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培训十篇

时间:2023-03-16 18:47:10

精益培训

精益培训篇1

关键词:精益员工;入职;培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4-0053-2

“精益生产”这个词出自20世纪80年代初由麻省理工大学詹姆斯・沃迈克等人撰写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该书向大家介绍了丰田生产方式(被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完全不同于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由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的精益生产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被称之为精益管理。它能够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使股东价值实现最大化。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对企业进行精益改革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这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各种政策流程的精益化,以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

以本人服务的一家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国区研发中心为例,该中国技术中心由美国总部于2006年在上海成立的汽车排气系统技术中心。公司坐落于上海嘉定汽车城,主要集中于汽车排气系统及产品的研发,以及柴油后处理技术的设计和研发,服务于中国汽车排气控制系统的技术需求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市场需求。并以支持中国汽车制造业预计10%以上的年增长率。业务增长的要求需要新进的研发工程师能快速进入角色和状态以有效响应客户,确保项目及工程图纸的及时交付。

而现状是:年轻的技术工程师们经验技术的成长速度赶不上业务发展及要求的速度。第一,由于排气系统产品在市场上太过狭窄,市场上几乎没有完全准备好的对排气系统产品开发经验丰富的人才。招聘进公司的工程师90%以上都是具有汽车机械领域研发专业背景,2-3年相关经验,学习能力较强的候选人。所以他们对排气系统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经验是欠缺的,至少需要2年以上在项目上的磨练才有可能培养他们对排气系统的感觉.他们的技术水平才会在正轨上逐步提高。第二,技术工程师们在项目开发流程、对客户的演讲展示技巧以及沟通技巧等必须关键的技能上也缺乏经验。公司管理层对技术中心的期望定位是:成为支持中国乃至亚太区所有工厂赢取更多项目的有利“武器”。目前整个研发技术团队离这一期望还是有些差距的。第三,总体缺乏对技术卓越的追求精神,对问题困难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由于现在社会的浮躁,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离谱的房价使得很多技术工程师们的心态也变得浮躁起来,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周围环境的压力逼得工程师们把精力都放在了琢磨怎样在最短的时间使工资不断提高,怎样找到成功的捷径上,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及没法集中精力到不断钻研提高技术水平上。在技术上沉不下去,在问题面前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主动执着地去解决它的精神,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技术中心的水平提高。

以往的入职培训是员工入职第一天HR带他们转一圈,讲解讲解公司文化历史产品考核机制就把他们交给部门经理就草草了事了,而部门经理由于疲于应付项目,也无暇顾及新员工,也就造成了新员工很难在试用期内完全达到项目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员工入职后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中,经验的欠缺加上过大的工作量使得年轻的工程师们甚至没有时间去思考总结自己从项目中的教训而收获,从而不断提高自己。通俗一点,他们忙得都没时间去“反刍”,这很影响工程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只是被动麻木的被项目牵着鼻子转,交付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也造成了新员工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不满意,新员工在试用期内的离职率也在上升。

注意到这一问题后,HR和部门经理们认真分析了问题所在,讨论在那些入职环节可以进行以质量提高为目的的精益化。大家采取了如下行动:

1.确定每一个功能组的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技能清单,明确那些技能及知识点是本岗位必须掌握或了解的。并对每一项技能进行评分。如:0-完全不了解;1-掌握基本概念或原理;2-具备作为助理工程师的能力;3-能完成绝大多数工作但有时需要帮助;4-有能力独立完成工作;5-能力足以指导他人工作。

2.对每个新员工入职所必须涵盖的培训内容达成一致。比如其他功能组工作及架构的介绍,IT安全及邮箱使用,EHS等等。

3.对新员工在试用期后应达到的知识技能确立共同目标。原来对新员工在试用期后的期望要求是达到3的水平,即能完成大部分工作但有时需要帮助。现在通过文档记载、审核清单、培训、工作手册、工作流程图等一系列对价值流的重新整理并运用新的入职清单后,公司管理层希望新员工在试用期后能达到4的水平,即有能力独立完成工作。

4.通过对入职的现场观察提炼,HR设计出从员工入职第一天到试用期6个月间新员工入职管理流程清单,如表1所示:

相关部门的入职培训审核清单:

第1天:

HR:(1)公司介绍,办公场所的参观;(2)公司文化、历史及产品的介绍;(3)HR工作流程,基本操作系统的介绍。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IT:(1)告知IT安全措施;(2)邮件系统配置结构和应用程序的介绍。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财务:(1)报销程序的介绍;(2)工时系统的介绍;(3)公务出差政策。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主管:(1)职责描述和商量工作范围;(2)工作相关内容介绍。

主管: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EHS:(1)环境、健康、安全的培训和介绍等。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第1月:

职能部门1:(1)产品介绍;(2)项目流程和PDC的介绍;(3)系统组工作团队介绍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职能部门2:(1)冷端工作团队介绍;(2)冷端工作的程序;(3)基本的冷端知识。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职能部门3:(1)热端工作团队介绍;(2)热端工作的程序;(3)基本的热端知识。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职能部门4:耐久介绍,基本知识和工作流程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职能部门5:FEA 介绍,基本知识和工作流程。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职能部门6:(1)设计组工作团队介绍;(2)设计的工作流程;(3)设计基本知识。

培训人: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第2-4月:

主管:工作进度的总结会议。

主管:_______________签字,日期。

HR:与新员工进行工作反馈意见交流。注意:完成新员工调查问卷表格。

HR:_______________签字,日期。

6个月:

主管:对新员工进行技能矩阵式评估。注意:将评估表格提交给HR。

主管: _______________签字,日期。

主管:对新员工进行试用期评估会谈。注意:将评估表格提交给HR。

主管: _______________签字,日期。

新员工对他/她的入职培训的评价:

新员工:_______________签字, 日期。

对此项经过精益分析后得出的入职管理流程清单,要点是:

1.新员工是这份入职清单的所有者,他上班第一天就会收到这份清单,并须确保这份清单上所有相关对他培训过的人都签字认可,否则他将无法顺利得通过试用期。

2.部门经理对新员工按照技能清单要求分3个月,6个月两个阶段对新员工进行考核打分,以确保他能迅速达到所期望的技能水平。

精益培训篇2

我们很多人可能总认为自己的管理水平是不错的,看不到改善的空间。 话说一家家具厂做沙发,每次生产产品都是几个人以岛屿式生产一套产品再去完成另外一套,这样出来的产品外观极不统一;更重要的是,由于每个员工都需要掌握多个工序,一个员工要培养成熟练的工人需要3年的时间,试问三年的时候是个什么概念,现在的一线员工三年都不知道跳槽多少次了;通过引进精益生产改革调整后,形成了流水线作业,一条线下来只需要7个人,而前三道工序只需要培训七天就可熟练,还有几道工序只需培训一个月就可熟练,只有一道关键工序需要资深技术工人把关,这样只需要保留这一个关键工序人员,就可以确保整个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保持了一致性。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有多么重大的作用。

经过这次精益生产培训才知道,其实管理是一条不断进步,不断与现展相结合的必经之路。我们基层管理人员虽然每天都有在做,但相对于这次精益生产培训所提到的高手来讲,我们的差距太大。就拿我们的早会来说吧,我们每天都有给生产员工开早会,但早会的内容不外乎是:其一,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其二,对当天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其三,告诉员工工作中注意事项及工作要点等。然而,培训老师给我们新的理念是:早会是公司给班组长在员工面前建立一种权威的资源,今天你站在前面给大家开早会就是提醒大家,你是他们的负责人,你的正常、合理的工作安排他们是必须无条件执行的;班组长每天早会的七大任务:

安全:通过早会宣导,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及下班以后要注意自身安全。

生产任务: 是通过早会告诉大家当天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及工作中的注意要点等;

生产质量 :大家都知道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于市场不败之地的根本,产品有好的品质,客户才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有好的评价,客户的满意度就是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量;因此,通过早会向大家宣导,让大家了解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事:有的人认为人事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与我们生产线有什么关系,但培训老师给我们的理念是,人事管理并不只是人力资源所谓的的人员管理,而是我们在生产一线对人员的合理安排。人才的培训,生产技能的提升都可以为公司储备有能力、技术全面的人才,用最少的人员、最小的成本去完成同等或更好的任务。

设备: 设备是完成生产任务的主要工具,如何更好保质保量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设备的爱护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故障率低,我们的生产进程就会更顺;

精益培训篇3

“四化”理念优化现场培训管理体系

公司现场培训工作定位于新员工、转岗人员上岗能力培训和在岗员工履职能力保持,实现员工知识技能的固化和现场工作疑难问题解决。它以班组为单元,利用生产活动过程,有效缓解公司工学矛盾,提高生产技能人员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现场培训与定位于高级工及以上人员知识技能提升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为主的集中培训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支撑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体系。

公司现场培训既实现体系化管理,有效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考”的问题,实现规范性的闭环管理;又充分尊重现场培训灵活机动的特点,采用不拘一格的培训方式,体现各专业工作性质的差异性,形成了“构架体系化、重点明确化、方式灵活化、考核标准化”的“四化”管理理念。

构架体系化。完善三级培训网络体系,明确各级职能,理顺培训管理流程,搭建师徒互动、工作室互动、网络互动等培训交流平台,构建需求、培训、考核三位一体的构架体系,明确管理指标体系,以专业普调考、专业对抗赛为辅助评估手段,系统化建立现场培训工作监督管理机制。

重点明确化。组织梳理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职责与履职能力要求,找准员工实际能力与绩效差距的需求,以安全技能和专业操作技能为重点,建立各专业工种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体系,组织编制重点技能培训课件,明确现场培训重点内容和培训标准。

方式灵活化。提倡“问题在现场、师傅在身边”的班组学习文化,能者为师,不拘泥形式,允许培训方式差异化,灵活采用网络培训、情景模拟、技能示范、投产培训、大型工作培训、应急演习等多种培训方式,达到提高生产技能人员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共同目的。

考核标准化。以学分制为基础,建立现场培训考核制度,针对各专业现场培训技能体系,制定对应的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规范考核流程,通过自主考试、抽调考、专业对抗赛等考核和评估方式,有效检验现场培训实施效果。

多措并举提升现场培训成效

理顺管理思路,实施闭环管理

公司按照“专业负责制和分层负责制”原则,形成由省、地市和县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现场培训中的监督管理职责和组织实施职能。公司根据现场培训特点,抓两头,促中间,规范学什么、明确考什么、理顺怎么考,建立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的培训考核体系;以培训效果和考核结果为标的,提炼评价考核指标,以专业抽调考、专业对抗赛作为辅助监督手段,建立现场培训评估体系;以结果促过程,构建起需求、培训、考核三位一体的现场培训构架体系,形成正循环,实现闭环管理。同时,不断完善以师徒合同、劳模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网络大学等模式构建的班组交流互动机制,给予班组人员纵向、横向交流机会,促进微循环。

明确管理重点,创新管理模式

实现菜单式管理

安全技能为根本,专业技能为核心。公司组织专家梳理了供电企业32个生产一线专业工种的岗位能力要求,总结提炼出各专业6-10项基本技能,作为新进人员、转岗人员现场培训的重点内容,以达到上岗基本要求;分高级技师级、技师级、高级工级、初中级工级四个层级总结提炼出各层级6项核心技能,作为专业技能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以保持履职能力。截止目前,已建立32个专业4个技能等级的264个基本技能模块能力项、759个核心技能模块能力项。

缺什么补什么,实现个性化选择。员工根据公布的培训重点,结合岗位要求和自身能力情况,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直接上级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制定自己个性化的学习地图,培训学习有的放矢,也体现了现场培训的差异性和针对性。

实现学分制管理

明确模块学分,统一考核标准。公司将一线生产人员履职能力培训内容分为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四部分,依据已建立的各岗位基本技能、核心技能能力项体系,建立对应能力项的考核重点和考核标准,并制定考核评分细则,做到“培训有重点、考核有标准”。

划定学分基准,实现定期考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三年为一周期,覆盖生产一线技能全员的考核体系,要求一线员工三年至少获取20个学分。员工根据各个模块的学分,自行灵活组合,制定三年学习规划,绘制年度学习地图,自主选择集中考试、网上考试等方式参加考核取得学分。

灵活培训方式

利用情景模拟,再造工作现场。公司针对不同专业工种特点,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开展培训。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为例,再现营销工作现场,通过交流沟通和业务办理,促使角色扮演员工和观摩人员掌握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业务办理技巧;针对大型倒闸操作、检修预试、大修技改及复杂特殊重点工作,作业班组利用现场条件,开展现场踏勘、作业危险点分析、工作方案制定、工作票办理、安全措施检查、标准化作业流程等方面培训。

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开展网络培训。公司企业大学网络学习平台顺应现代培训学习新趋势,培训服务延伸到一线班组,提供丰富视频培训课件、案例库和题库,开发跨区域的同步课堂教学,建立了员工终身学习档案,实现了学习导航功能,能够清晰地呈现本岗位能力要求、学习考核要求、学习考核流程、学分获取进度,打破了传统现场学习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班组、员工的自由自主学习。

以电网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投产培训。公司各专业工种利用全面参与输变电、配电设备各阶段验收的契机,开展班组人员设备高压试验、回路校验、调试传动、自动化信号传送、一次设备操作、五防逻辑等技能知识的现场轮训,有效提升了班组成员对新设备性能的认识的同时,也对设备日常检修运维的专业技能进行了有效培训。

开展安全学习,提高反事故能力。安全把控能力是现场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班组组织开展安全学习,学习重点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电力安全规章制度规程作为基础内容,对本专业日常工作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特别针对本周重点工作的安全风险开展事故预想,经过事故预想和推演,提出一一对应的防控措施,有效提高班组人员反事故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以考促培,做好专业抽调考和竞赛。建立定期抽调考和竞赛制度,公司分级开展抽调考和竞赛工作,对各基层单位现场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在参考、参赛人员抽取方面,采取各单位推荐一部分、随机抽取一部分的方式,从而有效体现各单位本专业的平均水平。

以师带徒,促进现场培训责任落实。完善师带徒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师带徒培训,明确用工单位、师傅、徒弟三方的责权利,规范培训合同和培训流程,严格考核评价,落实师带徒培训的实效。

以工作室为载体,促进现场培训横向交流。充分发挥领军人才、优秀专家人才、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拔培养公司专家大师领衔、技术技能骨干参与的“大师工作室”,搭建起了高水平创新、技术攻关的平台,更担负了人才培养的重任,承担了技能技术创新、建章立制、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工作。

配置资源提供现场培训支撑保障

开发标准课程,充实培训学习资料。公司根据素质能力模型开发制作生产技能人员类视频培训课件128门,完成200多门生产技能人员标准培训课件、编制各专业题库10个、案例200个,成为现场培训的重要学习培训材料,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随时解决员工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促进员工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

精益培训篇4

2020年匆匆而逝,在迈入新的一年之际,回顾2020年的工作,做好年终工作总结,总结工作经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培训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培训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一)自进入公司以来,我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公司、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的精神,牢固树立“培训是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后劲,是员工的福利”的理念,以狠抓内涵管理、提高人的素质为重点,正潜移默化地提高科室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做得比较满意的

围绕“狠抓内涵管理,以培养人的素质为重点”的原则,针对个人的需求或企业发展中某人的短板现象,强化了外出培训效果的跟踪管理,相关人员填写了改善报告并作了内化培训,但效果不佳,没有真正把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二、做得不够好的

对于培训学习的时间,在员工对培训的意识都没有转变的情况下,占用员工休息时间培训,员工不能接受,加之有两次未安排车辆和就餐,对培训工作有较大影响。现在培训时间更改,有助于培训工作的推进。对于内部培训学习,大家不够重视,很容易被日常工作所冲淡。当工作、会议、家庭琐事与学习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是学习让路,使学习很难坚持不懈,见不到理想效果。主要是因为观念和态度的课题没有做到位。

三、对远航培训工作的认识

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培训必须认清公司面临的_大幅度降价的生存危机,课题在观念、团队建设和协作、成本控制、生产现场管理做引导。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适应加工贸易行业的本质。必须改良工艺流程,依靠新工艺新技术,着力解决品质问题。在速度的世纪,知识的“保鲜期”日益缩短,“折旧率”日益加快,“老化率”日益提高,昨天的饱学之士如果不是今日的勤学之人,将必然落伍。势必培养“下一刻比上一刻更值钱”的增值理念,创建学习型公司。

要求各级员工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存需要、一种事业根基、一种企业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实现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自觉化和长期化。各部门的培训,只有安全生产小组启动了,其他部门没有行动。这是公司未来的发展的隐患。公司应本着“淘汰不是目的,提高才是初衷,决不让一个员工掉队”的思想。在育才手段上,坚持“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原则,突出学以致用,着眼高层和生产现场,在育才方式上,坚持抓“骨干”带“一般”,注重“梯次”培训,对基层员工的学习深造大开“绿灯”,用以解决企业像采购、行政、财务人才配置的青黄不接问题。针对生产急需课题实施现场教学。

通过观察,能洞察企业培训需要什么,能认真的做好培训课题,正追求着效果。为了更好的开展培训工作,为了更好的把高层愿望解码成培训内容,希望能看到公司的会议记录或纪要,或者直接参加公司的非机密性会议。

四、培训工作的努力方向

培训制度的推行,培训队伍的组建,培训体系的建立。在培训过程中,做到理论培训“五有”,即有培训计划、有培训教材、有培训教员、有培训教室、有培训考勤。实际操作训练做到“四有”,即有培训计划、有操作项目、有训练记录、有考核。日常培训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重点岗位要害岗位培训,突出标准化操作培训,突出新工艺、新技术培训。确保“两个提高”,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和中高层管理水平。落实“一课”,落实每周一课的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行公司员工培训兼职教师聘任制,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机制,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使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较好的适应本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严格实行“三不”原则,即未经培训的新员工不能上岗、未经培训合格的转岗工人不能顶岗、未能取得培训资格的要害岗位工人不能上岗。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分层次、分等级、分岗位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和造就“转岗能上岗,上岗能胜任”和“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的复合型岗位优秀人才。

培训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二)我同样怀着一颗炙热的心成为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新员工,内心无比激动。作为一名新员工,通过公司人力资源部对新员工的入厂培训,我对公司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认识,怀着对公司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前进与希望的感觉充斥着我身体的每一粒细胞。我相信,在未来公司发展的道路上,通过我自身的努力,一定会为公司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以下内容是本人参加公司厂级教育所想所感。

一、发展转型,我们同舟共济。

_月_日上午,公司领导在四楼会议室为我们讲解公司发展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未来形势以及大学生学生角色转换的必要性。通过学习,本人对公司发展脉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从以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为主要产品研修发展到当今以和-谐电力机车为技术先锋,伴随漏斗车、工程作业车、车辆检修以及煤机产品检修为主的新型科技产品。

在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我们公司也必须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人才为先导,以科技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正处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我们公司也处于原传统电力机车向和-谐电力机车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注重科技,重视人才,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生存发展,生生不息。

二、承载文化,我们志同道合。

在刚刚步入公司的第一天,公司企业文化宣传部领导给我们讲述公司企业文化。作为一名文科类的学生,我对公司企业文化更加感兴趣,同时,关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宣传,我也作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听过公司企业文化宣传讲座之后,我个人认为,公司的发展以科技为支撑是关键,但是企业文化似乎跟不上步伐,其中有几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如同一个孩子的成长,科技的创新如同父爱,是支撑我们企业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而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如同母爱,给予我们最温馨的心理感受。如果一个企业只注重科技创新而忽视文化建设,就像一个孩子父爱有余而母爱不足,那么他的发展一定是畸形的。就企业文化这一话题,以下是本人的一点拙见:

1、企业文化的界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具体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等。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精神是其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2、企业文化的现状:

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各大企业似乎都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但真正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几个简单排比句的堆砌这么简单,当企业文化变成一种口号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了。在整个社会有时被金钱观、权势观等社会不良文化倾向所改变时,企业文化就必须用先进的文化来钳制落后的文化,所以我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建立在企业真实情况之上,了解员工思想问题在哪里,企业进入市场的落脚点在哪里。

3、企业文化的未来:

没有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我想我对企业文化的未来是没有发言权的,以下内容仅仅是本人的一点小思考而已。我认为,企业文化最根本的是企业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只有职工对企业有了依附感、信任感,企业员工才会脚踏实地地为公司创造效益。所以,企业文化关注的核心应该是对企业中人的因素的管理与激发,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中发展的作用。

三、装备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在接受入厂教育的两周时间内,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公司领导和技术专家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法;入厂安全教育给我们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同各位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理解了许多疑惑。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实习期间,我会勤学多问,随时随地武装自己。我们的路还很长,相信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最终会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用我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创造美好的明天。

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

培训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三)转眼间,20_年已悄然走来,20_年,综合办培训围绕公司经营目标,在公司的领导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培训任务。为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向如下:

一、培训工作情况:

20_年综合办培训与其他部协作共举办了员工培训二十期以上,共四百多人人次参加,每届培训合格率达_以上,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其中包括全公司员工消防知识,消防实战练习)。

二、培训工作分析:

1、20_年的培训工作比起20_年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培训课程还是培训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幅度。

一是:对一线操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培训;二是:全员培训,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企业文化构建与团队协作教育与培训;三是:脱产和半脱产培训,学校将参培人员送到其它培训机构或规模企业,接受创新思想和技术提高培训。

2、完整了培训计划:建立了制度性培训体系,比起以往的培训工作缺乏制度完善和系统化,培训管理幅度和力度较弱,员工培训意识差,培训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的情形。

综合办建立了职工学校,利用职工学校平台,在总结了以往的培训经验基础上,优化了培训的重要性,重点加强了培训内容全面性,提升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3、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20_年的培训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幻灯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培训工作,让新入职员工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在投入工作。

三、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培训工作考核少,造成培训“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与学孬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性。

2、虽改变了培训制度但是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只是一味的采取“上面讲,下面听‘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员工的兴趣,导致员工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培训过于形式化:培训时间与课时的不长是导致形式化的主要体现,短短的1个小时不能完全将所要讲的课程融入到培训工作中来。

4、实施培训的针对性不好,后续效果评价不到位目前培训整体还是停留在推的阶段,培训计划更多地靠主管部门去督促和实施,相对缺乏对业务的支持,针对性不强。

5、内部授课老师技巧普遍不高,有待提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所以,以上需要改善,进一步规范内部讲师管理,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推行内部讲师认证,真正打造一支合格称职的讲师队伍。

以上是我对培训工作的总结,认真进行总结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只有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通过总结寻找工作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和提高工作效率及完成工作能力。

培训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四)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根据公司年初安排,研究商议,现就我科于20_年_月_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生产一线人员在公司会议室,进行了软水化验及服务礼仪等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软水处理及常见各类故障的分析处理、收费员服务礼仪培训等。现就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合理按排

我科为组织好此次业务培训工作,为确保此次业务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特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我生产科科长担任。由于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本次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取得了好的成绩和效果。

二、各岗位职工学习气氛浓厚,学习热情高

本次培训各岗位职工一改往年走过场的态度,本着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态度。课堂上职工积极发言,向老师提问,认真记学习笔记。有新的知识点,都不断的主动向培训老师提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志由于记忆力、理解力的差距,甚至一次两次,不厌其烦的向老师提问,直到自己完全理解后,然后做好笔记。这充分表现了学员们积极认真的态度。

三、严格考核,确保培训成绩真实有效

学习结束,组织统一考试,本次两项培训都采取笔试以及实际演练两项考核,在软水化验培训中,职工们亲自动手,积极学习的结果,使得在实际操作考核中个个都能熟练掌握,培训合格率达100%,在理论考试中,关于培训中的内容,基本都能达到要求,成绩均为优异。

服务礼仪及服务规范培训,在学习课件中,培训老师带领大家模拟操作,模拟场景要求两个学员互相交换角色进行训练,每个职工都亲自参与,大大提高了职工积极主动的能力。通过严格考核,所有职工培训的合格率达96%以上。

通过学习,职工的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大家深深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与供热发展的形势不相符,认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所有在明年的培训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今年的培训模式进行。

在今后的业务培训中,结合公司“供热十项标准”,通过岗位培训,强化业务素质,全面提高生产系统各岗位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实现创建一流职工队伍,一流行业形象、一流工作业绩的目标,不断寻求新的业务知识,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为了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每个职工都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高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为保证供热工作顺利,高效开展而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培训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五)_机械有限公司自20_年年导入精益生产以来,坚持贯彻落实建设精益生产型企业、组织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的精神,牢固树立“培训是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的理念,紧紧围绕公司培训目标,贯彻落实每周一课的培训机制;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和干部管理水平开展工作,做到一般人员普遍培训、骨干人员重点培训、紧缺人员抓紧培训、优秀人员奖励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一线操作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公司适应快速发展做好人才、技术储备,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支持。

公司现有员工9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5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70多人。下设两个事业部,11个管理部门。今年按照《_机械有限公司20_年员工培训工作计划》的要求,公司举办各种培训班21期,培训相关人员320人次。车间级培训25期,培训员工470人次。参加外部优秀企业参观交流学习等外部培训100多人次,组织到_大学在职研修1人。通过采取岗位培训与现场操作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员工自学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较好地完成了岗位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全年培训任务,实行培训计划执行率100%、员工参培率100%的工作目标。

坚持不懈地开展“建设精益生产型企业、组织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活动,增强开发好“第一资源”的能力精益生产确切的说就是_式生产方式,自公司导入精益生产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司与精益生产管理咨询公司合作,不断组织精益生产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有效推进企业的精益之路。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_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的。他在《第五项修炼》中做了精辟的论述,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公司提出建设精益生产型企业、建设学习型公司、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究其原因有三:其一,这是每名员工认清_公司面临的生存、发展形势,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其二,这是当前开展精益生产,培养多能工,着力解决员工技能问题,寻找并形成适合精益生产特点的技术体系的需要。其三,对于学习,大家都比较重视,而实际上学习很容易被日常工作所冲淡,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是学习让路,使学习很难坚持不懈,见不到理想效果。

我们公司领导班子认为,无论干部管理能力还是员工队伍素质建设等重要工作要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有坚持开展“创新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员工”活动是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一项战略举措。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折旧率”日益加快,“老化率”日益提高,昨天的饱学之士如果不是今日的勤学之人,将必然落伍。

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要求各级管理者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存需要、一种事业根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实现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自觉化和长期化,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改变心智模式,学会系统思考,用知识和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问题。

按照公司提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我们公司在重视技术、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上不断探索,为人才的发展搭建平台。一是制定公司近期和远期人才规划,落实人才培训措施;二是拓宽用人渠道,完善用人机制,所有_的干部从一线开始成长,彻底打破界限,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着眼于激发人才的活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开展提案改善激励制度,对解决生产、管理方面难题的给予奖励,在增储上产、降本创效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_公司着力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做到“不以资格论贡献,不以阅历论现在,不以级别论能力,不以职称论称职,不以文凭论水平”。

“赛马”不“相马”,让优秀的人才在“赛马”中脱颖而出。有“赛场”提供,给人才以适合发挥才能的岗位;有“跑道”划分,有序竞争;有比赛规则,实行合理的奖励体系。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注重选拔与公司核心价值相一致的人才,对有各种特长的人实行人才储备。过去的人才管理把人视作蜡烛,不停地燃烧直至告别社会舞台,而现在,把人才看作是资源,人好比蓄电池,可以不断地充电、放电。现在的管理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才的岗位锻炼。对人才的管理不仅是让他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要让他寻找到最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有利于让每个员工都通过“赛跑”竞争上岗来追求自己的价值。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对他们个人成长的重视和关心,增强员工的忠诚度、责任感和归属感。

落实每周一课的机制,开发好人才“第一资源”,为_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_公司一直把培养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让每名员工认清_公司面临的生存、发展形势,将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以适应精益生产需要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公司培训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公司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进行多角度的宣讲:从发展前景上,从员工的切身利益上,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讲,公司员工认识到:只有公司的稳定发展,才有员工个人发展的舞台,才有切身利益的长久保障;而公司的发展则需要每一名员工发挥出个人的才能。

精益培训篇5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激励,对策

一、员工激励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1.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如果激励对象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调动,其个人能力可以发挥80%~90%,反之,只能发挥个人能力的20%~30%。由此可见,有效的激励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据研究,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员工的个人绩效取决于员工个人的能力和组织对他的激励水平。当员工的个人能力相同时,员工的个人绩效主要取决于组织对他的激励水平。因此,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励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3.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已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化为人才的竞争。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吸引和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中小企业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1.激励手段单一且激励缺乏针对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可以得出,员工的需求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是员工最基本的需求,而精神需求是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应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措施。中小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主要采用短期的薪酬激励这种单一的物质激励手段,很少考虑运用精神激励的手段企业管理论文,例如工作上得到认可、工作富有挑战性、情感关怀等形式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因此,很难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员工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不同员工的需求是不同的,相同的员工在不同时期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对所有员工的激励都是一个模式,没有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使得激励缺乏针对性,激励效果很差。

2.缺乏长期的激励机制。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很多方面都比较薄弱,致使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非常急功近利,过多地看重眼前利益,缺乏对员工的长期激励。中小企业很少采用员工持股、职业生涯管理等长期激励措施,使得许多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扼杀,造成中小企业竞争力下降,生存时间短等问题。

3.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对于员工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第一,有的管理者认为投入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成本,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应该尽量减少培训费用,因此,中小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入经费严重不足。第二,有的管理者担心,一旦员工经过培训后,离开本企业跳槽到其他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企业,企业前期投入的培训费用将付之东流,因此,很多企业因噎废食,尽可能减少对员工的培训。第三,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效益好时无需培训,效益不好时没钱培训,因此,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很多优秀的员工由于很长时间都没有培训的机会,技能始终得不到提高,对企业十分不满,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4.企业文化激励的缺失。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由于对企业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或是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致使企业长期处于一种企业文化缺失的状态。第一,他们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不需要浪费精力去建设。第二,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只有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才会有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论文,而小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文化,因此,没有必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第三,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只注重企业是否盈利,过度地追求物质利益,而缺乏对精神方面的重视,因此忽视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小企业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使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企业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论文的格式。

三、完善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的对策

1.注重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物质激励只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员工的需求,而精神需求是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对员工激励的时间会更持久,因此,中小企业应注意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1)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设计。中小企业在为员工设计薪酬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员工的外在薪酬,同时还要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例如:使他们的工作富有挑战性,提高工作本身给他们带来成就感等。(2)情感激励。企业应该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于他们的工作、生活给予足够地关心,分享他们的快乐,体会他们的不易,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以此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忠诚感。(3)参与激励。很多员工都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自我实现的体现,因此,中小企业应尽可能给员工创造让他们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使员工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以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2.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应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1)股权激励。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员工拥有企业的股份,培养和建立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感。这样,企业的利益和员工个人的利益就会紧密相连,使他们在关心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加关心企业的发展。(2)职业生涯管理。不同的员工发展目标是不一致的,一些人想成为管理者,另一些人希望在专业上得到发展。企业应针对员工的发展目标,帮助他们设计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2.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中小企业应转变对培训的认识,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第一,中小企业不应将培训的投入视为企业的成本,应将其视为企业的投资。据报道,一家汽车公司经过一年的培训,花去培训费20万美元,但当年就节省成本支出200万美元,第二年又节省300万美元。由此可见,培训是企业一项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因此,中小企业应充分重视企业的培训企业管理论文,加强对培训的投入力度。第二,中小企业不应因担心员工存在跳槽的可能性,而减少对员工的培训。可能有的员工正是因为企业缺乏对他们的培训,而导致他们的流失。因此,企业应充分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加强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第三,中小企业在效益好时,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保证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在效益不好时,更应该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将培训作为企业扭亏为盈的重要手段。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理念、企业哲学等方面的集合,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企业文化可以使中小企业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改善内部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中小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行业特色,总结自身的优势,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塑造具有本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而且,要根据外界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变化,不断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齐少波.中小企业员工激励问题与机制建立.现代企业,2009,(3).

精益培训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教育培训;经济效益

前言

培训经济效益是指培训的投入与产出,或消耗与成果、所费与所得之比。就中铁建企业来说,在项目中标进场后,组织施工之前,针对项目特点,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既能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各种资源,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能为项目二次经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很好的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然而当前部分项目施工中,项目负责部门往往忽视对项目施工人员上场后的培训,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工期延长,各个工作环节的滞缓,有的工作反复浪费人力物力,在最后却是无用功,这些情况最终使项目整体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一、工程项目中教育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

现在施工企业已经逐步演变为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首先要向培训要效益。培训经济效益表现在多方面,集中体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材料损耗,减少安全事故上。培训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技能与熟练程度。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技术培训的人员,其工作效率要比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员要高,在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率要低。

1、教育培训可使工作人员科学的操作生产机械及设备,提高生产机械设备利用率,进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能减少机械设备的损耗,节约成本。职工经过教育与培训,不仅文化知识水平会有明显提高,而且其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也明显增强。由于工人生产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他们不仅可以操作某些职工(指没有经过教育和培训的)根本不能操作的机器设备(尤其是现代化的高精尖设备),而且可能在同一时间开动多台设备进行生产,即通过扩大生产资料推动量,也能更科学的操作生产机械设备,在生产中减少设备故障及损坏维修情况,即节约成本,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项目员工教育培训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一般来说,随着工人教育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文明生产的开展,将有效地杜绝和减少各种生产事故,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的窝工、返工现象。在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部门组织工人进行技术教育培训,讲解施工的关键点注意事项,讲解施工中的工序避免窝工出现,讲解本工程运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标准,对既有工艺标准做到统一规范避免返工的现象。经过统一培训后便于对施工工艺标准改进和技术改造的实现,项目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又使建筑质量稳步上升。产品质量得到保证,项目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培训在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3、对项目员工的培训中物资的培训也是重要的一环。让其了解项目物资管理机构、管理规制,物资质量卡控、限额发料、核算核销、余料回收利用措施,对施工合同内物资收入与施工图需用量和定测消耗量和实际消耗量的量、价差收支对比分析。培训能减少物资消耗,能控制项目物资管理责任成本、开辟增收节支渠道,实现物资管理创效,从而提供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

4、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带来的危害可能是令人追悔莫及的。工程项目施工属于危险作业,无数惨痛的教训都说明,项目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不仅危及生命安全,造成大量财产方面的损失,而且将严重损害施工企业的形象,其有形的、无形的损失远远高于未雨绸缪的先期投入。部分施工项目之所以不惜“血本”抓安全,就在于经营者学会了算大帐:抓安全生产不只是投入,还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安全培训能解决不安全的因素,加强安全管理,使之不发生各种事故,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使得生产经营性投入不受到损失,实现产品质量、产量的提高,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也是一种经济效益。在某企业曾发生一起事故,给企业的利润和产值造成了损失,而后来采取了措施,进行了安全投入,治理了事故隐患,加强了安全管理,杜绝了类似事故的发生。这可以将前次事故损失数视为安全投资后实现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某项目施工中,缺乏对外包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在接触网架线施工中,一工人从接触线上摔下重伤,项目花去巨额医疗费用,在解决后续赔偿问题时,也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并且对现场施工人员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并因施工进度缓慢,导致业主警告。如刚开始就对员工进行正确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是完全可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二、工程项目中教育培训的不经济问题

虽然教育培训对施工企业而言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一旦培训实施不力,或许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经济亏损。培训失利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项目管理者对员工培训工作重视不够

项目管理者对员工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理解培训就是投资就是收益。项目管理者的关注和支持是培训工作能否完成的关键。员工培训与开发不是一项无回报的开支,而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然而在施工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把资金、物质成本看的比智力成本更为重要,表现在:①由于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回报比其他类型的投资回报更难量化,从而更容易遭到管理层的反对;②由于培训效果评估的滞后性等因素,管理层更愿意投资那些容易衡量或反馈时间短的培训开发课程;③将培训与开发视为一项开支或员工福利,而非投资。当效益不好时,组织首先砍掉的就是员工培训与开发预算。目前,施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往往只根据临时的施工生产需要而简短培训或者技术交底,没有科学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开展了一定的培训工作,但是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的需求分析工作没有跟上。施工单位需要培训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是与现场的结合,怎样运用理论来解决施工现场在出现的具体问题,怎样更好的安排施工,怎样去完成单项施工。企业虽然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但是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进行的分析,部门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而非根据项目特点就决定了哪些员工进行哪些培训,虽然这比不进行需求分析要好,但实际上,对于工作较差的员工有些是因为其专业技能欠缺,有些则是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培训方式单一

大部分施工单位对于培训的方式不注重,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认为培训只要内容符合就可以,不讲究方法,无法吸引受训人员,培训效果不好。施工项目培训究其原因是培训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对培训的内容也知之甚少,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很多培训人员也还习惯于单纯的理论教授,没有熟练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培训效率低下。

三、工程项目中教育培训的优化措施

1、树立系统工程的培训理念

施工单位、项目领导要树立价值管理坚持精细化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树立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念。一是将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培训不仅仅是办班,要保证质量,必须建立系统的概念,形成一种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的培训文化,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培训流程和有效机制,鼓励和引导员工通过终身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二是精心设计每一个培训环节,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与内容开发、培训组织实施与制度保障、培训效果评估与监督反馈。在培训中,要注意各环节间的关联。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系统思考,统筹兼顾,从整体角度来协调和把握培训工作,从而使这项系统工程在结果上达到最佳效果。

2、调查分析员工的个性化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前提条件,当今建筑环境日益严峻,施工企业从单位领导、项目部负责人、各部门及各专业都急需要培训。由于培训者个性的差异与需求,导致了他们在培训中“各取所需”的意向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培训前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以提高胜任能力为导向,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找出员工的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胜任能力之间的差距,在培训中充分考虑员工差异因素,按需施教,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员量体裁衣,满足学员个性化培训需求,使培训从一般普及为主向个性提高为主的转变,提高培训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创新项目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积极性

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培训方法,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培训中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现场模拟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式,把课堂教学和现场模拟有机结合,使员工身临其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尝试“角色互换”,分工种挑选综合素质较强的员工结合自身实际备好课,上讲台讲课;开展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理论考核、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激发员工立足本职,钻研技术业务、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针对以往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吸引力不强的状况,引入多种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操作技能比赛、事故演练,增强青工处理突发事故的实际动手能力;积极推进导师带徒活动,适当给予师傅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充分发挥师傅的实践经验优势,做好传、帮、带;适当开展换岗轮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4、重点抓好工人进场后的安全教育和班前教育

工人进场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尤其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落实责任,未经教育培训的决不允许上岗。教育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施工单位的班前教育,要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度,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四电”基础施工、主体施工、房建专业装饰装修施工),结合当日施工内容,天气如雨天、暑期施工和冬季施工的特点等情况进行,在安全教育的同时,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要组织各工种负责人和安全员进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冬季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交底、周边环境影响的安全技术交底、受季节气候影响的安全技术交底、消防设施的安全技术交底等。经常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安全施工理论知识、安全施工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知识、消防等知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的能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工程单位竞争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利润空间变窄,以前单一规模经济粗放管理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取得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培训,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培训加强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使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斌.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建筑经济, 2010(12).

精益培训篇7

旅游饭店招收进来的员工,他们一般接受过一定的教育,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是饭店拥有的原始人力资本。但对员工来讲,作为一种职业,他们需要接受与饭店工作特殊性有关的教育——职业培训。

随着饭店业的迅猛发展,饭店业内竞争加剧。虽然竞争还多表现为产品、服务方式、质量等方面的竞争,但竞争市场的日益完善和体制改革的深入,饭店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员工整体素质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实际上是饭店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较量。饭店业内人士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培训,也日益重视。但整个饭店业培训工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培训政策、培训师资、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有饭店本身的原因,也有饭店管理部门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对培训与饭店的经济效益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没有把培训当作一种投资。所以本文引入人力资本概念,把培训当作一种投资,使培训与饭店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从投资的角度,从饭店全局和整个饭店业的角度来看待培训。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言的,是指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由资本投资费用转化而来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是本世纪60年代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他认为,通过教育、改进营养和健康以及人力资源的流动等各种提高劳动者质量的支出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本积累过程,能靠它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和收入。另一位人力资本理论的著名研究者加雷·贝克尔认为:用于增加人的价值含量即有用能力并影响未来消费和货币收入的投资就是人力资本投资。他在其著名的《人力资本》一书中明确指出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对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提出了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对饭店来讲,它需要通过教育投资使员工原有人力资本得以增值。这种增值,越来越成为饭店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既然饭店员工是饭店拥有的人力资本,培训是饭店的一种投资,那么就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就收益来看,通过培训,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可以降低损耗、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员工流动率、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饭店培训需要投入,这种投入是饭店经营的成本之一,但这种成本是一种投资成本,有收益并且这种收益与投资的力度、方式方法、投资者的观念以及由这种观念形成的培训政策等有直接关系。在每年或每月的收益分析中,把这种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从其他经营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中剥离出来,就会发现这种培训成本带来的收益是丰厚的。根据美国饭店协会对纽约州饭店业的统计,培训可以减少73%的浪费。饭店业的一些研究中还发现,未受过培训的员工所造成的事故数量是受过培训员工的3倍,受过培训员工的流动率是未受过培训员工的一半。培训可以降低损耗和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有些培训体现不出收益,但能从客人的满意中得到体现。如果一次成本投入的培训,没有一定的收益,饭店不应否认培训本身的作用,而应从培训的力度、方式方法,从饭店本身或员工身上去寻找原因,不断改善培训计划以提高培训的绩效。

二、饭店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1.投资形式分析

贝克尔在分析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时,着重剖析了在职培训的方式、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职工通过在生产中或工作中学习新技术,能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对职工的在职培训,则更能增加职工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对职工和提供培训的企业都是有利的。贝克尔把在职培训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职工得到由在职培训带来全部收益的培训,也称为一般培训,职工接受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对本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业也有用;第二种是企业得到由在职培训带来的全部收益的培训;第三种是企业和职工都得到在职培训带来收益的培训。后两种培训称为特殊培训,即接受培训的职工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只对本企业有用而对其他企业用途很少或根本无用。

饭店业内培训也包含这三种培训。一般培训包括厨师技能培训、员工一般性的素质培训如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一般的服务要求培训等,这些培训的成本投入者为员工本人,作为他进入饭店的资本。这种一般培训应主要由饭店服务行业组织,成本由个人负担。在这些一般性培训中,我国目前缺乏的是饭店服务员(包括前台、餐厅、客房等服务人员)、主管、经理人员的上岗培训,这种培训不是补救性的、针对饭店业内现存人员的培训,而是面向社会的,是饭店各类人员的后备培训。这种培训的目的,一是减少饭店培训成本投入,提高饭店培训的积极性;二是为饭店准备就业队伍,既提高饭店经营发展能力,又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员,提高社会就业能力。这批后备人员对在岗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是一种鞭策,对饭店发展是一种促进。目前我国饭店业组织的一般培训还相当缺乏,无形中削弱了饭店办培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限制了饭店业人力资本总量的发展,对我国饭店的集团化和跨国经营是一种障碍。饭店也要提供一部分一般性培训,比如与本饭店计算机系统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管理人员的交流学习等,但组织这些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与本饭店相关的技能和素质,主要为本企业服务。特殊培训毫无疑问主要由饭店提供,比如本饭店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各种规章制度,特殊要求的技能等培训。这种培训要紧扣工作分析,以达到改善饭店现有经营服务状况的目的。对于特殊培训,饭店培训的积极性比较高,培训效果也比较好。

2.投资困境

饭店在进行培训投资时,除了本身因素外,还存在许多单个饭店不可抗的外界因素。

(1)饭店员工流动频繁。饭店员工流动分为饭店业内横向流动和跨行业流动两种。第一种流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之一,合理流动有利于行业内劳动力的调剂,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优势。第二种流动,不仅对饭店而且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损失。频繁的流动,饭店人力资本中投资成本的一部分就转化为沉没成本,减少了投资收益,削弱饭店办培训的积极性。饭店一般培训由行业提供,成本个人负担,是减少饭店损失的一种方法。

(2)培训师资力量不足。这也是困扰饭店培训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饭店的培训师资队伍有三类:一类是大专院校的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理论知识较丰富,但缺乏实践的结合;第二类是饭店中的管理者和业务能手,有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第三类是既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我国现状是一、二类师资不少,第三类师资相对缺乏。比较理想的状况是,由第一类师资对第二类人员进行理论提高和教学技能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第三类人,并通过行业的选拔形成一批专业师资队伍,持证上岗,拓展饭店员工的发展道路,同时留住行业人才。

(3)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这是饭店引入人力资本概念的难题。有投资就要有收益,饭店培训总体缺乏科学的投入产出量化指标,这淡化了培训的效果。而饭店间的激烈竞争,日益成熟和不断变化的客源市场,对个性化服务要求越来越多,对饭店业的员工素质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培训从技能型转化为技能、素质并重,但培训带来素质提高产生的经济效益更难以经济指标测定。

3.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1)严格培训管理。人力资本投资要获得回报,培训管理是关键。目前我国饭店缺少严密的培训组织,往往只由人事部的某个人负责临时抓一下,既不能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建设和发展课程,更没有人和精力来做培训市场开发工作,因而培训工作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这是饭店培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对一个饭店集团来讲,尤其是饭店管理集团,建立一个健全的培训组织,周密安排培训计划,对培训过程进行规范化和严格管理是保证培训效果所必须的。在这方面,一些进入我国的跨国饭店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2)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饭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多、层次复杂,把他们揉合成一个整体,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饭店人力资本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是创建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同时,饭店多以班组的形式进行工作,还要特别注重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建设,这又基于企业经营理念的建立和大力宣传,使之得到员工的认同、遵守并最终转化为内在信念,使员工建立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深厚的感情。这是饭店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原因,也是获得理想培训效果,使员工人力资本得以增值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

三、与饭店人力资本有关的几个认识误区

1.由于员工流动,培训得不偿失

在目前劳动用工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确实存在这种问题。饭店培养出来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给饭店造成的不仅是沉没成本的增加,若这位人员流入竞争对手的饭店,战略意图和竞争理念的带走,会给饭店造成更大的损害。但这并不能否定培训。人员流失可以通过体制的健全和企业文化的建立来进行控制,而对培训的否定必然限制企业的发展,由此使企业员工队伍更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损失才是巨大的。而实际上,行业研究表明,受过培训的员工队伍更稳定。

2.招收有经验的员工

这是目前许多饭店招收员工中很注重的一条。经验意味着熟练,可以给饭店省却培训的物力和精力,在饭店开张之初,高比例的有经验员工会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使饭店迅速走向正规。但有经验员工带来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成规,它们往往成为饭店创新的阻碍。我国旅游饭店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特色,有了自己的成规,但日趋激烈的竞争更多需要的是全体员工的创新思维。有经验的员工也要接受不断升级的培训,抛弃经营服务中的老观念,建立与市场形势、国际形势接轨的经营服务理念。

精益培训篇8

1.培训对象的资格和需求难以确定,培训市场运行不规范。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提出:“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在明确就业技能培训条件(一是有就业要求,二是有培训愿望)的同时,使培训政策的帮扶范围不断扩大,培训对象除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外,还包括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几乎涵盖所有未就业人员。随着培训对象范围的扩大,培训对象的资格审核难度也随之增加。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很难解决培训需求的真实性等问题。目前,许多地方采取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由通过招投标确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先行组织实施免费培训,然后通过审核将培训补贴拨付培训机构。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素质,解决就业问题是国家培训补贴政策的初衷。而当前的职业培训机构大多数是民办性质,他们办学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提供的培训条件常常受成本收益的约束。由于培训市场没有合适的监督和评价机构对培训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培训补贴,千方百计扩大生源,甚至组织一些没有培训需求的人员参加培训。比如农村转移就业培训,一般情况下,春节过后外出务工人员都出去务工,在家的人数很少,培训机构把农村的老、弱、病等留守人员召集起来进行培训,以赚取培训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补贴资金的浪费,没有真正发挥就业培训资金应有的作用。同时,受培训机构条件及专业的限制,培训后是否能实现就业也难以保证。2.培训内容缺乏与市场需求对接,培训监管的精准度不够,短期培训严重影响技能人才的培养。大多数民办培训机构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开设培训项目时缺乏市场需求调研,选易避难,只注重培训项目数量的增加,不注重培训质量的保证,导致职业培训技术含量不高。培训机构受经费投入、办学实体实力等因素制约,办学资源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培训质量。近年来,国家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劳动预备制培训期限由原来的2~3年缩减为半年到1年,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大量就业资金用于补贴短期培训。再加上大部分民办培训机构为了降低运行成本,有意简化培训内容,缩短培训时间,致使培训对象受训时间缩短,有的培训时间只有几十课时。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吸引扩大生源,宣传时说培训人员可以“随到随学”,但在教师不充足的情况下,这种滚动式“随到随学”的形式不可能使学员得到高质量的培训。这样就会导致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培训后受训对象的技能水平依然低下,适应不了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同时,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就走上就业岗位,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失去生源,中等以上技术人员严重短缺。而没有一流的技术人员,就没有一流的产品,造成我国的产品质量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近年来,全国各地因技能培训补贴引发的就业资金违规违纪使用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根源,除相关人员的主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培训政策的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培训过程没有统一的、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培训监管的精准度不够,主要在于培训补贴政策与现实需要脱节,市场是调节劳动力的主导因素,劳动力的市场化势必要求劳动者的技能需求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而目前技能培训的主导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要做到培训补贴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化要求相适应,国家就必须对培训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扶贫的优势

1.高职院校的公办地位保证了培训对象与项目选择的精准对接。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基本是各级政府所属的公办学校,肩负着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教学设施、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高职院校在当地政府的监管下,办学方向与国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相适应,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培训对象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社会需求,也可以接受培训教师的指导,为其量身选择培训项目,享受“专业选择—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由于不以赚取培训补贴资金为目的,因此对培训对象的选择审查能够严格准确,保证了培训对象的身份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使真正的未就业人员尤其是贫困人员得到精准的职业技能培训。2.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保证了培训对象能得到高水平的精准培训。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形成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高职院校拥有大批的“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技能培训中,他们既能为培训对象讲解理论知识,又能为培训对象进行技能操作示范,更能将自身的企业工作实际经验融于其中,使培训对象获得高质量的多重收获。3.高职院校的实训设施条件保证了培训对象动手操作能力的精准提高。高职院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办学硬件设施较为完善。高职院校在申报开设各个专业时,要经过上级部门及专家组的评审。只有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均达到要求,才能保证招来的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学习及技能训练,才可以获得专业的开设和培训资质。因此,培训对象尤其是贫困人员在高职院校接受技能培训,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使用设备及工具操作练习的机会,从而使培训对象的动手能力得到质的提高,为其以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政府推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扶贫的策略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调整补贴政策,促使贫困家庭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短期培训补贴曾经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中长期的技能人才培养已不适用。随着产业升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政府应及时调整培训补贴政策,逐步取消对短期培训的补贴,将扶持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从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建设入手,加大投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层次、能力和水平。对于高职院校学生,除实行学费全免和发放助学金的政策外,实行奖学金制度,增强高职院校的吸引力。鼓励初高中生完成学习技能的培训,走上技能成才的道路。鼓励家庭困难的初高中学生到高职院校进行3~5年的学习,这样既避免了短期培训补贴的资金浪费,又为长远的产业发展培养大批的高技能人才。2.强化技能就业政策导向,调动高职院校开展精准扶贫性质的技能培训。劳动力的市场化必然要求职业技能培训走市场化的道路。国家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实施的受益者应该是培训对象,尤其是贫困人口中的培训对象。但目前实际的主要受益者成了培训机构,因为培训机构只要开展了符合要求的培训就可以享受培训补贴,而培训对象或培训内容却不一定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训后未必能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国家补贴政策的调整应该重点放在通过扶持就业达到精准扶贫上。比如鼓励企业联合或委托职业院校进行就业人员的上岗、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通过补贴高职院校培训经费、代缴受培训人员社会保险费等其他补贴办法,调动职业院校扩大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调动家庭贫困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对于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实现自谋职业、自我创业的人员,重点进行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四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功能必然从单一地培养专门人才逐步趋向多元化。目前,高职院校在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还没有发挥主力作用,更谈不上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而要真正实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各类就业和创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基层、面向贫困人口。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群众利益联系得最直接、最密切,对地方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调动和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开展针对贫困人员的精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李惠民 郑强 王永康 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牧.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韩娟.中国劳动力培训的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2

精益培训篇9

管理要适宜人类的本性,管理要赶上时代的发展,管理是改善造就环境,管理是培训进步思想,管理是提高职业素质。管理是传播优秀,管理是发扬和谐。管理是集人类智慧,利用既有资源,实现一个目标。管理效应是改造世界,服务社会,文明人类,荣耀部属。

要想企业正常运作,必须研究管理,对各职能部门妥善安排,有必要对各个环节深入探究,并积极培训。

浅述各环节的管理职能

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选用、待遇和培训

选人:选人选的是思想,用人用的是性格;广招贤士,旁征博引,不拘一格,汇集人脉。识人:方法比努力更有效,好的方法事半功倍,愚昧的努力事与愿违,有识人之智,才能发现人才,得以重用。用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方向正确快慢都是成绩,方向错误越快损失越重,具有良好思想和品格的人,才能寄予企业厚望。

春秋时期齐桓公因用了鲍叔牙而得到管仲,才使齐国繁荣昌盛,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战国时期魏惠王因用了庞涓而失去孙膑,后庞涓败在孙膑手下,致使魏国一蹶不振走向灭亡。这都充分体现了选人用人的重要性,博襟定有安邦之策,嫉贤妒能必然祸国殃民!所以关键人物一定要慎用,他关系到全局的兴衰,他决定了事业的发展。

比尔.盖茨的成功也是他与奇才合作的缘故,由于保罗.艾伦的出现,采纳了保罗.艾伦的劲见,才有微软公司的诞生;又在危难时刻争取了鲍尔默的支持,凭鲍尔默超群的领袖天才和运作能力,使微软公司横空出世,威震全球。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把握了商机,也不可忽视更重要的运作管理,贤才是重中之重!要谨慎查之。

待遇:以思想为根本,以性格为准绳,以智慧为前提,以技能为依据,以效果为凭证,以行动为标准,给予符合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保障,施予人性化的工作时间和空间,赋予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发挥欲望。

培训:是个重要环节,经过培训才能形成专业,经过培训才能形成团队精神,经过培训才能凝聚团体力量。

二、环境的管理: 形象的塑造

环境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硬环境,看得见摸得着的,即如设备设施、车间库房、办公楼职工舍、院落大厅、绿地草坪、花鸟树木、亭台池塘等等,都是硬性环境范畴。

硬环境要清洁明快,敞亮和谐,进而优雅恬静,生机盎然。见之则人常赞赏,入之则人多畅快!总之环境要适宜相衬,合情合理。好环境会给人带来好心情,好心情会提高工作效率。

硬性环境的优越,会给人一目了然的好感,使人感觉正规大气、品位非凡,能引导出人的正思维,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精神环境是软环境,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感觉深刻,触及心灵。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反应,团体形成的氛围,人与人的感觉气息,心里感觉感受,比如舒畅或压抑、欢乐或忧愁、愉快或苦恼、精神焕发或闷闷不乐、斗志昂扬或垂头丧气、百无聊赖或充满希望等等心理反应,都是软环境作用的反应。

软环境是企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人文气息的反应,是企业风范的标志,它决定了员工的行为走向,他决定了企业团体人格的优劣。它决定了企业智囊团的正派与邪恶,它对企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对企业的未来至关重要。

软环境的优越,可招致贤才涌进,形成良性集体,使员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奉献智慧发挥才能,人格与企业共荣!利害和公司同运!软环境的优越,可限制不良行为,驱逐邪恶,排除隐患,维护企业利益,推动企业发展。

软环境低劣,会助长邪恶猖獗,奸佞滋生,导致贤良流失,忠臣遭陷,形成恶性个人集团,损公济私唯利是图,败坏企业名声,招致企业衰退,诚不可掉以轻心啊!

三、各部门的协调:先后工作的和谐过度

无论哪一个部门,都是公司的子部,都务必和公司目标保持一致,高瞻远瞩顾全大局,与各部融洽合作,完成公司使命。

先期工作以服务后期工作为宗旨,后期工作以完善先期工作为己任,共赢共荣,和谐发展。做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为上级分忧,为下级服务,做好先后工序的顺利衔接、平滑过渡。

要想使各部门和平共处,齐心协力,各部门的领导必须思想纯正,胸襟广阔,深谋远虑,顾全大局,惩治邪恶,匡扶正义;严格执行政令,贯彻上级精神,维护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发展。避免各部门的领导假公济私,排除异己,诬陷忠良;防止建立私己小集团,危害公司发展。要谨慎视之。

各部门领导任命的好,公司的工作会很顺利,没有矛盾冲突,共处共荣,齐心奋斗,一片繁荣景象,公司之福也。一个部门领导不称职,就会制造很多麻烦,招致各个部门矛盾重重,甚至造成整个公司混乱。此乃企业之悲哀。

四、安全保卫 后勤保障:维护安全环境

保全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安全之地才能生产建设,因此安全保卫工作很重要。做好员工个人安全保护,维护生产动力源泉;做好设备设施保养保护,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维护公司安全,保 障和谐环境,给工人一个安心工作的空间。

做好后勤保障,排除员工后顾之忧,使员工专心致志,乐于工作,勤于努力。防火防盗防雷电,御寒御署御汛期;方方面面全防御,安全工作很重要。要时刻警惕,防患于未然。所有公司都离不开电,要严防电力灾害,世界五大建筑火灾都与电有关。

五、采购与销售:企业生命的源泉

没有原料就不能生产;没有销售就没有效益;研究货源,开发路径,综合采购。在适宜的时间引进合适的材料,节约能源,保障供给。发挥材料的优越性,扩大材料的效益空间。

由于产品的形式不同,有先生产后销售和先销售后生产两种。无论哪种都需要销售战略和销售队伍。 研讨现实现代的销售战略,规划符合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研制符合国情、大众需求的产品。建立灵活机动的销售队伍,形成网络覆盖模式。扩大销售领域和范围,引领社会各界对企业的支持。

六、产品质量:企业长生的要素

企业的平均生命约七年,为什么大多企业坚持不住呢,是因为质量经受不住社会的考验而被淘汰;有一个惯例,在产量、成本和质量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大多企业牺牲质量,所以给质量低劣开出了绿灯,也使企业在公众心中造成不良印象,从而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而逐渐被淘汰。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在社会中树立质量至上的信念,开创世人信赖的品牌,在顾客心中占据经久不衰的地位。

质量来源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否。要形成完善的质检管理体系,做到层层把关,步步设卡,严格控制工艺程序,使流程规范化,工艺科学化。排除各自为政,单独作战的做法,避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行为;采用集体智慧,形成网络联动模式,由上到下把精神一线贯穿,形成优良习惯,才能杜绝疏漏。

进行教育培训,说明质量标准的必然性,灌输质量至上的思想,坚守质量规范要求,形成遵守规范的习惯,展现国际企业风范,打造标准化的专业队伍。树立正规的标准化的企业形象。

七、生产能量:保障社会供给

既有约定,必然遵守。如期赴约,按时交工。这是人之常情基本水准。

要想满足社会供给,按时交付使用,必须清楚过程,掌握各环节的时间消耗,预计意外时间损失,才能约定交付日期,以免时间紧迫,造成被动。

签订交货日期,必须考虑质量要求,给精工细作保留充分的时间,这样才能为顾客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必须具备合格的领导、专业的团队,才能完成生产任务,形成生产规模。

八、售后服务:妥善反馈信息

售后服务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的社会影响极其深刻。认真听取顾客意见,切实研究反馈信息,逐渐改善工艺水准,符合社会需求,树立企业形象。

九、法律健全:依法治企

工程符合规范,行为有法可依,与时俱进,深入社会,做依法办事的先进企业。

十、涉外事务:社会环境动态 关系企业发展

社会环境对企业发展影响尤为深刻;了解社会动向,通晓本行业处境,研究各行业状况,捕捉企业商机。

十一、资源开发:引进潜力

内部资源开发和外部资源开发;内部资源开发有人力资源开发和生产资源开发,洞察企业内人员的潜在能力和优势,加以重用而发挥,即使英雄有用武之地,也拓展了员工自身价值,更避免了因怀才不遇而人才流失,同时树立了企业重才识才的形象,对企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生产能源和材料力求节约,禁止破坏和浪费,最大限度的增加它的有效价值。

外部资源开发就是借助自然现象、社会动态和外部能量为企业服务,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时使企业与社会共融,赶超时代的发展。挖掘外部潜力,能引领社会的支持,树立企业声望。

十二、培训:提高素质 激发潜能

培训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培训,团队精神培训,潜能激发培训,专业技能培训。 培训的形式有授课、演说、聊情、训练,运动、比赛、旅游、购物、考察、访问等。

培训是企业的必修之课,培训是激发潜能的独到方法;学校是给想学的人开设的,是给能学的人传播的,是给善学的人提高的,是让有识之人发展的。

培训使你走入专业,培训使你炼成金刚,培训使你潜能凸现,培训使你能量凝聚,培训使你精神焕发,培训使你斗志昂扬,培训使你燃起希望,培训使你实现理想。

培训给企业注入活力,培训使员工树立理想,培训改善企业面貌,培训激发员工潜能。培训使领导珍惜员工,培训使员工尊重领导,培训使企业爱护员工,培训使员工体谅企业,培训使企业一团和气,培训使企业蒸蒸日上。

培训是分层次的,从经理到一线员工,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责任不同方式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达到企业上下同心,发挥团队精神,实现企业理想。

十三、总结: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科技研究

研究教训,获得经验,以正后行,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以图发展。

各阶层的培训

一、一线员工的培训

一线员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性格:服从领导,谦虚好学,认真谨慎,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爱护公共财物,保养设备,保护环境,掌握专业技能,团结帮助同事,妥善完成任务;憎恨损公济私的行为,积极努力维护公司利益。

现在的员工都已形成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习惯了,保全自己,莫管他人的思想,这是错误的,对公司和个人都不利,所以要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启发员工明白,使其思想正确,行为正派,立场鲜明。

一线员工是大多数,是属一般性、普遍性的,判断能力低,思想意识差,容易随风倒,有被坏人利用的危险,酿成集体罢工或造反。所以要循环性的进行教育引导启迪,灌输企业精神,凝聚团队力量,成为公司的保障。

一线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受的教育不一样,掌握的技能参差不齐,专业性不强,要形成正规的专业化的队伍,就要进行教育培训。自我价值观念不确定,行为难免有误,不利于人生家庭的观念,对公司不利也对个人有害,这也需要进行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唤醒正确的人生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掌握理论基础,炼就专业技能。进行体能训练,增强员工体质,组织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形象。(如授课、健身、文娱、比赛、购物、旅游等)

二、基层领导的培训

基层领导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性格:严格执行上级命令,发挥团队精神,扶植正义行为,抵制邪恶思想,理清目标路线,逐步完成任务,改善工作环境,树立企业形象。

基层领导要有洞察员工动向的敏感,要有掌控员工动态的能量,要有激发员工斗志的方法,要有攻克艰难险阻的决心,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有超额完成任务的意向,以公司利益为重,时刻准备为公司服务。

受现代社会潮流的影响,物欲横流的年代,腐化现象的感染,很多人突破了道德底线,损公济私,要想剔除不良影响,换回正确思潮,伸张正义,成为公司可用之才,就要进行教育培训,灌输正义思想,激发良知,固本求源。基层领导意志薄弱,经受不住考验,难免出现错误,会造成不良后果,为避免类似发生,也要进行教育培训,为基层领导免疫杀毒。

培训内容:思想道德教育,维护正确的人生观。专业技能培训,从理论到实践,成为本行业的专业人才。领导才能的培训,掌握领导方法和技巧。体能训练,潜能激发,组织公益活动,凝聚团队精神,树立企业形象(如授课、健身、文娱、比赛、购物、旅游、野营等)

三、中层领导的培训; 中层领导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性格:心系企业的思想,求贤若渴的精神,用人唯贤的做法,集天下良才的容量,惩恶扬善的手段,安全保障的措施,繁荣本部的计划,和平共处的态度,荣耀企业的信念。

研究作战方针,统一作战部署,掌握全局动向,促使全面发展,展现领导美德,树立领导威信,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有些领导来源不同,提升的因素不同,所以不一定是全才人物,但只要思想纯正,善于学习,通过培训教育,即可全面提升,成为全才领导,展现全新面貌,巩固公司发展。领导经过长期循环工作,已经麻木无为,按部就班,无与进取,应付职责,例行公事,只有经过潜能激发,激励培训,才能唤醒沉沦,激情复燃,鼓舞斗志,再立新功。

培训内容: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正确的领导观念。专业技能培训,掌握本行业的工艺发展。领导艺术的培训,展现领导美德,充分利用贤才,维护企业利益。体能训练,潜能激发,组织公益活动,凝聚团队精神,创造企业形象,扩大社会作用。(如授课、健身、文娱、比赛、购物、旅游、野营、参观、议会、潜能训练营等)

四、高管的培训;高管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性格:高瞻远瞩、胸怀坦荡的气度,识人之智、用人之术的才能,思贤若渴、情系企业的精神,观潮时代、应运社会、融入自然、弘扬企业的智慧,文明人类、造福世代的设想。

建构合理制度,开创和谐环境,大胆放权,坚强后盾,为各部门铺平道路,为公司整体攀升做好准备。 要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劣到优的转变,就要学习培训、研究探讨,整合人力资源,顺应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不断进取,着实壮大。

勿因害小而为之,勿因利小而不为,要想发展,不能松懈,要想不败,苦心经营。 妥善处理各部门的关系,掌控各部门的方针政策,及时整合人力资源,维护企业发展,时刻为上级服务。

高管也要进行培训,参加研讨,提高认识,激发潜能。凝聚团队精神,和悦行政环境,建立领导威德,树立企业威信。

培训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保持高风亮节;专业职能培训,掌握行业规律;锻炼领袖才能,展现领袖风采;体能培训,潜能激发,微观渗透,宏观察觉,游于自然,融于社会,形同企业,神运公司(参与授课|、健身、文娱、比赛、旅游、野营、考察、访问、议会、魔鬼训练营等活动)

精益培训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其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造就出一批批素质好、技能高、能力强且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劳动者。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工匠,是指生产一线的工人,是物品制造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技艺和态度决定物品的质量;而“工匠精神”则是工匠对待工作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敬业专一,对产品品质追求到极致的一种探索、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及“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标志着“工匠精神”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焦点的同时,也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新重点、新目标。

二、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企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中国因为有鲁班、李春、茅以升、王选这样的大师级工匠,才有故宫、圆明园、赵州桥等世界奇观建筑;因为有赵慨、陶玉等瓷雕艺人的精雕细琢,才造就了景德镇陶瓷的艺术珍品。“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树立品牌的推动力,是产品立足市场的强劲支撑,毫无疑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2)当今社会“工匠精神”有所缺失。在我国现代社会,随着时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功利化、利益化心理明显,社会普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部分企业只注重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工匠精神”在企业对短期效益的追逐中渐渐被淡化,产品粗制滥造,难出精品,难树品牌,更有不少新生企业犹如昙花一现生命短暂。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时代呼唤和需要“工匠精神”。

(3)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认识和重视不够。企业的“工匠精神”来自企业的员工,只有员工具备了“工匠精神”,企业才能形成其独特的企业精神和竞争力。而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需求充分融合对接,着力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培育。然而,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多年来形成的“就业第一”的办学导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重“传技”、轻“育人”的认识偏差,不够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职业素养培养的误区,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生根发芽”,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牢固基础。

三、 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1)在课程教学中渗透 “工匠精神”。对专业课的学习是高职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主渠道,因而专业课程教学毫无疑问应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专业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并将其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和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充分融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专注耐心”这一宝贵的“工匠精神”。

(2)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润育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N精神、一种理念、一种品质、一种境界,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来体现的,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的。有职教专家指出:“作为高职院校,比培养一名大国工匠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有效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达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创新观念和职业素养,担负起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习惯。”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注重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从制度入手,从细节抓起,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做好宿舍值日,用心参与班集体的每一次活动,真诚对待身边人身边事,通过日常的规范化教育管理,使“工匠精神”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得以形成、渗透和固化,不断提升养成教育的成效。

(3)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练“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职教德育主线,组织学生开展以“工匠精神”培育为目标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中感受和塑造“工匠精神”。比如,开辟“工匠讲坛”,定期邀请企业精英、优秀校友给学生讲“工匠故事”;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积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竞技活动中树立做一名技艺精湛、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的人生理想;成立以专业教师为导师的学生专业社团和各种科技协会,让学生在发展兴趣、提升技能、追求卓越中提练和养成“工匠精神”。

(4)在实践训练中提升“工匠精神”。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要在理论课程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中进行系统的培育引导,还要注重在具体的实习实训中进行强化和提升:一是在专业实训中养成“工匠精神”。专业实训是高职生在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开展的技能操作训练,是学习和养成“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教师要结合培养目标切实制订好培训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有效的方法手段,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实训实习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布置实际工作任务、开展产品质量大比拼等活动,利用实践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深切感受“工匠精神”的价值,直至全心追求“工匠精神”。二是在企业实践中强化“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靠长期工作实践积累,还要靠企业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已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要注重在校企合作中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充分利用企业文化、优秀员工的事迹熏陶和感染学生;通过严格管理、规范流程、认真考核、制订奖惩制度等,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服务技能和提高服务质量,自觉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专注敬业、精益求精,从而使“工匠精神”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