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十篇

时间:2023-03-26 08:06:58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1

1、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的考研科目固定,初试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数学一、运筹学基础或自动控制理论或电路或化工原理或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结构力学或环境分析监测及物理化学或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复试考试科目为管理概论;

2、考生可以在可供选择的科目中选择一门进行考试,之后将学生四门科目考试相加即可获得考生考研分数。

(来源:文章屋网 )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2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

引言

我国社会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快的城镇化进程,在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公路建设发展基于此日益完善。日益发展的公路工程领域,使社会基础建设的发展更加便利,为促进各经济区域的交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突显出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工程管理问题日益重视,这对其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结合公路工程目前的管理情况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对此应提高重视程度,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逐渐应用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于运输业、快递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基于此与公路工程管理现状及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作用相结合,较深入地分析了公路工程管理中目前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对于提高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及科学化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公路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在实施公路工程方案中,工程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需要对项目管理的顺序做好相关安排,对分项工程编制进度计划,结合各项进度对总进度进行安排,并注意不能互相干扰各分项工程。若发生变化,应针对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在工程方案执行中以进度表为指导,某环节若不能严格遵循预定计划容易将局部安排甚至全局安排造成影响。具体内容涉及施工前应对测量放样补充、组织调配人员、配备和维修机具、供应材料和试验、配备和维修运输工具、培训考核技工、供应水电、工地应急和安全设施、职工生活、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工程定额和统计分析进度等有关内容的管理。施工现场不仅要有分项管理人员,还有要全面管理人员。结合对公路工程管理现状的分析,可发现存在于现行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很多,以实现对其规范化与科学化进一步加强。一是由于公路工程涉及公路规划、施工及养护等多个环节,其范围相对较为广泛,需要十分复杂的施工管理工作。二是公路修建的承包单位规划不够宏观,监督管理能力不够微观,导致公路工程项目存在质量、建设费用及施工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而造成浪费资源的不利影响。三是目前尽管有很多规模的投资,但存在比较复杂的技术和不细致的分工等问题。四是部分公路工程单位的管理型人才相对不足,有关技术与法律知识有待完善,进而对项目施工进度造成一定影响。五是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实现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2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2.1为公路工程按设计计划正常竣工提供重要保证

公路工程具有比较繁琐的过程,与应用很多工艺技术具有一定关系,工程建设现场环境对施工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若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前期对施工规划和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同时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尽可能消除施工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以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正常完工。

2.2对于提高公路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对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可见,导致质量问题的一个最直接原因就是管理中存在缺陷。因不到位的公路工程管理工作导致发生一些工程质量事故,不只是影响居民正常出行,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工程中提高科学化及规范化管理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为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公路工程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为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3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是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业务素质。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不只是对施工技术应熟练掌握,还应在现场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可在具体施工中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便于为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创造有利条件。公路工程施工中通常有很多因素引发一些问题,具体情况比较复杂。若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突然发生问题时将难以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进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二是公路工程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及管理部门,若重视公路工程管理程度不高,或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公路施工中易出现浪费材料、与施工质量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甚至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等问题。因此,应高度重视工程设计、采购原材料、施工计划及施安全防护措施等公路工程施工环节,以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公路工程缺乏合理的管理方式。因公路工程施工与很多施工工艺有关,具有比较复杂的施工过程,若缺乏合理的工程管理方式,或没有规避工程周边因素,可能导致降低工程质量或延期等情况。在对工程管理方式选择时,部分施工单位对其它单位管理制度照搬,施工前期对周边环境缺乏必要的考察,造成工程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不能充分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进而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及安全。四是公路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中有不足之处。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不重视工程资料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随意处置工程资料,经常发生系统性不足,资料不全或丢失等问题表现。在后期复查公路工程资料或有与此公路工程类似情况时,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公路工程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公路工程管理中目前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对公路工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使公路工程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管理内容公路工程管理主要分为施工人员管理和工程材料管理两方面内容。施工单位应将这两方面管理工作做好,使公路工程管理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公路工程施工中若发生一些问题,应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再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进行妥善解决。施工单位不仅要对公路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要灵活应用管理方式,结合工程工期对工程进度进行合理安排。施工管理单位应对工程材料加强检验,为工程材料符合实际施工需求提供重要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在存放中应结合材料属性及实际需求,为后期使用做好相关准备。管理人员对公路工程管理问题进行解决时,应加强对经验的积累,便于日后在工程管理中使选择的管理方式更适宜,进而使公路工程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公路工程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科学化及规范化意识。在公路工程中,人员是管理主体,所以,最重要的是使公路工程管理人员提高科学化与规范化意识。施工管理单位不只是要定期培训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在培训中更侧重于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方面的内容,使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提高重视程度,对传统管理工作中管理行为和观念的不科学、不规范彻底摒弃。不断创新施工管理,各部门人员之间加强配合,进而为工程施工管理创造和谐的氛围。三是公路工程中应深入落实科学化及规范化管理制度。提高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在公路工程中应有效落实科学化及规范化管理制度,工程管理施工单位及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公路工程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施工中加强科学监管,如果在具体工作中产生相关问题,应及时采取解决或补救措施,保证有效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以不断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化水平。四是管理资源调配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为使施工单位加强对公路工程的有效控制,应对管理资源调配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而且,施工单位还应利用调配管理资源使施工成本进一步降低。在管理中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在绩效考核方面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在工程建设成本方面提高节约意识,不断优化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高公路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施工单位应对新工艺、新技术勇于尝试,在具体应用中不断创新及完善,深入落实工程管理资源。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3

管理科学与工程就业方向可以在企业集团、政府决策部门和金融部门从事管理决策、经营策划、信息系统分析与管理、金融分析与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科研工作。

扩展资料

管理科学与工程部分研究方向的就业倾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培训公司、管理软件公司、金融服务业等。在各类公司、银行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维护、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咨询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4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88-01

一、改革背景

现如今,人才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我国国家如今也在实施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可以说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作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和能力,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现阶段,我们国家基本完成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然而,在教育特色和人才特点上仍不具备鲜明的特点,并不符合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程中,需要明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针对社会的服务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树立自身的特色来发展教育。作为省部共建的地方性大学,其服务的宗旨和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因而,大学就应当以发展地区经济,服务地方社会为己任。面对全球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如何才能够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说,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战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具备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上具备着较高的需求,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后备人才。在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下,该专业不能够满足过去仅仅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需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自身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数理能力等进行提升和扩展。

二、研究现状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一级学科,其自身具有着独特的学科特色和研究价值,为此,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和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其人才培养和学科的长远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

林敏、熊向阳(2008)认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其学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以及包括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因此,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体系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创造能力进行剖析和具体的实践,来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具体的实践能力。他们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所处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当前学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其在实践能力中所存在的不足。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进度同科研进度的相互统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同时对教师的能力进行提升,扩展教师的能力,丰富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优秀的教师资源从而教育出更多优秀学生。在提升教师能力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养,使得学生的教育能够立足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基础上,加强丰富社会经营和实践。

2.教学质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需要切实关注由于入学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学生成绩差异,并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多元成才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对学生成才抱有信心,尤其是注重精英技能人才的培养,其次,在课程设计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再次,高校要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充分发掘企业在学科教学中的资源优势,在课程设计中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实现学科与企业的良好合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而企业有经验工作人员可也以到高校进行讲解。

3.学校需要针对学生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制定更为灵活的课程规划,教育者需要客观认识到不同入学方式下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客观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在教师引导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将全面贯彻成才教育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的优秀人才。

4.同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学习成绩差异,并根据教学实际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优化,增加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丰富教学内容,在成绩评价、专业能力评估中不断创新,从而使人才培养机制更为完善。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与未来的社会发展改革方向一致,突出应用型人才特点,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增加实践类课程,以此突出教学特色,形成“管理科学与工程”毕业生分类发展、错位竞争的新形式,使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尤其以分类培养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源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塑造优秀教育的品牌效应。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能力和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和举办一定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活动,例如学术讲座以及社团活动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渠道的扩充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卫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5.

[2] 孙国强,王莉.“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31-34.

[3] 李超玲,陆琳.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2):99-101.

[4] 刘雪松.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4(z2):156-157.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5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发展潜力

管理科学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生产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学、国际金融与贸易等管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定量分析、决策、管理沟通和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②具有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③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④熟悉有关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⑤了解管理科学的应用前景;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对策理论与模型、知识管理是国内外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持续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这些领域;决策理论与技术、供应链管理是当前国外主要的研究内容,可以预见,受国外的影响,国内未来3-5年内在这方面的成果将大量出现;风险管理、预测理论与技术、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管理科学思想与管理理论在国内有较强的应用背景,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当前,国内院校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有两个显著特点:

(1)重点综合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财经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都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及理论应用;

(2)重点综合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偏工程应用,更重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以此为发展重点方向;财经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偏财经应用,更重视本学科方法在财经领域的应用研究。

二、目前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地位

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在国内、区内同学科中,本学科的优势集中体现在理论应用的领域及其应用的方法、研究领域和地域相结合、研究方向独具特色等方面。学科针对我区学科点在广西新兴、急需研究领域布局的缺失,依托我校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科优势,将管理科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用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实施以产学研协同驱动、项目协同驱动、团队协同驱动、成果协同共享的研究模式开展交叉应用性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其中商贸物流管理方向研究水平居全区前列。学科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基地一中心”、西江经济带、资源富集区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已建成的中国物流学会全国首批“产学研基地”、自治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协同共建的20余家产学研基地;已经在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问题、西江经济带系统性融资问题、基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问题、深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投资与环境关系问题、综合运用“3S”集成技术(RS/GIS/GPS)实现物流信息化的问题等领域取得了区内领先的研究成果。

三、学科发展的契机

目前,制约广西发展的一大瓶颈是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掌握定量分析工具,又精通经济、管理理论,能够用定量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并解决经济管理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在一些新兴产业(如物流业与信息服务业等)中,区内只有少数高校设有硕士点,每年培养的人数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自治区党委工作布置,结合我校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学特色,我校拟建设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置的5个研究方向(商贸物流管理、资源环境管理、财经智能信息处理、工程造价管理、区域发展理论优化与方法)充分考虑了广西的现状及未来的前进道路,考虑了广西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考虑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是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党委今后经济建设的切实举措。

四、学科今后的发展潜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下:

一是强调学科方向与广西经济社会建设实际的相结合。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所设置的4个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地域性,且都是广西建设与发展中急需的,能够填补广西目前在这些方向上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空白。因此,无论是在学科本身的理论发展还是在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上,我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都有着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是强调学科融合和以管理科学方法论研究为导向的学科本质特征。由工商管理系和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联合建设,有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作为支撑,在4个研究方向上都强调管理科学的方法论研究,体现学科的本质特征。

三是在学科发展中,突出学科研究的本质特征,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产生一系列的学科新增长点,给我校相关管理学科领域提供新的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与新的管理平台,提供新的应用示范。

五、就业方向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适应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合资类与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其它社会经济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计算中心等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等管理工作。

(2)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合资类与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其它社会经济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营销管理部门、物流管理部门、计算机中心等相关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运营等管理工作。

(3)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率进入了前20名。工程管理的对象是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或者桥梁建设、船舶建设。管理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如,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投资与造价管理,如,编制招标、投标文件,评定投标书,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国际工程管理,如,国际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合同管理、投资与融资。

(4)工业工程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梅世强;齐二石;王雪青;;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概念及其体系研究[J];工业工程;2006年02期

[2]张顺堂;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研究热点与选题[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张玲玲;刘作仪;李若筠;房勇;杨涛;张超;杨晓光;汪寿阳;;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基于专家调查问卷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1期

[4]杨乃定;影响我国管理学科发展的环境障碍分析及对策[J];管理学报;2011年07期

作者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6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86

1 引言

长期以来,工程管理某一领域被各高校用来设立专业,合并后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实现真正有效的融合,主要表现在:课程多而杂,重复的授课内容在部分学科内体现的较明显,教学成效低下,资源利用率低;课程设置方面只是将原有专业的所有课程和教学理念及实践简单的拼接结合,没有达到优化系统的目的;合理性和预见性在课程结构中体现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新型人才的素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教学和科研是学校具有的最重要的两大功能,高校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离不开这两方面,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直以来,较大的阻碍在教学和科研之间,由于学术评价指标的影响,通常院校注重科学研究和轻视教学。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这两个方向,把教学的意义和学校科研能力都突出来。教学和科研并行发展是目前国内高校亟待解决的方向。

工程管理管业同样面对教学和科同事发展的问题,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在中国的所有大学专业中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但是工程管理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远大于在学校的影响程度。工程管理专业在部级科研项目上取得的成就和在大学中的地位不成正比。

2 工程风险管理课程改革

目前不断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迎来了迅速发展的热潮,但这就意味着面临的风险的增大。为了风险可以有效的被控制,迅速发展的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在每个工程专业进行有效的服务。因此,具有相当的风险意识和能力去应对社会的挑战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通过管理课程改革研究,让学生达到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管理的主要过程,掌握有关现代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并掌握管理案例的分析方法,初步能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3 教学和科研是辩证统一的

很多学者也在研究教学和科研的相关关系,每个学者都有不同的观点,基本上有教学和研究存在负相关、零相关和正相关这三种关系观点

首先,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一观点的基本依据是:首先,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不同的。能够传递知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创造知识。其次,完成人的素质也是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的关键。除了积累相关的知识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外,还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要求教师的道德品质达到一定的水平等各方面。然而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智力因素,表达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不是太高。再次,精力和时间限制也影响教学和研究的主体,在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多,势必影响到投资科学研究的时间,科学研究的结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由此可见,教学和科研也是存在冲突的。

其次,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观点的基本依据是:首先,教学和科学研究存在相同的目标。教育和科学研究是促进社会和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方面来看两者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其次,从科研和教学从长期发展和整体大局观来看,二者也是一个统一的,而且是互补互助的关系。教学对科研的帮助主要体现在: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打造出一支出色的科研团队,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师生在授课互动中发现新知识新问题的过程,这也有助于科研课题的发现和提出。由此可知,教学和科研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零相关关系,这种观点认为教学和科研之间相互独立,并不存在任何直接联系。没有任何证据指明教学会影响科研,同样也没有证据证明科研对教育有直接影响。

4 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策略

4.1 学校出台政策协调教学与科研

大学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关于协调教学与科研政策,并且对专业进行优化、学院进行重新分配专业,培训教师提升教学方法、改革制度优化人才配置,统一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实施一些可行的措施来降低学校面临的双重压力,各学院和教学科研主体能够采取这样的措施以达到协调教学和科研关系的目的。从教师的教学理念上出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教学和科研的协调的重点就是这个方面。

4.2 从二级学院协调教学与科研

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上,大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密切围绕二级学院改革实施方案,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主轴,准确提出教师在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定位需求,树立正确的学术和教学的价值观,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使其在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部门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职位分类设置,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要求,突出教学人可以胜任各类工作;融合各类工作,体现相同的贡献相同的待遇。

4.2.1 专职教师岗位要求细分,工作职责明确

完成教学和研究是专职教师的主要工作,专职教师按工作方向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教学型职位、教学科研型职位。

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型教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完成二级学院安排的教学工作量,从教学、科研和学术服务三个方面协同发展,教师在完成最基本的本科或者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量,需要完成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者学术科研。

单纯教学型教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是以本科生教学工作为主,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术服务三方面综合协调的发展,教师必须完二级学院的教学任务,不仅质数量要求合格,质量同时达标,并且完成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成就总结等学术研究工作。

4.2.2 运用分配杠杆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

为达到教学岗与科研岗进行合理量化的目的,学部制定专门的绩效津贴分配制度。学部专职教师岗位绩效津贴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职位津贴、岗位津贴和奖励津贴。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作资历和学术资历的不同,津贴根据工龄、职称、职称年限来建立不同程度的等级津贴。不同岗位的职责与绩效由不同的岗位津贴来体现,不同的职位和不同的工作职责的重要性也是设置岗位津贴的影响因素。如果员工表现出色和超额完成基本职责以外的学术奖励就是奖金津贴。

4.3 教师个体层面上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途径

4.3.1 健全师资管理制度

学校和学院应该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和公平的竞争环境用于教师的发展,由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了解老师的实际能力,将选择申请教学、科学研究的主动权交给老师。

4.3.2 促进教师科研的公平竞争

学校和学院应该提供一个更有利的竞争环境,同时对青年教师的科研给予最大的帮助。工程管理学院成立学术团队,发挥专业集成的优点,鼓励教师申报重大研究课题,在国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学院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快速完成。

5 结束语

在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中,教师不仅是面对技术问题这类矛盾,还存在道德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来解决此类问题,根据内在要求处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关系。本文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为实践课程,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将丰富的科研数据融入到教学活又校推动深入思考和研究,补充教学设计中的要点,为后续的实验设计打下基础,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相互推动。

参考文献

[1]秦伟.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初探[J].中国外资,2008,(4):142.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7

关键词:宁夏医科大学 本科教学工程 新思路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29-02

教育部在“十一五”“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①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开展了“本科教学工程”,针对影响、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了“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五项具体建设内容,旨在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②。笔者所在的宁夏医科大学在实施“质量工程”7年时间中,本科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系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研究和探索“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宁夏医科大学“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申报轻建设”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实施“质量工程”项目的初衷是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求③。但现在很多教师只重视“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书的填写,关注点集中在是否获得“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上,而不去关注项目本身的建设。为能够立项,过于重视评前的形式包装,评后建设反而缺少新的内涵和改革深度;部分项目立项后多年无人问津,资金投入得不到效果回报;部分项目只建不用或建而无用,没有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更没有达到反哺教学的作用。

2.团队意识淡薄。在“质量工程”项目申报过程中,有些项目为增加评审通过率,整合学校各方面的专家、教师以及优势资源,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项目团队。可一旦立项,这一项目团队就又从整体分散成独立的个人,之前为申报而整合的优秀团队和资源未能真正发挥作用。部分申报下来的项目成了项目负责人个人的事,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学科不配合,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3.2007年开始实施“质量工程项目”时制定的规章制度已不适应管理现有的项目。

4.学校层面对“质量工程”项目不够重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在申报、建设期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但在衡量教学工作量、职称评聘中没有体现,致使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申报“质量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宁夏医科大学“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修订和完善“本科教学工程”相关制度。项目建设“三分建、七分管”,核心和重点在于抓好管理。因此,要实现质量工程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强化质量工程管理.只有在抓好管理的基础上,才能深化教学内涵建设④。我校在总结分析以往“质量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宁夏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程”的现状, 统筹规划,完善制度,相继制(修)订了一系列关于项目设置、立项原则、过程管理、经费使用、结题验收等全过程管理办法,先后修订了《宁夏医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宁夏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宁夏医科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宁夏医科大学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宁夏医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宁夏医科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宁夏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方案》、《宁夏医科大学教学奖励办法》等,提升了“本科教学工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联合学校人事处修订了《宁夏医科大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在核算教学工作量、评选优秀教师、考核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等方面向“本科教学工程”倾斜,将个人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成绩挂钩,加大了质量工程项目在职称晋升中的比重,增强了教师申报的积极性。

2.注重培育,分级建设。对较为薄弱又具有一定特色的项目进行前期孵育。在立项前优先资金支持、制度倾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其内涵建设,夯实校级项目建设基础;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申报自治区级项目的力度;鼓励项目负责人将年轻教师吸纳进项目组,从制度导向上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参与度;组成项目申报专家组,为有意申报课题而缺乏申报经验的青年教师进行申请书的撰写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申报书撰写水平。

3.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为了充分发挥系(教研室)的教学管理职能,提高教学队伍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教学团队的传帮带与“老、中、青”相结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学校授课比赛要求以课程教学团队为组队单位,团队赛的成员应包括本课程授课教师共计3人,并具有职称梯队(高、中、初级职称搭配)。授课比赛设置团体奖和组织奖。

4.精细管理,加强立项后监管。强化奖惩机制,增强项目建设单位的责任意识。对建设进度迟缓、整改不力的项目进行批评警示,对优秀项目给予表彰。同时,创新项目监管机制,在项目申报时,严格资格审查,避免出现同一内容重复申报多个项目、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现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中期检查,不合格者进行公示,限期整改,再次复查通过方可继续建设,否则取消其立项资格;在项目建设结束时,定期验收,如未通过则收回项目资金,取消立项。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结题后由学校出资制作《大学生创新实验感言集》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论文汇编》。

5.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学生是“本科教学工程”最终受益者,对课程建设情况最有发言权,而现行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把学生的评价和意见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有些直接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项目,更加要重视对学生考核后的意见⑤。我校在部级、自治区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中和结题后及时印制和发放了《宁夏医科大学部级特色专业调查问卷(学生用)\(教师用)》、《宁夏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调查问卷(学生用)\(教师用)》、《宁夏医科大学精品课程调查问卷(学生用)\(教师用)》等,及时了解一线教师和学生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在建设中不断改进完善,使提高教学水平真正落到实处。

“本科教学工程”实施7年中,宁夏医科大学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内涵发展;凝练特色,重点抚育;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原则,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充分发挥高学历、高职称和学术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加强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推进学校师资队伍高水平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特色专业相结合,教学团队建设与精品课程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不断巩固、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基金项目: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级教育教学与改革项目)

注释:

①王晓燕,叶大鹏.“本科教学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71-73

②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1]6号

③孙浩.黑龙江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12

③奚春睿,李松,章宗籍,彭银,张学梅.强化质量工程管理,深化教学内涵建设[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1B):146~148

④周传胜,刘军峰.“质量工程”反哺青年教师培养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62-6

⑤万晓兰,汤德平.要关注“质量工程”的质量与实效[J].中国大学教学,2010(4):15-16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宁夏银川 750004)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8

1 5S管理试运行阶段

材料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包括材料合成、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热处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性能测试五大类实验室,是材料学院的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 100平方米,仪器台套数约480套,其中10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21台套。考虑到5S管理是陌生的理念,不同类别的实验室间差别比较大,整理起来难度不一样,我们决定先从环境较好、实验空间相对较大的材料测试实验室着手,建立5S管理试点实验室,而后逐步向其他实验室推进,带动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向制度化、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迈进。

1.1 建立5S推进小组

在学院领导的一致支持下,中心首先成立了5S管理推进小组。推进小组组长由负责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兼实验中心主任担任,负责统筹安排整体工作、监督5S管理的推进;小组成员由实验中心副主任、实验中心秘书、安全员等实验室管理人员组成,负责落实5S管理培训教材编制、组织师生培训、强化5S管理理念、落实5S实施与监督等具体工作。推进小组所有成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学习5S管理精髓,如借阅图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参观5S管理企业/实验室、接受5S管理培训等。推进小组所有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从自我做起,把自己负责的工作按5S方法进行整顿和管理,用5S规范要求自己。推进小组还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指定专人制作培训教材,并在推进小组中试讲,听取各成员意见和建议,形成切实可行的培训教材。

1.2 5S管理法在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的试运行

材料测试实验室包括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实验室、材料显微镜实验室、材料光谱分析实验室和材料热性能分析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共同特点是实验室中放置的都是分析测试设备,实验室相对比较整洁、化学试剂少、实验空间较宽敞,实验室责任人明确,实施起来较容易。实验室中的每台仪器除了有仪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仪器使用登记本等文件资料外,还有仪器配件(备件)、试剂和专用工具等材料。推进小组召集这些实验室的责任人,由组长宣布实验中心推行5S管理的原因和意图,并公布5S推进小组成员,让大家明白5S管理是提升实验室管理的必由之路,从而重视5S管理,树立正确观念和信心。推进小组5S培训负责人对这些实验室责任人进行5S理念讲授和管理方法培训,推进小组其他成员将协同材料测试实验室责任人进行5S试运行:

整理(Serri),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首先,由实验室负责人确认实验室中哪些仪器能正常使用、哪些仪器需要维修、哪些仪器已经没有使用价值应当报废。报废的仪器搬离实验室,放在仪器报废区。需要维修的仪器描述故障现象,在工程师的协助下判断故障原因,并判断能否依靠自己的力量修理好,若自己不能维修,申请经费聘请专业工程师维修,确保留下来的仪器设备都是能用、要用的,设备完好率达到100%。然后,根据仪器特点,将与仪器相关的资料和材料整理出来,确定详细的要与不要的物品清单。有用的设备保留,无用的设备一律处理或报废。对于不确定是否需要的物品,由推进小组讨论后确定是否保留。通过整理,确保实验台面和柜子整洁,实验通道通畅,现场无杂物。整理不仅可以增加空间使用面积,而且可以减少磕碰几率,提高仪器和人员的实验安全。

整顿(Seiton),必需品进行定位摆放,整齐有序,并明确标示。将整理后留下的物品和腾出的空间做整体性规划,按照使用频率进行规整:将每天都要用到的作业指导书、仪器使用记录本、试剂和专用工具等放置在仪器旁边,整齐摆放在指定位置,在该位置画出物品形状并标出物品名称,方便所有人记录、使用和归位;将每周、每月都会用到的物品放在靠近台面的抽屉中;而不常用的配件(备件)、仪器说明书则收入仪器下方位置较低的柜子内。抽屉和柜子门上贴上物品标签,标签内容涵盖物品名称、数量、有效期、管理人等信息。对于贵重物品,则应上锁,由专人管理。通过整顿,让所有人在使用仪器过程中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所需物品,使用完后也便于原位归还。管理人员可根据仪器易耗品库保存登记信息,及时更新过期物品,补充消耗物品,确保仪器正常有效运行。同时,仪器管理员不再抱怨学生不守规矩、不登记、乱放物品,不必浪费时间寻找物品,达到实验室的有序管理。

清扫(Seiso),就是清除现场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垃圾。我们把每个实验室划分为几大部分,如门窗玻璃、墙面、地面、台面、抽屉、柜子、仪器表面等。根据仪器特点和需要,每台仪器划定一定区域的台面、地面、抽屉和柜子。墙面、门窗玻璃的清扫将聘请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星期进行,一年两次;每台仪器的实验台面和地面由使用人清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及时带走,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培养责任意识;仪器管理人员每星期要对所负责的仪器进行清扫,不仅要对台面、地面、仪器表面、抽屉、柜子等显而易见的地方进行打扫,对一些仪器的内部污垢、油腻、灰尘也要进行清扫。设备清扫将与设备的点检相结合,清扫设备的同时做设备的润滑、保养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异常、排除故障。对于无法排除的故障,要在仪器上悬挂故障标示牌,以防进一步损坏设备或造成危险,并尽快申请维修。通过清扫,确保实验室洁净、无灰尘,保证各类文件和物品整洁、无污渍。在清扫时,根据各人负责的内容制作清扫记录表,对于不执行清扫规定或清扫不合格的,拍照后对相关人员提出批评,监督其改正。

清洁(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清洁是一种状态,要保持清洁,就离不开扫帚和抹布[10]。因此,要求所有人员各司其职,积极参与。但是在维持和追求清洁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疑问态度:我的实验室中最容易弄脏地板、弄乱台面的仪器有哪些?为什么会弄脏地板、弄乱台面?有没有改进的办法?怎么改进?通过这些简单问题的思索,寻求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强度。要长期维持清洁状态,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用3S标准检视,及时清除不需要的东西,也需要5S推进小组承担监督责任,及时发现问题,汇总后反馈给相应的责任人进行整改,并且加以考核,确保实验室始终保持清洁、有序的状态。

素养(Shitsuke),是整个5S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认真的人,提升人的品质。5S管理具有一种混乱的天性,只靠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大家提高素养。只有每个人都有实行5S要从自身做起的意识,才能真正持久地把5S管理工作长久地进行下去。作为5S推进小组成员,必须以身作则,树立5S管理好榜样,让大家感受到5S管理对自己周围工作环境的改变,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并乐在其中。但是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在5S的执行和监督中,每个实验室责任人都必须根据实验室特点制作5S培训教材,加深每个成员对5S管理的理解。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进入实验室的人进行5S培训,并在培训和执行中不断调整,形成持续改进和调整的良性循环,让5S焕发旺盛生命力。

2 在材料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推行5S管理

通过五个材料性能表征实验室的5S管理,不仅可以积累经验,制作相关的培训课件,而且可以培养一批具有实战经验的5S管理人员。然后,将5S管理推行到实验中心的所有实验室。为此,推进小组组长在所有实验中心人员参与的动员大会上重申实验室实行5S管理的必要性,并总结前期5S管理取得的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会议邀请材料性能表征实验室管理人员分享5S管理经验,分享心得体会,营造“人人都是5S主角”的氛围。之后,推进小组培训负责人对其他实验室负责人和仪器管理员进行5S管理培训。经受住5S管理考验的实验室管理员可以协助其他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5S管理的整理、整顿、清扫等工作,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不断调整。推进小组的成员在这个阶段主要承担推进和监督5S落实的工作。

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的材料热处理和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实验室情况和材料性能表征实验室类似,5S的推行相对容易。材料合成和材料加工与制备实验室存放有大量的实验试剂和加工原料。这些试剂和原料中有些是当前实验教学需要的,有些是前几年甚至十多年前遗留下来的,考虑到有可能用到,没有舍得丢掉。不需要的试剂和原料不仅占用了大量空间,而且带来了安全隐患,给管理和使用造成极大不便。对于目前实验教学中没有用到的药品和原料,一律予以清除。留下的药品和原料按药品性质、使用频率进行定点、定位、定量管理,方便所有人员使用。这些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在执行5S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验室特点制作培训教材,并对进入实验室的使用者进行培训。

所有实验室在执行5S管理的过程中,对每个阶段都拍照存档,并制作成图片文件存放在实验室,让所有参与人员看到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巨大变化,从而坚定维持5S管理效果的信念,提升自信心和满足感,从心里产生“爱学生、爱实验室和爱仪器”的思想,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5S管理中来,在平凡的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不同实验室之间展开5S管理评比,加强监督,加大奖惩力度,促使各实验室在评比中不断学习、持续改进。

3 在学生培养中推行5S管理

环境与人是互动的:混乱的环境会诱使人们破坏规则,使管理更加趋于混乱;而有序的环境会无形中限制人们的不良行为,促使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在实验室管理中,更是如此。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不仅承担着本院本科生的所有专业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还承担着全校材料类选修实验课的教学任务,中心优越的实验条件和全天候开放的管理模式更是为本科生创新实验、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课题提供了便利。因此,实验室5S管理并不仅仅是推进小组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几个人参与就可以的,它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教师和学生中导入5S管理理念,营造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院长和书记在全院大会中宣布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将采用5S管理方法,并阐明管理的必要性。对于不遵守5S管理规范的行为,有权禁止其进入实验室和使用仪器设备,从而迫使所有教师和学生自觉了解5S,接受5S。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5S管理的含义,更好地配合实验室实施5S管理,需要聘请企业管理专家讲解5S管理要点,对全体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辅导员进行5S管理理念培训,并要求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强调和运用5S管理。如教师在上课时用5S管理理念要求自己和学生,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给学生灌输5S管理理念,将5S管理规范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而对于需要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则由实验室管理员对其进行5S管理培训,并制定5S考核办法。只有把所有人动员起来,人人动手,参与到5S的实施过程中来,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创造一个整洁、高效的实验室环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9

    论文摘要:“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西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经济的全球化直接推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用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教育领域是全球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高教研究的一种新兴学术研究范式。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旨在通过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为经济组织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方案,必须也必然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整个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不仅表现在人才定义与观念、使用与流动、竞争与评价、环境与待遇的国际化,更突出地表现在人才素质与培养的国际化。本文着重探究全球化理念在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理论与实践。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管理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新型管理人才。人类社会需要管理,管理需要科学,管理科学业已成为信息社会促进经济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定量研究组织的决策、运营与管理模式规律,其研究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工具性两个特点,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是院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经济全球化亚需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其一人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必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其二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是高教领域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选择;其三全球化管理理念是适应管理革命和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和培养价值由均衡、渐进、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创新型转变的客观需要。

    人才队伍靠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素质由培养模式决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培塑全球化战略理念、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略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二、全球化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特征与面临实际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给该专业的受教育者制定一个培养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培养方案。这一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该专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且规定了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征,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特征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为管理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相比专业型人才,要求具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具有更高的管理、组织、执行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拓展能力。

    二是人才素质要求与国际社会趋同。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高信息敏感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运作水平与能力等,这业已成为国际通行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的衡量标准。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要求走向国际化。具体体现在:目标认同国际化,能否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体制的多样化,例如方兴未艾的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正成为拔尖人才的成才渠道;课程设置综合化,更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手段现代化。另外,还有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人才培训的国际化等。

    (二)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根源

    当前,在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问题。总体而言,一是专业设置与分类不规范,二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三是培养模式“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一是以学术标准设置的课程模式应对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矛盾。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多是“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模式。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对学生毕业后的多元社会工作环境和角色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方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二是工科主导的培养取向与管理型研究生实用价值要求的矛盾。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横跨经济、管理、数学、系统、信息、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专业。但诸多院校把它截然列为工科专业或文科专业,而不是回归管理学这一社会科学的学科本质,单方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实践平台和浓厚的管理实践环境氛围。管理实践、实习环节少,实施困难.管理型人才对研究生能力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有较多的管理实践活动,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课时、经费、场所等因素的限制,造成管理人才以课程式的学习和考试型的评价为主,造成与管理实践相脱离、理论学习多、管理实践少甚至缺乏的局面,管理学硕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科化,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本科教育某种程度上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和理论层次的简单提升。

    四是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高与院校符合要求的导师少的矛盾。管理型人才需要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双重核心素质,其培养对导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导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导师具有丰富的社会管理经历和经验,但现实中这种学、管兼修的“双师型”导师十分匾乏。

   三、全球化视野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战略实施

    (一)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针对国际化视野下现代化建设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管理型应用人才。具体要求是;一是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二是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本领域内有较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是要具有综合的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可从事专门管理工作,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四是具有扎实的创新能力.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求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更需要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二)模式选择

    一是确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创新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成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体系。“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注重能力”主要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内容和重点。在培养对象上,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上。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适应的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两主三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导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是构建“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专业、专业大类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在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上,设置若干个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坚持学术标准和应用标准的统一。“综合性”是指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与素质构成的综合性,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掌握系统思维与分析能力。“学习型”指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与技能.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是辨证统一的,倡导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变化中的管理实践的进行互动。

    三是实施“学习+管理+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借鉴“双元制”模式,即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社会和院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这种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亦可借鉴cbe模式,即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管理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四是推进教学体系改革优化。首先是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是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为核心,重点突出信息社会管理特色。要用全新的观点重新审视课堂理论、具体实践与人员素质的关系,对培训教材按照社会实际需要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调整。其次是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研究生培养统一标准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系统理论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实现从“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导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方法的转变。再次是学习方式改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改变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到各种部队管理实践中,实现学与用的互动。

管理科学与工程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科学分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按国际建筑工程管理界习惯的定义分为三阶段:项目前期管理阶段:项目的决策期;建造期或建设期管理阶段:项目的工程设计期与施工期;项目后期管理阶段:项目竣工后的保修期。不同阶段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不同。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建设期造价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科学分析与科学控制探讨。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无法在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算事前管理

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往往都还没有明确,所以在设计阶段无法发挥各相关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事前管理,一般都是由设计单位单独完成的,而很多设计人员是没有现场施工经验的,在工作中也很少下工地,设计都是根据“天书”来设计的,设计出来的施工大样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施工,现在标准化设计图册虽然可以解决一些常用的施工大样,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的设计越来越多,很多设计大样到了真正要放线施工时才发现问题,变更索赔就自然无法避免。

2、建筑工程招标管理价不能如实反映项目所在地的实际工程造价预算

在招投标管理中招标管理价及合理低价中标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招标管理价应是项目工程造价预算的实际反映,我国很多采用招标管理价进行招投标的工程在竣工结算时往往偏离都很大,除去因设计问题引起造价预算变更之外,在编制招标管理价编制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人、章分离是这个行业的普遍现象,这使的许多刚参加工作的人员在未取得造价预算员执业资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独立的招标管理价编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造价预算专业的员工来说,很多人连图纸都不能完全读懂,很容易出现缺项、漏项的情况;闭门造车也这个行业的特点之一,很多造价预算人员在读完书后就直接进入造价预算行业,他们的造价预算知识都是只是来自书本,根本不懂施工工序,所以在招标管理价里我们还可以经常见到清单的设置很不合理的情况,很多清单的单价与市场也严重不符,造价预算人员基本上都是通过一系列的书本去完成定价工作,主材价格基本上来自由政府编制的材料指导价,很多主材的价格与市场价相差甚远,对于指导价里没有的品牌材料通常也会通过中介询价机构获得。

3、建筑工程施工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现状

在施工阶段参与建设的相关单位都已明确,施工过程中的造价预算管理主要是由甲方聘请的监理公司及造价预算咨询公司来完成,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监理公司及造价预算咨询公司的服务并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建筑工程结算造价预算是监理公司及造价预算咨询公司收费的计算基础,建筑工程变更多工程造价预算自然就会增加,而服务费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所以监理公司及造价预算咨询公司对此类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并且此类建筑工程项目的变更也是非监理和造价预算咨询单位可以管理的,甲方变更是领导的意志,乙方变更也要看甲方的态度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事前管理一般是在工程中标后的施工准备阶段进行,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以节约建筑工程造价顶算,目前施工单位挂靠现象仍然很多,施工单位一般不会主动优化或者是根本没有能力去优化即使参与建设的相关单位能提供优化方案,但是他们也很难分享优化后取得的增值价值,反而只是增加了自身的工作量。

二、规范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要点分析与科学控制

1、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

建筑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监督机制。很多政府投资为主体的业主单位都有自己的服务单位库,没有进入该单位的企业库就无法承接该单位的项目,形成小圈子,小气候,甚至可以规避招投标,采取企业库内部邀请招标方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这些规避招投标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促进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向社会开放。严厉查处非法挂靠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通过招投标建设单位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项目投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从业人员的管理

在我国的各个行业里都会存在有职业资格证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没有职业资格证,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行业里这种现象也很普遍,考证只是为了领取注册挂靠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果文件随便找个人签上执业章里的名字再加盖执业章就形成有效文件,至于签名的真假没有人会考究,很多建筑企业还会强行扣留执业人员的执业章,不用本人同意就会被签名被盖章。要加强人、章合一的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协会在加强检查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果文件的同时也对签名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对采用虚假签名的建筑企业处以一定的惩罚措施。

3、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