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4-01-31 17:52:41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1

我乡在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周中,认真贯彻执行县防震减灾局工作方案。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法律意识和综合防御能力。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召开防震减灾培训会。5月12日是第八个防震减灾日,为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营造防震减灾氛围。5月12 日上午由乡长xx主持我乡机关干部和村三职干部防震减灾工作会。要求各村要传达此次会议的精神,要强化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应急救援小组,要学习防震减灾的基本常识,要学会自救和互救。xx还就防震减灾宣传资料结合我乡实际,要求各联村干部和村干部要随时关注地下流体和宏观观测点。并且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在灾难发生时要“科学救灾,依法应对”,要正确的处理灾情。

二、组织有条件的单位开展防震救灾应急演练。我乡安办还在当天同xx小学开展了防震救灾应急演练。上午十点五十分,防震减灾演练正式开始。在不到二十五秒的时间内,全校除幼儿班的一年级至六年级165名学生全部整齐的到达了预定的应急避险地点。集合完毕后,校方组织学生学习了防震减灾等相关方面知识。应急演练于上午十一点三十分圆满结束。

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在上午的培训会议上,安办人员向参会人员发放防震减灾资料200多份。在乡镇公开宣传栏粘贴《防震减灾基本常识》,《日常生活消防知识》等资料。在道路各重要路口悬挂宣传标语四幅。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的原则,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这个主题,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各种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总体部署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30日—5月7日

各乡镇、各有关单位制订相关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及早部署,广泛动员,采取有效措施,以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重点,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学生、社会团体、企业参与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二)集中宣传活动阶段:5月7日—5月13日

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各人民团体要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赶集日在县城和乡镇群众较为集中的场所,通过发放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宣传资料、播放有关灾害录像和科普宣传片、接受咨询、开展应急演练等活动,向群众宣传防灾减灾法规和科普知识,使“防灾减灾日”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提高社会公众对防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总结阶段:5月13日—5月15日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做法和经验,于5月14日前报县民政局,由县民政局综合后报县政府审定后上报。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一)营造宣传氛围。在活动期间,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县电视台、《今日丹寨》要开辟相关宣传专栏。

(二)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2009年5月1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正式颁布实施时间,县科技局要结合《防震减灾法》的宣传和“5·12”纪念日,认真布置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宣传周活动;县人防办、教育局、卫生局等单位做好配合工作。

(三)开展校园防灾减灾专题教育活动。县教育局牵头,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含消防大队)、县卫生局等单位配合,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工作。

(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宣传活动。县公安交警大队牵头,县文广局等单位配合,开展专项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提供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宣传。

(五)开展安全隐患事故警示教育宣传活动。县安监局牵头,县经贸局、公安局(含交警、消防大队)等单位配合,结合我县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隐患事故警示教育,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整治安全隐患的自觉性。

(六)开展春季疾病预防教育宣传活动。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县食药监督管理局、疾控中心等单位配合。以预防当前流行性疾病为重点,通过普及春季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七)开展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宣传活动。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广泛宣传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和救助办法。

(八)组织全县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行动。从宣传周活动开始,国土、公安、消防、安监、环保、卫生、农业、畜牧、食药监、质监等部门要对重点地质灾害点、高危行业、重点工程建筑施工、食品卫生、易燃易爆企业、大型人员集中公共场所等单位、部位组织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及时整改各类隐患,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九)加强网络专栏宣传。县政府应急办主办,县政府信息管理中心配合,在县人民政府网站开设应急管理专栏,加强对“防灾应急实用知识”等应急常识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

四、有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丹寨县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副县长张宪任组长,县政府督查室主任池明儒、县民政局局长葛云国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公安局、安监局、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文广局、气象局、科技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畜牧局、环保局、疾控中心、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负责宣传周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新晨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3

我局上半年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工作,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深入乡镇、社区、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系列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同时加强群测群防机制建设和地震灾害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地震应急系统建设等。

(一)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

为了对2013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和更好地开展2014年防震减灾工作,经县政府同意,3月20日下午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会上客观总结2013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认真分析我县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精心谋划防震减灾工作新思路。研究了2014年防震减灾工作重点及2014年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考核细则,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乡镇工作考核的一部分。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周等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5月12日,我局在月兔广场设置宣传咨询台,悬挂两条宣传标语横幅,摆放十块宣传展板,由单位分管领导率本单位工作人员参加,方便广大群众现场咨询。副县长到活动现场对宣传活动进行了指导,并对我局在此次“防灾减灾日”活动中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当晚在县城月兔广场的露天大屏幕播放地震科教片和《唐山大地震》等地震相关影片,使广大群众对地震有更直观的印象和认识。

5月13日我局工作小组在小区摆放了防震减灾宣传展板,悬挂了横幅,发放了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和知识手册,切实增强了小区居民对防震减灾工作的了解以及对防震避震知识的学习。

在5月14日至16日我局工作小组先后来到镇、镇和镇,深入乡镇为群众宣传讲解有关地震的科普常识,组织群众观看知识图片展板,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和知识手册。我局在小学、镇中学、小学,利用知识讲座、发放通俗易懂的科普漫画宣传手册及光盘等途径,形式多样的向学生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我局还通过微博、微信、彩信等平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利用网络手段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地震基础知识。

(三)群测群防网络不断健全

完善“三网一员”体系建设,加强对地震宏观观测员、地震灾情速报员、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员和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的动态管理,建立动态联系表,将换届、流动等人员变动的情况,及时在动态管理联系表中进行更新。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抗震设防要求行政审批进驻行政服务窗口工作。根据市局要求,今年5月份以前,各县(市、区)必须依法进入行政服务窗口,开展行政审批,实现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我局已经向我县人民政府提交《关于做好我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行政审批工作的请示》,积极争取抗震设防要求进入行政审批服务窗口,主动为当地建设工程提供服务,提高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

(一)加强群测群防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网一员”体系,形成乡镇(街道)有网、村村有员、上下贯通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举办“三网一员”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地震灾害志愿者队伍建设。对志愿者队伍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并举行“防震减灾志愿者服务队”授旗仪式等活动。

(三)重点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工作。在宣传方式上,努力创新宣传方式,既要充分利用板报、手册、标语等传统宣传手段,更要大力运用网络、手机报等创新手段,不断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广大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4

一、年地质灾害基本概况

截止年底,全县已查明地质灾害900处,灾害体总体积16.575亿立方米,受威胁总人数92152人,预评估经济损失29.622亿元。其中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388处,灾害体积8.777亿立方米,受威胁人数67977人,预评估经济损失24.643亿元;非库区地质灾害512处,灾害体积7.898亿立方米,受威胁人数24175人,预评估经济损失4.979亿元。

年全县共出现地质灾害(险情)55处,其中汛期33处,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22处,地质灾害体积约0.65亿立方米,涉及8个乡镇、559户、2024人,搬迁和紧急撤离群众290户、1100人,全年没有因灾出现人员伤亡现象。

年地质灾害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新出现地质灾害较多。在去年出现的55处地质灾害(险情)中,新出现的地质灾害(险情)29处,占52.7%。二是库区地质灾害较多。去年库区出现地质灾害(险情)38处,非库区出现地质灾害(险情)17处。三是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比较集中。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暴雨期和试验性蓄水期间,特别是去年8月30日至9月2日,因连续暴雨,沙镇溪、郭家坝、归州等乡镇共出现10处地质灾害(险情)。

二、年地质灾害趋势分析

年是三峡水库开始季节性调节蓄水的第一年,也将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接受考验的关键一年。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一是地质环境脆弱。我县位于地质灾害极度重分布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多而复杂;二是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初期,地质灾害活动的可能性增大;三是我县地质灾害活动正处于活跃期。近年来,我县地质灾害活动频繁,库区和非库区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四是我县地质灾害活动的季节性突破了以汛期为主的时间概念,三峡水库汛前汛后的水位调节变化,给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综合分析我县地质环境特点和近几年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同时考虑到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等因素,年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有:

(一)长江干流、支流两岸。

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初期,是库区地质灾害多发期。我县三峡工程库区分布388处地质灾害,以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塌岸为主,其中塌岸21段110.3公里。塌岸主要分布在我县长江干流,以及咤溪河、香溪河、青干河、童庄河等支流的大部分库段,在三峡水库水位季节性调节的作用下,局部可能发生塌岸,将直接威胁库区集镇、居民点和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

升坪水库、观音堂水库和板桥河水库库岸稳定性较差。升坪水库库区的学堂坪滑坡于2003年5月曾发生局部滑移,多处出现裂缝,近年来局部变形一直没有停止。观音堂电站刚刚建成,水库蓄水也将迎来首次最高水位,出现新的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板桥河水库库区大屋场斜坡于年8月曾发生剧烈变形,导致7户、18人搬迁避让,由于受水库蓄水长期浸泡,该斜坡变形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二)主要交通干线沿线。

主要交通干线是乡镇对外联系和交流的“主动脉”,车流量和货运量较大。我县交通干线均穿越多处地质灾害体,公路沿线大部分高切坡边坡尚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安全隐患较多,严重威胁着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三)仙女山断裂带分布区。

仙女山断裂带纵跨和长阳两个县,在我县,北起郭家坝镇风吹垭,南至杨林桥镇老林河,全长约21公里。该区分布多处断层崖,断裂谷,岩体破碎,易产生崩塌灾害,且危岩崩塌突发性强,危害性较大。年,该区内九畹溪镇仙女坪村二组、三组先后发生2处崩塌,威胁村民25户、64人,村民房屋严重受损。

(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

主要为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矿山开采等区域。这些区域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较为频繁,有可能因切坡产生新的地质灾害,或因工程建设扰动地质灾害体。

三、重点防范期

今年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月-10月和三峡水库水位调节期。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是:

(一)加强宣传培训,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各乡镇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人民群众保护地质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必须负总责。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管理的要求,各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机构。

(三)坚持以防为主原则,建立群专结合的工作体系。

因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大,耗资多,实施工程治理的毕竟是少数,为此,我国确定了“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原则。目前,我县纳入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的有47处,全部分布于库区,分别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和库区地质灾害体总数的5.2%和12%,其余部分全部采取的是群测群防、搬迁避让等防灾措施。加强群专结合,就是要按照“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的原则,落实监测人员,明确监测任务,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群众全天候监测和专业部门重点监测相结合的工作体系,使每个地质灾害点都处于人民群众严密的监测预防之中。

(四)编制防灾预案,积极应对突发地质灾害。

编制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和年本地区出现地质灾害的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本区域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实施,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突发地质灾害得到及时处置。对因地质灾害确定搬迁和紧急撤离的农户和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搬迁对象及时撤离险区。

(五)实行分级管理,增强各级政府和组织的责任感。

严格实行地质灾害分级管理规定,县政府对全县14处重点地质灾害和312处三峡库区监测预警工程的地质灾害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监测防范措施,确保重点地质灾害不出现人员伤亡,确保其它地质灾害不出现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

(六)加强监测和巡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国土资源局要切实履行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管理等职责,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一是要加强对全县14处重点地质灾害的监测组织工作,确保重点地质灾害点重点监测;二是要加强对库区二、三期搬迁避让项目地质灾害监测,适时启动搬迁避让工作;三是要加强对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确保治理工程安全运行;四是要加强对库区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监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加强乡镇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的指导,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区域和地段,要及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建议,为各级政府参谋决策服务。

(七)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对突发地质灾害,乡镇政府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实灾情,采取必要的防灾减灾措施,并及时报告;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提出防灾救灾措施建议,指导救灾工作,确保不发生人员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现象;对重特大地质灾害,应第一时间向省、市报告,争取主管部门和专家的技术支持。

(八)加强对人类工程活动的管理。

不当的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之一。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加强对工程活动的监管,建设项目在立项前必须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评估报告和客观地质条件做好工程选址(线路)设计和施工,避免诱发地质灾害。对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人做好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5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保卫处决定在校内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增强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

   二、活动时间

   4月20日—5月13日。

   三、主办单位

   xx工业大学学生处、xx工业大学团委、xx工业大学保卫处。

   四、承办单位

   xx工业大学大学生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

   五、活动内容

   (一)“防范意识在心中,共筑校园安全梦”主题征文;

   (二)512消防知识培训及疏散演练;

   (三)“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四)“512防灾减灾”教育片观看;

   (五)xx工业大学第三届安全技能大比武。

   六、活动有关说明

   (一)详细比赛规则和纸质版通知将送达各学院(部)团委,望各学院(部)团委积极参与此次系列教育活动;

   (二)各团委按附件一表格要求填报比赛项目和人员组成;

   (三)大比武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4日;

   (四)报名表报纸质版加盖学院(部)公章送至办公楼122室,电子版发送至 ,联系人:

  2021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活动方案范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根据《2016年东莞市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要求,特制定我镇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提高全镇综合应急救助能力为目标,以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和普及自救互救知识为内容,进一步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实效,营造人人识别灾害风险,人人掌握减灾技能的社会氛围,全面推进我镇综合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二、组织领导

   在镇政府的领导下,由镇社会事务办具体负责活动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按照市方案要求,各部门、村(社区)要结合我镇实际和单位职能,开展本单位的各项防灾减灾活动工作。

   三、活动主题

   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四、活动时间

   5月份为防灾减灾宣传月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1.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5月份,在沙田报纸、沙田电视台专题栏目、重点时段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推出纪念“3.20”龙卷冰雹灾、“4.20”雅安地震特别节目,报道全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情况。通过网站、微博等载体宣传灾害应急预案,举办微博话题,接受市民咨询,宣传气象、三防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文广中心、沙田报社负责)。

   2.开展灾害应急知识展示。镇、村(社区)图书馆以科普展板和电子显示屏的形式宣传气象科普知识,《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森林防火条例》、《道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文广中心负责)。

   3.开展传染病防控(如流感、人禽流感、登革热、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防病知识)、医疗救援等方面的宣教活动。并由医院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现场讲授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止血、骨折固定、伤员搬运等四项技术,及离断肢体、烧烫伤、触电、溺水、气道异物梗阻等常见急诊、意外伤害的现场处理,并现场播放教学宣传片及教学影像片。(沙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

   4.开展全镇中小学安全教育活动。以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设安全教育课堂,以及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校园安全平台预警信息等形式,加强提醒家长做好学生假期的安全监管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科教办负责)。

   5.“全民关注防灾”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活动。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发放消防宣传材料,为居民普及消防知识,作消防器材的讲解演示,向社区群众介绍各种消防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消防大队、大众社工负责)。

   (二)开展防灾减灾技能知识普及“三进”活动

   1.进校园活动。在中心小学开展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程广泛宣传预防、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增强小学生的忧患意识、校园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部分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台风、冰雹、洪涝等科普知识竞赛、学生家庭应对自然灾害预案比赛等活动。(科教办、普惠社工、启信社工负责)。

   2.进企业活动。通过派发宣传单,问答形式,增强企业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并开展工厂企业、“三小”场所、出租屋等场所消防安全级别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各类人员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和预防、应对火灾技能。(消防大队、启信社工负责)。

   3.进社区活动。开展“防灾减灾宣知识” 社区宣传活动,使基层的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广大农村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村(社区)、启信社工负责)。

   (三)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1.5月份全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活动,重点对学校、工厂、商场、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隐患排查,鼓励发动群众积极查找、消除、举报身边的火灾隐患。(公安分局、消防大队负责)。

   2.开展全镇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排查行动,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地,以及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进行排查,在各隐患点竖立警示牌,落实责任人和应急措施。(国土分局负责)。

   3.组织全镇中小学开展建筑安全、学校安保“三防”、食品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排查专项活动,提高对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信息机制和处置能力,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科教办负责)。

   4.组织开展全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大检查、深基坑安全专项检查等一系列的安全检查活动,督促有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提高全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规划建设办负责)。

   5.开展全镇渔业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对渔船、渔港安全设施、化学危险品、渔船泊位、航道安全进行检查和风险评估,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及时督促有关责任人进行整改,保障渔船出海生产安全。(农办负责)。

   6.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排查干旱、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红火蚁疫情等灾害风险隐患。(农办负责)。

   7.“生命安全至上”社区隐患大排查治理行动。为社区居民检查消防隐患、发放消防宣传材料,宣传消防知识。(村(社区)、大众社工负责)。

   (四)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

   1.集中组织学校、工厂、商行、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灭火疏散演练,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社会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群众扑救火灾和火场自救逃生能力。(公安分局、消防大队负责)。

   2.组织全镇中小学师生集中开展一次灾害应急疏散救助演练,进一步强化师生应急逃生和自救互救能力。(科教办负责)。

   3.开展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建筑施工行业各单位、各部门人员的预防和救援知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灾害的发生。(规划建设办负责)。

   4.组织森林防火实战演练,内容包括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常识、各类扑火工具的使用、扑救技术讲解以及火场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提高专业、半专业森林防火队伍的战术和协同处置能力。(农办、消防大队负责)。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在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月期间,参照镇做法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活动,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和工作措施,抓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的落实,确保今年防灾减灾日活动顺利开展。

   (二)做好总结工作。各主要媒体要加强对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大力宣扬防灾减灾日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各相关部门要对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开展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并于5月17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镇社会事务办。

   2021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活动方案范文

   今年x月xx日是我国第xx个全国防灾减灾救灾日。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做好xxxx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减办明电〔xxxx〕x号)和《自治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办公室 应急管理厅关于做好xxxx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宁应急指办发〔xxxx〕xx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好“x·xx”全国防灾减灾救灾日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现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提升群众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防范意识和技能,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引导我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单位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切实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二、活动主题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x.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周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专题学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x.认真贯彻落实《x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规定》《xx市应急管理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xx市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等,抓好工作落实,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责任单位: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活动时间:x月xx日—x月xx日

   活动要求:涉及本行业的工作落实有研究、有部署、有方案、有分工、有进度。

   (二)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

   活动内容:各乡镇、新民街道办统筹抓好辖区内各社区(村)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着力构建法规制度、应急责任、组织指挥、应急预案、服务保障“五大体系”,同时加大创建防灾减灾救灾示范社区,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应急救护常识。(责任单位:各乡镇、新民街道办,消防救援支队等)

   活动时间:x月xx日—x月xx日

   活动要求:各乡镇、新民街道办初步选定x家社区(村)参与本年度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扎实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三)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志愿活动

   活动内容:各乡镇、新民街道办在防灾减灾宣传周内开展宣传活动,xxx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结合每周五创城及结对帮扶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专题宣传活动。(责任单位:xxx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活动时间:x月xx日—x月xx日

   活动要求:各单位于x月xx日至x月xx日到指挥部办公室领取应急宣传手册、防灾减灾宣传单页等宣传品;各成员单位进社区宣传时至少要制作悬挂x条宣传条幅。

   (四)加强网格管理,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活动内容:x.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有效将防灾减灾救灾于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深入推动基层应急责任体系建设,加强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加强灾害信息员和网格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一线人员识别灾害风险隐患的能力。x.着力排查灾害隐患。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隐患排查,重点做好城乡社区、学校、医院、建筑工地、车站、城镇燃气、泵站阀门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x.深入推动隐患整改。对排查出来的灾害事故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责任单位:应急管理指挥部成员单位)

   活动时间:x月xx日—x月xx日

   活动要求:切实做好上述工作,加强网格管理,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四、保障措施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以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民满意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各涉农部门作用,综合运用科技、行政、法律等手段,统筹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理和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农村抵御灾害能力,切实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用3-5年时间,形成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成覆盖面广的农村预警信息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健全防御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实现防御规划到县,组织机构、精细预报、自动观测、气象服务站到乡镇,应急预案、风险调查、科普宣传、气象信息员到村,预警信息到户,灾害防御责任、灾情收集到人,全面提升农村接收和应用气象信息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具体承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县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应急、农业、气象、民政、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乡镇要成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做到有职能、有人员、有场所、有装备、有考核,分管农业的乡镇长具体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气象协理员负责日常工作;村委会主任为村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明确一名气象信息员。县政府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对乡镇的目标绩效考核。

(二)形成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立预报到乡镇、乡镇有气象信息站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建立和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空间分辨率到乡(镇)的预报产品,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农村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率接近城市水平,在完善现有农村监测站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多要素自动站监测密度,构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的观测网络化。在雷电多发频发地区,开展农村雷电灾害观测。

(三)建设覆盖面广的农村预警信息网络。在县政府领导下,由县气象局具体承办,逐步建立进村入户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力争至少有一种信息传播手段能将预警信息送达每一个农户。要建立气象部门和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利用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能够通过手机、固定电话、对讲机、高音喇叭等方式向居民传递气象预警信息。

(四)完善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县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御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指导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工作。

建立两卡发放制度,统一制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由乡镇发放给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由村委会发放给全村村民。

各乡镇要建立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制度,规定村一级组织灾前排查、灾中检查、灾后核查的范围、方法和发现隐患后的处理措施等,要在气象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牌,清楚标明转移路线,建立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体系。

县气象局在县政府的统一组织下,以村为单位查明农村主要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建立以村为单元的农村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图,县气象局要建立灾情上报系统和气象灾情收集热线,以及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气象信息员、各村气象灾害隐患点,各级应急预案等信息纳入系统,实现动态管理和共享。乡镇气象协理员、村气象信息员具体承担气象灾害收集上报工作。

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融入到综合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中。要把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成为农村气象科普活动站,定期组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每个村设立气象科普宣传栏,定期张贴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乡镇气象协理员和村气象信息员要发挥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职能,广泛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四、保障措施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7

一、2013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2014年汛前排查情况

2013年,我县共发生地质灾害4起,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无人员伤亡。

2014年,汛前地质灾害排查结果确定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71个,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威胁的资产、人数及目前发育状态,列入县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8个(其中市级2个)。

二、2014年降雨趋势预测及地质灾害防范期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14年我县年降水量为480~590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2成。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其中6月份略多,7、8月份略少。

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防范期确定为6月至9月份。

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威胁对象及范围

全县列为危险斜坡、滑坡崩塌灾害重要防范点8处,具体分布:镇5处、乡1处、乡1处、镇1处,均为危险斜坡和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一是县财政局至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办公楼后斜坡。直接威胁机关工作人员和办公大楼安全,威胁人口500人,威胁资产约1.5亿元。二是镇长山饭店至宏华宾馆后斜坡。威胁办公、宾馆建筑及工作人员。特别是宏华宾馆后侧人为削坡危险程度加剧,在降雨条件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威胁县医院、长山饭店、宏华宾馆等建筑物及人员的安全。三是镇三盘碾梦花园小区西侧斜坡。直接威胁坡上34户、11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四是镇老网场南海斜坡。直接威胁海边10户养殖厂房及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五是镇三盘里山体滑坡。直接威胁坡上及坡下4户民宅和1栋军产房的安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六是乡村珠圈滑坡区。直接威胁海边养殖生产厂房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七是乡客运站左侧山体危险斜坡。直接威胁坡下客运码头来往旅客及工作人员约500人,威胁资产200余万元。

八是镇社区南山斜坡(四中东侧)。直接威胁坡上3户村民和坡下四中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重要地质灾害防范点防治措施

8处地质灾害重要防范点由县国土规划建设局组织有关责任单位会同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制订具体的防灾预案,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具体措施。

1.镇三盘碾梦花园小区西侧滑坡:加强动态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及防灾预案示意图。汛期要采取避让措施,撤离坡上群众,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力争完成危险小区居民整体搬迁。

2.县财政局至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办公楼后危险斜坡:加强动态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积极争取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完成该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加强汛期监测工作,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3.长山饭店至宏华宾馆后危险斜坡:采用少量定点位移方法,加强动态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工作卡和地质灾害明白卡。汛期要组织人员撤离避让,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依法落实地质灾害治理责任。

4.镇老网场南海斜坡:加强动态监测,在斜坡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向坡下养殖户发放防灾明白卡,汛期要组织坡下养殖户撤离避让。

5.镇三盘里滑坡:加强动态监测,设置木桩及标尺,确定专人长期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和地质灾害工作卡。汛期组织群众撤离避让,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6.乡村珠圈山体滑坡:加强动态监测,设置木桩及标尺,确定专人长期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和地质灾害工作卡。汛期组织危险区域生产人员撤离避让,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7.乡客运站左侧山体危险斜坡:加强动态监测,采用少量定点位移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尽快进行工程治理。加强汛期监测工作,组织旅客临时撤离避让,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8.镇社区南山屯滑坡(四中东侧):加强动态监测,设置木桩及标尺,确定专人长期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和地质灾害工作卡。汛期组织师生撤离避让,尽快进行工程治理,严禁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

各乡镇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和规章,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加强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和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任副总指挥,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社民政局、县交通口岸局、县农林水务局、县海洋渔业局、县商务局、县文体广电局、县卫生人口计生局、县安监局、县旅游局、县气象局、县供电局、65711部队、县武警中队等为成员单位的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调查、监测、预报预警、治理等工作。各乡镇政府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等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规划建设局,主任由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分管地质灾害的副局长担任。

2.完善和规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防治点的监测责任,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3.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成功预报地质灾害隐患。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汛期,要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密切注意重大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全面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生态移民项目资金、危房改造资金、省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资金及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力度。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8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大宣传培训、调查巡查、监测预警力度,严格执行危险性评估制度,努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勘查治理、应急排险和避让搬迁工作,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地处浙南中低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山势陡峻,峡谷深切,残积物多。境内火山岩、花岗岩广布,断裂发育,风化作用强烈,且全年降雨量充沛,季节性降雨明显,在《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属“浙南中低山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的影响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加剧,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呈逐年增加之势,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点隐患点154处(包括滩坑库区新增点),涉及31个乡镇(包括油竹管委会)112个行政村,影响人口6000多人。需防治管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59处,其中A类点有2处、B类点有9处、C类点有38处,滩坑库区隐患点10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4大类型。

三、地质灾害特征和诱发因素

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我县地质灾害多以中、小规模为主,有点多面广、规模小、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征。其诱发的主要因素为降雨特别是强降雨,其次与矿山开采、水库建设、修路建房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现状、特征、诱发因素及今年气象趋势预测,结合历年来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类型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我县地质灾害易发时期集中在4月份至10月份,特别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梅汛期和7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台汛期,为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期。梅汛期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台汛期台风影响发生强降雨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48小时时段,是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时段。该时段极易发生山区浅表层风化残坡积土层和碎屑岩体滑坡及滑坡泥石流等类型的地质灾害。由于矿山开采、水库建设、修路建房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以及由强降雨造成的泥石流也有较高的发生率。

五、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现状、规模、稳定性、危害程度和趋势预测,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如下(详见附件):

(一)A、B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是鹤城镇鹤东村山头自然村、山口镇大安村彭山自然村、乡陈须村底吴山自然村、乡雄溪村、镇内冯村坑口自然村、乡石平川村(横坑)、乡吴山村、岭根乡黄驮山村马坳自然村、鹤城镇陈山村沙降自然村、汤垟乡西天村、仁庄镇莲头村等11处。

(二)C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是小舟山乡丁坑村、万阜乡白岩前村、巨浦乡徐山村桐桥自然村、腊口镇张庄村马岭头自然村、船寮镇雷石村牛埠自然村、大路村山后自然村、黄垟乡底项村龙潭背自然村、石平川村中心小学门口等38处。

(三)滩坑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目前已查明10处,主要分布于北山镇、岭根乡等2个乡镇。分别是北山镇马岭桥、格坑村、万阜圩、上贵府、西斜、郎回源口、垟村、白岩村、岭根乡驮田坪、吴山埠等10处。

(四)矿山边坡及采空区。主要分布于黄垟乡钼矿区和山口镇叶腊石矿区等开采矿山和废弃矿山。

六、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防治职责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责任、人员、投入和措施到位。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建设、教育、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做好本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各矿业法人和北海水力发电有限公司要负责做好本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各乡镇政府按照与县政府签定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健全防灾网络,切实抓紧抓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二)制定方案,落实防治责任

县国土资源局应会同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依据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在总结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况,制定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包括地质灾害概况、趋势预测、重点防范期、防治重点、监测和防灾责任人等相关内容,要有明确防治任务、防治责任人和防治措施,并报县政府批准后并公布实施,作为指导年全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三)加强排查,完善防灾网络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及时组织力量对已查明需监测和新发现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区),在汛期前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分析其发展趋势、确定危险程度,并根据实际编制各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明确组织机构、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灾地点和联系方式等相关内容,并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要落实防治监测人,签订责任书,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区)设立警示牌,对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做到排查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四)落实制度,提高处置能力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在梅汛、台汛期地质灾害高发、多发时段,认真落实好值班、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避险等制度,将地质灾害防范各项工作延伸到基层,把任务措施落实到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区)。同时要保证群测群防网络和预警预报系统正常运转,有效确保影响区的群众安全度汛。对经常或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地区,特别是滩坑库区和矿山采空区,要严密巡查监测并及时预警。坚持把日常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重点防范期实行24小时监测制度。若临灾或发生灾害时,要及时组织人员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临时避让回迁工作应警惕雨后发生滑坡滞后活动的可能性,避免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强宣传,增强防治意识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要利用地球日、减灾日、土地日等特殊节日,组织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农村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要继续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基层,通过分散或集中培训的形式,或是在重要隐患点(区)开展实地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特别是不断提高危险区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六)调查评估,把好灾害源头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内的城镇规划、工程建设和实施旧村改造、新村选址、私人建房等建设项目,要及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要加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及时查明各点现状特征,评价出稳定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措施建议,并督促落实到位。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9

一、**县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地处川中丘陵与川东盆地东南边缘的山丘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从东南至西北分为东南部低山区、中部浅丘宽谷区、西北部深丘区三大类型。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90.1%。境内有大小溪河239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境内山丘广布、岗岭起伏、溪河纵横、地形复杂,自然灾害的成灾因素明显。

(一)自然灾害灾种多、发生频繁、季节性强

我县自然灾害种类按地球表面四大圈层内的形成以及年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四大类:

1、大气圈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寒潮、阴雨低温、绵雨、暴雨、大风、冰雹。干旱按季节分为春旱、夏旱、伏旱和冬干,发生频率最高、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伏旱,出现频率达56%左右。绵雨分为初夏绵雨和秋绵雨,频率达42%、60%。寒潮在秋、冬、春3季均有发生,以春季最频繁。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份,年平均3次,最多年份为9次。大风主要出现在3—9月份,尤以4、5月最多,年平均4次。冰雹主要发生在4—8月份,近80年共发生60次左右。

2、水圈灾害。主要有洪涝、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洪涝主要为本地暴雨型。6—9月为洪涝灾害易发期,我县每年均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多次,频率达33%。泥石流伴随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全县水土流失严重,面积达600余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43%,年土壤侵蚀量达360万吨,相当于2.5万亩耕地的五寸表土。

3、岩石圈灾害。主要有滑坡和崩塌等。汛期暴雨是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我县的易发区域主要分布于龙岗、棠香、宝顶、珠溪、中敖、石马、玉龙、宝兴、拾万、铁山、国梁、金山、高升、季家、高坪、古龙等16个街镇乡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中易发区主要分布于龙岗、棠香、龙水、邮亭、万古、三驱、智凤、雍溪、回龙、龙石等10个街镇乡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4、生物圈灾害。主要有生物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鼠害每年发生面积约5.4千公顷。对农作物危害较大的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蚜虫、赤霉病等。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约2千公顷,主要有马尾松毛虫、蜀柏毒蛾、竹蝗、鞭角华扁叶蜂、松蚧壳虫、松茸毒蛾。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森林病虫灾害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

(二)自然灾害地区分布广,情况复杂

我县自然灾害地区分布可以分为以下三区:

1、西北部深丘区。该区主要位于中敖、高坪、三驱、铁山、季家、高升等镇乡。由于经济欠发达,抗灾能力较弱,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绝对值相对较低,但人员伤亡较重。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滑坡和崩塌。其次是泥石流、水土流失、大风冰雹、阴雨冷湿、浓雾和生物病虫害等,对农业和基础设施影响较大。

2、中部浅丘宽谷区。由西向东,馒头状丘广布,地表起伏和缓,以浅丘向宽谷为主。包括龙岗、棠香、龙水、邮亭、珠溪、金山、回龙等街镇乡。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抗灾能力也各异,龙岗、棠香、龙水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密度高,单位面积的国民生产总值较大,抗灾能力较强,但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绝对值最大。其它地区的抗灾能力中等或较弱。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和干旱,给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其次是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阴雨冷湿、浓雾、酸雨、大风、冰雹、生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每年对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城镇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失。

3、东南部低山区。位于巴岳山沿山一线,包括有万古、雍溪、国梁、石马、玉龙、拾万等镇乡。该地区经济发展在我县居中等水平,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承灾抗灾能力中等,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绝对值相对较大,主要灾种是干旱、滑坡、崩塌,其次有泥石流、地裂、水土流失、阴雨冷湿等,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三)自然灾害呈上升趋势,损失加剧

近年来,地质灾害、洪涝、干旱、风雹等灾害频繁发生。一般年份,大多数街镇乡每年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年均30万人受灾,约占总人口的32%,因灾死亡3人,房屋倒塌0.2万间,需转移安置0.1万人,农作物受灾21千公顷。特别是近几年灾害损失严重,1998年遭受特大洪灾,全县受灾29万人,其中成灾21万人,死亡2人,房屋倒塌0.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0.53亿元。1999年受灾12万人,其中成灾1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0.5亿元。2000年受灾31万人,其中成灾26万人,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0.6亿元。2001年受灾64万人,其中成灾4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0.64亿元。2002年受灾69万人,其中成灾33万人,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2003年受灾74万人,其中成灾41万人,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48亿元。

二、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方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政府组织指挥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行动主体,深入发动群众,依法实施救灾减灾措施,依靠科技减灾,尽力增加投入,力争实现综合防治的最大效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我县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为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正确处理减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减灾工作与经济建设一起抓,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2、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治相结合,大力开展减灾建设,不断增强减灾综合效益。

3、坚持政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工合作。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防群治,共同减灾。

4、坚持统揽全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金,解决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重点减灾工程建设和重点地区的综合减灾工作;坚持减灾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结合,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5、坚持科技减灾,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减灾能力的进程,逐步应用高新技术,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将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减灾宣传,提高全县人民减灾知识水平,增强减灾风险防范意识。

6、坚持依法减灾,依法治灾。建立减灾工作的地方法规体系,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减灾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7、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上级扶助为辅,其他社会力量救助为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县域自防自救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减灾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设一批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广泛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建立全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建立健全地方减灾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全县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完善减灾工作的运行机制。到2010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率比20世纪末平均损失率下降30%,人员伤亡减少40%。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具体减灾目标

1、洪涝、干旱。建设一座大型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9座,新扩建小型水利工程16座。洪涝灾害的防治硬件设施达到国家规定设防标准;县城、中心镇以抗御20年一遇,其他镇乡以抗御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全面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强抗旱能力,农田能抗御一般干旱和大旱,50%的农田能抗御大干旱;解决农村9.3万人饮水问题。

2、滑坡、崩塌。建成全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传输系统;将不能消除危险区内的居民和单位全部进行搬迁,对危害大的滑坡和崩塌逐步治理;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实现新建居民点和基础设施避开现有灾害危险区;使人员伤亡减少50%,经济损失减少30%。

3、气象灾害。建立以气象哨、雨量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接收系统为主的天气监测系统;建立人工防雹增雨和防雷减灾工作体系,减少冰雹次数和降雹强度;雷电人员伤亡损失减少50%,对农业生产不造成较大的危害。

4、泥石流、水土流失。县域内60%的泥石流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0平方千米以上,泥沙年流失量减少25万吨以上。

5、森林火灾。建立一套全方位监测系统,加强分工合作,把受灾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

6、农业生物灾害。切实控制迁飞性、流行性、爆发性和常发性病虫鼠害的发生;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疑难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

7、森林病虫鼠害。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检疫率达90%,监测率达85%,防治率达到75%以上。

四、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组建六大减灾体系

1、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围绕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渝西经济走廊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把防洪抗旱、水资源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强防洪抗旱减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落实。坚持依法治水、强化管理和创新发展机制,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建设好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防洪工程设施体系建设,完成濑溪河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县城防洪护岸工程建设,完成中(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增强蓄洪抗洪能力。抗旱服务组织要通过加强装备,提高技术水平,努力引进和运用适合我县的抗旱新技术、新设备,增强提水抗旱、机动输水、打井以及临时抗旱设施的能力。

组建好防洪抗旱的非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机制,建立健全相关部门的防汛抗旱机构,组织好高效机动的防洪抗旱队伍,重点防洪的街镇乡要组建好防洪减灾机动抢险队,以完成大规模的抗洪抢险任务。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各级抗旱服务体系。以县抗旱服务队建设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街镇乡及村社抗旱服务组织,科学规范地指导好群众性的抗旱服务工作。

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县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加快全县防汛抗旱监测、信息传输站的建设,实现防汛抗旱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高防汛抗旱信息收集、处理、传输的速度和质量,确保防汛抗旱调度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水文站1个、水位站3个和雨量站14个,实现全县水文站、水位站和雨量站的水文、雨量信息的实时传输。建成县防洪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防洪工程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2、地质灾害减灾体系

以滑坡危岩崩塌和病害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各街镇乡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要采取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治理一批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加强地质灾害预防预测,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同时,加快建立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灾害多发地区,要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对城镇、交通和居民构成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实行重点监测。

按照《**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要求,结合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全县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重点对坡度大、农村居住点集中的山前地带、老滑坡和危岩失稳地带、玉龙狮子岩、燕子岩崩塌地带、人类不良工程导致的地质灾害多发地段、渗漏而无法正常蓄水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的库区,加强监测预防和工程整治。2010年前,对重点防治点内的地质灾害,要在勘察和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治理。对未进行治理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居民和单位,由各街镇乡负责组织实施迁安工程。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一般地质灾害实施排水工程和生物工程措施进行防治。采用修截排水沟、回填积水洼地(塘堰)、水田改旱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改变生态环境,减轻地质灾害,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

要通过以上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切实增强我县地质灾害减灾体系的质量,达到明显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

3、气象灾害减灾体系

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减少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损失为目标,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气象灾害减灾体系。

在现有4门“3·7”高炮的基础上,新增人工防雹增雨火箭发射装置3套,并逐步更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装备;在县行政区域内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固定的作业炮点;组建人工防雹增雨指挥作业人员队伍20人。建成覆盖全县、站点布局合理、作业机动灵活、时机选择科学、组织指挥有力、效果显著的人工影响天气减灾系统,充分发挥人工防雹增雨作业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4、森林火灾减灾体系

要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和“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政府负全责”的总体要求,加快森林防火的科学化进程。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推进依法治火进程,实现森林防火工程的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按照“四网两化”,即瞭望监测网、预测预报网、通讯指挥网、森林阻隔网和防火队伍专业化、扑火工具现代化的要求,建立森林火灾减灾体系。大力引进和购置先进的防火设备,设立县指挥中心,各街镇乡建立监测点,实现对火源的有效监控。务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县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成一个集监测预报、通讯联络、指挥调度、业务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指挥系统。

为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治火目标,林区坚持成片造林和阻隔带同步建设,充分发挥天然屏障的作用。全县要共建阻隔带748千米。加强扑火专业队伍的建设,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扑火知识、掌握现代技术、以专为主、专群结合的森林防火队伍。建立林火测报机构1个,共20人;林火监测人员250人(其中地面巡护230人,瞭望观测员20人);防火通讯机构1个,共20人;森林消防队38个,共1520人,使我县的森林火灾减灾体系实现先进、高效的目标。

5、森林病虫鼠害减灾体系

实现政府与行业双线目标管理,将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纳入年度绿化的检查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指导和检查,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加强减灾工作。

按照市标准站建设的要求,建成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测报点,主要对松毛虫、柏毛虫、竹蝗等多种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实施监测,定期中长期预报,初步形成森林病虫害监测网络,完成全县的森林病虫检疫、预报、防治站的微机联网,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减灾机制。按营造多树种、多形式混交林的要求,建优良苗圃,培育良种壮苗,实现森林有害物种的有效控制。配备和完善防疫检查设施和设备,做好林木、种苗、花卉、果品等调运的检疫工作。全县设立检疫检查哨卡1个,专职森林植物检疫员2名。

6、农作物病虫鼠害减灾体系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三高”农业为目标,快速推进植保产业服务化进程。建成以县级病虫测报站为中心,乡镇测报点为主体,专业测报和群众测报相结合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结合气象资料,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和主要病虫害预报模型。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对迁飞性病虫害的监测。通过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使全县综合防治面积达80%以上。

强化植物检疫,严格控制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草鼠害的扩散、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建立健全农药质量监管制度,组建县检疫中心,承担农药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大力引进生产技术,力争环保型农药、生物制剂使用率达50%。加快农作物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行无公害化生产,建成1个市级无公害污染的绿色生产示范基地,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扩大。进一步加大法制建设,健全地方性的植保法规体系。至2010年,要完成《**县农药管理办法》、《**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管理办法》等规章的制定,使我县农作物病虫鼠害的减灾体系更加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完成三项减灾工程建设

加大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速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我县减灾工作的基本途径,也是获取最大减灾效果的基础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基础性减灾工程。

1、绿化造林工程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绿化荒山等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到2010年,现有森林资源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基本实现退耕还林,实现封山育林面积23万亩。新增森林面积24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0.3%,达到36%。

以国家实施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为依托,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变生态环境为重点,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业发展,培育区域特色经济,打造新的旅游景区,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采取“退田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恢复和种植林草植被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业主制承包等形式,对森林、灌木和未成林实施有效管护。全县新营造林地2.55万公顷,其中,封山育林0.4万公顷,完成绿色通道建设0.07万公顷。同时,要加强非重点工程营造林和草场的建设,广泛开展封山育林和义务植树活动,完成造林0.22万公顷。

2、水土保持工程

按照统筹规划,标本兼治,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0万平方千米。编制《**县水土保持规划》,建立水土保持档案,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监测,提供科学防治依据。进一步加大主要溪河沿岸、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区域和蓄水工程集雨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营造水保林0.55万公顷,栽植经果林0.93万公顷,其它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2万公顷。

3、防汛抗旱工程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水利工程设施的防汛抗旱能力。根据我县水资源特点和实际,完成上游、化龙、龙水湖等3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力争2008年完成玉滩水库工程。新增蓄水能力1.2亿立方米以上。以兴建水利工程为重点,实行大中小并举,全面推行蓄、集、引、提、节相结合的抗旱措施,尽力增加有效蓄水量,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增强农业抗旱能力,争取灌溉率达到75%以上。建设1个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3座中型水库的支渠和田间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新扩建小型水库16座,新建蓄水池3170口。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兴建农村人饮水池83处,新建供水站10处。加快实施电力提灌网的技术改造工程,完成提灌站技改135处、装机功率6000千瓦,新建电灌站12处、540千瓦。组建县镇两级抗旱服务组织,增加农田抗旱灌溉面积0.13万公顷。全面推广和应用地膜覆盖、旱地栽培和旱地龙抗旱剂等新技术,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

(三)建立两套监测预警系统

为充分发挥减灾体系和减灾工程效益,针对主要灾种,建立两套监测预警系统。

1、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建成具有县级一流水平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监测水平,进一步增强天气预报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适时对VSAT工作站进行换代升级;在规划期内建设雷达观测站;在近期内,县级观测站除目测项目外,全部实现遥测自动化;全县4个气象哨逐步实现遥测自动化,增设2个雨量自动观测站点,形成立体的、完备的监测体系。建立各种气象要素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系统,提高对天气的预报能力和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短期天气和气候以及灾害性、关键性、突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3%—5%。适时开展短时、短期、中期连续滚动天气预报。加强县级气象减灾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系统和面向社会公众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气象服务的网络化、现代化。结合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际,加强农业气象减灾服务工作。建立专业气象减灾服务系统,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加强防雷设施的安全检测和工程验收工作,逐步建立雷电灾害防御减灾服务体系。

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全方位的监测工作。建立县镇村(组)四级监测系统。建成以县地质环境监测站为管理中心,以各街镇乡和村组三级地质灾害监测点为网络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滑坡体、危岩变形、地下水位以及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灾害多发地区,要建立健全监测场站,开展监测预报和临灾预警工作。重点地质灾害地区要加密设置自动雨量点,各县直部门和街镇乡要尽快做好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完成预报业务工作平台的开发,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资源共享,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四)组建好县灾害信息管理中心

为迅速掌握我县地域内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并作出及时的救助和治理,保证我县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各种自然灾害信息进行高度的集中管理。在现有的各灾种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和各种灾害信息传输通道的基础上,尽快开展灾害信息自动化管理中心的开发建设和系统集成建设,确保自然灾害信息得到快速收集、分析处理、损失评估,增强救灾应急反应能力。

五、减灾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的巨大危害性,认清减灾工作面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做到警钟常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有备而战。各级政府要把防灾减灾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保障措施,确立减灾工作的基础地位,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全县减灾安全保障机制,尽最大努力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全面落实各级政府首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领导职责和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调度、通讯以及物资储备系统。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机制,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防灾减灾局面。

(二)强化灾害监测,制定减灾规划

认真总结减灾工作经验,分析自然灾害发展发生规律,做出科学的、及时的预测预报。建成全县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站、点,完善信息收集、传输网络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科学的灾害评估系统。形成全县减灾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减灾工作的主动性。各街镇乡要结合本地灾害实际,制定减灾规划和灾害应急预案。防灾减灾的重点项目要纳入政府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协调加以解决,确保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明确减灾重点,完善管理体制

坚持减灾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方针,加强重点工程项目抗灾能力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减灾工作重点和重要减灾工程项目,制定有效措施,全面加以落实。建立减灾工作管理体制,各街镇乡要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措施和规划的组织实施。县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努力形成完善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切实做好减灾工作。配合国家扶贫工作方针政策,建立综合减灾示范点,推动多灾贫困镇乡的防灾减灾工作进程,增强抗灾能力,加快脱贫步伐,实现减灾脱贫的目的。

(四)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减灾能力

加强对自然灾害形成、发生和发展规律,灾害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加强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防治以及对策措施的应用研究;探索自然灾害防、治、救的综合理论体系,走科技减灾之路。加快减灾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高新技术在减灾领域的广泛应用。减灾重点工程要使用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减灾工程的科技含量。加快防灾减灾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实现防灾减灾工具、手段和设施的现代化,使科技成为推动减灾工作进步的原动力。

(五)健全法规体系,实施依法减灾

要坚持依法治县的战略方针,加强减灾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全面实现依法行政,依法减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灾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减灾工作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减灾法规体系和减灾预案,实现减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六)拓宽资金渠道,增加减灾投入

建立以自救为主,各级政府投资为辅,社会各界出资为补的减灾资金筹措机制,不断拓宽减灾资金渠道。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投入,使减灾投入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各项建设工程中有减灾项目的,建设单位要做好项目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并与建设工程同步实施。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增大投入,参与减灾工程建设。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自然灾害防范,积极参与减灾建设。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的社会保险机制,发挥社会保险的补偿作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开展对口支援和社会捐助活动。积极发展红十字慈善事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抗灾能力,建立社会化的灾害救助救援机制。

乡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篇10

关键词 乡镇;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49-01

我国农村气象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力量弱,防灾减灾任务艰巨。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是关系国家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2010年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3号)。为全面做好肥城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2015年在肥城湖屯镇全面推进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建设,湖屯镇在2015年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第3批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现将在推进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及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

1 具体措施

1.1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机构

1.1.1 建立市级防灾减灾机构,加大资金投入。肥城市政府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也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匹配建设资金到位及时,所需维持经费每年10万元都纳入财政预算。气象防灾减灾有关管理办法和检查制度在工作中不断健全完善。

1.1.2 建立镇级防灾减灾机构。各乡镇都分别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及各村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镇气象防灾减灾相关事宜进行安排部署。

1.1.3 将气象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从市到镇到村层层将气象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要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安排要有详细计划,及时上报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要到位,保证气象防灾减灾档案齐全。

1.2 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至少配备1台计算机和1套宽带网络。肥城市在全市13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14个气象信息服务站,有的地方还配置气象电子显示屏和乡村气象预警喇叭等信息设备,以及电视机、机顶盒、打印机等信息设备。能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保证气象预警信息进村入户。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职责明确,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气象协理员(信息员)服务手册》填写及时认真,记录规范清晰。镇、村有保障气象信息服务站正常工作的资金投入,2013年拨付专款2万元。

1.3 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1.3.1 保证气象信息员覆盖率为100%。肥城市共有13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设有信息协管员14名,在全市651个行政村分别设有1名气象信息员,气象信息员覆盖率为100%,气象协管员负责该所辖乡镇信息员的管理。

1.3.2 制定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齐全,每年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员相关信息,按时参加各种培训,在开展工作时要求工作日志填写详实。

1.3.3 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气象信息员利用农村广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危急时刻通过电话、锣鼓等方式通知到重点区域、人群,承担和协助镇党委政府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1.3.4 做好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各村气象信息员承担了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农业气象知识传播工作。定期向政府部门、气象部门反馈当地服务需求信息,将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及时上报。

1.4 建设广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网络

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机制,每个村都有预警大喇叭,通过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当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由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气象协理员、气象联络员通过电话、手机由点到面迅速传播预警信息;如出现断电等紧急情况,使用锣鼓、入户通知等方式将信息传播到每户居民。在气象灾害隐患点采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段并布设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向肥城市气象部门传输数据,及时报告灾情[1-4]。

1.5 建立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1.5.1 编制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2013年肥城市已完成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的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普查工作中湖屯镇协助气象局调查辖区内自然环境,特别是特殊地理环境及危险地区;采取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对镇影响较大的若干种气象灾害的隐患调查,气象局结合暴雨灾害风险普查已经完成湖屯镇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分布图。

1.5.2 制定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湖屯镇政府已经制定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并不断修订完善以适应当地实情,同时在市气象局备案。按照应急预案内容,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将及时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镇政府每年在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到来之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分析总结演练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5.3 制定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计划。从肥城市到各乡

镇每年都在世界气象日、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等时段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印制分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充分利用下村赶集、进村入户等形式宣传本地主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准和防御指南,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让村民知晓各类灾害风险、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的基本技能。及时向公众发放印制的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13 000余份,家庭覆盖率达到了91.6%。按时组织防灾减灾学习,并举办各种培训。及时联合当地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5-7]。

2 2015年湖屯镇气象防灾减灾成效

2015年肥城湖屯镇紧紧围绕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运行、气象灾害调查普查、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开展工作。重点放在镇气象工作站工作开展方面,具体包括了镇气象工作站建设、气象设备维护使用、气象预警、人工影响天气以及防雷减灾工作的管理等内容。

该镇自2010年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于2015年成立镇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制定了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将气象联络员队伍延伸至镇农业合作社、学校医院、工厂等人员密集区,镇、村分别成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工作站。

2015年该镇共接到市气象局12次预警信号和15次重要天气预报信息,都能及时地通过手机短信、大喇叭、电话、传真等手段发送到各村、各企业、学校、各农业种养殖大户,使各类气象灾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7月14日下午2:00左右,该镇出现强降雨,并伴有短时大风,一下午降雨量36.2 mm。由于强降雨导致农田排水不畅、积水严重,导致农作物玉米出现大面积倒伏和被淹。受灾面积1 400 hm2,受灾群众19 000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100万元。由于气象部门及时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许多农户事前采取了防御措施,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灾后镇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进行查灾、核灾、指挥救灾。湖屯镇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该镇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第三批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

3 参考文献

[1] 吴先华,刘华斌,郭际,等.公众应对气象灾害风险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深圳市3109份调查问卷的实证[J].灾害学,2014(1):103-108.

[2] 秦莲霞,张庆阳,郭家康.国外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及其借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增刊1):349-354.

[3] 吴吉东,傅宇,张洁,等.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9):1520-1530.

[4] 王炜,权循刚,魏华.从气象灾害防御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管理方法转变[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1):7-13.

[5] 刘彤,闫天池.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J].自然灾害学报,2011(2):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