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技能培训十篇

时间:2024-01-01 15:21:25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1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非临床科目;住院医师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50-02

近年来,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发展迅速。2009年初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我国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特有的阶段。它是为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人文素质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是为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是造就合格临床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医疗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我国的逐步开展与普及.在收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如培训方法单一、培训内容笼统、缺乏有效的评估及反馈机制等。

我院在十数年的摸索探讨中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培训考核体系,于2012年被确定为全军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单位。我们认为,规范化培训不应该仅仅是对医师临床知识及技能的训练培养。一些非临床的内容如职业道德、医学相关法规、科研能力及教学带教能力的培养等对于一个合格的医师同样十分重要。以下就结合我院的临床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非临床知识技能训练科目的设置问题。

1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本模式

在充分考虑各科室的特点以及参与培训人员的需求以最大程度的平衡临床科室的实际需要和医师个人的发展的前提下,我院制订了“2+1+2”的培训模式[2],即整体培训时间定为5年,分3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期2年,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轮转,强化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训练;第2阶段为期1年,其中半年在急救医学科进行培训,另半年由参训医师根据其所从事的专业,自行选定其感兴趣的专科及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对于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硕、博士人员则直接纳入第2阶段培训;第3阶段为期2年,在专业范围内进行专科化培训,可在专科门诊、病房间进行相关专科的个性化培训,以达到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病的目标。在培训期间,1名带教老师在同一时间内只带1名轮转医师,以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医院还积极利用各种空闲时间组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举办大量的前沿讲座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在这个模式中,突出了急救医学的培训,旨在通过提高急救技能从而提高医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突出了专业相关科室的培训,为以后医师专科发展打下兴趣和理论基础。

2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非临床知识技能训练科目的设置

2.1 职业道德及医学相关法律法规

2.1.1 职业道德教育:医学服务的对象是具有情感的人,医生只有具备同情心、责任感,以良好的医德为病人服务,争取病人的信任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们大部分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他们对于外界的不良风气和诱惑的抵御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培训应该尤其加大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使其成长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医学人才。

2.1.2 医学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目前国内的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在做好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有关专家认为,从住院医师入院开始,即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职业化教育,通过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医生们从法律的层面、职业的角度实现思想上的转变;强调医生的职业行为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强化医生的责任心和基本职业素养。

2.2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不仅是医生专业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也是将来发展的必备条件。所以,有必要在规范化培训中加强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使其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较好的解决临床问题的素质,而且具有不断求索、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及较强的科研能力[3]。

2.2.1 外语学习:在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外语学习主要针对的是英语。开设外语科目学习,其目的是为医师将来从事医疗保健服务和学习、研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医用英语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初步具备专业知识和所需信息的获取与交流能力、综述和摘要写作能力、英汉翻译能力、接诊和学术报告等方面的听说能力。另外,专业英语水平能力的提高,对于阅读外文期刊文献,获取医学前沿进展,进而开拓医师的知识面及科研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2 医学信息检索:科研的核心是创新,但是,如果不熟知以往科技成就的状况,就不可能提出“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新见解、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医学信息检索,就是医生实施医教研活动展望学术前景的巨人肩膀式平台。培养住院医师的网络医学信息检索能力,目的就是为了使其能够更好更有效率的获取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前沿进展,从而为以后的医疗、科研活动打下更好的基础。

2.2.3 科研论文写作技巧: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公布自己的研究工作并获取认可的必要途径。初探科研殿堂的住院医师们,撰写论文的经验不足,往往做出了很好的成果,却因为不能适当的表达而使其论文无法得到发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规范化培训中开展了科研论文写作技巧的课程,主要讲授科研论文撰写、投稿及与期刊编辑交流中应注意和避免的事项,同时规范论文的格式等,使年轻医生们能够更好的完成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工作。

2.3 教学带教能力

作为承担数所医学院校教学任务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在注重医师医疗、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其教学带教能力的培养。加快青年医师的成长,提高青年医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提高医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与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4]。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高级职称和资深主治医师的带教主要局限在教学查房方面,而对于基本技能的传授做的不到位。相反,一些年轻医师在工作中担任基本技能操作带教时,能够十分仔细的讲解、示范,在此过程中,不但良好的完成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同时对他们自身的“三基”能力也是一个复习和加强。鉴此,我们有意识的让参与规范化培训的年轻医师们适当的承担部分的带教工作,并定期开展一些课程,进行教学经验的传授与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力本位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目标,需求导向亦是其本质特征[5],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个环节,都应从提高住院医师职业能力为首要出发点。住院医师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完善轮转培训科目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内涵,增强培训工作的宣传引导,努力建立一个能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德、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发展后劲的医师的育人机制,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战培.抓好临床科室医疗组的管理,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 中国医院,2009. 13(5):12-14.

[2] 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 23(8):865-867.

[3] 朱萧玲,计根林.谈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2011. 19(4): 703-704.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2

“如何培养适应中医药发展需求的各类中医药人才,抓好农村基层的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是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来着重解决的问题。”于淑芳说,山东省政府先后下发的《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努力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素质和中医药服务水平。

从2002 年起,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全省实施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5155 工程”。即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为全省培养500名县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100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专病技术骨干,5000名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知识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乡村医生,向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推广50项中医适宜技术。

“由于广大乡村医生长年工作在农村工作第一线,承担着为广大农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大任务。因此在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把重点放在了乡村医生的培养。”于淑芳说。

为确保“5155 工程”的顺利实施,山东省中医管理山路采取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细化各项环节,选拔、吸引、任用乡村医生。在政策上,他们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与乡村医生资格认定和注册挂钩,激发了乡村医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方法上精心编写教材,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地介绍简便易行的“土单验方”、适宜技术和家庭中医保健知识。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教学大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训基地是乡村医生培训的重要场所,其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医生的培训质量。为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培训工作中,他们狠抓了“四个统一”(材、学大纲、统一培训学时、统一发放合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中医药知识培训与技能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和临床使用相结合、自学与面授辅导相结合)。保证教学秩序和学习效果,避免了“上而不学,学而不会”现象的发生。

于淑芳表示,实施“5155 工程”人才培养战略,创造人才效益,并不是简单罗列人才,而是要优化整体结构,充分发挥人才群体的倍增效应。在做好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同时,他们同时加大了对县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专科专病骨干的培养力度。采取脱产进修、专科骨干高级研修、名老中医带徒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了对县级中医医院中医骨干的培养;通过由省卫生厅审核确定培训基地、各市卫生局具体实施的方法培养了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3

关键词:医护生 文化基础知识 职业技能训练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对医护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限于掌握专业技术的狭小涵义,而且扩展为具备一定专业的包容能力, 需要应用型的人才,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长远发展的潜力。这就要求对医护生的培养目标更高一层,更科学,更有文化的内涵。在掌握一定的专业与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规范,形成符合现代医护行业要求的专业素质,增加医护生技能训练的科学知识内涵,使医护课的教学真正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1.中职医护生教学现状

1.1中职医护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偏低

通过调查和与学生座谈,了解到中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偏低,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文化基础都没有,人文素养更差,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习和技能训练接受能力差,不会学, 不懂学, 学不会,在训练中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技能机械,灵活性差,这与现代医学行业对医护人才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医护生进入社会后,就业难,既便有了工作,潜力不大,适应性较差,有的素养很差,有的难于承担与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有密切关系的工作,甚至不会写应用文、反映工作问题的报告或工作总结,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受影响,用人单位也不欢迎。因此,一般而言,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2传统医护教学培养目标较低

由于学生文化水平差,传统教学,在培养目标上也偏低,多以专业技术训练为重,过分强调技术训练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没能把培养目标提高到培养医护技术人才的高度,更谈不上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学生大多以完成学业的身份出现在医护工作上。培养的学生基本功还可以,但学到的只是动作本身以及动作的反复重复,缺乏灵活性,缺乏较快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善总结,更缺乏自学钻研的愿望和继续深造和创新能力,尤其是缺乏对事物、问题的正确看法和对工作、办事行为的约束能力。

1.3教学内容医学理论丰富,缺乏与文化科学知识相联

医护生专业技术不仅本身具有丰富的理论,同时还与许多文化科学知识相关联。但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只注重动作的训练而未能以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进行分析、指导,使学生不知道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医学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加上文化课都是考查课,毕业统考时也不考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不重视,没有兴趣,以致毕业的学生,专业知识合格,但文化水平差,综合能力差,给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不便。

2.培养高水平的医护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是一门“人文―技术”双重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培养高水平的医护人才,需要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和谐社会服务,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目标典定基础。既然医护生的培养模式要人文和技术兼顾,那就要求培养的学生要上升一个高的层次,不能降低标准,既要适应医护发展的需要,又要有符合现代医护行业要求的人文底蕴。

2.1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

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和设置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课程,探索适合二者关系的教学方法,将文化基础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在新的技能方法训练中, 体会到文化基础知识在技能训练中运用,潜移默化的提高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解能力,为学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典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终使护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2文化融入技能训练,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文化内涵

在医护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涉及到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物理学知识、数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礼仪知识等。这些知识不仅能直接指导护理技能训练,弥补专业理论的不足,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练习更规范更准确,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能找出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知道了怎么做,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形成了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去进行技能训练,操作准确到位,避免了学生盲目的模仿训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2.3进行教学改革,并在实施中进行观察反思和调整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4

(一)医方调查结果394名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占33.5%,女性占66.5%。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75±9.09)岁。工作岗位分布: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占18%,外科医生占18%,妇产科医生占5%,护理人员占36%,医技人员占16%,管理人员占7%。学历情况:硕士及以上占9%,本科学历占59%,大专学历占28%,中专学历占4%。职称构成情况:高级职称占23%,中级职称占36%,初级职称占38%,未定级占3%。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医患关系的看法: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2.8%认为医患关系密切,6.1%认为医患关系较好,34.3%认为医患关系一般,56.9%认为医患关系紧张。77.2%的医务人员自己或所在科室曾遇到过医患纠纷。71.8%认为患者对医院及工作人员最不满意的是收费问题。88.8%处理医患关系中自感力不从心。76.1%认为有必要在工作中接受必要的培训以改善医患关系。88.3%认为培训会改善自己的临床工作。需要培训的课程涉及医学专业技能、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心理学知识、管理知识(图1),全部受调查对象选择了要参加一种或几种课程的培训,其中60.4%选择了专业技能,81.7%选择了沟通技巧,68.5%选择了心理学知识,28.2%选择了服务礼仪,19.5%选择了管理学知识。

(二)患方调查结果400名接受调查的住院患者及家属中,男性占46.3%,女性占53.8%。已婚87.5%,未婚12.5%,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7.55±15.50)岁。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3.8%,学士6.3%,大专15.0%,中专12.5%,高中及以下62.5%。个人年收入情况见表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占53.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占1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占17.5%,全自费占11.3%。60.0%的患者最满意的是医护人员态度好;7.5%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23.8%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沟通强,能耐心解释;8.8%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能关心自己。最不满意调查项目中有15.0%的患方最不满意医护人员的技术,11.3%对医护人员与之交流的方式不满,55.0%对医院收费不满。对医护人员的最大期望,16.3%选择态度好,31.3%选择技术好,52.5%选择医德好。对医护人员离岗培训的态度:96.3%支持,2.5%无所谓,1.3%反对。在最希望与自己交流的内容方面,85.0%选择了真实的病情及最适合的治疗方案,10.0%希望医生提供几种选择方案供选择,3.8%希望医生告知与疾病预防治疗有关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3%选择家庭生活。不同年龄阶段对医务人员的最大期望调查结果。

(三)关于医患纠纷增多的原因调查受调查医务人员中认为导致医患纠纷增多是因为医院收费太贵的占71.8%,认为是患者对医疗技术、态度不满的占25.2%,而患方对费用不满意占50%,对医疗技术、服务态度不满意占45%,医患之间认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

二、讨论及建议

(一)讨论医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需要继续接受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职业义务,也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而在原有的继续教育中,培训课程的设置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安排课程,重视医疗技能中的诊断治疗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轻视应该作为医疗技能之一的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的培训,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1],所以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的时候仍感到困惑。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医务人员有主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愿望,学习的内容除专业技能外,还包括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服务礼仪、管理知识等。不仅管理人员,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也希望参加管理知识的学习。患方对目前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沟通方式方面存在不满意,期望医务人员既医德好又技术水平高,对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持支持态度。在医患双方交流的内容方面,患方选择最多的是真实病情和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持认可态度,88.3%的医务人员认为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对自己的临床诊疗活动产生影响,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水平,达到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建议继续职业发展是一个更广的概念,包含着高质量医务工作所需要的更广泛的专业范围,如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人文学科[2]。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的调整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5.0%的患者对当前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存在不满。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改进医疗技术,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患者满意度[3]。反之,如果不能以精良的医术解决患者病痛,治疗达不到预期目标,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必然会引发患者不满,导致医患纠纷。近1/3的受调查患者最期望医务人员的医术好,因此专业技术培训仍是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当前医疗技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不能坚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将无法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陈旧的知识和理念甚至可能导致误诊误治。

2.继续医德教育需贯穿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的始终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的医德定义,一是精,即精湛的医术;二是诚,即高尚的品德修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德才兼备才能成就良医。本次调查52.5%的患者及家属最期望的医生是医德好。古往今来,医德高尚的医者无不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而受当今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一部分医务人员逐利的思想和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形象。基于患者的期望,在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中,应不断进行医德思想的培训,以医德模范为榜样,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重视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医患沟通不到位是导致医疗纠纷激发的重要成因[4]。在本次调查中,11.3%的患者表达了对医务人员交流方式的不满,医务人员承认自身在交流方面存在不足,81.7%的受调查医务人员提出了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的意愿。在沟通的内容与方法方面,调查显示,85.0%的患者选择了希望医生与自己交流真实的病情及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患者的真实病情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告知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告知的过程及方式必须适应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技能之一,有必要不断进行训练以提高沟通水平。

4.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本次调查发现,68.5%的医务人员有学习心理学知识的需求。罗小虎等[5]对苏北地区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且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只有维护好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通过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同时,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都是心身双重受损的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在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促进患者生理与心理功能的恢复。此外,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移情能力的培养和移情偏好的运用,从而培养医患沟通的策略,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优质有效的医患沟通,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6]。

5.安排管理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已经成为共识,而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在内的医务人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很少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在实际科室管理和患者管理中又迫切需要管理知识与技能,因此他们希望能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此次,19.5%的医务人员提出学习管理学知识的愿望。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为患者创造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提供流畅便捷的就医服务,对改善医患关系必将产生有利作用。

6.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医疗技能、医患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都是基于临床实践的实用技能,我们的继续教育不应局限于实用技能的培训,而应逐步增加人文知识的份额。人文教育可以教会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可以培养分析深度、创造力,一定的文学素养还可以理解怎样才能打动人[7],这些能力在医务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时非常重要。在影响医患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的缺失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8]。医学专业性强,医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医学人文课程学时不足,人文素质普遍偏低[9]。此次调查,只有8.8%的患者最满意医务人员能关心自己,可见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还很不够。一直以来,毕业后医学教育仍以临床技能培训为重点,对人文素质培训一方面没有足够地重视,另一方面也缺少合格的师资,使医务人员尚不能得到适当的人文知识培训。医学人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并一直持续终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内化、应用,医学人文知识教育应成为继续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7.促进医学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当前医学研究中,把生命体看作各个器官组织之和的还原论观念仍占主体地位,这种思想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患者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生既往所受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医学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继续教育过程中需增加新医学教育理念的内容,改变既往医务人员只需重视专业技术的观念,重新认识医学的目的:帮助和照料患者,解除痛苦,维持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管理、辅导等各种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知识[10]。医务人员转变医学观念,把服务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关心爱护,而不是只针对疾病治疗,必将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大有裨益。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5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管理成效的关键所在。在现阶段中,相关的学术领域已经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认为在医院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培训的基础作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医院质量管理中加强培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培训;医院;质量管理

医疗工作质量,归根结底决定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以及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工作能力,促进医院自身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合理化,就必须对所有员工加强医疗质量意识教育、医疗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教育以及专业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培训[1]。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使得医护人员的视野更加开阔,观念不断更新,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从而推动医院质量管理成效的明显提升。

1.加强培训的必要性

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日新月异,应对这些变化最有效的方法即是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于医院质量管理等进行改善创新至关重要,组织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能够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更好地推动医院的发展进程,从而促进其价值意义和现实意义得以实现。

1.1医院管理人员缺乏全面的管理理论知识培训医院的管理层基本上是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出身,主要从事临床一线的业务工作,通常情况下都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医院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因此在管理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所以部分管理人员虽然身处管理工作岗位,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过于坚守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够全面,同时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面临突发的状况以及实际的管理挑战时,并不能切实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将问题进行解决处理,从而造成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方法相对简单,管理水平也会出现明显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将管理者和普通工作人员之间形成有效的默契,推动医院的业务工作开展效率,并且使得医院全体的工作人员能够形成相同的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1.2管理者的梯队建设有待加强医院的管理者要将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长期不断的更新,将传统的观念进行及时有效的转化,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管理知识以及管理模式进行学习与应用。在医院质量管理建设方面,必须通过长期不断的强化培训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毅力耐心、综合素养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从而保证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开展培训工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意义。

1.3开展培训与日常业务工作结合不够紧密还有一点,从事培训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他们没有对相关行业进行普遍、深入的调研,存在着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的理论指导,因而在培训过程中,并不能真正提高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和指导性,故而会出现纸上谈兵或为了培训而培训的问题。如此一来,实际的培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选择相对专业的培训老师对员工进行有指导意义的培训。可以利用继续医学教育、岗前培训、法律讲座、知识竞赛等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专业方面加强以"三基"为重点的业务训练,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要在做好学科定位、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主要靠选送外出进修、参加专业学术活动、鼓励攻读高级学位以及聘请学术名家指导等专业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2.培训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意义

通过前文对培训必要性的分析,来进一步展开其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相关作用意义

2.1推动医院质量管理的持续发展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人力资源的作用非常关键,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才能保证医院的质量管理持续性发展。新入职员工在学校接受的大部分是基础性医学理论知识的教育,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在进入医院工作后,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很多。因此医院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切实对刚进入医院工作的学生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同时在新型的理论知识和医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有效地融入到培训工作中,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及时的认知掌握,从而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医院开展这种技术教育类型的培训工作可以促进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高,使得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了核心竞争实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2培训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在医院培训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完成医护人员的岗位培训,使其满足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尽可能使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与医院的未来发展结合在一起,以更好的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潜能。因此培训工作不仅对他们技能的训练、知识补足,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员工全面发展。此外,系统的培训还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自信心,从而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医疗事业,为推动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2.3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定期对员工组织相关的培训,不仅可以向员工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能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样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每位员工的实际情况,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工作不仅能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扩展,而且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可以引导医护人员将个人目标与医疗事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一个融洽、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培训,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管理人员、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2.4培训有利于改善员工绩效培训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医院的工作绩效一般是由具体工作而决定,取决于医护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医疗行业要想提高医疗水平和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就需要尽可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激励员工。医院通过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外出进修机会,定期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管理类培训等,从而更好的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在工作中适当地为医护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还能使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满足感,从而使他们更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3]。通过培训操作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医疗技巧,避免工作中出现较大的失误。此外,还可以加强员工的专业技术知识、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通过定期的培训,可以改善员工的综合素养和员工绩效,从而为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总结

总体来说,医疗机构的相关专业技术及管理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质量管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得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等都取得了高效的进展。只有不断加强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和指导性,才能促进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逐步提高,推动医院整体医疗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意红.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J].人力资源管理,2013,(4):135-136.

[2]高艳,杨春林.县乡两级医院联动培养在提升护士长管理能力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7):135-135,136.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6

[关键词] 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3-012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needs of training medical staff in county-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Guangxi to provide p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training programs. Methods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 random sample of 477 medical staffs in 9 county-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People’s Hospitals,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s,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s in Wuming, Liujiang, Rongxian counties. Results 13% of the medical staffs had never participated in training; 28.1% of them were trained once a month; 50.7% of them were trained for less than a week. 39.4% of them expected to receive training once a year , 21.6% expected a week to half a month and 21.8% expected three months to six months. 60.4% of them expected to receive new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training. 73.6% of them expected to go to provincial hospitals for training and 57% of them expected to receive extension study.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medical staff training needs and status. Existing questions are incomplete training coverage, too dense training frequency ,too short training period, medical staffs urgently need the training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raining effect is not obvious. We can establish medical staff in-service training incentives ,increase medical staffing and reform training methods to encourage and attract more medical staff to attend training.

[Key words] County-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s; Medical staff; Training; Needs

县级医疗机构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县级医疗机构承担着基层大量的医疗服务工作。而要更好地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的建设首先要保证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医务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是提升医院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三个县的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共47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以了解广西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广西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广西75个县(市)按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好、中、差分为3个层,每个层以县常驻人口数为标识,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1个县,一共3个样本县。每个样本县选择县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作为调查单位,以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为调查对象。每个医院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至少50名医务人员。选取对象时考虑到每个临床科室均被抽到,并兼顾职称分布。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问卷513份,有效问卷477份,有效回收率为92.98%。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编制调查问卷。为了尊重和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等)、实际培训获得情况(包括培训次数、培训方式、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费用等)、培训需求(培训时间、培训频率、培训地点、培训费用、期望的培训方式、期望的培训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双人双录入资料。应用 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77名调查对象中,男118名(24.7%),女359名(75.3%);年龄19~57岁,平均32岁;硕士及以上5人占1.05%,大学本科184人占38.57%,大专212人占44.44%,中专/高中76人占15.93%,高级职称10人占2.10%,中级职称143人占29.98%,初级职称293人占61.43%,无职称和其他31人占6.50%。

2.2 调查对象培训现状与需求情况

2.2.1 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现状 医务人员参加培训次数的情况表明,有62人反映从未参加过培训,占13.0%;选择人数最多的是每月一次的培训次数,有134人,占28.1%。在过去一年,调查对象接受得最多的培训方式是短期学术交流,有183人,占38.4%。医务人员上次培训的时间集中在不足一周,选择人数达到242人(50.7%)。在选择上次培训地点时,本单位的选择人数最多,地市级医院次之,选择人数分别为144人(30.2%)和136人(28.5%)。主要的培训内容是医疗知识技能,有239人,占50.1%。培训费用的分担方式以大部分报销为主,477人中有221人选择该项,占46.3%。见表1。

2.2.2 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 在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最期望的培训频率是每年一次,有188人,占39.4%, 每半年一次以及每几年一次的培训频率的选择人数也较多。对培训方式的选择,医务人员以专科进修的选择为多,共有272人(57.0%)。期望每次培训时间以一周至半个月的选择人数为多,选择人数为103人(21.6%),一个月至三个月及三个月至六个月的长时间培训的选择率也较高,分别为101(21.2%)和104(21.8%)。在所有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351人更趋向于到省级医院参加培训,占73.6%。期望的培训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专业新知识/新技术288人(60.4%)、专业技能96人(20.1%)、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69人(14.5%)。在期望培训费用分担方式上,有382人(80.1%)认为应全部报销。见表2。

2.3 培训效果

调查对象反映,所培训内容并不完全是自己所需要的,选择一般需要的人数达到281人,占58.9%;培训内容在工作中的应用程度以一般为最多,该部分人数的选择比例达到309人(64.8%);参加的培训对职业发展的意义仅为一般的选择人数最多,共有287人(60.2%)。见表3。

3 讨论

3.1 培训时间过短,且培训频率过密

医务人员认为当前开展的培训存在问题排名前三的是时间太短、缺乏实践、培训速度过快。此次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培训的时间集中在不足一周。还有医务人员提到,参加过的培训最短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培训时间过短,速度过快,很难达到培训预想的效果。现阶段,参加培训次数主要集中在每月一次。由于县级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比较繁忙,每月一次的且周期较短的培训会让参加培训的人员觉得耽误工作,且没能学到实用的新知识新技术,导致大家普遍认为培训效果不佳。

建议针对县级医务人员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改革培训方式[1]。现阶段,培训方式以短期的学术交流为主,这一培训方式的周期过短,且培训频率较密,不能满足县级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需求。应转变卫生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方式,让更多的医务人员进行专科进修以及针对某一新技术走出去参加培训,适当延长培训周期,减少培训频率,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让他们对自己工作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将所学新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改革培训方式是满足医务人员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3.2 培训内容与需求不符,应完善培训内容

通过上一次培训内容的调查发现,现阶段开展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医疗知识技能和护理,但在问到期望的培训内容时,应答专业技能的人数降低,参加培训人员更希望接受到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卫生工作人员更希望了解专业的前沿知识,而不仅仅是基础医学知识、专业知识等理论内容。

开展医学教育培训时应加入当今医学界关注的新知识、新方法,让更多医务工作者了解本专业新动态,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医疗工作中。卫生管理类别的医务人员在学习相关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加入PBL(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针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综合的较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而临床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则通过学习专业新的理论知识加上临床实践演习、动手操作来完成。针对不同类别医学专业的培训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培训人员对新知识、新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3]。

3.3 单位没有安排以及工作无人接替减少了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

在现状调查中发现,有小部分医务人员从未参加过培训。被调查人员未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单位没有安排、工作无人接替以及名额有限。现阶段,县级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服务量均逐年增长,业务繁忙,医疗机构抽人脱产学习也困难[4]。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地区、环境和收入水平的限制,县级医疗机构在吸收新人才到基层工作较困难,许多医学生毕业后都不愿到县级医疗机构工作,而选择留在城市,导致县级医疗机构的专业人才较缺乏。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完善,使得患者向县级医院分流,更加重了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可以考虑增加医务人员编制,吸引更多人才到县级医疗机构工作。县级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申请,相关机构经过核实放出相应数量的编制,增加编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到县级医疗单位工作,扩大县级卫生专业人员队伍,缓解县级医疗单位劳动力短缺局面,保证医务人员腾出适当时间轮流进行专业培训。

3.4 费用分担方式要考虑医务人员需求,提高积极性和有效性

现阶段,医务人员培训费用分担方式以大部分报销为主,全部自费以及小部分报销也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县级医务工作者的学历水平层次较低,自觉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弱,再加上很多人收入水平也偏低,因此很多医务人员便不愿意参加需要收费的培训。

医务人员的知识与技术直接与老百姓生命攸关,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更具有重要意义[5]。为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政府应增加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在参加培训时不用担心费用问题,提高参加培训积极性。政府一方面可以从卫生事业经费中单列出一部分培训经费,用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补助,另一方面要求基层卫生单位强制性地从业务收入中列支合适比例的培训经费,为本单位的人员培训提供经费支持[6]。

3.5 培训效果不明显,需完善培训计划和过程管理

培训效果的相关调查表明,医务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对培训对职业发展的意义均以一般的选择人数为最多。由此可知,医务人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不高,培训未能达到效果。

了解参加培训人员的真正需求,结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长度等方面因素来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参加培训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为保证培训效果,在满足医务人员培训需求的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为了避免出现培训只要签到就算参加了的情况,建议建立医务人员培训统计卡,严格确认录入。被调查人员还反映,不少人培训课程上学的东西很快遗忘了,缺乏巩固加强记忆过程,建议培训后加强书面考试技能考核[7],提高培训知识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程度。

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循环往复的长期教育任务[8]。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需要[9]。虽然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在执行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这项工程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步适合我国国情,从而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10]。

[参考文献]

[1] 陈u,朱斯洪,张穗初,等. 广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调查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8):243-244.

[2] 王乾,文秋林. 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70-71.

[3] 姚芳,尚婷,姚华,等.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现状与需求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5):689-692.

[4] 王以非. 欠发达地区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现状与需求的调查[J]. 护理杂志,2013,30(1):1-4.

[5] 热西旦・艾克热木,闫景红,古丽巴哈尔・卡德尔,等. 新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培训现状调查[J]. 中国病案,2011, 12(9):54-57.

[6] 陈家应,陆慧,汤先沂,等. 产权制度改革对乡镇卫生院运行状况影响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17-19.

[7] 江一民,顾建钧,杜兆辉,等. 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卫技人员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7):1096-1097.

[8] 李云鹏. 澳大利亚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国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启示[J]. 卫生政策,2004,(4):38-39.

[9] 柴新玲.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探讨[J]. 中外健康文摘,2013,(7):338.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7

关键词:临床医生;继续教育;医疗服务继续医学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源起于美国,而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它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并通过国家立法而成为一种国家意志。继续医学教育兴起于我国70年代,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临床医学继续教育才做完教育结构中的一个层次出现,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临床医生继续教育并使其理论化,以作为临床医生更新知识的信息库,从而满足医疗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1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特点

1.1紧迫性和重要性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信息量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根据医学界的最新分析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期刊在最近的25年之内数量翻了一倍还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知识总量指数的持续增长;其次是知识陈旧的周期明显缩短。而且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模式,由过去陈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从医学自身的发展与医疗保健客观社会需求两种之间的关系来说,近几年来与心理性、社会性因素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鉴于此,传统的医疗技术已经不能彻底解决疾病的防治问题,而必须将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医学模式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质量效果。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疗工作者都是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进行学习的,能够熟练掌握生物医学知识,但是对制约和影响人体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则了解不多,因此对在职的临床因素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1.2针对性和目的性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医护人员培养成为全才,而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的培训。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体现在解决与临床医生专业相关的诊治疾病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因此,在诊治过程与专业培训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当及时总结自己所从事的专科的特点与个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在培训当中能够有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同时临床医生继续教育还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即所有知识信息的中心都离不开医疗诊治服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新仪器被采用,诊断治疗程序不断发生变化,需要临床医生转变观念,及时掌握这些新技术,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3应用性和实践性临床医学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就需要临床医生能够活学活用,将培训中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运用到诊疗的实践当中。根据临床学科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可以将临床医生的培训分成两类,分别为一般培训与专科培训。一般培训的主要对象为住院医师,教学内容为本学科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训练。专科培训的对象则为主治医师,在固定学科内,通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培训,形成新知识的补充,从而提高业务能力。

2临床医学继续教育的途径

2.1院内继续医学教育[1-3]

2.1.1基础理论的培训医院应当从自身的特色出发,要求无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都应当对医学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并正确运用于本专科基本的治疗当中。另外,临床医生对基础理论要做到熟读、精思。叶茂,要求根深,因此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必须打好基础。

2.1.2院内培训要有针对性要求医院医护人员要全部参加基础课与公共课,而专业课则针对不同的专业从业医生。

2.1.3把专家请进来根据医院开设的科目的具体情况,邀请在专科领域内有所建树的专家到医院来进行培训和指导。可以先进行查房,然后根据查房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另外还可以针对本领域的发展前进进行讲座,从而提高专科内临床医生的业务水平。

2.2院外继续医学教育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10802

1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概念

医院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就是以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进步为出发点,通过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借助各种激励手段,以及选用配置和使用管理等环节,将蕴藏在劳动者身上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使其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医院的各项任务而充分发挥人力作用的管理活动。

2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发展趋势

2.1终身学习和培训的确立

21世纪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淘汰、更替。很多一次学习的知识没法在长期内持续保持有用性,不断参加新的教育和培训就成为必要。教育和培训也就成为了人们一生所应当永不停歇做的事情。而反过来,教育和培训就要适时的适应个人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人们按需要选择自己所要学的东西。

2.2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在技术、知识、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传统组织观的过时,以后最成功的组织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具有鼓励并提供学习与创新机会的文化;具有整体目的与目标。学习型组织的观念强调知识、科学、技术对组织的贡献并倡导组织作为知识创造中心的作用。

2.3人力资源发展培训的职业化

随着培训被作为实现各种发展目标和组织目的的强有力手段被人们普遍接受,以及培训活动的广泛展开,培训的职能在公、私组织中日益专门化,培训工作日趋职业化。这主要表现为:培训已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并以高超的培训知识获取了权威。实施培训已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化的组织已经建立。发展了培训的职业标准,并逐步形成了培训的职业文化。

3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现状

3.1人力资源开发风险的规避

一方面是对人才流失造成的沉没成本的规避。在现今的医疗卫生行业当中,由于各种合资,外资,私立医院的兴起,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才流动也不断地在加大。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就会开始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轻而易举地跳槽或者被挖走,甚至成为竞争对手的一员。基于这一点考虑,医院管理人员就倾向于不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或者少进行,以此来防止所作的人力资源投资变成沉没成本。

另一方面是对常规成本过大的规避。管理者为了保证医院的效益,需要对医院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而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这种短期内难以见效的投资并不热衷,反而认为是一项不是很必要的成本。因此对于培训并不积极。

3.2基于政绩的考虑过多

众多的公立医院近些年虽然都进行了一些体制上的改革,但是本质上来说更多的还是一个事业单位。医院的高层管理者更多的要向上级领导负责,用自己表现良好的政绩来为升级证明自己的能力。这就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基于向上负责的态度,医院的高层领导都偏重于对短期经济效益、硬件、形象方面的追求。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一般来讲都是一个长周期大投入的活动,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但是高层管理者一般都有任期限制,长周期的投入在任期内不能看到效果的他们并不热衷。甚至由于考虑到自己任期的投入是在给继任者造福,而放弃培训和开发。

3.3培训结构的不合理性

3.3.1重视学历教育,轻视短期进修

吸纳员工的时候一般都会非常注重员工的学历,比如在员工的发展中比较注重于员工学历的提升和学位的高低。这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在医学知识和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很多知识不能仅仅依靠花长期的整块的时间来进行正式的学习,而更要依靠一些短期的却行之有效的培训和进修。短期的培训进修时间灵活,知识以灵活实用为主。而正规的学历教育更注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两者正好可以互补,不可偏废其一。

3.3.2重视临床员工的技能培训,不重视管理等其他培训

很多医院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对临床一线的员工在临床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对医院的管理层的培训,尤其是在管理学知识的培训方面不够重视。很多人认为,管理靠的是经验和摸索,而且认为医院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临床员工,加强医学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开发有利于医院的发展,而加强管理教育不仅不会提高经济效益,反而会增加成本。

3.3.3培训针对性不强

很多公立医院没有培训开发计划,培训学多数临时安排,事前并没有进行科学、细致的培训开发需求分析,未能与医院发展目标和业务紧密相连,无法体现医院和员工的需求,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培训以大面积员工共同参与为主,缺少针对性比较强的专业化培训。给员工培训不是站在员工的立场,而是站在领导和管理者角度,导致了培训针对性的偏差,造成员工对培训开发的消极抵触情绪。要根据员工的个性,区别对待培训需求,为医院量身定做个性化培训开发方案,才能使得培训效果最佳化。

3.4缺乏有效评估体系

很多医院在培训评估机制上存在许多欠缺。第一,很多医院没有确立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评估目标,评估显得盲目;第二,对培训效果的检验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仅局限于培训过程,造成了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第三,培训效果测评的方法单一,缺少跟踪调查回访;第四,缺乏有效的评估结果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第五,评估结果难以与人力资源其他管理模块相联系,不能与定岗定编、绩效考核相挂钩。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培训开发也就失去了强有力的后续支撑,使其流于形式。

4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对策

4.1政府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公立医院在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上迈不开手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金不足,造成医院过分关注成本的控制,而不得已在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上做出削减,因此,政府要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

同时要对医疗卫生系统的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对医院高层管理者的政绩考核机制,不仅要对管理者任期内所实际发生的效益进行计量考核,而且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衡量管理者所作出的贡献,将两者综合起来作为医院管理者政绩综合考核。以此来克服医院管理者由于政绩考虑而仅仅重视短期效益的问题。

4.2加强思想上对培训开发的重视,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

医疗卫生行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知识和技术都需要优秀人才的承载,这是不可否认的共识。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医疗卫生行业的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很多治疗方式和方法在三到五年就会更新换代。医院想要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医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获得更高的收入,得到更多的尊重,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都需要对医疗的知识和技能予以提升。这显然是一次性教育所不能完成的,这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培训才能获得。这也和前面所说的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中的树立终身学习和培训的思想所契合。

针对人才流失需要配合其他政策,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常规的培训成本,则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来提高培训的效率来解决。要做到敢于对人力资源进行投入。直面风险,用一系列有效的机制来控制风险,而不是一味地躲避。

4.3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明确人力资源职能,使培训职业化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将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统筹结合起来。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在合理的薪酬制度,晋升制度,良好的人力资源风险控制下,以正确的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为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医疗卫生行业管理层对人才流失造成沉没成本的担忧。

4.4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规范和流程

人力资源培训应当是一个持续性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活动。建立起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评估培训需求。这里就涉及到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组织分析是为了明确组织的目标和组织现有的可以利用的资源。任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任何人都能很快的了解一项工作的性质、范围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人员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员工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第二阶段就是目标设置和项目设置。目标设置主要是建立具体的、可度量的培训目标,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的构架。任务分析就是将目标具体化与操作化。第三阶段,实施培训项目。第四阶段,对培训进行回顾和评估,并且进行回访调查。

将以上的流程固定化、制度化,并且采用这一过程对每一种职位和部门的员工进行评价和培训。这样就可以从制度上解决很多培训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诸如:重视技术培训,不重视管理培训;重视职称培训,不重视继续教育;重视培训过程,不重视培训后果等等。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9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我厅决定在20**年对**三市农村卫生人才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培训范围,重点对全省各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负责人,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及江门市恩平市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分期分批实施培训。为了做好此次培训工作,调查农村卫生人才的数量及学历构成,及时掌握有关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方式和内容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开设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全脱产学习,培训时间7天。通过培训,提高市、县(区)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主要学习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现代管理理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危机管理和卫生文化建设等知识。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

主要学习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全科医学概论和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等知识。

(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

开设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预防医学和护理骨干培训班,实行全脱产学习,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1个月。通过培训,提高业务骨干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妇产科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划免疫的知识、技能及计划外免疫的相关内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与初步处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医学和护理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并能进行健康教育。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

脱产学习10天(每周2天,共5周),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主要学习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急诊急救的基本知识,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培训对象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全省各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和卫生监督所所长。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乡(镇)卫生院院长。

(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乡(镇)卫生院或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业务技术骨干。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内儿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外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妇产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预防医学技术骨干1名。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班

乡(镇)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护理技术骨干1名。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在岗乡村医生。

三、培训地点、时间安排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二)乡(镇)卫生院外科和护理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嘉应学院医学院,韶关、惠州、肇庆3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韶关学院医学院,阳江、湛江市、茂名、恩平4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广东医学院。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的培训地点由县(区)级卫生局统一组织安排。

各培训班将分期分批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四、培训经费

培训费、教材资料费及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用由省卫生厅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专款统一支付。

五、有关事项

中医知识技能培训篇10

关键词:社区医生;高血压管理;高血压管理知识技能培训

人类健康正受到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威胁,高血压的患病率及患患者数正在迅猛增加,目前,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将充分发挥社区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从而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针对社区医生的慢病管理培训必须是一项覆盖广、实用性强的工作,这就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便逐步改进培训策略和培训方法,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慢性病管理培训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南京市主城区及周边共11个区的1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18例社区医生。

1.2方法

1.2.1测试卷设计文献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通过文献分析初步确定针对社区医生的高血压管理知识测试指标,并通过咨询流行病学与统计学专家、心血管内科专业主任医师等,最终确定测试卷。

1.2.2培训及测试方式: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与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办的"全科医师慢性病防治技能及社区慢病规范管理培训班"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高血压防治指南》为基础,由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针对高血压管理知识技能进行授课和与学员交流。

培训效果测试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采用不记名填写试卷的方式进行测试。培训前发放"高血压技能及社区规范化管理测试卷I"318分,回收有效试卷228份,有效回收率71.70%。培训后发放"高血压技能及社区规范化管理测试卷II"318份,回收有效试卷211份,有效回收率66.35%。

1.2.3数据统计数据统一编码后,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运用Stata 11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和t'检验,分析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培训后效果评估;比较主城区、非主城区社区医生知识掌握差异及这两组医生培训前后的效果差异。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6.68 ±7.90)岁。初级职称占125例(48.08%),中级职称106例(40.77%),副高24例(9.23%),其他5例。学历:大专及以下97例(37.31%),本科153例(58.85%),研究生8例(3.08%)。

2.2 培训测试卷分析培训测试卷共考察高血压的知识技能共22道题,分为7个项目,分别为:高血压危险因素(x1)、诊断鉴别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x2)、血压测量方式(x3)、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目标及方案(x4)、药物治疗(x5)、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x6)、转诊标准(x7)。

它们分值所占比例如图1,可以看出高血压测试卷中药物治疗(x5)、诊断鉴别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x2)、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目标及方案(x4)、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x6)所占的比重较大。高血压危险因素(5%)、转诊标准(5%)所占比例较低。

图1高血压知识、技能测试卷考察项目

2.3高血压知识技能培训后效果评估培训前均分为(54.34±14.40)分,培训后均分提高为(70.53±13.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幅为22.95%。把培训前后7个项目得分进行比较,表1显示,每一项前后得分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培训后这些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目标、高血压治疗目标和方案"、"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转诊标准"前后得分经过方差齐性检验发现两组数据方差不齐,故采用t'检验,并采用welch方法对自由度进行矫正。

分析每项得分情况,通过数据校正转化为百分制,如表2所示,按得分提高幅度大小依次为:转诊标准(x7)、诊断鉴别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x2)、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目标及方案(x4)、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x6)、药物治疗(x5)、血压测量方式(x3)、高血压危险因素(x1)。

培训前,诊断鉴别(继发性)高血压(x2)、控制目标和治疗目标及方案(x4)、转诊标准(x7)得分较低,均低于40分,培训后,诊断鉴别(继发性)高血压(x2)的分大幅度提高,得分为64;控制目标、治疗目标及方案(x4)得分提高幅度达49.12%,但得分仍然低于50分;转诊标准(x7)得分提高幅度达57.78%,但仍然低于60分,属于高血压管理知识技能中的薄弱环节。

2.4主城区与非主城区社区医生培训后得分对比本研究根据约定俗成把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栖霞区、秦淮区定义主城区,把浦口区、六合区、高淳区、溧水区、雨花区、江宁区定义为非主城区。

研究分别比较培训前、培训后试卷中,主城区和非主城区社区医生在总得分上差异;分别比较主城区医生经过培训后总得分的差异、非主城区医生经过培训后总得分差异,见表3。

两组数据:培训前主城区与非主城区社区医生的总得分;主城区社区医生培训前总得分和培训后总得分,经过方差齐性检验发现数据方差不齐,故采用t'检验,并采用welch方法对自由度进行矫正。

培训前,主城区社区医生试卷总得分高于非主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主城区社区医生试卷总得分仍然高于非主城区社区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通过培训,主城区、非主城区社区医生的总得分均比培训前提高了,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培训后总得分增幅为26.78%,非主城区培训后总得分增幅为32.96%。非主城区医生虽然在培训前、培训后测试分数均低于主城区,但是通过培训,总得分的增幅大于主城区医生。

3讨论

3.1针对社区医生的薄弱点,加强培训力度本研究反映出,转诊标准、诊断鉴别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目标及方案这三项得分较差。这三个项目所包含的子项目如下。"诊断鉴别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项目含"高血压分级的诊断"、"继发性高血压的辨别"、"难治性高血压的辨别"三个子项目;"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目标及方案"项目含:"血压控制不良的危害"、"高血压急症的降压处理"、"高血压治疗目标"三个子项目。

"转诊标准"主要考察医师辨别哪些情况需要转诊。"高血压转诊标准"得分较低,而本研究中95.77%的社区医生表示,当患者病情急性加重时因条件有限,"经常"为患者进行转诊,只有0.04%的医师表示出现这种情况,"较少"进行转诊。这一方面说明,社区医生能及时转诊患者,保障了急症患者能够得到救治,但同时,试卷反映社区医生对转诊标准掌握较差,说明有部分患者出现被过度转诊情况,也显示医生在对高血压诊疗信心不足。

在培训后,三个项目分数都以50%的幅度得到提高,但是分数仍然不理想,说明社区医生在这些方面知识较薄弱,但是通过培训,有显著效果。今后可以在高血压诊断、继发性高血压辨别、难治性高血压辨别、血压控制重要性、治疗目标制定、高血压急症降压处理、转诊标准的把握方面,加强重视、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培训,提高社区医生医疗质量。

3.2本研究试卷分析本研究显示,社区医生在转诊标准、诊断鉴别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目标及方案这三方面基础较差。

而测试卷恰好"诊断鉴别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目标及方案"这两方面的知识比例最多。反映出在制定试卷时咨询的专家经验较为丰富,专家所在医院有与江苏省社区基层卫生协会联办"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班"的丰富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同时,说明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知识技能掌握的不够透彻,深入。因为一但从多个角度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则分数显著较低。

3.3针对主城区、非主城区社区医生水平差异制定针对性培训方案培训前,主城区社区医生试卷总得分显著高于非主城区;经过本次慢病管理培训,主城区、非主城区社区医生的得分显著提高。非主城区医生虽然在培训前、培训后测试分数均低于主城区,但是通过培训,总得分的增幅大于主城区医生。但培训后,非主城区医生得分仍然低于主城区。

主城区与非主城区社区医生的知识掌握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下一步,研究将进一步分析,主城区与非主城区社区医生,对不同项目的知识差异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Kearney PM,Whelton M, Reynolds K,et al.Glob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analysis of worldwide data[J].Lancet,2005,365:217-223.

[2]邱德星,李瑞莉,梁小云等.高血压社区适宜技术依从性的评价及分析[J].2010,13(6A):18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