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监管十篇

时间:2023-03-20 09:42:35

海关监管

海关监管篇1

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监管场所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以及从事进出境货物装卸、储存、交付、发运等活动,办理海关监管业务,符合海关设置标准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监管场所的设立以及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海关对免税商店的管理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海关对监管场所实行统一编码、计算机联网和分类管理。

第五条监管场所经营企业(以下简称经营企业)或者管理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设置标准》(以下简称《设置标准》,)建设监管场所,配备相应设备,并为海关提供查验场地和办公设施。

第二章监管场所的设立

第六条申请设立监管场所的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

(三)具有专门储存货物的营业场所,拥有营业场所的土地使用权。租赁他人土地、场所经营的,租期不得少于5年;

(四)经营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许可货物仓储的,应当持有特殊经营许可批件。

第七条申请企业应当向直属海关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注册登记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五)场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复印件;

(六)存放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特殊许可货物的,应当提供特殊经营许可批件的复印件;

(七)场所平面图和建筑设计图。

提交上述材料复印件的,应当同时提供原件供海关验核。

第八条直属海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受理、审查经营监管场所的申请。

申请企业符合法定条件的,直属海关应当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批准设立监管场所决定书》(以下简称《批准设立决定书》,);申请企业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直属海关应当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不予批准设立监管场所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申请企业应当自海关制发《批准设立决定书》之日起1年内向直属海关申请验收,直属海关根据《设置标准》规定的条件对监管场所进行验收。申请企业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申请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批准设立决定书》自动失效。

监管场所验收合格,经直属海关注册登记并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注册登记证书》(以下简称《注册登记证书》,)后,可以投入运营,《注册登记证书》自制发之日起有效期为3年。

第十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经海关批准设立的监管场所,其经营企业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向直属海关提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申请材料,申领《批准设立决定书》。

经营企业应当自海关制发《批准设立决定书》之日起1年内向直属海关申请验收。直属海关根据《设置标准》规定的条件对监管场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直属海关予以注册登记并制发《注册登记证书》。

经营企业无正当理由逾期没有提交申请材料或者没有申请验收以及验收不合格的,直属海关注销相关企业的监管场所经营资格。

因特殊情况需要申请延期验收的,经营企业应当向直属海关提出延期验收申请,经直属海关同意可以延期验收,但是最长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十一条经营企业需要变更企业业务范围、监管场所面积等的,应当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变更申请书》,向直属海关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经营企业需要延续《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的,应当在《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直属海关提出延续申请,并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延续申请书》。

符合延续条件的,直属海关应当在《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延续《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3年。

不符合延续条件的,直属海关应当作出不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三条经营企业终止经营监管场所的,应当向直属海关提出书面申请,并交回《注册登记证书》。

第十四条直属海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监管场所的变更、延续与注销手续。

第三章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海关采取视频监控、实地核查等方式对进出监管场所的运输工具、货物等实施监管。

第十六条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海关规定的样式制作监管场所标志牌,悬挂在监管场所入口处显著位置。

第十七条监管场所内只能存放海关监管货物。

监管场所内液/气体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有毒及放射性货物应当带有明显标识,并不得与其他类货物一起存放。

第十八条经营企业应当依据海关监管要求设置相对独立的海关查验场地。

第十九条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海关要求发送和接收电子数据。海关有权查阅监管场所的货物进出和存储等情况的纸质单证或者电子账册。

第二十条根据海关监管需要,经营企业应当在监管场所出入通道设置卡口,派员值守,并配备相应设备,与海关计算机联网。

对集中在同一个封闭区域内分散经营的监管场所,经营企业可以在进出通道设置统一卡口,并设置独立的海关集中查验场地。

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派员实施卡口监管,核实、放行海关监管运输工具、货物。

海关监管篇2

与工作对象沟通时,一般应讲普通话,当工作对象听不懂普通话时,可使用工作对象能听懂的语言或语种。

称呼工作对象要用“小姐”、“先生”、“女士”、“同志”等尊称,对工作对象提出要求时要用“您好”、“请”、“谢谢”等语。

接打办公电话时,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拿起电话筒后应先使用“您好”礼貌用语开头,再报单位(某某海关、某某科、某某组等),必要时报本人姓名。通话应简明扼要,不准在电话中聊天。

(二)对方查询工作时,如果知情又不涉及保密,应如实告诉对方;如果不知情,应指引其到相关部门查询;如果涉及到保密,应说“对不起,此事我不太清楚”。

(三)用电话上传下达通知事项时,应注意语言流畅,简明准确。接听上级或有关部门的电话通知,应自报单位、姓名后,说“请讲”、“请稍等,我记录一下”。

(四)下达通知时,应先问对方的单位、姓名、职务等,然后说“请您记录(再讲述通知内容)”、“请您复述一遍好吗”、“谢谢”、“再见”等。

(五)通话结束时,如果对方是上级机关的领导或职高、年长者,要等对方挂断后,再放电话,挂断电话时应说“再见”。

海关监管现场礼貌用语:

请;

您好;

谢谢;

再见;

很抱歉;

请稍候;

您请讲;

不客气;

不用谢;

没关系;

请走好;

请您放心;

请慢慢讲;

让您久等了;

请不要着急;

谢谢您的合作;

请问您有什么事?

请多提宝贵意见;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有不明了的地方您尽管问。

海关监管现场规范用语:

请出示您的证件;

请办理海关手续;

请在这里签名;

请按规定填写登记;

请提供有关资料或证明;

请接受海关检查(或查验);

请问您有什么东西要申报吗?

请将行李物品登记在申报单上;

您的有关手续正在办理中,请稍候;

手续办好了,请拿好您的单证(或证件);

对不起,您要办的这项手续应到某部门办理;

海关公告栏上有相关的操作规范,请仔细阅读;

很抱歉,电脑设备发生故障,请耐心等待;

很抱歉,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请您明天再来;

您的单证填写不正确,请按照海关的规定要求重新填写;

您的资料不符合海关的规定,请您重新提供XX资料;

对不起,按照相关规定,对您的申请我们将不予受理;

您的单证或有关手续不齐全,需提供XX资料或到XX部门补办;

您所申报的货物(或物品)按照规定需送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后才能作进一步处理;

您所申报的货物(或物品)违反海关有关规定,需移交缉私部门(或退运、补税等)处理,请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根据《海关法》有关规定,您首先要服从海关的决定,若对海关执法有异议,您有权对此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海关监管现场文明服务忌语:

喂!

讨厌!

走开!

真笨!

不知道!

烦死人!

别废话!

别问我!

少口罗嗦!

急什么!

有完没完!

你懂不懂!

嘿,老外!

别挤在这儿!

我就这态度!

你自己看着办!

有意见找领导去!

你这人怎么这样!

没看见我正忙着呢!

不懂的自己看规定!

你是不是不想办了?

下班了,明天再来!

要我讲多少次你才明白!

喂!把货物(行李)打开!

叫你拆开就拆开,别废话!

不是告诉你了吗?怎么还问!

怎么做报关员的,什么都不懂!

海关监管篇3

三年的改革惠及东莞地区160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海关以监管的转型升级作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回顾三年历程,承载了许多艰辛,也成就了今天海关和企业双赢的辉煌。

企业通关:在改革中提速

2009年,东莞市,凤岗镇。

周庆国是东莞信浓马达有限公司进出口业务主管,三年来,他已经把海关保税监管业务大厅当成“第二办公室”,他在公司和海关大厅之间穿梭,办理合同的备案、核销和结转等业务,习惯于海关“即时挂号、即时受理、即时承办、即时反馈”的高效和透明,这一切都得益于黄埔海关在流程再造改革中推行的“窗口作业”模式。

黄埔海关驻凤岗办事处(以下简称“凤岗办”)保税监管内勤科宣飞科长向笔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推行“窗口作业”模式以来,企业办理合同备案业务由原来的七个环节简化成一两个环节,最短出单时间为15分钟,平均出单时间约为40分钟。短短三年的时间,凤岗办共办理加工贸易结转单证127万份,备案和变更合同57488份,核销合同24918份,为2942家企业开设了电子化手册备案资料库,加工贸易边角料和内销累计为国家征税5.14亿元……他说,海关办理业务哪怕快一分钟,也是在为企业争取更大的效益。

周庆国同意这样的说法。以前,公司办理进出口合同备案、变更、核销等业务必须到位于东莞市区的黄埔海关隶属东莞海关办理,两地距离近百公里,为此公司不得不专门派两个人在市区长期驻点,光差旅费、车费、办公场地租赁费一年下来保守估计也要三万多元。“我们企业的料件种类和产品型号很多,固定客户有几十个,要求各不相同,事先备案的合同经常会有变动,一次变动就要跑一趟东莞市区,”他回忆道,“正常审批流程约四五天,遇到问题被退单还要多花一倍时间,实在耽搁不起啊。”如今,同样的业务不仅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而且当天递单,正常的单证当天就能办结,周庆国觉得自己比前辈幸运多了。

如果说“窗口作业、即时办理”使企业更加“眼明手快”,电子化手册的应用则让报关员得以“轻装上阵”。个子娇小的报关员杜小姐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她每天要带的资料,除了十几、二十本合同之外还有其他单证, “抱都抱不动,只能用辆小推车推”。周庆国也说: “我们的合同里有几千项,以前每次我们一组四五个人要核对大半天,还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现在由于采用了电子化手册,企业通过第三方软件可以直接把备案内容导入海关QP系统,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差错,还直接杜绝了纸质手册遗失或被盗的现象,为企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2008年9月,黄埔海关全面应用电子化手册系统,辖区内企业告别纸质手册,保税监管进入“e时代”。

据了解,为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黄埔海关还积极加大对内销管理的改革,在全面推广“内销征税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推行内销预审核制度,通过将审价归类环节前移,加快单证流转速度,实现内销审核“即时申报、即时出单”,进一步简化审价手续,提高审核效率。此外,在推出政策时进行大规模的政策宣讲,让企业能第一时间获知及掌握运用政策的方法,并在业务现场设立专门的咨询窗口。解答企业疑问。海关管理:在改革中升华

企业在考虑海关保税加工监管流程再造改革带来的好处,海关也有自己的一盘账。

黄埔海关李佩林关长认为,流程再造不仅仅意味着给企业带来便利,它更重要的是对海关传统保税监管思路的突破,是海关监管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海关监管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因此,黄埔海关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从转变管理理念着手,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运用网络手段、中介力量等对管理进行改革,进一步提升流程再造的内涵意义。

“网拍”作为海关人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之一,成功地解决了海关对保税加工边角余料的监管难题。黄埔海关在海关总署授权下于2007年11月成功进行了全国首例“边角料网上拍卖”。通过网络化的手段打破地域限制,多方引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竞买方广泛参与、公平竞争、价高者得,整个过程在阳光下运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彻底打破了回收市场垄断收购的格局,净化了海关执法环境,有效地防范了海关廉政风险。东莞晓视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尝“网拍”螃蟹第一人,至今他们已经参与四次网上拍卖,企业负责人刘耀强先生说,以网上公开竞价的方式作为完税价格的计征基础,公开、透明,可以减少价格争议,使价格估算有“法”可依,充分体现了以市场为主体的公允性,而且利用网上拍卖平台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还可以拓宽销售渠道,能比较真实的反映货物价值。截至5月份,黄埔海关关区内共有64家企业参与试点,共拍卖加工贸易边角余料99批,成交65批。成交总金额572.1万元。

海关人创新之举还体现在引进中介力量积极利用“外脑”的尝试。据介绍,海关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保税核查工作,是指中介机构凭借其在企业资信调查、会计账目审计、内控制度评估等方面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海关委托或企业聘请开展专项审计,直接或间接向海关提供保税业务相关信息和辅参考的工作。此项工作以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为主要目标,使企业能发现自身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加强自查白纠的守法意识和责任,规范进出口行为,逐步建立起自律机制。它将是海关管理构建“海关监管、企业自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保税监管综合治理格局的重要举措。

未来发展:“大监管”模式

海关监管篇4

1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创造条件,要求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但现在大多数企业态度不积极,都还处于观望状态。因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是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转型,从过去单纯的贴牌到贴牌跟自主品牌并存,从做出口到出口跟内销并举;二是升级,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产业链由短向长转变。所以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是要忍受暂时的利益的损失,以及相应痛苦的过程。

1.1原有的优惠政策不再适用,而新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不配套、不完善,企业需要在不断熟悉过程中要重新调整自己。转型升级的各种手续繁杂,涉及的部门过多,政策尚不完善,执行方案也不完全成熟,有些还处于试行阶段,更多地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加工贸易企业感到转型升级不仅会影响生产,而且成本过高,难免有畏难情绪。

1.2加工贸易转型对加工贸易企业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转变过程,面临着各种风险。

1.2.1企业需要由订单贴牌生产向自建品牌转变。原有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都做贴牌,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而转型要面临着市场、研发、渠道、品牌乃至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等等,这些新业务,比单纯来料接单的简单加工复杂得多,涉及的各种政策不了解,各种风险都需要自己承担。再加上2010年以来经济回暖,订单有了一定的增长,企业稍微有些利润,且来料加工已经轻车熟路,老路顺走且好走的心理占主导。加工贸易企业便想继续维持下去,而不愿主动转型。

1.2.2企业需要从单纯出口到出口跟内销的转变。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内销,存在着对内贸市场营销环境不熟悉,加工贸易货物如何从海关的监管货物转成内销的一般货物的问题,在内销通道、内销征税、内销服务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制约因素。这些都使企业在开拓内销渠道方面有压力及信心不足。

1.2.3企业需要由单一经营方式向多元转变。加工贸易的性质决定着企业主要从事加工生产。而加工贸易企业生存现状要求企业必须改变单一的经营方式。这种转变,企业也面临相应的困难。其中企业性质的转变,以及向多种经营方式的转变等,也涉及政府与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支持与协调。特别是需要海关等主管部门创新监管模式。

1.3我国目前在多数产业中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大部分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主要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很少介入设计研发和营销服务环节,产品的附加值普遍偏低。加工贸易企业在其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设计研发能力不足,营销服务渠道单一等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特别是直接监管部门海关要创新监管方式,再造业务流程,减少各方面的环节,降低成本,推进企业提高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海关监管区域,为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机会。

2海关助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2.1建立多方联合沟通的工作机制,促进转型升级

针对转型升级过程中,相关政策不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作为主管部门的海关应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共同制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各种政策与措施;针对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手续繁杂、涉及部门多的现状,海关应重点研究需与地方职能部门加强合作和协调解决的事项,简化及新造工作流程,如建立加工贸易多方联网管理合作机制,通过电子口岸可实现外经贸、检验、海关、银行、外汇管理、税务等对加工贸易电子化合同的联网管理和信息共享,有助于打破现行各部门对加工贸易各自管理的格局,实现对加工贸易业务全方位的协调管理。建立风险企业预防工作机制。可由海关、外经贸、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建立风险预警统计系统,加强部门之间对风险企业的预警信息共享。共同研究应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典型问题及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海关监管效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

2.2深化关企合作,促进转型升级

为引导辖区企业尽早尽快了解海关出台的有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措施,海关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海关积极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经采取的和将要采取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2.2.1主动建立与企业联系沟通的平台。如举办“海关企业面对面”政策宣讲会,除了介绍政策,解读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关的管理办法,同时还需要海关法规、加贸、监管、关税、企管、审单、统计等部门的负责人,现场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并在现场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平台,海关和企业可以进行更充分的交流互动,对企业的转型升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此外,海关还通过专设热线电话、设立咨询专岗以及网站等多种方式,及时受理、答复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确保企业转型顺畅。

2.2.2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调研。海关还应根据辖区内企业不同的业务要求,主动走访辖区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诉求,及其发展面临的困难,然后制定符合不同企业实际情况的解决措施。因为加工贸易企业不可能都去自创品牌,而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已积累了足够实力的企业可自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打天下,尚不具备相应实力的企业,海关要推动、引导它们给有实力的自主品牌企业配套、贴牌加工,抱团打天下。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转型成功,并且风险也小很多,可以成为中小企业开拓内需的一个有效方式。

2.3扶持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帮企业拓宽发展空间

2.3.1自金融危机以来,企业遇到了出口订单缩水的困难,急需开拓新的市场。部分加贸企业就地转型后,准备由外贸型企业转向外贸内贸并重。海关对此前从未接触过国内市场的加工贸易企业推出了“内销快速通道”,这个专为加工贸易企业内销货物而设的“快速通道”有海关专员跟单,设立内销业务专窗,实行内销预审核制度,探讨建立适合加工贸易的内销审价体系,在简化审价、归类、单耗核定等环节同时,并将这些环节前推后移,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的难题。

2.3.2海关还推出对联网监管企业实施“先销后税、集中申报”的集中内销征税模式。这一模式与传统内销审批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企业可以“先内销后征税”,而传统模式则是“先征税后内销”。在企业能够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海关将加工贸易内销集中办理征税手续模式扩大到非联网监管企业。这种模式既满足了企业“零库存”的经营需要,又使得企业内销更加便捷,提高了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海关应允许企业对原加工设备综合利用,降低企业内销的投资成本,进一步简化内销手续,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便利,拓宽道路。

2.3.3为了更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工贸易内销服务机制,海关还应该创新更多的服务措施。如探索企业内销产品后续的服务措施,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试点内销产品召回维修等业务。将出口博览会、展销会等升级为服务全国的加工贸易内销平台。同时海关还应该积极研究探讨对加工贸易的出口转内销专项政策。

2.4助推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

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从海关角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外发加工;二是深加工结转。

2.4.1多举措扶持企业外发加工业务发展

海关应在符合条件的城市试点实行外发加工集中审批模式,代替目前单个合同需逐一审批的模式,简化并优化外发加工的审核手续。并且实行专门窗口作业,接单后马上出单的模式,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根据本辖区内外发加工实际情况,研究探讨建设外发加工管理系统,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设置专岗,及时处理企业数据及业务疑难问题。同时设置专岗审批外发加工网上申报业务,以及审批外发加工货物直接出口或者内销的业务。进一步方便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申请,简化相关手续,更好地引导国内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业链,使加工贸易企业产业链延长的同时,也提高了加工产品附加值。另外海关应试行对AA、A类的企业省内跨关区外发加工、全部工序外发加工等取消收取风险担保金的措施,一是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二是推动企业遵纪守法,成为高资信的企业,使海关在实行的分类通关改革过程中,给予监管、通关便利措施。这种“以企业为单元”的分类监管,有助于帮助高资信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形成以这些强势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层次的提升。

2.4.2深加工结转助延国内产业链

深加工结转作为加工贸易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海关应该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如建设并推进深加工结转管理系统,让企业能通过网络向海关发送备案、收发货及报关数据,实现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网上申报审批和收发货单的网上登记审核,以及报关数据的核实,使加工贸易企业在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时,变得更加便利,下降了企业书面办理相关手续而产生的经营成本,支持企业拓展深加工结转业务,提高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同时,也延长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2.5海关开拓保税物流新通途、加快推进加贸企业驶入转型升级的轨道

由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备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出口退税、设备免税、通关便捷、管理规范等政策和功能,并且优惠政策比较凸显。所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接受产业转移、吸引外资以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2.5.1海关通过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积极探索支持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和维修检测服务中心,开展研发、检测、维修、展示、仓储、配送、分拨等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此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海关帮助下,一批加工贸易企业完成了转型升级,向着高科技品牌企业以及服务业转变。

2.5.2海关创新保税物流的监管模式。海关从应用科技手段优化保税物流监管模式着手,拓展保税物流新功能。一是对保税物流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简化、协调、自动化等方法对各类流程进行再造,减少中间环节,创新管理模式。二是建立功能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如开发应用保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渠道的畅通和拓展有力支持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建设。目前,海关正积极建设保税物流管理平台。依托该平台,逐步打通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场所与口岸之间的物流通关瓶颈,实现保税货物在特殊区域和保税场所主管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此模式正式实施后将使辖区内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有利于延伸加工贸易的价值链条等。

海关监管篇5

虽然寒潮刚过,冬日的厦门仍旧阳光明媚,气候宜人。12月19日,首次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建设与发展论坛在厦门召开。论坛的主办单位是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以下简称两区协会)和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这是两区协会成立一年来举办的第一次论坛,来自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九部委、15个保税区和50多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以及部分企业代表悉数到会。论坛这种半官方的状态使得气氛较为宽松,观点也就显得格外多样和前瞻。因为一个月前刚刚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出口加工区工作会议,会上对出口加工区的发展作出了多项规划和安排,也使得这次论坛吸引了众多物流和制造业企业纷纷前来,一探政策的虚实。

整合目前类型多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多数与会代表的共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次功能不断细分的过程。从保税区到出口加工区,再到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是对特殊监管区域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监管手段的不断更新。虽然在现阶段,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的定位,但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多数代表都认为,从发展趋势看,把各个特殊区域的功能进行整合,将是特殊区域发展的前景。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中心所长张燕生认为,我国主要省份无论是在经济规模还是在辖区面积和人口方面,都不亚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未来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不会结束,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持续高速增长,在客观上就要求国家采取更为便捷的口岸管理方式。而关税以及其他一些与货物进出口有关的管理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继续存在,作为大陆国家,只可能划定部分区域实行特殊政策。因此,即使未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区外的政策落差将逐步缩小,但该区域必将长期存在,且不断发展。随着监管理念、监管手段的革新,特殊监管区域面积的扩大,将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开放、二线管住、贸易投资便利、各种功能齐全的开放试验区。同时,他也认为,鉴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地区在经济区域布局的差异,从长期来看,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该是多种层次并存。

保税区如何选择前进路线

保税区是最早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中寻找突破和发展,是论坛上的一个焦点话题。

张燕生认为保税区存量调整,是未来改革的难点,目的是将不符合保税区发展的企业清除到区外,以便未来能在规范的基础上对保税区的功能和监管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回归保税区最初的功能。而另外一个途径是进行增量改革,保税区转型成为具有加工、保税物流在内的,多功能、符合国际惯例要求的自由贸易区。未来发展可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大部分保税物流园区附加出口加工功能,最终发展成为自贸区,另一种是部分保税物流园区因经济腹地加工制造需求不高,仅保留物流功能,最终定位于以国际物流为主的保税物流园区。

虽然专家大力倡导保税区转型,但对于一些发展良好的保税区,他们在多年的运作中已经适应了现有的政策和监管要求,对新的政策动向更多感到担心。许多保税区人士也认为,当出口加工区被赋予保税物流功能,使得政策已经占据优势的出口加工区在功能上也有了关键性的拓展,保税区必然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发展竞争。两区协会副会长毛新堂对这种担心表示理解,但他亦认为在现阶段,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功能各有侧重,在对外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竞争虽然会加剧,但仍然会有各自的发展空间。

出口加工区寻找平衡和特色

作为出现时间不长,但全国已经批准了57家的出口加工区来说,发展建设面临的问题又有自身的特点。

发展不均衡是出口加工区最突出的特点。以上海为例:上海市现有四个出口加工区,其中松江和金桥是第一批批准,漕河泾、闵行则是第二批批准。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说,松江的进出口额居全国第1位,金桥居第16位,漕河泾排行第3,闵行则是倒数第2。

出口加工区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问题,加工贸易增值问题也都是会上讨论的热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出口加工区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及其综合贡献度较低。至2005年9月,已封关运作的34个出口加工区中,进驻的内资项目仅相当于同期引进外资项目的14.3%,投入的内资资本仅相当于同期外资投入资本总额的3.73%。经济内生增长能力弱。另一方面区外配套产业链中外源型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与内源型经济之间存在断层。对地方税收贡献较低。同时由于出口加工区投资巨大,对地方财政的长期负担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从产业上来说,各出口加工区产业同构现象严重,资源竞争激烈。出口加工区在布局和产业定位方面缺少总体发展规划,造成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和产业同构严重。另一方面,部分出口加工区选址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未能从比较优势出发形成特色产业,影响了出口加工区的可持续发展。

来自松江的研究报告也表明,由于现有产业导向不明确,产业大类过多,产业间关联度不高,不利于形成区域产业竞争力。出口加工区基本上是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处于简单加工和配套组装的发展阶段。对国内中上游产业带动有限,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小。部分高新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加工过程短暂,增值不高。

需要落实的呼声

在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呼吁法律支持和全局性规划显得格外迫切。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认为,虽然立法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更要紧的是要有人来从事具体的工作,包括扎实的调研和提出草案,都是推动立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样才能让立法从呼声落实到行动中。

陈文敬还特别提到出口加工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其发展有着诞生、发展、成熟到衰落的过程。因此他强调出口加工区中长期发展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实现与区域经济全面增长的协调。要力争将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和规范管理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才能最终完成其在我国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

两区协会理事蒲少伟则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提出出口加工区规划布局要注意是否有利于建立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利于各类资源效益最大。在有条件的地区重点布局,不应广种薄收,不计投资效益。要着眼加工贸易发展全局,制定出口加工区长期发展规划,避免出口加工区盲目发展和过度竞争。完善并严格执行出口加工区的准入退出机制,以促进出口加工区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遏制不切实际的扩容,进而避免过度竞争造成的损失。

他所提到的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是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全国已有57个出口加工区的局面下,如何以五年运作的经验为基础,提高准入标准,同时对于已经批准,但迟迟没有验收,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如何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避免进一步的浪费。但两区协会副会长毛新堂也坦承,退出机制的建立会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先从通报批评再到警示,最后是引导和鼓励在相当长时期内无发展潜力的主动摘牌以减少损失。但因为出口加工区的前期投资巨大,如何退出,以及更进一步如何追究责任,从理论到实践都还需要不断摸索,谨慎行事。

“两区”协会初露头角

海关监管篇6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制定并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些企业加大开发海外市场力度,规范海外项目管理行为,有效规避海外项目风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但也有一些国有企业由于缺乏海外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对海外项目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致使一些海外项目出现了效益不好、严重亏损甚至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强海外项目监管、有效规避海外项目风险、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国有企业必须正视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项目监管 管理 机制

一、正确认识加强海外项目监管的重要性,是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首要前提

企业走出国门,开发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合作,仅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增值,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积累海外管理经验,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才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终目的。由于海外项目身居异国他乡,远离企业本部,远距离的监督和遥控式的管理,容易形成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死角;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价值取向各异,海外特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容易使少数意志薄弱者产生“非分”之想,行侵吞国有资产之举;由于海外项目的管理人员一般较少,权力相对集中,容易产生个人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内外法律不同,工作环境复杂,容易使少数腐败分子钻法律差异的空子,使其违纪违法行为难以得到及时、严肃的惩处。“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如果各级领导人员缺乏对海外项目管理和监督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放松了对海外项目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必然危及国有资产的安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海外项目缺乏必要、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必然会成为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主“渠道”,加强海外项目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是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思考、不断创新海外项目管理和监督手段,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建立健全海外项目监管的体制和机制,是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基础

我国海外项目多以工程项目为主,往往是开工出境,竣工回国,具有驻外时间不一、长期流动分散的特点。加强海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海外项目管理和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坚决控制自然人股份的代持权。

(一)要探索建立海外项目区域监管的工作机制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海外项目在世界各地动态分布不均,海外项目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实行垂直管理,往往一个区域里同时有若干家中国的企业在施工和管理,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海外项目的领导体制和监管机制,致使管理机构重叠,管理方式多样,管理费用加大,管理和监督工作难以取得实效。要加强对海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必须建立健全上下统一、左右联动的海外项目领导体制和监管机制。对于海外项目比较集中的区域,国有企业可通过协商,以一个国有企业为主,建立区域性的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和管理所辖区域各单位的海外项目,统一加强对各企业项目的监管。

(二)要探索建立具有海外项目特点的管理制度

从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环境、价值观的角度看,海外项目有其特殊性;从我国国有企业的整体来说,国有企业又具有一般性。因此,海外项目的管理制度既要突出所在国的特点、具有特殊性,同时又要具有中国国有企业的特征、具有一般性。特殊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海外项目(机构)的设立、海外项目(机构)的产权管理、海外项目(机构)的财务管理、海外项目(机构)物资(设备)购置、海外项目(机构)管理人员考核、财务人员委派、财务管理等工作制度和办法。必须严格执行的常规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重一大”问题集体讨论、外事管理、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查管理、员工从业回避、内部审计、人事管理、生产经营以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制度和办法。

(三)要探索建立控制自然人股份代持权的机制

有些国家法律规定,要承揽本国工程项目,必须在本国注册成立合资公司;要在当地组建合资公司,必须以自然人名义持股。在拓展海外市场、在当地组建合资公司时,要坚持“公司授权、个人持股、依法承诺、公司所有”的股权自然人代持模式,既保证国有资产以自然人名义合法注册,又确保国有资产属性不变,防止个别人借自然人持股侵吞国有资产。一是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原则,确保将股份授权给那些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级管理人员代为持有;二是代持人必须依照法律对委托持有的国有资产股份做出书面承诺,确认代持股权为总公司或所属单位所有,总公司或所属单位可随时收回或转移授权;三是必须及时将承诺书等法律文书交由总公司或所属单位保存;四是坚持持股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海外项目经营者不得持有大量股权。

三、加强对海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是预防海外项目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加强对海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主要是严把“五关”:

(一)严把人员关

要选择那些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人员,到海外项目工作;挑选那些政治强、作风正、善管理、熟悉国际商务的同志,担任海外项目的领导职务;选拔那些党性观念强、在海外项目中业绩突出、善于把握大局、应对复杂形势和突发事件的同志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二)严把考核关

国有企业要定期对区域性海外项目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进行全面考核,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根据工作业绩做出评价。对不适应工作的,要及时作出调整;对存在违纪现象的,要及时立案调查处理;对触犯刑律的,要及时遣送国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严把财务关

在坚持财务人员委派制的前提下,调动海外项目资金或处理海外项目资产,必须由国有企业总部审批,并实行海外项目部经理和财务主管双签制,大额度资金调动或主业资产处理可实行区域性海外项目管理机构、海外项目部经理和财务主管三签制。必要时,可邀请或接受具有国际财务监审资质机构进行审计。

(四)严把决策关

海外项目重大问题决策必须坚持“三重一大”原则,重要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调动使用必须集体研究决定。在重大决策前,要认真研究当地的法律和规定,了解当地的风俗和传统习惯,联系我国国情和国有企业实际,制定首选方案、预定方案和应急方案供集体研究决策。

(五)严把购销关

海外项目物资设备购置和废旧物资处理,必须坚持购销计划权、招标询价权、市场购销权、验收结算权等购销职权分离的原则,原则上在国内招标购销;因质量、价格或设计因素不能在国内采购的,由区域性海外项目管理机构负责比质、询价、统一购销,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招标形式实行海外项目的物资设备“阳光”购销。

四、加强海外项目的党风廉政建设,是预防海外项目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决不能忽视、放松或放弃海外项目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组建海外项目部、区域性海外项目管理机构时,要根据项目规模和区域大小,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和纪检组织;挑选那些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敢于坚持原则的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各级海外项目党组织负责人,切实加强对海外项目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

(二)健全制度,加强教育

海外项目党组织要结合海外项目实际,及时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认真履行党组织的各项职能。有条件的单位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网站等形式,及时向海外项目传送学习资料和信息,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海关监管篇7

(一)H海关人力资源配置的总体情况

H海关为副厅局级机构,机关下设7个处绂机构、2个处级办事处和27个内设科室,关区共有关警员554名,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每年新增人员速度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速度。2013年,关区监管的进出口总值为3457.8亿美元,是1999年35.64亿美元的97倍,而2013年底关区共有545名关警员,仅是1999年底295名的1.85倍。

(二)H海关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上存在的问题

1、组织结构。H海关职能被分解为办公室、财装部门、监察审计、人事政工教育、技术、风险管理、加工贸易、监管通关、稽査、机关服务中心等多个职能,实际过程中造成职能过度交叉、职责不明确,对下令隶属海关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对上造成多头管理’部门间易互相推诿o

2、人员工作负荷。近些年,海关实行的24小时、365天全天全年实现通关的大通关模式的提出,导致监管一线人力的紧张,有的岗位无法保证关员正常休息的程度。

3、人员使用。人员使用上,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并存。海关工作性质是专业性强,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法律、刑侦、统计、征税、稽查、技术等等,但真正称得上“权威”的专家寥寥无几。审价、归类、原产地、商品鉴定等海关业务专家缺乏,这_现象直接导致海关人力资源的缺乏。

4、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评定上,绩效目标设置缺乏具体性,考核结果无法体现差距。海关的大部分绩效目标都是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作出自我评价方面确定,并提交上一级领导审核。不能够体现个人工作情况。另外绩效结果缺乏沟通和结果运用,基层人员将无法看到细化的考核结果和纵向的对比情况,关员们无法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进行调整、改进、提高。

(三)H海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的缺位。冃前,海关机关单位的工资按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津贴来算,并没有完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及评价手段单一,激励机制缺失。

2、人才选拔机制的缺陷和限制。我国现行制度下,干部竞争上岗与组织考察任命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同时领导职位的稀缺性也将关员发展空间趋向狭窄,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3、关员个人绩效评价存在问题。—是缺乏对个人的个性测量。海关人事考评系统缺乏对于个人个性的测量程序和技术。二是绩效评价标准过于笼统,只能通过上级领导根据大体工作表现和群众评议给予关员一个考核等级而己,而考核实绩的要求基本无法达成3

二、基层海关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设计

(一)合理规划和整合基层海关现行组织机构,实现职、能重组

参照国外海关的通行做法,向核心管理层级和基层一线两端倾斜,形成哑铃型组织结构。结合海关业务运作模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规划和改革海关行政组织机构调整内在组织结构,调整管理实现方式,弱化基层海关现行组织结构与行政管理体制之间的冲突。

(二)科学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力口大基层一线人力资源配置

统一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设置和编制。通过内部整合工作属性相同或工作内容具有互补性的岗位。逐步推进人力资源量化编配结合主要业务指标的预测量或实际增幅,确定需核定的人员编制数,确保人力资源向基层海关及任务重的一线业务部门优先倾斜。

(三)推进基层海关业务改革和人力资源优丨置协调发展

科学设计海关业务流_广泛应用科技手段,致力于各类风险信息数据共享和系统兼容,积极推行风险管理一体化作业。适时增加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提高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在海关人力资源中的比重,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效能,建设现代化“智能型海关”。

(四)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制定完备的岗位标准化管理制度,以此作为基层海关人员绩效完成的重要标准。对已在册的关员进行绩效考核和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使人员了解到自己的业绩、能力及领导能力的评价,有助于及时改进个人工作表现和能力发展,同时帮助关员实现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

(五)优化基层海关人才发展和人才培训机制

建立基层海关专业人才制度.研究制定海关各类专业人才的认定标准,逐步建立人才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基层海关人力资源流动体系,加快流动频率、扩大人员交流规模、控制增量人力资源、盘活存量人力资源,发挥人力优化配置的匹配作用,尽力缓解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相对不足的矛盾。

三、结论

海关监管篇8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海关,大监管体系

 

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是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海关现代化构想,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上统一对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地位的认识,认真查摆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着重从能力建设和整合改革等方面优化监管和服务,实现“管得住”前提下的“通得快”。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关工作,不断解放思想,准确把握大监管体系建设的内涵

唯物辨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和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现阶段贯彻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方案,首先需要对其建设内涵有一个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进而对建设思路、建设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是海关工作的本质特征,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海关作为对进出境货物进行监督管理的执法部门,保障通关的高效运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对海关的判断标准。因此,海关必须从服务经济的理念出发科学发展,监管方式从“由物及人”转向“由人及物”,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互动的服务,对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治理,共同营造和谐、协调发展的环境,以求实现双赢和多赢;在管理企业方面,海关要把一部分自己管不好,甚至管不了的事务,让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去做,把海关的部分职能让社会承担;在打击价格瞒骗方面,要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与它们的合作,促进企业守法自律,将原来的对单个企业管理转变为行业管理。同时要处理好与新闻媒介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激发它们参与海关管理的热情,形成共同实现海关行政法治的有机体系。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海关监督管理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海关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海关工作研究的前瞻性、灵敏性、有效性不足,难以满足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这些情况,都迫切要求我们从优化体制机制、统筹配置资源、提升整体效能的方向和途径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寻求突破。海关大监管体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监管为目标导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以综合监管为基本模式,以提升整体功能为根本要求的新时期海关监督管理体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要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大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实际监管,就必须按照优化通关模式、优化监管体系、优化管理机制、优化队伍素质的总体思路,规范、指导海关各项具体改革和建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一是加强对实际监管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服从服务于大监管体系建设,将新观念转化为实践,不能将以人为本停留在口头上或纸面上,而是要与具体工作结合,落实在行动之中,进一步强化海关垂直管理意识,把握海关工作本质,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处理好把关和服务的关系;二是在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手续的办理、执法和法律救济等工作上,应体现方便、高效和维护相对人权益的要求和人性化、甚至是个性化的管理,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规程与操作来明确执法程序,使得关员严格依照程序规范作出每一具体行政行为,从而有效减少执法的随意性;三是以提高通关效率为主线,着力提高通关监管效能,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快速和和谐发展,加强对进一步完善体制科学发展,特别是优化机制紧迫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影响海关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合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吸收和借鉴国际海关的成功经验,以世界眼光来分析判断形势和审视海关的各项改革;四是科学评判国际、国内反恐防暴形势给海关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协调口岸各部门完善反恐防暴预警机制、突发事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积极着手制定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海关数据标准,实现国际贸易数据和有关通关数据的无纸跨境传输和交换,促进贸易、管理成本的降低,加快通关速度,提高管理效能。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重视人文规划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监管服务水平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我国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全过程,均应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基础,不论是从内部管理、队伍建设上,还是执法以及处理与管理相对人关系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设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海关,必然要求海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这就会涉及海关能力问题。海关职责和功能能不能实现,能不能更好地实现,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国家需要海关履行职责、发挥功能的时候,海关能够紧跟国家的要求,除了要有高素质队伍外,具备一个功能强大、管理完善的监管体系至关重要。海关工作除了有海关职责功能,还有海关目标任务,比如征收关税,贯彻贸易政策,安保和反恐,知识产权保护,等等。我们说海关功能,即海关监管是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是国家设立海关时赋予的原生性职责,海关没有监管这一天职,就不是海关。海关任务是后生的,是国家根据发展需要赋予海关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海关功能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即便其在范围上、程度上、手段上、形式上会发展变化,但其对进出口监督管理的本质不变,即使是早期海关设卡监管到现代的风险式管理和全程式监管都没有离开监管。在通关模式方面,中国海关将实行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的分类通关,拓展监管时空,破解当前海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科学发展,改善通关服务,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占领和拓宽市场给予更大的支持。

海关作为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履行把关服务职能,必须充分认识海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海关工作的规律,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海关治关理政能力。一是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方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使各级领导班子做到讲政治、顾大局、重团结、守纪律,真正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加大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使干部培训工作从单一岗位专业培训转向素质和能力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认定、激励体系,创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强化对基层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深入开展“法制在基层”和“以案说法”活动,建立健全质询制、问责制等,通过拓宽和健全监督机制和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中,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建设法治海关、廉洁海关、责任海关。四是自觉地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研究解决新形势新要求下海关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整合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便利通关模式,加快海关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现代海关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关员懂得珍惜作为海关人的自豪感,把廉洁自律和勤政廉政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投入产出的成本与效益核算,稳步推进各项业务整合改革工作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与基础。海关执法的公平与正义,必须与效率结合才具有实质意义。近年来海关改革与建设的成效非常显著,但是成本也异常巨大,值得很好地反思。在现代大监管体系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海关的重要性,重视投入产出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相对人的通关成本,加大管理资源和业务改革整合的力度科学发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合各种管理资源,提高海关管理效率、效能和效益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总署与各海关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海关与其他执法部门之间,要有科学发展的大局意识,改变单兵作战和各自为政的做法,努力提高改革的综合效应,有效解决制约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任务艰巨,能否有效执行宏观调控措施,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效和经济发展全局。海关必须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高对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对进口管理的同时,加强出口管理,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维护正常的出口贸易秩序。针对条款过多、协调困难的问题,笔者建议要向整合与创新并重转变,以“大部门制”工作思路为理念,科学划分海关各管理层面中各职能部门的职权,明确其具体工作职责,特别是工作相互交叉的“结合部”的职责分工,通过统筹整合,建立健全反映快速、沟通顺畅的协作机制,加强对海关各项业务的统筹推进,特别是对行邮、快件、出口货物等海关现行监管工作的弱项,更要加大研究和改进的力度,积极推进行邮物品监管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行邮监管平台,提高科技含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进一步完善对快件分类管理的操作规范;统筹兼顾进、出口监管,借鉴进口监管现行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加强出口监管,真正建立进出口并重的监管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际运用,为我国海关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对此建议我国海关,一是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帮助监管运输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在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之间广泛推广使用EDI系统,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和计算机数据应用管理,对从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流进行全面监控,进而达到对实际货物进出口的实时动态监控。二是进一步树立以诚信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效能化监管理念,整合、统一目前各种企业分类标准和便利措施,避免便利措施多头管理、多级评定,逐步建立便于海关实施而又与企业守法状况、风险程度相适应的监管模式。三是根据实际监管需要,将监管点的资源在口岸及其他监管现场之间进行合理调整或机动科学发展,并进一步明确报关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地位,通过报关协会实现对企业报关行为的规范,提高报关质量,降低报关费用。四是加大对业务改革项目投入的科学性论证和成本核算,对论证不成熟、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项目坚决不上马,切实维护管理相对人的权益,促进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与稽查、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有的放矢地对少数重点企业、货物开展查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业务改革和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降低和减少管理相对人通关成本。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体现海关执法的政策取向和实际支持,对业务整合改革中发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防止类似错误重复发生,逐步形成有关跟踪反馈制度,以文件形式对重大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确保整改的严肃性和措施到位。

综上所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科学发展观同海关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新的执法实践基础上推进海关服务理念的创新。把研究和解决在执法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积极探索海关工作的规律,从而以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海关改革,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大监管体系,谋求更高层次的科学发展,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

海关监管篇9

关键字:加工贸易企业 一日游 海关特殊监管区

中图分类号:F71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当前,广东省内加工贸易企业还是占有大多数,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实际经营运作的加工贸易企业约3.3万家。2010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4460.8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额的56.9%,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38.5%[1]。而庞大的加工贸易业务势必有很多企业采取出口复进口一日游操作模式,从而达到出口退税的目的。

一日游介绍

一日游的官方说法是出口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国内加工贸易生产企业涉及到三角贸易或转口贸易,而实际的买方或收货方在国内,加工企业为了出口退税,采用了出口复进口方式。

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一日游的优势

采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出口复进口的方法,最大的优点则是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仓储成本等。香港一日游运输必须采用车,显然车的运费要比国内监管车要贵,且车只限于广东省内和香港之间运输,例如说香港有一批货要陆运至福建,则必须在深圳市梅林海关进行车辆调拨,从车过货到国内车。如此运费提高,但效率却降低了。再则如果货物要分批入库,然后同一批出库发送,则涉及到物流操作,显然香港的仓储费及人工操作费要高。故利用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一日游,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仓储成本都可以大大节省。

而另一个重要优点是此运作模式的转变可以大大促进国内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3. 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种类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关为主实施封闭监管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截至2012年11月,我国已批准在27个省区市设立1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

可以操作出口复进口的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种类有,坪山出口加工区、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

以上写到的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都有入区退税功能,即入区等于出口。但必须指出深圳福田保税区没有入区退税功能,故货物进入福保后如要进行退税则必须实际离境入香港后方可完成。在政策上福保没有任何优势,但其地里位置紧靠福田口岸、皇岗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福保有一批车辆,专门提供往返福保和香港一日游的运输服务。笔者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开放出口退税功能,把福田保税区升级为福田保税港区,因为不开放的结果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输香港“兜圈”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福保和其它海关特殊监管区比较时的竞争力。

以下陈列主要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种类情况,供参考: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内地慢慢借鉴香港自由贸易区的有相关政策,逐步发展扩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大促进了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及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发现内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和香港自由贸易区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功能还不完善,如深圳福田保税区的例子,但相信我们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完善。香港在物流及贸易方面的发展已趋近饱和,但我们国内的物流和贸易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海关监管篇10

该《办法》共20条,言简意赅地明确了立法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管理方式、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与以前的规定相比在制度建设上具有与时俱进的新亮点。

重新定义“加工贸易联网监管”

将“海关通过计算机网络从……加工贸易企业提取监管所必需的财务、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修改为“企业通过海关认定的具有安全和认证条件的数据交换平台或海关认定的其他方式,向海关申请办理加工贸易业务,报送能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实际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这是一个实质性的变化,由海关主动提取数据改为要求企业主动向海关报送,在源头上明确了企业的申报责任。同时,为更加符合保税监管部门对加工贸易企业正面监管的要求,将联网核查报送数据的范围调整到企业的实际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也是比较务实的、客观的。而所谓联网监管的作业方式是“海关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核对、核算,并结合实物进行核查,实现对保税加工企业进行有效监管的一种方法”的表述,则进一步明确了海关对联网企业实际监管的定位。

联网监管成为常态监管模式

联网监管作为保税加工监管的有效手段,同时又以其手续简便和效率提高的“双赢”优势,受到企业和海关的普遍欢迎。将联网监管扩大到中国关境内具备加工贸易经营资格,在海关注册,以出口为主的,符合联网监管条件的生产型企业。在企业类别上也放宽到具备联网条件的B类、C类企业。使以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企业便利通关为主要目的的“效率型”联网监管,转变为面向广大中小型企业、以提高海关监管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效益型”联网监管,并使之逐步成为一种海关常态监管。

为适应常态监管的需要,《办法》明确将确认企业是否符合联网监管资格的责任落实到主管海关。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主管海关就可以核准企业实施联网监管。

实行分层次管理

根据企业诚信守法程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海关对联网企业实行分层次管理,分别对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电子账册+联网核查”企业和以合同为单元管理的“电子手册+联网核查”企业实施不同便利程度的监管手段,引导企业增强守法自律意识,完善自身管理,实现梯度升级。一般来说,海关对能够及时、完整地报送联网核查数据的企业实行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联网监管模式。

规范备案,事先规划海关对保税货物监管的“度”

为解决通关申报与保税后续管理的不同需要,海关在备案环节事先与企业共同界定对保税料件与成品确定“归并”与“拆分”的对应关系,设定“游戏规则”并得到企业认可,企业也可以根据海关的具体监管要求,调整内部操作,在“透明执法”的环境中开展加工贸易。

统一规范接入方式

《办法》明确了企业联网的接入方式:“联网企业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或者其他计算机网络方式向海关报送数据前,应当进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身份认证”。海关总署推广的联网标准模式,在网络安全、身份认证、数据报送、数据存证等方面均具有统一的规范。

明确实际监管方式

《办法》明确规定:“海关可以采取数据核对和下厂核查等方式对联网企业进行核查。下厂核查包括专项核查和盘点核查”。

专项核查主要是指海关根据监管需要,对联网企业就某一项或者多项内容实施的核查行为,如对企业报送的单耗、损耗的数据进行下厂核对等;盘点核查是指海关在联网企业盘点时,对一定期间的部分保税货物进行实物核对、数据核查的一种监管方式。海关抽盘企业保税货物的实有库存,包括料件、成品、半成品、在线和在途库存等。

进一步明确联网报送数据项目

《办法》规定,联网企业应如实向海关提供满足海关监管需要的备案、进口、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保税转内销、出口、单耗等相关动态数据。这是根据加工贸易的特点和海关的监管需要,对涉及加工贸易监管的进出转存等每个重要环节的数据都列入海关联网核查的基本项目,这也是开展盘点核查时海关对企业报送加工贸易完整数据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海关对保税加工货物“过程”管理链上各主要节点的关注程度。

外发加工实行集约化的备案管理

实行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联网企业开展外发加工实行主管海关备案制。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外发加工前应当将外发加工承接企业、货物名称和周转数量向主管海关备案。实行集约化的备案管理,最大限度地简化了企业为办理同一个业务逐笔进行备案审批的手续性操作。企业定期报备外发保税货物收发存数据,便于海关动态了解和掌握保税货物的流向、核对外发保税货物的情况,从而可以充分享受如实申报带来的便利。

严格了内销补税的时限

《办法》规定了集中办理内销补税的时限:“经主管海关批准,联网企业可以按照月度集中办理内销补税手续;联网企业内销加工贸易货物后,应当在当月集中办理内销补税手续”。“联网企业加工贸易货物内销后,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缴纳缓税利息”。对有内销行为的企业而言,必须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对内销货物的集中补税时限予以高度重视,否则极易造成技术性违规。

明确核销结合盘点核查的要求

《办法》规定“联网企业实施盘点前,应当告知海关。海关可以结合企业盘点实施核查核销”。核销引入盘点核查,主要体现在海关结合企业自身的盘点结果进行实物抽查和数据核对,将下厂核销融于盘点核查之中。既遵循了企业自身盘点的规律,又满足了海关对保税货物实际监管的要求。

海关开展盘点核查可以采取企业自盘、海关抽盘或监盘的方式,又可以借助社会中介力量开展盘点核查,海关借鉴具有资质条件的会计、审计事务部门的工作结果,协助海关开展实际监管。

规定企业提供担保的情形

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办法》规定了对管理相对人不规范管理、不规范申报等行为的处理条款,体现了联网监管的严肃性。

海关可以要求提供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作为担保的情形有:企业管理类别下调的;未如实向海关报送数据的;海关核查、核销时拒不提供相关账册、单证、数据的;未按照规定时间向海关办理报核手续的;未按照海关要求设立账册、账册管理混乱或者账目不清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计算机联网监管办法》(100号令)是针对海关与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专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的出台是海关在保税加工监管改革实践成果在法规层面的固化。自2003年5月1日实施以来,在体现“守法便利”的执法理念,提高通关效率、严密海关监管方面发挥了显著效能。但是,随着联网监管的不断深入开展,100号署令逐渐显露出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实施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准入门槛太高;联网核查的内容较为笼统,操作性不强;对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海关监管手段普遍落后等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该令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