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工作。

(三)先期处置

1、公安机关应急力量出动。恐怖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派出所先期赶赴现场,执行封锁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群和抢救伤员等紧急任务,并立即向公安局指挥中心报告;公安机关处置恐怖事件的应急队伍出动。

2、镇领导赶赴现场。派出所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镇党委、政府。接到报告后,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反恐防暴工作领导小组及有关成员单位领导要迅速赶赴事发地,组建现场指挥部。

3、抢险救灾队伍赶赴现场。现场指挥部判明情况后,立即启动反恐防暴应急机制,调动有关单位应急力量赶赴现场。到达现场的各支队伍负责人要立即赶到现场指挥部接受任务,确定联络方式,组织好本部门的抢救队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并视情调动本部门力量增援。

(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恐怖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要加强社会面以及要害部位、重要单位的控制和保卫,防止不法分子乘机捣乱,扰乱社会治安,确保全镇治安大局的稳定。

(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恐怖事件中心现场处置工作结束后,在总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下,一是要采取措施,消除恐怖事件的消极影响,稳定受害群众的情绪,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二是对恐怖事件进行侦破,查清恐怖事件的内幕,缉捕在逃的恐怖分子;三是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反恐怖工作,提高反恐怖能力。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舆论宣传

通过电视、墙报、会议等多种方式让全镇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反恐防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内紧外松,既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又要提高警惕,切实增强全镇干部职工反恐防暴工作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使全镇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安全防范

各村和相关部门要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要求,全面加强治安巡逻和防火、防盗,严抓治安、灾害事故、安全生产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防范检查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三)加强信息报送

各部门、村要加强信息采集工作,对调查了解到的重大情况要第一时间及时报告镇反恐防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争取将矛盾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反恐安全应急预案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我的老千生涯3”为你整理了这篇公司2020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了加强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严防丢失、被盗、被抢及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公司组织公司人员于11月13日,在民爆公司金装民爆仓库开展2020年下半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本次演练有效加强了涉爆员工处置初起火险隐患、应急救援受伤员工、及应对恐怖分子的入侵的处置能力,为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和有序地进行应急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将有关演练情况汇报如下。

一、邀请有关主管部门现场指导

本次应急演练,公司涉爆人员(共17人)参与演练。

二、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演练成果

(一)模拟仓库发生火灾时有人员受伤,立即转移伤员至安全区域,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救护并通知专业救护人员到场。

(二)本次仓库消防演练,模拟事故为在距离炸药库右侧山坡上发现火情。第一灭火组(挡土墙旁)消防栓出水成功用时49.56秒,第二灭火组(山顶)消防栓出水成功用时58.32秒。两组成员均控制规定时间内完成消防水带的铺设、枪头的接驳以及出水成功。

(三)在灭火器演练方面,使用灭火器的成员,能够冷静对待仓库外的火情,熟练使用灭火器对起火点进行灭火,用时25.51秒。

(四)在反恐演练方面,4名警戒人员在发现库区存在不明嫌疑人时,能够迅速警备现场,熟练使用盾牌、警叉和警棍,控制在库区内活动的不明人员。

(五)在危运车事故演练方面,模拟危运车在运输途中遇到车辆故障起火无法前进,驾驶员与押运员共同看护车辆,并迅速由押运员设置危险三脚架、设置雪糕桶警戒,及使用灭火器灭火。

(六)本次演练目的明确,计划方案合理,从公司安全实际出发,确定了对处置库区消防、应急救援和应对恐怖份子入侵事故的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安全无意外受伤,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