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08 08:55:54

高校舞蹈教学

高校舞蹈教学篇1

【关键词】舞蹈教育;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艺术已经逐渐的纳入高校专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专业性的舞蹈教学。在高校教学环境中重视舞蹈的技术,轻视舞蹈专业研究,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快的显露出来,在高校教学中,舞蹈专业的学生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艺术综合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就目前来看,这种舞蹈教学现状已经到达瓶颈时期,对我国舞蹈教育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设计高校舞蹈教学课程,需要对这种教学现状进行及时的改革,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现状总体表现为高校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在专业技能课程上没有做到良好的研究,使得在舞蹈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舞蹈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真正的明白学习舞蹈的目的性和思维方式。

(二)舞蹈教育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脱节

舞蹈是一种非语言肢体艺术,在舞蹈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但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自身的舞蹈技能。舞蹈教育不是单纯的舞蹈技能,需要和社会上人文学科相联系,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对人文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但是在现如今的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教学相脱节,不能从多个教学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在舞蹈技能中不能显示出对舞蹈的理解和热情。

(三)高校优秀舞蹈教育人才欠缺

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关键在于师资力量是否全面,教师的教学能力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学科的先进性。作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向舞蹈教育的未来看齐,应该看到在我国高校目前的舞蹈教学现状中所呈现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思想严重僵化,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通过正确的教育指导等特征,使得教师难以根据先进科学的教育目标展开教学,难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二、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

(一)民间舞蹈存在环境的变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很难,也由原来的农业社会逐渐的转变为市场经济,我国的众多技术都和时代相关联,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民间艺术逐渐的走向衰亡。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其民族自身的特征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的民间艺术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逐渐的被人们忘记,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在政府参观的时候,民族舞蹈艺术被当成一种当地特色来招揽游客,成为了一种获取钱财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市场上已经逐渐被科学技术所取代,历史民族特色已经开始逐渐的消亡,民族舞蹈艺术被推向生存的边缘。

(二)民间舞蹈艺术保护机制的缺失

在社会新形势下,我国在发展传承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方面比较缺乏机制制约,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于民间舞蹈艺术保护机制的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在保护民间艺术的力度不够。我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形成了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种类可谓繁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在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无线繁荣的的背景下的压力很大,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保护我国优秀民间舞蹈艺术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往往只注重形式,不能为民间舞蹈艺术提供新的生存空间,也不能作为带头领导作用将民间舞蹈艺术推向市场,这样使得所作的措施只是形式上的,产生的效果不明显。其次,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发展形式是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政府的工作中心也放在了经济建设上,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在民间舞蹈教育上的资金投入较少,各地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就说明我国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机制不到位。

(三)民间舞蹈传承人逐渐丧失

在民间舞蹈传承中,最重要的是老艺术家,老艺术家对民间舞蹈艺术具有深入的感彩,是产生、发展和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关键因素。老艺术家本身对民间舞蹈艺术十分的了解,见证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精髓有足够的掌握基础,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精力努力的传承着,是非物质文化的宝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艺术家的离去,民间舞蹈艺术也随着消失,不能真正的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民间舞蹈艺术在这样的发杂很难状态下很难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以人为本是关键。

三、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措施

(一)教师和学生应该树立起民族文化观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舞蹈艺术是我国民族特色,在长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有义务将我国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承,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起民族文化观念,在学习民间舞蹈艺术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生产出具有民族风格烙印的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关注民间舞蹈艺术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对民间渠道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学习热情全部奉献,并能够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

(二)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高校教学不偏离轨道,保护课程的规则性,但是在专业学科的设置上也能够根据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改变的,这样能够保障课程设置不呆板,具有人性化。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在教材的使用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教材方面,为了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艺术,需要在购买教材的过程中添加民间舞蹈素材,能够在最基本的教材上保障民间舞蹈艺术能够得以传承,使得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技能进行学习,充分的表现出民族舞蹈艺术应该具有的灵魂,在开阔民间舞蹈艺术知识视野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更广泛的了解,教师在编辑舞蹈的过程中,还需要具有能动性的将民族文化穿插在其中,让高校学生深入的体会民族文化氛围。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舞蹈练习实践的基础上也应该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在舞蹈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实践,对民间舞蹈理论知识不够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注重舞蹈的肢体运动,并没有体会到舞蹈的精髓,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不匹配。这就需要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应该着重强调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考核制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抓起来,合理开设课程,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核心人物,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高校要加强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培养教师对民族舞蹈艺术的情感,提高教师对民族舞蹈艺术的理解,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进行教学,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舞蹈动作,需要了解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的讲述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理解,在积极的探讨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掌握大量的民间舞蹈艺术知识,吸引学生主动求教。

(四)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组合教学法,这个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强调整体性和灵活性。在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很好的传承民间艺术,需要很好的认识舞蹈教学的整体性,通过对以往学习到的舞蹈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感悟到舞蹈的精髓,使得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在灵活性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民间舞蹈艺术的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的转变,引导学生找到舞蹈的真谛。其次是感性教学法,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理解对舞蹈肢体运动进行完美的阐释,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指导说明,让学生更好的表达和抒发民间舞蹈艺术。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技巧的培养,忽略的学生的情感表达,这样当教师在传授一些比较具有难度的动作的时候,学生很难具备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理解具有偏差,我国的民族文化底蕴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诠释成舞蹈艺术。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从民间艺术的精神层面出发,让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时代背景、生活习俗和情感基调进行了解,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学习。最后,即兴创作法,即兴创作是民间舞蹈艺术的特色,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过程中,通过即兴创作使得民间舞蹈艺术能够长久不衰,让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民间舞蹈艺术。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该将民间舞蹈艺术放在首要位置,给予民间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充分的关注,对我国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保护。作为高校舞蹈教育者,有责任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艺术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创新研究——试析以普高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6)

[2]苏京.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3]王欢.关于高师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高校舞蹈教学篇2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学 发展 浅析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国家实际情况我而言,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舞蹈教学的价值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只有专业的舞蹈学校学生或者将来会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才必须学习舞蹈,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舞蹈教学都在“副课”的行列中,它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现阶段教育过程中,高校舞蹈教学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除了专业的艺术高校,普通高校设置的专业过多,在众多的科目中,舞蹈专业往往不是学校所看重的,因此,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提供的教学资源也很有限。高校的管理者们往往认识不到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给予舞蹈教学的课时极少。另外,由于对舞蹈专业的不重视,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有限,教学资源也是相当欠缺,对于学生舞蹈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限制。甚至有些学校盲目扩招,应付检查,将舞蹈专业“挂在墙上”,而没有实质性的教学,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冲击。

(二)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高校的舞蹈教学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始终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法依然寻在,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影响了学生们参与到舞蹈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会产生应付学习的想法,失去创作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们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很落后,单纯的口头传授很难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的本质,对现代化设备的无视也使学生们不能充分调动感官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得舞蹈教学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三)专业教师缺乏

专业的舞蹈教师是进行舞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的舞蹈教师相对比较缺乏,师资力量的薄弱,专业素质的不足严重影响着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不难发现,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技能远远低于专业艺术学院的教师,而且在很多情况下,高校的舞蹈教师往往不是专业出生,只是非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一定时间和知识上的自我学习后进行兼任,无法给予学生最专业最有效的教育。

(四)教学内容陈旧

首先,我国舞蹈教学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的同时也缺乏专业、科学的适用于舞蹈专业的教材,就舞蹈课程的使用而言,国内很多高校选用专业院校的教材,有的则根据教师自身实践经历进行讲授,学生们对于教学的内容不了解,会给教学带来很多的不便,造成了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胡乱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学生们往往对教学过程不重视,长此以往,学生们对舞蹈学习产生厌烦,如此恶性循环,难以保证高效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措施

(一)明确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高校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门,高校管理者要对舞蹈教学设定目标,从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针对高校学生们知识结构和生理心理特征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新时代的实用性人才。

高校阶段的大学生们拥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舞蹈教学要能够充分展示这个阶段学生们的表现力,增强他们对于舞蹈艺术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较高的精神境界。同时,高校舞蹈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跟得上时代,要具备现代化的特点,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大学生们通过舞蹈加强对社会、对人生和自我的认识。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与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可以通过开设舞蹈课程和开展舞蹈活动诶住,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创造,激活大学生的创造力。舞蹈教师们对于舞蹈的教学过程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舞蹈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二)创新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开设了舞蹈教学选修课程,但是,面对种类繁多的舞蹈课程,学生们更加不知道如何选择。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人没有舞蹈功底,因此,笔者认为,学校舞蹈教育可以从零开始,适当增加课时,从舞蹈教学的基础理论讲起,让学生对舞蹈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在进行综合性、专业性的舞蹈课程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舞蹈鉴赏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妥善进行舞蹈课程大纲的修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是教学获得实际效果。为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校可以更多的开设现代舞蹈,再加以舞蹈辅助课程的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实现高校舞蹈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在进行系统的动作讲解时,教师不必进行亲身示范,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进行全方位教学,学生们也可以看到舞蹈的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自己进行创作,鼓励他们改编舞蹈动作。

(三)组织社会实践,举办专场舞蹈晚会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专业艺术院校,组织学生观摩舞蹈表演,在观摩过程中进行讲解,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舞蹈学习的认识。当然,也可以邀请社会上有权威、更加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亲自示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技能。教师也可以在校内组织舞蹈表演,教师们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排练,并在校内外进行表演,让他们感受到舞蹈的艺术性,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加强对舞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春杰.对校园舞蹈的认识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0).

高校舞蹈教学篇3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概况

(一)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舞蹈专业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各地高校得到了迅猛普及和发展。人们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重视度只增不减,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多,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走势。舞蹈教学不断发展,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模块。虽然各高校舞蹈教学的方式和标准迥异,但都重视在舞蹈教学中寓教于乐,充分发挥高校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层面、塑造形体美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20世纪末期,我国倡导“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政策,加强了对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不再是单纯培养学生的舞蹈和表演能力,而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色的复合型人才。否则,舞蹈教学在艺术教育中难以同科技人才的培养接轨。

(二)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国舞蹈教学缺乏专业特色,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不容乐观。大多高校由于舞蹈教学师资和科研方面的匮乏,多是生搬硬套其他专业舞蹈学院的教学内容,不仅教材过于陈旧,教学过程也毫无新意,无法满足学生舞蹈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很多高校舞蹈教师不太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和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相对孤立的状态,缺乏充分的交流,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无法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开展。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在此得不到应用,更是让舞蹈教学的质量一落千丈,高校想谋求新发展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舞蹈教学与社会脱轨,缺乏知识支撑。高校在舞蹈课程上的开课大多自由松散,缺乏理论系统的规章制度。专业课的设置上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理论课所占课时量较少,且门类不够齐全,呈现出散漫无序的状态,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往往是“能跳不能说,能舞不能懂”。针对以面向社会教学的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不能单纯使用灌输性的方式,或是逐字逐句地口传心授,而未能正确引入视频教学等科技手段来辅助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这一大弊端,使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对全方位人才的需求大相径庭。

二、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舞蹈对训练学生的协调性、敏锐力和匀称外部形态有着特有的功效。舞蹈训练实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规范的专业讲解、系统丰富的训练,源源不断地接受肢体与外部信息反馈,使舞蹈者能对自己的动作做出准确的反应,增进身体的敏锐度、感受力。学生通过舞蹈这一系统形体训练,最大限度地美化肢体的线条,纠正不良的自然体态,增强其肢体的灵活性,扩展其自身素质,增强体质。其次,舞蹈教学是美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蹈能让人在舞蹈美中感知以舞姿挖掘本色之内涵,一步一踏,一收一放,以看似简约实则繁复的舞之韵律,回归美的宁静致远。世间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对美的感知能力的强弱是审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识。然而,舞蹈的学习能让人深层次体味到美的深远,让美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并以此培养出高素养、高品位的人。高校舞蹈教学将舞蹈知识、动作韵律以及审美能力传播给学生,将舞蹈艺术蕴涵的美学思维、人文思想和哲学理念赋予到艺术教育之中,这为深入建设高素质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舞蹈教学之发展构想——兼收并蓄,开拓创新

高校艺术教育要想在社会转型期中站稳脚跟、得以长足发展,唯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深化各个模块的改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舞蹈教师需不断扩大并熟练掌握多重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掌握舞蹈内在的艺术规律,深刻领悟藏于动作背后的内涵实质以及各种元素组成的舞蹈动作,了解所形成风格的内在因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感知到舞蹈的魅力,为学生日后在舞蹈表演、编排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一些经验。各高等院校应当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校理应建立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与专业课要均匀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等量齐观。在教学手段方面更要趋于多样化,剔除单一教学手段带来的枯燥乏味。同时,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篇4

关键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艺术表演

舞蹈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我国就十分注重舞蹈教育。在各朝各代中,均设置了宫廷乐舞教学机构,可见舞蹈的重要。改革开放以来,舞蹈艺术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并开始了全新的革命。

一、舞蹈教学的特点

1.舞蹈教学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高校所开展的舞蹈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而进行,这也就要求舞蹈教师要及时掌握多种类型的舞蹈。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舞蹈教师的素质也就决定着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舞蹈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当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舞蹈教师自身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与教学理论水平,才能够满足高校舞蹈教学的需求。

2.舞蹈教学具有引导性的特点

高校所开展的舞蹈教学,不论是从鉴赏还是实践方面看,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涵养。想要通过学生自己的领悟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涵养是比较难的,所以这就要靠舞蹈教师的不断引导。通过舞蹈教学,教师传授学生审美方法,让学生懂得美学价值,学生才能够去发现美,甚至是创造美。

3.舞蹈教学具有文化性的特点

高校所进行的舞蹈教学就是将舞蹈的内容形式与文化内涵串联在一起,让学生懂得舞蹈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例如,指导学生对《仿唐乐舞》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当时的文化与服饰,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认识舞蹈的表现方法与文化内涵。

二、完善舞蹈教学的方法

1.健全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针对目前舞蹈教学教材缺乏的现象,舞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舞蹈本身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在教材匮乏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将舞蹈中的情感与风格等知识传授给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受,学生可以产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并能够主动探索舞蹈的文化内涵。所以,舞蹈教师要学习使用多媒体课件,全面的掌握舞蹈课件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2.设置学习舞蹈的必修课

在高等院校中,可以通过开设一些舞蹈的必修课来转变学生对于舞蹈的错误认识。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舞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教授理论知识与舞蹈技巧。通过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理论知识来对舞蹈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3.采用全新的舞蹈教学方法

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造美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舞蹈从本质上讲就是将人的肢体与内心进行完美的融合,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真正进行思想洗礼,潜移默化地提高创造能力。另外,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还能够引领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舞蹈。采用集体式学习的方法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通过观看其他人的展示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学会借鉴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知识。

4.舞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高校中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舞蹈功底,但是学生对舞蹈理论的掌握不是很全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努力创新。此外,舞蹈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进行领悟。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舞蹈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所以就要求舞蹈教师要采用较为灵活的教课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例如,改变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创新的学习环境中。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要根据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积累来解决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舞蹈教学正处于发展阶段,学生的学习也正在向着专业化、大众化转型,这给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舞蹈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会让舞蹈教学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申波.乐魂舞韵总关情――音乐与舞蹈的文化同构研究[J].云

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3):786-787.

[2]张莉,李晓红.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平原大

学学报,2005(5):24-25.

高校舞蹈教学篇5

【关键词】高校;古典舞;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28-01

舞蹈,是美的真实再现,它借助有节奏、有韵律的人体动作表达出人的思想感情,并借助一定的造型进行抒情。舞蹈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展示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

一、古典舞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的古典舞源自于本土古老的戏曲和舞蹈,中国人民精益求精的审美追求赋予了中国古典舞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特质。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古典舞的古典精神,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古典舞在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古典舞教学模式

(一)现有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1.基础型教学。通过一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系统、科学的训练,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的跳、转、翻,在舞蹈所需的技巧技术、柔韧性、力量、速度、力度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同时为从事中国古典舞表演、教学的高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其特点是教学系统完善,教学内容基础重要,具备优秀师资力量,教学效果明显。

2.实践型教学。学生学习舞蹈是要去塑造和表现各种不同的舞蹈形象。要完成这样的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技能,更需要具有舞蹈形象的美感和创作具有美感的舞蹈形象,所需要的是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舞蹈美感和表现力,将情感蕴含到舞蹈艺术当中,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是永不变的主题,高校投入大量资金,不断编排新的舞蹈,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形象塑造能力,对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起着灵魂的作用,也对完善古典舞教学模式起着重要作用。

3.风格型教学。它是指以“风格性”作为古典舞教学的基本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时代背景,分析其所希望表达的情感和信息,最终从本质上熟知古典舞内涵和精髓,再经过艺术的熏染和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更主观地演绎、创新古典舞这一民族文化。古典舞的培养、传承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我国高校古典舞教学的发展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仍然有许多高校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新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随着整个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不断进步,现存的几种古典舞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成了各高校不可避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教师教学模式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学生的个性思维展示出来。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古典舞与传统舞结合起来,有效地将两者的艺术联系在一起,就不会产生单一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入情感型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情感教学心理学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热爱舞蹈的情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领会古典舞蹈的独特魅力,进而在古典舞的学习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三、古典舞教学方法

在古典舞的训练上,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强化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然后再让一个个肢体造型情感化、思想化和艺术化,凸显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神韵,为社会大众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基本功的训练是展现古典舞神韵的基石,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单腿蹲、双腿蹲、组合蹲、大腿踢以及舞蹈轴心的腰部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增强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内容,对于刚刚接触古典舞的学生来说,基本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练习时要实现有形的肢体造型向无形的艺术之美过渡,表演者还要与音乐节奏完美融合,其难度可想而知。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将舞蹈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在注重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舞蹈美感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创新,最大限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是舞蹈家综合历史文献与现存的传统舞蹈,经过二者融合之后再现的所谓古代典范的舞蹈。古典舞教学在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现存的舞蹈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高校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出新的更适合学生教学模式,在教习舞蹈理论、动作基础上,也要让学生通过对时代背景、民族文化等的学习了解,向情感性、合作性、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高校舞蹈教学篇6

【关键词】舞蹈教学;编导;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98-01

动作的编导是舞蹈的精髓。因此,在各大高校推广舞蹈编导专业对于舞蹈教学的改革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开创舞蹈编导行业的新局面。

一、舞蹈编导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已经逐步完善,舞蹈编导专业也被引入高校课堂,高校肩负起了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专业编导人才的重任。

当前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小学教育的需求、社会市场的需求和社区文化生活的需求。首先,各中小学把舞蹈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纷纷引进舞蹈专业教师;其次,当下大小型娱乐活动,如广场舞等随处可见,具备舞蹈编导能力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全民健身的热潮带动了社区文化的蓬勃发展,形形的健身舞支撑起了社区娱乐活动体系。

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对舞蹈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专业的舞蹈编导人员才能根据不同的需求编排相应形式的舞蹈动作,充分表达舞蹈艺术的灵魂。

二、高校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的单一性。教学单一性是高校教学的严重弊病,直接影响了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又导致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和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内容包括专业课与公共课两部分,丰富的课程体系将技能与文化有机结合,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但是实际的教学并没有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展现出来,禁锢于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凸显了课堂模式的单一性。

当前舞蹈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很容易暴露不足,无法立足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所需的技能,更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没有独立编排有亮点的舞蹈的本领。

(二)教师角色定位不当。舞蹈教学的强制性使得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比较强势,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舞蹈编导专业本身是一种需要激发创造力的专业,僵化的教学模式加上不合理的教学定位只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舞蹈编导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减少理论灌输,注重专业培养是当前舞蹈教学的重要任务。否则,思维僵化的学生只会重复课本内容。因此,教学方式的改变迫在眉睫,必须更正忽视专业练习的传统教学观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要想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必须首先转变教师观念。立足于保证学生学习效果,针对不同专业应制定适宜的课程设置和教案内容,把时间交给学生去支配,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将观念付诸行动。

首先要丰富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增加新鲜案例。如观摩大型舞蹈演出,激发学生灵感,锻炼创新思维;与学生互动,共同模仿、讨论、改进某一舞蹈案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举办相关知识竞赛,邀请优秀专业人才参加,点评学生作品,传授学生经验等。

教师要大胆尝试,发掘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教师还应该适当安排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活动。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提供舞蹈编导的实践机会,比如即兴训练、剧目训练、提供校内展示平台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即兴训练要求学生将对音律、基调、风格的掌握,迅速以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充分锻炼思维敏捷性和应变力;剧目训练则是对综合知识的融合过程,也是对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测评教学质量,反思教学方式;舞蹈晚会、创作比赛等校内展示平台是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的最佳途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检验理论与市场是否脱节的好方法。

四、结语

优秀的舞蹈艺术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优秀的舞蹈编导人才能带给整个社会美的享受。高校要肩负起培养舞蹈编导人才的使命,积极实践教学教育目标,落实国家政策,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易敬芝.论舞蹈教学中的辩证关系[J].湖南社会科学,2005(05):44-46.

[2]李凯伟.论新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苛求”[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03):21-22.

[3]章娟.高师舞蹈编导教学过程问题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4(01):36-37.

高校舞蹈教学篇7

1.舞蹈可以加强学生的身心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舞蹈是体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它是融合艺术、音乐为一身的综合艺术。是健体与美体的有效结合,通过舞蹈。人体的上下肢、腰部以及头部、手臂和腿都得到了充分的运动,并与优雅多姿的美柔和到一起。可以说,舞蹈对提高人体的协调性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在伴随着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在优美的音乐中,人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心情得到调节。总的来说,舞蹈是一副让人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良药。

2.舞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舞蹈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门优雅的艺术,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的生活习惯;同时,舞蹈教育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磨练人的耐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除此之外,舞蹈也是一项技能,它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学生学习舞蹈,并参加一些舞蹈比赛,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舞蹈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因此,舞蹈又对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可以说。舞蹈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二、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现状我国的高校舞蹈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高校艺术教育一般是包括在综合的高等院校中。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目前高校舞蹈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舞蹈教学的模式,无论是在舞蹈教学体制上还是在教学的实力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高校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从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分析来看,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师极为短缺,因为高校教师的门槛要求首先是研究生,而很多专业优秀的舞蹈本科毕业生,是从小学毕业就学习舞蹈专业,文化知识欠缺,导致考不上研究生提前就业。而学历达不到,只好在文艺团体或其他单位就业;能够在高校教学的研究生毕业的老师,大多是舞蹈理论专业,或者本科是学习其他专业的,而研究生改舞蹈专业学习的,这些老师之前根本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所以根本不能进行舞蹈专业课程教授。所以说,目前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师师资力量相当薄弱。

2.高校舞蹈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够。由于一些高校并没有对舞蹈教学给予很高的重视,在经费投人上也不高,导致一些高校的舞蹈教学设施,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不够。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器材、设备等硬件设施落后,远远没有达到舞蹈教学水平的要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校舞蹈教学设施的问题对提高其教学水平必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学生底子薄弱,对舞蹈的学习缺乏自信。学生在进行高校学习舞蹈之前,太部分学生都是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也没有经历过什么舞蹈表演和比赛,甚至部分学生是因为文化成绩差,为了能考上大学混个文凭。才选择学习舞蹈专业的。在进入高校之后,开始接触舞蹈,由于很多学生对舞蹈感到陌生,而且舞蹈的学习需要刻苦的练习、长久的磨练。因此,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舞蹈之前就会对其有些许畏惧,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就会轻易地想到放弃;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没有想到要去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能,面对舞蹈,一些学生不愿意展现自己的美。从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出消极退缩的态度,影响了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水平,是摆在高校舞蹈教育面前的一大问题。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加大培养舞蹈师资力量的投入。专业的舞蹈教师是提高舞蹈教学水平的基本因素之一,各高校必须重视舞蹈教师的实力和水平。一方面,提高舞蹈教师的任教要求,必须要求专业舞蹈学校毕业的才能担任高校舞蹈教师,才能为学生教授舞蹈课程;另一方面,提高舞蹈教师的学历要求,提升他们的教学素质,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必须招聘合格的、具备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人员,有效地解决舞蹈教师师资力量的问题,为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重视对舞蹈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舞蹈教学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各高校要充分重视舞蹈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加大对舞蹈教学的投入,着重改善舞蹈教学的设施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打好基础。

高校舞蹈教学篇8

【关键词】高校 民间舞蹈 教学现状 教学途径

民间舞蹈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虽然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笔者认为还不够。目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尚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首先将目光聚焦于此,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期望能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考和想法。

一、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有些教师对动作认识不到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民间舞蹈教学上,学生对舞蹈动作尤其基础舞蹈动作的学习是很重要的。然而目前在很多高校,有些教师对舞蹈动作的认识不到位,比如弯曲的弧度以及角度的不同、眉目间传出的情绪等,这些小细节蕴藏着许多民间舞蹈的关键点,却被教师所忽视。这导致教师自身动作不够精准,对学生的民间舞蹈的学习和理解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滞后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今我们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问题就在于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与美好的想法背道而驰的现实却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滞后,反而使学生厌倦学习,又何谈学习的积极性呢?部分民间舞蹈的教师依旧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便是所谓“言传身教”也是不适合舞蹈教学的,要让学生真正的实践、不断的练习和提高才是民间舞蹈教学的真谛。

(三)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舞蹈文化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生仅仅学到舞蹈动作、舞蹈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对舞蹈的欣赏和品味,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基础上要重视对学生舞蹈文化的熏陶和培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只有少数教师意识到这一点,仅仅是意识先行,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对此给予该有的关注和重视。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改革思考

(一)形成独有的民间舞蹈教学风格

民间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民间舞蹈无论形式还是风格都有着特定的地域特色。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意志泛泛地教学,而是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民间舞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以便于让学生学习。比如藏族民间舞、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等,这些民间舞蹈一定是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例如,东北秧歌的教学风格应该是充满激情、热烈欢快,且富含幽默风趣。教师了解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此表现出来,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会相对容易一些。

(二)加强渗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意识

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舞种,往往是有些畏缩的,如果教师单纯地教授动作和技巧,对从未接触过此类舞蹈的学生而言,则无疑是雪上加霜。也许对某些动作,学生会产生疑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加强渗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意识,让学生真正明白其来源和文化,了解其内在意蕴,从而得到启发,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比如朝鲜地区的民间舞蹈有很多类似于鹤的形态的动作,那是因为朝鲜人民把鹤当做吉祥、长寿的象征。如果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渊源,就算是最难教的朝鲜民间舞蹈,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传承民间舞蹈文化为目标教授课程

中华文化,是一个泱泱大国对5000年历史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如今,中国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传承民间舞蹈文化作为舞蹈教学的目标是理所当然的,更是大势所趋。以此为目标教授课程,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对于民间舞蹈文化的敏感度和鉴赏力,理解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特色。只有教师对所教民间舞蹈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把握,才有可能将其更好地传授于学生。

(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当今,我们正处于信息全球化和网络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作为新的社交工具已经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舞蹈教学,完全可以踏上这个快车,走此一条“捷径”。具体说来就是利用网络,变换多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网上舞蹈视频,比教师老生常谈来得吸引人。还可以播放舞曲,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切实感受舞蹈的真实魅力等。

(五)优化模糊的民间舞蹈教学语言

所谓“优化模糊的民间舞蹈教学语言”,笔者认为,还是在于教师的功力。民间舞蹈由于地域不同、风格不同,其动作以及应该注意的关键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清晰、规范,不要让学生觉得混淆,那样反而会越学越乱。比如朝鲜民间舞蹈中“手的自然垂直,抽丝般的舞韵”中的“自然”、“抽丝”两个字眼,教师一定要特别强调,才能使学生对这些动作理解得更加透彻,学习也更加容易。

民间舞蹈是我国文化中绚烂的瑰宝,但目前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还是不尽完善,所以仍需继续努力。笔者希望通过该篇拙作为新时期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百余舞蹈教育工作者研讨“面向21世纪的舞蹈教育”[N].光明日报,1999―12―9.

[4]卿菁.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论[J].益阳师专学报,2002(2).

高校舞蹈教学篇9

(一)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舞蹈专业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各地高校得到了迅猛普及和发展。人们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重视度只增不减,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多,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走势。舞蹈教学不断发展,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模块。虽然各高校舞蹈教学的方式和标准迥异,但都重视在舞蹈教学中寓教于乐,充分发挥高校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层面、塑造形体美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20世纪末期,我国倡导“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政策,加强了对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不再是单纯培养学生的舞蹈和表演能力,而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色的复合型人才。否则,舞蹈教学在艺术教育中难以同科技人才的培养接轨。

(二)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舞蹈教学缺乏专业特色,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不容乐观。大多高校由于舞蹈教学师资和科研方面的匮乏,多是生搬硬套其他专业舞蹈学院的教学内容,不仅教材过于陈旧,教学过程也毫无新意,无法满足学生舞蹈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很多高校舞蹈教师不太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和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相对孤立的状态,缺乏充分的交流,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无法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开展。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在此得不到应用,更是让舞蹈教学的质量一落千丈,高校想谋求新发展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舞蹈教学与社会脱轨,缺乏知识支撑。高校在舞蹈课程上的开课大多自由松散,缺乏理论系统的规章制度。专业课的设置上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理论课所占课时量较少,且门类不够齐全,呈现出散漫无序的状态,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往往是“能跳不能说,能舞不能懂”。针对以面向社会教学的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不能单纯使用灌输性的方式,或是逐字逐句地口传心授,而未能正确引入视频教学等科技手段来辅助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这一大弊端,使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对全方位人才的需求大相径庭。

二、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舞蹈对训练学生的协调性、敏锐力和匀称外部形态有着特有的功效。舞蹈训练实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规范的专业讲解、系统丰富的训练,源源不断地接受肢体与外部信息反馈,使舞蹈者能对自己的动作做出准确的反应,增进身体的敏锐度、感受力。学生通过舞蹈这一系统形体训练,最大限度地美化肢体的线条,纠正不良的自然体态,增强其肢体的灵活性,扩展其自身素质,增强体质。其次,舞蹈教学是美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蹈能让人在舞蹈美中感知以舞姿挖掘本色之内涵,一步一踏,一收一放,以看似简约实则繁复的舞之韵律,回归美的宁静致远。世间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对美的感知能力的强弱是审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识。然而,舞蹈的学习能让人深层次体味到美的深远,让美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并以此培养出高素养、高品位的人。高校舞蹈教学将舞蹈知识、动作韵律以及审美能力传播给学生,将舞蹈艺术蕴涵的美学思维、人文思想和哲学理念赋予到艺术教育之中,这为深入建设高素质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舞蹈教学之发展构想——兼收并蓄,开拓创新

高校艺术教育要想在社会转型期中站稳脚跟、得以长足发展,唯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深化各个模块的改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舞蹈教师需不断扩大并熟练掌握多重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掌握舞蹈内在的艺术规律,深刻领悟藏于动作背后的内涵实质以及各种元素组成的舞蹈动作,了解所形成风格的内在因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感知到舞蹈的魅力,为学生日后在舞蹈表演、编排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一些经验。各高等院校应当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校理应建立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与专业课要均匀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等量齐观。在教学手段方面更要趋于多样化,剔除单一教学手段带来的枯燥乏味。同时,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篇10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当下,我国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着,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舞蹈教学领域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源质量下滑

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是很多生源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虽然很多学生在入学前会开展一些集训课程,但是短期训练并不能真正获得提高。舞蹈需要身体持续的强软开度与柔韧性,从小开始开发身体,进行训练才有效果。很多学生短时间的集训效果,在假期之后可能已经恢复如初,加之年龄较大,身体的开发程度不大,导致学生的身体条件较差。仅仅只具备身高和五官等基本条件并不能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学者。

(二)课程课时比例小

纵观当下的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可容易看到舞蹈教学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所占比例是相当小的。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两次,也就大约两堂课的课时让教师如何发挥课堂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仅仅只靠一周的两课时,并且没有其他补充形式的加入,舞蹈的教育功效便无从谈起。

(三)艺术实践的比重不够

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知行合一”,在舞蹈教学上依然要如此。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艺术实践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被安排在每个学期。更好的情况是在有大型演出排练节目时,艺术实践会最大程度上进行。这一系列过程中并没有将艺术实践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能力来对待。这便让学生除了客厅的学习没有展示和磨练的机会和平台。好的技能能不到练习和施展也是枉然的。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存在很大区别,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将重点放在舞蹈的高技能性和表演性。然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同时有很强的师范性。舞蹈是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展示形式。舞蹈教学,尤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等基本技能,还要有编排舞蹈、策划文艺活动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也需要熟练掌握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师范性的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特质。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有计划的实施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是一门专业得到极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舞蹈知识,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性质来合理、科学地设计和安排相应的教学。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每一学期需要学什么、如何学习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方面。首先重在基本功训练,可以在教学初期设置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等基础的、难度适中的舞姿进行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形态,提高腰腿的软开度,同时学会如何调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等。中期教师可以以特色为主,设置如苗、蒙、傣等民族民间舞,感受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和地域风情。终期以技术为主,着重教授舞蹈编舞技法。要求学生掌握空间的运用,点、线、面的关系等编舞的基本知识,然后利用所学舞蹈素材、知识和对舞蹈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舞蹈组合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艺术实践

说到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我们发现,很少有同学能有实践机会,最多就是在学院的某些演出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但这也只是针对少数学生。艺术实践并没有在全体学生中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中的基本技术技能知识,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并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学生表演的机会多了,上台的次数增加了,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积累舞台经验,同时也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的重要形式。

组织艺术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以班级的形式开展各种循环演出,到各种机关、学校、企业进行慰问演出。同时也可以组织各种舞蹈团体,在校内校外进行舞蹈表演,进行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各舞团的学习、交流和相互创作,可以不断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这也就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表演自信心。总之,加强艺术实践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为舞蹈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