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十篇

时间:2023-03-21 17:33:12

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篇1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硅谷流行的一种创新方法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这也就是精益创业提到的三个主要工具:“最小可用品”、“客户反馈”、“快速迭代”。

最小可用品――是指将创业者或者新产品的创意用最简洁的方式开发出来,可能是产品界面,也可以是能够交互操作的胚胎原型。它的好处是能够直观的被客户感知到,有助于激发客户的意见。通常最小可用品有四个特点:体现了项目创意、能够测试和演示、功能极简、开发成本最低甚至是零成本。

客户反馈――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最终用户那里获取针对该产品的意见。通过客户反馈渠道了解关键信息,包括:客户对产品的整体感觉、客户并不喜欢/并不需要的功能点、客户认为需要添加的新功能点、客户认为某些功能点应该改变的实现方式等;获得客户反馈的方式主要是现场使用、实地观察。对于精益创业者而言,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客户而进行,产品开发中的所有决策权都交给用户,因此,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客户反馈,就不能称为精益创业。

快速迭代――是针对客户反馈意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融合到新的版本中。对于互联网时代而言,速度比质量更重要,客户需求快速变化,因此,不追求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不断让产品的功能丰满。所以,才会有微信在第一年了15个版本,QQ保镖3周上线的记录。

精益创业来源于互联网行业,是软件开发的一种新模式。但其背后的“客户验证”思想在大量非IT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美剧的拍摄,往往都会先拍摄一部几十分钟的先导片,交代主要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故事背景,然后邀请几十位观众参加小规模试映会,再根据观众的反馈来决定剧情要作哪些修改,是否需要调整演员,以及决定是否投拍。在每一季结束时,制作方又会根据收视率和观众意见,决策是砍掉该剧还是订购新一季内容。这种周拍季播的模式,把所有的决策权交给观众,让制作方的投资以及失败成本降到了最低,是一种典型的精益创业方式。

整体而言,精益创业适合客户需求变化快但开发难度不高的领域,比如软件、电影电视、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国内,除互联网企业外,酒店管理领域的“今夜酒店特价”就采用这种小步试错的方式进行开发,一些传统企业如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利用精益创业进行信用卡产品及客户服务的创新,并把三大法宝固化到项目管理机制中。

由于精益创业需要经常进行客户验证,因此对于一些客户验证成本较高、或者技术实现难度较大的工作并不适合。比如大型赛事,服务客户是全体运动员,想要获得他们的频繁反馈是比较困难的。又比如航天工程,客户需求是比较明确、清晰的,主要难点在行器的技术实现和对接控制。

书评

蒂姆・奥莱利O’Reilly传媒CEO《精益创业》不仅谈及如何创建成功企业,它还告诉读者如何改善任何其他领域的工作。希望“精益创业”的理念有一天能运用到政府规划、保健政策以及其他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之中。它为我们找到有效方案、摒弃无用之物提供了终极答案。

罗伊・巴哈特IGN娱乐公司总裁

如果商业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基础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精益创业》为我们重新思考企业的运转提供了基础。不要为书名中“创业”一词所迷惑,无论身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所有企业家都可将此书作为工作指南。

蒂姆・布朗IDEO首席执行宫

埃里克・莱斯揭开了创业家的面纱:魔力与天才并非成功创业所必需,运用可学习可复制的科学的创业程序才是最重要的。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大型集团的企业家,本书都能为你探求未知领域提供有力的帮助。

诺姆・沃瑟曼哈佛商学院教授

《精益创业》是所有创业者的必读书。创业管理往往不是特别正式,因此更像是一门艺术,本书帮助创业者将结构性方法和科学运用到创业公司的管理中,以减少产品的失败。它提供了避免产品认知失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经证实的认知严密评估来自市场的早期信息,以此决定坚持下去抑或调整方向,评估增加企业失败风险的各种挑战。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定价:¥55

作者:安迪・格鲁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部影响巨大的管理学著作,它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偏执狂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将会出现一个战略转折点,这时候,企业有机会上升到新的高度,但它也同样有可能标志着没落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偏执狂式的管理能使公司保持足够的谨慎,时常提防他人的袭击、窃取你的生意;作为一名管理者,还需要将这种防范意识传播给手下的员工,让他们和企业领导一起度过战略转折点,走上企业发展的一个更高的平台。

《创意黏力学》

定价:¥36

作者:奇普・希思(chipHeath)/

丹・希思(DanHeath)

精益创业篇2

一、物流企业的概念 

国务院于2004年批准了国家九部委针对更好发展我国物流业这一问题,联合了国家商务部以及交通部,还包括海关总署以及民航总局等机构在内,同时印发了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文件中对物流企业做出了明确定义,强调物流企业針对的是能够用于运输、仓储等工具或是设施,其经营范围必须包含运输,或是涉及仓储等领域。物流企业需提供各种服务,如运输以及仓储,还需提供装卸搬运以及配送等,必须保证其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适应于自身业务,同时还需在工商管理部门完成相关注册。物流企业需进行独立核算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还需实行自负盈亏。 

二、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的物流管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使得我国的物流行业迅速融合到信息时代中,物流行业开始应用各种新技术,其中包括数据库和条形码等技术,还包括电子商务以及市场营销。新技术完善了物流行业的运行机制,使客户订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在现有人力资源成本的基础上,使物流企业更具竞争力。物流企业通过制定信息技术体系,同时建立精益物流体系,使物流管理变得更加现代化。 

(二)自动化的物流操作装备系统 

信息时代迫使各行各业必须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物流行业也不例外,以往的物品、订单只能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处理,其处理效率十分低,而这种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物流操作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如企业管理以及货物运输等方面,使物流企业具备更高的业务能力。 

(三)一体化的物流环节合作关系 

我国自动加入到WTO之后,其他国家的物流企业很快抢占了我国的物流市场,国内一些小型的物流企业由于遭遇到国外物流业的有力冲击,很难保证自身能够存活于市场。国内企业怎样才能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呢,这是大多数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物流企业提出必须加强合作并提出必须统一当前的市场战略,使系统的管理、运转等信息实现共享,一起承担所有的经营风险。国内物流企业必须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国外企业并分散自身的经营风险,由此达到利益共享目的。 

三、物流企业实施精益物流的必要性 

(一)精益物流是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精益物流开阔了传统物流企业的发展思路,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使其能够适应于新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我国,物流企业普遍没有很高的水平,大多数企业都是从原先的仓储或是运输等企业转变形成,其管理水平不是很高且技术力量、服务范围都需进一步提高,拥有雄厚实力和超强竞争力的企业少至又少。许多物流企业都停留在弱小而散慢的阶段,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物流企业很难降低其服务成本,企业无法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对物流成本进行优化,再加上其没有很高的运作水平且容易出现重复管理,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自身特色。总而言之,我国的物流企业还停留在起步或者是转型阶段,这些企业根本不能与国外企业之间抗衡、竞争。 

精益物流一直强调必须杜绝浪费并对传统的物流企业实行连续改善,它认为这是保证物流企业能够赖以生存的基本。精益物流要求物流企业必须转变以往的经营观念,将顾客需求作为服务重点。它提倡引用现代经营理念,利用规范合理的手段节约更多的成本,使企业具备更高的服务价值。精益物流的实施可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使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客户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精益物流是中国物流企业向集约化转型的出路 

我国物流目前取得的成绩虽比较理想,但整体来讲还需不断努力,企业还是采用粗放式经营,其质量、效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我国于2013年共有720万家运营主体从事于货物运输行业,其中百分之就是以上的主体集中于中小企业且拥有的车辆平均为1.55辆,企业主要负责货物运输,其经营模式大多为单车运输,企业没有复杂的管理手段且货源组织能力欠佳。 

我国的物流产业于2016年开始推行转型,尤其我国推出移动互联以及4G信息通路之后,大多数传统产业在电子商务的促进下发生了巨大变革,其中也包括物流业。物流行业进入到2016年相当于步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早在2015年物流就迈开了创新这一步。但是,物流创新并未有显著提升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它没有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物流创新才开始萌生发芽,我国目前还无法真正利用物流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 

四、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的内容 

(一)组织结构 

精益物流要产生一定作用,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朝扁平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通常,企业组织结构提到的柔性化,是指企业内部、外部等环境需具备一定柔性,组织结构需进行及时转换,以便能够与外界需求相适应。柔性化需将企业经营作为前提基本,企业通过应变并提高自身的转变能力,由此缩短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转换所需的实践,并控制其所需成本,使其变得合理经济。组织结构要达到柔性化目的,必须将集权、分权相结合,并保持相对稳定且具备一定动态性,还需体现出单一性、多样性等特征。企业若采用的是柔性的组织结构,可更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其管理方法并引进高科技。

      (二)作业环节 

精益物流要求企业必须进行规范作业,且其作业环节必须实现信息化。企业进行规范作业可保证员工以及设备足够安全,提升企业的效益及其效率。但以目前来看,企业依旧存在不规范作业的现象。为了使作业环节变得更加规范,企业必须规范每个作业环节,完善与作业环节相关的规范体系,规范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合法性,进而高质量完成企业作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输,还包括销售等环节,这些环节需利用到相关信息技术,使企业作业达到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等目的,进而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五、精益物流管理的策略 

(一)精益物流管理要立足客户的需求 

消费行业将客户视为一切,服务行业希望能让所有的顾客满意,可见物流管理需结合客户需求,以精益物流为出发点使企业流程得以完善,避免物流内部出现一些不增值环节,同时使企业的运行机制实现平行化,促进部门与部门相互合作,消除物流企业存在的壁垒,由此使物流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精益物流管理要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 

精益物流若要将供应链实现一体化,需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将企业的供应链集中在一起,使其物流管理取得更高效率,对企业资源做进一步优化,使职工具备更高的操作能力,保证物流管理不会花费较高成本,同时使企业采用柔性化模式;第二,物流企业需寻找最佳的合作伙伴并建立一种战略关系,做好企业、供应商、顾客三者之间的沟通,使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由此保证企业之间达到共赢目的;第三,实体结构图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建立动态联盟,使供应链更好对价值流进行识别,根据其运行情况及其结构,可适当减少一些多余环节,使企业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取得更高的运输效率。 

(三)建立精益物流管理的信息平臺 

精益物流这一平台具备高效且准确等有数,它可作为一个指挥系统,也可当作调度系统,它能够使库存更快进行周转,使其快速完成运输以及销货回款等工作,同时还能减少订单处理所需的时间,使物流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快速获取各种物流信息并进行处理。物流企业需结合自身发展,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精益物流平台,对供应链进行统一规划并对物流节点进行统一管理,使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以及数据共享等,使客户得到一体化服务,进而使企业获取最大利润。 

六、结语 

企业通过采用精益物流的管理模式,浪费现象明显减少且成本也得到控制,其运营效率以及企业效益也有所提升。可见,精益物流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物流企业正处于激烈竞争中,必须不断精益自身理念以及相关技术,使自身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确保企业发展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赵福海,高洪图.论精益生产流程化如何落到实处[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精益创业篇3

【关键词】精益管理;基建工程;创新体系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必需品。电力企业基建工程是电力企业建设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并进一步对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1]。然而因电力基建工程复杂程度高、参与人员多、施工周期长等特点,迫切需要一种先进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管理方法,实现基建工程项目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而精益管理思想与这一目标不谋而合。

精益管理追求以最小资源投入,消除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有效价值,为顾客提供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2]。精益管理在制造型企业中应用最广最成功,而企业基建工程是与一般商品生产过程本质上一样,是将采购物资按照图纸设计进行加工,通过人力和机械设备最终转化为工程类的产品。企业基建工程过程也涉及施工标准、施工布局,减少浪费,因此有采用精益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尤其是成本、质量和工期间权衡一直是企业基建工程的核心问题,而通过精益管理进行改善,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浪费,优化施工流程,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化工程价值输出。精益管理体系在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中分为两大体系:基础体系和核心体系。

一、基建工程精益管理基础体系

(一)组织体系

电力企业要从传统管理方式向精益管理方式转变,首先需要构建适合精益管理的组织体系,主要突破点在组织结构和组织岗位两大板块,针对精益管理要求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与岗位,围绕企业精益管理战略和核心业务,实现电力企业精益管理效率性有效传递和电力人才的合理配置。以精益管理的5S现场管理标准,精兵简政,缩短管理层级,减少管理幅度,节省企业管理成本开支,消除组织体系浪费。

(二)制度体系

在构建精益管理的有效组织后,供电企业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精益管理保障制度体系,用可书面化、可检查考核的制度推动供电企业对精益管理目标的执行。电力企业设计精益管理制度体系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制度要有问题导向性,能够比较切实可行地将企业基建工程中问题反映到规章制度中,用问题导向推动供电企业向精益化管理转变;二是制度要体现是非,能够反映精益管理中5S要求,辨别出企业基建工程中哪些业务需要,哪些业务不需要,坚决按照整体合算、局部最优的原则来设计制度;三与利益挂钩,能够有推动执行精益管理的动力因素,同时也有惩罚违背精益管理原则的措施对难做到、不做不好的企业基建工程业务实行奖励,对能做到、不做不行的企业基建工程业务实行惩罚[3],确保精益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基建工程质量的下限,力争上限。

(三)业务体系

业务体系是企业按照精益管理思想评估企业基建工程作业标准、企业基建工程作业步骤执行情况以及反馈机制。按照精益管理要求,将企业基建工程业务运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分解为较小且容易管理的单元,形成既能相互单列,又能相互联系影响的项目单元,形成企业基建工程的设计规划、成本核算、实施控制等环节的一系列业务单元体系。工作分解结构在围绕精益管理要求分解时应考虑三方面:一是业务交付成果可度量,业务考核标准明确清晰,不存在模糊地带;二是业务间不存在交叉重复空间,防止出现相互推诿、推卸责任等违背精益管理理念的现象;三是完整性,低层次业务单元能有效支持上一级目标,匹配度良好。

二、基建工程精益管理核心体系

(一)基建工程全过程精益规划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电力企业基建工程建设改造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迫切要求进一步优化基建规划,提升电力企业运营水平,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而工程规划作为企业基建工程的先行环节,被放在越来越重视的位置,但当前电力企业基建规划流程多数据量大,设计职员广泛,难以兼顾工程规划的全过程,最终造成了规划结果不理想,离经济社会现实需求较远,往往不得不重新进行改造规划,造成了资源浪费。根据全过程精益管理思想,可以结合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环节,力促稳定规划人员,减少交接成本;加强规划专业培训,减少知识成本;建立规划更新机制,减少信息成本等,将克服规划中薄弱环节和浪费现象,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基建工程规划体系。

(二)基建工程全过程精益进度管理体系

企业基建工程规划是为了指导工程项目的实施,保证实现项目的工期目标,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内外在因素导致规划经常会出现变动,使得企业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与预定计划发生一定的偏差,因此为了保证项目预期完成,消除与计划不符的偏差,必须对企业基建工程实施精益进度管理。企业基建工程全过程精益进度管理是在项目实施工程中,不断监控项目的进程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按进度计划进行,同时实时监控计划执行情况,必要时采取纠偏措施,避免工期拖延、返工等浪费现象,如图1-1所示。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制定进度目标、分析进度偏差、分析偏差产生原因。

图1 进度控制计划

(三)基建工程全过程精益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基建工程精益质量管理是指围绕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指挥、协同、控制等活动,是的工程结果能够按照原定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得以实施。企业基建工程精益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做到工作流程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主要包括三个主要过程:工程质量计划编制、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控制。

(四)基建工程全过程精益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基建工程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其财务投资数量大,工程周期长,对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较广,因此采取一种合适财务管理方式提升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效率显得极其重要。财务全过程精益管理,是以成本效益为导向,把最大化减少工程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工程成本为最终目标,围绕资金管理展开一套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与企业基建工程当前形势要求不谋而合。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面临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流程不清晰、财务预算不精细、资金管理水平偏低、工程物资管理粗放、财务信息化水平不高[4],因此基建工程全过程精益财务管理应当梳理财务流程,提高参与度;细化预算,完善控制标准;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率;严格工程物资财务管理;加强人员培训与信息化建设等

参考文献

[1]姚华鸣.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2,11

[2]刘旭.精益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精益创业篇4

[关键词] 产品创新管理 产品创新流程 精益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发展环境的逐渐改善,企业面临着全球竞争、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用户需求多样化等不断加剧的挑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难题,迫切需要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切实做好创新管理工作。但是,产品创新对于企业管理的挑战是全面的、深刻的,它在强调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是一个管理模式不断变革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产品创新越来越依赖于管理的创新。因此,企业能否在这一残酷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保住市场,其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高低是一个关键的决胜因素。

一、精益管理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丰田公司发展了独特的丰田生产方式,从一个日本的小公司一跃成为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沃麦克等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总结了以丰田生产方式为原型的制造模式,第一次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从此,精益生产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生产制造模式。近年来,“精益生产”理论又被延伸至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扩展到服务型企业和非盈利性组织,发展成为“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的战略思想是通过以人为本,以团队为主体,由顾客确定产品价值,实施适时、适量、适物的生产和供应,采用并行工程进行产品开发,最终实现“杜绝浪费”。本文针对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精益管理方式——即将精益的思想融入到产品创新的流程中的一种新的企业产品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产品创新的价值流是其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一个全新的没有或者很少浪费的高效创新流程是其主要任务;高价值、无浪费、持续精益是其追求的目标,以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为基石,充分利用精益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使产品创新的过程“流动”起来,适应并充分满足客户快速变化的、多样性的、个性化的需求,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和各相关方的共赢,营造一种和谐的企业环境并持续改善,以追求完美的境界。

二、面向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优势

纵观国内外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和精益管理现状,借鉴精益管理的战略思想,将其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创新领域,开创出适应于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方法,使企业创新精益化,已经成为产品创新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

首先,从战略上来看,精益管理方法强调由客户来定义产品创新的价值,通过客户的想法来选择正确的项目,避免了以前盲目的主观决策,确保了产品的市场。它重视企业的前期战略规划,并且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能有效地计划和实施创新。

其次,从人员和组织上看,精益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尊重、发展及激励公司员工进行创新;鼓励“团队协作”和“创意自由”,运用跨部门的创新团队以提高创新品质与效率,解决困难的技术性问题,以改进流程。

再次,从技术可行性上看,使用精益的价值流图映射工具可以很好的显示整个产品创新的流程,识别浪费的来源。作为精益实施的基础,它是确定一个未来的理想的产品创新状态的最佳工具。

最后,从资源上来看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企业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因此以消灭“浪费”为理念的精益管理方式值得采纳,以便实现资源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中国企业要在这个国际开放的环境之中成功地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自主创新,从而使产品保持领先,获得优势,迫切需要一套立足于自身特点的、系统的产品创新管理方法。本文立足于当前现状和需求,提出了采用精益的原则和方法来构建的面向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方法,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面向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三、面向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框架

1.总体目标

从员工、供应商参与创新的角度和企业开始认识到实施产品创新战略规划或战略管理的实际出发,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以下总体目标:(1)确保产品创新型谱管理的合理实施,在前期规划中就确定项目的优先级,选择正确的产品,降低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2)企业的员工熟悉创新的流程,是参与创新的一份子。尊重、发展并激励企业的员工和团队,培养他们贯彻和实现公司的理念;(3)选择一个最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是他成为企业的一份子,参与创新,鼓励并帮助他改进;(4)流程是整个创新的重心。用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高士气实现最佳流程,最终才能达到期望的结果;(5)深入分析出现的问题,省思、沟通,把所知的知识标准化,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构建一个持续改进和不断学习的创新环境。

2.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实施框架

鉴于精益思想在产品创新中的优势,本文将精益管理和企业的产品创新结合起来,首先提出了基于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框架。

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从它的执行阶段来说,主要可分为前期创新规划、定义创新价值、明确产品创新价值流、构建未来价值流和实施流程五大部分。具体见下图: 

         

如图所示,这五大实施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企业产品创新精益化的转变路线。企业通过这五步来重塑自身的产品创新流程,虽然这会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但是这一框架的正确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现在的产品创新低效高耗,高风险的现状。

3.框架的优点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产品创新管理方法是门径流程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法中,员工无法对企业流程进行全局把握;对每个门径进行判断,效率也较低。而基于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框架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它的不足。精益管理框架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新涉及每个人,包括员工和供应商,企业内的创新强调紧密的团队合作,而不仅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专家的事。

(2)新产品的定义和价值不是由企业高层或者某一部门决定的,而是由客户来定义产品创新的价值。

(3)在产品型谱初期,进行产品选择和产品战略规划时,有客户参与,通过客户的想法来选择正确的项目。

(4)员工熟悉并能全局把握企业的流程,具有创新的敏感度与能力,从中培养能拥护并能实现企业理念的领导者。

(5)专注于企业流程的改进,形成无间断的拉式创新流程,追求减少浪费和增加价值,提高创新效率。

(6)库存的减少不仅有益于降低成本,还能使产品创新过程中的问题易于暴露,在发现并找出、改进问题方面,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7)以企业长期稳定,持续改进的理念为基础而不是仅仅关注短期的财务目标。

4.精益管理的实施步骤

前面已经介绍了精益管理的实施框架,基于这一框架,本文从人员,活动和目标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每一步实施的步骤:

(1)前期创新规划

①人员:(a)获得高层管理认可;(b)成立精益创新实施团队(跨部门组成),选出负责人;(c)解决地域文化问题;(d)培训关键人员;(e)鼓励精益学习。

②活动:(a)创建精益商业案例;(b)在战略计划中引入精益思想;(c)建设精益构想;(d)建立需求;(e)制定实施计划;(f)建立目标(度量)。

③目标:(a)精益创新实施团队成立;(b)关键人员培训成功;(c)企业员工理解精益思想(d)将精益思想成功引入企业的战略计划;(e)精益构想和需求建立;(f)目标建立。

(2)定义创新价值

①人员:(a)企业的销售部人员进行市场调查;(b)创新设计人员与销售人员组成团队,分析客户意见。

②活动:(a)选择初步实施范围;(b)分析市场;创新的性质、目的和环境;(c)定义客户并确定客户的需求;(d)由客户定义产品创新的价值;(e)安排进度;(f)计算目标成本。

③目标:(a)实施范围确定;(b)有清晰的市场调查结果;(c)明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d)完成价值定义;(e)完成后续进度安排。

(3)明确价值流

①人员:(a)精益实施团队对企业产品创新流程进行全面调查;(b)由负责人负责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c)明确并涉及关键利益方。

②活动:(a)收集企业数据;(b)记录当前状态产品创新的价值流;(c)整理、分析数据;(d)绘制产品和信息流。

③目标:(a)分工明确;(b)构建当前价值流图。

(4)构建未来价值流

①人员:(a)每位员工均可参与产品的创新;(b)明确并授权创新负责人改变商;(c)创新团队复合制造或采购决策;(d)调整激励机制。

②活动:(a)分析当前的价值流图;(b)消除当前状态中的浪费;(c)明确活动的优先级,规划新布局;(d)集成供应商;(e)估算和落实成本;(f)制定详细计划;(g)开展精益活动。

③目标:(a)消除浪费;(b)建立一个连续的产品创新流程;(c)成本落实。

(5)实施流程

①人员:(a)从每个人-员工、供应商身上吸取知识和创新;(b)给予负责人直接支配创新资源,团队成员的人事调动、任免和考核权;(c)建立评估团队;(d)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②活动:(a)实现过程控制;(b)实施自我检测;(c)执行标准化;(d)持续精炼计划;(e)错误防止过程;(f)实施可视控制;(g)定位和平衡生产流;(h)重新分配资源;(i)建立评价体系。

③目标:(a)实现过程控制和自我检测;(b)持续渐进性提高;(c)努力追求完美;(d)良好的评价度量指标。

5.结论和展望

本文从国内外企业在产品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入手,总结了产品创新管理的理论现状和精益管理方式的理论发展及其实际应用现状,研究了精益管理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优势,并将精益的管理思想以及其相应的理论、原则、方法和工具与产品创新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的实施框架及实施的具体步骤,并分析了它的潜在实用性,为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本文中所提出的框架和实施方法,离真正实现在企业中的推广并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实施也并不应该是一个全盘照搬的过程,而是需要根据各个企业的创新实践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这也是一个精益的过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针对产品创新和精益管理的研究很多,比如产品精益创新的绩效评价方法,产品创新的精益管理方法,以及具体在中国企业中的实施的途径等都是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成标胡树华:基于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初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

[2]michael n. kennedy,product development for lean enterprise, first printing,2003.4

[3](美)杰弗里.莱克:丰田汽车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王洪星等:精益管理:让我们做的更好.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5

[5]胡树华:国内外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综述.中国管理科学,1999.3

精益创业篇5

关键词:烟草;党建;精益理论;精益思想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企业党建也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当前,烟草企业一方面面临十三五的新格局,消费需求拐点到来,控烟形势日益加剧,其管理和发展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90后的加入,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新潮思想,尤其是基层员工,思想越来越多元化、自主化、个性化,这些给行业基层党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挑战。

党建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创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精益思想是一种消除浪费,创造价值的管理思想。将精益思想运用在党建中,从企业的内部管理环节中找问题,从细节上分析着手,深入发现党建工作存在的短板,精准落实过程管理,引导党建工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二、利用精益思想改善传统党建工作的思路

(一)突出价值

党建工作的“精”,就是要实现党建工作的精准、精细、精密;党建工作的“益”实在精的基础上,创造价值,将党建融入企业的内部管理,释放管理红利。

将精益思想灌输在企业的党建工作中,围绕烟草企业的日产工作,突出党建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创新党建工作的方法和载体,探索实现烟草基层党组织战略价值的路径,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由笼统模糊到具体量化

一直以来,传统的党建工作始终被认为是停留在文字层面上的论述,缺乏实践的依据,工作内容模糊,工作目标混乱。以实施精益党建为目的,开展“精益领先”的党建工作,做好“四明确”(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流程、明确的要求、明确的工作内容),展现党建工作客观真实、科学准确的立体“身躯”,实现党建工作由务虚向务实的质的转变,发挥出党建工作潜在的效益功能。

(三)打破僵化思维

精益党建工作,要围绕烟草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和价值导向,结合基层党建工作线多面广的特点,将党建工作中的重难点以及员工的思想纳入到精益管理的目标,制定精益党建工作制度,源头上规范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把党建活动项目与企业中心工作、文明单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Y合起来,优化、整合工作载体,扭转当前党建工作被动性、重视短期效果的僵化思维观念。

三、精益思想党建的实践流程

(一)问题诊断

精益思想在党建中的渗透是要解决“重点抓什么”“怎么抓更有效”,其中重点抓什么就是要明确党建当前的问题所在。梳理党建工作着力点,目标是否明确、体制机制是否顺畅、党建业务指标是否定量界定,从党建的所有工作内容出发,突出精益中的精确、精准,找到准确的问题切入点。聚焦问题管理就是要明确“怎么抓更有效”。针对烟草企业的业务特点,党建工作应该从业务梳理、问题改进、难题攻坚三个层面。

(二)业务梳理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探寻党群工作不合理之处,为党建工作把脉。联系上级的党建要求以及基层党建的实际情况,以精益思想的价值为导向,思考当前党建工作 “缺什么”“要什么”“从哪补”,联系党建的日常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分层诊断,梳理所有环节,运用鱼骨图等精益管理工具,引入“品管圈”(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工具,精准地发现问题,精确地分析问题。

(三)精益创新

根据梳理和辨识出的问题,围绕日常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工作,思考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价值,以问题为导向,将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和融入烟草企业中心工作,用好精益党建工具,围绕企业发展总体目标,瞄准党建问题的切入点,探索实现烟草公司党组织战略价值的路径,创新党建工作的方法和载体。

(四)循环改进

当前的烟草企业面临着新的市场环境,挑战日益严峻,面对“创新转型、精益管理”的目标,需要从体制上理顺,完成党建工作的开展、检查、督促和推动任务。党建工作要围绕PDCA的循环流程,从党建工作的计划(P)着手,精益设计党建活动项目;从党建的实施(D)着手,完善党建的开展、督促;从党建的检查(C)着手,找到党建工作中的不足;从党建的纠正(A)着手,改进党建的不足。PDCA之后,继续不断往复的循环下去,不断的精益求精。

四、精益思想党建的创新发展

(一)立足培带,提升党员素养

通过“党员创新工程”与精益管理工作的对接,引导激励党员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及骨干的先锋示范引导作用、传帮带作用,促使全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带动员工,创造佳绩。把“三严三实”等主题实践活动结合 “”作为党建有效载体,不断强化党员的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通过指导党员运用鱼骨图、雷达图、5Why、价值流分析法等现代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党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传帮带”等特色活动,打造“有能力、能带头”的党员队伍。

(二)健全机制,推进活动深入

健全完善长效推进机制,确保“党建创新工程”有力、有序推进。明确规划机制,烟草公司各基层党组织围绕技术创新、生产运营、经营管理、党建工作、提高能力等五个方面,清晰明确的提出项目目标和分阶段的制定阶段目标,强化督导检查机制。以季度为阶段开展“党建创新工程”进度跟踪,将结果列入到“七一”表彰推优、“两级带头人”履职考核等工作中。

建立典型引领机制。在报纸、电视、网络和板报上开设专栏,对好的做法、经验和先进典型予以广泛宣传,营造“党建创新工程”的浓厚氛围。

(三)优化价值链条,落实精准党建

首先,对党建标准化流程节点进行价值梳理。将流于形式的阵地建设、重复单调的活动、“文山会海”类的考核检查等作为非增值项,重新塑造党建工作价值链条。以增值项为核心,突出增值环节比重;以必要项为基础,将流程节点标准化;删减非增值项,使党建工作流程中各环节衔接更顺畅、协同更高效。

其次,评估党建工作各环节的资源投入和成效。抓住低效率,非价值环节,建立价值最大化的党建发展目标,通过精益思想的引入,减少协调不力、被动应付、缺乏规划等环节,造成无价值的浪费,进一步优化环节中的资源分配,通过精益改善项目带动,形成一套高效运转的党建工作机制。

最后,通过优化流程,形成程序运转顺畅的执行体系。对每一个操作规程都进行精心设置,使每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主要包括党建目标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发展党员工作流程等,形成流程管理、标准明确、权责到位、环节控制的链条运行模式,促进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波涛.关于新时期烟草企业加强党建工作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

[2]何其烨.研究在新时期烟草企业如何加强党建工作[J].现代国企研究.2016(16).

精益创业篇6

Steve Blank

美国硅谷创业大师,有着超过30年的科技行业的创业经验。先后组织或参与了8家公司的创业,最终4家上市。现为斯坦福大学创业学教授,同时也为加州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授课。著作有《四步创业法》(The 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和《创业指南》(The Startup Owner's Manual)等。

我一直致力于帮助大型企业和美国政府更好更快地创新――在五分之一的既定时间内给企业提供十倍的发展助力,使企业的创新速度提升五十倍。

具体如下:

精益创新管理

在过去的五年里,“精益创业理论”已经指导许多企业家通过市场匹配成功创建了公司,而不是盲目执行。企业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购买、建立伙伴关系或开放式创新的方式进行创新。但如果想找到一个统一的创新理论来同时指导正规的公司和政府机构以初创公司的速度和紧迫感进行内部创新的话,我们尚且还做不到。

在一开始,某些勇敢的企业创新者试图否定那些适用于现有企业的初期阶段或政府机构的精益创新工具和方法,后果便是企业或机构内部最终混乱得一团糟,而所谓的创新也毁于一旦。最后他们以“创新戏剧”收尾――用伟大的项目、精彩的新闻来彰显自己的公司多么具有创新性――而这对于企业创新和产品迹象而言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

在与Greg Hannon(W.L.Gore的首席创新官)共事的日子里我很受启发,制定了两个将精益创业理论与企业创新相结合的企业战略。

第一个是来自于O’Reilly和Tushman的“二元组织模式”――企业如果想持续性创新就要在发展核心商业模式的同时并行创新。换句话说,在一个有着“二元组织模式”的公司里,你需要做到一边“嚼口香糖”一边“走路”。

另一个则来自于Baghai,Coley和White的 “三维创新”。他们建议企业需要通过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创新。

第一维适用于企业的成熟期

第二维适用于企业的快速成长期

第三维是适用于企业的新兴业务

每个维度上都需要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创新工具和不同的目标。

“三维创新”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类方式。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都将“三维创新”简单地理解成同一种商业模式的增量执行而已。

但以上理论只是向人们解释了该如何理解企业创新,却并没有告诉大家怎样实现创新。

那么到了今天,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创新,我们创造出21世纪的创新工具――商业模式图、客户开发、敏捷化工程――这一切共同组成了“精益创业理论”。我们可以把这些创业工具统统应用到企业内部的发展中去。

如此一来我们还需要留下独特的“三维创新”的概念,但是要重新组织和整合他们的内容,使其与“精益创业理论”相配套。结果如下:

一个新的“精益三维创新”的创新工具横空出世

一个有着“二元组织模式”的公司诞生

一个适用于现有企业构建和测试新思路的盲速检测方式得以实现

“精益三维创新”的定义

在这种新的模式下,“三维创新”的定义跟企业是否已开始执行或仍在探寻这种商业模式有关。

第一维阶段的企业活动支撑着现有的商业模式

第二维阶段的任务集中在部分已知的商业模式下扩展现有的商业形态

第三维阶段的任务聚焦于未知的商业模式

第一维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所在。此时的企业执行的是一种已知的商业模式。(已知的客户、已知的产品特征、已知的竞争者、已知的定价、已知的销售渠道和已知的供应链等)企业利用现有的能力冒着低风险生产出下一代产品。第一维企业的管理则通过建立可重复、可量化的生产步骤、激励措施和KPI绩效考核去执行和测量其商业模式。(如果企业高层足够聪明,就会引导第一维的团队带有任务性和目的性地去操作,而不是流于形式简单地走个程序而已)

第一维的创新和改进主要集中在创新过程、创新步骤和成本等方面上,而产品管理则运用的是企业现有的管理工具,例如StageGate(门径管理系统,是罗勃特.G.库珀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技术)或其他类似的管理工具。

企业扩展核心业务往往在第二维。这个阶段企业会在其现有的商业模式中寻找新的机遇。(尝试一种不同的销售渠道,把现有产品卖给新客户或者向现有客户销售新产品等)企业大多利用现有的能力冒着中等风险提高效能生产出下一代产品。第二维企业的管理则是通过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模式识别和实验研究而产生作用。

到了第三维,公司便开始把那些疯狂的企业家们“投放”进来。这些人通常是你想要解雇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而在一个创业公司里,这些人往往是创始人兼CEO。他们想要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潜在的、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这个阶段的企业从本质上来说在内部其实潜伏着一个创业公司。他们由速度和紧迫感驱动着自己去寻找一个可重复、可量化的商业模式。第三维的团队需要从企业的孵化器或设施中与执行团队分离开来,需要他们自己的、不同于第一维的创新计划、创新程序、创新政策、激励措施和KPI绩效考核。

企业在第二维和第三维的产品管理工具则是利用现有的精益创新管理工具,例如Lean LaunchPad(网上创业知识学习平台)和the NSF I-Corp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创新团队计划)或者其他类似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运用这些管理工具可以获得创业公司的速度和紧迫感。在第三维,企业组建少于5人的客服团队就可以在10周内同100多位客户对话,并交付一系列迭代增值的最简可行产品。在这些最小规模的团队和开支的情况下,企业能同时支付得起大量的生产方案。

而企业在第二维和第三维的举措并不完全脱离于企业的结构特点。为了帮助第二维和第三维的团队操作所有的创新程序、创新步骤和创新指标,企业通过支持在第三维发挥作用的法律部门、财政部门和采购部门(这些部门的功能是为了帮助引导第二维和第三维的组织部门在企业内部创新成功),继而支持第一维的活动和个体。

第一维对企业目标和激励措施起作用。企业需要在第一维激励管理者使其配合第二维和第三维企业创新的进程,并让第一维的管理者既要鼓励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提出想法、表达建议,又要支持和激励他们测量并采用第三维的项目和计划。

如果对第二维和第三维工作的支持不属于第一维的目标和激励措施,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创新就无从谈起了。

我们做成了!

第二维和第三维的创新成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他们得到了第一维团队(一个负责损益管理的职能型组织)的支持,他们已达到足够的规模独撑一面。为了使其奏效,第一维的执行者和管理人员需要制定激励措施和工作说明来支持第二维和第三维的具体活动。

第一维的管理者最大的抱怨就是第三维已搞定的创新项目留下了一堆需要第一维的团队清理的技术债务和组织债务。这不是例外,事实上这是企业创新的必经之路。所以,企业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去重构(清理)那些成功的创新项目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债务。

当第二维和第三维的项目大获成功后,他们可能会独立操作,因此最终会变成他们自己团队的项目;或者项目的创始人和早期的员工也可能会回到将要测试这个项目的第一维的组织中去,而这对所有与此有关的人和组织而言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在企业里,目光短浅的第二维和第三维的创新者会感到很挫败,也许会离开公司,而具有远见卓识的创新者则会开始新一轮的破坏性创新。

精益是企业和政府机构创新的语言

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有着共同的语言和程序――产品管理工具和财务报表等。然而我们却没有共同的语言和程序去实现创新、寻找商业模式。

我们可以采用精益词汇――商业模式图、客户开发、假设、最简可行产品和实事求是的企业家精神等来作为“探索与执行”的企业语言,并且我们也能使用精益指标(投资意愿度和技术成熟度)、精益资产组合管理工具来给分配资金决策提供精确的标准。最后我们还可以运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创新团队计划的《精益开源课程》和斯坦福大学的Lean LaunchPad classes(网上创业知识学习平台)来操作第三维的创新项目。

精益是“二元组织模式”公司的引擎

一个具有“二元组织模式”的公司或政府机构可以在操作大量的第二维和第三维的创新项目的同时,还能够持续改善现有商业模式的运行,服务于现有的客户,前提是高管层能够拥有共同的战略意图和愿景,有着清晰的价值观和目标,要为现有的商业模式的执行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寻找都担负起责任,并在操作“精益三维创新”的所有项目时懂得包容彼此、化解矛盾。

我们学到了什么(Lessons Learned)

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创新需要“精益创业理论”

“精益三维创新”与商业模式图的结合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框架

第二维和第三维的破坏性创新与精益创业的速度和组织相同

精益创新管理工具结合“精益三维创新”和“精益创业理论”共同传递了“二元组织模式”的概念

精益创业篇7

[关键词]精益思想;管理;煤矿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90-01

引言

面对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变化,传统管理思想已不能满足现代管理需要,不能给局面尴尬的煤炭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改革,刚性成本的上升,还有环保的约束等,所有的这些客观条件,都让我们意识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管理方式改进的必要性,我们必须从企业内部进行改革,引进精益思想,发挥内部潜力,向精益化、环保化的创新驱动型转变,促进中国煤炭企业走向现代化。

一、精益思想相关概述

精益生产是在日本丰田JIT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充分合理地配置和使用企业资源,以最大限度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精益化管理产生于精益生产,采用利润主义的经营思想,它的主要特点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管理生产出高质量、高品质、小批量的产品,并不断改善,与现代生产技术相辅相成,消除浪费,共同创造高效运作。精益管理中的浪费与我们平日说的浪费是有区别的,在这里没有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需要过多资源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都是浪费。精益管理中的不浪费就是指使用最少的资源来产生最大的附加价值。精益化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中的新工具,并逐渐演变成为系统完善的高效管理模式。

精益思想的中心思想就是减少浪费的发生,它起源于日本,在美国形成和发展,现在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目前,精益思想已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大至国家军事、航天事业,小至一家小店的经营,精益思想正在渐渐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日常生活的改变。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以最少的资源成本,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组织管理与生产中,运用精益思想不但可以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创造性。

二、基于精益思想的煤炭企业管理模式构思

企业管理模式的结构模型由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领导、决策体制,管理体制与规章,管理技术这四个要素组成,其中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是核心,是运行企业管理模式的价值前提。领导、决策体制是构建企业管理模式框架的基础,是组织、策划企业进行有效活动的组织结构、关系。管理体制与规章是约束企业或个人行为的章程。管理技术是有效配置资源的方法或手段。

基于对精益思想、企业管理模式、煤矿企业等的了解,将精益思想放入企业当中,构思基于精益思想的煤矿企业管理模式。我们分别从管理模式的结构和内容来进行构建,结构上根据上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四大因素进行构建,内容上则是根据精益管理理念,参考我国煤矿企业在精益管理方面的典型成功案例,结合现行的煤矿企业情况,进行实操性强的构建。基于精益思想的煤矿企业管理模式主要由核心价值流、精益文化、流程性组织结构组成,作为模式核心的核心价值流在其余两部分的支持下完成其核心作用。

(1)价值流管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产生,它的价值在不断改变,根据核心价值流的理解,价值流管理就是要减少价值流上的资源消耗、加速核心价值流上的价值流动。结合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深入推行,指导提升企业一体化运作水平。紧抓当前煤炭市场良好的有利时机,抓好生产组织工作,力争在煤价下降之前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创造企业最大效益。在提高供给品质上,继续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爆破、探索技术,提高块煤产出率,加速推进提质增效工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绿色生产,打造新的煤炭品牌。在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将成本与收益进行配比分析,找出价值升值点,加快构建物流格局,优化供给渠道。创新运输理念,延伸运输服务产业链,选择运距短且综合运输费用低的运输路径,并争取沿线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进一步协作,并着手研究运输方法,使企业价值流衔接无缝、流动顺畅,消除多余的浪费,提高每个价值流在核心价值流系统中的流动速度。(2)流程型组织结构的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的设置时为了企业能够进行更有效的决策、管理活动,为了给企业提供精益化的服务,对信息快速反馈与处理,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合理分配各项工作,激发和调动人员创造力与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达到精益化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采矿方案,尤其要把通过井工方式在端帮采煤的方案做细做实,确保安全生产,提升安全环保管控水平。对财务管理进行精益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财务信息化水平,突出抓好成本管控工作,指导生产经营决策;抓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并加强内外对标,补齐管理短板;加大应收账款与存货“两金”管理力度,做好企业整体效益测算。(3)精益文化。精益文化是相对精益生产的深入探索,是较为稳定、本质、有内涵的东西,在煤矿企业走向精益管理的道路中,必须培养良好的精益文化,深入学习和吸收精益管理的文化精髓,通过领导引导以及员工学习,坚持和谐共赢理念,公共关系进一步密切,创造内部和谐、外部双赢的良好发展空间,改革福利发放制度,开展环境文明专项治理活动,为大家创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健全鼓励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为大家的能力发挥提供更好的展现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在企业中不断发展精益文化。以上这三个精益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促成精益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发展。

三、精益思想在煤炭企业运用

煤炭企业跟普通的流水作业大有不同,矿井的作业环境复杂、易变化,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且由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及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约束,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缺陷之处,精益思想的应用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提升机遇,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精益管理模式,所以,煤炭企业在运用精益思想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点及时调整精益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深层次地结合煤炭行业的基本特点,研究与企业实际融合恰当的改进策略,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贯彻精益思想,发挥其在减少企业成本的浪费上的作用。

精准发力深化改革,求变思新凝聚新动能。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推进“两V合一,协调开采”,改革创新,推出煤炭新产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立维修再制造中心,推进国产化进程,扩大维修范围。引进各项自动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技术,加快数字化建设。建立“双赢”的规范管理平台,解决劳务用工总量大、比例高、非“三性”岗位用工等问题。煤炭企业成立管理小组,领导、监督企业工作人员,建立完善体制标准和考核准则,根据精益模式,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退老补新、退补并存,不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先进后出、交叉任职、双向并入,全面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成立研究科学技术的专职小组,鼓励创新发展,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进而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精简机构,调整干部年龄结构,严格控制用工总量,构建企业框架,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精益创业篇8

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精益管理成功实施的关键。说到底,企业管理的竞争就是深层次文化的较量,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较量。以精益思想为导向,建构以精益思想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在已有企业文化注入与形成新的内涵,通过这种“文化上的改变”和传导,可以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提升精益管理的执行力。将精益意识和理念,贯穿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过程和所有环节,让生产力各个要素的能量充分释放和奔涌起来,就能大大提升精益管理的执行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新的动力和支持。

一、精益创新凸显企业核心价值观

从精益生产到精益管理,短短数十年,全球企业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探索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源稀缺和高成本已经并正在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实质上就是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效,具有经济效益。

管理的高度来源于思想的高度。首先,放眼当今世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影响下,各国经济贸易发展很不平衡。在利弊交织、相互作用的环境下,电力企业已经步入一个高成本经营期。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现实,探索和实践精益管理的思路和对策,通过对企业经营业务的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优化企业经营管理链上各个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无疑适逢其时。而精益管理思想和理念凸现的则是创新应变,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从战略高度审视,以精益思想和理念,引领企业不断创新,是企业走向卓越,壮大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精益导向建构文化脉络

毫不讳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总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企业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总目标的条件和土壤。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和竞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少企业中的部分员工对实现目标的路径还很长认识不足,同时,在导八和实施精益管理中,伴随系统整合、流程再造的过程,很可能产生认同差异。管理创新依靠的是观念创新,而观念创新则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构。

低成本、高效率的精益化管理无疑是对高成本,低效率的粗放式管理的否定。精益思想包括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等一系列内容,其核心是以较少的投入成本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创造尽可能大的价值,同时密切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按客户需求拉动服务产品,为他们提供确实要的东西。所以,“精”应体现在服务质量上,就是”零事故”、“零缺陷”、”零差错”,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成本和效益上,就是“零浪费”,只有低成本才能获得高收益,因此,精益思想不是单纯追求成本最低、企业眼中的质量最优,而是追求客户和企业都满意的质量,追求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置,追求产品性能价格的最优比。

以精益思想为导向,深化、建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第一,要动员和倡导全体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从企业经营层到各个岗位的员工都树立起精益意识,掌握精益原理。第二,营造和形成一个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精益价值观,确立以“零事故”、“零缺陷’、“零差错”作为成本与质量最佳配置、服务与价格最优比的目标追求,第三,清晰企业核心价值,理顺价值差异,统一管理思想,在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形成以精益价值观为导向的企业共同语言和准则,提高运作效率,塑造整体形象,增强精益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持续健康增长领跑。

三、正确导向引导全员认知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精益管理的导入和实施是一项涉及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的系统工程。在整合和再造的改革进程中,学习和认知至关重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引导全体员工学习理解精益思想和价值观,通过宣传教育,使精益精神,精益理念、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认同。有好的理解力,才会有好的执行力,只有心中装着企业战略目标,能把企业的高端愿望解码成步骤、行动、细节的人,才是明确自己身处的岗位、能把岗位的工作与企业目标紧紧相连的人,才会抛弃原有的旧观念,以全新的理念投身到向精益企业转变的行动中去。

四、理念认同发挥凝聚效用

确立以精益思想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同拥有的核心价值观发挥凝聚效用。在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一部分员工由于自身的利益受到影响而有意见、有想法是很正常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内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要善于排解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而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与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问题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沟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可以在执行中明确精益管理的目标,通过自上而下的合力,使企业执行更加顺畅。用精益管理的目标将员工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位员工产生一种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

五、目标激励形成执行合力

实施精益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无论是制定企业战略,还是流程再造,都需要激发全体员工在企业各项持续改进行动中的积极性。因此,按照精益理念,设立清晰的目标,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表,这个目标一定要可衡量、可检查,不能模棱两可。在深刻认知精益管理的目标,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以目标激励,层层分解落实,并融八,渗透到经营管理环节中。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注细节,认真,再认真,跟进,再跟进。在制定目标战略时,更多是发挥“最长指头的优势,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执行的好坏要经过反馈来得知,这就要切实解决好“木桶效应’的问题。同时,应从主要业绩、行为态度,能力等主客观方面来评价个体执行能力,激发员工动力,为管理转型、实现企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而努力拼搏。

六、实现制度创新,增强约束保障

以精益思想和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建立精益组织,实现扁平化架构,这不仅是精益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转变,对企业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精益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精神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以规则采约束,规则是一个组织执行力的保障。”PDCA循环’就是制度制定与执行,检查和绩效四者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着员工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通过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素质,形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观念、措施和方法,对员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约束作用。

七、精益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所拥有的最珍贵的无形资产。从精益管理的实践中提炼和形成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通过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组织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它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提供的动力和支持是持久而强大的。

精益创业篇9

关键词:精益六西格玛 内涵推进 改善载体

近年来,烟草行业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总体战略任务,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加强基础管理以促进企业管理效益提高,促进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领导在烟草行业发展的新时期提出了“思考、谋划、实践”的基本课题,从而保证烟草行业“五个形象”的顺利塑造。通过在烟草整体行业进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不仅是对三个基本课题的实践,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促进整体行业积极转型的重要手段。随着精益管理工作的推进,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柔性化能力、生产加工精细化能力、成本控制即时化能力、生产控制智能化能力、生产安全标准化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促使企业管理效益的提高。

一、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含义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Lean Six Sigma),即通过有机结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旨在满足质量、成本、效率的顾客需求,以价值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以及波动进行控制,以最大程度满足顾客需求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与目标,在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控制并提高生产流程效率的综合创新技术方法论。通过利用精益六西格玛的先进技术与综合管理措施,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浪费与变异情况进行消除,最终实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不仅实现了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同时二者也呈现出不断完善、积极改进、优化运行流程、满足顾客价值等共同点。精益六西格玛中的两种模式共同以控制浪费与变异为管理对象,体现出显著的互补性。作为一种从宏观角度出发的精益管理理念,一般应用PDCA模式实施改善;而六西格玛则是提供了一种非常强大而系统的分析工具,应用DMAIC循环模式实施改善,DMAIC改善模式继承了PDCA的优点,同时使解决问题的模式更具逻辑性、严谨性;精益六西格玛推行沿用了六西格玛的DMAIC改进模式,精益生产为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具体措施提供了基本思路。

二、提高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精益六西格玛作为国际公认的企业运行改善核心方法论,卷烟工厂导入和实施精益六西格玛工具,是企业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管理工作持续深化的要求。在卷烟工厂管理中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念与措施能够在保证产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优化生产流程并提高生产效率,促使生产过程更具稳定性。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布置,节省生产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数量,有效控制库存量,优化生产流程,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并提升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以及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实施精益六西格玛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烟草行业发展“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的四大难题需要破解,在烟草行业处于关键转型期的新形势下,精益六西格玛能够通过调整企业运营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促使企业顺利转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对管理流程繁琐、管理方法简单粗放、运行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深度挖掘企业的潜力,促使其在转型期顺利发展并提高运行效率,最终实现健康、高效、创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二)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切实加强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卷烟工厂贯彻落实行业“精益管理作除法”要求的举措之一,也是向管理要效益、要方法、要进步的具体措施。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可以控员增效、控本增效、节支增效和挖潜增效,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是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实现企业由规范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的重要载体。

(三)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能够满足企业提高管理效益的需求

随着烟草行业在近年来不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的进程,以及积极组织提高管理效率、促使管理标准化的活动,突出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深化管理的紧迫需求。精益六西格玛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系统识别和优化流程,追求持续改进,追求管理升级,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精益六西格玛是企业管理工具的有益补充,不仅对加强企业先行管理基础具有重要的改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建立、优化、创新管理标准体系和提升对标、创优、管理创一流工作的水平。

三、加强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相应对策

企业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长效性的特征,在加强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制定出相应有效的计划,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规划和设计,以保证实际管理过程中能够切实将精益六西格玛与具体业务工作充分结合起来。

(一)深化精益生产意识

在加强精益生产理念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其管理实质精神进行深入理解,并以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及管理需要为依据,准确把握精益的内涵,把精益管理作为一种思想、一种方法来定位,牢牢把握精益管理“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本质,形成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持续发展要求的精益理念。在对企业全员进行精益管理培训时应将精益理念的精神进行深入贯彻,将其管理方法与措施与企业运行的实际过程进行充分结合,并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益文化,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营造精益氛围

在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的过程中,应积极营造具有精益管理内涵的企业氛围,通过组织专题会议、建立网络、出版报刊、编写精益管理手册等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切实使得企业的所有员工领会精益管理的实质精神,并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管理态度,以精益管理的各项措施促进员工管理积极性的提高,营造浓厚的精益氛围。

(三)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

参考卷烟工业企业的做法,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有效的精益六西格玛实施方案。卷烟工厂结合实际制定《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办法》,明确组织机构在精益六西格玛方面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六西格玛项目的立项、实施、阶段评审、结题、、评价、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管理流程,将实施六西格玛项目纳入项目管理流程,细化六西格玛项目D(界定)、M(测量)、A(分析)、I(改进)和C(控制)五个阶段的工作要求,建立完善成果固化流程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可持续改进和发展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

(四)提高六西格玛管理工具的精准性

提高企业管理流程的有效性是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基础保障,通过利用DMAIC方法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价值流与浪费点进行准确定义,从而实现提高价值流无迂回、无等待、无中断、无返工的目的。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应用,最终要体现在项目的实施上,在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实施六西格玛项目这一关键环节。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创优指标、对标指标、KPI指标、管理体系目标指标等关键指标,对需要改进的流程和指标进行区分,找到最有潜力的改进机会建立课题,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确定关键质量特性指标,掌握应用软件技术,优先对需要改进的流程实施改进并进行高效管控。通过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实现企业高效率运转,提高各项业务过程的运行稳定性和控制能力。通过几年的推进,使六西格玛管理逐渐由导入期向加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过渡,最终形成完善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保证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质量。

(五)建立高质量、专业化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人才队伍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具有细化的特征,对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因此相关人员在其管理组织构架中应对自身能力与专业技能进行提高,从而符合管理标准。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全员的积极参与性,在管理决策层领导的基础上对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并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考核,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全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黑带、绿带及全员的六西格玛管理培训,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价值流程图分析、工业工程技术(IE)、TPM、6S管理、看板管理、JIT(准时生产)、SIPOC高阶流程图、FMEA失效模式和风险分析、排列图(帕拉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假设检验、多变量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Minitab统计软件等高质量专业管理人才,从而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改进方法,其自身高效、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与工具能够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中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和完善,帮助企业突破传统业务流程的束缚,在产品和业务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推动卷烟工厂向着学习型、创新型企业的目标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何桢.六西格玛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张驰,张永嘉.精益六西格玛[M].海天出版社.

[3] 余锋,张冬,徐佳盈.从战略到执行.鹭江出版社.

精益创业篇10

关键词:创业能力;工匠精神;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5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活动日益广泛,大学生创业形式和创业路径日益多样。各类高校和地区出台了众多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大学生创业的便利性大为提高。但是,由于创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大学生创业的不成熟性,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依然较低。学界对于大学生创业研究沿着内外两个路径展开,外在方面关注创业教育、创业机会、创业环境等要素,内在方面则关注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等要素。学界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外在因素的改变较为容易,但大学生创业内在因素的提高则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现有的创业能力研究主要从个人特质角度、机会角度、管理角度进行研究,而很少涉及产品生产或者服务提升等创业对象的研究,创业能力研究的基础不扎实。目前国家大力倡导个性化生产、品质提高和精益求精精神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指向可以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相融合,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创业能力研究。但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工匠精神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待探索,需要从创业教育、创业绩效等角度入手,探讨可行的研究路径。

1 文献综述

1.1 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创业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Shepherde在研究中指出,教育可以降低创业者、创业团队在创业时于管理层面的“死亡风险”,有经验的创业者或者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准创业者,将会有能力提高新事业在其它两方面的存活能力。创业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创业教育模式的推动。创业教育的研究关注创业实践和创业活动的开展。Fiet指出,应该发展并向学生传授日益成熟的创业教育理论,传授的方式应该强调在“做中学”;Gorman等认为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和学徒计划,重点关注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及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结合。有学者将创业教育指向“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认为学校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不是教导学生去开办一个企业,而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学界从多个方面尝试构建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商光美提出构建以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环境体系、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体系框架。王占仁指出构建包括价值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育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内容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而杨娟将创业教育体系的边界进一步扩大,认为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包括微观的创业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中观的创业实践支持服务体系,宏观的创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创业能力的提升。柴旭东提出创业教育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活动,能力提升是实践型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邹建芬认为高校要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作用,把提高创业能力作为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应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之中,从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的实践、创业教育的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

1.2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视角多样,学界已从企业家精神、动态能力、胜任力等角度研究了创业能力。(1)企业家精神维度。龙勇和常青华认为创业能力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相关的概念,表明了在企业家精神指引下管理企业的方法、实践以及决策风格等,是企业家精神在更为一般的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创业能力可以用创新嗜好、风险偏好、先于竞争对手积极行动的能力这三个维度来测量。(2)动态能力维度。徐萍平和叶伟巍运用Teece动态能力概念,创造性地利用“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动态市场竞争力、创业组织领导力”三个维度诠释创业动态能力内涵,并运用“创业影响因素――创业动态能力――创业绩效”的路径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动态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内在核心要素,其中创业组织领导能力尤其关键。(3)胜任力维度。对于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创业胜任力与企业的创建、生存或成长风险显著关联。木志荣认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可以分为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两个维度;根据对511名具有创业意愿的在校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最重要的创业胜任力分别是: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能。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企业家精神、胜任力等视角已包含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通过整合重构可以探索出创业能力的划分维度。

1.3 工匠精神研究现状

对于工匠精神的关注主要来自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从报告中可以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容包括精益求精的精神、注重个性化生产、注重品质品牌等方面。万钢认为,工匠精神涉及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学者认为工匠精神主要是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工匠精神的理论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实践方面普遍认为德国和日本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国家。

大学生创业能力与一般创业者能力有区别,学生在创业技能、创业经验、创业网络等方面有其前天的弱势,大学生创业演进路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强,由此形成的创业能力有先天不足之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兼顾学生成长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工匠精神研究,力图使大学生创业中具备工匠意识,进而演变为企业家创业。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需要结合创业教育相关理论,从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实践训练等前因变量入手,探寻创业教育各个模块对创业能力的作用路径,并用创业绩效来实际检验创业能力培养的成效,通过梳理前因和结果,打造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形成有效的培养策略。

2 体系构建

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有三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分别是创业教育模块、创业能力模块和创业绩效模块。其中创业教育模块包括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精益制造、服务意识等内容,创业能力模块包括敬业度、创业学习、创新能力等内容,创业绩效模块包括创业意愿、创业成功率、二次创业率等内容。

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大学将创业内容和工匠精神相融合,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强化个性化生产和柔性化生产的内容,使学生掌握精益制造等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将品质提高和服务提升等内容融入学生创业意识,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其后,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创业活动有意识提高学生的敬业度,让敬业精神成为学生创业的主导意识,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业投入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业学习能力,将技能操作和学习创业知识想融合,以技能实践贯穿创业活动;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创新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工匠精神在创业活动中得到展现。最后,检验创业能力的成效。通过学生技能水平、服务能力、创业成功率、二次创业率等指标来反映创业能力培养的结果,再根据结果的指向将相关内容反馈到创业教育模块,改进创业教育的内容,形成创业能力培养的循环。

3 培养策略

3.1 敬业度的养成

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员工的敬业度。敬业度一般用来衡量员工对组织的投入程度。敬业度影响了企业的顾客满意度、企业利润、组织绩效等方面,创业过程中员工的敬业度是预测创业企业成败的关键要素。现有创业教育中关于学生创业敬业度的关注度不高,敬业度的教育更多杂糅在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中。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敬业度通常认为已隐含在创业愿意、创业动机等领域,无需专门讨论。但是创业活动的难度更高,产品和服务的前瞻性和独特性更强,尤其需要学生对于创业过程的投入和奉献。因此,对于创业敬业度培养的内容需要专项研究和讨论。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专题向学生讲解敬业度养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习惯;可以通过创业实训,让学生切实感受创业投入感和奉献感,理解创业过程的艰辛;可以通过创业导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领悟到工匠精神的方法。

3.2 创业学习的强化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创业能力还表现为创业学习,创业学习通常表现为经验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有初始学习、经验学习、模仿学习、搜寻与顿悟学习、嫁接学习等五种形式。学生创业学习一方面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另一方通过实际创业活动来达到。高校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机会识别、创业企业运营、创业融资等课程内容使学生获得基本创业知识,通过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大赛、创业社团活动等实践项目来巩固和深入创业技能。掌握初始技能之后,学生在其后创业活动中会根据实际的创业环境、创业项目、创业困境来不断的学习和反馈。创业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学习和试错的过程,只有学生具备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才能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实现创业的工匠精神。

3.3 创新能力的拓展

工匠精神指导下的创新体现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流程改进等方面,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工匠精神的创新需要创业者精益求精、持续探索的改进产品和服务,做到精益制造、精细服务。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工匠精神嵌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精细的技能、精致的服务、持久的投入、真诚的奉献,这些能力的养成既需要课程教学中的讲解,也需要创业实践活动的训练。将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通过工匠精神相串联,学生可以在创业初始就养成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打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使创业活动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

4 总结

工匠精神是指导大学生创业的有力工具。工匠精神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需要从创业教育模块、创业能力模块和创业绩效模块等三个方面入手,形成能力培养的体系,体现大学生创业的特点。能力培养方面需要从敬业度养成、创业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切入,抓住工匠精神的内涵,将精益求精的精神注入创业能力。工匠精神指导下的创业能力将有力的推动大学生向精细型创业、差异化创业方向发展,塑造大学生创业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1]D.A.Shepherde, E.J.Douglas and M.Shanley. New venture survival:Ignorance, External Shock,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5-6.

[2]JO,Fiet.The theoretical side of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1,(16).

[3]G.Goman, D.Hanlon,W.King.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 Ten-Year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7,(3).

[4]侯定凯.创业教育――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1,(5).

[5]肖龙海.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兼论企业家精神教育[J].教育研究,2011,(3).

[6]商光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J].福建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7]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8]杨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

[9]柴旭东.隐形知识视野下的大学创业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10]邹建芬.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研究[J].江苏高教,2012,(6).

[11]龙勇,常青华.创业能力、突变创新与风险资本融资关系――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3).

[12]徐萍平,叶伟巍.基于动态能力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13]崔毅,李伟铭,黎春燕.基于创业胜任力的竞争优势模型分析――以中小创业型企业为研究对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14]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