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02:33:11

精益管理论文

精益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精益生产,浪费,成本管理

一、JM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JM公司是一家客车制造企业,2000年7月由三家客车生产经验均在30—50年的国营客车厂重组合并而成。重组后减员约2000人,并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对生产线进行搬迁改造,目前生产能力达到3000辆。就产能而言,JM公司已跨入全国中等规模客车制造厂之列。

自重组以来,JM公司一直关注成本管理工作,且在材料采购招标、要求供应商降价、工时与材料定额管理、费用预算与审批控制甚至裁员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JM公司所做的努力离市场要求还差得很远。2005年平均单车成本比竞争对手高2万元以上,产能利用率不够30%,并出现巨额亏损。JM公司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销售成本中材料成本约占80%,而材料成本70%左右在设计阶段已经基本确定。产品设计中未融入系统的市场分析与成本规划,且设计与工艺、制造的结合度缺乏,开发职能过于狭隘;产品开发机制和决策机制不能适应快速应对市场的需要,导致产品开发效率低、成功率低。这是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生产线按大批量生产方式设计,生产计划与材料计划均按月下达,加上订单不稳定、生产不均衡,制造过程明显呈现现场管理乱、组织协调性差、生产周期长、生产线应变能力低、设备利用率低、合同按期履约率低的问题。

3、产品质量一直是JM公司引以自豪的,但从管理理念上,JM公司认为质量需要层层把关,质量的自检、过程检、总检、调试返修是必不可少的职能。为此,JM公司不惜代价配置近50名专人、外加场地与设备,负责层层检验与调试返修。但由于员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加上生产的极不均衡,在生产批量大时还是会出现层层松检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4、材料采购上JM公司采取了许多办法力降材料成本,其中成立招标工作小组,优选供应商是主要举措。应该说这一办法在推行之初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许多配套管理措施(如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准时供应理念、市场材料价格分析与预警等)的不到位,目前招标工作实流于形式,材料质次价高及不按时交货现象仍时有发生。另外,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库存庞大,浪费严重:公司仓库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平均存货约5000万元,其中在库一年以上存货近2000万元。

5、在JM公司,组织设置仍是等级森严的直线职能制(典型的国企组织形式),光公司高层领导有9人,12部6车间中各部门领导均有2-3人,下设主管若干,组长/班长若干。组织结构臃肿、责权与一线岗位分离导致分工过细、责任不清、沟通困难、不增值的协调工作量大,进而导致生产低效率、生产系统缺乏柔性、生产周期长,缺乏快速反应能力。

因此,对于JM公司而言,材料采购成本、人工及其他成本费用高仅仅是JM公司成本高的表面层次或者说是显在的原因。关注成本问题的表象,而没有立足于成本发生的现场,没有从企业价值分析的战略出发对企业生产系统现存的种种浪费现象加以系统分析并消除,即其对成本概念的理解片面、成本控制手段单一、管理粗放是成本高居不下的根源。成本已经不是一个表象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贯穿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管理出效益——这是成本改善的唯一途径。

二、精益生产方式概念

丰田汽车公司自70年代以来屡创奇迹,丰田神话举世瞩目。8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企业界、学术界纷纷展开对丰田经营模式的研究,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组织(IMVP)的专家经过对丰田生产系统(ToyotaProductionSystem或TPS)长达五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在1990年出版的论述精益生产的经典著作《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的概念,指出:精益生产方式是“精益”的,因为它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一切投入都大为减少;工厂中的劳动力、生产占用的场地和工装投资都减半,用一半时间就能开发出的新产品,其所用的工程设计工时也是一半;同时,现场所需存货还可以大大少于一半,极少量的废品,且能生产出更多的并不断变型的产品。精益生产厂家把他们的目光确定在尽善尽美上:不断地降低成本、无废品、零库存与无休止的产品变型。①

通过以上这些描述,可以看出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课题是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企业在生产方面(关于成本、质量、交货期等)如何有效地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目标是消除一切浪费,快速应对市场,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效益。为了实现降低成本,必须消除生产中伴随的种种不合理的过剩现象,迅速而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样的理想要通过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或JIT)来实现,即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看板”(kanban)是实现JIT最重要的工具,丰田通过看板将全部生产过程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且圆滑地管理各工序生产量的信息资源。而为了将看板方式付诸实施,必须实现均衡生产,使最终装配线在每个时间域平衡地领取零部件。为了推行这种生产均衡化,必须缩短生产过程时间。这要通过小批量生产和“一个流”的生产和搬运来实现。小批量生产可以通过缩短作业转换时间来实现,“一个流”生产可以通过在多工序生产线上作业的多工序作业人员来实现。此外,通过标准作业的组合和“自动化”,保证一个单位产品的加工中所有必要的作业在循环时间内完成、保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最后,通过改善活动,修正标准作业、适当地纠正不正常现象,并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士气。精益生产概念体系同样体现出“拉动”思维方式,目标(需要)拉动(解决方案),将解决方案作为第二层次的目标(需要)拉动该目标的解决方案,如此层层拉动,即形成了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围绕最终目标的系统解决方案。因此,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牢固树立和严格执行“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的准时生产经营理念,消灭制造的过剩;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精简整个生产系统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与岗位,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做出最迅速的响应。

综上所述,“精益生产方式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杨光京)三、精益生产方式的传播应用及对JM公司的启示

精益生产方式由丰田汽车公司创立,在丰田历经全球石油危机而一枝独秀后开始为人所瞩目。在日本,三菱、马自达、本田等汽车公司迅速全面实施丰田精益生产方式,1980年日本以其1100万辆的产量全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第一大国。8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车在美欧市场上的热销,从惊讶中清醒过来的美欧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在本国应用丰田生产方式,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最典型的案例是德国保时捷汽车公司,这个在1991年夏天被观察家们断言即将消失的保时捷公司被精益生产方式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经过五年时间,保时捷把主要的生产率指标提高了一倍,同时使供应商的残次品零件数减少了90%,厂内一次作业缺陷数减少了55%。到1997年,仅仅经过三年的开发(以前每款新车的开发计划期一般五年,但实际上都会超过五年),保时捷即可投产两款制造性能极好的车型,并将所需的生产场地减少一半,将从原材料到成品车所需的的供货时间,从六周缩短到三天,将零件库存减少90%。②精益生产方式及其传播应用对JM公司成本管理的启示主要表现在:

首先,精益生产方式以消除一切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基本目标,是制造企业解决成本问题、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一套系统解决方案,其理念和方法在全球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且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实施精益生产方式不需要在硬件上做大的投入,即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效益。JM公司与丰田、保时捷同属汽车制造企业,其所属行业性质、加工制造过程、质量观念、组织结构、生产过程、供货情况、各种浪费的严重程度和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等与JM公司基本类似,这两家汽车公司都在经营陷入困境的状况下通过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而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JM公司完全可以借鉴引进精益生产方式,从系统观念出发解决目前剪不断、理还乱的成本问题。其次,作为海外企业的JM公司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必须首先解决全体员工的观念问题,明确精益生产方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企业及全体员工中树立系统化成本概念,采用这种目标导向(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市场导向(市场决定产品的价值、市场决定企业的价值链上每一项作业的价值)的成本观念,即将成本领先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总体策略,将眼光面向整个价值流,从顾客的角度确定价值,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分销、组织机构与基础管理等环节运用精益生产方式,以“消除浪费、追求卓越”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重塑企业价值链,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或资源占用。保时捷不惜花巨资,聘请日本能人现场指挥精益生产转型及组织各层级管理、技术、生产及工会人员五次远赴日本洗脑,就是深谙观念或思维转换之重要。此外,在引进程序上既要讲究系统性,又要注意根据企业实际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在具体方法的引进上,必须关注JM公司与丰田、保时捷公司在内外经营环境上的差异性,结合企业实际加以引进。JM公司引进精益生产方式要把握以下关键点:(1)精益生产是生产管理上的一次革命,必须有来自公司高层的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2)在公司统一的部署下组成项目队伍推进变革是公司引进精益生产方式的组织保障;(3)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必须循序渐进,即首先必须寻找切入点,进行试验性的项目。切入点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三个原则:选择管理上最重要但又最薄弱的环节(如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在这里矛盾最集中,问题最容易暴露,改革的阻力最小,团队意识最强,改革的效果也会最明显;选择最基础、最容易见效的环节(如现场5S管理),逐步树立和培养员工的精益思维方式;制造过程按照准时化生产由后向前“拉动式”顺序,选择最终工序(总装生产线)作为切入点。(4)将制造过程引进试验中进行的那种最终工序和它紧前面的工序连接成“一个流”的作法依次向上游的前工序展开,直到工厂内最上游的工序,使精益生产方式的引进溯流而上。最后再实施JM公司公司与外协厂之间的零部件准时供货。

精益管理论文篇2

1.精益生产的概念和内涵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传统生产方式进化的产物,是在流水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化产生的生产方法。但与流水生产方法相比,精益生产在结构整合、人员分工、运作方式、市场需求等方面又有了发展了进步。在精益生产过程中,更注重的是买方市场的供需,它注重以客户为导向,以市场为中心,以精简为手段进行设计,并实行定时定量的生产技术,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和结果进行设计和计划,从而实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销售、管理、供销等方面最佳的优化整合,发挥精益生产的最大效力,达到最好的结果。精益生产的考核指标有两项,它强调零库存和对市场变化的最快反映。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它是由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相融合的管理体系.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消除浪费。它把生产中不能增值的各种因素都视为浪费。如过量生产、闲置的库存、不必要的工序、各种等待、材料的移动、产品的缺陷等。为了消除这些浪费,精益生产创新了五种主要生产方法,主要有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团队工作法、并行工程和协作配套管理方法,这五种方法是精益生产的核心和基础,这五种方法也是精益生产的主要运作方式,而且五种方法互为补充、互为依托,属于辅助并行关系。它先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确定企业生产制造的供需量,并针对市场供需确定生产制造的数量,市场有需求时就生产,市场有剩余时就停产,从而实现零库存,保持了生产中的物流平衡。在生产过程中,精益生产又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保证,对产品设计、设备质量、生产资料、仓库管理、以及制作工序等提出严格的要求,从而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发生。为了发挥精益生产的最佳效力,它又强调团队工作法,要求生产人员一职多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再针对人员构成合理划分团队小组,由团队用最佳的人员组合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并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团队的群策群力效应。另外,“精细生产”作为现代化工业时代的一种管理理念,通过精细管理优化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零缺陷”、“标准化生产”、“零库存”等都己经成为精细管理的代名词,已被许多知名企业广泛应用,最著名的莫过于日本企业如索尼、丰田及美国的戴尔等。在学术界也已经有许多的管理学者和优秀的企业在研究和推行精细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戴明的质量管理,强调的是一切由数据说话,通过PDCA循环即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阶段一环套一环来进行不断的改进,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Kaizen成本法,这是由日本的汽车界创造的,企业通过改进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来逐步降低成本,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缩短产品生产时间等,其公式为:改善值=本年(月)的实际成本-上年(月)的实际成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SOP标准作业规范,将每一个作业流程的每一步操作规范用文字作出明确的规定;希格玛,将产品的合格率以及其他工作的规范标准提高到小数点后的六位数达到99.999999%。

2.精益制造的重要性

2.1精益制造可以有效防止生产资源浪费

精益生产的宗旨就是彻底杜绝浪费,永远追求效率。精益生产的核心和灵魂是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追求永无止境。精益生产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精益生产方式的考核指标主要是零库存和对市场变化的最快反映,它对过量生产、闲置的库存、不必要的工序、各种等待、材料的移动、产品的缺陷等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日本国因为生产资料的紧缺、人力的不足等原因,通过减少各种浪费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而我国不同于日本,我国地大物博,生产资料充足,采购成本较低,劳动力廉价,各种因素形成了我国企业铺张浪费的现象,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生产资料浪费,并且很少有企业形成生产链,对废弃的生产资料不利用、不开发,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在工种的配置上,也缺乏一专多能的人才,粗线条管理、粗放形生产的现象十分普遍,致使我国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盈利空间越压越小,这也是国内企业很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行精益生产方式后,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工作法以及生产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2精益制造可以促使团队实现最佳的优化整合

工人是企业生产的独立细胞,班组是企业生产的最小单元,只有把各个独立细胞激发出最佳的活力,并组合成最佳的结构单元,才能实现企业生产制造的最好结果。传统生产方式中强调的是职工独立作战的能力,提倡的是职工个体生产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这种生产方式突出的是个体的能力,而不注重团队的作用,其结果就是在一个生产团队中,优劣的差距拉得较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而精益生产方式突出了团队工作法,通过对团队中的每个员工进行培养,从而使团队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保持平衡,从而消除团队中的短板,实现团队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并通过对团队定期的考核来优化人员结构,突出团队人员的协作精神和一职多能,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3精益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抵制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精益生产首先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是组织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过程。要实现精益生产必须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程序,以及基于作业程序的管理工具;同时,它也是一种管理理念。它体现了组织对管理的完美追求,是组织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思想的贯彻;它排斥人治,崇尚规则意识。规则包括程序和制度,它要求管理者实现从监督、控制为主的角色向服务、指导为主的角色转变,更多关注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实施精益生产的目的是基于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组织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综合需要;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是通过训练达到组织成员素质提升的方式实现。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精益生产的时代己经到来。精益生产就是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也是企业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它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和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重要途径。

3.现代企业精益制造的生产流程

3.1产品制造产品是制造业的生命,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核心。在产品制造时,首先要做好前期开发工作,包括分析市场需求、确定工作原理、进行概念设计、模块化、标准化、建立产品族结构,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按照精益生产理论,即要质量过硬,又要避免浪费。其次是产品配置设计,包括定制产品结构、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准确的交货期等。最后,对新产品建模,包括特性参数分析、建立产品模型、建立过程模型和建立产品档案。

3.2计划管理一个团队只有良好的愿望而没有明确的分工是不会发挥最大的效力的。计划管理就是要细化生产制造分工,使各个生产环节能够紧密衔接,从而发挥团队生产的最大效力。在产品生产制造前,企业就要对生产流程进行计划管理。对产品设计的计划管理,产品设计计划管理时要对产品特性、成本、工艺等进行计划。对产品制造的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工期、人力、生产资料、验收和封装等进行计划,让各生产环节明确各自的职责时限。生产风险计划管理,原材料的供应物流、工期的时间期限、产品的质量特性等方面均容易发生意外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建立风险响应机制,留有预选方案,在遇有特殊情况时能够果断应对。另外,计划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保证生产线的运转流畅,更重要的功能是保证产品质量,为此,制造企业必须把计划管理做为精益制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计划合理、管理科学、提升质量。

3.3设备管理设备质量是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高质量的设备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设备管理应包括设备的检修、运用、操作和维护等四个方面内容。在设备检修上,企业要建立定期检修机制,企业应配置设备检修专管部门,对各类操作设备性能、运作原理进行全方位培训,保证设备永恒处于高效率、高质量运行状态。在设备运用上,要让生产人员对设备输入和输出常态进行确认,发现输出或输入不正常现象时要及时报告,避免生产人员盲目生产。在设备操作上,要制作设备操作流程图,在设备机械的操作平台上张贴,对危险性高的设备要标明危险勿动的字样,并由专人操作使用。在设备维护上,建立生产人员、操作人员、检修人员和维护人员共同维护设备质量的责任体系,与设备质量相关的人员都要懂设备性能、能识别设备状态、会处理简单故障,共同承负起设备维护的责任,确保设备的常态生产状态。

3.4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企业运营的永恒主题,精益管理就是要通过精益化的管理流程,堵塞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保证安全生产最主要的是要有一整套安全反应机制,并要有应急处置预案,通过对安全生产中的突况进行提前预想来保证安全。生产安全是永恒主题,人身安全也要放在首要位置。在生产前,必须认真检查生产人员的劳动保护状态,对违反劳动纪律,违规操作设备,盲目违章作业的要坚决打击和制止。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每一名工人都能够保证自身安全,保证安全生产。

3.5现场管理抓住了现场就是抓住了管理,抓住了管理就是抓住了质量。现场管理是精益生产的核心内容之一。精益生产前提下的现场管理应突出现场质量控制,包括生产人员的操作规范和作业标准以及质量检验三个要素。操作规范应结合生产实际,贯彻精益管理的思想,对每一个操作细节进行预想和规范,明确各生产人员职责,使所有生产人员都能明确职责。作业标准是产品质量的核心管理内容,每个生产线的操作人员都要有其特定的作业标准,并且有较强的技能培训和检验,通过每一个个体的达标,实现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质量检验是现场产品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工序。

3.6技术工艺管理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狠抓生产技术管理。正确的工艺设计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工艺是产品生产的主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工艺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决定因素,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工人在生产中正确进行加工操作的依据。合理的工艺,必须经过反复试验和正确设计来确定。要积极开展工艺研究,积极探索新工艺,是攻克技术难关,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改进的必要途径。工艺研究是工艺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它在工艺试样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生产关键和质量薄弱环节,组织技术人员,探索工艺规律,改进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攻关,对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技术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工艺研究,摸索,探讨,制定合理工艺措施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工艺检查,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艺检查是工艺管理方面的必要补充,是衡量设计水平高低和车间执行情况。通过工艺检查,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促进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工艺检查必须按照庄口工艺要求,每天对生产工艺进行测查,贯彻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原则,严格工艺规律,对于不执行工艺和执行工艺差的车间和工人,除思想上进行教育,技术上进行帮助外,还必须采用必要的经济手段进行惩罚,提高试实缫符合率和工艺符合率,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精益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精益采购;物流整合;采购管理

一、精益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精益采购是集客户需求、信息分享、质量把关和供应商选择一体的采购模式,其中它的必要条件是畅通的信息流,实质内容就是在合适的地点的时间,按客户的要求采购合适数量的物品。目前的南京唯特国际贸易公司在信息流通采购物品的数量、质量、效率、准时交货、库存等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精益采购,逐一进行了改变和提升,为公司向精益采购模式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益采购管理优化

1.建立和完善精益采购模式信息系统。公司组建局域网,加强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快公司内部信息流通的速度,进而减少因沟通不足而出现的反馈不及时的情况,提高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缩短了采购周期。公司采用电子交换技术(EDI)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如唯特公司可以每日的生产和库存情况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供应商,而供应商也可以根据库存和消耗情况进行按时送货。(1)订单系统针对南京唯特国际贸易公司的采购状况,为了有效实施精益采购,建议该公司采用ERP系统之订单采购。ERP订单采购系统集订单查询、订单管理为一体,双方可以实时了解情况,从而相应的变化,大大地优化了采购流程。系统包含报价、订单、管理等功能,并且与库存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相结合,及时了解订单和库存状况,以便更好地定制采购计划。(2)优化信息平台采取采购项目流程“线上”办理,为采购信息化做好准备。相关人员在这些修改的订单上备明缘由,系统将自动将订单传到部门经理并提醒审批,一旦审批通过,修改后的订单可按照正常程序运行。节省了纸制的文件,避免了逐级上报,节省了不少时间。2.建立严格的供应商选择和评估机制。在选择供应商之前,首先要对供应商的类型进行了解和判断,按照现在学术上的分类,一般将供应商分为4类,它们分别是战略性供应商、杠杆型供应商、瓶颈型供应商和一般型供应商,具体如下:(1)一般型供应商相对来说,一般型供应商的供应风险和对业务和总成本的的影响均不大,也就是说采购金额和需求量都较小,适合采购办公用品或者其他一些低价值的产品,因此公司不必在这种类型的供应商身上花费太多时间。针对这种供应商,价格其次,服务优先。(2)杠杆型供应商这种供应商的供应风险较小,但是对业务和总成本的影响较大,是公司采购时实现总成本最小化的关键一步。针对这种类型供应商,采购部门需要把采购价格放在第一要素上来选择和评估供应商。(3)瓶颈型供应商这种供应商类型对公司业务和总成本影响不大,但是供应风险却相对较大。一般来说,这种供应商在市场一般处于主导或者垄断的地位,采购价格绝对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适合采购高品质、高服务的定制产品。针对这种类型的供应商,采购部门需要密切关注按时送货率,注重降低风险,保障生产加工正常进行。(4)战略型供应商战略型供应商无论是供应风险还是对业务和总成本的影响上都有较大的关系,即这种类型的供应商采购金额和需求量都很大。战略型供应商在行业的新产品开发、服务、和技术等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非常看重准时交货率、采购物品的质量和采购效率,对提高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3.加强物流整合。在企业内部,采购部门及时反馈采购信息,并迅速报告上级领导,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对市场和订单快速反应,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使得物流信息运作顺畅。其次,合理科学地安排仓库人手,在物料到达的时候,及时调动部分人手过去支援,避免出现人手和任务严重不对等的情况出现,尽最大可能尽量当天收货入库。在企业外部,供应商在出货时进行加强管理,避免因漏写、误写等低级错误延迟发货,影响采购物资的物流运输,从而导致公司无法进行增长的生产加工活动。4.完善公司采购规则和机制。(1)规范精益采购体系实行精益采购体系前,先进行精益决策,采购部门提前定制采购计划,做到采购前心中有数,尽可能地降低采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要实行精益采购档案管理,建立真实有效的采购档案,让采购工作有据可查。规范精益采购沟通协调机制,做到相互合作,互不干涉,保证采购各个环节顺利实施。(2)变“橄榄型”为“哑铃型”,推行精益采购管理南京唯特国际贸易公司作为服装外贸企业,必须不断优化管理采购模式,不断向前发展。公司之前就是所谓的“橄榄型”内部结构模式,“大而全”封闭万能,要想实现公司内部结构转型,把目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转变为“两头强,中间精”的“哑铃型”,就必须推行精益采购管理,对中间加工环节进行消肿,对采购环节进行增肥,实现内部机构的转型。

三、结语

根据分析南京唯特在采购管理上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都列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通过这些措施,公司的采购环节出现的质量、成本、库存、价格等问题将会有很大的改善,将公司原有的传统采购模式逐渐向精益采购模式转变。当然,精益采购模式的定点采购虽然供货源稳定,但是特殊情况时也会有不小的供应风险,公司也要尽量降低风险,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作者:樊小萌 孟凡利 徐荧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精益管理论文篇4

摘 要:成本管理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企业千古不变的追求。精益生产方式赋予了成本管理全新的概念,引领丰田汽车公司屡创奇迹,成为当今世界上成本最低、品质最好、效率和效益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JM客车制造公司一直将成本管理视为公司第一要务,采取多种成本控制措施,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因成本过高而产销量逐年下降,亏损连年增加。本文旨在通过对丰田精益生产方式概念及传播应用的研究,并通过对JM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的剖析,深刻说明精益生产方式是JM公司乃至整个制造企业成本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论文关键词:精益生产,浪费,成本管理 一、JM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JM公司是一家客车制造企业,2000年7月由三家客车生产经验均在30—50年的国营客车厂重组合并而成。重组后减员约2000人,并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对生产线进行搬迁改造,目前生产能力达到3000辆。就产能而言,JM公司已跨入全国中等规模客车制造厂之列。 自重组以来,JM公司一直关注成本管理工作,且在材料采购招标、要求供应商降价、工时与材料定额管理、费用预算与审批控制甚至裁员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JM公司所做的努力离市场要求还差得很远。2005年平均单车成本比竞争对手高2万元以上,产能利用率不够30%,并出现巨额亏损。JM公司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销售成本中材料成本约占80%,而材料成本70%左右在设计阶段已经基本确定。产品设计中未融入系统的市场分析与成本规划,且设计与工艺、制造的结合度缺乏,开发职能过于狭隘;产品开发机制和决策机制不能适应快速应对市场的需要,导致产品开发效率低、成功率低。这是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生产线按大批量生产方式设计,生产计划与材料计划均按月下达,加上订单不稳定、生产不均衡,制造过程明显呈现现场管理乱、组织协调性差、生产周期长、生产线应变能力低、设备利用率低、合同按期履约率低的问题。 3、产品质量一直是JM公司引以自豪的,但从管理理念上,JM公司认为质量需要层层把关,质量的自检、过程检、总检、调试返修是必不可少的职能。为此,JM公司不惜代价配置近50名专人、外加场地与设备,负责层层检验与调试返修。但由于员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加上生产的极不均衡,在生产批量大时还是会出现层层松检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4、材料采购上JM公司采取了许多办法力降材料成本,其中成立招标工作小组,优选供应商是主要举措。应该说这一办法在推行之初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许多配套管理措施(如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准时供应理念、市场材料价格分析与预警等)的不到位,目前招标工作实流于形式,材料质次价高及不按时交货现象仍时有发生。另外,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库存庞大,浪费严重:公司仓库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平均存货约5000万元,其中在库一年以上存货近2000万元。 5、在JM公司,组织设置仍是等级森严的直线职能制(典型的国企组织形式),光公司高层领导有9人,12部6车间中各部门领导均有2-3人,下设主管若干,组长/班长若干。组织结构臃肿、责权与一线岗位分离导致分工过细、责任不清、沟通困难、不增值的协调工作量大,进而导致生产低效率、生产系统缺乏柔性、生产周期长,缺乏快速反应能力。 因此,对于JM公司而言,材料采购成本、人工及其他成本费用高仅仅是JM公司成本高的表面层次或者说是显在的原因。关注成本问题的表象,而没有立足于成本发生的现场,没有从企业价值分析的战略出发对企业生产系统现存的种种浪费现象加以系统分析并消除,即其对成本概念的理解片面、成本控制手段单一、管理粗放是成本高居不下的根源。成本已经不是一个表象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贯穿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管理出效益—

精益管理论文篇5

物流成本是企业供应链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在供应链成本中所占比重,是精益物流成本的最终目标。而精益物流成本管理可以通过精益物流来予以实现。精益物流要求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创造价值,对物流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增值的环节;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一旦发现有浪费的环节就要及时改进,从而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将精益物流成本管理融入到精益物流中,不仅可以做到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而且还能使得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在物流成本中得以实现。

2铜仁市烟草公司卷烟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2.1铜仁市烟草公司基本情况

铜仁烟草公司客户数量有13648,其中有5789户分布在城镇,7504户分布在农村。物流中心有两个库,铜仁总库和思南分库,铜仁市碧江区、万山、玉屏由铜仁总库送货部直送,思南县、印江县由思南分库送货部直送,松桃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沿河县则需要由当地的中转站送货;物流中心工作人员153人,配送线路达129条,送货车辆47台,为全市零售户提供优质的“48小时配送到户”送货服务。

2.2山区物流的特征

铜仁市是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一个地级市,其地理环境复杂,以山区为主,这一地形是一直制约着铜仁烟草物流中心实现配送高效、低成本的瓶颈。而山区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①配送区域大;②配送时间长;③配送线路难以优化;④客户分散、点多面小、订货量小、产品价值低;⑤车辆没GPS监控;⑥受天气和自然环境影响大;⑦道路条件差;⑧存在迂回运输;⑨配送成本高;⑩送货量季节变化大。这些特征是致使山区烟草企业物流成本相对其它地区较高的重要因素。

2.3铜仁烟草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近几年,国家局将物流定位为烟草行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业务。要实现不可替代性,保持行业物流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物流成本的管控。虽然行业物流费用占卷烟三项费用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铜仁烟草公司虽然一直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距离国家局“精化流程、精确核算、精准营运、精到服务、精细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2013年,铜仁烟草商业物流的费用为2860.62万元,比上年同期2695.09万元增加165.53万元,增幅6.14%。其中:仓储费用累计156.84万元,比上年同期180.21万元减少23.37万元,减幅12.97%;分拣费用累计432.99万元,比上年同期392.36万元增加了40.63元,增幅为10.36%;配送费用累计1573.48万元,比上年同期1198.27万元增加了375.21万元,增幅为31.31%;管理费用累计697.31万元,比上年同期924.25万元减少了226.94万元,减幅为24.55%。而2014年上半年,铜仁公司卷烟以211.58元每箱的单箱物流成本与全省其它地区相比,相对较高。其管理现状如下:

(1)配送效率低,配送成本相对较高

配送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成本及整个物流效率。从上面数据中不难发现,配送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成上升趋势,仅配送费用就占了总物流费用的55.01%,比重已超过了一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按行政区划进行配送,会导致约10%的迂回运输及配送车辆使用不合理,出现经常性的载量不足,以及返程车辆空载的状态,从而导致配送效率低。②配送车辆老化,车型单一,修理成本高,每台配送车辆平均每年的修理费将达到2~3万元。加上在配送中,没有采取相应的设备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调度和管理不合理,没有确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缺乏定额管理和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往往使得预算指标会与实际执行情况相去甚远。如未对车辆配送过程中,按常规线路确定固定的油耗数作为考核依据。③“服务到边、配送到站”的服务思想,是铜仁烟草秉承着满足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基本原则,无论路程有多远,道路有多么崎岖,只要道路通车,都必将卷烟配送到户。但是农村偏远地区的经济收入低,卷烟消费水平也低,加上淡季一些配送线路订货量少,路程远,只能看见卷烟产品上的微小利润,却导致配送环节成本增高。因此,这一思想的落实,反而使得企业利润降低。

(2)分拣设备老化,作业环节粗放

根据调查,分拣费用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物流中心分拣设备、叉车、包装机等硬件方面比较落后,包装机不能提速,分拣线老化,作业方式粗放,硬件设备速度限制了人的速度,工作时间的延长,作业效率低,大大的增加物流成本,单箱卷烟的物流成本也随之升高。

(3)缺乏绩效考核,人工成本偏高

与全省其它烟草公司相比,铜仁烟草公司的人工费用偏高,人工费占总支出的70%,企业的可控费用所占比率还不到25%。这主要是因为体制上存在问题,关键绩效指标与绩效考核不匹配。如分拣班组只拿固定工资,不进行绩效考核,对员工来说做多做少都一样,无法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对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实行的考核标准都一致,不仅使得用工成本过高,还会引起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4)费用统计口径不一,精细核算难以实施

由于物流费用统计口径的原因,铜仁烟草公司的物流费用无法与其他地区的费用进行对比。主要是仓储分拣成本、配送成本等指标直接在物流中心本级进行体现,没有根据实际的销售情况分摊到各部门。而物流费用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仓储、分拣、配送、管理四大环节,铜仁烟草虽然有对这四个环节的费用进行了下一级的对象分解,如仓储分拣费用指标细化到了人工、细化到包装和修理等,但是包装及修理等一些可控的费用没有按照各部门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摊,甚至没有细化到单条的分拣班组、细化到个人的归口管理,使得班组之间的工作效率缺乏可比性,人工的工作缺乏积极性。

3烟草企业推行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建议

精益物流强调的是满足顾客需求、逐步完善、整体优化和消除浪费。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管理思想,它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是整合行业物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根据上述铜仁烟草公司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建议如下:

(1)强化定额管理,实现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企业内部实行积极有效的定额管理制度,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方面,将作业流程作为一条主线,更好地完善物流费用定额体系。对卷烟物流业务每一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查找出每一环节可能存在的资源耗费,从而实现费用核算在人、车、机台、班组等最后工作环节的传递和控制,确保定额指标体系纵向贯通和横向呼应;另一方面,推广实施成本定额管理,制定物流作业环节相关因素的定量、定额标准,并在运行过程中加以管理和控制。例如制定车辆油耗及修理费、运输费、装卸费、电话费、差旅费、分拣费、包装费等各物流环节的定额开支标准,使得各项物流费用与人挂钩、与车挂钩的定额标准。只有将定额管理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一套可以持续分析和完善的定额管理体系,最终与绩效考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精准成本核算,打好精益物流的基础工作

在现有费用定额的基础上,以消除浪费、节约成本为发展方向,明确分清物流费用的边界,对物流费用归集严格把关。一方面,细化物流费用科目,以二级核算为基础,建立三级科目分类账核算体系,着手对物流费用的追本溯源工作,使得费用核算精确到仓储、分拣、配送、管理各环节,精细到人、车、机台、单条班组,促进物流中心的成本费用核算精确无误。同时,使各班组之间、员工之间的工作更具有对比性和赶超性,提高各班组间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加强员工对成本节约的意识。另一方面,制定并实施以物流费用为计算口径的统计办法,将在库储存到分拣到配送到户所实际产生的费用按部门归集,将物流成本的控制与各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物流费用在各部门中的核算,使得各项费用的核算具有可比性和可控性,最终实现物流成本预算的准确性。

(3)借助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设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进一步提升物流技术和设备水平,引进现代化的仓储软件、产品跟踪软件、线路优化技术、ERP资源管理软件、物流共享信息平台等技术,以及先进的立体库、塑模包装、传送设备等。使用先进性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分拣设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缩减人工成本,减少各项费用的开支。并引领烟草行业物流朝着绿色物流方向发展,如包装的回收和旧包装的再利用,利用更先进的包装机械化作业,从而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利用3G智能线路优化系统,综合考虑道路状况、车载能力、送货时间、送货里程等基础信息,以“半径最小、线路最优、载量最大化”为目标,打破以行政区划的送货线路,按照经济最优分区对全区送货线路进行优化整合,实现配送路线的智能化、均衡化,车辆装载合理化,提高单车装载量,通过往返互送、共同购置等企业间合作方式,减小配送车辆空驶率,缩短配送时间。坚持高起点、精服务的理念,实现准确分拣,及时配送,从而有效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费用。

(4)加强内部绩效考核,提高人工效率

目前烟草物流行业中,各个环节均存在较大的人工费用。因此,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促进物流中心部门的科学合理设置,从而减少人工费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绩效指标,进一步对各个环节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指标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打破目前使用的统一化标准。建立相关人员考核系统,实现绩效动态管理,人员实时管理,促进人员效率的提升。同时加强精益物流体系建立,结合绩效考核与体系建立,让物流中心全员参与精益物流建设,通过最基层操作人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改善并优化物流作业各环节的问题,从而提升效率,实现物流循环优化,最后达到物流成本的精益化要求。

(5)以综合管控系统为支撑,实现精准物流运营

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行业一号工程、工商在途等平台,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搭建以物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线路优化系统、卷烟零售户送货管控系统、短信查询平台为主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精准控制和无缝对接,消除卷烟物流活动中的浪费,实现物流任务准确分配,物流作业精准控制,物流信息准确传递,从而做到物流运营的精打细算。

(6)建设山区特色物流,实现物流利润最大化

卷烟类型一般分为五类,其中第四、五类卷烟主要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进行销售,这类烟草的利润极低。烟草专卖性质决定,需要对落后农村地区进行卷烟配送。而农村地区卷烟配送面临着交通状况条件差,受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车辆的损耗大,且极易出现迂回运输,耗油量高等因素影响,因而物流配送成本大大提高。因此,烟草公司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地理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优化整改工作,不能将城区配送和农村配送相提并论。对农村的偏远且需求较小的用户实行四周一访,站点取货,顺路带货等多种物流方式,既可以节约配送成本,又可以提高车辆满载率。

4总结

精益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 精益思想;精益建设;施工成本;成本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17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31- 01

在精益建设理论之下,如何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以下从精益思想理论的核心出发, 介绍精益建设的有关基本理论,分析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以及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有效控制施工企业成本的对策。

1 精益建设理论

精益建设也被称为精益建筑、精益施工等,在建筑中包括线路、管道以及设备安装、土木工程建筑、装修装饰3个方面内容。精益思想,其基本原则包括正确确定价值、价值流流动、识别价值流、需求拉动生产以及尽善尽美,也正是这些原则,使得精益建设在现代企业施工成本控制中具备适用性,通过不同专业的分工配合,实现用户的需要。

2 精益建设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在建筑企业施工中,对于施工成本控制不仅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而且施工成本控制也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将精益建设思想应用到施工成本管理中,可以消除浪费,在企业施工成本管理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果[1]。建筑施工企业中,由于其生产依然存在着重复与循环性,因此对于其供应链以及价值链思想,在精益生产理论中都可以通用;还有就是在建筑施工中,对于施工中的装配化、工业化发展趋势,也可对装配化生产的工序进行合并和分解[2]。再有就是由于建筑产品的特点,更利于实现精细生产,因此在施工成本管理方面,也更容易利用精益建设思想,完成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工作。

3 当前施工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对于当前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实现对施工成本控制的优化。①就是对于当前施工成本控制中,并没有从价值流角度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并且其施工成本控制方面,还在依据组织机构职能、权限以及目标任务划分责任,这样就导致责任控制系统显得不利于管理,纵横交错的责任交织,导致管理困难度加强[3]。②在当前的施工成本控制中,忽视流动活动是基于业主的需求价值而创造的,而是将所有活动都认为成增值转换活动,不仅限制成本控制效果,还降低施工成本控制效率。③就是对于当前企业在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中,管理者会认为整个项目成本为最小化的,能够通过转换活动实现成本最小化,然而这样的成本管理方式只能实现对于局部的优化,而不能实现对整体成本的优化。④就是在施工成本控制中,其目标就是把成本控制在企业的预算内,且所有成本管理活动都在围绕此目标进行,不仅不利于施工成本管理的提高,还不能实现对施工成本尽善尽美的管理。⑤在施工成本管理之中,只针对施工生产成本控制,忽视对项目供应链的成本控制,只是对施工最后进行成本控制,忽视对施工项目材料以及库存、成产等多个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不能有效控制施工项目成本。

4 施工成本控制中应用精益建设理论的对策

对于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是降低企业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由于精益建设理论与施工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应用精益建设理论对企业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以提高施工成本控制水平,具体执行对策如下:

(1)精益建设在施工成本控制中,不仅考虑产品生产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而且还会改进成本管理手段,将成本管理与建筑生产相结合降低成本。精益建设理论在成本计划、控制、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等角度,都对施工成本控制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精益建设中的成本管理,应该从施工规划与设计、生产以及整个价值流中进行,从而构建支持精益建设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施工流程、施工要点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正确理解精益建设的思想,提出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将多种成本管理方法与精益建造的思想融合,促进施工成本管理的提升。

(2)对建设施工项目管理进行总结归纳,在借鉴现有成本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得出有效的精益成本管理方法,并可以根据建筑施工产品的单件性,在设计的前期系统化分析用户需求, 使客户需求更加具备全面化与专业化,并且可以在项目施工设计的初期阶段,就明确客户需求,让施工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体现出用户的需求。

(3)在施工成本控制中,可以根据生产现场的特点,重新审视建筑生产过程中建筑产品的根本特性, 改进建筑生产流程,提升建筑产品的确定性,根据建筑组织特点, 按照精益思想, 实施基于精益原则的建议,最终提高建筑生产成本控制水平。

(4)在精益建设理论之下,对于施工成本控制中改进学习以及信息反馈资料,提升团队的作流空间,使其避免条件限制,改进施工工作流程,改进信息流通率, 使得生产流程透明度化,按照精益思想, 实施基于精益原则的建议,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中信息的透明度,促进建筑业成本控制中应用精益建设的进度。

5 结 论

综上所述,在行业生产中,为降低建筑企业的生产以及施工成本,可以采取精益建设理论,优化企业的成产管理方法,制定不同的成本管理策略,结合建筑施工中的生产理论与精益建设思想原则,对其进行施工成本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还可以推动施工成本控制技术的提升,值得在实际中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如兵,鲍文胜. 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提高项目承包效益[J]. 建筑经济,2012,7(18):41-42.

精益管理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精益六西格玛,地铁,管理质量,成本

 

0 引言

最近几年国内地铁大发展,但是在地铁运营服务中,却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乘客对品质、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物价飞涨,各家地铁公司面临着维修成本逐年攀高;地铁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来自社会责任的要求等。如何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维护地铁设备,更快,更好的为乘客服务摆在了地铁人的面前。面对这个信息时代,各种新兴的管理方法涌现,一方唱罢,一方登场。采用哪种管理方法能解决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精益六西格玛成功整合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这两种彼此独立又互为补充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完美和持续改善业务的过程。

1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

精益六西格玛成功整合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这两个彼此独立又互相补充的管理思想,精益六西格玛不只是给人们提供科学实用的工具盒方法,最重要的是向人们提供一套系统的思考哲学和理念。下面简要说明下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相关概念。

1.1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的丰田公司的准时化生产,精益生产中的意思即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成本,让每一份投入具有经济效益核心期刊目录。精益生产认为任何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浪费,应用价值流的分析方法,分析并且去除一切不增加价值的流程。精益思想包括一系列支持方法与技术,如准时生产、全面生产维护、5S管理法、防错法、快速换模、生产线约束理论、价值分析理论等。

1.2 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作为品质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其目的是设计一个目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其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2 南京地铁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2.1 精益六西格玛的定位及规划

精益生产告诉我们做什么,六西格玛管理告诉我们怎样做,以保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于复杂程度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因此二者结合是必要的。

在企业中推行精益六西格玛不是一蹴而就的,凡是推行精益六西格玛并取得成功的企业都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得十分好,在地铁行业也不例外。

企业导入精益六西格玛常见的选择有四种:将推行六西格玛定位在企业形象宣传上;希望借助精益六西格玛的先进理念或工具解决企业目前面临的难题;对公司系统内的某个较差环节的绩效,通过实施提高效率,质量,降低成本;将精益六西格玛定位在改变企业战略和文化角度上,这种定位是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企业一旦确定需要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接下来就应该确定六西格玛在推行中的规划。规划的目的即确定在多长时间内,多大范围内推广,要如何展开及各阶段应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了定位,有了规划,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章可依。

2.2 选择推行方式与团队

在推行规划后,就要确定推行方式成本,即确定由谁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渠道来推行,当然在推行六西格玛的时候,不只是借助合适的咨询服务商来推行,外力只是一个条件,如果本公司有足够的人才也同样可以通过公司内部自身的力量来推行。企业在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的方式上有两种选择,企业内部自己推行和通过外部咨询机构推行。企业内部推行的选择也有两种:一是从已经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的公司并获得成功的企业招募负责人,另一种则是通过市场上的书籍,边学习,边摸索实践。借助咨询机构进行推进精益六西格玛则有较多的选择,比如派骨干精英参加培训课程;请咨询专家进入厂内进行培训,然后做项目;请咨询机构进行全面的咨询服务。不管是采用何种方式,必须针对企业的特点,根据企业定位规划进行推进。

2.3 建立推进团队

决定了推行方式后,就要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推进团队。只有建立起组织,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只靠几个人兼职,是不可能获得到精益六西格玛的精髓的!

在实际运作时,由于企业和管理模式的差异,推进组织有不同的称谓,但是在组建时,从人员、场所等软硬件资源方面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必要时进行授权。

建立起了精益六西格玛推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能持续的推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进行六西格玛文化的传播,持续推进,使其融入到现有的管理中。在推进团队中,作为项目团队的领导者,要协助项目组按照计划节点完成项目成本,确保其质量和进度。作为同事之间要互相分享,合理调配现有资源。在推进过程中项目的领导主要特别注意明确分工和推进技巧。

2.4 对现有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的分析

在推行时,对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和文化分析,是实施成功的基础之一,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核心期刊目录。

对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精益六西格玛推进企业的管理特点,风格;针对具体的企业提出具体的推进方案和流程。在对企业管理体系分析时,较常用的有卓越绩效模式、品质成熟度评价和综合式等。

对公司企业文化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企业整体的思考及做事特点,以判断企业对推行精益六西格玛在文化上的准备情况,从而为设计基于该企业文化现状的具体推行策略打下基础。对企业文化常用的方法有历史调查和企业文化评价。

如果把精益六西格玛比喻为一粒种子,在导入前对企业进行现有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好比确定土壤的状况,比如水力,肥力,缺什么元素,然后针对性的施肥,才能达到效果。

2.5 建立规范制度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行,少不了严格有效的保障体系,为了让精益六西格玛在企业中持续的发挥作用,必须要考虑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与现有的企业管理体系融为一体。

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程序和规范可为企业提出明确的管理规划和愿景,确定其目标;明确推进团队的工作职责和分工;明确和建立项目的运作、督导、考核和奖励标准等。只有确保推行规范的建立,才能保障精益六西格玛的顺利导入。

在建立推行规范时,要考虑识别系统和制度的建立两大部分。识别系统是使识别系统与企业形象和文化一体,对精益六西格玛的成功推进是很有必要的。规范的重点在创建相关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工作总结与规划,职责与分工,项目进度和质量跟进办法及评价标准成本,项目成果固化于推广管理办法,项目激励制度等方面。

制度和规范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实现工作目标。而不在于多少或者形式,能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制度和规范。

2.6 推进项目及团队成员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项目和团队成员是精益六西格玛导入成功的核心保证。选择项目和选择团队成员是在对企业分析后的工作。根据对企业的现场分析,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确定合适的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确定合适的项目团队成员和项目经理。

选项环节可以针对前期历史记录或企业内部存在的质量,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入手,把企业的瓶颈问题选择出来,最终通过解决问题使得企业获取效益。

选择团队成员要以选人流程和选人要求为依据,人员选择要基于已经选定的项目来确定核心期刊目录。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管理文化,培养人的目的在于培养未来的领导和骨干力量,因而对选择人有较严格的要求标准。

2.7 推进过程管理

在精益六西格玛推进过程中,可以通过三个部分来管理:初期培训,中期项目过程管理和后期总结。没有卓越的推进过程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推进的最终成功。

精益六西格玛的导入是通过培训来实现的,培训主要是面对企业高中层,核心人员和基层三个层次的人员。对项目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够确保项目在预期的时间内达到阶段性的成功。精益六西格玛的项目运作使得学员能够理论加实践,即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并进行消化,吸收,达到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时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能够改善公司的瓶颈问题。

在经过初期的培训和中期的项目管理运作后,需要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总结,比如由于理解不深而出现较大的偏差,或者在使用工具时,导致偏离解决问题的方向。当然对于过程的总结并非只在项目结束后,在项目每个阶段同样需要进行总结成本,并能够对发现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及时的修正,为项目最终完成进行过程控制。

2.8 持续推行与融入文化

通过前期对精益六西格玛的导入,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精益六西格玛系统。为了更好的实现终极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质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我们需要持续的推行这一理论,并将它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推进企业的同时,保持和扩大了前期推行所获得的成果,并持续的从中获益。

3 结论

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能够持续的推进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管理,日常生产中,是决定精益六西格玛推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它直接决定精益六西格玛是否真正扎根与企业,是精益六西格玛变为企业各层次的员工的日常思维和行为习惯,这将是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的最高境界,企业也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迈克尔.L.乔治编著,方海萍,魏青江译。 精益6西格玛[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3:200-262.

[2]金典,金国强.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服务运营精确化管理创新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0):50-120.

[3]张驰.九步通向成功企业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的木桶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20-145.

精益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 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81-02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精益化生产(Lean Manufacturing)简称“精益”,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研究者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化管理方式自问世至今,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可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体系。近年来,精益化管理开始逐渐走出工业生产的范畴,广泛地与医疗、教育、环境、卫生等诸多产业相结合,在带动了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催生与衍生出了一系列新兴的管理和组织方式。本文将围绕精益化管理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二者之间的结合与创新展开具体论述。

一、高职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制造业实施精益化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工艺标准一致、设备工装相近、配品配件共享、团队资源支持管理提升”,达到“以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品和管理更好地为客户实施生产配套、赢得市场和客户的满意”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内,企业会需要大批适应精益生产和信息管理的现代工业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建设普遍重硬件、轻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从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情况看,大多都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硬件条件的建设,对需要的硬件设备在经费上均优先安排,但往住对软件,特别是管理不够重视,在人才、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有部分院校在实训教学中也推行了5S管理,但成效不明显。而专门针对实训教学的管理,特别是实训教学的现场管理方面还基本是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益化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训信息化支撑体系。

(三)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实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升实训基地的利用率。精益化管理模式在建立实训基地之前,首先要就相关专业发展现状和本校学生的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案,然后相关专家就此事进行严密、科学论证之后再上马,此举大大增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很明显一点就体现在教学环节上比较侧重于单项技能训练,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需要拓宽其能力素质模型。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是顺应制造业产业向精益化转型,企业实施精益化运作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而实训基地在采取精益化管理之后,则可以根据学校自身定位、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的具体需求来建立与之配套的实训基地,提升该基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精益化管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原则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实现实训基地的精益化管理要坚持就业导向、坚定不移走“校企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要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说来应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先进性与职业性原则

“先进性”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和最高目标,“职业性”是检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能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着职业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将已被证明是现代企业成功的“精益化生产”模式引入学校,并内化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最终形成“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开放性和共享性原则

开放性和共享性二者都是基于精益化管理的初衷,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训基地不仅向学生、教师开放,还要面向企业、社会相关组织开放,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和管理工具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教学与现代企业接轨,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精益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开放式工厂”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同时也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而“共享性”则是“校企一体”,就是在“互利双赢”原则指导下,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双方利用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一方面 ,企业通过学校的优势设备及人力资源,促进其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及技术力量,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精益化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双方实现共赢发展。

(三)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原则

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尽可能广泛调研、严密论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和企业的特长,重点建设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精益化管理实训基地,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不错的社会反响。

三、精益化管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

首先,构建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是实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精益化管理的前提和关键。高职院校的初衷是培养专业能力突出、上手快的专业技能人才,对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基本的初衷即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成学生由校园向工作岗位的过渡。但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之间,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进行自我调节,较快地适应现代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而要让学生获得这一技能,就有赖于依托高职院校自身的精益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将精益管理的现场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如5S与目视管理、班组园地、工位栏板、标准化操作SOS、暗灯系统等转化为相应的精益化教学项目,精益化教学项目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以使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当中。

其次,现如今的实训基地形式相对较为单一,部分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普遍重硬件、轻管理,没有形成“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教学环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难以有“职业人”的收获;要么就是高职院校直接将实训基地设立在一线工厂操作中,让学生直接从事第一线的生产和劳作,使学生产生“拔苗助长”之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上两种情况都不符合从精益化角度来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的模式和方法。应该应用精益化思想构建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精益化”实训基地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实训基地管理落后,精益化、信息化要素缺失,与现代企业严重脱节的现象。建成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基于现代制造业的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使实训基地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接轨,使学生在真实的精益化现场通过“情境体验”式学习,不仅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有针对性地提升“双师型”教师数量在教师总数中的比重。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为了尽快让学生获得基本技能,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眼界。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原有实训教师的培训力度,着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教学水平,例如可以通过院校与院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实现相关专业、学科的互通有无,还可以通过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培养实训教师队伍来提升师资力量的教学水平,为实训基地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相关行业研究会等开展合作办学的方式来聘请一部分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掌握了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双师型”兼职教师。此举不仅可以发挥聘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是有利于优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当前,高职院校一方面缺乏优质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另一方面却也面临着青年教师比重较大的尴尬局面。而通过聘请一大批专业技术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在客观上也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塑造更为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样既优化了实训师资队伍,也提高了整体实训教学水平。

(三)转变管理思路,在实训基地对内采取“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

一方面,“企业化管理”是指将实训基地看作企业来运转,按照企业的管理方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学生自身需按照工作职责要求来提升自己并竞争上岗;实训基地内部的部门主任自觉充当好部门经理的角色,严格履行自身相关职责和义务,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同时实训基地内部也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考核体系,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企业运转流程来严格要求相关项目的实施和产品服务的提供;最后要引入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和价值观念,营造浓郁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中迅速提升自身素质。

另一方面,“市场化运作”指的是实训基地的开设和相关项目的上马要严格核算其经营成本、价值利润,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波动来加以调整,确保实训效果的最佳;其次,实训基地应采取包容的管理方式,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自身技能的前提下,将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既可以缓解当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还可以通过创收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鹏洲.简析我国烟草物流发展现状及其“精益化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6)

[2]葛清,张强,吴彦俊.上海中心大厦运用BIM信息技术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J].时代建筑,2013(2)

[3]许建,向昌国.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11)

【基金项目】2014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4JGZ163)

精益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企业生产;精益生产;精益管理;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8日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为了应对全球经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生活需求多样性等方面挑战,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需要在产品需求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和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当前制造业产业链竞争时代,要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实力,就需要企业在产品生产成本以及生产、生产管理观念等方面加强学习和实践。精益生产的切实应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能够丰富我国在精益生产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切合我国实际的企业精益生产的研究和实践总结,丰富我国在精益生产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能够为我国企业在精益生产实践上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从实践意义上来说,精益生产的企业实践应用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我国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从而实现我国企业和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总结以上的论述我们有必要对我国企业的精益生产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我国企I精益生产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相关论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就主要的企业生产方式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生产方式:第一,企业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于工业生产能力尚不发达的阶段,产品的产量小,产品的质量没有保障;第二,大批量的生产方式。随着工业机器的全面普及和使用,生产效率提高了,批量生产取代了成本较高的手工业生产模式;第三,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是二战后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无法照搬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下产生的,丰田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包括准时生产、看板管理以及员工参与。这种生产方式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方式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是世界公认的一种企业生产模式之一;第四,丰田生产方式的拓展和创新,即精益生产方式。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对精益生产方式的特征是这样概括的:(1)用户至上,产品的生产以用户的需求为研发和生产点,并通过多变的产品、尽可能短的交货期的生产特点进行产品生产;(2)企业对于企业员工个人发展以及企业员工素养的重视。企业生产注重对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发培养,注重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培育;(3)企业组织机构管理上以“精简”为管理手段,在企业生产上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减少直接生产工人的数量,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大幅度减少库存,改变过去库存积压以及物流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压力;(4)企业工作小组的设计与开发;(5)供货的精准。从这些特征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精益生产与批量生产最关键的区别在于精益生产是一个优化体系的生产方式,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精益生产的实施找出来,然后尽最大努力去解决和改善。精益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以实现企业生产零废品、零库存以及面向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产品为生产目标。精益生产的提出和实践发展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关系格局,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精益生产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精益生产被引入我国,从引入到现在从我国企业精益生产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企业生产上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生产特点:第一,在企业生产上局部使用精益生产的一些基本管理工具,诸如5S目视化管理、全员生产维护TPM、全面质量管理TQM等等;第二,中国外企的精益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与外企本身的国外企业在精益生产上是一致的,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精益生产的系统;第三,许多国内的企业通过对精益生产的学习和培训,并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实际,把精益生产内化,形成自己对精益求精的理解和实践;第四,精益生产的研究和探索上。这个方面主要集中在定性和定量两种类型的研究上,在定性研究上包括精益生产的本质、事实环境以及影响因素和比较实施技术等,在定量上如JTT系统的研发、看板管理研究以及拉动系统等生产方面的研究等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消费者对产品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单品种大批量生产转向多样化小批量的方向。就目前我国企业具体的转变状况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企业的转变观念意识不强,对精益生产的观念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第二,生产产品在市场分析上定位不够准确;第三,企业精益生产的环境建设力度不够,缺乏优化生产体系的动力;第四,精益生产各个模块的认识和借鉴程度存在问题;第五,企业员工的精益知识的培训力度不够,企业精益文化培养力度不够。

二、企业精益生产实施方面

(一)企业精益生产的实施要素分析。企业精益生产的实施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精益生产的基础要素、精益生产的保障要素和精益生产的目标要素。具体分析,第一,精益生产的基础要素主要包含了质量、员工环境和参与、生产可运行性。在质量方面需要明确管理质量的岗位和职能,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执行以及质量检测系统和质量改进系统的建设;在员工环境与参与上主要是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生产安全以及员工生产技能素养培训和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设等方面;在生产可运行性方面主要包括生产数据总结报告、生产设备维护系统、快速应急系统以及持续优化改进体系的构建。通过生产基础要素的各个体系和系统的建设,完成生产精益化基础构建。第二,精益生产的保障要素。主要包含了工作场地的利用程度和监测体系构建、物料移动能否保障产品生产按计划要求进行生产,实施以需定产的拉动系统,以及其他外部材料的供应等方面的内容。第三,精益生产目标要素,精益生产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企业生产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以及优化合理的用工场地和资源的配置,最终实现流畅生产的目标。

(二)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精益生产理念的贯彻和长期改革生产理念的确立和实施。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要确保精益生产理念的上下贯彻就需要企业能够以长期贯彻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不以短期企业的生产损失所动,在排除短期企业发展目标损失干扰的同时,能够矢志不渝的朝着精益生产的最终形成这个终极目标而努力。

第二,重视和提高企业生产流程的规范和正确运行。精益生产与批量生产不同的关键之一就是把零转产工时浪费、零浪费、零库存、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和零灾害作为整个精益生产的追求目标。生产操作流程的无间断设计能够把产品生产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问题,同时,企业通过实施拉动式生产制度能够避免生产过程中问题的发生。

第三,企业要重视发展企业员工和自己的事业伙伴,通过加强员工的引导和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来实现企业更大价值创造的可能。在产业链产品生产盛行的当下,还要积极培养事业伙伴与供货商的网络构建,通过激励员工,重视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成长与发展等方式来实现自身供应链网络化发展。

第四,发展性解决企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不断成长的内在驱动力量。在企业实验数据的调查分析中,企业相关领导和调研小组能够根据切实的实际现场了解来进行企业改革方向的确立。同时,企业的领导还要不断构建和完善企业持续发展性企业评估体系的建立工作的开展,这种评估体系的建立能够在不断的实证数据中培养一批能够担任学习组织的机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改革的思路逐渐清楚,才能达到持续发展的效果。

三、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文化方面

精益生产模式的管理文化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就精益管理文化而言,主要包括除了生产以外的辅助手段来进行改革,通过注入精益营销管理、精益运营管理、精益财务管理、精益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的管理内容的改革和改进,促进企业文化属性、习惯与实践的建设,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够适应并对新的生产关系形成观念上的J识和接收。这对企业精益生产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本文对企业中推行精益生产进行了广泛意义上的探讨和研究,我们从精益生产的发展历程以及自身特点出发,把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产品生产方式和文化管理方面的具体状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总结得出我国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就必须要在产品生产环节以及企业精益管理文化建设环节两个方面进行努力。精益生产的生产模式不仅能够在大型制造企业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展,同样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建设,通过企业在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同时把危机意识以及人本理念深入贯彻到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环节上去,以此实现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的精益管理和产品的精益生产。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勇.推行精益生产从“改善”开始――精益生产理念在企业中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2.6.

精益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 精益管理 复烤企业 设备精益管理 设备点检 备品备件管理

一、精益管理理论和精益管理思想的含义

精益管理的根源实际上是由精益生产引申出来的。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P.沃麦克等专家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总结认为,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就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

根据企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精益管理已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过程管理中的生产实践方式,它已经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中,成为企业内普遍认可推广的战略管理方式,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它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求拉动产品生产。它的核心就是用最小的资源投入来获取最大的价值,用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产品生产是获取最大价值的前提,而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必须建立在设备的良好管理之上。因此,企业要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就必须提出设备精益管理。

二、复烤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

复烤企业主要是对初烤烟叶进行复烤加工的纯加工企业,作为烟草行业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保障烟叶质量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复烤企业的起步较晚,设备陈旧,更新速度缓慢,带病运行状况普遍存在,加之设备管理水平滞后,使得复烤加工质量得不到有力保障。因此,在更新设备的同时,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成为复烤企业生产经营亟须解决的问题。以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黔南复烤厂为例,分析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设备点检。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黔南复烤厂设备点检,主要由生产部门的机修人员在生产期间对整线设备进行巡检后,将巡检情况记录在机修巡检记录中。由于机修人员的责任心和监督力度的不足,这项工作变成一项良心工作,基本流于形式。

第二,生产期g的预见性检修。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黔南复烤厂生产期间的预见性检修是由机修人员根据设备巡检情况,对设备进行状态判断,制定生产期间的检修计划,在进行有计划的停机检修工作。这项工作中的设备状态主要依赖于机修人员的经验判断,且由于故障考核的因素,机修人员可能将部分小毛病拖延至下一班,从而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第三,淡季检修计划由设备管理部门在淡季前制定下发到生产部门,组织生产部门在淡季期间进行检修。但由于我厂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缺少大量的设备基础运行数据,这使得淡季检修计划基本是根据设备管理人员的经验和上年度的淡季检修计划综合进行的经验编制,既不能真实地反映设备情况,也不能对淡季检修起到指导性作用。

第四,备品备件管理。我厂备品备件管理方式是使用部门根据库房定额标准对低于定额标准的备品备件向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申报,再由设备管理部门每月25日前向复烤公司设备管理部门上报,待公司批复后再进行采购入库出库。整个流程时间周期较长,且会由于备品备件的名称不对应而导致出入库出现不匹配现象。

三、精益管理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我厂的设备管理实际情况,结合精益管理理论,将精益管理理论应用到设备管理中,提出设备精益管理要求。设备精益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精确数据的建立

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形成规范、完整的设备台账及设备维修、保养数据,形成设备基础管理数据库。建立设备档案,通过档案室查阅、厂家索取等方式全面整理设备档案,建立一套完善、齐全的设备技术档案,形成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库。建立设备故障数据库,完善故障统计信息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为设备预见性维修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根据设备管理的对标指标和追标指标,强化设备管理指标的统计分析工作,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控制措施,促进设备管理绩效不断改进提升。建立备品备件标准件使用管理办法,对备品备件标准件使用情况进行基础数据的统计,形成使用寿命数据库,为有效控制成本和开展生产期间的预见性检修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二)设备运行状态的精准判断

建立完善的设备技术标准,为设备运行状态的精准判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的操作规范。做实设备点检工作,通过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细化设备点检、、维修保养等设备基础管理要求,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加强对设备点检质量进行考核及追溯,确保设备点检工作确实做到、做实,通过点检数据达到及时准确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的目的。细化设备点检问题反馈处理流程,形成“设备维修申请单”,确保设备点检发现的问题落实到位、处理到位、预防控制措施到位、检查验证到位,充分发挥设备点检对提升设备运行状态的积极作用,实现设备故障闭环式管理。开展设备故障统计分析工作,为设备预防维修提供数据支撑。

(三)成本的精确控制

规范备品备件的基础信息,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对备品备件建立一一对应的条码,出入库以条码进行识别,同时建立修旧利废管理制度,杜绝备品备件的浪费,通过奖惩激励机制,正确引导做好维修费用的管控。细化备品备件管理,在实行库存定额管理的同时严格备品备件的计划审核。

四、结语

面对当前巨大的控烟压力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复烤企业必须通过推进精益管理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应用到各个环节中,特别是设备管理环节。设备精益管理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真正地将精益管理理论融入企业、融入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

(作者单位为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黔南复烤厂)

[作者简介:杨坤勇(1985―),男,贵州贵定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设备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博.山东DZ烟草公司精益服务模式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 包菊芳.现代生产管理新方式与设备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1(2).

[4] 耿望.精益管理在烟草商业企业的探索及应用[J].管理研究,2014(24).

[5] 谌晨.精益管理在烟草行业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2014(6).

[6] 薛丽.试论烟草企业精益管理的推进[J].管理纵横,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