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10 17:57:02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1

关键词:裸岩、山体、生态恢复、回填、客土

Abstract: taking fushan 14 of the quarr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LuoYan mountain geological, rock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lope to slope, difference, proposed grille return to the package, mixly spray, the birth of three LuoYan mountain with the management plan, an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

Key words: LuoYan, mounta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ackfilling, replace with out-soil

中图分类号:U4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浮山是青岛市也是全山东省市区内面积最大的一块“绿肺”,浮山九峰排列,峻峭秀拔,素有“浮山九点”的美誉。但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开山采石的破坏,浮山的多处山峰,特别是其南侧,整个浮山湾大景观的背景上,有多处采石遗留下的石坑和高耸的岩壁,象一个个的节瘤一样,附着于郁郁葱葱的峰脉之上,部分地段甚至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使前海一线滨海大景观受到严重的破坏。

同时,由于青岛市区山石叠立,城市建设中常需劈石修路,掘山建房,而因此形成的道路及建筑环境也多是裸岩峭壁。为使滨海景观更美丽,使城市绿肺更完善,必须对这些采石坑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

在满足相应的工程要求条件下,采石坑的生态恢复可以采用常规的土方回填技术进行。但是对于边坡长度达数百米,高度达几十米,而可供放坡的距离短的采石坑来说,这种技术有明显的缺点:回填土方量巨大,工期长,易出现塌方及水土流失等情况。而对于市内裸岩裸坡,因建设的需要,往往给绿化留出的空间不足以进行常规的土方回填施工。通过对国内和国际在同样情况下的工程技术的考察与思考,接合实际工作经验,以浮山14号采石场的生态恢复为例,提出以下三种裸岩山体的治理设计方案。

(1) 格栅回包法

(2) 客土喷播法

(3) 植生袋法

实践证明,这几种方案都能够达到快速有效地对采石场和裸岩裸坡生态治理的目的。

1、工程概况

浮山14号采石坑位于天泰馥香谷北侧,边坡属花岗岩性质。此前,坡底利用附近堆土顺坡向做成缓坡面,然后栽树绿化,致使边坡比以前坡高降低,面积变小,现平均坡高约13米,最高处25米,长120米,边坡坡度70度以上,坡面凹进凸出严重。该边坡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坡顶有0.5-1.0米范围的残积土和强风化岩。

2、治理思路

该边坡由于爆破作用造成岩体裂缝、松动,经过降雨、流水冲刷、风化、冰冻、重力作用,形成危石、滚石、崩塌、垮落现象,现坡面十分危险。另一方面,光秃秃的岩石外露严重影响了浮山的景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既能起到支护加固作用,保证坡体的稳定,又能朝着环保、生态、自然的方向来美化边坡。

对于该石坑边坡的治理我们基于两方面的原则来考虑:

Ⅰ 加固绿化前必须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针对边坡岩土体性质、岩体构造节理分布、关键块体等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先加固处理措施。否则,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危险事故,而且将导致绿化表层整体或整片滑落,绿化成果毁之一旦,得不偿失。因此,生态恢复是以边坡加固为前提的。

Ⅱ 绿化边坡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山体原貌,重现浮山美丽形象,因此山体边坡治理不能仅考虑边坡的稳定性而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如砌石、喷射砼等),而应本着自然、环保、生态的原则来对坡体进行治理,通过在边坡表层固结一定厚度营养性种植土,种植利于边坡稳定的植被和植物,从而达到恢复绿色山貌、美化环境的目的。

3、治理方案

如图所示,A区岩面高度在10米左右,且有一定的坡度(坡度在60度左右),可以采用格栅回包恢复,或者在清理边坡后构筑格构,结合喷播技术进行生态恢复。而高度大于10米的B区,坡面直立,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倒坡,不能采用一般的办法,可以选用覆盖土工格栅加固,利用客土喷播技术进行生态恢复.一方面,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恢复植被,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工程量。

经过慎密的考察与研究,在此提出了二种处理方案如下:

(1)A区土工格栅回包恢复,B区覆网加固客土喷播;

(2)A区植生带恢复,B区覆网加固客土播种;

3.1方案一:下部土工格栅回包恢复,上部覆网加固客土喷播。

3.1.1修整边坡

对边坡上松动石和危石进行清理,对起伏较大的坡面采用风枪消坡,以便施工。

3.1.2区土工格栅回包恢复(边坡高度10m左右部分)

在裸岩坡度小于60度的坡面,岩面进深大,边坡高度小于10m的部分,使用格栅回包技术,具体实施在上图的A区部分。这种施工技术使山体恢复后,稳定性将达到最好。

该施工方法是将锚杆嵌入岩石中1.5―2米,水平方向上每隔2米一根。垂直方向上每隔1米一根,外露35厘米以供打地梁,岩石锚杆φ22间排距1.4m,深2.0m(局部加深,保证锚杆穿过潜在滑裂面2.0m以上),上下排交错布置,使整个山体受力,以防止岩石滑坡。回包层高1.4m,回包单向格栅利用浇注于锚杆上的地梁连接,地梁尺寸200×200mm,地梁标号C30,每两层单向格栅之间铺满一层双向格栅,回包土层必须分层夯实,各土层之间呈阶梯状向上,然后将植生袋堆填于外侧,采用双向格栅进行回包。

3.1.3上部覆网喷播(边坡高度>10m部分)

裸岩坡度在60―80度、岩面龟裂发育良好的可采用泥浆喷播技术进行生态恢复。主要的施工方法为:

锚杆:Ф22锚杆,深2.0m(局部加深,保证锚杆穿过潜在滑裂面2.0m以上),间排距1.4m,上下排交错布置,使整个山体受力,以防止岩石滑坡。

挂网:在坡面上进行挂网处理。外侧以ф8筋作为骨架与锚杆焊接固定,坡面挂设双向格栅与锚杆及骨架筋绑扎固定,网与岩壁8-15cm的距离。

喷客土:喷射营养种植土、团粒剂、植物纤维、肥料以及植物种子等,利用喷射机喷射于坡面,平均厚度15cm。

3.2方案二:下部植生带恢复,上部覆网加固客土喷播;

3.2.1修整边坡

对边坡上松动石和危石进行清理,对起伏较大的坡面采用风枪消坡,以便施工。

3.2.2下部格构植生袋(边坡坡高10m左右部分)

在裸岩坡度45度到60度之间的坡面,岩面进深较小、高度较低的情况下可在裸岩上设置混凝土格构,将已经装上栽培基质的植生袋镶嵌在里面,然后,在植生袋外面自上而下挂设单层双向格栅,用锚杆固定。主要施工方法如下:

格构:格构尺寸宽2400×高1600,格构梁通过岩石锚杆与岩面结合,锚杆杆体采用Ф22螺纹钢,水平向锚杆深2.0m,间距1.2m,中间插一支1.0m深短锚杆,竖向锚杆深2.0m(局部加深,保证锚杆穿过潜在滑裂面2.0m以上),间距1.6m,中间加一支1.0m深短锚杆,锚杆倾角5°~10°。锚杆外侧紧靠岩面喷射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格构梁尺寸深300宽200。

填土:格构内堆填营养种植土,在已拌好种子的植生袋里装上栽培基质。然后在坡面上挂设单层双向格栅,外侧以φ8钢筋作为骨架与锚杆焊接固定。

3.2.3上部覆网喷播(边坡坡高>10m部分) (请参方案一)

锚杆:Ф22锚杆,深2.0m(局部加深,保证锚杆穿过潜在滑裂面2.0m以上),间排距1.4m,上下排交错布置。

挂网:外侧以ф8筋作为骨架与锚杆焊接固定,坡面挂设双向格栅与锚杆及骨架筋绑扎固定。

喷土:喷射营养种植土,团粒剂、植物纤维、肥料以及植物种子等,利用喷射机喷射于坡面,厚度平均15cm。

4、绿化种植方案

在裸岩山体上进行植被恢复,必须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种类、选择植物抗旱性、耐寒、抗逆性的植物品种,同时要对种子进行科学的配比,以便增强种子的适应性及种子后期生长的稳定性,保证植被恢复的良性发展。本案所处位置原有乔木主要为黑松及刺槐次生林,山体恢复后,苗木采用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混播的方法,有利于初期植被的恢复,维持生物多样性,使营造的群落更贴近于自然状态。

A区进行格栅回包填土部分:

在格栅回包形成的错台上,栽植乔木实生生态苗及高度1米的苗木,主要品种为栎类、枫杨、火炬树等。沿着错台与坡面交线,栽植爬山虎、常春藤等攀缘植物。反包坡面外层铺设营养袋,袋内散播草本、草花及灌木种子,如:扁担木、卫茅、胡枝子、大叶胡颓子、大花金鸡菊、波斯菊、鸢尾、高羊茅。

B区覆网客土喷播部分:

由于本部分土层较薄,选择采用抗干旱、耐瘠薄的灌木、草本种子如下:扁担木、卫茅、胡枝子、大叶胡颓子、早熟禾、大花金鸡菊、波斯菊等。

5、方案简析

在两个方案中,上部(相对高度大于10米)都采用了山体覆盖土工格栅网客土喷播技术,只是在方案一中下部采用土工格栅回包填土恢复山体,而方案二中则采用了构筑格构植生袋的办法。

土工格栅回包恢复山体技术,可以使恢复后的山体与自然山体完美统一,景观效果将达最好(这同我们的初衷是一致的);同时,这个办法使山体恢复后,稳定性将达到最好。其缺点是造价稍微高一些。

格构植生袋最大的优点是节省土方,从而使造价降到最低。但是其景观效果及稳定性则稍微差了一些。

而客土喷播法使得在比较直立的裸岩面上进行绿化成为可能,尤其可节省土方,降低造价,并能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

综上所述,推荐使用第一套方案,进行浮山14号采石坑的生态恢复工程。

参考文献:

许文年,王铁桥,叶建军;岩石边坡护坡绿化技术应用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2年07期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2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家庭关怀; 急性心肌梗死; 恢复期; 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086-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045

急性心肌梗死本身属于临床心内科中多见病症,该病的发病率、致残及致死率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具体表现为冠状动脉突然出现持久性、完全闭塞的情况,进而导致机体血流的中断及局部心肌的坏死和损伤,不仅会危及到患者身心健康,严重时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1]。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非常突出,其实践效果也已经取得临床认可。为了客观评价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笔者选择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为本研究重点观察对象,同期选择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作对比,分别选择选择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和单纯护理干预。通过对所有入选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各项数据进行客观对比,重点分析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救治水平及预后效果的临床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方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为试验组。男7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57岁,平均(65.00±1.12)岁。同时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男80例,女2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60岁,平均(66.00±2.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救治程序中,对照组选择单纯护理干预,试验组选择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1)给予患者发放健康教育专业手册,并予以一对一康复指导,以举办讲座、小课题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将干预时长控制在0.5 h左右。(2)鼓励患者主动咨询疾病专业知识,同时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诊,复诊频率是1次/2周。(3)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宣教内容涉及到自我管理正确方式、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疾病预防方法、心理指导的正确方法及合理的生活模式等。(4)家属要长时间陪伴患者,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劝导,并鼓励患者接受治疗,通过缓解其不良情绪,促使养成治愈信念,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生活及工作,有助于患者康复。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SAQ方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客观评定,SAQ表中涉及到19个条目,共有5个维度,分别是躯体活动的受限度、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及心绞痛的稳定状态等,得分0~100分,得分和患者机体功能、生活水平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躯体活动的受限度、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率及心绞痛的稳定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高达49%,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水平尤为重要[2]。一般而言,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但是恢复期患者大多会存在着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障碍,这是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度严重不足,加之不了解接受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因此会对自身疾病失去信心[3]。不仅如此,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大多都会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不仅会对其健康恢复带来影响,而且同样会影响其正常生活,而配合家庭关怀则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及家庭关怀,在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抑郁及焦虑心理[4]。本研究入选的所有患者中,试验组救治程序中选择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对照组选择护理干预,发现试验组患者SA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方案强调以患者个性化差异及疾病特征为出发点,通过给予患者合理用药,给予患者详细介绍科学生活方式以及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提升患者整体的依从性[6]。与此同时,通过发放宣传书籍、宣传海报以及举办讲座等方式,用以丰富其各种专业知识,有助于患者接受院外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其自理能力,在改善其精神状态的基础上,加快疾病恢复。不仅如此,通过给予患者家庭关怀,还能保证患者的各项康复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再配合患者家属的督促及鼓舞,确保患者按量按时完成各项康复运动,保证康复计划的有序展开[7]。除此以外,开展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方案后,患者及其家属都可以充分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各项专业知识,在积极参加专业讲座的基础上,及时吸收各种新型防护知识与康复方案,再引导患者调整自身运动疗法方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躯体活动的受限度、治疗满意率,而且还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是改善其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绞痛的稳定状态的重要保证[8]。

综上所述,基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其救治程序中选择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方案意义重大,除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外,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是提升患者预后水平的重要保证,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沈莹,张学萍,马小艳,等.以病因分型定义对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27-229.

[2]曹松梅,赵阳,严金川,等.院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化协同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8):1350-1353.

[3]李姝颖.护理在CCU监控室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77-779.

[4]徐翠荣,李国宏,陈泳,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46-1048.

[5]李伟,卢明瑜,王伟民,等.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5):332-335.

[6]牛和平,张军,袁琛,等.血栓抽吸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介入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12):3335-3337.

[7]周莲,江敏,文玲,等.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76-1378.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3

1.1滑坡北山煤矿采煤沉陷区存在3处滑坡,分别编号HP1、HP2和HP3。HP1属于黄土滑坡,平面形态不规则,滑坡长26m,宽31m,滑体平均厚度6m,体积约4700m3,相对高差18m,平均坡度37°,主滑方向292°,滑体岩性自上而下为粉土和粉质黏土,滑面为圆弧形;HP2为岩质滑坡,平面形态呈圈椅状,滑坡长22m,宽53m,滑体平均厚度4m,体积约4660m3,相对高差12m,平均坡度28°,主滑方向253°,滑体岩性自上而下为砂岩和泥页岩,滑面为折线形;HP3为楔形体岩质滑坡,平面形态呈“八”字形,滑坡长35m,最宽处约25m,楔形体最厚处为6m,体积约3800m3,相对高差32m,平均坡度56°,滑体岩性自上而下为砂岩、泥岩和砂岩,主滑方向66°,并沿结构面下滑3.5m,楔形体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工况条件改变时可能再次发生滑动。

1.2不稳定边坡受采空塌陷及工程开挖共同作用的影响,采煤沉陷区内沿沟谷两岸断续分布有16处边坡,大部分为岩质边坡,少量为黄土边坡。岩质边坡的坡体主要为砂岩、泥岩,坡度较陡,一般为44~58°,坡高为4~12m不等,坡面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发生崩滑破坏;黄土边坡的坡体为马兰黄土,坡度较陡,近乎直立,坡高3~8m不等,大孔隙结构及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发生崩滑,一处边坡已经发生滑坡。

1.3潜在泥石流采煤沉陷区内分布一条走向近南北的沟谷,沟谷三面环山,一面开口,呈长瓢状,沟底高程在1099~1186m,沟床纵坡比降平均140‰,沟坡高差24~49m,坡度40~65°;沟谷谷底及东部沟坡上存在3处煤矸石弃渣、建筑垃圾及切坡弃渣组成的松散状堆积体,体积大约25900m3;沟谷汇水面积约2km2。在暴雨等极端气象条件下可能诱发泥石流,对沟谷的建构物及下游村庄造成严重危害。

2北山煤矿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对于原本生态环境脆弱的山西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北山煤矿工程、道路的建设及弃渣的随意堆积,使原本森林覆盖率达43.1%的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出现大量大面积的斑驳,与周围生态环境严重不协调;煤矸石堆自燃产生的SO2、H2S等废气使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部分区域弥漫着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在降雨条件下,煤矸石堆的淋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成分,能够腐蚀土壤、污染地下水。

3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北山煤矿采煤沉陷区位于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治理方案的选择综合考虑了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的威胁、山西旅游发展战略及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

3.1采空区的注浆及地面塌陷、地裂缝的回填复垦采空塌陷坑面积广阔,且位于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考虑到需要在塌陷坑内建设娱乐设施、蓄水池等构筑物,确定对采空塌陷坑进行工程治理后重新利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采空区采用注浆进行工程治理,地表塌陷坑、地裂缝采用回填、整平、复垦、绿化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注浆的范围包括采空区地表建构筑物附加荷载大的区域及蓄水池的区域,注浆面积为43034m2,总注浆量为91465m3,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粉煤灰浆,水固比1∶1.2~1∶1.5,水泥含量占固相的20%,帷幕孔间距为20m,注浆孔间距为25m,呈梅花形布置;塌陷坑及地裂缝采用表土剥离,开挖,分层回填碾压的方式回填至设计标高,并回填10cm厚度的种植土,最后平铺草皮绿化。

3.2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煤沉陷区内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要通过工程措施进行锚固。HP1和HP2采用削方+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植被绿化+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方案,即通过削坡清除滑体、减小荷载、整平坡面;锚索锚固段长度为6~8m,锚索总长根据滑面位置和滑体厚度确定,框架梁尺寸为4m×4m,截面宽400mm,厚500mm,框架梁将锚索的拉力均匀分散到坡面上,与锚索一起为滑坡提供足够的锚固力;坡面绿化采用草-灌多层次立体防护,草本种类选用高羊茅并混播一定比例的紫花苜蓿,灌木类型则选用沙棘;坡顶距离框架梁5m处设置一道截水沟,截水沟断面尺寸依据汇水面积和降雨强度计算确定。HP3采用肋板墙+预应力锚索+生态绿化的综合治理方案,即通过削方使滑坡不同坡段的坡度保持一致;肋板厚400mm,宽6m,肋柱宽600mm,厚700mm,设置间距为3m;锚索设置在肋柱上,垂直间距为2.5m,锚索长度的设置与上述原则相同;待上述工程施工完毕后,沿着坡顶、坡底各栽植一排五叶地锦进行生态绿化;坡顶设置截水沟,方法与HP1和HP2的截水沟设置方法相同。

3.3不稳定边坡的综合治理方案对采煤沉陷区内16处不稳定边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剖面,采用极限平衡法,在不同工况条件对其进行稳定性计算和评价。治理方案依据边坡的稳定程度可以分为2种:当边坡的稳定性系数Fs<1.05,处于欠稳定或者不稳定状态时,采用削坡+复合锚杆框架梁+排水的综合防治措施,即通过削坡,整平坡面并将坡度削为1∶1或更缓,框架梁尺寸为4m×4m,截面宽400mm,厚500mm,为了呼应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景观,在框架内使用浆砌片石砌筑一个拱顶直径为3m的拱形骨架,骨架内码放生态植被袋,坡顶依据地形设置截水沟,如图1所示;当边坡的稳定性系数Fs在1.05和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之间,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时,采用削坡+生态植被袋+排水的综合防治措施,即通过削坡清除坡面植被、整平坡面,自坡底向上按一定规则依次码放生态植被袋,如图2所示。

3.4潜在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方案综合考虑周围生态景观、地质灾害威胁、场地利用状况、治理费用等因素,确定潜在泥石流的治理方案为固源。即对3处松散堆积体物源依据地形条件按照1∶1.5的坡率分层碾压夯实,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进行护坡,拱形骨架宽3m,具体尺寸见图3,骨架内填铺一层厚30cm的种植土,然后铺设草皮进行生态绿化。

4讨论

采煤沉陷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过程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同时存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又会严重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榆次北山煤矿采煤沉陷区来说,地下采煤活动、人类的工程开挖和肆意堆填导致区内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众多地质灾害的发生。具体来说,地下采煤活动导致大面积地表沉陷形成塌陷坑和地裂缝,进而造成地表水土流失,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愈发恶劣;区内植被覆盖率骤减导致地表水更易进入坡体,进而引发边坡失稳,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煤矸石等松散堆积体不仅破坏植被,污染空气、水源、土壤,而且作为泥石流物源在暴雨等恶劣气象条件下可能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上述地质灾害发育过程及发生时,更会进一步加剧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由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联性可知,采煤沉陷区内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方案必须全局统筹、综合考虑、综合防治。对采煤沉陷区的治理而言,不能仅对区内地质灾害采取工程措施而忽视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否则恶劣的生态环境将导致新的地质灾害的产生;也不能仅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而无视地质灾害的威胁,否则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区内生态环境将在短时内发生严重破坏,之前耗费大量资金的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将失去意义;区内生态环境恢复和地质灾害治理分开前后来做也是不可行的,前后分开治理的方案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工程与生态恢复工程之间存在缝隙,不能和谐统一、共同发挥作用,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4

【关键词】矿山 地质灾害 防治方法

一、提高认识

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我国的矿产开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这种条件下的矿产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事故频发。危及生命的矿难和环境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根据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规律、特点,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分类,并根据其各自特点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二、勘查方法

由于矿山的地质灾害都在深部发生,勘查多采用遥感信息技术与物理勘查方法。

(1)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集合“3S”技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可能的分布、发生地点与区域。如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危点位精确定位,并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叠加分析,预测灾变发生趋势。

(2)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主要指应用物理手段,探测岩土圈层相关信息,确定采空区、断层位移、磁场变化等可能的灾害伴发信息,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分析与预测。地球物理勘查矿山地质灾害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法等。这些方法是预测潜在矿山地质灾害重要技术手段。

(3)环境化学勘测方法。在矿山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人们也常常使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例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监测,化学探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确定污染因素、预测污染趋势、追溯污染源、划分污染区,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由于时空特点与产生条件各有特点,随着矿山地质勘查的手段逐步应用,我们应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有些矿山地质灾害我们能从主观上加以预防,有些地质灾害由自然诱因引起,我们不可能有效预防,因此我们制定具体的防治手段应包括如措施:

(1)建立和完善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与环境评估,并制定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做到开采前严格评估,开产中积极防范,开采后积极恢复,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恳纳入法规,强制推行。

(2)加强宣传,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矿山开采人员素质,增强其对地质灾害的危机感与警觉性。提高矿山生产过程中全员防灾、减灾技能与手段,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险避险、抢险培训。

(3)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4)加强矿坑、矿井边坡设计,进行边坡监测,坚固挡墙稳固边坡地质构造,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及时做地质勘察,并做好预防措施。合理建设尾矿矿坝,形成稳定矿场与尾矿库,降低滑坡和塌方风险。

(5)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做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同时做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

(6)加强矿山环境监督与检查,进行全面、系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影响评估。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矿、低产能矿场进行坚决关停。对于污染型采矿区,制定科学开采和“三废”排放方案,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矿场开采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于可回填的废矿进行积极回填。

(7)对于闭坑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应该及时进行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复垦,提高土地复垦率,结合生态措施实施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恢复和维护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目的。

(8)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按一定比例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如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政府资助矿山环保、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基金。

(9)在矿山开采区应严格禁止私采乱挖和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积极推行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和景观。监督与制止开采弃渣胡乱堆弃和不加处理排放,强制其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5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活动。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应当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规划、防治结合的方针,组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和方法,普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第八条对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规划

第九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如实向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矿山地质环境的相关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密。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本省实际,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上一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二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项目。

第三章保护

第十三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依法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

第十四条探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勘查设计施工,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资质的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有采矿许可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已建和在建的矿山企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采矿权人应当编制,并报原采矿许可机关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及地质环境现状;

(二)开采矿产资源对矿山地质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估;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保障措施;

(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开采,避免崩塌、滑坡、地裂,防止或者控制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石和尾矿等废弃物。

第二十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影响,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和水系破坏。

第二十一条在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对具有科研和利用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以及文物古迹,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四章治理

第二十二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矿山被批准关闭或者闭坑前,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

第二十三条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

保证金缴存、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进行勘查、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勘查、设计后方可施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由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采矿权人不具备治理恢复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五条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不得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质量。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不得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采矿权人或者承担治理责任的单位应当每年将治理情况报告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应当达到下列主要标准:

(一)整治被破坏或者废弃的土地,使之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水产养殖或者其他可供利用状态;

(二)整修露天采矿的边坡、断面并实施绿化,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安全隐患;

(三)采取封闭、充填或者人工放顶等措施,使地下井、巷等采空区达到安全状态;

(四)处置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地表水水质得到恢复。

对具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的矿山遗迹,鼓励开发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旅游区或者矿山公园。

第二十八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由采矿权人向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验收未达到治理恢复标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治理仍达不到标准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重新治理,治理费用从保证金中列支。保证金不足支付治理恢复费用的,由采矿权人补足。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实施前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由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对其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市、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多渠道融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人可以依法享受投资收益,但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前款规定的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其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治理恢复能力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完成后,由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因采矿而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治理后可用于耕种的,经验收确认后,可以依法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

第三十一条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从废石(矸石)、尾矿中回收矿产品的,可以依法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向社会公告。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单位提供服务。

第三十四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职责时,可以对下列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情况。

第三十六条开采矿产资源发生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矿山地质灾害的,采矿权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七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行为或采矿权人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的行为,均有权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第十条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

(二)未依法批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

(三)未依法组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的;

(四)违反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探矿权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治理措施,治理费用由探矿权人承担,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未进行回填、封闭的;

(二)对形成的危岩、危坡未采取治理措施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而未编制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扩大开采规模,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或者编制的方案未经批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未按期治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恢复;逾期拒不治理或者拒不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治理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依据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勘查、设计、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查费、设计费、监理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施工单位处工程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停止相应业务,降低相应资质等级;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应资质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相应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二)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活动中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工程质量的;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6

(一)坚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统一的原则。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政策措施为保障,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规划》的实施。

(二)坚持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对规划提出的限制开采总量的矿种和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矿山企业要严格控制开采总量、压缩矿山数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坚持合理布局、优化配置、规模生产的原则。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促进矿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开采和加工技术水准,开发新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坚持“禁采区关闭、限采区收缩、开采区聚集”的原则。严格按照“鼓励、限制、禁止”三区划分方案进行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我县矿业布局合理,矿山设置科学,资源开发有序的总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主要目标。

营造良好的地质工作环境,在我县行政区内开展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及商业勘查,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鼓励社会投资者开展陶粒页岩、矿泉水等矿产的勘查工作。

2、项目安排。

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及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1)吉林省*县太平山油页岩矿详查(一)

(2)吉林省*县太平山油页岩矿详查(二)

(3)吉林省*县太平山油页岩矿详查(三)

(4)吉林省*县—农安地区油页岩矿详查(一)

(5)吉林省*县—农安地区油页岩矿详查(四)

(6)吉林省*县—农安地区油页岩矿详查(五)

(7)吉林省*县—杨大成子油页岩矿普查(一)

(8)吉林省*县—杨大成子油页岩矿普查(二)

(9)吉林省*县—杨大成子油页岩矿普查(三)

3、矿产资源勘查监督管理。

对辖区内的矿产资源勘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探矿权人是否按照勘查登记的范围、时间、矿种、勘查施工单位进行勘查活动;是否按照提交的勘查设计施工;是否完成了最低勘查资金投入;是否按勘查登记的内容进行勘查,是否存在越界勘查、非法采矿、非法转让探矿权、抢占地盘、擅自滚动勘查开发、边探边采等非法行为。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主要目标。

严格控制矿产开采总量。20*年,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陶粒页岩产量、砖瓦用粘土产量、建筑用砂产量分别限制在6万吨、1.2亿立方米、1万吨、19.2万吨、12万立方米,矿泉水开发总量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2、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和开采总量,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鼓励开采石油、天然气。坚持油气开发并举。立足低渗透、低丰度、低产量、低效益储量的现状,加大开发中的科技投入,将油田含水上升率控制在1%以内,同时大力推广三次采油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原油采收率和产量,保证老油田保持较好的稳产水平,新建油气田产能实现定额目标。紧紧抓住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国家争取项目,加速石油炼化由燃料型向综合化工型转变,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石油开发的综合效益。

鼓励陶粒页岩开发。积极扶持永久镇陶粒页岩项目开发,争取20*年投产。进一步增加科技含量,使开采回采率提高到90%以上。

在保证建筑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严格限制现有砖瓦用粘土矿的开采。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砖瓦用粘土矿。逐渐关、停、并、转现有砖瓦用粘土场。按照规划要求,20*年底前,关闭资源濒临枯竭的砖厂,对这些砖厂不再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手续。要通过实行采矿权有偿出让和储量块段管理严格限制砖瓦用粘土的开采总量。

适当控制建筑用砂的开采。按照集约化开采的原则,实行限量开采,防止资源浪费。

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方法、技术设备,淘汰落后的采选方法、采选工艺设备,提高采选技术水准。重点提高优势、特色矿产品的采、选、加工工艺水平,降低初级产品在销售中的比例。加强精细加工产品开发并逐步提高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

鼓励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研究攻克贫矿开发利用技术。鼓励、支持对油页岩、膨润土、泥炭等贫矿的开发利用进行技术攻关。

加强监督管理,使矿山企业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矿山资源。生产矿山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健全资源储量动态管理制度,按《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提供合格的年度资源储量报表、相应资源储量计算图件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3、调控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加强采矿权市场建设,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调整矿山规模和布局,使矿山企业适度集中,布局合理。严格执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制度。20*年全县砂厂的最低开采规模要调整为每年3万立方米以上,陶粒页岩的最低开采规模要达到每年5万立方米以上,矿泉水的最低开采规模要达到每年5万立方米以上。对未达到最低开采规模的矿山要限期整改。新建、延续、变更及扩建矿山除符合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政策法规外,还必须严格符合规划中所规定的开采准入条件。

(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1、主要目标。

初步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和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生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50%以上,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80%以上。

2、实施存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

认真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存储制度,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在提交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同时,必须存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存储标准以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确定的费用为准。同时要设立银行专用账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矿山企业共同管理。

3、加强生产和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20*年底前,开展全县范围内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20*年度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计划。20*年底前,要重点加强对各砖瓦粘土矿区、旱砂矿区的生态环境整治。

对于生产矿山,必须制定完善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鼓励矿山企业自筹资金有计划地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不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的矿山企业,要下达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通知单,过期3个月仍不开展工作的要收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对不执行矿山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破坏矿山环境并造成环境进一步严重恶化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

对遗留的闭坑矿山,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快恢复闭坑矿区生态环境。砖瓦用粘土矿闭坑后留下的采空区,以土地复垦为主,恢复整治为经济林或改造为耕地。

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在全县培育3个示范区:

(一)*县三青山镇机砖厂粘土矿区土地复垦;

(二)*县机砖厂粘土矿区环境治理;

(三)*县原二里界乡机砖厂粘土矿区环境治理。

以上矿区治理总面积21.3公顷。以*县机砖厂作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矿区。

对于新建矿山要严格执行规划中确定的新建矿山生态环境准入条件,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不予审批。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意识,严格按规划规范行政行为。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并严格执行规划实施管理的领导责任制,将规划实施管理纳入管理目标。明确负责规划管理的职能科室,落实工作岗位和人员,明确工作任务。

(二)严格执行规划,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监督管理。

规划实施在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要与我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工作年度安排相结合,与矿产资源秩序治理整顿相结合,与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相结合。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采、保护项目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项目,探矿权采矿权的设置、申请审批、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处置,矿山变更或延续等,要认真做好规划审查,提出规划意见。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予批准立项和发证。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严格执行《市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砂石矿山和砂石资源(含建筑用石灰岩、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用玄武岩、建筑用石英砂岩等用于建筑材料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坚持砂石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工作重点

(一)重点区域。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高新区、金阳新区和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办事处)。

(二)重点对象。各类禁止开采区内的砂石矿山,非法盗采砂石资源的违法行为。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城镇(办事处)设计生产能力小于10万吨/年的砂石矿山。

三、责任主体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是整顿和规范砂石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的责任主体,国土资源、林业、环保、安监、水利、公安等部门是具体实施单位。

四、规范砂石采矿权的设置范围和审批行为

(一)调整砂石采矿权审批权限

1.区国土资源分局的砂石采矿权审批权限上收到市国土资源局。

2.国土资源局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本意见要求严格审批砂石采矿权。

(二)划定禁止开采区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列区域、地段列为砂石资源禁止开采区(以下简称禁采区):

1.市中心城区范围内;

2.机场、港口、国防工程设施的保护范围内;

3.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内;

4.铁路、高等级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旅游线路两侧可视范围内;

5.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及其堤坝至两侧自然地形的第一层山脊;

6.法律、法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禁止开采砂石资源的其他地区。

严禁在禁采区内设置、审批砂石采矿权。

(三)实行砂石采矿权按计划有偿出让制度

全面实行砂石采矿权按计划有偿出让制度。对需要新设砂石采矿权的,各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含开发区分局)应根据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市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项规划(修编)》,会同安监、林业、环保、水利、规划等部门编制本辖区内的砂石采矿权年度出让计划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查。由市国土资源局按程序批准后按照本意见的规定,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采矿权。新设砂石采矿权的审批原则上不得突破经批准的采矿权年度出让计划。因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需突破年度出让计划的,在符合本意见规定的前提下,由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提出书面意见,报市国土资源局对原年度出让计划进行调整后按规定出让。

出让砂石采矿权时,应事先征求规划、安监、林业等部门的意见。

(四)提高新设砂石矿山设计生产规模

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城镇和市卫星城镇新设砂石矿山年设计生产规模不低于10万吨。

五、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砂石矿山开采秩序

(一)逐步关闭禁采区内的砂石矿山

禁采区内的砂石矿山由区(市、县)人民政府牵头予以关闭。

1.采矿许可证已到期的,必须立即予以关闭。

2.采矿许可证未到期的,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关闭计划,并在1年内逐步予以关闭。

3.严重影响景观的,无论采矿许可证是否到期,必须立即予以关闭。

4.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关闭矿山的相关善后工作。

(二)规范砂石矿山开采行为

1.严厉打击非法盗采、越界采矿、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各级国土资源、公安、林业等部门应严格按照《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的意见》和《省森林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采矿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2.逐步提高已建砂石矿山的生产规模,不断规范开采秩序。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已建砂石矿山生产规模,2012年底前,逐步淘汰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年生产规模小于10万吨的砂石矿山。

3.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应组织国土资源、安监、环保、水利、林业、公安等部门加强砂石矿山的监督管理,确保矿山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和开采。对存在各类违法生产行为的砂石矿山应从严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及时予以关闭。

六、加强砂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一)编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规划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及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尽快组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规划》、《矿山水土流失防治规划》,按程序报批后认真组织实施。

(二)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1.已关闭砂石矿山的治理

本意见前已关闭的砂石矿山由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牵头对矿山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区(市、县)国土资源、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应根据本辖区内已关闭砂石矿山实际情况,按照地质环境、环境保护、林业、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编制本辖区的已关闭砂石矿山恢复治理方案(计划),并尽快组织实施,力争在1—2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2.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1)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切实采取措施督促矿山企业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未按规定缴存的不予办理延续、年检等相关手续。

(2)申请闭坑的矿山企业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按照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土地复垦。未进行恢复治理或经恢复治理仍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退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已缴存的保证金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已缴存的保证金不能满足恢复治理需要的,应依法予以追偿。

3.废弃矿山环境治理

(1)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应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铁路、高等级公路可视范围等区域及龙洞堡机场周边,已废弃的砂石矿山进行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环境绿化进行恢复性治理。

(2)市人民政府建立砂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专项基金。将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和矿业权价款收益的一定比例划入专项基金,专项用于已关闭和废弃砂石矿山的生态恢复治理。专项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林业绿化局、水利局、环境保护局等部门制定。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也应建立县级砂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专项基金。

(3)对可以开发利用的矿山废弃地,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及国土资源部门应积极安排使用。国土资源部门在出让关闭和废弃矿山土地时,应将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作为必要的出让条件,由土地受让人承担已关闭和废弃砂石矿山的生态恢复治理。

(三)加强砂石矿山规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督促砂石矿山及时按规定标准的上限缴纳(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复垦费、植被恢复费、水土保持费、排污费等规费(或保证金)。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不得降低以上保证金、规费的缴纳(缴存)标准,不得擅自减免或批准砂石矿山缓缴(存)各类规费(或保证金)。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切实加强矿山缴纳(缴存)规费(或保证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全额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七、日常监督管理

(一)加强服务指导,提高砂石矿山生产技术水平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矿山的服务指导力度,使全市砂石矿山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采矿设计方案施工,积极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和采矿方法。

(二)强化动态监督管理

1.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国土资源、安监、环保、水利、林业、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砂石矿山的动态监督管理,确保砂石矿山规范化开采。

2.对非法盗采、越界开采、违规作业、乱砍滥伐、乱堆乱放弃土弃渣、违反民爆物品管理规定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及时依法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应依法提请区(市、县)政府(管委会)予以关闭并吊销相关证照,构成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8

一、林地采石现状

经过调查统计:我区采石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引起了挖损及石漠化2类生态破坏。挖损总破坏面积969.13公顷,石漠化180.79公顷。其中生产矿中挖损破坏825.74公顷;闭坑矿中挖损破坏149.39公顷、土地退化180.79公顷。

㈠林地采石面积与分布情况

我区矿业开采企业在发展高峰时达到300余家,经过几次清理整顿,截止到XX年年底,全区矿产企业有39个联合体合计125家,年产量368吨。

全区采石开采涉及开采面积17246.1亩,其中有林地面积 8100亩,灌木林地面积1006.5亩,无立木林地5449.8亩,其他土地454.65亩。采石主要集中在××、××、××、××、××、××,相对比较少的乡镇是××、××、××、××。采石分布的范围、面积分别是:××街1862.15亩,涉及7座山体;××564.45亩,涉及5座山体;××716.25亩,涉及2座山体;××街1307.4亩,涉及6座山体;××2703亩,涉及18座山体;××街2438.55亩,涉及24座山体;××街1982.1亩,涉及27座山体;××镇272.55亩,涉及2座山体;××57.9亩,涉及3 座山体;××216.3亩,涉及2座山体;××街5024.55亩,涉及8座山体;××镇100.2亩,涉及3座山体;××800.7亩,涉及8座山体。

㈡已停采的面积、分布情况

停采情况比较好的乡镇为××、××、××。

通过几次的整顿和矿区的分布调研,历年呈不断减少趋势,到XX年年底,全区已停采的面积4811.4亩,分布在75座山体。分别是:××街530.1亩,涉及4座山体;××716.25亩,涉及2座山体;××街1307.4亩,涉及6座山体;××454.5亩,涉及10座山体;××街510.6亩,涉及15座山体;××街413.7亩,涉及 19座山体;××镇272.55亩,涉及2座山体;××33.45亩,涉及 2座山体;××62.85亩,涉及1座山体;××街440.7亩,涉及 3座山体;××镇11.55亩,涉及2座山体;××57.75亩,涉及 4座山体。

㈢正在开采的面积、分布情况

正在开采地集中在××、××、××。

截止到XX年年底,正在开采的面积12434.7亩,分布在43座山体、12个乡镇。其具体分布为:分别是:××街5320.05亩,涉及3座山体;××564.45亩,涉及5座山体;××2248.5亩,涉及8座山体;××街1927.95亩,涉及9座山体;××街1568.4亩,涉及8座山体;××24.45亩,涉及1座山体;××

153.45亩,涉及1座山体;××街4583.85亩,涉及5座山体;××镇88.65亩,涉及1座山体;××742.95亩,涉及4座山体。 ㈣林地临时征战用审批情况

我区林地临时征占用审批严格按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占用征用林地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要求办理。临时征占用林地时效为一年,对每家采石单位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XX年年办理临时征占用林地手续的采石企业31家,目前已有7家截止,另有24家到今年6月31日截止。

二、林地采石治理情况

由于长期无序掠夺性开采,已形成采石迹地面积17235亩,其中造成重度破坏面积2150亩,中度破坏面积12383亩,轻度破坏面积2712亩。为了遏制林地采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一方面从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方面入手,加强对采石单位的控制和管理,加大对采石厂秩序的整治力度;另一方面,多次组织专门人员对采石破坏山体进行调研,精心规划山林扶绿、森林植被规划,林业局于XX年年5月组织进行了××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调查,制定了××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方案(主要目的与任务是查明矿区基本情况、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矿区开发引起的森林植被与生态破坏问题及危害种类、面积、分布状况;调查与评价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模式、恢复成本及效果;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测算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提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建议。),为下步开展生态修复奠定基础。另外,配合××区对乌龙权环境大气污染破坏综合治理,制定了《××地区森林植被恢复规划》。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虽然已经多次调研制定森林植被恢复方案,但是就目前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存在以下的二个问题:

㈠采石场的管理需要多部门联动。

林业部门对矿区的森林植被恢复有管理权利,但是对采石厂管理必须依靠区政府,多部门互动协调,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的企业必须引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该类企业的生态破坏导致的森林植被恢复已经远大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让政府牵头,科学合理有序关停这类企业。

㈡矿区恢复植被难。

一方面是技术上,废弃矿区一般土壤稀少、没有水土保持功能、岩石分布广泛、坡度大,不具备植被生长的必备条件,如何治理大片的废弃矿区将是个很大问题,需要引进比较成功的分阶段治理、分不同坡度、分不同条件的山体扶绿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资金上,在矿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植被恢复,需要的资金是一般地段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采矿企业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远远无法弥补植被恢复的需要,如何筹措资金将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四、工作建议及进一步打算

㈠保护环境,进一步加大对采石企业的管理。

采石企业采石行为必须在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的管理下有序进行。区政府制定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科学利用资源方案,协调多部门联合管理,采取多样措施,对于现阶段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给予坚决的关停;对于不注重保护环境、生态破坏未予治理的企业给予处罚和限制,将保护环境、植被恢复的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㈡恢复生态,进一步加快矿区生态修复的步伐。

制定科学可行的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规划,加快综合治理进行生态修复的步伐。要采取生态和非生态治理的方式分年度实施。虽然需要巨额资金,但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已

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资金的筹措采取多元化投入。一是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项目资金;二是由采石企业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三是把一部分不可逆转的采石迹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将拍卖土地的资金用于恢复植被。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9

论文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社会关系恢复 检察工作 社会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决定了我们的司法工作不能只追求法律效果,而必须追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题记

一、社会管理呼唤恢复性司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呈现高发态势,在一些地方因不服司法裁判而衍生出来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管理者面临的社会管理压力有增无减。缓解社会矛盾,应当筑起司法的防线。注重社会效果也应当是当代司法的题中之义。

然而,在社会管理方面,传统的司法模式却陷入了困境:“以国家追诉为标志的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结构,虽然在法律效果上实现了对犯罪的惩处,彰显了社会正义;但在被害人损失的弥补、犯罪的矫正以及被破坏社会关系的恢复等社会效果上却渐显力不从心,带来了成本过高、改造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难题。” 此外,一些案件的裁判过于看重对其本身的事实和法律关系作出的判断,即所谓“因断案而断案”,而轻视案件背后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恢复,这往往导致司法个案虽然在法律层面上解决,然而在社会层面上仍没解决,矛盾和纠纷仍然存在甚至加剧,因此容易引起当事人申诉、上访不断。这不仅背离了司法的目的,还会对原有的社会关系带来更严重的损害。

例如,在一些刑事案件里,法庭判决被告人(犯罪人)有罪,在刑事部分,犯罪人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而受害人以及他的亲属也因犯罪人的伏法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然而,在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时常会出现犯罪人家属因为犯罪人被判有罪,因而对抗法庭裁判据不履行附带民事部分的赔偿义务的情况。这种“有判无执”的情形会加深被害人和犯罪人双方之间的敌对态势,不仅不利于双方矛盾的化解,反而还加深了矛盾,更不利于正常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恢复,甚至还会让当事人在日后因仇恨而踏上重新犯罪道路的可能。

由此可见,“简单地对犯罪人一判了之,在对犯罪人加授损失的同时,并没有恢复被害人和社区受到的损失,在对犯罪的矫正效果上也不佳。这种情理法的脱节,呼唤一种新的更加人性化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引入。” 于是,刑事和解、社区矫正、被害人救助等新举措应运而生,这为司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而这些,都属于恢复性司法的范畴。

二、恢复性司法概说

恢复性司法的产生,源于刑罚功能的变迁和被害人保护运动的兴起。一方面,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刑罚的认识开始由单纯的制裁犯罪转变为矫正犯罪。而传统的监禁刑、犯罪矫正的政策却陷入了濒临失败的困境。另一方面,被传统刑事司法所忽略的被害人权益开始受到关注。 此后,恢复性司法逐渐成为刑事司法平衡被害人保护和罪犯复归的有效途径。

根据联合国《关于在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则》的决议草案 指出,恢复性司法是采用恢复性程序并寻求实现恢复性结果的任何方案。恢复性程序通常是指在第三方的协调下,由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双方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协商、调和矛盾并共同确定责任。恢复性结果,是指通过道歉、赔偿、社区服务、生活帮助等使被害人因犯罪所造成的物质精神损失得到补偿,使被害人因受犯罪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同时亦使犯罪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重新融入社区,并赢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解。

通俗来讲,恢复性司法就是通过搭建一个犯罪人与受害人平等沟通的平台,促进司法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各方一起商讨双方矛盾和纠纷的解决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弥合双方分歧,促进相互谅解,化解社会矛盾。司法机关通过这种模式,恢复了受损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管理的推进。

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体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的价值原则,它致力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是互相平等协商的结果,它打破了在治理犯罪的司法程序中代表国家利益一方主导一切的结构,转而把国家、社会与个人看成是彼此平等的主体,其间关系是平等协商、自主自愿。 这种恢复性司法理念与传统的司法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司法模式过分强调“断案”的行为本身,片面地将事实关系和法律关系的裁判看作是司法的全部功能,而忽视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恢复,从而导致司法的社会管理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彰显。而作为一种替代式的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主要依靠当事人之间、社区、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来制裁犯罪,节约了大量的司法资源;更重要的是,恢复性司法“关键就在于旨在促使犯罪人和被害人和解、沟通的恢复性司法计划,并以恢复性司法计划为基础建构合理处遇犯罪问题、保护被害人权利的新的制度进路。可以说,‘恢复’,就是恢复性司法的核心理念。”

三、恢复性司法理念下的检察工作

就检察机关而言,在恢复性司法理念下,其定位不再拘束于充当审查起诉的“生杀大权”的裁判者,也要做社会关系恢复的协调者和“操盘手”,做到既要会“武功”,也要懂“文治”。

以刑事和解为例,针对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 ,酌定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以此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推进社会管理。

例如,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言,由于犯罪人都是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同时,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通过对其加强教育能够实现犯罪行为的矫正。因此,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让犯罪人和被害人积极沟通,让犯罪人尽可能地对受害人进行赔付,依此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挽救未成年罪犯,恢复因犯罪行为而损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又如,在诽谤罪和侮辱罪案件当中,由于犯罪人侵犯的是受害人的名誉权,涉及的是人格权范畴,处罚的关键不在于对犯罪人科以重刑,而在于对受害人的名誉进行修复。因此,通过让犯罪人和受害人进行积极沟通,让犯罪人公开赔礼道歉以达到修复名誉的目的,检察机关就可以视情况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有效化解双方的矛盾。

再如,对于涉及家庭纠纷的案件(如遗弃罪、重婚罪),由于被害人和犯罪人之间有亲缘关系,通过恢复性司法这种柔性司法模式,更能让被害人原谅犯罪人的过错,从而化解家庭和社会矛盾,让犯罪人改过自新。因此,在犯罪人与受害人双方谅解的前提下,检察机关可以对此类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促进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恢复。

由此观之,这些相对不起诉的案件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犯罪人所犯罪行侵犯的法益较轻,其与受害人之间的矛盾存在着通过沟通协调而解决的可行性,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因此得以恢复。可见,恢复性司法的适用也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应当限定在《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的自诉案件 ,以及其他犯罪行为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的刑事案件,例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额较小的盗窃案件、部分轻伤害案件等等。这些类案件一般犯罪的主观恶性较小,情节相对较轻,有特定的从轻处罚的事由,社会危害性较小。

第二,恢复性司法的适用条件应当遵循双方自愿、平等协商、司法监督的原则。首先,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受损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作为受害人,其与犯罪人的和解必须是自愿,这是开展恢复性司法的基础性原则和前提,否则就背离了“恢复”的目的。其次,和解双方的协商必须平等,这不仅强调和解内容的平等,更强调双方地位的平等,这是保护犯罪人基本权益的必然要求。最后,恢复性司法需要检察机关进行司法监督,因为恢复性司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司法措施,行使权仍然属于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活动的监督机关,职权上要求他必须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同时,检察机关还享有对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权,对于已经通过物质赔偿、赔礼道歉等谅解的方式实现“恢复”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提升社会管理的质量。

第三,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应当遵循严格的程序。就检察机关的职能而言,在审查起诉阶段,如果当事人希望通过调解或和解来解决纠纷,检察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等第三方进行调解,如果被害人和犯罪人双方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被害人不要求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根据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情形,检察院可以作不起诉处理,或建议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

四、恢复性司法与当代检察工作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10

1.1治理目标

矿区位于活鸡兔煤矿边角位置。由于采空区的存在,造成地面裂缝、地面塌陷、残留煤自燃、地下巷道积水,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形成地下污染水体等地质灾害。为了彻底解决采空区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贯彻政府有关能源开采的方针政策,使区内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在治理采空区时回收部分残煤,抵补治理费用,同时剩余的资金可以改善当地村民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本次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其治理目标就是消除地下采空区,回收残煤,避免残煤在地下继续自燃、裂缝漏水、塌陷等灾害的产生,复土造田,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环境。

1.2综合治理原则

综合治理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遵守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的同时,根据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特点,提出以下应遵循的原则。

(1)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原则。

(3)生态优先原则。

(4)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

(5)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

(6)有序实施原则。

2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2.1治理方法的确定

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塌陷区分布特征、煤层埋藏特征以及开采现状,设计可采用3个治理方案,分别为钻探注灌法方案、充填裂缝法方案及露天剥挖治理方案。方案一:“钻探灌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砂浆的治理方案在治理区域采用地面水泥砂浆或粉煤灰砂浆注浆法充填采空区、隔离井下火区。地面采用深孔钻机向采空区打钴孔,采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砂浆注浆充填,填实灭火隔离区下部采空区,阻止火区自燃蔓延,消除自燃造成的安全隐患。根据充填所需砂源和井下采空区位置,在地面设移动式充填站。该系统特点是将大量的充填材料,利用水力沿管路输送到治理区的采空区。方案二:采用“充填裂缝”法治理区地貌类型大体分为沟壑型、丘陵型及川地型3种地貌类型。对于因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移动、裂缝破坏等现象,依不同的类型分别采用自然恢复、种草及复土等措施。本区由于松散层厚度较薄、地表为丘陵,对采煤引起的塌陷坑及裂缝应采用机械、人工法推高填低,并尽可能地利用电厂粉煤灰充填塌陷坑及裂缝,以达到利于种草植树之目的。此方法需长期重复实施。方案三:对塌陷区残留煤层露天剥挖治理方案采空区内煤层覆盖层较薄,露天剥挖方案就是在采空区范围内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露出采空区残留的煤炭后,挖除残留的煤炭,后期用黄土覆盖煤层露头,用开挖的剥离物回填采空区。最后回填开挖坑,平整及再覆盖黄土,并绿化复垦。由于塌陷裂缝区裂隙发育,采用钻探注浆法灭火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只能采用自燃煤层挖除法进行灭火。

2.2治理方法对比

根据活鸡兔煤矿矿区的实际情况,方案一虽然可以治理,但投资大,全部采用本方案企业无法承担,没有产出,没有经济效益,且采空区上部的土地仍然没有得到治理。由于治理区内没有沙源,需另行寻找沙源地,这样虽然治理了老采空区,但又会形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方案二,在下部已无自燃煤层或潜在的自燃煤层时,本方案投资少,见效快,若有自燃煤层或潜在的自燃煤层,如果只采用本方案是不能根治的,随着时间的延续,丨日的塌陷区填平了,新的塌陷区又出现,因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案。而方案三不需要国家投资,利用回收的残煤价值,补偿灭火施工费用,略有盈余,且治理彻底,覆土造田效果好。显而易见,设计建议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方案,对有残留煤炭资源且煤层正在自燃区采用露天剥挖的方式进行采空区及灭火治理,是最合理的方法。剥挖方法的特点是采空区治理效果彻底,但施工工艺较复杂,前期投资大,适用于采空区距地表近、开挖深度不大、四周有临时堆放剥离物场地的采空区。此种方法可回收部分煤炭资源,以抵补项目投资。矿区采空塌陷区及煤层自燃区特别适宜于利用剥挖的治理方式,其覆存的有利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煤层厚度大、覆盖层薄。2_2煤层在本煤矿内埋藏深15,37?57.27m。煤层平均厚度约4.65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覆盖层薄,规律性明显,结构简单,含一层夹矸,夹矸岩性以泥岩为主,属稳定型煤层。原有的采煤方式落后,小煤矿采用“房柱式”开采,并且开采时间短,煤炭回采率低,可回收的资源量大。

(2)生产剥采比小《在治理塌陷区内,残留煤的平均剥采比约6.0m3/t,剥采比小于10m3/t,也符合国家有关的露采煤炭技术开采条件。

(3)具备外排的条件。在南侧为山坡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是初始临时外排的良好外排弃场。

(4)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区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侏罗系延安组砂岩裂隙潜水和承压含水层,由于煤炭,现已无水。

(5)工程地质条件好。矿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翼陕北斜坡上,矿区基本构造形态为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产状较平缓,倾角在1°左右,区内未见大的断裂及褶曲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好。

2.3治理主要工序

地表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的采空区及火烧区的存在如果只单纯填平塌陷区是不能根治的,随着时间的延续,丨日的塌陷区填平了,新的塌陷区又出现,长期重复作业。根本治理方法只能是通过把采空区上部的覆盖层全部挖出,重新回填、压实。为达到根本治理的目标,防止残留边角煤自燃,实行“分层剥离、交错回填”的办法,在把采空区上部的覆盖层全部挖出,重新回填、压实的过程中,要清理出残留的边角煤。这样才能彻底避免地表塌陷和残留煤在地下自燃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具体方法可归纳出如下步骤。清除表土一剥挖煤层上的岩石一采出残煤一岩石回填一平整压实一表土回填一复垦一生态恢复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除表土:就是在开始治理初期,先将治理区地表以下5m的表土取出,单独堆放以备将来复垦时使用。剥挖煤层上的岩石:表土清除以后,剥挖至煤层上部岩石,剥挖初期选好临时外排土场推放,后实现回填。采出残煤:煤层上部岩石挖走以后,收集残余煤柱,运往临时煤场堆放。岩石回填:残余煤量收集完成以后,将最先剥离的岩石回填,平整,压实,使用推土机与压路机共同作业,防止沉降与水土流失。表土回填:岩石回填结束以后,将移走的表土重新均匀平铺在原地表,表土厚度约500cm,以备日后复垦。复垦、绿化:表土回填以后,在回填范围内修筑水渠、堤坝、道路,为复垦做好准备,对其进行种草绿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基本恢复后,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苗圃、农田,并为治理区农民提供宅基地,建设住宅和公共活动设施。

3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