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十篇

时间:2023-12-25 17:44:35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1

关键词:在线医疗信息服务;服务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6203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和需求不断增强。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寻求健康医疗信息的方式,网络已成为广大网民了解医疗保健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事实上,早在互联网商业化的初期,医疗信息服务方面的内容已经出现在网络上,国外最早出现的医疗信息服务类网站包括“健康网景”、“健康门”,国内也有不少老字号如“39健康网”、“伽马医生”、“寻医问药网”等。

随着互联网商业化的深入,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快速建立并迅速抢占部分市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调查表明:只有2692%的网民认为在医疗卫生服务类网站质询能得到及时答复,而不满意率高达41.03%,同时35.09%的网民认为答复可信度不高。此外,众多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盈利模式模糊,至今未能实现盈利,平台长期健康发展存疑。由此可见,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较大的质疑。

因此,本文以目前国内典型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从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对“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和“好大夫在线”等三个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比较分析,期望进一步揭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内在机制,对医疗健康服务类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研究方法与信息来源

2.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三个典型的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医疗健康服务类网站的发展方向和内在机制。案例研究依据研究目的与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探索性案例研究、解释性案例研究与描述性案例研究。探索型案例研究往往是界定一个研究问题前试探性研究;解释性案例研究通常用于因果关系的探索;描述性案例研究是在研究前就形成和明确一个理论导向,并以此作为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它一般要求在研究前明确分析单元。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案例研究法,通过对“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的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分析,发现阻碍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壁垒。其中的分析单元是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2.2信息获取方式

本研究采用多元化的资料收集渠道从而获得相互映证的信息,搜集公开出版物与“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相关的资料;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的相关报道和网站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收集用户在相应论坛对“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的体验评价及建议。

3典型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比较分析

39健康网()是广州启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网站,该网站是中国历史悠久、规模巨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网站。该网站开通以来,依托三九集团的品牌效应,凭借强大的医药专业背景支持、坚实的互联网技术研发与经营管理团队,迅速发展壮大,在我国在线医疗行业占有一席之位。

“寻医问药”成立于1999年,致力于百姓健康和医疗专业人士服务平台的构建。“寻医问药”依靠自身多年来对医生、医院资源的沉淀积累,成功搭建了由健康资讯、医药搜索查询以及独具自主特色的“有问必答”社区共同构成的医患交流平台。

“好大夫在线”起步于2006年,创立之初,“好大夫在线”聚焦于为中国患者提供就医参考信息,建立了互联网上第一个实时更新的门诊信息查询系统。在众多医生和患者的支持和参与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好大夫在线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3.1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均致力于让国人更健康,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目标客户人群,均在诊疗服务、医疗资讯等方面提供服务,并在服务手段上均开始重视与客户人群的互动。作为国内主流健康类网站,这三家网站在各自的服务模式如下:

医师评分“39健康网”和“寻医问药”提供的在线自助体检服务有效的让用户实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好大夫在线”主打的海外就诊服务可以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患交互平台的推出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拉近了医患的距离。

然而,这三家网站在网站内容方面大致相同,没有独具一格的特色。在服务方面依旧没有走出传统健康网站的老路,缺乏有效服务形式譬如基于个人健康管理的电子病历服务。“39健康网”和“寻医问药”提供的健康知识大多数专业性太强,普通老百姓难以读懂,适应性差。医院及医生的信息的共享有效的引导了患者的就医,信息却不具有权威性。

3.2运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运营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图139健康网的运营模式

注:现金流服务流信息流。“39健康网”拥有国内各级医院、医生、药品及个人医疗资料数据库,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主导,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引导用户的就医、药品选择。通过投放在线广告,提升医院、药店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图2寻医问药的运营模式

注:现金流服务流信息流。“寻医问药”结合医院优势为医院创建数字化医疗运营服务平台,为合作医院展示医院简介、医院动态、医院设备、特色治疗等基础信息,直接为医院与患者之间搭建桥梁。通过为医生建立个人博客,打造医生独特的个人名片。“寻医问药”为药店提供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上商城直接销售药品及医疗器械。

图3好大夫在线的运营模式

注:现金流服务流信息流。好大夫在线拥有中立客观的就医经验平台,患者可以为自己喜爱的大夫投票、撰写感谢信,分享如何选择医生、交流就医经验,共同对抗疾病。好大夫在线独创“按需分配”的门诊预约系统,允许患者直接向医生提交病情,预约门诊号。在分诊体系的帮助下,保证病情需要的患者优先获得医生的门诊机会,而医生也能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于自己擅长的病例上。

3.3盈利模式的比较分析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2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费收入规模逐年扩大,从2002年的3048亿元到2008年的9784亿元,保险总资产从2002年的6494亿元到2008年的3.3万亿元,保险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在保险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其中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在2008年,诸多财险公司遭受了双重打击:承保亏损和投资亏损。而伴随着新的偿付能力规定的出台更使一些财险公司的经营和生存压力陡增。

面对上述状况。多数公司将注资一亏损一再注资作为公司的生存模式,股东资本强的公司可以通过注资来继续经营,而对于一些中小财险公司,或者亏损程度较重的公司则难以继续下去。显然,这种单纯注资,增加资本金,提高偿付能力来保持持续经营而不追求业务盈利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是不合适的,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摆脱经营困境,还会将公司推向更深的陷阱。

对于当下的财险公司而言,注资是治标不治本,关键是寻找并确定公司的赢利点,形成公司的盈利模式。在市场经济下,不同类型或不同特征的财险公司应该选择不同的盈利模式,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也要选择相应的盈利模式。目前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有:

以资本运作为主的盈利模式,主要适用于保费规模比较大的财险公司。伴随着保险公司进入一个稳定时期,保险资金和资产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保险公司除了获取承保利润外,利用股权投资、兼并收购、财务投资等方式也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显然不宜采用这种方式,因为稍有不慎则将使公司资金紧张,或陷入巨大的成本包袱中。

通过扩大现金流来盈利是当前各财险公司主要的盈利方式。其实质是将在承保业务上获取的现金流,作为保险投资资金,主要投入到证券市场上获取投资利润。如果承保业务盈利,则公司的利润是承保利润加投资利润,如承保业务是亏损的,则用投资利润来弥补,多余的利润就是公司的经营利润。因此,出现了在车险市场,即使综合成本率已达到100%以上,属亏损业务,保险公司依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收取保险费这样的怪事。2008年保险投资亏损引发的总业绩的亏损就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因为期望用较高的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亏损实现盈利并不一定能实现。过去我们强调保险业要有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主要是希望政府和法律容许拓宽投资渠道,保证两个轮子的平衡,但现在却又忽视承保轮子,单注重投资轮子,这显然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靠专业化经营来降低销售和生产成本的盈利模式是中小财险公司可选择的盈利模式。专业化经营是指集中公司主要资源和能力用于所擅长的核心业务,通过专注于某一点带动公司的成长。这种盈利方式更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并且减少因为由于规模铺大而导致的销售成本和机构成本的增加,从而有效的降低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因而它所带来的增长与盈利也会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加长久。但是,因为该模式可能影响公司的发展速度而被众多公司所放弃,

优化产品结构,进行价值链管理也是财险公司应选择的盈利方式之一。当前国内主要财险公司以车险为主,而盈利空间大的企财险、家财险等业务发展缓慢,积极发展非车险业务,将有助于改善财险公司的承保盈利能力。保险公司价值链就是从展业、营销、承保、理赔、人力资源等,直到价值实现等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和相应的流程。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保险公司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这种模式虽然要求较高,但却能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3

最近一段时间,医药电商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伴随着互联网售药政策的日渐明朗,互联网巨头们对医药电商这种能够打破旧有格局的商业形态报以热烈期望。医药电商的发展是药价放开、注册审批改革、处方垄断被打破和医保支付改革等逐步推进的结果。由于医药电商涉及业务范围广,目前整个业态显示出开放、合作和共享的趋势。与此同时,网上售药也亟须加强监管,特别是在健全相关法规,完善网上售药管理办法和制度,以及网络药品信息审查等方面,需要监管层快速跟进,以保证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背 景]

政策日渐明朗促进医药电商火爆

医药电商的火爆,主要是来自相关政策的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对发展医药电商一直讳莫如深。早在1998年,我国首家网上药店――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就开始营业,但当时正处于互联网的试水阶段,由于根本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制约,所以这种业态很快就被叫停了。

直到2000年,我国才有《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推出,当时主要是在部分省市开展网上非处方药品销售的试点,但是由于官方态度十分晦涩,所以一直也没有形成气候。

之后到了2005年,国家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两部管理办法。在这两部管理办法之下,非处方药开始部分解禁,但是处方药网上销售长期处于限制状态,此外还有诸多其他方面的限制,很多厂家根本无法获得进入电商领域的资质。所以即使很多企业想经营医药电商生意,但由于无章可循,这让很多企业,特别是医药生产企业饱受政策困扰。

10年的等待,终于盼到了2014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该征求意见稿一面世,立刻在业内激起强烈反响。其中从很多条款中都可以看到我国会在医药电商的政策放开的空前力度。比如该办法中的“可以委托第三方配送”、“单体药店可以申请网上交易”、“部分处方药业可以网上交易”等在网售处方药、网上药店经营门槛、医药物流方面的很多规定,都为“想干大事”的网络公司或者医药公司松了绑。正是政策对该领域的日趋开放和管理部门意见的日渐明朗,让资本对医药电商的热情不断高涨。

因为政策方面还待放开,目前中国医药产品的线上渗透率较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68亿元,分别占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药品市场规模、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2.41%、0.51%和0.06%。而低渗透率的背后则是巨大的市场空间。一项调查显示,未来肯定或很可能会网购药品的消费者合计占比64%,大多数网购消费者能够接受网络购买医药产品的方式,潜在消费群体规模巨大。

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力图推进医药分开,并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未来更多的药品将在药店或者电商平台流通。看到了改革的方向,传统制药企业开始关注处方药的线上渠道的开放,因为这样就可以将线上渠道培植成为继医院、线下零售之后的处方药销售的第三大渠道,这也是如此众多的药企纷纷试水医药电商业务的原因。

同时,医药电商在2015年得到大力发展,电商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也是重要的外因。最近一年多来,中国的电子商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加速发展医药电商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条件都逐渐具备,包括云计算、支付体系、物流体系等已经日渐成熟。另外就是政策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特别是《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为众多企业进军医药电商提供了入场券。

当然,医药电商的发展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这些原因包括逐步推进中的药价放开、注册审批改革、医保支付改革等。由于这些改革关于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和政府管理机构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所以医药电商的推进速度也与这些方面改革的进展密切相关。特别是最近药价放松行政管制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这让很多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毕竟国家越来越不鼓励以药养医形式的存在,随着医保控费压力增大,医改重点其实已经成为药改,那么传统制药企业为了保住利润,就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医保控费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将缩减总额,并将进一步影响药企利润,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得主动权,比如会通过依托互联网的渠道来为企业争取市场份额。

[焦 点]

如何找到好的盈利模式

商业是逐利的,但是目前,医药电商大规模投入后最大的难题是找不到可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

国家药监局规定,网上售药必须具备《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一份在2015年3月进行的统计显示,CFDA当时共发放了390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其中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牌照16张;第二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86张,真正开展业务的不超过20家;网上零售类B2C证书288张,真正开展业务的不超过80家,在这仅有的开展业务不到100家的企业中,实现盈利的企业少之又少。

目前我国现有医药电商模式主要包括自营式B2C、平台式B2C、药品企业B2B和O2O模式。其中药品企业B2B的模式占比非常小,主要是企业之间信息化对接难,发展较为缓慢。对于电商企业来说,获得C证即可开展B2C业务,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获取网售C证牌照不是难题,但是盈利却比较困难。其中自营式B2C盈利模式以销售差价为主,那么进货渠道和行业竞争就对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而平台式B2C盈利模式以收取流量佣金为主,这就对平台的规模和渗透能力有明显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医药电商之所以盈利困难,主要是受制于中国医疗体系长期以药养医的困境。由于医保的制约,我国药品销售最大的渠道是医院而非零售药店。这导致传统药品零售渠道只能获得较小的市场份额。另外线下药店布点密集,在药品获取的可及性和便捷性方面,用户对网络药店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替代购买需求。所以,所有的医药电商都在面临着市场规模狭小且用户动力不足的挑战。

显然,医药电商的B2C模式正在遭遇寒流。为了突破这种障碍,京东健康到家和阿里健康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新型的O2O模式来迎击原有B2C模式的痛点。

据悉,对医药电商行业而言,原有B2C模式有三个痛点:第一是时效性痛点。传统B2C场景下,很多时效性强的药品无法销售,如感冒药、肠胃药等,只有O2O可以满足此需求;第二是药品监管的痛点。传统B2C模式面向全国,监管难度大,而O2O是区域监管,与门店监管一体化操作,安全性高;第三是工业企业合作的痛点。在B2C模式下,一个店销售全国,很容易造成线上线下冲突,引起区域间的冲突。而在O2O模式下,不存在这种冲突,销售都发生在各个店面中,不影响既有的供货格局。

那么O2O模式要做的,就是要做一种新型的医药电商模式,以此来盈利和发展。比如京东健康到家的供应链金融,打算像颠覆其他行业一样,颠覆药品传统的多层经销渠道模式,以扁平化经销渠道经营,最终达到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那么,在扁平化销售的过程中,药品价格如此低,京东健康如何来盈利呢,答案是做衍生服务。

据悉,未来京东健康到家能够做的,除了做药品的售卖服务,还有诸如上门配镜等健康服务项目,“最后我们还要做一个基于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后面的衍生服务,做一个健康领域的增值性金融服务,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发展速度,争取实现用供应链金融方式做到PBM模式(指私人独立经营体,基于统一的执行管理下,共享组织品牌,进行有序扩张的商业模式)。”京东健康到家负责人表示。

中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这表示中国已经步入健康产品及健康管理服务消费的高速上升期。当前是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医药电商未来发展的方向,肯定是O2O方向和具体医疗服务的结合。所以传统医药门店做O2O来送药上门可能还只是第一步,对于健康产业而言,最关键的是获取每位用户数据,通过数据来争夺大健康入口,控制客流(丰富大数据);然后通过服务领导产品(通过医疗服务,发展健康管理),进而细化针对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的市场机会。

[启 示]

打破旧格局才能找到新出路

医药电商在我国真正的发展时间也就5年左右,整个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医药电商的O2O是该领域的大方向,但是目前,传统的线下渠道虽然布点密集,但非常散乱,整个市场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整合,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由于很多小型零售药店始终面临生存压力,他们更多的着眼于如何压缩成本和做大营收,对于需要有一定投入才能做好的服务则尽量压缩。

所以在未来,只有大型的连锁零售药店或者自身财务状况良好的药店才有能力来做好服务,但即使这些大店在服务上仍有着很多欠缺,基本属于被动营销型,这些药店对于如何主动获取用户并让这些用户对自己的药店保持粘性也做的较为乏力。由于医药电商提供的是一种长期而又粘性的服务,而非短期杂乱只为冲营收而产生的卖货行为。所以行业特别需要类似于京东健康到家和阿里健康这样的大型企业来做系统的整合。

目前,物流体系的短板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很多液体、冻干制剂类药品对储藏环境有特殊要求,需要特殊的冷链运输途径,但是我国尚未建立专业化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体系,这导致很多医药电商只能各自寻找快递合作伙伴,但现有快递物流无法满足要求。不少企业考虑到自建物流体系的巨大成本,不得不放弃电子商务尝试。

医药电商当然也是我国医疗改革领域的排头兵,在逐渐破除以药养医的过程中,医药电商企业可能会接纳大量的自由职业的药师和医生,而且对传统的实体药店也会促进行业的发展。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的实体药店大概50万家,过去三年中国的药店数量一直在增长。但是2016年后,在医药电商的迸发中,由于互联网冲击,政策的双重夹击,和人力成本的飙升,未来实体药店应该会有1/3破产,1/3被并购,剩下的1/3则会通过O20的形式活下去。其实互联网给予实体药店的生存空间还是有的,关键是看谁能打破原有的思维格局。

此外,由于药品是特殊商品,非常强调安全性,医药电商未来的监管也是必须的。相对于实体药店,通过医药电商发展的网上药店具有价格便宜、购买方便、保护隐私等优点,但药品质量安全、药品配送安全、用药安全是目前网络药店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它们也成为网络药店发展的挑战。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如今世界市场上有6%―10%的药品为假药,年销售额达到350亿美元。由于存在隐蔽性强、控制难、取证难、监管难等问题,多数发达国家尚未完全放开处方药市场。即使是早已经放开的部分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是现在放开网售处方药是大势所趋,所以中国必须做到“放管结合”。有专家建言我国可以先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无处罚记录的大型医药电商企业作为试点,选择安全性、稳定性较好的处方药作为试点品种,然后摸索出适合国情的销售和监管模式,对销售药品的种类、企业准入门槛、违规处罚标准等做出细致、严格的规定,再逐步推广。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就是如果处方药向电商放开,用药安全问题将日益凸显。国家食药监总局《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按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并由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但是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医药电商只能通过图片或传真等形式审核处方,医院和医药电商之间又不能共享数据,这种信息壁垒肯定会阻碍产业发展。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4

家教,缩小路途提升效率

关键词:O2O+LBS、数据化、实名认证、熟人关系

盈利方式:月费、年费制

代表企业:家教快举手、呼闪

大多数线下商业都面临一个服务半径的问题,家教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都至少有两个常居地点:家庭和学校。“家教快举手”是一款基于LBS匹配用户身边家教供求的移动应用。用户登录后可以选择“我要发需求”或“我要当老师”,确定角色后填写一份包括科目、地点、时间、费用在内的标准化模板,系统处理后根据过滤条件回复适合你的家教或学生信息。在一方发起邀约并被对方接受后,可通过电话进一步沟通达成交易。在邀约被接受之前电话号码会处于隐匿状态,以防止用户隐私泄露给其他中介。该平台目前的教师资源大多是在校大学生,通过与学校社团、学生会、就业指导部门直接合作获得,以此解决实名认证问题。盈利模式上家教快举手也会面临支付闭环的难题,因此未来可能更多考虑月费、年费制。

但是,该行业的问题是,家教服务时间跨度长、服务质量依赖于家教从业人员本身素质。在教育资源稀缺的当下,好老师往往都无暇顾及此类产品,而家长对新手的认同度又不高,且一旦师生确立了熟人关系,平台是否还有必要存在,成为最多的质疑。

家政,随时随地呼叫小时工

关键词:O2O+LBS 、改变小时工磨洋工状态、服务者素质不高、监管难盈利方式:年费、中介费

代表企业:身边家政、E家洁

“随时、随地、随心呼叫小时工”,这是家政O2O代表产品身边家政要满足的用户需求。身边家政和E家洁通过LBS的信息提供平台让服务提供者(小时工)可以和用户直接对接。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直接看到附近的小时工,与其电话沟通,并在服务后进行评价。小时工手上的手机除了能够打电话,还可以记录小时工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客户端添加报单记录、确定工作状态。在这样的平台上,小时工不再依附于收取高额中介费的家政公司,成为自由职业型的服务提供者。目前,两家公司的小时工都是通过身份证完成实名认证,未来其服务范围还会扩大到保姆、月嫂。只是,如何监管保姆、小时工群体?从业者素质能否保证?是否真能烧得起钱?这些都是反对者对家政O2O质疑的声音。当前两家公司都对入驻平台的小时工展开了简单培训,也承认还都处在非盈利阶段,未来计划收取保姆月嫂的中介费。

美发,顾客美发师一对一

关键词:O2O、 优惠、发型在线设计、宰客

盈利方式:发型师入驻费、理发店分成、赚取优惠差价

代表企业:时尚猫、美美豆、放心美

诸多爱美人士不惜在三千烦恼丝上大手笔投资,以放心美、美美豆、时尚猫为代表的App就盯上了这样的机遇。其模式可以概括为搭建一个平台,将有需求的人群和发型师对接起来。同时,App也通过图片提供在线发型设计和理发店优惠。目前各家盈利方式和用户群体细分上都有细微差别。放心美和美美豆试图通过App构建“顾客—美发师”的关系链形态,其核心价值是帮助用户发现优秀的美发师。时尚猫虽然也提供了美发师信息,但对发型作品更看重一些,核心价值是在用户有意换款时帮助其发现新造型。盈利方式上,美美豆收取发型师入驻费、放心美采取与理发店分成模式,时尚猫由于上线不久,尚无确定盈利模式。

然而,消费频次不高,如何确保用户黏性?于是有人支招认为美发O2O的突破点在于紧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群体,唯有如此方能有所突破。

医疗,从全科走向细分

关键词:O2O、预约挂号、医疗政策风险

盈利模式:诊费提成和、广告服务费

代表企业:好大夫在线、我要看牙网、120健康网等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5

关键词:运动健康服务业;高校;消费需求;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69-02

国民健康是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健康服务业是关系着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业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20年我国的健康服务业预计将达8万亿以上。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专业运动都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健康需求的暴涨,大数据等对社会的影响,人类社会在从信息时代经由知识时代快速向智能时展,运动营养以及健康设备和环境等传统行业向智能化发展,竞技体育、专业运动、运动营养以及健康设备与环境构成了大体育健康服务产业。

一、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的相关服务,运动健康服务是健康服务业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形式包括体质测试、运动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健康指导、体育运动培训、运动康复指导、运动器械、运动设施改造、运动健康网站、运动保健食品等。

2016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3 700万,全世界第一,“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是构建大学生体育服务网络的理论依据。高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它强调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不管是运动队、普通学生甚至弱势群体学生等,学校体育必须遵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各部门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并建立起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我国政府即将出台的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各项政策来看,意味着体育健康产业正处在一个政策利好阶段,体育健康行业变成了政府、社会、市场、大众的四轮驱动,这也意味着政策环境会越来越灵活。

二、运动健康服务业在高校的消费需求

1.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以政府为主导,以提高3 700万大学生健康服务水平为目标,高等院校协作企业、医疗机构进行平台建设、系统运维、市场推广、健康服务、临床测试与应用,最终提高高校大学生健康水平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校学生需要慢性病健康监测、健康服务的良好体验、健康服务大数据分析,构建“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开放共享平台,依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

2.运动健康保险需求。数据显示,美国的运动健康保险市场高达千亿美元。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

3.大学生健身服务需求。随着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体育健身观念的建立,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高校男女对健身需求有较大差异,男生主要是健身鞋、体育赛事、羽毛球、篮球、跆拳道、台球、器械运动等,女生主要参与健身操、瑜伽、拉丁操等有氧运动,高校付费健身活动需求也不一样,花钱买健康在高校也越来越被大学生接受。

4.运动心理健康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健康需求,大学生的运动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该从治疗模式转向预防模式、发展模式,服务的人群应该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转向更多的普通学生。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包括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和拓展心理素质。要让心理健康服务有良好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以学生最能接受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育。

5.运动科研服务需求。《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科技兴体”的战略目标,“科训结合”是运动训练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模式,运动训练是人体的训练,应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和运动生理实验室可以承担高水平运动队的科技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新科技在体育健康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重。

三、高校运动健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高校健康服务定位不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得到国务院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颁布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等,但缺少相关文件对高校健康服务业做出具体指导,高校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定位很模糊。从传统来看,高校的健康服务主要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面对几千万的大学生群体和健康服务庞大市场,大学生既是需求者也是传播者,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平台,高校具有服务社会功能,因此,急需政府部门对高校的健康服务业重新定位。

2.健康服务盈利能力差。高校健康服务更多的是强调其公益性,比如公共运动健康服务,这类服务的供给者是不会获得理想利润的,比如公共体育教育、运动会、体育心理健康咨询,因为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这是运动健康服务领域中市场失灵的领域,高校运动健康教育等这类公共健康服务,想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困难的。同时,在这个庞大需求运动健康服务的人群面前,消费者愿意购买运动健康服务,如学生运动损伤需要医治、药物、康复理疗,需要收费才有可能盈利。运动健康服务行业是一种经济现象,但我国高校很少应用运动健康服务的商业模式,经营方式和盈利途径单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3.弱势群体健康服务不到位。高校的健康服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但大学生个体差异大,健康服务的内容、手段、组织保障等都难以满足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需求。弱势群体需要的健康服务不到位,学校为弱势群体学生组织的专门的竞赛或活动几乎没有。体育部(教研室)、校医院在为弱势群体学生开展保健咨询、运动心理健康、康复理疗方面也很欠缺。

4.健康服务人才缺乏。人才素质影响服务质量,健康服务需要懂专业同时具有一定管理创新,要懂运动、医学健康知识、实际的操作经验、管理营销能力等复合型人才;健康服务业市场化运作,校园健身房、体育培训、各种体育协会等需要管理与专业人才;提供场馆、器材、教练等服务需要市场管理的人才;在网络与信息时代需要熟知相关知识与运营的人才,等等。

四、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1.加强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现代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运动竞技成绩的必经之路和重要保障,做好场地器材、科学化训练、生理心理、疲劳与运动营养、身体恢复等健康服务,做好运动训练“科训结合”,努力提高教练员和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学、训练与竞赛的科研攻关,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政府学校引导与市场驱动结合。健康对经济发展来说,就是生产力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履行责任,学校重视并且能够健全组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健康服务业,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发达国家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保险公司和企业等第三方支付是运动健康服务的最大买单者。尽力拓宽健康服务业的盈利途径,深入研究市场,在大量市场调研基础上,研究目标客户的真实需求。

3.培养健康服务业相关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健康服务必须要有一批管理营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高等院校体育保健、健康服务、社会体育指导相关学科专业,加快培养营养师、养老护理员、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健康服务业是新兴的产业,客户的定位、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拓、媒体的运作、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员、专业的管理与营销团队。

4.互联网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运动健康服务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更互联的平台,并渗透到服务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客户管理环节,所有客户都要建立网络电子健康档案、回访记录及提醒系统、电话咨询虚拟网转接、客户短信及e-mail 交流系统等。在当下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以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深度融合为动力,逐步完善独特的健康体质解决平台,体育健康大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必将助力体育健康大产业的顺利转型。充分利用广播、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5.融入学校创新创业体系。《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要把发展健康服务业与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随着国家对高校体育与健康的重视,大学生对运动健康消费需求,运动健康服务业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在管理体制、产品设计、团队建设创新开发都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把医保工作的重点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把高校的健康服务业发展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廖小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科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3).

[2] 陈永昌.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思路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4,(6).

[3] 潘燕.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与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9).

[4] 闻健.对《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问答[J].老同志之友,2014,(5).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6

三主粮的发展战略就是在探索和实践农牧业的盈利模式。如果农牧业没有盈利模式,是一个弱势产业,那么它永远不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它的可持续发展就在于我们要用经济学的思路,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瓶颈的问题。

我们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历来是有政策的。但是农业的发展从古到今,没有进行公式化的运作。只有农业通过公式化运作、经济化运作、才能够实现真正营业化模式增长。如果农牧业进行了公司化的增长模式,那么我们三主粮的大业、诠释三主粮健康新概念将必然得到实现。

三主粮,是人类的健康主粮,但是它的产量目前来讲全国6个省区只有4万吨,2000年,我们通过对西部260万平方公里的考察,基本上了解到有10亿亩荒漠化的土地可以种植燕麦。燕麦亦粮养草的植物,实际上它就是草,它是牛羊可吃的饲料。通过我们几年的艰苦努力,8年的思考、5年的突破,创造了世界上先进的裸燕麦脱壳技术。这个脱壳技术的实现使我们的裸燕麦口感性、大家的饮食健康性得到了全面的解决。因为燕麦外面的芒刺是不能吸收的,而且对人体是有害的,只有去掉芒刺去掉了外壳,我们大家才可以食用。所以,我们三主粮其中的第一大可持续性,就是我们拥有了世界领先的脱壳技术。

三主粮运作模式的第二大可持续性,就是通过我们10年的发展,来为中国“三农”事业助推一把力。农业很薄弱,农业发展前景很广阔。多年来,我们涉足农业,体会颇多,不进入农业跟本不知道农业有多大的风险;不进入农业根本不知道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们不是简单地喧闹三主粮做了什么,而是通过我们三主粮这样一个盈利模式的渠道,唤醒全国乃至世界对于生态和健康的关注。只有农业进入基本化以后我们的农业才能够得到发展,我们的农业才能够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我们的共同主题是保护生态,保护健康。希望在这样一个倡导下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当十亿亩荒地真正种上裸燕麦的时候它将会有5000万吨的产量。每天按照我们国民消耗二两米的话,作为第三种主食那么我们够十亿人口吃一年,到那个时候三主粮地位才能真正的确立。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7

【关键词】 高端装备制造业; 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11-0072-05

一、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制造业的核心部分,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国家布局“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这几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的问题。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整体出口环境不利且我国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因此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也面临更大的经营和财务管理风险:在产品方面,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有研发投入高、研发产品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周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大、营运资金周转期长的风险;外部环境具有市场突变、订单量下降的风险。这么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最终会以财务风险的形式呈现,因此有必要对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在财务风险的萌芽阶段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质量,防范财务危机。本文通过分析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内外部财务风险影响情况,选择财务风险敏感指标,构建符合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找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了解该行业企业在经营管理环境中的风险易发点,预测财务经营状况,将事中和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也是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信息密度高,以及产业控制力较高、带动力强、处于产业链核心部分等特点。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文件,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细分为五大重点领域: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航空装备领域、卫星制造与应用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智能装备业[ 1 ]。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外部原因

1.原材料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高端装备行业自主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较差,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赖国外,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特别是基础设施、基础原件配套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要用到的一些高性能材料比如特殊合金、钢材等,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自主生产的能力,出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材料、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由于自身没有能力生产相关的原材料和生产基础设备、核心设施,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对国外生产这些装备的公司依赖性较大,对这些装备讨价还价能力较差,所以会造成生产成本加大的问题,同时很容易受到货币政策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使原材料或者相关设备的进货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营运成本变大。

2.总体市场需求下降

受我国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影响以及整体出口环境不利的挑战,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市场需求明显放缓,对企业订单管理、存货周转以及产品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生产高端工程机械的企业,由于宏观经济疲软,对于高端工程机械的需求量也有所下降,直接导致很多重工机械生产企业的产品滞销,效益下降,对销售收入和盈利都产生不小的影响。

3.市场竞争激烈,受国外产品打压

国产高端装备在国际市场上普遍受到外商的打压,过去高端装备产品一直主要由外国公司生产,当我国不能自主生产该种产品时,国外公司就会大幅度提高价格,一旦我国企业能生产出同样的产品,国外的公司就会实行价格战,利用我国国产高端装备产品未立足市场的弱点,采用降低价格的策略吸引客户、争夺订单,使得国内企业无法获得订单,导致我国企业不能顺利收回前期的巨大投入。同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为了能够与国外高端装备产品进行竞争,在产品性能不够优良的情况下也会采取低价策略,这样就会对公司的盈利和投入回收产生影响。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内部原因

1.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较差

高端装备生产具有前期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且存货周转天数较长,同时高端装备的购买费用较大,购买方通常会采用赊购的方式,导致了应收账款上升。大量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一方面占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将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降低企业收益,甚至发生财务危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应该重视营运资金的管理,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提高存货周转率,避免产生资金周转问题。通过对选取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营运资金周期进行统计,发现企业的平均营运周期达到248天以上,所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非常必要。

2.资本结构不合理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过度负债的现象依然严重,太原重工、中船防务、国电南自等这些大型龙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超过了70%。企业的高负债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别是短期还款压力加大,容易造成信用危机;另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筹资能力,对企业继续投入和研发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

3.现金流紧张

前面提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受国外生产商的打压和自身产品价格较高的影响,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会使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进而导致资金链紧张。

4.研发方面有较高风险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由于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将会加大研发的投入,研发会有失败的风险,如产品研发失败、研发的产品不能很好地投入市场、研发的技术过时等等,会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加剧现金流的紧张。如果产品研发一直不能得到突破,会使得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销售和市场份额,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因此要加强研发方面的管理,提高研发投入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政府近年来也在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财税补贴,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创新,所以企业要好好利用这样的资金补贴,大力开发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结合前文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及前人对制造业财务预警的相关研究[ 2 ],本文主要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和非财务指标等方面选择相应的指标来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四、样本选择及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和研究思路

本文在制造业上市企业中对主营业务为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领域的企业进行筛选,选择样本时考虑了传统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各大财经机构认定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概念股票,剔除最近三年被ST以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确立了68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其中航空装备领域企业23家,卫星制造与应用领域企业10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9家,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领域企业11家,智能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15家。本文所选择的样本范围是2012―2014年持续经营的沪深两市A股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和各上市公司的年报。

通过对相关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近年来上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被证监会宣布特别处理(ST)的较少,而且大部分是国企。相对于过去以被ST上市企业作为陷入财务风险的研究对象来说,本文采用EVA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价值创造和经济增加值理论的指导下,将股东利益是否被侵害作为评判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的标准,而且EVA指标也是各大国企衡量管理层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以高端装备制造业EVA值大小为样本财务状况分类的判别标准,从而突破了以被证监会特别处理企业(ST)为财务风险实证研究样本的局限,有利于对ST企业较少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

本文以EVA>0的企业作为财务状况健康的企业,以EVA0的企业作为1组,当年企业EVA

接下来本文用所选择企业2012―2013年的企业样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筛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将存在真实明显差异的样本数据留下并纳入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然后对筛选出来的指标和2012―2013年的企业样本,利用SPSS Clementine数据挖掘软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用筛选出来的财务指标构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预警模型,再对2014年的企业样本进行预警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二)指标筛选

本文采用K-S检验来检验变量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进行均值差异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有差异的指标为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营业成本/营业收入、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流量/负债和经营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这16个指标。

(三)两组财务敏感指标比较

通过对筛选出来的指标进行两组均值的比较,更能了解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亚健康组和财务健康组在这些财务指标中的表现,更好地对财务风险产生的环节进行管理。两组财务指标的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1.营运能力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的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整体表现都要比财务健康组差,尤其是固定资产周转率,财务健康组要比财务亚健康组高出70%,说明这些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上要高于财务亚健康组。财务亚健康组要关注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2.盈利能力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的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明显要比财务健康组差。盈利能力指标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这些指标也是投资者投资企业、考察管理层能力的重要表现。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确实受到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虽然还是处于盈利的阶段,但是EVA价值创造能力已经出现小于0的情况,这说明企业不能被表面的盈利所蒙蔽,要和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对比,发现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及时对市场营销、产品结构、成本费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3.成长能力和销售成本方面:财务亚健康组虽然也有一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但是整体明显低于财务健康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两组的营业成本率都非常高,即使财务健康组营业成本率也都接近70%。由于财务健康组的营业收入增长提高,EVA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前面也说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和核心设备等成本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上升,所以企业应该关注营业成本控制问题,通过改良设备(增加研发费用投入)或者减少用料、减少管理费用和其他途径,使营业成本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不要让它再持续增长。

4.现金流管理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方面的指标都明显小于财务健康组,这说明现金流量指标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有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虽然仍处于盈利阶段,但是经营现金流量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状况,存在较高的风险;很多破产的企业利润并没有变为负值,但是其现金流已经出现了断裂的现象。财务亚健康组要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加快回收应收账款,及时发现浪费现金流的环节,避免出现流动性紧张甚至是破产的危机。

(四)BP神经预警模型建立

运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要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导入模型中,将2012―2013年的136个样本作为建模样本,2014年的样本作为测试样本,由于2014年样本EVA分组已知,因此可以判断模型的预警能力。BP神经预警模型如图1所示。

具体建模含义如下:

Estimated accuracy:估计的预测精度本次为81.995%,是基于训练样本集得出的结果。

网络结构:三层结构,输入层有16个输入节点,隐层有3个隐节点,输出层有1个输出节点。通过对BP神经模型输出的样本分类进行手工统计,得到BP神经模型的准确率如表3所示,从结果来看BP神经模型有较高的预警能力。

五、结论

本文以A股市场68家典型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构建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近年来被ST的企业较少,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EVA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8

【关键词】贸易 模式 改革 流程 再造

我国的传统贸易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货物贸易”,一类是“服务贸易”。顾名思义,前者是实物贸易,后者是非实物贸易。它们是我国国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贸环境出现恶化,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2013年,我们一方面根据国际需求调整国际贸易战略对策,回暖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国务院内贸“十二五”规划,明确行业发展战略,促进国内贸易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贸易大环境和面临现状,具体分析,提出改革盈利模式和进行流程再造,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促进国内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国内贸易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贸易公司所处的大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全国性的经济低迷,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由于政府调控房地产、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世界性的造船业不景气,造成了煤炭、焦化、钢铁、水泥、基建等相关行业盈利能力受限;利润透明,企业盈利空间逐步缩小;企业赊销成为趋势,货款回收成本和风险极高;大型贸易公司应收账款急剧增加、坏账风险加大;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管理成本低、盈利能力强,但几乎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支持。

其面临现状表现在:仍然依靠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流畅赚取贸易伙伴差价,贸易伙伴之间无法透明与完全信任;由于银行采用延迟支付手段(如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理业务)造成大型贸易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银行挤占;大型贸易企业短期闲置资金利用率低下。

为了寻求贸易公司科学发展,我认为,改革其盈利模式,进行流程再造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革盈利模式

确立供应链模式。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供应链取代传统贸易模式是突破贸易公司业务发展模式瓶颈的好方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服务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确立“核心企业”。首先要确立好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企业”,这就需要在以往的贸易伙伴中进行梳理:央企、大型国企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的公司无疑是贸易公司的核心企业。利用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的大资源、大市场、大物流背景构成的供应链、利用中小型贸易公司灵活、敏捷的市场反应,在整合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基础上嵌入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这样,围绕核心企业、以资金流为抓手实施供应链模式,较传统贸易的优势在于:一是贸易对象得到优化,企业坏账风险大幅缩小,应收账款正好匹配了银行延迟支付手段,现金结算逐步改为票据结算,收款成本大幅缩小;二是企业业务流程大大缩短,资金流由以往的采购、在途、应收账款这种传统的三套资金做一套业务的流程变为一套资金做一套业务,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三是专注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服务,企业贸易额大幅提升,贸易对象间依存度和信任度得到提高;四是由于与核心企业间大量采用票据结算,规避了银行延迟支付手段对实体企业利润的挤占,公司贷款额度大幅提高、贷款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五是公司业务量在短时间内得以飞速发展,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闲置资金可通过与银行的票据贴现、再贴现业务及银行理财业务将利润最大化,真正实现了“现金为王”的经营要求。

三、再造业务流程

根据实际情况,在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公司发展思路与升级转型措施。逐步放弃传统的采购、简单加工、发运、销售、货款回收的全流程贸易模式,代之以供应链环节中的合同执行(如销售、采购、物流、咨询服务、方案策划)、结算(如验收、支付、收款)等业务,强化公司的运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从而实现公司业务流程的扁平化。

以某煤炭贸易公司为例说明业务流程再造的好处。

项目是由煤炭贸易公司向x钢铁公司供应主焦煤。以前的做法是:煤炭贸易公司与钢铁公司签订合同后,煤炭公司向煤矿采购、委托洗煤厂加工、组织发运、账款回收;老做法存在问题表现在;一是物流链涉及采购、加工、发运、验收、回款,风险节点多;二是货物价款的资金被采购、加工物流、应收账款三大节点占用,资金利用率低;三是业务、财务、管理人员被漫长的物流链所占用,管理费用高。

改造后做法:煤炭贸易公司与x钢铁公司签订焦煤供应合同,贸易链前端的采购、加工、物流打包后外包给小型贸易公司;贸易链后端的应收账款打包后外包给银行。公司向x钢铁公司收取服务费。

改造后的优点表现如下:一是服务外包后,无论受托执行合同采购的小型贸易公司或受托收款的银行,由于煤炭贸易公司已将x钢铁公司的权责利背书,所以风险节点的控制得到了加强;二是物流链缩短,实现了业务的扁平化管理,管理费用大减;三是资金高度集中于钢铁公司验收后的环节,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四是表面看公司服务外包后利润受到压缩,但由于公司业务人员、大量资金得到释放,在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在业务模式固化后并大力推广,做到企业资源有效整合,促进贸易健康发展。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9

关键词: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在我国金融体系架构中,商业银行拥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过程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推动了人们对资金管理过程认知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强化商业银行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确保其健康高效发展,对于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现行商业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

(一)流动性指标风险。流动性指标直接影响金融管理过程的效能。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对流动性指标的认知匮乏,在开展金融活动前,没有制定详细的流动性指标数据,这就导致其在经营活动缺少对应的参考资源,导致其经营活动出现无序性。在没有流动性指标的前提下,一旦商业银行的金融活动出现意外,其对应业务及管理人员将无法有效处理,更不能及早发现问题,进而让管理缺陷不断深入,逐渐影响了其长期发展潜力以及在经济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虽然部分银行也开始重视流动性指标对于其金融管理工作的作用,并制定了对应的指标数据,但是,相关操作人员却没有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让流动性指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现象对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负面作用。(二)盈利性管理风险。盈利是商业银行得以发展的核心基础,作为一种常见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各类经济类活动中,盈利与损失均有可能存在,而这一现实场景,就要求银行对那些可以盈利的活动进行相关管理工作,使其不出现其他问题。但是,在商业银行的对其盈利项目进行管理时,各类外界因素会对其产生不可预知的干扰,这不仅仅让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被缩减,同时也大幅度提升其金融风险。当前,各个商业银行在进行相关管理工作时,对于其利润本身数据过于重视,而盈利性管理工作却很少进行,即影响了其综合发展,又在无形中提升了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为整个金融提下埋下安全隐患。(三)互联网金融风险。近些年,互联网与信息化成为时代的主题,其高效快捷的场景应用模式,更是受到各商业银行的欢迎与好评,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与动力。在这一进程中,对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各类金融业务,也需要进行强化管理。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在基于互联网模式开展各类金融活动时,没有重视其管理工作,导致问题频发,金融风险更是频频出现,同时,相关业务管理人员也没有对这些风险进行及时处理,导致这些问题被迅速放大,这不仅仅会影响其当下各项业务的展开,更会削减其长远的发展潜力。(四)财务管理人员风险。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其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旦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其所对应的商业银行爆发金融风险。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因素在于人,相关管理以及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并没有跟上当前社会金融活动的发展步伐,而且也没有严格按照各项要求开展其管理工作,缺少相应的风险观,完全凭借本身的意识进行其日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的态度无限放大了金融风险,使其极容易出现非常严重的经济问题。

二、对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内部控制方式

(一)强化流动性指标的指定并严格实施。在商业银行的日常金融运营中,会出现大批量的资金转移,而这些资金通常被称为流动资金,其对于银行日常运转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发展水准,相关金融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流动性指标,为流动资金的合理运用提供支持与参考。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盈亏状况需要其自行承担,其贷款比例以及资产负债状况对其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对于流动性指标的确立也更为紧迫。流动性指标需要对商业银行的各类资金流转状况有着详细的展示与规定,重视贷款总数与存款总数之间的对比状况,为确保盈利的提供有力的支撑。与西方国家完善的金融体系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领域仍然有着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金融管理方面,差距更为明显,所以,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在确定其流动性指标时,需要综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流动性指标规范。(二)提高对盈利性管理的管理力度。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中,其信息化金融体系业务已经逐渐超过了传统金融行业,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信息化自身的作用,而是商业银行在全力提升其盈利水平的工作中,出现了大量财管管理问题,所以才让互联网金融优势更为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各个行业面临着体系升级的时代需求,这也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出现缩减,改变原有粗放式管理模式,积极寻找更有有效的金融业务手段,丰富盈利方式,最终确保其整体利润不受到影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对其成本支出,尤其是信息化业务方面,需要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予以有效的控制。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不能单纯依靠财务部门,商业银行在明确财务风险的管理作用的前提下,调动各个部门进行协调,从各个方面降低各项金融业务成本,明确相关责任人,对于信息化成本控制方面,组成专门的负责团体,实现对其全面了解与掌握,如果出现相关成本损失的金融事故,对应的责任团队需要承担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进而推动并确保商业银行各项金融业务成本的控制工作。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体系健康运行的关键,有法可依更是确保金融业务开展的前提。商业银行在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制定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学习,推动其相关制度的优化与升级,让相关制度可以更好的保障金融管理工作,真正起到削减财务风险的作用。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对其客户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其流动资金的稳定与高效。(三)强化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互联网金融虽然极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提高了各类金融风险的爆发几率。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给整个市场带来的风险,更是不可估量,例如P2P类网站,虽然在投资前,对应的商业银行也会对其进行相关的调查,但是,这类网站数量非常庞大,大小不一,内容更有着随机性,给工商部门进行相关记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让一些不法之徒钻了这些随时都存在的漏洞,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对社会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认知,对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信誉与口碑等等各项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让不法之徒失去其活动空间,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金融安全。(四)培养并建立具有专业素质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团队。人才队伍的作用,在整个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相关管理人员的素养与水平,将会直接决定其是否拥有处理各类金融风险的能力,更是决定着商业银行自身是否拥有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在传统模式中,很多商业银行没有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更是严重匮乏,无论是银行自身还是对应的财务管理人员,均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掌控与预防。在当今社会,互联网金融极速扩充,商业银行所要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更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并创建具备专业技能的财务风险管控人员,对于商业银行自身规避各类金融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银行认识到这些人才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与未来发展的潜力。

三、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时刻面临金融风险,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将会直接影响银行的长期发展潜力。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真正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其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立拥有专业素养的风险管理团队,实现对金融风险的优化处理,改善其金融体系健康程度,最终不断提升其盈利空间与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张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及风险防控措施探讨[J].中国商论,2019(21).

[2]王智慧.银行内部控制质量对金融风险控制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20).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篇10

2015年底的“双十一”、“双十二”,跟往年一样的“买买买”呼声中,医药电商的参与性显著提高。医药电商们似乎都看到了这一块蛋糕未来的强大市场,在红海里仍然大打价格战,可以说都“拼了”。

阿里健康2014年就有钱任性地试水,推出类似“滴滴打车”的社会化App购药模式,实行到2015年年中,《盈利警告》,显示亏损额较上一年增长200%。打开新市场的阶段性阵痛难以避免,长期盈利艰难的医药电商,在人社部公布2015年底前全面取消医保两定资格审查的消息到来时不由得精神一振,看到了在2016年大施拳脚的希望。

“买买买”和“难难难”

“买买买”也带了医药玩

“光棍节”俨然已经成为全民“买买买”的购物狂欢节。2014年“双十一”当天,天猫医药馆内网上药品获得2个多亿的销售额,医药类目销售额更是同比增长315%。2015年,更多医药行业的企业加入“双十一”电商促销大战。电商大战一触即发,医药电商们都拼了!

拼价格

数据显示,2015年9月,天猫医药馆销售额首破6亿元,环比增幅为13.53%。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迹象表明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网络购药。

天猫医药馆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是年“双十一”当天,OTC(非处方)药品同比增长最快,超过343%。而电子血压计、体温计、计生用品、隐形眼镜等医疗器械同比增加340%。OTC药品、医疗器械等医药产品的热销,显示消费者购买药品、健康养生的习惯向电商迁徙。这也预示着从2015年开始,电商大战将会更加激烈。

2015年的医药电商大战,价格战愈加凶猛,多家医药企业拿出看家本领,务必求得“爆款”。

不少药房的旗舰店打出“抢免单”的招数。下单抽奖送苹果手机的也不在少数。

除了第三方平台上的竞争,不少企业也在自营官网上打出促销战。

拼新货

除了OTC药、保健品、医疗器械这些传统品种的积极参与,“双十一”促销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各大电商为了抢顾客可谓各出奇招:传统体检、齿科以及基因检测等医疗服务也现身其中。更有甚者,借“二胎”东风,推出“剖宫产后顺产套餐”等,可谓贴近时政热点。

此外,2015年“双十一”,天猫医药馆也携手老字号推出新玩法,双十一的活动8天内为北京、杭州、苏州三市居民一共提供80个稀缺老中医的诊号,消费者每天中午12点登录天猫医药馆平台,仅需1分钱就有可能抢到问诊当地著名中医的机会。

展望

截止到2015年7月,我国获得医药网上交易资格证书的企业为442家,网上药店329家。现阶段获得网上交易资格证书的企业和中国网上药店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

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由2010年的1.5亿元增至2014年的6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74%,医药电商增长惊人。目前全国网售药物占全年医药销售的2%,相对西方40―50%的网售药物比率来看,中国市场的潜力远未被开发。

医药行业做电商平台的大方向是一种必然趋势,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每个医药企业想要走互联网的道路,必须面对观念和人才问题。要真正做大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服务,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经营。

观念方面,传统医药企业需要颠覆过去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这是最大的困难。医药行业做电商需要每个医药电商合法经营,既然在网上卖药,就必须具备相关的资格证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经营,都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按规矩办事,这是医药电商立足的最基本一点。其次,价格需要透明,现在线上经营成本较低,药价相应较低,虽然会引起一些传统医药商家的抵制,但这毕竟是一种优势,也是医药电商吸引顾客的手段之一。

此外,医药电商和医药企业思维的转换又必须倚靠相关的人才,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够将传统经营模式与互联网运作规律结合起来的人才。但目前看来,这种人才比较短缺。

医药电商盈利的前景很好,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医药电商的首要任务是积累用户量,一方面用户多了,卖药的盈利也多;另一方面,有更多的用户量可以延伸盈利渠道,比如以后会有一些广告费、费,都可以给医药电商带来更多的收入。

市场繁荣,内有“难难难”

一位网店药品零售商的自述

药品非普通商品,药品也非完全市场经济,这里面门道很多水很深。

供应链问题:同一药品,在广州和上海的供应价格可能差别比较大(这个涉及到药品招标),假如药品从广州卖向全国,就必须考虑这个因素。

物流问题:政府法律规定医药运输必须是有资质的医药流通企业,也就说网上卖药找××快递发货那是不符合法律的(就这一点,中国现有的B2C药品零售商就歇菜了一大半)。

质量问题:每个销售出去的药品都要上报药监局,这个必须严格做到,万一质量导致严重后果,起码销售这个环节的责任减轻了。同时不建议销售液体、活体、不耐中高温(部分药品20℃就会化了)等易出问题的药品。

指导服务:客户在网店购药,网店客服没有指导用药的权力,告诉客户某种药应该增加更换减少更是不该,别为了销售额断送前途。建议购买保健品是可以的。

药品价格:药品价格并非流言说的那样虚高,大部分药品的毛利也就在30个点。当然处方药利润会更高,这个实在是“说不得”。

处方药:政府目前还是不允许普通网店零售商销售处方药的,只允许在页面上展示。所以有个空子,页面展示的处方药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线下销售,只要不是在线下单就行。

怎么活下去:除了遵守游戏规则,可以增加高毛利产品销售,服务好老客户;也可以兼售保健品、健康食品(大部分医药电商都靠这个赚钱,同样是保健品,在药店买到的保健品和在超市买到的给客户的心理感受不一样)。烧钱的另论。

其他现实问题:非处方药网上销售其实一点不美好,一个普通感冒的人愿意在网上买药然后等上几天收到货吗?而非处方药恰好大多都是这类。

处方药是高毛利的产品,非常高,且刚需,销售处方药才是出路。君不见乙肝、糖尿病都得服药很久很久很久,大部分处方药就是慢病药,客户都是长期的,赚的就是长线利润。

春天快来了,但是还没来

2014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八条指出,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此条规定被业内看做是未来处方药可以在网上销售的依据。

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鼓励网售处方药的相关政策和意见也频频出台,但是处方药的网上销售依然未有突破性进展。然而,2015年12月10日首张电子处方的面世,成为互联网、医疗、药品三方面在改革中很大的突破。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出台网上处方药交易管理办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对于网售处方药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经讨论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调查研究的点很细,征求意见的面很广,能预见的问题基本都讨论到了。而接下来,则需要通过实践中再来发现需要完善的内容。

网售处方药开放是大势所趋,为什么呢?因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降费增效。对于整个医药行业这是一个破冰之旅。而对医药电商来说,处方药销售开放与否将会是天壤之别。

此外,2015年底“取消双定”的消息一出,也给另一大难题带来了解决的希望。虽然具体实施情况难以预料,但是至少会给民营医院和小型药店带来新的发展。如果医保能用,电子处方能普及,二大难题得到解决,医药电商的春天就来了。

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的结盟

在过去的两年,各大医药电商先后获得数亿元融资;一度被认为是伪命题的医药O2O模式也开始获得资本认可;医药电商在每年度的双十一、双十二购物盛宴中销售额持续刷新。

与此同时,康爱多、金象网、药房网先后被不同的企业并购;医药B2C长时期依赖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流量资源的局面有望打破,更多垂直类医药B2C凭借官网积累自身的流量资源;单纯线上卖药的时代结束,医药电商进入到比拼服务阶段,医药电商+医疗/医疗+医药电商模式不断涌现。

医药B2C:一边正规一边集中

根据易观智库对医药B2C市场调研的数据显示,2014年平台类医药B2C平台占据60%左右的市场份额。

目前,获得CFDA试点的B2C第三方药品交易牌照的公司一共有3家,分别是95095(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医药馆间接使用)、八百方、1号店。这三大平台拥有巨大的流量资源,也是医药电商独立发展的必然条件。

目前,三大平台中,天猫医药馆是网上药店最为倚重的一大平台。几乎所有的网上药店首选练兵之地都在天猫,目前天猫医药馆的网上药店有201家,截止2015年12月24日,拿到网上药店牌照的企业数量为388家(这其中有一部分企业的网上店铺还未正式上线)。

天猫流量在每年双十一狂欢节中威力十足,多个商家在这一天的销售额堪比其他月份一个月的销售额。医药电商也不例外。尽管这一天基本上都是价格红海拼杀的状态,但没人愿意错过这场年度盛宴。

京东作为国内整个线上零售市场的第二大流量平台,亦少不了医药B2C企业的身影。

京东在医药电商起步并不晚,但其在运营上并不顺利。京东原本寄望与九州通旗下的好药师合作打造医药B2C第三方平台,无奈双方于2013年分手。2015年5月,京东健康到家上线,据京东方面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京东健康到家已经覆盖北京、上海、武汉、天津、等11个城市,合作门店包括德生堂、国大药房、老百姓、益丰大药房、金象大药房、康复之家、同仁堂在内,总数已超过1000个。

八百方是唯一一个独立垂直第三方医药B2C平台,但其最大的短板在于没有流量,又受限于体制、资金缺乏等原因,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1号店官网上入驻的网上药店数量为49家,比起天猫医药馆、京东的入驻商家数量,1号店的流量优势稍弱。

由此可见,短时期内,大部分B2C医药电商仍旧重度依赖第三方平台资源。但移动互联网、O2O模式的兴起使得流量去中心化成为可能。

比如壹药网(现更名为1药网)。2013年12月,壹药网版块正式从1号店医药事业部分拆出来独立运营,更名“壹药网”。2015年初,壹药网融到4.5亿元。随后1号店原创始人于刚亲自坐镇,目前1药网与1号店没有股权关系。不久后,于刚宣布壹药网将获得10亿元新一轮融资。

据壹药网公开透露的数据显示,壹药网近六成销售额来自其自营渠道,移动端APP已为壹药网贡献了超过70%的销售量。依靠自有平台,壹药网已经逐步积累其在医药电商领域的流量资源。

除了壹药网外,德开网上药店、康爱多也表示,与第三方平台相比,其自身官网、APP所完成的销售额占比在逐步提升。

互联网医疗:左手保险,右手电商

BAT三大巨头(百度、阿里、腾讯)对于互联网医疗资源的争夺战、医生多点执业放开、热钱的涌入快速催生了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

医药电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互联网医疗变现的两种途径,一个是连接保险;另一个就是医药电商。

医药电商目前本身一直面临盈利难的困境。除了个别网上药店处于微利状态外,大部分网上药店都不盈利。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网上药店销售额最大的品类仍旧是计生用品、隐形眼镜、医疗器械等,OTC药品只占很少的份额。因为OTC多数是品牌药,毛利率低,必须通过其他非药品类的高毛利来摊薄成本。

另一方面,初期用户网上购药的习惯还处于培育期。

与互联网医疗结盟,这也许也是医药电商突破盈利困境一条可行的路径。

在线问诊/随诊―购药―药品配送,这个看似通过线上就可以快速构建的医疗服务闭环是很多平台级互联网医疗公司最理想的商业模式。最近从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的首个电子处方单更使不少创业者对这一模式充满无限期待。

不过,现阶段非常见疾病通过在线问诊的体验并不好,一方面政策层面对于远程问诊的责任风险界定并未清晰,医生给予患者的咨询建议也是尽可能趋于保守,甚至很多疾病都是通过大数据算法直接智能回答,最常见的在线问诊却是“建议您前往医院进一步确诊”。

而且,这一模式走通很大程度上依赖处方药政策的放开。OTC多数为常见疾病药品,消费者习惯的购买渠道仍在线下,客单价低,处方药才是B2C实现盈利的主力。而处方药网上销售做大规模的另一个必备条件则是医保必须能够支持线上报销。

需要长期用药的慢病患者尤其看中医保报销,而慢病用药也是医药电商最具市场潜力的品类。糖尿病管理APP糖医生通过与天津市政府合作打通医保的方式实现网上购买糖尿病产品,是一个可以值得借鉴的模式。此外,已有电商着手开发送药上门当面刷医保卡的系统,如果确能成功,也会给处方药的网购报销带来巨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天猫医药馆等主要药品网购平台的品类销售排行榜单上,OTC等药品份额已经有所提升。这在今年双十一的销售中体现尤为明显。京东健康到家邵清认为,OTC占比提升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更多传统工业企业、连锁药店的参与,极大丰富了OTC产品数量。

二是消费者对网上购药习惯的接受度有一定提高,这也将促进整个医药电商的发展。

当然,假若未来远程医疗政策、网售处方药政策放开全面放开,医保也可以线上报销,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的黄金时代就到来了。

与人斗,与钱斗,不与政策斗

阿里的挫败和京东的抢滩

阿里健康采用“滴滴打车”模式的App并没有取得很好的预期效果,市场反响相当冷淡。有人曾经试用,并写出感受:

其一,在北京使用阿里健康App的实际感受打分,与当地药店的服务水平息息相关,选择的药店服务好,使用感受会更好;药店服务水平如果不高的话,阿里健康能起到的正向促进作用有限。

其二,阿里健康目前所能提供的更像是一个比价平台;而各大在阿里健康平台上的药店之间暂时还有隐形的价格攻守同盟,还没有药店打算当这个出头鸟。

其三,满30减免10的优惠幅度,基本上被城市各区之间的配送费冲抵掉,因此如试用者所体验到的,询价的多,实际成交的少;

其四,医保刷卡的门槛仍然较高(需要医院盖处方药外购章),尤其是对于最热衷使用APP的年轻人群体,为了买个药跑去医院盖章完全是不现实的。故而,处方药外流的情况目前仍只是零星出现。

此外,阿里健康最初为占据市场而采取的“补贴”大法,有不少药店钻空子骗补贴,也给阿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亏损。于是阿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天猫医药馆――网上药店。

在医药B2C电商惨淡收场、医药B2B电商尚未起步之际,京东把医药领域的宝押在了O2O上。从2015年5月开始,半年多的迅猛扩张让京东健康到家覆盖了北京、上海、武汉、天津等11个城市,同老百姓大药房、同仁堂、益丰药房等药店达成合作。同时,需要高昂投入的夜间配送业务也悄然上线,在上门方面暂胜对手一筹。

医药行业接连的政策利好使之成为电商巨头拼杀的又一热区。押宝送药O2O看似是无奈之举,适配度却极高。对于实体药店而言,配送始终是短板。药店工作人员较少,且店内需要固定人手维持,增加配送人员需要大幅增加成本。京东在物流端的优势是极好的补充。借助京东到家,也能为线下药店带来丰富的流量。某连锁药店区域总经理透露,与京东健康到家合作正是看中了流量,连锁药店的品牌效应和低价在平台上极具竞争力。此外,平台对部分单品还有高额补贴,近期火热的阿胶价格降了近一半。

目前送药O2O仅快方送药完成B轮融资,药去哪完成A轮融资,资本寒冬导致的资金短缺让送药O2O压力猛增。目前京东健康到家夜间送药暂只与瑞澄大药房开始试点,未来会在更多区域推广。

2015年底,阿里健康也通过发起“阿里健康未来药店合伙人计划”加强线下布局,目前仍在推进中。但从业内评价来看,京东健康到家暂胜一筹。目前,京东健康到家与药店的合作采取返点模式。京东健康到家负责人邵清表示,目前日常用药占销售产品的主要地位,部分应季的保健品和口罩等商品也较畅销。在业内看来,高昂的前期投入能否占领市场,返点利润和其他收入能否达成盈利还需时间检验。但从布局上看,京东已占据先机。

各界监管:只会更紧

取消审批不等于“零门槛”

近日,人社部医疗保险司负责人就“取消双定”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时明确表示,根据新政,今后各地依法设立的各类医药机构,无论级别、类别和所有制性质,均可对照条件自愿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社保行政部门不再进行前置审批。但该负责人补充表示,经办机构对于申请医保定点的机构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估机制,尤其是要探索通过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开展评估。

取消资格审批并不等于医保资格将能“零门槛”获取。此前,业内有担忧称,取消审批可能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因为实施后,医药机构获得医保资格将更容易,或将会令纳入医保的医药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而人社部昨日的表态恰恰直面回应了他们的这种疑虑。那么,引入第三方评估是否又会让协议管理成为一种变相的“审批”呢?

实际上,取消了“两定”的资格审查,只是简化行政审批的手续,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医药机构都可以成为医保定点,只有符合准入条件的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店,自愿申请后,与社保部门签订协议,方可以成为医保定点。而且为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在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审查后,社保部门会对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设立准入门槛,对其进行“协议管理”,绝不会因取消了“两定”资格审查而放松对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的监管。

至于引入第三方审批,业内表示,此前,医保定点资格审批专业性较强,行政部门闭门执行难免会带着偏心,公立医院以及大型品牌药店容易获得这一资格,但民营医院和小型药店,即使具备较好条件,获此资格也会很困难。而取消审批后,即使是评估,也是行政之手远离市场的技术性过程,每家医药机构都将获得更公平的竞争机会。

医药网店监管更须完善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长期的现象,医保药店饱受诟病的问题在于盗刷医保卡购买生活用品以及医保卡套现。

此前,各地都曾多次曝出有医保药店不仅出售具有增强抵抗力、降血脂、补钙等作用的保健品,还出售洗洁精、洗发水、洗面奶、防晒霜甚至净水器等商品。更严重的医保卡套现行为也屡禁不止。现今在网上查询,名为“医保卡兑现金”的QQ群有上百个,覆盖数十个省市。一位声称可以套现医保卡的人提出,通过医保卡购买药品后,可按6-8折的价格兑换现金,却拒绝透露药品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